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法

2024-06-28

认识方法(共12篇)

认识方法 篇1

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与财务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学者把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进会计研究中。1968年, 鲍尔和布朗在《会计研究杂志》发表的《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性评价》和比弗 (Beaver) 在其增刊《会计中的经济研究:论文集》发表的《年度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 首先在会计领域使用了经验性研究方法, 即先提出假设, 然后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加以验证, 从而开创了会计领域实证研究的先河。此后, 经瓦茨、齐默尔曼等学者的开拓性发展, 实证会计研究终于成为西方会计研究的主流。西方会计研究方法的转变对我国会计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近20年来, 实证会计成为我国会计领域倡导的主流研究方法。以国内会计领域的权威杂志《会计研究》为对象, 2001年到2007年其发表的实证文章 (包括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分析式研究、试验式研究和档案式研究) 总共为820篇, 占总量的87.9%。

一、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含义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知识体系, 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 从逻辑高度概括会计实务, 实现会计的规范化, 其研究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两大类。

实证会计研究则是将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会计领域所进行的一种研究, 其研究方法遵循由个别到一般, 由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模式, 总体上仍具有归纳性。但由于其遵循提出命题、建立假设、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研究步骤, 是数理意义上的归纳, 因而与传统的归纳法有所不同, 笔者称之为“新归纳法” (相对于古典归纳法) 。相对于规范会计研究, 实证会计研究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和模型的使用, 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作为结论的有效支撑。它的重点在于对会计实务事实进行描述和分析, 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实证会计研究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最广义的实证会计研究, 它指的是用试验和观察的方法进行的会计研究研究范围涵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三大领域。第二个层次则是比较狭义的实证会计研究概念, 其主要是指用上述方法中的档案研究方法进行的会计研究, 一般所指的经验会计研究就是这个层次上实证研究概念其研究范围只涉及财务会计领域。第三个层次的实证会计研究则是一个更狭义的概念, 其仅仅是指用档案方法对财务会计中的会计政策选择主题所进行的研究。

二、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差异性

(一) 方法论的不同

在方法论的比较上是从哲学的角度上来比较两者的差异的。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相比, 在方法论上存在的差别表现在:规范会计理论认为, 人们的行为与一定的目标相联系, 这些目标是主观的, 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其适当性进行验证, 而只能用价值判断标准, 寻找理性的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理论的方法论源于哲学中的实证理论, 其认为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认识事物应该是什么, 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而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因此, 会计理论研究着重在于解释与指导会计实务。

(二) 研究内容的不同

规范会计理论决定规范会计实务, 因此其首先对现行实务进行归纳, 推论出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概念框架, 进而进行推导, 得出会计原则或准则, 这些原则和准则被企业采用, 形成企业的会计政策, 企业在会计政策的规范下开展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理论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研究会计和资本市场的行为, 应用公司理财理论的成果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式) , 讨论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作用, 第二个阶段着重于解释和指导会计实务, 也就是对会计事项进行实证研究和具体处理。也就是说, 规范会计理论从具体到抽象 (实务到概念) 过程中存在价值判断 (如提出会计目标) , 其结果带有自然的主观成分;实证会计理论则从个案出发, 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排除主观臆断, 研究成果比较有说服力。

(三) 研究途径不同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 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性要求, 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什么, 进而指导会计实务, 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它采用“前提———推论”的研究路径,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研究的过程主要借助于抽象推理。实证会计理论则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 它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它采用“假设———推论”的研究路径, 主要方法是实证方法, 主要内容是伪证。

三、辩证地认识不同会计研究方法的优劣

二十年来的中国会计研究, 从重视规范性研究到提倡实证研究, 有了许多变化。然而, 总体感觉却是, 现阶段中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趋势, 仍然只是以模仿英美实证研究的模型和文章格式为主, 创新性很少, 能够捕捉中国自己独特环境因素的研究也不多。两种方法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力挺规范法者认为实证法只注重对细枝末节问题的纠缠不休, 结论往往是人们已经熟知的既定事实, 对会计理论框架构建并无贡献可言;而力挺实证法者则抨击规范法方法不科学, 认为规范法忽视对已有会计理论的检验, 理当被抛弃。

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能够反映事物的矛盾发展及事物对立面的统一和转化的辩证思维, 可以从哲学高度理性认识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劣, 辨证处理两种方法的关系, 推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蓬勃发展。

(一) 辩证地认识规范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作为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对会计理论的论证具有重要作用。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 规范研究方法从假设或初始理论命题可以推导出下一层次的理论命题, 并可对某一个理论命题做出演绎证明, 还可以对已有会计理论进行逻辑检验, 以发现错误理论及现存理论的内部矛盾。这样, 在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前, 可预先对理论进行检验以使理论具有更加严密的逻辑性, 这在会计基本理论和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尤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具备很大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

1、规范研究方法的不精确性、臆断性与会计本身的精确性、客观性形成对立。

规范研究方法无论是演绎法还是归纳法都是侧重定性分析, 而纯粹的定性分析难以揭示会计对象、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 尤其当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的变量较多时更是如此。规范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往往忽视会计信息具有的经济后果, 不重视会计主体的行为因素。运用规范会计研究得到的结果往往由于缺乏经验支持而仅仅是“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这些都与会计要求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形成鲜明的对立。

2、规范研究方法忽略了对作为演绎

逻辑推理起点的假设或前提的判别和检验。规范会计研究强调价值判断而不强调可证伪性, 不少理论未经过验证, 仍属于学术上的假设和推论。也正因为如此, 有些理论的实际意义较小, 有些理论甚至不切合实际。依据演绎法形成的理论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推导结论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前提命题, 如果前提命题错误, 则很可能整个理论都将是错误的。另外, 研究人员从理论中明确提出假设并加以检验, 如果假设中的关系得以证实, 那么, 这一理论便可用于解释研究中的发现。但是, 研究人员的证据常常导致对理论的修正, 产生新的假设, 并反过来对新假设进行检验, 结果使理论得以演变。

(二) 辩证地认识实证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

1、正确认识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优点。

实证会计研究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会计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是拓宽了会计理论研究的视野和范围。解决了一些规范研究方法不能解决的课题;二是排除价值判断对研究过程的影响, 以经验数据为依据, 借助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精细的假设检验, 然后形成结论, 增强了会计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三是有助于对会计信息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2、不可忽视实证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1) 脱离现实。理性的模型, 过份强调能够量化的因素, 而忽略不能量化的因素。而那些难以量化的因素, 在现实中, 往往也是很重要的。

(2) 形式主义。如今大部分的实证会计研究, 程序皆千篇一律:选择研究现象的变量、将研究命题表述为假说、将要观察的现象数量化、集中搜集与变量有关的样本数据、用数学统计方法将数据分析、证实或否证原定的假说。研究程序抽象和狭窄, 脱离一般会计实务。

(3) 缺乏系统的研究。实征研究只是个案研究, 因此研究成果是零星的、松散的、很难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

(4) 应用范围有限。实证会计研究目前还只能局限于单一的会计问题, 要对一些复杂的综合性课题进行研究, 运用实证方法还难以做到。

(5) 运用统计方法造成的可靠性问题。例如许多统计方法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但实际的样本数据未必严格服从正态分布。而且统计上的成立并非一个事实上的成立。

四、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之间的辩证关系

规范与实证作为现阶段最主要的两种研究方法, 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选择关系, 对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重要作用。规范法与实证法并不相互排斥, 而是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局面。会计科研客体的复杂性和会计科研性质的综合性, 决定了在会计科研成果形成过程中会计科研主体必须综合运用这两类方法并在具体的科研过程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研究方法应该是科学方法与思辨方法的结合,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也就是规范与实证方法的结合。不仅仅是对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而且要实现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

会计研究方法对会计理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阶段, 实证会计研究蓬勃发展, 在各大杂志发表的实证文章比重越来越大,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克服实证研究中的困难, 解决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证会计研究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 实证会计并非是十全十美的, 它跟规范研究方法一样, 都是会计研究的一种手段而已, 有着它本身的优点和局限。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适合于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不能从一个规范的极端走向另一个实证的极端。我们要正确认识处理好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的选择问题。规范与实证的关系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 而应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将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共同为会计理论的研究服务。这种有机的结合是一个相互借鉴、逐步完善的往复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孟贤.当代会计研究方法:检讨和反思[J].会计研究2007 (4)

[2]、覃志刚.对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新思考[J].当代财经, 2004 (5) .

[3]、苏富忠《.思维科学》[M], 黑龙江出版社, 2002.

[4]、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5]、R.L.瓦茨, J.L.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0.

[6]、杨兴全, 郭桂花.试论会计规范性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的结合[J].广西会计.1998 (6) .

[7]、葛学辉.浅议会计理论研究方法[J].焦点研究, 2005, (5) .

[8]、刘玉廷.关于会计研究方法问题[J].会计研究, 2000, (12) .

[9]、甘道武.假定前提真实:会计实证研究的起点[J].会计研究, 2004, (12) .

认识方法 篇2

最近一直在修改本工作相关 的部门考评绩效,我们公司绩效考评刚刚试水,半年有余,但是效果不尽理想,大家都是敷衍了事,让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很乐意 去做这些个沟通工作,虽然看起来很难。我想自己终究一天会实现自己心中所想。说道绩效,我心里是一片空白,但是翻阅之前下载的三矛资料,我有幸阅读了邹善 童老师的绩效日志,刚看第一篇很有启发,决定写下自己所学到的东西。

绩效管理是什么,邹老师举了一个了例子,小钱、小赵、小孙是某 房产公司的销售人员,小孙负责前台接待和客户电话跟踪,小赵负责制定市场宣传方案后在媒体、报纸、杂志等地进******产信息的宣传,小钱就是负责对客 户进行讲解,并带客户参观样板房。一段时间后,公司要进行绩效考核,通过检测得知,此组卖出去1套房屋,还是客户通过电话咨询前台后定下的,那么这个绩效 怎么分,如何进行评定。邹老师从4个方面进行了距离,从结果上看,售出去已套房屋,是小孙所促成的,但是没有小赵的前期宣传也办不到,从过程来看,他们三 个人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了自己的 工作,并取得了绩效,从工作行为来看,三个人都遵守工作标准,按照工作要求完成了绩效,从未来预期来看,小赵和小孙的工作功不可没。

而绩效管理不只包含结果,还包含,过程,行为,未来预期4个方面。绩效管理是这4者的结合体。

为 了让大家在工作中能更好的运用这个结论,邹老师举例说明。比如公司高层管理者,具体业务人员,直接服务与客户的人员更适合按照结果为导向来考核。公司智能 部门,市场营销专员适合用过程导向管理,基础操作人员,一般员工用行为导向管理,公司规划,设计人员用未来预期导向管理

用辩证方法认识外交与战争 篇3

既然外交与战争构成的是一种辩证关系,就必须要用辩证方法来认识和理解。辩证方法最早是由古希腊早期的人文主义哲学家提出来的,它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个别和一般、部分和整体、有限和无限等对立概念之间的关系。“世界万物中的一切都是相似的,就其本质而言没有区别。”“最大的物体表现在最小的物体之中,最远的事物存在于最近的事物之中。”“平衡是正在消失的不平衡。”诸如这样的一些论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独特的精神,被称为辩证精神。

到了古希腊晚期,论辩术日益兴盛,辩证方法更多地与修辞学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时的辩证法,已不再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而是直接地为政治服务,因而几乎等同于诡辩论。“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这样的话虽采用了辩证方法的句式,但在精神上已远离了辩证方法。

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用一种神秘化了的方法重新阐发了辩证方法,揭示出它所隐藏着的真正含义。马克思认识到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吸收了它的“合理内核”,并运用到政治经济学中,特别是《资本论》的写作上。列宁1914年在他的《哲学笔记》第191页写道:“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

黑格尔的学说之艰深难解,为世人所公认。卡尔·波普甚至认为,黑格尔之所以伟大,也正是因为他的学说难以理解,任何人都能够从他的著作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马克思虽然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并没有写出专门阐释辩证法这一科学认识方法的著作,这个工作留给了列宁。

列宁从1895年便开始深入地研究马克思的哲学。在1914和1915年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进入了疾风暴雨的年代,列宁却集中精力,对黑格尔的哲学进行艰苦的、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读书笔记。列宁阐释了关于辩证法的一些核心问题,如关于新的历史时代问题,关于对立面的斗争问题,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的性质问题,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趋势问题,等等。列宁还总结出了辩证法的16个要素,并给辩证法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辩证法是关于对立面统一、对立面斗争、客观世界发展的矛盾性以及它在我们认识中的反映和矛盾是发展源泉及其动力的学说。

1916年,列宁转向了帝国主义研究,写出了充满辩证精神的《帝国主义论》,提出了资本主义所达到的发展阶段已成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前夜,列宁又敏锐地提出,世界历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为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前提和条件。“十月革命”不仅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同时也记录了人类思想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它印证了这样一条真理:在政治环境处在极为复杂、瞬息万变、具有革命性转折年代特点的时期,特别需要研究辩证的方法,以确定正确的方向。因为“只有辩证法,能够预见最近的将来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今天的中国所面对的外部政治环境,也进入了一个异常错综复杂的时期,因而,比以往更需要研究辩证法,运用辩证法。就对外关系而论,既然国家之间只有外交与战争这两种手段,那就不能因为运用外交是通常的规则便认为不存在战争。“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一个国家固然不宜轻言战争,但亦不可讳言战争。面对“必损人以求益己”之国,且“外交手段既尽”时,很可能会“自然陷入战争”。惟有深切地认识到战争的可能性,细致而周密地做好准备,才能够避免战争。

“认识概率”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篇4

一、枚举思想

枚举思想是解决概率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枚举法即可获解.

例1 (2014·金华)一个布袋里面装有5个球,其中3个红球,2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 ).

A.1/6B.1/5C.2/5D.3/5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利用枚举法可得,摸出的球可能是红1,红2,红3,白1,白2,共五种情况,所以是红球的概率为3/5.

【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中“袋中的五个球”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且该实验出现的结果为有限多个,从而应用“枚举思想”解决了本题.这两个特点也正是能运用枚举法求解的两个基本特征. 另外,本题还巩固了简单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m/n.

二、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先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建立方程或方程组,然后求解方程(组),使原问题获解.这一思想方法,在概率解题中应用广泛.

例2 (2014·泰州)某篮球运动员去年共参加40场比赛,其中3分球的命中率为0.25,平均每场有12次3分球未投中.

(1)该运动员去年的比赛中共投中多少个3分球?

(2)在其中的一场比赛中,该运动员3分球共出手20次,小亮说,该运动员这场比赛中一定投中了5个3分球,你认为小亮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1)设该运动员共出手x个3分球,则3分球命中0.25x个,未投中0.75x个,根据“某篮球运动员去年共参加40场比赛,平均每场有12次3分球未投中”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2)根据概率的意义知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是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到的某个值,由此加以理解即可.

解:(1)设该运动员共出手x个3分球,根据题意,得0.75x/40=12,解得x=640,

0.25x=0.25×640=160(个).

答:该运动员去年的比赛中共投中160个3分球.

(2)小亮的说法不正确.

3分球的命中率为0.25,是相对于40场比赛来说的,而在其中的一场比赛中,虽然该运动员3分球共出手20次,但是该运动员这场比赛中不一定投中了5个3分球.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概率的意义. 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及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三、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3 (改编)已知一纸箱中装有5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2个白球,3个红球.

(1)求从箱中随机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2)若往装有5个球的原纸箱中,再放入x个白球和y个红球,从箱中随机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是1/3,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

【分析】(1)从装有5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的纸箱中摸出一个球,共有3+2=5(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摸到白球的结果有2个,所以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是2/5;

(2)往装有5个球的原纸箱中,再放入x个白球和y个红球后,箱中共有球5+x+y(个),其中白球2+x(个),根据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是1/3列出关于x、y的方程,然后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即可得到y与x的函数解析式.

解:(1)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

(2)∵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

【点评】函数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函数思想的实质是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研究数学对象,并抽象其数量特征,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种思想方法的特点在于揭示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本质特征,重在对问题的变量进行动态研究.

四、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和“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进而探求问题的解答的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本章中,利用表格、频率分布折线图、图形面积等探求概率的过程,便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4 (2014·邵阳)有一个能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1,盘面被分成8个大小与形状都相同的扇形,颜色分为黑白两种,将指针的位置固定,让转盘自由转动,当它停止后,指针指向白色扇形的概率是______.

【分析】只要先弄清黑色区域面积和整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这个转盘是将“圆平均分成了8份”而制得,所以圆分得的8块图形的面积相等,故黑色区域的面积是整个图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转盘指向白色区域的可能性为1/2.

【点评】本题借助图形面积使问题获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本题解答时也渗透了“整体的数学思想”.

五、分类讨论思想

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概率问题时,如问题中含有多种可能的情况,往往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对应的结果数,这就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例5 (改编)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ax+3>0(其中a≠0).

(1)当a=-2时,求此不等式的解,并在数轴上表示此不等式的解集;

(2)小明准备了十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不透明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整数-10、-9、-8、-7、-6、-5、-4、-3、-2、-1,将这10张卡片写有整数的一面向下放在桌面上. 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以卡片上的数作为不等式中的系数a,求使该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的概率.

【分析】(1)当a=-2时,不等式ax+3>0为-2x+3>0,解之得x<3/2;

(2)当a取-10、-9、-8、-7、-6、-5、-4、-3、-2、-1时分别计算ax+3>0的解集,只有当a=-1和a=-2时,不等式有正整数解,取其他值时,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所以该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的概率是8/10=4/5.

解:(1)x<3/2,在数轴上正确表示此不等式的解集如图2所示.

(2)用列举法

取a=-1,不等式ax+3>0的解为x<3,不等式有正整数解.

取a=-2,不等式ax+3>0的解为x<3/2,不等式有正整数解.

取a=-3,不等式ax+3>0的解为x<1,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

取a=-4,不等式ax+3>0的解为x<3/4,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

……

∴整数a取 -3至 -10中任意一个整数时,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

∴P(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8/10=4/5.

认识鼠标和鼠标的操作方法 篇5

执教老师:郭乐熙

教学目标:本节课让各位家长先来认识鼠标,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右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手握鼠标的正确姿势。教学重难点:

① 认识鼠标的组成部分 ② 掌握正确手握鼠标的姿势

③ 了解鼠标单击、双击、拖动、拖动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

一. 鼠标的基本组成 鼠标左键和右键、鼠标的滚轮

二、手握鼠标的正确姿势

使用鼠标时,应把右手食指和中指分别轻轻地放在左键和右键上,大拇指放在鼠标左侧,无名指和小指放在鼠标右侧,手掌自然在放在鼠标上。当我们移动右手时,鼠标指针也随之移动。

三、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 鼠标的移动操作

移动:握住鼠标在桌子上滑动。鼠标的指向操作

指向:把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个图标上,按钮上或需要的位置。鼠标的单击操作 单击:用手指快速地按一下鼠标按键后立即松开。鼠标的双击操作

双击:用手指快速地连按两下鼠标左键后立即松开。鼠标滑轮的使用

滑轮的使用是利用食指来滚动滑轮。

认识方法 篇6

回答是肯定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掌握了几乎可以用“一粒药”治愈甲亢的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技术。但遗憾的是,直到50年后的今天,尽管该技术在美国已被列为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它对我国广大患者而言,似乎依然是陌生的、难以接受的。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会问:既然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效果那么好,为什么没有推广开来?“一粒药”真的能轻松治愈甲亢吗?得了甲亢,都能用这种方法治疗吗?听听专家的说法。

专家简介

邢家骝

解放军第307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我国第一代临床核医学知名专家。1957年开始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用碘-131治疗甲亢合并心脏病、甲亢合并黄疸等难治性疾病。

赵永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研究所副所长、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工作,在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肾上腺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在开始话题之前,大家不妨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1991年5月4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散步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当时,医生发现他患有心房纤维颤动(房颤)。5月5日,老布什的房颤消失,但于次日再次出现。经过一系列检查,老布什被确诊为甲亢性心脏病。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决定采用碘-131治疗,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最安全,疗效最明显、最持久。几个月后,老布什的甲亢被治愈。又过了几个月,老布什发生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碘-131治疗甲亢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开始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这以后,老布什的健康状况一直很好。2004年6月13日,他用高空跳伞这种独特的方式,庆祝了自己的80寿辰。

老布什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了“一粒药”治愈甲亢是可能的。但同时,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此外,人们对放射性药物安全性的担忧,也是阻碍该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

讨论一:效果

优势:无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不足:药物剂量难把握,很难达到既治愈甲亢,又不出现甲减的最佳状态。

邢家骝: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相当好。患者通常只要喝一点加有碘-131的开水或服用一粒含有碘-131的胶囊就可以了,没有任何痛苦,一般也没有不良反应。在服药后的2~3个月内,增生的甲状腺组织如同做了一次“不流血的手术”,90%左右的患者可在3~6个月内被治愈,且很少复发。北京协和医院等11家大医院曾对接受碘-131治疗的4167例甲亢患者随访5~24年,治愈3758例(90.2%),有效202例(4.8%),无效19例(4.6%),复发15例(0.4%),总有效率达95%。比较药物、手术和碘-131治疗甲亢10年后的结果,碘-131的治愈率最高,达89%。在美国,大多数甲状腺病专家主张首选碘-131治疗成人甲亢,该国约2/3的甲亢患者采用碘-131治疗。

赵永桔:目前常用的治疗甲亢的方法共有三种:药物、手术和碘-131治疗。药物治疗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而手术和碘-131治疗则是破坏甲状腺组织。由于三种方法均不是针对甲亢的病因——免疫紊乱进行治疗,故都有一些缺陷。虽然从理论上说,碘-131的疗效是最好的,复发率也低,但存在一个问题——用药剂量很难把握。虽然理想状态是既治愈了甲亢,又没有出现甲减。但实际上,这一要求是很难达到的。因为不同患者的甲状腺大小、吸碘率,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疗效也各异。有的患者吃较小剂量的药物就已出现甲减,而有的患者吃较大剂量的药物,却依然有甲亢。

目前,欧美国家用于治疗甲亢的碘-131剂量比较大,一般为15毫居里。这一剂量几乎能保证“一次治愈”甲亢,但大多数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甲减。由于目前我国多数患者尚无法接受碘-131治疗后出现永久性甲减、需要终身替代治疗这个现实,故使用的药物剂量普遍较小,不少患者可能需要“吃两次药”,才能治愈。

讨论二:安全性

优势:多项研究证实,碘-131治疗甲亢是安全的。

不足:少数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病情加重。

邢家骝:碘-131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它的物理半衰期为8.05天,衰变时发出β和γ射线,其中90%以上是β射线。其特点是经口服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停留在甲状腺内,衰变产生的β射线通过电离作用破坏甲状腺细胞。由于β射线在甲状腺内的平均射程只有1~2毫米,故它的电离作用只限于甲状腺组织本身,一般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辐射损伤。

自1942年美国医生最早用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以来,人们曾担心放射性核素治疗会使癌症增多,影响生育能力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美国专家于1962年开始随访一批用碘-131治疗过的甲亢患者。报告称,在1946~1964年接受碘-131治疗的23135名甲亢患者中,甲状腺癌和白血病等癌癥的发生率没有增高。之后,英国、瑞典和意大利等国的专家们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多项研究还证明,碘-131治疗甲亢后,没有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没有增加遗传损害。患者一般在治疗后半年,即可正常生育。

赵永桔:碘-131治疗甲亢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美国和加拿大,70%的新发病例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在欧洲,这一比例为20%。过去,人们曾经担心放射性核素治疗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和影响生育,但之后的多项研究已证实,该治疗不增加肿瘤的发生率,也不影响生育,是相当安全的。需要指出的是,在碘-131破坏甲状腺组织的同时,甲状腺素被大量释放入血,会出现一过性症状加重情况。大多数甲亢患者可以耐受,但部分病程长、甲状腺过大、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衰、甲亢危象等严重情况。因此,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用药物把甲亢控制好。

讨论三:适应证

优势:除妊娠和哺乳外,大部分甲亢都可以用碘-131治疗,特别适用于难治性重度甲亢。

不足: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突眼加重情况。

邢家骝:抗甲状腺药物、手术和碘-131是治疗甲亢的3种主要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由于碘-131治疗甲亢不但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而且费用较低,故目前不仅在美国,欧洲、亚洲用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也越来越多。在美国,用碘-131治疗20岁以下的甲亢患者已较普遍。在英国,10岁以上的儿童即可采用碘-131治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于2007年发表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有明确规定:①25岁以上,格雷夫斯(Graves)甲亢伴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上;②药物治疗失败或过敏;③甲亢手术后复发;④甲亢性心脏病或甲亢伴其他病因的心脏病;⑤甲亢合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⑥老年甲亢;⑦甲亢合并糖尿病;⑧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⑨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此外,药物治疗失败,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的青少年和儿童甲亢,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的甲亢,以及甲亢合并浸润性突眼,也可酌情选用碘-131治疗。妊娠和哺乳是禁忌证。

临床实践证明,对那些既不能用药物治疗,又不能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甲亢患者而言,碘-131治疗是比较安全、有效的疗法,对某些危重甲亢患者而言,甚至是唯一能挽救生命的方法。

赵永桔:一般地说,妊娠、哺乳、甲状腺过大伴压迫症状,以及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者,不宜做碘-131治疗。此外,甲亢突眼也是一个让医生、患者都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研究显示,在治疗甲亢的三种方法中,碘-131治疗后新发突眼或突眼加重的情况较多。究其原因,可能是甲状腺组织被破坏以后,抗原释放增加,抗体生成相应增加,免疫反应加重所致。

不可否认,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依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治疗甲亢的方法。研究显示,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甲亢病情,50%的患者能够做到停药后不复发(基本治愈)。在我国,初发甲亢患者一般首选药物治疗。病程长(三年以上)、病情容易反复的甲亢患者,则建议做碘-131治疗。

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有两大类: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疗程一般为1.5~2年。为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患者应坚持定期随访。在开始治疗的两三个月里,需每周查一次血常规(看白细胞计数),每两周查一次肝功能,每个月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并由医生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之后,可遵医嘱逐渐减少随访次数。

讨论四:甲减

优势: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比甲亢治疗要容易得多。

不足:需终身服药。

邢家骝:国外报告,在碘-131治疗甲亢后1年内(早期),约20%的患者会发生甲减,1年后(晚期)每年增加2%~3%,10年后达50%~70%,并认为甲减是碘-131治疗甲亢后难以避免的结果,不是碘-131治疗甲亢后的并发症。临床上,一些合并房颤、心衰的甲亢患者因担心甲减而拒绝碘-131治疗,结果不幸发生脑梗死、猝死,实在是非常可惜。实际上,甲减并不可怕,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育龄妇女可以正常妊娠和分娩。有报道称,约半数早期甲减患者在用甲状腺素治疗一段时间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可以停用甲状腺素。

赵永桔:相对甲亢而言,甲减的治疗是非常容易的,只要每天補充适量甲状腺素即可。由于甲状腺素的半衰期较长,很容易达到稳态,故只要把药物剂量调整好,患者只需每3~6个月去医院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即可,不再需要像治疗甲亢那样,频繁地跑医院、抽血化验了。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甲减患者需要终身吃药,但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缺多少补多少),每天一次,就像吃维生素那么简单。另一方面,甲亢患者若病情得不到良好控制,同样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而这些药物却有着很明确的副作用。

专家寄语:

认识方法 篇7

一、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随机事件就是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的事件. 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们把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例1 (2013·福建福州)袋中有红球4个,白球若干个,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袋中随机地取出一个球,如果取到白球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袋中白球的个数可能是().

A. 3个B. 不足3个

C. 4个D. 5个或5个以上

【分析】根据取到白球的可能性较大, 可以判断出白球的数量大于红球的数量. ∵袋中有红球4个,取到白球的可能性较大,∴袋中的白球数量大于红球数量4个, 即袋中白球的个数可能是5个或5个以上.

【答案】D.

【说明】本题考查了可能性大小的比较: 在总情况数目相同时,哪一种包含的情况数目多,哪一种的可能性就大;反之也成立;若包含的情况相当,那么它们的可能性就相等.

二、掌握“枚举思想”

枚举思想是解决概率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不一定要做大量的实验来求解,通过枚举法即可获解.

例2 (2013·山东滨州)若从长度分别为3、5、6、9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则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

A.1 /2 B.3 /4 C.1/ 3 D.1 /4

【分析】利用枚举法可得:从长度分别为3、5、6、9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的可能结果有:3、5、6;3、5、9;3、6、9;5、6、9共四种,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有:3、5、6;5、6、9两种. 所以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2 /4 =1 /2 .

【答案】A.

【说明】本题中“3、5、6、9”四条线段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且该实验出现的结果为有限多个,从而应用“枚举思想”解决了本题,这两个特点也正是能运用枚举法求解的两个基本特征.

三、领悟“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先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建立方程或方程组,然后求解方程(组),使原问题获解. 这一思想方法在解概率题中应用广泛.

例3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6个白球和12个蓝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

(1)求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

(2)现从袋中取走若干个蓝球,并放入相同数量的白球. 搅拌均匀后,要使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4 /9 ,问取走了多少个蓝球?

【分析】第(1)问根据简单概率的求解方法即可获解;第(2)问中,由于取走的篮球数和放入的白球数相同,即袋中总球数不变,可以根据“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4/9”这一关系来建立方程求解.

【解答】(1)P(摸出一球是白球)=6 /6+12 =1/ 3 ;

(2)设取走x个蓝球,则由题意得:6+x /18 =4 /9 ,解得x=2.

答:取走了2个蓝球.

【点评】本题中的第(2)问,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体现了方程思想在概率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四、学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能够直接计算求得概率的事件是有限的,在很多情况下要进行相应的试验,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计算出相应的频率来估计概率. 在随机事件中,虽然每次实验的结果都是随机且无法预测的,但这些大量随机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个实验时,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就是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估计值,所以我们常用大量实验获得的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记作P(A),即P(A)=m/ n .

例4 (2013·江苏连云港)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球、黑球、白球共有若干个,除颜色外,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小新从布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布袋中,摇匀后再随机摸出一球,记下颜色…如此大量摸球实验后,小新发现其中摸出红球的频率稳定于20%,摸出黑球的频率稳定于50%,对此实验,他总结出下列结论:①若进行大量摸球实验,摸出白球的频率稳定于30%,②若从布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该球是黑球的概率最大;③若再摸球100次,必有20次摸出的是红球.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

C. ①③D. ②③

【分析】∵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球、黑球、白球共有若干个,其中摸出红球的频率稳定于20%,摸出黑球的频率稳定于50%,∴①若进行大量摸球实验,摸出白球的频率稳定在:1-20%-50%=30%,故此选项正确;∵摸出黑球的频率稳定在50%, 大于其他频率,∴②从布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该球是黑球的概率最大,故此选项正确; ③若再摸球100次,不一定有20次摸出的是红球,故此选项错误. 故正确的有①②.

【答案】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根据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体现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说明】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时,还必须明确以下几点:①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确定值,而频率不是确定的,当实验次数较少时,频率的大小摇摆不定,当实验次数增大时,频率的大小波动变小,并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②通过实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大小时,必须保证实验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否则结果会受到影响;③实验次数较少时,频率与概率的误差可能比较大,但也不是说实验次数多时,每次频率与概率的误差就一定比实验次数少时的误差小,这是随机事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④当进行大量实验时,频率和概率可以非常接近,但不一定相等,两者存在一定的偏差也是正常的,如随机地“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 理论上着地后“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2 ,但2抛掷2 000次,并不能保证着地后恰好有1 000次“正面朝上”,但大量重复实验(如布丰、罗曼诺夫斯基等做的“抛掷质地均匀的硬币实验”)发现,硬币着地后“正面朝上”发生的频率就在1/2附近波动.

五、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和“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进而探求问题的解答的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本章中,利用表格、频率分布折线图、图形面积等探求概率的过程,便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5甲、乙两人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一个靶(把两个同心圆平均分成了6份) 玩掷飞镖的游戏. 规定:当飞镖掷中黑色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没有掷中靶或掷到边界线时重新投掷). 你认为甲获胜的可能性大,还是乙获胜的可能性大?

【分析】只要先弄清黑色区域面积和整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这个靶子是将“两个同心圆平均分成了6份”而制得,所以圆环部分分得的6块图形的面积相等,小圆内分得的6块小扇形的面积也相等. 所以可以将图形下方的三块黑色图形分别通过翻折变换到图形的上方(如图2,为了看得清,将翻折后得到的图形颜色变淡了). 黑色区域的面积是整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飞镖掷中黑色区域的可能性为1/2 ,掷2中白色区域的可能性也为1/2 ,甲、乙获胜的可能性一样.

【点评】本题借助图形面积使问题获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本题解答也渗透了“整体的数学思想”.

六、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概率问题,如问题中含有多种可能的情况时,往往需要考虑到各种情况对应的结果数,这就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例6(2013·重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OAB,其中三个顶点分别是O(0,0), B(1,1),A(x,y)(-2≤x≤2,-2≤y≤2,x,y均为整数),则所作△OAB为直角三角形的概率是 ______.

【分析】根据点A(x,y)横、纵坐标满足的条件“-2≤x≤2, -2≤y≤2,x,y均为整数”,可知这样的点共有25个(如图3).但又因为点A与点O(0,0) 和B(1,1)要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在直线OB上的5个点不符合要求,所以这样能与点O、B构成三角形的A点共有20个(如图4). 另外,要求“所作△OAB为直角三 角形”,我们可以根据“谁是直角顶点的变动”来进行分类,即:当“点A为直角顶点”时, 符合要求的点有:(0,1),(1,0);当“点O为直角顶点”时,符合要求的点有:(-2,2),(-1,1), (1,-1),(2,-2);当“点B为直角顶点”时, 符合要求的点有:(0,2),(2,0). 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点A共有8个(如图5).所以,所求概率为8/ 20 =2 /5 .

【答案】2 /5

用液面推算静压的方法和认识 篇8

1 用恢复液面推算静压

1.1 液面恢复曲线的绘制

首先用油井停井24小时采集的十三个点的恢复液面增值描点绘图,将离散的十三个点修正为一条圆滑的曲线(近似为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得到一组修正液面增值。在单对数坐标纸上(H或p做纵坐标lgT为横坐标)做修正液面增值(或修正套压)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分析曲线求斜率,然后计算稳定时间结合管柱计算静压和流压。

1.2 根据恢复曲线的形态分析求斜率

1.2.1 比较典型的一种恢复曲线

曲线分为明显的两段ab段和bc段;ab段为关井后的续流段,在油井关井后的一段时间内,井口虽然不生产,但井筒内环形空间的气体及油管内液气分离所产生的一部分气体,不断地被油层流出的液体所充填,形成续流,这段时间内压力是不平稳的,一般低于正常斜率。bc段为斜率段,井筒内的压力与井底油层压力基本平衡,续流现象停止,这时的井底压力随着关井时间的延长而成一定比例上升,压力曲线出现直线段bc段,算压力时要根据这一段斜率计算。

1.2.2 特殊曲线——有断层存在的恢复曲线

有断层存在的恢复曲线也分为ab段和bc段,但bc段明显上翘,这一段向上翘起的直线段说明,附近可能有断层存在,两段斜率之比约1:2也符合断层存在的理论,以下是2559井的液面增值和时间的半对数关系曲线,计算压力时要用ab段的斜率而不能用bc段斜率,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距这口井150米处确实有一断层存在。

1.2.3 特殊曲线——关井时间较长的恢复曲线

关井时间较长的恢复曲线除ab段和bc段,还出现cd段,但一般只有当关井时间较长后才有可能获得其全貌,cd段曲线转为平缓,最后变为水平,平缓段的出现是由于这一口井具有一定的供油面积,周围井点比较稀,关井后这一口井的压力和供油面积范围内其它点位逐渐平衡而趋于稳定。当然关井时间如更长一些,由于临近其它生产井的影响,压力又会发生变化,而进入大区域的压力平衡状态。

2 用动液面推算单井静压

高产井正常生产时一般不测静压,油井静压与油层中深、动液面、流体比重、含水、采液指数等因素有关,运用混液比重与含水、原油比重关系式,流压与混液比重、油层中深、动液面关系式计算出流压。最后运用静压与流压、生产压差关系式计算出油井静压。各种函数关系的确立如下(由《胜坨油田“九五”开发规划》知道):

混液比重与含水、原油比重存在着如下关系:

当ro→0.91时,rL=(3.2ro-2.17)(1-f)+0.95f

当ro≤0.91时,rL=(0.8ro+0.01)(1-f)+0.95f

采液指数与含水存在着如下关系:

由油藏工程理论知道:流动压力与油层中深、动液面、混液比重存在着如下关系:Pf=rL*(HZ-HD)/100

生产压差与日产液、采液指数存在着如下关系:△P=qL/ηL

油井静压与流动压力、生产压差存在着如下关系:Po=Pf+△P

3、现场应用

利用液面推算油层静压的方法已在胜坨油田二区沙一段、沙二段的3单元和74-81单元推广应用。应用该方法后,获得的油藏压力资料明显增多,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整个油藏的压力分布状况。

从上表看出,绝大部分是吻合的,说明用动液面计算的油井静压应该是可信的,在现场应该是实用的,因此可以在那些没有安排测压的油井中推广应用,以更全面地了解单元的压力状况,在产量特别紧张时,此法可以适当使用。

4认识

1、用动液面算静压提高了可对比井的压力资料井数,有助于准确分析油层动态变化,搞好油藏注水开发。

2、用动液面算静压解决了出砂严重的井,由于测恢复停井时间长易砂卡需上作业的问题。

3、用动液面计算静压减少了高产井停井造成的产量损失。

4、用24小时恢复13个点的静液面计算静压涉及参数多,比较麻烦。设想以后和相关人员配合探讨能否编制程序,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减少人工误差和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在分析传统的推算静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不停井用动液面计算静压的方法,从而减少产量损失,全面及时的掌握地层压力状况,以利于油藏开发。

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篇9

一、自然地理区划工作的意义

区划的作用主要是为能够对认识对象更加清晰的进行辨别,从而落实社会发展服务和经济建设的模式。在区划图的工具进行引导下,能够把地理特征具有相同的因素有机结合,从而避免偏远地区的区域发现,使有关的地理区域划分设置对科学揭示了地理区域分布和地理状况产生具有辅助的意义。与此同时,区划的模式能够为地图研究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并且加上对不同区域的因素进行补充,对地理要素进行质量分布的评价,能够对解决制图综合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普遍的应用着智能电子地图,能够在多视角下提供区划方案的具体化动态信息。

二、自然地理区划类型分析

(一)部门区划与综合区划

部门区划主要是指区域中的一个成分进行的要素为区划对象,具有应用具体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所以,部门区划的种类特别的多,比如,植被区划、水文区划以及灾害区划和地貌区划等。而综合区划而对研究对象是地域综合体,这是在早期的自然地理区划中针对自然要素所进行的,根据综合区划的宗旨进行自然区划,可以直接的服务农业生产。在实际的地理研究中,可以将需要的部门进行区划和将综合的区划有机结合,形成系列化的方案,从而实现对区域地理规律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认识。地球系统中的每个要素的过程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以,对于部门区划与综合区划间也紧密相连,并且,还可以进行相互的转换。综合自然区划图中不仅是对区域综合体分异的变大,也是对内部结构的表达,论述不同类型综合体间进行相互依存。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迅速发达,使区划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将自然与人文的要素进行综合,使海洋系统与陆地系统并重,我国地理学家在近几年有提出新时期的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计划和设想。

(二)类型区划与区域区划

根据郑度的区划所使用的方法不同,从而将自然地理区划的类型分为类型区划与区域区划。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地理空间信息理论进行将其单元和区划联系起来。其中类型区划比较侧重对每种类型进行制定的确定并对定性的描述,从而形成多种的种类。区域区划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可以将相似性的地理信息进行单元合并,并且,将具有差异性较大的信息单元给分开,从而将整个区域分成不相同的子区。确切的说,自然界都是区域属性的类型。比如,自然地带、自然带、自然地区的划分具有类型的意义,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从而有所侧重。很多学者都认为从区划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出发,从而阐明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的联系和差别。对于类型区划更利于求同与比较,并能够准确的定出分类的主表,实行划出一致的地域。地域区划更便于表达区域和辨异单元的独特性。所以,区域区划划出的是自然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个体,而类型区划划分的是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所具有特征区域。

三、自然地理区划的指标规划

对于不同的资料和体系的选取和确定,在设置时都需要竭力的体现区划目的,并且,能够将区域间分布规律进行具体化的梳理和延展。在具体值被覆盖的环境下,能够将生命地带内部潜藏的植物信息和气候综合起来,从而根据生物温度和降水分布规律实现划分指标的建立。在我国的林业、农业等生产部门,可以将这种指标作为依据,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扩张,其中包括也地带和自然地带。除此之外,按照自然省的规划原理进行地形差异与大气候差异的探讨,是将全国划分为90个自然省的结构模式的。

四、结束语

我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认识 篇10

而所谓思想方法,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从大量的思维活动中获得的产物,经过反复提炼和实践,一再被证明为正确、可以反复被应用到新的思维活动中,并产生出新的结果。或者说思想方法就是那些颠扑不破、屡试不爽的思维产物。所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 (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本质认识。

一、明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1. 从心理发展规律看,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发展青少年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心理学中,把婴儿、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动作思维(0—3岁)、形象思维(3—7岁)、形式思维(7—13岁)、辩证思维(13—19岁)。初中学生的思维是以形式思维为主向辩证思维过渡,高中学生的思维则是辩证思维的形成阶段。

2. 从学习的认知结构理论来看,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对数学认识结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的认识结构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数学认知结构中,存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心理成分三种主要因素。这个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实现的。所谓同化,就是主体把新的数学学习内容纳入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种纳入不是机械地、囫囵吞枣式地摄入,而是把新的数学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与原数学学习认知结构相适应。所谓顺应,是指主体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不能有效地同化新的学习材料时,主体调整或改造原来的数学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学习材料。在同化中,数学基础知识显然不具备思维特点和能动性,不能指导“加工”过程的进行,这和材料本身不能自己变成产品是一个道理。而心理成分只给主体提供愿望和动机,提供主体认知特点,仅凭它也不能实现“加工”过程,也就像人们只有生产愿望和生产工具而没有生产产品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照样生产不出产品一样。因而数学思想方法担当起指导“加工”的重担,它不仅提供思维策略(设计思想),而且提供实施目标的具体手段(解题方法)。实际上数学中的转化、化归就是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与同化一样,顺应也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离开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顺应是不可理解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3. 加强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使学习者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使其受益终生。

曹才翰先生曾指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则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让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有利于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识性

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缺乏意识性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具体知识、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比较明确,而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教学时,往往注重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形成过程中思想方法的训练;知识应用时,偏重于就题论题,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与提炼;小结复习时,只注意知识的系统整理,忽视思想方法的归纳提高……致使数学教学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三、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各种途径探讨中,如下的几条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把握。

1.在表层知识发生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表层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解法的思考过程等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

(1)展开概念———不要简单给定义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结果。而飞跃的实现要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的逻辑加工,需依据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因而概念教学应当完整地体现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揭示隐藏于概念之中的思维内核。

(2)延迟判断———不要过早地下结论

判断可视为压缩了的知识链,数学定理、性质、法则、公式、规律等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判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并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3)激活推理———不要呆板地找关联

激活推理就是要使已有判断上下贯通,前后迁移,左右逢源,尽可能从已有判断发生众多的思维触角,促进思维链条的高效运转,不断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推出一个个新的判断、新的思维结果。

2.及时小结复习,揭示、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同一内容可蕴含几种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同一数学思想方法又常常分布在许多不同的表层知识之中,因而应当及时小结、复习进行强化刺激,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表层知识,揭示、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既可避免单纯追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欲速则不达的问题,又可促进学生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3.抓好运用,不断巩固和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在抓住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及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这些问题的精灵,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因此,时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既有条件又有可能,这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数学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反复运用中,才能得到巩固与深化。

认识方法 篇11

教育部2013年《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对改进评价方式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评价方式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如何理解这几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以及如何在改革实践中应用这几种评价方式?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理解定量与定性评价方式的性质和目的,两种评价方式优势互补,为被评价者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多元、综合、客观、精确的信息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一般是基于某种思想或理念,从对事物的量性感知到质性认知,知识、意义和价值建构,再到规则和规律。对事物的评价也因此有三种基本类型:量性评价、质性评价、价值评价。

对事物的量性、质性、价值进行评价,一般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方法:定量和定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教育评价逐步演变成: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对评价对象进行量性、质性、价值评价。

定量评价也称量化评价,以科学思想和理论为认识论基础,主要采用心理测量学研究范式,以测量学和数学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事实和价值判断。定量评价强调测量和数量计算,以教育测量为基础。它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简便化等鲜明特征。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征、意义和价值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

定性评价指向的是质性评价,实质是对事物的质性进行描述和判断而做出事实和价值评价,它以人本思想和理论为认识论基础,主要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质性研究范式,通过观察、访谈、描述及解释等方法,对学生在真实学习情境中的状态、行为和水平等进行评价,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学生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隐含的意义来促进理解,使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等)与被评价者(学生) 实现其共同心理建构的过程。

质性评价在美国的兴起,是在反对统一的标准化考试的背景下产生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标准化测验完全脱离了知识应用的具体情境,以这种测验为主导的教育无法充分体现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而学校教育的真正任务应该是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 而不是向社会、委托人提供一些抽象的数字成绩。因此,需要有新的评价方式出现,以弥补标准化测验的不足。由此,以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为代表的质性评价在美国开始逐步兴起。

质性评价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主体性—— 重视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多元性——评价的标准、内容和方法是多元的;过程性——注重评价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情景性——强调评价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

质性评价是对以纸笔测试为主的标准化测验(量化评价)的重要补充,更强调被评价者(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构建,更关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认识与反思,更希望看到的是评价对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激励、引导的效果。因此,需要认识清楚的是,质性评价虽然是对量化评价的批判和革新,但并不是从本质上排斥量化评价, 而是对量化评价的必要的补充。

从质性评价结果分析与处理来看,质性评价结果要具有可比性和统计性(概率、相关、归因等),也需要对结果进行数学或逻辑学的量化处理,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清晰、准确、易比较、易统计处理,并可发现其中的规律或原因等。比如,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中行为部分的评定,可以采用教师、家长、同学、学生本人通过日常观察一些特定行为有无的方法来进行,这是质性评价的一种方法。然而要使这些观察结果能对学生行为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则需要将四类观察者的观察结果汇总、计算频次等等,通过量化的结果来发现学生品德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可以将这一结果同班内、校内甚至区域内其他学生相比较,进而找出学生的品德行为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在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从而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更为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信息。

因此,对评价对象的量性、质性,同时采用量化处理(定量评价)和定性描述(定性评价),为被评价者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多元、综合、客观、精确的信息,并可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学生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隐含的意义来促进理解,使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等)与被评价者(学生) 达到共同建构心理的过程。

正确认识和理解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相对性,为考查学生进步和学校努力程度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动态过程和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的。

终结性评价,一般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周期结束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教育教学的成果。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Michael Scriven (1967)提出的。布鲁姆等人在上世纪70年代将这两个概念应用到了教育领域,用以建立其“掌握性学习”概念。在掌握性学习中,学生只有证明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个模块的知识内容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直至完成所有的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而在所有模块学习结束后,为检验学生掌握所有模块的情况的评价被称为终结性评价。

对过程和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评价发展的结果认同时期(建构理论阶段)得到充分重视,在质性评价提出后,随着实质性评价理论(Substantive evaluation theory)的提出,形成性评价得到确立。

形成性评价的大规模发展是在1998年Paul Black 和Dylan Wiliam完成了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元分析后。该研究成果表明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构成部分,而且是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最好的方法。

通过形成性评价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所谓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给学生更为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向、方式和方法;强调的是评价的反馈(诊断、改进)和激励(甄别、提高)的作用。课后作业的批复、课堂小测验、单元考、月考等等可视为形成性评价的代表。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面向学生、课程的评价,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时并不适用。因此,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应该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只要终结性评价结果不仅仅只是简单地用于对学校的排名,而是用于帮助学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用于肯定学校在某一些方面的进步时,终结性评价也就具有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重要的是评价结果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如何发挥评价的指导和促进改进的功能。

引入配置性测验,为新学期的教学设定更为明晰的目标提供准确信息

配置性评价是指在各学年、各学期开始时或开始前施行的评价,其作用在于了解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遗忘情况以及认知能力水平,对新学期将学的知识和方法的预备情况。目的在于实现“学生(水平和类型)、教育目标和计划、教学方法和策略”之间的深度匹配,是达成教与学及其结果共识(结果认同)的基础,也是个体化评价的重要方式。

配置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实现的起点,是增值性评价的关键,也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同时,也是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对美声发声方法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篇12

美声唱法特点: (1) 音域宽广, 声区统一; (2) 声音连接圆滑和优美; (3) 明亮松弛, 讲究高位置; (4) 灵活华彩、轻巧俏丽; (5) 重视呼吸、用气歌唱; (6) 注意内涵、表现丰富。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 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 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

美声唱法必须做到: (1) 声音圆润、柔美、自如; (2) 声音响亮有穿透力; (3) 音域宽广统一; (4) 音准完美、节奏准确; (5) 咬字吐字清楚、纯正有韵味; (6) 用心情歌唱、感情真挚动人; (7) 声音持久、不易疲劳。

怎样掌握好美声的发声方法?

1. 掌握正确的呼吸

意大利人说:“不会呼吸, 就不会歌唱”。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也算走上了可观的文艺高峰的第一步。”在练习呼吸时, 应注意力集中, 身体放松, 鼻子深吸, 吸入深处, 越低越好 (丹田之气) ;把身体比作一个花瓶, 把“水”倒进瓶子, 是从底部开始有水, 再慢慢向上充满, 直到顶部, 气息充满整个身体后再用嘴吐出来, 用鼻子吸、嘴吐。每次做呼吸练习2—3分钟。睡眠时的呼吸 (深呼吸) 就是歌唱用气时的正确呼吸: (1) 开始练最好躺在床上, 那时身体很放松, 如果觉得气吐完了, 下面一定要抵住, 那样就可以多拖几拍, 唱时不能放下来, 唱完不动, 还可以唱几拍; (2) 平躺, 舒展地大吸一口气, 上身慢慢抬起, 并徐缓地做吸气动作, 体会横隔膜、腹肌张力控制气息; (3) 平躺, 两脚慢慢抬起徐缓吸气。

可用字母“S”或“f”的发音法练习呼气, 循环反复“呼一次”就“唱一句”, 来体会在歌唱发声时的气息控制。歌唱时一定要吸足气后再唱 (腰、腹、饱满凸起) , 口型呈打哈欠状, 露出上牙, 下巴自然松下, 咽腔打开, 喉头下垂吸足气后瞬间就唱。吸气时两肋张开, 横隔膜用力向下坐, 同时腹部及腰部一圈的肌肉要向四周扩张。呼气时, 也就是唱歌时, 保持住这几种力量的对抗平稳, 均匀而缓慢地吐出去, 也就是要有控制, 呼吸要有弹性, 走快速音阶练习, 快吸———保持———慢呼。

2. 唱歌的用力

唱歌用气力 (气息、支持) 而不用喉力;有了呼吸, 要忘记喉咙, 只利用呼吸来抵制喉音, 如不忘记喉咙, 一张口它就出来用力, 因此不用喉咙用力, 力要用在呼吸、丹田之气上。当我们呼气时, 下面用力抵住, 有了气息的支持, 喉咙放松了, 声音自然到前面, 用气讲话唱歌是关键。

3. 喉咙打开、喉头稳定、位置不变

(1) 喉咙打开:喉头下放到最低点。“打哈欠”状是打开喉咙的最好办法。打哈欠:轻轻张开嘴, 用鼻与口同时快速地吸一口气, 贮存在腹部, 想象自己的鼻子酸胀, 然后像我们平时困了打哈欠一样, 把气吐出来。外部姿势是:吸气, 嘴张开 (呈“打哈欠”) 做微笑状, 露上牙, 松下巴即唱, 声音在上腭部位反射出来, 可以找到鼻咽腔的声音, 这种声音响而宽, 声音位置也高, 要在演唱时体会到, 打开下颌骨 (耳根下面) 的同时还提起软口盖, 这是打开喉咙的关键。唱时永远开着唱 (不管五个基音口型如何变化, 但咽喉腔是打开的) , 里面比嘴张得更大些, 通常说, 歌唱家的嘴巴在后面咽喉腔里。贝基大师说, 按打哈欠的喉结位置去发音, 这是非常简单的途径。

(2) 喉头稳定:喉头下垂稳定是摆声音位置的关键。采用横隔膜两肋左右张开的深呼吸法, 每个音都有呼吸 (底气) 支持点, 这样喉头就下垂了。放松下巴动作———左右摆动下巴 (头尽量保持不动) 。

(3) 位置不变:检验声音位置对与否的具体方法。在头部稍后仰的瞬间, 唱出延长的a元音———旋即头部又慢慢地前仰下垂, 如果声音卡在喉咙里, 那就说明声音位置变了, 咽喉腔、鼻咽腔没打开。锻炼位置不变可唱, 低音至高音 (没旋律, 是拉警报) , 声音位置一点都不能变, 一定要在位置上唱, 丝毫不要有裂痕 (声音发岔) , 但随着音高动气息要直通鼻咽腔高位置上去。唱高音时用“ha”一下打上去, 不能“冲”去唱高音, 可用半声来唱, 气息往下, 下行位置不变, 用横隔膜的力量。

(4) 找好面罩共鸣。“面罩”原指养蜂人怕蜂螫而戴在头上遮住面部的小网, 声乐指人口腔以上的共鸣部位, 内藏得一个个小空室———上颌窦、颚窦、筛窦、蝶窦等。面罩共鸣:振动在上鼻咽腔两腮上面, 两边太阳穴延至眉心处。声音位置:额面两眼下面一点, 两口颧骨前, 牙关的打开处, 声音的位置必须始终保持在面罩共鸣里。共鸣位置只有一个, 没有胸腔、喉腔、鼻腔、头腔之分, 只有面罩共鸣点。怎样才能找到面罩共鸣呢?面罩共鸣好比一座大楼:

低音往上, 高音往下, 把声音训练成一条线, 而不是三截声音, 下粗上细。往往我们是越低越往下压, 越高越往上抬, 结果是越压越空, 越抬越紧。高低音应该是一个交叉的方向, 这个交叉声音应在面罩上汇合成一条线。把所有的音都套在中音共鸣点上形成一条直线, 也就是一个音套一个音。高低音都在这个“一条线”, 音色是同样的, 音质是同样的, 音量也是同样的。

(5) 低音聚, 高音开。发低音不能把嘴张得过大, 否者声音不聚了, 就空 (散) 了, 要把声音集中往上送, 位置不变, 需用较多的气息。“高音开”, 随着音慢慢开, 笑着唱 (横) 但位置 (点) 不能变, 到了一定高音后再张 (笑张) , 骨头张 (揭盖) , 不张口腔。怎么张呢?在挂钩处张 (颌骨) , 嘴跟着张, 而不是先张嘴。开到最高限度后声音要转, 以发出自己最高音, 上腭的上口盖要向上打开。

世界著名声乐大师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说:“意大利 (美声) 唱法的内涵和秘诀说了三点:良好的气息支持、完美的打开喉咙、充分的面罩共鸣。”做到这三点就找到了打开美声宝库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5.

[2]邹本初著.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4]汪明洁等著.声乐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5]赵梅伯著.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上一篇:颈部电刺激下一篇:教学过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