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论文(共4篇)
研究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论文 篇1
建设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
1.1 人文精神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从长期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来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大力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人文精神,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现代科学主义则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主题。
现代科学精神在高校图书馆的体现之一便是崇尚现代信息技术,在大数据时代,重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图书馆的建设,在不断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建设具有人文精神内核的高校图书馆使之成为各大高等院校甚至是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精神在图书馆平时的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过程中,体现是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关怀是的读者的心理需求,让人文精神真正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标志化和核心化服务内容,这样人文精神的价值观念成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职业和学术关注核心。着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在提出“书,法,人”为图书馆学的三要素时,阐释在经历过以“书”为重心,以“法”为重心之后,提出以“人”为重心,并着重提出“若以人为目标办图书馆,则事业能生动而切合实际,且有继续进行深潜研究之余地也。”因此,中外专家对未来高校图书馆曾经这样精神描绘,未来的高校图书馆不再限制读者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身份不同,成为新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休闲与学习机会,这也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鲜明体现,注重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以创造美与和谐将越来越成为图书馆事业前进的发展方向。
1.2 人文精神是高校图书馆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重地”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使我国高等教育初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仅各个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部门,更是各个高校学术,文化水平的真正体现。文献建设,馆藏数量,信息技术等都成为各大院校评建与衡量的标准。教师,学生在开展教学,科研时不仅需要从图书馆查阅各类学术资料,文献馆藏,更是师生开拓学术视野,汲取课外知识营养的“后花园”,更好地发扬人文精神,是馆员在服务中,更够将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为其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优质服务,使读者充分体会到图书馆本身所散发出的书香,人文气息,感受到图书馆馆员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短短几年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感受与熏陶人文精神关照中的高等学府之中,提高学生今后的个人文化素养,科研能力,完成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教辅部门的任务。
1.3 发扬人文精神克服现代信息技术的局限性
在图书馆学理论与工作实践当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此保证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性,智能化与高效性,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从 1945 年美国人 V ·布什发表“诚若所思”一文来,图书情报(学)界就连续掀起了技术应用热潮,直至现代的网络化信息化技术之热。但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和关注图书馆发展的人士意识到技术并非是图书馆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人文精神却包含着人们对于道德,法律,社会等的认知,只有回归“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才能使图书馆充满人情味。特别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以培养人才为重任,而尊重科学,同时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好的弥补了科学技术冷冰冰的机械自动化的传统,结合人文精神才能吸引更多读者。激烈的社会竞争越来越需要高校图书馆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去完善自己,伴随着网上购书,网上图书馆等新兴科技手段的运用,读者有了比图书馆更多选择图书文献资料的机会,参与竞争也是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问题,吸引读者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舒适的读书氛围,让读者有了宾至如归的感受才是保证一路走来的图书馆事业继续蒸蒸日上。建设具有人文精神的高校图书馆
2.1 营造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
图书馆时一所大学的标志,是教学,学术,科研的重地。馆址的选取体现着大学的特色与人文气息。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时就应该充分到,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标志性建筑,选址尽量选在学校中央或是醒目的地方;另一方面,考虑到教学区,公寓区,生活区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既要交通便利,环境还要闹中取静。通过选址,设计,将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时代精神与人文气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国高校大多都在图书馆的设计上彰显出自己学校的特色,雄伟,雅静,却又不失人文气质。其目的在于用美与和谐的建筑风格,唤起读者对人文精神的渴求,体现出一所高等学府的人文气息。因地制宜的图书馆外部环境也是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有些南方大学图书馆就建造在依山傍水,风景旖旎的地方,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享受书籍带来的精神愉悦。在北方的校园中,依旧可以看到是,喷泉,亭台,花坛等不同特色的建筑设计,使读者可以放松心情,吮吸知识的营养,滋润心田。
图书馆是一个极具文化品位的场所,在其建筑内部设计上也应秉承人文精神至上的宗旨。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设计理念。把方便留给读者,把通风好,采光好的地方留给读者。在图书馆内部各个借阅部中,考虑到读者与文献资料的充分接触,已经改进成为开架式图书馆,读者方便选取所需文献。工具书的一般都较为沉重,在图书的摆放与设计上,采用降低或另外开辟工具书专区,节省人力,方便读者借阅。
另外,在图书馆大厅或是醒目的位置,悬挂或是利用 LED屏介绍全馆概况,各库分布,读者须知,让读者快速有效地利用好图书馆。雅静的环境,人文气息的氛围,缺少不了的是既美观又净化空气的绿色植物。名人字画,警示谚语,诗词绘画都能够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内涵。给读者以环境上的熏陶,精神上的升华。
2.2 秉承读者至上的人文精神
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漫长的“藏书楼”时代一直主宰着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书”而展开,直至近代,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才从“以书为本”转变成“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目标是将读者放在首位,满足读者之所需才是贯穿在思想与工作中人文思想的重要体现。传统图书馆中,大多工作都是以藏书为主,读者群体也只是小众群体,不是达官贵人就是文人骚客。而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广大读者。高校图书馆目标人群更是特征鲜明,就是面向全体师生。在管理与制度建立上,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人文主义精神作为服务读者的目标与落脚点。从采编为代表的文献建设部出发,让全校师生主动参与到文献的采购当中,鼓励读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当中。另外,图书馆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设立意见箱等,让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让读者也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从而凸显出图书馆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让读者成为图书馆全面建设与服务的参与者。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借阅制度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例如,学生的借阅数量和老师的借阅数量就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甚至有些高校,学生又划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等不同的借阅标准。这就与图书馆人文精神相悖,人人生来平等,在知识的面前更是不分国籍、身份、学历等。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该对所有师生做到一视同仁,取消这些不平等的借阅标准,让每一位读者进入图书馆不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条件而受到限制。
对于每一位走进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来说,尊重每一位读者,无论是在礼貌用语还是行为举止方面,都要求馆员微笑面对,尽力满足每一位到访者的需求。尊重读者无论是因为科研教学还是休闲放松为目的,图书馆员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让读者满意而归,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周到细致的服务。在馆员岗位的安排问题上,可以选择一些业务水平熟练的,年轻的,或是充满激情的热爱图书馆工作的馆员充实到图书馆工作的“窗口”,让读者切身感受到来自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读者有惊喜,这样的服务才是高品质的服务。读者获得了“满意+惊喜”的效果,突出了为读者着想,读者至上的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本质。
用温馨的环境,热情的服务,为读者创造一个和谐,雅静而又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不仅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文献资料库,也是读者获得轻松,休闲的精神文化娱乐的场所。读者在这里可以阅览生活报刊,书籍,享受精神上的“饕餮盛宴”,追求精神的愉悦。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对读者课余休闲读书生活的引导,满足读者想要获得高品质精神品位的诉求。这样,使读者能够从学习,研究到精神升华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也伴随着读者的需求而不断提高,让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在馆员与读者当中。
2.3 坚持人本管理的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的竞争比比皆是,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物质待遇相对偏低,自身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图书馆的良性发展,就必须给予馆员必要的人文关怀。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亲身感受到来自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才能更好为读者营造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服务环境。
吸引,培养,留住人才也成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中重要环节。
列宁曾说,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因此,依靠馆员,听取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就显得十分重要。安排人员岗位时,根据每个馆员自身的情况,尽量能够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一位馆员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与特点,将特有的创造力,主动性发挥出来;在工作中允许馆员有过失,结合实际情况,与馆员一同分析解决,鼓励与表扬他们工作中的闪光点。图书馆管理者拉近与馆员的距离,体恤馆员,让馆员在工作中感受到来自图书馆大家庭的“温暖”,充分调动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馆员寻求自身发展与提高时,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的态度。以不同的方式鼓励他们在工作之余,参与科研学术,深造学习等。为他们寻求自身发展创造机会,提高馆员的学术能力与工作水平,使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与服务水平。
以馆员为主要服务依靠对象,尊重人才,在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促使图书馆员产生强大的内心动力,也可采取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有效激励,吸引,培养与留下优秀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多方面鼓励他们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服务水平,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
另外,关心馆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图书馆人文关怀重要部分,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激发馆员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还应做好图书馆馆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双方面的思想工作,使馆员依靠图书馆,以馆为家,以馆为荣,让图书馆服务工作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
[2] 周丽。高校现代化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失衡于重塑[J].图书馆界,2003(3)。
[3] 赵丽君。浅论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建设[J].经济与文化,2012(4)。
研究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论文 篇2
中国是饮茶古国,也是饮茶大国,有着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便是茶道精神。茶道精神是指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品格修养之道。
自古以来,中国就重视饮茶对人的品性修养的重要作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四个字是对中国茶道精神的最早概括。此后,宋徽宗赵佶在其著作《大观茶论》继承和发展了陆羽的总结,将茶道精神凝练为“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八个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茶道精神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今人对茶道精神多有概括。比较著名的有庄晚芳教授总结的“廉、美、和、敬”、六如茶痴林治先生的“和、静、怡、真”以及茶学家程启坤先生的“理、敬、清、融”等。本文选用流传较广的林治先生总结的“和、静、怡、真”作为当代中国的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
“和”: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指在一定条件下,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相成、相辅相成与相反相成,表现为对立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运用大量笔墨描述了煮茶过程中阴阳调和,指出煮茶过程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和谐统一的过程。宋徽宗对于茶道精神的和也有精辟阐述,指出茶可以达到“致清导和”的作用。几千年的茶文化实践证明,饮茶可以使人达到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静”:“静”是达到“和”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宁静的心态下,人才能真正精神内敛、反观内心、体悟人生、洞察入微,人才能在空灵虚静的心境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感悟“天人合一”的境界。古人对茶道精神中的“静”字多有体会,苏东波在《汲江煎茶》中有“松风忽作写时声”,戴昺的《赏茶》诗中“卧听黄蜂报晚衙”,郑板桥的诗句“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都描写了饮茶过程中的环境之静与心灵宁静。因为只有茶之为物,与酒不同,不在使人血脉喷张,而在使人平心静气,导引我们进入默想的世界。
“怡”:怡是喜悦、愉快之意,是饮茶过程中的精神追求。自古以来,煮茶品茗便被视为愉悦高雅之事。唐朝贯休有诗云“何时一重见,谈笑有茶烟”生动描写了友人之间饮茶谈笑的快乐情景。中国的茶道与日本茶道精神不同。日本的茶道有着严格的仪式、繁琐的茶艺,在茶道精神上表现为“清幽寂寥”。中国的茶道不追求形式的芜杂,讲求内心的愉悦。饮茶可以配合对弈、交谈、参禅、悟道、观月、赏花、闲看山水等等。饮茶或涤烦解渴,或去困提神,以达到怡情养生、怡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真”:茶道中的“真”首先指的是茶事之真,环境应当是真山真水,字画应当是真品真迹,茶叶应当是真茶真味,器皿应当是真陶真瓷;其次指的是饮茶过程中的真诚真情,在品茗过程中说话要真诚,待客要真心。
2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构建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与情感意志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境况与氛围的总和。图书馆是人文重地,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发挥图书馆传播文化知识、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职能。研究表明,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建设暗合中国的茶道精神,应在“和、静、怡、真”四个方面下功夫,建设和谐、宁静、愉悦、真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
2.1和谐的人文环境
中国的茶道精神讲求“和谐”的人文追求,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同样应当追求“和谐”,主要表现在图书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及图书馆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两种形式。
一般而言,公共图书馆应首选园林绿化优美场所进行建设,使得图书馆的浓厚雅致的读书氛围融入清新幽雅的绿色景观。图书馆既和谐地融入了周边环境,又为绿色生态环境增添人文色彩。国家图书馆毗邻紫竹公园,碧波万顷为我所用、翠竹万竿尽入彀中,是图书馆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的典范。大学图书馆不仅要选择自然景观优美之处,更应选址在校园中心地带,方便师生出入。图书馆不应建设在马路附近或者操场附近,也不应建设在音乐、美术院系附近,使得图书馆难以融入周边环境。图书馆的选址体现了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追求。
图书馆中的人际关系包括管理者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馆员的关系以及馆员与读者的关系。由于图书馆的宗旨在于“一切为了读者”,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最为重要。由于馆员工作多属于重复性单调工作,无创新性与挑战性,馆员工作时多产生倦怠情绪,对读者态度冷漠。茶道可以帮助馆员消除苦闷、开阔心胸,甘愿为读者无私奉献,用真心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为读者创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日常工作中,馆员应当展现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可以协调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馆员良好的态度、娴熟的技能、亲切的交谈、积极的工作态度都可以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2.2宁静的人文环境
中国茶道精神中的“静”既指环境的安静,也指心态的宁静。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也应当注重这两点,在追求环境的安静,也追求内心的宁静。
图书馆的选址应避免选在闹市之中,马路之旁,喧嚣的环境使得读者在图书馆之内无法静心阅读,图书馆传播知识的职能难以发挥。图书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手段,诸如采用隔音门窗和高分子吸音材料,在美化环境的消除外界声音干扰。图书馆内的声音也会影响他人的学习与阅读。在图书馆中应贴有“请将手机调为振动或无声”、“轻一点,再轻一点”、“静以修身,学以育德”等字样,提醒读者保持安静的环境。
宁静的心态是学习与阅读效果的保证,图书馆有义务从环境建设方面帮助读者建设宁静的心态。通往图书馆的道路两旁应种有枝繁叶茂的大树,使得读者在入馆前享受清凉与惬意,有助于读者心态的宁静。图书馆保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可以使读者在寒冷或炎热的天气中迅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此外,图书馆内摆放绿色植物盆栽,一方面缓解读者阅读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绿色的生态点缀可以使得读者心绪平和,提高阅读效率。
2.3舒适的人文环境
茶道精神追求“怡”的境界,“怡”解释为“愉悦或者舒适”。图书馆作为学习的重要场所,也应为读者营造愉悦舒适的人文环境。
愉悦舒适的人文环境首先体现在图书馆周边环境的宁静与优雅。有条件的图书馆选址于湖光山色之间、蓝天碧海之旁,读书之余可以饱览周边景色,可以游目骋怀,令人心旷神怡。
开放式的借阅方式,最大限度的让读者畅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最快速、最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图书是图书馆舒适的人文环境的又一要义。开放式的借阅方式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各书架距离要适中,使得多人在书架之间穿梭亦无拥挤之感;图书位置高度要适度,方便读者的存取与查阅;馆员工作台的设置尽量贴近读者,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柜台高度大约在75cm左右,过高容易产生与读者之间的疏离感,不利于舒适人文环境的建设。开放式的借阅方式使得读者直接接触大量图书,但可能为寻求某本图书却难以找到。图书馆应设置图书定位查询区,通过计算机的查询便可确定图书的精确位置,降低读者寻找时间,增强读者阅读愉悦感。开放式的借阅方式应同时配合“宽进严出”的出入方式。“宽进”是指允许读者携带书包入馆,方便读者学习。“严出”是指通过电子设备严格查处图书未经借出而带出图书馆。馆员在处理问题时应态度和蔼,充分尊重读者。图书馆应安装无障碍设计,开辟轮椅专用通道,且图书馆书架之间距离应满足轮椅通行要求,为盲人提供盲人专用区,提供盲文书或者书刊录音唱片,重视弱势群体的阅读权利,增强弱势群体的阅读愉悦感。此外,提供无线网络以及必要的公用电脑供读者查阅资料也有助于打造令人愉悦舒适的人文环境。
2.4真实的人文环境
茶道中追求“真”,讲求真山真水、真陶真瓷。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也需要追求真实,正版图书、真花真草都是图书馆人文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除此以外,图书馆的“真”还体现在对学问的真学真练之中,求真务实之中。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有言“苦茶,久食羽化”。做学问的过程如同饮用苦茶一样,必须真学真练、苦思冥想,才能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图书馆在人文环境健身中应当努力宣传追求真学问的不懈精神,在图书馆的墙壁上贴上诸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欲求真学问,须下苦功夫”等名言警句,激励读者苦心求学,以求学问精进亨通之日。
3结束语
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内涵是“和”、“静”、“怡”、“真”。其中,“和”是茶道精神的核心,“静”与“怡”是茶道修炼的必由之路,“真”是茶道追求的至高境界。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同样应当在“和”、“静”、“怡”、“真”四个字上下功夫,建设和谐、宁静、舒适、真实图书馆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杰.论中国茶道和茶道精神[J].茶叶通讯,2001(4):37-39.
[2]牛玉芬.“和”文化与中国茶道[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41-43.
[3]杨玲梅.从茶道精神“悟”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1(6):100-101+04.
[4]刘石平,陈炎.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0):205-207.
研究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论文 篇3
县级图书馆应为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精神服务黑龙江省甘南县图书馆 郭 琳
【摘 要】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中小学生不仅应具有科学精神,而且必须具有人文精神,县级图书馆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服务。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 人文精神 服务
人文精神是以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念为核心的人类精神,蕴藏着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传承,体现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小学生加强其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县级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要求我们图书馆人应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服务。
一、培养人文精神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的需要
中小学生在成长中如果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就不会形成高尚的人格。中小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有赖于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如对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对理想、道德等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人与自然的协调意识等。而这些素质的提高仅靠学校课堂教育是无法完成的。县图书馆配合学校,补充不足,帮助学生内化人文精神,把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人文精神融合起来,这是任何课堂教育都无法替代的。中小学生在图书馆可以自主支配时间,随机安排学习内容,这就为中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树立科学的道德观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主阵地,中小学生还可以任意涉猎其它课外知识,以此来充实、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拓宽他们的人文视野,增强他们的融会贯通能力,从而增强其创新能力,所以说县图书馆在提供学生的学习空间上以及激发学生人文精神的`内在潜能上是学校课外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和最佳场所。
二、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图书馆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县图书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使学校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工作得到补充和完善,全面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1.在环境优化中把美化与管理结合起来。图书馆优美的环境,富有科学文化韵味的设施,严格的文明规范,井然有序的借阅秩序和浓厚的学习气氛,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在藏书建设中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县图书馆构建合理的藏书结构,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改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提高。
3.在活动组织中把知识传播与素质培养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喜欢参加的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比赛、报告会、讲座以及各类知识竞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探索未知、寻求真理的强烈兴趣。
三、县图书馆为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精神服务的策略
1.发挥图书馆的特有优势。县图书馆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从小了解、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掌握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技术方法,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服好务。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本网网 )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学生服务时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中小学生只有被尊重、被信任才能走向自尊、自信,才能树立起不断锐意进取的理念和境界,从而成为富有人文精神的健全人才。所以无论学生家庭背景如何,他本人学习成绩怎样,作为图书馆员,都应把他们放在主体地位,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要。图书馆为每一名学生创造有利于其人格健康成长的环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使他们形成敢于经历失败与挫折、勇于抵抗压力的坚韧不拔的品质,才真正完成了为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精神服务的任务。
3.吸引学生共同参与。在中小学生各种素质全面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中,完整、系统的知识影响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个人的品质特征和思想境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人应吸引学生参与图书馆文献及知识信息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一可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可掌握最新知识和信息,提高汲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三可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判断是非曲直,逐步形成健康、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可使更多的学生熟悉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高他们利用图书馆的能力。通过上述方法,使他们不但拥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拥有了健康的人文精神,从而完成了他们学生时代理想人格的塑造。
浅议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 篇4
1.1 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本为中心, 以人的实际需要出发, 以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为导向, 它提倡尊崇自然, 推崇人性, 从而形成和谐平等、奋发向上的人际环境。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 强调尊重人, 关心人的命运, 追求人的幸福, 满足人的需要, 实现人的价值, 体现人文关怀, 提高人的素养和精神境界, 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指的是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以人为本, 它不仅仅能实现人的价值, 满足人的需要, 而且能追求人的整体发展, 并且体现人文关怀, 创造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
1.2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价值实现是以读者为本, 从哲学上说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 即一切依靠人, 一切为了人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图书馆一直以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强调“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人本原则, 具体是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读者。例如2014年报刊的征订工作, 为了更好的服务全院师生, 图书馆把报刊目录通过金盘系统挂在网上, 实现了大家积极参与挑选自己需要的报刊, 最后由图书馆的相关部门整理、汇总后再征订, 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
2 人文精神的建设在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图书馆中的体现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它体现在图书馆的管理、文化、建设、服务等方面。一流的服务需要一流的队伍, 一流的队伍需要一流的管理, 所以商学院图书馆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一流的管理理念, 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包括对馆员的管理和对读者的管理。
2.1 本馆对馆员的管理具体体现在:对馆员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
商学院图书馆不定期的以工会活动的形式, 展开讨论, 或进行有关图书馆方面的知识竞赛等活动, 互相学习, 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馆领导还不定期的采取请进来, 或走出去的方式培训馆员, 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比如请云南省图书馆培训部的专家到学校, 为馆员开展每周一次的业务知识培训, 内容都是与大家的工作息息相关的, 业务知识培训让馆员受益匪浅, 受到馆员的一致好评;还有每年本馆选派业务骨干到各地参加业务培训, 先后到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信息学院、重庆图书馆等地, 分别参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文献分类标引”、“高职高专图书馆馆长暨业务骨干高级研修班”的培训, 都达到要求, 并取得了相应的证书。这样把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扩宽馆员的知识面, 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同时加强对馆员进行人文精神的宣传教育, 使得馆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 为读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每个馆员的义务和责任。对读者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宗旨。
2.2 本馆对读者的管理具体体现在:读者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利用才得以实现的
所以图书馆要做读者的朋友, 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们。如在世界读书日邀请部分读者到图书馆参加主题为“图书馆我想对你说”的阅读座谈会, 以此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 并在此基础上, 由馆长牵头, 开展了读者的心灵成长读书会活动, 以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为阅读的内容, 理解他们的真实所需, 真正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建立起来的, 它需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培养与熏陶;它是一种管理信念, 随着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源源不断地流向馆员的心里;它又是一种氛围, 弥漫在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它还是一种文化和使命, 不断地扬利抑弊, 代代相传。拥有这种精神, 能使我们每一个馆员不断完善自我;拥有这种精神, 能让我们时刻谨记把读者放在首位;拥有这种精神, 能使整个图书馆精诚合作, 共谋发展;拥有这种精神, 能使图书馆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
3 建议进一步加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
3.1 商学院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开发人的价值和潜能以及激发人的创造性,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的基本精神, 是图书馆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 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争取零投诉, 追求100%的满意度。在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 以“馆员为本”、“以读者为本”, 来健全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2008年, 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的《图书馆服务宣言》, 确立了图书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 “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 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向读者提供平等的服务”, 是“人文理念”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图书馆人文精神是一个双重载体, 即读者与馆员, 两者缺一不可。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体———馆员, 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纽带和桥梁, 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者和实践者。馆员应该得到重视, 对他们的关心培养, 尊重和信任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必须应保障的。图书馆在面对不同的学科, 不同专业的师生时, 把相应的专业人才用于专业化服务, 提高服务手段和服务水平, 并在整个信息服务过程中认真关照读者, 处处渗透人文关怀, 传播人文精神, 使读者受到人情和友善的熏陶, 增强学习进取的信心, 把图书馆建设成读者理想的高品位的求知、解惑的场所。
3.2 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构建人文精神的内核
图书馆根据学院所设置的专业, 以经济类图书、财会类图书、文学类图书等为主, 并结合学生的兴趣, 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 处理好基础文献与研究文献、休闲文献与专业文献的关系, 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是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先决条件。首先, 图书采购要严把质量关, 严禁思想内容不健康的图书进入高校。其次, 调整馆藏结构, 重视人文社科类文献的收藏, 增加人文社科类图书。再次, 综合利用网络资源, 大学图书馆的网页上有着大量的电子文献, 图书馆要大力宣传这些资源, 让学生了解和学会使用这些电子资源, 使其在网络环境里也同样能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这是高校图书馆最为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也是培育和开发人文精神的重要举措。
3.3 积极倡导人文关怀, 为读者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应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充分尊重读者人格的文化环境, 让读者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心情舒畅地获取新信息。人性化的环境不仅可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 在紧张奋进的氛围中能全方位地感受到环境与人的亲和力, 它还能超越其物质实体性而成为精神的、人为的审美世界, 成为一种可以对读者施以教化的审美的文化环境。
总之, 对人的尊重如果是发自内心的, 如果已经深入图书馆的骨髓, 成为图书馆的灵魂, 那么, 它就必须会细化到具体人群甚至个人, 会渗透融合于图书馆的各种关系中。
摘要: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摇篮,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大学的“第二课堂”, 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精神,构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6-27.
[2]丁西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2) .
[3]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J].图书馆建设, 2008 (10) :1.
【研究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论文】推荐阅读:
茶道人文数学教育研究论文08-24
基于数码类产品的动漫衍生品设计与研究论文08-17
基于园林绿化设计中建筑小品应用的研究论文08-27
基于柔性内部控制研究论文09-14
基于用户特征的研究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