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细节(精选12篇)
关注教育细节 篇1
摘要:幼儿的生命安全及其健康成长,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幼儿期的健康发展, 是孩子今后发展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关注每一个细节。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去做, 以便让他们形成自律的习惯, 从而身心健康发展, 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细节
幼儿期是每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 让所有的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的童年是家长和教师最美好的心愿。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成长, 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细胞的安宁, 关系到国家长远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基础。幼儿年龄小, 生活经验贫乏。这个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 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他们自我保护能力薄弱, 基本的防范意识缺乏, 因此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显而易见, 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已成为所有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有效地保障了幼儿的安全, 幼儿园的工作才能正常开展, 幼儿才能在平安的基础上, 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们幼儿园为了保障幼儿的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将重点环节责任到人, 细致走好安全每一步。严格把控好幼儿的食品卫生安全, 做好一日活动安全, 同时与家长、社区紧密配合, 这些都是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
我园一年以来, 申请了课题研究, 从“安全”两字入手进行研究。期间, 我们开展了各种关于“安全”的活动, 比如“安全逃生线路图”“安全知识竞猜”“安全手抄报”, 家长们积极参与, 得到一致好评。此类活动, 家长给予了高度评价, 希望我园每年都能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让幼儿参与、进入到“安全”活动中, 更让孩子们理解“安全”两字的重要含义。
幼儿园的安全, 一直以来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更是全体教师首当其冲该做好的工作。为促使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切实做好幼儿安全工作, 我园进一步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全方位地营造和谐平安校园。我们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每年我园都会根据教育局的指导, 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地震灾害自救技能的培训, 这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对幼儿园师生造成伤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除了自救技能的培训之外, 我们还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我们利用PPT、白板等多媒体课件进行安全事故的讲解, 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资源, 扩大幼儿的眼界, 增长安全知识, 帮助幼儿树立有效地自我防护意识。例如, 教育孩子“进出门时不挤不抢”, 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 也可围绕故事主题提出若干问题, 通过听听讲讲, 教育幼儿进出门时不挤不抢, 集体活动时要有秩序, 以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好品质。
培养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应从小班幼儿做起, 试着让小班小朋友接触实际, 加强自我感知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 尽量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穿脱衣服、鞋袜、叠被子、擦椅子, 使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 懂得怎样才算安全。对于中大班幼儿, 教师可以运用游戏、谈话、讲故事等形式, 教幼儿掌握一些安全方面的常识和方法, 比如不推挤、不牵拉, 不从高处往下跳, 不用手或其他东西挖鼻孔、耳朵, 不随便拿药吃, 不玩火, 不玩电。同时, 也要注重突发事件, 教给孩子一些简易的事故处理办法。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 是保障儿童生命的安全。这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 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园配合, 共同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安全教育, 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 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 有些父母出于对幼儿的安全考虑, 随时将孩子置于自己的视线中, 寸步不离看着孩子, 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以免发生危险, 使孩子没有活动及锻炼的机会。这样, 不仅使幼儿遇事胆小、懦弱, 更会进一步让他们产生依赖心理, 而且自身的防护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要多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知和行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幼儿知道注意安全的常识, 但不一定代表他们有能力、有意识地去处理一些具有危险的事情, 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训练孩子的自救能力。幼儿园与家长, 应多创设机会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游戏与玩耍, 不要过多干预孩子之间的纠纷。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小朋友产生的矛盾, 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平时应注意不要事无巨细都要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 解决一切矛盾, 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要让孩子知道,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事无巨细、包办一切。许多的“自我保护”教育内容, 与家庭有关。因此, 幼儿园在开放日与家长会上, 要与家长一起学习安全知识, 努力提高全体家长的安全意识, 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 尽快地掌握家庭安全自护知识。
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 仅仅依靠家长的呵护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羽翼的庇护下, 他们始终要长大、独立。因此, 家长不仅要细心爱护孩子, 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孩子的安全, 让孩子健康成长。把安全的责任交到孩子的手里吧, 让他们自己撑起安全的保护伞, 树立规范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 只有把幼儿安全工作当做日常工作来抓, 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 才能保证一日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要善于学会从平安中查问题, 从常规现象中看异常, 从细微变化处抓苗头, 防患于未然。要尽可能地消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 防止和减少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 不断地去重复提醒身边的幼儿, 使他们形成自律的习惯, 从而身心健康发展, 快乐成长!
(江苏省昆山市鑫茂幼儿园)
关注教育细节 篇2
――我的低段教学感受散记
西华师大附小
彭赟
歌德的《叙事谣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似的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看到一块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捡起来,彼得不愿弯腰,装作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捡了起来并用它换了钱买了十几颗樱桃。走到荒野中时,耶稣猜测彼得已经渴得厉害,就悄悄地让樱桃一粒粒从袖口落出来,彼得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不愿意从烦琐的小事做起,贪图一时的轻松,将会使自己在将来付出数倍的代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大事成败的关键都是源于极小极小的事物,“教育无小事”体现的也是这个道理,教育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就应该从细节做起,从小事抓起。因为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处处都有教育的点,现在麻烦点就是为了以后少麻烦或不麻烦。
一、关注行为细节,规范行为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体现的。由于一年级是低幼衔接的关键时刻,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老师的“保育式”的呵护下走过来,正处在生理“断奶”到“自立”的艰难历程。一切的行为习惯包括坐立行走都亟待规范。因而老师在开学伊始就必须对新生有一套完整的常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无数次的重复或联系中逐步固定下来变成条件反射式的自动化,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坐姿、举手回答问题、起立敬礼、离座后主动将椅子靠桌前、规范摆放和爱护学习用具、上课时快速安静地取出所需的学习用具的习惯、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讲卫生守纪律等习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以训练:
1、利用口号或儿歌训练:在训练时,体现训练方法的教育性与趣味性,把课堂常规编成“短平快”的口号或儿歌,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拍手唱,在玩中学习,在唱中规范。如我校老师用得较多效果也不错的: “一二三”学生自动接上“坐端端或坐好了”,并迅速地做出行动;又如“谁的耳朵灵” ? “谁的眼睛亮”? “谁当小老师”等等。儿歌如:“铃声响,进课堂,书和笔,摆整齐,静息好,口号亮,争发言,勤动脑„„”又如:“写字三个一(眼距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前一拳),答问三个大(大胆举手、大声回答、大方应对)”。既可以让学生明确下一步的要求,又能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但须注意:口号与儿歌的编写要简洁明了,易记易懂,不能太冗长、太深奥,也不能太多太杂。说口号时老师要专心面对全体学生,检查学生是否规范统一,不能一心多用,让学生有机可乘,达不到整齐划一的效果。
2、利用活动或评比激励:为了落实训练,可以在班上举行 “常规表演赛”、“三姿达标(即写姿、坐姿、站姿)等比赛活动激发竞争意识,也可以开展主题队会。在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树立榜样,可以利用后墙的黑板或将学生名单打印几份张贴,设置表扬栏,按“守纪小标兵”、“环境小卫士“、“发言积极星”、“勤劳小蜜蜂”、“小小书法家”等方面实行分类评定,采取加“★”加分或其它方式进行鼓励。还可以设立家校联谊卡,将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也纳入评比。“孩子是夸出来的”,许多孩子因为有着求胜心理便会自觉规范行为,形成一个“人人抢先,个个争优”的可喜局面。
在集体中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做做停停。并且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的习惯,正确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答问的习惯,有感情朗读的习惯,独立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以及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习惯的培养。此外,班主任还应与其它各科任老师和家长多联系、多沟通,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学生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进行统一教育与训练,形成合力,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二、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效率:
1、合理安排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课堂紧凑有效。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仓促上课与精心备课后上课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心情也大相径庭,学生的表现也判若两人。在备课时仔细思考:在低段的一课时教学中,复习引入、新授包括阅读讲述、识字写字各环节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还得留有余地,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唤起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恰当运用表演、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编语境歌、创设情景、出示情趣图、引进直观教具或音乐绘画、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趣味乐园。上课时,要将学生真正地调动起来,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编出一些动作表演,使学生的手有事可干,增加课堂的有效性。如教学拼音或生字时,拼读b-ā,巴巴巴,嘴巴的巴;b-á,拨拔拔,拔河的拔;„„眼睛盯着音节或生字,嘴里有节奏地拼读,手也有节奏地给韵母或音节打声调、恰当地给生字配动作。动口动手又动脑,眼睛认真看,耳朵注意听,因为内容和动作都有所变化,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使学生的手不会有空闲玩小东西,还能使他们迅速持久地记住新学的知识,大大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教学质量也可大大提高。
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服务的,即使是穿插一个游戏或讲述一个故事,都要力求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体现教学的“活、趣、实”。例如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设计“做方向操”的游戏作为课间律动,在识字学儿歌进入写字环节的间歇时间,老师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小眼睛看过来,小耳朵竖起来,小朋友们站起来,小手小脚动起来:一二三四指指前面,二二三四指指后面,三二三四跺跺左脚,四二三四跺跺右脚,„„” 这样既调节孩子们的神经,让坐了半节课的孩子活动活动筋骨,增加了趣味性,又与教学紧密结合巩固了方位词。此外,开展活动时还要注意开始与结束时的口令,让学生令行禁止,如刚才的方向操结束时可以说“一二三四,原地踏步,原地踏步,二二三四,回座坐好!回座坐好!”使课堂由静而动,由动而静,动静相宜,活而不乱。
2、活用“儿童化”语言,营造快乐课堂:
教师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工具,它虽然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人的心。教师要努力用语言“粘”住学生,上出一堂堂学生欢迎、知识丰富、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使学生入迷的课。低段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当我们面对低段的六七岁孩子,我们就应当做到活用“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语言”指的是具有儿童特色的语言,但“儿童特色”并不是要求老师捏腔拿调地学儿童腔,而是要使用贴近儿童心理的语言教学、与学生交流。教师活用“儿童化”的语言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语言距离,活跃课堂气氛,架起与儿童沟通的桥梁。
活用“儿童化”的语言,首先老师上课要带着一颗童心,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多使用拟人化的语言。如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生字时,老师可以说:“孩子们,我们刚刚结识的生字宝宝非常调皮,他们躲在课文里跟我们捉迷藏呢?下面请大家读读课文,把生字宝宝找出来。找到后给它修座小房子,(音节用三角形、字用正方形框起来)再叫叫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变成你们的好朋友,也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它们各自的朋友,开始吧!看谁的动作快!”儿童话的语言营造了童话般的课堂氛围,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拼读和认读欲望。孩子们便会全神贯注地去阅读课文、寻找生字、认读生字。在教学中,对低段的孩子一定要把要求讲细,听说读写的要求都要讲明白,使他们随时懂得“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做了达到什么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这些要求就会成为习惯,老师不必多说一点就知。
其次,活用“儿童化”的语言,教师还应该充满激情。激情是语文教师的生命,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产物。如果老师上课时语调平淡、精神萎靡,势必引起学生的极大反感,更说不上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语文教师应该情绪饱满、感情充沛的进入课堂,做到心中有爱、调中含情,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心中的爱,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学习兴趣。如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下册《清澈的湖水》一课时,欣赏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后,师:小朋友们,听着这优美的旋律,看着这美丽的画面,你感觉怎样?生说:很开心,很高兴,也想去划船。师:是呀!这么清澈的河水!这么多姿的山石!这么葱绿的树木!谁不想去亲自去感受一下呢?请大家静息,养足精神,待会儿我们一起去游览!(板书课题)师:小朋友们,钟声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走进――(指课题)生:清澈的湖水。师:一边想像湖光山色,一边想像绿树倒影,再把课题读一读。生:清澈的湖水。师:再读得喜悦一点,亲切一点。生:清澈的湖水。刘老师以激情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和语文味的课堂。指导学生三读课题。第一次读准了字音,第二次读出了画面感,第三次读出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读出了层次,读出了韵味。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利用自己富有童真的姿体语言范读和讲述,辅助教学语言,给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音量、语调、节奏、表达等,不断修正规范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日臻成熟。久而久之,举手投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都可以意会老师的要求,如此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及语言运用能力和姿体语言表现能力。
3、注重方法指导,搞好识字教学: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先生想测试一下自己的两个学生,就拿来一箩筐的花生,问他们是否能得出每个花生都有一层薄皮的结论。其中一个孩子将所有的花生都剥开来,费了好几个时辰,他才告诉先生每个花生都有一层薄皮;而另外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则将这些花生按大小和胖瘦等进行分类,每类剥开几个,只一会工夫,他就将结论告诉了先生。这个故事说明,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而这些东西,应该是低段教育时期最重要的内容。
新课改后,“识字量大”是众多老师颇感头疼的问题。新课标指出“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识字”。因此引导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识字写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布置预习时,我让学生画一画,编一编,想一想怎样记住所学的生字。可以根据汉字的字形部件编字谜:如学“影子”的“影”时,可以编一则字谜帮助记忆:“日头当空照,京京下面跑,影子像三撇儿,你跑它也跑。”记住了字形,又掌握了影子的特点。也可以编成歌诀:在学习唱歌的“歌”时,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字形,左边是什么字?右边是什么字?应该念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编出“哥哥打哈欠,给他唱首歌”的歌诀。这样既记住了唱“歌”的“歌”,又与“哥哥”的“哥”区别开来。还可以采用“生字开花”的方法,给生字找朋友,巩固生字,连词成话;用给“拼音或生字找家”的方法读帖,看清拼音在四线格、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好拼音或生字,使拼音或生字的每一笔画在“家里”舒展自如,美观漂亮。学生们在又编又猜、又找又写的活动中识字,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识字速度,又不会产生混淆。学生们在认清字形、写出好字的同时,还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汉字是多么的生动、丰富、有趣。
4、精心设计板书,规范板书设计: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因此老师每一课的板书一定要精心设计,怎样的板书是低段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乐于接受的,都要思考再三。在设计板书时,当以简洁明了为主,兼顾美观大方。可以多使用简洁漂亮的简笔画,课文中的关键词,易错易混的字词,可以用彩色粉笔板画课文中的主要事物,寥寥几笔便可使一种事物鲜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示范,所以板书的时候一定要规范,不管是拼音还是汉字的书写,都要一笔一画地认真写,兼顾间架结构,丝毫不能潦草,不能误写,不能写错笔顺。要知道,下面的孩子既是苛刻的评论家,又是忠实的效仿者。尤其是教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千万不能马虎,否则要求学生的书写规范恐怕就会难上加难。每次要上写字课,我都唯恐出丑,先在书上或本子上认认真真地练写几遍,直到自己比较满意为止。但有时候写在黑板上仍不尽人意,过不了自己和下面许多小老师的关,这时候,我就只有老老实实地虚心承认:“各位小老师,我这个字确实没有写好,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希望老师们自己写字时也能这样认真严格,你们现在再教我写一遍,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一定把这个字写好,好吗?”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微笑着举着食指跟我一起书写。写得他们满意了,他们也会用热烈的掌声来鼓励我。
5、合理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是老师课堂教学的有力反馈,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会十分注重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家长看不到老师和孩子上课的情况,作业就成了家长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尽责、水平高低的标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不要偏多太偏深,避免枯燥重复的练习,增加动口动手动脑的作业,也可以分层次布置作业,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作业布置下去一定要及时细心地检查、批改,对一年级孩子,尽量做到当堂批改或当面批改。批改作业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以批改促书写: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规范书写、爱惜书本的习惯,对于不完成作业的孩子,一定要弄清原因,盯紧一点,否则以后难以纠正。2)以批改促纠错:老师要做好学生作业改错的检查、监督工作,注重批改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用正确的改错方法及时纠错的习惯。起初,老师要辛苦一点,加紧督促,当面改错,后来可发动能干的孩子帮助后进生。3)以批改促进学习: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多激励,让学生体会成就感。写一句鼓励的话语,打一个优
+100,画一个大拇指或笑脸等等,学生都会兴奋好一阵子,后来的学习他们就会更努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认为“成功的教育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即没有痕迹的教育”。贾老师就是善于抓住身边的小事十二年如一日每天用几分钟面对学生演讲,生活、读书、吃饭、行路等都在他的演讲范围。信手拈来,有感而发,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严厉的训斥,但是字字句句如甘露侵润心田,发人深省,催人改过。我自愧没有贾老师的睿智与机敏,我对无痕的教育的理解是:老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自然而然渗透教育,既达教育目的又不着痕迹。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在尝试抛弃板起面孔训人的师道尊严,在微笑着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年以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蕴含哲理的好文章,只要稍加点拨,不必过于强化,孩子们自会在学习中懂得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真诚礼让;2)寓德育教育于故事中:农夫和蛇》及《东郭先生和狼》等故事让学生不要轻信他人,注意保护自己;《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孩子懂得珍惜幸福生活,学会关爱他人„„3)寓德育教育于游戏中:“拔河”游戏让孩子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传话游戏”告诉孩子们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同舟共济”的游戏让学生明白要心中有他人、“一分钟能做什么”的游戏告诉学生与时间赛跑,受益无穷等。
关注过程,关注细节 篇3
【关键词】过程;细节;提升;QC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12-01
开展QC小组活动,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能够体现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精神,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为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进行着创新性的探索和努力。如何才能让QC小组活动更有活力地、更有效的持久开展下去?如何才能调动每一位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使“小、实、活、新”的QC小组成果更好被总结归纳?笔者认为只有在QC小组活动中加强活动全过程管理,在关键过程中的做好细节处理,才能使QC小组活动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一、规范落实“三要素”,提供QC活动源动力
企业QC小组活动开展的时好时差,主要是由于QC小组活动的源动力不足造成。其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硬件,好的硬件是企业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发挥员工的质量改进意识和创造性,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去改进质量,降低消耗,做好优质服务,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不是口头说的,必须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推动激励机制。首先,要有健全管理机构。其次,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办法。机构、制度、激励,这“三要素”缺一不可,“三要素”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QC小组活动的动力。
内因是软件,好的软件是企业员工普及了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员工的质量意识、综合素质高,有一批QC小组活动骨干力量,员工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全面质量管理融入了企业的文化建设中等。
内因与外因是辨证关系,缺一不可。将QC活动成果的巩固措施中形成的制度、措施在生产推广应用,促进活动的良性循环,QC小组活动就有了永不衰竭的源动力。
二、科学选题有依据,活动程序要对应。
选择课题是QC小组活动的第一步,选择一个好课题很重要。课题大小宜适中,课题过大不利于实现和普及,课题过小易将问题复杂化。课题选择来源可参考关键绩效指标、质量和成本及创新开发等。选定课题的方式通常采用打分法、折线图、排列图三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选定课题,都应简单、扼要、客观的说明选定标准,并用数据、事实支持所选课题。
常用的QC课题类型有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和创新型。前三种都是针对现状存在某种问题开展的活动,通常被称为“问题解决型”课题,根据目标值的来源又可分为“指令型”和“自选型”两种课题类型。QC小组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同类型的课题,其活动程序也有区别。自选型课题通过充分的现状调查来说明目标制定的依据,因此不再有目标可行性分析;指令型课题不用进行现状调查,但必须对“指令”能否实现进行一个可行性分析;创新型课题不必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但必须提出各种方案进行确定选择最佳方案。只有清楚了课题类型,才能按正确程序开展活动。
三、科学化思维方式,提高小组成员水平
QC小组活动过程就是—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将解决结果导向设定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QC小组成员的思维方式对有效解决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1、归纳思维进行现状调查
归纳思维法是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
QC小组成员最初面临的问题现象往往是比较笼统而脉络不清的,必须对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调查,统计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归纳分层,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出在数量或影响方面占主要地位的症结,从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或突破口。
2、辐散思维进行原因分析
辐散思维法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产生新的信息。
QC小组活动的原因分析是对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对导致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根据其作用性质与影响程度进行排列。那些由发散性思考出来的与问题实际无关的原因,要及时去除,不能等到要因确认时才被否定。必须注意的是在原因分析中不是将QC课题作为原因分析对象,而应该针对现状调查中找到的问题症结进行深入分析到末端因素。
3、聚合思维进行要因确认
聚合思维法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要因确认就是在诸多末端原因中,鉴别出真正起关键影响或主要作用的那些原因。首先要有认定准则,然后通过现场采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比对。通常我们以某个待定要因为中心,运用多种方法或手段,从不同方向或视角,将思路聚焦该中心点,经过比较和验证,最终得出判断和结论。只有这样,确认的要因才能有充分依据。
4、目标思维进行对策制定落实
目标思维法是在确立目标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其目标的思维方法。
针对要因制定对策措施,将之作为目标行为思路。对策实施过程必须采取动态管理,进行效果跟踪检查,同时要及时检查对策表中各分目标的实现情况。体表述的真实性。每条对策实施完毕后,小组要再次收集数据进行验证,确认效果。只有对策计划中的每个分目标达到了,才能保证小组活动总目标的实现。最后,在成果报告中应如实反映该过程。
四、正确运用工具,提高成果报告水平
质量工具和方法是成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灵活掌握和使用质量工具和方法,则是直接影响成果报告水平的高低,因此熟练掌握和灵活使用质量工具和方法是编写高水平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成果报告编制中,首先要根据报告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通常在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部分使用较多。要根据不同的活动阶段以及实际需要选择质量工具和方法。
现状调查部分通常使用的调查方法有调查表、简易图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饼分图、分层法;原因分析部分常用方法有因果图、系统图及关联图。选择使用图表时要求直观、简洁、紧扣主题、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且制作标准。同时,避免华而不实的图表给编写带来一定难度。有关常用工具和方法请参考质量管理书籍,这里不再赘述。
关注教育的细节,对每个生命上心 篇4
这几年读了一些书, 但是少有写心得体会, 只是把点滴收获摘录或者记录下来, 就算很不规范的读书札记吧。最近, 阅读了朱永通老师《教育的细节》, 却让我有动笔的冲动。他对于我们所熟知的学校文化、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环节中一些司空见惯甚至被遗忘的现象和行为的思考, 对教育的那双“冷眼”和那副“热心肠”, 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浓烈的热爱让人敬佩。“一厘米之变”、“润泽的座位”、“头发上的教育学”“做有思想的教育实践家”特别是他关于中小学为什么女教师特别多的深入探究等等都让我印象深刻。
面对模式满天飞, 靠分数造就名校名师的现实。他说“学校不要关起门来假装崇高和神圣, 也不要盲目的冲出去, 热情拥抱各种潮流, 而要让日常生活成为滋养每个人的生命细胞。”那份理性, 像一剂清醒剂, 给那些还在搞运动式的课改的学校再次提了醒。几年前, 某校派了几批老师前往山东一所知名的课改农村学校学习后, 学校便决定与该校合作, 据说合同签订是30万, 三年中课改名校派老师到该校来办讲座、上示范课、观课评课, 听说进行了一年之后, 这个合作便无疾而终。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模式的追逐已经在降温的今天, 最近又是某区的一所重点中学, 引进了某全国知名校长负责的一个教学模式, 暑假培训之后开学就要求所有老师必须采取规定的模式上课, 每节课讲课不超过10分钟, 据说领导要求“不管结果如何, 先把模式用起来......”我觉得学校校长一般人真该听听朱老师的呼吁甚至呐喊。
他还说至于是不是“著名校长”或“教育家培养对象”以及“当代教育家”, 只要他开口讲话或者到他管理的学校走一走, 大致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实至名归了。现实中的确有学校缺乏人情味, 管理粗放, 抓分数抓到极致, 用相对高的高考升学率为校长换来了不少荣誉的现象。昨天, 收看了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 小董老师通过现实和两次人机比赛机器赢了的案例告诉我们, 现在人们有太多的途径获得信息和知识, 那么教育还有什么用?当下还有许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忘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完全被浮躁和功利的现实所绑架, 沦为分数的奴隶, 以为考上好大学就万事大吉, 等到毕业了才发现这还远远不够。前不久, 《人民日报》报道了一个关于95后就业观的数据调查报告:48%的95后觉得现实太骨感, 选择不就业, 他们的去向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趋势。在我身边就有几个真实的案例, 大学毕业不就业的原因是害怕步入社会, 害怕面对工作压力, 不愿也不能较好的与他人交流和交往。小董老师说:“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我们要明白,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帮助他们获得高的分数, 还要多讲几分钟, 这几分钟不教考试, 而是做一次教育!”
一些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经常采用的株连式惩罚方式和情绪宣泄式的教育行为, 比如听写质量低或者课堂纪律不好, 中午放学后, 全班留下来罚坐, 偶尔迟到, 就罚站一天, 作业没完成, 就要求学生跪在全班同学面前抽自己耳光......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真实的发生着。我们暂且不从道德的层面评判这些行为, 起码是老师在凭着自己的所谓经验和情绪而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在处理问题, 还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 我丝毫不怀疑老师的出发点, 我质疑老师的专业性和健康的心理。朱老师一句话点明原因:这是“缺乏专业伦理”的表现。
他还举到有所小学里条幅装裱讲究, 却将“精心教书俯身育人”挂在了教室里, 由此引起我的思考:教育是朴实的, 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和时髦;既然要让墙壁说话那就说真话、说实话、说有教育性的话、说学生容易读懂的话, 比如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所思所说的富有激励或者哲理的话或者绘画作品装裱上墙, 让作者感到荣幸, 也让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我校在教学楼廊道悬挂的条幅全部是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名言警句, 有大家所言, 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也有普通人的言论, 如“青春之美, 美在健康, 美在活力, 美在成长”。有古诗词也有大白话, 而且为了方便学生阅读, 我们全部采用楷书、行楷、隶书等字体, 避免比较生僻的字体如篆字, 上墙的每一条都至少经过三个同志精心挑选和搭配的。曾经我还要求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阅读理解校园里的名言警句, 欣赏墙上的书画作品, 我自己就曾给两个班的学生当过“义务解说员”。
关于教师读书这个热门话题, 朱老师首先根据大多数学校的现实情况分析了现在老师不读书的客观原因, 让人耳目一新, 因为过去看到的都是“老师应该读书”的提点和对老师不读书的谴责。同时, 他又指出作为现代老师, 除了要做一个“开放的老师, 要具有专业素养”, 还应该是“真正的读书人”。这样的老师就“好像水边的杨柳, 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对此, 我非常赞同,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通过阅读, 我们既能让自己的心灵更丰富、内心更敞亮、思想更深刻, 还能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既能让我们不但“心灵不死”, 而且还能让我们更加的“肯负责”“有本钱”, 成为“更高的自我”。多年来, 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书香校园, 但学校从来不对大家采取强迫式的阅读, 而是通过榜样示范和熏陶等方式营造阅读氛围, 吸引更多的师生开始阅读。从人手送一本书到学校介绍书籍→老师自愿申请→学校赠送的购书模式, 从有偿办理借书证到免费提空有条形码的借书卡, 从到图书室借阅到教学楼过道设立开放书架, 从为了充数购书到精心挑选每一本图书, 从完全自发的阅读到阅读课的开设......虽然阅读的氛围离我们理想的状态还有较大差距, 阅读的成效也还不太明显, 但是越来越多的师生已经在阅读的路上!
最后说说学校文化。朱老师介绍了他在一个学校听校长介绍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时遇到的两名学生迟到时校长的态度和行为, 他说“不管学校把理念提炼得再好, 把文'化'布置得再妙, 只要无法把它融化到日常的教育行为中, 离好的教育的距离, 就还远着呢”。说实话, 八年前刚当校长时, 我曾一段时间很纠结, 比如碰到老师或者学生, 我要不要主动问候或者微笑?在我记忆中遇到不少校长, 都不苟言笑, 他们一般不会主动问候碰到的师生, 即便是碰到师生的问候, 有的校长也是爱理不理的样子, 大不了微微点一下头, 作深沉状。假如我主动问好或者主动点头微笑, 会不会让自己丧失威信, 不像一个校长?但也许是性格使然, 师生迎面走来, 尤其是老师, 我无意识的就会微笑或者问好。也许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母亲, 时至今日, 我经常在早上站在教学楼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 当我看到学生不管什么原因迟到时, 我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已经上课了, 还不作奔跑状?于是, 学生边笑边加快脚步。现在不管我走到哪里, 不管是毕业了还是在校就读的学生, 也不管我认识还是不认识他们, 所到之处, 都有学生主动向我问好, 只是我经常纠正他们叫“老师好”而不是“校长好”, 我回应他们的一定是微笑和问好, 甚至天冷了会有学生说“老师多穿点哟”, 晚自习结束会有学生说“老师早点回家吧。”曾经有老师建议, 应该把高中个别经常违纪, 不爱学习的学生开除, 以教育更多的人, 说白了就是杀鸡给猴看, 我完全理解老师们的心情, 而且确实有个别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 成天无精打采。但是因为我的“软弱”, 虽有批评甚至处分, 但至今我们也没开除过一个学生, 碰巧的是今天我和一名班主任还联手说服了一个一周前退学态度很坚决的学生和家长。前几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因为场地有限, 学生分组在车道上来回跑1000米, 刚好碰到老师下班, 几个老师急于开车回家, 于是和学生抢路。第二天我知道后, 一方面, 提醒裁判老师一定加强测试现场的管理;另一方面, 在教师群里简要说了这个事, 并举了开学初发生在附近某区县学校门口的教师开车不当引发死亡两人的交通事故, 提醒大家务必注意安全, 避免类似事情发生。几分钟后, 一个老师发来信息, 承认了自己的不对, 并表达了歉意。说, 老实话, 我本来可以通过监控或者保安知道是哪几个老师所为, 然后逐个提醒甚至批评他们, 但是我没有去追究是谁, 我想提醒到位加上现场管理好就足矣, 没想到居然有老师主动承认, 于是我回话:*老师您好!我为您的人品和今天的行为点一百个赞!朱老师说, “学校是一个讲爱的地方, 首先要给师生安全感和爱的示范, 善待迟到的学生, 表达的是对身边人真正的爱和包容。”不管校长还是老师, 都要做学生好的“活的范本”。
关注细节 成就完美 篇5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教者的大智慧。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让每个学生在爱的感召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一封信都装满希望
一段时间,笔者发现成绩优秀的司马舟同学上课的时候总是打呵欠,并且精神不振,批评了几次还是不见他改正。于是,笔者写了一封短信给他的父亲:您的孩子聪明、懂礼貌、成绩也不错,如果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成绩一定还会有大的提高。笔者把信交给他――没有封口,要他交给家长。自然,他先看了信的内容。这是他最后一次在课堂上打呵欠。
受此鼓舞,笔者决心给班上每个学生的家长写信。笔者分三批写:第一批写给“坏”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鼓励。有时候,笔者思考长久才能找出一些好话,但从不说假话。每封信,笔者都说这个学生心地好,有礼貌,会与同学们交往……我很高兴有这样的孩子在我班上。果然效果不错,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有了很大的好转。
给优等生的信很容易写,笔者对他们整洁书写、遵守纪律和优异成绩表示赞扬,此外,也不忘记对他们提出新的希望与要求,因为这些孩子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前途。
当笔者动手写第三批信――给既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坏”的学生写的时候,颇为吃惊地发现自己对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他们说话轻声细语,举止彬彬有礼,既不惹事生非,也不想出风头,一贯按学校要求办事,因而在莘莘学子中默默无闻。因此,给他们写信格外费心思。笔者花了不少时间去寻找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才发现他们对此比对学业看得更为重要,同时他们也很在意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
通过体察每个孩子都渴望尊重这一细节,笔者感受到了师生间曾听说但从未体验过的亲密感,那是一种奇妙的精神联系。当学生们确信笔者了解、信任他们每个人时,他们也就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集体的温暖。
让你的生日充满阳光
一天下午的物理课,当笔者急匆匆地提前赶到教室时,看见陈艺同学的桌子上堆有许多礼品,小闹钟、笔记本、钢笔……一问,才知道今天是她的生日,桌上这些都是同学们赠送的礼物。笔者这才意识到,社会上不良的请客送礼风已经波及到了学校,必须马上制止。但转念一想:如果单纯下一道禁令,学生可能会反感,也可能使这种活动转入地下,欲速而不达。于是,笔者在班上先展开了一个调查:看哪些同学参与了互送礼品的活动。结果,六成以上的学生都参与过此类活动。于是,笔者说:“同学们,同学之间友好相处是对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现在还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况且我们班有些同学的家庭条件还不是很富裕。你们这样互送礼品,相互攀比,会给你们的父母增加不少的经济负担;再者,你们赠送的礼品很多没有实用的价值,今天我给你送钢笔,明天我再给你送钢笔,结果,每人都有了一大堆笔,你们看这实用吗?”有几个学生开始低头笑,于是笔者提议“从即日起:,我想在班上开展‘过文明生日送健康礼品’的活动。即在生日当天的晚自习前,全班同学为他齐唱《生日歌》,并送上祝福。这一活动采取自愿原则,同意的同学下课后到班长那儿签名。”可喜的是,全班同学都同意和支持笔者的这个倡议。有的同学还悄悄跟我说:“老师,其实我早就不想互送礼品了,只是别人都在送,我不送,别的同学会觉得我不够朋友,所以只有跟着送。”第二天,笔者把全班同学的生日都用一张表格写好,贴在了教室里。四天之后,刚好是陈磊同学的生日,当笔者赶到教室时,同学们已经唱起了《生日歌》,陈磊同学被围在了中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一个让学生懂得珍惜的细节,这也是一次爱的教育。
老师陪你回家
又是周末了,当笔者打开办公桌的抽屉,准备拿上工作笔记进行周末整理时,一封信躺在里面,是雷曼同学――一个十分内向的女生写给我的。“老师,我特别讨厌班上的女生,她们都很小气,不如男同学大方、义气……”其实,笔者已经早有耳闻,雷曼同学近段时间与班上的几个男生相处甚密,还结拜了兄妹,经常课上写条子,课外递条子。笔者知道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学生已逐渐进入了青春期。由于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除了渴望同性之间的情感交流外,渐渐地对异性也产生了关心、向往和爱慕之情,并开始注意到衣着打扮。活动中竭力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希望给异性留下好形象,这正是青春期少年性意识萌发的特点。于是,放学之后,笔者把雷曼请到办公室,“老师今天想送你回家,你同意吗?”她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笔者,不置可否,“只是陪你走走。”笔者又补了一句。虽然她不是完全明白笔者的意图,但还是同意了。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谈,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生活到家庭。从雷曼的口中,笔者知道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情况。最后,我们谈到了男女生的交往问题。笔者说:“你现在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有想与男生交往的愿望是正常的,但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学习。我鼓励你们交往,但要坦诚、要有度,不要单独交往,尤其是不能发展到上课写条子,下课递条子。”“老师,我知道我错了,其实,我只是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如果你信任老师,以后就向我说,可以吗?”笔者笑着问,她有些犹豫地点了点头。
不少学生初恋的动机都只是想找一个倾诉对象,如果此时教师能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细节,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走过这段心理旅程,一切不必要的麻烦都可以避免了。
关注细节 收获成功 篇6
如何加强细节的教育
1关心学生,深入了解情况。课余经常到学生宿舍坐坐,到教室走走,常和学生谈谈心,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学生各自的爱好、生活方式、说话的语气等等都有所不同,教师掌握这些实际情况,就为因材施教、加强细节教育打下基础。有些学生,在家中被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挫折,更容不下任何批评。教育这种人,要与他分析一些具体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以表扬为主,千万不能大声批评。而有些学生,在家中总是成为批评的对象,教育这种人,你要给他尝到被表扬的滋味。此种人,教育得好,他会成为你终身的朋友或是你值得骄傲的学生。
2养成主动关注细节的良好的习惯。关注细节很容易,养成主动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却很难。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同学,早上好”和“你好”是有区别的。前者说明老师记得学生的名字,后者是应付式。当学生和你打招呼后,你才回答一声“你好”,这又说明你是被动的。所有这些细节,直接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学生有矛盾,老师明察秋毫,主动处理,矛盾容易得以解决,且类似的事情以后很少发生。当矛盾冲突大了,老师再去处理,可能老师要用很多的时间去询问相关的人物,处理的难度也相当大,且矛盾双方也很容易结下恩怨。学生报告事情给老师,老师为学生解决困难,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合情合理的,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与其让事情找上门来,不如教师自己主动去发现学生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通过处理这些细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秦国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任何有一定成就的老师,平时都是很重视细节教育的。
关注细节,促成教育成功
1细节虽小,作用无穷。一个人的成功,他不需要全面的成功。他只要在某一方面获得成绩,那么,他就是成功者。细节,就在我们的一句话、一投足之间。“你的一手好字,令我心旷神怡”,也许教师的不经意的一句话,成就了一名书法家。学生的一篇文章,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也许正是老师这一行为,帮助一位学生打开了文学之门。“你这个蠢猪,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问我!”同样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你可能就堵住了一位学生的成功之路。许许多多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平凡的,甚至是失败者,但他在生活方面是成功者。同样,许许多多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平凡的或成绩显著者,但他却是生活的失败者。千万不要以当前学生成绩的优劣来看待任何一位学生。学校发出号召,不准随处乱丢垃圾。一学生见校长吃李子,于是,远远地观察校长。结果,校长一直把李核拿在手里,到了有垃圾箱的地方,才把李核放进垃圾箱。学生深受感动,偷偷地把表扬稿投到校内文学社。此事一公开,全体师生效仿,学校清洁工程进展顺利。
2不要错过任何细小的教育机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细节之中还有细节,不要错过任何的细节教育。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时,我班上有一名相当优秀的女同学,按正常发展,完全有把握考上重点高中。可是,近段时间来,模拟考成绩却落到了班上后列。找她谈话,她含糊其辞。后经多方面了解,从蛛丝马迹中才知道原来是她家中出了问题,找到了问题所在,我进行家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3关注细节,勇于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关注细节,要求我们教师要像母亲抚育自己的子女成长一样教育学生。有爱心作前提条件,细节教育一定能成功。为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班主任把学生在各方面获得的奖状复印贴在教室的光荣榜上,结果学生上进心得到加强,学生进步特快。后进生有了一点点进步,班主任发现了他的亮点,及时进行家访,在班主任和家长的鼓励下,此后进生进步很快。校内有几位学生与老师见面打招呼,总是鞠躬行礼,并喊:“老师好!”学校把此事作为正面宣传的榜样加以推广。校园文明礼貌程度迅速上升,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班主任布置教室时,总感到缺少点什么,后来经认真思考,于是在恰当的位置摆上一个花盆。既点缀了教室的布置,又增添了班里的文明氛围。有一个教室有一块玻璃裂了一道小缝,一位细心的学生用透明胶把它粘住,结果班上的玻璃很少再遭受破坏。
关注教育细节 篇7
“在艺术的世界里, 细节就是上帝。”在尝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同时, 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细节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只有将细节打磨好, 才算是合格的教学设计。
一、“是否”———看你是否忽视了细节
1. 是否符合学生客观实际
在一次奥尔夫音乐研修班上, 赖达富教授设计游戏, 让课堂上扮演孩子的学员们躲起来, 有的学员不知所措。而孩子们想要躲起来其实简单得很, 待在原地用小手蒙住双眼就可以了。赖教授笑称我们长大成人后, “连躲都不会躲了”, 以后在教学实践中, 要多观察教学对象的生活、思维、表达方式, 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我们一味地从教法出发, 搬用教学设计, 忽略了“受众群体不同”这一细节, 使得课堂教学笑料频添。类似这样的小插曲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过吗?
2. 是否被单一教学法束缚
3. 是否便于师生即兴创造
二、“关注”———音乐课教学设计中的细节处理
1. 关注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符合学生心理、智力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从儿童音乐教育开始, 并且其实施也主要是儿童音乐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初试阶段, 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教材多以学前教育为主, 受众群体为“始于开端”的儿童。而针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我们忽视了“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心理、智力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细节, 而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是行不通的。针对这一细节,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第一, “适足而置履”。教学设计一定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宗旨, 深入了解学情, 准确对位学生的年龄、心理、智力, 权衡学科教学特点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施运用, 力求适合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毕业后岗位对接的需求。第二, “拿来须变革”。“本土化”是奥尔夫教育观念和原则之一。奥尔夫本人也强烈地批评不求其理而只知模仿的做法。我们尝试“洋为中用”, 但并不代表拿来即用。这一细节之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秉承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精髓, 自主研发校本教材, 积极构建特色化教学, “使这一伟大遗产焕发青春, 古为今用”, 演化成适合我们本专业的教学理念, 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
2. 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不要被单一的教学方法束缚
单一封闭的教学设计违背了我们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当中的初衷。音乐教学是多学科融合的典型实例, 如果仅仅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短时间内便会失去兴趣, 更谈不上探索与创新的热情, 自然也要求我们保证教学方法多样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设计中,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 扎实基本, 广泛涉猎。以扎实的教学技能为基础, 广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不拘于方法本身, 融会贯通, 讲求实效。
(2) 拒绝教学设计流于形式。其一, 不能沦于“游戏”。从游戏出发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手段, 但过于游戏化会使课堂教学无法调控, 失去教师的引导作用。其二, 不必拘束于奥尔夫乐器。声势教学素材广泛, 只要设计合理, 即使身无任何乐器也无碍。
3. 关注教学设计的环节, 不必刻意具体化, 为师生的即兴创造释放更多的空间
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玛斯隆说:“我们必须教学生成为一个会创造的人, 至少有能力面对新奇事物的思想, 去做即兴演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而无须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刻意具体化,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甚至连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都提前设计好, 这都是不现实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即兴性, 刻意具体化了的教学设计不但会偏离这一教学法的要求, 也会导致一旦教学实际脱离预先设计的轨道教师会措手不及的后果, 从而阻碍教学的正常进行。更为重要的是, 这样会束缚教师的即兴发挥, 也必将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处理这一细节的方法是:
(1) 从不同的思路出发。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教材《布谷》这一课例。此课由于不同的教学目的, 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法。在教学设计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要教一种知识、概念, 要求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一种是要教一首歌或一部作品, 需要尽可能找出里面所要讲述的音乐元素, 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带领学生一步步进入其中。这样的课例很容易找到, 在实际运用时, 只要多多思考与加工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预设多种可选择的方案。人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顺序总是从大到小, 从整体到局部。我们不但要从总的构架上把握课堂教学, 而且要将教学做到细处, 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预设多种可选择的方案, 并将方案设计为发散性, 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和探索创新, 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提供无限的空间。
结语:合理运用奥尔夫音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细节是关键。本文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 提出了几个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初期需要关注的几个细节, 并总结了一些不算成熟的处理方法, 愿能为本专业学科教学提供一点建议性的辅助。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出现更多需要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音乐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
关注细节 成就精彩 篇8
细节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智慧。重视教育细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育功力的另一种展示。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细节的设计与落实。
下面我就撷取教学生涯中的几朵小小浪花,重温精彩,感受力量,从而不断鞭策自我。
一、表演体会助感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小鹰学飞》通过讲述小鹰跟着妈妈学飞的故事,告诉人们学无止境、一往无前的道理。在小鹰跟着妈妈第三次飞向天空的时候,尽管是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但是在小鹰的头顶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从而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永远谦虚。如何将小鹰飞行的画面生动有趣地印刻在孩子的心上,感受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进行感受,首先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选好位置,伸展开手臂扮演小鸟使劲飞行,我用手帮他们打节奏,随着越飞越高,我拍掌的节奏越来越快,“小鹰们”挥动翅膀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当几分钟的飞行体验结束后,“小鹰们”一个个瘫坐在地上、趴在桌上,有的干脆赶紧蹲下休息……当我请“小鹰们”讲此时的感受时,有的有气无力地说:“我的手臂累死了!”有的小脸憋得通红,喘了一口气说:“我的喉咙好干!”有的气喘吁吁地说:“我全身都快出汗了,我感觉自己快受不了了”……
这时候我再让“小鹰们”抬头看“天上”———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然后我让学生谈谈看到这种情景后的感受。有的孩子笑眯眯地说:“看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还要不断加油呀!”有的孩子眼睛一亮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自己加油、加油,再加油吧!”……这时候,我也激情飞扬,鼓舞孩子们:“是的!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精彩!让我们都继续朝着目标不断加油,不断超越!”…………
[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在上篇案例中,课文所告诉给孩子们的道理,都是他们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的建构中所获得的。而老师所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爱玩的心理,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去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童话故事中的猴呀,狼呀,鸟呀,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随即就热烈起来,孩子们一个个欣喜若狂,争相表演。表演开始了,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这样,教材语言和眼前形象的沟通,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孩子们对课文中的角色和故事必然产生亲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体验后,他们才能调动自己一切的想象、思维和情感来激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课堂中的精彩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阵阵涟漪。这就是让孩子们在玩中留下印象,在玩中增加体验,在玩中不断增加自己的感受,从而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画面展现助理解
课文来自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蚂蚁和蝈蝈》的第一段: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老师用彩笔在黑板上画上绿色的草地、美丽的小花、茂密的大树和红彤彤的太阳,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候你感觉夏天的太阳怎样?
生1: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
生2:夏天的太阳红通通,照得大地非常炎热。
生3:夏天的太阳很毒辣,我们都不愿出来。
师顺势引导:是呀!夏天的太阳太毒辣了,像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我们小朋友都在家里吹着电风扇,吹着空调,才不高兴出来呢!同学们,下面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夏天真热!”,学生面带表情投入地朗读)
[教后反思]
记得钱学森在阐述思维科学时就指出,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让学生观看图画、欣赏视频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一定的画面再现出来了,一下子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这样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体会,很快了解并融于课文所提供的一定的情境画面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打开自己想象的闸门,加深了对于课文内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关注细节赢得高效 篇9
一、关注技术细节, 神奇教具赢得高效
在教学中, 教师采用了自制的软式组合投掷教具, 较为合理有效地完成了《投掷》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而且, 这些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较好地把握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 有效地节省了替换器械的时间, 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具体地讲, 在准备活动部分, 教师使用软式组合投掷器材练习棒操;接着又将组合器械“变”成一把剑, 与学生们一起练习击剑操;然后, 使用组合器材的小球部分, 组织学生们进行“打气球”练习, 以发展学生的快速挥臂和投准能力, 激发了学生对投掷项目的兴趣;然后, 又在小球上增加了一个把手, 从而组合成了一颗“手榴弹”, 组织学生们练习蹬、转、挥臂的投掷动作;之后, 又在“手榴弹”上接上了一个“尾巴”制作出“火箭”, 组织学生们练习投掷“火箭”, 以让学生们体会并掌握合理的投掷角度;在放松环节, 教师又带领学生们用组合器械进行“划小船”练习, 有效地放松了身心。
二、关注教学细节, 让教学流畅高效
1. 细微之处见真功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时刻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尤其是在投掷教学中。在该节《投掷》课上, 教师不仅在投掷器械上下足了工夫, 更是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合理布局。如, 在投掷“手榴弹”的练习中, 教师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 其中, 4个小组练习投掷, 另外4个小组观摩学习, 且练习小组背向投掷, 互不干扰;每一个小组选出了一名旗手指挥投掷, 从而让学生的投掷练习和捡球变得更加安全、有序、高效。同时, 这种组织形式也更加便于教师巡回指导。
2. 真情投入价更高
在课堂上, 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着每个学生的心, 用和蔼可亲的表情让课堂变得更加温馨, 如, 教师能够即时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为他们精彩的练习鼓掌、喝彩;即时用严肃的语言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在课堂结束时, 教师能够欢快地和学生们一起“划小船”, 并为学生们表演剑术, 从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师细致巧妙的情景预设、精炼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流畅。
三、细微之处可斟酌
1. 让器械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本课的准备活动部分, 教师把组合器械“变”为一把剑, 与学生们一起练习剑术, 此情此景让在座的同行为他们喝彩。然而, 笔者通过细想认为, 击剑对本课的技术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其功能只是在于器械多功能性的展示。事实上, 如果教师把器械直接“变”成“手榴弹”, 并先组织学生进行蹬、转、挥臂等投掷动作的徒手练习, 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投掷技术动作的认识, 为接下来的投掷“手榴弹”练习奠定基础。同时, 也更有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 检验目标达成, 做到心中有数
在小组练习中, 教师不断地用语言鼓励学生认真练习, 并即时进行了表扬, 为他们的精彩动作鼓掌。但是, 教学技术目标不够具体, 也缺乏相应的检验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缺乏统计达成目标的意识, 无法做到心中有数。
在采访任课教师和现场观摩的过程中, 笔者了解到, 投掷越过器械的练习是该课的重要手段, 学生是否能完成任务关系到该节课堂教学的合理化程度。任课教师认为, 由于8个小组练习范围比较大, 所以无法准确地统计学生在投掷过气球的练习中有多少学生能够“手榴弹‘越过气球。如果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能够提问:“同学们, 各小组练习的过程中有多少同学能投掷过气球, 请举手。”“没有投掷过的同学投掷的出手角度太小, 请继续努力。”通过这类情景设置,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投掷技术的兴趣, 又有助于了解学生掌握动作的具体情况, 而完成任务的学生得到了教师准确的评价, 更能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练习的热情, 也能激励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通过不断纠正动作达到投掷手榴弹越过器械的目标。
3. 及时引导,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注细节巧妙生成 篇10
一、一次自主的选择, 唤起有效训练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 帮助他们, 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 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 并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 是一个十分深刻而带根本性的命题。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也就是说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 必须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杭州市天地实验学校某老师在教学音乐双语学习《圣诞快乐》这一课时, 制作了并列关系的课件, 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画面和环节, 作为本课的学习程序。学生发表意见如下:
生1:我喜欢贺卡, 想先阅读一下。 (歌词的朗读)
生2:我要红色带耳机的那份礼物。 (歌曲的聆听)
生3:我想看看绿色的那朵花。 (英语版欣赏)
生4:我想打开圣诞树上的那个红色的鼓。 (节奏感知)
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 教师顺学而导, 学生在愉悦的自主体验中, 既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又灵活地开展了教学过程。
二、一次多情境的音乐探究, 生发有效结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 对实现音乐教学的情感、技能、学唱等目标, 有着明显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 由于结论不是现成的, 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 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校的某音乐老师曾设计过《小鸡快跑》一课, 本课的学习将《闪烁的小星》这首歌的乐谱作为教材, 通过小鸡出发、小鸡玩耍、小鸡遇难、小鸡得救、小鸡休息等情境的创设展开探究, 通过聆听、讨论与变化, 让学生明白音乐的旋律随着速度、情节、音区等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凸显音乐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课即将结束时, 老师问学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
1.“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同样的音乐, 如果速度不一样, 听上去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我知道了同样的音乐通过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故事”;
3.“我懂得了排队踏步时要有精神、有节奏感”;
4.“我明白了玩耍时要小心”;
5.“我觉得小鸡在妈妈怀里休息很幸福”……
与教师直接揭示规律相比, 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 却生成了一些重要的“副产品”。如学生知道了很多生活中的音乐也要正确地把握, 如踏步时踩着拍子前进能使队伍更整齐, 如明白了一些生活常识和体验了亲情等, 这些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非没有体验价值。更重要的是, 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从小感受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 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只有一个。这恰恰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模式中十分缺乏的思想方法。
三、一句巧妙的提炼, 引领有效对话
在课堂上, 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做孩子们的朋友, 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双手, 不再那样高高在上, 不容置疑, 而是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成为生成灵动的音乐课堂的催化剂。
“对话”中,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发现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点。孩子虽然幼小, 却常常有让老师心灵震颤的时候。教学《世界和平》这一课时, 老师手捧小白鸽, 传到学生的手中, 让他们对小白鸽说一句话。其实, 老师设计的意图只是要求学生能在聆听完音乐后, 知道小白鸽可以传递信息、联系友谊等, 可有位小朋友却说:“你是世界和平的象征, 希望你为我们带来和平。”教师没有料到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能从生命、世界、和平的高度理解小小白鸽这首曲子。因此, 老师马上说:“是啊, 世界的和平也要靠我们小朋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从保持和同学的友谊做起。”我们看到, 正是这种平等的对话使“教学相长”。
四、一次偶然事件, 激起有效体验
在《中小学音乐》杂志中曾有这样一篇教育故事:
由于学校没有圆号, 所以在教学《法国号》一课时, 我出示了圆号图片, 并给学生聆听了它演奏的乐曲片段, 邀请学生模仿圆号发出的“嗡巴巴”的声音与我一同歌唱。孩子们沉浸在角色中, 唱出整齐愉快的歌声。忽然, 一个异样的声音传入所有人的耳朵。循声望去, 原来是平时较调皮的一名小男生。只见他将卷起的书紧对着嘴用力地唱着, 那表情得意极了。我本想说点什么, 可犹豫了一下, 还是没说。一遍歌曲唱完后, 我故意严肃地问他:“你为什么要把书卷起来唱歌?”所有同学都不做声了, 以为这下他可要落个“不爱惜书”的罪名。小男生起初有点怕, 但还是大声地说“这是我的法国号!”“哈哈……”学生都笑开了, 我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对他说:“你知道吗?你这样发出的声音还真有点像法国号, 你很有想象力啊!”听了我的话, 他高兴极了, 把他的“法国号”举得更高了, 其他同学也纷纷效仿。眼看音乐书由长方体变成圆柱体, 我急忙制止了, 问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人说用图画纸模仿比较好, 因为比较硬。于是, 我马上发了纸, 很快一支四十多人组成的圆号队成立了。当我再次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歌唱时, 嗡声嗡气的声音响满了教室。再看看孩子们, 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小圆号手自豪的神情。还用多说什么?他们已经有了最好的体验。
对于课堂上发生的这样一些偶然事件, 经验不足的老师可能会手忙脚乱, 仓促处置而留下不少遗憾。而敏感和富有实践智慧的老师会抓住这种细节, 变偶然事件为教育良机, 成为教学教育的生长点。
五、一句幽默的话语, 达成有效评价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 那么课堂评价语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尤其是老师风趣幽默的评价语, 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
我在上《小青蛙找家》结束部分时, 播放着小夜曲, 用温和的声音说:“夜深了, 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妈妈, 在妈妈的怀抱里安静地睡去。”可是, 一位小朋友却在后面转来转去。我笑着说:“听, 还有一只调皮的小青蛙在翻身呢!”全班小朋友听了偷偷地笑。于是, 每位小朋友都在仔细聆听这段宁静柔美的乐曲。我轻轻地说:“哦, 小青蛙今晚一定会做一个又香又甜的梦!你走时可千万别吵醒他哦。”小朋友们都会心地笑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用小小的幽默、富有启迪的语言创设了一种尊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思维得到了历练, 心灵得到了放飞, 对音乐的体验更为深刻。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 我们的课堂才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关注细节 凸显个性 篇11
口头表达关注细节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口语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运用准确的概念、正确的判断,并依据思维的规律组织严密、完整的语言程序,从而使教学语言具有强烈的思辩性和逻辑性。
有时教师的语言上一个小小的激励就让课堂的气氛截然不同,例如老师《找规律》这堂课是这样导人的: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稍等,观察一下学生的反应。)这里有两组号码:女生记第一组(123412341234)男生记第二组(562587486729),觉得自己能记出来的就请起立,比一比男生记忆力好,还是女生记忆力好,准备好了吗?
师:觉得自己能记下来的起立。
师:看来我们班的女生记忆力真是好啊……
师:(根据学生站立人数)那我宣布:女生获胜,女生是最棒的!女生真棒!
本来的不公平,已经让男生受了委屈,再加上最后教师的“女生获胜,女生是最棒的!女生真棒!”让男生的不满情趣到了极点,教师正好趁热打铁,提问为什么不公平,从而引入新课!教师激励的语言引发了学生好胜之心,也为整堂课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肢体语言凸显细节
眼神是心灵的表露,很容易被人察觉。教师的眼神是课堂上有效的、非语言信息传递手段,它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表示拒绝;可以表达友善,也可以表达厌恶;可以显露欢快,也可以显露忧伤;可以是慈祥温和的,也可以是严厉冷峻的。
教师的眼神是极为丰富的,它能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递给学生。无论何时教师的眼神中应多一点鼓励和欣赏。
教师的手势是能辅助教学“表演”的工具,手势可以指示人、事物,也可以表达形状大小和动作。教师可借助手势,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师:同学们,看,来了谁?(教师邀请的手势)
它们是?(福娃,它们的名字)(出示)(手指逐个指)
师:2008北京奥运会的五位可爱的福娃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中。喜欢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生:北京欢迎你。
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翘起大拇指)
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加上这五位生动活泼的福娃,将学生的激情再度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也变得更加浓厚。此外,教学时,教师站立或走动的姿势需自信、优美,将内在的精神显露出来,举手投足间应展现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值得信赖的神态,不能给人随便的感觉。与学生交谈时,身体宜稍微前倾,表示尊重学生及愿意倾听的接纳态度,并能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关爱学生,关注细节 篇12
一、关注细节,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学生要‘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 “成人感”明显增强, 但由于思想不成熟和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他们又常常管不住自己, 容易犯错误。其实他们的绝大多数错误都是由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 并非品质上有大错。要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就要关注“细节”。所以, 我对班上学生的发型、服饰都有严格要求, 不允许留长发、穿奇装异服;在校时要佩戴胸卡, 不能放在口袋里;擦黑板的时候动作要轻, 同时开窗保持通风, 以利于师生身体健康;在班级里要主动帮助学习或生活困难的同学;午间去食堂吃饭时要排队前往, 不乱冲, 以防摔倒……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另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受部分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行为习惯差的影响, 一些人往往出口成“脏”。我觉得, 要改变这一状况, 家长的行为、态度很重要, 于是我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 坦陈言语不文明的弊端, 得到了他们的赞同。接着我趁热打铁, 与学生订下君子协定:谁说了脏话就要在全体学生面前唱歌, 并接受大家的处罚。他们听了都鼓掌表示欢迎。在最初的几天, 班里风平浪静, 见此情景, 班内几个不安分的调皮鬼又开始蠢蠢欲动, 一次课间, 学生小王、小李竟又粗话、脏话连篇, 引得许多人看“好戏”。我得知后冲入教室, 沉下脸来, 正欲把他们臭骂一顿, 忽然看见他们的眼神中有些惶恐, 学生们都呆呆地注视着我。我猛然记起了自己的诺言, 硬是把到嘴的斥骂咽了下去, 严肃地指出了错误, 他俩也心悦诚服地认错并决心改正。大家还推选了班级文明语言监督员。在我的影响下, 学生日常语言中的“脏”字慢慢少了, 特别是在和女生谈话时, 男生们大都能保持绅士风度, 谦逊有礼, 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变得融洽起来。我觉得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细节, 帮助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关注细节, 了解学生内心
在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说:自己在工作中也强调了细节, 可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是为什么呢?我在实践中感到:这很大可能是因为, 教师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学生当作了发号施令的工具, 初中学生叛逆心强, 师生间一旦言语不合, 学生自然就不听话了。我以前做班主任时也遇到类似情况, 很是苦恼。后来读了《陶行知语录》, 有一句话给我以极大的启发:“爱满天下, 乐育英才。”教师首先要有爱生之心, 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 进而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
凡是做过班主任的老师, 往往都对班里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大伤脑筋。几年前我也遇到过, 并且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 甚至照搬了一些名师的做法, 如:在早自修开始前就冲到教室里, 使那些抄袭作业的同学干瞪眼。但时间一长这方法就不灵了, 学生会来得更早抄答案;后来要求大家一早就把作业交到讲台上, 请班干部监督, 来一个交一个, 但因为学科较多, 总有几个学生不自觉, 会把讲台上搞得很乱, 且还有漏交的;又请家长晚上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 加以督促, 结果是大约一半家长做了, 但另外的家长做不到。时间久了, 部分家长嫌签字麻烦, 要求取消。作业不能及时交, 其他任课教师经常向我抱怨, 这种状况进入初三后特别明显。我苦思冥想, 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 后来一转念:何不去问问学生?于是我就找了几个经常拖拉作业的学生到办公室, 一开始他们都很惶恐, 以为又要挨批评或请家长来批斗了。但我只是和颜悦色地问:“老师今天不批评你们, 只是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不按时交作业?”学生们听了都松了一口气, 纷纷抢着诉说起来, 我详细地做了记录, 大体意思是: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多, 而且难度也大, 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根本就完不成, 为了不被老师骂, 只能选择去抄。听后我震惊了:原来学生每天要做3小时左右的书面作业, 量实在是太大了, 而任课教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 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抄袭间接来说其实是被老师逼出来的。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我开始换一个角度解决问题:先与任课教师统一认识:尽量减少书面作业量, 特别是机械性的抄写, 高难度的可让基础较差的少做或不做, 接着每天让班上的学习委员统计完成家作的时间, 控制总量, 每天写作业不抄过1.5小时, 如果发现某天作业超量即刻我汇报, 我就马上协调删减。新措施一公布就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两周下来, 学生每天交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好, 即便偶尔有拖拉, 也只是极个别的学生, 课代表们不再为原先的查缺催交工作而头疼, 任课老师对此也越来越满意了。
从解决学生抄袭作业的细节, 我觉得:教师做任何事都不能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 而要走进学生中去,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进而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关注细节, 细心帮助学生
二十一世纪, 教师不能再像旧时那样居高临下、野蛮粗暴地对待学生了, 而是要转变观念,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以人为本, 用爱去感化学生。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教育者, 爱胜过一切。”可见“爱心”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对学生有了爱才会舍得付出, 真心实意地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但有时班主任的爱还应悄悄地进行, 不必大张旗鼓, 甚至有时还不能让学生知道。
记得2009年我担任初一班主任, 开学初学校要求统计各班的“特困生”, 然后从“爱心基金”中给予资助, 我到班中问了一下, 竟无一人举手回应。我觉得很奇怪, 又翻了学生登记表, 发现男生小陆和奶奶一起生活。课后, 我就去学校附近的他家中了解情况。发现他家仅两间平房, 里面没有像样的家具, 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但他为何不申请补助呢?他奶奶告诉我:小陆一向自尊心很强, 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境贫寒的实情, 所以回家没把这事告诉她。但是小陆家中经济实在困难, 迫切需要这笔钱, 而要领“爱心基金”就需要公示, 怎么办呢?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 由村里开出证明, 如实把小陆的情况上报到校德育处, “爱心基金”500元直接发给小陆的奶奶, 他不出现在公示名单中, 我在班中也绝口不提, 我又和食堂老板商量, 减免了一半午餐费, 他奶奶很是感激, 紧拉着我的手道谢。接着我又送了他一些学习用品, 鼓励他多和其他同学交往, 慢慢的, 他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能主动和别人谈话了, 到食堂吃饭时还主动帮同学端碗送汤, 很是勤快。在学习上他虽然成绩不太优秀, 但非常刻苦, 对班级工作也很负责, 后来他顺利考取了高中。通过这件事, 我感到:班主任关爱学生的细节, 有时可以采取“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方式, 这样对维护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的成长可能更有利。
【关注教育细节】推荐阅读:
关注教育细节 开展起步教学06-08
关注教育细节 促进全人发展08-14
关注细节 文档06-07
成功关注细节09-07
关注教育07-10
关注农村教育11-18
关注细节培养习惯07-29
关注细节用心服务05-16
关注细节规范行为08-12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