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2024-07-25

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精选8篇)

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篇1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幼儿期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其知识与能力,生理年龄与心里年龄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我国幼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必要的紧迫的任务。

我就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也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产

生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是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的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呢?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教师心理知识的缺失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

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其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作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1、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园风,以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班集体或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这个环境建设得好与不好,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深远。如果班风、园风不正,幼儿的心理就会被扭曲,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冲击。相反如果具有一个积极向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风、园风,幼儿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就要着力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园风,这也应该是不争之论了。

2、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

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一些幼儿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心理抹上了一层灰色。如我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他有香港脚,小便总撒在身上,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说:“走开、走开,你又脏又臭。”这样就会在他的心理造成伤害,而且也使其他的孩子从小形成了不平等的观念以及对有缺陷人的偏见心理,并且从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习性。可见,教师的言行态度是否端正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借“严师出高徒”为口实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气氛,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比如,谩骂、侮辱、指责、压制、强迫、威胁、挖苦、无情的惩罚等等。

3、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当前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因而对家长宣传心理方面知识就变得必要了,再者幼儿和父母呆的时间长,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给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响。

三、创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

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的关心太少所至。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的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也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几年、一生。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四、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除了上述所说的健康环境的影响外,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来培植。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也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儿童入幼儿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

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等得以纠正。

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小孩。这里的“问题家庭”指的是父母中一方亡故或父母不和或父母离婚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小孩,心灵上都受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关心,让其在幼儿园里得到家里本应得到的那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愿每位幼教工作者(也包括家长在内),都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愿每个幼儿的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

参考资料:

1、王积葵.略论幼儿心理卫生教育.幼儿教育,1999年,第2期

2、方文心.论幼儿心理健康与音乐教育.幼儿教育,1999年,第1期

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篇2

虽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幼儿教师却一直得不到社会、家长的尊重,从现今的社会现象就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要比幼儿教师受家长的尊重。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在幼儿园里工作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幼儿园没有考试,不存在升学压力,每天只需要把孩子照顾好,让他们不哭不闹,和他们玩玩游戏;照顾好孩子的吃饭、睡觉、如厕等。可是现实中完全不是这样的,幼儿教师辛苦的程度,外人难以想象。在幼儿园中,除了要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要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还有一大堆“家庭作业”要完成:环境创设、课件制作、活动设计、活动反思、准备教玩具、写教育案例、写论文、总结等,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加之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使得幼儿园教师较其他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幼儿教师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是却有更重的安全压力。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身体协调性差,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幼儿园的孩子活泼好动,在玩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加之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们的心肝宝贝,孩子蹭破一点点的皮肤也会心疼好久。教师们每天一踏入幼儿园的大门,一根弦就绷得紧紧的,直到每个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安安全全地离开幼儿园,心里的那根弦才放松下来。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策略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为幼儿创设出和谐、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长环境。要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首先需要自我调适

(1)拥有爱心,学会悦纳自我。教师本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长处与缺点。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最美的心情和孩子做游戏,喜欢孩子,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教师应正视自己的优点,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钻研本专业知识,了解幼儿,善于与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以减少误会。

(2)拓宽心胸,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师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一个心胸宽敞的人,不但生性乐观开朗,容易满足,容易获得快乐,做事也容易成功。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工作愉快,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儿童、家长、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面对同事,要尊重、理解、多沟通;对待幼儿、家长更要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多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面对领导,要主动沟通、换位思考,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积极创设健康、和谐的社交环境,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在和谐的环境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学会放松,品味生活。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出去走一走、约朋友一起爬爬山、喝喝茶、听听音乐等,拥抱大自然,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2. 幼儿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组建幸福团队

(1)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幼儿园要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营造平等对话的空间和温馨的工作氛围;给每位教师创设展示自己的平台,创造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获得自信的机会,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参加身心健康的活动,让教师体会到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如在每位教师生日时,送上一份祝福;举办读书沙龙、运动也快乐的集体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团体游戏,比如“失落的一角、安全岛、千千结”等。

(2)关心教师生活。园领导要深入教师中间,关心教师的生活。在教师遇到困难、生病时要及时探望、安慰;在教师怀孕时要关爱教师,并酌情减少工作量,让教师感受到温暖,这些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摘要: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据调查,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方丰娟.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篇3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程度,决定了教师要比其它许多行业的人员面对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另外还包括人际关系、子女成长和个人婚姻等各种问题,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不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教师的压力从何而来?

第一,来自学生的压力。

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常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教师所面临的学生考试及升学压力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而人们又往往以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尽管高校扩招,高考学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有所改观,但高考、中考依然是指挥棒,考试成绩、升学率仍然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教师出于职业责任感,心中始终挂念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来自自我发展的压力。

教师承担着众多的角色,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需要不断转换,这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认知能力,还有非常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情绪调控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该能力比发展其他能力更为迫切)。发展能力的要求与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则是重要的压力源。

第三,来自家长需求的压力。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迫切,可是由于教育子女的知识欠缺,可能使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有的还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于是家长们把孩子发展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教师身上,表现为对学校工作的过于关心,有的把孩子的学习好坏、品德优劣归咎于教师,这样势必对教师造成心理压力。教师的压力不单单来自上述三个方面,还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身体等各个方面。

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4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师因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这里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共性因素,又有特性因素;既有内部压力,又有外部压力;既有宏观方面,又有微观方面。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生理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的影响。神经系统属弱型的人,他们往往比神经系统属强型者在产生冲突面前更易产生相应的疾病;同时,遗传所形成的生理解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身体过于矮小、长相较差等会使教师产生自卑、封锁等心理问题。二是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影响,

临床发现,多数身体健康不佳的人都有不良的心理反应。支气管哮踹、消化性溃疡、呕吐、心动过速、头疼等疾病都会引起心理失常、精神萎靡,并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二)环境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物理的和物质的环境。研究表明,在高响度的噪音条件下,教师的视感受性降低,并伴有情绪烦躁、激动易怒的不良心理反应;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工作也会使教师视感受性降低,使教师产生焦虑、愤懑、烦躁等不良情绪反应。

二是社会环境,主要有:

第一、有形的压力——制度与现实的碰撞

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诸如职称评定、骨干评选、教师聘任、考核排序、按绩取酬、末位淘汰等等,这是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对于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很难避免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心态不平等。从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一部分教师处于焦虑和危机之中。

第二、无形的枷锁——升学率的重负

工会关注教师健康 篇5

珠江中小学教育工会 陈富珍

2010年3月26日

关键词:沟通互助、和谐、桥梁纽带、凝聚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社会地位日益提升,勿庸置疑,教师职业已成为社会上令人羡慕的职业,“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儿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任何一项社会工作其社会地位与社会责任始终是相统一的,我们感到,教师在社会地位上升的同时,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逐渐加大。人们对教育已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教育不仅仅是教人做人做事,还要激发潜能、塑造精神、提升素养、享受生命。一句话,教育要改造人,教育要创造幸福人生,教育要营造和谐社会。这必然要求我们教师以更强的道德责任、更高的综合素养去迎接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目前,教师精神压力过大,有些教师职业倦怠感很强。因此,需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让教师在校园里处处感受到平等互爱,处处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而这除学校行政领导以身作则、创造条件外,还需要工会的积极参与和协调。

关爱无处不在——让教师感到幸福 “教师的成长需要业务培训和文化引领,更需要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这要求学校管理者应秉承“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从教师发展需要出发,了解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师的特长。学校工会要起好桥梁纽带作用,真诚地倾听教师的诉说,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使学校充满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

1、工会是信息畅通的“网线”。学校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信息不畅通引起。如学校年终的考评方法、评先选优的操作程序、职称的评定等等,都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如果不安民告示、不公开透明,教师心中恐有疑问。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应主动提请行政领导将信息及早告知教师,督促校长室将工作操作程序公开,让教师参与全过程。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教师放心,领导省心,人际之间的关系也会相当融洽。

2、工会是互相信任的“铆钉”。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基础。工会有其广泛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用好这种优势资源可使工会工作效果事半功倍。如当学校要出台一项改革措施时,如何来赢得教师们的信任和拥护,工会就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方面是对即将出台的措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多想想,及时提出中肯的意见,让行政领导在出台前考虑周全;另一方面是就方案(草案)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修改建议。工会要将教职工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行政,并根据教师的反映提出自己的意见,使措施制定更切合实际,更容易得到实施和落实。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通过一件件事情在落实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做事情的过程就是取得信任的过程,只要双方都能考虑对方的利益,就能建立信任的桥梁。同事之间是如此,领导与教师之间也是如此。工会就是这信任桥梁中的“焊点”和“铆钉”。

3、工会是感情融合的“粘合剂”。体现人际关系的友爱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在繁琐而又紧张的校园生活中,教师每天都要履行辛苦的教学任务,有时要加班加点,有时还要临时增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任务。如何让领导多体谅教师,如何让教师多理解领导的难处,工会就应主动参与沟通,多做一些沟通工作。平时工会就应多走进教师中听想法,多关心教师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福利,多组织开展适合教师特点的、能放松身心的文体活动,在与教师的接触中,把领导的意图传递给教师,把教师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学校领导。工会干部要时时处处注意成为构建互爱关系的“粘合剂”,让爱的美德在校园里处处呈现。

促进教师成长——一个都不能少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也是为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质量。因此,学校要帮助教师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之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我们认为,教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差的,只有更需引领的。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教师的培养,不能让一个教师掉队。学校工会要协助学校行政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1、工会是学校管理制度实施的监督者。管理涉及到人、财、物、信息等方方面面,但根本是对人。任何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先充分考虑到人,管理者尤其要先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考虑被管理者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切身利益。工会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起着参谋、监督作用。为了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我校制订了《教师学期考核与奖惩制度》、《教研论文奖励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为了使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不成为管理的对立面,学校工会积极做好学校行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实现了由宣传服从——适应内化——自主创新这三个阶段的螺旋式上升。

2、工会是教师间沟通互助的纽带。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不是孤立的,需要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的专业成长更离不开合作与交流。学校工会创设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构建互动生成的交流平台,激发良好主动的合作意识,使得这些因素在拓展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的同时,更促进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关注幼儿健康 呵护孩子成长 篇6

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到第三幼儿园开展幼儿急救健康知识讲座

幼儿安全问题一直是各个幼儿园及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减少因缺乏急救知识而错失最佳抢救时机的悲剧发生,2017年10月16日,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组织人员深入到第三幼儿园,为老师们讲解急救知识。

在第三幼儿园的舞蹈教室中,青年医生闫循学结合PPT演示,详细讲解了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并针对高热惊厥、腹痛、鼻出血、气管异物等伤害的急救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示范和讲解,让老师们掌握基本的急救技巧。急救知识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赞扬闫医生的急救知识让大家获益匪浅,在碰到类似情况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第三幼儿园园方领导也表示,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对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并希望以后有关医疗方面的知识和问题都能够得到中蒙医院专家医生的指导。此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在未来,普及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传播急救理念,我们会一直坚持。(通讯员杨丽丽)

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走进第三幼儿园开

展手卫生讲座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秋冬季节天气严寒,孩子们更易患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健能力,让孩子少生病,2017年11月17日,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组织人员走进第三幼儿园,为老师和孩子们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卫生及口腔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活动中,内一科青年医生闫循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了手卫生及口腔卫生知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懂得了洗手的重要性及正确洗手的步骤。孩子们踊跃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七步洗手法”的示范互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就日常幼儿卫生保健常识与医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孩子们如何正确洗手的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养成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传播、提高儿童的自我保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讯员杨丽丽)

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积极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与膳食指导

高血压是心梗和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50%-70%的脑卒中及40%--50%的心梗都与高血压有关,致死致残率极高,给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为加强慢性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内一科对住院患者积极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针对每名患者的病情,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调理、功能锻炼等方面临症施护。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篇7

(一) 教师自身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1、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005年1月, 清华大学两名壮年教师瘁死;我校42岁外科教师突然死亡不久, 45岁药理学教师因脑瘤差点成了植物人, 现躺在医院已近一年, 而46岁的某教师被查出恶性黑色素瘤……平时教师工作繁忙, 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况, 有的甚至常年患病。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良必然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

2、心理因素:

(1) 人格因素。如A型行为方式的人除易罹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外, 心理过程也偏激、好冲动、易怒;C型行为的人除易患癌症、糖尿病、哮喘和溃疡外, 也易在心理过程和人格上表现压抑、抑郁、焦虑、愤怒等障碍。教师队伍中A型和C型行为的人占了相当比例 (因为在选拔教师人才时并未作心理测试和人格类型要求) 。 (2) 情绪因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对于焦虑、抑郁、紧张、愤怒等情绪体验较多, 却没有很好的疏泄渠道。弗洛伊德认为, 被压抑的情绪和心理冲突是导致人体功能失调以致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 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悲伤、烦闷等产生过于频繁或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 会导致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2]。38岁的×老师说, “经常看到和面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 本身就容易导致老师的不良情绪反映, 造成老师的心理问题。”“我经常失眠、焦虑、烦躁、易怒, 有时觉得困惑、迷茫。”对这种说法, 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表示有同感。

(二) 工作量大和社会期望值高, 给教师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随着过多的考试压力和过长的授课时间, 教师的工作负荷量逐年增大。而且, 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学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然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这使学校在无形中将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转嫁给教师。教师不但要完成本已过重的教学任务, 还得进修、学习, 不断探讨教改新措施, 甚至很多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将招生的压力转嫁给教师:比如给教师规定招生任务, 还将招生任务和业绩、奖金挂沟等。

(三) 工作压力大和对工作评价不公, 不良心理压力大

升学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一位长期带毕业班的中学老师说:“高考不仅给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老师的心理压力决不亚于学生。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老师和学生一样都会感受到巨大的挫折。家长的埋怨、学校领导的不满意使老师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不仅如此, 升学压力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 成为教师心理矛盾的又一个重要来源。然而, 学校在给老师施加压力的同时, 不少学校的领导却存在着对老师的不公平评价和不公平待遇, 使一些老师在职业生涯中受到重大挫折, 伤害了他们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说:“学生考试成绩差或违纪违法或出现意外事故, 社会、领导就把主要原因归结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上, 这些来自外界的不良评价使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使自己在工作中很难体验到成就感, 并由此产生焦虑情绪。”“在很多公立学校, 专职教师严重缺编, 教师超负荷工作, 所得报酬还不及一般的门卫、收发室等工勤人员和一般行政管理人员。”不公正的分配制度使部分教师心理严重失衡, 甚至对教学工作产生严重厌恶心理和抵触情绪。另外, 教师的职称评定受阻也是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线。教育专家介绍说, 造成教师大面积存在心理疾病的原因并不在于教师工作之苦, 而是评价机制带来的压力。

二、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途径探讨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杜亚松博士认为, 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教师自身要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习自我心理调节, 更重要的是教育体制改革要力求完善, 为教师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一) 学校和主管部门是解决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 作为学校和主管部门, 至少应当做到以下几条:

1、在重视学生成长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老师的心理健康。

2、学校在关心老师物质待遇的同时, 还要注重感情投资, 努

力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 让教师在工作中有一种安全感, 舒畅感。

3、要合理运用评价和惩治机制, 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

务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使之成为激励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之一;增加一线教师,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在劳动报酬方面力求公正合理, 使教师的超常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 既要按“章”办事, 又要以“情”动人, 使教师心服口服。

(二) 教师要学会自我调整

1、尝试改变对自己职业的态度。

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 过多地透支着自己的身心健康, 但往往得不到较为公正的评价, 使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和疲惫。可是在学生面前还得违心地说教师职业的光荣和伟大。这种认知上的失调给部分教师带来明显的心理冲突。因此, 教师如果没有改行的举动, 就要改变自己对职业的态度, 调整自己的心态, 尝试着去热爱自己的职业, 寻找自己职业中的乐趣, 这无疑会使我们的心情由无奈、压抑转为怡然自得。

2、淡化成就意识。

教师在工作中承担的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很难简单衡量教师成就的高低, 许多教师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完成了工作, 是否获得了成功。教师工作成果的不确定性使教师容易产生困惑或迷惘, 因此, 教师要淡化成就意识, 埋头耕耘, 即使学生考试成绩和班级建设不太理想, 或者领导和家长的评价不如自己所愿, 也要坦然面对。

3、渲泄不良情绪。

人有七情六欲, 教师也不例外。吉诺特曾指出, 教师应学会经常体察自己的情绪, 当生气时, 就该表达自己的愤怒, 不过要以冷静和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

4、关心自己, 热爱生活。

教师常因工作忙碌而无暇关注自己。为了自己的健康, 教师应当解放自己, 学会放松:花点时间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一点, 找亲朋好友聊聊天, 积极参加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这不但使大脑得到休息, 还能愉悦身心, 促进身心健康。

(三) 社会、家长对教师应当多一些关爱。

家长和社会往往忽略了教师也是普通的有血有肉有情感需要的人, 对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爱也很不够。而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塑造师’, 教师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其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使他们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这才是我们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真正关爱。

参考文献

[1]《家庭》2004.年12月邓小波;

家园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篇8

关键词:家园;重视;幼儿;心理;健康

一、问题提出

有人会问,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心理不健康呢?其实,幼儿期孩子们正处于性格勾画蓝图的时期,也是个打基础的时期,更多取决于家庭和幼儿园的态度。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扮演”好他应当担当的“角色”。在家里,人们对独生子女尤为宠爱,这是人之常情,但不少家庭把它与溺爱相混淆起来,以孩子们为核心,娇生惯养,把孩子惯得不成样。从眼前看,孩子随心所欲,欢欢乐乐,父母高兴,心情舒畅。但从长远观点看,并不利于孩子成长,尤其有害于孩子心理健康。将来一旦失去家庭的保护,势必在心理上遭受更多的冲突与创伤。

二、重要措施

1.让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温暖。在一个和睦家庭里,人们敬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种和谐而又温暖的气氛,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反,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影响更大,研究证明,这样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调查表明,少年犯罪出现率多半是家庭破裂的、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2.正确对待幼儿有口吃等现象。口吃看起来是件所谓的小事,但对幼儿的心理挫伤很严重。所以无论在家还是园,都不能讥笑他,更不要打他骂他,要鼓励他们慢慢纠正。

3.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孩子小,知识经验少,能力不强,许多是非不清,孩子们也在过失和错误中不断学习和增长见识。所以对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教育要耐心细致,要讲清道理,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更不易接受批评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谈到批评,教育时要体现一致性,假如一方批评,一方袒护,就会使孩子是非混淆,不愿接受教育。批评的目的不是出气,不是让孩子服软,而是要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鼓励孩子心情舒畅地改正错误。

4.支持孩子在家、在园多做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的天职,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人要让孩子多玩自己爱玩的游戏,要支持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多在一起玩,就是学习,就是交际,而且更能饱尝游戏中的乐趣。

5.不要无视孩子的独立愿望。幼儿在心理发展上有个自我中心时期,三岁就可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他们本领不大,但喜欢自己动手,这是孩子们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独立性开始发展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切不可违背规律。否则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留下精神创伤,等长大成人易患某些心理疾病。

参考文献:

[1]周俐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5.

[2]赵恩光.儿童口吃病的矫治原理与方法:谈谈幼儿语言发育中的若干问题.中国康复,1987(03).

[3]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08.

上一篇:宿舍安全检查单下一篇:实验二词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