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2024-05-23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精选8篇)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篇1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既有教师又有科研人员, 还有大学生和研究生, 做好导读工作可以引导读者有效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源, 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资源优势, 迅速提高其学习和研究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然而有些高校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却不高,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图书馆缺乏对读者的正确的、深层次的引导, 导读工作滞后。

一、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含义

图书馆导读即图书馆阅读指导, 俄罗斯丘巴梁在《普通图书馆学》一书中曾明确指出:“阅读指导这个概念反映的是图书馆教育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内容为:在了解读者的爱好和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积极地宣传图书和推荐图书的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读者阅读的内容和性质, 影响他们对书籍的选择和领会。”[1]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 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读者的需要去指导和引导其阅读有关文献, 帮助读者确定图书的阅读范围, 满足读者的需求, 使读者正确有效地利用文献, 从而提高读者的政治水平、专业水平、综合知识水平, 提高读者利用文献情报的能力。[2]

二、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进入图书馆, 是通过阅读、思考获取知识和文化成果的一个过程, 也是提升、丰富、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连年扩招, 学生的总体质量下滑, 各高等院校开始提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正确地引导他们读好书、多读书, 可以使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 改变原来以看教材、背笔记等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 逐步向自学、钻研、独立思考的方向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选择文献的方法,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补充和延伸课外知识, 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进行专业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通过有效的导读工作, 为他们提供服务, 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 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丰富、集中, 是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以及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然而有很多教师、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学生走进图书馆面对海量的图书文献却不知该如何选择、从何选择。对他们开展导引、导读、咨询工作, 介绍图书馆的馆藏和分类, 与专业相关的最新的情报资料信息和其它专业领域的学术动态, 能使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满足读者的需求,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挖掘图书馆的最大价值。

数字化的网络图书馆信息资源浩如烟海, 形式多样, 然而却良莠不齐、更新频繁、组织混乱, 大量充斥着无用的、重复的、有害的垃圾信息, 面对如此庞大的网上信息资源, 读者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时, 读者最需要的就是“网络导航员”, 引导学生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介绍优良的网站, 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介绍网络搜索的方法及搜索工具, 有重点地介绍优秀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3]由此可见,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了。因此, 导读是高校图书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深化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措施

(一) 加强导读工作的合作化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 图书馆各部门之间在导读工作中各行其责, 少有协作。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导读工作力度, 统一规划、精心组织。制定导读工作的具体目标, 各部门之间共同努力协作, 通过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选择合适的导读方式, 主动承担各自所在环节的导读任务, 齐心协力、优势互补、减少内耗, 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导读服务。另外, 导读工作也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仅仅依靠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够的, 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各院系及时反馈信息, 适量安排课时对学生进行导读教育。

(二) 提高导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要在思想上提高意识, 转变图书馆“重藏轻用”的传统思想, 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导读服务。二要提高自己的科技知识水平, 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需要导读人员不断地更新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及时了解与图书馆相关的信息, 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要求。三是由于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 要求导读人员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

(三) 开展有效的导读活动。

加强宣传工作, 利用橱窗、馆报、校报等媒介工具进行宣传。利用学校广播站, 进行专题栏目、发布最新导读信息、邀请专家进行在线咨询。将馆藏布局、文献检索方法、书目查询、书目报道等在图书馆大屏幕上循环播放, 这些导读方式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加强调查研究, 与院系加强联系, 掌握更多师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 通过上门服务及问卷调查收集信息, 针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并及时反馈到导读工作中去。做到“为人找书, 为书找人。”[4]组织读者协会, 举办各种读书活动, 聘请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沙龙, 开展新书、热点图书、专题书刊展览。举办书评、征文比赛。通过各种活动引导读者读好书、多读书。在潜移默化中, 使读者在图书馆内得到能力的培养。

(四) 深化网络时代的导读工作。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 网络阅读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阅读形式。然而, 大学生年幼, 对社会认知不足并且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网络中的消极因素极易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也极易造成阅读的泛化。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要当好信息导航员, 必须要掌握网络管理、网络导航以及网络信息和采集与分析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5]

1.对网址进行网罗并加以监控。

搜集相关学科的信息网址, 对报刊等媒体上介绍的有价值的网址向读者推荐, 编制网上导航系统, 把搜集、整理与汇总的信息资源的网址, 建立信息资源网址库。

2.建立导读专用数据库。

网上文献的信息量大, 更新快。导读工作人员要善于捕获和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归纳整理后放入专用的数据库中, 并创立可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检索系统, 读者可直接检索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

3.建立信息导航站, 建立各种网络信息导航系统。

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专刊;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导航站, 如“中文篇名期刊检索”、“外文学术期刊检索”等, 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网上信息资源查找的中心。

4.建立镜像信息。

可在本院的局域网上运行, 使本院读者可以“脱机浏览”、信息再造和信息重组工作、拓展信息的功能, 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 把分散在文献中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 进行信息重组, 使用户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

摘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极其丰富, 如何让读者有效地利用馆藏资源, 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获取学习和研究中所需的文献资料, 开展导读工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工作方法。对此,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含义、重要性, 以及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导读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导读工作,网络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梁钜霄.读图时代的图书馆导读创新[J].图书馆建设, 2012, 7

[2].李晓文.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再思考[J].图书馆学刊, 2010, 11

[3].李艳红.论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J].现代情报, 2004, 2

[4].沈蓉蓉.深化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思考[J].现代情报, 2006, 11

[5].马战胜.对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2003, 2

浅议加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导读 基本要求 基本素质 主要途径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导读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图书馆特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新形势、新变化,加强和改进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是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的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有两大群体,一类是教师,他们主要是利用图书馆开展教科研活动,信息需求他们的根本需求, 他们需要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和利用信息。图书馆必须加强导读工作,将馆内的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整理加工,及时有序地传递给他们,让教师花最少的时间,获取大量最新、最有用的信息,推动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另一类群体是大学生,他们主要是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对于其中不完全具备信息获取能力的大学生,高校图书馆有必要通过加强导读工作,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信息辨析能力,帮助他们迅速找到有效有用的信息,促进自主学习;对于其中具备一定信息获取能力的大学生,图书馆加强导读工作,可以帮助他们整合信息、利用信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井喷式增长,根据有关专家的调查,互联网上一天产生的信息量约有800EB,如果装在DVD光盘中要装1.68亿张、装在硬盘中要装80万个。由于网上信息资源内容繁多、数量庞大、鱼龙混杂、混乱无序、更新极快,常常使读者常感到无所适从。这时有必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让馆员担当网络导航职责,对网上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系统介绍网络搜索工具和相关优秀网站,有重点地介绍电子图书和期刊,便于读者甄别和利用信息。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是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发展趋势看,未来高校图书馆注重的是文献和信息的传递,而不是贮存,因此,衡量其服务水平的不再是馆藏丰富程度,而是能让读者快、准、全地查找到所需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导读工作,既能让读者很快找到馆藏文献,也能让读者掌握网上信息的搜索技术,还能对读者借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帮助读者在借阅活动中少走弯路,这也是图书馆有别于网吧、书店等场所的地方。

二、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让读者了解图书馆。让读者了解图书馆,是做好导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是储存和积累文献信息、传递和查询文献信息。要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了解馆藏图书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图书借阅的使用方法,知道到图书馆读什么书、读哪些书,怎么样从图书馆收集和获取信息,乐意到图书馆来并从中受益[1]。

(二)了解和掌握读者需求。了解和掌握读者需求,是做好导读工作的前提。读者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包括学习的需求、消遣的需求、信息的需求等等。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把了解和掌握读者需求作为一项必备功课,采取问卷调查、座谈、建立读者档案等方式,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促进与读者的双向互动,让读者从内心深处信赖图书馆,把图书馆工作人员当成良师益友。

(三)让读者学会使用图书目录。让读者学会使用图书目录,是做好导读工作的基本功。读者来到图书馆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让他知道怎样找书、读什么书、怎样用书。对此,要向他们介绍图书目录有关知识,普及检索方法,让他们了解图书目录的分类和作用,掌握选书要领,提高阅读技能方法。

(四)为读者作信息引导。为读者作信息引导,是高校图书馆加强导读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图书馆几乎都实现了电子系统自动化服务、都建起了电子阅览室。面对浩如繁星的网络信息,图书馆要通过加强导读工作,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对信息进行获取、辨析、整合、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校图书馆导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图书馆导读人员不仅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同广大教职员工一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每一位導读人员要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理念,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度负责的精神、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导读工作,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真正发挥馆藏资源作用,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

(二)较高的文化素质。导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导读人员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高校图书馆导读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比较宽泛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不仅要懂得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技巧,从而为读者阅读指引方向,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帮助。

(三)精湛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一是熟练掌握图书分类法。知晓馆藏文献的结构体系,清楚馆内图书的分类和归类管理,能够向读者推荐各类图书,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二是了解馆藏文献。对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把馆藏文献的历史地位、学术价值、社会反响等内容向读者作比较详尽的介绍,让读者根据介绍选择图书。三是熟练运用文献检索知识。导读人员要熟悉检索语言的功能和编排体系,要勤于思考,开动脑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和运用各种检索语言,指导读者按图索骥,迅速找到需要的图书和文献资料。四是熟练处理各类信息。未来的高校图书馆将会注重文献传递,而不是文献贮存,与之相对应的是,导读人员将充当信息导航员角色。因此高校图书馆导读人员必须成为一名敏锐的信息管理者,既要获取最新的文献信息,又要能迅速收集、筛选、加工各类真实有用的信息,帮助读者缩短信息处理时间,发挥信息效益。

四、加强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新生导读服务。加强新生导读服务工作,是做好高校图书馆导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针对高校新生这个特殊群体,采取入馆参观、观看入馆教育短片、实际操作讲解、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等方式,让新生全方位了解图书馆的职能、性质和作用,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与特色,让他们懂得怎样充分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检索工具,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

(二)加强对各类图书的讲评推荐。图书讲评推荐是导读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在读者和图书之间架起对接的桥梁。首先,及时向读者推荐新进图书。按照编制新书通报、开设新书推荐专柜的要求,一方面,及时将图书馆新进图书通报给读者,另一方面,开设一个新书推荐专柜,及时将优秀的新书推荐给读者,引导读者读书。其次,及时向读者介绍推荐精品、经典图书。针对馆内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精品图书、经典图书,组织专班人员,邀请专业教师参与,组织编撰精品、经典图书导读書目,并做好图书讲评、推荐介绍等工作,让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的重要馆藏,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高效服务。

(三)加强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分析。了解读者阅读度需求的特点和规律,是做好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关键。要深入了解和分析读者心理,知道他们来图书馆是做什么、想什么,及时掌握他们关心关注的文献信息,主动提供服务,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真正体现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通过日常观察和借阅统计积累读者信息,分析读者类型、把握读者需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导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要加强对读者的调查研究,全方位了解各类读者需求特点,把握其需求规律,全面征集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四)加强网络导读。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组织特长,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提供深层次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一大发展趋势[2]。要按照分类收集、精心筛选、科学整理、深度加工的要求,将网络信息按学科、专业、专题进行整理加工,并相应制定导航系统,快速进行访问和查询。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平台和在线咨询服务平台,利用QQ阅读群、网络聊天室、 BBS 论坛等方式,互动解决读者的相关问题,并及时收集读者对导读工作的意见,迅速加以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导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丹.图书馆与读者导读工作浅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08):226-227.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篇3

导读, 是图书馆的一项主动性的读者服务项目。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图书馆, 导读工作开展的如何, 对文献资源有效利用的深度、广度, 对图书馆满足读者阅读的程度以及图书馆方针任务的贯彻执行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搞好导读工作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减少灰色文献的形成, 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知识宝库的作用, 还对加速人才的培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导读的目的在于:为读者“书山引路”, 通过导读, 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摆脱“书海捞针”的困扰, 为读者获取所需文献提供捷径, 减少读者为收集查阅资料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激励学生的求知欲, 因为求知的欲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通过导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心理,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读可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只有在一定的结构中才能转换成能力。过去那种直线式、平面式的知识结构已与现代化人才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需要极不相适应, 立体式结构的知识才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导读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自学的水平及独立研究的效果。

二、强化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信息交流空前发展。在这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帮助读者及时准确地找到他需要的信息, 避免读者由于寻找信息而占用浪费图书阅览资源、浪费时间, 是高校图书馆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正是为了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提高大学生读者的阅读效益而开展的一项读者服务工作。导读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育人的重要服务方式, 具有针对性强、时效性高、需求量大、服务面广等特征, 很受读者欢迎, 尤其是受学生读者的欢迎。高校图书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做好导读服务。

(一) 组织读者交流。

图书馆应为读者举办一些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专题讲座, 定期召开读者交流会, 进行阅读心得交流, 以及还可以采取组织读者对热点问题进行辩论等多种形式激发读者阅读的热情。例如:校园里举办读好书写读后感活动, 在读者交流会上对踊跃参加者进行表彰, 并且将写得好的读后感陈列在校园文化橱窗。另外还可通过专题讲座对社会及校园近期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这样一来既丰富了校园文化, 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情绪。

(二) 加强馆藏图书宣传。

图书宣传工作是导读服务的基础和起点, 高校图书馆藏有极其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它是开展导读工作的坚实基础。图书宣传工作是否到位, 形式是否新颖, 会对读者的阅读兴致、阅读灵感产生影响。可以通过在读者中开设《图书情报检索》课程或讲座, 让读者了解图书馆馆藏特点, 利用计算机和手工两种方法检索, 让学生掌握如何及时查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料;同时, 以板报或橱窗的形式, 进行新书内容简介、每月图书借阅排行榜, 提升读者对图书借阅的兴趣。图书宣传做得多, 做得好, 不仅可以吸引众多读者踊跃借书, 而且对于进一步作好导读服务,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宣传形式要更加丰富多样, 内容应更加全面深刻, 表述须更加顺畅精练。通过图书宣传, 也能进一步拓展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面, 逐步加深对各学科专业的认识, 而且有助于形成信息检索能力, 从而加速信息素质培育和历练的进程, 也为日后导读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书馆的每项工作几乎都要涉及到馆员素质问题, 导读也不例外, 可见, 馆员素质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导读效果的好坏, 这就提出了一个强化本领的问题。要帮助读者解决问题, 自己就得有真功夫。

三、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新趋向、新要求

大学图书馆应从和谐社会理念视角下审视自己的使命, 更新服务观念, 创新服务内容和手段, 引导校园学习的潮流, 以促进学习型校园健康地发展, 为创建大学和谐文化奠定思想基础。大学图书馆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顺应时代的要求, 为造就面向未来, 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而服务, 这是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首先我们得热爱本职工作, 这样就会在工作实践中急读者所急, 想读者所想, 这是做好导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导读工作中, 无论是书目的编制, 还是各种导读方式的完成, 无论是编制资料, 还是举办辅导、开展互动式的交流, 我们都迫切需要一支懂专业、懂外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擅长文献加工、会经营的馆员队伍, 这也是导读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

读者能否得到更全面的个性化服务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也对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 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成为“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手”, 帮助学生能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 充分利用信息的检索途径、方法进行信息咨询, 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读者群体的需求。当今大学图书馆需要一大批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从事与信息管理、咨询、编辑、标引和文摘编制、读者服务以及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联机检索、文献传递、数据库生产、管理等工作, 有效发挥知识信息导航员的作用, 发挥馆藏书刊的最大效益。

四、结语

总之, 开展导读服务, 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 有趣耐谈, 要抓住读者的心理以较强的感染力吸引读者, 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导读工作, 从读者角度出发, 认真研究导读工作,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服务, 就一定能把导读工作搞好。

参考文献

[1].李秀芳.谈图书馆员的角色功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7

[2].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M].北京:图书出版社, 1999

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之浅谈 篇4

重点辅导、课堂教育、编制推荐书目、表彰优秀读者、成立读者协会等多种方式。因此, 了解导读工作的定义和内涵, 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开展导读工作的必要性

导读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正提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而高校的连年扩招, 却使学生总体质量出现了下降和滑坡。因此, 就更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给予直接的指导和帮助, 使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 懂得选择文献的方法, 掌握检索文献、查找资料及整理文献资料信息的技能;学会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学习技巧;培养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专业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等。

其次, 大学生进入图书馆是一个阅读、领略、获取人类积淀的文化成果的过程, 也是以人类文化成果充实、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过程。各种文献, 从总体上看是人类精神生产的结晶, 是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 但庄稼有良莠之分, 书籍有好坏之别, 书刊文献实际上已成为宣扬世界观或反映新学科、新思想、新发明的主渠道, 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可以起到解惑释难、指引迷津的作用, 发挥辨别真伪、区分良莠的功能, 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导读工作的内容

(一) 让学生了解图书馆。

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任务以及发展的状况, 介绍馆藏图书资源的分布情况、使用方法和藏书范围, 向学生介绍本馆的服务方式、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及基础设施, 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图书馆, 乐意到图书馆。

(二) 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必备功课, 并非每一个到图书馆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有的在图书馆里随意闲逛, 东挑西拣, 毫无目的;有的专看琼瑶、金庸等人的小说, 以及军事、烹饪之类的书籍, 而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 几乎不看;更有甚者, 还有大学生几年从未到过图书馆。对于学生, 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慎重从事, 开诚布公地和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读书的内心世界, 可以通过开座谈会、填写调查表、建立学生读书档案等方式进行, 最终让学生把你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 指导学生利用图书目录和电子检索工具。

图书馆目录的主要功能是全面地揭示本馆的馆藏资源, 要想充分合理地利用图书馆, 就必须学会使用各种目录。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目录的作用, 说明索取号是如何组成的, 说明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的分类体系, 以及大类类目表、标识符号等, 让学生在利用图书目录中增长知识,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现代高校图书馆几乎都实现了电子系统服务, 但

◇是,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特别是刚刚进校的新生还不

会使用电子检索工具。每当有学生向工作人员咨询图书红时, 工作人员应主动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来检索, 告诉萍学生如何检索、怎样在网上预约和续借等等, 学生利用张

电子检索工具不但简单实用, 而且快捷方便, 既节约了时间, 又提高了效率。

四、导读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现代高校图书馆大多实行开架借阅, 学生可以自由出入书库, 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学生, 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基本业务素质。

(一) 思想素质。

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导读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导读工作的重要性, 能充分利用馆藏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

(二) 文化、业务素质。导读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

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馆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深浅直接影响着信息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所以应该具备更为丰富、深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文化知识。

(三) 要有广博的知识。

导读工作者除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特别应掌握一些新兴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站得高, 看得远, 正确地做好导读工作。

(四) 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导读工作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正确对待自己的经验思维, 不断更新观念;积极进取, 激发自己的思维创造性, 提高导读效益。导读工作者还要有超前思维, 即必须走在读者前头, 这样才能体现出引导性。同时还要有发散思维, 即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分析思考问题。导读工作者要不断吸取知识, 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从而从多方面挖掘书刊文献信息的价值, 使文献信息得到最大范围的应用。

(五) 要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信息社会, 高校图书馆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搜集、整理、分类、加工、管理、贮藏文献情报信息, 然后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作为导读工作者, 本身必须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搜集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熟悉馆藏文献资源;及时, 广泛地涉猎最新的文献资料, 以便得到最新的文献信息。要对信息进行筛选, 加工出有用的、真实的信息;要有熟练的文献查找能力、编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地掌握有关的现代技术, 以缩短信息处理的时间, 使文献信息尽快发挥效益。

摘要:导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读者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导读工作的定义, 必要性, 内容作了一些诠释。也对导读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含义,导读工作者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顺新.高校图书馆应做好学生读者的导读工作[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57-58.

[2]崔明珠.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再认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3, 5 (5) :90-93.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篇5

导读,从广义上讲就是图书馆阅读指导、阅读引导和阅读辅导的总和,是指图书馆员在研究读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阅读能力等具体情况确定内容和方式,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和影响读者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选择阅读文献的能力,起到连接读者与馆藏文献资源的桥梁作用。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不仅要指导读者“读什么书,怎样读”,更重要的是要力求最大程度地解决读者有限的阅读时间和无限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矛盾,要通过有效、科学的引导工作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1 网络环境下导读工作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导读是将图书馆专业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结合起来,根据读者的需求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排序,使无序变为有序,并提供给读者使用,满足读者的需要,同时还要提高他们对信息鉴别、评价、筛选与综合的能力。网络导读与传统导读既有相同处,但存在着差异。相同之处是导读的本质仍是指导如何阅读,不同之处在于网络环境拓展了传统导读的范围,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导读工作提供的信息呈多元化

传统的导读服务多依靠馆藏的印刷型文献来进行,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类型和载体呈现多样化,不仅有印刷型文献、声像资料和缩微资料等,而且还有网络资源、各种文献数据库等,信息的载体还能以磁盘或光盘等形式存在。借助校园网开展导读工作,不仅可向读者提供电子资源和通过TPI发布随书光盘,还可对购入的各种文献数据库编制内容介绍和使用指南等,为读者介绍数据库的特色、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引导读者自我学习和使用数字化资源。网络环境下的导读工作为师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的丰富信息,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1.2 导读工作方式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导读方式多为单一、重复、被动型的服务。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导读工作从过去单一的文献借阅服务转向既要有书本式文献的借阅服务,又要有电子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导读服务,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布信息,设立导读栏目以宣传馆藏的文献资源,方便读者使用。在与读者沟通方面,过去是面对面的口头交谈,现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网上咨询系统等手段开展与读者互动交流。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导读服务,能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1.3 提高了导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导读服务在信息的处理上既耗时间,又费精力,馆员对深层次的导读服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借助于网络的强大功能,馆员只要把庞杂无序的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地组织,然后放到图书馆网页上,读者在利用上可不受开放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1.4 导读工作重点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直接面对面的服务方式将逐渐减少,读者日益习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他们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读者也从图书馆提供服务到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服务。因此,导读工作的重点从一般性服务转变为提高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

2 导读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导读工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导读一般只是普及教育,主要包含着图书馆概况、馆藏文献的结构及服务功能、检索工具的使用等,其途径也只是通过宣传教育及有限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来完成。随着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原有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必须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2.2 导读服务的范围、深度有待拓展深化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的任务,它必须深入到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去,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在导读的现实工作中,对印刷型文献一般性服务多而深层次服务少,对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文献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加工、编制特色数据库及教育读者以提高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

2.3 导读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上资源的丰富,使网络具备了强大的功能。对于从事导读的馆员来说,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深化导读服务,开展网络导航、网络咨询等服务,以满足读者需求。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知识结构虽有所提高,但深层次的导读工作开展的还不够深入,其原因在于具备图书馆学知识、外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较少。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导读质量,影响着导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加强导读工作的措施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包括网上导读和传统导读。传统导读是高校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是导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导读则是对传统导读工作的延伸和扩大。所以,高校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仍然要保持这些传统的导读手段,但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传统的导读方式更加完善,更能吸引读者。

3.1 加强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是一个启蒙教育,其作用是让刚进校的读者懂得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可编制读者指南或多媒体导读指南,向他们介绍图书馆有关规章制度、图书馆职能、业务工作程序、藏书组织、计算机书目查询方法及图书分类知识等,使他们对图书馆的概况有个总体了解。在利用电子资源方面,可向他们介绍学校图书馆网、各种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教育他们如何便捷地去搜集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新生教育不但提高了他们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还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馆员的负担。

3.2 开设文献检索课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课,通过“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通过各种检索工具与计算机检索系统来获取文献信息资源,通过文献检索能力的培训,可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

3.3 做好新书通报及编制导读书目

对每一批入库的新书,可暂存于新书专架,并在宣传栏和图书馆网页中发布到馆新书信息,将新书推荐给读者,便于读者及早借阅,提高新书利用率。

导读书目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书目,能起到让读者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倾向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其网页上可根据需要开展专题书目的导读,如编制四六级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毕业论文以及社会热点等方面的书目,向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导读服务。

3.4 开展网络导航

因特网上的内容纷繁芜杂,处于无序状态,读者要查询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资料,既耗时又费力,而网络导航则是图书馆员或专家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向读者推荐他们所筛选的网络资源。如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优化搜索引擎,将那些有价值的网络资源挑选出来,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组织揭示,制作成“网络导航”推荐给读者。网络导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质量,帮助师生从尽可能“广”的空间和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3.5 建立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

网上信息资源范围广、变化快,高校图书馆要以本校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结合办学特色、专业分布、科研课题,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分析、筛选和整理,把收集到的与该学科有关的学术性网络信息资源下载到自己的服务器上,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使无序的信息资源有序化,建立起特色数据库,使用户通过数据库的检索系统就可以直接查询到这个学科的相关信息。

3.6 充分利用电子信箱、BBS、网上咨询系统等手段,开展与读者互动交流

网络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突破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和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应适应形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导读咨询工作。如可建立专门的BBS讨论区,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但为读者提供了有关的文献信息服务,培养了读者的信息咨询意识,读者还能提出自己的建议,便于图书馆有针对性地改进存在的问题。

3.7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导读队伍

导读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导读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导读服务质量,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娴熟的业务。从事导读的馆员不仅要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信息处理等相关知识,懂得如何收集、整理、组织、存储和利用文献信息,并能运用多种手段来完成导读任务。只有造就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导读队伍,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更深更广的需求。

网络环境下的导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特色的深层次服务,是读者工作中最积极、最富有创造性,并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工作。做好导读工作不仅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还促进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艳红.论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J].现代情报,2004,(2).

[2]魏鑫.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3]梁爱民.网络环境下的阅读与导读[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

[4]舒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新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8,(4).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篇6

我们首先来看2010年上半年的畅销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一样的卡拉梅》、《不生病的智慧》、《杜拉拉升职记》、《窗边的小豆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2009年度的畅销榜:《小团圆》、《杜拉拉升职记》、《盗墓笔记》、《藏地密码》、《风声》、《做单》、《浮沉》、《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最小说》, 这其中《小团圆》、《杜拉拉升职记》、盗墓笔记》、《藏地密码》、《风声》、《做单》、《浮沉》属于文学领域的书。《杜拉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是一部职场人的升级宝典, 因具备一定的实用因素而受到读者欢迎。《盗墓笔记》、《藏地密码》, 笔者以神秘莫测的场景与诡异的情节吸引大众的眼球, 被称为当前盗墓小说狂潮的始作俑者之一。《风声》因同名电影的风行而成为畅销书, 也因其神秘的情节而备受读者青睐。《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属于历史领域的书。这两本书一样, 都是以戏说历史的方式, 用揭密历史细节来吸引读者, 书中难见历史大义。可以发现, 大众阅读在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的吸取方式上有快餐化、愉悦化取向。值得一提的仍有青春文学领域。这是目前在16~26岁的年轻人中备受欢迎的品类。《最小说》及旗下作者的一系列图书也属于此类。这种图书擅于以优美的语言营造虚幻、唯美的场境, 获取青春期读者的痴迷, 目前已经占据了市场的顶峰。

由此可见浅阅读是大行其道。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必要对浅阅读的负面性保持足够清醒和批判的意识。此时图书馆导读工作显得由为重要, 特别是高校馆更应对青年读者阅读有个正确的指导, 让大学生摆脱这种浅阅读。指导阅读, 将其阅读引入正确的、健康的轨道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之一。

2 高校学生的浅阅读特点

首先阅读目的功利化。笔者调查高校周围考试书店的销售情况, 考试辅导书、财经炒股类书籍, 职场、官场厚黑学等书籍最受欢迎。其次是阅读过程随意化, 简单化。对文本的解读浅显化、表面化, 浏览泛读代替了精读, 缺乏对作品内容的细致体味和思想的深刻领悟。第三、阅读兴趣单一, 偏好时尚娱乐等通俗读物。笔者对本馆借阅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图书类除专业及公共课程类书籍, 通俗小说的借阅量远远居前, 图书馆网站上借阅量排行榜的前10名均为网络小说。期刊杂志也一样, 时尚消费、文化娱乐的阅览量最高。

3 在这种浅阅读的背景下, 高校馆导读工作

3.1 开设导读课程, 引导正确阅读

导读课的目的是指导阅读,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建立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经典名著的介绍。图书馆可以在学校开设导读类公共课, 或者在图书馆承担的信息检索课中加入导读课程, 邀请学院教师讲授有针对性的专业书目等。目前, 大学生的专业课很多, 课时也比较紧,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关系到大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基础。因此, 在大一课程相对比较轻松的情况下, 及时开设导读课是十分必要的, 让大学生们从一入学就了解阅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让大学生们知道如何选择图书、怎样读好书;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读书计划, 进行自觉地、系统地阅读。

3.2 当好信息导航员, 引导正确网络阅读

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阅读已成为大学生阅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 由于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的缺乏, 还无法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 同时也极易造成阅读的泛化。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尤为重要。图书馆要当好信息导航员, 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掌握鉴别信息精华与信息糟粕的标准与方法。掌握网络管理、网络导航、网络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提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3 加强检索工具的指导, 掌握精通网络检索技能

由于不少学生缺乏信息检索知识, 图书阅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他们不会利用检索工具, 因此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是零散、不全面、不系统的。检索工具书是比较完备地汇集某一方面的资料, 按照特定的检索方法加以编排的、内容较概括的书籍, 如书目、索引、文献等, 它是属于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 通过对一次文献内容的整理分析编写出来的, 包括自己观点在内的资料, 如专题综述、评述、年度总结、进程报告等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大学生利用这些检索工具, 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技能, 就可以提高获取专业资料的能力, 准确地获取所需文献资料。

3.4 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

高校图书馆应在读者中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图书馆应牵头大力宣传, 倡导并认真组织一年一度的读书节, 让书香飘满校园的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会, 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素质、博览群书是大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利用网络编制导读书目, 进行网上图书推荐, 并定期发布阅读排行榜, 同时还可创建图书馆内部阅读团体的读书排行榜, 对阅读优秀者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5 针对学生阅读信息需求有针对性的导读

大四学生, 学习有了自主性, 目的性, 现实性, 应用性。大四学生对信息需求比较多, 导读工作应先从了解研究型学习读者的阅读需求着手, 图书馆采访人员可通过查阅图书借阅记录、现场观察阅览情况、设立意见薄、教师圈选图书目录、搜集课题信息和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信息, 搞好图书馆藏资源建设。在保障文献资源的基础上, 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心理, 对不同需求的读者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导读方法, 有的放矢地做好读者导读工作。

3.6 加强学术导向, 指导完成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图书门类很多, 有纯学术性、生产技术性、科普性、文化教育类、检索性以及消遣性等。对于大四学生来说, 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 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加强图书的学术性导向。对他们的阅读指导, 可根据读者的不同研究方向, 进行有的放矢地宣传介绍, 帮助他们掌握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指导他们查阅相关论文, 了解知名专家、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特长;建议他们在课题的选题和研究中进行专家咨询, 指导读者围绕他们的课题, 在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上查阅图书文献, 重点查找综述文献, 充分利用综述等三次文献的参考价值, 借鉴前人和他人的成果。更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研究。

总之, 图书阅读本身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 特别是在当前“浅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明显特征, 功利性阅读盛行的时刻, 迫切需要图书馆做好导读工作。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重要阅读场所, 应大力弘扬经典阅读和欣赏型阅读。让大学生摆脱这种浅阅读, 重新唤起他们心灵的文化阅读, 在阅读中重建文化的尊严与深度, 这对他们走入社会后, 提升他们思想境界、审美情趣, 重构经典。

参考文献

[1]杨红.浅阅读时代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图书馆, 2008 (2) :93.

[2]李劲.论浅阅读时代图书馆对大众阅读的深度引导[J].图书馆学研究, 2008 (4) :79-81.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篇7

一、网络时代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的重要性

网络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已逐渐走进人们的阅读生活,并对传统阅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众阅读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淡化和情感缺失。广大读者在海量信息面前失去了阅读的方向,许多青少年成为网络信息垃圾的牺牲品,而且人们的阅读日益从原来的“研读”“精读”演变成浅读、读图,甚至是浏览。

传统导读中图书馆对信息的利用和传播具有可控性。通常情况下,图书馆的调节处于自发状态,通过检索障碍、拒借、限期等形式表现出来,读者内在的阅读动机引发对阅读对象的范围取向,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高校图书馆及其拥有的图书、报纸、刊物等信息资源是传统导读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和有力武器。

首先,网络阅读的交互式特点,非线性的网络思维,表达的多感觉通道,超文本的开放性,文本的流动性,文本传播的瞬间性,改变了图书馆对信息的可控性。Internet的信息流通强化了国家边界对信息的屏蔽作用;而匿名则降低了舆论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这就使社会、高校及图书馆对读者个人行为的约束机制发生了变化。

其次,超文本阅读也带来了迷路问题。超文本阅览时,面对过多的选择,读者容易出现迷路问题。迷路导致读者缺乏对阅读的专注,直接后果就是读者丧失了在阅读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渐渐习惯于只停留在某种信息之外,只看到表象、肤浅的一面,而不讲究缜密的逻辑性、深度以及来源。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该承担起网络把关者、网络引导者的角色,指导读者提高网络阅读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读者与图书馆员的关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读者对馆员的依赖逐渐变为网上的服务,网络导读不可能再继续维持传统图书馆的被动服务,而要提供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全方位的主动服务。

二、读者的网络阅读倾向及特点

所谓阅读指导工作是指针对读者的阅读目的、阅读技能等方面给予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传统的阅读指导同样适用于网络,但由于网络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应仅将传统阅读指导移植到网络阅读指导中,更应探索适应于网络的阅读指导方式。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组成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这一读者群的知识素养相对较高,他们的网络阅读与普通网民并非完全相同。高校读者的网络阅读主要有以下目的:一是针对科研需求的网络阅读,一般都集中在专业数据库和专业学术网站上;二是针对教学的需求,如一些教学辅助、指导网站,如多媒体课件;三是学习需求型的网络阅读,主要是大学生为获得知识结构而有目的进行的网络阅读;四是以求职、留学、考试为目的的实用性阅读;五是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阅读,如上网聊天、游戏、交友等。鉴于此,图书馆在指导阅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健康阅读习惯

高校图书馆读者的组成特点和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目的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不同于一般的网吧,它必须以积极引导读者积累科学人文知识、积聚科学创新能量、培养科学研究所需的情报调研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由于网上大量肤浅、无聊信息的存在,加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很容易陷于其中。图书馆应对这种阅读加以引导,加强大学生阅读素质教育,培养健康的网络阅读行为习惯。

2.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相结合

传统阅读仍然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它能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网络阅读中存在混乱、零散并且依赖于机器、网络等硬件条件,因而更适用于查找资料,阅读最新消息等。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积累文化底蕴方面,传统阅读更有优势。所以应鼓励读者将两种阅读结合起来,不要盲目沉迷于网络中。

三、网络导读新思路

1.传统导读与网络导读并重

传统阅读指导主要是推荐书目、名著导读、书评等,这些方式在今天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而借助于网络的实时、交互的优势得以更好的体现。图书馆可定期在网上发布推荐书目、书评等信息,还可协同专业课教师开出推荐书目,或请有威望的教授列出必读书目,或就本馆收藏情况介绍某一类书目的信息。通过网络推荐书目的同时,可直接指引到图书的收藏位置(标明书库和索书号),这样更加方便读者的获取。

2.精选网络资源,提供网络导航,避免盲目浏览

在网上选择相应的好期刊、电子图书和电子报纸;选择优秀作者和专业研究员的个人网页;选择内容准确、更新及时、检索方便的权威数据库;分别描述其内容特色、检索利用方法、记录其网址,建立本馆的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读者提供集成化专业信息检索界面。

资源导航的实质是图书馆充当网络把关人,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的一项业务,它不是简单地发到网站,而是从专业角度将网络信息分门别类,并对信息质量进行筛选,使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布局。构建自己的导航库关键要有专业特色,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其他网站上的信息粘贴、罗列过来。图书馆应分析本站读者需求,结合学科特点,有目的的构建特色资源库。

四、信息服务创新

及时了解学院科研动向,开展不定期跟踪和科技查新咨询服务,主动、持续、系统地提供网络定题服务、科技项目背景分析等服务,及时解答读者咨询。为学科带头人建立科研档案,了解他们的科研进展。并通过因特网进行联机检索,利用不断更新的电子信息资源,源源不断地给读者提供最新信息报道等服务,为师生随时提供动态咨询。

继续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学,让读者熟练掌握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信息下载等方法,力求增强读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对信息的获取与交流的能力。另外,也可采取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利用系列讲座,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网络环境、技术条件、信息资源及检索技能等相关知识,提高广大师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强化信息意识。

五、加强读者信息能力的培养

网络阅读指导工作除了上述内容外,更应协助修正网络读者的使用动机,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防止“网络迷航”,并引导读者形成对网络资源自我评判标准,学会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如果说直接把网络资源陈列出来的推荐和导航是“授人以鱼”,那么培养读者阅读的自觉性和自控性的工作则是“授人以渔”,承担着引领广大师生阅读潮流的高校图书馆理应把此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从而在网络时代重塑当代大学生网络阅读中的文化尊重情结。

摘要:从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的重要性、读者的网络阅读特点、网络阅读的方法以及信息服务创新和加强读者信息能力培养诸方面综述了网络环境下高图书校馆开展导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导读

参考文献

[1]五谷.二十年后我们怎样阅读.文汇读书周报,2005,(9).

[2]金嘉毓,陈冬梅.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行为分析.图书馆论坛,2006,(5).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篇8

1.1 导读概述。

关于图书馆导读的概念, 北京大学导读专家齐宝惠认为, 高校导读就是“辅导阅读的意思”, 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为大学生的成长服务、指导大学生读者如何学习,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智能结构;二是为教学服务, 辅导大学生读者如何进行阅渎活动。导读服务的核心是读者服务工作的细化与深化, 是传统的导读工作与现代化服务手段的有机结合。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文献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使得文献信息的获取变得既容易又困难, 容易是网络搜索引擎使我们可以方便地检索网上的信息, 而困难的是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信息因为太多而变得没有实际意义, 这一切变化为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从内容上到方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导读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义。因此, 相对于传统的导读工作而言, 网络环境下和数字化资源空前丰富的条件下的导读工作变得更为重要。

1.2 网络与数字化资源不断发展条件下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网络环境和数字化资源日益丰富的情况下, 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原有的范围, 图书馆导读工作除了传统内容外, 还要引入现代化手段和增加新的导读内容,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借助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 开展网上信息导航。将图书馆的资源以OPAC方式向读者进行揭示和推介, 在揭示手段上可以通过文献的题名、关键词、分类及主题等, 使读者方便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第二, 依托图书馆网站, 向读者推介数字资源。针对图书馆引进的各种文献数据库, 编制内容介绍和使用指南等, 为读者介绍数据库的特色、检索方法和检索捷径, 引导读者自我学习和使用数字化资源。第三, 图书馆员根据读者需要, 搜索网络资源, 建立学科门户网站。通过广泛搜索网络资源, 形成一个或几个学科特色的资源综合, 进而形成学科门户网站, 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学科门户, 集中某一学科的文献资源、动态信息、机构信息、研究热点等各种信息于一体, 使这一专业的读者可以依靠这个学科门户方便地进行研究工作。第四, 充分利用电子信箱、BBS、网络视频、网上咨询系统等手段, 开展与读者的互动交流。Internet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突破了传统的交流方式, 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和多样化,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辅导工作。

2 高校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互动性

2.1 互动的概念。

按现代汉语词典对互动的解释, 以及对文献的考察与研究, 目前对“互动”的概念主要有二种解释:其一为“互动就是互相配合行为, 互相交往, 互相影响”。其二为“互动, 社会学名词, 分子间互相交感的行为过程称为互动。如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 对于所遇到的人, 有的可以互相谈话, 可以合作, 可以服从, 也有的可以互相轻视, 互相谩骂, 都称为互动。人与人的互动不一定要面对面, 可经由电话、书信等达到互动的目的”。

综上所述, 互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 是它们之间的一种沟通, 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促进。

2.2 互动的结构。

互动是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是双方在信息交换和行为交往基础上导致的相互之间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样看来,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互动的主体与客体, 即图书馆与读者;二是作用的内容和机制, 即信息交换和行为影响;三是作为互动结果的图书馆服务及读者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四是作用的情境即主要客观条件与环境。对于图书馆来说, 一般是由图书馆员直接或间接地为读者服务。所以, 互动与我们常说的沟通有统一性。这是因为互动必须要有一个沟通的过程, 只有在沟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互动。另外, 我们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 其结构如图1所示。事实上, 在整个大学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中, 又包括很多具体因素的互动, 比如图书馆员通过其概念知识和信息检索知识导航等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发生互动, 而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和知识导航与对读者需求的理解之间也存在交互。

3 高校图书馆导读与读者互动模式

3.1 面对面互动。

这种类型的互动在传统图书馆服务中是一种最主要的沟通手段, 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使得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手段越来越多。图书馆可以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现代交流手段组织各种活动来与读者进行双向的交流与互动。虽然如此, 面对面互动在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之间仍占有很大份量, 这是因为面对面互动有其自身的优点:一是信息的发出与反馈及时、充分。互动是双向的。虽然现代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间接互动提供了条件, 但其双向性仍会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受到限制, 从而使得图书馆与读者之间难以充分地交流。而图书馆员与读者的面对面交流, 就可以即时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以至于得以解决, 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交流更为充分。二是互动双方可以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交流。在一定时空范围内, 间接互动可能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但这些信息或资料往往难以达到相互的和谐统一。而面对面互动模式的信息沟通, 其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的过程可以即时地在交流中反复进行。因此, 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可以就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商讨, 使得双方的交流可以更为全面与深刻。三是可以进行自然而真实的情感交流。在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中, 情感的互动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对于间接互动来说, 虽然可以进行情感的交流, 但可能并不及时, 不自然。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是凭语言来进行的, 更多的可能是由一些非言语手段来完成, 比如眼神、表情、手势等体现出来。因为图书馆员与读者是面对面的, 彼此可以交谈, 也可以看到对方, 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心理感觉和情感交流。这样获取的信息, 其真实性更高。

3.2 人机互动。

所谓人机互动, 是指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借助中介技术手段进行的互动, 中介手段可以是手机、信件、传真等。这种互动相对于面对面互动来说, 明显的优点有:一是可以进行一对多的交流。面对面互动时, 图书馆面对的读者对象是固定的, 可能有一定的交流时间限制。而在人机互动中, 图书馆可以同时面对多个读者。比如可以对读者群发邮件, 而邮件中包括的信息可以很多。二是信息交流快。这主要有赖于便利的现代通信工具, 特别是网络, 使得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没有了时空限制, 可以很快地对信息进行传递与反馈。三是扩展了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人机互动中, 图书馆与读者不是面对面的。这使得一些不好当面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人机的方式提出, 从而扩大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关键所在范围。

3.3 辅助互动。

思想互动指图书馆员与读者在沟通的过程中, 通过思想交流达到的思想上的相互影响与互动。在互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 每一方的价值观或人生观可能都会无形地传递给对方, 从而对对方产生一定的影响, 达到双方思想上的互动。情感互动指图书馆员与读者在交流的过程中, 情感上的交流与相互影响。比如, 图书馆员表达出愉快、轻松的情绪, 那么这可能也会影响到读者的情感, 使读者也有一种愉快的心情。反之, 图书馆员表现出一些烦躁与不耐烦, 则读者的心情也不会好。这可以简单地说是情感互动的作用。信息互动指图书馆员与读者就信息本身进行交流与沟通, 这可以说也是图书馆员与读者进行交流的目的所在, 读者将自己的需求表达给图书馆, 图书馆则充分利用本馆资源做出相应的回应。言语互动指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以言语为信息传播媒介而进行的互动。图书馆员与读者直接的交谈、邮件的来往等都懒于这种类型。可以说, 言语的沟通对于人的思想、意见的交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言语互动在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非言语互动是相对于言语互动来说的。它是指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通过非言语符号系统为信息载体进行信息交流, 从而达到互动的目的。常用的非言语符号如眼神、手势、表情、声音等。非言语行为在互动中可以直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的作用。有时它可以直接代替言语行为, 甚至表达出言语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 对于图书馆员来说, 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随着网络和数字化资源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除了印刷型纸质文献还增加了大量电子网络资源。面对数量庞大的信息, 图书馆导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含义、内容和结构入手, 对高校图书馆导读的互动进行了探索, 并提出了几种互动模式。

关键词:图书馆,导读,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孟德泉.简谈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8) :213-214.

[2]李振东.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新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7, (10) :80-82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脑出血下一篇:仓库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