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对幼儿的赏识教育论文

2024-06-18

关注对幼儿的赏识教育论文(精选8篇)

关注对幼儿的赏识教育论文 篇1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未来社会更需要一代创新人才。要使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在学前教育阶段, 就必须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让幼儿从小想说、敢说、会说、能说, 还要敢想、敢做、敢玩, 使幼儿在大胆的想象中成长, 萌发出创造的火花。那么, 什么样的环境最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呢?

笔者认为, 在学前教育阶段, 应尊重幼儿的愿望, 为幼儿创设一个赏识的氛围, 鼓励和协助幼儿完成既定的目标, 使幼儿获得成功, 有效地激发幼儿求知、求新的愿望, 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 使幼儿在自信、自强、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中成长, 唤起幼儿美好的奇思妙想, 使其萌发无穷的创造力。

一、尊重幼儿, 激发创造潜能

创设赏识的氛围, 是教师学会关注幼儿、信任幼儿、尊重幼儿的关键环节。有了这样的氛围, 就会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幼儿身上蕴藏的无限潜能。把属于幼儿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还给他们, 这样, 幼儿的心灵才会舒展, 思维才会活跃, 创造的潜能才会被调动起来。

幼儿刚刚接触社会, 刚刚适应集体生活, 教师赏识的眼神、赏识的话语、赏识的动作, 都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

一次, 在“美丽的天津”活动中, 我园幼儿通过“议天津”、“说天津”、“讲天津”、“画天津”, 把天津美好的景物表现出来。他们和家长一起参观津城, 听家长讲述津城历史故事, 幼儿从中了解了天津的风土人情、高大建筑和美丽的传说。幼儿通过画画、拼图、粘贴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想象, 大胆表现, 并将自己的作品讲给别人听, 展示给别人看。他们为想象插上了翅膀, 使创造思维得以充分的发展。教师在赏识幼儿拼、摆、画、贴的过程中, 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方式, 而是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 鼓励幼儿大胆地创作。

教师的尊重还体现在能否多方面正确地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幼儿园里常常遇到这样的幼儿, 在美术活动中, 他们往往不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 在构图与用色上有自己的特色, 想象奇特。他们的画儿在我们成人看来感觉有点乱七八糟, 不整洁、不漂亮, 看不出画面的内容。如:在画“海底世界”这幅画时, 男孩洋洋的画看起来有点凌乱, 颜色很多, 看不出是什么内容, 教师看后并没有责备他, 而是耐心地听他讲画。洋洋说:“我画的是海底超市和蓝色通道, 人们可以在水中购物、观赏。”听了幼儿的讲解, 我们顿时感到这幅画极具想象力和创意。又如:在游戏活动中, 教师要求幼儿练习投掷, 让幼儿把纸折成飞机进行练习, 玩了一会儿, 有的幼儿将纸团成一团, 一边投掷一边喊着:“子弹飞来了。”教师没有阻止他们, 而是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引导他们继续想象:“还有什么飞来了?”这时幼儿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 有的说宇宙飞船, 有的说太空飞人, 有的说航空母舰, 有的说人造卫星, 等等。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如果我们常以淘气、不听话和破坏教师原定计划为由, 否定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探索创新, 就会扼杀幼儿的创造性萌芽。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 以赏识的态度,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用鼓励的眼神给幼儿的创作以肯定、欣赏, 让幼儿体会到“我行, 我能行, 我真行”, 从而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那么, 他们的创造力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协助幼儿, 鼓励大胆表现

从年龄特点看, 幼儿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时期。四到五岁的幼儿最富于幻想, 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问题, 探究问题, 喜欢拆装东西, 有时能别出心裁地搞出别人意想不到的花样。针对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 教师要充分信赖幼儿, 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探索, 将幼儿无意中的想象和创举变为有意的, 把自己看作是幼儿的协作者, 帮助他们完成既定的目标。如:在制作车的游戏活动中, 幼儿和教师共同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车。开始的时候, 幼儿们只是制作静态的车, 经过教师的多方引导, 并与教师一起观察车、讨论车, 幼儿的兴趣大增, 积极地想办法让自己的车动起来。在教师的鼓励、引导和协助下, 幼儿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制作出了一辆辆动态的车。幼儿还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 说出了很多他们喜欢的车, 如:奔驰、宝马、奥迪、尼桑、QQ、比亚迪、本田、丰田等。幼儿畅所欲言, 说起了自家车的良好功能和乘车游玩时的感受。又如:班里的自然角养了许多小鱼, 幼儿很喜欢这些小鱼, 每天都来看它们, 给小鱼喂食吃。一次换水的时候, 男孩鹏鹏将自己喝的热水倒进了鱼缸中, 这下子班里沸腾了, 幼儿们说不该把热水倒入鱼缸中, 边说边用眼睛看着教师, 希望教师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教师没有批评鹏鹏, 而是启发幼儿一起讨论, 让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情景, 并协助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说明鱼可以在多高温度的水中生存。教师的鼓励、参与激起了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一段时间里, 班上一直围绕这个话题热烈讨论, 教师启发幼儿将不同的鱼进行分类, 如:热带鱼、深水鱼、浅水鱼, 等等, 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渐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不同的种类。

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及热烈讨论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 在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下, 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 讲述着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 看待他们提出的问题, 体验幼儿的情感, 了解幼儿, 尊重幼儿的决定, 协助幼儿完成既定的目标。教师的鼓励、帮助使幼儿的创造思维更加活跃, 探索意识更加强烈, 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

三、营造氛围, 引导幼儿创造

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不失时机地为幼儿的点滴进步喝彩, 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赏识的氛围, 使幼儿自由地思索、想象和再创造。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 向幼儿提问, 并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 开拓思路, 活跃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要解放儿童的嘴巴、空间、时间、眼睛、头脑和双手。”为幼儿创设一种师生和谐、平等的良好氛围, 赏识每一个幼儿, 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一次建构活动中, 引导幼儿合作搭建“美丽的立交桥”。我们创设了一个情景, 让幼儿去想象:如何把桥面支撑起来?于是, 幼儿们开动脑筋:有的用三根桥柱, 有的用两根桥柱, 还有的幼儿仅用了一根桥柱就支起了两个桥面。紧接着, 教师又问:“怎样才能使桥更漂亮?”幼儿们再次进入了想象的空间。教师给幼儿充分的时间, 让幼儿用眼睛看、用嘴巴说、用耳朵听, 大胆地动手去做, “美丽的立交桥”就这样在幼儿的想象、创造和动手操作中建成了。在搭建的过程中, 幼儿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赏识, 在富有创造激情的氛围中, 一座漂亮雄伟的立交桥搭建成功了。桥的整体设计为“飞机”造型, “飞机”的周围则是“绿树”环抱, 用亮光纸制成的灯柱环绕在桥的周围。教师对幼儿们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 赏识的目光, 投射到每个幼儿的脸上, 使幼儿们更加兴奋, 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这种和谐、赏识的氛围中, 幼儿更有自信了, 又一次点燃了创作的欲望, 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 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

四、激励成功, 展示幼儿风采

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 而从小给幼儿树立自信, 培养其成功感, 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将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使他们愿意表现自己, 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功。

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天分和优势, 发展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广泛的具有个体适宜性的锻炼机会, 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 并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既帮助幼儿认识自己, 又锻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敢于表现自己。如:在活动区开放的时间, 许多幼儿选择了表演区域。在这里, 幼儿可以聆听动人的音乐, 表演自己喜欢的童话剧, 如《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很投入地演出, 不仅锻炼了表演的技能, 更丰富了内心世界, 学到了很多真、善、美的优秀品质。

活动区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宽松的空间, 每天幼儿们都盼望着活动区开放的时间快点到来 (这些区域都是教师和幼儿们一起创设的) 。在这里, 他们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智力活动, 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激发起想象、创造、表现的愿望, 同时又能不受约束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艺, 发挥自己的才智。尤其是一些比较胆小的幼儿在这种氛围中也逐渐地锻炼成长, 参与到表演与各种操作活动之中, 创造潜能被逐渐调动起来。教师对幼儿的种种创新活动 (如:自编故事、创编舞蹈、排演小短剧等) 和大胆的表现, 不时地投去赞赏的目光, 说出鼓励的话语, 使幼儿的创造欲望和表现欲望更加强烈。

总之,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是爱的教育, 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不仅是表扬加鼓励, 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 是赏识幼儿的行为过程, 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赏识教育为幼儿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注对幼儿的赏识教育论文 篇2

现在到处都在讲“赏识教育”,就像当年讲“承包”一样。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一包就灵”,但是后来发现,也有不灵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赏识教育也不例外,也是把“双刃剑”。在今天,作者致于提出这一见解,是很需要一点勇气的。本刊发表此文,不单是同意作者的观点,同时也意在提醒读者:在幼教领域中没有“绝对”,还是要讲点辩证法。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二十一条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幼教工作者深知正面的赏识教育、表扬鼓励的重要性,因而在教育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但表扬鼓励的赏识教育是把双刃剑,适宜的赏识表扬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愉悦和满足,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得到增强,有助于幼儿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但不恰当的赏识表扬有时会适得其反,阻碍其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快乐发展,大家在运用赏识表扬这一教育手段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笔者在此抛砖引玉,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从认识上端正赏识表扬的指导思想

一次,老师正组织幼儿进行“认识螃蟹”的活动,当螃蟹被展现在幼儿面前时,许多幼儿开心得手舞足蹈,活动室里的气氛沸腾起来,许多幼儿不由自主地聚拢到螃蟹周围,争先恐后地欲先睹螃蟹为快。此时活动组织者不是因势利导,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是沉下脸来厉声斥道:“你们要干什么?快回到位置上去,你们看XXX小朋友多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离开。”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幼儿受到批评,而对活动表现得无所谓的幼儿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和表扬,被视为“榜样”。这样的赏识表扬会误导幼儿的行为,结果是抹煞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活动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端正,表扬手段的运用要恰当,该表扬谁,不该表扬谁,老师心中要有一杆秤。教育观念要改变,千万不能不该表扬的表扬了,该表扬的未表扬。评选“好孩子”的标准要改变,不能把听话的、不乱动,遵守纪律的作为评选“好孩子”的重要标准。而对那些聪明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的幼儿却强加抑制。在幼儿园里,在班级里,难免有一些调皮的好动的,经常犯些小错的幼儿,老师应该恰到时机地运用赏识表扬手段,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一些小错就全盘否定这些幼儿的优点,而应正面引导,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赏识表扬,树立自信心,改正小错误,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面向全体幼儿进行赏识教育

我们教育者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班幼儿,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对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个幼儿。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受到表扬他自我感觉就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相反,如果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活动时,表现不积极或者有意捣乱。对于那些能力稍差或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幼儿,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幼儿将会从老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使本来细小的优点得到放大,表现会越来越突出,进而不断进步。人都是愿意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的,何况是幼儿?教师的一句表扬有时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幼儿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的。教师的表扬就是对幼儿的肯定和期待,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用心地教育每一个幼儿,无论是调皮的、文静的;还是漂亮的、不漂亮的,多表扬奖励,多肯定赞美,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养成环境。

三、让幼儿知道赏识表扬的原因

表扬的目的在于为幼儿将来的行为指明方向,使幼儿得到鼓舞而更加进步。对幼儿表现的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教师在表扬时要指明,指明得越具体,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就越清楚。例如:在游戏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幼儿把积木收拾好,有些掉在地上的积木,被两个幼儿同时看见了,一个小朋友视而不见,另一小朋友见了主动把那些积木收拾整理好。如果老师看到后,笼统地说:“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不明白“乖”是指什么?这时如果这样说:“你今天帮助大家收拾玩具,看到掉在地上的积木,也能主动地收拾好,你做得很好,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样既肯定了幼儿的行为,又培养了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

四、赏识教育中,不可滥用事先许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育者为了让幼儿听话,往往采用事先许诺的表扬来奖励幼儿,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课间活动时,为了不让幼儿乱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就对幼儿说:“今天下课了,谁不跟别人乱打闹,老师就奖励他一颗五角星”、“今天的点心全部吃干净的,老师评他做好孩子”、“谁画的画漂亮,老师请他做值日生。”……老师的许诺也许会在短时间内有作用,幼儿得到老师的许诺后,也许会出现某些好的行为,在表现上积极了、主动了。但如果老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这种表扬的方式用多了,会滋长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做什么事带有明确的功利性,没有好处就不做。长此下去,对培养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和利他行为很不利。因此,我们在赏识表扬时,不可滥用事先许诺。

五、赏识表扬要与其他手段优化整合

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研究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赏识教育,表扬鼓励

赏识,通俗地来讲,就是对某人某种见解或看法和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以承认幼儿差异并尊重差异为基础,采取适宜的表扬方法或手段,以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正向”教育。赏识为教师、家长与幼儿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座桥梁构建得更加宽阔与坚固,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家长间的思想交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一、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区别赏识教学,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纵观当前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现状,笔者发现,有些幼儿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们有选择地进行赏识教育,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即对那些安静、乖巧的孩子,多加赞美,而对不听话的淘气包,往往吝啬自己的表扬,而代以大声地指责。这样一种教学情况的出现,明显会伤害幼儿的心理发展,甚至可能引起其产生严重的压抑感和自卑感。除了在幼儿中有区分地进行赏识教育外,教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错误认识,即一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赏识教育的内涵,认为对幼儿进行批评违背了赏识教育的初衷。其实,赏识教育不等于没有批评。只有在教学中以赏识为主、批评为辅,奖惩结合,才能在提升幼儿自信心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分清是非对错。

(2)滥用赏识教育,忽略实事求是。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着很显著的提升作用,因而大多数的教师将表扬和鼓励变成了课堂上的家常便饭。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为了表扬而表现,且得不到表扬就会产生沮丧的心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标准,把握好表扬和鼓励的标准,以期孩子能够有所进步。滥用赏识教育另外一大弊端就是忽略教学中的实事求是,进而造成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给家长和教师的教导带来困扰。此外,千篇一律的表扬口号以及毫无指导作用的表扬手段也是当前赏识教育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这种方式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孩子对课堂教学感到无趣甚至产生厌烦。真正的赏识教育,重视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事物、开阔眼界、明辨是非,是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基本目标。

二、赏识教育的改进和提升

(1)赏识要从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幼儿教师注重在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手段上下功夫,以追求教学品质的提升。而在笔者看来,促进赏识教育教学的提升,基本点是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差异出发,认清孩子行为和看法的由来,进而能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批评。由于生活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不同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都不同于其他人,我们必须区别对待,区分行为或看法的差异性和进步性。同时,表扬和奖励也要量孩子的实际情况而行,针对不同的表现而给予恰如其分的口头或实物奖励。教师要学会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辨别他们表现的发生来源,进而进行科学的赏识教育。

(2)赏识必须实事求是及全面公平对待。一切教育都是以实事求是为教学基本准则的,对幼儿的教育更要从实际出发,及时地对孩子的优异行为和看法给予肯定。幼儿在课堂中总会表现出一些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将优点凸显出来,同时对缺点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指导。幼儿教师要避免对孩子形成固定的认知,忽略其他方面的优缺点。幼儿在认知及表达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而赏识教育要善于区分且尊重这样一种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形式。笔者教导过一个发育较慢、口齿不清的孩子,在一次表扬后,那个孩子不但乐于积极发言,还常能带给他人快乐。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将其放大。

(3)赏识方法要多变,奖惩并用促提升。赏识教育不只是一些肯定与表扬行为的体现,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正确的行为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中要有所侧重,突出对需要培养的行为或能力的肯定,同时有意识地弱化其他方面的表现。赏识与批评在教育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赏识有利于孩子在教学中产生自信心,而批评有益于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我们教师必须把握好赏识和批评在课堂上表现的程度,教学模式不应是僵化固定,而要因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

(4)赏识需要联合家长一同协作进行。幼儿教育是孩子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标准的基本教育阶段。在这一时间段,对孩子具有引导和教育作用的,除了教师外,还有孩子们的家长,家长是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更重要的教育角色。我们的赏识教育要联合家长进行,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够关心到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还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纠正。我们在精心引导、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其有着显著影响,因而需要重点关注。只有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形成和认知发展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三、结语

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研究 篇4

关键词:赏识教育,幼儿教育,解决策略

一、引言

长久以来, 大多数中国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受几千年“戒尺教育”传统习惯的影响。教育过程中过多地进行惩罚性教育对幼儿产生严重的心理与生理的负面影响。而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上级的一再警告下, 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得到有效的遏止, 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护。但由于一时找不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目前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批评多于鼓励, 甚至常常用某些刺激性话语引起幼儿的重视。虽然教师是恨铁不成钢, 但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适得其反, 不但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反而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针对此, 教师感到困惑, 于是采取消极保守的教学态度, 得过且过[1]。简言之, 尽管抱有美好的教育教学愿望, 但因为没有好的方法而没有实质性行动。

目前, 对于幼儿赏识教育的研究已有不少, 且初步形成一套理论体系, 但都局限于理论探讨, 少有关于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赏识教育运用方法的研究, 因此关于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教育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 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

(一 ) 幼 儿 教学中 赏 识 的 根 本 目 的 不 明 确

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狭义地讲, 教师每一次的赏识目的都应该有所区别。而现在某些教师一味推崇作为一种手段的赏识教育, 而非作为理念的赏识教育, 势必导致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明确。

(二 ) 教 师 赏 识 脱 离 幼 儿 的实 际情况

赏识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 而教师对赏识的认识及运用决定了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所以当赏识教育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因素不得不被列在首位。

在实际教学中, 某些教师往往一味强调“赏识”而忽略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忽视儿童对赏识的认识, 忽视儿童对教师的所谓“赏识”接受与否。 [2]这并不是说要将赏识藏着不让幼儿发现, 也不是说否认教师对孩子的夸赞, 只是在利用赏识这样一种教育方法时要从孩子的心理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 想他们所想, 给予他们真正能接受并达到教育效果的赏识。

(三 ) 幼 儿 园 教学中 赏 识方法 单 一

赏识是一种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依靠各种赏识手段发挥最大的作用。赏识教育在方法上既存在质的难题, 又存在量的缺失。

幼儿园教学过程中, 不乏赏识教育的实践者, 某些一线教师将赏识简单地等同于机械表扬。赏识方法的机械性是赏识教育只重“技”不重“道”的表现, 一味以“真乖”、“真好”、“真聪明”赞个不停, 简单的重复表扬成为教师的口头禅。[3]

三、赏识教育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赏识教育首先作为一种理念而存在, 所以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问题的解决, 首先应着手于幼儿教师教育思想理念的准确树立。

(一 ) 重视幼儿的 主体地位

幼儿的发展是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 所以赏识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幼儿开展。要明确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切从孩子出发, 想他们所想, 感他们所感, 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发挥每个幼儿的聪明才智。

(二 ) 提高幼儿 教师赏识 教育水平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教育, 它需要赏识者的聪明才智、科学方法及充满艺术的感召力。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实施赏识教育, 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

1.丰 富教学活动 , 充实赏识内容 。

首先, 要明确教师赏识的应该是孩子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而不是成绩本身。每个孩子都有特质, 如相貌、力气、智商等, 许多人都喜欢夸耀孩子聪明、漂亮, 但北欧一位教授却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 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 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 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 孩子很小, 不会分辨, 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骄傲的资本, 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4]可见, 教师更应该明确赏识针对的是孩子的努力而非天生的特质。在幼儿园手工教学中, 不仅要看孩子优秀的作品, 还要看他们各自的努力, 更应赞赏孩子努力认真的态度。

其次, 教师要独具慧眼, 赏识的内容不能总停留在孩子习以为常的优点上, 而要挖掘甚至搜索他们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 表现出教师的独到眼光, 让孩子得到一些新的肯定, 便于孩子全面发展。

2.积累幼儿教学经验 , 灵活运用赏识方法 。

教师的教育水平离不开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 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 从而丰富赏识方法, 并灵活运用。

四、结语

幼儿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对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赏识的内容还是赏识的方法, 都既要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又要符合时代的需求, 既要有符合每个个体的个性差异又要具有赏识教育的一般特点。因此, 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的研究及运用是一个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春迎.浅谈学校教育中的赏识教育.海陵教育, 2008 (11) :33.

[2]陈瑾.给“赏识教育”降温.金山, 2003 (6) :24.

[3]高美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运用赏识教育.现代语文, 2007 (9) :99.

幼儿赏识教育宜张弛有度 篇5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 并将五种需求进行了等级的划分, 按层次逐级递升, 分别为: 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赏识教育就是满足“尊重需求”的层次, 幼儿也不例外。具体来讲, 幼儿赏识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行为和语言的肯定、鼓励、赞扬, 满足幼儿的被尊重的需求心理, 在心理学的层面上, 从而激发幼儿更大的热情和创造力, 从而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二、赏识教育的激励优势

1. 克服自卑, 增加自信心, 体验成功的乐趣

由于幼儿的遗传和生长环境的不同, 碰到挫折的时候, 会产生自卑心理, 从而会封闭自己的内心, 会更影响幼儿正常水平的发挥。

我原来班里有一个女孩儿, 不敢大声地唱歌, 从来不愿表现自己, 总是默默地玩耍。原来以为幼儿只是内向, 通过和家长交谈, 了解到幼儿是怕唱不好, 小朋友们会笑话她。有一次我发现这个女孩朗读虽然声音小, 但是感情和节奏都特别好, 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她, 希望大家向她学习。后来, 这个女孩明显地自信了, 做事情也慢慢放开了胆子, 而且教师和家长都发现, 从那以后, 这个孩子就更加喜欢唱歌和朗诵了。

2. 适当表扬鼓励, 促进幼儿进步

教育实践中, 我发现有时幼儿表现不好, 或学习不理想, 批评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时适当运用一下赞赏, 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批评有时会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 而赏识一下, 恰恰会激励幼儿。

有个男孩子画画不太好, 每次上绘画课, 他就在下面捣乱, 影响其他幼儿的学习。我很生气, 小朋友们也对他有意见。但有一次, 我发现他画的树上的果子色彩很好, 我想鼓励他一下, 于是就拿他的画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 并奖励了一朵小红花。他非常高兴, 并惊喜地向家长邀功。从此, 他上绘画课不但不捣乱了, 而且很认真、很努力地学习, 绘画水平也不断提高。家长也感到也欣喜。

3. 挖掘幼儿潜力, 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 幼儿的潜质和特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挖掘, 并且要用赏识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就是从小发现了郎朗的钢琴兴趣和天赋, 从小开始培养的。我原来的班里曾经有个幼儿对数字特别敏感, 当我发现他这个特质后, 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 他在数学运算方面展现了非凡的优势, 在家长的配合下, 给幼儿选择了珠心算培训和速算培训, 上小学后这种优势就更突显了。

三、过度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危害

赏识教育的优点毋庸置疑, 但是过度赏识则对幼儿教育并无益处, 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 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的过度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危害。

1. 过度赏识会忽视原则, 容易迁就幼儿。过度赏识、夸大赏识就忽视了赏识的“恰如其分”原则, 对于赏识程度不高的事情, 就有迁就的可能, 这种迁就会使幼儿“恃宠而骄”, 从而产生过度赏识的“后遗症”, 造就娇惯、骄纵, 蛮横的性格和脾气。

2. 过度赏识会使幼儿出现骄傲情绪。过度赏识会让幼儿失去对自己正确的判断能力, 忘乎所以地认为自己太优秀了, 从而产生了骄傲和自满的情绪, 不利于幼儿的进步。

3. 过度赏识会削减赏识的效果。由于幼儿已经习惯了这种教育方法, 久而久之, 便没有了被赏识后的满足与自尊, 因而也失去了赏识的激励效果, 当他犯错误或被批评的时候, 就会变得说不得碰不得, 这就是过度赏识的“反作用”。

四、怎样做到赏识教育的张弛有度

1. 掌握赏识的时机。当幼儿有了大的进步, 或者发现优秀特质的时候, 要抓住时机, 适时表扬、激励。但这种时机过早、过晚, 效果都不理想, 因此, 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

2. 掌握赏识的场合和形式。赏识教育可以是一对一的场合, 使幼儿了解老师的喜欢和肯定; 可以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 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从而督促自己更好的进步; 可以在家长面前表扬, 幼儿会把这种进步带回家里, 从而也得到家长的肯定。总之, 形式更是多样的, 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竖起一个大拇指、贴个小红花、给个小奖章等, 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 掌握赏识的频率。对同一个幼儿赏识的频率不能太高, 对于同一件事情赏识的频率也不能太高, 可以就不同的事情对一个幼儿进行赏识。也不能只赏识一个幼儿, 要发现幼儿身上不同的优点, “分布性”地进行赏识, 这样有互相促进的“榜样力量”。如果只赏识一个幼儿, 其他幼儿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这是幼儿的天性, 并不是幼儿们品德不好, 所以, 作为教师要避免这样的情况, 如果对一个幼儿只进行一个方面的赏识, 对赏识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的。因此, 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的不同方面的优势, 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赏识教育的注意事项

赏识教育要因人而异, 不能照搬照抄。因为幼儿性格不同, 接受方式也不同。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有的需要物质奖励, 有的需要形式奖励, 有的需要语言激励, 有的需要单独表示, 有的需要公开场合表扬。具体使用什么方式, 需要教师仔细分析和体会总结。但也有的幼儿不适合赏识教育, 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另外,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结合起来, 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 赏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但是必须做到张弛有度, 才能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过度赏识反而不美, 只要教师付出爱心和智慧, 就会收获教育的硕果。

参考文献

[1]高明.赏识教育利弊之浅析[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6, (4) .

赏识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篇6

1. 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进行了一个有名的教育实验。有一次他到一个班级, 当场点了一些孩子的名, 并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说他们是天才, 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从此, 被罗森塔尔教授肯定的孩子不仅自己认为将来一定有出息, 连老师都另眼相看。果然不出教授所料, 20年后被点名的孩子确实比较出色。人们以为罗森塔尔教授有什么特殊的识别“千里马”的本领, 于是纷纷向他请教。不料教授说, 当年他完全是随意地点了一些孩子的名。至于后来他们比别的孩子出色, 完全是一种心理效应。之后, 人们就将这个与心理教育有关的事例及其中的规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实际上就是爱的效应、鼓励的效应, 这些效应在某种意义上被人称为“赏识”。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 鼓励、尊重一个人, 可以增强其信心, 对其潜能与成就寄予期望, 他就会不负所望。它是通过期望来激发孩子自信与兴趣的最有效途径, 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 会使孩子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并能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

运用赏识教育能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和自信。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充分估计, 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心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 在教育活动中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 使孩子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 既看到自己的优点, 又发现自己的不足, 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 不断地超越自我, 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 战胜自我, 走向成功。

2. 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实现人生进步

托马斯·艾瓦尔·爱迪生 (1847~1931) , 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了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一生的发明超过1000项。成年之后, 他几乎每两个星期就申报一项发明专利, 被称为“发明天才”。

爱迪生上小学三个月就退学了, 而且是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 如何成长为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的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母亲南希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南希没有高深的文化背景, 在当时也没有什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指导, 但是南希用发自内心的母爱对爱迪生进行教育。以下是母亲南希的话:“ (1) 爱迪生刚出生时脑袋很大, 很拙笨, 但在我的眼里, 他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尽管孩子满是缺点, 爱淘气, 但我从心底里爱着这个孩子。 (2) 他还是一个孩子, 好奇心极强, 常常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来, 但我从来没有觉得爱迪生的那些提问很愚蠢。我想, 孩子们一定是带着好奇心出生的。 (3) 我不强制他, 我要和儿子一起享受思考的乐趣。默记教科书, 长大以后起不了任何作用。活的教材不是遍地都是吗? (4) 我从来没有假设过如果他是个好孩子、如果他听话等诸如此类的条件。我爱的是真实的爱迪生。 (5) 我也从来没有将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所以当然会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与其斥责爱迪生的缺点, 我更希望拓展他的优点。 (6) 同时, 他做了错事时, 我就毫不宽恕地训斥他。我好几次都用枝条抽打他的屁股。斥责时要说明理由, 而且短时间内就结束。斥责以后两人尽量在一起交谈。 (7) 在他睡觉时, 我给他读书、唱儿歌, 而且还紧紧地抱着他。这是最幸福的时候。”由此可以看出妈妈的鼓励, 使爱迪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健康顺利的发展。是妈妈将爱迪生领向了科学的殿堂。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很大的潜能, 其未发挥的部分, 远超过他所使用的部分。只要经过适当的教导与培养, 潜能就可获得发展。教育的目的无非是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启发。教育不是在发掘天才, 而是在促进孩子潜能的发展。爱迪生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人, 不拿他与别人进行比较, 而是把他的潜能挖掘出来, 实现他自己的能力。爱迪生的人性需求经过母亲的爱、温柔、兴趣、同情的感染, 最后成为一种健全的精神力量, 这是爱迪生能获得巨大成就的关键。

二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社会道德标准, 性格具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优良的性格特征如诚实、宽容、助人、勤奋、坚韧、自信、谦虚、独立、果断、勇敢、热情、开朗等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虚伪、狭隘、嫉妒、敌对、自私、懒惰、自卑、孤僻等, 一方面有损于个人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另一方面也是各种人格障碍和身心疾病的潜在温床。因此, 要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就必须从小注意优良性格的培养和塑造。

现今独生子女增多, 不少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以“小皇帝”自居, 在家里, 他们唯我独尊;在学校中, 他们更加关注老师对自己的态度, 如果老师在不经意间忽视了他们的感受, 他们可能会用极端的方式来对老师的行为提出抗议, 譬如打架、上课做小动作、对老师的话爱理不理等。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 或者让学生罚站、不许回家吃饭、罚款、罚抄作业等, 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智慧被扼杀。对于这样的现象,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应真诚地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狭小的天地, 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 逐步了解别人心中的陌生世界, 了解自己与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自己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交往中,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通过独立解决问题, 使他们学会合作、同情、忍让等, 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但是, 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努力, 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的赏识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能够承担起现代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健全的人。

教育, 要从赏识开始!尊重儿童、赏识儿童, 是一个儿童教育者本来就应该做的, 这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而是教育的最起码要求。一个不尊重儿童, 不会赏识儿童的老师和家长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好家长的。赏识儿童, 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一个赏识的微笑, 就像阳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对一个渴望赏识的孩子而言, 这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

摘要:在现代大多数家庭里, 都只有一个孩子, 所以赏识教育在今天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里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从赏识教育对儿童的情感和性格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了赏识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词:赏识,教育,鼓励,儿童,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燕.赏识也是一种爱[J].语文教学通讯, 2003 (31)

[2]邓美菊.用赏识教育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J].黑河教育, 2004 (5)

浅谈对孩子的赏识教育 篇7

明人冯梦龙也说过:“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现代教育家也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这些话出自怎样的语言环境, 我们姑且不论, 然而, “激”使“水跃”, “激”使“人奋”, “夸”使孩子变“好”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那么, 要怎样才能培养出充满自信而又积极进取的好孩子来呢?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夸奖孩子

1. 树立夸奖意识

日本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 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 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 她的女儿刚上幼儿园时, 她带女儿去一个对于女儿来说相对陌生的朋友家时, 女儿总是不会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易于融入新环境, 结识新朋友。由于朋友的虚荣心, 硬逼着女儿去跟新朋友玩, 然而, 越是这样女儿就越缠着朋友。后来, 朋友一番莫须有的夸奖才使女儿终于独自去找新朋友。自那以后, 朋友总是找准机会夸奖女儿。朋友惊奇地发现:如果今天夸女儿嘴甜, 会叫人, 明天她会更注重礼貌;如果今天夸她小手洗得干净, 明天她的小手会洗得更加干净;如果今天夸她的歌唱得好, 明天她唱儿歌时会更加来劲……

在朋友的夸奖教育中, 女儿强烈的自信心被培养起来, 原本有艺术细胞的女儿在2009年幼儿园举行的卡拉OK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并于同一年参加讲故事比赛荣获二等奖, 同时还不断代表幼儿园被邀请参加各种演出。

学会夸奖孩子并不难, 关键是你有没有这种意识, 能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和强迫的效果要见效得多。其实, 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 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 解放孩子, 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

2. 正确夸奖

如果夸得不准, 孩子就会感到受了欺骗, 认为大人在故意夸他, 也起不到激励作用。特别要注意不能夸错了, 否则孩子会把错的当对的, 以后你想改过来都很难, 因为他心目中的是非标准因你的错夸而混淆了。

记得我小时候的一个邻居, 她儿子非常霸道, 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村里其他小伙伴个个都怕他。可这位母亲却总是当着她儿子的面在别人面前夸奖儿子是多么的大胆, 跟其他小伙伴玩耍从来没吃过亏, 将来肯定是个干大事的人。说者也许无心, 但听者却是有意的, 尤其是我们还未成年的孩子。伊索寓言里的偷窃的少年犯被牵到刽子手那里时, 说要对其疼爱有加的母亲说句心里话, 却一口把其母亲的耳朵咬下来。这无不值得我们反思:每个小孩都有可能犯错, 但我们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提醒他, 让他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 什么事情不能做, 那我们的孩子也不至于走到大家都不想要看到的结局。这说明, 不正确的夸奖对孩子的成长可能起相反的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夸得正确, 夸得适当, 对孩子的长处要有针对性地夸奖。

二、不要吝啬你的夸奖

1. 当孩子克服困难和经受挫折后, 对他们竖起大拇指, 和孩子平等交流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挫折感, 这可能跟我们家长和老师有直接的关系。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 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 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 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 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时候, 强迫孩子接受教育, 违背了社会化的一般进程, 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 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再来看看我们老师:一些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有很强的求知欲, 不管人们问什么问题, 尽管有时候他们不会, 但他们总是挺着小胸脯满怀信心地说:“我会!”可是, 随着年级的升高,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兴趣与热情荡然无存, 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学的心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教师或许难辞其咎。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做到毫无偏见地评价每个孩子了吗?我们真正做到在每一个孩子需要尊重与肯定时给予他们这些精神食粮吗?更何况有时还会出现看似善意的伤害!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 “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不能让这种愿望消失。”我们不应当错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各种机会。“你是我们班上最棒的!”多好的一句鼓励的话!这种话或许我们有时也会说, 但往往是送给那些优等生的, 而对于那些自信“贫困生”, 我们吝啬了尊重、表扬与鼓励。这里有一则陶行知先生的故事:他看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 立即上前制止, 并责令男生到他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 那名男生已经到了, 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 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 你马上就住手了, 说明你很尊重我。”接连又掏出第三块、第四块。原来批评教育学生也可以用赞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看来此言不虚。

2. 以心换心, 才能赢得更多的好孩子

人之初, 性本善。没有人一出生就是一个坏人。在学校里, 调皮的孩子很多, 我们并不见怪。下面是在我当班主任时所发生的一件事。

王亮 (化名) 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但是脾气不好, 没有礼貌、骄横、没有爱心、上课不注意听讲。针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因为王亮的问题来自于家庭, 作为老师就得多与其家长进行沟通, 让他们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多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让孩子体会父母的温暖。当然, 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如果你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 孩子就会敏感地认为老师只想对自己训斥和说教, 而不是真正地关心爱护自己。王亮在班上老是欺负小朋友, 影响班上的常规, 他对老师也有戒备, 常常惊恐地等老师对他进行批评。老师就去接近他, 用感情的方式去解开他心中的结。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是真诚的爱, 即使是批评他, 也要让他知道是在爱他、关心他。让他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 发现了自身的价值, 也懂得只有心中装着集体, 才能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我们不必总盯着一张白纸上的一个黑点而忽视了那片大面积纯净的部分。记得有一次在家长会上, 我建议家长跟他们自己的孩子一起给自己找优点。一位家长说:“以前我只注意到孩子的缺点, 结果缺点越找越多, 这次找优点, 我发现孩子还是很可爱的。”正如魏书生先生所说:你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 他那根“缺点神经”就总是处于兴奋状态, 而他的“优点神经”由于总不被提起和激活就总处于休眠状态, 结果导致缺点不断得到强化, 而优点则渐渐弱化以致最终消失了, 魏老师幽默地说这叫“用进废退”。细想这也不无道理, 但如果反之, 我们尝试用“赏识教育”来代替上述做法, 岂不是可以看到另一种风景?这也是魏先生的其中一条教育成功之道。

三、分清真爱与溺爱

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溺爱?严格掌握教育原则, 允许孩子在正常范围内自由地、舒畅地活动、成长, 锻炼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在力量, 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性情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教育后果是卓有成效的, 这就是真爱。如果娇惯孩子, 任凭他超越正常的界限范围, 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 或者限制太严, 干涉过多, 这也不许, 那也不行, 压制了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 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 形成以我为中心、自私、任性、懦弱、胆小怕事的消极情绪, 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这就是溺爱。真爱和溺爱都会影响终生, 这一点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注意和重视。

1. 真爱孩子应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真爱孩子就应从孩子两三岁开始, 通过日常生活, 耐心地教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能够自己穿脱衣服, 自己洗脸刷牙等等。这样孩子往往喜欢动手动脑, 做事积极主动, 自理能力强, 还能主动帮助其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溺爱就是非理性的过度宠爱、迁就、姑息孩子的态度。具体表现为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 过度保护, 视为家庭的中心人物;对孩子的人性、骄横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生活上让孩子吃独食, 包办代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护短”。

2. 真爱孩子应该培养孩子合群友好

真爱孩子就应设法为孩子寻找同伴, 过生日时请他们来家做客, 热情招待, 共同玩玩具, 或到别人家去和同伴一起玩。这样孩子能学会友好待人, 喜欢集体, 性格开朗。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 阻止孩子寻找同伴, 又拒绝别的孩子来家中玩, 甚至不愿把自己孩子的玩具给别的孩子玩, 把孩子关在家里, 一人独玩。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家里非常淘气, 出门却十分胆小、怕生, 孤僻不合群。

3. 真爱孩子应该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真爱孩子就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勇敢大胆, 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都放手让他自由活动, 如, 带孩子到游乐园, 任他自由地跑、跳、攀登、荡秋千、滑滑梯等。这样的孩子朝气蓬勃、兴趣广泛、积极进取、健康活泼。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时时在担心, 处处怕危险, 对孩子的干涉过多, 这也不许去, 那也不许做, 束缚了孩子的思想, 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这样的孩子表现怯懦、胆小怕事、不敢攀登, 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差, 对事物缺乏兴趣, 反应迟钝。

针对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爱”的误区, 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在教育孩子中把握“爱”的原则。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 每一个小小闪光点, 都要及时夸奖和鼓励, 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我们的不少儿童常在“补差”中度过童年, 他们“差”的一面常被老师或家长挂在嘴边, 而他们的优点却常不被说起, 致使儿童常常不知道自己的优势究竟是什么, 结果本应美好的童年就在自卑、低落和“补差”中悄悄溜走了。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充满自信、积极进取、敢于大胆猜测和具有批判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呢?而这些素质不正需要“赏识教育”为基础一点一滴逐渐培养起来吗?

摘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学会夸奖孩子, 不要吝啬对他们的夸奖, 要有这种意识, 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 并要有针对性, 同时, 还要分清真爱与溺爱, 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小小闪光点, 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爱,好孩子,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帕斯特·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海南出版社, 2003-06.

[2]叶运生, 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3]M.S.斯特娜.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京华出版社, 2001-07.

[4]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5]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新华出版社, 2002-04.

[6]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州出版社, 2004-01.

关注对幼儿的赏识教育论文 篇8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也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们一个启示:赏识教育可以事半功倍,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国高职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今天,一方面,许多人对高职学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片面看法。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确实比普通院校低很多,综合素质也不高,而且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学生比优秀一点的初中生还差,这就使得高职学生思想状况非常复杂。表现亦不同,有的意气风发,积极进取;有的失意自责;有的胸无大志,丧失自信;有的暴戾叛逆。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做思想工作时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客观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定位。在这个过程中赏识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笔者认为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赏识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信任学生

我们都知道阳光、空气、水、花草、树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不会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花草。高职学生虽然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优秀,但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的地方,他们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为了尽量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学生第一千次摔倒了,做教师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因此,要充分给予学生信任,给予信任的目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在学生获得成功或有进步时给予真诚的赞扬,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给予及时地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到“我能行”。实际上,在高职学院每年都会涌现出大量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而这些学生在中学时代大部分因为表现平平通常都是不被关注的群体,而进了高职学院,获得了教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于是,潜能得到了激发,由原来不被关注的学生变成了优秀的学生。这就是信任带给学生的力量,带给他们的勇气。

二、尊重学生

最好的教育是对学生尊重的教育,是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的教育。不尊重学生,则信任也是居高临下的,是苍白无力的,是不会被学生认可的。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被提升,当一个人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有的高职学生由于在中学时表现不佳,常常受到教师、家长的责备,受到同学的冷落,得不到尊重,有些学生就会破罐子破摔。进入高职学院,换了新的环境、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有很多学生就会产生“重新做人”的想法。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开的予以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对他的关心,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教育中来,发挥主动作用。例如在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时,教师要多听取学生的建议,积极采纳一些合理化建议,并做好指导,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自信心就会增加。经济管理分院曾经承办了全院的“MTV歌手大奖赛”,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就是因为在活动筹办期间,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从活动形式的策划到活动费用的筹集直至活动的最后开展,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做好指导,结果,这种尊重与信任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具体负责本次活动的学生们分工协作,策划、导演、排练、拉赞助、最后的现场指导,都忙得兴高采烈又井井有条,最后活动获得了成功,他们也从中找到了自信,锻炼了能力。

三、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想不通,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理解的作用。因为高职学院大多是在原来中专的基础上升格的,所以,尽管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其在硬件设施、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有些学生进校后发觉学校的有些情况不是他们原来想的那样,结果就会有一些过激的言行,有时候他们的言行甚至让我们觉得无法理解,但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就能充分理解学生,只要理解了学生,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才能有的放矢。要理解学生,我们必须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是我们走进学生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学生的试金石。能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在教育方面往往是成功的。通过交流沟通,我们可以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为我们做好思想工作提供依据。同时,通过交流沟通,能加深对学生的理解,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教师,一旦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了教师,教师在做工作时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教师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引导暗示的话能帮助学生冲出迷雾,走出误区。“威严,板起面孔训人”不是我们做思想工作的正常形象,“谦和,富有同情心,善于理解学生”才是我们做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激励学生

肯定重于否定,发挥精神激励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务实工作方法。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评价人的问题,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人的心与言,言与行常常表现出不一致性,人们的行为常常是潜显相随、真假相伴的,是动态变化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他们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和特殊的环境中,其心理与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心与言、言与行经常表现出不一致性。但他们也希望自己学业有成、人际关系和谐、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赏识,至少是认可,进而获得社会的接纳。他们自身并不希望存在影响自己进步、引起别人反感的那些不足,只不过自己没有认识到罢了。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如能充分肯定其成绩,不仅会给他明确的是非观念,而且会为他继续提高成绩增加信心。在此基础上再指出其不足,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易于引起本人的思考和接受。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对一些进步的学生给予真诚的肯定的评价,这既是正向激励,使学生每一次进步都成为有形的事实,使他们在成功的快感中不断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即使失败了,我们也不能让学生泄气,要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要帮他分析原因,从中发掘“亮点”,使其看到前进的希望和方向。教师激励向上的语言,能使忧虑变得坚定、恐慌变得平静、犹豫变成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能够产生“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

五、全面赏识

其实不必讳言,当前之所以强化“赏识教育”,首先因为我们惯常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说到理性的高度,大家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事、一时的褒奖与激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及到促进终生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学生们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自我反思与独立思考。谈到人性的广度,似乎教育者知晓的往往是对优秀学生及学生的优异之处进行“赏识”,对于所谓“另类”、“后进”乃至“不良”学生及个别学生身上所谓的“缺点”,缺少积极的认识,从而漠视一些学生,漠视他们的心理及生命过程。这样缺少“生命关爱”的赏识教育哪有人性的广度可言。

我们大多数教师在做“后进生”工作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会用一些刺激性语言,以引起学生重视。例如“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利用赏识教育往往就能事半功倍,达到转化学生(尤其是差生)的目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信任、尊重、理解关系到教育的态度,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激励关系到教育的行为,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首先“爱”自己的学生,用真心去对待他们,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笔者相信,通过赏识教育,高职学院也会真正成为一座金矿,金子就是会不断带给我们惊喜的学生,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才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赏识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能够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心灵舒展,在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赏识教育必不可少。

摘要:分析高职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探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一般规律,应该成为高职院校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点。赏识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以赏识教育为主要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信任、尊重、理解、激励等几个方面出发,厘清和组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赏识教育中“爱”与“导”的作用,或许可以为目前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从而真正地挖掘出学生潜意识里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达到深入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学生,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2]张立奇.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3]江晓时.赏识教育[R].光明日报,2004-7-1(5).

上一篇:主要市场下一篇:污染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