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认识

2024-10-12

安全认识(精选12篇)

安全认识 篇1

海洋石油作业风险高、作业环境恶劣、救援工作难度大, 被公认是安全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安全发展历程和海洋石油安全监管机构的演变历史, 分析了海洋石油事故风险特点, 并结合海洋石油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重点剖析了中国海洋石油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期望通过对海洋石油行业安全监管机制的剖析能够对我国其他高风险行业的安全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安全发展历程

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由于相关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海上石油工业在起步初期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末期,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开始与国外先进石油公司合作,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1982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 当时的原油年产量不足10 t。经历几十年发展, 2000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年产油气当量有了极大提升, 油气当量突破2 000万t。2010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年油气当量突破5 000万t, 达到6 494万t。

我国海洋石油经历多年发展, 海洋石油工业安全生产状况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此期间没有发生重大恶性事故, 一般事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海洋石油行业良好安全生产业绩的取得与现场安全管理紧密相关, 也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直探索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息息相关。

安全监管机构的演变历史

1985年5月, 经国家石油工业部批准成立了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 海油安办对我国海域的海上石油作业进行安全监督。在此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的作业许可办法相继出台。

1988年7月石油工业部被取消, 国家能源部继承石油工业部的各项管理规定后对海洋石油作业安全进行统一管理。

1990年, 《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设施检验规定》和各项安全规则、要求相继出台。

1996年, 国家能源部被取消, 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由国家计委统一负责管理。

1998年, 中国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改由国家经贸委负责管理, 取得国家经贸委授权管理海上油气开发的安全检查、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技术监督检验等业务管理。

2003年, 《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 (中央编办发[2003]15号) 出台,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 对海洋石油安全生产实行综合监督管理。并在海油安办之下设立海油分部、石化分部和中油分部;三个分部分别挂靠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分部分别在相应的海域、内湖履行职责。

2004年, 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 石化分部海油陆地采油油田、滩涂区域并入海上管理。2005年2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2006年1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 。

2012年11月,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湛江、深圳、上海、天津4个分公司设立健康安全环保部, 分别与四地区的监督处分开, 实现了政企的相对分离。

海洋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海洋石油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也随之发展, 使得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职能不断调整和完善, 保障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安全生产。

事故特点及风险

由于石油天然气开发固有的点多、线长、面广、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气体等特点, 而海上平台除以上危险特征外, 还面临着海上平台面积小、人员密集、设备布置紧凑、海水腐蚀、飓风破坏、船舶撞击和一旦发生事故逃生、救援困难等挑战。因此, 海上石油的勘探开发工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安全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近年来, 世界海洋石油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重特大事故。例如:1988年7月6日22时, 英国北海Piper Alpha石油天然气平台发生爆炸事故, 导致167人死亡。2001年3月15日,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坑普斯海湾作业的巴西石油公司P-36海上半潜式采油平台发生爆炸, 导致11人死亡, 仅投产1年零2个月, 价值4.5亿美元的深水P-36半潜式平台沉没。2010年4月20日22时, 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并沉没, 导致7人重伤, 至少11人死亡, 大量石油泄漏, 井口每天约5 000桶原油进入海洋, 事发半个月溢油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的补救措施, 导致原油漂浮带长200 km, 宽100 km。

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海洋石油现场作业, 不管是前期的海上设备设施建造, 还是海上设备设施的现场安装、调试及维修保养, 作业内容和作业性质都具有较高风险。针对高风险作业, 中国海洋石油行业形成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重点方法。

施工作业方案专项审核

在进行重大危险作业或者被评估确认为高风险非常规性的作业前, 施工方案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同意方可进行施工, 以减少因施工作业方案缺陷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例如:大型结构 (如:平台安装) 吊运施工、压力容器高压实验施工、易燃易爆设施周围动火施工、进入密闭受限空间作业、拖行作业等等。

施工前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

在项目施工作业前, 由项目组组织各方施工人员参加技术和安全交底大会, 施工方案的设计和编制人员将方案的技术细节和安全注意事项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讲解, 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需要编制和留存会议交底记录。

施工现场进行作业前安全分析

施工作业队伍需针对要进行的施工内容进行作业前安全分析, 辨识每个作业工序和步骤进行时的风险,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行规避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并形成书面记录保持在作业现场。此项工作通常由项目施工负责人组织召开, 安全监督人员、施工人员必须参加讨论, 也可邀请方案设计人员、资深作业人员、现场技术人员等参与讨论。

施工作业许可证制度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出了在需要开展“十大高风险作业” (电器作业、高处作业、联合作业、路上交通运输作业、起重作业、热工作业、设备检修作业、挖掘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限制空间作业) 时, 必须进行作业许可申请, 取得作业许可证方可进行施工。作业许可制度有效降低了重大危险作业的风险。

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在施工现场除开展入厂新员工三级教育、外委施工人员入场培训、安全监督及特种作业人员取换证培训外,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还针对HSE管理体系实行了全体员工HSE体系文件学习培训。以发生在现场事故案例和排查隐患情况为学习资料, 通过案例借鉴和经验分享的培训方法, 对施工过程中员工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易发生的现象进行专项培训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使得安全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思和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能力。

海洋石油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奖励制度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施行隐患举报奖励制, 公司依据隐患大小严重程度进行一定金额的奖励, 极大激励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积极性, 并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建档, 现场安全监督负责跟踪隐患整改情况, 使得隐患管理规划化、程序化, 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良性循环。

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海洋石油行业在依靠国家海洋石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相关管理细则,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海洋石油作业的事故特征、风险特点, 以及我国海洋石油现场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海洋石油作业特点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即“制度把控、作业者负责、第三方审核、政府监管”。

制度把控

制度把控也就是海洋石油现场作业施行制度化安全管理, 其中主要包括平台总监负主要责任制度, 伤亡事件绩效考核制度, 外委安全员监督制度, 现场作业许可证制度, 作业申请逐级审核制度等等。

作业者负责

作业者负责即作业方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内的作业进行负责监管, 包括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的设计、油气田设备设施的建造、设备设施的组装、安装及设备设施的报废处置等, 同时作业方要建立完善的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并针对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海上设备设施需要经常性维修、更换和保养, 这些工作通常需要外委协作, 而保障外委施工人员的安全及管理也是作业方的职责之一。另外, 依据海洋石油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细则,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 外委作业人员同样是安全工作落实的主体, 应当对施工作业的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 并自觉遵守落实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提高自身安全作业意识。

第三方审核

第三方是指取得国家政府部门相关安全审核资质的检验机构, 第三方审核是指针对油气田开放设备设施的建造、组装及安装、调试及设备投入使用, 延期服役等关键设备设施和过程的审核和认证;对达到生产安全标准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进行发证, 对处于风险状态的设备设施、环境进行安全评估, 并出具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第三方对审核和评估的结果全权负责。选取审核和评估的第三方机构通常是国内外权威机构, 例如:美国ABS船级社, 挪威DNV船级社, 法国BV船级社, 英国劳氏船级社和中国船级社等。通过实践证明对关键设备设施进行第三方审核制度对保障海上石油安全作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海洋石油作业除了必须对重大设备设施进行第三方审核外, 对外委作业承包方资质、外委作业人员安全作业能力、进入平台的工具合格要求等也进行审核、检查, 并要填写审核、检查记录, 做到谁审核谁负责, 责任落实到个人。这种作业方与审核方分开安全管理的制度, 进一步保障了海洋石油作业的安全, 提升了安全管理的作用。

政府监管

政府是指中国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 (下简称海油安办) , 政府监管即海油安办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海上石油作业的全方位安全监督管理, 包括海洋石油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 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 作业方和委外方的安全教育状况, 设备设施的安全生产情况, 人员的劳保发放, 关键设备的资质, 工程建设的“三同时”等全过程的监管。政府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监控的力度, 进一步保障了海洋石油安全运营。

安全认识 篇2

在今年过去的这8个月当中,公司发生了十多起较为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整体安全形势很不乐观。通过这些刮弓、冒号、变电所着火等典型的案例中可见,基本为违章作业、安全意识淡薄所致,这也给我敲醒了一个警钟,如何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我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常识

科室的技术员平均轨道交通工作经验不足一年,对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维护的经验不足,而通信系统又较为繁杂,这就要求科室应该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尤其是班前安全教育、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及交底尤为重要,切不能仅仅把安全挂在嘴边而不去落实。对一些重要的施工一定要召集相关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预想,明确施工内容、施工影响、施工注意事项,必要的时候一定出具施工方案,确保每名参与施工的人员都能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该怎样做好,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提高安全意识,完善规章制度

人是安全生产第一因素,人是最宝贵、最活跃的生产力。为保证员工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这就要求员工首先要在思想上切实重视安全生产,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生产观念。其次,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之心,自觉接受并服从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三是要按要求佩戴和使用好劳动防护用品,特别是在夏季,千万不能图一时凉快,而穿戴不整,并在生产过程中坚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原则。

三、排查设备隐患,消除遗留问题

随着设备长时间的投入使用,必然会暴露出许多安全隐患问题,这就要求每名员工用心的对通信室辖区内的设备设施系统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尽早、尽可能的消灭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的六大认识误区 篇3

冷冻食品如果放的时间特别长,容易导致营养素丢失。放在家里的肉最好不要超过6个月,有一些微生物在低温下繁殖会破坏食物的营养,还会产生毒素。现在冰箱都是无霜冰箱,长期放置会导致肉里面的水分散失,吃起来的口感也不好。不要常吃冷;东食品。

二、野菜、野味就是安全的吗?

虽然野菜不受化肥、农药以及转基因等因素的影响,野味也是自由生长的,没有兽药、激素以及瘦肉精等污染,但是野外生长的动植物有可能有其未知的毒素、病菌,而这些毒素和病菌,极有可能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比如果子狸、毒蘑菇等。

三、现代人工作繁忙,往往营养不够均衡,如果通过吃维生素或营养品来补偿,可以吗?

如果工作繁忙,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的方法作为膳食补充。但是补充可以,不建议长期食用。现在发现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膳食补充剂每天的剂量超出了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量,长期服用也不合适。

人体是

个复杂的组成,只有通过吃五谷杂粮才能够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那些通过定量计算,定量分析,缺啥补哈的思维,是不可取的。如果营养跟不上,还是以食补为根本。

四、蔬菜水果如何洗涤?

有人说用高锰酸钾洗,但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而且摄八大量锰对身体有损伤,所以绝对不建议使用高锰酸钾洗涤。臭氧消毒表面上似乎是氧化了农药,降低了毒性,实际上也给食物增添了氧的自由基,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不要用高锰酸钾洗蔬果,也不要用双氧水或臭氧消毒。

五、食品产地可追溯制度能保证安全吗?

目前,人们对食品产地可追溯有几个认识误区,比方说只局限于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未明确要以找到和追究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人为目的。另外过于追求高科技手段,如建立网络追溯或在阳澄湖大闸蟹身上绑上防伪标志等,只会导致农产品价格被抬高

六、有机农业就是传统农业吗?

有机农业是指不用化学合成物质的农业,但绝不是走回头路。有机农业是由一些科学家、哲学家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生产健康的作物和食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发展并超越现代农业思想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它只有在生物学、生态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得到认同和推广。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若干认识 篇4

1. 影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1.1 物理安全因素

网络、通信线路和外部设备 (包括通讯线、局域网、交换机、集线器等) 及其计算机本身 (包含光盘、移动盘等) 引起的安全问题, 如设备故障、电磁干扰、自然灾害、操作失误、人为破坏、被盗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不安全因素导致的财产损失、数据丢失等。

1.2 系统安全因素

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中断。具体来说, 硬件的安全问题来源于设计、制造、本身故障以及电压波动等引起的系统不稳定;软件的安全问题来源于设计、调试和软件工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网络和通信协议安全问题存在 (1) 缺乏对用户身份的鉴别, (2) 缺乏对路由协议的鉴别认证, (3) TCP/UDP的缺陷。

1.3 网络应用安全因素

有内部操作不当、内部管理不严造成系统安全管理问题 (本身系统的漏洞、服务安全漏洞、浏览器的漏洞等等) 、有来自外部的威胁 (比如:黑客、病毒等) 等。

1.4 管理因素

校园网, 这个整个网络中计算机系统的购置和管理情况复杂, 要求所有的终端系统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就造成了出现问题后分不清责任。比较典型的现象是, 用户的计算机接入校园网后感染病毒, 反过来这台感染了病毒的计算机又影响校园网的运行。管理人员可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 限定用户的某些行为, 比如:用户设置自己的登录密码时, 要保证密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以避免故意的或非故意的破坏。

2. 采取科学可靠措施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 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 法律是打击网络信息犯罪最有力的武器, 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根本。对所有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实施严厉的法律制裁,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网络病毒泛滥、黑客猖獗、流氓软件现状。目前国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 发布了有关的法规, 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

制度管理是信息系统内部依据系统必要的安全需求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 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行为规范, 岗位设定及操作规范, 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及行为规范, 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行为规范等。制度管理是法律管理的形式化、具体化, 是法律、法规与管理对象的接口。

培训管理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培训、内部制度培训、岗位操作培训、普遍安全意识和与岗位相关的重点安全意识相结合的培训, 业务素质与技能技巧培训等。培训的对象包括信息系统有关的所有人员。

制定一个计划来实施网络安全体系的策略, 即从监测、响应、防护到恢复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保证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转。正确认识当前的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加密、解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数据恢复技术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采用最先进的安全技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1) 使用过滤路由器来限制分隔开物理网络之间的访问, 使用交换机来隔离服务器、用户组和部门之间的网络传输, 使用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因特网隔离开, 选择已经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安全协议审查的防火墙软件包, 阻止除来自授权源外的所有IP流进入内部网络, 将所有防火墙事件都记入日志, 对防火墙进行检查, 将所有的WAN连接都置于一个中心集线器之上, 它通过防火墙与公众通信连接隔开, 使用集线器对传输进行隔离, 选择资深厂商的网络设备和软、硬件。

(2) 将存放重要信息的计算机放置在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房间内, 为计算机准备一套灾难恢复计划, 将网络骨干线路置于管道中或保护区域内, 将网络配置以文档的形式记录下来, 将执行关键任务的计算机数据备份, 控制软件的分发和使用授权的软件, 对过滤路由器的软硬件进行标准化, 对应用层网关的软硬件进行标准化, 进行远程配置的交换机必须设置口令控制对它的访问, 为每个用户设置拨入或拨出许可机制并将事件记录到日志文件中。

(3) 对桌面计算机的访问必须使用用户和口令鉴别机制, 使用混合的字母和数字组合作为口令, 对照口令的历史记录文件检查口令, 操作系统必须对口令文件进行加密, 建立新的管理员帐号或系统帐号不用默认帐号, 远程服务器管理仅限于系统管理员使用, 在控制台执行服务器管理, 设置用户组的文件访问权限, 使用访问控制列表以限制单个用户对文件的访问, 按指定的计划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 在计算机上保存安全事件日志, 将所有的安全日志存档, 记录防火墙上的安全事件, 使用用户名和口令对用户进行鉴别。

(4) 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使用身份鉴别机制, 个人邮件帐号应使用口令鉴别机制, 在FTP服务器上安装反病毒软件, 为授权用户设置FTP目录许可权, 禁止在运行关键业务的计算机上使用浏览器, 创建单独的帐号来运行Web和应用程序进程, 所有属于高度机密的应用程序都必须具有应用级的用户鉴别机制, 对所有要在网络上使用的关键业务软件执行安全性确认和验证程序, 按计划检查所有关键业务主机系统中软件的合法性, 从运行关键业务的系统中删除全部源代码、编辑器和链接器, 对于使用公共通信信道传输的软件要进行校验和验证。

(5) 需要通过网络来传输敏感或者机密的数据使用加密方式, 为了交换组织的敏感信息, 使用来自公认可信的"密钥"分配中心颁发的服务器证书, 使用拥有者或可信源证实过的公钥, 建立一个密钥管理策略, 从计算机硬盘上删除加密文件的明文版本, 使用授权的追踪和配置管理程序来追踪每台计算机上的所有文件, 在网络上安装网络监控软件和嗅探器, 培训网络管理员使用网络监控设备和软件, 定期对所有日志信息进行存档, 将用户对计算机所做的维护操作记入日志, 跟踪和使用新发布的安全软件提高系统安全性。

(6) 使用安全工具对执行关键业务的系统进行测试, 准备一定数量的冗余网络设备诊断网络安全问题, 为每台服务器上的数据备份操作制定时间表, 重复进行如下操作:备份、恢复文件、恢复被破坏的数据, 把备份数据放置在一个受保护的安全地点, 通过培训让网络管理员遵循信息安全最佳实例网络管理员应定期回顾安全培训手册和程序, 如果多种问题影响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且这些问题与硬件无关, 那么请为操作系统和相关的因特网软件运行最新的补丁.

3. 结束语

校园网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运行机制, 我们必须考虑各种安全因素, 制定应对措施, 使校园网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摘要:对校园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及管理, 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竹林, 张胜.网络安全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5~66.

认识安全标志教案 篇5

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的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遇到突发事件时不知如何处理,缺少积极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技巧。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

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其中有一个主题以“安全标志”为中心,引导幼儿通过“认识安全标志”、“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自制安全标志”等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知道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提高安全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目标

1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并能大方的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标志。

2 、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知道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3 、教育幼儿不玩火、电等危险物品,初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教幼儿认识部分安全标志,掌握其含义,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难点: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较好的处理突发事件,注意安全。

四、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家长在接送幼儿的路途中,引导幼儿观察,初步认识周围的交通安全标志,并制作有关安全标志的调查表。

2 、教学活动课件,安全图片。

3 、事先创设好逛公园环节的场景(如马路、十字路口和各种图片)。

4、万宝箱两个、幼儿用的小标志若干,幼儿设计标志用的纸笔等材料。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关于安全标志方面的调查表做好了吗?

幼:做好了。

(二)展开部分(播放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个就是注意安全的标志。

1 、请幼儿介绍自己调查和知道的安全标志

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找到了什么样的标志,是在哪里找到的?它告诉我们什么?

2 、教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播放课件)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师:老师也带来了好多标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谁。

(1)人行横道标志

师问:这是什么标志?在哪里见过?它表示什么?过马路时为什么要走人行横

道线?

(2)禁止烟火标志

师问:这是什么标志?提醒我们注意什么?发生火灾时,应怎么办?

师:我们看到它就知道在这里不能点火了。

(3)当心触电标志

师问:这是什么标志?遇到这样的标志我们应怎样做?

师小结:贴有这样标志的地方都不能用手去摸,也不能靠近,应该远离。

(4)安全通道标志

师问:这是什么标志?它搞需我们什么呢?

3 、展示更多标志,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标志可分为多种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安全标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

小结:刚才小朋友介绍的这些标志都叫做安全标志,其中圆形的红色的中间有一条红色斜杠的是安全标志中的禁止标志,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志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是绝对不能做的;三角形的黄色的是安全标志中的注意标志,是让我们要小心的,我们看到它要远远的躲开,或多加注意;蓝色的是指令标志;而那个正方形的绿色的是安全保护标志中的提示标志。当我们看到这种正方形的绿色的就是提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说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就应该走安全通道。

4 、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呢?(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像,互相讨论)

5 、引导幼儿根椐演示的不同的情境画面知道这几种场所常见和使用的安全标志,加深幼儿对标志的了解,增强安全意识。

6 、通过游戏、情景表演活动,巩固幼儿对标志的认识。

(1)玩《山洞掏宝》的游戏。

教师事先将部分安全标志的卡片放入两个箱里,然后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让两组幼儿摸,摸到后说出标志的名称,遇到这种标志应怎样做。

(2)情景表演《逛公园》

领幼儿在逛公园的活动中,为走过的路、十字路口、公园中见到的各种图片贴上相应的标志。

对以上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及时表扬鼓励,并颁发“安全小卫士”奖章。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三)结束(可作为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帮助幼儿园设计一些标志。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知道了各种标志说明什么,见到它们时应怎么办。但幼儿园里还有很多小朋友不懂得要注意安全,下面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帮幼儿园设计一些标志,贴上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活动时教师可先让幼儿分组讨论:幼儿园那些地方需要标志?需要设计怎样的标志等问题,通过互相交流讨论,为后面的设计作好铺垫)

(四)活动延伸

1 、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认识的标志;为幼儿园设计标志。

2 、幼儿将画的好的安全标志贴在幼儿园适当的位置。

3 、室内布置“安全标志记心中”专栏,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

4 、互动,继续收集有关标志的图示或图片,帮幼儿丰富安全知识。

5 、家长带幼儿外出时,继续引导幼儿认识交通安全标志,并教育幼儿平时应按标志要求去做。

对农机如何安全监督管理的认识 篇6

关键词:农机;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57-1

0 前言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承担着为农业生产创造谐和的安全生产环境的重要作用。是依据国家的相关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一种方式,是农业行政执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稳步展开,我国的农机安全监理的执法环境、社会的地位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我国农机化进程发展的不断加快,农机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多个方面之上,并逐渐在现代农业中日益呈现出主导性的作用。在农机数量上、机型种类上也明显日益增多,作业范围也开始日趋广泛;与此同时,农机事故也在不断的上升。因此,如何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机综合能效的同时,又能较大程度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农机事故的发生。便成为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 完善体系,强化管理

建立农机管理新机制,农机安全监理是国家法律赋予的一种职权。如果离开了服务单纯的谈执法,就会使农机失去了安全监理的意义。离开了安全监理去谈服务也就使农机的管理会失去了方向,因此,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农机监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时刻树立为民服务的工作目标。把工作的起始点放在保护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想农民群众之所想、急农民群众之所急。要时刻围绕着职能转变正确认识,切实转变工作观念,树立科学的农机监管新理念,增强农机监管工作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坚持在执行过程中换位思考,真正为农机操作者提供最便利、最有效的服务方式。

2 处理好宣传与违章的关系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驾驶员能够尽可能的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了解到国家对农机科技知识方针政策,并使他们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能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并在广大农村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此外还要依靠乡镇广大农机管理人员去组织教育广大群众,使农机安全知识,安全法规真正进入乡镇、村落;第三便是要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窗、标语、会议等多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和遵章守纪,文明行车的好典型,精讲、细讲违章作业的危险性,以此达到教育全民的目的。最后一点便是要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学习,增加学生集体的安全观念和意识。违规、违章作业往往是引发农机事故的根源,对农机使用与维护的安全宣传教育是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纠正违章作业是减少农机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是减少拖拉机驾驶员违章行为的重要措施。农机监机构要增加宣传教育的投入,用正确的理论去教育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其次便是要通过对违章的处罚,进一步分析违章行为原因,了解违章人的违章的心态,并找出客观原因,帮助解决问题,做广大农民机手的良师益友。

3 从源头上做好农机驾驶及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要想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首先应从源头上管理好农机安全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要狠抓学习,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在农机驾驶员年度审验签章前,工作人员应该号召各乡镇及车辆单位集中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知识资料,并总结出交流文明安全行车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避免危险现象的发生,增强文明安全行车意识,提高安全法制观念。二是抓检修,保质量。农机设备年度检验签章前,工作人员应该严格要求对所有拖拉机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修保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车容整洁,机况良好,机件齐全,安全可靠”。

4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改善农村机耕道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此外,要想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还应该在硬件上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乡村机耕道路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农村交叉路口、村口以及人口流动密度大的地方都要设立警告标志与安全标志,保证道路畅通,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的财产安全。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上述几个认识的提出,只是对目前我国农机安全监管的一个基本特点的分析,仍有许多的未知隐患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农”服務为己任,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一定会进展的更加顺利,社会生活也会更加安定。

参考文献

[1] 焦刚,储为文,王新颖.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促进农机产品出口[J].农业机械2004,l.

[2] 林建华.政策扶持有效拉动农机市场[J].农机市场, 2005,(4).

[3] 斯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J].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饮水安全工程档案工作实践与认识 篇7

一、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的主要特点

1. 法制性。

在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 对于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的建立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因此, 应按照要求建立饮水安全工程档案并依法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另外, 饮水安全工程档案材料的形成必须符合法律要求。收入档案的各种批准文件、许可证、设计文件、各村的地形图及施工图纸、竣工验收等材料, 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经资质部门认证或批示, 以充分体现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的合法性。

2. 成套性。

饮水安全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应工程档案必然是由若干单井工程档案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从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运行维护形成了一个配套齐全的档案体系, 哪一个单井工程档案都不可淡化和缺少。

3. 实用性。

饮水安全工程档案在建设时期是施工单位的工作依据, 在竣工验收时是农村解困工程验收委员会、水利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部门验收的依据, 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是各村屯管理部门调度运用和维护养护工程的依据。因此, 饮水安全工程档案是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最有用的历史性资料之一, 也是设备运行维护不可缺少的依据。

二、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的基本内容

饮水安全工程档案包括工程打井在论证、报批、施工、竣工验收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磁盘、光盘、照片等原始记录材料。

1. 工程前期材料。

包括可行性报告、水文水利分析报告、规划报告、规划设计、各个村屯的基本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调查报告、设计委托书、工程设计图及审批记录文件等。

2. 工程报批材料。

包括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承建单位开工申请审批表、单井工程计划请示文件、发改委和水利主管部门机构的批件。

3. 工程施工材料。

包括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申请审批表、开工报告、进场人员和施工设备申请核查表、施工合同书、施工图、设计变更文件、项目变更报审表及图纸、试验报告、机电设备变频器、潜水泵合格证、施工记录质量检查评定、事故处理记录以及施工单位、法人、技术人员等资质证明复印件、监理人员所做的各施工阶段结论性报告等。

4. 工程竣工验收材料。

包括各单井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中形成的工程验收报告和验收会议原始记录。

5. 工程竣工后自检验收报告。

包括由宁安市计委、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项目建设自检验收小组验收后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和各验收村屯的验收单。

6.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鉴定书。

包括由省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验收委员会出具的年度项目验收鉴定书、验收评分表、验收结论和验收委员会签字表。

三、加强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的日常管理

1. 做好收集工作。

按照档案管理有关法规和指导原则, 可结合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施工具体情况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这是保证饮水安全工程档案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工作对象为从提出项目、可研报告、规划报告、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理, 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运行维护等全过程中所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资料、照片、影片、录音、录像等各种形式的所有原始记录。首先, 在工程的前期工作阶段, 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前期工作部门密切沟通, 努力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使有关批件和资料及时、顺利地转移到档案室。其次, 在工程施工阶段, 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工前要主动与施工单位及有关人员取得联系, 将竣工档案的要求和表格送到施工单位, 使他们预先了解竣工档案的要求, 按规定收集和积累各环节资料, 做好各项工程的原始记录, 使每一个单井工程项目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材料, 为施工后移交做好准备。再次, 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参与验收与移交, 认真审查档案材料是否完整、真实。在档案交接时, 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以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详实可靠, 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要与档案同步验收, 否则不予决算。

2. 做好整理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质量控制 篇8

安全学科是一门交叉性、横断性学科, 是一门跨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1]。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要强基础、重应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安全工程的专业认识实习既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实现专业要求的重要途径。

二、认识实习的安排及要求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大学第二学年的暑期, 为期三周。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两周现场参观和一周课堂学习两部分。现场参观实习主要在胜利油田进行, 参观的对象涵盖了石油工业上、中、下游主要生产部门及一些重要的辅助部门, 具体见表1所示[3,4]。

课堂学习包括听取专家讲座、收看石油工业主要工艺流程视频介绍、小组讨论交流、撰写实习报告等内容。

通过实习应使学生了解石油文化、石油工业发展史, 了解石油钻井、开采、储运、炼化生产工艺过程, 了解石油机械装备制造过程, 熟悉油田企业HSE管理体系、安全管理模式、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掌握生产安全要素的组成、应用范围、应用方法等。

三、认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实习需要集中参观大量生产单位, 时间短、任务重, 通过几年的实践, 发现了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 认识实习深度不够。

认识实习时间较短, 部分实习单位只有半天的参观实习时间, 这对没有石油行业工程背景的学生来说, 难以在短期内接受这么多“新鲜”知识, 进而导致对知识的认识浅尝辄止。

2. 实习单位配合度不高。

暑期正是油田生产任务最重的时候, 部分实习单位担心实习可能会对正常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常利用“迎接上级单位安全检查”“服装不合格”等借口, 拖延实习时间。

3. 实习过程安全监督不够规范。

部分生产单位安全规范执行不到位, 比如:高处平台未安装护栏、机加工车间铁屑收集不及时等, 这对安全意识较淡薄的大学生来说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认识实习的质量控制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 我校从实习方案/制度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与拓展、监督考核机制优化等方面实施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

1. 实习方案、制度的完善。

(1) 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实习初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强调认识实习的重要性, 明确认识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让学生明白认识实习既是感悟石油文化、增长现场知识的平台, 也是提前了解就业单位工作性质的有利机会, 进而树立正确的实习观。 (2) 完善认识实习指导手册。实习指导手册是学生了解、认识实习的开始, 也是学生整个实习过程需要参考的资料之一。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安排、参观单位要求、课堂学习要求、部分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实习考核要求、安全应急预案等。指导手册目前是电子版的, 人手一册, 随着教师指导实习经验、现场资料的增加以及新问题的提出, 将会不断增添、完善里面的内容。 (3) 灵活安排实习时间。认识实习时间一共三周, 由于实习单位情况复杂, 在不影响上、中、下游大体参观顺序的基础上, 根据先确定先安排的原则确定实习单位排序, 优先保证参观实习的时间充足;中间考虑到天气因素、学生疲劳程度, 适当安排两天左右的休息时间。 (4) 完善实习带队制度。安排理论知识扎实、现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共同带队, 这种制度既有利于为学生及时解答现场碰到的各种问题, 又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2. 实习基地建设与拓展。

(1) 建设标准化实习基地。对合作关系良好的实习单位, 由学校、学院牵头挂牌、成立标准化实习基地, 签署校企合作实习管理协议, 企业安排专人接洽实习事务, 从制度上规范实习内容、组织方式, 保证实习时间、实习质量。 (2) 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互利双赢模式, 了解单位技术需求, 协助解决技术难题, 了解单位人才需求, 共商人才培养思路, 同时, 邀请单位相关人员来校参加培训活动, 学校派驻青年教师赴单位参加工程实践活动, 全方位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双向联系。 (3) 建立备份实习单位制度。认识实习时间有限, 对每位同学来讲认识实习的机会只有一次, 由于各方面原因可能会出现单位无法在实习窗口期进行接待实习的情况, 这时需要对一些关键行业建立备份单位名录, 避免出现关键行业部门无法开展实习的情况。

3. 日常监督、考核机制的优化。

(1) 建立全方位监督管理制度。在单位参观时, 按照自然班, 以宿舍成员为单位, 分成带队教师、班长、宿舍长三级组织制度, 同时, 每班选出两名责任心强的纪律督导员, 避免学生单独行动, 减少安全隐患。参观实习外, 在陌生的生活环境中, 带队教师保持24小时开机, 定时与班级负责人交流沟通, 掌握学生的异常情况。 (2) 建立多样性考核机制。鉴于考核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必要手段, 经过多年的实习实践, 对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实习记录、分组讨论表现、实习报告四个方面, 各赋一定权重。实习总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 对实习报告抄袭、平时表现差的学生实行降档处理, 对未能参加实习或实习时间不满足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 成绩记为不及格, 参加下一年的实习。

五、结语

认识实习是本科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提升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对增强学生的行业认知、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加深对专业应用的认识以及保障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多年来,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己任, 在实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持续改进, 为培养合格的安全工程人才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学秋等.安全科学与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37.

[2]彭萌.中美安全学科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 2010:42.

[3]徐长航, 陈国明, 谢静.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15) :26-29.

浅谈对房屋安全鉴定的认识 篇9

关键词:城市建设,房屋,安全鉴定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个城市已建造了大量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因建筑物建造年代、使用年限及城市规划、管理和历史等原因的影响, 许多建筑物的安全性有待评定, 特别是一些已完工的建筑由于各种待鉴定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加强房屋的安全鉴定工作, 消除房屋安全隐患, 已是近在眼前。因自己本身从事这个行业, 以下是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粗浅的认知, 希望外面的人能够通过此对房屋安全鉴定的行业有一些初步了解。

1 房屋安全鉴定的概念

房屋安全鉴定, 从字面意思上可以了解为:正因为使用的房屋出现问题, 才会要求鉴定是否安全。真正房屋安全鉴定的定义, 是人们根据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础专业知识, 依据相关的鉴定标准、设计规范和科学结论, 借助检测工具和仪器设备, 结合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经验, 对房屋结构的材料、承载力和损坏原因等情况进行检测、计算、分析和论证, 并给出结论的一门科学。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它是指对房屋的完好与损坏程度和使用状况的安全进行查勘、检测、鉴别和活动。其鉴定行为是一种公正、公平具有一定的证明权行为。其目的是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解决房屋安全纠纷的一种技术服务。其核心是最终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构建和谐社会, 协助政府加强对房屋安全使用的管理。

2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建立

自从1989年建设部《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4号) 发布施行以来, 全省多数市、县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相继设立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由于各市、县因经济发展、自身条件等因素限制, 各地的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不平衡, 还没有统一的房屋安全管理法规或规章, 甚至部分市县无设立鉴定机构。无论如何,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房屋安全鉴定等规范标准, 履行对既有房屋建筑结构的完损程度和使用状态是否危及使用安全进行鉴别、评定的专业机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设立, 应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基本条件: (1) 配备专职专业技术的鉴定人员。专职专业技术的鉴定人员应兼顾具有相关专业职称的专业人员和配套人员, 要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熟悉房屋安全鉴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而且要建立鉴定人员持证上岗及继续教育制度。 (2) 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房屋鉴定机构应有固定的工作用房, 配备有计算机、建筑设计相关辅助软件, 做到办公自动化, 并且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和工程交通工具, 满足鉴定工作的需要。 (3) 配备常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根据实际需要, 配备钢尺、吊锤、自动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回弹仪、裂缝宽度检测仪、混凝土钢筋检测仪等等及其他必备的检测仪器。 (4)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一套管理制度, 才能正常开展工作, 遵循鉴定程序, 保持公正、公平的原则, 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最基本来说, 鉴定人员的上下班管理及岗位职责制度管理、业务受理流程、仪器设备管理、业务收费标准、业务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应急方案等方面都要做出规定, 并予以公示, 特别是业务收费标准方面, 鉴定机构应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相关收费标准和规定, 所收取费用应主要用于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和提高鉴定质量的正常支出。

3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监督

在2004年建设部令第4号修改为《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29号) , 建设部令129号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房屋安全鉴定机构, 负责房屋的安全鉴定, 并统一启用“房屋安全鉴定专用章”。就目前来说, 绝大多数鉴定机构是依据建设部令第4号设立的, 其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基本上是房屋安全鉴定, 它是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房屋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 是为正确履行房屋安全管理职能服务的。因各地方发展不平衡因素制约, 有的大城市房屋安全鉴定已十分成熟, 成为一门独特的行业, 一般会由各个鉴定公司抽人组成一个房屋安全鉴定协会, 制定出成立鉴定公司的标准、根据法律法规制出房屋安全管理的规范规定、定时检查各个鉴定公司机构等等一系列措施, 并且严格执行该行业的规范标准, 如《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标准》DB11/T637-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等等。

4 房屋安全鉴定的流程

房屋安全鉴定的主体是已建成的民用建筑, 一般程序是:申请人交资料申请—鉴定机构受理—鉴定人员到现场检测房屋—根据收集的数据编写鉴定报告—申请人交鉴定费拿鉴定报告—如对结果有异议, 再找高一级鉴定机构复议。当该房屋使用了一定年限出现不同程度损坏或在外力作用下 (被车辆碰撞等) 或相邻新建房屋基坑的开挖等等情况下, 可以申请房屋安全鉴定。若出现双方纠纷情况 (相邻新建房屋基坑的开挖、附近施工的影响等) , 可以双方约定同一间鉴定机构, 共同申请房屋安全鉴定。建设部令129号规定: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向当地鉴定机构提供鉴定申请时, 必须持有证明其具备相关民事权利的合法证件。鉴定机构一般会要求提供申请人证明的资料和要鉴定房屋的相关资料, 如建筑施工图纸、建筑结构图纸、地质资料等, 如果较复杂, 会根据资料到现场先勘察一番, 再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 鉴定机构会派鉴定人员 (按规定外出作业鉴定人员最低不少于2人) 到现场对该房屋检测、收集相关数据。建设部令129号规定: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 受理申请。 (2) 初始调查, 摸清房屋的历史和现状。 (3) 现场查勘、测试、记录各种损坏数据和状况。 (4) 检测验算, 整理技术资料。 (5) 全面分析, 论证定性, 做出综合判断, 提出处理建议。 (6) 签发鉴定文书。申请人缴交鉴定费后取鉴定报告, 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都可提出鉴定申请。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 鉴定费由所有人承担;经鉴定为非危险房屋的, 鉴定费由申请人承担。

参考文献

浅谈对企业本质安全的认识 篇10

本质安全, 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 使各种危害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 进而逐步趋近本质性安全。

本质安全原则上是指从开始就实现本质安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来预防事故, 达到防止事故放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其来源是从设计上对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解释演绎扩展而来, 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崭新理念, 属安全管理上高层次的文化范畴。认清本质安全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对之加以利用和控制。过去我们常说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遵守安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规章制度, 就会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甚至实现零事故, 那么我们就会改变过去的想法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发生事故是偶然的, 这实质上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

二、本质安全的建设

1. 转变安全观念

本质安全理论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 要使员工接受这个理论, 并自觉遵守, 就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进入思想意识层面, 入脑入心, 才能主导和支配人的行为。因此转变观念, 让本质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实现文化入位也成了深入开展本职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1) 我们要把实现本质安全提升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从统一决策层思想入手, 领导应从自身做起, 把对本质安全理论认识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和探讨, 深刻领会在本质安全文化下派生出来的人、机、环闭环管理的精髓。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决策中。

(2) 我们应以落实安全责任为重点, 提高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质安全的认识, 把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思想转变和履行职责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同时应积极在广大员工中开展读书等活动, 积极组织员工学习, 使之更新观念。并且开展一系列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利用“事故的可控在控”理念增强他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信心,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3) 我们不仅要很好地利用各种安全活动, 宣贯本质安全理念, 还要组织大家查找整改身边不安全隐患、讲述自己的安全经历、学习不安全时间等自我教育活动, 使每一位员工从一个安全被管理者转变为安全管理的支持者、实践者和安全主动监管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会大大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常思安全之利弊,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关乎着自己的安全, 同时也关乎着企业和他人的安全。

2. 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文化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 是企业在安全制度中长期形成的习惯, 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关键。因此, 首先要规范安全管理制度着手, 形成适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的的一整套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 以制度为手段推动本职安全工作的开展。我们应该以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责任追究三项机制为着眼点, 以各类分析、检查、监督、评估为手段, 形成一套可靠的完善的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监督反馈、持续修订的安全制度管理机制。

3. 重视制度的执行

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使制度落到实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从细节入手, 让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 实现安全目标。力求做到各种工作无论大小、所处地域以及无论在什么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 都必须坚持按标准作业、按规范施工。从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安全制度的学习、培训、讨论等, 熟悉安全制度, 遵守安全制度, 形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成为企业上下的一种理念和追求。

4. 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

通过贯标学习, 我也逐渐认识到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 以先进的理念进行安全管理对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我认为要在认真研究本职工作的全过程的同时努力实现作业环节的标准化, 只有做到了标准化才能进一步量化各项工作, 才能实现全程监控和全程管理, 才能真正实现本质安全。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标准化管理:一是作业具体过程标准化;二是实行检修作业指导书的标准化;三是实行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 四是实行安全监督例行工作标准化;五是多部门联动, 形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三、结束语

通过不断地分析, 我感到本质安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稳定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增强责任感、培养安全管理主人翁意识的重要途径, 是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载体。

摘要: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必经之路, 以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 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保证, 以班组安全日活动为切入点, 对企业本质安全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安全认识 篇11

领土主权是什么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指国家在其有限领土内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和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对内,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事物,以及领土外的本国人和本国产业具有实行管辖的权利,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对本国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事务拥有最高统治权。对外,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行使完全自主,排除任何外来干涉。主权标志着独立国家之间的平等关系。

主权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法约束各类行为者的源泉。

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应具备的四项要素,而国家主权又是其最基本的属性,因此民族国家又称为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最主要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也是国际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

笔者愿意着重指出:在这四项要素中,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或实现的最基本空间,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人民得以生息繁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领土主权首先是指国家对其领土的所有权,具体体现为领土管辖权、领土所有权和领土不可侵犯权,以及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人、事、物的排他性的最高权力。国家领土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国家行使其最高并且通常是排他权威的空间。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领土主权一旦遭到破坏,一国的其他主权也就难以实现,甚至于被毁灭。

在全球化及网络和新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国家领土主权遇到多方面的挑战。超国家组织和机构对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活动、互联网对国家有形边界的“侵蚀”、国际关系的日益制度化等等,不断挤压国家主权的生存空间,迫使民族国家不得不让渡一些治理的权利。

与此同时,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些对传统的领土主权予以有限限制,以及将诸如共同保护人类环境确认为主权国家的国际义务等新情况。

尽管有这样的许多变化,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不可侵犯这些基本原则依然有效,从未招致任何质疑,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公然否认领土主权的不可侵犯性。因此,领土主权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同时,从国际关系实践看,二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中干预他国事务的现象虽并不少见,但是公然发动侵略战争或以其他方式公然侵犯别国领土主权的事件,却大大减少。即使发生,国际社会也会依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迫使侵略者就其侵略行为给他国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1990年伊拉克入侵邻国科威特引发的海湾战争就是典型例证。以国家领土边界划分的领土主权,始终处于国家主权的核心地位。国家疆界是识别一个主权国家身份的首要标志,对它的有效控制与维护是国际社会承认国家合法性的前提。就此意义而言,即使在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

应当澄清的一些史实与观念

今天我们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国际法理依据,即来自1945年前后大国之间有关远东战后国际政治安排及日本投降的一系列国际文件。如果不承认其时的中国政府之作为,不承认这些文件,则今天台湾问题的解决就将失去根本的国际法依据。

我们所说的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统一和安全问题实际是一个历史过程。清朝康熙年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次以近代主权国家的身份与外国签订的界定国家边界的双边国际条约。此时的中国面对的已是似虎豹觊觎的西方列强。从那以降,特别是到1840年以后,以传统的“宗藩朝贡”的“华夷体制”为特征、以中国的中央政权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体系,在与西方国家主导的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发生的历史碰撞中一败涂地。中国遭受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其指标性特征就是因战争、政治、外交的一次次失败,使中国不断地与西方列强签订种种的不平等条约,甚至被迫割让国土。在这个百年历史进程中,清政府实际领有和控制的有效行政司法管辖空间和国家领土在不断缩小。

这个进程除去包括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屈辱之外,也包括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开始认知世界,并且逐渐认识、承认和接纳国际法及西方主导的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过程。因为中国已经被纳入这个国际体系,要与其他国家包括周边国家打交道,就不得不承认现行的国际体系,承认现行的国际法体系和国际社会的基本制度。你可以不喜欢、不承认、不遵守这些制度,但是你很可能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并最终仍不得不“回归”,只因为这一国际体系是西方列强建立并主导着的。自晚清以降,中国政府积弱不强,中国外交屡战屡败,国家领土主权利益不断丧失,直至新中国建立。

有一点需要给予说明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暨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曾一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出现过近代以降短暂而空前的完整和统一。当时的中国一度跻身世界五大强国之列,成为联合国五大创始国之一。籍此历史时机,其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一举废除了1840年以降晚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此点之重大历史意义,今人是应予以充分估计的。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1946年,中华民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分别委派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树立主权碑。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并公布施行。这些无疑已成为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南海主权诉求的坚实的国内法和国际法基础。

新中国60年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努力

建国之初,新中国即面临一个巩固、建设与维护、发展国家主权的极为艰巨的任务。首先,此前的中华民国政府并未进行抑或完成与周边国家的勘划边界事宜,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自然留给了新中国。

在与周边国家划界这个问题上,有两点须予以注意:其一,事实上,近代以来中国的清政府、北洋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在周边长期面对的,曾是几大西方列强:北边是沙皇俄国(1917年之前),西边是占据了南亚次大陆并积极谋求北上的大英帝国,南边是占据了印度支那的法国。而在1945年以后,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风起云涌,这些老大帝国一一崩解,中国周边的前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成为新中国的“新”邻居,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老挝、越南、朝鲜、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无不建国于1945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伊始,即面临着与这些同样是新独立国家的近邻共同缔结边界条约的历史重任。

其二,无论在政治上、外交上还是在划界谈判的技术层面,在历史留给新中国的这个巨大而繁重的勘划国界任务中,都“天然地”隐含着在新中国与这些新独立国家在建国之前的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极其复杂的、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如何处理晚清以降中国政府曾与其时的俄、英、法等国签订的那些丧权辱国条约(包括一些似是而非的划界条约)的问题,以及所谓“麦克马洪线”一类的问题。对于中国周边这些新独立国家来说,与中国勘划边界的问题也是它们所必须面对的复杂问题。而其时中国与邻国所有海洋边界的勘划均付阙如,《国际海洋法》也尚未诞生。这一切对于60年前的新中国来说,不仅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其中的艰难性与复杂性也是可想而知的。

建国60年来,经过巨大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邻国勘划陆地边界问题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迄今已先后与其中12个邻国签约划定了陆地边界,分别是中缅(1960年)、中尼(1961年)、中蒙(1962年)、中朝(1962年)、中阿(富汗)(1963年)、中巴(1963年)、中老(1991年)、中哈(1998年)、中越(陆地边界,1999年)、中吉(2002年)、中塔 (2002年)、中俄(2005年)。已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22000多公里的90%。这些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伟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已成为奠定我国今天稳定的周边外交大环境的基石。

其中对于彻底改善中国周边战略形势起了极为重大作用的划界事件,莫过于中苏(俄)边界和中越陆地边界的成功划定。

中国与俄、哈、吉、塔几千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一举划定,从战略上根本解除了北部漫长边界如芒刺在背的几十年后顾之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是苏东剧变带给中国的最为丰厚的战略红利。中越陆地边界条约的生效,使一度困扰中国周边战略安全全局的南方边界获得长治久安,同时标志着中国与邻国的陆地边界,除中印(以及中国不丹)边界外,基本得到全面解决,从而使得中国的陆地边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和国际法保障。正是在这些已界定勘划成功的双边国际条约之中,中国的领土主权及其安全得以实现。

中苏边界谈判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两国关系的恶化,谈判几经挫折,并一度停滞,中苏在边界地区甚至一度爆发军事冲突。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苏边界谈判步伐大大加快。1991年5月,中苏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该协定。2004年10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彻底解决了两国间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在中苏边界谈判中,苏联最终没能同中国就西段边界达成最后协议。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与中国西北边界遗产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四国依然延续了同中国边界谈判的势头。1994年9月中俄签署《中俄国界西段协议》。1994年4月《中哈国界协定》签署,1997年9月、1998年7月又签署了两个国界补充协定。1996年7月《中吉国界协定》签署,1999年8月签署《中吉国界补充协定》。1999年8月《中塔国界协定》签署,2002年5月签署国界补充协定。至此中国西北边界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中国和越南在1979年曾爆发过边界武装冲突,此后两国边界谈判直到1993年8月才得以重开。双方经过16轮谈判,1999年12月30日,中越两国在河内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陆地边界条约》。2000年7月6日,中越双方在北京互换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尚未完全实现

今天我们所论及的中国国家领土主权,是以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作为空间范围的,中国的法律为之赋予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这种主权由此也应当是完整、统一和安全的。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这三者都尚未完全实现。

首先,为中国国内法所规定和诉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领土并不完整。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并不完整。在现代国际体系和国际法框架中,一国领土主权的确立与实现,一方面是以国内法为依据,并通过有效的实际控制与行政司法管辖实现的;另一方面也是在与相邻国家共同确认的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加以确定、并通过共同勘划国家疆界得以实现的。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完成与所有邻国的划界勘界,尚与一些周边邻国存在重大的领土主权纠纷,其中尚有大面积的中国领土,即已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领土(陆地与海域),长期以来却为外国占有或者实际控制。这样的状态,说明中国的领土主权还远谈不上完整。

其二,中国的国家领土主权尚未实现统一。这主要是指60年来海峡两岸两个政治实体的分离分治现实。

其三,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尚存在重大的现实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60年来的中国周边外交关系,总体是和平的、和睦的,但中国也曾经多次因为领土主权纠纷,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只要仍存在着与周边邻国的领土主权争议,中国领土主权的现实安全隐患就将一直存在。

综上所述,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迄今为止尚未完全实现。并且,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尚看不到最终解决的前景,尚须中国与周边当事各国付出巨大的政治与外交努力。环顾其他被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性大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存在如此重大的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统一和安全问题。就此而言,在今后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仍是中国国家核心战略利益。

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形势依然严峻

其一,我国与周边邻国仍然有部分尚未划定的陆地边境,争议双方对这些共同边界尚存在着极大的领土主权争议。目前,中国与印度、不丹尚未进行边界划界。其中,中印双方对边界地区的领土主权争议涉及大约12.5万平方公里,已成为中国领土主权历史遗留问题中最重大的现实问题。中印双方均对这一面积巨大的全部有争议边界地区提出诉求(印度实际控制的区域约有9万平方公里)。因为涉及的领土空间巨大,中印之间几十年来一直在边界问题上进行艰苦的政治、外交纠缠,甚至发生过重大的军事冲突。目前,中印边界虽然尚未划定,但两国都同意通过和平谈判的方法解决边界问题,并采取措施缓和边界局势,维护边界稳定。

其二,相比之下,中国的海洋领土主权问题更为严峻。我国的领海海域除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东侧太平洋海域,还包括我国法律及国际法所规定的相关大陆架海域及200海里经济区。中国的海洋国土,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动力资源丰厚,极具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作为国际海洋通道,其战略意义尤为重要。目前,除中越之间的北部湾海域已成功进行签约划界之外,我国与八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争议海域面积达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海域辖区的1/2。

我国与日本之间存在着东海划界及钓鱼岛主权争议问题。

中朝、中韩之间在我国黄海、东海海域也存有主权争议。

中国南海分布着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个群岛,其中东沙群岛主要岛屿和岛礁,现在台湾当局实际控制中,西沙群岛基本上被我控制,目前主要存在争端的是南沙群岛。

国际上对资源的争夺及对于战略通道的控制,将使中国海洋疆域划界问题的解决变得旷日持久,也将使海权斗争更趋复杂化和激烈化。

存在极为独特的国内特殊边界问题

就一个国家内部而言,各行政区划之间的边界应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由国内法规定,纳入国内行政管理体系。但是,基于历史、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的边界,大陆与台湾(以及澎、金、马诸岛)之间的边界采取特殊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这种情形世所罕见。

粤港、粤澳边界曾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屈辱见证,现实则是“一国两制”的政治体现。香港、澳门都是经济高度发达、人口极为稠密的地区,按照两个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来实行的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目前,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对内地群众还很有吸引力,但是两地均难以承受人口的大规模涌入;由于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法律制度不同,也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跨境犯罪在粤港、粤澳边境地区活动猖獗,一些港澳黑社会组织不断向内地渗透。因此,对粤港、粤澳边界实施不同于其他行政区划边界的特殊管理制度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实际的。这种特殊的边界管理制度还将执行相当长一段时期。

台湾海峡构成了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的天然分际。台、澎、金、马及其所属岛礁海域,目前在台湾当局的行政治理与司法管辖之下,中国的国家领土主权因此处于事实上的分裂和分治状态,但这并未能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以往,台湾地区的历代领导人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近年来,特别是民进党执政后大肆推动“台独”活动,引起了台海局势的紧张,严重威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中国统一大业和东南沿海边境安全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关乎中国统一的千秋大业暨中国的核心战略利益。

新世纪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在21世纪新的国际环境中,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着许多新的国际法问题。在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国际环境法、国际海洋法、国际发展法等一系列新兴法律的兴起,国际法的客体也在不断扩展,传统的国家保留范围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国际法的客体范畴。目前,根据环境法、海洋法、外层空间法等多个国际法的相关规定,传统国家主权从未涉及处于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许多领域,诸如极地、外层空间、公海、国际海床洋底等都已经被纳入国际法的客体范畴,并以“无主物”、“共有物”、“人类共同财产”以及“人类共同遗产”三种类型确认了这些领域作为“全球公域”的法律地位。“全球公域”在国际法上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其为全人类共同所有,必须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共同开发和利用,并排斥或禁止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对其主张主权权利。据此规定,这些区域从此成为国家主权的禁区,任何国家不得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优势在这些区域主张主权,这无疑是对主权空间范围扩张的一大限制。但是,同时这些“全球公域”也成为了由所有主权国家“国际共享”的“新边疆”。

由于中国国家实力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家利益逐渐溢出传统领土边界,使得在我们的传统国界之外,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寓涵于国际共同主权之中的种种崭新的中国国家主权利益。这些新的东西包括上述提及的国际海洋通道、国际共同海域、国际海底、南北极地、外层空间……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中国在这些空间领域的国家主权权益,同时,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这方面国际制度的制定,将其作为切实维护新世纪中国领土主权“新边疆”的有效途径。这不仅仅是一种国际共享,也是一种责任,是中国作为一个日益成长的大国,应当对人类文明建设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关的法律建设和教育公众问题迫在眉睫

与我国领土主权问题的严峻现实相比较,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也显得明显不足甚或缺失。

这里,还有一个教育公众的问题,其已成为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项极其艰巨的历史任务。例如,在未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以及在解决南海多边领土主权争端中,需要大力培育中国公众对于解决领土主权纠纷的正确意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国民的国际法意识和普及相应的知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实,国际法即使在欧洲也是近代以来才有的,近代的国际体系实际也是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才建立起来的。过去150年以来,中国人及历届中国政府对国际法也是一个逐渐的认识、承认、接受、接纳并且融入的过程。在古代长期的历史环境中,中国一直处于东亚华夏宗藩朝贡体系的“中央”。只是到了近代,在与西方列强碰撞之后,中国人才开始知道世界之大,才开始知道东亚之外存在一个国际社会。时至晚清,整个国际体系和外部世界突然展现于中国面前,而且是带着坚船利炮呼啸而来的,紧接着就是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结果是大清朝的灰飞烟灭和国家的积弱不强。正是在这种腥风血雨之中,中国人认识了近代国际体系和国际法,这实在是一种历史的无奈。今天,当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0年深刻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之后,中国人发现,国际社会不仅是有规制的,而且随着国际法的硬化,它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正越来越大。正是在中国承认和接受国际法这个进程中,随着国力的强大和自身分量的加重,中国已步入了积极参与国际法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新的历史进程。

目前涉及中国领土主权问题的主要国内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相关条款中所规定的一些原则性法律规定

与12个相邻国家签订的相关陆地边界条约

与越南签订的北部湾海域划界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

中印两国《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和《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条例》

笔者认为,在上述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中,中国政府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目前还仅限于对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领海基线做出了权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所规定的其他大片中国领海基线的权界尚付阙如,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规定的相关权益空间自然也无法得以权界;有关中国领空主权的法律尚缺;因中印、中不(丹)尚未划界,故中国陆地领土主权边界的法律权界尚不完整;有关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包括涉及国界地图的测绘、公布、出版等)的法律法规空缺;……

坚持以和平的、外交的方式解决边界问题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当相邻主权国家间存在领土主权争议与纠纷时,通常通过和平的、外交的方式或国际仲裁的方式加以解决。反之,即只有诉诸武力,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只是此种方式在现代国际环境中已越来越受到摒弃,也不断被实践证明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并且通常是无效的。以中国外交为例,建国60年来,中印、中苏、中越之间都曾因领土主权纠纷发生过陆地边界战争,还曾与南越和越南先后就南海的主权争议爆发过海上军事冲突。然而,中国与前苏联国家(俄、哈、吉、塔)领土主权问题的解决,中国与越南陆地边界问题的解决,中国与越南北部湾海域争端的解决,以及中国与十几个陆地接壤国家疆界的成功划定,并不是以战争方式,而恰恰是以谈判的方式、外交的方式加以最终解决的。这些都为今后解决中印领土争端,以及与相邻国家解决东海和南海的海洋领土主权的争端,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所谓不打不成交,似乎是只有打过仗才知道和平的必要与弥足珍贵。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现代国际环境中,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即使发生过战争的国家也仍然可以通过和平的、外交的手段最终划定边界。一部欧洲近代史证明了这一点。中俄和中越划界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上世纪60年代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当时中苏为边界纠纷大动干戈。仔细分析当时中苏双方实力,苏联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中国,但最终中俄边界的划定,中国与俄、哈、吉、塔之间数千公里的划界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并没有通过武力而是通过外交方式解决的。中越之间也是如此。1979年之后中越就边境问题进行了10年的战争,现在中国和越南的实力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中越陆地边界的划定也并没有因为中国与越南之间国家实力大小、强弱悬殊,强大的一方便可以通过武力拿回领土。相反,中越陆地边界及北部湾海域边界的划定,最终也是通过外交方式解决的,同时也为双方进一步的海域边界的划界积累了善意和经验。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的新兴国家,但在1962年边界战争之后,中印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近年,中印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时机日益成熟。借鉴上述经验,中印之间仍然可以,相信也可以创造条件以和平的方式、外交的途径最终解决双方的边界纠纷。

在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边境谈判时,要充分利用和抓住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变化中的历史契机,即所谓“战略天窗期”。不妨设想一下,若没有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中俄、中国与哈、吉、塔之间边界的划定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段中顺利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最近十几年或更长时间内,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友好关系和战略互相依存的国际大格局及和平大环境的营造,中越之间陆地边界的划定也是不可能那么顺利的。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 “战略天窗期”。仍以中印关系为例。现在的中印两国各自都进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持续繁荣、国家复兴的历史时期,而中印关系也处在中印建交60年以来又一良好时期,国际社会对中印两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事实上,中印也迎来了一个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最佳时期,也即我们所说的“战略天窗期”。天窗一旦打开,机会稍纵即逝。历史时机一旦错过,而后各自国内环境变化了,或者是国际大环境变了,就不再有这么好的机遇了,即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然,与周边国家解决历史遗留的复杂边界纠纷,除了要依赖于国际大环境的有利变化,最根本的条件仍然是自身综合国力的发展及国内环境的建设。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国力空前增强。现实的中国处于近代以来国力最强大,国际地位、角色、分量、身份最优越的时期。有了这样坚实的国内政治、经济、外交、公民社会的成长等根本的国力基础,政治与外交上才能有底、有资本、有砝码,才有解决国家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战略实力。

划界谈判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外交业务。外交谈判的特征是和平性,谈判本身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既要依靠经验,也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熟悉国际惯例,需要国际法等方面的专业才能。在谈判中,应该着眼于战略大局,着眼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进有退、有得有失、有予有取、有理有据,在坚持自身立场的同时,也要充分照顾对方的利益关切,关照历史但不纠缠于历史,尊重现实从实际出发,才能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划界谈判取得进展与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及边境纠纷。

对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再认识 篇12

1 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1.1 出诊不及时接听呼救电话的同志未详细询问患者的姓名、病情、地址及联系方式, 导致出诊时专科医师派错、司机因方位不明走错路, 而又无法有效联系患者, 使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现场抢救患者, 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另外, 急救人员抢救意识不强, 急诊分诊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出诊速度慢,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诊, 司机对道路不熟悉或交通不畅, 特别是上下班人流高峰期, 影响急救车行使的速度, 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误, 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工作质量。

1.2 急救反应慢出诊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对伤病员评估不足, 未能更好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携带药品及仪器, 导致出诊前的物品或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 到达抢救现场才发现急救药品不齐或在抢救过程中才发现某抢救药品不够用, 而对伤员延时救治, 大大降低了抢救的成功率。

2 现场急救隐患

2.1 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对已死亡的患者未进行常规抢救, 对已死亡的患者检查不仔细, 未留有效死亡检查记录。

2.2 急救设施、设备、药品存在不安全因素, 院前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 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设备等限制, 客观上为急救工作安全性增加了一定难度。

2.3 急救技术掌握不熟练, 动作缓慢, 在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 未能及时、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仪器设备, 未能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 保证急救药物的使用, 如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 或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选择的穿刺针头过小, 滴速太慢, 不能有效扩容等。

2.4 医嘱查对存在安全隐患, 院前急救时受环境和条件所限, 护士执行口头医嘱, 增加了出差错的几率。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时除"三查七对"外, 更强调"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和医生复核, 保证抢救过程忙而不乱和治疗安全。

2.5 护理文书不规范, 不重视院前抢救护理记录, 记录不及时、不详细。

3 转运途中安全隐患

3.1 不能充分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未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3.2 转运途中路况不良, 车内照明不佳, 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 或者医生坐在副驾驶位置, 未与护士一同坐在患者旁边观察患者病情, 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

3.3 运送时没有拉起床栏, 对不合作的患者没及时使用约束带, 致患者摔下车床。

3.4 对极危重患者未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原则, 造成转运途中因人力、物力不够, 导致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恶化或死亡。

3.5 接危重患者时, 询问病史不详, 如患者有无晕车史, 未告知患者或家属晕车呕吐时会增加颅内压, 出现头痛或使原有的头痛加剧等。

3.6 护理人员选择静脉输液针头不当, 造成患者在转运途中穿刺部位肿胀, 不能保证药物和液体有效进入患者体内, 引发医患纠纷。

4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如下

4.1 加强岗位责任教育, 增强院前出诊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 认真接听呼救电话, 接到呼救电话后, 要问清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居住的街道、门牌号码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特征或建筑物, 弄清患者所在位置。如果是小儿或儿童还必须问清楚父亲或母亲姓名并做记录, 由出诊人员随身带上, 以便及时和对方联系, 避免跑错方向。针对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物资, 及时到达急救地点只有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做到为患者所急, 为患者所想, 才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4.2 分科别准备院前急救箱, 合理布局抢救物品, 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维修和随时补充更换, 出诊人员所带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必须保证完好率100%, 加强救护车管理救护车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物品、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充分、完好, 每班认真交接, 定人、定期检查, 排除不安全隐患, 确保急救畅通, 认真仔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提高抢救成功率。

4.3 及时出诊,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 (3 min) 出诊, 根据"120"指挥中心发送出车通知单上提供的地址、电话, 直接与患者或家属联系, 保证出车路线正确, 在情况许可下, 让患者家属于指定位置等候, 避免寻找, 延误时间。同时由医生了解患者病情, 护士及时评估, 并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药品、仪器, 使其处于应急状态, 保证到达现场可以快速、准确使用, 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院前抢救患者时, 宜选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保证转运途中静脉点滴通畅, 保证药物和液体能按治疗计划有效完成。

4.4 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要仔细查体, 认真听取患者家属和在场人员提供的病情资料, 对已死亡的患者必须常规抢救30~60min后, 再用心电图机做心电图后, 确认患者是否死亡, 再告知家属患者死亡。

4.5 接危重患者时, 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晕车史。并告知晕车会使病情加重, 如恶心呕吐时, 会增加颅内压, 出现头痛或使原有的头痛加剧, 也有可能发生窒息。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好医患配合, 共同战胜疾病, 对极危重的患者必须遵循就地就近的原则进行抢救, 不得因丢失患者资源为由舍近求远而延长患者到医院进行系统救治的时间。

4.6 转运患者时, 应充分评估转运途中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 并与患者或家属做好有效沟通, 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让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承担转运途中的风险。同时固定车床, 拉起床栏, 对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带, 保持合适安全的转运体位, 意识障碍者, 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面色, 对意识清醒者, 定时进行简短对话以判断意识的改变;意识障碍者, 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应急处理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 保证抢救药品、仪器及时、正确使用。

4.7 加强理论技能培训院前急救工作的不可预知性, 使院前急救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 要求急救医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综合医学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熟练的抢救技术, 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 加强急救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反复的急救技能培训, 对120规定的急救流程和技术操作规程应人手一册,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患者抢救流程、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流程、休克患者抢救流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穿刺留置输液、处理复合伤、现场患者搬运术等培训和考核, 只有提高了科室的整体现场急救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

4.8 规范护理文书, 重视院前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 在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上, 准确、及时地书写院前护理记录, 记录出诊到达时间、上车时间、到院时间、抢救措施实施时间、内容, 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 特别是用药后要详细记录用药时间、剂量, 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

总之, 我们要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 由于医疗行为本身的特殊性质, 具有紧急抢救性、高技术性、高风险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而院前急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危重、年龄不一、文化层次及社会背景不同的各种疾患人群, 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 稍微疏忽, 可能会铸成大错。院前急救人员应认识到工作的高度风险性, 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完善急救流程, 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知识, 增强风险意识, 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院前抢救过程直接受现场人员监督, 面对抢救场面要沉着、冷静、稳重、严肃, 应排除外界各种干扰, 做到临危不乱, 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42010年我科记录在册的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原因诸多, 主要表现为急救前隐患、现场急救隐患、转运途中安全隐患三个方面。结论 针对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医疗质量,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崇泽.信息预警在规避药品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 2009, 6 (7) :389-392.

[2]刘巍.美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评价和预警系统分析与启示[J].中国执业药师, 2009, 6 (2) :20-22.

[3]何映, 李馨龄, 沈璐, 等.药品评价专家库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中国药物警戒, 2009, 6 (9) :557-559.

[4]万伟, 杭星.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 :153.

[5]郑松枝, 魏肖利.急性脑出血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2) :94, 103.

[6]李患礼, 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 3 (3) :1323-1324.

[7]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8) :2820.

[8]张胜萍.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1) :33-34.

上一篇:图书馆的科技规划下一篇:情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