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图书馆

2024-08-10

现代大学图书馆(共12篇)

现代大学图书馆 篇1

图书馆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机构, 在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生成现代大学文化的过程中, 担负着极为重要和极其艰巨的新使命。既要立足国情, 紧跟现代大学教育创新实践的发展, 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大学发展规律和新特点, 不断拓展自身职能作用, 修正发展定位, 为学校的教育创新和全面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同时, 又要揭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 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整合学校图书资源、凝聚学校科研成果, 开创大学图书工作新局面。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使命渲染

在现代大学全面发展中, 图书馆的使命是应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 除了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外, 还负有现代大学发展要求所赋予的特殊使命, 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大众, 在大经济、大教育和大科研的框架内, 对原有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和运行模式进行重新整合, 生成与现代大学教育创新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机能。

1. 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服务器。

图书馆应是现代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的服务器。当前,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标准的多样化人才, 是现代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多样化人才培养使现代大学出现了多样化学生群体, 在校内, 不再是整齐划一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生, 还包括成人教育、高职教育、高教自考等等不同类型教育的学生群体。然而, 由于不同学生群体不但在综合素质、社会经历、职业年龄等方面存有差异, 而且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 这些学习目标与学习需求, 必然要求图书馆这个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多样化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责任与使命, 强烈要求大学图书馆对原有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进行革命性变革,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进行科学定位, 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资料丰富、信息宽广的引导平台, 成为现代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高端服务器。

2. 现代大学科研创新的推进器。

科研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发展基础和立身之本, 而为科研创新提供科研导向和学术导航正成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重要使命。现代大学科研创新实质上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互动过程, 以时代的标准和宽阔的视野对学校以往的科研成果进行理性梳理与哲学归纳, 去粗取精, 提练焦点、集合亮色, 巩固和提升已有的科研成果, 再用现代思维和世界视角, 在“扬弃”的层面上, 发扬光大“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格物致知”的求知精神、“求真务实”的实验精神, 在跌宕起伏科研发展历程中凝练优势与特色, 进而取得原创性成果和实质性进展, 生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科研生态。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是大学科研创新的基本推动力。

3. 现代大学文化生态的变频器。

图书馆作为大学校本文化传承与积淀的特殊平台, 通过对学校历史和现有的文献、文物、图片、图书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播, 承担起沉淀与光大优良校风、生成与弘扬传统校本精神, 对接与延续名师文化、萌芽与涌动文化新思潮的使命与责任, 为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变频加压, 提供不竭的物质动力和精神源泉。另一方面, 要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 光靠现有的课堂灌输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 把图书馆建成所有大学成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精神园地, 以卓有成效的图书与信息资源服务, 让所有大学成员都可以在这里汲取丰富的科学文化营养, 不断丰满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思想道德水准, 进而形成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文化知识体系, 成为激励他们自觉自律投入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二、影响大学图书馆使命的几个因素

现代大学图书馆有着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并轨的社会背景, 要完成时代发展所赋予的新使命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不仅要直面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矛盾, 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老问题、新老矛盾的交织对高校图书馆现实使命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

1. 科学化管理体制缺失。

我国许多大学的图书馆现行的管理体制与实现使命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图书馆“一体化”管理机构缺位或职能虚化。管理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社会化融投入机制缺失, 学校、有关部室、各教学院系对图书馆工作的组织领导出现断裂或阻隔, 对学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 一些图书馆工作中的重大实际问题难以协调解决。二是大学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或内容陈旧。制度体系建设是大学图书馆馆建设和实现使命的基础与前提, 制度建设应是图书馆使命、任务、目标的规范和固化, 光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是不能完成使命的, 即使取得了某些成效或成果, 如果没有长效和科学的制度建设和制度保障, 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不能得到巩固和推广。

2. 现代化服务手段缺位。

拥有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手段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完成使命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不少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迟缓, 服务与管理还是以纸质和经验为主, 不能把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优良传统、先进经验、成果成就, 特别是馆藏的丰富历史文献与自产文献, 包括孤本、善本历史文献资料和现代学报、学位论文、教师或科研人员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进行组织、收藏的同时进行数字化, 大大限制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层次和水平。二是图书服务与管理手段落后。我国大学图书馆整体上看, 只能单一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去覆盖不同类型读者群体的需求, 这必然产生服务与需求间的落差与矛盾。

3. 可持续发展资源匮乏。

可持续发展是大学图书馆完成使命的主要途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和市场化的资源调节机制, 就意味着发展活力的窒息和原动力枯竭。一方面, 高校图书馆所需资源和经费几乎完全依赖政府和学校拨款, 在资源融投资、经费管理、资源更新等诸多方面, 缺乏主动权和自主权。另一方面, 大学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收益分配方式不甚科学合理, 有悖于在市场化和社会化条件下服务的基本规律。目前, 几乎所有大学图书馆的分配都沿续计划经济的分配方式, 全部上交学校, 图书馆除了行政办公费用外, 可用于发展的基金几乎没有。

三、现代大学图书馆使命的实现方略

现代大学图书馆要实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就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前期我国大学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的难得机遇, 制定符合国情、省情、校情, 具有自身优势和自身特色的发展方略, 以“三个建设”为重点, 对图书馆工作进行高效创新和变革。

1. 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组织基础。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是大学图书馆在把握现代大学教育改革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为强大动力, 在“试”中探索前进, 在“闯”中开辟新路, 突破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的创新举措。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上, 都有全新的内函和外延。其基本表现形式是:一是建立科学化的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有关部室负责人、各教学院系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校图书工作领导委员会”, 负责制定学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协调解决图书馆工作中的重大实际问题, 为图书馆工作的和谐、科学、快速发展奠定组织基础。二是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体系。要充分体现管理制度的校本特色, 对过去自身行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改进与创新, 以多层面的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建设在图书馆机制创新中的保障作用, 真正改变实际工作中制度建设与发展实践相脱节的状况。

2. 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

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主体方式。其一, 贴紧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 社会与市场对大学图书文献资源的需求呈动态变化趋势, 只有在市场竞争与比较中, 才能清楚了解学校馆藏各类文献资料的过去价值、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 清醒认识校馆服务体系的优势与缺失。其二, 以市场化的标准改革服务方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 合理布局服务时间和调整服务方式, 根据不同图书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学校成员的学习需求, 运用时间交错、迭次使用、饱和利用等行为方式, 达到以现有的图书资源取得最好的服务效果之目的。其三, 以市场化的要求进行资源整合, 能动地发挥校馆图书资源与市场图书文献资源的互动与互补特性, 加强校馆文献资源“自我造血”与“自我完善”的功能。

3. 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

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人才保障。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是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点。一方面, 要引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补充新鲜血液, 调整原有的管理人员结构, 改变图书馆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 又要立足现实, 加强对现有馆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鼓励馆员通过继续教育或自学渠道, 加强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与图书馆现代科技改造同步是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的方向。图书馆在建立管理新队伍过程中既要以队伍建设加快现代科技改造进程, 以提高馆员整体素质, 为现代科技改造奠定人才基础。同时, 又要以现代科技改造有效促进管理队伍建设, 利用现代科技改造推动馆内管理人员去探索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掌握新技术、形成新能力, 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队伍整体专业层次。

摘要:现代大学在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大学文化生成的过程中, 学校图书馆担负着极为重要和极其艰巨的新使命, 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在完成使命与直面挑战的互动之间, 不仅折射出大学图书馆曾有的辉煌和现实的困境, 更昭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未来, 关键是要明确所承担使命的内涵与外延和设计好使命的实现方略。

关键词:现代大学,图书馆使命,实现方略

现代大学图书馆 篇2

现代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探讨

分析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文献资源形态、服务形式及服务时象等的.变化情况,提出馆员的角色定位也应随之而改变,并就现代公共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论述.

作 者:熊军 XIONG Jun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广东深圳,518101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5)分类号:G258.2关键词:公共醇书馆 馆员素质 服务功能

现代图书馆借阅管理 篇3

着学校的学术地位和教学实力。本文针对当前图书馆借阅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形成因素和解决策略,以求找到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我校图书馆的借阅管理力度,推进图书馆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其有效的功能。

【关键词】:图书管理模式;借阅规则;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前言

随着计算机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自动化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我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服务作用。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满足师生的借阅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希望科学,全面,快捷,准确地获取信息,使用信息。作为信息传递桥梁的高校图书馆所沿用的传统的“闭架式”,“书库式”借阅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师生的信息要求,更阻碍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图书管管理员来说,面对日益增加的读者数量,手工运作的工作量太大,而且容易出错,因此,运用电脑管理是趋势,也是必然。

正文

1、图书借阅规则

1.1 读者凭本人借阅证借阅图书,不得转借他人,违者一律扣证,并由证件所有者凭本人学生证或身份证前来领取。

1.2 学院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读者凭本人借阅证换取代书板方可入库,图书选好后在借书处办理借阅手续,读者将所要借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代书板放回原位,方可领取办好手续的所借图书。

1.3 读者入库后,请根据书架指示牌的标引按类查检图书。取书前先将代书板插入该书位置,若未选中,须将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凡读者无法准确归架的图书,请放在指定的书架上,由馆员处理,严禁乱丢乱放。

1.4 读者在办理图书借阅手续时,应仔细检查所借图书和条码是否完好,是否有涂画及损坏的现象,如有问题请及时向工作人员反映,并让其盖上“爱护图书”的印记,以明责任,否则责任由所借读者自负。

1.5 续借: 凡按60天借期出借的图书,允许续借一次,自续借之日算起,期限同上;过期图书不办理续借手续。借出图书逾期未还按超期的有关规定处理。

1.6 预约: 读者所需图书已被外借时,在借书处领取预约单,提出预约申请。预约册数:教职员工为3册,学生为1册。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电子信息检索预约图书是否回馆,預约图书保留期限为5天。预约图书在预约期限内不进入流通。

1.7 催还: 在有读者预约已外借的图书,图书馆将对借出30天以上的图书执行催还,调整其归还时间。持有被催还图书的读者,应在催还通知单上规定的还书日期之前将图书还回图书馆。被催还的图书不能办理续借。

1.8 凡借出图书,因教学、科研等特殊需要,图书馆有权随时收回。

2 、图书馆借阅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图书摆放混乱

图书馆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图书摆放混乱,不利于寻找。在图书馆中经常可以见到图书混架、错架,读者难以确定图书搜索位置,往往是不在电脑搜索价位编号上。此外,图书的分类过于粗糙,不利于读者的精细查找。在图书馆的公开借阅中,图书错架,乱架成为图书借阅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需求量大的专业类书籍错放严重,如:文学类、英语类、考研习题类等书籍错放严重,不好寻找和整理;

(2)学生等读者有意错放图书。工作中笔者经常见到有的学生等读者将自己喜欢的书籍藏放在书架的偏僻角落或是放到的别的数来,来防止别的读者查到或借阅,方便自己下次阅读,这给图书馆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加大了图书整理的工作量。

2.2书本毁坏

书本毁坏常见于,读者在书本内圈划、折叠、撕毁等。有些读者为了方便自己下次阅读就对图书进行折页或是圈划来标记读书痕迹,这样造成了图书因长期折叠而易被撕裂,圈划也是图书保存出现污损,影响书籍的美观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干扰别的读者阅读。此外,图书的故意撕毁现象也比较严重,部分读者懒于自己记笔记,而将书籍中的资料撕掉,供自己参考,这严重造成了图书的毁坏。

2.3 图书馆藏书问题

根据读者的反应,我们了解到,图书馆的专业知识藏书内容过于陈旧,缺少更新书籍,图书藏书资源不足,不能满足读者阅读等现象。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多数学生不满足图书馆学科专业书籍过少,原著不足,图书类别更是出现严重失调,如冷门书籍多,热门书籍少,图书数据库不能及时更新等。尤其是相关教材的参考资料信息,有很多参考书已不再适于当今学习需要,外语专业书籍表现尤为突出,同时还存在同类书籍藏书数量过少,报刊阅览室阅读材料更新过慢等问题。

2.4 图书检索有,按架查找无

在图书馆借阅中,很多读者反映,他们需要的书籍在电脑检索时可以查到,而到指定书架查找时,却没有。这一方面是由于书籍错放、混放、私藏造成的,另一方面确实由于管理人员造成的,如图书没有被编录正确的索书号,或是书籍应丢失没有及时入库登记或是被新书替换等,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数据库造成的。

2.5图书馆信息过于封闭

对于读者来说,图书馆信息相对比较封闭,主要表现在图书馆不能及时公示其内部新进书籍,读者不只知识更新,而造成阅读滞后。此外,图书馆应该在馆口处就贴出图书所有分类和楼层,方便作者直接到相应的楼层寻找,无须一个楼层一个楼层的查看。endprint

3、图书馆借阅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为更好的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和借阅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们有必要进行各方面的改进,来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实现图书馆的有效价值和功用。

3.1图书摆放混乱的有效制止

图书摆放混乱的因素其实是双向的,其一方面在于读者的意识不强,一方面在

于借阅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到位。为此,可以对读者和工作人员同时进行教育宣传。特别是学校要针对入学新生进行一定课时的教育,使新生能够迅速、准确的掌握图书馆借阅流程,如图书的检索、借书、还书、阅览室阅读规则等相关注意事项。此外,图书馆内部要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通过培训、辅导等方式来介绍院校图书馆的收藏文献特点,是读者对图书有一个清晰的使用意識,帮助读者,特别是学生来进行文献的数据库的使用,加强学生对图书馆藏书的了解,提高其信息素养。另外,要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他们服务意识,监督检查器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认真读和效率。

3.2还书和丢书问题的解决

图书馆借阅管理中要加强对读者的催还书力度。一方面可以加强通知还书的行为

措施。如在餐厅门口、宿舍入口、教学楼走廊等人员密集处,张贴未还书的读者姓名,通知其还书日期。此外,管理人员可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催还。

3.3关于书本毁坏问题

学校图书馆要对读者倡导文明读书的好习惯,不对图书的折叠、撕毁、圈划等,此外,在还书时管理人员要对图书进行随机检查,对于出现上述行为的,轻者给与警告教育,重者给与一定的经济处罚。此外,要宣扬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在阅览室内,可限量免费提供空白纸张,或是低价销售,为准备笔记本的同学提供方便。此外,可对读者进行积分制阅读,如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基础积分,如还书时书本与借阅前相比,书面整洁、未破损者可享受多一本借阅或是适当延长借阅时间的积分奖励,而对于那些还书时出现书籍破损的可进行扣除积分,减收借阅书本量的处罚。

3.4丰富图书馆的藏书

图书馆藏书要尽可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书架,引进各学科先进知识书籍,保证各种学术研究著作的数量,增加原著图书。同时可对读者进行读书反馈,对于那些读者需求多的书籍要集中购买,保障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要做好新书上架和入库的更新工作,保障书籍的正确编码,和归类上架,做好新书的借阅管理。图书馆要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开展代表读者研讨会,正确读者对图书馆藏书的建议。

4.图书馆管理模式

4.1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相关原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活动,合理分配和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和最佳绩效的工作过程,并完成图书馆的任务,最终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和运用,充分满足用户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最终优化资源配置。它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侧重点、管理对象和理论基础不同。要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就需把原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利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进行开发创新,同时提高管理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整合工作者和读者,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交流平台。

4.2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

什么是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就是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兼容的管理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仅仅是藏书、报纸、杂志、TV,还有网络。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快捷便利的网络信息服务被广泛接受,从而形成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不单是指信息的收集、存放和占有,更主要是工作者对现有资源的创新和动态开发,链接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分析利用信息,建立资源共享,帮助客户搜索。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加强工作者的培训,授之以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提高其知识水平,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创造性和服务意识,最终提高其工作能力;工作者自己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知识涵养和精神修养,同时要求工作者相互交流学习,进行知识互补,将自身的知识传给他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提高图书馆员之间的凝聚力,发扬其团结精神。物资资源管理就是对图书馆内的藏书及相关设施进行合理调配、保管、维护和修理。 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在提高管理者和工作者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把信息资源管理和物资资源管理融合在一起,进行交叉管理,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又进行物资资源管理,一举两得,省时又省力。

4.3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大量的文献信息以规范的数字方式储存于计算机之中,并将信息的储存、管理、检索、发布和产权保护等综合技术集成在一起,为读者提供服务。它具有文献资源数字化、文献传递网络化和文献资源共享化三个特点。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将文献信息转化为用计算机设备存贮的二进制代码信息,并实现对形式转换后的信息的计算机管理;文献传递网络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数字文献传播;文献资源共享化就是说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在网页上点击相关链接就可以找到世界各地的文献资源,说到底就是使其他资源为我所用。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今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包括:馆际互借服务、电子资源检索服务和联机检索服务等。

4.4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

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顾名思义就知道该管理模式是以“为读者服务”为中心的,“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它的管理理念,它要求最终达到“管理的互动性、管理的专业性、管理的服务性、管理的高效性、管理的系统性、管理的开发性”这六个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活力;强抓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管理实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原则和理念,使图书馆整体优化升级,步入现代化。endprint

4.5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

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将收藏、借还、阅览、导读、参考咨询等多项服务融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它尊重读者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体现人文思想。其软硬件建设,空间格局通透化,多种信息资源一体化,信息资源保障共享化,布局形式超市化(阅览室功能书库化,书库功能阅览室化,信息服务一站化,读者权益平等化,环境氛围人性化,开放时间全日化等)。该模式是现代高校图书馆采用的全开放式服务模式,不仅给读者带来便利,同时也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除去上述的几种图书馆管理模式,图书馆还有其它管理模式,如图书馆、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基于BS模式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ASP+SQL,大图书馆总馆——分馆管理模式等,虽然它们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服务社会的理念。

总 结

图书馆的借阅管理工作充满复杂性,在图书馆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借阅管理的制度,尊重读者,在管理上体现出人文关怀,保障图书馆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可阅读性,给读者呈现出一个有条不紊的、安逸的阅读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形成自身的馆风,使高校图书馆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我们提供现代服务的一种手段,现代服务提供的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相一致的,知识管理就是使知识增值,创新知识。管理和服务在现代社会合二为一,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核心,服务就是管理,管理是服务业内核。

【参考文献】

[1]朱红.文化软实力与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J].图书馆情报学(人大复料),2009,3.

[2]韩峰.新技术在图书馆借阅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S5).

[3]张贺东.图书馆借阅统计实例与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6.作者单位:河南 工程学院,郑州 451191

[4]段艳玲.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图书会刊,2009,(1).

[5]李红.浅谈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

现代大学图书馆 篇4

图书馆是高校和二级学院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 支柱之一 ,其主要职责 和任务是充 分利用馆 藏文献资 源 ,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1]。但是在这种传 统的服务与被 服务关系 中 ,存在着很 多问题 ,一方面图 书馆建设 存在着很大的 盲目性,另一方面未 能充分地 发挥二级 学院的主动性。例如,图书馆资源采购针对性不强,造成很多资源浪费 ;馆员服务 不具体 ,不能满足 二级学院 专业的特殊需求,馆藏场地设置不合理等。对于二级学院来说,过分地依 赖图书馆 , 不能充分 地发挥自 己的主观 能动性 ,例如二级 学院图书 室没有得 到足够重 视 ,师生的文献 资源利用率 不高,二级学院很 少或者基 本上不参 与图书馆建设。

高校的二级学院是按学科和专业性质设置的,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基本功能的基层组织,既是教学、科研单位,又是一级行政组织[2]。为适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在科学管理理念指导下,很多高校通过对学院发展的相关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确立学院的相对自主性管理体制,形成了校院两级管理等新型管理模式[3],从而促进了高校二级学院的健康发展。在现代大学制度和各种新型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将充分地发挥其主动能动性,合理地配置各种教学资源,其教学[4]、科研[5]和档案管理[6]等工作都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些新型体制下,二级学院仍然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体单位,而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进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单位和基地,有必要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之间的新型关系及其互动模式,使得二级学院积极地参与到图书馆各方面建设,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二、图书馆对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将加强

传统的图书馆仅仅是服务窗口,利用馆藏资源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在新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下,高校将依据标准对各二级学院进行管理和评估,而二级学院师生的图书馆藏资源利用率等内容将作为评估和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这项评估指标,图书馆将代表高校,对二级学院进行评估,作为考核二级学院的重要依据。因此,图书馆管理职能将加强,对二级学院进行评估、监管和培训等工作。首先是评估工作,图书馆将按照设定的考核指标对二级学院进行评估。考核指标包括:二级学院文献数据库资源的下载量(包括电子书、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其他国内外资源数据库等)、图书和电子产品的借阅量、二级学院图书室的建设情况(包括馆藏量、室内面积、开放时间、信息化水平、管理员综合素质等)、二级学院的师生信息素质等,然后综合打分,给出公正而准确的评价。其次是监管工作,即对各个二级图书室进行监管,确保各图书室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以改善其软硬件条件。最后是培训工作,即对各二级学院的学科馆员和图书室管理员等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学科馆员的馆藏资源整理能力和综合信息素质。因此,在新型管理体制下,图书馆的职能将从服务扩展到管理。

三、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增强,将成为图书馆建设者

在新型管理体制下,二级学院作为独立自主的办学基层单位,将参与图书馆各方面建设,其主体作用将得到加强,并将承担一部分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级学院将形成完备的学科馆员团队

由于各二级学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将形成一个完备的学科馆员团队,包括学科馆员、图书室管理员和学科支撑馆员。各二级学院一般包含两个及其以上专业,学科的专业性和交叉性特点明显,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各不同,因此图书馆和二级图书室的专业馆藏资源收集、整理和更新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仅凭由图书馆和个人二级学院共同管理的学科馆员和图书室管理员,显然不能完成该项工作。而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的承担者,将在专业馆藏资源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即成为学科支持馆员。教师将在二级学院的管理下,在不影响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以工作量的方法选派专业教师参与馆藏资源建设或者定期到与该专业有关的图书馆阅览室和资料室工作,不仅可以根据教学和科研需要来整理、更新专业馆藏资源,而且还可以定点 (比如图书馆的阅览室等地点) 指导本专业学生如何阅读相关课程的书籍和文献资源,及时地解答学生在专业课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起到文献咨询和专业课程辅导的双重作用。

2、二级学院将加大对图书室建设的基金投入

二级学院的图书室高校专为辅助专业教学和科研而设立的小型专业图书馆,具有专业性、学术性、辅助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它设立在各个院、系部所在教学区,以便于教师学习查阅[7]。但长久以来二级学院图书室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馆藏资源缺乏,场地狭小,阅览条件和信息化水平差,图书馆管理员素质不高。在新型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是教学和科研的主体,独立自主地进行学科建设,并根据市场设置新的专业、学科和课程,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新专业和新的课程体系,而且需要加大与该专业和学科有关的科研活动,对新学科有关的图书和电子资源需求也将加大,其图书室馆藏资源将为新学科的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二级学院将成为图书室建设的主体,将逐步加大图书室的资金投入。首先,馆藏资源将逐步增多。图书室里除了高校图书馆统一采用的图书、光盘等馆藏资源外,二级学院将独立自主地采购更多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比如开设新专业或者新课程急需的书籍、资料以及光盘等;整理和增加本学院的特殊资源,包括本院教师的教案、论文集、专注、音像制品、光盘、培训产品,本院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参加各类竞赛的作品等,以及外来讲座教师的讲座教案、视频等。其次,二级学院的图书室软硬件条件将逐步得到改善。随着馆藏资源的增多,图书室将成为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阵地,从而增大对图书室场地面积、信息化水平、管理员专业技术水平等的要求,使得二级学院增加对图书室软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

3、二级学院将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建设者

在新型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将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首先,二级学院的学科支持馆员定期到图书馆本专业的阅览室和资料室工作,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向图书馆及时地反馈专业所学的书籍及电子资源,从而加强专业学科馆藏资源建设。其次,二级学院通过学科馆员和支持馆员,向图书馆提供各种合理化建议,反映日常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图书馆的各项事业起到督导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图书馆改善阅览条件、完善馆藏资源借阅流程、提高全体馆员的综合素质和馆藏资源利用率,使得图书馆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

4、二级学院将成为师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

教师进行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学生进行各门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考研和毕业实习,需要查阅相关的书籍和电子资源。为了使师生快速地获得其所需的信息和资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和文献获取能力尤为重要。在新型管理体制下,信息素质教育职能将从图书馆转向二级学院,由各二级学院组织本专业学科馆员对该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及时性、专业性和针对性的优点,从而避免了图书馆广义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中存在的大而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差的缺点。因此,二级学院将成为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充分地发挥了各二级学院的能动性,部分承担了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

四、结论

现代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需求论文 篇5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图书馆直接与读者接触的第一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系统的中间环节,是联系社会与读者的纽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图书馆服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形式、多手段、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化多维服务方法体系。图书馆服务的构成要素通常有四个:服务对象、服务基础资源、服务方法、服务的组织管理。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保证现代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不断变革、不断发展、不断适应读者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现代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需求呈现新的特点。

1现代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1.1资源多样化

随着数字资源的迅速增长,用于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印刷型文献与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化信息资源。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印刷型文献,而越来越多地转向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文献多样化使得图书馆在文献保存信息交流和教育的基础上,极大地拓展了服务空间。

1.2服务虚拟化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已从一个静态的物理空间过渡到一个动态的虚拟信息环境,多个图书馆、多个信息资源集散地及多种一次和二次信息资源,共同对应超越时空限制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网络环境下利用虚拟化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电子化文献网上获取等功能,将多种来源的知识重新组织整理,以最便捷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这种无形的、即时的虚拟化信息服务成为可能。因此,服务虚拟化包括服务资源的虚拟化和服务方式的虚拟化。

1.3服务多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可使读者按主体客观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集中获取所需信息。在空间上,读者可以跨越空间界限,通过注册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入图书馆首页,查阅所需的信息资源。时间上,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在同_时间内检索和借阅注册过的多家图书馆资源。现代图书馆服务呈现出多元化、自助性、全天候的特征。

1.4信息共享化

随着网络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服务有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和自由。人们从依靠自己所熟悉的一个图书馆获取信息服务,转向依靠图书馆联盟以至共享技术整合在一起的泛在云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特征。

现代高校图书馆及其管理建设 篇6

关键词:现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一、现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数字信息资源的最大整合。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聚合资源,它可以将全世界的图书馆运用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聚合到存储服务器的“云”端中,图书馆的管理员只需要管理网络资源,用户只需要遵守服务端建立规则和协议能够获得云资源的访问。同时,在使用中,用户和管理员还可以更新现有内容,并添加,以不断提高资源。

信息资源扩展存储容量极限。云计算可以提供无限的存储空间,而数以百万计的电脑工作,以满足增加和更新的图书馆信息数据。因为云计算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使得云计算资源以更有效的高速存取,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用户并不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間,并且不需要要在各种各样的个人终端软件安装,你可以得到的资源,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和协作虚拟环境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

低成本获得高管理效率。以前,为了确保服务器和服务器资源的安全性,在数据继续运行,该库必须响应的数量和接入终端服务器最大服务一定的限制的数据量。随着云计算,图书馆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服务,获得云服务提供的数以百万计的计算器克服瓶颈,服务器限制访问,以毫秒为单位足以满足读者的要求,而无需花费财力,物力来更新或扩大设施。

二、图书馆应用云计算实例

目前云计算的应用,众多著名企业如 Amazon、Google、IBM、Microsoft、Yahoo、Sun 等均有实验。代表性的实例主要有三个:(1)2009年4月,OCLC(联机计算机图博物馆中心)世界上最大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宣布各成员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数据库,结合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创建第一个的WorldCat书目数据基于“网络规模的协作图书馆管理服务。”(2)2009年7月,美国国会和DuraSpace的美国图书馆联合宣布启动一个项目来检测云技术DuraCloud维持永久访问数字内容表现。(3)2010年7月,盛大文学电子书基于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2.0解决方案的互动“云中图书馆”上线。云计算技术,其在多个业务领域在世界上强大的功能得到了初步应用。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技术将是更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库。

三、图书馆现有的问题

目前,图书馆员素质和现代化图书馆馆员素质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服务理念上,一些馆员对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图书馆的要求,部分馆员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知识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工作方式和方法落后。尤其是在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学图书馆,对图书馆管理的要求各方面素质较高,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类型的图书馆之一,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非常密切,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但是我们看到,高校图书馆在很多时候和社会上的图书馆的差距并不大,其功能定位不能和高校教学和科研有效结合,因此偏离了本身的功能导向。此外,高校是人才和科研集中地地方,因此对图书馆的需求要相比较社会大很多。但是我们看到,随着学校的合并和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各校专业种类逐渐增多,但是高校图书馆却并没有随着学校扩招而扩大规模,从而让高校图书馆普遍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图书数量不能满足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学生对书刊的需求,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四、管理模式的改进

在管理模式方面,针对目前高校的多校区运作模式,图书馆要根据学校所采用的运行机制,在建设上,确定馆藏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灵活处理各校区分馆的人、财、物 的购买、分陪、放置,对图书资源统一进行管理;在服务上,则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以方便读者、提高工作效率、体现整体效益为目标,制定统一的服务体系和方法,对学校的项目、课题、研究进行统一的跟踪服务。 统分结合,协调各馆管理和运作,才能高效精简地开展工作。

在资源建设方面,实现馆藏资源优势互补。以实体馆藏为主体,加大虚拟馆藏建设,以本馆专题课题、学术信息资源为核心,同时大力开发网上资源,扩大资源共享力度,通过对学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形成自己独特文献资源体系和信息产品,从而建设文献资种类丰富多彩、学科资源独特突出的高校图书馆。

五、结语

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对一所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和发展工作也是推动地区文化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重点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建设工作在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有其一定特殊性。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提升图书馆的质量,还需要更全面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阮小妹.柔性管理在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J].当代图书馆,2006,02.

[2]郝忠洛.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3]郭平.现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管理建设刍议[J].现代情报,2009,02.

[4]黄嘉慧.新中国高校图书馆文化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D].湖南大学,2009.

[5]武秋月.书院文化与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D].南京工业大学,2012.

现代大学图书馆 篇7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特征, 也是建筑创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特定的区域都有其自身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将建筑放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中, 才能探讨其存在的意义, 脱离了特定的背景, 这种讨论就失去了基础。建筑地域性的创造与体现应当建立在传承历史基础上的发展, 它不应被简单的视为建筑的外形问题, 而首先应该是功能满足特定区域人类生活, 其次是对当地自然, 气候等特点的适应性技术体现, 而建筑的形式特点仅是上述两方面长久适应地域而形成艺术和文化含义的表达。

西藏, 它的宗教和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地方设计一个有着其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也是不小的挑战。

1 结合地域与自然环境的设计

拉萨平均海拔3 700 m, 是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中心, 有着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民族传统。西藏大学作为西藏的第一学府, 其新校区校园建筑的风格应该充分反映高原地区独有的地域性, 而图书馆作为校区主要建筑则因其特性而具有多元特色。

建筑大师赖特 (Frank.L.Wright) 说:“好的建筑不会伤害到地景, 而是会使地景比没有建筑物之前更美丽。”藏大新校区坐落于拉萨河畔、三面临山, 被环抱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校区主要由南北向的景观主轴线和贯穿东西的人工湖水景观轴线组成, 而图书馆则位于两条轴线的交汇处。建筑的北面正对学校正大门和校前大广场, 南面紧临人工湖景观, 湖对面是校区中轴线绿化广场, 与学校后门遥遥相望。设计中图书馆遵循校园整体空间构架与环境规划, 有机的与校园融为一体。

(1) 建筑布局与地域和景观的融合。

我们将拉萨生命之河拉萨河的河水引入贯穿了校园的东西, 为整个学校带来了灵气与活力。图书馆正位于人工湖与学校南北中轴线交汇处, 与湖景相互交融, 互为借景, 具有通透的视觉效果和便捷的行走可达性, 可看山观水, 让广大师生有了与自然交流的平台。从学校正门到后门, 是学校长达近1 000米的南北景观中轴线, 而图书馆作为轴线上唯一的一栋建筑将自然环境与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这里建筑即景, 体现了人文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

(2) 建筑设计与地域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西藏为高原山地特殊气候, 土壤有冻土层, 抗震烈度为8度, 因此西藏建筑一般以多层为主。图书馆为六层建筑, 外体型接近正方形, 为一“回”字形建筑, 中间是一正方形景观绿化内庭。我们尽可能的开窗, 有效的利用西藏日照强的优势满足建筑的采光要求。图书馆与整个教学区构成和谐统一, 在形体与空间上都考虑了与周边建筑衔接, 它对于近处的人工湖与远处的群山都有着呼应。建筑的南面突出的大报告厅向水面伸出, 使其更为亲水, 拥有更大的景观面, 与河景呼应。图书馆的体型在整个校区是最高的, 使其突出于整个校区的天际线, 与远处的山峰遥遥呼应。建筑对特殊自然环境和地域进行的顺应和融合, 更加完美地体现了特定区域的历史文脉。

2 建筑在空间、功能上体现地域特色

现代地域性建筑的设计过程其实也是将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的一个过程, 只有顺应建筑所在的场地的自然环境, 并遵循其所在场所的人文特征, 才能创造出地域所特有的场所感和归属感。在西藏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中, 我们在建筑的空间和功能上融入了西藏地域特点和传统生活方式使其与现代设计手法和现代生活方式互为交融, 焕发新的生命。

图书馆布局为“回”字形, 以内中庭为中心, 四周体量均衡布置。以围绕内景观中庭的走廊连接了图书馆的所有房间, 包括阅览室, 藏书室, 阶梯教室, 电子阅览, 研究室和一可容纳500人的大报告厅, 在这一系列现代空间组织中传达出地域特色的空间意蕴与情趣, 主要尝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借鉴西藏民居中傍山建筑及西藏人民对高原和山的浓厚感情, 我们将主入口设在二层, 因此在入口处设置了大台阶, 将人们自地面向高引入到二层的入口大厅, 使得这个进入方式与当地人的行为相协调, 入口大厅前后为大块玻璃, 阳光投射而入, 宽敞的大厅显得明亮简洁, 从大厅向北, 能望见校前广场和远处的群山, 向南紧靠图书馆景观庭院。在这里, 内外景观连成一线, 建筑与自然和景观和谐的交融。

其次, 西藏为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 南北向的日照和温差的差别相当大。因此我们在功能布局上将大部分阅览室, 阶梯教室和500人大报告厅放置于建筑南面, 充分利用西藏天然的日照来满足建筑中对光照要求高的房间, 而在北向, 我们主要布置了一些采光需求少的电子阅览室和电子技术教室。这样正好规避了北朝向日照不足的缺点。通过对图书馆合理的设计, 我们充分利用了西藏地区特殊的气候特点, 扬长避短, 尽量发挥其有利的一面, 将不利的影响减至最低, 甚至变不利为有利, 这样合理的利用天然的能源, 达到了有效节能的目的。

第三, 我们引入西藏民居中“天井, 四合院, 上层悬挑及屋顶晒台”等多样性的空间形式, 赋予其合适的尺度以满足不同的功能。如建筑所形成的景观内庭就是成一四合院形式, 除了景观作用外, 也具有天井的作用, 通过中庭的采光, 更好的解决了室内空间的光照和通风, 也使沿中庭走廊窗布置的师生交流空间更为温暖和亲切。而二至五层外围的一圈悬挑, 不仅在外形上使建筑更具层次, 也使建筑六层的屋顶露台更具当地的民居特色, 更添亲切感。

最后, 在室内的空间组织中, 充分考虑到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我们在设计时就有意识的在楼梯, 走廊, 陈列厅等使用者穿越的空间中选择合适的角度与位置留出较大面积的玻璃景窗。除了满足采光通风的作用外, 更是以室外庭院, 远处的群山和近处的湖景作为借景, 即“以窗为画”使室内与室外景色有机融合, 融为一体。

3 地域风格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对于地域建筑的体现, 传统的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元素是当地人数千年文化与艺术的总结。如何将这个区域深厚的文化积淀, 与现代设计相融合, 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在藏大图书馆的设计中我们充分尊重西藏地区民族与地域风格, 力争吸收其精髓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相融合。我们采用传统形象“陌生化”处理手法, 以现代的材料, 现代的技术和现代手法表达传统地域特色, 使建筑形象既新颖又熟悉,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达到某种平衡。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对传统藏式建筑形体的借鉴融合。

石砌的碉楼是藏式建筑的一大特色, 我们将图书馆的东西两侧布置在建筑四角的四个疏散楼梯的造型上融合了藏式碉楼的特色, 高出于建筑的其余部分, 颇具巍峨之势, 成为建筑竖向构图的中心。整个图书馆外墙面都借鉴了西藏传统建筑的收分做法, 既体现了传统元素, 又使建筑形体充满着厚重感和雕塑感。

(2) 对传统建筑符号的借鉴与融合。

藏族传统的建筑装饰主要体现在女儿墙, 窗套, 门头, 柱子等部位, 其装饰复杂, 色彩浓厚, 对比强烈。我们在图书馆的外立面细部设计方面吸收了这些传统特点并进行了中和和简化, 力图简洁明快, 朴素典雅, 与其现代化图书馆的特点相吻合, 与环境相协调。如建筑的顶部都以简化了的喇嘛砣作为装饰收头, 建筑立面有规律的竖向条窗的窗套也采用了喇嘛砣作为装饰, 这样更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充满地域特色。

(3) 对传统藏式材料的借鉴与融合。

材料是有生命语言的, 不同地域的人们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经过长期的探索寻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建筑材料及构造模式。藏人高超的石墙砌筑技术就是结合当地泥石材料特性和墙体收份技巧总结出来的。我们在设计中将建筑基座和四个“碉楼”式楼梯间采用了当地石材饰面, 这些装饰与现代钢材和玻璃对比组合在一起, 现代的材料使建筑产生“陌生感”, 而传统材料又产生对于地域传统的联想与回忆。

(4) 对传统藏式色彩的借鉴与融合。

在图书馆的色彩选用上我们借鉴了西藏最具代表性建筑“红宫”“白宫”的色彩应用方式, 用传统的白色和藏红色醒目对比用于墙面上, 使建筑简洁大方。对照于传统的藏红色, 白色墙面和毛石墙, 再结合极具现代感的钢材和玻璃的映衬, 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就这样在对比中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4 总论

现代大学图书馆 篇8

1.大学层面象牙塔里的四件大事之解读

弗莱克斯纳在著作中用浓重的一笔提到有关大学里的4件大事:即:第一,保存知识一观念;第二,解释知识一观念;第三,追求真理;第四,训练学生。[1]

1.1“保存”这一行为,常态化的保存,规模、系统化地“保存”,重点部门应是“图书馆”、(纸本印刷体、网络数字化e-book、e-magrime、光电、磁盘等多种文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科研处:科研处的档案室,有关各层次、各名目的社科、自然基金项目的全程档案的副本;再有,人才数据,人事处的档案室;财经数据,工程数据、学生档案,都有学校的档案馆来归档管理。

1.2解释学问、知识,这一行为的承担者是“一线教师”与专业的科研人员,也就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来承载。教师通过“班级授课、实验课、多媒体课”等来向学生阐释、解读、授业、传道;另外,一支重要力量是研究所,如:高教所、教科所、东北亚、东北文献照明文选所、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所等等,研究所的投入与产出应成正比例同步增长,这才是健康的循环。

1.3追求真理。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钟秉林教授所言:求真务实——“行政权力与学所有权权力”的平衡与合理配置。这一理念是否是应落实在“行政管理”岗位上。教师追求真理,就是“教好每一节课”;机关、党群教辅、后勤员工,就是恪守职业道德,按章办事,各司其责,对事不对人,搞好学校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精细化、可视化、少漏洞,也将会成为学校剔除浪费、“开源节流”的有力保障。

1.4训练学生。这是需要各部门“协同”来践行的!1.4.1德育:理论上,思想品德,文史哲、政经法原理两课教师的责任更大,各分院的专职辅导员老师各负其责;实践上,团委分团委、学工部责任大,一系列的活动、志愿者、当义工、“三下乡”、送温暖等等……1.4.2智育:专业学习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主要依靠一线教师队伍,院系团队来完成;班级授课、做实验、模拟实习。例如:人文专业的社会实践,可参观伪皇宫等博物馆,可深入基层调研、田野考察,顶岗实习等。1.4.3体育:健康的体魄。“共体”的“大学体育”共同课来系统地教授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各种技能:球类、护外的轮滑、滑冰、滑雪、游泳、徒步、山地车……1.4.4美育:主要由汉语言(美育理论课):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来完成。合理增加一些选修课,如1-2个学分的选修课培育学生美感、音乐赏析、美术作品赏析,可跨学科选课。歌唱之美、弦律之美、绘画之美、设计之美、力量之美、竞技之美等等。大学跨专业的选修课:美术赏析、音乐赏析,生态学科选课,提升理科学生人文素养!1.4.5劳动教育:绿化校园、春天种植小树,冬天清理校园的积雪;还有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这要由后勤绿化科、院系辅导员来负责;对于贫困生“助学”,“勤工助学本科生及特困生”,由学工部及助学各岗位:公寓管理科、图书馆、各机关部门来掌控管理。

2.对于图书—情报专业、图书馆学教育的认识

在本书正文中,有好几处都提到,但是并没给出理由和充分的证据,就指出了“目录学等的图书馆学”[2]图书馆学院课目,似乎不应纳入“大学范畴”,不能够登入“大雅之堂”。[3]

我们确实没有详尽地去考证:弗莱克斯纳成书的论据及年代,但就目前形势下,崭新的21世纪,工信化时代,情报学学科发展是势头良好的。我国南方的武汉大学的陈传夫,南京大学的苏新宁都纷纷评上了学术界高端的“长江学者”;并且,图书馆学从诞生伊始就与情报学有很深的渊缘,在通常情况下,某些学者的说法:“图书情报一体化”;另一说法:“图书档案一体化”。

3.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岗位,着力做好服务工作

3.1首先,对于学生读者这一板块,增强“服务育人”意识人,提醒“学科联络员”及时沟通信息,“采好期刊”;在常态化的“借书”、“还书”、新书到推荐中,着重“阅读价值观”、“马文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教辅第二课堂,馆员老师要有使命感,对大学生“传统的自主学习”、“网络自主学习”要给予适当、科学的引导,加快其成长!3.2.对于教师用户这一板块,重点放在“个性化需求”上,对一些科研课题要给予定题服务,跟踪服务;搞好“青马工程”、“特博项目”的特色服务;推进“参考咨询”的“科技查新”;推进Calis的联合编目,推动开世览文的社科外文文献的篇章服务!3.3.立足本职,提高“敬业精神”,为全校师生搞好知识服务、阅读服务,一站式SDI定题情报服务。

结语

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论》是一本学术前沿性的理论著作。颇具有批评性、比较性和前瞻性。事实求是地说,笔者虽然读了四五遍,但对其内容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很精准!借助学校读书沙龙的平台,教师员工们开阔了视野,见识了卓越与厚重,也曝光了各种差距;显而易见,世界高端大学它是每位高校教师的“中国梦”,是象牙塔里知识分子心中的“理想国”!

参考文献

[1]霍尔丹勋爵.大学和国民生活[M].伦敦:剑桥社,1912年版,第29页.

现代图书馆营销策略 篇9

一、图书馆营销

图书馆营销是通过宣传, 吸引更多用户群使用其资源和服务, 以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价值功能。20世纪70年代, 西方国家将营销这一概念导入到图书馆管理, 从而引起学术界关注。图书馆作为非盈利组织, 其营销的根本目的是向用户和社会宣传其宗旨和理念, 满足用户需求, 实现社会效益和公众利益最大化。图书馆负有维护信息公平, 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职责, 图书馆对其信息产品和服务通过宣传推广, 实现与信息用户的价值交换, 因此, 图书馆营销本质是信息营销。图书馆以“用户至上”为理念,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开展工作, 其本质就是服务营销活动。

二、图书馆营销作用和意义

图书馆营销是社会经济发展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图书馆所具有公共产品, 一方面, 以文化为纽带, 将人们聚合起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来满足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另一方面, 图书馆向社会提供产品交换, 产品交换越频繁, 对其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大, 从而越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营销在图书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图书馆通过营销可以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图书馆的产品和服务, 增强用户使用图书馆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动社会公众关注和参与图书馆管理, 拓展服务空间, 丰富服务内涵, 提高服务质量。

2. 图书馆通过有效运用营销的理念和技巧, 可以充分了解和挖掘用户的需求和潜在需求, 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层次, 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还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竞争力。

3. 图书馆通过营销宣传活动, 可以拉近图书馆与用户的距离, 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树立服务形象;增强与用户的互动, 吸引更多的社会支持, 提升自身地位。

三、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数字资源利用率低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字资源已成为现代图书馆馆藏配置和用户利用的重要资源。目前, 许多图书馆数字资源相当丰富, 但是利用率却不高。其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重视不够, 缺乏开展数字资源宣传活动, 这样就使用户对数字资源不了解, 导致数字资源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和利用, 从而造成数字资源浪费。另一方面, 自建数字资源规模小。许多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发层次低, 对数字资源未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专题资源仅停留在提供书目数据, 没有可检索的内容。面对公共图书馆用户面广, 层次不一, 需求多样化的特点, 数字资源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2. 服务模式不适应

网络环境下, 随着用户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信息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图书馆办馆思想依然是“坐等宾客”, 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和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单一, 主要以传统借阅为主, 缺乏附加值高的知识产品。服务手段落后, 主要以馆舍阵地为主, 缺乏多功能, 多层次的个性服务。图书馆传统服务与用户新的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不适应, 图书馆服务空间和功能被压缩, 社会认同感下降, 图书馆服务效率和质量亟待提高。

3. 用户流失严重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 使用户阅读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人们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检索获取信息。网络信息环境的持续发展, 给新的用户群提供了更快捷、更方便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移动用户, 尤其是新的潜在用户群更多选择无线通信设备, 打破时空限制, 随时随处的获取多种形式信息, 实体图书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断进化的网络环境, 用户流失严重, 图书馆信息功能下降。

四、图书馆营销策略

图书馆营销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图书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网络信息环境下, 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技术设备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变革。图书馆要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同时, 图书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加强图书馆营销。图书馆通过自我营销, 使自身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得到推广, 让更多的用户在知情的前提下参与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如何开展营销活动, 提高资源利用率, 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认同感,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 加强数字资源宣传推广, 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与用户间的矛盾之一, 一方面, 用户找不到所需要信息, 另一方面, 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低, 究其原因与图书馆营销不足有关。数字资源如何充分利用, 是公共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 图书馆应成立数字资源宣传推广部门, 定期开展数字资源的推广和使用活动。其次,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借助计算机、手机、电视等多媒体传播渠道, 通过开办论坛, 将数字资源送到用户手中, 拓宽数字资源宣传推广范围, 扩大数字资源覆盖面, 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认知度和利用率, 实现其最大使用价值。

2. 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数字资源质量

产品是图书馆营销中的核心因素, 产品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图书馆通过不断开发产品的附加值产品, 为用户创造价值, 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从而提高图书馆竞争力。因此, 图书馆要提升数字资源的质量开发层次, 就要打造自己的数字资源品牌, 即特色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库是吸引用户, 提升影响力的核心资源。公共图书馆馆藏要体现地方特色, 特色数据库建设要以地方文献、人物、风土人情和用户特定需求内容为主,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特色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特色资源库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为适应地方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3. 突显服务特色, 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营销的目标, 是通过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影响用户的决策和行为, 要保持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就要不断为用户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 通过满足用户个性化, 人性化的需求, 提升服务质量和社会认同感。手机服务和自助服务是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 它将图书馆营销宣传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手机服务即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开展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如:向用户提供催还, 图书续借, 预约通知, 个性定制信息和信息公告等多种服务。用户通过手机检索馆藏书目、下载电子图书和随身阅读。电子资源在线浏览、检索和下载。用户也可通过手机查询图书馆馆藏书目, 进行预约和读借等自助服务。手机服务和自助服务体现了图书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通过与用户互动交流, 拉近了图书馆与用户的距离, 提升了用户对图书馆认同感, 极大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

4. 拓宽服务空间, 深化服务内涵

现代图书馆应结合自身优势, 突破馆舍阵地服务的限制, 建立流通点, 流动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等多种服务网点, 扩大服务空间。 (1) 流动图书馆是图书馆推进文化服务的一个创新方式。流动图书馆具有节约、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边远地区图书馆服务覆盖率不足。同时, 通过流动图书馆, 将服务送工厂、送工地, 满足进城务工群体对知识和信息的诉求。 (2) 建立切合服务对象所需的社区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多元活动, 让社区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妇和长者享用更快捷, 更方便的图书馆服务。通过社区图书馆的推广宣传,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公众的参与。 (3) 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 通过现代咨询手段, 为用户提供个性专题信息服务和特色服务, 深化服务内涵。同时, 还要利用网络技术为特殊人群提供信息传递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五、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 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有生命周期, 有效分析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可以帮助图书馆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不同类型的图书馆, 履行的社会责任不同, 服务的用户群也不同。图书馆要根据本馆实际馆藏资源特色和服务特色进行市场分析, 制定符合目标市场和用户需求特色的营销策略, 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宣传。通过图书馆宣传营销, 使图书馆各种馆藏资源和服务发挥最大功能和作用, 提高图书馆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推动图书馆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岩.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探析.图书馆学研究, 2013 (10)

[2]李贺.我国图书馆用户需求研究综述.图书馆学研究, 2013 (10)

[3]杜瑾.网上免费实体图书馆发展发展现状浅析.图书馆, 2013 (2)

[4]李彬彬.东部地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调查分析.图书馆, 2013 (2)

[5]张亚宏.基于心理效应的图书馆读者维系策略探究.图书馆, 2013 (2)

[6]陈一平.论图书馆的微创新.图书馆建设, 2013 (2)

[7]刘兰.全媒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营销策略研究.图书馆建设, 2013 (2)

[8]丁立华.微电影.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图书馆建设, 2013 (4)

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探析 篇10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服务,图书馆

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所引发的社会基础结构的变革, 使图书馆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用户需求决定了图书馆的管理必然从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 管理不再停留于合理而高效地配置与运用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而更多的是对知识有效地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与共享, 探索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构建、转化和共享的途径, 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就是知识和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 是社会机构核心能力知识含量的竞争。传统信息服务的核心能力即在信息的组织、检索与传递上有效知识含量少, 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 它的重要性及竞争力客观上受到知识经济的极大挑战, 很难有效地融入知识创新的核心中, 因此, 知识服务在知识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服务是当代图书馆工作的生长点, 是发展知识经济和提高知识创新水平的有效途径。现代图书馆如何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搞好知识服务工作, 将会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此问题作以初步探讨。

一、知识服务的内涵

知识服务是通过对知识信息的吸取、整合、集成、创新而形成的核心能力, 并将这种核心能力融入用户问题的解决和环境分析中, 从而提供能够有效知识创新的新型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是图书馆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全方位、大格局的全新服务理念和境界。

二、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征

(一) 知识服务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满足用户需求是知识服务的基本目的。知识服务将知识的价值实现定位在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在用户从生产信息需求到信息需求的满足过程中, 信息服务部门不仅仅是提供符合用户检索需求的信息, 更要确保所提供的信息能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如果提供的信息确实与用户检索要求相符, 而检索到的信息仍非常庞大, 用户无法使用。或检索得到的信息毫无利用价值, 这样的信息服务只能是在做无用功。知识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 帮助用户检索所需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过滤、重组, 直至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知识, 这一方面使得知识的价值得以实现, 同时也使服务成为有价值的服务。

(二) 知识服务是一种创新服务

图书馆所关注的是如何捕获和吸取解决问题的知识内容, 并将这些知识内存创新, 集成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进而将这些知识固化成新的知识产品。因此, 知识服务不是一般的信息服务。它是带有前瞻性的一种研究活动, 是对信息资源的双层次开发和利用, 是图书情报工作新的生长点, 是提高知识创新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 知识服务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

这种服务是针对用户个人特定的需求进行知识的定制和推送服务, 图书馆将数字资源按学科主题创建资源列表, 由系统为用户提供登陆账户, 用户登录后将需要定制信息的要求以检索式的方式输入系统, 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定期检索数据库中的资源, 发现与用户相匹配的资源, 即自动将这些资源的相关信息采取邮件式、网页式等方式及时推送给用户, 为用户节省了时间, 又可以避免用户不能及时检索到重要资源。为此, 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能融入用户和用户决策过程中, 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始终。建立系统服务的记录, 建立针对具体用户及其全过程服务的责任制, 提供从知识捕获、析取、重组、创新、集成到应用的全程一体化服务。个性服务中还有个人图书馆管理等其他服务, 如自动完成预约和续借图书、结束时查询等。

(四) 知识服务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为了实现从信息向知识服务的转化, 特别是要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 要运用知识服务的多种智能技术和软件技术, 如智能Agent技术、数据仓库 (Date Warehouse) 、群件 (Group Ware ) 、知识挖掘 (Mining) 、知识发现 (Knowledge Discovery) 、数据融合 (Data Fusion) 等。进一步发展专家系统、知识库、网络技术、智能计算机等, 以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五) 知识服务是面向增值的服务

知识服务, 它关注和强调利用自身独特的知识和能力, 对现成文献进行加工, 形成新的具有独特价值的信息产品, 为用户解决其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知识和专业能力为用户创造价值, 通过显著提高用户知识反应和知识创新效率来实现价值, 通过直接介入用户的最困难部分和关键部分来提高价值, 而不仅仅是基于资源占有、规模生产等来体现价值。所以, 多样化的模式的形成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节省了时间, 降低了服务成本, 在相同劳动的情况下使服务增值。其次, 解决问题的知识可制成知识产品, 形成一个个模块, 根据问题的多样性组合出售。此外, 利用提供的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组织、创新形成的新知识, 转化为高层次的生产力, 本身就是一种增值行为。

三、知识服务的运行模式

(一) 转变观念, 强化知识服务意识, 培养高素养的知识导航员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 科研与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信息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 所以立足科研信息开发, 开展专题咨询, 为知识创新工程提供服务支撑, 既是社会对研究图书馆的需求, 也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 作为从事文献信息服务的现代图书馆员, 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 转变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把传统图书馆的低层次信息服务提高到知识服务的高度。新世纪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一种以科学为依据, 以知识为基础, 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为解决用户所面临的各类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智力劳动, 是具有创造性的高智能的服务工作。用户在接受知识时需要知识导航, 人将是知识服务最重要的因素。因而, 强调服务人员具有知识和能力, 要求服务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必须熟悉网上知识资源及资源分布情况, 并具有分析、提炼和储存知识的能力。能够围绕用户的知识需要, 从数字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快速地搜集信息, 综合地组织知识、加工和重组知识, 形成新的具有价值的高质量的知识产品, 来解决用户所需解决的问题。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 才能当好用户的知识导航员, 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知识服务, 保证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高效运转, 完成好知识经济时代所赋予图书馆服务的新使命。知识服务作为21世纪图书馆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过程中,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作用已日益显现出来, 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 加强知识服务信息资源建设

1.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优势

商业信息咨询机构的服务主要利用Internet上的免费资源。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不仅利用Internet和数字资源, 还有大量的传统资源, 这些资源绝大部分是网络资源无法取代的。Google公司1 500万册文献数字化的项目在规模上已经号称全球最大, 而如此浩大的工程所处理的文献与全球图书馆收藏的传统文献总量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仅美国、前苏联和中国三个国家的高校图书馆收藏文献总量就达16.55亿册。因此, 网络所提供的文献资源与传统文献在总量上是根本无法比拟的, 而且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无法改变的。

2.利用网络, 建立用户的“个人数字图书馆”

美国图书馆早在1997年就开始研发“My library”项目, 现在美国已有近40所大学开通该项服务, 我国也有许多图书馆开通类似“My library”的服务项目, 如浙江大学图书馆开发的“我国图书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 定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 包括本馆所有网络版和光盘版数据库、电子期刊、新书目中的内容;

(2) 书签功能, 这项功能类似于浏览器提供BOOKMARK, 允许读者挑选6个Web页面的URL地址放入书签, Web页面可以是图书馆网站的检索页面、搜索引擎或者其他经常访问的站点;

(3) 最新信息通告;

(4) 搜索引擎链接;

(5) 相关图书馆链接;

(6) 定制Web页面样式;

(7) 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它是图书馆服务个性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即用户从图书馆网站可提供的全部馆藏资源中, 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存入“My library”系统中, 此后用户再访问“My library”时, 便可以获取与此相关的最新内容。

3.全面的知识质量管理

图书馆由传统的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必然引发图书馆管理的巨大变革, 这种变革必然要通过图书馆自身的努力去实现。实施全面的知识质量管理是知识服务标准化的主要措施, 全面的知识质量管理是为了达到用户最高满意程度所进行的全面的、彻底的内部机构与服务功能改进。使图书馆整个机构各项功能和服务过程从规划、组织、服务到控制能够做到整体一贯的配合, 以形成人人参与和追求高品质服务的组织文化, 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用户的知识需要。为满足用户知识需要而进行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活动, 其服务性决定了图书馆必须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全面的知识质量管理, 规范图书馆各项工作, 提高知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以实现更好地为社会和用户服务的目标。

4.重视用户资源开发

用户资源同其他资源相比有其特殊性, 传统意义上的用户多指主动来图书馆借阅文献资料的个体读者, 而现代图书馆用户具有广泛性、拓展性和无限延伸性, 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多个层次, 随着知识资源的不断丰富和服务范围的扩大, 用户范围层次也会不断拓展。用户是图书馆知识的使用者, 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服务业异军突起, 争夺用户、抢占用户市场已成为图书馆等知识服务业竞争的交点。因此, 图书馆作为社会主要知识集散中心, 必须重视用户资源研究, 加强用户资源开发, 以用户的需求来规划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知识服务应面向社会和用户知识需求, 主动服务, 积极开发知识资源, 用大量高质量的知识信息吸引用户, 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自身价值, 并以此获得用户对图书馆的信赖和对服务的依赖。

知识服务, 是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延伸和发展。现代图书馆实施知识服务, 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也是网络化发展的要求, 更是满足读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知识化、一体化的必然选择。现代图书馆通过拥有丰富的知识源, 具有优秀服务能力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一定能有效地提高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效率, 促进知识服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玲.现代化医院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国医院管理[J].2008, (8) 35-36.

[2]陈扬.知识服务: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现代情报[J].2006, (4) 22-24.

[3]许海霞.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探析.管理科学[J].2008, (4) 91-92.

[4]李慧敏.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情报杂志[J].2003, (5) 76-78.

梁启超与现代图书馆事业 篇11

关键词:梁启超;现代图书馆事业;贡献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在思想文化、新闻传播、文史文献等领域的建树,早已为人们所知晓。殊不知这位以一支健笔搅动几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还是一位醉心于图书事业的藏书家。他一生嗜书如命,藏书丰富,仅其私人书库“饮冰室”就有藏書近3500种,其中不乏大量价值连城的珍本图书;他身体力行创办图书馆,积极倡导“近代藏书楼运动”和“新图书馆运动”;他还潜心研究图书文献理论,理论著述内容全面、自成体系……完全可以这样说,梁启超也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和集成者。

梁启超一生与图书馆事业紧密相关,其从事图书馆的活动大体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万木草堂读书期间,他以其师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为依托,与数位同道创办了“万木草堂书藏”。他自述当时的情形云,“与二三同志,‘各出其所有之书,合庋一地,得七千余卷,使喜事小吏典焉名日万木草堂书藏”,当此之时,他借鉴西国经验,初步认识到了藏书在学术研究、文化改革方面的作用,“伦敦大楼藏书至五千余卷,入楼借阅之人,岁以亿万计,其各地域邑都会莫不有书楼……此所以举困皆学,而富强甲于天下也。” 这次活动是梁氏现代图书活动的一次试炼。梁启强调,强学会首先应该筹办的5件事中,“开大图书馆”应列其一。 为了筹集开馆资金,强学会想出了各种办法,如从各省督抚取得捐款,从英美公使得到捐资,也发动会员个人捐助,等等。1895年10月强学会书局宣告成立,中国第一个学会藏书楼的成立凝聚了新会梁氏的不少心血。

梁启超图书活动的第二期是在民国初年,标志是“松坡图书馆”的创办。1916年,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先生为纪念蔡松坡,计发起倡办松坡图书馆以纪念之”。 梁的倡议得到了不少同仁赞同,人们纷纷捐款以作创馆之资。1918年,梁氏牵头购得上海徐家汇余邮园,改名为“松社”。嗣后,梁启超又两次上书黎元洪,请其将保和殿所藏《四库全书》复本和宜都杨守敬藏书转给松社。1920年,梁启超访欧归来,以带回的1万册外文图书为基础,外加杨守敬旧藏中文图书2万余册,初步形成图书馆藏书规模。1922年,政府当局将北海公园内的快雪堂和西单石虎胡同七号作为图书馆馆舍,图书馆馆址遂也大致敲定。是年底,松社成员在北京召开筹备会议,决定成立松坡图书干事会,梁启超自任会长。1924年11月,“松坡图书馆在北平正式成立” 。松坡图书馆是我国一座较早的私立图书馆,断断续续为读者服务30余年,直到1949年并到北平图书馆。

梁启超图书活动的第三期是1925年直至去世前的时期,此时他的主要活动主要有两件,一是促办“中华图书馆协会”,二是出任京师图书馆与北平图书馆馆长。1925年4月,在梁启超的极力促成下,“中华图书馆协会”宣告成立,他还被选为协会首席董事。1925年1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聘用梁启超为国立京师图书馆馆长。1926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致函中华教育基金会,称因国库支出难于履行双方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的契约,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于是决定独立筹建北京图书馆,聘梁启超为馆长;1926年,北京政府改组国立京师图书馆,仍聘梁启超为馆长。

在办馆方式方面,梁启超逐步探索出了一套个人与大众联合办馆的有效方法。一方面,他要求社会各界都应加入到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行列中来,做到大众图书大众办。在松坡图书馆成立时,为筹措经费,争取社会支持,他亲自撰写了《松坡图书馆劝捐启》、《筹办劝捐简章》等,广泛寻求社会各界支持。在向社会募捐的同时,他自己也以变卖字画等方式筹措馆资。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别人的图书馆开办活动。强学会被封后,当得知美国会员李佳白建“尚贤堂”消息时,他欣然撰文支持,“吾侪拭目以俟李君”,期望将其建成为国人服务的图书馆。其《记尚贤堂》赞扬李佳白曰,“与京师官书局,大学堂相应,其爱我华人亦至矣。” 1923年,安徽第四女子师范学校在戴东原读书故址上建“戴东原图书馆”,梁启超也给予了热情的关注。此外,他还开了个人捐书入馆的先河。梁氏逝世之前曾立下口头遗嘱,拟将自己的藏书全部捐给北平国立图书馆。1930年2月,按照先生遗愿,其生前所存图书41089册,碑帖千余种及大量手稿、信札等悉数捐入了北平图书馆。1931年,《国立图书馆馆务报告》中说:“本馆去岁承梁任公先生遗族以梁先生全部藏书寄存本馆公开阅览,学者称便”, 简单的几句话,可谓是对这位近代文化伟人慷慨无私活动的最好纪念。

为什么在积贫积弱的国难当头如此热心于图书馆建设?这跟梁氏的启蒙思想思想是有关的。由于图书工作是教育普及的基础部分,而教育普及则是“开民智”活动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身处“强学-强国”语境之中的梁启超,便顺理成章地将图书馆工作列为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了。“四万万人中,其能识字者,殆不满五千万人也;此五千万人中,其能通文意,阅书报者,殆不满二千万人也;此二千万人中,其能解文法,执笔成文者,殆不满五百万人也;此五百万人中,其能读经史,略知中国古今之事故者,殆不满十万人也;此十万人中,其能略通外国语言文字,知有地球五大洲之事故者,殆不满五千人也;此五千人中,其能知政学之本源,考人群之条理而求所以富强吾国进化吾种之道者,殆不满百数十人也.以堂堂中国,而民智之程度,乃仅如此,此有心人所以喟唱而长悲也.” 他认为,“国也者,积民而成”,“未有民智低下而国强者”, 因此,他试图从文化传播和教育普及入手,找到中国迅速强盛的有效捷径,其创办报刊、开设新式学校、从事文学活动、推广图书馆等系列活动,就是其强国策略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图书馆事业在这整个链条之中所占的地位尤其重要,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总机关,是文化普及的重要场所。

因此,强学会甫一成立,图书馆筹建工作便被提到议事日程。1895年,北京强学会书局的创办,使梁启超图书活动进入一个更为自觉的阶段,他明确提出开办现代图书事业的目的,就是为“强学”和“开智”这个根本任务服务。他在《奏请推广学校设立译局报馆折》中,倡议教育改革,以便文化普及,首先提到的就是设立藏书楼。梁氏心目中的近代藏书楼与封建时代的藏书楼大相径庭,后者重藏而不重用,不甚注重图书的流通,而前者则具有明显的传播功能,能对民众起到一定的文化普及作用。他设藏书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成为一个文化传播的机构,收藏中外图书,“许人入楼观书”,从而起到一定的文化普及作用。粱氏还把文风的兴盛、学术的繁荣归之于图书馆建设,虽不乏梁启超式的片面夸大,然其强调的图书馆事业之于文教普及的功效,却也对现代图书馆和教育文化事业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对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现代转型也进行了不少理论探索。戊戌之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图书馆与先进文化——大机关》的文章。这篇文章对于近代中国图书馆的功能、作用以及方向进行了精辟的理论概括。它再次强调,与古代书院藏书楼不同,现代图书馆只有面向民众、收藏古今、广泛建馆、藏用结合,才能真正有所发展、真正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梁氏对于现代图书馆理论的另一巨大贡献就是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中国图书索引》等大型理论工具书。1926年,梁启超辞去京师图书馆馆长职务后,次年即着手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他计划“将中国数千年来曾有书籍若干种,现有书籍若干种,悉数网罗,分别说明,以近世最精密之表式,作古今典册汇总之簿录。” 这个类似于古今图书总目的计划,即是梁启超“中国图书馆学”建构的一次演练。他向北平图书馆提交编纂计划,获得批准后,又先用个人“饮冰室”藏书进行实验,然后才开始正式编纂工作。但由于身体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图书大辞典》编纂工作只完成了“簿录”、“官录与史志”等部分,即使如此,其对现代图书馆学的贡献也是不可泯灭的。

现代图书馆管理如何创新 篇12

一、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 也使得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有了较大的变化, 但从目前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整体趋势看, 图书馆管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1]。在原有的图书馆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 人们都比较注重对图书的收藏, 而忽视了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利用, 形成了以书为本的发展理念, 图书馆中的管理内容也比较单一, 这样的运作方式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是一种阻碍, 也不利于人们对图书馆的使用。另外, 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对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关联, 在很多图书馆的岗位设置中存在家属安置的情况, 这种现状使得工作人员的素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具备专业的图书馆管理能力的人比较少, 不规范的人员结构会对图书馆的正常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 有的图书馆还因为一些特别的规定使得读者的借阅受到了阻碍, 比如对于没有借阅证的读者进行收费, 图书馆在发展中总是想着如何的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这使得许多图书馆都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损坏了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崇高形象, 这一系类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对于其自身管理的不断创新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发展中图书馆必须在创新、转变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进行自我完善。

二、现代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地进步, 这些创新能够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 弥补其中的不足, 使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管理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这也是新时代下对图书馆运行的要求。另外, 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的创新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主要是对人进行束缚, 这种比较严格的管理形式不利于新事物的发展, 也会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出现僵化的局面, 对于创新是一种阻碍, 而当今时代却是一个新理念不断产生的时代, 人才与科学技术绝定着在社会中所掌握的发展优势, 而创新对于人才、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优势, 因此, 创新可以说是现代管理的潮流趋势, 相应的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此外, 现代图书馆在管理上的创新还是深化改革的一种趋势, 在经济体制以及政治体制都在新时期得到重大的发展变革之后, 我国文化建设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内在要求以及发展目标、工作方法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这些发展变化的内容来看,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而原有的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也将不再适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进程。

三、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创新策略

1. 提倡以人为本, 改变传统管理观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要把人作为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 以人的能力、特长、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的安排最合适的工作[2]。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每个员工的专业能力进行了解和分配, 发挥员工的不同价值, 这样也能够使工作人员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 增加工作热情, 起到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业绩的效果。在现代图书馆这种人本理念的管理中, 人性化的服务内容必不可少, 改变过去图书馆工作者被动的进行服务的局面, 转变为主动的提供参与式的服务内容, 进行管理上的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够做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运行原则, 同时也可以提升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水平。在管理的创新方面应该从服务内容以及形式上着手, 提高对读者的重视, 树立图书馆为读者所用的意识, 现代图书馆需要管理的信息将会越来越多, 种类也会更加的丰富, 如果在管理方面不能适应这一变化, 还是只进行单纯的书籍资料的收藏、借还等业务, 那么就会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阻碍, 丧失竞争能力。因此必须进行观念的创新,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中心任务, 增强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

2. 共同建设数字图书馆门户, 推动馆际合作与共享

管理创新总是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 使管理系统总体功能不断优化, 保持一种最佳效果的状态[3]。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方面应该积极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建立城域网技术的网络管理平台, 使得借还图书的业务能够通过网络来完成, 通过便捷的物流系统可以增强其功效的发挥, 这样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另外,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也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它能够推动数字资源的城域网成员购买制度的实现, 进行读者用户的统一管理, 有利于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也是特色资源共享制度建立的基础。此外, 积极的推动不同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建立也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段之一, 增加图书馆馆际之间的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以合作的形式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等都是很好的创新管理形式。

四、结束语

现代图书馆的进步与创新是分不开的, 科学化的管理制度的创新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 它能够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周全的服务内容和形式, 充分的发挥图书馆传播知识的作用, 加强其中的文化体系的构建, 增加文化活动的举办, 使图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培育知识的地方,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的为社会民众服务,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赵力.综述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措施与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7) :111.

[2]邓小娆.现代图书馆创新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4) :252.

上一篇:关注教育细节下一篇:政府会计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