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2024-10-09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通用12篇)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篇1

1.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下,以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传感网、三网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使图书管理工作逐渐向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图书的采购、编目、检索、统计和流通等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图书管理的关键问题是图书的分类标识和存放位置的确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必将从网络化信息化模式向着智能化和精细化的角度发展,推动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图书馆的数据必将成为海量般的增长,如何高效应用这些数据来图书管理和建设服务,是当今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

海量图书数据的来源很多,物联网/传感网采集数据、日常工作数据和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经过数据挖掘和逻辑推理后形成的数据。物联网/传感网不仅能自动感知获取馆藏图书信息,还能对图书、人员进行定位,实时了解图书方位信息,同时还可以对图书环境进行监测。图书馆作为海量信息存储的载体,可运用大数据技术服务,增强收集、分析和提炼海量数据的能力,提升图书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创新。大数据技术往往与云计算相结合,云计算在图书资源管理建设中存在着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存储能力、提高服务器运行的可靠性、降低相关成本投入和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等优势。

本文探讨在物联网/传感网和和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助推图书管理工作逐渐向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介绍了物联网/传感网和和云计算技术催生海量数据前提下,大数据技术概念、特征和应用等,提出了大数据推动图书馆建设与管理革新。在“互联网+”时代,在图书馆或校园内建立图书馆智能感知系统,为打造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智能终端的大系统奠定基础,具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2.大数据技术与图书馆管理

2.1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就是对产生的或存储的大量数据,记性分析和逻辑推理,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对用户有价值有意思的数据。图书馆本身就是大数据的存储载体,面临广大的学生、教师和社会用户,如何在海量数据中快速有效地寻求到用户感兴趣的资源正是图书馆大数据技术关心的问题所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日益增长的数据,更更有效提高图书资源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图书大数据来源

2.2.1物联网/传感网所获取数据

嵌入在每本图书里面的电子标签RFID里面保存有每本图书的元数据。若安装有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或物联网终端节点,嵌入在图书资料、图书存放室或图书馆任何一个角落,都在时时采集数据,将时空相关联的数据时时存储在本地或经过简单处理后发送到服务器再进行处理。这是图书大数据一个重要的来源,这包括如下几种类型的数据:图书的元数据、图书定位位置信息、环境检测信息和信息服务数据。这包括大量的原始数据和经过处理后的数据。

2.2.2管理系统工作数据

数据来源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数据。这是图书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工作数据,既包含新产生的数据,也包含对原始数据处理后的数据。这数据都是数字图书馆管理需要产生的数据。这类数据的特点就是数据规范、统一和整洁,由数字系统产生,直接为系统所用,可以不经处理直接存放到服务器的数据仓库里面。

2.2.3管理服务数据或推理数据

管理服务数据包括从原来感知的原始数据或数字系统产生的规范数据,这类数据经过数据推理或关联后就衍生成了为用户所用的数据,这类数据一般为大数据推理数据,主要关于主动推送服务质量的提高。这类数据更多是在原始数据或在原始数据经过清洗后,或是在日常工作数据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或大数据挖掘等提炼出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这个信息就表现在用户感兴趣的、与之相关联的数据。

2.3大数据与图书管理

图书馆存储有的大量可利用数字资源。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找出用户感兴趣的资源或数据,从提供服务的时效性和质量等方面,对构建现代智慧图书馆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检索、逻辑推理、数据挖掘、垂直搜索、语义检索、文本挖掘和智能化处理等功能,等技术能很好地提高数据存储、传输与检索质量。从而能提升图书管理智能化管理工作。

3.大数据技术的提高图书管理质量

3.1大数据技术推动图书管理智能化

大数据技术能推动图书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提高与用户兴趣相关联的精细化服务质量;提高主动推送式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益等几个方面:

3.1.1提高与用户兴趣相关联的精细化服务质量。切实体现到以用户为中心,提高服务用户的质量,提高服务内容与用户兴趣的相关度。这是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以及日常图书借阅、浏览和关注的内容,推理挖掘出用户当前关注或以后需要关注的内容,直接通过移动终端将挖掘或推理结果及时直接呈现给用户,体现主动推送式服务和服务质量的实时性。

3.1.2提高主动推送式服务质量。除了上述谈到的主动推送式服务,体现推送的实时性外,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通过大数据技术,切实挖掘出背后深层次的用户需求和兴趣所在。提供与之高度相关联的服务内容,供用户参考决策。

3.1.3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益。运用物联网和传感网技术所产生的原始数据,提供了图书和管理者的方位信息,管理者可以将图书放在任意位置,用户通过数据库查找图书,便能获取图书位置信息直接获取,且随时提供在用户所在位置的相关内容。同时可以时时查看管理者的方位信息,了解管理的工作情况,以便更加精准地评价图书管理绩效和工作质量等。

3.2大数据带来图书数据大共享

大数据,必然带来数据的管理和共享的问题。数字系统网络化必然要求图书馆各系统数据之间能共享和访问。图书数据的共享需要体现在图书管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图书系统与校园网络其他系统数据共享,以及与校外图书及相关数据的共享几个方面:

3.2.1图书管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图书采编系统、借阅子系统等系统之间的数据应能共享,系统之间能透明访问,使之每个系统都能再关联其它系统的数据,再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逻辑推理和数据挖掘。因为只采用本系统的数据有时候不足以挖掘出高质量的数据来服务用户。

3.2.2图书系统与校园网络其他系统数据共享。图书系统作为校园网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应该与校园网其它系统,诸如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等,结合这些数据,能够挖掘出学生更广泛的兴趣和最需要的图书资料所代表的知识。这才能体现出大数据技术的特征。

3.2.3校外图书及相关数据能够相互访问和共享,所体现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特征与上述一致。

3.3大数据让图书管理变得简单和规范

可在图书大数据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更好满足本单位的具有特色的信息服务。

3.3.1根据大数据技术二次开发的功能要求,增加相应的智能终端设备和云计算信息化设备,从硬件建设角度跟上大数据技术开发要求。

3.3.2根据图书管理要求和任务开展大数据的功能拓展,开发相应的具有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智能化信息技术模块,将服务范围和领域在时空范围内进行扩大,且提高服务的质量。

总结

大数据技术能提高图书管理质量和效益,拓展图书管理服务的空时范围和具体应用的领域,推动着图书馆的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建设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改进和管理服务质量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大数据技术概念、特征和应用,重点分析了大数据技术会场下的图书管理创新方式、模式以及内容。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图书智能管理与应用创新。

摘要: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当前人们对信息快速获取的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海量图书数据的增长,促使使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图书建设和管理革新。介绍了大数据技术概念和特征,阐述了图书大数据的来源以及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管理效益和服务质量。大数据技术推动图书管理与创新,使图书管理工作逐渐向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图书建设,大数据,管理创新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篇2

摘要:在广泛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为今后学生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的后劲。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是学校基本建设与管理之一,是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知农村中小学设备落后,资金短缺,因此对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应多方筹措,构建立体式的图书网络。

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增加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号召,广大农村地区各校都在扎扎实实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领导及广大语文教师也正努力探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各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图书硬件设施大都十分滞后。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我们这里说 的图书硬件设施包括 :图书馆(室)建设、图书的添置与图书馆的软件管理。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立体式图书网络

一、态势分析——认识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阅读科技含量,弘扬阅读人文精神,及早培养阅读习惯,努力营造书香社会”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人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 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 “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社会的教育机构,必须把建设图书硬件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生对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就开设图书课,引导孩子利用图书增长知识,扩展视野。而在我国的中小学 中,对孩子如何使用图书馆并没有系统的方式和方法。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学校图书馆通过书刊、报纸和音像等各种载体对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学校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花大气力、下真功夫抓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三)开展好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使学生拥有价值判断与 自我提升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初步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弘扬人的主体陛、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智力背景。同时还将促进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也要求学校做好图书馆硬件设置的 建设。我县还欠发达,很多学校都处在农村贫困山区。财政方面的困难,使得很少有人去关注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建设。我校虽处在贫困的农村老区,但是面对社会发展的迫切性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我 们还是十分坚决地汇聚各方面力量建设图书馆硬件网络。二.汇聚力量——建设多层.多面的立体式图书馆(一)筹集各方力量建设学校图书馆

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是主力,是重中之重。因为它起了支撑、中流砥柱的作用。肯花大力气,是关键,筹集资金是难点,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是如此。但我们还是很努力地去筹集资金,寻求地方政府、上级教育部门及社会上的力量,共同出力。购进了一大批适合小学生学习、阅读的书籍。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不是 简单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协作,做好各方面细微的工作。需选好书、买好书。图书馆的书籍,必须保证数量,确保质量。数量上应确保与学生数达成恰当的比例。当然这只是个最低比例,假如这个 比例能够提高的话,那更好。第一次,应备足一些常规书目,如中国优秀文化类的书籍、人类优秀文化的书籍、历史人物故事和童话故事等。这些书应该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还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进书要通过正当渠道,选择质量好、价格低的书籍,避免盗版书、次等书的流入。管理要到位。图书硬件到位,随之跟上的是一系列的软件管理。采取的管理办法可以是开放式的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选派教师专项负责,由于管理的教师本身又有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整理和管理。具体的做法,由学校自身条件的优劣来决定。但管理得是否到位,关键在人,做到责任分清,共同管理 就能够做到不流失、物尽其用。馆合布置要有书香气。图书馆不管大小,都应该有适合读书的环境布置,就是说要有书香气。例如:我看过温州的图书馆,布置得就很有书卷气,走廊两边是名人的字画,其中有一幅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温州 中学校歌。然后,两边有名人雕塑。这些都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图书馆的布置还要注意静。选择的教室一定要安静,教室里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位置也要做到有利于学生安静地学习。

图书资源分配均匀。图书资源既要保护,也要合理分配。我们充分考虑图书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读到书。我们每周安排了两节阅读课,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在图书馆阅读学习、讨论,同时又开展学生平时的借书工作,既保护好每本书,又合理地利用每本书。(二)鼓励建设班级图书柜

在学校图书馆的基础上,我们还考虑到学校的图书资源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就积极地鼓励班级建立 自己的图书柜。有的班级通过学生家长筹集一部分资金,或教师筹集一部分资金,或用十分有限的班费购置图书(当然图书尽量与校图书馆错开)。每班都有一个放置图书的柜子,让班委或专门的学生进行管理。通过日积月累,有的班级人均图书占有量比学校 图书馆人均 图书占有量还高。这一部分书籍虽然有限,但也能够很好地起到补充作用,缓解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压力。同时它还具有规模小、易操作、易管理的特点。班级上有自己的图书馆,学校进行年度班级图书馆建设评比,使得大家的积 极性更高。

(三)鼓励各个学生,建设个人图书箱

我们在学生间也鼓励他们爱书、爱藏书。很多学生拥有了自己只有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才能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教给学生以下几种读书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一)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 “好记性 比不过烂笔头。”读书如果不做笔记,就像过眼烟云,文章的内容一下子就忘记了。学生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的收效甚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到 “不动笔墨不看书”。让学生边读边动脑,而且动手把一些优美的词句,或者一些有趣的、有启发的材料摘录下来。摘录 的形式可以是传统的手写摘录,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摘录在 Q Q 空间或博客里。通过摘录,不但可 以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增强记忆,还可以积累知识。做读书笔记,中年级应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高年级则 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二)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阅读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阅读内容和需求来确定。每次阅读都要有 目的地进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在平时的教学 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后连文章讲了什么 内容都说不出来,更谈不上发挥语文的功效性。究其原因是阅读方法不科学。所以,我们应该要求学生阅读前都要想 想 :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读完这本书我应该得到什么收获?然后才根据需求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阅读的是文情并茂的作品,想品味其中的优美语言,则应该采用精读法,选择重要的内容反复研读,仔细琢磨,以便深入理解,领会实质;假如阅读的是知识性读物,则应该采用略读法,只要迅速掌握全文的大意和一些关键性词句就可以了;假如阅读报刊,则应该采用浏览法,通过读版面、标题、导语,快速了解内容,获取 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就可以了。(三)加强合作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困难,通过讨论交流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为交流提供方便。在班里,我设置了七个阅读小组,每六个人为一组,阅读能力强的与阅读能力弱的相结合,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促进。如 :《开国大典》一文,我让阅读小组分别上网搜集新中国建立前的屈辱史,搜集开 国大典的图片和资料,如毛泽东的资料、国旗的资料、开国大典大事记等。小组内自由分工制作成专题网页,在课堂上展示。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 目的更加明确,阅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四)挖掘网上资源。

近年来,因特网技术突飞猛进。校网建设都一一展开网上的图书资源更加宽广。近年来,学校陆续添置了一些现代化设备。虽然 不是很完整,但学校将会更加努力去开发,相信前途会很好。这样建设起来的图书馆体系,不是单层的,也不是单个的,而是立体的。这既解决了农村学校的资金困难问题,又使得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人均占有量得到了提高。

三、效果分析—— 卓有成效

提高学生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孩子爱看书,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校 图书馆的立体构建,使 “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这一工程顺利实施,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学生爱书 了,爱看书了,也爱藏书了。在近两年里,学生各方面的竞赛成绩斐然,在阅读比赛、作文竞赛和童诗写作中都能拿到好成绩。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图书馆的建设,也同样促进 了教师的发展。工作之余,徜徉于书报之间,使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又有所增加。或研究教育教学专著,或学习古今中外的名著,使自己中师毕业后的 “一桶水”,变成一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流水。活到老,学到老。提高学校的品位,回归了学校的本质。

中国古代大到书院,小到私塾,无不重视学习气氛的创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我想,我们的小学教育、我们的学校就要有这种本位的回归。通过图书馆的建设,通过爱书、爱读书的活动,提高学校品位,回归学校的本质,带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建设好图书馆是打造良好读书氛围的至关重要一步,但是图书馆的管理也不容忽视。具体有以下管理工作:

一、图书的采购

图书馆的创建除了办公设备及必要的桌椅柜等硬件之外,还有就是图书馆的核心——图书。高质量的图书,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图书,才能激发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

美国图书馆专家杜威提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形式,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原则和计划,根据学校财力,合理安排使用图书经费。其次在采购图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采购的图书要以服务教育、教学、教研为主体,以保证各专业学科需要为重点,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现在除了书香校园工程下拨一部分图书外,主要由学校自行采购。采购时应注重两点:第一,要注重学术性、权威性、资料性、实用性原则;第二要注重图书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采购的具体做法:

1、可由图书馆理员经常关注图书信息,可从《全国新书目录》以及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的书讯中了解关于适合中小学图书馆收藏的资料信息。

2、用师生阅读调查表、图书各分类的使用情况的反馈来了解师生的借阅需求。

3、杜绝一些上门推销图书的业务,坚决抵制那些采购人情书、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的积压书,打折书等的不良作风(由于学校经费不是很宽裕,常常出现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购买一些超低折 扣的图书。)

二、图书的剔旧

剔旧对图书馆来说就是“吐故纳新”。没有剔旧,图书馆有限的空间就会被一些毫无价值的“废纸”所占用。因此剔旧既是图书馆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调查发现,目前一些中小学图书馆对藏书的剔旧工作不太重视,往往是只入藏不剔旧。究其原因,首先是过分强调藏书的数量,把藏书的数量看作图书馆藏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育督导部门把藏书数量作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之一。其次,由于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繁忙,而剔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要求图书管理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对剔旧工作望而却步。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有自己的特色,随着新课改实施,有些图书确因内容的不适应而要被淘汰。如不分青红皂白的库存图书并不益于读者,因此学校应有计划地对藏书进行调整和剔旧,以腾出空间入藏新书,这也是符合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规律。

三、建立相关的制度

图书馆建立起来,可如何管理好图书馆又成了一道难题,如果管理不好,图书馆就成了摆设,变成乱摊子,没过几年就没图书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管理使图书借阅有章可循,可以在图书馆内张贴《图书借阅细则》、《图书馆排架示意图》、《中国图书分类法图例》以及《图书的赔偿条例》等。对这些制度等可以先要求师生学习,并严格按制度办事。特别是《图书的赔偿条例》要以“学 校文件”的形式下发并执行。凡归入图书馆账务的图书就属于学校公共财物,都应该办理借还手续,若损坏、遗失必须赔偿。

四、人员的配备

1、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校的规模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这是建设管理好学校图书馆的关键。在标准化图书馆建设、高标准的学校办学评估中,都提出要配置专职图书管理员。

图书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热爱图书管理。要求图书管理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工作,熟悉《中国图书分类法》(按照学科和内容划分5各基本部类和22大类)。熟悉图书入藏的基本程序。

作为21世纪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必须具有:第一既是信息的及时获取者,又是信息的及时整理、使用的传播者,应该是知识的受益和传递着,同时更应该是学校信息充分利用的服务者。第二要掌握现代信息既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现在农村中小学也在逐渐普及标准化图书室的建设,必须要用计算机管理)。第三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第四要有刻苦耐劳、认真细致的精神,特别是藏书的剔旧等工作。

2、让师生共同参与

针对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缺乏,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小图书管理员,利用中午、大课间等时间,辅助图书管理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任课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做好图书的推荐、导读等工作,这样也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有效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图书馆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 它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较之以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更加着重强调了建设宽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而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正是重中之重。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正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还必须进一步增加藏书数量、优化藏书结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让学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让我们的学生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成为一个爱书、爱学习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农村中小学图书文化学习圣地!参考文献: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文献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4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为了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在有限投入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效益,合并办学是学校发展的有效形式。2000年,在省委和市委的领导下,零陵卫校与零陵农校合并升格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后,图书馆作为直接作用于教学和科研的文献资源传输中心,怎样将图书馆真正建设成知识的空间,这是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面前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

1.管理体制的统一

在学校合并中,图书馆作为学院文献中枢机构也正在打破过去的各自为政的格局走入“合并”,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都应统一,实行一套领导班子。因此,合并后图书馆工作能否科学地、合理地正常运转,首先是图书馆领导层管理意识要统一,协调到位,要从合并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具体的办馆策略;其次是要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章制度。只有通过规章制度有效的建立健全,才能使全馆形成一个纪律严明,服务态度热情,上下左右协调的工作体系,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还要考虑各校区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机构协调和人员编制。其次就是拟定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个职工在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只要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才能使大家工作有方向,努力有目标,保证各校区在统一制度的要求下协同工作。

2.图书馆资源的统筹

图书馆的资源一般可分为:文献资源(包括中外文图书、连续出版物、科技资料、光盘、视听机读资料等)、经费资源、人员资源,由于这些资源的配置一直是以各自为阵的机制下运转,资源统筹就成了合并中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合并后的图书馆,其资源在规模实力上也随之扩大增强,各自具备的馆藏优势得以互补,但共同面临的经费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献量不够等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只有做好资源统筹工作,才能真正跟上合并工作的步伐,使图书馆工作能尽快的进入合并的优良运行状态,成为一个高质量的服务机构。

2.1文献资源的统筹

图书馆文献资源能否适应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满足教师、学生的要求,是图书馆是否有生命力的表现。统筹文献资源是要把各类文献的购置统筹起来,根据合并后的学校教学、科研需要,迅速建立起一个新的、完整的、合理的藏书体系。

2.1.1统一购置经费。随着国内国际对市场对人才素质要求和对高校的科研含量要求的提高,图书馆的价值正在不断加大,而资金的限制,使图书馆的发展长期滞后,满足不了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资金缺乏问题已严重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学校合并后是图书馆有限资金得以合理统筹运作的良机,图书馆必须摸清各自的家底,避免经费的重复投入和浪费;统一规划好图书经费的使用。

2.1.2实行联合采编。合并前由于各校专业不同,馆藏各有重点,合并后图书馆必须实行文献资源统一规划,实行联合采编。原有资源,要根据新建立的、优化的、完善的馆藏结构统一调拨,新购图书必须实行联合采编,这样不仅能合理地使用经费,提高文献购置经费的使用效益,而且还能打破原有各馆的“大而全,小而全”藏书体系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实行联合采编后在图书采购方面,根据各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指定专人兼管采访工作,对书目订单进行圈选,然后送采访部汇总,以确保各校特色藏书的连续性,在分编方面,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必须统一编目,规定统一使用《中图法》。

2.2流通资源的统筹

合并后的图书馆要按照各校区的设置,统筹好文献资源的流通布局,以方便教师、学生借阅,达到图书资源共享的目的。学校合并后,但校园分散,如果不实现办公自动化就无法统一领导,无法迅速传递各种信息,就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因此,“学校合并,网络先行”的确是学校合并的当务之急。图书馆是传递文献信息的重要部门,必须加强网络建设,统一管理软件,做到各校区的文献资源共享,实行通借通还,一卡在各校通用。我院现购回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ILAS系统),实行了计算机管理,给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已基本建立图书馆书目数据库,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和查询。图书馆的网络建设,使图书馆工作能发挥更好地作用,拓展了服务渠道,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3人力资源的统筹

从图书馆管理队伍看,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年龄偏大,专业技术人员微乎其微。长期以来,由于图书馆人员资源配置及管理上的不合理,致使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部分人员在工作中被动服务,无所事事,甚至一些图书馆成了“家属安置”的地方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的形象和工作效率。很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学校合并是图书馆队伍整顿提高的良好机会。人员多了、地盘宽了,因人而异,各尽其能的机会就多了,因此在学校图书馆合并中,必须根据合并后的教学、科研的需要和馆员的专业特长合理定岗,做到人尽其才;还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定期进行工作评估,将工资、奖金与评估结果挂钩,定期对馆员进行辅导培训,提高馆内人员素质,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才能适应合并后图书馆的工作需要。

3.建设数字图书馆,适应时代要求

现在已进入知识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在教育信息化和科研信息化要求的推动下,建设数字图书馆是学校合并后的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等多种途径为广大师生服务。新建的图书馆要建立网络信息专职部门,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通过校园网上的图书馆网站进行宣传,让师生在各处的电子阅览室、办公室、宿舍等地均可享受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使图书馆网站成为信息服务的窗口,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建立起桥梁,使学校教学科研队伍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3.1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科研方向,开发电子信息资源。

面对庞杂无序的大量信息,要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获取可靠、有效的某一专题信息,绝非易事,往往要耗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图书馆结合学校教学、科研,把相关的各种信息,尽快将它们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处理,建立起自己的特色数据库、重点学科数据库。如工具资料库、科研成果库、毕业生优秀论文数据库等等。建设好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就能及时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3加强导读服务工作。

图书馆的导读,就是利用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指导读者读什么书和怎样去读书。图书馆的导读服务工作就是为读者指明检索方向,节省检索时间,提高检索效率。我们学校的学生层次不同,有高中生、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往届初中生,他们的阅读需要也不同,因此,如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就需要加强培养与引导,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普及检索方法,提高学生的选择和鉴赏能力,真正把图书图书馆变成增长知识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爱芳.对高校合并的图书馆工作的思考[J].晋图学刊,1999(2).

[2] 黄红卫.高等院校合并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J]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3).

[3] 李传益.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论[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2).

[4] 黄立华.试论中小型图书馆数字馆藏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3(3).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篇4

图书馆业务档案来源于图书馆工作实践活动, 是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产生和直接形成的文件资料, 如实记载了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思路、措施和方法, 是各项工作的历史记录。业务档案既为检查和总结以往的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又为制定未来的图书馆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信息。图书馆业务档案建设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走向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是图书馆业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与研究现状

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对2000年到2009年之间文献, 以“高校图书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篇数为39925篇, 以“档案”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 检索结果篇数为71篇, 浏览这部分文献, 发现在这71篇中从不同角度以业务档案为研究对象的不足三十篇。文献分析表明, 目前对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工作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同时也说明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了解很多高校图书馆甚至还没有建立自己专门的业务档案, 可以说, 业务档案与图书馆工作脱离已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业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缺陷。

二、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的分类和内容

根据高校图书馆工作实际, 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又可以分为四大类, 即:业务基础建设档案、文献资源建设档案、读者信息档案和服务工作档案。

1. 业务基础建设档案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基础业务建设情况, 包括网络设施情况、本馆文献著录细则、业务工作发展规划等。此外, 还包括学术交流、馆际协作以及及图书馆学会交流活动等各种文件资料。

2. 文献资源建设档案

包括文献购置费的分配、使用情况、招标材料合同、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数量统计、购置计划及方案、财务报表等。

3. 读者信息档案

读者信息档案主要包括读者信用档案和读者成果档案。

读者信用档案, 是指为更加有效地规范读者行为, 对读者在图书馆的不良表现进行登记入档, 并确定读者的信用等级, 对读者实行信用管理。目前, 在高校图书馆建立大学生读者信用档案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高校图书馆大都建立了相当规模的读者档案, 对教师和学生读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注册, 而且内容比较全面, 同时, 对读者的借阅历史、违章情况、预约情况等也已进行登记入档, 而且都可以通过读者信息管理系统查询。也就是说, 图书馆已储备了大量的读者信用资源, 只要把这些信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估, 确定读者的信用等级, 并制定出相应的信用管理规则, 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读者成果档案指高校中的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研究生, 通过利用图书文献资料, 个人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包括论著、论文、专利、科技创新等, 这些成果应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读者成果档案的内容除包括读者的基本信息外, 应把读者所学专业、研究方向、研究项目以及进展情况、研究成果等作为重点。高校中特别是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等, 应作为建立读者成果档案的重点对象。

4. 服务工作档案

服务工作档案按照不同的业务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借阅服务类, 包括图书流通人次、册次、阅览室到馆人次等材料;参考咨询类, 包括跟踪或定题服务的结果纪录, 光盘检索、计算机检索等服务情况;资源开发类, 包括编制或建立的各种书目、索引、刊物以及网页档案、学科资源档案等。

网页档案和学科资源档案是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建设和发展的重点。网页档案指对网络内容的保存和管理。当今网络已经成为第一位的信息来源, 网络的增长速度非常之快, 每天增加700多万个页面, 但由于各种原因, 这些页面也在不断消失。据统计, 一个页面在因特网上的平均寿命只有53天。网页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如果不保护和保存, 很快就消失了。实现网络的档案化管理对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研究课题。学科资源档案是指高校图书馆以现有的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为基础, 从研究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资源分布和信息特征入手, 对其进行全面的整理、分类、标引, 总结出具有一定特征和代表性、权威性的高质量的特征信息, 建立资源导航, 从而形成相关学科的学科资源档案。

三、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意义和作用

1. 促进图书馆各项业务的改进和发展。

图书馆各项业务档案数据的建立, 并不是一些数字简单的累加汇总, 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通过对一些数字的计算与以往的工作记录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工作上的优势与差距, 分析原因并加以改善和解决。从中还可以提出图书馆业务建设的新观点、新思路, 引导图书馆服务工作重点的转移, 使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

2. 有利于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

业务档案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针、战略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高校图书馆领导实施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诸项职能时通过对业务档案的对比、分析、研究, 可以总结经验, 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对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3. 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拓展和深化。

业务档案的建立和开发可以使图书馆更好地把握各类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范围和专深程度, 进而确立针对性的重点服务策略, 从根本上加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力度。如读者成果档案可以使图书馆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 对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 一方面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另一方面又使图书馆资源在内容、载体及信息开发上达到特色化、新颖化和多样化。

4. 促进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图书馆改善服务的关键是要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图书馆可以通过对业务档案的分析研究, 找出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以此来推动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四、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思路和措施

当前, 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 是提高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要解决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业务档案的优势和潜能, 当务之急是增强管理意识、改进管理模式, 使业务档案建设和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具体措施如下:

(1) 树立和增强业务档案意识。要通过大力宣传业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图书馆人员对业务档案工作的重视, 增强对业务档案工作的认识, 提高对业务档案的关注, 树立起业务档案的存档意识和习惯。

(2) 建立健全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业务档案是靠平时日积月累收集而形成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适合本馆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 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进行档案管理, 为业务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提供有效保证。

(3) 完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由于高校图书馆各部门有其相对独立的业务范围, 为了能使各部门的材料收集齐全, 应在有办公室人员专门负责全馆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的同时, 在每个部门设一名兼职业务档案员, 负责本部门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完善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学习, 提高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4) 实现业务档案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应按照档案工作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来进行, 根据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出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 统一业务档案的组织建设, 以便建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最佳秩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就是对业务档案所收集的文件进行规范化处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鉴别和判定业务档案的价值, 挑选出来有价值的, 剔除那些无保存价值的文件;对业务档案的文件内容进行界定和划分;对所收集的业务档案文件, 在项目设定、标准衡量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保证业务档案的内涵质量。

(5) 实现业务档案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图书馆, 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极大提高, 纸质文件与数字化文件同时大量并存, 使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成为可能。业务档案信息化首先应将档案管理与文件处理两个过程结合起来, 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 实现文档一体化的操作模式。针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以先进的办公软件为平台开发出各部门业务档案管理系统, 进行档案数据处理工作。

结语

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教育全球化的新形势下, 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档案凭借其丰富的现实资料和数据, 不仅能为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发挥积极的参考、凭证作用, 而且可以为高校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搞好高校图书馆业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对高校图书馆的现实发展和长期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铭.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实践[J].图书馆建设, 2007 (2) :94.

[2]梁转琴.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的思考[J].图书情报, 2005 (7) :115-116.

[3]唐小梅.大学数字图书馆的网页档案化管理[J].中国信息界, 2010 (4) :56-58.

[4]杜晶.建立读者成果档案服务图书馆建设[J].现代情报, 2007 (6) :171-172.

关于乡镇图书馆建设管理的思考 篇5

摘要:乡镇图书馆作为乡镇文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广大农村群体提供便捷全面的文化服务,同时也是普及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与场地。伴随着社会各界对于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深入关注,我国的乡镇图书馆工作收效显著,然而不可否认,部分地区的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依旧存在着某些不足,这就要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总结教训,积极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力求实现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创新与对策。

关键词:乡镇图书馆;建设;管理问题;思考

一、当下乡镇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就其发展而言,存在区域性不平衡。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面积辽阔,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这就直接导致了各农村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参差不齐,对于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基础、规模以及速度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平衡性。

2.就建设过程而言,不够稳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改革可谓势如破竹,经济发展极为迅猛,特别是乡镇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发展规模上都是十分可观的,同时在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乡镇图书馆也得以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中的新生力量,然而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而言却不够稳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得以发展壮大,另一部分则面临关闭处境。

3.就资金投入而言,相对匮乏。通过调研发展,相当一部分的乡镇干部在文化建设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着误区,他们片面认为只要乡镇经济发展好了便完成了乡镇改革的任务,对于以乡镇图书馆为典型的文化领域的建设却不够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对于乡镇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办馆经费经常得不到保障,使得部分图书馆难以正常维持下去。

4.就服务质量而言,普遍不高。乡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图书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大部分的图书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不够规范,图书分类比较杂乱,且书籍的可读性与质量普遍不高,难以真正吸引广大读者,进而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服务。

5.就群体学习而言,意识淡薄。乡镇图书馆的读者大都是农民群体,农民对于文化学习的意识比较单薄,一方面是日常繁重的农活导致其闲暇时间较少,且精力不够旺盛;同时,农村家庭缺少读书学习的条件,农民很少购买书本学习,这些直接导致了乡镇图书馆门庭冷落的尴尬局面。

二、乡镇图书馆建设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

1.全力解决场地、资金以及图书来源问题。图书馆的建立必然离不开场地建设与资金、藏书等方面工作的支持,然而这些均成为大部分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制约条件,这也是同乡镇图书馆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相关的,仅仅依靠个人或单个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采用社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政府部门主要依托其强大的行政手段,发挥主导性作用,可以出台相应的积极性政策条例等切实将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工作纳入到地区乡镇整体发展的体系中来。资金问题的解决方式可通过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予以解决,要想真正实现乡镇图书馆的可持续运营,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政府部门可给予一定数量的财政拨款,同时呼吁当地企业及社会公众进行募捐。在图书馆藏书来源问题上,也可以动员社会大众以及祖籍本地的海外侨胞捐献,实现书籍来源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购买图书,同时也可以寻求出版商以及上级图书馆等文化部门的捐赠,切实保障图书馆对于书籍的需求。

2.强化培训,提升图书馆里人员综合素养。由于大部分的乡镇图书馆中并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并且很多图书管理员是兼职人员,因此对于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图书管理工作难以提供专业的服务,此外部分乡镇图书馆的兼职管理人员还存在着流动性比较频繁且服务质量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针对于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组建一支专业专职的图书管理服务团队,切实提高乡镇图书管理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同时,对于图书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培训以及实用技能培训,充分保证一线工作人员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引导其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为广大读者提供专业专注的高品质服务,充分体现出乡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估及管理体制。就乡镇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而言,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有助于其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对于乡镇图书馆实现更完善的服务提供指导意见,可以从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人员配置、资源利用率、读者服务以及政府的重视程度等主要方面进行考评,相关文化部门可以据此设置整体绩效奖、品牌服务奖以及创新进步奖等多样奖项予以鼓励。绩效考评主要由上级图书馆以及读书学会组织召集,切实调动广大基层乡镇图书馆的参与热情,根据考评结果对于优秀的乡镇图书馆单位予以扶持,同时对于奖评结果进行大力宣传,从而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广大群众的关注度,进而对于乡镇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提出一定的需求,实现对其改进与完善,最终促进乡镇图书馆的良性循环发展。

4.注重凸显出乡镇图书馆的特点。由于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文化基础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理应凸显地方特色,包括场地特色、藏书特色以及服务特色等,让当地的广大农村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乡镇图书馆的与众不同,产生深刻的印象与阅读兴趣。藏书作为图书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在乡镇图书馆的建设方面要同地区经济建设需求紧密结合,充分结合当地农民对于脱贫致富以及科学文化的现实需求,打造名优特产、名胜古迹以及历史名人为主题的藏书特色,切实体现出农村地区的乡土风情与民族文化,藏书要以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书刊为主,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购置同科技、经济提升相关的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刊物典籍,将图书馆藏书工作渗透进经济发展与三农建设中来。

5.注重强化图书馆一系列的宣传工作。乡镇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以广大农民群体为主,由于当前我国农民群体受教育水平有限,很多农民对于乡镇图书馆的作用难以真正了解,甚至将乡镇图书馆误解为大型的书店,从而导致对于乡镇图书馆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这就要求乡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强化其宣传工作,主动发布相关的服务信息,利用黑板报、条幅以及乡镇广播、传单等多种方式向农民群众宣传图书馆的职能与服务,工作人员还可以组织下乡技术演讲、向农民群众宣传专业的农业知识等方式激发农民对于乡镇图书馆的服务热情,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赢得农民的信赖与支持,切实提高乡镇图书馆的利用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尽管我国乡镇基层地区的图书馆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存在着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并且乡镇文化建设事业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还有一定的距离。相关部门应当客观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国家免费开放的良好政策,始终坚持人本理念,凸显地方特色,借鉴国外相关工作经验,实现乡镇图书馆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积极构建我国乡镇图书馆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篇6

【关键词】信息环境 高校图书馆 建设与管理

0 引言

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精神生活促使着我国各省市和地区的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其中,以各所高校中的图书馆的表现最为明显。在网络信息技术基本普及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更加迎合这一时代的特点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同时,在日常管理方面也应当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维持其运营秩序、提高其管理效率。因此,文章就在信息环境的影响下如何构建并管理适宜现代高校学生使用的高校图书馆这一话题做出探讨,现阐述如下。

1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方针

目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便利,而高校图书馆也应充分遵循资金规划、高标准化、特色化、资源共享的原则[1],从图书馆的建设着手,以尽可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1.1 加强对图书资源的经费投入

我国是一个注重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大国,近年来,教育部门对高校教育的严格把关带动了各所高校对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在图书馆文献和馆藏资源方面的资金呈现正比例攀升的势态。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和文献接踵而至,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在电子资源方面的投资成本,进一步拓宽电子文献资料的收集渠道,以满足高校学生的电子文献资料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电子文献平台及网络设施的建设,以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2 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合理化配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出版物选择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表,读者只需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动动手指便可翻阅,不仅省了时间也省了精力。因此,纸质出版物越来越不受到读者的青睐,高校学生们更是愿意直接下载txt文档、word文档以及pdf文档的电子出版物进行阅读,且这些电子出版物大多数是免费提供下载的[2]。然而,纸质出版物却有着其不可取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收集和分配文献资源时不能厚此薄彼,应当合理调配好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比例,以实现图书资源优化。

1.3 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以促进电子资源共享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时应充分利用可用的信息平台和通信资源,逐渐实现电子文献资源共享,以此来满足广大大学生的需求。具体可以通过在高校图书馆中建立局域网、增设电子资源查阅平台等来实现,同时,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以达到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献资料和实事信息的目的。此外,不同高校之间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而统一的网络,以实现校园与校园之间的图书资源共享。

2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策略

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对图书馆使用的需求,仅仅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加以干预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在高校图书馆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应对其管理措施进行创新和改革。

2.1 转变管理理念

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当摈弃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响应并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进程,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以此推动图书馆的良性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凸显图书馆管理理念的特色,例如加强图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不同高校图书馆间的合作、促进学术交流等,以充分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达到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目的。

2.2 创新管理模式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来实现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将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有效的服务手段充分贯彻到整个工作过程中。因此,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十分关键,可以从培训着手,加强其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对自身职能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充分实施考核,根据个人的工作情况进行相应的人事调动,以此来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3 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大学生在进入图书馆后最先接触到的人员,因此,图书管理员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负责人应当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图书管理员的选拔过程中,对应聘者的素质进行初步筛选,符合要求者才可被录用。同时,还应加强对在职图书管理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学习的方式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加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对表现欠佳的员工予以警告或相应的处罚,以使员工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进而保证其服务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信息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需求,文章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方针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做出了阐述,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

【参考文献】

[1]韩亭,董泗利.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 现代情报, 2011,01(25):297-299.

[2]伍娜坚. 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变革及管理创新[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15):341-343.

【作者简介】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图书馆已难以满足人们对文献资料以及科技信息的查询、储存以及使用等方面的需要, 数字图书馆成为新形势下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图书馆的数字化, 意味着所有馆藏文献资料都具有相应的数字化形式, 读者不但可以获得所需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形式, 而且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图书馆的访问、阅读电子杂志, 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 将会给广大的读者带来更加便利的阅读享受以及资源共享。首先,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库, 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不同, 其信息存储载体不再仅限于纸张, 而是具有文本、图、音以及影视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 并具有光盘、录音录像带等数字化装置, 可以将文献资料以及相关信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读者;其次, 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与传统意义的图书馆相比, 具有明显的差别, 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是被动式服务, 而数字化图书馆在信息的传播以及发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由其所提供的是主动性服务, 借助网络这一载体, 将文献资料以及相关信息随时发布, 读者也可以获得功能强大的远程数字信息个性化服务;最后, 图书馆的数字化实现之后, 不会受到平台的限制, 在不同的数据库以及不同的信息服务之间拥有一定的兼容性和融合性, 可以在相互之间进行操作。数字化图书馆通过应用协调式软件, 可以在具有相似性的数据信息以及服务之间提取出相同且连贯的信息进行发布和传播,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 在搜索所需要的信息时,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 就会获得相关信息资料。

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1. 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

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 其最重要的组成元素是数字化信息资源, 一般而言, 已经出版的图书、杂志等文本形式文献资料以及光盘、录音录像带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已经被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影响力的迅速扩张, 电子形式出版物的数量越来越多,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收集尽可能多的数字化信息。一般情况下, 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资料范围已经涉及社会百科的方方面面, 并且还收藏着许多绝版的十分珍贵的文献, 处于长期保存宝贵文化的考虑, 这些都将被纳入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程之中, 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 并虚心借鉴别国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例如美国的国会图书馆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在对现有馆藏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 对现有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尚属探索, 所以尽量选择相对简单的对象, 并且要把握好范围, 循序渐进, 以免因为任务过大对之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第二, 在文献的形式上, 要尽可能全, 例如, 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收藏的“美国记忆”就涵盖了自1920年以来的录音资料、影视资料、文本资料以及图像资料等, 只要是对于研究美国历史及文化有帮助的信息都被收藏了;第三, 文献资料的一次加工为主, 二次加工为辅, 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一次文献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目标, 换句话说, 用户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终端进行相关信息查询时, 不是单纯地找到所查询的信息资料被放置在图书馆的什么位置, 而是会直接得到最原始的文献资料和信息。在一定意义上讲, 一次文献资料信息是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目录服务的结果。

2. 网络信息技术建设。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传统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以及信息资料数量极大, 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时代各个方面, 这也就意味着对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工程量将十分庞大;再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 用户的范围也出现了大范围的扩充, 巨大的信息资源量再加上大量的用户群体, 这就要求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必须使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笔者通过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机构进行分析和了解之后, 发现由于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宽泛, 工程量比较庞大, 如果单纯的借助一套系统,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 笔者建议选取多种应用系统综合使用, 以便达到各自功能的优势互补目的, 基本的构成主要是:第一, 创建数据也就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资料等非数字化形式的信息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例如, 对于文本资料可以选取录入方式, 对于图像资料可以选择扫描方式等;第二, 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数字描述, 具体来说就是采用一种语言方式, 对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献资料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描述, 主要涉及对声音、图像以及文本信息资料的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数字描述;第三, 检索, 即可以对SGML、XML、HTML、FDF等文献检索格式提供支持;最后就是对系统的维护以及进一步开发等[3]。

3. 网络资源的收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 网络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已经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并且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就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 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收藏。网络信息资源的收藏需要事先制订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分步骤进行, 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收藏时, 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 对于图书馆而言, 满足其需要的符合自身收藏要求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是收费的, 这里就需要搞清楚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就是, 对于这些具有收藏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所购买的只是相关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 这与图书馆购买传统的文献资料有着重大区别, 因为购买传统的文献资料就意味着切切实实地完全拥有;第二,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尤其是关于网络中电子出版物资源的可持续性要有全面的认识;第三, 由于网络自身特性, 就决定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稳定性是有限的, 所以, 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 在组织实施数字化建设的同时, 建立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实时跟踪系统, 确保其所提供的信息链接是有效的。

二、数字图书馆的管理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工程完成之后, 原来的图书馆工作也就相应的被分割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仍旧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工作, 其主要内容仍旧是文献资料的收藏和整理、图书借阅以及为读者提供的相关的咨询服务等;另一部分就是适应时代潮流的数字图书馆工作, 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数字化处理, 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远程信息服务等。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工作充当着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基础, 是数字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反过来, 数字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一定意义上对传统图书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1. 积极转变观念。

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 融入了诸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观念, 所以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 也要及时地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以便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指引正确的方向。在服务对象上, 要认识到不仅是指在图书馆进行阅读的读者, 还包括广大的网络读者, 这些读者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终端, 对图书馆数据库进行远程访问、检索等;在经费方面, 也要相应的划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传统文献资料的购置, 另一部分则用于购买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及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等;在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方面,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意味着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共享, 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客观的审视自己的实际水平和条件, 从实际出发开展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而不能盲目攀比, 脱离实际。

2.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

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不同,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会涉及诸多高科技内容, 例如存储、网络维护及管理、联网检索和查询等, 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是建立一个专门管理机构, 专门负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开展, 根据具体的职责的不同, 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门:第一, 信息收集部门, 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收集互联网中具有收藏价值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资料实施数字化的整体方案和计划等;第二, 信息转换部门, 该部门的职责是借助光盘的存储以及超文本等数字化存储技术, 将现有馆藏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即使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资料都具有数字化表现形式;第三, 数字化描述部门, 主要负责校审信息转换部门已经完成的信息, 抽出文本, 以文献资料当中的有效信息为重点, 进行分析和摘引等;第四, 数字化服务部门, 主要是负责图书馆网页的制作、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对系统进行实时维护, 并致力于多种服务项目的开发等;最后就是技术支持部门, 主要负责研究开发新项目、新标准等, 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设备进行维护以及保存数字化信息资料等。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推进, 这将是一个相对比较缓慢的过程,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孙福强.数字化图书馆及其建设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4) .

[2]张美云.新型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之我见[J].医学动物防治, 2005 (6) .

[3]景然.关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09 (29) .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存储与管理 篇8

20世纪80年代末, 计算机的应用特别是数据库系统的广泛使用, 以存储量巨大, 检索快速为特色, 产生了“电子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进入90年代以后, Internet把图书馆、学校、机关、商业机构、家庭乃至个人连接起来, 并对所存储的信息资源提供检索和查询, 实现了资源共享, 由此产生了“数字图书馆”。

当代, 网络已经覆盖到每个角落, 数字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内容在不断延伸, 向着“数字资源库”“知识库”或“信息仓库”方向发展。美国数字图书馆联合会将数字图书馆表述为:“数字图书馆是提供各种资源的组织结构, 它们选择、创建、提供知识查询途径, 解释、传播和保护数字作品馆藏, 以确保其能长久使用, 从而为社区群体提供方便而经济的信息服务”。

人们根据数字图书馆应用, 经过归纳总结, 表述如下: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海量数据管理系统, 它利用当今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 形成有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 对外提供高性能的检索服务, 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发展到今天, 已完全脱离传统图书馆的含义和功能。人们希望和并力求使其成为“知识库”, 对有价值的文本、图像、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管理, 此外还包括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高等学校要建设学生学位论文库, 论文的提交、查询、检索评价与管理等, 人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在数字图书馆都找到。

数字图书馆如何建设?包含什么?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那么对于职业学校或者高校来说,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包括哪些呢?

二、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以前, 人们谈起数字化图书馆, 简单理解就是把现有的图书目录进行输入, 内容整体输入, 然后根据类别或者首字母进行分类检索。其实这不应该是数字图书馆, 而只能说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所谓数字图书馆的含义完全脱离传统的“图书”概念, 它朝着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方向发展, 不仅仅是图书, 还包括报刊、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等各种其他形式的媒体资源, 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阅读新空间。每一种数字资源分别建立一个资源库, 独立的管理平台, 读者通过检索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具体来说, 现阶段学院式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图书。其实在各种院校里, 数字图书很大一部分就是藏书的多媒体电子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传统的书籍以数字化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发行。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 集声音、图片、动画和文字于一体, 充分展示电子图书在数字时代所起到的教育和传播知识的功能, 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数字图书馆将以这种电子图书作为核心的馆藏资源。这种数字图书, 在各大高校及职业院校表现为现有藏书的电子化, 这种数字图书也是有局限性的, 比如藏书很难实现真正的影音图像文字的结合, 当然随着外部网络的接入和更新, 这种现象正在消失。当前比较典型的数字图书馆比如超星数字图书馆, 这些图书资源除了固有书籍的数字化, 也以飞快的速度更新最新的图书, 可以说大大方便了广大读者。

(2) 数字化期刊。把传统的期刊纸介质数字化加工, 分类建立数据库, 供查询阅读使用。主要有学术理论类、技术实用类、指导管理类、科学普及类、产品信息类、文学文艺类、教学辅导类、文化娱乐类、儿童读物类、图册画报类、文献检索类。它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现在不少刊物比如《电脑报》除提供纸质期刊, 还会附带电子版本, 并且电子版本的期刊除了纸质期刊的内容外, 在背景音乐、色彩搭配方面更具有优势。最重要的是, 纸质期刊内容部分的插入图片, 往往是黑白样式, 加上大批量的印刷, 部分技术方面的内容很难分辨清楚图片内容, 而电子期刊提供了更清晰、可以随意放大的图例或直接是操作方面的视频。还有比较先进的电子期刊, 采用了3D展示图例的方式, 让读者借助鼠标的帮助, 完整了解实物的真实情况, 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期刊内容。而在网上发展成熟的, 有《中国期刊网》等网络电子期刊。

(3) 信息搜索及索引系统。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有人用了“网”这个字。社会上也流行一句话, “万事不知百度知”, 很多的内容被各大搜索引擎系统化之后制定好词条, 并在行文中的关键词处进行链接, 方便用户进入另外一个词条查询, 使信息搜索从速度和宽度上大大提高。

(4) 专业论文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收录了自1977年以来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精选相关单位近几年来的博硕论文, 涵盖自然科学、数理化、天文、地球、生物、医药、卫生、工业技术、航空、环境、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等各学科领域。

(5) 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资料库包括图片库、音频库、视频资料库三方面。图片方面是按类型或学科建立图形图片库、动画片库, 提供检索查询, 供读者下载使用。而音频库即数字化图书录音集成系统, 它将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化录音合二为一。读者一边翻阅电子图书, 一边听与之配套的语音或者音乐信息。而视频库是一个利用多媒体网络作为传输介质, 集成软件、硬件于一体的视频点播服务平台, 强大的节目管理、用户管理、在线监控、服务查询、论坛及信息发布、服务器集群管理等功能充分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存储

海洋的壮观是因为大海的广大容量, 数字资源存储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仓库。这些数字资源能否按着读者需求在网络与读者之间良好传输, 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着这座数字大厦的存在与否。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相当于传统纸介质书库, 但与传统的书架不同的是, 数字化图书有其独特的存储数据的方式。

(1) DAS直接连接存储。DAS (Directatt 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 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上。通过服务器相应服务实现网络共享, 也可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实现跨平台应用。

(2) NAS网络连接存储。NAS (Networkatt acheds torage网络连接存储) 即采用以太网和SCSI的即插即用存储技术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 连接到一群应用服务器上。

(3) SAN存储区域网络。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采用高速的光纤通道FC (Fibre Chanel) 把存储核心机、磁盘存储阵列、磁带备份机、服务器与光纤交换机相连接, 形成一个SAN存储区域网络。

四、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既有共同之处, 但又有本质区别。纸介质书库一旦建成, 后期的维护费用较低, 主要是防盗、防火、防水灾、防霉、防蛀和通风等。数字资源存储系统往往会出现不可抵御和不可预见的灾难, 这就要求必须科学管理数字化图书馆,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1) 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具有学者或知名学者的水平, 是一个知识传播专家。因为图书馆是一个“知识仓库”, 建设这个“知识仓库”就需要对这个“知识仓库”的内容了如指掌, 要对所服务的读者了解, 对学科建设了解, 对本校科研方向了解, 采购的图书才能满足学科建设、科研和读者需求。有了图书还不行, 还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手段传播知识, 即引导读者如何用好书, 所以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是具有学者与管理能力的兼备人才。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和传统纸介质图书管理有本质区别, 其信息的载体不同, 阅读的方式不同, 使之需要现代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要求管理者不但是个学者、教育教学的专家, 而且要懂得网络存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信息发布、推广应用和综合管理能力, 管理者应具备学者——技术——管理的水平与能力, 近乎是全才。

(2) 数字资源发布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每个资源库都有资源发布与管理平台, 通过网络检索应用, 并且能够跨平台检索。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必须整体设计, 做到检索简单方便。

(3) 数字化服务建设。传统书刊借阅服务一般是等客上门。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 要在网上开展数字资源使用培训与讲座, 发布资源信息, 建立网上咨询台, 在网上为读者提供实时的咨询服务。数字资源能不能用起来, 关键在于开展各类资源展示、消息发布、使用培训。总之, 重点是服务, 让人们逐步习惯使用数字资源。

数字图书馆是依托信息技术与图书情报相结合的综合产物, 有软件、硬件与数字资源, 涵盖的内容较多, 并且高速向前发展。人们应用新技术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内涵, 建设现代文明的“知识库”。

摘要:随着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 数字资源管理与使用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建设以及数据存储方法, 并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有特色的数字资源管理方式, 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 也是图书馆充分展示个性,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篇9

1 图书馆人本管理中构建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必要性

制度是人们开展行动的指南,能够有效地约束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也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根据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国内外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制度进行设计,且充分考虑到来访读者的需求。制度文化建设中,通过人性化的制度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体现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更能体现出对读者的关爱,进而从图书馆管理角度而言,不仅能为馆员的工作提供标准和典范,调动馆员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体现馆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也能为读者方面建立读者准则等规范系统,使其在更快地查找或读到自己所需资源的同时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图书馆各种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图书馆制度文化的构建能够为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关键和基础。

当前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图书馆管理涉及很多层面的东西,且规章制度采取的多是“自上而下”的制定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属于一种顶层设计,但却难以体现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读者用户的需求,有必要加以改进。二是民主性不强。图书馆人本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主管理,即人人参与管理。由于制度的设计属于上层管理者,但执行的却是下级员工,难免制度与执行造成脱节。为此,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要充分听取馆员和广大用户的意见和心声,并将其意见纳入其中。同时,制度建设这个过程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保证得到具体的落实。三是制度建设多重惩罚而少了人文关怀。目前图书馆制度文化中,惩罚性规定多于奖励性规定,人性化、柔性化的措施少,硬性的、强制性的话语多,不仅容易打击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易给来访受众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从利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要求出发,需要不断调整图书馆文化制度建设内容。

2 图书馆人本管理内涵与制度文化建设要求

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图书馆的管理对象,包括馆员和来访用户(即读者)。从提高管理质量方面而言,一是要尊重馆员,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进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提升图书馆整体形象和管理水平。因此,构建员工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管理者要根据图书馆工作分工要求并结合馆员的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质与精神、个人进修与职称晋升等激励机制,将图书馆制度建设与馆员职业成长规划有机结合,激发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实现其人生价值。二是要尊重读者,为其提供舒适自在的阅读环境,使其期望而来满意而回。“读者至上”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内涵。体现人文关怀,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息浓厚的人文氛围,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这是完善图书馆管理建设的重要手段。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一是实现馆员的自我管理,二是有健全的民主机制作为基础,三是“读者第一”原则。要通过信息提供、休闲娱乐、免费服务、服务环境等全方位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用户不同需求。制度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构建和谐图书馆,就要不断加强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公平晋升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制度文化建设,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人本管理。图书馆制度文化,作为现代化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章制度,主要是涉及图书馆功能、行为及意义等的规章如工作职责、规范操作包括文献的采、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规定。此外,还有读者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如读者守则、图书借阅要求、电子阅览规定等。因此,图书馆制度文化构建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一是“以馆员为本”,这是实现人性化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手段;二是“以读者为本”,这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目标。第二,民主管理原则。图书馆管理工作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各地图书馆的优秀管理经验,并充分听取馆员与用户意见,建立科学、民主、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第三,差异性原则。图书馆管理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文化体系。

3 加强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举措

3.1 完善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馆员作为图书馆日常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其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图书馆人本管理,因此加强馆员的综合素质建设是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的。为此,培训、考核及激励机制的建设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首先,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培训机制是属于激励机制的一种方式,要根据不同馆员的岗位职责、性格特点等实行相应的培训方案,即因人施教,如职业操作、服务理念、轮岗培训等内容,同时聘请专家举行讲座和进行学术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送馆员到国外进修,不仅可以提高馆员综合素质,而且能够让馆员感受到人本关怀,更加饱含热情地完成工作和为用户服务,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且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图书馆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但也有自身的原则,实行岗位考核制度包括考勤、岗位工作量、测评等,定期对不同岗位进行相应的考核,对工作态度差、工作任务完成质量差的馆员给以一定的处罚,提高馆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工作责任感。再次,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根据图书馆发展特点结合馆员需求,制定可行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自我激励等内容。具体来说,制定奖励机制,必须做到以下四点要求:一是激励目标明确。图书馆管理者要树立整体目标,并帮助馆员确定个人目标,实行岗位升职、加薪等激励机制鼓励馆员积极工作和创新,创造良性竞争环境。要让馆员参与到激励机制建设中来,并根据不同馆员要求对表现好的馆员实行升职、国外进修、提高福利待遇等奖励。二是考评及轮岗措施到位。考评可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并重点培训,提高图书馆整体素质,同时可通过实行轮岗制度,让馆员对各个工作流程都能熟悉,进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三是人才引进机制完善。要实行优胜劣汰,引进职业道德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淘汰一批落后人员。图书馆要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调动全体馆内员工参与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从而努力实现其人本管理。

3.2 加强图书馆沟通交流机制的建设

沟通是桥梁和润滑剂,能有效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是实现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必要手段。要加强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员工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相互理解,消除隔阂,促进图书馆以及与读者用户之间的和谐共进,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而且能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真正实现人本管理。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主要是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馆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如座谈会、团队活动、刊物创办等。二是建立外部沟通机制,主要是馆员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如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读者协会、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等,让读者广泛参与到图书馆相关管理活动中建言献策,不断完善图书馆人本管理措施。三是完善用户服务体系。首先是要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馆员要认真做好文献信息采集、分类、整理、借阅、检索、参考咨询等多项服务工作,满足广大读者用户的基本需求,同时要建立创新机制,鼓励馆员实现工作创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更新最新的图书信息和相关资讯供用户使用,并根据用户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完善图书馆管理工作。四是要不断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如休闲娱乐区、饮食区、休息区、上网区等,着力构建融现代科技和读者温馨服务于一体的图书馆阅读环境。

3.3 坚持读者至上原则,提高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质量

图书馆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构成,由此可见,图书馆制度文化只是图书馆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要想真正构建科学的图书馆制度文化,就要从整体上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具体来说,图书馆不仅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更要加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激励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等形式把馆员价值取向、职业发展观与图书馆建设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等有机融合,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图书馆制度文化从讨论、制定到落实都应该有馆员和用户的参与,要充分反映广大馆员和用户的心声和利益,以提高图书馆制度文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具体来说,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要深入到馆员和用户中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尽量平衡不同员工和读者的利益诉求,从而努力保证制度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同时,由于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因此要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更新和完善已有制度文化中的不合理内容,形成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人文图书馆制度文化体系。此外,要提高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民主性。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要尊重人的权利,满足需求,肯定人的价值,在图书馆规章制度、馆风、领导作风等制度文化建设中,让馆员和用户获得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不仅能让馆员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用户需求,而且能提高图书馆在馆员和用户心中的地位,从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生进.图书馆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协同[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2):81-83.

[2]王喜和.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新论[J]图书馆论坛,2010,(1):26-27.

[3]章春野.关于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0,(4):19-20.

[4]黄小微.试析“人本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3):57-58.

[5]黎金凤.构建图书馆制度文化实现图书馆人本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12,(S2):61-62.

[6]黄婧,宋庆功,刘陆平,等.制度文化与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J]科教导刊,2012,(31):78-79.

[7]陈少春.以精神文化建设为重心推动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创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9):103-104.

探究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 篇10

1 智能化图书馆建设以及管理

1.1 管理系统分析

首先,资源管理,智能化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主要采用RFID系统,其主要由读写器、电子标签以及管理系统等构成,该套系统可以给每一个光盘以及文献附上射频识别码,不但优化了检索、典藏、排架等程序,而且充分体现多样化管理方式。应用这套系统,体现了图书馆的智能化。其次,综合管理,全数字化图书馆是大势所趋,图书馆将逐渐向无纸化转变,虽然目前难以达到无纸化的技术高度,但是图书馆操作正在向全智能的方式转变。智能化图书馆包含的业务具有多样性,都经过计算机加以处理。只有计算机或是设备故障才需要人工进行修复,因此,不但安全快捷,而且节约了人力、物力。依托先进的技术,图书馆将逐渐现代化、数字化。

1.2 管理队伍建设

智能图书馆建设,不但需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应当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优秀的智能化图书馆管理队伍。首先,管理人员应当熟悉管理系统以及图书馆结构,对于异常问题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就要求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其次,不但要求图书馆管理员熟悉与图书馆的相关学问,而且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图书馆的专业水平以及外在形象。最后,图书馆的高层应当具有足够远见,可以对图书馆发展进行良好的预见。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对人才方面,需要管理层进行合理预算以及管理。

1.3 体制管理分析

首先,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方面,不应当墨守成规,而是应当大胆创新,从而充分体现出图书馆的智能化。整个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管理,应当发挥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全面地进行改革以及创新。其次,由于各个区域的人文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图书馆的改革以及创新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当地的人文特点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及创新。促使管理不断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此外,由于智能化图书馆需要电子技术的支持,而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并不断进行改进以及革新,因此,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以及及时的更新。智能化图书馆不但要体现出规范化以及现代化的特点,而且要更多体现智能图书馆个性化以及人性化的特点。

2 智能图书馆建设以及管理注意事项

图书馆的智能化,是一个新的课题,不论是系统改革,还是技术研究,都需要不断创新以及尝试,在智能化图书馆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图书馆应当建立完善以及标准化体系,构建一个软件研发以及经验交流的平台,促使图书馆智能化以及标准化。其次,应当提高核心技术以及压低成本,并且保障信息安全性等。最后,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推广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经验,通过经验交流以及群策群力,不断促进图书馆智能化以及现代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读书积极性,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不但提高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减轻了管理员工作负担。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管理,不但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变革以及创新,而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相关管理层应当建立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但加强人才队伍管理,而且进行体制管理,从而促使图书馆智能化以及现代化。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机械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办公领域,智能化正在迅猛发展,图书馆对于人们获得知识以及提高自身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上应当大力开展人们读书活动,促使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气。为了保障人们的阅读积极性以及提高全民的素质,有必要对图书馆智能化进行深入研究,智能化改革对于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智能化图书馆建设以及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智能化,图书馆,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邱利.对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08:73-74.

[2]毛刚.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伍革新.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与服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谢岱.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知识库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5]范国渠.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策略与实施[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篇11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盘多媒体出版物大量发行,Internet网和其他信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和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电子阅览室”的出现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是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书”的形式,同时也改变了“读”的方式,使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电子阅览室与传统阅览室相比功能上的变化

1、馆藏信息服务,包括书目查询、期刊查询、期刊联合目录查询、电子出版物目录查询、读者信息查询及自建数据库等。

2、虚拟馆藏服务,主要指Internet网上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电子数据库等。

3、服务器上的各种图书馆自行开发的二次文献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专题咨询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等)。

4、光盘塔上的各种多媒体电子出版物阅览服务、娱乐服务(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等)

5、网络导航服务,提供Internet服务:电子邮件、WWW、FTP等;提供打印机、光盘刻录机,用于下载和打印数据库文件等。

二、电子出版物的特点决定了电子阅览室与传统阅览室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电子阅览室能通过计算机手段在短时间内,从浩如烟海的电子读物中检索到不同范围、领域、类型和数量的文献信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员的各种需求。

2、电子出版物以其信息量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在节省馆藏空间、成本费用等方面具有纸质载体无可比拟的优点。

3、电子出版物较之纸质文献,单位价格低、易保管和长久保存,节约了大量经费。

4、电子出版物检索途径广泛、快速方便,既可随时拷贝、打印,又能使文献的查准率提高,尤其是联机检索,大大缩短了文献传播周期。

5、电子文献不受时空、数量限制。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检索、阅览,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

6、受环境影响小,读者查阅资料可“足不出户”,在办公室、家庭等场合检索自己所需资料,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用户,无形中扩大了阅览空间。

三、电子阅览室建设中的相关因素

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认真地进行规划,做出具体的安排,保证各个环节的正常实现,以便使整个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有一个较高的提升。下面仅从自然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人文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电子阅览室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建立电子阅览室必不可少的条件。计算机设备的运作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电子阅览室的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电子阅览室应尽量选择宽敞、通风条件好、灰尘少、安静的位置,尽量避免变动;室内的光线要充足,但不易有强烈的阳光直射,主要考虑计算机保养,室内光线要借助日光灯,保证阅览室的照明达标;保持电子阅览室的干燥,阴暗潮湿的地点对设备会产生腐蚀作用,因此室内要安装空调;保证电子阅览室远离强磁、辐射物,以免影响网络的正常通讯;做好电子阅览室的电源设计,这也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电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子阅览室的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门窗要密封和加固,避免过多灰尘的进入,同时也能加强整个阅览室的防潮、防盗;注意地板的防静电处理;阅览座位的安排最好比较独立,每个座位互相隔开,保证读者阅览的独立性。电子阅览室合理的布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利用率,便于加强管理,是建设电子阅览室的一个重要环节。

2、硬件设施是电子阅览室功能得以实现的物理基础。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在考虑它的功能实现的同时,更要考虑它的硬件设施,因为硬件设施是其功能得以实现的物理基础,硬件设施的好坏、过关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子阅览室作用的发挥。首先,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设备需求主要包括服务器类、工作站类及网络设备等。服务器类可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光盘镜像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对于服务器,最好选择专用服务器,其数量视本单位的业务量而定。其次,电子阅览室在室内布局方面应注意防静电、防尘、防磁、防辐射干扰,在装修中,要注意留出接地线,保证接地良好,同时安装避雷针,防止雨天雷击损坏设备,地板最好用防静电地板,地板下进行布线,座位的安排最好能保持独立性。第三,电子阅览室的布线工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程,主要包括电源布线和网络布线两方面,这是电子阅览室的大动脉,直接关系到将来网络的传输和信息服务的优劣,故需格外重视。

3、电子阅览室的软件环境。电子阅览室的软件环境由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光盘服务系统、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和工作站安装应用程序组成。在电子阅览室建设之前,对于服务器上的各种软件,应当都已经正常运行,同时光盘镜像服务器上也应有一定规模的数据。调整工作站网络、安装工作站机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是一项繁重的劳动。在网络布线、调试基本完成之后,便开始着手进行工作站的安装,工作站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完毕,网络的通畅,意味着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电子阅览室的开放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问题,这主要包括阅览室安全、信息安全和读者安全等几个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就是对工作站的硬盘数据进行物理保护,通常采用硬盘保护卡,需要打开机箱,插入保护卡,再进行硬盘保护参数设置,最后大功告成。同时通过人工进行证件检查,认真核对,确认读者身份,再者制定相应的电子阅览室使用规则、读者上网、上机规则,对读者进行规范;其次,是通过软件的保护,安装防火软墙、代理服务器软件限制非法入侵,同时采取多种备份方案,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对访问反动的、黄色的和其他有害的站点通过代理服务器软件加以限制和控制。

4、电子阅览室的人文环境建设。电子阅览室的人文环境建设包括两方面:一是读者教育、培训;二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业务素质的提高。图书馆业务的正常开展,是一种交互的过程,需要读者的配合,读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这一环境中缺乏这一因素,那么就不能构成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我们逐渐培养这一“读者市场”,逐步引导、教育读者,使他们提高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素质。具体措施包括与教学相结合,开展免费培训,同时积极宣传推介,加深读者了解馆藏,如张贴有关电子阅览室服务的宣传资料;不定期办宣传专栏,介绍上机的各种知识;开展免费服务等。由于电子阅览室不同于一般的阅览室,其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如下几种技能:计算机及网络操作的知识和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网络的导航员、读者培训和参考咨询能力等,图书馆应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请专家上课,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正确引导读者利用光盘数据库。

总之,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电子阅览的建立使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不再自我封闭。在这里,人们通过网络开始与世界沟通,开发和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读者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会对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1]彭红文.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6).

[2]杨晓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4).

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 篇12

一、数字化图书馆建立的必要性

就数字图书馆来看, 其本质上就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 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以及信息的传承与延续。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 再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融入了资源共享的功能。其次, 数字化图书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真实体现, 也是未来社会信息的枢纽, 同时是网路图书馆以及电子图书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此,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

1.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其本质上就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与延伸, 因此, 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包括分类、编目以及查询等方面。而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就是依靠网络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信息的分类、编目以及查询共享等, 是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科技化的创新。在信息量庞大的今天, 要满足读者的需求, 适应社会的发展, 就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 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来不断的改革创新我们的图书馆服务。只有不断的创新与进步, 我们才能确保图书馆的生机与活力, 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 我国的教育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 因此, 在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方面, 我们应该同样奉行“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 将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真正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所以, 加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以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尤为重要。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 从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形式上进行了新的转变, 将传统的封闭式的管理制度转变为如今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了读者主人翁的意识, 这就让我们的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加强读者主人翁意识的同时, 充分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图书馆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为读者服务, 因此, 在科学的管理下, 努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十分重要。

3.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就很好的提高了馆内资源的使用率, 更快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在科技大力发展的今天, 以数字化为前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而网络技术以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数字化技术为引领的时代正在到来。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图书馆信息环境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因此,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是社会大环境的必然要求。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读者对信息的追求,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以不能及时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不能很好的跟随时代的步伐。因此, 加强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 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对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进行检索查看。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具备完善的网络结构, 才能确保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健全。网络化的要求就需要高校具备成体系的网络系统, 加强图书馆内部自动化集成的建立, 其次, 还要确保校园网内图书馆网站的加入, 通过便捷的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实现馆内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图书馆进行网络库连接, 确保各高校的信息资源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 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读者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馆藏的管理现状

图书馆管理虽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部分, 但图书馆内部却又是一个小的整体。图书馆的管理需要我们做到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和读者、图书馆和馆内人员之间和谐、互动的关系, 确保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与管理。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过程中, 图书馆馆藏水平的优劣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 都是数字图书馆建立的基本前提。从传统的图书馆馆藏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 图书馆的馆藏多为纸质、胶片等文献。伴随着纸质价格的攀升, 更阻碍了我们图书馆馆藏的充实与建设。数字化管理的开展, 可以将图书内容以电子书的形式供读者浏览、阅读, 同时, 数字化的管理, 解决了之前手动管理繁琐的问题, 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 并且还引进了中外的数据库, 充实了我们的馆藏资源, 丰富了读者的阅读。就目前情况来看, 很多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的建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开展数字库建立的同时, 我们还要更好的提高数据库的特色建立, 将有关某一专业的知识文献进行整合整理, 按照一定的方法尽可能多的将与此专业有关的资源进行分类加工, 读者可以清晰明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

三、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

要确保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 首先, 就要求我们有科学的管理模式。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高校图书馆不能很好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伴随着信息量的增多以及读者需求的增多, 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利用网络技术, 在新的网络环境中树立为读者服务的价值理念, 强化馆内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凝聚力, 通过馆内人员优质的服务来提高工作效率, 做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共赢。

其次, 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 我们应该积极的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进行资源的贡献与管理。在信息膨胀的今天, 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数据库的建立, 在共享本校资源的同时, 还可以与其他院校的图书馆甚至国外院校的图书馆进行数据库德连接, 通过数据库的连接, 可以加大资源的信息量, 真正做到资源的共享, 也从根本上满足了读者信息量的需求。

除此之外, 高校还应该聘用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人才, 来确保数字化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与工作。同时还可以加强馆内人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 积极鼓励馆内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深入学习, 考取相应的证书。通过对馆内人员的培训, 在提高馆内人员服务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 从而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对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 伴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通信技术以及电子产物的崛起,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已不能很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因此,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以必不可挡, 在加强数字化建设的同时, 我们还应不断的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力度,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优势进行改革创新,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当今时代确保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以便即使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许鑫, 苏新宁, 姚瑶.数字化校园一卡通平台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 (5) .

[2]赵志云, 李传霞.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8.

[3]朱萍.浅谈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上一篇:粮油产业化下一篇:新闻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