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法治和安全的认识

2024-07-01

浅谈我对法治和安全的认识(精选9篇)

浅谈我对法治和安全的认识 篇1

20150624供电部 赵婷 浅谈我对“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

产”的认识

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就是要自觉地弘扬法治精神,切实用法治思维审视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用法治方式推动安全监管规范化、法制化,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今年6月,围绕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主题,已落实安全责任、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安全知识为重点,将开展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安全形势依严峻,尽管在安全认识上、意识上、知识上、技能上、制度上有所提升,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安总要求,保障安全生产。特别是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的背景下,生产安全从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化、信息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安全法治。

安全法治是决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加强安全法治,必须牢固树立红线意识。习主席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要以“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在生产工作中落实和践行。加强安全法治,必须狠抓安全责任落实。根据国家的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企业应建立以下几项安全管理基本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及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制度上固定下来,从而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控制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生命更加强大。

2、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制定安全教育制度及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隐患、消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也是企业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一项重要性的手段。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教育的规定,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劳保用品是为了减轻或避免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受到的伤害和职业危害,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一项预防性辅助措施。

3、制定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是消除和控制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伤亡事故,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一项重大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应根据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同时根据现场使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监督并其实施。

4、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建立应急救援的目的是保障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落实是抓好安全工作的重点。班组安全建设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组的职工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安全工作是重复的过程。

1、事前宣传教育培训,员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特种、安全管理等人员,有国家相关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2、事中检查、危险源评估、隐患排查及整改,并落实措施,不能及时整改的应落实防范措施。不断完善制度和应急预案。

3、事后处理,要把历史上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对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来对待、把隐患当事故来对待。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实现民生的永恒主题,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生命没有彩排,只有一次精彩。我们要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意识,立足岗位,抓好各项安全规则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细节入手履行自己应尽的安全责任。

浅谈我对法治和安全的认识 篇2

关键词:声乐,理论,实践,哲学

对于音乐的学习这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我出生于湖南桑植县的一个小农村里, 世代为农, 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姑娘, 并且还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农村姑娘。都说少数民族唱歌唱的好, 是的, 这一点我承认,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唱歌还得看方法来。我记得很小的时候, 我的长辈们每到日落收工时, 就组织村里男女老少举办篝火晚会, 时而唱歌, 时而跳舞, 我想这应该算是我的音乐启蒙吧!而到后来, 上了小学当上了班上的文艺委员, 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真正爱唱歌的小女孩了。上了初中, 有一次在家看电视, 无意中听到了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唱一首《好日子》, 当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真的可以说无法用语言表达, 再加上与宋祖英 (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人) 算是半个老乡等以上诸多因素, 可以说这是我走上音乐之路的开端吧!

当自己真正走向音乐这条路时, 才知道音乐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就拿我的主专业 (声乐) 来说吧, 声乐不是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也不是声音想唱多大就唱多大, 速度也不是想唱多快就唱多快, 想唱多慢就唱多慢, 而是在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加之对作品的理解来歌唱的。追求的是一种“美”。这就要求我们对“声乐”要有全面的学习与理解。一下将是我从“声乐理论”“声乐实践”“声乐哲学”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声乐理论

本文中的声乐理论主要指一些文字上的东西, 如:声乐训练法、声乐学基础、声乐美学、声乐心里学、声乐语言学等等。这些将是作为学习声乐并且把声乐学好的一个理论基础, 同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也是学院派与民间艺人派的区别;学院派注重理论为实践并进, 而民间艺人派则注重实践。) 如我的音乐老师刘亚南副教授说过:“如果只注重音乐技巧学习, 则大可不必花那么多的钱和时间来专门的艺术学校学习, 找民间艺人去学足够了, 也许还学的更好。”我想, 这些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1. 声乐训练法: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是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 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声乐训练法”是贯串声乐学习者一生的功课。每一个成功的歌唱家都是在其科学的训练方法下造就的。在我的音乐道路上, 所接触的声乐训练主要有:气息训练、咬字训练、声腔训练以及歌唱的站姿训练等。采取的方法与措施有:打嘟、哼鸣、音阶半音阶练习 (上下行) 、和弦练习 (三和弦、七和弦上下行练习) 、歌唱练习、朗读法练习、形态模仿练习等等。

良好的站姿也是演唱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形成。对于站姿从笔者自身体会应注意以下几点:

两腿斜分开, 距离为两肩宽度一致;

全身直立, 放松前胸稍稍托起, 但不能耸肩, 重心稍向前;

目视前方, 头要端正;

面部表情, 自然大方;

内心要平和, 情绪要兴奋。

2. 声乐学基础、声乐美学、声乐心理学、声乐语言学: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的艺术, 当然离不开登台表演, 不管面对的是专业的听众还是业余的听众, 对歌手来说表演出最佳的水平是他们的职责。那么怎样才能演出好的水平呢?这是一个歌手综合水平 (素质) 的表现, 包括歌唱技巧、对作品的把握 (分析) 、对词曲作者的了解、自身的心理素质、咬字发音的正确性、舞台 (演出) 经验等等。这些方面的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笔者在数年的音乐学习路上就深有体会, 特别是大学四年的学习, 使笔者更加系统地学习了声乐各种理论 (包括上课与自学) 。认识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声乐实践

声乐实践在本文中主要指三大点:

1. 系统学习声乐技巧

2. 积极从事声乐演出

3. 尝试写作声乐作品

声乐的学习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与完善, 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问题 (错误) 来。系统地学习声乐技巧才能使我们更好的控制声乐位置、产生好的共鸣、控制气息、控制呼吸方式、咬字与吐字方式等等。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以后, 要适当地登台演出, 这样在演出中既能锻炼自己又能再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声乐技巧不断提高。从以上方面可总结出声乐学习的一个流程图:理论学习—技巧学习—登台演出—理论学习—技巧学习—登台演出…… (可以作部分程序调整) 。可以看出声乐的学习是一个反复不断的过程。

在声乐实践中提到一个尝试写作声乐作品。这是什么回事呢?笔者认为:从音乐的存在方式角度来说, 词曲作者属于一度创作者, 表演者属于二度创作者。当一首“作品”被词曲作者创作出来, 展示给观众欣赏, 这其中有一个中间环节—表演。不同的表演者表演同一首作品有不同的版本。如:一百个人演唱《我爱你中国》就有一百个版本的《我爱你中国》

就算是同一人演唱同一首作品, 那么每次演唱的都不一样, 至少在某些细节上是有所不同的, 这其中就包含着再次创作。那么这首被演唱者演唱的作品就不再是原来作者写的那首作品了。如果都敢于尝试写作声乐作品 (音乐的其他形式也一样) , 不管好与不好, 至少更能体会到词曲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想法或是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这样更有利于演唱者把握和表达作品。记得我大学的一同班同学经过自己采风写了一首歌曲 (属于民歌, 歌名为《拖木之歌》) , 经过其他同学演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 (指演唱者) 无法表达我内心想表达的东西, 至少还没有完全达到我想要的那种感受, 但他们给这首作品注入了很多新的东西。”从以上可以看出演唱者创作声乐作品对自身来说是有益而无害的。

三、声乐哲学

“声乐哲学”这个名词到目前来说还是很少单独出现的, 多数看到的是在音乐哲学中出现。哲学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 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有些学者研究了一辈子哲学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哲学。笔者在此不奢望也没有能力阐明到底什么是声乐哲学。但笔者经过这数年来的音乐之路对“声乐”倒有一种哲学式的看法:

1. 声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价值是由声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决定的。

只要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客观地阐明声乐艺术的本质和声乐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那我们就能多大程度上客观地表达出声乐教育的本质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2. 从哲学的局限性角度出发, 以在变中求变。

声乐教育和其他事物一样, 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 声乐 (声乐教育) 才能更好的发展。

3. 辩证的看待声乐哲学问题, 从全面的、综合的角度去学习声乐、理解声乐。

声乐是需要表达的、声乐是需要感受的、声乐

赏析艺术歌曲《黄河渔娘》的演唱

邹昌峻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黄河渔娘》是由词作家甲丁与曲作家徐沛东所共同创作的、当代不可多得的优秀声乐作品之一。该歌曲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优美的旋律将黄河渔娘特定区域与环境下生活的音乐形象表现的非常到位。本文站在个人的角度对《黄河渔娘》的情感处理以及技术运用提出一些见解。

一、《黄河渔娘》的作者以及背景简介

《黄河渔娘》的曲作者徐沛东, 祖籍辽宁大连, 生于1954年, 7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师从杜鸣心教授。1985年加入中国歌舞剧院从事音乐的创作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 徐沛东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比如有大众所熟悉的《亚洲雄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等。其以音乐风格优美朴素, 厚重热情, 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创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河渔娘》旋律流畅优美、富有鲜明的个性, 唱出了中国民歌的字正、腔圆的变幻色彩。

二、《黄河渔娘》的内容

情感, 是歌曲的灵魂与中心所在。而且, 这种情感不单单是表现在歌曲的旋律上, 还表现在歌词的创作中。《黄河渔娘》是豪放且深情的歌曲, 歌词里所表现出的感情丰富多彩, 是对女性的一种赞美同时也是对黄河的敬佩, 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黄河渔娘》的歌词作者是甲丁, 歌词包含诗意且通俗易懂, 像极了一首抒情的诗。黄河渔娘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艺术形象, 非常生动细腻,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形象才让整首歌曲饱含生机, 配上徐沛东宏伟、大气而深情的旋律, 是语言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三、《黄河渔娘》的赏析及分析

1.充分理解作者在歌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及方式

歌词, 是声乐作品的一级创作, 是二、三级创作的基础, 只有真正地理解词作者在歌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才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并丰富、拓展词作者的思想意境, 为进一步的创作做好准备。

《黄河渔娘》所描述的是一群在黄河的浪涛中起航讨生活的渔家女人, 这些女人为了生存而在暗流多险的黄河边上忙碌地工作着;在黄河边上的女人没有江南女子的婉约和浪漫。但是, 她们所具有的是朴素、纯朴以及风雨中的不屈。作者所表现出的不单单是对黄河边上女人的疼爱, 更多的是对她们的佩服和向往。歌词在表现形式上采用第二人称来描写黄河渔娘, 所以要想演唱好这一首歌曲就一定要理解这一点。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带入第一人称的情感表达, 如果这样就非常难以使用声音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2.准确把控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以及音乐语言风格的特点

要想高质量的完成声乐作品, 其关键就是要了解音乐语言的风格特点, 也只有把控了音乐语言的风格特点才不至于出现错乱的情况。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的历史及文化, 悠久的五千年文化打造出不一样的艺术风格及音乐的特点, 且五十六个民族的文是需要创作的。我们只有全方位的把握它, 它将永远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作为学习声乐的专业人才和即将走向声乐教学岗位的音乐师范类大学生, 我们对自己专业的全方位把握与理解是我们在今后的执教生涯中的一笔财富。在此希望我们祖国的教育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化与音乐上的语言都是不可替代的。

徐沛东在《黄河渔娘》的音乐创作上所采用的是河南风格的音乐语言, 充分展现出了河南音乐的风格及特点:柔中有刚、旋律悠长, 完全充分体现了黄河的延绵不绝的特点, 以及在黄河边上生活的人们的那种不屈的精神。所以, 准确的选择音乐语言是作曲家所必须有的条件。

四、演唱方面的分析以及处理

1. 第一部分

《黄河渔娘》歌词的第一部分 (不知道哪一天你生在这大河上, 是听得浆儿拍浪, 叫你一声黄河渔娘) 已明确了演唱者的身份即是黄河渔娘爱慕者,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歌词进行故事的编始, 将音乐进行形像设立并准确明确自己的角度。徐沛东在歌曲的第1小节第一拍采用的是前三十二分附点音符, 且使用了自由延长记号, 这样就给了演唱者充分的发挥空间, 所以, 可见第1拍情绪处理应是积聚之后的一个爆发, 因此在第1小节“不知道”三字是要将情绪充分发挥并将字咬稳。“你生在这”的情绪要控制, 要对前句的回落和后一句的情绪准备。“是听得浆儿拍浪”一定要用感情、用心演唱, 因为听到了拍浪才可遇见真人, 最后一句是要发自内心的呼喊。作曲家用四个乐句完成了心灵的呼唤, 将一男人的爱情心情展现出来。

2. 第二部分

《黄河渔娘》的第二部分四分附点节奏的运用将情绪带入平衡。在演唱第二部分时要在情绪上把控不要过于沉重, 一定要充分展现出渔娘美丽的精神世界并体现出后生对其的爱慕之心。

3. 第三部分

在用嗓的技术上, 第三部分是歌曲的难点, 不能只追求高音, 如果只是追求高音会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对于歌唱艺术来讲, 如果要想完成好高音区的乐句就要通过语言的规律确定字、词之间的轻与重的关系, 只有符合了语言的规律才能做到悦耳。在情绪的处理上作曲家都已标明好了明确的音乐符号, 所以演唱者只需按作曲家的意图来表现。每个乐句的激起都非常重要, 需要确保歌曲的完整连续性。

在演唱的时候要确保每一个激起音都入在重心最低的状态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乐句的歌唱的气息处于在一个自由的状态, 才能按需自如的拉长、缩短共鸣管道, 把控好自己的嗓音才能将情、神、音融合, 高质量地完成声乐作品的三级创作。

参考文献:

[1]谢俊平.浅析赵元任艺术歌曲中的美学思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2010 (01)

[2]吴凤菊.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赏析[J].黄河之声.2011 (14) [3]宋波.谈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与教学[J].艺术评论.2011 (05) .

参考文献

[1]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2000年8月

[2]余笃刚著《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2005年10月

[3]韩锺恩主编《音乐的存在方式》[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2008年12月

浅谈我对施工索赔的认识 篇3

关键词:施工索赔 索赔程序 索赔管理

0 引言

在建筑工程市场上,一般称工程承包方提出的索赔为施工索赔,即由于业主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致使承包者在项目施工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了损失,承包商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通过谈判、诉讼或仲裁,要求业主偿还其在施工中的费用损失。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观念上的误区,从而使许多应得的索赔不成功,甚至造成反索赔。

为了顺利地进行索赔工作,施工企业提出索赔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同时必须谨慎地选择证实损失的最佳方法,并根据合同规定,及时提出索赔要求。施工企业相关人员项目管理中及时掌握施工索赔的相关知识显得至关重要。

1 索赔的定义、索赔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必要性

1.1 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因此,索赔是合同双方依据合同约定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行为,它的性质属于经济补偿行为,而非惩罚。建设工程施工中的索赔是发、承包双方行使正当权利的行为,承包人可向发包人索赔,发包人也可向承包人索赔。

1.2 施工索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工作量清单表中的错误引起索赔。设计变更、变更设计或工程委托引起的工程量和费用增加。合同文件的组成和合同缺陷引起的索赔。因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引起的索赔。业主违约应负的责任引起索赔。如拖延提供施工场地、拖延支付工程款等。

1.3 现阶段企业施工索赔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对索赔概念普遍存在认识模糊,理解偏差,甚至错误的现象。索赔经验与索赔理念不成熟。对索赔风险认识不足。施工索赔意识薄弱,没有建立科学的施工索赔业务管理制度。

1.4 加强工程索赔管理的必要性: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索赔有利于加强合同管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索赔有利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双方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索赔是合同双方利益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索赔是一种风险费用的转移或再分配。索赔是挽回成本损失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索赔是以赔偿实际损失为原则的,施工单位必须准确地提供整个工程成本的分析和管理,以便确定挽回损失的数量。索赔有利于国内工程建设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

2 索赔产生的原因、可能发生的索赔机会和索赔面临的困难

2.1 索赔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如:施工环境的多变性和特殊性;施工合同的多样性和理解的差异性;施工建设主体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等。

2.2 施工单位索赔管理就是要预测索赔机会,在合同实施中寻找和发现索赔机会,同时处理索赔事件,解决索赔争执。可能出现索赔机会的有: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引起的索赔。工期延长和延误的索赔。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建设单位要求延长工期,二是施工单位要求偿付由于非承包方原因导致工程延误而造成的损失。因施工中断和工效降低提出的施工索赔。因工程终止或放弃提出的索赔。以及关于支付方面的索赔。如关于物价上涨引起的索赔;关于货币贬值导致的索赔,拖延支付工程款的索赔。

2.3 索赔工作面临的一些困难:合同中“不限于此”这四个字阻碍了索赔的进展。业主经常以不限于此为借口进行搪塞,认为“所有施工内容都包含在里面,所有施工事项的费用都含在里面,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会有增加,同样也会有减少,总的价格是不变的。”实际合同范围的界定太费时间。进度和索赔谈判时间错位,施工单位很无奈。索赔项目价格的确定原则不统一、不公平。索赔款项不能及时结算,施工单位垫款时间长。谈判地位不平等,业主处于强势,施工方处于劣势。

3 索赔发生的条件、办理的程序及索赔的证据,如何计算索赔

3.1 索赔的发生条件和原则。任何索赔事件的确立,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有正当的索赔理由。若承包人认为非承包人原因发生的事件造成了承包人的经济损失,承包人应在确认该事件发生后,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发出索赔通知。承包人应发包人要求完成合同以外的零星工作或非承包人责任事件发生时,承包人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向发包人提出现场签证。

3.2 索赔的程序:①承包人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发包人递交费用索赔意向通知书;②发包人指定专人收集与索赔有关的资料;③承包人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发包人递交费用索赔申请表;④发包人指定的专人初步审查费用索赔申请表,符合规定的条件时予以受理;⑤发包人指定的专人进行费用索赔核对,经造价工程师复核索赔金额后,与承包人协商确定并由发包人批准;⑥发包人指定的专人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签署费用索赔审批表。

3.3 对索赔证据的要求 索赔证据必须是在实施合同过程中确定存在和发生的,必须完全反映实际情况,能经得住推敲。所提供的证据应能说明事件的全过程。索赔报告中涉及的索赔理由、事件过程、影响、索赔数额等都应有相应证据,不能零乱和支离破碎。索赔的证据应当能够互相说明,相互具有关联性,不能互相矛盾。索赔证据的取得及提出应当及时,符合合同约定,具有法律证明效力。

3.4 工程索赔的计算及索赔款的支付

工程索赔包括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

费用索赔的计算。①实际费用法,是以承包人为某项索赔工作所支付的实际开支为根据,向发包人要求费用补偿。②总费用法,又称总成本法,就是当发生多次索赔事件后,按实际总费用减去投标报价时的估算费用计算索赔金额的一种方法。③修正的总费用法,是在总费用计算的原则下,对其索赔项目进行的修改和调整。

工期索赔的计算。主要有网络图分析法和比例计算法。网络图分析法是利用进度计划的网络图,分析其关键线路。比例计算法:①对于已知工作工程延期的时间计算公式为:工期索赔值=受干扰部分工程的合同价/原合同总价×原合同总工期;②对于已知额外增加工作量的价格计算公式为:工程索赔值=额外增加的工程量的价格/原合同总价×原合同总工期。比例计算法不适用于变更施工顺序、加速施工、删减工程量等事件的索赔。

索赔款的支付:发、承包双方确认的索赔与现场签证费用与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

4 索赔的策略、技巧、加强索赔管理的措施

4.1 索赔的策略、技巧:①主动创造索赔机会。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应坚持监理及业主的书面指令为主,即使在特殊情况下必须执行其口头命令,亦应在事后立即要求其用书面文件确认,或者致函监理及业主确认。②掌握正确的索赔程序,及时提出索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施工单位应把握索赔时机迅速作出反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递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声明将对此事件提出索赔。索赔意向通知提交后的28天内,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他合理时间内,施工企业应递交延长工期或补偿经济损失的正式索赔报告及相关资料。③主动配合搞好项目管理工作。承包人应认真地按设计、合同、施工规范及工程变更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努力克服特殊风险或人力不可抗御的天灾引起的施工困难,减少不利的施工干扰对业主可能带来的损失,令业主和工程师满意,这是索赔得以成功的基础条件。承包人良好的履约表现,还具有防患业主反索赔的意义。要正确处理好业主、监理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4.2 加强施工索赔管理,提高索赔效益的措施:

4.2.1 设置施工索赔管理机构。组建强有力的索赔专门机构和人员等,负责对公司各工程施工项目的索赔工作统一指导和协调。将索赔管理纳入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之中,创造各种有利的索赔机会,选择合适的索赔时机,为将来的索赔作好准备,从而规范索赔行为,合理处理索赔业务。

4.2.2 加强对施工索赔人员的培养,提高业务能力。施工索赔对专业人才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索赔人员具备丰富的工程技术知识与实际施工经验,又要求索赔人员通晓工程管理、财会、法律与合同知识等,使得所提出的施工索赔具有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并且在索赔谈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使索赔的最终解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4.2.3 加强施工索赔的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施工索赔行为严格按照索赔程序工作。施工索赔的日常管理工作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索赔成功的保证,也是索赔管理工作的重点。施工索赔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熟悉和掌握施工索赔依据。收集施工索赔证据。遵循施工索赔的程序。注重施工索赔的防范。为了防止在施工时发生索赔或当索赔发生时能公开合理地处理,应在以下各方面给予充分注意:①做好施工记录。②保存好证据。要建立一套资料管理系统,保存的资料必须完整并且应是原件。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索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索赔工作中施工企业必须依合同、重证据、讲技巧、树信誉,踏踏实实地做好索赔管理基础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施工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施工企业赢取利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耿耀坤.浅谈工程的施工索赔.山西建筑[J].2004,(7),86-87.

[2]王耀东.浅谈施工过程中的索赔问题.山西建筑[J].2004,(7),77-78.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 篇4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

学校:老君庙镇老胡庄小学 校长:曹清华 沐浴着汝南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汝南县各个学校承担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使命,接受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洗礼。如今,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校长,如何使教师接受挑战,尽快适应汝南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校长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承担的角色,并勇敢担起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进而促进新课改的成功实施。

一、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系统而复杂,内容博大精深,要领会实质、把握精髓,决非易事。我认为:校长应做新课改的实践者、探索者。首先,校长在实施新课改中,应做到“四带头”,即带头上课、听课、评课、探讨;其次,要重新改建学校管理模式,为新课改保驾护航,如在制度上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体制创新上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推进新课改的运行体制;其三,在学校还要创建一种领导重视,教师愿意,学生配合,家长理解的课改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人性化、和谐化;其四,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全面、过程、综合”的全方位综合评价。如我校对教师评价提出“发展性评价”,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内驱力,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注入活力。校长还应通过教学实践,设法将新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如我校采取“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自”(即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即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三动”(即引动、互动、自动)的教学模式。“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同学参与教学过程,倡导课堂师生互动和生成。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使其成为我校教学特色。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如何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景;科学分配教与学的时间、提问与讨论的时间;怎样引动、互动、自动;教学秩序的调控等等。一方面张扬同学个性,另一方面引导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同学的竞争和协作能力。

二、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

对教研活动进行新的定位;把教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上;把“生长点”放在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上。教研的内容以交流上一周课堂教学的反思、体会及研讨下一周的教学设计为重点,通过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保证了课改教研的质量。通过定期组织校专题研讨、“优秀教师与新课改同行”活动、与骨干教师对话等形式进行教学研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深入课堂实践

我校提出的“以人为本,成功发展”发展战略规划,正是基于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基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它既是我校教育理念,也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追求的教育目标。我校认为:“理想的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发展,理想的学校应该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就学生而言:“以人为本”,从同学出发,关爱每一位同学,尊重同学人格和个性,对完满人格的培养和追求,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成功发展”,挖掘同学的潜力,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成功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教师而言:学校相信每一个教师有成功的潜能,期望教师成功,同时也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使教师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教科研一体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自我价值。

作为一名村小负责人,我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听课,时刻关注师生思想和学习动态,例如与老师谈教学设计、谈教法,跟学生谈学习方式转变,详细了解课改的进展状况。比如针对课堂教学状况,我县在汝南教学模式中提出的“三主六环”模式,所谓“三主”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当堂解决问题为主线。所谓“六个环节”,是指揭题示标、学习指导、自研共探、学情展示、归纳总结、巩固提高。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

四、自觉的改革创新意识

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校长管理学校,首先要决策学校的发展,要根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校本化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和远景,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校长的创新心理素质也极其重要,应完全克服那种因循守旧、盲目依附的心理状态。有人把后者归纳为“三从四得”。“三从”,就是“一从过去,轻车熟路;二从上级,不担责任;三从老规矩,不冒风险。”“四得”,就是“一得省心省事;二得保险可靠;三得上级欢心;四得众人称赞。”这种从众、依附心理其实就是“攀显权贵心理”、“权术营生式心理”的表现。作为一名校长应完全摆脱这种消极心理,树立创新意识。

五、课改工作的引领者

面对课改以及平时各项工作中的困难、压力、磨难,校长应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而不是被弄得身心疲惫、消沉、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而是顽强拼搏、冷静思考,善于从失败、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困难中寻找突破口,在逆境中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征服困难,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指出:“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更伟大些,只是我们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缺乏自信心的校长,工作起来总是徘徊观望,等一等、瞧一瞧的心态严重,往往错过许多机遇。特别是在受到挫折以后,更是缩手缩脚,毫无创见。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作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充分调动、发挥人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等潜在的智力因素。校长们具备了坚定的自信心,才能百折不挠,大胆进行改革,办好学校。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是一项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需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因此,必须克服好高鹜远、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倾向,比如不能正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掩盖或淡化问题;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不重实效、走过场等。作为校长,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抓课改,克服在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务实是课改的保证,务实是发展的根本,务实就体现着一种思想观念、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干群关系。所以,作为校长我们都必须具有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课改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校长,如果仅凭老知识和老经验,也许能应付眼前,但绝不能适应未来,尤其不能适应汝南课堂教学改革大潮,所以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且要影响、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自我充电,把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需求,使之成为自觉行为。

浅谈我对合格党员的认识 篇5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愿景越光明,使命就越艰巨,越需要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如今,已经有超过8700万的共产党员,如果每一名党员都合格,那将会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是每个党员入党之后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界定共产党员合格的标准?通过认真学习党章,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以党章为遵循,把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义务、权利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准则;二是以群众为评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谋实事、解难事,力求做到群众满意;三是以实绩为检验,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贞不渝。理想信念是灯塔,能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把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虔诚而执着,忧党忧在深处、担当担在难处、守土守在实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要践行根本宗旨,保持公仆意识。我们党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共产党员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才会真正做到亲民爱民、富民惠民,才会真正做到甘当公仆、无私奉献。有了公仆意识,就能坚持深入实际,就能耐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心服务群众,不会自说自话;有了公仆意识,就能做人清正、为政清廉,不会以权谋私。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要秉持严实作风,夯实成事根基。“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三严三实”是党员安身立命和干事创业的根本法度,也是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每一名党员要以“三严三实”为行为规范和人生律条,做人做事在严上要求、在实处着力,通过不断自我修炼、自我养成、自我塑造,将“三严三实”涵养为品格、习惯、作风,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汇报人 :

浅谈我对有效课堂的理解与认识 篇6

一个新的理念和观点在提出之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才可以进行下去。最近有幸在网上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具体案例。现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以下反思。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有效课堂教学到底为何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样的解释:“有效课堂之所以有效可以分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具体解释为,班有效即指教师能有效地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课有效即指教师能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让课与课彼此连续并完整;时有效即指教师将这些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在每一课所规定的统一的单位时间内进行。”我觉得该论断很有道理。

有效课堂最主要的是高效性。当然是指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学段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自然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讲解的再多,学生什么都不知道,遇到同样的问题不会或者不会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可以视为无效。因此,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至关重要。

课堂要想做到高效必须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1、课堂中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反之,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每个老师对于同学们都抱有一定的期望,那需要通过老师的态度,语言行为来呈现给学生,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和鼓舞,表扬与激励中,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更加的信赖老师,及时的给出对学习内容的反馈。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同学们主体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心情带进课堂。对此我深有体会,有时因作业情况不好,进教室,训一顿,再上课。这时候,自己是出气,同学们也安静,但同学们思维迟钝,发言不积极了,怕自己一不小心回答错,成了我们的炮灰。相反,我们态度和善,面带笑容,同学们就勇于发言,思维活跃,知识掌握也比较好。

2、要永远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我们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即学习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找最简便的学习方法给同学们,不说废话,要有效统领教学,让同学们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即自主学习部分。教室寂静,说明我们同学集中思考,要珍惜这样时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很多时候在提问后马上叫同学回答,不给同学们时间去思考。如学生在思考时,老师不厌其烦的给学生提醒,要这样那样做等等,如果学

生回答不出,不是请优生包办代替,就是过早地把现成答案和盘托出。试想,在这极短时间内,我们同学思维能进行多深?他们为了迎合我们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气氛活跃,实际答非所问,惘然猜测。因此,给同学们多一点动脑筋的时间,才能激起灵感,点燃思维火花,产生良好效果。何为高效,此时不是老师讲了多少容量多少,关键是孩子学了多少。

其次,给学生们讨论交流的机会。即小组合作环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乏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将文章的中心问题呈现出来以后,少数尖子生掌握大局,多数同学当听众。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学习,另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课堂教学可设计同桌交流或四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讨论交流结束,会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但是答案必须由你同桌或小组内其余两位同学告诉。这样,以往在学习上依赖别人,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态度就有明显的变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认为这种相互讨论交流的合作方式,能够训练同学们表达能力,培养我们同学良好看读听说习惯,促使我们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生帮生解决的问题,就不用老师大张旗鼓的代劳了,重要的培养了我们同学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再次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课堂上,我们讲得越多,分析越透,孩子们主动思考的就越少,让孩子们充当老师的作用,将课堂的内容分散给个小组,最后由他们来呈现本科的学习要点,如果有缺失的部分,老师再给予指导和补充,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并且是主动参与了本节课的研讨。他们不会忘记,并且对其他的课文会慢慢的形成自己的见解,对于提高阅读和组织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当堂小测也非常重要。讲的时间占去了做的时间,做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作业成了课外作业,这样加重我们同学负担,降低课堂效果。实践表明,把训练落实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当堂做,当堂练,通过我们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在每堂课中把讲的时间压缩下来,保证同学们书面作业时间,效率自然会提高。我认为想要创造有效课堂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课堂的时间,做到游刃有余。将课堂环节安排清楚,每个环节要完成的目标明确,让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高效是关键。课前备课要充分了解我们同学对教学内容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根据班级同学所存在学习差异,精心设计妥善处理每个环节,合理分配时间,在课堂上,根据我们同学出现的一些情况及时调整预案,不提无效问题,进行重复讲解。

2、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重视多媒体的运用。我们教室都有电脑及实物投影等新式武器,我们要合理运用教学设施,教学中需要出示、演示、操作的内容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学具

等,有效缩短同学们理解时间,给学生更直观的表象,提高教学效率。

3、精心设计各种练习环节。布置作业要精心巧妙。机械的抄写作业,学生能掌握的就没有必要重复抄写。课后作业设计要新颖,富有启发思考性,让同学们通过独立练习,增强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于有难度题可在课堂上进行适当讲解,再让同学们进行练习。

4、想要做到在实践中提升,教师必须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授课之后,要对自己课堂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和反思,看看是否达成了预定的目标,课堂是否做到高效。在此过程中,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势在必行,如果不断的提升自己,积极的参与研究,就能很好的改变课堂教学的弊端,发扬课堂教学的利。只有将有效课堂教学形式做一番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学得“有效”,更好的进步;这也让国家的教育能得以更好的普及与提高。让学生和老师在快乐中教和学,课堂做到既有效又高效,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我对有效课堂的理解和做法

发布者:林向前 发布时间: 2011-12-4 20:13:

43自主有效课堂是一种具有灵动的课堂,所谓灵动的课堂,就是学生必须动起来,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核心内容: 看学生有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思想,并创造性的落实。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相应对策:

基本框架结构是:学生主体,小组合作,自主参与;教师主导,双边互动。鼓励教师在这一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打造高效率的个性化课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启迪思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把潜在的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

2、点燃学习火花。拨动学习心弦

课本是教学载体。要充分利用好课本。就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深钻教材,把握教材,认真备课。只有这样,在应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持久的学习欲望。有效课堂的阵地是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思考及活动。但是如果一节课老师问的太多,太琐碎,看似把问题分解引导,实则割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牵着走,没有自主思索时间,课堂就变成了满堂问,没了精髓。老师应抓住有效问题,把核心问题、思路方法、疑点难点讲透。问题设计不要太简单或太难,要符合学生学情,配合教学进度,做到灵活多样。讨论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化,无讨论

价值的最好不予讨论,教师不能为了活跃气氛而提出一些不值得讨论的非常简单的问题。还要善于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矛盾性的问题。

①、探究性问题。要让学生探究知识产生发现的过程,诸如科学学科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公式的推导等问题。

②、开放性问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答,诸如化学学科中的一题多解,化学学科中的体会与感受(即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③、矛盾性问题。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矛盾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欲动的心理。

3、预设课堂‘留白’。鼓励自主探究

要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与时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敢于去放手,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只有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自觉地去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学分为课前粗学、课堂精学、课后再学三个部分,其中最精彩的是课堂精学。在课堂上,一般给予学生十五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去感悟、去发现、去创新。自学后,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对存在的问题教师从旁点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建成后,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副组长、监督员等,并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担其任,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②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逐步将合作意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只有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③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高指导、管理合作学习的能力

其一要求教师具备调控、引导技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大,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大增,作为教师必须精心考虑、周密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引导的水平。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指导、学法指导、组间调控。首先,在准备课时,教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再次,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其二要求教师把握管理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老师要意识到对学生指导和协助的必要性,对课堂给予足够的管理和监控。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并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其三教师要善察学生合作需要。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其四教师注重自身参与。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又要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5、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增强学生自信

浅谈我对法治和安全的认识 篇7

“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每周定期为广大师生观众推出。课程采取把音乐演奏实践与音乐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音乐会的演出主体为音乐学院教师、学生或大学生艺术团,主讲人为音乐学院专业教师或外聘教师。音乐学院对每次演出内容、形式、曲目等进行一定的策划。同时以音乐会的具体演出曲目为载体,由主讲人向广大师生观众就音乐会演出作品的相关知识进行现场讲解。作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一名音乐专业教师,笔者有幸主讲了两场素质音乐会。下面,结合本人的授课心得,就这门课程的讲授与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明确“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的授课特点

在音乐素质的具体构成中,音乐的聆听与鉴赏能力处于基础地位。由于音乐表现的不确定性以及音乐意义的多解性,因此所谓的音乐素质教育,通常就是指建立在对音乐音响听觉体验基础之上,以提高对音乐作品的调性和声、结构形式、织体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本体的鉴别与感受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育。

综合性高校开设的音乐欣赏课,长期以来均以“教师主讲、音像播放”为主要授课形式。这种以播放音像为主要方式的音乐审美课程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不易受外界干扰等优势因而成为我们传统的音乐素质培养的主要形式。但是,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于过多的依赖于概念的描述,缺乏直觉的音乐体验,教学效果往往与最初的设想相距很远。其结果常常是教师退化成“校园DJ”,音乐欣赏课堂成为学生“午后红茶、娱乐休闲”的场所。那么,与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相比,我们新推出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以下简称“素质音乐会”)与之有何异同?该课程的特点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优势?

与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相比,“素质音乐会”同样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赏为主要授课模式。但是该课程由于以现场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其授课的方式与指导思想又有着与传统音乐欣赏课不同的要求和侧重:首先,在“素质音乐会”中,音乐厅取代教室成为学生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场所。与作为传统教学场所的教室相比,音乐厅容量更大,听众的来源更加复杂,如何把控全局,教师的角色此时已经不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具有一定的组织和临场应变的能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科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更要从音乐会组织者的角度来考虑节目之间的衔接。而要做到其理论讲解内容与演出节目相穿插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教师就必须从音乐会的筹备初期积极介入其中,其备课的内容不仅要涉及到音乐会曲目、演员等相关情况,更要有对整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与音乐会气氛协调的考虑,甚至还要关注演员的上台与撤台等等细节问题,从而更好的全面掌控音乐会。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音乐音响是现场产生的,原来只能在静态音箱中听赏的音乐音响,现在可以直接观察到其产生以及持续变化的过程。学生在目睹音乐音响产生过程中,其关注的角度是全方位的。对此,教师应当有充分准备。即教师的备课应尽可能全面,尽可能去挖掘、发现学生在观看音乐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兴趣的知识点。而“素质音乐会”作为一门课程,每次课也都应当有若干具体的知识点作为讲解核心。努力将“有形”的知识点与音乐会内容进行“无形”的结合,从而避免在音乐会进行过程中成为一个“报幕员”,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场音乐会“眼见为实”这一巨大优势,结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关注进行适度引导,从而有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将自己的专业特点与“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有效结合

我们教师的专业各不相同,有侧重理论、有侧重表演。该如何将自己的专业与“素质音乐会”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优势,笔者在这里抛砖引玉,分别尝试从理论专业教师和表演专业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以理论教师为例,由于音乐的任何内容表现均与音乐的本体形态密切相关,尝试将抽象的音乐表现通过具体的本体表达方式揭示出来,抓住音乐会中每首作品的音乐表现与音乐形态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讲解就成为理论方向教师讲授该课程的切入点。例如,就旋律而言,其音调进行特点(跳进还是级进、上行跳进(级进)还是下行跳进(级进))、节拍与节奏组合的形态及其异同、速度与力度的配合、和声调性与旋律的关系,等等方面就成为该课程的授课内容。此外,努力将枯燥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场相结合,将诸如音色与织体,音乐形式结构与音乐的内容表现,音乐审美与音乐历史等等音乐理论与音乐文化知识融入音乐会的讲解过程,紧密围绕何种音乐形态特点形成了怎样的音乐表现为中心来进行讲解,从而丰富学生听众对于音乐本体与音乐表现之间关系的认识。

对于侧重演奏的教师而言,由于音乐表演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内容,演奏过程中由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的二度创作与听者的音乐体验过程和结果密切相关,加之侧重表演的教师在专业方面的舞台经验,因此表演侧重的教师在驾驭“素质音乐会”课程的能力上较理论侧重的教师往往“更胜一筹”。对于一部音乐作品,虽然其乐谱文本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演奏者对于同一乐谱进行演奏时,其力度、速度、音色等的方面处理则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审美趣味。因此,充分结合音乐文本与音乐表现、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采取针对不同的音乐音响做相同的演奏处理,或者将相同的音乐音响进行不同的演奏处理,等等讲解与现场实践的方式,学生不仅通过该课程认识了不同乐器的形制,甚至了解了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技法,从而增强学生听众对于音乐表现的体验与鉴赏能力。

应该说,“素质音乐会”这门特色课程的创设正好体现了我们音乐学院的办院理念和教学宗旨。通过寓教于“乐”、“演”、“说”的形式,学生得以现场体验音乐音响的产生方式,而静态的音乐理论与动感的现场音响,抽象的音乐表现与具体的演奏技法则在这一课程中得以有效结合。事实上,“素质音乐会”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让音乐鉴赏的方式恢复其本来面貌。要知道,在留声机发明以前,“现场观看”是聆听音乐的唯一方式。

摘要:作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探索的内容之一,“素质音乐会课程”以其特有的授课形式和教学理念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已经成为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的重要组成。结合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的理念,以及自己主持两场“素质音乐会课程”的心得,笔者就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在准备组织“素质音乐会课程”的过程中该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擅长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浅谈我对法治和安全的认识 篇8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在这一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价值判断活动。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都是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为主的评价方式,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这种单一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它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并不是在课程实施之后或一次测验之后给学生一个成绩、排定名次,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就行了,而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来看的,注重学生在每个过程中的表现。它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的线性模式,采用了老师、家长、学生三位合一的评价模式,使评价渠道多样化。

一、生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他不仅可以发现别人不足的地方,还可和自己作个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自己闪光的地方,不仅评价了别人,也评价了自己。而学生的自我评价更有深意,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回顾往事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这样得到的认识比别人告诉自己来得更深刻。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充分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它表明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二、老师评价

它不同于以前班主任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为主的评价方式,它现在指的是各科老师的评价,将原来由一个人完成的工作交由几个人来做。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他们在每个学科的发展不一定相同,对于甲同学来说,他可能喜欢唱歌,所以音乐就好,可能不喜欢运动,所以体育也许就没有音乐课上得好。那么他在音乐和体育上的评价也就是不一样的。并且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在每个学科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多位老师评价可以把这种复杂性降低,也可以降低对学生评价结果的主观性,使评价更趨于客观。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仅看到学生现有的水平,还应看到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激发学生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让所有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潜能,取得成功。

三、家长评价

家长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力量。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促使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特别懂事,一到家就成了小霸王,自私任性,俨然换了一个人。家长也无可奈何。现在学校和家长进行沟通,学校要改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行为细节,从而让家长的教育行为更有效。家长的评价要写进《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学生就不得不考虑在家里的表现,他们的行为会有所收敛,时间长了,学生在自觉不自觉当中会慢慢改掉不良习惯,在家和在校的行为也就趋于一致。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还明确了培养教育的目标,也就有意识地纠正过去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浅谈我对法治和安全的认识 篇9

双牌县五里牌镇中心小学 魏解云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它可以把孩子从音乐艺术始发点引向宏伟的艺术殿堂。歌唱,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理想途径,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领域。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得很有道理,“小提琴或钢琴对你算得了什么呢?你的喉咙就是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音乐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的音色都要美。”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包括歌唱技巧、识谱能力,音乐感受、欣赏表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从《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谈认识

首先,对于音乐课《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曾经这样写到过,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所以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应就是通过感受音乐,理性感受音乐来体现的。而对所学歌曲的欣赏我认为就能起到很好的学唱歌曲作用。比如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一课中,我认为学会唱这首歌的首要就是学会听这首歌,不是单纯的用感官去听而是用心,用思维去听,理解歌曲中的潜在大意,发挥想象力去感受歌曲描绘歌曲,将唱歌和欣赏结合起来,体会歌曲把简单的会唱变成对孩子听辨感受音乐的训练,让孩子感受歌曲的情感,懂得如何用演唱表现出来,使得孩子是在学习演唱这首歌而不是会唱这首歌。

当然,对于孩子欣赏音乐的要求是会有所不同,因为孩子的审美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做正确的引导。《小学音乐教学法》中曾经说过,在运用讲授法的时候要做到启发式的教学,而我认为三年级的孩子还不可以过早的脱离教师的讲授,只不过重点是在于启发孩子,用不同的手段去启发去学习并不局限于欣赏歌曲,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逐步学会欣赏歌曲。当然这就不局限于讲授法的教学了,我认为演示法的运用也尤为重要。例如多媒体的运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演示方式,配合教师的讲授,结合孩子们所熟悉的方式学习歌曲,让孩子由简到难,这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光会欣赏歌曲也是不够的,新课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制定的目标还包括了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怎样做到这一切我认为和心理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在遇到没有遇到过事情的时候,我认为总是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或深或浅。而三年级的孩子又容易出现集中力不足的现象,我认为这就需要教师慢慢的引导,由简单开始一步一步提高难度。而不是盲目的跟从教材要求去做,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们消除学习困难的想法。例如在我的课堂上,我就发现有些刚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由于自身的畏惧心理就显得不那么爱学音乐,再加上本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就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再有趣的课堂他们也显得格格不入。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觉得应该给与他稍低的要求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许会比一些孩子慢一些但教师一定要给与耐心帮助他爱上学习音乐。

当然,除了让孩子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外,新课标中也提到了对演唱歌曲的技能要求,让孩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对指挥作出恰当的反应。而这一点上,我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先从呼吸方法的练习开始。例如在我的课堂上,只要是唱歌课我都会安排孩子进行呼吸的练习,然后再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务求做到声音统一,达到较为完美的和声效果。当然,这和专业的要求还是有所不同的,所谓饱满的和声也就是做到让孩子明白不是声音大就是唱得好的道理,让孩子会优美的声音效果就好。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优美的声音效果也是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听辨能力的,不光是欣赏歌曲的听辨能力,也是听辨声音效果的的能力。为了让孩子具备这样能力,我认为逐步脱离伴奏视唱练耳就尤为重要了。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孩子在最初升上三年级的时候就应该在运用伴奏的同时加入音阶的听唱练习,然后配合伴奏再加入对歌曲乐谱的简单视唱,一直到三年级结束务求做到脱离伴奏也可以较为准确的视唱乐谱,听辨哼唱歌曲旋律。做到真正可以运用听唱的方式学习歌曲。

当然,对于歌曲光会演唱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会如何表现歌曲,因为孩子的表现力的开发也是很重要的,而表现的方法就比较多了。例如,乐器的演奏舞蹈律动的运用就是很好的方法,关于这一方面结合本人课堂的实际,我认为在孩子进入三年级后,应该先从律动开始引导孩子,例如:《健康歌》这一课的学习中,由于孩子对歌曲已经耳熟能详,我认为就可以从律动做手去引导孩子创编动作,教师和孩子一起律动。这样既不会让课程变得沉闷也可以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歌曲。其次是对于乐器的学习,同样结合我的课堂实际我认为三年级的孩子应该掌握的是简单的例如沙锤,三角铁,短笛等乐器的演奏,一步一步来先掌握较为简单的沙锤,三角铁等乐器再去掌握可以产生音高的例如短笛等乐器的运用,由简到难,切不可超之过急应当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一点点的引导孩子熟练运用这些简单的乐器。当然了,各个地方对于这一点的要求肯定是不同的,这是因为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去引导的。

最后,我认为音乐不是单纯的唱歌艺术,唱歌也不是学会以上要求就可以的,对于相关文化和其他有关联的艺术形式的学习反而可以让唱歌教学更为丰满,更为有意义有效果,让孩子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就比如新课标中说的文化和姐妹艺术还有相关学科的学习这一点,要求中就有喜欢搜集音乐材料和接触其他艺术,学到一些相关学科这几点。我认为在这几点上我个人还是比较好的做到了的,在我的课堂上我始终把这几点教授作为理解歌曲学习歌曲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新疆是个好地方》这一课上,我就结合了新疆的人文风情去让孩子感受音乐风格并从中初步认识这个民族,然后再结合其他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歌曲。律动舞蹈方面我除了简单的律动外也适当的加入了三年级孩子可以接受的简单的新疆族舞蹈动作进行教学,当然在课前我也让孩子收集了这个民族的一些简单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而这种教学方式我认为还是要一直进行下去的,一点点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让孩子学习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去喜欢更多的艺术形式,而不是单纯的唱歌练习,因为这样的学习我认为是死板的也是容易被孩子们遗忘的,学习效果不会很好。

二,结合小学音乐教学法和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谈我的认识

三年级的孩子在心理上的特点也对他们的学习音乐起到一定的作用,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初期,对他们的要求要相对简单一点,可以让孩子形象的感受音乐学习音乐,掌握他们认为简单的学习唱歌的方式。树立孩子对唱歌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例如:在《采山》这一课中,多媒体的运用和简单的舞蹈的律动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充满兴奋感,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加形象的学习音乐而乐器的运用可以带动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跳脱简单的讲授法的运用。把《小学音乐教学法》中提到的演示法和练习法很好的运用起来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可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而其中还有三年级的孩子的心理是往往对自己评价有些偏高的,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所以恰当的表扬才更合适,且对于他们来讲不可频繁的叫某一个学生表现,或是给孩子一种老师只觉得我最棒这样的心理。例如我的课堂上,我认为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反而应该更多的鼓励他们发言和表现,更多的去引导他们,而不是认为他不能给自己满意的答案就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认可的,有不足就更应该去引导他树立他的自信心。

在一节音乐课中,学生的练习也尤为重要。从心理上来讲孩子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不敢表现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做到前面提过的用各种方式表现。我认为一堂课中一定要安排合理的时间去让孩子去练习,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授,也不是单纯的演示教学。让孩子熟悉自己学习的知识,让孩子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去表现歌曲才可以更好的让孩子去表现歌曲,唱好歌曲。把演示和练习,讲授等教学法结合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而这其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教师只要做到让孩子去听歌曲去记忆歌曲就好,因为会用心听音乐和记忆歌曲不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习歌曲,也可以让三年级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心理和其他面逐步摆脱对教师一个人的教授的依赖。

上一篇:狄金森的诗的自读重点下一篇:数字化DS/BPSK导航接收机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