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2024-07-29

关注细节培养习惯(共11篇)

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篇1

4年来, 笔者一直担任小学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可爱的学生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 他们对一切都不熟悉;再加上学校场地小、班额大, 所以遇到的问题相对来说也较多, 在刚走上教师岗位时, 笔者每次上课总是手忙脚乱, “按住葫芦起了瓢”, 自己干着急上火, 嗓子天天哑着。从那时起, 笔者就开始反思, 并不断地实践、改进、总结, 逐渐发现, 问题的出现与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各种良好的习惯养成后, 各种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一、常规习惯的养成

要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最重要的就是真抓、长抓。在体育课上, 首先是基本动作的掌握, 笔者认为, 低年级学生就应该扎扎实实地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动作, 这也是形成其他良好习惯的先决条件。其中包括正确站姿、听到铃声自觉站队、着装、请假, 以及器材的运用与放置等, 而最重要的就是听讲习惯。

在此, 笔者着重介绍如何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弱, 旁边一有动静, 就会出现东张西望开小差的现象, 有的学生听得看似认真, 却回答不出来问题, 但不管什么原因,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笔者认为, 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较大关系。所以, 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听讲, 在教学中笔者常用的方法有:

1. 激趣法

将所学知识设计成游戏, 充分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 创设情景, 提高学习兴趣。

2. 适时提问

在学习或者强调要求时, 经常提问题, 用以提醒学生, 达到提示的作用。

3. 用事实说话

首先针对学生已习惯的错误动作, 适时地找动作正确的学生进行示范, 用规范和标准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动作;其次, 提供一些认真听讲和精力不集中所产生结果的对比事例, 用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听讲的重要性, 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4. 师生间的约定

抛开师道尊严, 真诚地与学生约定, 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并互相监督。

5. 明理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按要求去做时,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即当教师讲解时, 是因为这件事或某个要求是学生们必须知道的, 是很重要的, 不然就会影响学习;其次, 教会学生换位思考, 通过自己的感受来讲问题。学生们明白了这些, 慢慢地就会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二、运动习惯的养成

1. 宽松环境育习惯

很多教师都认为,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不能太放开了, 否则容易出现危险。但笔者认为, 如果教学方法设计得当, 抓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就能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 带着挑战去学习, 带着疑问去学习, 伴着友情去学习。在这种氛围下, 他们收获的不只是技能, 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与运动的魅力, 从而养成运动习惯。

2. 快乐课堂育习惯

笔者一直认为, 锻炼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快乐体育有利于运动习惯的形成, 所以多年来自己一直坚持锻炼, 同时也想把这种快乐带给学生们, 让学生们快乐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所以, 在实践中, 笔者也一直通过自己的思维、情绪、教学设计等各个方面传达这种信息, 并力求做到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课堂的快乐。

3. 体验成功育习惯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有些学生的闪光点在平时的课中能够展现出来, 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教师的挖掘、激发, 并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因此, 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教师, 如果尽可能早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就能够让学生在自信中养成锻炼的习惯。

4. 平等的课堂育习惯

课堂的平等首先体现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其次是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要注重小助手的培养, 有了小助手, 很多事情教师都应该安排学生去做, 而不会因为学生年龄小而不相信他们或者不让他们做。进而在这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中, 让学生们觉得, 他们自己就是课堂的小主人。这样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些习惯培育的过程中, 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是培养习惯要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 教师与家长要积极配合, 循循善诱, 给学生讲明道理, 遇到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 耐心指导学生该怎样做, 时间长了, 正确的做法自然会形成一种习惯;二是培育习惯要注重细节, 做到不厌其烦, 一年级是一个转折点, 是形成习惯的最佳时期, 要从每个细节一点一滴抓起, 很多习惯只有在教师耐心细致、不断强化下才能形成;三是培养习惯要坚持不懈, 习惯养成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需要教师的爱心与耐心, 需要各阶段各年级的教师共同努力, 否则就会出现半途而废的局面;四是培育习惯要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是直观的, 比说教更重要, 以身示范, 站在与学生同等的高度, 这样学生的习惯养成就会事半功倍。如, 一年级学生初学跳绳时, 为了让学生更方便地携带绳子, 开始时先教给了学生们缠绳, 但总有学生图省事不缠绳, 对此, 笔者利用每节课下课前的时间和学生进行缠绳比赛, 很快, 不用教师的带动, 下课前学生们就已经能够自觉地缠绳了, 效果非常好。

三、教育不只是教更要育

笔者认为, 教师不能忽略教, 但更要注重育, 在育中培养出学生的各种好习惯, 这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每个学科都有着育人的任务, 体育学科也不例外。温总理曾说过:“当一名教师, 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啊,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教好学生的同时, 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育人工作?这是笔者今后不断探索思考和努力的目标。

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篇2

亲爱的各位家长朋友:

下午好!今天又是我们家长们聚在一起的日子,平时大家都很忙,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分享到孩子们在上半学期里精彩的生活。也可以好好的和各科任课老师或者是其他家长进行一次交流,共同来探讨教育小孩的方法。

回想我们一起走过的路程,你们必定和我一样,欣喜与孩子的进步:他她朗读课文更流畅了;他她钢笔字不仅越写越漂亮,而且有自己的字体了;他她自己能有计划地完成各项作业了;他她更懂礼貌了,能帮父母做许多家务了……总的感觉,就是这个学期比上个学期更加的懂事了,今天比昨天进步了!

同时,应当赞扬的家长朋友们也很多,有的家长坚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字;有的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二、三十分钟的课外书;有的家长经常能与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的家长牺牲自己美好的周末时光陪伴孩子学习各种补习班;有的家长在节假日时为老师送上真挚的短信祝福,为孩子做出了尊师爱友的好榜样……你们辛苦了!而你们的耐心和责任心也令我们老师感动!

是呀!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疙瘩,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而四三班所有的老师更希望这63名孩子长大后都能有所成就。所以今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个主题:关注细节,养成习惯。因为我们都知道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比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更有用!

今天我想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有四点:

一、共同认识四年级学生特点;

二、静心分析期中考试试卷;

三、小结前半个学期孩子们的各方面表现(ppT);

四、家+校=超越:下半学期家长需配合的方面。

一、共同认识四年级学生特点

中年级是小学阶段中一个关键性的年级,我们称它为转折点。四年级处于转折后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和学习内容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忽视了这个阶段的学习,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为了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我认为中年级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学习内容

从四年级开始,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变了。低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问题。可到了中年级,学习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向高年级的抽象思维过渡,要掌握的知识就像泛滥的洪水一样蜂涌而至,各位家长只要留心看一下孩子们的试卷和平时的练习题就会发现:四年级语文中除保留了一二三年级的字词之外,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成语、古诗、名人名言、歇后语、给句子改变词序但不改变句意、改写“把”字句、“被”字句、“的”、“地”、“得”的灵活运用、扩句、缩句、修改病句、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的区分和使用、以及课文默写、阅读理解、习作等都在等待着学生们来猎取。所以四年级的孩子不但要扎扎实实的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拓展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而这时孩子们的发育却处在缓慢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年级的学生成绩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如果这时家长和老师能一起帮孩子有条理的归总、解决每一个知识点,孩子就会健康快乐度过四年级这美好的时光;但如果基础知识都不牢固,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信经过我刚才的解释,在座的各位也已经对四年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2、学习能力及情况

说到学习我相信家长们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辅导了。在一二年级时,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回家以后,家长在家里帮助他们记记生字,背背课文,到考试的时候还是能考到比较满意的成绩。现在学习的内容难度加大了,各门功课都有相应的作业量(但也不至于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主要是学习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不应是一种被动学习,而是一种主动学习。但我们的孩子,大多数都属于一种被动学习,有个别孩子甚至处于逃避学习的状态。比如,最明显地就是表现在作业上。这主要表现在低年级时是被动的接收性学习方法为主,老师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家长要我做什么我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那么现在进入四年级以后就不提倡这种做法了,学生应该是自己主动的去学习,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因此,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想学,为了逃避写作业在家长面前说:“今天老师没布置作业。”“你布置的作业我不做。”那么在这里我也可以明确的告诉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今天没有作业”这句话是不成立的。老师每天都布置有一定量的作业,就算老师偶尔没布置作业,学生自己也可以温故而知新。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孩子辅导。因为以上改变,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追求,因此成绩越来越好,或者有明显进步。而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惰性,怕辛苦,当然这类学生想把成绩搞上去就相对会累一点。也就是说从这里开始学生的学业成绩会容易产生大家所不愿看到的“两极分化”。这一点务必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能及时登录班级QQ和博客关注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

3、心理方面

孩子长大了,也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察言观色,喜欢的人,他愿意和你交流,不喜欢的人就会跟你对着干。而且有些事他会放在心里,不喜欢和老师、家长交流,如果你关心他了,重视他了,也许他高兴了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你说说、不高兴就埋在心里,让你摸不透他的想法,这样就无法指导他的学习。

孩子一般到9~10就会有一些男女生朦胧的意识,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往往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做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所以我经常会听到“谁谁谁喜欢谁谁,因为他/她成绩好,人又好……”的事情,这是一种追求美的美好愿望,希望家长不要一刀切,站在孩子的角度正确的引导,及时疏通才是最有用的方法。

四年级孩子的结交范围扩大了,喜欢交朋友(比如:托管公司、小卖部认识的高年级学生等),这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孩子还无法正确、全面地评判他人的优缺点,所以在交朋友的过程中缺乏分辨是非好坏的判断力,有的孩子可能会在他人的不良影响下出现各种问题行为,比如:说脏话、有钱请客等等。如果家长在家发现了请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可以跟托管公司交流,甚至老师也可以配合帮助孩子从根源上杜绝孩子“染”上坏毛病。

另外,家长还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讲的孩子知道“难为情”了,他怕“丢面子”了,可这阶段孩子情绪不太稳定、自控力不强,与低年级相比,打架、吵架的情况多了,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一定要指出孩子的不对,分析原因,但请不要随意的打骂孩子。所以本学期,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这一方面。

二、静心分析期中考试试卷;

请大家静下心来看孩子的语文期中考试卷,1~7题都是字、词、音、句、课文默写、语文园地中等基础知识,占50 分。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试卷越来越侧重对于学生审题、分析、理解、表达等综合能力的考察,共占50分。面对这样的试题根据你们和孩子的付出,或迟或早,成绩将如此分层:

合格:仅仅满足于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得分60-79之间。因为他们只能拿到基础分。

良好: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加以大量课外阅读,具备了相当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分在80-89之间

优秀: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加上经常写话和适当的做题训练,得分可望在90分以上。

当然,这是就总体而言的。可能偶然一次的考试,与你的具体付出不相符合。如果您的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请您不要急着责怪孩子。帮他们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改正才是最重要的。

要取得好成绩,自然离不开平时的努力和积累。接下来我将和各位家长交流一下在四年级语文学科的重点考察内容。

1、每篇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生字是要求在家听写过关的,横线格里的生字要求认识,每试必考。

多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每个单元收集一次,最好上课听讲,回家收集。也可以参考英才等书籍。

老师复习的时候只能照顾大多数,我们班大多数孩子每课生字听写都完全正确。因为少数吃力的学生,而拖着全班都反复复习生字,对大多数孩子是一种折磨,因此,这一任务必须拜托家长督促完成。

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古诗,每一单元的“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之类的综合知识——是每次必考的。背课文和默写课文,不能背(默)大概、差不多,要求精准。

3、阅读分析——没按要求做题,常常漏题;遇见少见的题目就傻眼了,不想去思考。所以平时要要求孩子勤奋读写、适当训练,因为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4、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孩子一起阅读吧!每天坚持阅读20~30分钟,平时收集好词好句(自制:小小阅读卡),每个单元的作文都要整理一份,期末考试用。

5、重视课外阅读

有的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开窍较迟,用教育学家的话说,是思维暂时处于沉睡的状态。那么怎样唤醒思维,使他们蕴藏着的聪明苏醒过来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读有趣的课外书。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皆是可逆转的。一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当然,孩子在小学低年级仅靠死抠课本是可能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家长要想办法鼓励孩子利用零星的时间多读书,广泛地读、无止境地读,让孩子充分感受读书的乐趣。

在此希望家长要孩子到学校图书馆借书,多去书店买好书,少看漫画,注重读书质量,不是翻翻而已,要读书感觉和收获,当然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学习,收效就不一样。

三、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

对于所有家庭而言,教育是最大的事业。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千差万别”。因为家庭教育是一次性消费,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孩子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树立好,想得到高年级,或者是初中再去补救的话,效果将微乎其微。为了孩子们将来能够更轻松的学习,我们要重视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看清题目、书写工整,完成作业后自己先检查,在由家长检查。

2、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告诉孩子一条做事的原则:先做必须做的,再做喜欢做的。每天督促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科作业,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任务,还剩时间,那么剩下的时间一定要还给孩子。

3、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 如让孩子做完业自己先检查,写完作业马上把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好等。

4、养成纠错的好习惯。应及时更正老师上一次批阅的作业中的错题。也请家长翻翻前一天的作业,也许有我的留言哦!

5、每天对孩子进行一些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6、告诉孩子每天不要过早或过晚到校,早上开校门的时间为:7:20;中午开校门的时间为:1:50,放学后要及时回家,中午11:40;下午4:15左右;中午在校搭餐的学生我们进行统一管理。

7、不要给孩子零花钱,杜绝吃零食的坏习惯。

我也知道,最该牢记这些话的家长,往往最不把这些话放在心里;那些各方面做得很好的家长,反而会从中得到警示,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

关注细节培养兴趣学好数学 篇3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老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三、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就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抓住细节,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篇4

一、“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的玻璃, 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窗户的玻璃。在我过去的工作中, 能够让我联想到“破窗效应”的事有很多。

如开学第一天我们提前把教室打扫干净, 在黑板上写上欢迎词, 或出一期欢迎新同学的板报, 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温馨, 学生自然会安静地坐到座位上。相反, 如果教师不提前准备, 学生一进教室就发现乱七八糟、满地废纸, 学生的心理立刻会像教室一样静不下来。面对不同的环境, 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 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学生的这种反应会一直持续下去, 可见良好的开始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多么重要。

提到“破窗效应”, 我就会想起班级的卫生。有的教师可能天天忙着讲课、批作业, 对卫生无暇顾及, 可是我觉得走进教室的第一感觉很重要, 因为它会影响教师的心情, 同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我记得教九年级英语时, 每次走进朱老师班, 都会感觉特别舒服, 因为教室里任何一个角落都井然有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们班的电脑讲桌不用时永远都套上桌套, 而且罩得整整齐齐, 从一块小小的桌套就可以看出她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严谨。自此, 我就特别留意卫生问题, 对每天捡起第一张废纸的学生给予表扬, 时间长了, 乱扔废纸的学生就少了很多, 因为大家都不忍心破坏教室的干净。

二、目标具体化

常言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说明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现在的孩子自制力比较差, 如果我们对他们提出过高、过多的要求, 学生反而会无所适从。那么, 如何让孩子在这漫长的教育过程中茁壮成长呢?我在开家长会时都会推荐给家长一个表格, 并提出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天天有进步”, 让孩子和家长都注重每天的进步, 这就要求孩子每天要有生活和学习上具体的目标, 家长和教师才能共同监督帮助。

三、抓住教育契机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很多活动, 其实每次活动前后都是很好的教育时机。比如学校要组织室内外环境评比, 我就先在班里组织组内评比;学校要举行队列广播操比赛, 我就先在上操的时候进行组内评比。通过各种活动, 不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而且对学生的能力、习惯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四、及时鼓励和评价

其实不管是对某一个活动还是某一个孩子, 也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 都一定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做出。上学年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差, 英语学科开始还能考五六十分, 后来就三四十分, 期中测试以后, 我真的挺着急的。平时他从来没写完过作业, 因为他写字特别慢。后来我把他调到第一桌, 过了一段时间, 他第一次写完了作业, 我当时特别高兴, 于是晚上给他妈妈发了个短信, 也算是“表扬信”吧。我说:以前老师总觉得你做什么事都慢, 但是老师越来越发现你很有潜力, 你看今天你已经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写完作业了。相信只要你始终坚持, 不放弃, 再慢的蜗牛也能够爬上参天大树!孩子可能读不懂我的语言, 但是他妈妈懂呀, 我想她肯定会跟孩子解释的, 从那以后, 那个孩子基本上都能写完作业, 而且考试也考得不错。说实话, 天天说赏识教育, 孩子多了, 有时候看着就烦, 哪还有心思赏识啊, 可是这一次, 我真的体会到了“赏识”的力量。

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篇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于‘育’。所谓‘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才能逐步掌握音乐双基、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循序渐进的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进行音乐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周密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工作是确保教学能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目的是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要求明确,严格落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形成。一进教室,我站在前面夸奖第一个坐好的同学,这样其它的小朋友一般都能自觉地坐好。再如:学生每次打开书时,都要一边翻书一边说话,面对这种情况我把正确的行为编成顺口溜:“打开书,快静齐,勤思考,认真看。”学生会说顺口溜后进行打开书比赛,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1、明确音乐课堂常规要求。首先是课前准备,主要是要求学生认真做到:备好学具快、静、齐。其次是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再次,要求学生知道并注意时刻保持良好的坐姿、朗读歌词的姿势、演唱歌曲的姿势、演奏课堂乐器的姿势(如乐器怎么拿?怎么演奏?怎么放)等。

2、持之以恒抓落实。(1)、抓典型。抓好的典型,也抓差的典型,奖优罚劣,表扬第一个按照老师要求做好的同学,以点带面,这样其它的同学就都能自觉地像第一位同学那样做好了。(2)、搞评比。就是在所教班级里面开展同学与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排与排之间执行课堂常规要求的比赛。我们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常采用多表扬激发音乐学习动机,规范课堂纪律。每一次学生进教室之前,我要求学生排好队,比一比谁排队时最快、最安静,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评比。

3、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课堂常规放在音乐中进行。

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如: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学生的情绪;听上行的音阶表示起立上课,通过师生问好歌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同时达到融洽师生感情的目的;用简短的音乐或有节奏感、乐律感的儿歌(人坐直。脚放平,胸挺起等),让学生安静坐好,强调所有的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充分体现出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在充满音乐氛围的常规训练中逐渐牢固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学生听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听”是进入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如何听音乐有个方法问题,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听赏音乐的习惯和科学的听赏音乐的方法,才能形成欣赏音乐的能力,使音乐伴随他一生。音乐一开始要静静的听,完整的听,在参与听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能对作品感悟到:高兴、欢快、优美、忧伤等情绪,随着参与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到理性的分析,掌握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懂得音乐艺术像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绘画艺术中的线条和色彩一样,也有它自己的一套传情达意的手段,具体来说就是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我们平时正是根据音乐中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及其表现形式――如旋律的起伏与平稳、节奏的紧凑与松弛,以及不同的力度、速度、节拍、调式、演唱形式等来“听”出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绪、风格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的。

但如果让学生一味地去听,学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听”变自觉的“我要听”,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如欣赏《快乐的早晨》,可先编讲一个简短故事作为欣赏前的导言,然后提出听赏要求,要求学生通过静静地仔细听,来感受早晨优美的景色和活泼的小熊猫欢快的心情。复听时,让学生跟着音乐动一动,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活泼欢乐的情绪。再如:欣赏《谁来了》,使学生能从音乐中感受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由钢琴演奏的“狮吼”是最具特色的,一连串的上行音阶,叫起来很像雄狮的怒吼,此外还有乌龟、小兔、小鸭等,学生听后都能异口同声说出来,因为大管深沉、后重的音色表现了乌龟迟缓而笨重的形象,单簧管丰满、圆润的音色奏出了小兔子轻快跳跃的旋律等等,使学生边聆听边有如身临其境,体验大自然与人的密不分割的关系,表现出音乐的魅力。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和训练,使小朋友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注重情感体验和表现习惯地培养。

1、激发兴趣,体验情感。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此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特别注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现、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内在情感和音乐美,进而要求学生在正确演唱、演奏作品的基础上,用心去演奏,用情去歌唱,努力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人的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有了兴趣可以产生情感,情感可以上升为审美,审美可以积淀情操,情操可以升华人格。

2、引导训练学生轻声唱歌,防止喊唱!

在音乐课上学生会经常出现喊唱的现象,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在儿童表现欲的驱使下,他们为了显示出自己声音大,表现出自己唱得最好,就会用上全身力气喊唱。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能训斥,更不能不耐烦,而需要的是因势利导,毕竟他们仅处启蒙阶段,还不懂得发声的方法。因此,我们教研组的老师除了“言传”以外,更注意“身教”。如在学生学会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歌曲之后,我们会启发学生:

“摇篮曲是一种哄孩子入睡时演唱的歌曲题材,我们如果想让妈妈入睡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学生都会说:“要轻轻地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做到轻声唱而不大声喊唱,就必须让他们漫漫理解歌唱的要求和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自然地轻声唱歌的习惯。

四、运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唱、动的习惯是学习音乐的关键。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小学阶段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一年级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课抓起。但是要让学生真正“习惯成自然”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持之以恒的科学而严格的训练,并多采用激励评价的手段予以效果的提升。

激励是一种对人的刺激,这种刺激既可以巩固人们正确的行为趋向,也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并起到导向作用。激励评价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为宗旨的教学手段。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激励评价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在激励教学法下我们能看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如在激励评价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纪律表现良好、主动参与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的学生的比例有所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有明显进步。这样,学生在和谐的音乐氛围中不但学会了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学习,同时也初步养成了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形式的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出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学习行为中的闪光表现,寻找一切机会给予激励和肯定,如一个良好的坐姿,一次认真的欣赏他人的演唱,或一次专心的聆听音乐等,我均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甜甜的微笑,并奖予一颗红星,一朵小红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带着成功的喜悦,不断的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有形无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得以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造就学生个性发展,将来走向事业成功的客观需要,这就必须从小抓起,不能延误。

我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贯穿并特别强调的是要经常给学生表演、表现的机会:唱得好,唱得坏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对于一些腼腆害羞、性格怯懦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敢唱,不愿唱的情形,我们经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许他可以找班里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帮他们找到自信和勇气,在同伴互助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感染。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敢于当众歌唱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使学生拥有自己丰富的音乐体验,其实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人格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门观察到:学生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有时,老师的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对学生竖起的大拇指,给他音乐书上扣一个小红旗,他会兴奋好几天。我认识到激励行为对于老师来说,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可以忽略的小动作,实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改革意识的很直观的体现,是最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的地方;凡是被老师表扬过的学生,上课纪律也好了、带学具也齐了、唱的歌、吹的小曲子都带有情感了!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要求每新接一个班都要在短时间内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耐心的处理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量以轻松的语气和学生说话,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进行教学活动。这种尊重体现在音乐教学上,会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在唱歌教学中,每一次学生唱的有感情时、吹奏的整齐时,我们都给同学们录音,然后大家一起听录音进行评判:谁的声音最美?谁的表现最有感情?每一次公开课学校都要录像,我们师生一起看录像、研究成功的地方是怎么努力的?失败的地方需要哪些改进?在声像的观看中互相学习。每当同学们听到录音时教室里安静极了,看录像时学生露出得意的面部表情。我认识到,给学生录音、录像是对他们创造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尊重激励。

抓住细节,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篇6

一、“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的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窗户的玻璃。在我过去的工作中,能够让我联想到“破窗效应”的事有很多。

如开学第一天我们提前把教室打扫干净,在黑板上写上欢迎词,或出一期欢迎新同学的板报,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温馨,学生自然会安静地坐到座位上。相反,如果教师不提前准备,学生一进教室就发现乱七八糟、满地废纸,学生的心理立刻会像教室一样静不下来。面对不同的环境,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这种反应会一直持续下去,可见良好的开始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多么重要。

提到“破窗效应”,我就会想起班级的卫生。有的教师可能天天忙着讲课、批作业,对卫生无暇顾及,可是我觉得走进教室的第一感觉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教师的心情,同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我记得教九年级英语时,每次走进朱老师班,都会感觉特别舒服,因为教室里任何一个角落都井然有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们班的电脑讲桌不用时永远都套上桌套,而且罩得整整齐齐,从一块小小的桌套就可以看出她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严谨。自此,我就特别留意卫生问题,对每天捡起第一张废纸的学生给予表扬,时间长了,乱扔废纸的学生就少了很多,因为大家都不忍心破坏教室的干净。

二、目标具体化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现在的孩子自制力比较差,如果我们对他们提出过高、过多的要求,学生反而会无所适从。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这漫长的教育过程中茁壮成长呢?我在开家长会时都会推荐给家长一个表格,并提出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天天有进步”,让孩子和家长都注重每天的进步,这就要求孩子每天要有生活和学习上具体的目标,家长和教师才能共同监督帮助。

三、抓住教育契機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其实每次活动前后都是很好的教育时机。比如学校要组织室内外环境评比,我就先在班里组织组内评比;学校要举行队列广播操比赛,我就先在上操的时候进行组内评比。通过各种活动,不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而且对学生的能力、习惯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四、及时鼓励和评价

其实不管是对某一个活动还是某一个孩子,也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都一定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做出。上学年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差,英语学科开始还能考五六十分,后来就三四十分,期中测试以后,我真的挺着急的。平时他从来没写完过作业,因为他写字特别慢。后来我把他调到第一桌,过了一段时间,他第一次写完了作业,我当时特别高兴,于是晚上给他妈妈发了个短信,也算是“表扬信”吧。我说:以前老师总觉得你做什么事都慢,但是老师越来越发现你很有潜力,你看今天你已经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写完作业了。相信只要你始终坚持,不放弃,再慢的蜗牛也能够爬上参天大树!孩子可能读不懂我的语言,但是他妈妈懂呀,我想她肯定会跟孩子解释的,从那以后,那个孩子基本上都能写完作业,而且考试也考得不错。说实话,天天说赏识教育,孩子多了,有时候看着就烦,哪还有心思赏识啊,可是这一次,我真的体会到了“赏识”的力量。

总之,在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们都付出了自己的辛劳,曾经烦过、累过,但同时也收获过,收获过学生的成绩、家长的表扬、同事的赞许、领导的肯定,当然,更多的是收获了和学生共同成长的那份快乐!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我们在创造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我想这也正是班主任工作的魅力所在吧!

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篇7

一、从学生最喜欢的节日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你们最喜欢哪个?(儿童节)

师:在几月几日?

师:那今天是几几年几月几日吗?

师:这里有3个时间单位,你们知道吗?

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发言,从而引出常用时间单位年、月、 日,让他们感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上数学。

二、渗透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有价值的思考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有关年和月的知识,那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研究一下年、月这两个知识。你们认为应该先研究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为什么?

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怎么研究验证,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老师问学生:“年和月,你认为应该先研究什么?”“为什么?”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交流,激起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并在激烈的争辩中深刻感受到年和月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个月一个月积多了才有一年,在此,老师逐步培养学生“有根有据地说理的习惯”。

三、注重学习材料的选择,引导学生提炼选取有效合理的研究材料

师:那我们用什么来研究月呢?

师:你们为什么用年历卡研究?

生:因为年历上都有的 。

师:那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年历卡来研究。

“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教学的基石。它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片段虽简单,却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学生要选择提炼合适的研究材料,挖掘其丰富内涵与价值,并在学习材料中达到数学内容的最大化吸收。

四、以知识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学习

师:一年是不是12个月?你们怎么知道的? ……

师:一年有几天呢?有的说365天,有的说366天,你们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 ……

师:有的年份是平年,有的是闰年 。 这里是不是有什么规律? ……

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篇8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将知识内化、吸收, 形成语文素养。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 打好基础,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在小学、中学、大学, 一般成绩是优良的;反之, 如果从小没有打好基础, 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又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学生, 往往会成为学习的落伍者, 被中途淘汰。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1. 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识字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 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只要见到汉字, 就有识字的欲望, 自觉地识记。

2. 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写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展现。俗话说:“字如其人。”现在社会上招聘人才, 其中一项是从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素质。所以, 教师要让小学生从基础做起,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端正, 握笔正确, 头离桌面有一定的距离。在写字时, 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注意间架结构。只要提起笔来, 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 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3.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阅读、写作时, 会遇到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学生要么放置一边, 要么向别人求助。教师不能学生问就答, 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工具书来解决, 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记忆深刻, 记得牢固。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学生作文辞海》等。时间长了, 学生认识字、词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快提高,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4.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本阅读的量是有限的, 眼睛只盯着课本, 会感到枯燥。课外阅读的书籍弥补了课本的局限性, 丰富多样。教师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的同时, 要及时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的书目,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建立起大语文的教育观。新课标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 阅读故事会、名人故事、小说、寓言、古典名著等。比如, 《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伊索寓言》等。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知识积累。

5.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学习的组成部分, 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必要措施。 (1) 学生要学会课前认真预习阅读, 对新课有大概认知, 课堂听讲就能做到有针对性, 跟上教师的思路, 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 课堂听讲效率就高。 (2) 阅读形式有:精读, 学生逐字、逐句去读, 理解字词的含义;略读, 粗略过一遍, 文章的脉络、作者、讲述了什么意思有大概了解;分角色读, 学生把文章分成不同的部分, 按照人物、情节、段落等让学生分别去读。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课堂上的满堂灌,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他们动脑、动口, 记得牢、印象深。同时,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要勤于动笔, 学生边读书边圈点批划, 把一些关键词语、重要句子和疑难地方标出来, 以便专心听讲, 用心讨论, 围绕重点积极思考, 敢于质疑问难, 或者把一些优美的名词佳句摘录, 积累学习的素材, 丰富知识的储备。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反映了学生思想道德、性格的差别。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德育教育中最“实”的部分,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质”的指标。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让学生终身受益。我注意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 教师做好表率作用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

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以德修身, 这样才能以德育人。要把抽象的说教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去无形的影响学生, 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比如, 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课的热情、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会作用于学生, 同样, 学生会反作用于成长过程中。

2. 养成自我约束的规范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行为举止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素养。规矩即常规纪律, 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小学生思想没有辨别意识, 需要教师教给他们, 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 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比如, 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让学生改掉许多不良习惯, 加强自我约束力。

3. 培养学生的积极思想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给予了他们充足的条件, 让孩子有了优越感, 滋生了懒惰和依赖的思想, 影响到学习上表现为, 学习不积极, 没有上进心, 思想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集体活动不合群等。因此, 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开会, 从家长那里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 教师和家长合作, 改善教育方式, 互相配合。让孩子从家庭生活中, 学会自理,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让孩子有独立意识和责任感。久而久之, 在学习上也会积极向上。

总而言之, 种下一个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个习惯, 收获一项素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开始。有了好习惯, 才能提高素质, 有了高的素质, 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未来更加精彩。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习惯的养成决定了学生的素质能力。本文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两个方面来做相关的阐述。

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篇9

一、高度重视学生的写字习惯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 从家长到学校, 人们越来越不重视学生的书写, 观看现在学生的作业, 不仅错别字多、笔顺乱, 而且随意性强, 有的学生甚至信手拈来, 过上一两天连自己写的字都不认识。 有时候参加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面试, 有的大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 但一旦要写出字, 就会使人“刮目相待”, 有的大学生在黑板上写字, 一行字写过去, 写着写着连自己都够不着了, 还没发现一行没写平, 有的脚尖踮起来, 都还不知是什么原因。 有的写出的字, 缺胳膊少腿, 影响了面试成绩, 影响了就业。 记得一次参加试讲面试, 有个大学生在黑板上写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 写出来后评委们都低头大笑, 他把 “雎”的右边少了一横、“辱”的下面写成了“力”字、“命”的里面少了一横, 总共六个字的课题, 一下子写错了三个字, 如果试讲成功, 他就将走上讲台给学生上课, 不知他教出来的学生会怎么样?当然, 因为书写的原因, 他最终没能进入教师行列, 但进入老师行列的大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不由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 是哪儿出了问题? 中国人连汉字都不会写了,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都学了些什么? 又练了些什么? 我们不得不反思, 培养了他们哪些可能受用终生的好习惯? 因此, 从小学开始, 班主任首先就要培养写字的好习惯。 从握笔的姿势到写字的坐姿, 再到写字时的横平竖直、四平八稳, 都是班主任每天要悉心关注的大事。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要根据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有针对性地训练。 当然, 教师也要有一手漂亮规范的粉笔字, 经常给学生展示一面书写工整清楚的板书, 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不可小觑学生的民主决策意识

中国的家庭教育, 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听话”的教育, 我们总会听到家长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听话, “听话” 似乎成了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这种观念也感染了学校教育, 我们经常批评甚至体罚不听话的孩子, 表扬听话的乖孩子。 当然,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 有些孩子听话也不是坏事, 关键是长期以听话要求孩子, 长期要求孩子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 无形中就会影响孩子们民主决策意识的培养, 班主任应该学习教育家魏书生的做法。 他无论做什么事, 都愿意与同学们多商量, 甚至教什么内容, 教的方法都跟同学们商量, 对于班级怎么管理, 他更是愿意与同学们商量, 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在一些心里没有底的问题上, 他还采取让同学们举手或投票表决的方法, 让同学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这样时间一长, 学生便养成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习惯, 魏书生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 因此, 只有树立“民主决策”的思想,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不容置疑循序渐进的原则

班主任是为学生服务的, 要为学生服务好, 班主任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原有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等, 以使教育教学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而不是拔高或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吃不上和吃不饱都不是理想的学习状态。 我认为, 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的目标教育, 最适合学生的需要。 魏书生老师经常降低教学目标, 以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实现目标, 他每次总让学生把比自己高一两个名次的学生作为追赶的目标, 长期坚持, 学生们就会在你追我赶中共同进步。 一次他要在学校公认的“差班”上公开课, 安排预习时, 他让一个学生只预习一到两个字词, 或只是一个段落, 他还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预习的内容, 不仅预习效果令他震惊, 课堂上也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他指导学生写日记, 第一天只让学生写一句话, 第二天写两句话……不知不觉间, 学生的一篇日记轻轻松松写到了几百字。 这一点, 许多老师肯定深有体会, 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怕麻烦, 少耐心, 贪求突飞猛进, 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占了上风, 便忽视了持之以恒, 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

总之,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 抓住细节, 并持之以恒, 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2]朱永新, 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篇10

一、运用肢体语言,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 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 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 老师与学生交往的时间越长, 学生对老师上课的风格、习惯等就会越来越熟悉。而在这种长期交往的过程中, 老师就可以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逐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有些欠缺经验的老师不太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 在音乐课中经常费力嘶喊着:“安静!”“嘴巴闭上!”可是有时候这种喊声还是淹没在学生的音浪里。而讲究方法的老师往往只用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手势, 不花时间, 不费力气, 既不会干扰教学的程序, 又不会使孩子情绪过分激动, 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醒。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 比如当学生还在热闹地议论时可以做一个停止的手势, 这时总会有些学生明白老师的意思, 自觉地闭上嘴巴, 老师就可以表扬这些学生。鼓励其余的同学向他们学习, 顺势可以开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倾听的学生也是善于思考的学生, 要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二、借用乐器的旋律语言, 与学生进行交流

我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春晓》, 老师整个课堂设计新颖, 教学方法灵活, 课堂气氛活跃。可就是喜欢在讲桌上重重地敲教鞭, 发出很响的“叭叭”声, 有时是在给学生唱歌打节奏, 有时是维持纪律让学生安静下来。这个方法虽然保护了老师的嗓子, 让学生唱准了节奏。但总觉得课堂中的“叭叭”声与美好的春天那么不和谐。在下课时, 不经意间听到有个学生小声在嘀咕:“我的耳朵都快被教鞭震聋了!”是啊, 虽然教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却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音乐老师是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们的使者, 乐器是音乐老师上课必备的教具, 我们为何不能利用乐器的音乐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呢?

比如当我弹起“11|33|55|1—||”旋律时, 学生会开心地笑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是老师在表扬他们;当我弹出不和谐的低音和旋时, 他们就知道老师“生气”了, 对他们不好的表现进行提醒了。当我弹起“56 54|34 5|2 5|1—||”旋律时, 他们会很快自觉地闭上嘴巴, 当我弹出《幸福拍手歌》的旋律时, 孩子们会自动坐成小组讨论的圆圈式, 再次弹起旋律时, 学生就会马上恢复原来的位置。无需太多的言语, 在课堂中适当地运用乐器的音乐语言, 与学生进行交流, 让我们的课堂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

三、制作“文明听众卡”, 对学生进行奖励

在教学中, 我总会遇到一些特别想表现自己、喜欢插嘴的学生。记得有一次在上《小花猫和小老鼠》这一课时, 我刚播放乐曲, 就有学生兴奋地说:“在幼儿园里学过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跟着音乐唱起来, 结果我发现“一只小老鼠和一只小花猫”的音准被学生唱成杂乱无章了, 这时, 我就引导学生说:“小花猫最喜欢文明的小听众了, 谁能仔细、安静地把乐曲听完, 并找一找这两句有什么不同?认真听的学生就能得到老师制作的文明听众卡。”这样学生很快投入倾听了。在学期结束时得到听众卡最多将评为文明听众标兵。一个学期下来, 越来越多学生养成了倾听的好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在平时关注和培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听众, 这还需要老师们长期努力!

关注数学阅读 培养良好习惯 篇11

一、在阅读中理解

在一次家访中,一位学生家长对我说:“老师,我的孩子做计算题还可以,但是对于解决问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来时,只要我将题目读一遍,刚读完,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很大可能就是因为孩子不会读题,不能理解题目当中的有关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重点理解,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如:“一个数的一半减去20,差是7,这个数是多少?”“一半”这具词学生不理解,个别学生理解了,但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于是,我在课堂上边让学生阅读边让学生说一半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可以用“0.5”或者“除于2”来表示一半。类似的词语在许多应用题中还有“四天半”“篱笆”“分别”……这些词光凭想象,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在教学应用题时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再读题理解题意,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阅读中思考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想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使阅读更有效。

让学生阅读课本,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学生阅读课本,往往只是看看例题,很难吃准教材重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学生阅读课本时,教师必须给予恰当的点拔指导,教师的点拔应起着“画龙点晴”作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疑。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①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②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为什么要把0除外?③应用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但分数什么却发生变化?④定义中去掉“同时”行吗?⑤与3/5分数大小相等的分数有几个,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边阅读边思考,从而探究问题,掌握新知。

三、在阅读中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说明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阅读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自发进行的,同时需要有一种不盲从的怀疑精神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学生的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同时确立师生平等观,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尔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并组织展开讨论,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例如:“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强调的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初读第一遍时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句话要重点理解。再细读第二遍,让学生在再读再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是“一个最简分数”?换成是“一个分数”结论为何不行?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精读第三遍,我让学生边读边想举3个典型的例子,学生举出了:4/6,9/27,5/15。通过数学阅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题探究下一篇:项目文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