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管理(共12篇)
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管理 篇1
0 引言
现代人本管理是一种典型的系统管理。它是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要素,按其严格的结构组合而成的管理系统。而人这个要素则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现代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最重要的要素。人作为管理客体,从来不是消极地领受管理主体的作用、影响和管理指令,而表现出主动或被动、或全部或部分地遵从管理主体的要求,甚至可以漠视或抵制管理主体的管理指令。具体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人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主体图书馆员,一是服务客体读者。如何把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对馆员与读者的有效管理中,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主要的工作,是创建和谐的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1 针对服务主体———馆员的人本化管理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单调性、枯燥性和繁琐性,很容易使图书馆馆员产生消极心理,在消极心理的支配下,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很难有大的提高。在这种工作状态下,人的机械性被无限放大。人本管理就是尽可能地改变这一现状。本文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对图书馆员要有足够的尊重与理解
图书馆所有服务都是通过馆员辛勤工作实现的,他们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肯定,得到读者的尊重和理解。但是长期的单调性工作,可能让馆员情绪低落、态度恶劣,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从馆领导的角度来讲,要尊重馆员的根本利益和法律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实现其自身价值。
1.2 实行轮岗制度
在图书馆信息化运营模式中,馆员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有难度的。岗位轮换让馆员在轮岗的过程中选择能作什么,能胜任哪方面的工作,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供了资料。同时,馆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有思想,有活力,具有个性差异特性,岗位轮换不断地提取其个性特长融于工作中,发掘其潜力,使工作效率更高。这种轮换主要是在业务骨干之间、部室主任之间、部室之间、重要岗位之间进行,通过岗位轮换,避免了馆员工作的枯燥性、培养了馆员知识结构的复合型,调动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1.3 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在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读者打分与领导评议相结合这一原则。定性考核失之于粗糙,定量考核容易形成公式化和简单化;读者打分容易流于随意性,领导测评也容易造成片面性。在对图书馆馆员的考核中,一定要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尽力给图书馆馆员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另外还要注意考核的善后工作,考核不是目的,考核的目的是提高,考核小组要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馆员,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但要注意沟通的友好性和有效性,避免简单、粗暴、形式化。
2 针对服务客体———读者的人本化管理
服务,是图书馆的第一目的和首要职能,因此图书馆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了解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1 首先是在馆舍布置的人本化,一定要注意阅览空间和藏书
空间的合理布局。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藏书的地方,更应该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地方。不应该把图书馆仅仅发挥仓库的功能。应该在空间上留有足够的阅览空间。阅览室应配置足够的桌椅、另外还要注意色调的搭配。研究表明,暖色调使人瞳孔扩大,富于活力,冷色调使人安静,减轻眼睛疲劳。在图书馆的建设中,要根据空间的大小和不同功用,配置不同的色调。如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就利用家具分隔空间,增加角落,配以不同色调,读者可以自由的进入自己喜欢的色调空间。
2.2 在馆阅读的人本化管理
虽然图书馆都有借书服务,但还是有一大批读者喜欢在图书馆阅读。如果对这部分读者管理无序,图书馆的秩序将会十分混乱。在实际情况中,有些阅览室,入馆者寥寥无几,有些阅览室却人满为患,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馆藏布局的不合理造成的,应根据在馆阅读量的大小调整阅览空间的布局。阅览空间和藏书空间可通过书架间的距离做相应调整。图书馆是一个有效查阅图书资料的地方,不可与自习室混为一谈。有些学生把图书馆作为了课后自习的场所,严重占用了图书馆的资源。因此,应杜绝非图书馆书籍进入图书馆,严禁占位,图书馆应下班清场,严禁座位上遗留个人物品。
2.3 文献资源的人本化管理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加快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除了馆藏中西文期刊、中西文图书等必备的数据库外,还可根据本馆收藏文献的特点建立特色数据库。(2)配合图书馆读者的实际使用需求,适度地进行网络电子资源的建设。由于电子数据库的费用一般都较高,而且很多数据库在内容上有较大的重复性,因此,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尤其要注重资源的使用状况,通过关注资源使用率,及时掌握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状况,另外还可以通过联合购买、购买使用权等多种方式,引进信价比较高的电子数据库。(3)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广大读者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文献资源的建设与读者需求相匹配。例如,可以尝试开通读者推荐系统、专家选书系统,开展采访顾问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征求广大师生对图书采购的意见和建议,使所购书刊更好的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3 总结
人本管理已经渗透到现代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原来以馆藏为中心,以保存为目的图模式正在被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的新模式所取代。要想发挥图书信息的最大价值,除了注重馆藏等物质要素,还要关注“人”这种能动的要素,并且我们的观念要从根本上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上来。图书馆里的信息只有通过“人”这种媒质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图书馆在人本管理的服务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要时刻关注学术上、实践中、各行业、各领域人本管理的最新进展,大胆借鉴,积极探索,通过人本化管理实践,切实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摘要:人本化管理是管理学上的一大革命,它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渗透到现代管理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和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两个方面。如何尊重馆员,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如何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文章主要探讨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人本管理,馆员,读者
参考文献
[1]肖剑平.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行为初探.图书馆学研究,2002(7).
[2]彭香萍.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新论.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5).
[3]莫玉萍.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J].贵图学刊,2006(,3):6-7.
[4]田小俊.“人本管理”是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24.
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管理 篇2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简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意义及作用,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作 者:黄芳云 HUANG Fang-yun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图书馆,浙江温州,325035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5)分类号:G258.6关键词:知识管理 人性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篇3
【摘要】 在知识性社会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突飞猛进,读者需求不断变化,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专门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关键词】 图书馆;人性化;信息
一、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在图书馆建筑布局上,从读者和图书馆员工出发,将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既达到方便读者的目的,又能让馆员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体现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其次,传统的图书馆“坐等读者”,好些的最多做到“有求必应”。在信息时代,这种模式是适应不了发展,唯有发扬光大图书馆宗旨,“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服务方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让他们依赖图书馆,热爱图书馆,支持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员工因此增强信心和责任感,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而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实行学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措施
(一)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首先,尊重读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理念,尊重读者的平等人格、理解读者、方便读者,对读者一视同仁。不对读者设置不符合政策、不尊重人权的障碍,给读者提供对文献信息自由选择和平等获取的权利,实行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
其次,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图书馆员工在为读者服务中,应谦虚和气、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动作稳重、作风严谨、工作细致,具有百问不厌、百拿不烦、百跑不倦的精神。工作上做到热心、精心、耐心、细心、专心。对读者充满关怀、友谊、谅解、温暖,以诚实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去感染、影响读者,让读者从内心对图书馆员工产生真挚的敬意和谢意。
(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进入图书馆,变为通过电子网络间接进入信息空间的时代,这便向图书馆员工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员工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要求,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馆藏文献和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以方便读者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进行交流,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实现图书馆员工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及时为读者(师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主动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师生)独特的信息需求。
闭架借阅的方式,给读者借阅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馆员增加繁重的工作负担。学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实行开放式大空间格局,图书资料做到超市化大开架服务,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藏、借、阅一体化。开架服务使读者获得与藏书零距离的自由接触,让读者感到自由利用图书馆的乐趣,使“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得到体现。最大限度延长开放时间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最具体的措施之一。许多教师、学生在假期里也要继续工作和学习的需求,学校图书馆应增加开放时间,寒暑假也应适当开放,规章制度各种标识设计要人性化,服务语言、规章制度、警示标语等都要有人情味。
(三)创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图书馆的库房分布和设施安放应充分考虑读者对其利用的方便程度,应体现出人性的一面。把最适用的图书资料放在读者最方便的地方。搞好新书介绍宣传栏,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借阅。阅览座位充足,设备完整齐全,查阅快捷方便,借阅手续简单,空间宽敞明亮等。一个现代图书馆应该拥有满足读者在借阅、检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服务设施。应建立完善、稳定的电子检索系统,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检索途径,如关键词、书名、作者、索引号等查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
除了为普通的读者提供充满人情味的服务外,还应关照老、弱、病、残、孕、贫困者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设施,充分体现现代图书馆的关爱精神和平等意识。阮冈纳赞图书馆五项原则中第二项:“书是供所有人用的”和列宁曾经说过“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中第二句都强调了图书馆是为一切读者服务的。面对弱势群体的读者,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性化服务。要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设施,让他们能像正常人那样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是体现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图书馆的全面发展靠的是管理和服务,只有专注于“人性化”原则才能有效地促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管理的人性化夯实了发展的基础,而服务的人性化赢得了发展的机遇。只有在日常的图书馆工作中不断寻找工作的差距,不断以“人性化”准则来规范工作,才能管好图书馆,服务好读者。
参考文献
[1]王显.高校文化与图书馆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管理 篇4
一、柔性管理的具体应用
(一) 加强内部培训
管理员对于图书馆未来发展及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是主要的人力资源。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管理工作, 管理员与馆员之间的认真工作、默契配合, 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对管理员进行定期培训, 不断提高管理员的自身管理能力及技术, 提高业务能力, 培养沟通、领导能力等。定期对馆员进行培训, 高度重视馆员的不同个体意识, 了解馆员的自身发展意向及目标, 倡导馆员发挥主人翁精神, 积极参与到整体管理工作中, 并对自己工作起到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认识, 提倡馆员为图书馆发展献计献策, 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 建立柔性化组织结构
传统管理下, 管理工作以制度、控制为主, 强调权利和等级, 虽能鼓励馆员勤奋工作, 但管理形式较为呆板, 制度缺乏活力, 过于机械化, 无法满足图书馆现代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 必须坚持柔性管理理念, 建立柔性化组织结构, 建立相应的柔性制度, 注重馆员个性,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馆员之间的交流及沟通, 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1]。只有建立柔性化组织结构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图书馆柔性管理工作。
(三) 构建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指采取一定的管理形式及方法, 实现馆员工作效率最大化, 不仅能提高馆员对日常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能提高馆员工作效率, 实现整体工作目标, 促进图书馆未来发展及建设。作为管理者, 应高度重视激励机制, 正确认识激励机制起到的积极意义, 并结合图书馆现状及工作实际情况, 确定激励模式, 构建激励机制, 并保证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激励机制的模式可以选择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竞争激励和团队激励等。目标激励有助于馆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及目标, 将个人工作目标与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 促使馆员积极参与到整体管理中, 激发工作热情及主动性;精神激励有助于馆员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及职业理想;物质激励有助于满足馆员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要, 保证馆员安心工作, 无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四) 开展柔性服务
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高校学生及教师的阅读需要。图书馆在开展相关服务时, 不仅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 更需要从读者角度出发, 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开展柔性服务。开展读者反馈活动, 定期调查读者对馆藏结构、文献资源、服务等方面的建议, 合理的根据读者建议进行改进。图书馆购置文献资源时, 综合考虑读者反馈的资源需求, 尽量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合理要求。采购人员必须深入到学生读者群体中, 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征求高校内骨干教师、科研人员的相关意见, 对馆藏结构进行优化, 对文献资源体系进行重新配置, 使文献资源满足针对性、特色性、实用性。图书馆应开展人性化服务, 改善阅览室及借阅室环境, 创造良好、健康、温馨的图书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拓宽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质量。设立咨询台, 为读者及借阅者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保证借阅有序进行。开展网上预约、联机编目及网络检索等服务, 便于读者通过网络实现对书籍的预定、查询及预览等[2]。
二、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 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
图书馆不仅是学生及教师借阅书籍的场所, 还是学生获取广博知识的重要课堂。对学生而言, 图书馆具有服务和教育两大作用。将柔性管理应用在图书馆管理中, 有利于减少、消除学生教师与馆员之间的摩擦及隔阂, 取得读者配合及认同, 创造一个理解读者、尊重读者、教育读者、培养读者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及教育作用。
(二) 发挥馆员潜力
柔性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图书管理员潜力, 培养馆员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及主动性, 能够激发馆员自觉性及责任感, 实现自我管理及自我约束。对于馆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三) 完善及优化管理制度
柔性管理有利于传统制度的不断完善及优化, 包括岗位职责、职务聘任、工作绩效、任职资格制度等。要注重馆员统一工作目标, 避免控制式、命令式管理, 实现自我价值。
结束语
柔性管理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柔性管理能促使馆员充分发挥才智, 提高工作效率, 在完成工作任务及目标的前提下, 不断创新及开拓[3]。工作中要做到一切为了读者, 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地为读者服务, 用自己的修养和规范化的服务去影响读者, 创造图书馆和谐文明的借阅环境。将柔性管理应用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 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及资料, 对现代高效图书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供学者参考。
摘要: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 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图书馆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柔性管理有利于充分激发馆员创造性及工作主动性, 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形成良好的学习及工作氛围, 加强心灵沟通, 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具体应用, 分析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柔性管理,应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勇.论柔性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13, 19 (21) :58-59.
[2]吴文广, 张彩玲.对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津图学刊, 2013, 17 (12) :45-46.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篇5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以及在知识管理中人的因素特征;强调图书馆工作重心应由信息中心向知识管理为中心转移,以信息资源创新为基础,以知识利用创新为主导,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网络财富 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服务 人的因素特征 知识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管理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本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87-02
一、人本管理概述
顾名思义,人本管理也就是说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管理手段中来。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应当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散思维,积极开拓创新,以人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尊重人的首创精神,在群体之间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这一中心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人本管理理念即是指基于图书馆员自身的心理及行为表现的深入研究,进一步采取激励等怀柔措施来规范图书馆员们的行为活动,使其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文献查阅等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效地保证图书馆内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图书馆氛围。此外,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除了激励手段还有其他方面的体现。如可以适当开展教育讲座不断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体会到集体对个人工作态度和能力的认可,从而尽可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正常开展。
二、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必要性
图书馆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便利,因此在图书馆管理中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尤为必要。也只有全面深化和贯彻落实人本思想,才能真正起到为人民谋福利的目标。人本管理理念在诸多图书馆管理的客体要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中心来开展工作,不断满足丰富多样逐渐发展变化的读者需要,以使得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管理依靠人民,并注重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是一个完满的管理模式。因此图书馆在工作管理过程中应当顺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各方面发展要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实行人本管理,不断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向服务型转变。
(一)人本管理理念为图书馆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准备了重要条件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充分体现在它的舆论导向、体制导向、政策导向及作风导向等方面的功能的发挥。具体而言,舆论导向的发挥可以不断增强图书馆馆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立他们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而体制导向则意在发挥图书馆管理中全员管理、民主管理的体制特征,体制建立和健全也为各级各类人员参与管理提供机会和条件;政策导向可制定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大多数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政策;作风导向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尊重和爱护人民群众,深入到基层体察民情,做人民的公仆,逐步建立服务性的管理机构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人本管理理念为图书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供了制度保证
人本管理理念深入到图书馆管理实践之中可以有效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力,为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制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图书馆管理领导层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吸引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员工的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培训,以不断适应图书馆管理以及日长服务的需要,尽可能地为读者服务。为全面开发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还可以采取诸如公共关系策略、组织策略、人事策略、领导策略等等战略思想。
(三)人本管理理念为图书馆员工培养良好协作关系指明了道路
人本管理思想,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大学图书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其学科分支庞多,人员也非常复杂,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教学经验,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识,人格的习惯有很多差异。为了保证图书馆工作系统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积极营造一个和谐愉快轻松的工作氛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员工个人之间,乃至于读者之间都可以和谐共处,以使每一个馆员个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活力的团队精神。这也是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保证人本理念的落实,积极转变传统的模式
当前形势下,图书馆的真正价值所在即体现在能否秉承以文献资料为中心向读者为中心转变。因为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即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阅读平台,归根结底还是要围绕读者的需要来开展。因此要想真正确保“以人为本”的贯彻落实,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构建读者服务体系,体现人文关怀
图书馆在管理实践中要想将传统的理念转变为服务性必须依据读者对知识和信息的追求的角度来开展,尽力满足多元化的读者的需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图书馆工作者就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案,对读者展现出更强的亲和力和责任感,诸如全开架服务,已读集成管理模式;在开放时间,方便读者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细心为读者服务,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馆应该有针对读者信息需求的深刻理解,读者需求的特点和研究,真正以读者为中心,为他们提供及时的信息资源。打破了馆员与读者的身份之间的界限,使读者认识到人文关怀在温暖的人性化的服务,获得心理快感。
2.鼓励读者参与管理,体现主体地位
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必须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强调人人平等的思想。把读者当作朋友来真诚对待,为读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主动参与的精神一方面促进鼓励读者,图书馆员和读者的互动与交流,欢迎读者监督实施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质量服务。这不仅将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相互理解。此外,定期举办读者论坛,听取对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主要是强调内部规模发展,经常收集量的增长,扩展我们的干部,自动化技术的提高作为衡量的基本条件,图书馆的发展不是为了读者工作的思考。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内部的工作虽然有秩序,但服务环节非常薄弱,提高图书馆的利用困难。
(二)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图书馆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图书馆和图书馆或在最后分析中的其他信息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善于发现人才,能为图书馆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很大的可能。因此,图书馆在管理实践中必须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利用和采取适当的手段合理的进行培养,把他们放在合理安排相应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并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使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将被完全更新,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作为一个收集的文件和资料,图书馆收集对象是不断发展,扩张,要求馆员素质的提高。培训是加强图书馆内部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应建立正常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明确训练方向,鼓励员工参加业余学习和教育,特别是支持员工参与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外语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使用他们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
(三)促进激励机制的完善,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
激励是一个管理学领域的概念,即是指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调动人的工作和生产积极性。激励重在强调人的生产和发展动机是否得到了有效地激发。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来自自身所生活和工作的群体和环境的认可,因此都需要一定的激励来进一步发掘自身的潜能。因此,作为团体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员工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这样为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就可以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从而更有利于实现组织的整体利益。又因为管理者在采取激励机制的时候是基于人的心理活动来开展的,这样就不可避免会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干扰从而呈现出不稳定性。因而,高校图书馆在实行人本管理的时候应当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激励机制,诸如行政激励、情感激励以及教育激励等等。
新时期新形势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因而也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强烈希望得到社会和组织的认可与尊重,参与意识与自我意识性较强。因此,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聘任制,并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这样既在一定层面迎合了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员工的需求,有效开展公平竞争,员工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图书馆各项事务的正常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人本管理的理念对图书馆各项事务的顺利正常开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加之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是作为一个人群汇集的所在,更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利益观,真正将图书馆的作用即搜集信息和传播知识的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文娟,方旭.浅析人本管理理论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7).
[2]王微微.浅析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7).
[3]何英.浅谈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3,(3).
[4]张淑文.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
[5]杨海秀.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1).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 篇7
1. 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即是“以人为本”, 也就是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和工作中处处对人体现尊重、理解和关心。人本管理中的“人”主要分为两个群体, 即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读者。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的主体, 他们的日常工作是图书馆管理的关键, 而优良图书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者对工作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应体现在为馆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这样才能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工作, 充分发挥积极性,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样,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宗旨是“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明确图书馆工作的重心是为读者服务。图书馆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以书为本”的服务模式, 而应该根据读者不同的知识结构、行为习惯和阅读需求打造个性化需求的服务环境, 这样图书馆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2.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人本管理
2.1 尊重和爱护馆员, 树立以“馆员为本的理念”。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馆员是主力军, 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要素, 是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也决定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1]。过去由于许多人对学校图书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使馆员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工作, 首先, 图书馆领导和相关部门要关心、爱护每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 采取多种方式缓解馆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使馆员在融洽工作氛围中积极工作。其次, 图书馆领导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位馆员的辛勤劳动, 多与馆员沟通和交流, 对馆员工作要多信任、多鼓励, 以此提升馆员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激发馆员对读者服务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因此, 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尊重和爱护馆员、调动馆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馆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2 完善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 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 勉励人向期望方向努力[2,3]。根据馆员不同需求, 建立一套有助于开展工作的竞争机制, 确保竞争公开、公平、公正, 避免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中出现不公正做法。管理者必须了解员工需要什么?哪些是员工最迫切需要的?然后为职工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有助于让馆员感到受尊重并让他们得到自我实现满足。同时, 根据馆员完成的工作任务、取得的科研成果和自身奉献精神的情况, 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表现突出的馆员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满足馆员物质和精神需求[4]。把馆员工作表现作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等重要考虑依据。对馆员工作量进行量化考核, 将岗位工作量、考核结果、科研业绩等与奖励性绩效挂钩, 建立并健全考核绩效分配上的激励机制, 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重视馆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图书馆的发展与各位馆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密切相关, 管理者必须重视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对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运用技术的培训。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可以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和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对馆员进行培训。如平常派出脱产学习有困难, 可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利用节假日聘请相关专家来校举办, 就热门的新知识、新动态、新作品等主题举办专业性讲座, 让馆员接受系统的图书馆理论知识和业务管理知识培训,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还可以采用定期走出去的方法, 即组织馆员到先进图书馆或兄弟单位参观学习。鼓励馆员在岗自学, 采取能者为师和互教互学的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学习, 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3. 对读者的人本管理
3.1 尊重和关心读者, 树立以“读者第一”的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最大的读者群体是学生, 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 可塑性强, 需求层次不一。大一新生刚入学, 不熟悉图书馆的功能, 阅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图书馆要对新生进行图书资源利用培训, 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概况、布局和流程, 介绍怎样正确利用图书资源、网络数据资源、电子图书资源等。同时对他们进行爱护图书、自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等教育。大四学生面临毕业、考研、求职, 应从他们所学专业出发, 提供撰写毕业论文、复习考研等方面的参考文献和查询电子期刊数据资源,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复习考试。同时, 向他们推荐一些步入职场方面的文献资料, 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图书馆应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积极主动地解决读者遇到的实际困难。如对忘记带阅览证前来图书馆阅读的学生, 不排外、不抱怨, 不指责。启发学生押上学生证、团员证等个人相关的有效证件, 并提醒学生下次来馆阅读时带好阅览证, 将人本管理融入日常工作每一个细节中。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设读者论坛, 利用黑板报、橱窗、电子屏、宣传栏、微信平台等宣传工具, 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服务, 向读者推荐一些好书, 定期开展读书活动, 使读书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溢满书香的校园文化。
3.2 做好读者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必须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读者喜欢的书籍种类。也可通过QQ、微信平台进行每周或每月书籍推荐或最受欢迎的书籍投票等活动, 并为参与活动的师生提供一些小礼品, 这样既能调动大家对活动的积极性, 又能使读者关注图书馆, 关注书籍选购, 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增进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每学期开学初, 馆员应主动向教务处、学工部、各学院等相关部门了解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等情况, 及时了解任课教师的科研、编写教材的情况, 尊重和采纳他们对图书、期刊采购的建议, 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根据馆藏资源和读者需求情况制订购书计划和方法, 确定图书馆采购书刊的种类和复本量。
3.3 满足读者需求。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深入细致地了解读者的需求, 有些读者以求知为目的, 有些是满足猎奇心理, 有些是为适应课程需要, 有些是满足消遣的心理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加强资源建设,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各方面需要。本着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 馆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服务态度、较高的业务水平及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即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热爱图书馆本职工作, 掌握相应的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专业知识, 还要做到文明礼貌、主动热情, 从服务上满足读者需求。
第二, 抓好馆藏图书建设工作, 以丰富的图书资源吸引读者。因读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 藏书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能否吸引读者。因此, 要在规划和组织上狠下工夫, 使藏书具有思想性、专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特点。
第三, 创造静雅的阅读环境。清净舒雅的环境使学生视在图书馆学习阅读为课余活动的第一选择, 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是他们获取知识的理想之地。
另外,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和学生上课时间安排, 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 延长开放时间。如今我校图书馆阅览座位充裕, 电子阅览室、图书借阅室、自修室阅读每天保持开放13小时, 每周开放7天, 节假日照常开放, 深受读者欢迎。为了使读者更便捷和有效地利用馆藏图书, 可以建立一个便利的图书网上借阅平台, 读者可以在此平台上下订单, 不仅节省读者时间, 还可以使图书馆服务得到推广和延伸。
3.4 完善读者服务制度。
书籍只是我们管理和提供服务的工具, 不能重书轻人, 要以人为先。在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或入馆须知中尽量减少和避免用“禁止”、“罚款”、“赔偿”等生冷缺乏人情味的字眼。要充分体现人性化, 科学、合理地进行规范和约束。可以在图书馆内张贴一些广泛受到大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 并在卡通人物旁贴上可爱的有人情味的语言文字。这样, 不仅将图书馆规定告诉读者, 而且不会让人产生厌恶排斥感。处罚之前, 尽可能做到早宣传、早警示、早教育, 使读者不仅能认识到执行相关制度的严肃性, 又能意识到违反制度要承担的后果, 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违规行为[1,2,3,4]。
4. 创建和谐的人文管理环境
高校图书馆管理者要敢于创新, 勇于尝试新的管理方式。应深入服务第一线, 与馆员面对面交流, 以此全面了解基层的工作情况, 知晓馆员的思想动态和能力特长。只有这样, 管理者才能及时发现馆员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利用自身资源为他们排忧解难。另外, 管理者通过和读者沟通, 可以倾听来自读者的反馈和意见, 多方面、多层次地了解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 以此改善并提高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帮助馆员做好图书馆工作, 满足读者的需求, 更好地为读者创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只有创造和谐的图书馆工作环境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 为高校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摘要:本文从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出发, 指出高校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提出对馆员和读者进行人本管理的一些措施, 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发挥图书馆在学校发展中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剑斌.略论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 2012 (30) .
[2]陈维政, 余凯成, 程文文, 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姜玲玲, 姚波, 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激励策略 篇8
1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激励机制作用
激励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效率。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而言,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有着重大作用。首先,激励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目标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而言,人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人的行为则是由积极性推动的,通过激励可以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其次,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超负荷工作压力下,员工的超额的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容易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而通过激励,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同时,员工在激励措施的鼓舞下,为了能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必定会主动熟悉业务,钻研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2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激励策略
2.1 物质激励
物质激烈就是运用物质手段来使工作人员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有效的物质激励措施来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绩效奖励,高校图书馆可以划拨一笔资金,对那些工作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奖励,从而激励他们再接再厉,更好地服务图书馆管理工作。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一些生活上的补助,如向工作人员发放一些生活必需品,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2.2 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制定一个目标,让员工在一定时期内按质按量的完成目标后对其进行一定奖励。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设置适当的目标,可以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确立图书馆经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使工作人员愿意投身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图书馆在制定目标时,应该确保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一致性,目标内容要具体,要量化,目标要符合工作人员能力范围内,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
2.3 奖惩激励
奖惩激励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措施,它讲究的是奖惩分明,对工作表现的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通过奖励激励获得奖励的人再接再厉,同时也激励他人奋发向上;对工作懒惰、偷工减料、不认真的工作人员批评,从而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强化他们的工作责任性。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可以采取奖惩激励措施来激励工作人员,如经常性地表扬。为了确保员工知道他们做得好的时候被注意到了,管理者必须简单而经常地表扬他们。可采用贴通告或办表扬栏的方法。在表扬的同时,还可以重申一下方向,让员工知道他们的表现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激励,可以更好地激励工作人员投入到工作中去,树立榜样作用,激励其他工作人员,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4]。针对那些工作不认真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批评,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通报批评的方式来对那些工作不负责的人员进行惩罚,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规范性,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更好地投身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去。
结束语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而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人作为管理的负责人,要想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就必须针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工作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去,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润华.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中的激励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15:109-110.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发展 篇9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有三:一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二是科学研究;三是服务社会。但三者之中最根本的还是服务于教学、科研。面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图书馆要从实际出发,重新审视面向学生的管理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管理之路[2]。
1 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需要
以往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设计,常常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不犯错误为出发点,有着过多的管制和约束,这种过细过严的规则忽视了人--读者和馆员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致使图书馆管理僵化,抑制了首创精神。而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的时代。国内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决定社会发展竞争优势的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优势,而决定人才、科学技术优势的是创新,所以强调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时代趋势[3]。
图书馆管理创新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图书馆管理基础和管理模式,而是在保留原有的管理方式的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创新。它是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它既注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强调发挥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潜能。管理创新是对高校图书馆各组织要素的有机组合,图书馆的组织要素包括馆藏文献、馆舍、资金、设备、图书馆用户,以及与图书馆活动发生联系的各种关系和职能部门。管理创新不是简单地要求各组织要素正常运作,而要统筹安排各个环节,使之合理、高效,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它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敢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2 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
2.1 没有形成政策保障体系
多年来由于图书馆政策不健全,很多图书馆在人员经费、馆舍、自动化设备等方面,始终无法得到保障。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发信息资源,向多功能转变,实现资源共享,更是缺少政策和法律的规范。图书馆的变化与发展只是在部门领导的干预下进行的,至今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从而在管理中会出现许多无法处理的问题。
2.2 人事管理的不合理
馆长上面委派,馆员是统一分配,一经录用就不分优劣,职称评定论资排辈。图书馆不承担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和发挥。特别是有些管理者缺乏现代化管理和业务知识,习惯于应付日常琐碎事务,不重视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而使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敬业和创新精神。这不但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而且影响整个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
2.3 观念错误
许多图书馆把图书文献作"物资"而不是"知识"在管理;把职工当作"人手"而不是"主体"在管理:把读者当作"服务对象"而不是"知识获取者"在管理。这样的图书馆管理,尽管管理的对象可能是上百万的文献资源、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多样化的读者服务、知识丰富的读者和职工.但这样的图书馆管理使图书馆感到力不从心,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4 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高效招人人数的增加,各种服务的需要也在增加,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利用图书馆资源,不清楚里面都有什么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很多学生把自己和图书馆的关系限定于借和还的关系,没有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所以图书馆馆员要对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特别是电子资源给每一届新生进行讲解。
2.5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不足
面向学生的高效图书馆服务管理缺少规划和计划,在理论上、技术上,讨论、研究了太多的是如何为读者服务话题,而实际中,分析研究读者不多,做的也少。几十年一贯制的藏、借、阅脱离教学、科研的实际过程,较少真正的服务创新。许多高校的管理制度是从图书馆管理出发,考虑读者较少,尤其是对学生,严肃有余,人性化不足[2]。
3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用知识管理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
3.1 管理观念的创新
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在人们的观念里,图书馆是纯公益的文化事业性质单位。实际上并非如此,图书馆收集整理文献.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提炼,本身是一项复杂的脑体劳动,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产品是经过加工整理了的,甚至许多信息产品是经图书馆工作者重新提炼加工形成的新产品。为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图书馆应主动配合并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图书馆的跟踪服务、定题服务、咨询服务就是如此。这种参与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出相应的经济效益[5]。
在图书馆。从个人的层面。从"读者第一"的概念转化为两个第一的概念,即服务上的"读者第一"和管理上的"馆员第一"既要重视读者,在服务上通过高质量和快捷的服务来体现读者第一的宗旨;也要重视馆员,把馆员作为最重要的财富。关心馆员,为馆员个人的发展和学习创造条件。在管理上体现馆员第一的管理理念。
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图书馆管理活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加大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铸造员工的共同行为模式;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开展团队合作,进行组织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
3.2 图书馆组织机构创新
当前,图书馆的信息与技术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的技术环境,传统的单馆封闭运作模式也不利于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快捷、准确、广泛地利用,外部环境的压力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必须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开展知识服务为重点,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来重新设计业务过程。进行图书馆业务重组,深入探索更有利于信息传递、处理、利用的组织模式。
3.3 图书馆组织管理创新
为了适应知识服务需要,图书馆必须实行组织管理的创新,管理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管理机制。要健全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约。对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行为准则、工作流程、奖惩措施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做到职责分明、合理分工、奖优罚劣、优胜劣汰,把图书馆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使组织管理中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管理氛围,使居于不同动态团队、赋予不同工作任务、实施不同管理对策的成员与成员群体之间形成交流知识和共享知识的联结机制。让每一位馆员都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发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向上,提高图书馆的形象和信誉度。
3.4 管理手段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已成为当代科学系统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服务,实现信息资源虚拟化和检索智能化。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开发静态文献信息资源。而且更要注重收集、开发最新的动态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服务。一、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建成的校园局域网。可以满足今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二、建设多媒体阅览室。它是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能为师生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和培训;三、建立电子阅览室,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3.5 管理模式的创新
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推崇的管理方法,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战略发展机遇期的高校图书馆,也应当把人放到管理的中心地位,把对馆员的人性化管理与对读者的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坚持"馆员第一,读者第一",最大限度地塑造图书馆的背景文化和人文精神,增强组织之间的亲和力,使职工甘愿奉献,恪尽职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读者满意度提高,增强对图书馆的信任度,以此来实现图书馆的健康发展[6]。
3.5.1 对馆员的人性化管理
馆长要给予馆员适当的奖励,比如以少量奖金或生活补贴的形式给予适当奖励;另外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应多了解馆员的意向、要求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让馆员参与到制定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式中来;图书馆领导应当努力为馆员营造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工作氛围,坚持"能力为本"的原则,实行能者上,庸者下,择优录用的人才任用或聘用机制,注重绩效;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改变人为观念,增强凝聚力;馆长要充分相信馆员,尊重馆员;给馆员自由发展的空间,推行民主决策。
1)馆长要为在职馆员创造继续教育的条件;对新录用人员,有经验的馆员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选拔和输送骨干人员继续深造。
2)图书馆领导者要做到以实际需要科学设置部门岗位,按照"优胜劣汰"的原理,选择最能胜任的馆员,按优劣取酬。同时,配备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从德、勤、能、绩几方面,全面科学地衡量业绩和成果,对创新、获奖、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任务者予以适当奖励。
3.5.2 对读者的人性化管理
1)要为读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空间、雅致的强挂艺术品、柔和的绿色植物及宽敞明亮的开架书库。馆员要在工作中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语言要亲切,举止要大方,尽量减少工作摩擦。
2)在文献资源管理中,要按照科学"二八法则"来减少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并利用"新书通报"、"读者培训"及"宣传栏"等加大宣传力度,使读者及时了解新近资源,调整借阅策略,使这些资源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
3.6 图书馆服务管理创新
图书馆应将自身真正纳入为学生服务的体系里,把服务管理融入教学、科研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提高服务效果,完成自己的使命。
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馆的根本任务,高校图书馆应顺应形势发展,树立教学工作至上理念,图书馆一切工作要以教学为出发点,密切关注教学工作的各种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确立重点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和学生学习、研究紧密联系。
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创新必须强化信息服务功能,运用现代设备技术和网络工具,发挥图书馆信息优势,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各种有效的服务工作:(1)利用馆藏现实资源,进一步搞好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信息的开发和服务,在做好传统借阅服务工作的同时,开展咨询服务、导读服务、电话服务(短信催还,预约,续借)、上门服务、举办新书评介、开展读书活动等,并努力做好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上网。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服务范围领域,以快捷方便的服务取得更多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和利用;(2)利用网络功能加强网上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下载,把虚拟馆藏变为现实馆藏;(3)发挥图书馆人员信息检索的优势,做好网上信息资源的导航和用户培训使广大用户能够快捷方便地利用网络工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4)建立信息综合服务机构,提高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摘要: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实施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从管理理念、组织机构、组织管理、管理手段、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服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林碧丹.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9(2):1-3.
[2]张化.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新探[J].图书馆学刊,2008,(4):76-77.
[3]刘长发.创新机制与图书馆事业[J].新世纪图书馆,2008,(3):27-28.
[4]周飞越.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创新[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6):13-15.
[5]齐月.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馆论丛,2008,(2):33-36.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思考 篇10
在当今的网络化环境下, 图书馆管理给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冲击力, 必将使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生产等方方面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 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各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 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 通过管理创新, 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使其焕发无限生机, 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1 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1 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法, 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 (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 以其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工作人员亦可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1.2 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 以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 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模式僵化
在宏观上, 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 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 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 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 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 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 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 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2 图书馆缺乏产业化
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质, 忽视了图书馆作为一种产业的性质。图书馆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社会化程度不高, 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无法形成图书馆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图书馆走产业化道路, 不是为了走向市场, 而是将图书馆作为一种产业, 从整体上加强管理。
2.3 不够重视基础业务工作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 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 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2.4 管理创新人才缺乏
人才流失已是我国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一部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将图书馆作为跳板, 并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这部分人当中可以成为骨干, 但是由于图书馆吸引力小, 最终还是没能留在图书馆。致使图书馆年年都有人才流出, 给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增加了大量成本。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不均匀, 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 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 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
3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它要求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 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 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 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功能。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 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 平等享受各种服务, 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这一宗旨。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有以下特点: (1) 它以图书馆员工的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 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 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 管理中注重人性化, 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尽心尽责, 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 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 (2) 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 提出工作目标任务, 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 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图书馆制定出了关于加强职工学习管理的若干规定, 鼓励馆员结合工作需要提高业务素养, 积极参加包括进修、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3) 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 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我馆馆长明确提出我们的工作理念是“以读者为本, 让读者满意”。为此制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 内容包括服务公约、行为规范。同时要求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 加强自身学习。馆领导采取以老带新, 组织到兄弟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 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 参加业务培训班等形式, 不断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这种把工作理念的实现, 通过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让馆员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 有利于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它管理理念一样, 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理解: (1) 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信息量的快速增长, 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相反, 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 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 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 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 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 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 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 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 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 (2) 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民主化的发展瓦解了科层制带来的管理僵化, 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逐步由将人视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 (3) 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也促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 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 作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 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地流动, 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 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 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所以我们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就是要以人为中心, 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 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 多想读者之所想, 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3.2 争取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 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 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 保证全体工作人员的基础物质需求。尽可能增加其工资报酬。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 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 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
3.3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因此, 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 对工作人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 使工作人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 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3.4 图书馆产业化的必要性
图书馆产业化, 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图书馆的层次, 确保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完成。明确图书馆产业化的内涵, 将整个图书馆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改变重复组网、重复建库的现象。
统一协调, 可以使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产业的优势发挥出来, 使其建设处于一种规范的状态下。统一指挥, 可以使图书馆避免多头指挥的尴尬局面, 提高工作效率, 重视开展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从整体上实质上加强管理。
4 结束语
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 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 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 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馆学刊, 2003, (1)
[2]杨学泉.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馆论坛, 2001, (6)
[3]王永生.创新方略论[M].人民出版社, 2002
[4]许鸽, 雷英华.略论21世纪图书馆的柔性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 2004, (3) :34-36
[5]武继山.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 2005 (2) :68-70
[6]阮盂禹.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认识上的误区[J].图书馆论坛, 2005, (2) :239-240
[7]殷黎.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理念[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 (3) :32-33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方式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方式
前言
在当今社会,新技术不断革新,社会日趋信息化,信息已经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能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并且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同时被当今人们视为大学的心脏,成为每个高校的三大支柱(师资、实验室、图书馆)之一。但是随着信息社会化,市场经济化,以及互联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冲击,和当今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日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需求用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方面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广大师生服务,就必须不断的转变管理方式。
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措施
1、高校图书馆应强化人本服务理念。图书馆的馆藏不管怎么样丰富,或者如何有特色,环境怎么样的优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都是读者,也就是全校师生。图书馆服务应该,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服务理念。认真地、广泛地听取读者的意见与建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管是图书馆的分布设计、各项设施的设置,以及流通规则和各种制度的制定都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如在图书馆的环境布置和装饰上做到布置典雅清爽,布局设计大器,色彩搭配合理的美学原理。图书馆走廊墙壁上,可以装饰名人名言与书法绘画,人行过道上,随着季节变化可以放置花卉,使步入图书馆读者有种被浓厚的文化气息、幽雅的陈设所感染,使得他们在图书馆阅读使心情舒畅,和渴望知识的激情。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与社会共同进步,图书馆可以开展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形式。图书馆应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做到真诚、平等、友善的态度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便利、快捷的图书馆环境,才能够保证图书馆与广大师生的直接服务关系相处融洽和谐。
2、图书馆应建立方便广大师生的服务设施。现代高校图书馆应以广大师生阅读为中心,贴近他们,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并满足个别师生读者的个别需求。他们需要什么方面的知识就提供什么,在大厅中布置各主题区的分布图要一目了然,使得读者一走进图书馆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以及设置如残疾人专门通道与他们专门的洗手间,同时还可以为弱视的读者群体提供特大字体的书籍,为盲人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学习机,才能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亦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考取多项职业的技能证,图书馆一方面有提供必要的相关文献以供学生查阅,另一方面要建立的设施能够使读者快速的查阅到所需资料。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图书馆也要建立畅通的内部局域通讯网络,可以与校园网、行业网、地区网和互联网等国内、国际网络进行互相连接。尤其是多媒体、现代通讯和智能化保安等方面的现代技术的应用到图书馆的通讯设施,可以方便广大师生快捷、准确获取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建立读者信息库,根据广大师生的学历、地址、兴趣爱好及希望得到的信息资讯来了解他们个人基本的信息,进一步达到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的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
1、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强调以人为中心。读者在图书馆要求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并且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的权力,馆员就需要提供全新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就需要造就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型人才,通过图书馆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派出学习和进修等等多种途径来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 给馆员创造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与竞争的机制,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尤其是在图书馆管理方面事业心强、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馆员进行大力表彰,进行物质奖励。对于没有责任心,造成不良影响和失误的馆员,应公开公正的批评处理,并且给予一定的处罚,而且还要对分管图书馆的副馆长和主管图书馆的馆长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的目的有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和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这样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 能够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可以使得每个馆员能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各个馆员不在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 而是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同时还满足了他们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达到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目的。
2、营造图书馆人才管理环境。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是营建一个能够容纳天下之才的人才环境,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一个文献服务部门,对于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与措施都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与影响,这就需要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且得到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而优化高校图书馆现有人员结构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应坚决去除,并且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馆员待遇能升能降,才能够使得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既懂图书馆业务又精通计算机的技术人员,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设一支专业、年青的图书馆馆员工作队伍。在人才留住方面完善图书馆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并采取竞争和激励机制,达到使得给人才施展才能创造事业的舞台,同时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基本条件,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部门,关键是给广大师生提供有用的信息文献,在服务方面需要做到热情大方,更好的引导广大师生走进图书馆,乐于学习。在管理方面应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使得图书馆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门亚杰,李文玲.浅议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机制[J].河北科技图苑,2005(01).
[2]马卓燕.浅谈新世纪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素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6).
[3]严刚强.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创新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5) .
[4]张向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1(05).
[5]李彦芝.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新理念、新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高丽琼,馆员,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图书馆及图书管理。)
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策略探究 篇12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 从总体来看,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已经有了很大地进步, 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 主要表现在:一是图书馆馆藏资料全部电脑化, 管理手段普及现代化, 借阅设备先进, 齐全, 方便, 快捷。二是信息化管理的思想基本确立。但是, 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管理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还有一点距离, 还不能满足广大高校师生的实际需要, 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图书馆管理员整体水平不高。其次是图书馆管理机制不健全, 不能充分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是图书馆重收藏轻应用的思想严重, 还不能真正体现“一切为了读者”和“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读者需求的提高,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志在必行, 只有创新并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才能满足新形势下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
二、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策略
(一) 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关键在于图书馆管理观念, 思想的创新, 首先要转变图书馆重拥有轻使用的思想。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 图书馆在拥有藏书丰富的基础上, 更要注重图书的使用价值。其次是在图书馆的发展上创新。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电子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也随之发展起来了, 并向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 图书馆必须转变思想, 克服传统图书馆封闭的管理模式, 增强竞争意识和发展观, 建立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联盟, 资源共享服务, 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 以求得共同进步和发展。
(二) 确立馆长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目前多数采取的是馆长负责制, 馆长是图书馆的主心骨。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如果馆长对图书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那么随之而来的管理人员配备, 管理机制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图书馆未来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 作为图书馆馆长一定要爱岗敬业, 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并且能够重视图书馆工作, 为发挥图书馆在高校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
(三) 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技术。
首先, 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 只有加快网络技术,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才能使图书馆信息服务更好的满足高校全体师生的要求。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的硬件建设是图书馆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 只有做好此项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图书资源网络共享模式的需要。其次, 是要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字图书馆就是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传统的图书资料及信息经过多媒体数字化处理, 能够进行电子化检索、存储、传播和管理, 而且还能够通过联机信息检索系统来提供外部图书馆的文献检索、书目服务以及电子杂志等多方面的信息。在建设数字化图书的馆过程中, 一是要注意对现有文献要进行深层次开发, 挖掘, 然后创建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多媒体数据库。二是要通过建设图书数据库、网络检索, 期刊全文光盘等查阅手段, 为高校师生提供方便, 快捷、准确的文献信息服务, 加大图书的应用价值。
(四) 高校图书馆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要向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简单的说就是要以人的管理为中心。首先, 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其次, 将图书馆管理员的实际工作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另外, 人性化管理注重尊重人性, 但也不是离开科学管理盲目地去尊重人, 信任人, 理解人。因此, 图书馆管理的人性化要本着“员工第一, 创新为主”的管理理念, 充分尊重员工, 理解员工, 激励员工, 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热情, 不断推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服务与创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五) 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激励机制。
随着信息社会对图书馆工作要求的提高, 图书馆管理中对员工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应不断完善。首先, 要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 选拔出优秀的图书管理人才。在公平的原则下, 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和绩效制度相结合的办法。其次, 要关心图书管理人员的生活状况, 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使图书管理人员能够安心工作。另外, 大力提倡管理人员全员参与, 实行自我管理机制。使每个员工都能明白图书馆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让员工在工作中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结语:当今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创新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这就要求作为高校图书管理者要不断创新, 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重视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 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原则, 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龚春健;;论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与管理[J];重庆与世界;2011年11期
【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推荐阅读: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07-19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09-12
高校图书馆规范管理08-15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08-24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11-14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06-02
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06-02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07-02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07-12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