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管理员(精选12篇)
高校图书管理员 篇1
一、现代高校图书馆与图书管理员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其不仅是高校师生在教学与管理之外了解世界、认识社会、巩固学习成果、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也是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 更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三大育人方式之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随着日益现代化、数字化和网路化发展而更加彰显, 正如英国图书馆学家哈里森所说: “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 如果没有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 也难以提高广泛有效的服务。”因此,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服务新理念, 健全制度建设, 增强服务手段, 改进服务方式, 做细沟通工作, 创新服务水平, 才能不断开拓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新局面。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 高校图书馆建设, 坚持服务育人宗旨,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立足馆藏资源的现代化、网路化、特色化建设, 在丰富馆藏容量、提高人员素质、创新服务水平、发挥育人功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一) 服务手段与意识落后, 效率不高
观念的改变是图书馆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决定了图书馆工作主要是收藏保管书刊文献和被动为读者服务即重藏轻用。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以用定藏, 共建共享, 呈现出开放性、主动性、针对性、多样性等服务特色。图书馆读者服务从过去的满足书刊借阅为主, 变成了现代的以知识开发服务和满足信息需求为主, 从“以书为主体”的服务转变为“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图书馆原有的工作观念早已不适应了现代的社会环境, 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既要树立网络化的服务观念又要树立特色服务的观念, 形成特色优势, 开展特色服务, 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 二) 服务中缺乏沟通技巧
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对的是来来往往的读者, 借、收着不计其数的书籍, 重复着机械式的劳动, 解答着永远解答不完的问题, 有时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 如果不注意调节, 就容易和读者产生磨擦。缺乏主人翁意识, 怕麻烦, 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定准自己的位置。没有耐心, 认真地对待每一位读者的咨询, 满足每位读者的要求。
三、图书管理员的职业操守与素质修养
图书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学科,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 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 除了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外, 面对层出不穷、分类日细的各种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进修, 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 方能熟悉馆内书籍,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所需资料, 甚至协助读者完成科研课题, 从读者成功的快乐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在信息时代里, 图书馆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 图书馆的建设愈来愈具备高科技化, 图书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同时也向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如何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素质
历史的车轮已经跨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在这新的历史时期, 要想使图书馆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就必须有一大批素质良好的图书馆员, 这既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
( 一) 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政治觉悟
注重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并结合图书馆的日常工作, 对馆员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教育馆员热爱图书馆事业,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忠于职守,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 二) 馆员要有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
每位图书馆员都要树立“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核心目标, 要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一个优秀的读者服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 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应该做到仪容整洁、语言规范、仪态规范、岗位规范, 在工作中杜绝情绪化服务。
( 三) 学校采取各种形式, 进行在职人员培训
1. 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 学术讨论会, 各种专题讲座。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聘一些图书馆专业的毕业生,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 给本馆专业人员举办专业知识的培训班。通过培训班的学习, 不断提高本馆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定期举办学术讨论会, 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科研能力。
2. 开展形式活泼的竞赛活动。图书馆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定期开展形式活泼的竞赛活动, 通过这些竞赛活动, 使馆员在业余时间里能不断钻研业务, 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3. 积极支持和鼓励在职人员参加业务学习。由于图书馆经费有限, 不可能拿出很多的钱送馆员外出学习, 因此只有鼓励在职人员,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业务。
4. 在全体人员中大力提倡自学成才。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馆员, 图书馆应根据成绩的大小, 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从而更加激励馆员不断努力, 不断进步。
五、结论
当今世界, 正处于一个信息时代, 新学科、新技术层出不穷, 而图书资料、能源、材料已并列为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因此, 要想使文献资源能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传递到读者手中, 取决于图书馆员本身的素质。在信息时代里, 图书馆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 图书馆的建设愈来愈具备高科技化, 图书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同时也向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 历史的车轮已经跨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在这新的历史时期, 要想使图书馆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就必须有一大批素质良好的图书馆员, 这既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朱建珍.4C理论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启示[J].图书馆学刊, 2009, (8) :50-52.
[2]胡秀华.高职院校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培养方法[J].科技信息, 2010, (12) .
[3]周龙.信息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5) .
[4]刘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细节管理实践与领悟[J].图书馆杂志, 2006, (6) .
[5]曹玉霞.高校图书馆发展读者新思路.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版, 2003, (3) .
高校图书管理员 篇2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面临的新形势和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管理工作质量的建议。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面临的新形势
图书管理人员是优秀文化的引导者,是新知识的传播者,是师生答疑解惑的引路者。新时期的图书馆建设呈现新的景象,管理人员也面临着新的形势。
1、管理对象的多元性
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图书、期刊等纸质资料外,大量增加的声像、机读、数字型的最新媒介元素,使得图书馆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远程访问系统,wifi技术的应用,更使得图书馆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其馆藏种类、数量,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图书馆管理人员传统的工作模式,对其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管理手段的复杂性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无论是书籍的整理、归档、借阅等管理模式大多数依靠的手工劳动,即使是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其管理方式也仅仅的将停留在将纸质材料改为电子材料的阶段,无论速度还是准确性方面都有存在着极大的制约。
而新时期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求是一个文献资料的提供者、保管者,更要求是一名信息、网络的管理员、组织者,是新技术使用的讲解员,倡导者。
要求他不仅仅会使用传统的图书管理手段,更是懂得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媒体制作技术等等多方面的技术能手,真正实现有传统手工技能服务向自动化,网络化、程序化现代管理和技能的转变。
二、高校圈书馆管理员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高校管理层对图书馆工作认识不到位,弱化其作用,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一直在低层次徘徊的主要原因。
一是大多数高校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图书保管员的层次,认为只要能够懂得简单的图书管理知识,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适应管理人员的要求。
二是执行管理人员宽进标准,导致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将图书馆看做是养老院,收容所。在人员的选择上,将无法胜任教师工作的人员、教师配偶及子女等人员,安排进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加大地影响了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三是在岗培训力度不够,影响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是一个空白,大多数高校只是在人员上岗前进行了简单地培训,让其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而对如何提高其工作能力却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
2、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全面
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而言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相对以往而言,工作量大、负担重,急需一些年纪轻、精力充沛的人员。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管理人员年龄较大,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工作精力、责任心相对不足,而年轻人员相对较少.影响了图书馆的后续发展。
二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图书馆中高层次人员相对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图书管理学虽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新的高素质人才不愿到图书馆来,而原来的高职称人员也逐步离开了工作岗位,从而进一步消弱了图书馆职能的发挥。
三是专业结果不合理。由于专业人员引进存在问题,因此在管理人员专业的选拔方面,只能以应急为原则,将相关专业,如计算机操作、网络专业等人员选进队伍中来,造成了结构上的不合理。
3、图书馆管理制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期要求
在图书馆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方面,依旧沿袭几十年前的经验和模式,没有针对新时期工作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影响了工作的展开。
而监督制度的缺失,更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人浮其事的现象大量存在,造成庸、懒、散风气的形成。奖励机制的缺失.则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足,产生厌倦感,既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影响了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三、新时期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管理工作质量的建议
1、提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将其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高校管理层要切实把图书馆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使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是要严格选人用人制度,将能够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发展需求,自身素质过硬的人才选进图书馆,克服目前收容所的不良局面,为图书馆工作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转变工作人员的观念,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端正服务态度。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抓紧抓好,真正提高其爱岗敬业的思想水平,实现图书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2、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质量一是实行轮岗培训。要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底数摸清,将固定式岗位工作模式变为轮岗式的模式,不仅仅要在图书馆内部进行轮岗,也可以有高校统一设计,在行政机关、院校办公室等等岗位统一进行轮岗,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更为全面的接触到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的满足工作的需要。二是实行脱岗培训。
将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选送进其他高校,进行脱岗培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充分了解、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三是实行聘任制。可以采取聘任制的方式,大力吸纳社会上的高层次人才.既不大量提高高校的财政、管理的压力,也可以在图书馆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用榜样的力量促进自身工作质量的提高。
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研究 篇3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必要性;技术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7
图书馆是高校培养学生所依托的重要资源,因此,图书馆对图书进行的管理活动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传统的图书管理多是人工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现代社会就显得效率低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开始进入各行各业,同时也为图书管理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图书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这一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能够最大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使对图书的管理更加系统、体系和有效。但是,还应当看到,高校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图书管理系统也应当时常把握社会脉搏,及时更新,适应高校培养的需求。
一、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存在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而且该系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是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不断创新,之所以强调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存在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高校图书管理系统是高校内在发展的需要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图书管理的意义重大,而图书管理系统则能够发挥便捷、准确、效率的优势保证图书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在图书管理系统上,高校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提起预约到想要阅读的书,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图书管理系统还要适应社会要求,不断的创新,高校要充分认识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更新换代,如发展线上阅读交流平台等。
2.高校图书管理系统是高校充分接受世界知识的要求
在世界知识相互碰撞的环境下,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更应当看到世界发展的需求,引领知识发展的潮流,这就要求高校具有一个完整有效的知识汇集和甄别系统,能承担这一责任就是图书管理系统,虽然图书阅读相对于现代电子阅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依然可以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弥补这一劣势,比如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进行预约阅读、线上观读等,同时,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喜欢,教会学生选择正能量的书籍和信息。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针对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适时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运行有效的系统数据库
在当代大数据的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必须建立其自己独特的数据库,在这里学生可以以最方便的方式获得所有阅读的资料,同时,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必须是有效的数据排列,便于搜索的书目分布等,同时在图书管理系统中还应当建立多个索引,使系统更加合理化。
2.建立有效的功能模块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建立不同的功能模块能够使系统更加的清晰明了,能使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和图书流向。图书管理就是要求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进行分类,详细登记图书编号,便于搜索;读者管理就是在该网页上帮助读者申请阅读、预约资格,需要填写一些要求的内容,而且读者可以在这一模块修改自己的信息,了解自己当前的在管理系统中的情况,图书管理者也可以了解到读者的情况;图书流向就是帮助读者了解所要搜索书目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可适用性,根据高校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设计图书管理的模块和特点,方便借阅和管理。
三、注重对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校在图书管理系统中采用的技术,其通过电子射频技术来对物体进行自动识别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可以完成对目标物体资料的自动获取,由于这种技术属于自动识别,所以无需对其进行人工的单独操作,目前已经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很大的兼容性
RFID技术能够在保留先前系统技术的同时对系统进行升级,而且采用该技术不需要更大的投资,之前的工作方式也不需要有太大变化,所有的软件还能够继续适用,所以说该技术具有很大的兼容性。
2.工作流程能够自动进行
RFID技术是当前国际化认证的技术,其具有的自动进行工作流程的特点极大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能够自动检验工作流程是否出现错误。同时,图书管理技术可以完成用户自动化的借书和还书流程,如传统的条纹码和磁条技术相比,省去了人工手动读取数据的时间。RFID 图书管理技术采用的是非接触式数据读取方式,可以实现每次多本图书的一次性读取,便捷的使用方式是实现自动化应用的可靠保障。
3.具有快速查找的特点
RFID技术具有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能够帮助借阅者快速查找的相关的书目,这是该技术具有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该技术可以进行可视性查询,借阅者只需按照相应的条件拖动鼠标即可查询到自己要查找的书目,这种查询方式能够让图书管理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4.更好的保障图书管理的安全
另外,RFID 技术还具有防盗的功能,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定位图书的所在范围,当图书离开所在范围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和报警,这样也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安全,克服了传统条纹码在安全方面的缺点,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安全能力。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RFID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图书管理系统中要充分利用该技术。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更加明显,现代社会也早已进入网络时代,对于图书管理系统方面来说,更加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发展图书管理工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不可逆转的科技潮流,笔者通过以上探讨重点就是要突出RFID技术的作用,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继续注重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保障图书管理系统的高效、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雪鹏、张鑫、刘华丽:《图书管理系统在当代高校中的应用与设计》,载《机械工业杂志》,2010年第12期。
[2] 王浩宇、曾武玉:《现代科技对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新要求》,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员素质透析 篇4
1.1 入职门槛提高、整体素质上升
近年来, 我国各高校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尤其是加大了对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各大高校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校实用型人才的要求, 不仅扩大了图书馆的建设面积、增加了图书资源量, 还提高了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员的入职要求, 由以前的低门槛甚至无门槛的水准过渡到了学历要求为专科再到本科甚至研究生。这种门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此外, 随着现代图书馆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强大, 要求图书资料管理员的素质应不断提高。
1.2 专业素养低下的图书管理员普遍存在
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员整体素质的上升是针对省级以上教育科研水平较高的高校而言的, 而大多普通高校并没有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实施严格的学历要求, 导致不少高校的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图书资料管理专业素养低下。此外, 我国不少高校的图书馆里员中存在大量的老员工, 虽然这些经验丰富、资历较老的图书管理员在传统图书管理中能做到得心应手, 但因现代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导致老龄图书管理人员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下的图书管理模式;图书馆设备的更新对于没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人员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 在遇到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图书资料管理新型问题时会无从下手和力不从心。
1.3 职业道德素质较差
由于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职业具有的特殊性,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 虽然属于服务行业, 但有区别于一般服务行业, 不具有严格的利益链关系。因此, 不少图书管理员认为该职业对图书管理员自身的要求较低, 进而忽视了自己的职责。部分图书管理人员在上班期间不遵守工作规则, 听音乐、看视频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经常发生, 甚至有些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常与读者争论、不认真听取读者的咨询等, 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而这些都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的表现。同时, 这种职业道德低下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对图书资料管理业的发展。
1.4 生存状况
由于高校图书资源管理工作具有的特殊性,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薪酬不高, 节日福利不如其他职业。目前, 我国图书管理人员的生存状况主要表现为薪酬低下、工作枯燥和社会地位不高等, 这些因素导致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在面对自己的职业时积极性不高, 感觉自己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进而产生一种厌职心理。这种心理导致图书资料管理员无法专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2 解决措施
2.1 合理配置图书资料管理职业
要想促进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事业的发展, 就必须对图书资料管理职业进行合理的调节和配置。根据图书资料的不同, 管理层面应分配不同专业的人员管理, 使其在擅长的位置发挥作用。比如, 擅长计算机操作的人员可从事图书馆网上资源的维护和服务;耐心性强、交际能力较强的人员可从事图书馆咨询工作等,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甚至避免滥用现象。
2.2 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员的专业培训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在信息资源迅速增加、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些专业素养低下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已经无法很好地胜任此职位, 往往因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 导致一些图书资料管理问题难以解决。因此, 高校应定期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一些年长的管理人员尽可能地学习一些新的理念和知识, 以便他们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2.3 研发新型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
只有创新才能进步, 现代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也不例外。只有将重心放在研发新型图书管理模式上, 才能将图书资料管理业的发展推上新台阶。自我国教育改革以来, 图书馆建设一直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 同时, 在图书馆配备了齐全的现代科技设备, 使图书馆成为新型的资料信息源。图书管理员应具备创新精神, 敢于尝试, 将专业理论与现实结合, 从而为高校现代图书管理业作出相应的贡献。
3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员素质培养展望
高校图书馆是现代高校教育发展的“取水之源”, 它的发挥不仅与储存图书文献的储量、丰富量有关, 更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高素质是推动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事业的重要因素。目前,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以下3点: (1) 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能从容地解决图书资料管理的相关问题; (2)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这是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业对管理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3) 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 将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作为图书管理业发展的重点, 只有周期性地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 才能适应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科研实力的标志, 图书资料管理员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网络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高校应对图书馆管理员更加严格。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现状,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员,职业道德,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康清香.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
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论文 篇5
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优化对策
1.强化行政管理专业性,吸纳高级行政管理人才
当前高校承担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不具备行政管理及相关的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组织进行行政管理领域新方法、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在专业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吸纳丰富的管理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套用,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学识与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为更进一步地提高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对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将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引入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培养或引入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审视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梳理关键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加强行政管理经济支持,合理利用管理经费
经费的支持是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有研究中将经费视作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命脉。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力度,可通过设置专项经费的方式,将下拨经费直接作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另一方面则需要重视对经费的利用管理,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根据每年度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预算情况,对经费的使用及其比例进行合理安排,例如需要按照图书馆图书资源的采集原则,结合以往年度的订购数据以及需求数据,对本年度的图书资源采购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对本图书馆现有藏书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评估各个院系读者的需求,确定采购目标,减少采购中间环节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将运行经费更多地投入到读者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挖掘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兼顾服务水平的发展。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管理依据
建立系统、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制度源于广泛的参与,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广泛征询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力使工作流程符合工作实际,人员管理符合工作需要和人性诉求,这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4.转变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促进人员才能发挥
我国当前高校所处的基本体制环境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计划调节为手段的模式,指导性、计划性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与基础,将会直接受到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而且,即使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高,也不代表能够提供非常满意的读者服务。因此,需要积极转变行政管理的工作模式,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改变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将主动权下放至基层,基层管理者作为服务对象,管理层则为政策层面的服务者,通过这种方式,使基层管理人员在业务工作上更具主动性,同时促进管理流程的优化。
二、结束语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研究 篇6
关键词 高校 图书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主要依靠计算机进行,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资料,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各种信息资源,促进人们了解新的事物。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式可以促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的进程。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更加繁琐, 而且对图书管理提高新的要求与挑战,这些都促使了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图书的信息化管理使图书整理、分类等工作变得简单、轻松, 也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
2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1)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因此都向往工作有活力的企业单位,而那些平淡无奇的工作,很难招到留得住大学毕业生,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就属于这样的工作,所以造成现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与想长时间从事这个方面工作的新人。由于很多刚进入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的经常更换,直接对高校图书的整理与记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且在很多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更换的时候,在进行图书管理工作交接的过程中,不能按规定对下一任进行明确的说明,使图书管理工作变得很混乱等。
(2)图书检索效率比较低
图书资料检索方式按照检索方式可分为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其效率和档案硬件设施有很大的联系,而检索效率依赖于检索工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是目前检索速度最快的检索工具,但还是有很多高校坚持手工检索。手工检索图书检索效率低,错误率高等,这都影响检索图书的速度。
3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3.1合理规划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不能盲目跟风。在进行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之前,必须要深入地进行科学规划,有条理的推进。规划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注重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实用性与灵活性,这样才能使图书管理信息化得到顺利推进,使图书管理工作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2完善对高校图书信息化的监督制度
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可以确保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过程得到制约与监督,保证其过程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促进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意识,他们在实践工作找到更好地图书信息化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进一步保障图书资料的信息安全。高校要充分利用内部的监督与外部的监督,使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及时准确地发现图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隐患的做法,然后纠正错误的做法,这样可以确保建设一个高效、安全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系统。
3.3建设实用的高校图书信息化网站
图书管理信息化网站是高校以网页的形式建立的站点,给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图书信息服务,实现图书管理资料的网上查找等信息化的使用。网页式的服务是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的方式与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传递,因此这种模式将成为以后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主流模式。建设一个实用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网站可以使师生更好地检索图书资料。实用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网站应该具有升级更新的能力、再次开发的能力等,而且网站具有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强大的资源。
3.4加强建设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也要跟随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与技术,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要及时更新图书内容,准确保存各类图书资料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与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保存图片以及声像等图书资料,不再简单地只是保存文字,这样也可以实现图书资料保存的无纸化,节省图书资料管理的资金与保存的空间。
3.5逐渐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数字化
图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对图书原文件保存的重要方式,高校位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与科学技术把各种物质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保存工作,并且建立起图书全文数据库和图书目录数据库,为事业单位的每个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图书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要结合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的方法,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共存,共同发展。
4总结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总体规划时,要提前做好规划的进程步骤,也要做好信息安全的工作,采用新的图书管理工作方法。要充分抓住这个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积极创新,充分结合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做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季.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初探[J].才智,2012,23:23-24.
[2] 陈友军.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6:180.
[3] 王静.高校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104-105.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初探 篇7
1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理念及实质
1.1 高校图书馆究其用途
高校图书馆究其用途来讲主要在于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这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最终归宿, 人的工作就应该充分了解不同个体的需求, 充分尊重人的个性, 所以, 想要使图书馆对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 首先要对馆员进行人性化管理, 久而久之, 人本理念才能深深根植于馆员的心理世界。具体来说, 高校图书馆应倡导“图书馆员第一”的人本管理理念。它突出强调的是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即一切活动应当以人为中心开展。在高校图书馆, 这里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图书馆管理的主体“图书馆员”, 二是图书馆服务对象“读者”。读者只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 是图书馆管理的目的, 不应该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主体。况且, 在图书馆人、财、物管理三要素中, 如果没有“人”即图书馆员的高效运作, 财物所发挥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图书馆现代化重要的标志, 就是其服务能力。不管何种层次的服务, 其质量的好坏, 效率的高低都取决于人, 即图书馆员。因而图书馆的管理主要就是对图书馆员的管理, 故高校图书馆应倡导“图书馆员第一”的人本管理理念。
1.2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实质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 就是以馆员为核心, 在坚持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采取的富有人情味的方式, 其实质是管理者要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并, 善于团结组织人才, 注重对馆员进行情感管理, 疏导馆员的不良情绪, 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 创造性, 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
2 当前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要实现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 人才是基础。近几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 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兴建了几万平方米的新馆, 按理说, 需要及时引进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实际情况是, 很多图书馆人员老化、基本不引进专业人才, 另外, 由于种种原因, 高校图书馆近乎称为学校职工家属的“安置所”之一, 无视馆员业务知识的培训与更新的重要性, 忽视对馆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导致馆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
由于过去高校人事制度的缺陷及高校管理者认识上的偏差, 仅重视经费的投入和馆内设备的添置, 不能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 并没有高度重视馆员的知识更新, 从而加强业务培训, 不仅损害了馆员利益, 而且降低了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对馆员岗位职责不分, 奖惩不力。由于图书馆在人才引进上不注重知识型、专业型人才, 在馆员的工作分工上没有充分考虑馆员个性特长的发挥, 不能根据相应的条件进行岗位配置和明确岗位职责。三是对馆员的考核缺乏一套有效的机制。在馆员报酬上难以合理区别, 在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的评判标准中忽视了业务创新、工作态度等评价指标, 造成馆员积极性不高, 后劲不足。
3 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的举措
3.1 提升管理者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
对于人本管理的内涵, 也许大多数领导人都有所了解, 甚至耳熟能详, 但如何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得以运用和落实, 关键在于对人本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意义, 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行动上具体落实, 具备高瞻远瞩的前瞻性, 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 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升图书馆人精神, 提高服务质量, 切实为校园师生乐于奉献。
3.2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人本管理, 必须强调团队意识,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贯彻尊重、理解、团结、廉洁、公正的工作作风, 使馆员与馆员之间、馆员与领导者之间互相理解, 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 增进上下级之间的团结。作为馆长还应多与馆员交流沟通, 改变只靠政令下达的管理方式, 领导与馆员应双向和多向沟通。作为图书馆的领导还应考虑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地位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学校对图书馆员的重视度远不及其他工作岗位的人员的现实, 加强主人翁和责任意识的教育。馆领导如果能给馆员送个温暖, 积极、热心为馆内职工说话办事, 排忧解难, 妥善解决好馆员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会使全体馆员感受到馆领导的重视, 能替大家说话, 体贴关爱, 会使全馆人员体会到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才能感受到的那种亲切、温暖, 从而发自内心地、自觉地要去遵守馆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履行各自的工作岗位职责,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3 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
励机制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问题, 它在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图书馆由三要素组成:馆舍、文献资源、人员。其中人是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科学研究表明, 人是有极大潜力的, 但能否充分挖掘出来则取决于激励是否有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职工的激发研究中发现:一般情况下, 职工的能力可发挥20%~30%, 而受到充分的激励后, 其能力可发挥到80%~90%。研究表明, 激励的作用主要在于:第一, 它能够有效激发馆员的内在潜能, 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 它有利于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 通过建立激励模式、健全激励机制, 可以稳定现有馆员队伍, 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向本馆流动。第三, 它有利于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一种竞争精神, 它的运用能够创造出良性的竞争环境, 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良性竞争的环境中, 馆员会感到环境的压力, 并将压力转变为工作动力。第四, 它有利于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激励可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取向, 提高馆员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馆员更好地发展能力, 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3.4 积极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
科学发展观充分揭示了坚持以为人本, 释放人力资源,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因此, 我们必须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高度, 全面, 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求真务实地推进“人本”管理规范化的进程。“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它既是价值命题、战略思考和伦理法则, 也是对馆员个人价值辩证统一认识的深化。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 只有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科学地开发管理, 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 使人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 有效技能也能最大地发挥。所以, 图书馆领导应根据图书馆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积极地为员工争取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帮助员工规划人生道路, 发挥他们的才干, 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 在图书馆实行轮岗制度, 这样不仅领导能发现人才, 也使工作人员对自己适合干哪一种工作心中有数, 做到人尽其才, 工作人员之间也能促进了解。
3.5 建立完善以馆员为中心的民主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是推行“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馆内要重视建立民主管理机制, 让图书馆员有参与管理的机会。馆领导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随时向员工通报馆内的重要情况, 以确保馆员议政、参政的权力, 并欢迎馆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自觉地接受馆员的民主监督。正确引导全体馆员参与图书事业的管理, 深信这些馆员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对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要给予采纳, 在民主氛围中, 促使馆员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 充分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6 构建图书馆服务文化
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它主要是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以及人的现状与历史的作用, 通过文化的培育, 潜移默化地使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核心工作就是为读者服务, 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灵魂。首先, 构建高校图书馆服务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功能。服务文化属于非制度层面的内容, 它主要是通过精神与价值观的引导来规范馆员的工作行为。让读者满意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核心, 只有当每一个馆员都树立这一信念, 所有馆员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时, 图书馆必然显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 图书馆服务具有人性化特征。文化创造出来是为人服务的, 文化也是人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文化是以读者为出发点, 它服务目标都凝聚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上。因此, 它提供的服务一定是温馨的, 充满人情味的, 同时, 也是最具人性化的。再次, 图书馆服务文化具有教育功能。馆员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主体, 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当全体馆员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学识修养、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真诚为读者服务时, 高校图书馆也就真正实现了自己服务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迟伟凡.论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图书馆学刊, 2005 (9) :32~34.
[2]刘樱.“馆员第一”是图书馆实现“服务第一”的根本保证[J].图书馆, 2007 (6) :70~71.
[3]赵云亭.试论图书馆的人本管理的内涵[J].图书馆, 2004 (3) :24~29.
[4]欧兆虎.谈图书馆制度建设的人本理念[J].图书馆, 2006 (1) :69~70.
浅析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 篇8
1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积极进行变革和创新,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1.1 很少或几乎不更新图书资源, 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追求的是“大而全”, 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因此, 有些高校为了保证图书资源的数量, 仍然保存着那些已经过时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与此同时高校很少会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对图书资源进行更新, 从而造成读者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 这也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管理模式, 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
1.2 图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无法适应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
当前, 很多高校图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且大多为非专业对口人员, 有些学校甚至招用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充当图书管理员。因此, 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与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不相符合。而且, 随着信息化图书管理的深入高校图书管理队伍中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缺少、图书采购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员工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1.3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高校数字图书馆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当前,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依托计算机设备以及互联网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实进行信息传播和共享。数据和信息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生命, 而准确、完整的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正常自动化管理的保证。但是, 因网络安全问题而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是存在的信息被盗风险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一定的安全问题。
2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在信息化时代, 高校图书管理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需要正确对待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
2.1 要重视高校图书管理工作, 转变图书管理思想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基础性的服务工作, 高校领导对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将图书管理工作纳入到高校的工作规划之中。
另外, 高校图书馆应将实现资源共建和共享作为高校图书管理的重要理念, 并积极转变图书管理思想。为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积极从高校图书馆的一般建设转变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二是要创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途径, 积极克服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建立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盟, 从而加强合作, 走共同发展之路;三是创新图书馆的职能和功能认识, 以创造性的思路解决高校图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2.2 要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要依据高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走向对高校图书管理进行确切的定位, 并积极创新高校管理制度。在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时, 要从管理体制等的创新入手, 科学合理地制定和配置制度资源, 并积极进行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2.3 要构建依托管理信息化高校图书管理特色服务
高校图书管理要继续以传统的服务内容、方式、方法为读者服务, 并积极构建自身的特色。没有特色, 高校图书管理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甚至会失去生存的价值。高校图书馆管理特色服务就是建设网络信息资源, 全面网络化综合服务体系, 并深入开展网上信息导航等。
2.4 要积极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也就是说, 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素质, 才能更好地进行图书管理工作。为此, 高校应积极开展图书管理人员进修培训, 更新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另外, 高校要积极吸收图书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 以进一步扩充高校图书管理的专业人员。
2.5 要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信息安全的建设
在信息时代, 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及信息安全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为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高校图书检索系统进行完善, 包括完善具体馆藏信息和借还信息等, 从而使检索借阅图书更加便利;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共享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 从而充分地体现网络信息服务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功能;三是加强管理信息源, 防范非法操作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病毒和黑客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攻击, 从而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安全。
2.6 要确保高校图书资源的及时更新, 避免图书资源的浪费
高校图书管理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文献信息的传递, 只有及时更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 才能保证这一基本职能的实现。为此, 要在保证高校图书库存数量的基础上达到“质”与“量”的结合。另外, 要及时分类、整理、更新、入册新进馆的图书, 并及时替换内容陈旧图书, 以提高高校图书资源的流通使用率。同时, 在选购图书时, 要着重对图书的价值性、信息性、实用性和及时性等进行思考, 以免造成图书资源的浪费。总有这样, 高校图书管理才能在信息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支柱, 也是在校师生以及部分校外人员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 文献信息不断增长, 高校图书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 如何完善图书馆管理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通过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图为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
参考文献
[1]刘俊英.电子信息化过程中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6) .
[2]徐晓琳.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运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2 (2) .
浅析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 篇9
在我国, 关于图书馆管理的含义, 黄宗忠在《图书馆管理学》中是这样阐释:“图书馆管理是根据图书馆满足社会读者需求的目的, 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行动, 最合理地分配与使用图书馆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 提高图书馆的效率, 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目标, 完成图书馆任务的动态过程”。而高校图书馆管理就是对高校的图书馆进行管理, 它既不是传统的行政管理, 也不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管理, 也不能归结为科学管理, 它是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人力、财力、物质资源, 通过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过程, 来有效地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的活动。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目前, 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行的是由学校统筹管理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管理缺乏独立性。由于学校对图书馆工作缺乏明确的认识, 重视程度不高, 导致高校图书馆工作只能依附于学校, 大大降低了高校图书馆与外界的沟通能力, 丧失了社会服务功能。同样, 由于学校的不重视,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受到了局限。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也远低于其他教学科研人员, 这就大大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 从而导致高校图书馆工作整体效率低下。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实施方式
1、馆长负责制管理
馆长负责制就是明确馆长在行政领导和业务管理方面的职权和责任,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图书馆馆长承担着领导全馆的重任, 为此就要求图书馆馆长应具备与其职责相匹配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馆长负责制与传统的以领导意志为核心的家长式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馆长负责制与工作人员的民主监督是相行不悖的。因此,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在馆长对图书馆工作承担领导责任的同时, 也要充分尊重馆员权力, 推行民主管理, 通过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来推动图书馆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2、职业资格认证制管理
目前具有某一学科知识背景, 同时又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并不多, 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必然会影响工作服务的效果。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并非图书馆专业科班出身, 即使他们工作经验丰富, 但仍然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对于既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又具有图书情报知识, 并有一定专业背景知识的人员需求, 难以开展信息检索、二次文献翻译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基于以上现状, 我国应切实实施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从根本上强化图书馆专业队伍, 以保证高效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激励机制管理
激励机制是指从满足个人需求出发, 促使人们按照有利于集体目标实现的方向采取行动, 以实现集体目标而采用的方法。高校图书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工作绩效与工作薪酬相匹配, 有利于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开发馆员的工作潜能, 创造一个良好、高效的工作环境。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知人善用, 人尽其才
人才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工作各个环节之间能否协调进行, 图书馆使用能否取得长足进展, 归根到底取决于图书馆管理者对人才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人才是现代图书馆的生力军, 对图书馆事业的兴衰关系重大。因此, 了解知人善用是图书馆管理者的头等大事。管理者应切实了解馆员的业务特长等情况, 确定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工作岗位, 充分发挥其自身才能, 提高馆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 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的馆员薪酬政策是图书馆管理激励制度的重要元素。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能大大提高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绩效考核, 使馆员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及时修正自身的行为及发展方向, 从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业绩。
(3)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 鼓励馆员做好工作。物质激励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是激励的主要模式, 也是目前图书馆激励机制管理中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单纯的物质激励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可能会使馆员产生拜金主义。对于具有专业知识的馆员来说, 除了物质需求之外, 还需要获得比物质更重要的价值观、自尊、社交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且, 从人性的角度讲,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单纯的物质激励会逐渐加深对物质追求的欲望。长此以往, 不仅几乎会增加单位的激励成本, 也会使物质激励的效果越来越微弱。因此,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应该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基础, 精神激励是根本, 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4、读者参与管理
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 读者不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更是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直接影响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益。图书馆应在确保基本需求稳定有序的基础上, 科学规范地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采购, 尊重读者的意见, 扩大读者的参与范围, 增强读者参与的热情, 提升图书馆感召力和影响力。保障读者服务范围广泛性, 在当今开放的环境下, 只有把握读者、尊重读者、与读者互动、取信于读者才能赢得读者。
5、学生馆员参与管理
目前, 国内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基本上是由正式职工、临时工和学生馆员三部分组成。所谓学生馆员, 就是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大学生。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 是一项作用明显且意义深远的工作。不仅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 而且深化并丰富了读者服务工作。同时,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工作能力。学生馆员既是读者又是馆员, 他们既能收集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为图书馆管理工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又能将图书馆管理决策及服务功能反馈给学生读, 从而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距离。
三、小结
高校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是高校图书馆工作整体性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 高校图书馆数量与日俱增, 规模也不断扩大。在现代化的今天, 各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和数字资源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图书馆对数量庞大且内容复杂的文献资源能够进行准确挑选和科学加工, 以便用户有效的利用。因此, 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对有效完成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高效图书馆管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领域, 是高效图书馆工作整体性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数量不断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与用户的联系愈加频繁。本文结合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施方式及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慰慈, 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8.
[2]潘德利.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谈[J].图书与情报, 2002 (4) .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初探 篇10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当前有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都是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在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型机构的代表, 走在了最前列。我国在进行数据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中, 开展了一系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计划, 并且逐步加以实施。建成了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为高校提供丰富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便利的服务体系。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 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事业。如今基本上每一所高校网站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许多高校通过购买网络学术数据库、图书全文、个文数据库或是自主建设和开发数字化馆藏以加快自己的信息化进程。为广大师生、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完善服务, 使我国高校教育科研队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一、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 馆员知识结构不合理问题
据统计, 高校图书馆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4.2%, 本科学历占21.6%, 专科学历占35.2%, 根本不能按照《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的要求来配备人员。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学历结构不完整, 人员结构不合理, 表现出“二低一高”, 即计算机人才比例低, 图情知识专业人员比例低, 没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比例高。从我国现有的整体情况来看, 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已无法适应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深入, 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等现实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即使有了最现代化的技术设备, 如果没有相应的人员配备, 设备的维护和运转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而使效益受损。
(二) 图书馆人才不稳定问题
据某市图工委的调查, 天津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11%的人表示对图书馆不感兴趣, 16%的人抱着有机会就走的态度, 50%的学图书情报的大学生已经跳槽。近几年来, 高校图书馆人才调动失控, 高层次人才流出现象严重。面对管理体制的落后、物质待遇差、工资低、社会的认可度低, 更重要的是实现不了自身价值而心理失衡, 有能力有门路的纷纷改行跳槽, 走不了的则混日子。优秀人才也不愿选择图书馆为职业, 即便来了, 有机会还是要调走的。造成图书馆员队伍不稳定, 人才匮乏。
(三) 信息管理体制问题
在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服务达到一定规模后,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信息化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建库缺乏系统性、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加工不够彻底;数据库之间互相封闭, 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与我国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有关。在建设中缺乏全局性的统一部署、一致规划, 各馆之间相互独立, 各自发展, 造成了各系统间的不协调, 资源浪费严重, 致使各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馆的数据库不能兼容。
(四) 信息资源建设和安全建设问题
近年来, 许多高校在校园网的建设上加大了投资力度, 硬件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很多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明显落后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 丰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 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 更好地为高校师生和社会服务, 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二、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一) 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员对新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 针对新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开展岗位培训, 是提高图书馆员专业理论水平和时间能力的重要措施。如每年分期分批组织馆员到其他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 取长补短, 不断改进、提高、完善自己;派业务骨干到先进的地区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
综合创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应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 同时也应体现在图书馆人自身素质方面。因此, 高校图书馆人与更要与时俱进, 必须终身学习, 才能适应现代的“学习开型”社会。
(二) 引进人才, 留住人才
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水平。因此, 图书馆迫切需要引进优秀人才, 就必须创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首先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是稳定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关键。图书馆要营造一种重知识, 爱人才的氛围, 让各类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其次, 要科学配置图书馆的人才资源, 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再次, 要从感情上留人, 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 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否则要引进优秀人才, 留住优秀人才就很难。
(三) 完善信息资源的构建和管理体制
与国内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相比, 国外首先是进行图书馆网络建设, 然后再进行网上资源的共享共建。但在我国却与此相反, 首先进行信息建设, 然后扩展到各库之间的联网。资源共享需要资源共建, 但资源共建并不是各自行事, 而是应该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 分专业、分阶段地进行。这样才能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重心是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充分发挥教育与情报职能。因此, 必须根据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走向, 确定馆藏定位, 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各级各类图书馆也可以根据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 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共享活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可修改性、可重用性和易获得性等特点。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防范对信息资源的非法操作, 实际上涉及到对网上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后的版权保护主要依赖于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在网络传输过程中, 技术手段最为重要。通过先进的技术, 可以有效地防止盗版使版权得以最大的保护。
(四) 依托管理信息化构建特色服务
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来说, 网络信息资源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图书馆的特色知识信息服务并不排斥和削弱为一般读者的常规服务。图书馆特色服务应强调在搞好一般读者的常规服务的前提下, 深挖自己的资源优势, 进一步提供超出常规服务的服务。特色是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就会失去生存价值。高校图书馆应搞好自己的特色馆藏建设, 选好特色馆藏文献, 做成全文数据库, 并尽快上网, 使各高校的信息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信息服务可以开展以下项目:网上读者论坛, 图书馆讲座, 网络资源的收集与服务, 讲稿、课件收集与服务, 科研课题、科研数据资料与科研成果数据库服务, 特色馆藏资料的数字化, 地方文化的开发与收集、计算机使用咨询与软件下载等。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高校图书馆里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十分重要。尽管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研究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钟守真, 李培.信息资源管理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2]门海新.国产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刊, 2002, (3) .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沈艳波.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研究[J].2001, (5) .
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机制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43-01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新兴学科应运而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适应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高校图书管理的工作机制进行精心设计和多方面的改进,以确保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保障能力有所提高。
一、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图书储藏资源的传统优势丧失
就一些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而言,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名校图书馆。由于其藏书量极其丰富,并保存和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大批优秀文化遗产。一直以其数量多、质量高、专业精深引以为傲,更是令一般的公共图书馆望尘莫及。然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样的传统优势已然被彻底打破。图书管理工作也从过去的以书本为单元,逐步转变成了以信息为单元。图书馆也就好像一个信息的集散地与加工厂。图书管理的优劣评价标准亦同步发生着变化。从传统的评价标准逐渐转化成了对其网上获取资源、开发信息、提供服务等能力的评价。
(二)信息资源相对落后
信息时代总是伴随着信息交易量的爆炸式增长。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将高校师生当作是客户,是其服务的对象。为他们提供最大化的客户价值。二者的关系虽说是一种知识产业链条上的知识生产服务与消费的关系,但是本质上其实也就是商品买卖的关系。因而图书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的管理人员更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经营、客户服务和商品经济意识。将图书馆业作为提供知识服务的产业来看待。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起到良好收效。也更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改进高校图书管理的对策
(一)设立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中心。
建立图书管理人员培训中心,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图书管理现代化的挑战。同时也能更进一步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品、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种对在职人员的短期培训及学习的方式,可达到提高图书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目的。任何岗位,只有积极学习现代化的理论知识掌握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才能与时俱进,成功体现岗位价值。图书管理员亦然,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积累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拓宽图书流通渠道,提供充足图书资源
传递文献信息是高校图书馆的一大基本职能,要使这一职能得到充分体现。就要求我们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切实做到从质量和数量来进行评估。首先,由于各专业的专家学者对于本专业的科研工作和现状及发展方向都十分了解,并且他们具备优质的信息收集渠道和良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他们选购的图书往往最具专业水准,也最符合学生要求。基于这一点,图书馆可在选购图书的时候邀请各专家学者进行参与。其次,应当建立一个大众选书的平台。需要什么样的书,在这一点上。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读者。因此这样的平台就能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丰富读者生活、拓宽其视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实现了我们图书管理的创新改进。
(三)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势必伴随着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高校图书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逐步倾向于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这一点在传统封闭式的图书管理机制中很大程度上是被限制的。当今图书管理的另一重要趋势还体现在大力使用网络信息服务功能上。在图书资料室的整体化优势下,进行网络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和协调,就能促使网络信息资源成为图书资料管理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这种图书资源的共享,便可将单一的图书馆藏书有限转变成为不同馆藏间的图书共享。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三、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机制的创新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全面来袭。图书馆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现有的管理制度。不可避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病:定位不清、内部机制不灵活、工作效益不高等。只有不断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才可能激发出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作性,也才能使图书管理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各个方面。
(一)建立读者客户数据库
我们都知道,知识的价值与需求一直都是成正比的。伴随着广大师生对知识信息需求的高速增长,知识信息的价值含量只会越来越高。这就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学会运用现代的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来有效组织调配馆内的人力资源。协调指挥好图书业务的各类流程。只有了解了不同师生客户的需求、爱好和兴趣。对其进行科学恰当的分类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客户价值,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特色优质的服务。
(二)建立竞争机制
良性的竞争是成长进步的源动力,图书馆引进竞争机制可以非常直观的让馆际、官员之间看到与别人的水平差距。进而通过对比唤起广大馆员的积极性。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使得图书馆工作不再局限于以往单一的文献管理。而是将图书馆工作者变身为兼通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信息专家”,他们必须非常熟悉市场需求,并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以提供最好的信息服务。在这样的转变下他们的个人价值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结束语
创新是信息时代的显著标志,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直在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对于图书管理,其本质也是在于创新二字。在这个知识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网络迅速发展的当代,整个社会都在向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管理也自然不免受到其冲击和影响。只有创新,才可适应时代的需求。因而面对这样一体化、开放的大环境。高校图书管理需要不断扩大视野,努力规划。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寻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只有與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为学校的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也才能在这个信息时代的今天,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戴艳敏.图书管理现代化浅议[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
高校图书管理员 篇12
“职业倦怠”的本质, 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 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着长时期的工作压力体验, 无从摆脱和应对, 最终在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衰竭状态。具体表现为个体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 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专家研究表明, 职业倦怠多发生在从事服务类的职业活动人群中, 比如教师、医护工作者、各类服务产业工作人员等。图书管理是与读者打交道的职业, 因此, 图书管理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一、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现实工作中, 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倦怠”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典型呈现:一是“情感衰竭”。表现为图书管理员没有活力, 缺乏工作热情, 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这是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 通常会伴有明显症状出现:对服务对象、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丧失热情, 对周围人、事、物漠不关心, 情绪烦躁, 易生气和发作。二是“去人格化”。表现为图书管理员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之间保持距离, 对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冷漠、无情、忽视甚至轻视, 工作态度消极, 敷衍了事, 对服务对象没耐心、不柔和, 甚至态度恶劣。三是“无力无望”。表现为图书管理员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 在工作中的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下降, 认为目前工作不能发挥自身才能, 工作枯燥乏味、难以忍耐, 工作行为表现出懈怠、得过且过、应付差事的倾向, 常常迟到早退, 甚至打算跳槽或者转行。
二、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世界上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 都有其背后必然性原因。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的产生, 当然也是有因可查的。
一般来讲, 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从业者在能力、体力和精力上不能满足外界要求、无法应对环境压力, 从而导致在体能、心理等方面的疲惫, 进而引发在情绪、情感、心态、状态、行为、举止等方面的不良变化, 最终产生和形成的。就图书管理员而言, 其职业倦怠的产生,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职业因素。
(1) 外在期望压力。高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地方,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现阶段党和国家对高校的基本定位。作为教育者,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 是其基本要求。因此, 高校图书管理员, 必须要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育人能力, 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表现, 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期待。 (2) 角色冲突压力。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角度看, 高校所有工作者首先都是育人者。高校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承担图书管理工作任务, 履行图书管理服务职责, 还要承担育人职责, 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义务。因此, 高校图书管理员要在图书管理者、信息服务者、学生教育者等角色间转换。 (3) 责任地位压力。与社会上的图书管理员相比, 高校图书管理员要承担更多的工作职责, 担负更多的工作任务, 追求更高的工作使命。与此同时, 在高校的特殊环境中, 还要承受工作地位的非核心性、工作内容的低创造性、工作价值的高模糊性、收入待遇的偏有限性等现实压力。
综上所述, 高校图书管理员常常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会面对更多的冲突和困惑, 也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 社会因素。
(1) 信息时代挑战。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纸质载体的信息, 其服务活动必然围绕着纸质文献和图书馆馆舍而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资源, 而信息网络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海量和无序。如何处理传统图书管理与网络信息时代图书管理的关系, 使图书管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为社会服务, 是当今高校图书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2) 学识、能力、素质挑战。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还要能传递科学文化知识, 开发智力资源。师生要利用图书馆, 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各取所需, 以提升想象力、思维力和判断力。这种需求, 对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修养, 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现实看, 很多高校图书管理服务之所以不能很好满足师生需求、满足社会需要, 与图书管理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有极大关系。因此, 解放思想, 更新理念, 加强修养, 提高能力, 是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迫切要求。 (3) 教育创新挑战。当今教育正处在创新发展过程中,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 单纯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要通过图书馆、网络和其它可能的渠道, 大量阅读文献资料, 大量猎取知识信息, 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知识、资料、信息平台, 学习新知识, 树立新观念, 了解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 实现自身知识更新和思维创新。高校图书管理服务能否满足上述需要, 挑战巨大。
3. 个人因素。
(1) 个体特征影响。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存在。由于每个人的个体特征不同, 其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也都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类型性格、气质的人, 对职业的适应和表现都会有所不同。高校图书管理员作为个体生命存在,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职业倦怠形成的个性原因。 (2) 自身修养影响。高校图书管理员自身知识修养、品德修养、行为修养、人文素养和业务能力不同, 使得其在工作中适应、应对压力的方式和效果都会大有不同, 并由此导致领导、同事、师生的评价要求出现不同。 (3) 工作生活环境影响。高校图书管理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尽相同, 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合作状态也各不相同, 因而其产生的压力和采取的应对也会迥然不同。
三、图书管理员职业倦怠的调适
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倦怠”既然是在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基础上产生的, 是在应对工作、生活、人际交往重压下形成的, 是缘自心理的疲乏状态, 因此, 必须通过综合调适和改变, 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消除。笔者认为, 图书管理员消除职业倦怠, 一般要经过识别、调适与复原三个阶段的调理。
1. 识别。
职业倦怠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它不会在短期里形成, 也不会在一夜之间爆发。因此, 及早发现职业倦怠产生的前兆, 正确识别正在形成或业已形成的职业倦怠, 对应对、调适消除职业倦怠, 很有必要。 (1) 职业倦怠生理信号。职业倦怠的产生, 通常会伴有相应的生理前兆。比如说, 常常感觉疲倦和衰竭;频繁的头痛、背痛、肌肉痛;免疫力低下, 身体常常不适;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等。 (2) 职业倦怠情绪信号。职业倦怠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情绪疾病, 因此常伴有心理和情绪反应。比如, 失败感和自我怀疑感相伴随;丧失工作积极性;感觉无助、困扰和挫败;越来越愤世嫉俗和消极;感到孤独;成就感不足, 幸福感下降等。 (3) 职业倦怠行为信号。行为是由思想决定的, 因此, 当身体和情绪长期处于倦怠状态, 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的行为。比如, 不愿承担责任;疏远人群;行事拖拉, 工作效率降低;暴饮暴食或以烟酒解愁;把挫折归咎在别人身上;常常无端抱怨;常迟到早退或者请假等。
2. 调适。
确认职业倦怠后, 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 从认识、心理和行为上加以积极调适。 (1) 放慢节奏, 保持冷静。轻微的职业倦怠, 可以通过身体调理、心理调整加以改变和消除。而当处于职业倦怠症边缘时, 仅仅调理身体和调整心态就难以奏效了。此时, 要强迫自己慢下来, 尽可能地消减工作量和活动, 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反思和修复。宁静致远, 慢下来、静下来后, 往往能让你想得更明白, 看得更彻底, 从而调适更有力。 (2) 张弛有度, 执守中庸。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 因此, 要让自己张弛有度,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过度操劳, 对那些不应该或不需要亲力亲为之事, 要大胆说“不”。让自己每天都有片刻的“休息”和“安宁”, 以便松弛神经, 理清思路。 (3) 积极沟通, 寻求支持。当倦怠来临时, 往往不想与人沟通, 渐渐疏远同事, 但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因此, 越是感到倦怠, 越要主动出击, 敞开心扉与人沟通交流。不妨多向别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哪怕是多向别人倾诉也可, 这样有利于缓解压力, 恢复正常。 (4) 转移注意, 消减压力。当你感到有些顶不住的时候, 不妨让注意力往别的方向转移, 将精力向别的地方投送, 这叫此路不通绕着走, 大舍才能大得。通过注意力和精力转移, 不仅可以跳出眼前困境, 还能柳暗花明, 在别的方面找到乐趣, 重拾信心, 恢复活力。
3. 复原。
职业倦怠会让你消极悲观, 导致你失去活力, 失去信心, 失去创造力、亲和力和号召力, 失去很多很多的东西。因此, 出现职业倦怠时, 必须立即治疗, 果断改变。 (1) 直面损失, 重新振作。由于职业倦怠, 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如果不能重新振作, 彻底改变, 还将继续失去更多的东西。因此, 要让自己直面损失, 正视问题, 并立即行动,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变。比如, 尝试一些新东西, 寻找一些有意思的活动, 让自己重新开始。 (2) 冷静思考, 澄明心志。出现职业倦怠, 通常都是因为在职业活动中陷入了迷茫, 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追求什么、看重什么。倦怠意味着目前能得到的东西并非自己所愿, 那就应该认真思考和追问, 自己的希望、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到底是什么?能通过目前的工作实现你的希望、目标和梦想吗?如果不能, 如何来改变?因此, 职业倦怠实际上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让自己明白真正想要的东西, 并且立即采取行动。 (3) 加强学习, 坚持锻炼。职业倦怠表现为心理疲乏, 反映出思想困惑和心理空虚。因此, 加强学习, 丰富思想, 加强体验, 充实心灵, 理顺情绪,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 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疾病, 常与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体质下降、体能下降、活力下降, 都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因此, 要想克服职业倦怠, 就要让自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身体锻炼, 强健身体, 要努力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东西,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当然, 对于学校和图书管理部门来说, 当图书管理员出现职业倦怠时, 一定要高度重视, 积极应对, 创造条件, 改善环境, 强化引导, 关心关爱,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为员工走出职业倦怠、恢复健康创造条件, 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江亮.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流程研究[J].情报探索, 2008 (4)
[2].陆萍.面向业务流程的图书馆知识创新[J].图书馆学刊, 2009
[3].徐朝霞, 华蕾.如何克服职业疲倦期.经理人, 2010 (5)
【高校图书管理员】推荐阅读:
高校图书采购工作管理08-22
高校图书资源管理07-23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论文06-17
高校图书馆规范管理08-15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08-24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06-02
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06-02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07-02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07-12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