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急救培训

2024-10-12

教师急救培训(精选11篇)

教师急救培训 篇1

珍惜生命 关爱健康——东新实验幼托园教师急救知识培训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天”。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管理,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增长急救知识,让教师能在幼儿园突发事件中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急救知识去进行急救,降低事故对幼儿的伤害。我园教师于近日参加了急救知识培训。

培训老师首先通过PPT的形式,向老师们讲解了紧急救护知识和常识并示范展示绷带、三角巾的运用。老师们跃跃欲试,纷纷参与模拟操作。看老师们多认真啊!他们尝试着压、绕、扎、塞等方式,学习打平结、四肢及头部伤口紧急处理和骨折的固定方式。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大家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方法,懂得在意外来临时该如何面对。

培训结束后,教师深有感悟说到:“意外事故急救培训真是太及时、太必要了,今后一旦遇到类似状况,我们知道如何在第一时间做出科学的应对措施。”

此次急救知识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幼儿教师对意外事故、常见病症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幼儿园安全构筑了一道安全防线。

教师急救培训 篇2

1对象

工作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50名,年龄(21.5±2.9)岁,工作年限6个月到5年,平均(2.30±1.5)年。学历:大专28名,中专22名;职称:护师16名,护士34名。

2方法

培训前由院内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根据模拟需要抢救病例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急救应急能力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药品的剂量与药理作用、急救仪器的使用、急救操作技术、急救理论知识4项内容)、病情观察能力(观察要点掌握、观察方法正确、病情评估正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处理4项内容)、应急配合能力(配合主动积极、抢救流程规范、急救物品齐全、急救沉着果断4项内容)。考核结果见表1。针对不足,制订培训计划,由护理部挑选5名具有丰富急救经验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成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小组,负责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急救技能示教,并实行分组包干负责制。

2.1理论知识培训

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学习临床上急危重症的抢救措施、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与剂量掌握要点、注意事项等。每堂课学习后当场考试,强化记忆。

2.2急救技能培训

包括成人心肺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简易呼吸囊应用、气管插管的配合、吸痰、吸氧、静脉留置、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等,以多功能急救模拟人为对象,配合使用急救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复苏囊、除颤仪等,老师先示范操作,分解操作步骤,讲解操作要领,护士分组练习,由老师点评指正。操作练习后进行考核,人人项项过关。护士既掌握了急救流程和急救操作技术,又掌握了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3实施流程管理,提高低年资护士应对能力[2]。

通过表1结果看出,护士在应急配合中存在不足,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针对这一现状,护理部制订了产后大出血、子痫、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从急救物品的准备、抢救步骤、急救药品的使用等都作了描述,制成流程图,装订成册,人手一本,熟练掌握。通过实施流程管理,护士能主动配合抢救,根据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4医护配合现场模拟急救演练

在争分夺秒的抢救现场,最需要的是急救护士的快速应对以及抢救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协调[3]。医护配合现场急救是在护士熟练掌握了急救流程和急救技能后,由医务科、护理部组织考核小组,采取不预先通知,随机选取时间、地点和病种方式进行急救模拟演练。从接到求救电话,医护人员赶赴急救现场,施行现场急救,途中转运监护和院内抢救。演练结束后考核小组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医护现场急救模拟演练,营造真实、紧张的抢救场面,训练护士快速反应和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以及医护配合的能力。

2.5危重患者护理查房

危重患者病情急、危、险,疑点多、变化快,护理问题也相应聚集和复杂。通过对危重患者及时到位的查房,使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程序,各类抢救仪器的使用了如指掌,掌握了丰富的抢救知识和抢救技能,能对患者病情变化做出处理,并可预见性地对一些潜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提高了她们的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

2.6综合能力培养

(1)观察分析能力:通过“有意注意”方法[4],强化培训观察疾病的能力。将急危重症的观察交接要点制成卡片挂在床尾,避免护士观察不仔细,也促进了护士对疾病观察交接要点的掌握。(2)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护理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护患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在工作中分清轻、重、缓、急,培养她们在应急条件下具有处事不惊,从容应对的心态。(3)风险意识的培养: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提高护理风险的识别预见性,增强护士的安全风险意识。

2.7考核评价方法

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对培训后的低年资护士同样进行考核,培训前后相同的12项内容,以每项1~5分进行计分,5分为好,4分为较好,3分为一般,2分为差,1分为较差,采用权重计分,如某项权重3,则此项表现好为15分。2.8统计学处理方法所得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的分析。

3结果

培训前后护士急救应急能力考核评分比较,见表2

与培训前比较,P<0.05

4讨论

孕产妇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并发症多,常危及母子生命。护理人员对病情的预见能力及灵活敏锐的应变能力是保证治疗安全的前提。低年资护士所学护理理论与临床应用之间还达不到有效融合和联系,存在一个衔接过程,处于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结合的磨合期[5],技能生疏,经验不足。如何短期内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适应临床工作需要,是护理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不足,进行强化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实施流程管理,采用医护配合现场急救演练,进行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表2提示培训后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因此,系统培训可提高护士的急救知识技能,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配合能力,从而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效果。方法 对工作≤5年的50名护士急救应急能力进行评估,针对不足,强化专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实施流程管理、开展医护配合现场模拟急救演练、护理查房等方法,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急救应急能力,培训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测评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注重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评估,并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可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1]肖顺贞.护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2001:56.

[2]吕秀霞,程文兰,茅卉.提高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41.

[3]高爱萍,李璧如.运用仿真模拟急救演习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学杂志,2006,21(15):46~47.

[4]李允美,郭兆香,张德玲.运用有意注意提高ICU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A):66.

教师急救培训 篇3

【关键词】社区医师;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4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急救医学逐步形成一门崭新而独立的学科,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均寿命的持续增长,疾病谱发生了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等突发病症时时危及生命。而人类交往频繁、活动范围扩大,又使各种意外伤害诸如陆路交通事故、飞机航空意外、城市大火、建筑倒塌、毒气泄露明显增多。凡此种种,都需要得到现场及时准确的救治。

1 社区急救服务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急救医学服务系统应该由现场救护、院前急救、急救医学科内和急救重症监护室四环组成[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卫生服务的基层组织,具有方便、可及、连续、综合及广覆盖的优势,其参与部分院前急救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院前急救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与院前急救体系的结合,将对提高社区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市调查发现,87.39% 的急救呼叫病人发病地点在社区,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2]。因此,社区是院外急救的重点场所。

2 社区医师在院前急救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有序医疗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而其中急诊抢救、现场救护、家庭医疗、健康教育等正日益受到急救专业人士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期望。急救社会化,就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医师的重要作用。社区医师不仅要自身掌握现场救护的知识技能,还有为社区人员进行普及基本救护知识技能的责任和义务。在突发情况下,社区医生应该对现场进行初步处理,熟练掌握高热、昏迷、休克、急性脑血管病等急症的现场救护原则;熟练运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还要能够现场指导群众自救、互救,能够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群众实施有效地院前救治。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救专业机构和红十字会的共同职责,应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指导社区居民,特别是高危人群和家属,当急病发作或伤害时及时正确的呼叫、自救、互救、避险、逃生,以期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急症患者都能得到“第一目击者”的正确现场急救和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实现急救整体水平的提高。

3 社区医师急救能力现状及对策

由于社区病人病种相对较少、病情相对较轻、急危重症患者在社区就诊不多见,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各项急救技术操作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使用操作频率较低、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在急救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正确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急救处理,以致抢救的效果不理想,甚至贻误患者病情。由于社区医师自身能力不足,其健康教育功能开展尚未能尽如人意,急救普及工作不容乐观。加强社区医师的急救培训,既能准确有效地抢救宝贵的生命,又能广泛开展急救普及工作,对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我市加强社区医师培训的实践和展望

随着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方便化、家庭化,市急救中心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卫生工作精神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积极推动社区医师急救培训工作,推进我市院前急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急救网络社会化、现场急救全民化的目标。

4.1 首先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在市急救中心成立急救培训基地,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将社区医师强化急救专业培训作为长期的一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4.2 市急救中心通过座谈、走访、发放调查表等方法广泛征求社区人员意见建议,了解社区医师、社区居民急救需求,并结合我市近10年院前急救病种统计情况(前三位依次为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在市急救专业委员会的组织讨论下精心制定我市社区医师的培训内容方案。

4.3 市急救中心开展各类急救技能培训工作,实行短期培训、反复培训、分级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进行基本救护知识、心肺复苏术、四项技术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增加电除颤、气管插管术、呼吸机使用的培训,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由市卫生局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4.4 以医疗机构结对联动、建立共建单位为抓手,全面实施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结对共建,按照“学科联创、发展联动、实事联干、活动联办”的主题要求,大力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指导工作。

4.5 全面实施城市医生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积极开展“医学专家坐诊社区”行动,发挥公立医疗机构对社区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医学专家坐诊社区”行动,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小病不出社区”向“大病少出社區”的跨越,是我市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民生幸福的创新之举。

4.6 我市率先试点开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抢救室视频传输系统,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市专家远程会诊中心实时连接,按需实施远程会诊,对社区医师的急诊急救起到了实时指导作用。

急救面对着社会各个层面,触及到社会每个角落。只有全社会及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迅速有效的组织实施成功的救援,更是社会高度文明的标志[3]。如果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挥社区医师在现场急救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区医师在应急培训中的巨大潜力,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加强社区医师培训,提升院前急救水平,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必须大力提高现场救护的水准[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08,17(4):342.

[2] 刘全等.社区急救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995-997.

[3] 吕传柱、黎敏.试论院前急救体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关系[J].中国急救,2009,29(5):459-461

作者简介: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篇4

一、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的患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并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入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鼻)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口对口(鼻)吹气法 口对口(鼻)吹气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操作前,先要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领,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促使伤员吸气,如图10 一3 所示。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 一16 次。注意吹气时切匆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 / 3 为宜。当患者有严重的下领和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领骨折等,难以做到口对口不漏气时,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上使其头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闭合。抢救者作深呼吸,用嘴唇包绕封住患者鼻孔;再向鼻孔吹气,然后抢救者口部移开,让患者被动地将气呼出,如此反复。

2、仰外压胸法 该方法是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人肺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 一20 次,如图10 一4 所示。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按压法同时进行。.俯卧压背法

此法与仰卧压胸法的操作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排出肺内水分,因而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适合。

(二)心脏复苏

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

1、心前区叩击术

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3-5次,并观察脉搏、心音。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时,要使伤员头低脚高,施术者以左手章置其心前区,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轻叩。

2、胸外心脏按压术

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在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做心前区叩击术,如果叩击无效,应及时正确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将伤员仰卧在木板或地板上,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其胶鞋。救护者位于伤员左侧,手掌面与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面上,使双手重叠,置于伤员胸骨中下1 / 3 交界处(其下方为心脏);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地、冲击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压,使胸骨压下3 一4 cm(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就可以了);按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利于心脏的舒张,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 一80次为宜。按压过快,心脏舒张不够充分,心室内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压过慢,动脉压力低,效果也不好。使用此法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l)按压的力量应因人而异,对身强力壮的伤员,按压的力量可大些;对年老体弱的伤员,力量宜小些。按压的力量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放在手掌根部,着力仅在胸骨处,切勿在心尖部按压。同时,往意用力不能过猛,否则可导致肋骨骨折、心脏积血或引起气胸等。

(2)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应同时施行。一般每按压心脏5 次,做口对口吹气l 次。如果l 人同时兼作此两种操作,则每按压心脏15 次,需连续吹气2 次。

按压显效时,可摸到颈总动脉、股动脉搏动,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口唇、皮肤转为红润。

(三)止血、指压止血法

该方法是在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处,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此法是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暂时性止血措施,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立即寻找材料,准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2、绞紧止血法在找不到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毛巾、三角巾、绷带、衣片等折叠成带状,在伤口上先加垫,然后用带子绕衬垫一周打结,用小木棒插人其中,先提起,适当绞紧至不出血,而后固定。

(四)创伤包扎创伤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加压包扎有止血作用;用夹板固定骨折的肢体时,需要包扎,以减少继发损伤,也便于运送医院。现场进行创伤包扎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撕成的布条等进行。

l、布条包扎法(l)环形包扎法。该方法适用于头部、颈部、腕部及胸部、腹部等处。将布条做成环形重叠缠绕肢体数圈后即成。(2)螺旋包扎法。该方法适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然后把布条渐渐地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一半或l / 3,呈螺旋形,尾部在原位上缠2 圈后予以固定。

(3)螺旋反折包扎法。该方法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开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布条上面,另一手将布条自该点反折向下,并遮盖前圈的一半或1 / 3。各圈反折须排列整齐,反折头不宜在伤口和骨头突出部分。

(4)、“ 8 ”字形包扎法。该方法多用于关节处的包扎。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两圈,然后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圈向上,一圈向下,两圈在关节屈侧交叉,并压住前圈的1 / 2。、毛巾包扎法(1)头顶部包扎法。该方法是将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前角拉向头后打结,两后角拉向下领打结,如图10 一11 所示。或者是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前角拉向头后打结,然后两后角向前折叠,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如果毛巾太短可接带子,(2)面部包扎法。该方法是将毛巾横置,盖住面部,向后拉紧毛巾的两端,在耳后将两端的上、下角交叉后分别打结,在眼、鼻、嘴处剪润。

扎与腹部包扎方法相同。

3、包扎时应注意的事项(l)包扎时、出血、疼痛和感染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掩。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

(五)骨折.骨折团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可以防止因骨折端移位而刺伤临近的的组织、血管和神经,也是防止创伤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操作要点

(l)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应使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物品。手边没有时,可就地取材,如板皮、树枝、木板、木棍、硬纸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均可代替。必要时也可将受伤肢体固定于伤员健侧肢体上,如下胶骨折可与健侧绑在一起,伤指可与邻指固定在一起。若骨折断端错位,救护时暂不要复位,即使断端已穿破皮肤露出外面,也不可进行复位,而应按受伤原状临时包扎固定。

(2)骨折固定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在肩、肘、腕、股、膝、裸等关节处应垫棉花或衣物,以免压破关节处皮肤,固定应以伤肢不能活动为度,不可过松或过紧。

(3)搬运时要做到轻、快、稳。2 .固定方法(1)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于患翻腋窝内垫以棉垫或毛巾,在上臂外侧安放垫衬好的夹板或其他代用物,绑扎后,使肘关节屈曲90。,将患肢捆于胸前,再用毛巾或布条将其悬吊于胸前。(2)前臂及手部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用衬好的两块夹板或代用物,分别置放在患侧前臂及手的掌侧及背侧,以布带绑好,再以毛巾或布条将前臂吊于脚前。

(3)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用长木板放在患肢及躯干外侧,半舰关节、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腾中段、躁关节同时固定。

(4)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用长、宽合适的木夹板2 块,自大腿上段至踩关节分别在内并两侧捆绑固定。

(的骨盆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用衣物将骨盆部包扎住,并将伤员两下肢互相捆绑在一起,膝、裸间加一软垫,曲舰、曲膝。要多人将伤员仰卧平托在木板担架上。有骨盆骨折的伤员,应注意检查其有无内脏损伤及内出血。

(6)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以绷带做“∞”形固定.固定时双臂应向后伸。

(六)伤员搬运

井下条件复杂,道路不畅,转运伤员要尽量做到轻、稳、快。没

有经过初步固足、止血、包扎和抢救的伤员,一般不应转运。搬运时应做到不增加伤员的痛苦,避免造成新的损伤及合并症。搬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l)呼吸、心跳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搬运。若没有懂得复苏技术的人员时,则可为争取抢救的时间而迅速向外搬运,去迎接救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

(2)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要把肩部稍垫高,使头部后仰,面部偏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和偏卧位,以防止胃内呕吐物或舌头后坠堵塞气管而造成窒息,注意随时都要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3)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风筒、刮板输送机槽、绳网等运送,但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运送。

急救培训策划书 篇5

主办单位:华侨大学红十字协会分会

目录

一、活动背景„„„„„„„„„„„3

二、活动目的„„„„„„„„„„„4

三、活动时间„„„„„„„„„„„4

四、活动地点„„„„„„„„„„„4

五、活动宣传„„„„„„„„„„„5

六、活动成员„„„„„„„„„„„5

七、活动流程„„„„„„„„„„„5

八、经费预算„„„„„„„„„„„7

九、人员安排„„„„„„„„„„„7

十、注意事项„„„„„„„„„„„8

一、活动背景:

在中国每年发生伤害事件七千万人,一百九十万人终生残疾,死亡八十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之十一;交通事故、火灾 溺水、空难、中毒、暴力等伤害事件,以成为中国一至三十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一死因.在这些不幸事件中,心跳、呼吸骤停在临床上是最紧急的情况,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CPR-ALS),则病人的生存率是43%,而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120急救车是无法4分钟内赶到现场!外伤出血也是最需要现场急救的危重症之一,出血伤员只要拖延几分钟急救,就会因失血危及生命!

然而,面对触目惊心的受伤人员和危急重症人员,我们往往而无能为力,或采用错误急救方法使伤者伤势加重„„试想,如果现场有了掌握初级急救知识的人员,或许可以挽救这些伤者的生命.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会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不可避免的突发性灾害事故中,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可以减少自己和他人的受伤害程度,更重要的是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炎炎夏日将近,最让人感到舒畅的户外活动莫过于到风景优美又安静的地方进行活动,一来可以接近大自然,再者也可以让暑意全消.也因此,每到夏天因为从事活动而发生意外的人数也是特别的多.由 此,国立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红十字分会举办了此次以“人人学救护,救护为人人”为口号的水上急救知识培训课程.在社会中,急救知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希望这次活动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达到本次活动应该能达到的目的.二、活动目的

这次“急救知识培训”是华侨大学红十字协会分会创办的,坚持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以“保护人的生命河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在厦门红十字会以及校团委大力支持下以培训为主的公益活动。通过红十字协会急救知识培训进学校进课堂,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应急知识,广泛开展自救互救、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培训,使广大同学增强安全意识,树立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普遍掌握初级卫生急救技术,使之能够在意外发生现场及时进行自救互救能力,为建设安全、和谐校园作贡献。也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华大学子能够热情的加入到红十字队伍中来,支持红十字事业!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原来不了解急救知识的人成为自救与救人的强者。让参与者能够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而有效的处理。

让不懂得怎样从灾难中逃生的人学会怎样逃生,这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关注自己的生命和拯救别人的生命。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15日19:00—22:00

四、活动地点 综合教学楼C5-201

五、活动宣传

方式一:在排球场贴大条幅喷绘海报 方式二:在食堂用展板贴手绘海报 方式三:在全校内发放宣传单

六、活动成员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全体同学(开放性活动)

七、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1. 物资准备

1)、三角巾(包扎用)

2)、向学校申请教室和多媒体,有宣传部负责 3)、其他方面的东西,水,纸巾及临时物品

2. 收集方式

2)、向集美大学红十字会借用三角巾及其他需要用到的 1)、向学校申请教室和多媒体,已经完成

器具,这样就解决了急救物品无法筹备的难题,由

外联部在周日之前完成。

3)、可以买到的简单物品,单独筹资去采购

活动开展

一、3月28日上午分派一些会员在校园人群相对较多的地方,如食堂附近等地方,向全校师生发放宣传单,并将海报都张贴出去,以此来大力宣传此次活动,争取使尽量多的人知道这项活动。

二、3月29日下午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签到。在讲解急救知识的之后会有些关于讲解内容的趣味问答环节,采取有奖竞答得方式鼓励大家踊跃发言等方式进行互动。

1、由培训负责人现场讲解示范具体的操作过程,通过讲解ppt和多媒体视频示范,主要内容是心肺复苏和伤口包扎。

2、现场过程中,参与人员互动进行急救知识操作,分成两人一组的方式,操作的结果有老师点评和改正,这样可以促进现场的气氛。

3、活动总结和奖励,对现场表现很好的小组进行一定的奖励,由财务部定。

后期安排

1、这次活动后,可以在协会内部成立一个急救知识培训小组,然后进行广泛的宣传,并教会协会内部成员。可以叫做培训部,培训部的成立对于以后协会的急救知识工作负责。

2、参加这次活动的内部人员每人写一篇心得,并附上对此次活动的建议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宣传部需要写一份宣传稿向相关部门发放进行工作总结宣传。

3、秘书部存档此次活动的照片及相关文件,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八、经费预算

前期宣传

1、宣传海报(1.8*1.2)一张:55元;

2、宣传海报(1.2*0.8)两张:25*2=50元;

3、宿舍张贴单(A3)20张:80元;

4、手发单500张:100元;

5、横幅两条:100元; 活动组织

1、工作证20个:20*2=40元;

2、邀请函20张:20*2=40元;

3、其他表格(排班表,感谢信):共15元 总计

55+50+80+100+100+40+40+15=480元

九、人员安排

1、场地租借:熊诗良

2、讲座主持人:厦门红十字会的老师

3、宣传品制作:宣传部

4、张贴发放传单:宣传部所有干事

5、小册子印刷:邵宇星

6、横幅海报张贴:组织部

7、通知生活委及社团:外联部

8、通知会员:办公室

十、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中注意对现场气氛的控制,既不能出现过于吵闹以致影响演讲者讲解的现象,也要防止因为过于沉寂而导致的死气沉沉。

急救培训总结 篇6

通过两天集中式培训,使团队成员了解更多有关急救方面常识,学习急救基本技巧,最终使他们能够在遇到紧急救助之时,能够以正确和标准的急救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急救的病人。

9月20日上午8点30分,在河南省红十字会的组织下急救知识培训班正式开班,首先,由河南省红十字会的张部长向大家介绍了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学习此项基本技能的意义。然后向参加培训的志愿者介绍了两天的课程安排。学习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心肺复苏技术和创伤救护。20日主要传授心肺复苏技巧和进行心肺复苏实践操作。21日主要传授创伤救护的基本技巧和进行创伤救护实践操作。我们1689爱心团队的志愿者们在杨丽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两天的认真学习和实践操作。团队参与这次培训的13名志愿者最终都以熟练的操作通过了最后的考核。取得了由河南省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本次培训活动现场气氛活跃,讲师与学员互动性强,最终圆满结束,取得预期成果。

此次急救知识培训,意义深远,一方面使志愿者们学到很多急救常识,另一方面使他们掌握了必要的急救技巧。使他们面对突发性紧急救护事件时,能够把握时机,并用正确的救援步骤来救助那些需要急救的病人,提高生存的希望。

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探讨 篇7

至2007年底, 我校附院近5年招聘的注册护士57名, 年龄19~27岁, 平均年龄24岁, 其中中专41名, 大专11名, 大专在读4名, 本科1名。

2 培训方式

2.1 成立培训小组

护理部主任任组长, 急诊科护士长任副组长, 其余各科护士长担任小组委员。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 急诊科护士长与负责带教的急诊科主任拟订教学培训方案。急诊科护士长和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 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治医师4名担任授课示教工作。培训小组负责培训前后考核, 培训期间督促检查培训计划落实情况。

2.2 理论培训

2.2.1 集中讲座培训

每周举办急救讲座1次, 每次2学时, 共计24学时, 包括:评判性思维、心肺脑复苏、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急救护理记录的书写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洗胃及双气囊三腔管的使用等内容, 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授课, 每次课都严格考勤, 学员不得缺席。

2.2.2 临床工作中培训

每周各科学员进行本科室危急重症抢救预案与程序的理论学习;每周组织危急重症患者护理查房1次。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 让学员带着问题看书, 查阅资料,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3 急救技能培训

根据教学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老师分解示范每一个抢救技能, 学员回示一遍, 老师纠正分析, 学员练习, 学员之间互相纠正;第二阶段:每两名学员与一名急救医生 (即培训老师) 为一组, 以多功能急救模拟人为对象, 老师选定病案, 按照操作规程, 小组成员分工, 医生下达口头医嘱, 实施抢救, 学员根据自己的角色选择位置, 执行自己的抢救项目[1]。

2.4 综合能力培养

2.4.1 观察预见能力的培养通过评判性思维的讲座培训, 让学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明确病情观察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培训初期可以通过“有意注意”的方法[2], 强化培训观察疾病的能力, 如学员当班时, 给自己规定观察危急重症患者观察表情的时间或总次数, 并确保目标实现。把学员病情观察的有意注意转化成无意注意。同时我们请有经验的护士进行传帮带, 提高学员的观察评判能力。

2.4.2 加强急救护理书写能力, 提高法律意识, 注重急救护理记录的书写, 要求及时准确, 护士长随时抽查急救护理病历的书写, 并注意指导。每月护理部检查护理质量, 并进行通报评比。

2.4.3 参与“抢救车”的管理要求学员参与本科室“抢救车”的管理, 班班交接、清点, 增强急救意识, 掌握每一种急救药品的位置、剂量、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抢救设备的使用、保养、消毒。护理部不定时检查, 要求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

2.5 考核

2.5.1 综合能力考核

按照《2005心肺复苏指南概要》[3]及《危急重症护理学》[4]制定考核标准, 培训小组考核学员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综合抢救技能。即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徒手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呼吸机的使用、除颤仪的应用、快速静脉通道的建立、遵医嘱应用急救药物及整个过程所用时间。

2.5.2 问卷调查

培训前后, 发放小组自制的问卷调查, 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医生对学员满意度, 回收率为98%。

2.5.3 统计数据

查阅医务科统计培训前三季度及培训结束后三季度每月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 效果

3.1 培训前后考核平均成绩比较 (表1)

通过对表1的理论知识因子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P值为0.0003远小于0.005, 这表明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在理论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样的对综合技能和急救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两项因子进行t检验, P值分别为0.0003和0.0001都远小于0.005, 这同样表明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在综合技能和急救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培训前后工作平均效率值比较 (表2)

通过对表2中的综合技能抢救时间、医生满意度、抢救成功率等3个因子进行t检验, 其P值分别为0.0008、0.0005和0.0005都远小于0.0005, 这表明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在综合技能抢救时间、医生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等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参考文献

[1]许乐芬, 王茂桂, 陈慧, 等.医护合作培训临床护士急救技能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2) :148.

[2]沈亚娟.浅谈运用有意注意提高急诊护士病情观察能力[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19 (10) :229.

[3]陈永强.2005心肺复苏指南概要[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8) :760~763.

教师急救培训 篇8

关键词:护生 院前急救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05-01

1 国际院前急救培训教学现状

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急救医学教育,应用系统化的急救医学服务体系和规范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医疗急救工作者。美国急诊内科大学(ACEP)和美国急诊医学院(AAEM)分别创建于1968年和1993年,为美国急救事业输送大批人才,2001年2月A

AEM开始正式招收护理专业学生[2]。

2 国内院前急救培训教学现状

2.1 我国教育要求

1997年,急救护理学大纲中指出: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护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术,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护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2.2 教育理论基础

根据国家教改要求,国内各院校对护生进行院前急救不同教学方法的培训。这些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实验性的结合情景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等理论。改变原来单一、演示性、验证性的教学培训方法,培养护生应变能力,创造力,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院前急救的教育起步比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践。2006年至今,部分各院校的院前急救培训课程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或急救医疗机构进行交流合作,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培养具有应变能力、创造性评判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的护生,提升院前急救教学水平。

3 院前急救教学的特点

3.1 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护生掌握的院前急救专业知识和技能确定教学内容。如:急性心肌梗死、外伤大出血、有溺水等。国内外都使用教材指导多种教学培训实施,如:护理技能综合实训教材、临护理学模拟教育课程体系。

3.2 教学执行

目前,传统院前急救教学采用的教学培训方法大多是“理论授课+分项技术练习+课堂总结”。国内院校专家将“临床真实病例模拟演练”加入到教学实践当中。2011年阳涛“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培训院前急救相关知识[3]”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法;2008年郑怡“案例式教学应用于急救护理实验教学的研究[4]”和2011年单岩“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5]”都将案例引入教学中;2011年王海燕 “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的探索[6]”利用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联系急诊科临床实际,针对急救心肺复苏技术进行相关培训,引导护生对所学专业进行追求与探讨。

3.3 教学评价结果

应用多种教育教学培训方法,能够提高护生主动性形象思维、评判性思维及抽象思维,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应急组织等综合技能,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等。Howard等[7]的研究中,参与模拟教学的护生比参与案例讨论法的护生不仅成绩高,而且有较高学习满意度

4 目前院前急救教学培训的局限性

缺少院前急救中临床突发状况的解决,场景内容分散单一,情景模拟虽然逼真,但缺乏了与其他学科的跨科交叉渗透、模拟中复杂突发情况(如设备不充足、人员不足等)的处理,对临床急救尤其是院前急救缺乏變化性的引导。另外现有的案例也远未能涵盖所需要的知识面。

5 对院前急救培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多种培训教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护理院前急救教育中的研究热点,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逐步成熟,在灾害频发的今天,更应该重视护理院前急救的教育。目前国外有关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研究已经从相关课程的初步尝试转向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方式的综合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刘小明,李翠英,吴丽玲,等.护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当代护士,2006,12(1):96-97.

[2]洪芳芳,陈才.高等护理院校开设本科层次急救护理专业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5):65-66.

[3]阳涛,曹建雄,黄孟君.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培训院前急救相关知识[J].教育论坛,2011,8(10):122-123.

[4]郑怡,孙雪洁.案例式教学应用于急救护理实验教学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46-248.

[5]单岩,史小艳,李艳,等.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2):557-558.

[6]王海燕,杨蔚,肖江琴,等.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的探索[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54-455.

急救员培训总结 篇9

此次活动分为理论与实操两部分,我们请来了石景山区红十字会的老师为学生们讲解初级急救的知识,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通过面对面的指导,让同学们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心肺复苏,救护止血,包扎固定等常规急救措施,从同学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急救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在活动中收获颇丰。

这次活动旨在培养大家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处理,可以培养同学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能力,着实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还发给每位参加培训同学一些日常应急品,如:绷带,三角巾等等,这样也增加了学们的应急需要,在活动结束之后,我院红十字会全体成员留下整理会场并进行了活动的总结,寻找此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这次活动是首钢工学院红十字会09级大一新生第一次参与大型活动,在08级的带领下熟悉红会活动整个运营的过程,为以后举办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不足之处,比如人员的调动、会场秩序等等。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不断的总结自己,吸取每一次活动的经验教训,争取在下次活动中做的更好,把红十字精神传递给全院的师生,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全院师生服务。

急救知识培训试题 篇10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

1.现场心肺复苏包括C、A、B三个步骤,其中C是()A、胸外按压 B、人工呼吸 C、开放气道 2.正常成人心跳每分钟()次 A、50次 B、60-100次 C、110-120次

3.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对成人患者单人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A 30:2 B 15:2 C 30:1 D 15:1 4.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A 10-12次/分钟

B 20-24次/分钟

C 5-6次/分钟

D 12-20次/分钟 5.胸外按压姿势要正确:跪在一侧,两上肢垂直,()按压 A掌面

B掌根

C 手指

D 拳头 6.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 至少3cm C至少5cm D至少6cm 7.简单而迅速地确定心脏骤停的指标是()

A.呼吸停止

B.血压下降

C.瞳孔散大

D.意识消失,无大动脉搏动

E.呼之不应 8.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否有效,首先观察()

A.口唇紫绀是否改善

B.瞳孔是否缩小

C.吹气时阻力大小

D.病人胸廓是否起伏

E.剑突下隆起 9.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

A.剑突下 B.胸骨左旁第四肋间

C.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

D.胸骨中下1/3交界处

E.胸骨中上1/3交界处 10.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按压次数为()

A.≥50次

B.≥80次

C.≥100次

D.≥120次

E.≥130次

11.手法开放气道时,应给患者()

A.仰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头低足高位 D.侧卧位

E.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12.诊断心跳骤停迅速可靠的指标是:()

A 大动脉搏动消失 B 呼吸停止 C 瞳孔散大 D 血压测不到 E 脉搏不清 13.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A.不超过10秒钟 B.不超过5秒钟 C.不超过20秒钟 D.不超过1分钟 E.不超过30秒钟

14.现场救治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时,应将婴儿置于()下列体位 A.头低脚高位 B.头高脚低位 C.平卧位 15.遇有触电的伤员现场救护时应首先()A.将伤员搬出现场 B.断电C、呼叫120

二、判断题(每题 4 分)

1.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室颤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下降约10%。()2.医务人员检查脉搏不应超过10秒钟,如果在10秒钟内没有脉搏,那么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3.对成人复苏的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按压的幅度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

4.开放气道时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水平线成人为80度()

5.所有救助者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在检查脉搏、分析心律或进行其他操作时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6.成人心肺复苏时,不管单人或双人进行复苏,胸外按压与通气比均为30:2。()7.当有两个或更多施救者在现场的情况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的激活和心肺复苏 必须同时实施()

8.急救黄金时间是8分钟()

9.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特征表现:口唇呈樱桃红色()10.心跳骤停4分钟内,抢救成功率约50%()

急救知识培训答案: 选择题:

1-5 A B A A B 6-10 C D D D C 11-15 A A A A B 判断题:1-5 6-10

√ √

教师急救培训 篇11

1 院前急救特点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院前急救的工作内容、治疗原则、诊治方式、药械配置等,同时也决定了院前急救的教育培训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外延。

1.1 高风险

院前急救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的一门新专业,服务对象以老年患者居多,急、危重症病人比率明显高于医院。病种覆盖内、外、妇、儿等医学临床各科的急症医疗。急救医师必须完全独立诊治,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病情,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静脉穿刺和心电除颤起搏等多种急救操作技能,还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等,救治工作风险高于一般医疗机构。

1.2 高强度

院前急救是急救工作的首要环节,主要面对的都是一些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院前急救接诊时间短,接诊环境复杂,急救医师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多看、多问,以及蛛丝马迹尽可能了解患者的病情,精神高度紧张。此外,急救医生还要携带急救箱、心电图机等急救药械到现场,抢救后要协同一起搬运伤病员,运送途中还要不断观察护理,每一环节均需付出一定的脑力和体力,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院前急救医师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紧张工作状态中。

1.3 高亲和力

院前急救的病人病情往往处于非常紧急的状态,其家属的心情和情绪焦急、惶恐;现场救治环境复杂,急救医师需在病家或围观者的注视下开放式地展开抢救;经常会直接面对酗酒斗殴、吸毒等特殊人群,加之近年来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很多市民对院前急救工作的不甚了解,更加容易将现场矛盾转嫁与急救人员等。以上诸多情况都不利于院前急救工作顺利开展,此时不仅需要急救医师具备冷静、规范救治患者的能力,更要求急救医师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现场处置的应变能力,从容面对和处理现场的各种不利因素。

2 岗前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急救医生对岗前培训的想法、组织召开急救中心负责培训专职人员岗前培训工作交流、与外省市急救中心沟通岗前教育培训情况等多种途径,发现院前急救的岗前培训均存在着共同的困难和不足之处,需要改善、规范和提高。

2.1 岗前培训现状

2.1.1 院前急救医生上岗前均必须参加一定的岗前培训。

根据笔者与全国各急救中心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尽管目前全国院前急救存在独立型、依附型等不同模式,院前急救医生也有专职或医院兼职等不同类型,培训时间、内容、程度存在不同差异,但各家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均对救护车急救医师独立上岗前开展针对性的培训。2.1.2院前急救岗前培训的内容有相同之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较之医院内急诊相对单纯,受环境、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其救治主要以维持生命体征、减少伤残率及尽快安全护送到医院为主要目的。因此,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急救医生上岗前的培训内容总体有相同之处,均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特性,开展心肺复苏、包扎固定等急救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形式主要有院内培训和随车带教实习。

2.1.3 院前急救岗前培训总结和考核。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各急救机构对急救医生在岗前培训后、独立上岗前均会进行不同考核,但采取的形式有书写总结、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要求也不仅相同。

2.2 存在主要问题

2.2.1 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岗前培训要求和专用教材。

目前,院前急救岗前培训没有统一的要求和专用教材,各个单位随意地选用不同的教材,如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何梦乔等主编的《实用急救学》、王一镗主编的《现场急救常用技术》、香港圣约翰编写的《急救课程手册》及卫生部主编的《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指南》[2]等资料均为选用对象,相关内容则按照各个急救中心培训人员个人的认识进行增减,培训科目混乱、不科学、不规范。

2.2.2 培训师资没有准入标准。

院前急救岗前培训不仅没有统一教材,培训师资队伍也没有准入标准,更没有相关的师资论证。各急救机构多采取由业务科室负责人或本单位年资较高的医师授课形式开展理论培训,授课人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讲解,讲解内容、示范带教能力得不到保障。

2.2.3 岗前培训项目、时间没有统一计划。

据不完全的收集资料显示,全国院前急救各单位岗前培训时间差异甚大,多者需要将近一年时间,少者仅一二周时间,在培训项目和内容上更是千差万别,由此可想而知,院前急救医生的岗前培训效果差别巨大,根本无从比较,没有规范可言。

2.2.4 考核评估不系统,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全国尚无院前急救医师专业上岗资质要求与标准。因此,各家急救机构对急救医师岗前培训的总体重视度不够,岗前培训的考核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对各阶段培训质量跟踪资料积累和阶段性的分站式考核评估,往往是各单位的培训人员根据经验选择一、二项技能操作进行一下考核就算完成,随意性较强,难以达到基础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全面考核与评估效果。

3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

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结合当前社会开放、活跃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近年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以往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力图逐步改进和完善岗前培训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师资准入及考核评估等,以期达到岗前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1 明确岗前培训目的和重要性

岗前专业知识培训是针对院前急救工作多科临床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强化培训,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基础;规章制度、急救规范和礼仪、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基本保障[3];严格的纪律和医德医风教育对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有裨益,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思想素质保证;了解单位的历史、文化以及建设发展方向,是尽快熟悉和融入这一新集体,成为一名真正“急救人”的桥梁。

3.2 统一岗前培训内容和时间

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了解单位历史、熟悉规章制度、学习急救规范及急救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分科目考核,需要一个半月时间;第二阶段是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心电图阅读、气管插管和静脉注射等专项技能的培训,需要四个半月时间;第三阶段是随车带教实习,全面学习和掌握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急救医生综合能力,需要四个月时间;第四阶段是综合考核,全面考核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必备的基本急救技能,结合岗前培训手册记录的每个培训阶段学习情况和分站式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估,需要一周时间。

3.3 建立院前急救岗前培训的专业规范

新进医务人员通过学校学习均已掌握了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所以院前急救岗前培训的重点主要是结合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针对院前急救的岗位要求,通过规范培训师资、规范培训教材、规范课程设置,统一考核标准,建立系统、规范的专业岗前急救培训。

3.3.1 建立岗前培训师资的准入认证制度。

培训师资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因此,制定师资准入标准、建立认证制度、选择具有资质的综合医院作为进修基地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急救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师资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统领,由中华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医师、专家为主进行授课;急救技能操作培训和随车带教师资则应以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香港急救医师培训等师资培训证书、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院前急救医师担任;选择综合性三甲医院作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上岗前专项技能培训的基地医院,确保急救专项技能培训质量。

3.3.2 编制统一岗前培训的教材,规范课程设置。

结合院前急救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急救学发展情况,分门别类地制定各个课程课件,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并分析所有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科学地设置课程安排顺序。

3.3.3 建立岗前培训的考核与评估体系。

建立统一的院前急救岗前培训考核与评估基础标准,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补充。由于院前急救岗前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培训过程,由多个培训重点、内容不同的阶段组成。因此,岗前培训的考核应实行多站式考核[4],阶段性地进行培训效果考察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培训最后的急救理论综合考试和主要急救技能操作考核,全过程地综合评估,以评定新进医务人员岗前培训等级。

3.4 综合素质是岗前培训的重要必要环节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院前急救岗前培训的重点,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院前急救医生,应结合院前急救工作特性,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政治思想、心理素质、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等综合素质的培训[5],才能更好地适应、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岗前培训中,应设立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思想教育课程;通过增加军事训练等方式,磨练意志,培养新进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增设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有利于新进人员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理解、体谅病人的疾苦,提高工作的责任心;通过对新进人员讲述单位的发展历程,介绍有突出贡献的历史闪光点(如抗击非典、5.12抗震救灾等),讲解规章制度,使他们进一步了解院前急救工作的内涵,产生职业崇尚感和单位归属感,自觉融入到单位的发展建设中去;与此同时,开展适当的礼仪、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训,有助于日后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6]。

参考文献

[1]武秀昆.规范和统一是走向辉煌的开端[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0):877-879.

[2]余丽敏,糜庆,郭荣峰,等.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9):598-600.

[3]李丽娟,唐蔚蔚,叶玉琴,等.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0,14(8):32-34.

[4]姜树强,张建玲,王广云,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方法的探索[J].中国医院,2010,14(5):46-47.

[5]刘琼,周发春,陈建斌.加强医学生院前急救医学培训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61-1062.

上一篇:篮球兴趣小组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qs食品企业生产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