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精选8篇)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 篇1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网站/xuexiao/37394//
通过在厚学网报名学费可优惠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博http://t.qq.com/zjuedpmd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并分析了当前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推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从知识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等角度简要论述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图书馆知识管理 必要性 应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美国《福布斯》杂志于1998年4月2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文章认为,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与应用在于建立激励成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主管培养组织创新能力和集体创造力。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知识管理是个新兴事物并且本身很复杂,加之人们的研究目的、角度不同,所以对知识管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从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再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是在图书馆内,对所有和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交流、传播和应用知识有关的一切活动及其相关规律的管理活动,它既包括图书馆显性知识运营的管理,也包括图书馆隐性知识传播的管理。1.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作为管理知识资源并提供相关服务的部门,图书馆所倡导的知识管理与企业或者政府推行的知识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其旨在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与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最大的特征是其具有公益性与共享性。“公民自由平等获取知识、实现全人类知识共享” 是其根本精神追求所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最大优势功能其对知识的导航。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社会公共知识进行整理、编序、分类,使其有序化,有利于对知识的集合。
图书馆知识管理侧重显示知识的管理,其管理的基础是文献及数据库等编码形式存在的客观知识。同时,图书馆员工、图书馆用户、供应者等所拥有的知识以及长期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等为其管理提供了前提;2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1 图书馆知识管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核心动力的新社会经济时代。这意味着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主要资源之一,同时人们的观念也不再停留于对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开始逐渐重视对新资源---知识与信息的收集、获取、整理、利用及创新,更加依赖解决快速收集处理海量信息知识的信息技术。为满足整个社会对信息需要的日益增加,作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应以全新的视觉审视和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及应用方法,认清新形势新趋势,及时转变自身管理方式,有效运用知识管理相关原理方法,强化其知识传播功能、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并用知识来提高整个图书馆、特定的组织以及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组合,使之适应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的要求。.2 图书馆知识管理符合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管理模式所产生的隐患也日益突出。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存在着种种的误区和难题。比如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重心依旧停留在提供纸质馆藏资源,而对如何运用互联网上的免费信息资源更是缺乏研究。又如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偏重于经验管理,缺乏完善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困境,创新其管理理念,转变其管理方式,以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更好服务公众、创新知识资源的多种需求。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加强图书馆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使知识最有效地应用于图书馆的业务活动,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使其与获取知识和创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知识管理的主要实现思路在于传统理念的转变、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制度的合理设计,再加上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从而建立一种交流、灵活、创新和学习的新型组织体系。3.1 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自觉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无论对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最终都要实现以服务
为中心实现知识的价值。因此,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推行知识管理就必须首先理清思路,走出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误区,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主动的、高层次的服务以及独特的信息产品,以满足全社会对全方位的、综合的知识信息需求,提供以人为本的知识服务。3.2 改革图书馆传统组织结构,构建学习型组织。
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信息的传递十分缓慢,员工之间交流十分有限,这导致了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缺乏活力、创造力,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前瞬息万变不确定的时代环境。推行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求其组织结构必须从传统的等级模式向扁平的网络模式转变,简化信息的传送机制,以实现有效地知识共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组织结构模式的改革本质是通过实施知识管理,使图书馆构建起学习型组织,通过不间断的“ 终身学习”而始终保持活力。.3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
立足于知识管理的共享性,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有效共享。知识管理系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工具,是一个有助于知识收集、组织和传播的管理技术的集合,是使知识可以脱离个体而具备专家性、综合性、完备性和系统性的软件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知识对人产生作用,达到对人的管理,为图书馆员工提供创新条件和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员工的知识潜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图书馆知识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本”,其目的就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组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便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4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以人为本。
传统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人员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这导致了不仅员工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整个组织毫无活力,图书馆服务质量不尽人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待提高。知识管理的最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顺利推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前提。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 篇2
1.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美国《福布斯》杂志于1998年4月2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 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文章认为,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 它通过知识共享, 运用集体的智慧提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与应用在于建立激励成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 设立知识主管培养组织创新能力和集体创造力。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 主要是因为知识管理是个新兴事物并且本身很复杂, 加之人们的研究目的、角度不同, 所以对知识管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从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角度出发, 再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所谓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是在图书馆内, 对所有和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交流、传播和应用知识有关的一切活动及其相关规律的管理活动, 它既包括图书馆显性知识运营的管理, 也包括图书馆隐性知识传播的管理。
1.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作为管理知识资源并提供相关服务的部门, 图书馆所倡导的知识管理与企业或者政府推行的知识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其旨在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与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最大的特征是其具有公益性与共享性。“公民自由平等获取知识、实现全人类知识共享”是其根本精神追求所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最大优势功能其对知识的导航。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社会公共知识进行整理、编序、分类, 使其有序化, 有利于对知识的集合。
图书馆知识管理侧重显示知识的管理, 其管理的基础是文献及数据库等编码形式存在的客观知识。同时, 图书馆员工、图书馆用户、供应者等所拥有的知识以及长期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等为其管理提供了前提;
2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2.1 图书馆知识管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核心动力的新社会经济时代。这意味着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主要资源之一, 同时人们的观念也不再停留于对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上, 开始逐渐重视对新资源———知识与信息的收集、获取、整理、利用及创新, 更加依赖解决快速收集处理海量信息知识的信息技术。为满足整个社会对信息需要的日益增加, 作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应以全新的视觉审视和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及应用方法, 认清新形势新趋势, 及时转变自身管理方式, 有效运用知识管理相关原理方法, 强化其知识传播功能、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 并用知识来提高整个图书馆、特定的组织以及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化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组合, 使之适应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的要求。
2.2 图书馆知识管理符合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高校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传统管理模式所产生的隐患也日益突出。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 图书馆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存在着种种的误区和难题。比如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重心依旧停留在提供纸质馆藏资源, 而对如何运用互联网上的免费信息资源更是缺乏研究。又如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偏重于经验管理, 缺乏完善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困境, 创新其管理理念, 转变其管理方式, 以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更好服务公众、创新知识资源的多种需求。
3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加强图书馆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 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使知识最有效地应用于图书馆的业务活动, 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 使其与获取知识和创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因此, 知识管理的主要实现思路在于传统理念的转变、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制度的合理设计, 再加上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从而建立一种交流、灵活、创新和学习的新型组织体系。
3.1 转变传统管理理念, 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自觉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无论对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 最终都要实现以服务为中心实现知识的价值。因此, 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推行知识管理就必须首先理清思路, 走出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误区, 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 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为读者提供主动的、高层次的服务以及独特的信息产品, 以满足全社会对全方位的、综合的知识信息需求, 提供以人为本的知识服务。
3.2 改革图书馆传统组织结构, 构建学习型组织。
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信息的传递十分缓慢, 员工之间交流十分有限, 这导致了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缺乏活力、创造力, 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前瞬息万变不确定的时代环境。推行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求其组织结构必须从传统的等级模式向扁平的网络模式转变, 简化信息的传送机制, 以实现有效地知识共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组织结构模式的改革本质是通过实施知识管理, 使图书馆构建起学习型组织, 通过不间断的“终身学习”而始终保持活力。
3.3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
立足于知识管理的共享性, 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 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 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有效共享。知识管理系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工具, 是一个有助于知识收集、组织和传播的管理技术的集合, 是使知识可以脱离个体而具备专家性、综合性、完备性和系统性的软件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知识对人产生作用, 达到对人的管理, 为图书馆员工提供创新条件和创新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员工的知识潜力, 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图书馆知识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本”, 其目的就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组合,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 以便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3.4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实现以人为本。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必要性;应用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1.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与应用在于建立激励成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主管培养组织创新能力和集体创造力。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知识管理是个新兴事物并且本身很复杂,加之人们的研究目的、角度不同,所以对知识管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从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再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是在图书馆内,对所有和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交流、传播和应用知识有关的一切活动及其相关规律的管理活动,它既包括图书馆显性知识运营的管理,也包括图书馆隐性知识传播的管理。
1.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作为管理知识资源并提供相关服务的部门,图书馆所倡导的知识管理与企业或者政府推行的知识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其旨在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与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最大的特征是其具有公益性与共享性。“公民自由平等获取知识、实现全人类知识共享”是其根本精神追求所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最大优势功能其对知识的导航。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社会公共知识进行整理、编序、分类,使其有序化,有利于对知识的集合。
图书馆知识管理侧重显示知识的管理,其管理的基础是文献及数据库等编码形式存在的客观知识。同时,图书馆员工、图书馆用户、供应者等所拥有的知识以及长期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等为其管理提供了前提;
2、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2.1图书馆知识管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核心动力的新社会经济时代。这意味着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主要资源之一,同时人们的观念也不再停留于对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开始逐渐重视对新资源---知识与信息的收集、获取、整理、利用及创新,更加依赖解决快速收集处理海量信息知识的信息技术。为满足整个社会对信息需要的日益增加,作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应以全新的视觉审视和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及应用方法,认清新形势新趋势,及时转变自身管理方式,有效运用知识管理相关原理方法,强化其知识传播功能、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并用知识来提高整个图书馆、特定的组织以及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组合,使之适应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的要求。
2.2图书馆知识管理符合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管理模式所产生的隐患也日益突出。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存在着种种的误区和难题。比如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重心依旧停留在提供纸质馆藏资源,而对如何运用互联网上的免费信息资源更是缺乏研究。又如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偏重于经验管理,缺乏完善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困境,创新其管理理念,转变其管理方式,以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更好服务公众、创新知识资源的多种需求。
3、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加强图书馆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使知识最有效地应用于图书馆的业务活动,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使其与获取知识和创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知识管理的主要实现思路在于传统理念的转变、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制度的合理设计,再加上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从而建立一种交流、灵活、创新和学习的新型组织体系。
3.1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自觉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无论对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最终都要实现以服务为中心实现知识的价值。因此,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推行知识管理就必须首先理清思路,走出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误区,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主动的、高层次的服务以及独特的信息产品,以满足全社会对全方位的、综合的知识信息需求,提供以人为本的知识服务。
3.2改革图书馆传统组织结构, 构建学习型组织
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信息的传递十分缓慢,员工之间交流十分有限,这导致了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缺乏活力、创造力,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前瞬息万变不确定的时代环境。推行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求其组织结构必须从传统的等级模式向扁平的网络模式转变,简化信息的传送机制,以实现有效地知识共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组织结构模式的改革本质是通过实施知识管理,使图书馆构建起学习型组织,通过不间断的“ 终身学习”而始终保持活力。
3.3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
立足于知识管理的共享性,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有效共享。知识管理系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工具,是一个有助于知识收集、组织和传播的管理技术的集合,是使知识可以脱离个体而具备专家性、综合性、完备性和系统性的软件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知识对人产生作用,达到对人的管理,为图书馆员工提供创新条件和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员工的知识潜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图书馆知识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本”,其目的就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组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便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3.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以人为本
传统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人员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这导致了不仅员工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整个组织毫无活力,图书馆服务质量不尽人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待提高。知识管理的最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顺利推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前提。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 篇4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开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目前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理论体系;高校图书馆;应用策略
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引入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中,不仅能够将图书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类,同时还能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方案,提高学生的满意程度,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具体内涵
精细化管理理论又可以成为精细管理或者是精益管理,它最早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最早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精细化管理理论从细节上讲求精益求精、历久弥新、一丝不苟;从时间上强调一种持续性、连续性、属于一种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状态。精细化管理理论它的本质是实现精细化的目标、标志、要求、任务以及流程,从而做到尽善尽美。将其广泛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去,不仅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图书馆中的重要意义
2.1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了顺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必须运用精细化管理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强化高校图书馆责任,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态度和水平,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要求,从而为社会培养出远远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2.2满足阅读者需求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世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阅读者的需求,因此将精细化管理广泛应用于其中能够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使人们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与此同时还能监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其自身责任感和主人翁地位。
2.3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的有效举措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广泛应用于高校图书馆中,能够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人的作用,从而实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的目的,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和质量。目前高校图书馆践行精细化管理理论的路径分析
3.1实现“四个要素”管理目标
所谓“四个要素”即,“精、准、严、细”。“精”即精确、精益求精,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自我完善、自我努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将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位,做到准确无误。“准”即准确、准确定位,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每个管理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部门与部门之间、每个工作人员之间都能够保持紧密的联系,规范清晰的做好每一项任务和工作。“严”即严格,严格考察,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定量的考察主要是依据阅读者的满意程度、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指标进行评定,并且还需要结合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奖惩。
3.2完善管理机制
精细化管理机制是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利用有效机制约束和规范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使其能够遵守高校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自律水平和文明意识,反之,则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完善读者阅读管理机制,读者应该严格遵守高校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文明阅读、绿色阅读,反之,对于不文明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应该采取禁止其借书、读书等强制性措施,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的约束力。
3.3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转变过去的工作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思想,才能规范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行为,弥补过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还应该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化水平,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是实践,从而使高校图书馆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理论作为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在整个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并发一朝一夕,需要漫长的发展、完善、过渡,只有在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将精细化管理理论渗透到每个部分、每个员工身上,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总之,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管理者、工作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技术手段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篇5
徐欣禄
2012-10-27 21:45:26 来源:《中国图书馆学报》(京)2011年4期
【英文标题】Development Review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作者简介】徐欣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南宁市民族大道61号530022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习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采用新技术手段开展读者服务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技术支撑。“十一五”期间,图书馆读者服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服务模式逐步由提供纸质文献为主向提供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并重转移,从一般性的文献借阅服务向深层次、个性化服务推进,服务手段向读者到馆文献借阅服务与远程网络信息服务并重转变。基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图书馆服务功能更加强大,服务方式更加人性化;信息传递技术多种多样,获取信息的方式可选择性更强、集成性更高。本文仅就新技术手段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概述。新技术手段使图书馆延伸服务功能日趋强大
“十一五”期间,随着图书馆办馆理念的不断更新,新馆建设和馆舍改扩建,总分馆制模式的探索,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更新换代,在完善传统的采访、编目、典藏、外借流通等功能基础上,根据读者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功能得到极大拓展。如总分馆管理、通借通还、图书馆2.0等。
(1)基于信息技术的图书馆总分馆制,有效配置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国内成功的案例有:中山大学图书馆各学科分馆统一执行总馆的各项政策和业务标准,实现全校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1];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涉及管理体制、资源建设、联合服务、技术平台四个方面[2];东莞市总分馆模式,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调配,图书统一采购,书目数据统一编制,总分馆之间实行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3]。
(2)图书通借通还。基于网络环境,采用一卡通的方式,方便读者对图书馆文献的利用和馆内消费等,实现身份认证、流通管理、消费管理和统计管理等。读者可以在一个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分馆办理借还图书手续,不论身居何处,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一卡通主要类型有:银行/图书馆一卡通、校园一卡通、馆内一卡通、全城外借一卡通等。主要作用在于减少持卡的数量,方便读者用户;统一规划用户服务与管理项目;减少现金收支,通过转账和扣款方式解决;简化操作;减少设备投资,降低成本;数据共享等[4]。如北京[5]、天津[6]、杭州[7]、深圳[8]等地的公共图书馆和广州大学城图书馆[9]等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上海还实现了跨公共、高校系统间图书馆的通借通还[10],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3)图书馆2.0理论研究倍受关注,并取得实际效果。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在深入理解图书馆2.0的基础上,采用Web2.0技术构建了图书馆现代管理系统ADLIB2.0,践行着图书馆2.0理念,建立了以用户(读者和馆员)为核心的基于馆员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基于读者的知识服务系统和图书馆知识搜索等[11]。新技术手段使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1)建立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基于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理念,开展以读者为中心的交互式信息服务,正在逐步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国内影响较大、并取得很好效果的网上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主要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组建,全国公共、高校和科研系统86家图书信息机构、300多位参考咨询人员参与的“联合参考咨询网”[12];由上海图书馆联合本地区公共、科研、高校及部分海外图书馆资深馆员建立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网”[13];由中科院系统内的38个图书馆组成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联合参考咨询台”;由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图书馆组成的“CALIS联合参考咨询系统(CVRS)”[14]。这些系统基于互联网,以图书馆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基础,根据读者用户表单、QQ、电话、电子邮件等提问方式,通过学科馆员和专业人员为广大读者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知识导航、文献检索、文献传递和在线互动等服务。
(2)一站式检索,让读者利用文献信息得心应手。读者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检索环境中实现对不同数据库、不同数据源的查询,将结果显示在一个统一的检索界面中。避免读者在各类数字资源检索系统之间进行切换,读者不必关心各种数字资源的不同结构,就可全面、准确、快捷地实现众多数据库的同时查询,并且可以对检索到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如: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跨库集成检索系统已集成6类近百种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数据源,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索引数据库、电子图书资源、网络免费资源、联合目录资源以及国内外重要的OPAC资源等[15];CALIS统一检索系统针对中心、各高校图书馆和商业数据库中的各种异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一种更好的整合检索服务,检索系统整合了中文数据库120个,西文数据库129个,其中还有很多高校成员馆的自建特色数据库,如敦煌学数据库、巴蜀文化数据库、蒙古学文献数据库等[16];一些馆通过引进利贝斯的MetaLib产品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如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等,整合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图书馆OPAC、特藏数据库、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文摘/索引数据库、主题网关、搜索引擎、报纸等[17];也有利用CNKI提供的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15],读秀学术搜索平台[16]实现对国内主要数据库资源与本馆OPAC的统一检索。
(3)元数据检索,为读者利用数字图书馆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利用OAI-PMH互操作协议标准,建立基于元数据规范和自动收割,对象数据分布存贮,跨地区、跨库的数字图书馆框架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了读者信息搜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CALIS高等学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该项目的成员单位是国内的高校图书馆,采用各成员单位在本地建立自己的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通过OAI-PMH协议集中元数据的分布建库模式,构建统一的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各高校可自行开发本地系统,进行学位论文的提交和检索。作为OAI的数据提供方,本地系统必须遵循OAI协议以及项目所确定的元数据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18]。山西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基于OAI-PMH的元数据收割的山西省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19];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采用OAI协议机制,利用Arc开放源码,建立了农业科技信息集成检索系统[20];上海大学图书馆运用分布式检索和基于OAI-PMH协议的收集式检索等多项技术,解决了数据库跨库检索的问题[21];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建立了基于OAI-PMH文化共享工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全自治区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制作的资源进行元数据收割,按照设置的自动运行机制,实现广西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元数据集中、对象数据分散管理,实现全区各级图书馆对全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利用,并对进入系统的各图书馆服务情况进行监管[22]。
一些公共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对本馆持证读者开放购置的商业数据库,使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读者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24小时都可利用图书馆的资源[23]。传输技术多样化,图书馆服务网络有效拓展
(1)网络接入呈多种形态。随着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近年来各图书馆网络接入方式呈多元化趋势,由过去单一接入一个运营商向合作共建多路接入的方向发展,如国家图书馆[24]和一些省级公共图书馆同时接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等多个网络,还接入国家政务外网、有线电视网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等,实现多路接入,提供不同线路的服务[25],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
(2)信息提供多彩纷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提供信息已不仅仅是文本,还包含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为解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多媒体视频信息资源的问题,山东[26]、浙江[27]、广东、湖南、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图书馆应用CDN+P2P流媒体分发点播技术,建立覆盖全省区的视频点播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视频节目,包括舞台艺术、地方戏剧、名家讲坛、农业科技、热门影视等文化多媒体信息。国家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中心[28]和一些省区还建立了网络直播系统用于知识讲座、技术培训和会议召开等,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得到极大提升。
(3)突破局域网限制,拓展信息服务广度。图书馆利用VPN虚拟专用网,采用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使用者身份与设备认证技术,拓展了信息利用的空间,扩大了局域网的边界。在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VPN,高效益低成本地通过互联网,将局域网扩展到远程网络和远程计算机,并由此解决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主馆与分馆资源共享、读者在校外对校内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远程访问等问题[29];在公共图书馆,如陕西[30]、四川、广西等省区利用VPN建立了由省图书馆直达乡镇文化站的计算机虚拟专网,使全省(区)、市、县的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共享由于资源使用权问题不能在公网上发布的信息,省、市图书馆还通过VPN网对市、县、乡镇文化站的服务器等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维护和管理。
(4)利用卫星通信,解决边远地区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31]和新疆、重庆、贵州、甘肃、青海等中西部地区图书馆利用卫星广播网络,广播和传输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当地群众通过计算机或卫星机顶盒,收看卫星直播节目,或点播存储在计算机或卫星机顶盒里的资源。结合三网融合,为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在利用互联网传播文献信息的基础上,还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和数字电视为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服务。
(1)利用移动终端,打造“您身边的图书馆”。根据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全国移动电话用户85,900万户[32]。针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国家图书馆[33]、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各省、市图书馆和“211工程”高等院校图书馆[34]纷纷开通移动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35]。通过登录图书馆的WAP页面,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内容主要有:本馆概况、馆藏书目、个人借阅信息、短信服务、特色数字资源、数字书刊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还有在线讲座、在线展览等视频资源。
(2)利用电视网络,使图书馆进村入户。国家图书馆和各省公共图书馆将资源传递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结合,利用数字电视开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当前主要有如下方式:
①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模式。如辽宁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开通专门的模拟频道直接播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二是在未实现数字电视整转的城乡,利用Z9频道,通过推流(Push VOD)方式和专用机顶盒(带160GB硬盘)实现离线式点播;三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在实现整转和具备双向能力的HFC网络上实现真正的在线免费点播文化共享节目[36]。
②IPTV模式。河南[37]、山西、广西等省、自治区图书馆通过“宽带网络+机顶盒+电视机或计算机”,与党员远程教育网结合。以合作共建方式,将资源提供给党员远程教育网,通过该网络实现乡镇和村文化站的覆盖。
③数字电视模式。国家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38]和广西图书馆与数字电视运营商合作,在有线数字电视中开设相关频道,通过高清机顶盒,以互动方式,选择阅读数字书刊和讲座等视频节目,为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馆服务。RFID的应用,使图书馆服务项目更人性化
2006年7月,深圳图书馆新馆开放,在全国率先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运用到国内大型图书馆,使图书馆向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方面又迈进了一步。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RFID设备和芯片的降价,几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图书馆开始应用RFID技术,完成图书自助借还、图书智能归架、防盗体系、馆藏定位等服务工作。读者可以不用到图书馆,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在社区、街边的一台机器上就能办理借书证,借书、还书,享受图书馆的预借送书服务。深圳市在街区设立了140台24小时自助还书机,读者可享受无差异、无障碍服务[39]。东莞图书馆推出了全国首个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服务时间不受主馆开放时间限制,凭总分馆有效读者证就可开启自助图书馆的大门。自助图书馆藏书万余册,配有阅览桌椅、报纸、空调等设施设备,在主馆闭馆期间提供自助借还书和阅览服务[40]。
随着云计算、RFID技术、移动阅读、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技术及“微服务”、“混搭拓展”、“关联数据”等新应用方面的进展[41],新技术手段必将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何立芳.刍议总分馆制在国内图书馆的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9(4):59-62.[2]汪莉莉,钟永恒.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分馆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12):17-20.[3]杜燕翔.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技术支撑[J].图书馆论坛,2008(6):51-54.[4]王林.“一卡通”图书馆自动化的新领域[OL].[2011-05-18] http://tech.yktchina.com/2009_2/200902***1.html.[5]冯守仁.北京图书“一卡通”的探索与实践[OL].[2011-05-18].http://success.yktchina.com/2008_1/2_20080***58.html.[6]王强.天津图书馆建54家社区分馆[OL].[2011-05-18].http://news.qq.com/a/20080604/001159.htm.[7]王超美.以杭州图书馆为例浅谈一卡通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9(3):253.[8]余胜英.深圳市26家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J].深图通讯,2008(1):73.[9]邓尧伟.广州大学城图书馆通借通还模式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9):86-89.[10]曹玲娟.上海全面实现图书馆“一卡通”全覆盖[OL].[2010-12-29].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3605724.html.[11]魏群义,彭晓东,杨新涯.图书馆2.0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图书与情报,2009(4):16-21.46.[12]莫少强.将联合参考咨询网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服务窗口和阵地[J].图书馆建设,2008(2):106-107.[13]尹倬.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系统的比较研究:以“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和“联合参考咨询网”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8):70-73.[14]苏小波,张厚生.国内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网站调研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8(3):59-60.5.[15]田燕.中外跨库检索平台的功能分析及展望[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7):5-8.[16]黄星亮.图书馆资源搜索的变革:读秀学术搜索与CALIS统一检索系统对比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3):30-31.[17]艾利贝斯有限公司.Exlibris Metalib[OL].[2011-05-18].http:///2011-02/12/content_1764476.htm.[24]魏大威,孙一钢.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总体设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3):23-31.[25]周和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问题及措施[J].数码世界,2007(5):3-5.[26]叶蕊,周浩.山东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平台:文化共享工程进万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4):89-92.[27]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南方镜像站开通[J].上海信息化,2008(1):88-89.[28]刘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线培训模式初探[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3):102-104.[29]周群.VPN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0(3):100-102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 篇6
免费聊天工具在图书馆实时虚拟参考咨询中的应用探讨
图书馆可以利用免费聊天工具为用户提供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文中,笔者以QQ为例对免费聊天工具在图书馆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其非专业性提出了一些弥补性的.对策和应用的原则.
作 者:李云华 Li Yunhua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 刊 名:图书馆学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RESEARCHES IN LIBRARY SCIENCE 年,卷(期):2006 “”(5) 分类号:G25 关键词:免费聊天工具 虚拟参考咨询 QQ 聊天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篇7
好的图书管管理与服务政策理念, 是同时能够满足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需求的, 而不是以往很大部分图书馆, 只讲究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方便。同时, 如同市场, 读者是顾客, 遵循着“顾客至上”、“顾客就是上帝”的良好服务理念, 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候应注重想读者所想, 忧读者所忧, 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工作,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顾客群体的要求, 只有真正地把图书馆环境创造成读者学习、阅览之家, 图书馆管理工作才能持久健康地发展。图书馆学家施莱格也曾经说过, “人本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 以人为本, 创造人性化图书馆服务环境, 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一、人本管理定义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更注重人文关怀, 倡导和谐、轻松而愉快的氛围, 领导方式灵活。其是将“人”作为管理和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核心, 同时平衡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一是平衡好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关系, 注重顾客至上理念, 坚持为读者做好服务摆在第一位, 倡导所有工作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的宗旨, 从而极大限度地使图书馆自身价值得以展现。二是,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之中, 注重民主, 尊重、和平, 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员, 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管理员, 爱护关心员工, 从而调动管理员的积极主动性, 大家共同努力为促进图书馆管理科学发展管理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实质是一种注重人情味的新型管理理念与模式。管理者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 注重尊重、认识、培养并发展人, 进行人文关怀, 善于组织团队人才, 充分调动发挥馆员积极性;对读者切实关注不同群体的不同价值, 引导读者奋发图强, 把工作重点都放在对读者更好的服务上去, 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环境亲切、温暖, 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 图书馆更如家。
刚性图书馆管理让读者感觉冰冷、机械僵化。而以人为本是一种转换图书馆员管理工作理念, 让馆员以积极热情愉快心情, 尽职尽责投入工作, 而被服务者即读者也能从中极大感受到温馨, 从而可在两种主体, 馆员与读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让读者感受到满意的服务效果。
二、将人本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
(一) 普及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更新观点, 强化人本图书馆管理的思想
如同市场销售产品一样, 图书馆的价值大小在读者对其利用程度, 而图书管理工作是单调、繁琐的。影响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因素很多, 其中图书馆现代化设备, 以及书刊资源等是硬件设备, 除去这些, 我们依然可以利用另外的特色服务——人文关怀服务。我们应将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馆员之中强化普及, 让馆员知道, 图书馆管理工作也是一种服务性质工作, 试想, 自己出去享受服务的时候, 接受的是一种机械、冷冰的服务之后, 整个服务过程是不是在自己接受完之后再毫无印象甚至有反感心里。因此我们应注重想读者之所想, 换位思考, 应注重在管理工作中树立新的方向, 即以人文本, 而轻松愉快的人文图书馆管理环境, 读者与馆员之间很易形成愉快互动, 进而自己的心情也会轻松愉悦, 如此循环, 更易唤起馆员的工作服务热情与动力。因而, 提倡强化并普及人本管理思想, 可以极大提高图书馆馆员积极与热情, 从而提高效率, 进而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全面和谐。
(二) 提高图书馆素质, 并开发和培养人才
图书馆的素质自然包含馆员与读者的素质。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形象与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图书馆员的时候要注意筛选, 并不断组织培训, 提高整体馆员的文化素质水平, 同时给期望更大提升自身的馆员创造学习发展的机会, 例如, 可进行岗前、在岗培训、以及外派、互换馆员借鉴学习等不同途径。同时注重宣传读者应注重的基本文明素质。这样同时提升馆员与读者的素质, 进而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地和谐环境。
(三) 图书馆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与改进
良好的人本管理, 可以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而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状态。人本图书馆管理方式, 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 公平、公正地激励机制, 促进激发着每一位馆员的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人都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 激励馆员积极性、让馆员自主富有热情除了公平、公正地奖励机制之外, 还需要管理者注重对馆员的人文关怀, 让每一位馆员都感觉到工作环境舒适、和谐而不是压抑甚至会有一种被排外的感觉。因而, 建立并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奖励机制, 是建图书馆立人本管理必不可少的。
(四) 创建民主图书馆管理环境
在图书馆内管理决策方面, 通过让馆员加入决策民主决定方式, 加强每一位图书馆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让每一位馆员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自身对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让每一位馆员充分感受到自己受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而极大带动馆员的积极性。图书馆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群众和参透性都很强的一线综合服务性工作, 让馆员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去, 既有利于增强馆员的参与欲望同时又利于做出切合实际的方案。而对于读者, 可设置意见箱, 对于读者来信意见搜集, 让读者感受到受尊重, 不同程度地加强读者责任感, 利于维护图书馆管理工作。
(五) 建立一种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一种关注馆员内心, 而从其内心需求进行引导的管理方式。建立图书馆管理柔性管理, 是指关注研究每一位馆员内心和行为规律, 比如研究每一位馆员的工作目标、技能以及所渴求等进行研究, 建立起较全面的奖励制度, 最大程度地让每一位馆员的目标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满足, 进而激发其更高的需求, 从而对馆员建立起的一种潜在心里舒服力, 使其将组织意志转为化个人自主的行动。这种方式是一种通过制定更加灵活而多变却又比较切实可行性很强的激励机制, 可以从根本上更易持久的激发馆员的积极能动性, 从而实现每一位馆员的自主管理。
(六) 创造明亮舒心的阅读环境
环境与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而舒适的阅读环境可以让读者心情舒畅, 易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是吸引读者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舒适、适合阅读的良好环境包括:明亮不昏暗, 装饰清爽典雅, 挂饰易是陶冶人情操或激励人积极向上的名人名言, 或者是书法绘画等。而设置的读者条款应是爱护公物等条文, 而图书馆员更是耐心、面带微笑的接待读者等, 环境要遵循着人文, 大器, 为读者创造舒适的阅读氛围。
总之,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完善, 将其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之中, 体现了图书馆管理正在转向向科学发展方向。人本管理最大的优势是其无止境的可创造性、灵活, 同时顺应着新时代提倡的民主、和平、公正等新理念。而笔者更相信, 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没有终结的, 而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思想在等待着进一步开扩发展。
摘要:新时代, 更注重“和平、民主、人文”, 图书馆管理工作亦不例外。本文便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讨论了在图书馆管理中怎样实施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 进而使图书馆管理事业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本,图书馆管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小俊.“人本管理”是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 (6) :24.
[2]邓慈武.以人为本: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新理念[J].图书馆, 2005 (4) :92293, 105.
[3]王爱莲.浅谈图书馆人性化管理与服务[J].贵图学刊, 2007 (1) :61.
[4]李松妹.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设计及实施[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 (5) :105~107.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 篇8
关键词:人脸识别;图书馆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29-2
1 人脸识别及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人脸识别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人的面部特征来对身份进行识别。用摄像头或者摄像机等设备采集人的脸部特征信息, 并自动在已有的图像数据库中检测和对比人脸信息, 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各种相关技术识别, 也称作头像识别或者面部识别。人脸识别技术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目标是身份检索或校验, 通常数据库中已有要校验的人的脸部信息或者相对应的身份信息,通过提取到的静态或动态图像来进行匹配的过程。在人工智能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课题, 经过四十多年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成熟,在反恐、安防、门禁等领域都有所应用, 近年来在教育、金融等领域也逐步得到了推广。
2 人脸识别技术功能和优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以计算机为载体具备以下几点功能:
①人脸识别技术的全面性。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利用门禁对封闭管理的场地进行全面系统地监管,既可以全局监控场地内的动态,又可以保障进出人员准确的身份确认。
②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性。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动态地、实时地对封闭管理场地内的人员记录进出门禁的身份、时间和频率等信息,自动形成一定的信息数据库,可以通过相对应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想要了解的诸如单位、部门和性别等的信息。
③人脸识别的智能性。已经识别过的人脸自动形成数据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定的人脸模块,人的脸部特征被高效地提取并且保存。
人脸识别与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掌形扫面等技术一样都属于生物识别技术,但是相对来说属于新兴的技术,而且具有使用方便、高精度性、不易被冒充等较高的性价比,应用起来优势明显,具体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①自然性。人脸识别技术要求识别对象必须亲临现场,直接通过人的面部特征和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信息相匹配才能被识别,直观且无法被他人仿冒,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不具有这样的自然性。
②识别精度高。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人脸识别技术相比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识别精确度高,拒认率和误识率等都低。
③直观性突出。人脸识别技术以人的面部图像为依据,通过肉眼就能直接判别人脸,人工确认方便,能够做到人可以貌相。
④非接触性。如前所述,识别信息使用的装置是摄像机或者摄像头等设备,识别对象不需要接触,完全可以在不可知的状态下完成识别过程,非常容易采集图像采集。
⑤使用的设备通用、低成本。一般的摄像头、摄像机等常规设备就可以作为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设备。目前的计算机等监控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推广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沿用用户原有的投资,既扩展了原有的设备功能又节省了添置额外的专用设备的成本,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更容易推广。
3 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人脸识别系统包括人脸图像采集、特征提取和图像识别等模块,人脸识别系统可通过“刷脸技术”自动识别客户信息,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自然性、识别精度高、直观性、非接触性、成本低等的优势,可以结合校园一卡通在图书馆的入馆读者管理、文献借阅管理、安全管理等采用这项技术。
3.1 入馆读者信息统计
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学生课后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一卡通作为进出图书馆的门禁已经被广泛采用,在图书馆这个封闭的场地里将人脸识别引进到门禁管理中,可以全局地监控图书馆内读者的动态,每位到馆的读者在刷一卡通的同时利用人脸识别的非接触性自动的匹配读者和一卡通的信息是否相符,只有卡和人的信息相符才能通行,持别人卡的读者无法正常进出图书馆,精确地保障了读者身份的有效性,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通过门禁系统在做读者入馆统计数据时,就能真实的反映全校或者某个学院、专业、年级读者到馆的数量、频率。
3.2 文献借阅管理
借阅证是读者进入图书馆和借阅文献的凭证。自动化集成系统后,借阅证就采用了条形码形式。借阅证一般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代借;读者必须妥善保管好借阅证,如果遗失应立即到馆挂失,否则容易被拾到者冒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越来越普及,校园一卡通应用到图书馆门禁系统后,一卡通已经取代了单纯的借阅证在校园内的各个区域使用,但和原来的借阅证一样仍然存在丢失后需要到馆挂失、取消一卡通的借阅功能,否认容易被冒用而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等问题。人脸识别和校园一卡通结合使用可以弥补一卡通丢失后,容易被拾到者冒认继续借阅文献,尤其是外来读者在使用遗失的一卡通借阅文献时能容易地被发现,并且可以避免一卡通补办需交纳成本费等费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保证借阅文献的读者身份真实,在做文献借阅率统计、文献利用率分析统计等各项统计指标时,可以如实的反映专业、年级、个体读者利用各类文献的详细信息。既可以根据读者的利用情况作有针对性的推送服务,又可以为文献建设部门提供合理的采访建议。
3.3 图书馆安全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安全管理也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图书馆内存放有大量的固定资产,不但包括各种类型的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等传统纸质文献,还包括日常的办公用品、计算机和自助借还机等各种设备,这些设施、设备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入馆读者的个人物品,例如钱包、笔记本、手机等也经常放在图书馆的各个阅览室、书库等公共区域。由于高校图书馆已经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开放,人员流动性强,时常发生图书馆的财产、馆员的个人财产和读者的随身物品丢失和被盗的情况,无论对图书馆还是个人都造成经济损失,引起矛盾和纠纷。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管理入馆读者后,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识别精确度较高,入馆对象必须亲临现场,直接通过人的面部特征识别,比较直观且不易被仿冒,门禁的进出都可以应用人脸识别,一般的门禁识别很难做到这点,这就避免了应用阅览证等措施进行身份认证无法一一对应,或者很难发现持证人是否和本人身份相符。未经人脸识别技术提取的面部特征的外来人员、闲杂人等无法随意入馆,本校人员和外来人员能够方便地加以区分,有效控制入馆人员,可以很好地保证图书馆的安全管理。
4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每一项新的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问题,人脸识别技术也同样有它的不足之处。人脸识别技术所采用的依据是人脸照片或实时摄取的人脸图像,基础资料易于获得,但是人脸识别是应用一定的设备提取出人脸信息获取人的面部特征,在获取脸部特征的过程中会由于所处的时间、地点、光线以及当时人的情绪等而产生一定的差异,在和数据库信息匹配时容易不识别;另一方面,人脸识别系统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不同的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兼容,在和其他软件的融入对接上也有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应用中逐渐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去一一解决。
5 结语
人脸识别系统在图书馆的推广应用,将给读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为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能够有效保障读者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四十多年的热点研究课题——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事物,人脸识别技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随着科技创新的大潮,新技术必然取代老技术,实现更新换代,人脸识别技术也许很快就会被别的技术所替代。作为图书馆人应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关注各种新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茹峰,彭晓宏,侯立刚,等.基于人脸识别的学生课程出勤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80-86.
[2] 郑文忠.浅谈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证管理制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78-179.
[3] 满江月.浅析人脸识别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安防,2015,8(1):39-43.
[4] 尹斌.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特色服务中的应用与实现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178-178.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推荐阅读: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07-24
无人机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08-12
电费风险管理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论文09-13
六西格玛管理在装备修理中的应用论文07-03
信息化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究论文09-04
案例教学在管理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05
创新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09-22
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