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

2024-07-15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精选12篇)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 篇1

人类社会产生了图书以后, 便产生了如何保存和交流人类记录在图书上的知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需要, 产生了图书馆, 开始了图书的收集、整理、贮存和传播的活动。图书馆从产生的那天起, 就与知识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便没有图书馆的产生。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 总要导致科学文化的重大突破, 这都会给图书馆工作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图书馆主要职能不是本身创造文献, 也不是自身利用文献, 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把文献与读者需要联系起来, 起到知识交流的中介作用, 成为社会知识生产和社会知识利用之间的桥梁。图书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但其本身不是社会生产力, 而是作为社会知识交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将日益增长的知识传播到社会利用活动之中。

人类社会已迈进21世纪, 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显得更为重要。现代图书馆与现代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现代图书馆对现代高职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现代高职教育与图书馆的特征

现代高职教育是指“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为宗旨的教育”。具体地讲, 现代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关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及现代社会生活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 培养现代社会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现代教育的特征表现在:第一, 在教育目标方面重视未来人才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和个性教育;第二, 在教育时空方面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第三, 在教育地位方面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第四, 在教育过程方面, 师生关系表现为平等、民主,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育途径的开放性等。

现代图书馆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为标志, 对知识信息载体进行机械化、自动化处理, 使图书馆日益成为一个自控的知识信息交流系统。现代图书馆表现在:第一, 文献信息的收藏与利用是一致的, 且突出重在利用;第二, 现代图书馆呈开放型, 与社会各系统联系日趋紧密;第三, 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服务, 注重效益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目标;第四, 收藏的知识信息载体形态呈多样性;第五, 馆际协作密切, 实现知识信息资源共享;第六, 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使文献信息的储存和输出大容量、快速、准确、远程。图书馆功能数倍放大。

现代高职教育特征和现代图书馆特征, 他们各自体现了所属学科的性质、功能和发展水平, 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二、现代图书馆建设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一定的社会结构、国家制度和精神方式。图书馆与社会发展状态相适应而存在的种种形式, 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越发展, 社会才能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迅速发展, 本世纪初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发展, 都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一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图书馆发展水平。经济越发展, 就越需要依赖图书馆的支持, 也就越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现代图书馆功能。现代图书馆是一个多功能的机构, 它的基本职能是收集、整理文献信息并为社会提供使用。它的社会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其中,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社会职能中显得尤为明显, 即使在市场经济形式下,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不能削弱, 只能加强。

现代高职教育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 它能够促进人的身心朝着全面和谐的方面高效率的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是具有经济功能, 它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二是具有文化功能, 它传递和保存, 创造和更新人类文化。三是具有政治功能, 它促进社会民主, 维系国家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民主。

现代图书馆与现代高职教育二者关系。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离不开图书馆参与, 特别是学校的教育活动中, 图书馆是学校教学三大支柱 (即师资队伍、实习实验设备、文献信息) 之一, 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先导, 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图书馆学又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图书馆学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教育学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建设又为现代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 促进了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现代图书馆对现代高职教育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第一, 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信息极为丰富, 能满足各种专业、各种职业、各种文化程度读者的需要;第二, 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年龄等限制, 各类读者都能从这里受益, 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第三, 图书馆除为读者提供知识, 还为他们提供自学的场所,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第四, 图书馆通过指导阅读, 教育青少年读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读书门径;第五, 图书馆通过开展文献检索教育, 教会读者掌握查找文献的技能, 提高文献利用率。总之, 图书馆对现代高职教育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体现在多方面, 是其他职能机构不能替代的。

三、加速我国图书馆现代化, 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 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积极发展是图书馆产生的基因, 而文化能得以代代相传, 又赖于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整理、贮存和传播。

社会的文化水平受其特定历史时代的制约, 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图书馆的兴衰受到文化环境的制约, 图书馆收藏文献与读者利用文献, 是图书馆活动的两个方面。读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所以, 利用文献是实现文献效益的最终途径, 发达的图书馆事业必定会促进文化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快发展, 能使我国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一是我国生产力有大的发展。为此, 现代图书馆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 就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实训实验、科研工作服务。二是管理决策者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作用。为此, 图书馆要利用有利条件, 为各级管理决策者及时提供决策信息。三是依法办馆, 努力加快我国图书馆的立法工作。四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财政和主管部门加大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五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同志更新观念、认识自我、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 为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尽职尽责。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建立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中心。21世纪是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 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抓住机遇, 坚定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中心的信念, 成立“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心”, 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产业。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构建个性化用户动态模式, 各部门要将自己深加工过的个性化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信息服务中心;搜索、挖掘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加工和组合, 整合成相对完整的信息集合, 并以在线和离线形势, 主动发送到用户, 实现决策支持。在现阶段可由图书馆资深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参与个性化信息的质量评估, 制定出高职院校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可结合高职院校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来参与网上信息管理, 选择网上的核心检索系统, 匹配检索策略, 进行个性化资源建设;同时, 建立智能化查询接口, 充分表达用户需求, 并根据结果编好和反馈自动检索, 实现个性化服务的自动运行, 做到真正面向用户。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支撑点, 是时代转型时期所有文化机构的重要任务。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进程, 在服务方式与理念, 在合作与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1世纪的现代图书馆, 在知识服务领域会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知识领航员”。

参考文献

[1]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 2003 (6) .

[3]李国新.图书馆定律辨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6 (3) .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 篇2

现代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探讨

分析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文献资源形态、服务形式及服务时象等的.变化情况,提出馆员的角色定位也应随之而改变,并就现代公共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论述.

作 者:熊军 XIONG Jun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广东深圳,518101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5)分类号:G258.2关键词:公共醇书馆 馆员素质 服务功能

浅谈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人文艺术 篇3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 建设 人文艺术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是一个人心灵与情感在此最大限度释放的地方,是感受文明、塑造自我的场所,在这里进行的是体味、倾听、交流和感应,是一种人的心灵与情感参与的内在活动。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即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旨以“人”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在服务和管理上,以全开架布局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旁”应用自如的新格局,且检索便利快捷,网络资源随手可得,咨询服务近在身边。

笔者认为现代化图书馆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作为建筑本身,即建筑意义上的建设;二是图书馆的实体使用功能,即功能方面的建设。只有这两个方面高度统一,共同营造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艺术实体,才是现代化图书馆真正人文艺术的体现。

一 现代图书馆建筑的人文艺术

图书馆的建筑既要让人从宏观上感到它的规模和气魄,又要让人从微观上体会它的优越、方便和安全,其关键是首先应该有文化意义上的深度,即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出图书馆建筑艺术和优美环境的结合,体现出这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风貌,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人的空间,而且是人所营造的艺术空间。美好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诗,图书馆建筑更应以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精美的造型艺术成为好的音乐和诗。

1 实用功能对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的影响

图书馆的建筑形式一直是随着图书馆职能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古代图书馆被称为阁、观、院等,以藏书为主要功能,因此产生了像宁波天一阁这样的藏书阁,其建筑形式是封闭的。到了近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变为以藏为主,藏用并重,其建筑形式采用阅览在前,书库在后,目录厅、借还书处在中间的藏借阅相分离的布局。现代图书馆的读者要求缩短与藏书的距离,实行开架借阅,并且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多种服务方式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由此产生了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三同藏借阅一体化的建筑模式,形成大空间、灵活隔断的开放式布局和结构。目前国外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大开门模数式图书馆就是以这种设计思想为指导的,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阅读环境,有利于今后根据发展的需要对房间进行改造和重组。为了在外观设计中更突出人文性,一些图书馆采用开放式设计大范围采用落地玻璃窗设计,内外可以互视,使外面的读者还没进入图书馆就能初步了解馆内图书的大概分布,有利于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而里面的读者阅读之余可以欣赏外面的优美景色,以调节身心状态。并且这种开放式的设计还可以感染一些潜在读者,激起他们走进图书馆深入了解其人文内涵的欲望。

2 审美功能对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的影响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和构筑的居住和活动场所。它最初是满足人的实用性物质需要而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对建筑的要求也就不满足于单一的实用性物质需要,而是还必须满足审美性精神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求美之心人皆有之。要满足审美性的精神需要就必须将艺术因素融于建筑,使建筑具有艺术审美性,建筑由此成为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实用价值和满足精神需要的审美价值。图书馆建筑艺术就是在满足人类获取知识信息需要的同时,给读书这种心灵活动提供舒使的使人精神得以升华的审美空间。

(1)图书馆外部造型的精美。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以巨大的形体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要独创、新颖、优美、宁静、个性鲜明和充满活力。在具体设计和布局中要遵循高品位原则,并引入园林设计风格,将绿色景观和水体景观融入建筑物的设计之中,尊重读者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习惯。要尽量做到:合理布局,宏伟挺拔、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辉煌达观、美观实用,从中透出图书馆的高雅文化和艺术品位。同时要对形式进行推敲和权衡,运用单纯齐一、对比均衡、比例协调、节奏韵律、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达到图书馆建筑形式的完美,从而处处体现出美,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2)人文的室内装饰。装饰是图书馆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建筑的细部处理范畴,其主要作用是强化图书馆建筑的实用功能,增强建筑艺术美的表现力。进入图书馆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整个图书馆的大色彩基调给视觉带来的冲击,因此图书馆室内装饰首先应考虑色彩搭配,室内粉刷一般应采用明亮浅淡的颜色,在大色彩基调统一的基础上,适当配以其它颜色来烘托气氛,营造幽雅、宁静、清新而又不失温馨的阅读环境。同时注意多采用绿色基调多摆放绿色植物,给读者带来轻松、活跃的视觉感受。在阅览室、自习室等空间较大的地方,配挂适当数量的风景画、字画和装饰画,营造温馨、亲切充满人文的阅读环境。在图书馆大厅还可通过展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烘托出图书馆的人文氛围。

(3)图书馆人文的外围环境。图书馆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建筑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外围人文环境的构建对图书馆整个建筑的烘托起着重要作用。图书馆应处于视野开阔地带,周围以绿地、广场为主,栽种一些四季常青的灌木,并配以闲亭、座椅、水池、小溪以及一些蕴含人文内涵的雕塑、小品,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人环境气氛。外围环境植物以形态优美的树木、花卉为主,设计上应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并尽量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

(4)现代图书馆建设应熔铸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建筑艺术于一炉。重视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塑造,从环境出发,结合地势,精心设计一个优美、高雅、文明的育人环境,要体现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典籍丰富的特点,主体建筑布局对称,构图严谨,格调典雅,渲染出如古代书院的清新高雅的气氛。同时,吸收西方建筑艺术特点,体现出功能和审美既现代又高雅的艺术品位。

(5)人文功能房间的设置。现代图书馆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功能,还具有信息服务、文化展示、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多项功能,形成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社会活动的新型图书馆。图书馆除了具有借、阅、藏功能房间外,还应开辟其它功能房间为读者提供服务,如开设学术交流室、英语角、运动休闲室、小剧场、咖啡屋品茶室等,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受不同的文化熏陶,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 现代图书馆建设功能的人文性

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充分体现图书馆建设功能的人性化。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的兴起与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而智能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同样也是为了满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各种纸质信息和电子信息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尊重人们的文化传统与阅读习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而现代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建筑物内,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使现代图书馆的各项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图书馆智能化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是网络系统建设。现代图书馆网络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为图书馆业务系统服务的通信类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电话语音系统、多媒体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公共广播系统等。二是为楼宇自动化服务的系统,包括消防自动化系统、空调系统、保安管制系统、能源系统、给排水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梯管理系统等。

网络系统又是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之上的。图书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应当支持高速宽带通信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智能化通信业务、个人通信业务、可靠和保密的通信业务等,图书馆综合布线系统应当支持高速宽带通信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智能化通信业务、个人通信业务、可靠和保密的通信业务等。图书馆综合布线系统要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由于图书馆工艺位置的经常变化,布线系统的设计应支持灵活的间隔,使其支持不同的应用环境,并适应用户在功能及位置上的变化。布线系统的管理方式宜采用集中分散式,即在网络控制与管理中心设立总配线架,集中管理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在各楼层设立分配线架,管理该楼的通信系统。

现代图书馆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构成。图书馆智能化中应以ATM或者其它速率在1000Mb/s以上的网络为高速主干网。网络主干是局域网的核心,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措施,要使子网的中断不致引起全网瘫痪,同时又保证子系统间互访和资源共享以及馆内不同用户组建虚拟网的要求,应该具备故障检测跟踪与处理、性能分析管理、资源配备、安全管理、容错管理、物理层管理等7项功能。图书馆楼宇保障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联动是非常必要的,当灾难达到预先设定的级别时,报警信号应自动实时转接市内相关部门的应急中心,如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图书馆智能化弱点系统的集成应基于成熟、先进、实用、安全、开放的原则,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集成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来做出决策,对整个图书馆的弱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的运行状态,把弱点各子系统由各自分立的设备,最大限度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系统集成应满足开放性、标准化、安全可靠、容错、经济实用、高效便利、先进行和易扩充的原则,应建立在符合国际标准的高速局域网LAN上。信息共享可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网络传输协议TCP/IP。

智能化建设给读者带来了极大便利,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将藏书、阅览、外借、咨询、检索、网络、复印安排在同一空间,读者进入阅览室可自由选取书刊研读,也可利用计算机检索馆藏文献与网络资源,还能在座位上接插手提电脑,将所查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完成新的研究成果,并发送出去。这样的设计使读者能十分便捷自主的使用图书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为用而藏”的现代管理理念。

现代图书馆建设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是追求先进技术与精美高雅浑然一体的艺术,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并相辅相成的艺术。其建设反映出时代气息,造成一种秀外慧中的意境,体现精神、物质、美学的三重内涵。现代图书馆建设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作品,是功能与审美的奇妙交融。而这些恰恰是现代图书馆建设人文艺术的集中体现,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

参考文献:

[1] 周进良:《图书馆建筑中的辩证法》,《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期。

[2] 胡建东、周文军:《现代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3] 庄青:《高校图书馆建筑造型现代化试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

[4] 张丽萍:《浅议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的构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7期。

[5] 潘亚英:《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艺术》,《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6] 冯文秀、武剑锋:《现代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分析与研究》,《情报杂志》,2002年第11期。

浅析现代电子图书馆建设 篇4

关键词:现代电子图书馆,模式与功能,设计关键,必要性,可行性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科学知识的迅猛增长、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图书馆界对现代电子图书馆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在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中, 现代电子图书馆的开发与应用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谓现代电子图书馆, 是指在高度自动化的内部业务的基础上, 可以将本地和远程用户联机查询传统图书馆的馆藏, 也可以通过网络联机存取图书馆内外的其他电子信息资源。通过现代电子图书馆我们可以迅速地从浩瀚的书海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现代电子图书馆的出现, 将传统图书馆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观念, 影响了知识的传播、学校的教育方式以及学者们的研究方式。

二、现代电子图书馆的设计

(一) 现代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电子图书馆又称为虚拟图书馆, 是组织电子信息, 使其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的场所。图书馆的资料是以电子形式储存和利用的, 超越时空的概念, 大大超出了传统图书馆内的馆藏。对于现代电子图书馆, 所有信息均能以电子形式获得, 利用计算机管理图书和期刊等, 通过互联网将图书馆与教室、办公室等外界环境连接起来,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现代电子图书馆的特征描述可以从几种不同角度进行, 具体特征如下: (1) 通过计算机管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 (2) 使用光盘存储技术, 组织成较大的数据库检索系统, 向用户提供服务; (3) 馆员可以用电子处理方式干预用户联机查找遇到的问题, 为读者解决问题; (4) 有广泛的可存取性和灵敏的存取速度; (5) 体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特征。

(二) 现代电子图书馆的模式和功能

现代电子图书馆主要由用户界面、通讯系统和信息资源三部分组成。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工作站的用户界面, 使现代电子图书馆广泛地被广大用户所使用。网络和通讯系统是现代电子图书馆非常重要的基础, 广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和通讯系统去访问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完善的网络系统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是现代电子图书馆重要的基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现代电子图书馆必备的条件。一个现代电子图书馆, 必须要有三种资源:本单位存储的电子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的资料和外界资源。

现代电子图书馆大体可概括有三种功能:第一, 提供传统图书馆文献的联机目录、索引和非电子信息资源, 并能保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第二, 提供电子信息服务, 如联机目录和作业系统, 全文存贮和检索系统, 馆内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系统, 访问外界信息数据库系统和访问外界的虚拟图书馆等。第三, 提供通讯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通讯服务器或网络与外界进行连接, 进行正常的业务通讯。

(三) 现代电子图书馆的设计关键

现代电子图书馆的设计关键在于做好规划。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想要对现代电子图书馆做好规划, 必须要本着精心编排、精益求精的精神, 统筹规划, 合理分布, 以最快的速度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建设现代电子图书馆的过程中, 会不断遇到各种复杂烦琐的问题, 通过加强领导, 统一管理, 可以使建设更顺利地进行。另外, 在建设现代电子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有准确的定位, 这样可以使现代电子图书馆既有生命力又有利用率。要做一个好的规划, 现代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从先进性、经济性和扩展性这三个方面考虑。所谓先进性是指图书馆内的设备是目前在国内外都很先进的设备, 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保护图书馆的经费投入。经济性是指充分考虑图书馆的需求, 充分利用馆内的现有资源, 力求规模合理, 投入最低。扩展性是指现代电子图书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能够不断地完善, 不断地扩展, 不断地升级。

(四) 现代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现代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 包括藏书建设、读者服务和图书馆经营管理。

藏书建设, 在馆藏载体表现形式上, 传统图书馆是以物理实体为主, 而现代电子图书馆是以物理实体加联机的形式。在馆藏的宏观构成上, 传统图书馆是有明确界限的独立的馆藏, 而现代电子图书馆是馆内和馆外电子信息相结合的馆藏。在馆藏的微观构成上, 传统图书馆是以馆藏文献的载体形式为单位, 而现代电子图书馆是以信息为单位。在馆藏的获得方面, 传统图书馆采用的是一次性购入, 然后获得永久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而现代电子图书馆可能只对其中一种权利有效。

读者服务、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地点基本上以图书馆的场地为主, 服务时间有限, 而现代电子图书馆的地点则包括场地服务和联机服务, 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代电子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与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相比, 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全文检索的需求正逐步加大。现代电子图书馆的联机检索系统可以在各终端或微机上显示读者指南, 可以引导读者使用其收藏的信息。现代电子图书馆的专家系统可以随时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图书馆经营管理, 传统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理论技术支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图书情报理论技术, 而现代电子图书馆则是图书情报理论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管理三者相结合。传统图书馆工作的组织主要有采编部门、阅览流通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 而现代电子图书馆的组织则包括信息技术部门、信息处理部门、信息服务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发只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 而现代电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发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传统图书馆主要要求馆员有较强的图书情报理论和较高的技能, 而现代电子图书馆对馆员的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 现代电子图书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世纪的人们的学习环境趋于个性化和国际化, 为了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图书馆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其建设应该定位在较高的技术含量上。现代电子图书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学生们可以学习来自全世界不同老师的课程, 可以阅读来自全世界不同种类的书籍。利用现代电子图书馆, 学生们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可以拥有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宝库。所以现代电子图书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未来教育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

目前, 网络已经走进了校园, 计算机已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与管理两方面。各大高校加紧进行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些进步为现代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结语

随着现代电子图书馆逐步进入图书馆界, 我们必须考虑其在技术、业务工作和管理等方面带来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现代电子图书馆建设的概念、特点、模式、功能、设计关键、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及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详细研究, 揭示了建设现代电子图书馆的重大意义, 为建设现代电子图书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源.现代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1997 (8) .

[2]杨宗英.现代电子图书馆的模式[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3 (2) .

现代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需求论文 篇5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图书馆直接与读者接触的第一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系统的中间环节,是联系社会与读者的纽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图书馆服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形式、多手段、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化多维服务方法体系。图书馆服务的构成要素通常有四个:服务对象、服务基础资源、服务方法、服务的组织管理。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保证现代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不断变革、不断发展、不断适应读者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现代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需求呈现新的特点。

1现代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1.1资源多样化

随着数字资源的迅速增长,用于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印刷型文献与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化信息资源。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印刷型文献,而越来越多地转向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文献多样化使得图书馆在文献保存信息交流和教育的基础上,极大地拓展了服务空间。

1.2服务虚拟化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已从一个静态的物理空间过渡到一个动态的虚拟信息环境,多个图书馆、多个信息资源集散地及多种一次和二次信息资源,共同对应超越时空限制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网络环境下利用虚拟化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电子化文献网上获取等功能,将多种来源的知识重新组织整理,以最便捷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这种无形的、即时的虚拟化信息服务成为可能。因此,服务虚拟化包括服务资源的虚拟化和服务方式的虚拟化。

1.3服务多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可使读者按主体客观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集中获取所需信息。在空间上,读者可以跨越空间界限,通过注册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入图书馆首页,查阅所需的信息资源。时间上,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在同_时间内检索和借阅注册过的多家图书馆资源。现代图书馆服务呈现出多元化、自助性、全天候的特征。

1.4信息共享化

随着网络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服务有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和自由。人们从依靠自己所熟悉的一个图书馆获取信息服务,转向依靠图书馆联盟以至共享技术整合在一起的泛在云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特征。

试论现代图书馆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篇6

摘 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图书馆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联合国又成立了世界电子图书馆,中国是其中的一员,这是中国图书馆资源开发的进步。本文鉴于传统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纸质与电子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并总结了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76-03

2009年,世界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电子图书馆,中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见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世纪,这对现代图书馆资源开发建设既带来了全面的冲击,也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信息时代的现代图书馆不仅要具备快速占有信息资源的能力和快速提供图书馆自身及同行资源的能力,而且还要拥有社会所需要的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音像资料、网上资料等多种信息产品。因此,现代图书馆不仅要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来源和服务中心,而且应成为社会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一份很重要力量。笔者从图书馆怎样摆脱文献信息资源匮乏的困境来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的需求,加速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实现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的新战略出发,总结了一条开发现代图书馆纸质和电子资源建设的新战略。

1 现代图书馆概念

20世纪有关国外的图书馆定义,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1931年出版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一书中指出:“图书馆是全球性的教育工具,它汇集和自由流通着所有的教育工具,借助它们传播知识。”美国J·贝克在1973年出版的《情报学浅说》一书中指出:“图书馆收集各种类型的情报资料,系统地加以整理并根据需要提供使用的地方”。前苏联图书馆学家O·C·丘巴梁在1976年出版的《普通图书馆学》一书中指出:图书馆是进行思想教育和交流科学情报的机构。美国M·H·哈里斯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西方图书馆史》一书中作了如下解释:图书馆是一批经过编排,易于使用,并由熟悉这种编排的人员保管,适用于多数人需要的图书文字资料。美国克劳福德(W·Graford)和戈曼(M·Gorman)也指出:图书馆是保存、传播、利用记录在各种媒体上的知识的场所,是为人们获取广而深的知识服务的。日本《辞苑》解释:图书馆是搜集、保管大量书籍,供公众阅览的设施。美国《图书馆学与情报科学词典——英汉汉英对照》指出:图书馆是藏书楼、藏书室及其他文献资料收藏的地方,并有组织、有系统地提供大众阅读、参考,以及研究学术的地方,它是传播情报知识的工具,同时亦是一个服务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使藏书发挥作用为广大读者服务。

在我国1934年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学要旨》一书中说:“图书馆乃是以搜集人类一切思想与活动之记载为目的,用最科学最经济的方法保存它们,以便社会上一切人使用的机关”。新中国建立后,1958年卢震京在《图书馆学辞典》一书中给图书馆作了如下解释:“图书馆系根据其特定需要,搜集一切或一些人类文化在科学、技术、艺术及文学各方面所创造的精华记载,用科学的经济的方法,整理保存,以便广大人民使用,并进而帮助其接受马列主义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知识的文化中心”。198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合编的《图书馆学基础》一书认为:“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同一年,顾敏在《图书馆学探讨》一书中提出:“图书馆是一个运输知识的通道,是一个供应知识的单位,是一个分享知识的场所”。1988年,黄宗忠在《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提出:“图书馆是对信息、知识的物质载体进行收集、加工、整理、积聚、存贮、选择、控制、转化和传递,提供给一定社会读者使用的信息系统。简言之,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存贮与传递中心”。

综上所述,现代图书馆就是指集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的高度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机构,在改变过去传统的经营模式,运用现在管理手段,结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现现代气息,保持图书馆的大文化、大资源、大排挡、大文库,管理和经营都借助计算机来运用的新型图书馆资源开发管理市场。

2 现代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

按照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2784-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图书馆划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等。我国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主要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利用两种,其现状重要表现如下。

2.1 纸质资源的利用现状

纸质文献购买、保存都比较方便,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上架供读者使用,而且无须特别的设备,阅读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深受读者欢迎。纸质文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已建立起完善发达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在科学评价功能方面,各门都建立健全了学术评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保证出版文献的学术水平。在道德审查功能方面,纸质文献的生产和传播常会受到道德审查和政治审查,能够生产并传播的文献基本上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观念,对保护普通社会人群、保护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保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但纸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影响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这是一项不可取的方式,但传统的纸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一段时间还不能被取缔,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电子资源取代。

2.2 电子资源的利用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购买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但在电子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也给电子资源的使用者带来了影响。电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是一项十分客观的项目,既节省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2.2.1 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优势

电子资源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图、文、声、像并茂,成本低、效率高,查询快速方便,创作、发行容易、便与携带等等特点,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动态性、及时性需求等优点,使用者可以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并方便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为自己所用等多方特点。

2.2.2 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不足

电子资源尽管具有使用方便,检索界面好、数据量大等优点,但由于其对设备依赖性强,在具体利用过程中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1)读者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认识不清楚。有些人认为电子资源没有纸质资源有质量,缺乏真实性,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纸质资源上,对电子图书馆的认识肤浅,这也是正常的。图书馆电子资源一般包含数据库、电子图书、视频点播,电子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具体又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型数据库,根据文种可分为外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每一个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都是不同的,因此,作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员应该及时报导新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并把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介绍资料投放到网页上,及时宣传更新,让读者对于自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有清楚的认识。

(2)读者的操作水平决定了其使用电子资源的局限性。有的读者电脑操作水平不高,因此,要想让他们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不仅需要对他们进行电脑操作方面的培训,更需要制作一些简单明了的电子资源使用介绍资料,引导他们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必须借助电脑等硬件设备才能完成,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特别是偏远山区的读者,远离大城市闹市区,通信不好,只能享受纸质资源,这样严重影响了电子资源的普及,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电子资源利用极少,这就从一方面减少了电子资源的利用,可以说,相对于纸质图书来说,电子资源的局限性是比较大的。

(3)网络配置、经费不足、资源利用受限等问题。由于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受IP地址的限制,读者若离开了IP就无法使用电子资源,特别是一些读者由于经济原因,家里还缺少电子设备,只能到图书馆去享受,因此,现代图书馆必须加大投入经费,购买某些数据库的部分专辑,或者购买部分权限,改变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使网络普及化、集团化、战略化。

3 现代图书馆资源开发战略

现代图书馆资源开发是图书馆事业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相对而言,电子图书馆的资源开始是比较快的,因为通讯设备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图书馆的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科学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尽自己所能,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读者文献检索的能力,从而提高纸质资源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3.1 加大基础资源利用率,确保纸质资源管理升级

图书馆员要经常“查漏补缺”,做到卡、帐相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内部环境,确保图书质量,加快图书的购置、验收、分编、典藏、外借流程。快速办理借阅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共建和谐团体。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利用纸质资源的同时,还要注意减少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

3.2 加速图书馆联网建设,实现集成信息化管理

逐步打造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成为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尤为重要,没有网络化建设,就没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图书馆就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网络化是信息时代现代图书馆的重要标志,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物质条件。在建设现代图书馆的同时,要加强网络普及信息化建设,使现代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进入家庭,使读者在家也能享受到大文化资料库的功能。

3.3 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现代图书馆应加强联网能力的文献数据库建设,在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的过程中,在确定和选定系统硬软件的同时,对原有馆藏书刊进行艰苦细致的组织与加工和按照标准化格式进行书目数据录入,建立馆藏机读目录数据库,多与网络数据库联合,建立资源共享。如:我国林业系统中,中国林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的《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竹类资源数据库》;北京林业大学建立的《林业院校外文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全国林业系统学位论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和上网,能为读者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3.4 加快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创建现代化服务条件

多媒体技术就是要扩大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使自己馆内网用户、国内CERNET用户、因特网用户在家里或办公室便可查询图书馆书刊借问情况及自行开发或购买的各种数据库,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极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及经济效益。建立多媒体导读服务系统,设立电子阅览室及网络培训室。现代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对读者开展培训活动,使读者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查找所需的信息,尽可能地节约读者的时间和费用。

3.5 加大宣传,竭力为读者提供学习进步的场所

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为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向读者宣传推广科普知识,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作用,向读者宣传推广馆藏文献,指导读者阅读行为的专业工作。图书馆工作者应本着节约资源、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原则,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4 现代图书馆资源开发建设原则及发展方向

电子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图书馆走过了由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电子网络化图书馆,再向数字图书馆迈进的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之路。现代图书馆资源开发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成本与效益成正比的原则,具体表现在重点突出、新颖性、一致性等原则。现代图书馆要注重网络化建设,必须保持信息经常更新,网页的内容与形式要一致,保持网络的独特性,每一个Web网站都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现代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学术方向为发展目标。对于纸质资源的发展应当以存储大量文献为主,集趣味性、娱乐性、阅读性、多元化等为一体。而对于电子资源的发展,应当以网络化的数字图书馆为发展方向,体现在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访问综合化等方面,这也是现代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5 结语

现代图书馆的资源开发与建设,电子数字图书馆呈现一种主趋势,也是未来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大方向,会逐渐取代纸质图书的开发和利用,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但现代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面临一系列问题等待研究,如信息资源结构建设的研究,采访工作规范的研究,藏书复本率的研究,提高经费和资源利用率的研究,编目工作智能化的研究,书刊专业分布模式的研究,读者心理需求的研究以及图书馆的发展、制度、服务内容、设备和手段、管理现代化研究等问题亟需要解决。现代图书馆的数字化正逐渐普及和推广,而且呈现网络普及化,这对于我国和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将起到重大作用,对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祖坤,葛蔼丽.对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的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6,(6).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篇7

1 图书馆网络环境的搭建

现代信息技术离不开网络, 网络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检索、共享的必要条件。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 电子资源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纸质资源的数量。这些电子资源是虚拟的, 必须通过网络传输在终端显示才能给用户良好的体验。所以作为图书馆, 一方面是信息的生产者, 为广大读者更新加载各类资源;另一方面又是信息的消费者, 共享阅读图书馆的各类资源。“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在图书馆建设初期, 如何建设一个合理高效的图书馆网络环境成为图书馆管理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初期网络环境的搭建上, 我们一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为谁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谁, 服务群体有多大, 层次水平如何等。可以根据确定的服务对象来选择需要搭建的网络类型。目前主流的网络类型包括:快速以太网、FDDI、千兆以太网、ATM。二是怎么服务。就是确定图书馆有哪些用户类型, 每类用户所拥有的权限和可以访问的资源。在实际的图书馆网络环境中, 房间与房间、楼层与楼层、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几套系统同时在运行, 如图1所示。通过VLAN技术将服务器、用户、资源进行系统划分, 不同用户拥有不同权限, 使用不同的系统, 占有不同的资源。如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可以访问图书馆的资源管理系统, 但不允许进入校园网访问Internet资源。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通过VLAN技术划分的子网, 使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地点使用其应该使用的资源。可见, 图书馆网络环境的搭建对图书馆信息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有效配置人力资源, 提高管理的精确性和灵活性, 构建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平台。

2 图书馆存储环境的搭建若干问题

以往图书馆的图书目录索引都是编写在卡片上, 存放在大量的检索柜中, 读者要查阅图书资料, 往往先要手持纸和笔, 在一排排柜子、抽屉中间翻来倒去, 反复翻找卡片, 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再按图索骥, 奔向资料所在馆室, 极为费时费事。国家图书馆最早使用数据库进行馆藏的公共查询, 并实现了电子化馆藏信息检索, 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阅。数字化图书馆也是随着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出现的。由此可见, 数据存储在图书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数据存储, 就好比我们没有存放大量卡片目录的检索柜, 我们就无法找到图书馆内任何一本我们需要的文献的位置。当前网络化存储技术主要分为DAS (直接附加存储) 、NAS (网络附加存储) 和SAN (存储区域网络) 三大类。它们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来加以选择。但就目前来看, 应用比较广泛的是SAN网络存储技术。SAN是一个由存储设备和系统部件构成的网络。所有的通信都在一个与应用网络隔离的单独的网络上完成, 可以被用来集中和共享存储资源。SAN不仅提供了对数据设备的高性能连接和高效数据备份, 还增加了对存储系统的冗余连接, 提供了对高可用群集系统的支持。简单地说, SAN是关联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网络, 与以太网有类似的架构。[1]

在搭建图书馆存储环境时, 我们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做存储需求分析。就是我们在搭建数据存储环境之前, 一定要认真分析在今后图书馆的哪些数据对存储有需求, 需求大概是多少。这样我们才能为进一步分析选择什么存储技术打好基础, 如选择什么型号的磁盘阵列, 配多大的物理硬盘等。

二是要做容灾分析。数据在硬盘中正常存储不等同于数据安全存储, 数据非正常丢失在任何一个系统上发生, 打击都将是灾难性的。所以我们要全面分析哪些因素会导致数据库数据丢失。一般情况下, 主要有两类情况会导致数据库数据丢失:一类是自然因素。如:地震、火灾、温度、粉尘等对机器造成的物理伤害。另一类是人为因素。包括人为误删除、病毒、黑客入侵等。针对不同情况, 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是设计要有前瞻性。系统是不变的, 但是数据时刻都在改变。流通数据、文献数据每天都在更新、追加, 数据、日志要定期备份。这些数据的长期积累会给系统带来不小负担, 应该提前设计好余量。

3 数字图书馆为读者带来的全新体验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在拓展服务内容, 引进新的服务方式上下了很大功夫,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 为读者开展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

3.1 馆际互借服务

馆际互借是通过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来为读者提供的一种服务, 通过馆际互借可以弥补图书馆建设方面的不足, 读者也可以通过馆际互借获取更丰富的资源。目前的馆际互借主要分为返还式文献和非返还式文献两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开展馆际互借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虚拟化参考咨询服务

虚拟化参考咨询服务又称数字参考服务、电子参考咨询服务或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是以人力资源为媒介、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它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网络参考咨询系统、信息服务机构和读者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其实质是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手段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 帮助读者获取所需信息。其核心是分布式信息网络中具有特定知识技能的咨询专家对读者的个性服务, 可以随意获取或提供信息资源, 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和信息获取方式。[2]

3.3 数字加工服务

数字加工服务是为读者把需要的文献、图像、音频、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拷贝输出、打包成文件或元数据封装、打印、个性化装订的一项人性化的数据资源综合服务。主要包括:文献扫描、胶片数字化、音像资料数字化、多媒体内容编辑加工等。

4 数字化图书馆的后期建设

目前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正处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时期, 图书馆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 使用计算机管理的图书馆各项业务越来越多,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图书馆服务也越来越多。图书馆在资源组织形式、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使得图书馆员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字化的图书馆建成后, 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3]

首先, 引进专业的人才。主要是熟悉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和熟悉计算机网络维护、软件操作的信息管理人才。

其次, 加强图书馆员工培训。图书馆员工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定期参加培训考核, 能学习新知识, 树立起服务意识。适当引入绩效考核, 提高员工积极性。

最后, 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受资金环境的制约, 靠一个图书馆的力量不能建立起全面的文献与数字资源, 需要加强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实现馆际互借, 优势互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图书馆必将成为未来的信息集散中心, 其重要地位将逐渐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图书馆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宗利.基于IP SAN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9 (5) :1-4.

[2]孙育华.浅议高校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1) :147-148.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 篇8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爱上阅读到爱上图书馆

(一) 用阅读的重要性, 来倡导读者爱读书, 读好书。

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 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

有资料显示, 从1901年到2005年, 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竟然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 成就惊人!关键原因在于许多犹太人家里, 当小孩稍微懂事时, 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 涂一点蜂蜜在上面, 叫小孩子去舔, 其用意不言而喻:读书是甜蜜的。

培养阅读能力, 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克服不想学, 没空学的惰性思想。陈云说过:读书与懒惰做斗争;毛泽东也言:懒是万恶之渊溯。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来吸引读者。

1.让学校图书馆成为一个阅读的空间, 一个聚会的场所:通过服务观念和整体形象的改变, 满足师生认知、感悟以及心灵的种种需求。让师生喜欢图书馆, 让师生在看书的同时听听音乐, 上上网……来吸引读者。今后逐步引进高校的一些优良做法, 让老师们可以做做健身, 聘请退休的瑜伽业余爱好者来指导大家做做瑜伽, 解除看书的疲劳;也可以让他们听听一些优秀的语文老师对图书馆推荐的好书作的点评讲座等。2.图书馆不单纯是书香浓郁之地, 更应该是心灵放松、有轻松愉悦的音乐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场所:开展阅读沙龙/文化讲座、故事会/音乐会、学生社团聚会/校友聚会……种类繁多的服务活动吸引师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3.图书馆是一个充满抱负的场所, 一个师生寻找知识、信息和心灵安慰的地方。学校图书馆对推广阅读责无旁贷;学校图书馆的自我发展更应奋力向前。

(三) 创新服务理念, 用优质的图书馆员服务来留住读者。

要打造一个先进、时尚、尖端的图书馆需要有一批高素养的图书馆员来维持。图书馆员是知识的载体, 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服务将成为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图书馆员要从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内部布局上增强与读者的亲和力:让读者在图书馆中不仅仅看到的是书, 书架旁、阅览室随处都有可见的绿色, 墙面上张贴着新书的海报。导读栏里每天都有推荐的新书。

图书馆员要成为“文化资源整合”的组织者、经纪人, 馆员的知识结构、人脉、知识内容筛选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各班培养图书馆员, 让他们了解一定的图书馆服务工作, 为学生读者导读、为班级提供定制的文化服务项目:班级读书会的策划、学校读书活动的策划组织。你可能是师生在图书馆开设讲座的经纪人, 或是班会读书活动的组织者, 等等。

(四) 建立一个适应时代需要与常新的馆藏, 让读者神往。

馆藏图书是传递信息知识、服务读者的工具。馆藏完全依据读者的需要来选择, 图书入藏的目标就是追求最高的使用率。

要做到让读者乘兴而来, 不败兴而归, 需要我们的图书馆满足任何读者的任何要求, 那就需要我们的馆藏资源与时俱进, 常换常新。需要我们年年, 甚至是月月、日日都有新书入馆。

相信我们的图书馆做到了以上几点, 学校图书馆一定会‘活’起来。图书馆利用率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知识增长速度日益突显。

二、电子图书馆的建立刻不容缓

(一) 电子图书馆与纸质藏书并存, 共促馆业发展。

电子图书是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储图书、期刊的全文内容, 为用户提供访问、检索、查询全文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网络的运用, 人们越来越青睐于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电子图书室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具有方便、快捷、容量大等优点。

(二) 电子图书室的建立, 能弥补传统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 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 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 对于建立年代较久、规模、面积较小的高校图书馆来说, 已不能容纳几何级数增长的出版物, 而改建、扩建又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电子图书室的优势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只要在不大的空间内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 就能满足学生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

(三) 电子图书室弥补了学校图书馆藏书不足的缺陷。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 不仅要求场地规模, 更要求图书的容量。对于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出版物, 对于价格昂贵的出版物, 尽量高校每年都拿出相当大的资金来补充书报期刊, 但所购置的书刊, 对于读者的需求, 对于总的出版量来说, 只是九牛一毛。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 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 “一次投资, 终生受益”, 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四) 电子图书室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

通过局域网的建立, 可以让老师们在自己的办公室就能阅读书籍名著, 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 实现内部知识的有效共享。

三、图书管理软件的应运而生, 大大减轻图书馆员的工作负担

(一) 实现图书馆管理业务的自动化。

系统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职能, 可以全面实现对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检索、统计和流通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更好地发挥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社会功能。

(二) 节省时间、节省人力。

这套科学的管理软件使图书管理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不必再像以往那样手工书写图书卡片、打流水号、贴书袋。一批一百本的新书用传统工作方式需要十几天, 甚至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上架借阅流通, 而采用本系统只需要短短几天的时间即可, 最大程度的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三) 严格按照国家图书编目规则。

本系统的图书编目程序是按照国家标准的图书编目规则设计的, 图书管理员只要掌握以往手工的图书编目规则就能轻松使用本系统的图书编目程序。

(四) 专业、精确的帐目统计。

提供了全面多样的帐目统计方式, 并能自动、精确的统计图书的价格和册数, 彻底摈弃了以往一本本、一套套的人工计算册数与价格的方式, 摒弃了以往人工计算时经常出现的计算错误现象。

(五) 便利的图书流通。

配有条码阅读器, 可轻松完成借、还书的操作, 不需要再进行手工填卡的繁琐工作,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满足了图书馆开架借阅带来的高图书流通量。

(六) 直观的流通量统计。

为图书管理员提供了直观的流通量统计, 只要输入日期范围即可统计本时间段内的图书流通和读者借阅情况, 无须管理员在登记本上一册册地统计当日、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年内的流通借阅总次数。

(七) 详细的程序维护系统。

图书管理员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定用户和读者的权限和等级, 可按权限的划分将图书登记管理员与图书借阅管理员的各自职能范围彻底分离, 使人员管理更方便、更安全。

(八) 方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查询。

本管理系统可充分利用单位局域网, 实现各办公室计算机自由访问图书信息资源, 读者不必到图书室就可以直接从自己的计算机中检索所需图书的信息, 享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轻松的读书乐趣。

评价图书馆的主要标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量的多少, 而是其获取网上资源的能力、开发利用能力、提供服务的能力和馆员管理的能力。总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要想让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 必须转变观念、勇于创新, 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摘要:学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书籍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 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如何让图书馆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如何在高科技时代减轻馆员负担, 高效便捷管理图书馆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如何吸引读者增加图书馆的利用率、建立电子图书室和电子管理图书软件的利用这三个方面来讲解现代中学图书馆的建设。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 篇9

传统图书馆只是被动服务读者,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应改变这一理念, 提倡主动服务及创造读者。现实的读者是那种具有潜在阅读需求并与图书馆建立阅读关系的人, 潜在读者是指具有阅读能力及需求, 但缺乏阅读行为的人。这就需要将潜在读者转变为现实读者, 最大限度地提升图书的价值。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更注重对图书馆的宣传, 向公众主动展现自己的藏书及服务模式, 让读者了解图书馆, 进而激发阅读的需要。例如, 现代图书馆往往采用开设讲座、引导读者参观等形式来推销图书馆。所以, 良好的服务是吸引及创造读者的重要途径[1]11。另外, 现代图书馆的检索工具是将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融为一体的电子化检索技术, 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 对潜在的读者进行培训便可使一部分潜在读者变为现实读者。

一、现代图书馆中服务理念的作用及服务文化建设

1. 服务理念在现代图书馆中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及组织机构, 其服务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及内隐两种形式。这里外显的形式主要是指以文字或符号所展示的有形化信息, 其是图书馆服务活动的重要导向。内隐的形式主要体现为服务人员的内在素质, 是一种内在的未显化的思想意识。图书馆如果要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仅仅通过外显的服务理念是不够的, 还应将内隐意识转化为有形的信息导向, 最终成为一种外显的自觉意识。例如, 服务至上的理念是图书馆始终秉承的理念, 而其很难体现出图书馆的个性化特色。有专家提出:“真正区分图书馆的并不是图书馆的建筑形态及特色馆藏, 而是其独具特色的服务理念。”[2]57不同的服务理念有着不同的服务特色, 这便造就了不同层次的图书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 现代图书馆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服务理念, 并成为一种社会竞争的准则。

2. 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

首先, 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 应体现组织者的优势, 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例如, 通过信息获取、知识挖掘与重组等开发价值较大的目标数据, 寻求知识之间内在的、动态的联系, 为服务创新做准备。同时, 还应基于人类认识的隐性知识, 对某个领域进行突破, 以产生新的知识。例如, 通过计算机数字化等先进技术, 将各种信息融合起来进行识别、图形处理及综合分析, 最终以信息单元为创新基础形成知识的“知识”。其次, 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理念还体现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包括词表导航、代理服务、个性化服务、网上咨询服务等。词表导航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词, 系统自动检索相关的内容;代理服务是指数据被添加新数据库时, 可以命令搜索引擎的代理通知用户;网上咨询服务指的是网上定题服务, 是图书馆咨询人员提供网上的需求信息的服务过程。第三, 加强用户培训, 提升用户的自我服务水平, 以便让图书馆工作人员从繁复的事务性服务中解脱出来, 促进更多的科研开发。

3. 服务理念下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同时图书馆在传播及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图书馆的服务首先需要正确的服务理念, 然后不断改进服务态度与方式, 同时在提倡创新服务的同时还应创新图书馆服务文化, 建立真正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服务机构, 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都是要立足于服务, 而服务的特色、水平、观念等便整合成一种文化体系, 这时服务便成为一种文化。图书馆服务文化便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 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制度规范等综合性的文化。服务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对读者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服务价值观, 其能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及向心力, 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及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现代图书馆就应建立新的规章制度, 创建自己特有的服务文化,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另外, 当前属于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工作者就应在新形势下创新思维及技术, 掌握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方向[3]102。

二、现代图书馆中服务理念与服务文化的创新

1. 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文化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 特别是如何满足当前人的价值与信息需求便成为图书馆存在的首要价值。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图书馆开始向信息化、虚拟化方向发展。这样, 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开始由特定的人群向社会化服务变革, 这都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另外, 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运用, 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方位的图书馆服务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依然成为现代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读者来说, 图书馆的真正魅力来源于其所提供的服务, 同时图书馆服务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现代图书馆更能全方位地服务不同读者, 其不再是单向的文献供给, 而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及信息。所以, 现代图书馆是以服务为中心, 并以“全人类的智慧服务于全人类”为其追求的目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思想观念的变革, 才有管理方法及技术上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 新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而落后的服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障碍, 这也进一步推动对图书馆服务文化的研究与创新, 如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逐渐为图书馆界所接受。

2.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创新。

服务理念是确立一个图书馆发展定位的核心, 是服务品牌确立的决定因素。所以, 现代图书馆迫切需要建立具有明确定位及特色的服务理念。首先, 应确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是由于图书馆中的人、财、物及文献资源的管理与建设都是通过人的工作与劳动来实现的。所以, 在图书馆整个服务环节中应坚持“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开放、平等的服务。其次, 牢固树立竞争服务理念。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服务机构, 伴随着诸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相关服务机构的普及而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中, 报纸的阅读排在第一, 图书、杂志等排在次要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人们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及信息获取途径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阅读开始向网络迈进。面临以上的竞争与挑战, 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优势, 在服务工作中进行创新, 进一步做好信息的开发、检索与过滤等工作。同时, 还应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4]233。第三, 协作及个性化服务理念。在当前繁复的网络背景下, 文献资源的数量大幅度增长, 而读者对文献资源也有着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多个服务机构进行相互协作,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 现代图书馆在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背景下, 还应利用馆藏数字资源及文献资源的优势, 开展特色及个性化服务, 以便在社会竞争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3. 现代图书馆服务文化系统的建构。

首先, 应创新服务观念, 重视文化管理, 通过新时期的管理思想改革不合理的服务方式, 让读者享受愉快的图书馆服务氛围。同时, 管理者还应树立网络化的服务观念, 建立特色数据库, 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进一步发展。其次, 建立创新人才的管理机制, 重视员工在图书馆服务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及其他非理性因素。同时, 还应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与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形成创新团队。第三, 创新图书馆服务的方式, 如搜集读者的兴趣, 以便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读者兴趣模型, 并根据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阅读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与优化。图书馆应始终将读者作为关注的焦点, 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群体的积极性, 充分展现图书馆服务的文化功能。第四, 有效评价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内在的服务环境, 从中找出服务与读者需求的差距, 并预测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第五, 建立健全图书馆服务的文化机制。例如, 通过关心、尊重员工, 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 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 还要让员工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服务理念等形成认同感, 这便能团结员工的思想及行为, 产生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

4. 服务文化建构的路径探析。

服务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培育, 经过大量的工作而逐渐巩固下来的。首先,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服务文化建构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 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数字化图书馆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延伸服务。其次,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常规的书目检索、咨询服务外, 还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这也是现代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当前, 许多图书馆都在积极以自己的馆藏资源为基础, 开展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第三, 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其服务文化构建的重要保障。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及其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例如,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其对满足读者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学科馆员制度是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为了适应读者需求的多样化而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服务措施。第四, 将服务品牌纳入服务文化之中, 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图书馆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好的服务品牌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并有效发挥其文化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俊兰.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3) .

[2]肖希明.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J].图书馆建设, 2009 (1) .

[3]张书杰.图书馆服务理念及模式构建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8 (1) .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 篇10

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1.1 馆藏结构不合理。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出发点应放在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上, 信息资源建设须有针对性, 并关注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 提高其利用率。如果脱离了读者需求, 立足于信息交流过程的情报职能和教育职能就无从谈起。很多图书馆虽然制定了藏书建设原则和采访标准, 但缺乏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的综合分析和全面研究。在建立较为科学的动态藏书结构模式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一般专升本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以印刷型占主导地位, 且中文图书比例偏重, 中文期刊、外文图书、外文期刊等印刷本则相对不足, 数字信息资源严重缺乏, 社科与科技图书比例存在失调现象, 导致了文献需求层次的失衡。大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比较重视普通图书的建设, 而忽视报刊等载体形式文献的收藏利用。

1.2 馆藏资源与用户需求不匹配。

由于大幅度招生, 许多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呈现不足, 生均藏书册数锐减。为了保障藏书数量, 按照正常的采购程序难以实现。因此, 许多图书馆实行了突击采购、接受捐赠、暂缓剔除等方法以保证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顺利通过。虽然藏书大量增加, 然而这却给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参考资料、有价值的文献资源仍然缺乏。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应该考虑自身建设的范围、功能及服务对象, 全面的考虑文献信息的延续性、系统性及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和发展性。逐步建设各学科、各类型载体资源, 建设有组织、有序列、有重点、有特色、系统发展的馆藏结构体系, 保证馆藏资源与用户需求相匹配。

1.3 网络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 高校读者已开始习惯了“网上阅读”, 与传统的文本阅读相比, 通过这种阅读方式, 读者的阅读平台从传统的纸质印刷物转向了电子设备, 阅读对象也从单纯的文字和图案扩展到多媒体, 阅读活动不再局限于对图书进行阅读, 还包含看视频、听声音等多种行为。所以, 网络阅读的空间比任何一种媒介形式的阅读空间更广阔[1]。而众多高校还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购买纸质文献上, 而忽略了或不重视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1.4 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

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 高素质, 高水平的高校图书馆, 懂管理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在学校历来不高, 管理部门习惯性的认为图书馆工作强点不高, 技术含量低, 专业要求不强, 从而导致, 馆员待遇普遍较差, 图情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择业时很少把图书馆放在优先考虑的范围, 进而图书馆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随着网络和数字化的发展, 图书馆管理员队伍中人力资源匮乏, 高级职称人员中高学历人员少, 复合型人才少, 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少等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由于图书馆队伍素质较低, 多数人只能从事简单的服务, 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对科研教学信息支撑工作不到位。高校图书馆如何提高馆员待遇, 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迫切。

2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鉴于以上情况, 为了有效地改善现状,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以如下几个原则为标致:

2.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原则。

要紧密结合本校办学层次、发展目标、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科学发展观, 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资源建设。

2.2 要保证数量的同时, 也要保证质量并突出重点的学科建设策略。

坚持质量并重原则, 在保证质量、保证品种、重点学科的前提下, 根据本校读者需求和经费支持力度, 合理确定复本量。

2.3 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除应遵循实用性、系统性、特色化原则外, 还必须遵循共享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3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

第一, 在以馆藏文献科学性、系统性、延续性和时代性为基本前提下, 以主要学科和新学科为重点。制定科学的适合本馆实情的信息资源建设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 制定科学系统的信息资源体系, 明确资源建设方向, 合理配置核心馆藏与相关学科馆藏的比例、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的比例、读者规模与馆藏文献复本量的比例以及中外文文献的比例等, 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第二, 要突出特色化馆藏文献建设, 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本校和本地区的特色文献, 保证文献信息资源的品种和数量;第三, 文献采访要有超前意识, 新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处于学科建设的前沿, 确保可持续发展[2]。

3.2 整合馆藏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 除了扩展传统文献资源的做法外, 还可利用网络优势重新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下载和利用。在高校图书馆由传统型向数字化转轨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法促进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馆藏建设:

3.2.1进行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 其中包括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和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两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开发地方资料、特色馆藏等专题文献数据库, 独具特色的数据才能赢得较高的访问频率。3.2.2大力开展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数据库建设。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光盘图书、网络图书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有着存贮量大、检索便捷, 在网络环境下应用面较广等优点。3.2.3引进国内外大型数据库, 开发网上信息资源, 建立专业导航库, 扩大虚拟馆藏。为了方便读者和建设本馆虚拟馆藏, 专业导航库将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提供读者使用。3.2.4任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因此,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共享文献应运而生。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是通过与本馆建立文献传递协作关系的单位进行文献传递, 以获取读者需要而本馆未收藏的文献的一种服务方式, 从而弥补本馆馆藏资源的不足,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3.3 引进专业人才,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在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中, 要普遍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 引进专业型的、复合型人才, 加大培训力度, 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特别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信息开发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不断提高信息技能。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 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 促进人才在各个业务层面的合理分布。

摘要: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现状, 并在一定的原则上, 提出了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馆藏,文献

参考文献

[1]王余光, 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322.

[2]莫其强.大共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 2009 (4) .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素质;建设;队伍

信息时代的到来,是以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知识和信息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给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志是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资源共享网络化、工作人员知识专业化。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应变能力强的文献信息开发服务队伍,这就对新时期的图书馆员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现代图书馆专业队伍素质建设是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一)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必须具有高素质专业队伍。高素质图书馆管理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图书馆的关键,是高校图书馆功能发挥、服务水平提升和创新服务的需要。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的高校图书馆已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从采集到借阅等一系列环节都要实现现代化管理。传统图书馆已经逐渐向网络图书馆转型,而读者的需求也呈现出诸多差异性和个性化,在此环境下,图书馆员工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作为专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有效提供信息导航、信息组织、信息开发服务。

(二)现代图书馆要求必须具有高素质专业队伍。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正是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都面临新的机遇,这也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标准。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图书馆必须要在原有馆藏基础上,积极广泛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各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高质量高品位的文献信息资源,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资源库。图书馆专业化的馆藏资源,使图书馆更容易构建特色资源库,提供专门的资源服务,而读者对科技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促使其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必须具有高素质专业队伍。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自助和支持的,免费为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同时,图书馆也是图书资料情报信息中心,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其职能在于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图书阅览服务,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建设工作已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公共图书馆作为建立新型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免费开放,是公共图书馆改善服务,增强社会效益,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必要途径。

二、抓住机会不断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素质建设新途径

(一)更新观念,优化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图书馆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形象和读者服务水平,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同时,图书馆既是的文献信息中心,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如何有效地开展图书馆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除要搞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外,更新传统观念,不断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合格的馆员要深刻理解图书馆的工作意义和作用,不断提高自己服务意识,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读者第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图书馆行业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图书资料人员队伍建设,优化职业道德,多途径培养图书馆专业人员,形成一支思想好、业务强的专业队伍,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多语种配套的合理人员结构。

(二)提高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图书馆是科学的殿堂,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在学习型社会创建中,图书馆起着特殊的、其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期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新时期图书馆员的素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今,知识经济必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毫无疑问,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对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一个突出要求。图书馆员的素质高低关系着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提高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图书馆馆员队伍必须提高思想服务意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良好的分类与主题标引能力,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指引读者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才能不断地提升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甘于奉献,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图书馆是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地,是进行学习知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信息平台,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拓宽了图书馆职能,而且对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现现代化的图书馆就必须建立起一支甘于奉献的队伍。爱岗敬业,默默无闻的奉献。图书馆里的工作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需要那些踏踏实实、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图书馆人,在默默无闻中,甘于承担我们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接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就需要有大批有创新精神的勇于开拓的人才,因此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应成为重要的任务。

3.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图书馆专业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探索,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风范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 篇12

(一)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建设较发达国家相对落后

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是引领和主导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 以OECD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国家为首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已达70%以上, 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从未减缓过。近年来, 文化产业也已经成为最大的出口支柱产业, 开始主导国际市场, 并影响到国际间服务贸易条款的修订。我国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仅有30%多, 文化产业的贡献就更小了, 甚至低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文化贸易中 (如演出市场和版权贸易) 始终未能扭转逆差的局面。我国文化产业的增速1999年为7.2%, 2000年再降到5.3%。

(二) 基础设施和产业薄弱影响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薄弱, 导致国内文化市场总供给不足。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 是长期的体制原因造成的。国有资本在文化领域处于垄断或支配地位, 由于资本布局过宽, 结构不合理, 使得图书馆、博物馆和教育等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而导致营运困难, 这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现代图书馆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基础作用

长期以来, 图书馆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等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现代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运用。现代的图书馆业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需求的文化事业, 而是一项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 也是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基础设施, 在文化产业的整个布局中,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 图书馆文化内容丰富, 能够反映和带动文化产业内容建设

图书馆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广阔的文化复合体, 它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三部分组成。其中, 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载体, 制度文化则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保障。

1. 阅读文化建设。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方向就是为大众提供阅读的场所和丰富的阅读材料。图书馆是公民终身读书和继续教育的学校, 是实现面向大众的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

2. 展览文化建设。

我国图书馆展览文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可以遵循和效仿的固定模式, 只要有益于陶冶读者情操, 能使读者在观赏中感受其中的美感都可以作为文化建设展示内容。

3. 学术文化建设。

在图书馆内经常举办学术活动, 请图书馆界有名的专家、学者来给图书馆员和有兴趣的读者进行学术辅导讲座, 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4. 服务文化建设。

如提供休闲服务, 通过开展歌舞表演、阅读、学术报告等知识休闲及文体活动等, 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各种休闲功能, 提供适当的生活服务, 突破图书馆仅仅是“图书”的“馆”或者是“信息”的“馆”的思维。使图书馆在为读者传递信息、知识的同时, 还应考虑到读者相应的其他需求, 譬如读者阅读中的茶水需求、饮食需求等, 让读者在人性化的环境中感受知识的熏陶。

(二) 图书馆的公益服务有助于规范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图书馆是社会制度层面信息公平的保证, 而市场机制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在于效率基础上的利润。因此, 坚持图书馆平等无偿服务的原则和体制, 一方面是从制度层面促进公众文化传播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对于克服抵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倾向, 规范文化产业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使其构成制度层面的竞争机制, 从而推动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

(三) 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中心,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依托

图书馆作为信息枢纽,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 图书馆技术的发展, 将大大增强图书馆对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能力, 大大提高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 因而必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信息社会, 文化产业发展中技术瓶颈已经或正在被突破, 文化产业的生存发展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内容的创造和消费, 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含量越来越重要, 产业化只是手段, 文化内容才是灵魂。而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 现代图书馆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

(四) 现代图书馆建设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现代图书馆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 包括网络技术、存贮技术、识别技术、影像技术等, 信息技术一方面促使图书馆从最初微机管理发展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以及最终向数字图书馆发展, 从而推动图书馆技术进步, 提高了图书馆技术含量。同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多元化, 从早期印刷载体为主向目前数字载体包括光盘、磁带、软件、数据库、多媒体、超媒体等多载体形态发展。技术进步和资源品种的丰富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进和服务项目多元化发展, 图书馆服务方式跨越时空限制, 从基本的被动的本地借阅服务发展到主动的远程、个性网络服务、参考咨询、教育、休闲、娱乐等项目, 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 极大地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进而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三、进一步发挥现代图书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基础作用的思考

(一) 各地区应高度重视现代图书馆建设工作

目前, 我国各地区建设现代图书馆的规划,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没有引起地方部门的重视以致资金缺乏, 另外投资体制、技术标准等很多方面都有需改进之处。所以, 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 要使广大地方政府认识到建设现代图书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推进地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同时, 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原始数据的建设, 让出版商在缴交样本的同时, 缴交数字版本。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另外, 相关的立法也应尽快出台, 以保障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

(二) 加强现代图书馆的公益服务建设

在广阔的网络环境下, 现代图书馆应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 利用网络的便捷、丰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 拓宽服务的领域。坚持公益性原则, 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保障读者公平、自由获取文献信息的权利, 倡议公民行使自己的权益, 走进图书馆, 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 吸取人类知识文明, 共建和谐社会。通过强化图书流动点建设, 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图书流动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把借阅服务从馆内延伸至馆外, 把精神食粮送到远离图书馆或不便到馆的读者手中, 既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又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三) 全面加强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现代图书馆应该坚持各种文化兼容并蓄, 百花齐放的方针, 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项。现代的图书馆文化建设, 要将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倡导全民阅读, 陶冶读者情操。此外, 还要引进一些精品网络文献和名人明星经典传记等一些富有现代气息的书籍, 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可以将经典影视作品纳入自己的展览范围, 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 丰富和扩大文化建设的内涵。还可经常举办时事热点论坛、公益讲座、文化成果展览、名人名曲欣赏音乐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同时要注重礼仪的塑造,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注重员工的形象。只有图书馆将馆员的礼仪水平提上去, 才能让大众更加体会到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黄转红.试论文化产业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5) .

[2]海江, 谭翔浔.对文化产业概念的辨析[J].学术探索, 2005 (2) .

上一篇:信息通信网论文下一篇:网络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