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中的应用

2024-10-20

论“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中的应用(精选11篇)

论“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中的应用 篇1

论“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

中的应用

发布: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0期 发布日期: 2012-04-29 来源:

关键词 培训基地 急救知识 普及

对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于是就产生了“黄金1小时”,以至“白金10分钟”的理念[1]。一旦遇险,能够给予患者最快救治的不是专业急救人员而是现场第一目击者,因此,如何高效开展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3月中心成立了“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已拥有的良好的硬件设施,通过对“组织协调、师资、教材与课程、教学模式、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培训基地”建筑面积达500m2,包括:报告厅1个,标准教室2间,另外还配有教具室、休息室等。教学设备有:多媒体示教系统1套,VCD及电视机1套,急救操作模型20套,包括:成人与儿童心肺复苏模型、创伤急救模型、婴儿气道梗阻急救模型、AED除颤模型等,高级生命支持模型2套,培训专用笔记本电脑1台。运行模式具体做法如下:①良好的组织:由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培训基地”各项工作,在宣传、培训人群安排与协调、培训资料等各方面得到了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具体教学考核工作则由培训基地负责安排协调,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②合格的师资:培训师必须是具有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导师资格,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 2003软件,教学模型操作标准、规范、熟练,才能从事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③合理的教材与课程:以美国心脏协会健康从业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和健康从业人员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创伤救护课程为主要培训教材。培训内容方面:将徒手心肺复苏术、海氏急救法、创伤急救3项技术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意外伤害与家庭急诊急救中的部分内容为辅助教学内容。④多媒体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注重理论和操作实践并重。首先,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再结合投影设备输出、播放,做到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操作练习在操作室进行;其次,培训师在教学模型上进行规范的操作演示,再逐一指导学员进行操作练习;然后,学员根据各自情况在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⑤效果评估:为明确培训的效果,在每次培训的最后都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培训师将已准备好的考试试卷与操作评分表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由两位培训师共同负责。以理论成绩85分以上,同时,操作成绩85以上为合格;以理论成绩90分以上,同时,操作成绩95分以上为优秀。结 果

2010年3月~2011年6月举办了30次初级急救培训班,共对828名普通人群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通过考核,最终的结果是828名培训学员全部合格,其中有143名达到优秀。

讨 论

我国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发展不平衡,全民普及率低,有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及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急救知识培训需求量大,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普遍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虽然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目前尚无系列完整、持续有效的培训模式可循,且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3]。“培训基地”作为专业且固定的初步急救培训场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在公共急救知识普及工作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急救知识的普及必须采取多种途径,规范、有效、便捷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虽然还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系统普及急救知识,但这种普及途径覆盖面广,过于松散,确切接受的人数和普及效果尚待商榷。举办规范化的初步急救知识培训班将是重要的模式之一。同时,要保证急救知识普及的质量,就必须要很好的组织,要有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材,要理论和操作实践并重,要有合格的场地和教具。以“培训基地”目前的基本条件及现在的运行模式完全达到上述要求,事实也证明,“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的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 何忠杰.白金十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概念与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5-746.2 王一镗.再论发展我国急诊医学的重要方针之一: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中国急救医学,2010,30(2):97-98.袁晓丽,等.1999年~2008年国内公共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状况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567-569.救知识普及培训,必须做好我国农村居民的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让更多的老百姓从第一目击者变成合格的第一救助人。我国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掌握现状

2.1 我国农村居民急救知识干预尚在现状调查阶段

2008年以前,很少有关于农村居民急救知识的相关论文[4],对于农村,更多关注还停留在农村专业急救人员的培训,近2年开始出现对农村居民急救知识现状调查的相关论文,与城市居民急救知识相关论文相比,数量很少,表明农村居民急救知识还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涉及培训工作还是空白。提示我国农村居民亟待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农村居民的急救普及教育已成为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2.2 农村居民急救知识匮乏

潘婷等[5]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急救常识掌握现状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广州市居民现场急救能力得分为5.07分±2.21分,其中,城区居民得分为5.68分±1.99分,农村则为4.45分±2.25分,城区居民急救能力高于农村居民[6]。镇江地区农民对院前急救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显示,9%的农民没有听说过120,48%农民对120了解一些,43%比较了解;67%的农民对心肺复苏术一无所知,26%的农民了解一点,7%是比较了解[7]。湖北地区的居民对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农村居民掌握程度最低(16.0%)[8]。程庆林等[9]调查江苏苏州市和安徽合肥市的农村居民对日常急救、化学中毒急救、放射急救、食物中毒急救、烈性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11.8%、6.2%、5.1%、13.3%和10.5%。以上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掌握急救知识非常少,缺乏急救能力,开展急救普及培训刻不容缓。

2.3 我国农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低下,直接影响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

以下是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调查情况:具有大学(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

10.3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有15.38%,居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5]。在农村居民中,高中及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占90.1%[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26.4%,初中为28.7%,高中、职高、中专为24.7%,大学及以上为20.3%[6]。在200份有效问卷中:文盲17人,小学34人,初中78人,高中50人,大学以上21人[7]。以上研究者均认为急救知识了解的程度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其中文化程度高者掌握较好,文化程度低下已严重影响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了解。

2.4 政府、相关医疗机构及大众媒体对急救常识宣传力度远远不够

我国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交通通讯等客观原因限制,导致政府、相关卫生服务机构及大众媒体对急救常识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急救知识匮乏。在调查中,有居民反映以前几乎没有专业机构或个人进行过急救常识等医疗知识的宣传,并表示希望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5]。经调查发现,农村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看电视、听广播时无意中得到一些急救常识,说明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较单一,而且过分依赖于政府或其他组织。培训

急救知识培训本身是一个涉及社会面很广的医学特殊领域,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单凭某一机构或部门很难应对这一艰巨任务。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70.6%是农民,而且绝大部分农民生活在农村。农村地区人居分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居民文化素质低下,这又给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增加了新的困难。因此,必须由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团体、学校共同完成对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逐步推动全民急救普及教育,提高居民急救能力整体水平。

3.1 各级政府要重视支持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同时,政府应增加投入或设立专项资金,组织长期、有效的急救常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培训活动。政府和有关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进行急救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急救的认知和参与意识。

3.2 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组织培训

医疗机构应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居民急救培训先进经验,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流程和模式,完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上级医疗机构人员应经常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实施指导培训,更新急救知识技能。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应主动深入社区和乡镇,运用多种形式,如模拟急救现场、多媒体案例、角色扮演、实物模型等直观易懂方式,定期开展居民急救培训与演练。此外,还利用节假日及乡镇赶集日人群相对集中,上街设摊宣传,发放自编的急救小册子,传播急救知识,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可以优先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小学教师及青壮年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形成救援队伍,再由他们将急救知识向广大老百姓传播,最终实现急救知识全民普及。

3.3 提高居民文化程度

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下,严重影响对急救知识了解,基层政府及教育机构应依托我国的义务教育成本低、效果好、受法律保护的优势,做好广大农村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为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各中小学应与急救培训部门一起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采取培训机构与学校联合教学的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系统、连续的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急救知识宣传活动,如急救知识竞赛、演习、观看科教片、办主题板报等,加强对学生的急救知识教育及逃生意识的提高。

3.4 鼓励各社会团体关注参与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培训

把急救培训当成一项公益事业,积极引导社会慈善团体、协会关注参与,可以设立基金支持培训工作,也可以组织人员直接参与培训[10]。鼓励医学专业大学生利用假期把急救知识技能带给农村居民。发动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开展广泛而持久的急救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殷欣,李文涛,安力彬,等.国内外公众急救国知识普及现状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22(8):42.[2] 丁一鹛.中美急救培训模式的探讨 [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3536.[3]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4] 袁小丽,江智霞,张咏梅,等.1999—2008年国内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状况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567569.[5] 潘婷,许瑞,惠洁琼,等.甘肃省农村居民急救常识掌握现状调查与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5):1920.[6] 梁晓珊,何秀芳,邓雪樱,等.广州市城乡居民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9):990992.[7] 朱海涛,倪爱民,邹圣强,等.镇江地区农民对院前急救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19(1):3334.[8] 杨应成,谭晓东,张顺泉,等.湖北地区不同人群急救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6):420421.[9] 程庆林,胡连鑫,李杰,等.农村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8):547549.[10] 史长文,许虹,杨勇,等.我国社区居民院前急救普及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1,25(4C):10421044.(本文编辑 卫竹翠)

论“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Sim Man模拟人,心肺复苏教学,体会

挪威诺度公司Sim Man模拟人是一款能显示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已经眨眼的一款高级模拟系统, 能够对诊疗过程中的救治措施做出相应的反应[1]。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苏州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13年从挪威诺度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超级多功能模拟人Sim Man模拟人, 急诊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教研室共同将Sim Man模拟人用于急诊重症的急救课程教学, 总结教学体会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苏州大学医学部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47名, 已完成医学部规定的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以及相应的基础学习课程。

1.2教学方法:

47名学生按3~5人分为10组进行, 10组学生轮流在Sim Man模拟人上按课程安排操作练习。以气管插管、电除颤等急救操作为教学病例, 带教的教师提供按照急诊常见的病例一份, 给予模拟病例发生时的情景, 并给相应的抢救设备、抢救药物的种类和常见使用剂量等, 提前辅导所有学生抢救时可能出现情形时相应的措施。每组学生作为一个医疗小组共同对病例 (模拟人) 进行抢救, 事先选出1名组长为指挥抢救者, 1名负责监测生命体征 (监护仪) , 1名同学负责按组长要求给予操作和给药。整个治疗过程主要分为“生命体征变化-病情诊断-治疗”三个阶段。抢救措施得当, 模拟人会恢复正常的生命体征, 抢救环节出现问题或组员配合失误, 模拟人会死亡 (心律等变为零) 。10组学生轮流进行操作, 每组操作时另外学生共同观摩并事后提出相应意见, 通过各组操作和互相提意见能够生动的掌握给予相应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的实际操作要点, 并很大程度的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 在各组提意见后, 带教的高年资医师或教师会总结分析抢救的诊断和治疗已经组员配合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归纳总结各组常见的问题或不当之处。

1.3 教学效果评价:

为评价模拟人的教学效果, 课程模拟实践时发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表, 学生自愿填写并交回。调查问题包括: (1) 应用模拟人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用于气管插管和电除颤等专项技能培训的效果? (2) 是否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 (3) 是否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对教学环境和设施是否满意? (5) 是否提高综合的急诊抢救能力?

2 结果

在应用模拟人予以气管插管和电除颤等专项技能培训过程中, 共收回调查问卷47份 (发放47份) , 回收率100%。结果显示:89.3%的学生认可应用模拟人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用于气管插管和电除颤等专项技能培训, 85.1%的认为团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72.3%的认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70.2%对教学环境和设施满意或较为满意, 74.5%的认为综合的急诊抢救能力得到提高。见表1。

3 讨论

急诊重症医学的教育不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面对真实的患者如何快速的作出判断 (诊断) 和作出相应的治疗, 包括给予动手操作的机会、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已成为最近为高等医学教育关注的热点[2,3]。近年来, 虚拟临床工作站、挪威诺度Sim Man模拟人等结合临床实际的智能操作系统大量被引入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生在和临床患者一致大小的模拟人身上可看到相应疾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学特征, 作出根据之前学习的相应理论所对应的诊断和治疗后, 模拟人连接的监护仪上可以出现病情好转 (或恶化死亡) 的各种生理数据, 实现与临床真实场景下诊断和治疗的环境。

气管插管和电除颤是急诊重症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抢救操作, 要求一定的应急能力, 但在目前医疗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不能保证实习医师有足够的临床练习量。实际抢救中, 治疗措施应随着急诊患者病情变化而不断调整。在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引进Sim Man模拟人教学后, 学生可根据不同的病情版本反复练习。3~5人左右的小组团队抢救更符合临床实际操作, 且能使每一位学生投入团队中。学生在团队抢救中轮流承担不同角色, 每一个组员的沟通技能、协作、决策等能力都得到了培养。由于设置的环境与真实病房一致, 真实再现临床各种救治场景如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 在Sim Man模拟人上操作各种实验设置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观察Sim Man模拟人的各项指标变化, 分析病情的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各个环节都促使学生既要求单兵作战能力更要求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医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的实际能力。

当然, Sim Man模拟人教学一定还有很多环节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的成功关键因素和前提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质高超的模拟人模拟教学的教师队伍。有理由相信, 随着苏州大学医学部医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Sim Man模拟人教学会更广泛深入的应用于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工作中, 为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和研究生、规培生医学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4]。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苏州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利用Sim Man模拟人进行急救医学的各项技能培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兴趣, 更重要的是贴近临床的练习, 让实习的医学生们出校门就成为具有一定临床应变能力的临床医师, 将教学与临床结合在一起, 这才是医疗教学有机的结合。总之, 以模拟真实病例为主导的Sim Man模拟人, 给予学生的急救课程培训, 得到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效果显著。实践证明Sim Man模拟人综合实验设置在急救课程中实用性强,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米娜, 李丹, 李淑云, 等.SimMan模拟人综合实验设置在急救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5, 36 (4) :98-100.

[2]冯敏, 石慧娟, 常思远, 等.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带教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4) :295-296.

[3]杨宇峰, 杨晓阳, 徐娜, 等.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技能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7) :278-279.

论“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中的应用 篇3

对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于是就产生了“黄金1小时”,以至“白金10分钟”的理念[1]。一旦遇险,能够给予患者最快救治的不是专业急救人员而是现场第一目击者,因此,如何高效开展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3月中心成立了“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已拥有的良好的硬件设施,通过对“组织协调、师资、教材与课程、教学模式、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培训基地”建筑面积达500m2,包括:报告厅1个,标准教室2间,另外还配有教具室、休息室等。教学设备有:多媒体示教系统1套,VCD及电视机1套,急救操作模型20套,包括:成人与儿童心肺复苏模型、创伤急救模型、婴儿气道梗阻急救模型、AED除颤模型等,高级生命支持模型2套,培训专用笔记本电脑1台。

运行模式具体做法如下:①良好的组织:由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培训基地”各项工作,在宣传、培训人群安排与协调、培训资料等各方面得到了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具体教学考核工作则由培训基地负责安排协调,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②合格的师资:培训师必须是具有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导师资格,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 2003软件,教学模型操作标准、规范、熟练,才能从事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③合理的教材与课程:以美国心脏协会健康从业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和健康从业人员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创伤救护课程为主要培训教材。培训内容方面:将徒手心肺复苏术、海氏急救法、创伤急救3项技术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意外伤害与家庭急诊急救中的部分内容为辅助教学内容。④多媒体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注重理论和操作实践并重。首先,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再结合投影设备输出、播放,做到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操作练习在操作室进行;其次,培训师在教学模型上进行规范的操作演示,再逐一指导学员进行操作练习;然后,学员根据各自情况在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⑤效果评估:为明确培训的效果,在每次培训的最后都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培训师将已准备好的考试试卷与操作评分表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由两位培训师共同负责。以理论成绩85分以上,同时,操作成绩85以上为合格;以理论成绩90分以上,同时,操作成绩95分以上为优秀。

结 果

2010年3月~2011年6月举办了30次初级急救培训班,共对828名普通人群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通过考核,最终的结果是828名培训学员全部合格,其中有143名达到优秀。

讨 论

我国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发展不平衡,全民普及率低,有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及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急救知识培训需求量大,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普遍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與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虽然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目前尚无系列完整、持续有效的培训模式可循,且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3]。“培训基地”作为专业且固定的初步急救培训场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在公共急救知识普及工作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急救知识的普及必须采取多种途径,规范、有效、便捷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虽然还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系统普及急救知识,但这种普及途径覆盖面广,过于松散,确切接受的人数和普及效果尚待商榷。举办规范化的初步急救知识培训班将是重要的模式之一。同时,要保证急救知识普及的质量,就必须要很好的组织,要有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材,要理论和操作实践并重,要有合格的场地和教具。以“培训基地”目前的基本条件及现在的运行模式完全达到上述要求,事实也证明,“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的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忠杰.白金十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概念与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5-746.

2 王一镗.再论发展我国急诊医学的重要方针之一: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中国急救医学,2010,30(2):97-98.

3 袁晓丽,等.1999年~2008年国内公共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状况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567-569.

论“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中的应用 篇4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从一定的目的任务出发,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知识某一对面的.知觉过程。观察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教学中如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场静止化,静止的事场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例如,在解决长方体的持征时,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引导学生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三方面去探讨,先在屏幕上通过电脑演示面、棱、点,观察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然后电脑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运行重叠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由于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观,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学生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些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常听到个别学生反应考试时想不到的计算方式,走出考场方才醒悟,实际上这就是暂时的信息提取失败,造成提取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知识网络的知识不良,提取有关知识的线索、路径不清楚,因此在几何教学过程中,通过电脑演示,在头脑中点立了图式花色,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方,在这一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强制性,也没有机械地背诵公式现象,而完全是学生内心的经验,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长久储存和适时提取,也为学生的记忆创造了条件。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明是指人们调用现有的知识与经验,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抓住问题的实质。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学生调用的诸种感官,通过知识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新知识。因此,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注定直观形面,提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使难题、难点变得容易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强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几何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象出重新的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易为小学生所接纳。

总之,多媒体技术可以灵活地渗透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爆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代难为易,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中,自己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能力有很大提高。这也是当前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急救知识培训题库 篇5

平教培便字第(44)号

关于印发”急救知识全员培训考试”复习题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根据教培中心[2012]43号《关于开展急救知识全员培训的通知》要求,本周六日将开始组织公司助理级以上管理人员、机关管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及考试,为了提升培训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医院组织专家组围绕煤矿创伤现场急救技术以及突发疾病的正确处理方式编写了急救知识复习题,现发给你们。希望你们结合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突发疾病、工伤事故等事例,对照学习,达到人人掌握现场急救的目的。有关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对象、考试形式、奖惩兑现等按照文件执行。

特此通知。后附:复习题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六日

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急救现场固定时应当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 处理严重出血。(√)

2、固定时,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3、固定时如发现骨断端暴漏,可以拉动将其送回伤口内。(×)

4、固定时应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5、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6、固定时如现场对它生命安全有威胁时,需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7、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要加衬垫。(√)

8、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

9、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为伸直位。(√)

10、急救时,先搬运,后止血、包扎、固定。(×)

11、做好伤员的现场救护,先救命后治伤。(√)

12、搬运时要保持脊柱与肢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

13、搬运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有变化要及时处理。(√)

14、搬运时动作要轻、快,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振动。(√)

15、怀疑有脊柱、骨盆、下肢骨折时,可以让伤员试行站立。(×)

16、心肺复苏是针对循环或呼吸骤停的紧急抢救措施。(√)

17、判断意识丧失后,立即呼救的同时施救。(√)

18、呼叫的目的是唤来更多人共同施救。(√)

19、按压方法为缓慢无力无序按压。(×)

20、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两乳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

21、按压 / 呼吸比为20 :2。(×)

22、胸外按压按压频率小于 100次/分。(×)

23、开放气道方法只有仰头-抬颏法。(×)

24、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婴幼儿)。(√)

25、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cm 以上。(√)

26、人工呼吸要避免过度通气。(√)

27、开放气道的目的是防止昏迷病人舌和会厌阻塞上呼吸道。(√)

28、心肺复苏技术第一步骤是开放气道。(×)

29、实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双臂可以弯曲按压。(×)30、施行人工呼吸时吹气前要捏闭病人鼻孔。(√)

31、对一般伤员,均应先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护后,再进行转运。(√)

32、昏迷伤员转运时,应将头偏向一侧。(√)

33、手部出血可用两手拇指同时压迫腕的尺动脉和挠动脉。(√)

34、现场可用铁丝代替止血带进行止血。(×)

35、缚扎止血带松紧度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

36、在没有绷带急救伤员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止血带扎的越紧越好,以防脱落。(×)包扎前伤口必须敷止血药。(×)

包扎伤口时,应将脱出的骨折端、或其它组织塞回伤口内,以免污染

加重。(×)40、螺旋包扎:适用肢体、躯干部位的包扎。(√)

41、颈椎骨折伤员需使用四人平托法搬运(√)

42、现场止血可使用电线、铁丝、绳子等代替物(×)

43、手指出血可用按压手指两侧动脉止血(√)

44、腹壁外伤致肠管外露的,可将脱出的肠管还纳(×)

45、烧伤后可使用凉水冲淋15—20分钟(√)

46、触电现场急救应首先解脱电源(√)

47、脊柱骨折着可使用床单、毛毯等代替担架运输(×)

48、颅脑损伤有耳鼻出血者,可以堵塞以止血(×)

49、离断的肢体要妥善保存并及时转运(√)50、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外露切忌将骨折端还纳(√)

二、选择题

1、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C)

A、有气管插管 B、在医院 C、时间的早晚 D、是否给药

2、最简单、快捷适于现场复苏的人工呼吸方法是:(B)

A、呼吸机控制呼吸 B、徒手人工呼吸 C、面罩人工呼吸法 D、食道堵塞通气法

3、关于心跳骤停的诊断,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C)

A、病人桡动脉搏动摸不到 B、无自主呼吸 C、颈总动脉搏动消失

D、神志消失

4、有效的心脏按压,双手应放在病人的什么部位?(B)

A、胸骨的上段 B、胸骨上2/3与下1/3交接处 C、剑突 D、胸骨中、上1/3交界处 E、心前区

5、心跳骤停,最迅速、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D)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拖起下颌 C、气管插管 D、胸外心脏按压

6、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B)A 80-100次/分; B ≥100次/分; C 120次/分; D 60-80次/分

7、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A 双乳头之间与胸骨交界处; B 心尖部; C 胸骨中段; D 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8、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C)

A 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 2-3 cm C 不少于5cm; D 6-7cm

9、现场复苏成功的判断依据为:(C)A大动脉搏动扪及;B心电图表现为心室纤维颤动;C自主循环恢复

10、心肺复苏主要步骤有:A(assessment and 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胸外按压,现场施救时正确顺序为:(A)A.C→A→B B.B→A→C C.A→C→B D.C→B→A

11、脊柱骨折的正确搬运法(B)

A、单人搀扶 B、平卧式 C、抱扶 D、背负

12、正确良好的固定能(D)

A迅速减轻病人疼痛,B减少出血,C防止损伤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D以上都是

13、上臂骨折固定包括(D)

A.夹板固定 B.纸板固定 C.躯干固定 D.以上都是

14、现场急救的最后一个环节(B)

A.止血 B.搬运 C.固定 D.包扎

15、现场搬运包括(C)

A.徒手搬运 B.工具搬运 C.A和B都是 D.A和B都不是

16、现场救护中最安全的搬运方法为(C)。

A.拖行法 B.扶行法 C.担架法 D.爬行法

17、工具搬运方法包括椅子搬运法和(A)

A.担架法 B.扶行法 C.拖行法 D.爬行法

18、向高处抬担架时,要做到(A)

A.前面人要将担架放低,后面要抬高 B.前面人要将担架放低,后面要放低 C.前面人要将担架抬高,后面要放低 D.前面人要将担架抬高,后面要抬高

19、错误的搬运方法会(D)

A.加重伤病员的痛苦 B.还会加重损伤、病情,C.造成截瘫 D.以上都是 20、大腿骨折后大腿出现(D)

A.肿胀 B.疼痛 C.变形或缩短 D.以上都是

21、采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A),太长可导致肢体坏死。

A.1小时 B.2小时 C.半小时

22、有一物体扎入伤员的身体中,此时救助者应如何处理(C)。

A.拔出扎入的物体 B.拔出扎入的物体实施加压包扎 C.固定扎入的物体后送往医院

23、腹部开放性损伤,肠管外溢时,现场处理原则为(C)。

A.将肠管送回腹腔,再用敷料盖住伤口 B.直接用三角巾做全腹部包扎 C.盖上碗后再用三角巾包扎

24、出血颜色鲜红,出血时常呈向外喷射,这是属于(B)出血。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25、抢救失血伤员时,应先进行(C)处理。

A.观察 B.包扎 C.止血 D.询问

26、指压止血法主要用于(A)出血的止血。

A.动脉出血 B.静脉出血 C.毛细血管出血

27、一般外伤伤口的处理应(C)。

A.立即涂抹抗菌素软膏 B.立即清洗伤口 C.立即用敷料包扎

28、止血带适用于(C)。

A.头部出血时 B.前臂骨折时 C.下肢动脉出血时

29、四肢动脉出血,最迅速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是(B)。

A.止血带止血法 B.指压动脉止血法 C.加压包扎止血法 30、包扎伤口的敷料应(B)。

A.与伤口等大 B.超出伤口 C.小于伤口

31、上臂上止血带的标准部位(A)

A.上臂的上1/3 B.上臂的上1/4 C.上臂的上1/2 D.上臂的上1/5

32、上止血带时应注意(D)。

A.松紧合适,以远端不出血为止 B.应先加垫

C.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3-5分钟 D.以上都选

33、包扎伤口可以(A)。

A.保护创面 B.使人免受惊吓 C.起到杀菌作用

34、患者失血量为10%-20%,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湿冷,脉搏快弱,可达每分钟100次。此种出血属于(A)

A.轻度出血 B.中度出血 C.重度出血 D.皮下出血

35、血液像水珠样流出或渗出,血液由鲜红变为暗红色,量少,多能自行凝固止血。此种出血属于(C)

A.动脉出血 B.静脉出血 C.毛细血管出血 D.轻度出血

36、人体正常心跳 次/分。(C)

A.60—80 B 80—100 C 60—100 D 80—120

37、人体正常呼吸 次/分。(B)

A 14—18 B 16—20 C 18—22 D 16—22

38、成人的血液占自身体重的(C)

A 5% B 6% C 8% D 10%

39、急救包扎方法有(D)

A绷带包扎法 B三角巾包扎法 C四头带包扎法个 D以上都选 40、包扎伤口动作要(D)。

A慢、轻、牢 B慢、准、轻、牢 C快、轻、牢 D快、准、轻、牢

41、出血类型包括(A)。

A皮下出血、内出血、外出血 B内出血、外出血

C轻度出血、重度出血 D头部出血、四肢出血、躯干出血

42、对于心脏骤停,呼吸已经停止患者应立即进行。(D)

A 人工呼吸 B 按压人中 C运往医院 D心肺复苏术

43、胸部外伤时,应立即(D)

A立即行伤口包扎 B转运时应采取半坐位 C尽快转运 D 以上都选

44、脊柱骨折可使用 的方法搬运伤者。(C)

A背运 B公主抱 C平托 D 搀扶

45、判断心跳是否停止,可用触摸 搏动是否消失的方法.(B)

A桡动脉 B颈动脉 C 足背动脉 D 面动脉

三、简答题。

1、现场急救三原则是什么?

答: 伤情判断、实行抢救、安全转运

2、现场复苏三大步骤是什么? 答:A---气道开放。B---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3、止血的目的是什么?

答: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

4、伤员搬运的原则是什么?

答:⑴做好伤病员的现场救护,先救命后治伤。

⑵先止血、包扎、固定,后搬运。

⑶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

⑷动作要轻巧、快捷,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振动。

⑸搬运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有变化要及时处理。

5、如何判断出血类型为动脉出血?

急救知识培训报告 篇6

急救培训,顾名思义是让我们了解最基本的急救知识,在一些危急时刻可以救人于危险之中,给人以生的希望。

2012年5月4号,公司安全生产部组织了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以下内容:

一、现场急救的目的:

1、救护者的基本责任;

2、现场急救的原则;

3、紧急呼叫救护车;

4、现场急救程序;

5、触电急救。

二、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1、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2、心脏骤停的现场判断;

3、时间就是生命;

4、现场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

5、心肺复苏的意义;

6、猝死的诊断。

教了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如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等一些相当实用的知识。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繁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公众之间交往日趋频繁,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人们承受的压力与日剧增,受到频发的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等意外伤害的因素也不断增多。一旦有意外伤害发生时,人们如果拥有自救、互救意识,并能及时、正确的开展救护,就很大可能争取到抢救伤员的“救命黄金时间”,为后期医院救治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最大限度的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所以开展急救培训班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伤口包扎包括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绷带包扎包括三种方法,分别是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三角巾包扎包括头部包扎,单眼、双眼包扎,单肩、双肩包扎,胸背部包扎,以及上肢和下肢的包扎,内容丰富,实用性高,因

而说我们的这次培训班的开展是有必要的,它能增强我们的自救互救的知识,提升我们的自救互救力量,尽可能减少伤亡。

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观看外伤急救常识和心肺复苏术指南,培训结束后,大家认真的观看了这两段视频,在外伤急救常识的视频中我了解了急救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各种方法。

论“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中的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7月—2015年12月选择门诊护士48名,年龄25岁~53岁(43.05岁±3.3岁);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29名,护师10名;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24名,大专19名,中专4名。将48名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名,两组年龄、职称、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参照“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教材,选取急诊专科护士2名、门诊护士长1名、急诊急救护理专家1名组成方案制定小组,根据常用5项急救技能操作心肺复苏、吸痰、气管插管、电除颤、静脉穿刺的使用频率,设计成人心搏呼吸骤停作为情景模拟病例,培训内容、流程形成方案初稿,持续优化,最终形成定稿,组织门诊护士反复演练并拍摄成标准视频资料。

1.2.1. 1 对照组

2015年7月—2015年9月以前接受传统的急救培训:由2名急诊专科护士采用现场讲解、演示的方式进行,培训后可参考技能训练室操作视频个人练习,统一考核达标,确保操作规范化。后按照模拟病例要求,将24名护士随机分为8组,每组3人,计时各人员配合与操作时间,但未强调具体定位要求及配合方法。

1.2.1. 2 观察组

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对照组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定位抢救演练。24名护士随机分成8组,每组3人,设定急救工作岗位,对受试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情景模拟训练,采用设定的情景模拟病例,按实际搭班情况由A护士任组长,抢救时起指挥者角色,所有培训按照预设的抢救流程进行,并进行角色分工,护士A:位于病人头侧,起指挥者作用,负责气道管理,包括气管插管配合、吸痰、呼吸机备机、生命体征的监测。护士B:位于病人右侧,负责静脉通路的建立、给药以及血标本的采集。护士C:位于病人左侧,负责仪器设备准备、气管插管用物准备、静脉用药、记录及对外联系和抢救场地清理。抢救小组各成员轮流承担抢救过程中的A、B、C角色,从不同角度体会抢救全过程,提高应急能力及默契程度,培养团队精神。

1.2.2 评价指标

1.2.2. 1 急救理论知识考核

两组培训后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3]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闭卷考试,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填空题5题(每题4分),简答题5题(每题8分),总分100分,严格监场,当场封卷。

1.2.2. 2 急救技能考核

根据《急危重症护理》[4]中5项急救技术操作标准制定:心肺复苏(CPR)、气管插管、电除颤、吸痰、静脉输液评分表,按照考核标准现场打分,比较两组的急救技能分值及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

1.2.2. 3 培训满意度评价

根据“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制定培训满意度量表,分为急救综合能力、团队凝聚力、激发学习热情、安全防范意识、科室间协作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等7方面来评价[5,6]。培训后分别对4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后收回,发放量表48份,收回48份,回收率100%。

1.2.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所有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

3 讨论

门诊是医疗护理服务的第一站,我院作为江苏省门诊量最大综合性医院,门诊面积约30 000平方米,诊室300多间,其门诊量连续15年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门诊量即达到472.36万人次。随着门诊量的持续增长,门诊病人在就诊过程中会出现晕厥、休克等意外事件几率不断增高,而门诊护士对急救药品知识、急救器材的掌握程度及急救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基于此,我们将情景模拟训练方法引入到门诊护士急救综合能力培训中,以期提高抢救的时效性,确保抢救的有序化进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满意度。

3.1 定位协作模拟训练提高急救关键操作时效性

时效性(time effective of emergency)即救治成功率与时间的比值[7],是抢救工作的最重要的指标。急救时效性应作为一切急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脱离了时效性,任何措施和技术都偏离了急救的方向。因此,我们在制定定位抢救模拟中,给予定职责、定站位,定流程。遵循指南要求,在流程设计时充分考虑细节,每个操作环环相扣[8],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动作,减少不必要的中断。抢救时急救人员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缩短了急救准备时间及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使得抢救高效、有序进行。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要求,心肺复苏每延迟1 min,复苏成功率就下降7%~10%,对于有心电监护者,从心室颤动出现到除颤,时间不应超过3min。本研究在3人团队协作基础上,按照角色定位实施急救流程,并在定位分工方案中,充分把握胸外按压实施时间越早越好、首次除颤越早越好,按压中断时间越短越好,制定由第一个发现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护士A负责启动急救系统及胸外按压,以确保胸外按压尽早实施;护士B负责开通气道并实施辅助人工呼吸;护士C尽快开始电除颤,确保电除颤尽早实施。3名护士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确保各项技能在同一时间有序进行。本研究显示,实施定位协作抢救模式后,在启动急救系统、胸外按压、人工气道建立、首次除颤、药品应用等措施落实时间方面,均较培训前缩短,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充分证明定位协作模式在急救关键操作时效性均优于对照组。通过本次团队协作定位抢救培训,使得抢救更加有序、高效,缩短抢救准备时间,各项抢救操作技能更加娴熟,应急能力有了更大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提高了急救的时效性与有效性。

3.2 定位协作模拟训练提高门诊护士综合急救能力

门诊病人病因不确定、随机性大、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加之门诊护士高年资护士居半的人员配置问题,故门诊现场急救更应注重急救意识、综合能力、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培养。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对其他急救能力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往传统单项操作培训考核方式,多注重个人单项基本技能的培训考核,忽略了高效团队配合能力,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沟通配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案例情景模拟考核的过程中,对照组因为护士职责不分明,处于忙乱状态,护士急救系统启动速度慢,因此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不能真正提高护士应对门诊现场突发事件的能力。定位协作抢救模拟训练,是以团队为单位的集体训练,各角色任务符合实际,从而产生角色认同,演练时现场忙而不乱,思路清晰,各司其职,护士能完整而系统地体验场景真实感,促进了培训过程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在角色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得门诊护士惯性思维得以改变,提高门诊护士综合协作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也有效提高了抢救病人的整体实战能力,保证了抢救的时效性、有序性、有效性,是一种较理想的团队协作培训方法。

3.3 定位协作情景模拟训练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满意度

情景模拟训练将情景模拟运用于培训中,使学员处于不同的情境中,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可以更好地体会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使得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形象、具体,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9,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定位协作情景模拟急救培训较传统方法更受学员欢迎。由于是分组角色定位练习,演练过程中,护士把枯燥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应用到角色中,组员之间相互切磋鼓励,组与组之间相互观摩学习,互相比拼,形成了有竞争意识的演练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完全扭转了传统培训的被动接受,护士通过定位协作情景模拟中角色要求不断互换角色反复演示,随时发现自身和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诸如如何有效打求救电话、转运通道不流畅、搬运真人和模型感觉完全不同等,在演练过程中不断改进,使得团队凝聚力得以加强,在培训的同时增强了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心,也体会到增加科室间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定位协作情景模拟训练,使得抢救更加高效、有序,缩短了护士抢救准备时间,各项抢救操作技能更加娴熟,应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保证了抢救的时效性。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应急情况在模型人身上较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因模拟人本身缺乏反馈,而模拟训练流程管理是一个持续、反复评估实施、不断完善过程,在今后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反馈,持续优化评价体系,医护人员要在临床上不断地锻炼、实践和总结,以使流程更加合理,真正达到全面提升门诊护士抢救协作能力、保证病人安全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定位协作模拟抢救在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名门诊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抢救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设计模拟病例进行培训及考核。比较两组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考核相关成绩,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技能完成情况、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培训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定位协作模拟训练应用于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抢救的时效性,保证抢救的有序化进行,激发护士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满意度。

关键词:定位协作抢救,模拟训练,急救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张利平,邓敏,卿梅.门诊护士急救能力及相关知识的现状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7):59-60.

[2]孙玉敏,耿金康.集中培训提高门诊护士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3,26(4):726-727.

[3]Field JM,Hazinski MF,Sayre MR,et al.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0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0,122(18Suppl 3):S640-S656.

[4]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

[5]颜丽霞,张平.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8-900.

[6]Weiss DJ,Davis RV.Manu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Minneapolis MN: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67:10-21.

[7]何忠杰.论急救的时效性[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7):659-661.

[8]张连劳,牛娟,朱有胜,等.定位协作抢救模式在模拟心搏呼吸骤停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4A):919-921.

[9]李红,熊青,涂传敏,等.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1):76-77.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 篇8

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时,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紧急救护措施,为了让医务人员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术,首先由我局陈玉梅同志做培训讲解,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急诊急救:物品准备、评估与判断、放置体位、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有效指征判断、安置患者,每一步操作流程都讲得细致入微,各单位医务人员也听得十分认真,接下来为大家播放心肺复苏操作视频课件,期间,由我们的专业人员在下面为大家答疑解惑,然后让大家现场用假人做实验,大家表现出极其认真的学习态度,会后为大家分发了培训试卷,成绩均达到合格。

这次培训不仅让医务人员加强了医疗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听课仔细,操作认真,不少同志还在下课后自觉留下来继续练习,表现了高度热情的学习积极性。

急救知识培训主持词 篇9

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为了积极推动紧急救护及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深入开展劳动卫生安全宣传“四进”活动,改变人们传统的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提高自我救护既疾病预防的意识,旗风教育集团与市科普健康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以“珍爱生命、关爱健康”为主题,“强化甲流防范和紧急救护知识”为内容的培训活动,以此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健康意识、预防意识、救护意识。

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参加本次培训的嘉宾及领导。

嘉宾领导名单:

xxxx

论“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中的应用 篇10

1 培训对象

参加2013年度山西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且获得理论考试合格的执业护士34名, 护龄2年~24年 (10.4年±4.2年) ;来自三级甲等医院6名, 二级甲等医院27名, 二级乙等医院1名;学历:中专3名, 大专20名, 本科11名;主管护师17名, 护师11名, 护士6名。

2 培训方法

每位学员在临床实践基地均有专人带教。带教老师均为双师型 (护师/教师) 人才,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授课技巧。临床实践形式为第1周查阅文献, 着手撰写综述 (要求在临床实践期间完成) ;学员在急诊科、危重症医学科各跟班学习2周, 期间穿插专项技能操作教学、护理查房、专科知识讲座和病例分析、操作考核等。

2.1 协助指导完成综述

受训护士来自不同层次的医院, 34名护士中仅有一人发表过专业论文, 科研能力不足。我院特为其开通电子阅览室, 并请图书室专职老师协助指导查阅文献。请《护理研究》编辑部副主任讲授如何选题、指导论文撰写等, 带教老师协助按照规范格式打印论文等。至培训结束, 34名受训护士全部完成1篇综述, 并通过专家组评审。

2.2 急诊、重症监护室 (ICU) 轮岗式培训

顺应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 救治模式,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本批专科护士临床实践采取急诊科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培训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 培训护士实践了心肺复苏技术、机械通气技术、急危重症监测技术;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多发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症护理;将急危重症复杂的急救、监护、脏器支持等护理工作在临床得到实践。

2.3 综合能力培训

采用小组急救模式法进行急救技能训练, 即四人为一小组, 分ABCD角色, 分别负责呼吸、循环、给药、记录与援助等工作, 结合急诊专业特点将流程式管理融入护士培训。设计猝死、多发性创伤2组病例, 将多项急救技能融入急诊典型病例的抢救中。急救过程中涵盖了接诊、评估病情、监护、吸氧、心肺复苏、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呼吸机的使用、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药物治疗、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急诊工作内容, 将急救时所需的多个技能项目有机地结合, 更符合现实抢救的情境及需求。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急救的各个环节, 每组训练结束, 带教老师进行点评, 并将急救新技术新进展内容贯穿其中, 更新了受训人员的知识架构。

2.4 急诊护理管理培训

对学员进行护理管理培训, 如急诊制度、职责、应急预案;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管理;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急诊科成批伤病员的急救等。文书类内容提供纸质或电子材料, 操作类项目则实地演练指导, 直至其掌握。

2.5 考评

临床实践考核总分100分。学员完成临床实习手册所规定的实践项目, 占考核成绩30%。心肺复苏、电除颤2项急救操作技能占考核成绩50%。综合能力 (是对学员的急重症护理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测定判断) 占考核成绩20%。考评结果采用综合评定方法, 90分以上为合格。受训者33人考核合格, 1人不合格。

3 讨论

首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的开展促进了培训基地的自身建设, 我们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如何使培训内容规范化, 教学方式多元化, 使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养取得长足发展等值得探讨。

3.1 成效

34名受训护士均来自临床一线, 实践培训前经自制问卷调查获悉学员们自评急救技能较为熟练, 对急救护理相关知识、急诊急救设置与管理知识、急救专科知识等方面的需求较高, 科研能力欠缺。这与宋瑰琦等[4]的研究基本一致。因此, 我们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实践培训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采取现场示范教学法, 同时结合临床实践的应用讲解专业理论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结合典型病例进行护理查房、专科知识讲座和病例分析等, 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救护能力。培训后期, 学员均反馈受训后专科理论、技能与临床应急处置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并且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等科研能力方面得到了有益锻炼。

操作考评采用学员参与评价与教师标准化考核相结合。即1名护士进行操作, 其他护士观摩, 操作结束后所有观摩者依次对其操作进行评价, 然后由带教老师对遗漏项目或不规范之处进行补充评价, 纠正认知冲突。此考核法可以使所有护士以评估者和被评估者的双重身份参与操作技能考核, 及时发现自我操作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在操作和观摩中达到双重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维护受训护士的自尊;由于要参与评价, 使每位护士都能深刻理解评价标准, 掌握操作中的关键步骤, 促进其操作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所有学员对这种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的考评方式也倍感满意, 并认为对其本单位护士的培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我院为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管理规范, 制度健全。学员们多数为基层医院的护士长、骨干, 在自身受训的同时对上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急救流程、抢救程序、应急预案、医院感染控制等更感兴趣, 基地老师均予以无条件支持。通过受训人员的学习与传播, 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医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临床实践基地的规章制度、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的不断规范与优化, 进一步完善了本单位急诊医疗护理管理体系。

3.2 不足

急诊急救实践基地对学员在医院内执行的各种急诊危重病抢救护理、急救与监护技术等培训工作完成较好, 但对灾害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应对的培训还很不足, 对开展专科领域护理的研究明显欠缺。因此, 对临床实践基地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建设, 以及建立一支以本土专家为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培训急诊急救专业化的护理人才提供最佳临床实践的条件。

山西省急诊专业医学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基层医院的学员专科知识、科研水平偏低, 导致其学习期间自身压力很大, 也给临床实践基地带教老师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因此, 建议山西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学员需具备如下条件:注册护士;护理本科以上学历, 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或护理大专以上学历, 具有8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验;热爱护理事业者。偏远地区可适当降低要求。建议培训前对报名人员组织考试, 择优录用[5]。

尽管我国启动了万名护理人才培训项目, 大力培养急诊急救专业护理人才。但从本次培训中发现, 基层医院急诊急救护理技术、专业知识、护理思维、管理等方面还很薄弱,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培训任重而道远。为促进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发展, 建议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每年举办2批或3批培训班, 突出专科护士培训的实用性, 以使急救知识、技能、综合服务能力快速惠及基层, 保证急危重症病人救护质量。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山西省首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方法。[方法]对34名护士进行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 在临床实践中指导学员撰写综述, 采取急诊与重症监护室 (ICU) 轮岗式培训及小组急救模式法进行急救技能与综合能力训练, 进行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 交流护理管理方法。[结果]提高了受训护士的综合能力, 使其急救意识、急救技能、急救专科理论知识、护理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通过对专科护士的实践培训, 也发现临床培训基地的不足, 对急诊急救临床实践培训基地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培训可培养和发展急救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优化急救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关键词:专科护士,急诊,急救,实践培训

参考文献

[1]沈红, 陈湘玉, 黄萍, 等.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8) :8-9.

[2]孙婷, 金静芬, 胡斌春.浙江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考核[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 (8) :920-922.

[3]朱禧庆.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条件与论证[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3) :55-57.

[4]宋瑰琦, 秦玉霞, 袁秀娟, 等.安徽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绩效的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1) :997-1000.

急救知识培训活动策划 篇11

一、活动目的:(略)

二、活动主题:志愿者急救知识培训

三、活动内容:

由红十字会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及操作技巧介绍,实践操作与互动(志愿者可扮演伤者与救护人员先演示一次或多次,再由主讲师纠错,或者由讲师做一次正确的与其相比,再由同学们指出志愿者的错误在哪里)。每位同学均有机会对橡皮假人(或真人)进行现场模拟急救,并接受主讲师在旁的精心指导,从而加强急救技能的了解,进一步保证急救技能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四、活动对象

针对我校全体志愿者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地点

七、前期准备

(一).面向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活动的宣传(ppt或视频),进行报名工作;

(二)根据报名情况进行活动场地安排。

(三)通知报名的同学参加急救知识培训班的时间与地点;

(四)联系学校有关负责人申请借用操场,话筒和音响,架子并向红十字会申请借用假人

(五)所需道具与红十字会商议决定类型与数量后借入或购入以免造成浪费。

(七)颁发由红十字会对通过考核的优员的培训证书,评选优秀学员并进行颁奖。最后,由活动方代表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八、注意事项:

(一)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

(二)做好统计和分配工作;

(三)安排接待红十字会的专门人员;

(四)维持好过程秩序;

(五)做好主讲师的后勤工作;

(六)专人协助主讲师进行学员考核和发放证书;

(七)针对非常优秀的学员发放奖品

上一篇:宜丰县国税局2009年办公室工作总结下一篇: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常委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