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精选12篇)
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 篇1
1. 引言
自从“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出现以来, 对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联盟人们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现阶段, 数字图书馆联盟是为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的需要、数字图书馆规模化建设而产生的, 是对图书馆联盟的继承和发展, 是数字环境下成员馆间为共建、共知、共享信息资源、开发联合编目系统、联机公共检索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网络导航、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等组成的被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
2.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与功能
数字图书馆联盟具有如下特征: (1) 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平台, 构筑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存取;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具有智能化、多媒体的基于全文的信息检索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和发布功能。 (2) 跨系统、跨行业的多边联合。 (3) 开放和高度资源共享。 (4) 广泛的可存取性。 (5) 市场化的用户运营模式。基本功能表现在: (1) 极大地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2) 改变了过去一馆孤立发展的模式, 推动了图书馆的整体化建设; (3) 形成了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为核心的联合保障体系; (4) 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最为便捷、有效的发展环境, 有助于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3. 数字图书馆的类型
数字图书馆联盟类型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按地理范围, 可分为地区性的、全国性的、国际性的图书馆联盟;根据加盟图书馆的性质, 可分为综合性图书馆联盟和专门性图书馆联盟;根据图书馆联盟协作的主要任务, 可分为资源主导联盟、技术主导联盟、服务主导联盟、供应链联盟与多元目标联盟;按照结盟图书馆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不同, 可分为松散性联盟和紧密性联盟;按照联盟的资金来源, 可分为政府资助型、社会赞助型和商业运营型;按照联盟的目的不同划分, 可分为战略联盟和战术联盟两种类型。
4. 数字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模式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模式多种多样。从管理上讲, 有松散型的, 紧密型的;从地域上讲, 有区域型的, 有跨区型的;从专业性上讲, 有教育系统的, 有卫生系统的, 有公共系统的, 也有混合型的;从经费来源上讲, 有政府资助的, 有自筹资金的, 也有兼而有之的;从职能上讲, 有单一的, 也有复杂的。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模式主要有国家型和省内型两种。
另外, 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一般设立联盟理事会和联盟常务理事会来管理联盟工作。
5. 数字图书馆的一般技术和相关问题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一般技术: (1) 数据标引技术。人们对数据标引技术研究最多的是元数据, 如元数据的提供、注册,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等;其次是对置标语言的介绍和研究, 如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特点及其在数字图书馆联盟中的应用, 以及数字对象的唯一标志符技术。 (2)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实现技术。如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接口技术、面向数据库的中间件、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方法、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等技术研究。 (3) 其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联盟中的应用。如知识管理理念和技术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缩微技术、闭路监控系统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存储区域网络SAN技术的应用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建设策略探索相关问题。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相关问题:联盟运作模式联盟的运作模式决定了该联盟的结构, 以及成员馆之间协作和交流的程度。国外学者Barbara Allen对联盟运作模式的研究表明,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模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 (1) 松散型; (2) 跨类或跨州型; (3) 紧密型; (4) 资金集中的州内型。可见, 一个成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 对运作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是相当重要的。总的来说, 成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离不开以下几方面因素: (1) 政府支持。特别是在联盟运作启动阶段, 极需要政府扶持, 在资金上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保障机制。 (2) 统一管理。统一制定联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 建立和健全联盟健康和协调发展机制。 (3) 积极参与。成员单位对联盟建设事物热情高, 参与意识强。
6.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原则和策略探索
6.1 建设原则。
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以“资源共建、联合建设、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愿参加”为指导思想, 坚持以资源建设为核心, 统一规范标准, 开发建设与利益共享相结合。数字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时代产物, 有它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演变过程, 有它内在的本质的发展规律, 揭示和有效遵循其独特的规律性的东西, 可快速促进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发展, 反之则不然。首先, 它的发展要借助外界的影响和推动。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出现, 数字化技术的产生, 数字化地球的提出, 图书馆数字化的内在要求等成为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其次, 它的发展要有一个合适的内外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 图书馆数字化工程的启动, 图书馆数字化人才、设备、资源和财力的缺乏, 使各馆为了在充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还能加快自己的数字化进程而被迫结成协作互助、互惠互利的联合体。最后, 尊重它的严肃性、规律性、国际化、连续性、规模化、产业化特性, 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诸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努力创建新世纪的图书馆。
6.2 建设策略。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促进联盟的发展。目前, 我们对数字图书馆联盟作用和影响的认识、理解还处于初期阶段, 还不系统、成熟。无论规模、组织机构、业务建设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都有较大的差距;没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没有规范性的标准、科学的预防机制……这些或多或少是国人特别是决策人士思想和认识不到位的结果。思想的高度统一、认识的高度一致是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前提条件。
6.3 成立研究机构, 加大其理论研究力度、广度和深度。
我国对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肤浅、不系统, 直至2000年《大学图书馆学报》才在其第3期上刊登了戴龙基、张红扬的文章《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 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内人士对图书馆联盟的理解和认识。而在其他地区和国外对其研究早已是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 1999年台湾地区主持召开了主题为电子资源与图书馆联盟的国际学术会议, 1990年以来一直是美国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1999年英国的《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发表了“图书馆联盟专号”。对图书馆联盟的理论研究在今后应重点放在其发展方向、内涵、文化、标准、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各研究机构间要相互协调, 各有侧重, 也可联合攻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坚持特色路线, 参加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积极参与国家间的合作项目, 及时吸收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
6.4 规范联盟行为, 加强标准化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保证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各数字图书馆联盟制订自己遵循的各项标准, 首先要考虑到国内外间的合作, 考虑到相互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考虑到网络管理系统的兼容;其次要考虑到标准的可扩展性、包容性;最后要考虑到标准的可靠性, 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在实际使用中不断修订和补充。
6.4.1 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 是为了减少直至消除文献工作中的无序和重复加工现象, 达到规范化、系列化和统一化, 从而实现文献的交流和共享。没有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标准, 资源共享将成为空谈。数字图书馆联盟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成员单位能通过联机编目, 共享编目数据, 以减少书刊编目工作中的重复劳动, 提高编目效率和书目数据库的质量, 实现资源共享。
6.4.2 联盟约束力。
数字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之间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自愿的基础上结成的一种非正式组织。自愿是数字图书馆联盟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但自愿并不是自由, 即需要联盟所有成员单位在考虑加入联盟时, 对所有可能预见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协商, 并通过制定必要的规则、合同和协议, 来加强联盟的约束力, 才能维护联盟的健康发展。
6.4.3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
数字图书馆在方便了信息传播和利用的同时, 使得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客体及其权利使用方式变得非常丰富和复杂, 也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信息的传播利用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为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 目前不少数字图书馆联盟组织联合法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及网络信息提供商共同来探讨。
6.5 加强国际合作。
国内各数字图书馆联盟要抛弃信息割据、唯我独尊的落后观念, 积极加入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组织, 踊跃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 自觉遵守联盟章程, 积极承担各自的义务, 把联合科技攻关、资源共建共享共知等作为工作重点, 处理好成员间、成员与联盟间、义务和利益的关系。
6.6 成功案例。
目前, 国内成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主要有: (1) 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 (CDLF) ; (2)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 (3) 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 (CALIS) ; (4) 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 (5) 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 (6) 广东省高校电子图书馆; (7) 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8) 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
7. 结语
数字图书馆联盟事业在中国方兴未艾。它不但能根据形势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技术的提高能有效确立联盟的发展方向、要达到的目标、评估标准、保障措施, 而且能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则、条例规范联盟成员的行为, 系统发展联盟的文化, 进而使联盟成为一个组织严密、高效运作的国家数字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宗旨就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 把国家的投资、现代中国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 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 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 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摘要:本文从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特征、功能、类型、组织结构等方面, 阐述了数字图书馆联盟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原则和策略
参考文献
[1]焦丽.科技情报与经济.国内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述评.2009.03.
[2]王杰.农业图书情报.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进展述评.2008.4.
[3]王丽华.图书馆学研究.数学图书馆联盟服务共享模式研究.2008.05.
[4]何琳, 唐淑香.新世纪图书馆.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综述.2010.05.
[5]王东波.新世纪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联盟及中国特色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策略.2004.01.
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 篇2
论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联盟的基本概念和建设图书馆联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前景.
作 者:何凡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重庆,401331 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250 关键词:图书馆 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合作 资源共享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 篇3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 建设机制 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G2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039-05
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推进区域知识资源与服务能力整合的联合体运作模式,其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会涉及众多的主体,而且主体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因此,要建设和运行好一个图书馆联盟,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西北欠发达地区因经济、社会发展不足,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受到相应的影响和制约,图书馆事业也不例外。因此,加强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提高图书馆事业整体的发展效率与效益,就成为公认的一种有效发展方式。为了有效地推进西北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联盟建设,建立和完善一些关键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1 目标引领机制
一般认为目标就是宗旨或者目的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全力争取达到其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不仅是一个组织的基本特征,而且还往往能够表明组织存在的意义。图书馆联盟作为一个组织形式,其成员馆在总体目标上应该是一致的,即让所有成员馆所拥有的有限资源和能力发挥互补或者协同效应,最终实现1+1>2的总体发展效应。然而由于联盟成员馆所处的立场不同,以及所关注的利益不同,对联盟总体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机制,尽可能地保证各成员馆对联盟总目标都能够有一个基本一致的认识和理解,以便促进形成合力,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这种机制还应该要保证各成员馆自身能够借助于图书馆联盟所带来的资源及能力互补与协调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与贡献力,提升各自的发展绩效。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设定目标应符合SMART原则[1]。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图书馆联盟组织来说,其建设的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可检验的(Measurable),是针对所有成员单位现实发展需求的(Action-oriented)或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Attainable),务实的(Realistic),同时又是有时间规划的(Time-based)——即有最终目标又有基于时间规划的阶段性分目标。
具体到西北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聯盟建设的目标就是要紧密围绕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从有效提高西北地区广大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西北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效率与速度这一最终目的出发,去思考和制定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目标。尤其要考虑到西北欠发达地区特殊的发展基础和需求,要考虑其知识资源总量和服务能力都有限且机构间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发展思路上实现突破性创新,引导建立联合发展、协同创新的理念,以综合开发利用区域内多源知识资源、智力资源、渠道资源、服务资源,有效地提升区域整体的知识服务能力与效果为最终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引导图书馆联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发挥高效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
在目标设计过程中,还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广泛征求联盟成员单位的意见,达成广泛的共识,促进形成共同的理解与愿景,并最终以联盟公文的方式予以发布。同时,还应该明确目标的落实机制,即总目标下的分目标是什么,每个联盟成员的责任或任务分工是什么,各阶段必须落实的任务指标是什么以及相关的检查、评价和奖惩机制是什么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联盟成员都对联盟总体目标有充分而一致的认识和理解,并清楚认识到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证共同努力,力往一个方向使,推动联盟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2 科学决策机制
决策是组织、群体或者个体采取行动前的一种抉择行为。决策的核心是选择,就是对未来预定活动的目标和达到该目标的各种途径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寻求达到目标最理想的方案。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活动,因此决策者的经验、气质、知识结构、所处的背景和环境以及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决策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决策的非科学一面[2]。决策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决策都需要不断根据决策执行结果的反馈信息和决策环境的变动信息来做出必要的调整,直到基本上达到原定的目标。健全的决策机制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3]:
第一,权力结构。即明确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其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决策主体,即明确规定各种决策以谁为主体;二是权力均衡或称权力分散化,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权力过分集中既违背管理幅度原则,又不利于广大成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第二,责权利关系。决策者的行为由利益推动,由责任约束,由权力保证。为了保证决策行为合理化,就必须建立起与权力结构相适应的利益结构,正确处理责权利关系。
第三,组织保证体系。决策主体要行使其职能,除了要有权力保证以外,还要依托组织保证,如智囊团、决策中心、信息系统等保证,为决策者出谋划策,作好方案评估、方案论证和决策宣传,提供及时、准确、适用的信息支持等。
合理有效的图书馆联盟决策机制是影响其有效运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图书馆联盟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明确决策主体(一般是联盟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和决策形式(一般为联盟成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并使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联盟决策机制的运作有效统一起来,最终实现联盟决策的科学化和联盟决策行为的合理化,以确保联盟决策机制高效能地运转,不断提升联盟决策的整体效益。
对于西北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联盟建设来说,一套完善的联盟决策机制更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指出的,西北地区的欠发达,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总量不足、社会现代化程度低等一些表象的差距上,更为根本的差距则在于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等方面,表现在面对问题时的决策机制方面。因此,要想保证西北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倍增效益,保证图书馆联盟建设能够真正起到整合区域资源与能力,有效提升区域整体的知识服务质量与水平,促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的效果,就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联盟决策机制。这种决策机制既要正视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区情和现实基础,又必须摆脱传统思维模式,使每一个成员馆都树立大局意识、联合发展意识、开放发展意识和协同创新意识,树立大资源、大联合、大发展观,广泛调用各方面资源,形成集成优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一切以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的知识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终极目标;要引导大家树立大局意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时刻维护联盟的整体形象。
nlc202309030515
3 诚信合作机制
不论是个体层面的合作,还是组织或机构层面的合作,诚信是合作能够建立和持续的前提与基础。也就是说,只有所有合作者之间能够相互信任,才能长久保持顺畅的合作关系。而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信任就是对他人的言词行为承诺的肯定预期,合作各方会充分地去努力实现有利于自己的期望行为,不会利用对方弱点获取私利。这种信任往往是建立在对他人能力和人品的充分认同的基础上的。但是,这种信任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信任双方必须依赖对方。尤其是在一些团体合作行动中,如何保证所有参与者互相相信对方的能力与水平,保证合作团体的资源共享,有效防范团体的产出不会被个别利益方所独占,这都有赖于良好的诚信合作机制。
图书馆联盟是一种知识服务协作组织,是以整合区域知识资源,提升区域知识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根本目的,往往是跨法人机构,有的甚至是跨系统、跨行业的协作组织,所以达成和维持联盟成员之间长期稳定的信任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图书馆联盟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实体组织,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合作关系实际上是基于大家共同的发展愿景和对未来行为的承诺,彼此之间并没有实际的权力约束,这就使得联盟内存在着不稳定性,几乎每个成员馆都会不可避免、不同程度地产生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核心利益维护、组织文化侵蚀和外部资源陷阱等诸多方面的顾虑,从而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习惯性的防卫心理和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但大大增加了成员馆之间合作的成本,无谓地耗费图书馆联盟的资源与精力,妨碍成员馆之间合作的推进与深入,而且还可能会断送合作的前景,使图书馆联盟难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诚信合作机制,使得成员馆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得到制度性的保证,是图书馆联盟有效运作的基本要求。这种诚信合作机制将贯穿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首先,在联盟建设初期就需要成员馆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因为只有每个成员馆都坚信联盟能够成功,才能保证成员馆都愿意加入并全身心地投入。其次,在联盟运行过程中,诚信是彼此密切配合与协作的催化剂,因为成员馆彼此之间的信任与认同可提高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有利于减少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联盟运行的附加监督成本;联盟对成员馆的信任有助于联盟对成员馆必要的投人与支持,扩大成员馆的自主权,充分发挥联盟成员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信任还有利于促进知识成果共享,提高成员馆对联盟的忠诚度。
因此,在推進西北地区图书馆联盟诚信合作机制建设过程中,至少应该关注和加强三个维度的内容建设,即:联盟对成员馆的信任;成员馆对联盟的信任;成员馆对成员馆的信任。联盟对成员馆的信任体现在对成员馆特殊能力建设与特色服务的支持,能够帮助成员馆不断发展和强化其特色优势,支持其在联盟发展中发挥核心骨干作用,甚至是引领示范作用。成员馆对联盟的信任体现在成员馆能够积极响应联盟号召,全力支持联盟发展战略,以联盟整体利益为重,对联盟不存私心,并积极承担联盟重点任务,积极推动贯彻落实联盟战略规划,敢于为联盟的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对联盟忠诚不二。联盟成员馆之间的信任则体现在成员馆之间密切合作或协作,相互支持,相互服务,认同对方的特色能力,并努力发展自己的特色能力,共同为联盟的发展献策献力,不存在搭便车现象。对于西北欠发达地区来说,建立和发展如此的诚信合作机制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尤其重要,它有利于克服本地区资源总量有限、分布极不平衡等问题,有效地提升本地区整体的知识服务能力与水平,为本地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 协调管理机制
众所周知,协调作为组织管理的基础职能,是解决组织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单个机构内部,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机构和管理人员以等级制的形式来协调发挥管理职能的。在联盟组织中,各成员之间往往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更多的是平等、跨系统、跨行业的联合、协同行为,是大家在共同愿景感召下的自愿行为,因此,其协调管理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联盟日常业务的管理方面,更多的可能是通过会议讨论、相互协商并达成共识,最终以联盟决议或倡议的形式发布,指导联盟成员共同的行动。有专家认为,这种协调管理机制可能民主有余,而效力和效果有时候则不够理想。
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图书馆联盟,尤其是西北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有必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性约束的协调管理机制。虽然这种协调管理机制带有了一定的类似行政化管理的色彩和强制性要求,但是对于保证联盟高效发展则似乎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制度化的协调管理机制往往有利于消除所谓的公共资源困境和搭便车现象。
因此,在西北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联盟建设过程中,应从区域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从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效率与效益出发,制定、颁布有关联盟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条件成熟的还可以以立法的形式予以强化,从而促进统一区域内各系统、各行业、各部门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意识,为联盟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协调管理的重点在于目标控制、利益平衡、投入机制建设、绩效评估与激励等,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联盟整体效能的提升,保证联盟发展对所有成员馆核心能力发展、服务水平与质量提升、成员馆用户满意度提升等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5 激励与约束机制
图书馆联盟是一个以完成某一发展目标为目的的协同化团队,因此,激励机制必须建立在有利于团队产出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基于团队的激励而非个体的激励[4]。其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是在信任和契约而不是产权上的,难以用产权激励和外部激励,因此,其激励方式应该由外部激励转化为内部激励。图书馆联盟的激励机制的着眼点不仅要考虑联盟成员的现有需要,更重要的则是要考虑通过扎实有效的形式,使联盟目标不断内化为各成员馆的内在需要,引导和促使成员馆自身需要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培养它们与联盟共存共荣的群体意识以及对联盟的忠诚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向心力。
此外,要对联盟成员馆进行合理、恰当的激励,并使激励尽可能发挥正效应而消除负效应,由此就有必要对联盟成员馆的贡献予以准确计量,并在合理评价的基础上及时给予恰当的奖励。这里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联盟协同业务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恰当、准确地认定和计量评价成员馆的贡献?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可能会对图书馆联盟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nlc202309030515
当然,激励不一定都是物质或金钱方面的,精神激励的作用有时候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家参与联盟建设,更多时候并不是奔着太物质化的利益来的,而更多的是基于一種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或者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因此,有时候通过更高的目标机制和共同愿景会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图书馆联盟的共同目标就是图书馆事业的共同愿景。关于共同愿景,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德·圣吉解释说[5]: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并认为,共同愿景应该是人们心目中一股令人感召的力量。在组织中树立明确的行动目标,会创造一体感,并弥散到组织的全面活动,最终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共同愿景不仅能够改变联盟与成员馆的关系,而且能够改变联盟中成员馆与成员馆之间的关系,它的存在使联盟内部各成员馆放弃旧的认知模式,勇于承认自身和联盟的不足,因而能够激发新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图书馆联盟的共同职责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发展目标,并且根据这个整体发展目标绘制远景蓝图,让联盟成员馆看到联盟发展的前途以及事业发展的前景,从而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使全体成员馆愿意凝聚在共同的事业中,并且树立“以联盟为荣、联盟兴旺我兴旺”的使命感。
当然,图书馆联盟仅仅依靠激励机制是难以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因为激励机制的效用不是无限的。而且激励机制不可能渗透到联盟及其成员馆的每个角落,这就需要有效的约束机制予以弥补。也就是说,图书馆联盟有时候需要通过成员馆之间协商签订契约,对彼此间的责任义务关系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成员馆的行为受到在联盟中所扮演角色的制约。由此来增加联盟及其成员的合作获益性,最大限度地将联盟成员可能滋生的损害联盟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图书馆联盟的约束机制是对法人主体组织行为的约束,主要由联盟成员馆之间通过合同所规定的具体合作方式和任务分工来决定,实际上是成员馆法人间的责任约束。而且这种约束不是对成员馆全部行为的约束,其约束范围仍然是有限的。
6 利益平衡机制
图书馆联盟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合作,从根本上离不开对共同利益追求的驱动。而公平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则是图书馆联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调动联盟成员馆合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但是,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合作有时候比一般的经济合作活动还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图书馆联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成员馆都存在着各自独特的优势,有些是信息资源优势,有些是技术优势,有些则是服务能力优势。这种不同的资源优势,不但影响着联盟成员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对整个联盟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资源布局往往具有不均衡性和非对称性,从而使得联盟成员馆之间在核心能力和联盟角色定位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在联盟运行过程中,各成员馆投入的不仅仅是一些有形的资源,更多的是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而要恰当地界定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大小往往是很难的,而且在整个技术和知识等创新过程当中又存在着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从而使得更难以准确地认定和评估每个成员馆在相互合作中各自贡献的大小。针对这种情况,有专家建议用签订合同的形式把利益分配方法预先确定下来,将各成员馆所拥有的权利、需要承担的责任、必须履行的义务、应该享受的利益和利益分配方式等事先遵循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相对称、与成本分担相联系的原则,通过协商做出明确的规定。就是要尽可能地根据各成员馆在联盟中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联盟职能、投入的资源、所承担的风险、对联盟目标达成所做出的贡献等给予相应的利益回报。
在这种多成员合作过程中,尤其是成员又往往来自不同系统、行业,规模、层次也不尽相同,产生利益矛盾和冲突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就显得异常重要。而一套完善的利益平衡机制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利益保护机制和利益观念导向机制等。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不仅有利于各成员馆能够以制度化的方式表达其合理利益诉求,也有利于把成员馆之间的利益矛盾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则有利于更好地调动联盟成员馆的合作积极性。必须尽可能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成员馆的利益诉求,充分考虑各成员馆的承受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一定要平均,但不能不公平。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保护机制,就是要以制度化的手段,使广大成员馆的根本利益和不同成员馆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观念导向机制,目的则是为了引导联盟各成员馆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效益观,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联盟整体利益的关系,引导各成员馆选择合理的利益目标,正确选择利益行为,妥善处理同其他成员馆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合理的途径进行利益表达、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利益诉求。要使每个成员馆时刻意识到,联盟利益是大家的利益,小集团利益应该服从全局利益,要有大局观念。
总之,加强图书馆联盟建设,是促进区域知识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整体的知识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最有效途径。而如果一些关键机制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建设高效的区域图书馆联盟将永远是一句空话,有时候即使勉强建立起来了,也很难长久地稳定运行,其作用的发挥也将是非常有限的。一提到协同创新、联合发展,大家可能会更多地想到强强联合,而弱弱联合、强弱联合似乎总容易被大家忽视,甚至认为即使有也多的是以强扶弱,协同创新是谈不上的。这里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机制保证。随着一些关键机制问题的解决,相信即使在西北这样的欠发达地区,仍然可以发展起高效的图书馆联盟。当然,在推进西北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联盟建设过程中,除了解决好上述几个关键机制问题外,关于联盟运行的绩效评价问题、合作文化培育问题、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问题等,也都是必须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方面。
参考文献:
[1]SMART原则[J].管理与财富,2005,(5):49.
[2]宁宣熙,刘思峰.管理预测与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8-149.
[3]李玉萍,徐东,彭于彪.上市·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叶宏.论图书馆联盟的运行机制[J].图书馆,2007,(2):56-58(123).
[5]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吴新年(1968-),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情报理论与方法、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区域发展研究。
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 篇4
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 代管5个县级市、1个县, 另设省级新区郑州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8个管委会。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 区县图书馆12个, 开发区及管委会都有各自的图书馆。2013年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一级馆5个, 二级馆7个, 三级馆1个。尽管2013年郑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但由于各基层馆隶属于所辖区县的行政主管部门, 相互独立, 缺乏馆际间合作, 各馆硬件建设及文献资源建设悬殊较大, 计算机设备、电子文献缺少, 各基层馆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较低, 缺乏规范标准、人员有效管理、业务基础薄弱、馆员整体素质偏低、图书馆专业人员偏少等因素, 严重影响了区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 充分认识图书馆服务联盟在区县馆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县 (市) 区图书馆的经费少、文献资源不平衡、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 进一步加快实现郑州地区普遍均等服务的进程, 仅靠一馆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图书馆服务联盟是图书馆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为目的, 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而组织起来的图书馆联合体[1]。郑州市图书馆于2013年提出建立郑州图书馆服务联盟, 2014年到2016年底逐步实现市、县 (市) 区、乡镇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全覆盖。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是以郑州市图书馆为中心馆, 联合郑州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 以郑州市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 联合县 (市) 区馆的模式, 组织开展的文献信息资源联合建设、联合开发、联合服务、馆际文献互借、资源共建共享等服务内容, 最大限度地整合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 向全市人民提供普遍、均等、免费服务。是新形势下实现县 (市) 区图书馆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运行高效便捷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惠及县 (市) 区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是区域间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今后, 无论是郑州地区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的办证读者, 凭借书证就可以实现市、县 (市) 区、城镇社区三级图书馆“一卡通”管理和通借通还的图书借阅, 通过这一平台可查询全市任何公共图书馆目录, 这将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郑州图书馆对合理配置县 (市) 区图书馆文献资源、拓展县 (市) 区图书馆服务功能, 促进县 (市) 区图书馆人才培养和基础业务建设, 提高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图书馆服务联盟在县 (市) 区馆建设的基本职能
3.1 承担县 (市) 区图书馆网络建设
目前, 郑州市县 (市) 区公共图书馆大部分都已加入郑州图书馆服务联盟, 建成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县 (市) 区公共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提供硬件设施保障是联盟的基本职能。从2013年开始, 郑州市图书馆便筹划建立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并于2014年4月在二七区图书馆启动实施,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全市12个县 (市) 区图书馆已完成与郑州市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对接, 郑州图书馆服务联盟服务网络通过广域网链直接接入郑州市图书馆中心节点, 县 (市) 区级图书馆节点通过当地的运营商网络分别连接到郑州市图书馆节点, 从而构成一个以郑州图书馆网络为中心到县 (市) 区图书馆组网架构。郑州图书馆作为中心馆承担了全网的运行管理、维护、监控与技术支持。全网采用统一规划的IP和路由等协议标准, 各自采用统一的接入技术规范完成“一网”的基础建设, 为全市数字资源的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县 (市) 区馆藏书目数据库资源建设
资源、技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联盟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技术是图书馆服务联盟提供各项服务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文献资源联合编目, 建立联合书目数据库中心是联盟资源整合加工和资源保障体系的前提、是实现县 (市) 区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的前提。郑州市图书馆管理系统:Symphony系统具有图书采访、编目、流通、检索等功能, 该系统数据集中存放, 保证技术支持、统一平台的正常运行, 书目数据格式相当一致, 读者通过联盟内各馆藏书目录, 通过快速检索、关键词检索、精确检索等多种方式了解书刊的存放、借阅信息。除郑州市图书馆需要配备服务器外, 县 (市) 、区分馆就可实现技术上、业务上的一体化管理, 大大减少了编目工作中的重复劳动, 简化了编目的流程, 节省了检索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书目数据质量。
3.3 县 (市) 区馆数字资源建设
近几年,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实体资源共享已经与数字化资源共享成为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部分, 电子资源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正被图书馆服务联盟大量运用为公众服务[3]。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 许多图书馆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 或购买、引进开发的商品化数字库。而县 (市) 区图书馆有限的经费面临着急需的大量优秀数字资源而无能为力。郑州图书馆服务联盟通过市图书馆VPN将县 (市) 区图书馆各自独立局域网组成覆盖全市的城域网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将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连为一体, 通过高效VPN资源共享平台, 将郑州市图书馆优秀的数字资源免费传输给县 (市) 区图书馆, 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成为服务联盟建设中最突出的亮点。
3.4 推进县 (市) 区馆资源共享、馆际互借
资源共享是各图书馆联盟的最终目标, 通过联合目录, 借助联盟协议, 推行全局观念、合作观念、服务观念, 从而为各分馆的信息服务共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范围内被更多的读者利用扫清障碍。郑州图书馆服务联盟使郑州市、县区每一位读者凭借“一卡通”就可以在郑州地区全网络下任何一家图书馆借书还书。市馆及各 (市) 区馆的数百万藏书及数字化文献, 都可以在各分馆实现资源共享, 通借通还, 逐步形成以郑州市图书馆为中心馆, 县 (市) 区图书馆为分中心, 城镇社区图书馆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实现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 使城乡居民享有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权利。
4 图书馆服务联盟在县 (市) 区馆建设的作用
4.1 促进县 (市) 区图书馆资源元数据格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标准、规范的元数据资源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精髓, 加强对县 (市) 区馆数据库及原生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图书馆服务联盟资源共享的前提。郑州图书馆利用元数据统一登记平台系统, 对各分馆内部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的数据格式、元素、元素定义、元素关系、运用规则等进行记载, 对数据的采集、标引、加工录入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执行, 支持系统对这些资源的管理和整合利用, 从而实现图书馆馆际间自主的信息资源的无障碍共享[3]。
4.2 促进县 (市) 区馆间的协调、管理组织
有力的协调和管理是图书馆服务联盟制度建设的关键, 能够促进联盟系统持续有效的运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因素。由于县 (市) 区各馆藏资源、技术设备、经费来源、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存在差异, 各馆对联盟事物的投入无论在经费、设备和人员方面都有区别, 成员馆资源共享在利益上实际上是不平衡的[4], 如果处理不好各馆之间的利益关系, 就会影响联盟共享效率的低下。联盟协调各馆, 一切从共享利益出发, 分工协作, 合理布局, 克服只共享, 不共建的心理[5], 建立相互信任机制, 本着互助互利, 互相促进的原则, 确定各馆资源建设重点, 克服资源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分散作业, 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从而提高整个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信息保障和服务能力, 促进联盟健康发展。
4.3 促进县 (市) 区馆服务质量业务能力的提升
郑州市图书馆以“流通中心书库”“数字图书馆及VPN媒体资源库”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大资源, 通过网络平台辐射到县区各分馆和服务点, 实现“图书馆际联网运行,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联盟的服务理念和信息技术推动着县区馆际间共建共享, 促进了县区馆间的信息联通, 使县区馆的服务方式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更强资源的开放和有效利用的模式转换, 从传统利用本馆资源向整个联盟服务体系服务方式转变, 由分散服务向资源共享变革, 由传统单一的图书馆功能向新型、多元化服务职能转变, 不仅提高了县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也进一步推动了县 (市) 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能力, 基础业务建设和服务能力水平。同时在建设过程中, 也不断强化了联盟馆的紧密联系和整个图书馆系统的统筹管理。加强了上下级馆之间的业务协调和服务融合, 使县 (市) 区馆的社会职能得到进一步扩展, 为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4.4 促进县 (市) 区馆间人才培养、促进创新服务
图书馆服务联盟的最终目标是利用联盟的优势共享文献资源, 以提高县区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工作中发现区县馆在古籍普查、网络图书馆建设、讲座展览等专项工作开展中, 既懂图书馆业务又精通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紧缺, 能承担深层参考咨询、信息开发、古籍保护、学术研究的人员以及能组织策划大型读书活动、讲座活动的人才严重缺乏。
为提高全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水平, 郑州市图书馆发挥联盟作用, 在文献资源、人才智力、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 以培训班、研讨会、研修班等多种方式, 针对县 (市) 区图书馆馆长、业务骨干、新进人员等, 分层次、分专题开展培训和业务辅导。在联盟范围内开展协调合作, 互相参观学习, 不断增进成员馆之间的内部交流, 取长补短, 切实提高了县区馆馆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和服务理念。使县区馆在开展服务中即保证了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促进了县 (市) 区馆开展创新服务, 并能探讨出对联盟发展的有利策略。
5 结语
郑州图书馆服务联盟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 以市图书馆为中心, 以不断优化的扩充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数据资源中心, 全面实现了郑州地区各级图书馆的业务与资源的网络化、自动化、一体化, 实现了全地区资源优势互补和文献共建共享。在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服务网络的推动下, 使县 (市) 区图书馆服务设施得到了改善, 方便了读者;资源共享丰富了文献资源, 增强了服务能力;统一规范业务、制度提升了服务质量。全市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优势逐步显现, 标志着以总分馆为核心的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初步完成, 使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水平、服务水平跨入了全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先进行列。在构建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发挥出了公共图书馆行业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龙基, 张红扬.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组织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 (3) .
[2]袁静.图书馆联盟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 2010 (5) .
[3]王治辉.浅谈图书馆区域联盟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 2010 (19) .
[4]袁静.图书馆联盟中的利益平衡机制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 2011 (3) .
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对策 篇5
张兆伦
2012-11-26 10:47:50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3期
【英文标题】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
(Linyi University Library, Shandong, 276000)
【作者简介】张兆伦,男,1962年生,临沂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临沂大学图书馆 山东 276000
【内容提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和美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情况,指出了中美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差别,探讨了国内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alliance in China and U.S., and pointes out that the difference regional library alliances at home and abroad, at last explor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regional library alliance in China.【关 键 词】图书馆/区域联盟/发展对策library/regional alliance/development strategy 图书馆联盟的内涵与任务
1.1 图书馆联盟概念的界定
图书馆联盟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这些联合体常常冠以“体系”、“系统”或“网络图书馆”等名称,其实质都是以联盟的形式在地区、全国或更大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或某一方面的合作,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网格化、立体化的网络,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此概念的提出是提升图书馆联盟竞争力、节约成本、降低图书馆发展风险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图书馆共建共享的要求。
1.2 图书馆联盟的主要任务
首先,通过技术联盟的大力协作,为图书馆领导与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或解决方案。其次,通过技术联盟的大力协作,积极推进图书馆业务涉及的各类标准建设、共性的应用需求和体系架构。第三,通过技术联盟的大力协作,积极进行科学的测评体系建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测评意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第四,通过技术联盟的大力协作,开展面向资源整合工作,逐步解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第五,通过技术联盟的大力协作,建设远程支持维护为主的共享网络,形成统一的交流平台,以求发展业务创新。第六,通过技术联盟的大力协作,建立和形成制度化的业务交流与培训体系。
1.3 图书馆联盟的优势
图书馆联盟具备边界模糊、关系协调、资源共享、运作高效、形式多样、合作灵活等特点,通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协调管理,改变馆与馆之间条块分割的状况。具体说来,它具有以下不可取代的优势:第一,从图书馆角度看,有利于优势互补,节约成本。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优势环节与核心竞争力,如果图书馆彼此间能在特色资源上实现战略共享,在优势环节上进行战略联盟,在核心竞争力上进行优势互补,将显著增强图书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达到图书馆联盟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二,从用户角度看,方便灵活,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把拥有和获取并重或拥有为主、获取为辅作为馆藏建设的模式。从用户的角度,如何获得所需的资料、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收集他们所需的信息才是他们所关心的,相对而言文献信息资源的归宿并不重要。而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实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满足用户这种信息需求心理的有效措施。第三,从经济文化角度看,更利于推动地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区域内各馆通过协作互助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为便捷、有效的发展环境,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内外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情况
2.1 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情况
目前尚没有对全国范围内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整体性展开过调查,无法获得国内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准确数据。笔者在此只选取了其中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图书馆联盟作为研究对象,详见表1。
表1 国内区域性图书馆技术联盟代表
2.2 美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
美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是国外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代表,一般来说,美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以一州为范围的图书馆联盟较多,详见表2。
表2 美国区域性图书馆技术联盟代表
2.3 中美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从表
1、表2中不难看出,国内外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所提供的以下服务项目与内容差别不大,但是他们所提供服务的技术平台、技术服务、交流和培训、合作开展研究等方面差别较大。
2.3.1 技术平台方面
(1)国内。国内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会员复杂,无法采用统一的自动化技术平台系统,大多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没有运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统一管理和服务的办法来实现资源的整合。
(2)美国。国外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大多采用了统一的自动化系统,如OhioLINK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整合和信息资源软硬件的标准化发展作为信息基础建设的优先任务,全州会员机构图书馆全部采用INNOPAC自动化系统,统一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平台使得资源整合能达到最大的功效。
2.3.2 技术服务方面
(1)国内。国内图书馆联盟一般都建有相关的技术服务部,或者有专门负责技术服务的人员。如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的技术服务部,负责联合编目中心中央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及各用户单位客户端软件的维护,各用户单位数据上传、下载的统计等工作。
(2)美国。美国图书馆联盟技术服务开展较好,为建构图书馆系统之间的网络,政府为网络硬件和软件投入大笔资金,因此,美国图书馆联盟大多肩负着建设网络和维护网络的任务,同时,大量资金的投入也使联盟赖以支持新技术的利用和技术的创新,成为许多新技术的最先利用者。联盟在技术服务上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从网络的建设、硬件设备的使用到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都有所涉及。联盟一般设有相关的技术服务部门或技术顾问理事会,来负责联盟的相关技术服务。如oh 1oLINK设有技术顾问理事会对联盟中央系统、各成员单位的本地系统中与合作项目相关的部分提供技术建议和指导。同时,美国图书馆联盟常常是新技术的最先利用者,联盟大力支持新技术的利用和技术的创新。
2.3.3 研究项目方面
(1)国内。由于研究项目的开展需要有资金和技术作为保证,在国内,对不少区域图书馆联盟来说,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一政府拨款常常不到位,技术力量又不够,研究项目很难开展。
(2)美国。美国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合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比中国有优势,联盟资金的充足可以为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联盟合作意识的强烈为研究项目提供了技术和人员支持。美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在研究项目上开展的合作比较多,尤其以合作密切的且将电子资源发展作为主要任务的图书馆联盟,在实体文献数字化、效益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很多的合作研究项目。并针对联盟如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及如何为更多层次的用户提供实用信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3.4 资源共享方面
(1)国内。国内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的形式有:①馆际借阅(返还式),包括提供服务馆收藏的中文书和部分外文书的馆际互借服务,这种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印刷本文献。②文献传递(非返还式),提供服务馆收藏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可利用的电子全文数据库等,这种传递包含电子邮件方式、文献传递、平寄、挂号、传真和读者自取方式以及特快专递和人工专送,除利用网络传递的以外,其余都是复印件。③特种文献,由各服务馆决定是否提供古籍、缩微品、视听资料等文献的服务。④代查代索,接受用户馆委托请求,帮助查询国内外文献信息机构的文献和代为索取一次文献,通过代查代索服务。
(2)美国。美国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的形式有以下几种:①直接借出,第一种是成员馆用户只需凭自己的借阅卡可从其他成员馆借出资料;第二种是办理通用借阅卡。②馆际互借,包含物理实体的互借和通过传真、电子邮件、复印件邮寄等方式开展的互借。图书作为物理实体的互借快递服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图书馆联盟利用联盟的资金通过与快递公司签订合约来针对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展开服务,由快递公司来完成,一种是设立自己的专递服务系统。针对期刊文章或电子资源的互借,则大多采用的是传真、电子邮件和邮寄复印件等方式,特别是以电子邮件方式的互借,已经占到了总传递量的一半左右。③相互归还,指从一个成员馆借出的图书可以就近在其他成员馆归还。由图书馆来完成与其他馆的交涉。④共同资源的共享,美国不少的图书馆联盟都在利用共同资金购买共用的电子资源数据库,通过联盟的主页为各成员馆提供共享服务。
在资源共享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上,中美两国图书馆联盟大体相同,但就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意识来说,差距则相当大。共享的范围上,中国图书馆联盟共享范围相对较小,对读者设置了多种限定;美国图书馆联盟共享的范围扩大到几乎所有公民,内容丰富,对读者的局限日趋减小。共享的意识方面,国内只有少数图书馆联盟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方式来实现资源共享,大多数联盟共享手段单一,技术落后,还有不少共享协议由于缺乏广泛的宣传和有效的贯彻实施,并没有达到其最初的目的;美国图书馆联盟在资源共享上有广泛的共识,大多数联盟采用各种手段促进信息的交流,实施效果较好。
2.3.5 交流和培训方面
(1)国内。国内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的培训的整体情况不是太好,大多数联盟以定期召开会议为主,以联合编目或一些涉及技术性的合作为核心的联盟则开展的交流和培训比较多。如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就要求,各用户单位派员参加联合编目中心举行的编目员培训与网上联机编目研究活动,并在系统内常年进行业务培训,解答用户业务咨询,参加专业研讨活动。
(2)美国。在交流与培训方面,美国图书馆联盟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其培训内容包括:①针对性的培训(SPEC 工 ALEVENTS),为技术和管理人员办的公共检索计算机(PubliCACeeSSComputing)、技术展望(Emerging Technologies)等。②素质培训(Technology Training),提供一些常用软件的培训。③图书馆技能培训(LibraryToolbox),除培训外,交流性会议也经常召开。各联盟为了促进成员间的交流,促进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常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来实现,而且通过交流,联盟可以了解和学习先进的、实用的经验,从而促进联盟自身的发展。联盟定期召开的一些联盟大会也为交流提供了台,不仅探讨联盟发展问题,还讨论一些新技术、新项目等。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对策
3.1 联合其他机构共同建设统一的技术平台,加快实现高效的资源整合
十多年建设实践证明,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要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必须要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等数字资源生产、数据库提供商合作,共建一个同构化的系统环境为出发点,积极开发各类图书馆资源的协作整合与共建共享系统,包括建立区域的馆藏联合目录检索系统、合作基础馆藏、挖掘现有纸质特色馆藏并转化为数字资源、建立特色电子资源库、集团采购、电子期刊及学位论文数据库、建立联合存贮馆藏库、商业化的文献传递、商业化的参考咨询服务以及开展技术资源的合作共享。
3.2 扩展图书馆联盟的职能,充分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在现有联盟的基础上,对联盟的职能进行扩充,改变职能联盟单一的现状。作为以联合编目为主要目标的各联合编目中心,可以在联合编目的基础上,实现成员馆的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并开展相关的咨询服务,以充分调动成员馆参与联合编目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联合编目的发展。作为以地区资源协调为目的的各馆,可以发展其现有职能,将资源协调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会议交流与发布联合目录上,还应促进成员间的合作,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图书馆联盟合作体。作为提供信息资源的主力,图书馆在建设联盟中要注重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及技术优势以及用户的广泛性为其他机构的信息资源提供宣传与利用的平台。同时,又可以利用其他信息机构的特色信息资源为联盟的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与其他信息机构的联合建设,可以大量节约资金,并使得联盟的影响更为广泛。除了与信息机构合作外,在建设图书馆联盟时还应当与政府机构联合建设,将其规划成为政府各机构信息发布的一个重要窗口;与企事业机构充分协调与合作,通过相互促进以获取更多的资金与更大的发展。
3.3 加强人员交流与培训,积极开展新技术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应用
图书馆联盟最终目标的实现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而加强人员培训包括了对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培训。针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综合素质的培训。联盟应当建立一个相关的基金,为联盟成员馆的工作人员提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机会,为联盟的技术开发或服务更深一步的开展提供人才。第二,基本技能的培训。可以采用定期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如美国图书馆联盟定期为馆员举办如Excel、Word之类应用软件的使用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为联盟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专业技能的培训,包括图书馆各项业务技能和联盟合作项目应用技术的培训。这是联盟的一项重要职能,应当给予充分的保证,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成员内部交流等方式来进行,而且必须要作为联盟的一个长期工作,才能实现联盟所应完成的任务,针对用户的培训则主要包括服务项目的告知、获取信息服务的方法及电子资源的利用方面。通过服务项目的广泛宣传与培训,让用户知晓能从联盟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共知目的。通过获取信息服务方法的培训,让用户了解如何获取信息服务,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电子资源利用方法的培训,为用户提供学习机会,保证了电子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中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新技术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借鉴美国图书馆联盟的经验,应当既要充分利用传统工具,也要积极主动去了解开展新技术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发展网络及通讯的背景下,新技术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既成为可能也成为必要。新技术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框架的搭建。这是实现电子资源的共享及传统资源的快速传递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在联盟中应当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及通讯传输体系,保证所有成员都能实现充分的交流与共享。(2)应用性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美国图书馆联盟大多采用各种系统来开展合作。中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应用性软件系统的开发微乎其微,可以参考美国联盟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经验,并通过对人员的培训促进应用性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3)开发本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应用软件。这对于大多数区域图书馆联盟来说,实践起来比较困难。在这方面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对原有的软件进行修改,加入符合自己需求的功能模块;二是将这一任务外包,由专门的软件开发商来完成,资金由区域图书馆联盟共同负担。
【参考文献】
德国图书馆联盟服务初探 篇6
关键词 图书馆联盟 区域图书馆联盟 德国
分类号 G259.51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2.018
A Research on the Alliances of German Libraries
Sun Huiming, Wang Yongdan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the mai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alliances of German libraries. It points out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brary alliances, and suggests that Chinese libraries alliances should introduce advanced systems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o carry out the characteristic projects, the optimization of service levels, expand their horizons, actively seek cooperation in many aspects.
Keywords Library alliance. Regional library alliance. Germany.
1 德国图书馆联盟发展概述
1.1 合作背景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独立管理各自的图书馆事业。为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图书馆间的联盟合作势在必行。虽然缺乏一个全国性的统一主管机构,但在德国教育及科学部的支持下,1973年德国图书馆大会(Deutsche Bibliothekskonferenz,DBK)制定发布了《联邦德国图书馆网络化草案》[1],又称《图书馆规划1973》,该方案认为战略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图书馆事业的统一发展及全体图书馆的通力合作,因此要求涉及各个层面的问题应由一些中央机构或联盟组织,通过协商合作来解决。由此德国开始组建不同层次的图书馆联盟,展开了图书馆之间的机构性合作。二十年之后的1993年,德国图书馆界审视环境变化,因时而变修正了原有规划。由德国图书馆协会联盟(Bundesvereiningung Deutsche Bibliotheksverbande,BDB)调整的《德国图书馆1993年规划》,继承1973规划精神,形成了一套各级图书馆间合作的完整体系,因而成了德国图书馆间合作发展新的纲领性文件。该规划确立了图书馆经营的十大原则,要求图书馆重要的重复性事务应该由中央机构或者联盟之合作来处理。进入21世纪后,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让德国图书馆界再次审视自身发展,德国图书馆与信息协会(Bibliothek und Information Deutschland,BID)与贝塔斯曼基金会合作发布了《图书馆2007:德国图书馆发展》(Bibliothek2007:Bibliotheksentwicklung in Deutschland)的策略发展计划[2],认为德国图书馆系统区域性的架构经常阻碍了图书馆间的合作成果,呼吁建立一套新型的、顺应时代需求的图书馆体系,强调在联邦层面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是图书馆业未来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
总体而言,虽然德国图书馆界一直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机构,为建立一个具有全局视野的图书馆战略发展规划而努力,但在DBK、BDB、BID以及德国图书馆协会(Deutsch Bibliothek verband,DBV)、德国图书馆员协会(Deutsch Bibliothekare Verband,VDB)等一些机构的努力,德国图书馆之间的联盟合作还是具备了相对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德国图书馆在实现资源共享方面也是比较成功的。
1.2 主要类型
德国图书馆联盟主要有全国性和区域性两种。
1.2.1 德国全国性图书馆联盟
全国性图书馆联盟包括德国图书馆合作网(Deutsch-Bibliothek Cooperation Network)、图书馆网络联盟(Bibliothek Network Alliance,BNA)、电子期刊图书馆(Elektronische Zeitschriftenbibliothek,EZB)和现代文献传递联盟(Subito、Goportis和GBVdirekt)等。德国全国性联盟合作主要体现在藏书建设、数据库共享、建立全国性标准库及一些中央性的合作项目上。
在藏书建设方面,德国各个图书馆根据《图书馆规划1973》确定的4级划分原则,明确自身定位和职能,着重发展自身特色馆藏,广泛利用馆际互借方式弥补资源不足。首先,德国制定了专门的馆际互借规则,以互惠为原则,所有参与馆际互借的图书馆都必须将其藏书记录提供给地区性联合目录;每个参与馆有权向其他馆提出借阅申请,也有义务向其他馆出借本馆馆藏。藏书建设中的协调、平衡工作由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来承担,这种藏书平衡关系不仅体现在国家范围内,也体现在某一个区域上。完善的藏书体系为馆际互借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每年都有数百万的人次通过馆际互借获取文献。
nlc202309040700
在资源共享方面,以全国报刊数据库为例。该数据库是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主持建立的数据库。德国4400家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将本馆的期刊数据汇总,提交至国家馆建设的期刊数据库中。国家馆负责委托企业开发数据库,提出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而数据库的内容建设则由全体参与的图书馆共同完成,数据库建成后,内容的维护和更新也均由各图书馆自行完成,这种广泛合作保障了数据库能实时更新,内容也是丰富有效的。对于各图书馆来说,以较少的成本能共享全国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各馆的服务效能。
此外,在《图书馆2007》规划的指引下,各图书馆在德国图书馆服务效能网络(Die Deutsche Bibliothek-Effekt-Netzwerk,KNB)的协调下,还联合建设了统一的德国图书馆门户网站(Bibliotheksportal.de)[3],该网站集中了有关德国与国际图书馆的专业资讯,并实时发布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年度工作报告,方便所有参与项目、任务的图书馆或合作机构都可以掌握这些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图书馆最新动态,并共享资讯和资料。
1.2.2 区域性图书馆联盟
区域性图书馆联盟通常都有一个中心机构,中心一般设在联盟内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中心对外代表图书馆联盟,参加各种项目和会议。目前德国主要有6个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分别是柏林暨勃兰登堡合作图书馆网络(KOBV)、共同图书馆网络(GBV)、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图书馆服务中心(HBZ)、黑森州图书馆信息系统(HeBIS)、巴登-符腾堡图书馆服务中心(BSZ)、巴伐利亚州图书馆网络(BVB)等。
在图书馆合作过程中,现代技术的应用使网络迅速发展,区域性图书馆网逐步完善:由最初的开发公共编目系统,发展到维护联合目录、网络的管理和筹划,文献传递系统的实施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等。各联盟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 德国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做法
2.1 引进先进的系统和技术,提高服务效率
德国图书馆联盟采用先进的服务、管理技术来服务用户。2014年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图书馆服务中心(HBZ)采用新一代图书馆开放系统(OLE Kuali)替代了在德国图书馆界用了二十年的“图书馆集成系统”(BMS)。以用户为中心的OLE系统从根本上区别于以馆藏和资源为中心的BMS管理方式。在OLE 项目模块化的系统设计中,每个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使用环境的状况和特点,重新规划系统流程和进行相应的修改,实现个性化系统设计[5]。2014年,共同图书馆图书馆联盟(GBV)还开发了全国性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RMS),新系统通过合适的接口行成一个统计服务器,能够对许可使用的电子媒体进行评价和统计[6]。此外,2012年5月31日所有德国图书馆引进德语国家新开发的“标准资源描述和访问(RDA)”编目规则,替换按字母顺序的编目规则(RAK)。RDA超越了以往的编目规则,它提供关于数字资源编目的指南,并更强调帮助用户查找、标识、选择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网络(BVB)还提供多种移动应用软件,让使用者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基于位置的功能和历史地图中的定位来探索历史文本[7]。
2.2 推出丰富多彩的联盟项目
2.2.1 合作建立特色藏书体系
为了保护德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2014年联盟成员图书馆在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推出了德语原版图书合作收藏项目,该项目是收集1450年至今在德语为母语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出版的德语书籍和资料,收藏任务由6个图书馆来承担,每个图书馆负责收藏一定时期的德语版图书,收藏到的图书在德国国家目录中可以查询到。目前这个项目共收集到10万册原版资料和40 000卷缩微胶片。各馆的收藏任务如表2所示。
表2 德语原版图书合作收藏项目的馆际分工[4]94-95
在联合建设特色馆藏方面,图书馆还注重与国际机构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如德国和奥地利、瑞士的研究性图书馆共同开发了subito文献传递服务。共同图书馆网络和奥地利维也纳大众歌曲公司合作开发数字德语歌曲数据库(VD)6]。目前,该项目包含15 000首曲子和33 000首歌曲。此外,2014年德国图书馆网络联盟还和以色列合作开发了德国犹太文化遗产数字项目,该项目客观记录了50年内德国和以色列间的外交关系[8]。德国犹太数字化文化资产项目,不但有机会在这两个国家的图书馆和档案馆展示,还通过德国数字图书馆(DDB)提供给全球观众。
2.2.2 开发特色服务项目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为公众做好服务,各图书馆联盟还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服务项目。如柏林暨勃兰登堡合作图书馆网络(KOBV)于2014年1月底启动了ZIB数字项目开幕式[9]。该项目的参与机构有美术学院、剧院、自然博物馆和档案馆等。该项目的内容包括利用3D技术制作戏剧史和数字化博物馆的古生物收藏项目等。图书馆网络联盟还开发了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音频项目[8]。该项目是集欧洲现代、传统和古典音乐,方言,口语和自然世界声音集合体的录音资料。作为欧洲数字文化记忆扩展的一部分,它能使用户在线搜索大量的声音文件,访问到欧洲的丰富多彩的音频遗产。此外,“巴伐利亚州图书馆联盟(BVB)”的数字化中心提供了“扫描机器人”服务项目(ScanRobot)。该扫描机器人能够自动翻页扫描书籍,机器人累计产量已达45 000笔,包括载于羊皮纸上的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10]。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馆于2014年建立了特色视频门户网站。该网站提供多媒体检索方法、检索技术及自然科学领域的优质科学影像。视频中的语言文字能被自动记录、直接检索[10]。
2.2.3 开发数字图书馆
由德国政府和各联邦州共同建立的德国数字图书馆[11](Deutsche Digitale Bibliothek,DDB)于2012年11月28日正式上线。该馆以1921家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机构为支撑,共有在线资源560万件。高效、可靠、免费是该数字图书馆的三大特色。DDB网站通过多样的过滤引擎和详细的查询条目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检索到文化科学领域中可信且具代表性的结果和各种电子化的书籍、绘画、影音以及雕塑品的图集。目前560万条经过了专业整理的数据可以应用于学术研究,无需数据验证也无需版权许可[11]。
nlc202309040700
2.3 注重多方合作,推动联盟发展
德国图书馆联盟不仅重视图书馆联盟间的功能互补与协作,也十分注重与协会、政府机构、服务商、出版商和基金会的合作,共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3.1 加强图书馆联盟间的合作
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巴登-符腾堡图书馆服务中心(BSZ)、共同图书馆网络(GBV)及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图书馆服务中心(HBZ)联合数据维护商和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了书目数据库(CBDZ)[12]。为此,BSZ、GBV和HBZ三个图书馆联盟还成立了一个临时性的组织管理该书目数据库。该组织研制了CBDZ书目数据库运行的必要技术和条件,并从国外输入了CBDZ可用的自由数据。为加强使用书目数据库的同步性,该组织还邀请其他地区的图书馆参与CBDZ的建设。在德国科学委员会和研究基金会力挺下,BSZ、GBV和HBZ进一步发展该项目,使其成为跨区域新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目前,CBDZ项目已成为德国跨区域信息基础设施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2]。
2.3.2 与协会和政府机构合作
成立于1949年的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是德国图书馆联盟最为密切的合作伙伴。2009年,DFG资助德国图书馆联盟(40多家图书馆)开发了Vascoda项目,其他参与资助的机构还有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当前DFG还为德国电子期刊图书馆、虚拟主题图书馆和德语歌曲数据库(VD)等项目提供支持[4]。此外,德国专业信息中心资助汉诺威的德国国家科技图书馆开发了GetInfo项目,该项目旨在提供科学和技术领域全面合格的信息。
2.3.3 与图书馆服务商合作
位于罗伊特林根市的图书馆服务公司Ekz是德国图书馆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它为图书馆提供馆藏建设、馆藏编目和保护图书馆陈设和布置方面所需要的专业产品和服务,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该中心拥有强大的各行业专业人员,包括图书馆专家、书商、建筑师、设计师、计算机专家、推销员、图书装订工、行政管理专家等综合人才队伍。作为专业化的图书馆服务机构,Ekz通过自己的服务,让图书馆整体形象和服务更专业化,也大大减轻了图书馆在图书采购、加工、环境布置与改善等方面的工作,让图书馆腾出手来做好本职的阅读服务。
2.3.4 和基金会合作
德国有各种各样的基金会,德国图书馆联盟积极与这些基金会合作争取资金支持。如柏林Technikmuseum捐赠基金会为柏林暨勃兰登堡合作图书馆网络(KOBV)的数字化项目(ZIB)提供资金支持[9]。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为德语版图书收藏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德国图书馆图书馆联盟与基金会合作不仅能够得到资金上的保障,还扩大了项目本身的影响力。
3 对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启示
3.1 引进先进的系统和技术,加强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
无论服务技术还是管理技术,德国图书馆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多个具有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现代服务系统来保证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目前,我国图书馆联盟管理方式和技术方面还不是很发达,众多联盟成员馆的管理系统、技术平台都不太一致,有的甚至无法相互兼容。大部分联盟要开展实际的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业务交流时,都要受到数据、技术方面的制约和限制,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往往也达不到体系化发展的要求[13]。建议今后我国图书馆的建设要具备一定的前瞻视野,考虑到联盟合作、馆际协作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加强自身业务发展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更大程度上的资源共建共享水平,切实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益。
3.2 鼓励支持各图书馆联盟开展特色项目,优化服务水平
特色项目的开展和良好的服务不仅能吸引读者,服务其生活,还能帮助图书馆在当代社会中生存下去。德国图书馆联盟通过广泛开展特色服务,吸收了新的数据资源,也与读者建立了更加广泛的联系。我国图书馆联盟开展的合作项目的特色性还有待加强,合作层次较浅,在联合采购,联合编目和馆际互借等项目上的基础上要努力拓宽服务渠道,提升合作层次,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特色服务,借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方便用户使用的数字化、网络化特色项目。
3.3 开阔视野,积极寻求多方面的合作
德国图书馆联盟与各界的合作,对我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一方面政府出台各类文件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试图转变政府职能,盘活社会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另一方面,科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图书馆本身需要着力找准自身的定位,需要更加积极广泛地融入社会发展,与相关机构和组织开展竞争与合作,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社会效益。与这种客观需要相对地,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依然还较少,也缺乏积极推广自身的动力和理念。借鉴德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经验,希望我国图书馆联盟能更多地走出去,将发展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经验,吸引多方主体参与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中,更加广泛地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
参考文献:
[ 1 ] 沈国琴,汤竞南.德国图书馆间的合作[J].图书馆杂志,1998(2):56-58.
[ 2 ] 郑宝梅.从德国图书馆发展战略谈未来图书的图书馆[J].教育图书馆馆刊,2010(5):54.
[ 3 ] 德国图书馆门户网站[EB/OL].[2015-08-21].http://bi
bliotheksportal.de/.
[ 4 ] MACKENZIE J. Portals to the Past and to the Future-Libraries-Libraries in Germany[M]. Germany:The Fe-
deral union of Germ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s[BID],2011:89-99.
[ 5 ] 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图书馆服务中心[EB/OL].[2015
-08-20].http://www.hbz-nrw.De/.
[ 6 ] 共同图书馆网络[EB/OL].[2014-08-20].http://www.gbv.
De/.
[ 7 ]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EB/OL].[2014-12-10].http://www.jyb.cn/world/gigc/t20141210606945.html.
[ 8 ] 图书馆网络联盟[EB/OL].[2015-08-20].http://www.d-nb.de/eng/wir/kooperation/ag-verbund.htm.
[ 9 ] 柏林暨勃兰登堡合作图书馆网络[EB/OL].[2015-08-14].http://www.Kobv.de/.
[10] 巴伐利亚州图书馆网络[EB/OL].[2015-08-20].http://www.bib-bvb.De/.
[11] 德国筹建数字图书馆[EB/OL].[2010-02-22].http://it.sohu.com/20100222/n270352349.shtml.
[12] Kooperation BSZ-GBV-hbz[EB/OL].[2015-08-20].http://www.gbv.de/news/neues-aus-der-verbundzentrale/20.
[13] 温芳芳.国内外图书馆联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2):43-46.
孙慧明 首都图书馆馆员。北京,100021。
王永丹 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北京,100021。
(收稿日期:2015-08-25 编校:刘勇定)
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 篇7
1 国内图书馆联盟现状
高校图书馆联盟是为了达到高校资源的共享, 依据各成员馆共同起草和签订的协议或合同, 组建的高校图书馆联合体。是目前图书馆合作的一种新形式。资源共享方式多种多样, 如在成员馆之间开通读者图书借阅权限, 如联合各成员馆组成团体采购或租赁, 享受团体价格等等。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图书馆联盟的数量也不断增长。典型的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简称NSTL)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 (简称DRAA)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除此之外, 还有区域性图书馆联盟, 如各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和各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
2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优势
2.1 丰富馆藏资源
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 可以实现联盟内各成员馆之间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随着整个世界范围的文献数量的增加, 文献的价格也不断上涨。众所周知,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经费都是有限或很少, 因此, 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 使成员馆在各自的图书或信息管理系统中向联盟馆分配合理的使用权限, 并在图书馆网页上建立连接, 以方便读者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资金不足, 更加丰富馆藏资源, 满足读者的需求。另外, 联盟内各成员馆可以针对本校的特色专业或重点学科来分配采购资金, 配置最需且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其次, 成员馆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自建特色数据库, 形成本馆的特色馆藏, 也为联盟内成员馆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这样可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减少资源的浪费, 更加丰富了馆藏资源。
2.2 减低购买成本
图书馆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互惠互利、资源共享[2]。所以在购买文献资源时,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联盟成为一个整体, 进行集团采购。负责采购的老师根据学校需求选择购买文献, 然后联系成员馆, 以团体购买的形式和运营商进行协商。这样增加了购买实力, 使得运营商在价格上不得不给予优惠。这样也扩大了购买影响力, 使得供应商在以后的产品服务上达到客户满意。另外, 联盟内部成员馆之间的可以开通文献传递服务, 实现低成本高效能的发展。
2.3 满足读者需求
任何一所本科院校能够提供给读者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理论性较强的资源, 或是某些学科上层领域的知识, 对于高校中的研究人员需要的高精尖的信息而言, 显得资源是匮乏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打破了地域间的地理限制, 通过虚拟馆藏、联合共建等方式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互通互联, 从而真正实现了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在师生中的全面共享。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多样化。为高校师生更方便更快捷的获取所需信息资源提供保障, 从而全面提高了各高校馆资源的实用性。
2.4 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馆联盟使成员馆获得了更多的可用资源, 各馆只需要重点对自己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特别在遇到相关技术难题时, 可以借助于联盟的优势, 各馆互帮互助, 充分利用各馆技术人才, 提高工作效率。另外, 通过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保障, 可以提供多个数据库跨库检索和深度链接服务方式, 以互联网为基础, 采取电子文献快递、邮件传递、传真等形式可提供信息服务, 灵活、适时地满足了读者需求。因此也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质量, 更使文献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原则
3.1 平等公开的原则
各联盟成员馆地位应该平等。在成员馆之间无论规模较大还是较小的图书馆在应拥有一样的决策权利。在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方面要依据各个成员馆规模大小、投入资金的多少进行平等分配。为确保联盟的正常运作, 保持成员馆之间的平等和联盟财务的公开透明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3.2 利益均衡的原则
联盟内的平等公开不等同于平均。联盟内成员馆之间的权益要依据各馆为图书馆联盟投入多少和现拥有资源的多少而均衡分配[3]。投入资金最多且现已拥有资源最多的成员馆可以设主要成员馆, 建立联盟事务管理信息中心, 负责组织与承担联盟内各成员馆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服务, 推广与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以此体现出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一体的。
另外, 由于主要成员馆在联盟内部事务要相比于那些规模较小或资源较少的成员馆要多, 所以, 值得注意的是在联盟内的决策制定上要确保各成员馆之间的地位平等。也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利益的均衡。
3.3 质量第一原则
图书馆联盟的最初出发点是各成员馆的内在利益的需求和外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所推动[4]。高校图书馆联盟实现了经济价值最大化。集团采购在价格上的优势要大于个体采购。联盟集团与各种文献资源的代理商进行谈判时, 集团占往往有主动权, 所以价格的上也有谈判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坚持保证文献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价格的最低, 也绝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质量。
4 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存在的问题
如今, 在我国已经建立的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中, 但还存在着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思想意识落后等的问题[5], 一些成员馆仍具有严重的本位思想, 特别是图书馆领导者对资源共享的认识不够, 思想意识的封闭保守, 认为与规模较小的成员馆资源共享不能为本馆带来明显的益处, 也因此, 没有将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战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 许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是仅仅停留在形式和口号上, 没有真正的实现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联合协作、资源共享的原则。另外, 现代信息技术在馆际互借、文献资源共享等方面在高校图书馆联盟中也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总之, 当前高校图书馆联盟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馆际之间的协调机制、图书馆领导对联盟意识的缺乏和不重视、技术支持的落后、成员馆之间合作松散、缺少相应奖惩措施、经费来源的不稳定、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缺乏强有力的政府资助等等。
5 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措施
5.1 继续完善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规章制度
通过制定高校图书馆联盟章程、协调发展机制、管理制度以及服务跟踪机制, 明确各成员馆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成员馆开展的业务要明细化, 深化合作项目, 以巩固联盟的社会价值, 提升服务层次。
5.2 贯彻高校图书馆联盟思想, 增强资源共享意识
高校图书馆联盟是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各成员馆馆长对联盟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要有深入的认识, 思想观念要提升。在成员馆之间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 当联盟利益与个体利益产生矛盾时, 需要成员馆将自己的利益置于联盟利益之下。成员馆无论大小要利用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 为联盟内提供更好的资源共享, 促进联盟内共建共享的良好风气, 真正的实现了联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5.3 读者与工作人员的培训
为更好的发展图书馆联盟, 成员馆之间要开展对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培训[6]。各成员馆要定期的对读者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有使用的权限或范围、服务的内容、获取电子文献资源的技术和手段。工作人员的培训也就是对成员馆馆员的的培训, 特别是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电子资源的主要成员馆对实力较弱的成员馆在技术方面的帮扶。通过开展联盟内的培训, 为馆员提供系统的学习机会, 又可以节约成本, 也提高了联盟内成员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5.4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保障联盟发展需求
资金是保障高校图书馆联盟运行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联盟除了在相关部门的指定拨款以外, 还可以向联盟成员馆适当的收取资源使用费, 也可以吸引外部投资和社会各界赞助, 以保证联盟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冯晴, NSTL与国外图书馆联盟的比较[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 (3) :10-13, 141
[2]钱静雅, 试论高校图书馆联盟[J], 青年文学家2011, 190
[3]胡瑛, 西部高校图书馆联盟现状与对策研究[J], 兰台世界2011 (7) , 72-73
[4]陈芳, 构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设想[J], 现代企业教育2011 (3) 107-108
[5]徐静, 图书馆联盟的再思考[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 (4) , 23-25
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 篇8
一、网络组织视角特征分析
1. 网络组织实体之间耦合关系的弹性约束性。
当前, 互联网空间之所以发达,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源于其高度的自由活动性, 位于全球空间的任何位置的任何人, 只要能够连接于互联网, 他们都可以在互联网络空间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客观的声音, 同时也可以分享他人独特的见解。同样, 在网络组织结构联盟下, 源于单个组织机构可以通过参与其网络组织建设中, 突显自身的优势, 同时, 还可以通过有机结合网络组织整体目标以及其他组织机构个体成员的建设目标, 积极调整自身建设目标, 实现互惠互利整体利益目标的提升, 在这种各个组织机构成员利益目标一致的情况下, 构建网络组织整体空间中各个实体之间的弹性约束的耦合关系。
2. 网络组织实体个性发展整体推进的动态性。
网络组织机构联盟整体推进发展并没有严格约束性, 基于自由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特色发展、自觉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理念, 因而网络组织整体向前发展推进过程中表现出动态的不稳定性。网络组织各个实体在整体良性发展的推动力下, 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顺应发展形势与客观需求中, 动态调整网络组织成员个体的发展目标, 并实施以不断自我完善的实际行为, 这种自我完善的自觉行为并不是网络组织架构下的强制机制, 而是竞相迸发的能动效应, 类似于大自然中的各生物物种的自发演化, 而这种演化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最显眼特征就是动态性。
3. 网络组织架构联盟组成形式的柔性化。
网络组织从物理实体组成来看, 其为组织机构群体, 群体中的各个实体自觉维护网络组织架构联盟互惠互利、竞相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 而各个网络组织机构个体的存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多样化。其自身发展完全是以自身所对应的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向导, 依据自身发展利益最大化原则、突显个性特色为基础以及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在效能为驱动, 有机整合自身所富有的各类资源, 因而, 对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力。无论是合作同盟, 还是竞争对手, 都可以在网络组织架构联盟下协调发展[3]57。
二、网络组织视角下图书馆联盟建设主要任务分析
1. 图书馆联盟个体之间的资源互借与文献自由流通。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支撑, 为图书馆联盟个体之间的资源互借与文献自由流通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 图书馆联盟个体比在传统工作模式下拥有更加宽阔的活动空间, 其活动形式不仅具有传统色彩下的实体化活动形式, 同时还具有披着数字化电子化外衣下的虚拟化活动形式。图书馆联盟个体之间资源互借与文献流通除了以实物形式展开, 还以数字化电子化形式展开, 而后者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活动日益活跃, 并有利于图书馆联盟资源的丰富化、归一化、融合化与整体化, 更加有利于资源的整体盘活, 以及效能的最大化。
2. 图书馆联盟集团式协作生成与引入电子化资源。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推进, 人类生成的文明成果也日趋丰富, 将这些人类文明成果推入“人类智慧的宝库”是一件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的巨大工程。在网络组织架构下的图书馆联盟可以充分发挥团体作战的强大优势, 积极调动图书馆联盟各个个体的自身特色领域的特殊功能, 在有效减少重复性劳动过程中, 大大降低电子化资源生成与引入成本。现实客观事实表明, 生成与引入同样的图书与文献资源, 通过图书馆联盟集团式协作来完成, 付出的代价要少得多, 就国内国际形势来看, 已经在不少地域已经出现了图书馆联盟集团式协作生成与引入电子化资源的做法, 并得到较好反响。
3. 图书馆联盟集团式协作信息服务与管理。
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网络组织下的图书馆联盟除了为各类读者提供实体模式下的图书和文献借阅与参考之外, 更为繁多的业务应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式菜单服务模式, 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化环境日益普及的情况下, 赋予图书馆联盟更多新的服务内容, 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与技术获取的需要。图书馆联盟各个实体之间的协作不仅要有图书和文献的实物化合作建设, 而且还必须多种形式的电子化、数字化协作内容。比如, 共享相同格式的资源目录或归一化资源检索服务、智能化电子邮件咨询服务、即时智能型在线服务以及图书馆联盟互动交流平台, 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如同专家会诊般的专业、精准服务, 在图书馆联盟的集体智慧下, 大幅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轻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劳动量, 以及提升广大读者咨询的回应质量。
三、网络组织视角下图书馆联盟建设信息服务与管理模式思考与建议
1. 切实加强图书馆联盟各个实体之间的互动交流。
学科的划分与分离式研究, 促使专业性图书馆长期处于彼此隔离状态。比如, 我国在很长的时期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之间都处于隔离状态, 不管是图书馆学或是情报学的学术研究探讨还是图书馆业务, 它们之间都缺少互动交流, 几乎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这不仅不利于读者学术研究, 也不利于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发展壮大。构建网络组织架构下图书馆联盟, 有效地打破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只有趁此东风, 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交流, 才有利于各自的良好发展, 从而促使多个专业领域图书馆建设发展和进步, 进而促进图书馆联盟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2. 切实构建具有个性特色的共建共享图书馆联盟组织架构。
在构建具有个性特色的共建共享图书馆联盟组织架构过程中, 必须切实加强图书馆联盟各实体之间的沟通, 各个个体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必须站在整个图书馆联盟整体发展的高度, 规划好自身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目标, 在加强具有独特自身特色优势的资源建设中, 要紧密结合好其他个体的资源建设, 结合图书馆联盟整体发展目标, 加强具有联盟特色的数据库建设, 促使各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与人力资源在“联盟架构下”倍增出强大的共享共建力量, 促使“网络组织”下的馆藏实体文献资源、电子化资源与数字化资源在“联盟统筹”下得以突显出独特的优势与特色, 并借助于网络虚拟环境, 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
3. 切实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网络联合信息分享与导航服务平台。
在日益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当下, 通过网络组织视角构建多专业、多领域、多角度、多学科、多范围的电子化、数字化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 不仅有效地打破了各个专业图书馆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单独为政、重复建设的现状, 有效实现各个系统、各个专业、各个领域图书馆之间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合, 突显出图书馆联盟的综合性、一体性、实用性、便捷性、深度性等“网络组织”下的独特优势, 充分发挥好馆际互借、馆际共享、远程文献传递、馆际代检、馆际代查等多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功能, 力求能够充分发挥好网络组织架构所带来的“资源共享”优势, 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促进各实体建设与发展, 同时有效提升图书馆联盟建设信息服务与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网络组织视角下的图书馆联盟建设信息服务与管理的集成化、知识化、网络化、个性化、智能化能力。
网络组织视角下的图书馆联盟是顺应当前信息化发展潮流的产物[4]58, 是建立在图书馆生成以来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图书馆建设进一步发展, 它以促进图书馆联盟个体及其整体发展为目标, 为读者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科学与个性化服务目的, 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网络组织视角具有的“三大特征”;然后指出网络组织视角下图书馆联盟建设担负的“三大任务”;最后, 对网络组织视角下图书馆联盟建设信息服务与管理模式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组织,图书馆联盟,信息服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戴龙基.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的组织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 (3) .
[2]万文娟.中外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9 (2) .
[3]徐晓林.图书馆联盟中成员馆的选择问题探讨[J].情报杂志, 2008 (6) .
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 篇9
1 制约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因素
(1)缺乏先进的理念。我国的图书馆管理长期存在着一个“自给自足”的观念,这些观念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以后,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吸收了中外先进的理念,进而在管理方式上有所改变,但是这种思想依然很普遍,并制约着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一些大规模的图书馆担心建设图书馆联盟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同时会带来更多的负担,而小的图书馆则又太过依赖大图书馆,没有引起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意识,对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认识浅薄,这些落后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图书馆合作活动缺乏内部动力,阻碍着图书馆联盟的建设。
(2)建设经费缺乏支持。要建设图书馆联盟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投入。经费的投入主要靠政府支持。而我国各地政府由于对建设图书馆联盟的态度不一,在经费的投入上比较限制,造成了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过程中经费缺乏,联盟建设缺乏经费自然无法发挥它的优势,在巩固和发展上更加受阻。
(3)缺乏信息资源的整合互补。我国图书馆联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表现在在资源建设方面。但是从总体来看,很多联盟的成员馆内部及成员馆之间的资源整合程度还比较低,需要进行加强。比如很多高校的图书馆与该校的分校资料室之间各自独立,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盟,资料的分编,及互相的联通没有实现统一,即使在校之间也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还有一些存在着图书馆之间分工协作力度不够,优势互补不明显,信息存储数据库的建设出现重复等等。
(4)缺乏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由于我国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比较晚,加上思想的保守,致使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技术比较落后,包括网络化发展不平衡,不够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等。而且我国图书馆技术由于受经济的影响,在沿海比如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地方要好些,而在经济落后的比如四川、重庆等地方技术就比较落后了。同时,我国与美国的技术发展不一样,我国的图书馆联盟不是在网络技术下开发的,这就导致图书馆联盟在网络环境下更加受到制约,尤其在自动化技术方面存在技术标准不够统一、系统兼容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着图书馆联盟的建设。
(5)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网络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管理知识,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播、网络服务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加上图书馆不像电影娱乐等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造成管理人员对管理的积极主动性比较差。而网络环境图书馆联盟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强,有激情和创意的人员去建设。因此,在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中要引进和培养管理人才。
2 建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完善的管理机构是保证图书馆联盟科学、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当前我国国内的很多图书馆联盟中大多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虽然在不同的图书馆联盟中该管理机构有着不同的名称,但是其通常都执行着对图书馆联盟日常工作进行策划和协调的基本功能。因此也可以说,该管理机构的销量对于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必须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和健全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管理机构,以此促进图书馆联盟的持续发展。
(2)保证连续稳定的资金来源。资金是推动图书馆联盟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外大多的图书馆联盟资金都来自于政府拨款和商业化运营等多种方式,而我国由于受到经济体制不同的影响,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专项资金,这就使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资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获得更加稳定、可靠地发展资金,可以在获得政府专项资金的同事,向联盟成员收取适当费用、吸引外资投入等方式,促进图书馆联盟建设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以此促进图书馆联盟的建设的有效性。
(3)注重联盟内信息资源建设的协作互补。对于信息资源的建设,应当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坚持科学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原则进行信息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同时也需要对联盟经费、发展方向等内容相互结合,才能有效的突出当地图书馆联盟的特色。对于电子文献的购置,则需要对网络版的电子文献进行有限考虑,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完善。
(4)不断的探索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在建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中,欧美国家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因此,我们在建设图书馆联盟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吸收欧美国家的技术,同时要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提高管理的技术水平。
(5)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是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核心。因此,在建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展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在人才的选拔上,要去除传统的学历观念,而要以人才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开展一些专业培训活动及交流活动等等,加强在职员工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招纳体制,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知识对于人民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作为向大众传递的一种有效媒介-图书馆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加的普及。如何更好的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如何利用新世纪的网络技术,使图书馆更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价值,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联盟,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叶素萍.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2.25(4):84-86.
[2]王凤娥,何丽敏.图书馆联盟建设策略与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6):191-192.
[3]刘金玲,叶艳鸣,宋洵,强菁.西部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建设机制探析——以四川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3):26-28.
[4]孙宇,孙志权.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4):92-94,88.
[5]陶燕,宋丽琼.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模式探讨——暨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可行性分析[J].云南图书馆,2010(3):22-24.
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 篇10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馆藏资源,共建共享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文明和信息资源的集散地, 合作与共享是图书馆界一直在积极探讨的问题。自20 世纪20年代开始, 以图书馆联盟的方式开展资源共享成为图书馆界的一种新选择。
2002年底, 为了实现河南省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郑州市郑东新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的高校园区, 龙子湖高校园区建设由此拉开序幕。龙子湖高校园区, 又称龙子湖大学城、东大学城, 截至2015年12月, 龙子湖高校园区已经有14所高校入驻 (如图1) , 分别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教育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警察学院、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大学国际学院 (建设中)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14 所高校围绕中心呈圆形分布, 涉及理、工、农、文、医、经、教、管等多个学科, 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广泛的学科覆盖面使得构建龙子湖高校图书馆联盟成为可能。
这14 所高校有本科院校, 也有大专院校, 每所院校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也有所不同, 学生数量也从几千人到上万人不等, 馆藏纸质文献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有限, 通过构建龙子湖高校园区图书馆联盟 (以下简称龙子湖图书馆联盟) , 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开展馆际互借服务, 为联盟内的高校师生读者打造一个资源统一检索和服务的平台, 实现纸质文献及数字资源的统一调度使用, 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方式, 联盟中各成员馆可以利用的纸质文献及数字资源的馆藏数量相对增多, 同时可以大幅度提升成员馆内各高校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联盟内各成员馆可以在共同协议的框架下, 合力完成经费、决策、服务、组织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实现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
1 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必要性分析
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领域的重要群体。对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走在图书馆界的前沿, 在图书馆联盟方面的研究也不例外。走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道路, 合作建设馆藏资源, 是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同时, 高校每年划拨给图书馆的经费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迫在眉睫。
1.1 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是龙子湖高校园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 这种现象同样也存在于龙子湖园区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各自为政, 有限的图书馆经费可以购置到的信息资源相对于每年世界信息的产出量来说是九牛一毛, 而读者的信息需求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在一步步扩大, 可以购置到的有限信息资源与读者的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使得图书馆发展止步不前。在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将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方向。放眼世界范围内建设图书馆联盟的潮流, 龙子湖高校园区拥有更为有利的地理优势来构建图书馆联盟。
1.2 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有利于整合图书馆馆藏资源
有限的经费投入和呈指数增长而又纷乱的信息源, 使得单一图书馆无法整合所有的信息资源, 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无法完全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例如在一个经济管理类为特色的院校, 其馆藏资源里面少有涉及园林、养殖等类的可借阅资源, 而在一个农林院校的图书馆内很少有涉及人体医学等类的信息资源, 无限的读者需求与有限的馆藏资源, 使得图书馆与读者的矛盾日益增强。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 通过协调建设、统筹规划和整合, 共建共享园区内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从一馆的“实际拥有”扩展为图书馆联盟的“共同拥有”, 把高校图书馆从长期以来封闭半封闭的自我建设状态中解放出来, 转向开放共享的图书馆联盟, 通过“拥有”联盟内成员馆的馆藏资源, 以此来扩大文献资源的供应和服务范围, 满足读者需求。
1.3 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有利于发挥各馆特色优势
打造特色专业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等院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比如龙子湖高校园区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以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专业为重点, 河南农业大学以农学为特色, 金融和法律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重点专业。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都是围绕着本校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进行的, 在馆藏资源购置方面会加大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的比重, 而在某些学科领域的馆藏建设会有所薄弱。为达到“互利共赢”的协调效应, 高校图书馆应携手合作, 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和特色优势, 相互渗透, 在联盟中相互整合弥补, 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优势相长, 发挥各馆的特色资源优势, 扩大信息资源的供应和服务范围, 提高社会竞争力。
1.4 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是满足用户多元化信息需求的必然选择
读者是高校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中心,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仅仅依靠自身的馆藏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是必然选择。从用户的角度来说, 只要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用户不会去在意信息的提供者是谁。构建龙子湖高校图书馆联盟, 可以让园区内图书馆摆脱高校的专业壁垒, 通过集团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增强图书馆的实际购买能力, 充实自身的馆藏, 同时通过联机编目及馆际互借等方式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为依托, 通过E-mail、传真等方式来实现文献的传递, 满足用户丰富多样的信息需求。
1.5 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高校图书馆联盟不但可以丰富馆藏资源, 还可以整合用户服务。联合目录和统一检索平台让用户能够真正感受到“一站式检索”带来的便利, “弹指间”联盟各成员馆的馆藏资源尽收眼底。同时, 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集中联盟内图书馆力量开展核心业务研究, 更好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用户服务上, 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从而提高联盟内各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1]。
1.6 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近年来, 信息资源的购置费用不断升高, 使得高校图书馆用有限的经费购买到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少。如何使用有限的采购经费、降低馆藏资源的采购成本是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持久的难题。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 首先, 可以通过图书馆联盟的集团采购使供应商降低信息资源价格,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其次, 可以通过协调采购, 按照园区内各高校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 分配各图书馆主要购买的学科门类馆藏资源, 例如河南中医学院是以中医为特色的院校, 其图书馆可以集中经费采购中医方面的馆藏资源, 最大限度的避免联盟内信息资源的重复购置;最后, 根据调查, 园区内各高校图书馆都购买有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 每年各图书馆购买数据库的经费占了图书馆经费的大部分, 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 因此, 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 可以让园区内各高校通过联合购买的形式购买一些大型的数据库, 降低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资源的采购成本。
2 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的可行性分析
2.1 有成功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经验可以借鉴
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始于20 世纪20 年代, 在20 世纪90 年代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目前, 欧洲和美国有很多成功的图书馆联盟, 其建设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总结这些成功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有以下共同点:
2.1.1 政府的强力支持。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是教育厅, 图书馆的采购经费也是由政府划拨, 政府的支持是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的前提。
2.1.2 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搭建图书馆统一的检索平台和图书馆联合编目成为现实, 也使得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方式更为便捷, 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1.3 稳定的资金投入。园区内各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获得一定数额的经费划拨, 获得经费最多的院校可以超越600 万元, 稳定的资金投入为联盟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经费保障。
2.1.4 标准化的规范。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的信息资源加工规则是实现异构数据无缝链接的前提[2]。
2.2 龙子湖高校共同的地理优势是前提
龙子湖图书馆联盟是以龙子湖高校园区内所有高校图书馆为成员馆建立的图书馆联合体, 各高校围绕着龙子湖湖心岛呈圆形分布, 优越的地理位置分布为联盟内各馆的馆藏资源共建共享和馆际互借提供地理上的便利, 也有利于成员馆之间的访问交流。
2.3 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技术基础
先进的硬件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是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的基础。龙子湖高校园区内各高校图书馆都是近几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 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 拥有先进的服务器和自动化管理系统, 软硬件条件都比较成熟, 这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2.4 强烈的合作意愿为构建龙子湖图书馆联盟奠定了基础
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 使得图书馆经费捉襟见肘, 有限的购置经费无法购买到所有的信息资源, 与用户的信息多元化需求给联盟内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 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越来越便捷, 本校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在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协助下得到实现, 在这种共享的大环境下, 园区内所有的图书馆都有意愿共享馆藏信息资源, 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 结语
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龙子湖图书馆联盟可以满足园区内高校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通过集团采购等方式降低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成本, 协调各馆的馆藏学科门类, 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建设龙子湖高校图书馆联盟势在必行。园区内各高校图书馆应树立正确的馆藏资源共建共享观念, 积极推动龙子湖图书馆联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齐贵, 梁焰.探讨构建粤西高校图书馆联盟[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 (5) :155-157.
图书馆联盟中的信任问题研究 篇11
摘 要:图书馆联盟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而组织起来的图书馆联合体。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过程中信任至关重要。信任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契约”,只有联盟成员在合作中注重信任的建立和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增进相互信任才能取得预期的绩效,实现联盟的最终目标。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006-02
收稿日期:2012-04-29
作者简介:吕蕴红(1979-),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信息服务。
*本文是河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图书馆联盟模式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号为:11457202D-79。 图书馆联盟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1]。它是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方向,能够为图书馆在快速多变的信息环境中赢得服务优势。
1 信任在图书馆联盟建设中的重要性
1.1 信任及其内涵
信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涉及很多层面和维度。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信任会增加信任者的风险。②被信任者的行为不会受到信任者的控制。③如果某一方违约时,可以获得短期的利益。因此,信任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是经济社会一切规则、秩序的根本所在,没有信任,就没有秩序。
综合起来,对信任的定义可以分为“信念”与“行为互动”两种观点。前者属于心理学观点,认为信任是一种信念,预期对方值得信赖并能够获得其专业知识与可靠性;后者属于社会学观点,将信任解释为一种行为意图,反映了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信赖,同时对信任者本身而言,信任他人的行为,就隐含着易受伤害与不确定性。
1.2 信任在图书馆联盟中的重要性
一个成功的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信任必不可少,图书馆联盟的成功是靠成员馆之间的合作去创造新的价值,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成员馆之间的合作关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对未来行为承诺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成员之间彼此信任,信守承诺,才能使联盟建设目标得以实施,并最终取得成功[2]。一般的,信任在图书馆联盟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联盟合作的成功率
成员馆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联盟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础,信任程度越高,对于联盟未来发展就越是充满信心,就越愿意为联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促进联盟的发展,联盟建设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1.2.2 有利于防范联盟内机会主义的发生
机会主义是指一些不诚实的利己主义行为,机会主义的发生多是源于相互之间缺乏信任。由于不信任,才会导致采取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最大程度的保护个人利益,而忽视和不顾联盟其他成员的利益。
1.2.3 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联盟的工作效率
联盟成员之间由于相互信任,对于工作中的一些细微的利益就不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自然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各成员馆都会为了联盟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
2 图书馆联盟中产生不信任原因
2.1 信息获取的不对称
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以及个人信息獲取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性和差异性,客观上导致联盟成员对同一信息的拥有程度不等,加之联盟成员地域的广泛性和运行的相对独立性,加剧了成员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引发相互之间不信任产生的可能性[3]。
2.2 合作关系的不稳定
图书馆联盟成员各自独立运行,只是为了一定的目标组成的一种一定时期内的合作关系。由于图书馆联盟成员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不存在行政命令,也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就造成了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间合作关系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会直接降低信任度的等级。
2.3 利益分配的不合理
图书馆联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共赢,联盟各成员的在合作过程中很难准确地确定在相互配合、交互作用的活动中各自贡献的大小,因而增加了合理分配收益的难度。而如果长期存在某一成员作出较大贡献后获得较少收益,就会导致相互之间信任度的降低,对联盟发展也会丧失信心。
2.4 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在联盟中,由于条款中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缺陷,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使得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个体“有机可乘”,再加之从事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很小,却往往获得很大的收益,且被发现和受到制裁的机会也很小,就导致了机会主义的发生,这也是不信任产生的根源之一。
3 信任与图书馆联盟绩效的关系
在图书馆联盟建设中,信任与联盟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均对人际间的信任问题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沟通、信任、协作和团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总结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沟通、信任、协作、团队绩效关系图图1反映了如下的沟通、信任、协作和团队绩效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团队的发展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只有成员之间精诚团结才能发挥最佳效应,达到最大的团队绩效;第二,团队之间的合作需要团队成员发挥集体的能力,共享知识和信息;第三,信任能够有效的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将团队的知识、能力、信息融为一体;最后,沟通能够帮助建立信任,团队成员通过沟通可以排除干扰,达到信任的目的。
4 建立图书馆联盟中信任机制的策略
4.1 合理地选择联盟成员
联盟成员的选择对于图书馆联盟中信任程度影响重大,选择联盟成员时,在考虑成员之间资源、优势互补的同时,更应着重考察各个成员的信誉度和在以往合作中的口碑,选择信誉度高、口碑良好的馆进行合作,是联盟合作中相互信任的基础。同时还应考虑成员馆之间的兼容性,缺乏兼容性就会在无形中增加合作成本,因此,兼容性也是合作成果的基础之一。
4.2 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
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图书馆联盟成员之间消除误解,共同进步的保障。沟通和信任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信任通过不断重复的沟通而建立。当沟通增加时,信任也随之增加,合作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深入。沟通模式的选择对于沟通的效果也至关重要[4],如,图书馆联盟间由于成员间地理位置相对分散,不易集中,可采取网络沟通的方式,组建网络联系小组,实时传递各种信息,更有利于信息的共享。
4.3 实施合理的利益分配
图书馆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益的互惠而组建起来的。合理均衡的利益分配对于巩固联盟内部关系,促进联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利益的分配应具体视各馆在联盟建设、对外服务等方面的贡献而定,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坚决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和行为。利益的分配越是公开透明,联盟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将会随之增加。
参考文献:
[1] 吴颖红.试论图书馆联盟的知识获取[J].图书馆学研究,2010(3):54-56.
[2] 崔萌.图书馆联盟成员馆间信任关系的培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20-23.
[3] 周奇志,孔繁超.图书馆联盟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J].图书馆学研究,2011(8):34-36.
军队院校图书馆联盟服务构想 篇12
一军队院校图书馆联盟建立的意义
1. 紧跟发展形势的紧迫性
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联盟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出现的, 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图书馆整体化发展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 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国外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起步从1933年美国建立最早的大学图书馆联盟之一的“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开始, 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首建立了多个高校图书馆联盟, 国际图书馆联盟组织成员至今已经超过150个。1989年建立的Ohio LINK成为图书馆联盟的经典之作, 其成员包括17所公立大学、23所社区/专科学院, 43所私立大学的图书馆以及州图书馆。它通过按合作协议采购、联机编目, 建立一个集中性的中央藏书目录体系, 开展网上图书流通、馆际互借等服务, 成员共同开发馆藏资源和利用网络电子资源, 职能已非常完善。随着书刊价格的不断上涨与用户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快速增大, 国外高校图书馆已转入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 使信息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国内高校图书馆联盟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1998年中国高校最大的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建成, 包括北大、清华等119所高校图书馆, 下设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如图1所示, 参加CALIS项目的图书馆遍布全国各省市, 可见其服务之广、作用之大、影响之深。除了国家级高校图书馆, 各省市也都在建设地区性的联盟, 发展图书馆联盟服务。到了21世纪, 在军校图书馆自身条件所迫和图书馆联盟大环境的影响下, 军队院校图书馆提出并确定了“全军院校一个馆”的发展模式。“一个馆”模式的提出, 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和国防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体现了一种凝聚力和号召力。它既是新世纪军校图书馆建设的一种模式, 又代表了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的一种观念, 更是未来军校图书馆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迫于发展形势, 军校图书馆联盟势在必行。
2. 物理环境所限的必要性
军队院校由于教学、科研内容特殊, 和地方院校相比之下环境封闭、管理严格。军队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以学员、教员为主体, 而在数量上学员占大部分, 满足学员的信息需求是军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之一。在高强度军事管理下, 在校期间学员与外界的自主交流较少, 外出机会不多, 而出于严格的保密规定, 学员所接触到的军队院校的计算机均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所以对于信息的需求基本委托于本校图书馆, 图书馆信息资源是否齐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信息爆炸、文献数量的快速增加, 文献的价格也不断攀升, 而各图书馆资金费的增长却很缓慢, 这为信息资源的建设增添了极大的困扰。通过图书馆联盟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 不仅在财务方面节省开支, 在空间上减少图书馆负担, 还能够避免重复购买的资源浪费, 最大程度上避免军校图书馆规模小、资金紧张的短板, 也能为读者提供更为方便、全面的服务。由于物理环境的限制, 军校图书馆必须建立联盟。
3. 专业领域特色的特殊性
军队院校图书馆承担的任务主要是为军校教学和研究提供服务, 在馆藏资源方面, 除了基础课教材、辅导类资料和社科类期刊书籍等普通公共资源, 很大一部分是与军事内容相关、与军校教授内容贴切的信息文献。军校涉及的专业领域特色型强、保密性强、专业性强, 此类资源一般为院校自主组织编写, 数量小、资源少, 但对军校学员、教员有很大的指导, 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部队内部, 通过其他渠道无法获得, 而图书馆是获取这些信息最全面、便捷的方式之一。但是单一的本校图书馆馆藏小, 这部分专业领域的特色资源更少, 很难满足军校读者的需求。通过建立军校图书馆联盟, 在达到保密要求的前提下, 相近领域的专业之间可以开展馆际互借, 既满足军校读者对此类信息资源的需求, 扩大他们可选择的范围, 节省他们的时间精力, 也能严守保密条例, 保证内部资料不外传, 各院校之间还可通过文献交流, 在教学研究方面展开互补合作。
二军队院校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内容
1. 信息共享资源互补
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用户的信息需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资源的整合和集中更是大势所趋。军校图书馆联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馆际信息共享与资源互补, 在一个统一制定的前提下细致分工合作, 从军校图书馆的整体出发, 将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放到高于各图书馆特殊需求的高度, 调整、规范、控制全军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向, 以尽可能小的配置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实用效益。从协调采集文献、联合购买数据库到统一建设流通平台, 要充分考虑各成员馆规模大小、地区差异、院校特色, 科学统筹, 长远规划, 在明确发展策略后, 发挥各馆特色、突出各馆重点, 准确各馆定位, 避免大量相同资源出现家家收藏、重复建设的现象。现阶段各馆之间由于流通平台的建设有差别, 导致馆与馆之间开放程度小、数据交换不畅, 没有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的要求, 应下大力气进行整改, 让读者查找文献快捷、借阅文献方便, 切实落实“全军院校一个馆”的目标, 实现馆际零距离的效果。
2. 军综网平台建设
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 在校园内军综网的覆盖率远大于互联网, 近年来军综网发展迅速, 在军校基本每一个学员宿舍都配有军综网专用电脑, 图书馆在军综网、校园网建设的意义不仅对图书馆本身的宣传, 对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军校学员的知识获取尤为重要。军综网数字图书馆联盟平台的建设除了普通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外, 重点应放在各成员馆的军事特色资源, 根据各个院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方向, 收集如院校自主编写的教材、发表的论文、研究成果报告、教学课件等相关资源, 还可以请专家教员对一些教学重难点、学术热点进行探讨并录制视频, 将以上内容整合成特色精品模块, 突出各军队院校的专业特色, 在方便本校学员学习的同时, 也能向外校及部队展示院校学科成果及特点。平台还应重点建设用户咨询、推荐、留言等板块, 设置成员馆轮流值班制度进行回复答疑, 加强图书馆与用户的沟通, 强化平台的交互性, 第一时间了解用户需求, 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
3. 学科专业联盟服务
1998年和2001年,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 随后全国多家重点大学相继推行了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服务, 是按照科学发展与创新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规律, 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服务工作, 使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 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为各研究所、室提供重要信息助力, 对科研人员在信息咨询、情报研究、态势掌握及决策制定方面很有帮助, 另外推行的“学科服务进百室”策略中学科馆员进入研究所一线, 全程嵌入科研过程提供学科服务, 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军队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意义重大, 专业的学科知识为院校教学科研、部队教育训练、机关决策咨询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文献保障、信息服务和学科支撑。但据调查, 在军队院校图书馆内开展学科化服务的还在极少数, 规模较小的图书馆也暂时无法开展此类服务, 委托地方图书馆又存在保密问题, 可通过军校图书馆联盟构建学科服务联盟来解决。以规模较大且学科服务较为成熟的军校图书馆作为牵头单位, 各自负责学科专业较近的学科服务, 保障院校的学科需求, 并对业务能力较强的图书馆员进行学科知识方面的培训, 做好“传帮带”工作, 帮助其发展学科化服务。
三军队院校图书馆联盟服务的前提
1. 统一制度的规范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建设完善的军校图书馆联盟必须要有统一的制度来进行规范, 方便联盟建设的同时也方便为读者提供服务。制度的规范包括各成员馆需要遵守的军校图书馆联盟章程和工作标准。联盟章程需要考虑各馆的规模、所在地区等因素来确定基本的合作协议与分工职责, 各成员馆在享受联盟服务的同时也要履行应尽的义务, 共建共享双轨并行, 在强调联盟整体的优势下也要突出各自特色;从技术管理的角度考虑, 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关键在于工作的标准化。有了标准, 各成员馆的信息资源才能按统一的格式组织起来, 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标准的规范较为细碎, 包括采集资源的协商、统一编目的制定、馆际借还流通的流程、网站端口、数据格式等都需要具体细化。
2. 资金的持续保证
图书馆联盟的启动和正常运作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一般来说, 联盟资金投入的多少同联盟运作效果的好坏相对应。联盟资金的投入主要是各馆为符合联盟统一要求而进行改造和联盟运转的日常维护, 根据各成员馆的实际建设情况和资金诉求, 制定公正、透明的资金方案, 同时加强监管机制, 让每一笔资金落到建设图书馆联盟的实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图书馆联盟健康、有序的发展。
3. 人才需求与队伍建设
在建立军队院校图书馆联盟之后, 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有所增加, 而由于图书馆编制规模的限制, 人才流动性很大。军队院校的专业设置中对应图书馆相应专业的较少, 所以图书馆的大部分人员来自聘用的非现役文职, 之前由于门槛低、专业杂、无法适应军校环境等各种因素, 有些人员的素质并不能达到军校图书馆员的要求。2013年10月, 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发布的《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明确, 自2013年起全军实行文职人员统一招聘。这是全军首次实行文职人员统一招聘, 社会覆盖面广、军地关注度高, 多项专业技术岗位, 利于大范围延揽优秀人才, 有助于为军校图书馆的人才队伍输入高质量的新鲜血液、提高军校图书馆员的整体专业素质, 满足军校图书馆联盟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的更高要求。
四结束语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 建立军队院校图书馆联盟构想的提出, 总部机关、各大院校及图书馆都致力于联盟的建设。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成熟都要经历“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困难, 新事物的萌发都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军校图书馆联盟服务将日臻完善, 走向成熟。
摘要:为顺应形势发展、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军校图书馆建立联盟是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军校自身特色分别从建立意义、服务内容及前提三个方面对军队院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进行了研究, 分析建立联盟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特殊性, 在物理环境和网络环境下联盟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共享学科化服务的构想, 并且就建立联盟的前提条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军校图书馆,图书馆资源,学科服务
参考文献
[1]陆地、郭秦茂.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9 (3) :18~22
[2]葛敏.“全军院校一个馆”模式的特征与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 2000 (2) :23~25
[3]莫其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7) :85~89
【图书馆联盟建设论文】推荐阅读:
图书馆战略联盟06-14
大学图书馆联盟08-12
图书馆联盟问题12-20
图书馆联盟数字化服务11-12
市图书馆联盟工作情况10-20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论文07-15
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论文08-23
中学图书馆建设之思考论文09-01
构建跨区域的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07-24
军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论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