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2024-05-30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共10篇)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1

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相对少见,其受伤机制为当膝关节屈曲位受到强大的轴向暴力作用,致使胫骨平台后部于冠状面发生破裂、塌陷。以往常规的手术入路对骨折块不能很有效的显露,进而影响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而胫骨后内侧入路可直接显露骨折块,切口自半膜肌腱和腓肠肌内侧头的间隙进入,对组织损伤小,且内固定牢靠。现将笔者自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采用胫骨后内侧入路治疗的24例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的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自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患者共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21 ~ 42岁,平均27. 8岁。损伤原因: 车祸伤17例,坠落伤7例; 右侧14例,左侧10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10例; 全部累及胫骨平台后髁。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X线片、CT、多普勒彩超、肌电图和MRI。6例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入院后患者患肢抬高,支具托外固定或跟骨牵引,膝关节冰敷等治疗。待膝关节肿胀消退,皮肤外观健康,触诊时出现皱褶后再行手术治疗,一般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 ~ 8 d,平均5 d。

1. 2手术方法

1. 2. 1胫骨平台内后髁的手术人路在关节线上10 cm沿半腱肌向下做切口,至关节线水平,向外侧走行,至胫骨内后髁内缘,沿胫骨内后髁内缘向下走行至关节线下10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向两侧筋膜下游离皮瓣,此时注意保护隐神经,显露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向外牵开腓肠肌内侧头,向内牵开半腱肌腱,显露半膜肌在关节囊上的附着。自关节线向下切开半膜肌附着后,骨膜下剥离,即可显露胫骨后髁。沿关节线切开后关节囊,向上牵开内侧半月板后角,可显露胫骨后髁的关节面,然后使膝关节伸直或过伸位将塌陷的关节面骨块撬拨复位,确认关节面平整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关节面下缺损处用人工骨充分填充,采用“T”型钢板固定,术中修复撕裂的半月板及侧副韧带,对于合并的前后交叉韧带体部断裂予以二期重建。

1. 3术后处理术后患肢抬高,放置引流管48 h,并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第2天起自主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踝趾关节屈伸锻炼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4天开始CPM被动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每个月复查一次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后开始膝关节完全负重。

2 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 ~ 18个月,平均14. 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 ~ 6个月,平均( 4. 4±0. 9) 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 7% 。随访期间膝关节无关节面塌陷、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情况发生。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 ~ 2。

3 讨论

胫骨平台后内髁骨折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高能量损伤所致,其发生机制为膝关节屈曲状态下受到沿胫骨轴线的轴向应力作用,导致胫骨平台后髁的劈裂或塌陷。但由于此处骨折断端皮肤薄,皮下脂肪少,移动性大,肌肉覆盖少,血运相对较差,加之高能量损伤所致,往往使得骨折处软组织肿胀明显,容易出现张力性水疱,若过早手术可加重局部缺血,易导致皮肤坏死,术后伤口裂开,感染,影响骨折愈合[1],我们的经验是将患肢抬高,待患肢肿胀消退,皮肤外观健康,触诊时出现皱褶后再行手术治疗,又因此类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其治疗原则为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2]。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选择手术入路首先应该考虑对骨折断端的充分暴露,传统的前内侧手术入路显露内后髁,向后剥离时易损伤内侧副韧带,且剥离范围大,暴露不充分,易出现皮肤坏死,而该入路暴露骨折断端过程中唯一需要注意的血管神经结构为隐神经,其位于切口近端的浅筋膜内,切口自半膜肌腱和腓肠肌内侧头的间隙进入,二者的移动性均较大,可以使胫骨内后髁获得充分的暴露,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后进行骨折断端复位时,应使膝关节保持在伸直位或过伸位,以减少股骨髁对骨折块的阻挡。由于后内髁骨折多向后下冠状面劈裂,有向下移位趋势,采用骨膜剥离子向上向前撬拨复位,骨折复位后遗留骨缺损,关节面塌陷破坏,必须充分足量植骨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3]。在骨折内固定方面,由于胫骨平台后方的解剖轮廓不规则,可使用“T”型钢板适当预弯塑形,将钢板与胫骨后髁形状一致,通过“T”型钢板螺钉可纵向与横向固定骨折块,使骨折断端固定牢固,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在功能锻炼方面,患者术后1周内主要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保证股四头肌肌力,防止出现股四头肌萎缩,1周后行CPM机被动活动,2周后行主动活动,以免发生膝关节僵直,12周后摄片,如骨折达影像学愈合,让患者由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锻炼,这样可避免过早负重导致的胫骨平台高度的丢失,又可避免因患者长期不负重出现骨质疏松导致的平台塌陷。

摘要:目的 探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对2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男11例,女13例;年龄21~42岁,平均27.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7例;右侧14例,左侧10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10例。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8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手术效果满意,关节功能恢复好。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冠状位,后内侧人路

参考文献

[1]Egol,Kenneth A MD.Split Depression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Direc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J].Techniques in Knee Surgery,2005,4(4):257-263.

[2]Carlson DA.Posterior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05,19(2):157.

[3]Higgins TF,Kemper D,Klatt J.Incidence and morphology of the posteromedial fragment in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Orthop Trauma,2009,23(1):45-51.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2

【摘 要】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Liss钢析;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7-02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其涉及关节面,因而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患者治疗后发生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①病理性骨折、小儿骨折;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③心、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④血液、免疫及神经系统疾病;⑤手术禁忌症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患者年龄为17~64岁,平均(32.1±3.2)岁,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12h~18d,平均(6.1±1.2)d,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坠落伤31例、机械伤21例、其他5例,患者X线片、CT等检查由同一主治医师阅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4例、腓骨骨折26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4例、其他骨折2例。按Schatzker分类[2],Ⅰ型劈裂骨折7例,Ⅱ型劈裂并塌陷骨折41例,Ⅲ型塌陷骨折6例,Ⅳ型内侧平台骨折18例,Ⅴ型内外侧平台Y型骨折16例,Ⅵ型合并骨干及干骺端分离胫骨折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于皮下沿胫骨内侧或前外侧插入LISS钢板,C臂X线机确认效果满意后,用3枚以上螺钉固定;②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硬膜外麻醉,切口后在直视条件下撬起关节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插入解剖钢板行内固定,处理损伤韧带及半月板,内侧采用T型支撑钢板,外侧采用L型支撑钢板,上下各用3枚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嘱患者主动收缩股四头肌进行功能锻炼。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②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采用HSS评分标准于术后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3],分数越高,则预后越好;功能优良率评价标准[4]:优:无畸形,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及感染;良:轻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度>80°,内翻或外翻<5°,轻度疼痛无感染;中:中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中度疼痛但无感染;差:重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重度疼痛、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自由活动度情况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自由活动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的对比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难度大,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差,理想的复位和良好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传统疗法多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其临床效果欠佳,且术后患者易出现骨不连、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故预后较差。解剖钢板根据生物学解剖原理设计,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好、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等优势,但其塑形困难,剥离骨膜会为愈合带来严重影响,且患者皮肤发生感染坏死,退钉、断裂等的几率较高。LISS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以MIPO技术为基础[5],符合AO/ASIF微创原则,融合了外固定支架技术、生物接骨板技术和髓内钉技术优点,具有切口小、对骨膜干扰小、无骨膜血供破坏、促进骨膜血流灌注、稳定性强等优势。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邹学军研究结论一致[6],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面,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更具优势。

综合上述,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山,韩勇.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6(3):195-198.

[2]夏太宝,杨惠林,朱晓宁,等.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置入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3):8461-8462.

[3]严广斌.膝关节评分标准[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6):78.

[4]赵建华,李主一,李连军,等.多平面骨外固定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2,12(8):228-229.

[5]张骁青,贾力,陈振.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Schatzker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8-49.

[6]邹学军.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69-71.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简介:赵应李(1979-),男,汉族,云南省昌宁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骨伤研究工作。

【摘 要】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Liss钢析;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7-02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其涉及关节面,因而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患者治疗后发生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①病理性骨折、小儿骨折;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③心、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④血液、免疫及神经系统疾病;⑤手术禁忌症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患者年龄为17~64岁,平均(32.1±3.2)岁,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12h~18d,平均(6.1±1.2)d,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坠落伤31例、机械伤21例、其他5例,患者X线片、CT等检查由同一主治医师阅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4例、腓骨骨折26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4例、其他骨折2例。按Schatzker分类[2],Ⅰ型劈裂骨折7例,Ⅱ型劈裂并塌陷骨折41例,Ⅲ型塌陷骨折6例,Ⅳ型内侧平台骨折18例,Ⅴ型内外侧平台Y型骨折16例,Ⅵ型合并骨干及干骺端分离胫骨折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于皮下沿胫骨内侧或前外侧插入LISS钢板,C臂X线机确认效果满意后,用3枚以上螺钉固定;②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硬膜外麻醉,切口后在直视条件下撬起关节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插入解剖钢板行内固定,处理损伤韧带及半月板,内侧采用T型支撑钢板,外侧采用L型支撑钢板,上下各用3枚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嘱患者主动收缩股四头肌进行功能锻炼。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②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采用HSS评分标准于术后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3],分数越高,则预后越好;功能优良率评价标准[4]:优:无畸形,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及感染;良:轻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度>80°,内翻或外翻<5°,轻度疼痛无感染;中:中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中度疼痛但无感染;差:重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重度疼痛、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自由活动度情况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自由活动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的对比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难度大,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差,理想的复位和良好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传统疗法多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其临床效果欠佳,且术后患者易出现骨不连、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故预后较差。解剖钢板根据生物学解剖原理设计,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好、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等优势,但其塑形困难,剥离骨膜会为愈合带来严重影响,且患者皮肤发生感染坏死,退钉、断裂等的几率较高。LISS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以MIPO技术为基础[5],符合AO/ASIF微创原则,融合了外固定支架技术、生物接骨板技术和髓内钉技术优点,具有切口小、对骨膜干扰小、无骨膜血供破坏、促进骨膜血流灌注、稳定性强等优势。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邹学军研究结论一致[6],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面,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更具优势。

综合上述,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山,韩勇.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6(3):195-198.

[2]夏太宝,杨惠林,朱晓宁,等.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置入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3):8461-8462.

[3]严广斌.膝关节评分标准[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6):78.

[4]赵建华,李主一,李连军,等.多平面骨外固定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2,12(8):228-229.

[5]张骁青,贾力,陈振.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Schatzker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8-49.

[6]邹学军.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69-71.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简介:赵应李(1979-),男,汉族,云南省昌宁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骨伤研究工作。

【摘 要】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Liss钢析;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7-02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其涉及关节面,因而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患者治疗后发生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①病理性骨折、小儿骨折;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③心、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④血液、免疫及神经系统疾病;⑤手术禁忌症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患者年龄为17~64岁,平均(32.1±3.2)岁,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12h~18d,平均(6.1±1.2)d,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坠落伤31例、机械伤21例、其他5例,患者X线片、CT等检查由同一主治医师阅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4例、腓骨骨折26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4例、其他骨折2例。按Schatzker分类[2],Ⅰ型劈裂骨折7例,Ⅱ型劈裂并塌陷骨折41例,Ⅲ型塌陷骨折6例,Ⅳ型内侧平台骨折18例,Ⅴ型内外侧平台Y型骨折16例,Ⅵ型合并骨干及干骺端分离胫骨折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于皮下沿胫骨内侧或前外侧插入LISS钢板,C臂X线机确认效果满意后,用3枚以上螺钉固定;②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硬膜外麻醉,切口后在直视条件下撬起关节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插入解剖钢板行内固定,处理损伤韧带及半月板,内侧采用T型支撑钢板,外侧采用L型支撑钢板,上下各用3枚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嘱患者主动收缩股四头肌进行功能锻炼。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②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采用HSS评分标准于术后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3],分数越高,则预后越好;功能优良率评价标准[4]:优:无畸形,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及感染;良:轻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度>80°,内翻或外翻<5°,轻度疼痛无感染;中:中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中度疼痛但无感染;差:重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重度疼痛、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自由活动度情况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自由活动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的对比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难度大,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差,理想的复位和良好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传统疗法多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其临床效果欠佳,且术后患者易出现骨不连、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故预后较差。解剖钢板根据生物学解剖原理设计,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好、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等优势,但其塑形困难,剥离骨膜会为愈合带来严重影响,且患者皮肤发生感染坏死,退钉、断裂等的几率较高。LISS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以MIPO技术为基础[5],符合AO/ASIF微创原则,融合了外固定支架技术、生物接骨板技术和髓内钉技术优点,具有切口小、对骨膜干扰小、无骨膜血供破坏、促进骨膜血流灌注、稳定性强等优势。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邹学军研究结论一致[6],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面,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更具优势。

综合上述,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山,韩勇.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6(3):195-198.

[2]夏太宝,杨惠林,朱晓宁,等.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置入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3):8461-8462.

[3]严广斌.膝关节评分标准[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6):78.

[4]赵建华,李主一,李连军,等.多平面骨外固定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2,12(8):228-229.

[5]张骁青,贾力,陈振.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Schatzker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8-49.

[6]邹学军.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69-71.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3

关键词:胫骨骨折,经皮微创,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效果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创伤, 属于高能量损伤, 通常由压砸、冲撞、打击致伤等直接暴力导致, 临床表现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1]。患者胫骨骨折后, 极易造成血供不足, 发生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情况, 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病情严重时甚至会残疾, 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 以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以往临床治疗胫骨骨折的常用方法是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但临床效果欠佳, 需采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恢复关节功能, 改善预后, 如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本文选取68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68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45例, 女23例, 年龄18~79岁, 骨折至手术时间2~18d, 致伤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跌伤扭伤、重物砸伤。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胫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 且经临床表现、X线检查确诊, 无手术麻醉禁忌。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 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研究, 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方面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具体为:术前, 行X光片确定所需钢板长度和固定位置。手术时, 患者硬膜外麻醉, 取仰卧位并适当抬高患肢, 常规消毒、铺巾, 沿骨干方向剥离骨膜, 并逐层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口, 充分显露骨折端后,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骨折, 骨折复位满意后, 在不损伤骨膜的前提下, 经膝关节软骨下骨插入钢板, 骨折两端需各用3枚锁定钉固定钢板, 用锁定钉时必须用特殊套筒, 以利于严格控制螺钉方向。固定好后冲洗伤口, 闭合手术切口, 并无菌敷料包扎。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具体为:患者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在骨折部位做切口并向上下延长, 充分显露胫骨骨折两端, 尽可能解剖复位胫骨骨折, 复位成功后, 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 采用长度适宜的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 固定好后冲洗伤口, 闭合手术切口, 并无菌敷料包扎。术后1d内,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定期进行X线片复查, 术后均随访1~1.5年。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行走时间、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作为临床效果评定依据。以完全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表示患者骨折愈合评定标准, 完全愈合:术后4个月内, 患者恢复良好, 患肢无畸形, 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完全愈合, 骨折线完全消失且出现骨痂, 患肢负重步态正常;延迟愈合:术后4个月, 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端愈合但尚存骨折线, 且术后4~8个月内患肢有疼痛感, 难以负重正常行走;不愈合:术后4个月, 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间隙增大、骨折端硬化, 且术后8个月后骨折未愈合, 患肢明显疼痛、畸形, 无法负重正常行走。愈合=完全愈合+延迟愈合。参照Merchant标准评定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以优、良、可、差表示, 优:总分≥80分;良:总分70~79分;可:总分60~69分;差:总分<60分[2]。优良=优+良。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x2检验,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率对比

两组胫骨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4个月, 研究组骨折愈合34例, 愈合率为100.00%, 完全愈合31例 (91.18%) , 延迟愈合3例 (8.82%) ;对照组骨折愈合30例, 愈合率为88.24%, 完全愈合22例 (64.71%) , 延迟愈合8例 (23.53%) , 不愈合4例 (11.76%) 。两组骨折愈合率对比,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4.2500, P=0.039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经相应治疗后,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行走时间对比, 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6.47%。两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6.2750, P=0.01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随访1~1.5年期间, 研究组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对照组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发生率为14.71%, 其中感染2例 (5.88%) , 骨不连2例 (5.88%) , 畸形1例 (2.94%) , 经对症治疗后, 并发症完全治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5.3968, P=0.020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胫骨骨折是由高能量严重暴力导致的骨科创伤, 由于胫骨软组织被覆少, 所以骨折后软组织严重损伤, 血运情况较差, 通常造成患者顺应性差, 需较长时间恢复骨折部位, 若治疗不当或被碰撞, 极易发生二次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不良情况[4]。胫骨是紧贴于膝骨长骨, 位于小腿内侧, 是小腿骨中的主要承重骨, 在解剖上, 胫前外侧软组织属于相对缺血区, 且附着较多肌腿韧带, 胫骨发生骨折后, 治疗非常的棘手, 若不及时采用有效方法治疗, 会引起关节功能障碍或残疾[5]。在胫骨骨折治疗中, 以往采用的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骨折, 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骨膜剥离广泛、关节功能恢复差、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陷, 需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如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微创治疗, 手术时通过小切口充分显露骨折断端, 使得暴露在外的创口变小, 降低了细菌感染率, 而且手术操作医生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骨折[6]。与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比,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 手术损伤小,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并发症发生率低, 易于被胫骨骨折患者接受。

恢复关节功能, 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是治疗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缩短手术、骨痂形成、骨折愈合、恢复行走等的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 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是治疗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耀辉.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9) :116.

[2]张洪, 叶茶花, 于虎, 等.不同固定方法治疗96例胫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 2012, 25 (3) :198-201.

[3]李国兴.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 :98-99.

[4]金浩, 丁星刚, 把其兵, 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骨折73例回顾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11) :1047-1049.

[5]王庆刚, 祁洪近, 孙月柏, 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36) :137.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4

胫骨Pilon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病症之一,在下肢骨折发生率中所占比例可到5%,在胫骨骨折发生率中可达10%。由于骨折部位组织非常薄弱,一旦就诊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引发各种感染并发症。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3例胫骨PiLon患者实施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段,报告如下。endprint

胫骨Pilon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病症之一,在下肢骨折发生率中所占比例可到5%,在胫骨骨折发生率中可达10%。由于骨折部位组织非常薄弱,一旦就诊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引发各种感染并发症。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3例胫骨PiLon患者实施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段,报告如下。endprint

胫骨Pilon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病症之一,在下肢骨折发生率中所占比例可到5%,在胫骨骨折发生率中可达10%。由于骨折部位组织非常薄弱,一旦就诊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引发各种感染并发症。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3例胫骨PiLon患者实施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段,报告如下。endprint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5

关键词: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会同时造成胫骨平台损以及膝关节内附属结构的损伤, 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会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也增加关节面塌陷的风险[1]。多轴锁定钢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内固定材料, 能够实现角稳定性和轴向稳定性, 并通过Raft排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骨折局部的力学强度。在下列研究中, 我们分析了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11例;平均年龄45.52±6.34岁。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3例;平均年龄44.95±5.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摆放平卧位并在大腿根部绑扎止血带, 而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观察组患者做膝关节正中切口, 沿半月板下缘切开关节囊显露骨折部位, 清理碎骨以及损伤的软组织, 而后进行手法复位, C臂机确认复位良好后置入钢板并打入多轴锁定螺钉;对照组患者做膝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 同样膝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入路, 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方法进行手法复位, 而后在胫骨平台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置入解剖钢板, 打入螺钉。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后9、12个月时, 采用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并使用标准量角器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的角度, 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胫骨平台关节面发生塌陷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X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术后9个月、12个月时, 观察组患者的AKSS评分、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两组术后关节面塌陷情况比较

术后9、12个月时, 观察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的例数分别为1、2例, 对照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塌陷的例数分别为5、9例;经卡方检验, 观察组患者发生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的例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外伤类型, 直接作用于膝关节的内翻或者外翻暴力、轴向压缩暴力等均会造成胫骨平台受到损伤并发生骨折[2]。该股这类型属于关节内骨折, 当外界暴力的能量较高时, 不仅会造成胫骨平台发生塌陷、劈裂, 还会造成膝关节内韧带、半月板等附属结构发生损伤。Schatzker V和VI型胫骨平台骨折较为复杂, 属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范畴, 关节面的破坏程度较重, 治疗较为困难。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会同时造成外侧和内侧关节面的损伤, 外侧关节面多发生塌陷和粉碎, 内侧关节面多发生整体向后移位[3]。因此, 在治疗时, 需要同时对关节面的内侧和外侧进行固定。解剖钢板是临床上治疗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材料, 用于长骨骨折时能够取得理想的固定效果;但在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时, 受到固定材料塑形能力较差的限制, 钢板无法与胫骨平台严密贴合, 钢板与骨膜之间持续摩擦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以及断端的力学强度, 同时也增加了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风险。

锁定钢板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内固定材料, 锁定钢板与锁定螺钉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固定和支撑体系, 可以同时实现角稳定性和轴向稳定性, 使胫骨平台关节面获得足够强度的支撑并保证关节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多轴锁定钢板在传统锁定钢板的基础上加入了Raft排钉技术, 能够提高胫骨平台局部的力学强度, 降低内固定后发生胫骨平台塌陷的风险。近年来, 国内已有学者报道了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积极疗效。在本研究中, 我们从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首先, 由量表评分和活动度测量来比较膝关节功能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AKSS评分、膝最大角度和屈膝最大角度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第二, 多轴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的特点, 能够避免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 通过随访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助于预防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 整体疗效优于普通解剖钢板。

参考文献

[1]邵锋, 宋君涛, 卢绪章, 等.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4) :44-47.

[2]周志华, 王修卓, 杨新.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3) :1646-1647.

[3]吴容见.普通解剖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J].右江医学, 2014, 42 (1) :21-24.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MIPPO组及ORIF组,所有纳入的患者均经病史及X线检查,在排除病理性骨折后确诊胫骨远端骨折。MIPPO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4~60岁,平均44.7岁。ORIF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5~63岁,平均46.2岁。所有骨折患者根据骨折AO分型标准[3]分类如下:MIPPO组A型15例(A1型8例、A2型4例、A3型3例),B型16例(B1型9例、B2型3例、B3型4例),C型11例(C1型5例、C2型3例、C3型3例);ORIF组A型(A1型6例、A2型5例、A3型4例),B型16例(B1型4例、B2型4例、B3型2例),C型11例(C1型2例、C2型5例、C3型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的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ORIF组

34例患者伤后采用外固定经过8 h~15 d(平均5.2 d)待小腿软组织条件好转后手术。取小腿前外侧纵向切口,分离软组织后暴露骨折端,冲洗干净后直视下解剖复位,置入钢板厚螺钉固定。

1.2.2 MIPPO组

42例患者伤后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经过10 h~12 d(平均5.8 d)休息待小腿软组织条件好转后手术。麻醉起效后,先手法复位后予C形臂透视骨折对位及对线是否满意,能闭合复位者用复位钳或克氏针暂时固定,不能闭合复位者,可在断端做一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并螺丝钉暂时固定。于内踝处做3~4 cm切口,在骨膜外将软组织分离,将锁定钢板置入隧道,另用一块规格相同的钢板在皮外定出钻孔的位置,并做小切口置入螺钉固定。

1.2.3 术后康复

两组术后均给予预防感染、消肿等治疗,并于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后进行功能锻炼。A型6~8周下床负重,B、C型延迟至局部无压痛后,所有在X线检查提示骨折完全愈合后负重,术后1.5年取出内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 and ankle society,AOFAS)的标准及相关文献[4],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计算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2年。按AOFAS标准,MIPPO组:优良3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8.1%;ORIF组:优良2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2.4%。并发症方面,MIPPO组中,2例延迟愈合,畸形愈合1例(向前成角畸形)。ORIF组中1例因切口软组织感染,经换药等治疗后愈合;3例延迟愈合。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相关时间比较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显著短于ORIF组(P<0.01)。见表2。

3 讨论

胫骨的血供1/3由周围软组织供应,而2/3来源于髓内血管,远端的软组织比较薄弱,当遭受外力打击导致远端骨折时,往往会合并软组织的损伤,且容易发生髓内血管破裂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故保护及修复软组织十分重要[4],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骨骼动脉穿支干扰率高达86%[5],且对软组织损伤大,引起骨折内环境改变,容易导致感染及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6]。

要在临床上找到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术[7]是比较困难的。MIPPO及ORIF各有其优缺点,ORIF具有技术成熟及基层应用广泛等优点,最主要的缺点是软组织损伤大,对骨折断端血供的医源性破坏大,且术后容易粘连从而影响关节功能及骨愈合,本研究ORIF组发生软组织感染1例,延迟愈合3例。而MIPPO刚好弥补了ORIF的缺点,减少了切开对骨折血供及软组织的影响,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8],本研究MIPPO组手术切口较ORIF组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

然而,MIPPO在本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弊端:手术难度比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并且钢板与骨贴合不严密,引起骨折断端接触面少而延长愈合;固定不稳定引起畸形;且对软组织的要求比较高。本研究有1例出现畸形愈合,在治疗期间X线检查发现为内固定不稳定导致,3例延迟愈合因为钢板与骨贴合不严密引起。

此外,在手术时机选择方面也非常重要,本研究手术时机选择:在机体还没有明显肿胀或者先牵引消肿出现皮纹征待软组织恢复后延期手术,一般闭合伤在1周后,开放伤2~3周后进行手术,可以有效保护软组织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手术均由同组医师进行,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手术时间短于ORIF组,给繁忙的骨科临床工作带来了方便。

因此,治疗远端胫骨骨折,要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的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时间及遵循手术个体化原则,方可获得满意疗效。MIPPO是刚发展起来的治疗胫骨骨折的新型生物学微创方法,对骨折端血运及软组织损伤小,弥补了ORIF很多缺点,广泛受到手术医师及患者的青睐,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参考文献

[1]王炳南.经皮微创插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基础医学论坛,2009,13(2):113.

[2]陈海潮,陆榕良,刘光庆,等.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急诊治疗胫骨中远端骨折[J].中外医疗,2010,16(5):4-6.

[3]Kitaoka HB,Alexander U,Adelaar RS,et al.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the ankle-hindfoot,midfoot,hallux,and lesser toes[J].Foot Ankle Int,1994,15(6):349-393.

[4]罗从风,曾炳芳.Pilon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3):230-235.

[5]Farouk O,Krettek C,Miclau T,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rosyn-thesis:doespercutaneou plating disrupt femoral blood supply less than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J].Orthop Trauma,1999,13:401-406.

[6]康列和,刘文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伤,2010,11(11):1130-1132.

[7]李先安,夏跃文,王伟峰,等.经皮微创与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3(6):451-454.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7

1临床资料

2000年以来, 应用关节镜处理胫骨平台骨折40例, 男24例, 女16例。年龄24~71岁, 平均42岁。按Schatzker分类方法[2], 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六型:I型:劈裂骨折 (有移位和无移位) 14例;II型:塌陷骨折8例;III型:劈裂+塌陷骨折14例;IV型:涉及胫骨嵴的平台骨折1例;V型:内侧、外侧平台双骨折3例;VI型:胫骨平台和上1/3联合骨折1例。术前常规CT扫描, 进行三维CT图像重建以更正确了解骨折块数量、大小、移位和塌陷的方向和程度。

1.1 关节镜检查和手术

所有病例在2~10 d内按常规方法进行膝关节镜检查。镜下观察过程中, 发现关节内的损伤, 尽可能做关节镜下处理, 如半月板部分切除, 骨、软骨碎片等游离物取出等。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张力正常, 一般不做处理, 若完全断裂, 在骨折处理后一期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处常被半月板 (尤其是盘状半月板) 覆盖, 需要用探针牵开半月板或切除、修整半月板后进行观察。要详细了解骨折块形态、移位方向和程度、软骨缺损程度、塌陷深度、塌陷软骨块位置。在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 通过此隧道将解剖钢板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上, 在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复位, 少数螺钉予以固定。

1.2 术后处理

除2例合并足部粉碎性骨折术后行小腿石膏托固定外, 其余患者术后均不需外固定。术后第2周, 可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拍X线片见到骨痂生成良好或骨折线模糊可开始扶拐逐渐负重行走;一般在术后6~8周。

2结果

3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 时间12~24个月, 平均15个月。术后拍 X线片, 34例以骨痂生长为主, 最早见到骨痂是术后3周, 最迟6周, 平均3.5周;11例以骨折块之间新骨形成为主, 均在术后3周见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5周, 平均10周。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 平均3.6个月。无骨不连、畸形愈合与短缩, 也无膝痛表现;钢板固定可靠, 未见断裂与松动。35例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正常, 半年后恢复原来工作。

3讨论

正确复位, 稳定的内固定和早期不负重的功能活动, 这三项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理想治疗方法[3]。胫骨平台骨折是处理比较困难的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可导致功能恢复不良、切口感染、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等不良结果[4]。在骨折同时常伴有关节内其它损伤。按传统方法治疗, 很难发现, 如果为了发现这些问题而做大切口手术, 广泛暴露, 将带来更多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 广泛的关节切开术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和关节僵硬, 因软组织剥离而致骨块缺血性坏死[1]。

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以下优点, 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处理的理想方法:①直接提供良好的关节内视野, 了解关节内各结构的损伤, 有助于确立进一步的治疗方案;②能基本保证骨折的复位, 利用关节镜对平台骨折处的直接观察, 也可以应用探针等器械协助骨片的复位, 如清除嵌入的小骨片和破碎的半月板, 有利于复位;③直接观察固定的螺钉有无进入关节腔内, 指导螺钉的进针方向以及拧入的松紧程度;④清除脱落的软骨片、骨片和半月板碎片;⑤同时处理关节腔内发现的其它损伤病变;⑥可以反复冲洗, 去除凝血块、纤维素渗出和骨、软骨碎屑;⑦整个手术创伤小, 关节腔基本不暴露, 感染机会小, 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⑧能早期功能训练, 功能恢复良好;⑨并发症少;⑩住院时间减少[5]。

微创术 (Minimally invasive) 是近年骨折生物学内固定术的一个新进展[6]。其方法是做一小切口, 建立皮下隧道, 用间接复位技术使骨折复位并行钢板内固定, 尽可能保持骨折处生物学完整性的骨折治疗术。生物学完整性即组织结构的维持与血液循环的保护, 并据此提供稳定有效的力学结构-机械固定。

从保护骨折处血液循环考虑:纵形小切口, 于皮下深筋膜与骨膜之间做钝性分离建立皮下隧道, 此层组织疏松, 分离很容易。未涉及骨膜的剥离, 钢板放置在骨膜表面, 故骨折处的血运干扰很少。Farouk等[7]进行尸体股骨研究, 发现皮下钢板置入内固定不会对骨骼的穿支动脉与营养血管产生危害, 骨膜与骨髓有良好的血流灌注, 而切开钢板内固定对骨骼的穿支动脉干扰达86%。因而骨折愈合快。本组患者大多数在术后3周可见到明显的骨痂生长。

参考文献

[1] O′Dwyer KJ, Bobic VR. Arthroscopic manage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jury, 1992, 23 (4) :261.

[2] Schatzker J , McBroom R, Bruc D.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clin Orthop, 1979, 138:94-104.

[3] Muller ME, Allgower M, Schneider R, et al. Manual of internal fixation.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79:256-258.

[4] Jensen DB, Rude C, Duus B, et 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 comparison of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J Bone Joint Surg (Br) , 1990, 72 (1) :49-52.

[5] Jennings JE. Arthroscopic manage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rthropscopy, 1985, 1 (3) :160-168.

[6]Krettek C, Schandelmajerp, Miclau T, 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 usingthe DCS in prox-imal and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Injury, 1997, 28 (1) :20-30.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岁~60岁, 平均年龄 (31.0±7.1) 岁, 男20例、女15例, 交通事故致伤21例, 高处坠落致伤10例, 重物砸伤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岁~61岁, 平均年龄 (30.5±7.0) 岁, 男22例、女13例, 交通事故致伤20例, 高处坠落致伤11例, 重物砸伤4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2组患者相同的基础治疗, 包括患肢消肿、牵引等治疗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钢板内固定治疗, 于膝关节内侧行2个手术切口, 对患者膝关节进行解剖复位, 并采取克氏针固定, 选择L或T形钢板固定, 术后常规放治引流管, 并进行切口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支持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 依据CT检查、骨折类型进行手术准备, 充分暴露患者的胫骨平台关节面, 开放性骨折进行切开复位, 于患者膝正中取手术切口, 常规探查关节内附件, 针对累及半月板损伤者进行切除或修补术, 针对塌陷部位进行植骨, 采用克氏针和两点钳进行复位, 最后安装支持钢板, 有必要者辅以外固定。术后3 d严禁膝关节活动, 14 d左右可以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1.3疗效评定指标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以下指标: (1) 治疗效果。 (2) 住院时间。 (3) 骨折愈合时间。 (4) 膝关节活动度情况。术后随访1年, 采用雍氏分级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分, 共分为优 (分值≥85分) 、良 (分值≥70分) 、中 (分值≥60分) 、差 (分值<60分) 四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2.8%,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51.4%,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2],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膝关节创伤性骨折, 原因多为受到强大的外力、轴向压力所致。根据有关资料[3], 近年来, 我国的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患者一般表现为骨折端粉碎、界面塌陷, 严重者伴发韧带损伤、血管损伤等。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主张进行手术以确保患者膝关节平面和韧带的完整性[4]。术前通过CT、MRI检查判断患者的骨折类型和骨折部位, 观察是否出现韧带和软骨等损伤, 从而确保术前良好地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合理进行手术方案规划, 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副损伤。手术主要就患者的塌陷骨折进行植骨, 确保关节面的完整性。常规固定材料多为钢板, 其显著的缺陷为易出现移位, 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5]。

支持钢板内固定具有解剖学和生物学特性, 操作简单, 抗旋转、牢固稳定, 并且有利于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 使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6]。本次研究采用的支持钢板具有良好的抗塌陷能力、抗剪切能力以及较强的固定效果,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 在进行手术时, 必须合理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1)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为避免造成半月板损伤使得修补困难, 建议以关节下2 cm处采取锐性剥离方式进入关节或者采用凿骨翻转法, 并且探查患者的关节内附件情况。 (2) 首先采用合适的大骨块进行植骨, 边缘部位采用适宜数量的小骨块填充。 (3) 为了尽量降低患者术后关节内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需要合理处理关节内附件损伤。 (4) 为了避免造成钢板压迫皮肤引起皮肤坏死, 术时钢板贴合位置需要紧密。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达82.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另一方面,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证实了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 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5例, 对照组进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采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达82.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支持钢板,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国能, 黄粹业, 蒋永益, 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 (21) :4095-4097.

[2]韩凤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骨锁定钢板内固定4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8) :1040-1041.

[3]吕功友, 严征.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J].安徽医学, 2013, 34 (9) :1343-1344.

[4]顾梦臻, 梁朝革, 王奕, 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8 (10) :969-970.

[5]马建平, 马乾鹏, 李静, 等.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平台骨折62例临床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 (8) :838-839.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9

关键词:胫骨骨不连?髓内钉固定植骨?钢板内固定植骨

【中图分类号】R714.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92-02

在骨科中骨不连较为常见,在治疗上也非常困难?胫骨下三分之一处若是发生骨折则可能出现血供不良,从而导致形成骨不连情况[1]?传统治疗上通常选择采用钢板行内固定治疗,但是由于钢板可能发生折断或断板情况,容易使患者出现二次骨折,因此在临床中受到了一定限制?髓内钉固定植骨能够弥补钢板内固定的缺陷同时具有促进骨不连尽快愈合等诸多优势?本次研究将分析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胫骨骨不连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分组方式,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植骨,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8.3±3.5)岁;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0.3±3.8)岁?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我院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异常活动以及畸形等?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髓内钉固定植骨: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骨折端作为中心行弧形切口,将内固定物进行显露?将内固定物全部取出后将瘢痕组织进行清除,清除部分硬化骨?采用锥形钻在患者胫骨韧带上方平台1cm处进行开孔,将松质骨全部取出,并对患者进行扩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髓内钉固定植骨并插入,将远端锁孔锁定,对患者骨折面充分检查?确保为患者固定妥善后方可放置引流管并缝合伤口?

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同观察组将患者内固定物取出,放置固定板于患者外侧,钢板长度则不能小于折现长度5倍?修整骨板,贴于胫骨内侧,并使用相关螺钉进行固定,对钢板和骨折断端进行检查,保证引流管固定后缝合伤口?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无畸形以及感染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有效:经过我院X线检查患者虽存在畸形愈合但可接受,并未发生感染?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并未得到改善,有感染情况,严重影响正常活动?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在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32/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6%(24/3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3±1.2)min,住院时间为(10.2±3.5)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8.2±17.2)min,住院时间为(19.2±5.1)min,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相关文献指出我国发生胫骨骨不连几率约为60%左右,其中药物因素?吸烟?营养不良?骨断端血供受损以及感染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生胫骨骨不连情况?目前诊断胫骨骨不连多是采用CT?B超以及X线等辅助检查[2]?

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植骨容易发生折断钢板?断钉等情况,对骨膜血供产生影响从而使患者再次发生骨不连或骨折,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髓内钉固定植骨能够引起内植骨效应,帮助患者骨折尽快愈合,同时因为髓内钉位于髓腔中轴线,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相同的,因此稳定性更好[3]?

总而言之,在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32/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6%(24/3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充分说明了在对胫骨骨不连患者治疗时,采用髓内钉固定植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鸿图,孙亚玲,田云.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12(4):146-147

[2] 陈锐雄.胫骨骨不连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4,3(15):135-138

胫骨钢板固定术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9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2例。胫骨干骨折28例,干骺端骨折11例。左侧17例,右侧2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 d,平均5.7 d。按AO分型:A型11例,B型18例,C型10例。其中12例合并腓骨骨折。

1.2 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选择腰麻,或是连续硬膜外麻醉,而多发骨折、多发伤患者需选择全麻。对于开放伤患者应该在一期闭合伤口,择期实施骨折内固定术。对于多发伤患者,应该等到病情稳定后实施骨折固定术治疗。伴有腓骨骨折,并且骨折部位在中下段外踝超过10 cm的患者,应该先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处理,以增加踝关节稳定性,以利于进一步胫骨的复位。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干骺端骨折的患者,均采取间接复位、利用骨科牵引结合手法复位,特殊患者采取有限切开撬拔复位。复位应通过C型透视确定,同时进行体外测量肢体短缩畸形、旋转以及成角。在骨折两端胫骨前内侧做一个长度大概为2.0~3.0 cm的切口,一些胫骨近端骨折选择应用胫骨外囊外侧切口入路,直到骨膜。应用长弯组织钳、骨膜剥离器在深筋膜下骨膜外将软组织彻底分离,做一个软组织隧道。选择适宜的LCP钢板,通过隧道横跨骨折端,在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钢板置放的位置,在满意以后将皮外相同固定钢板作为参照,给予螺丝钉固定。通常骨折两端需各拧入属枚螺钉,以便获得有效固定。对于特殊患者,应用固定钢板外拉力螺钉对骨折端进行妥善固定。然后,常规逐层关闭切口完成手术。典型病例见图1~4。

1.3 术后处理:

手术治疗后,不需要石膏外固定,手术治疗第2天指导患者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锻炼,同时继续把患肢适当抬高。对于肿胀明显的患者,应用20%浓度的甘露醇进行脱水消肿。手术治疗后6周,开始对患肢实施部分负重锻炼,3个月时可以下床行走。

2 结果

本组39例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在73 min左右,手术治疗后行X线片检查发现骨折复位效果满意,钢板螺钉位置较好,没有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1例患者出现骨延迟愈合,需要重新切开复位,骨折断端进行有效修整,扩大接触面。并且,取髂骨植骨,再用钢板固定以后骨折得以愈合。其余患者在手术治疗后18~25周完好愈合。手术治疗后4~6个月均可下床行走,7个月时可正常行走无跛行。按照Johner-Wruhs功能评定标准,39例患着优21例,良13例,中5例。

3 讨论

3.1 MIPPO技术微创治疗骨折

3.1.1 MIPPO技术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Gerber、Palmar等相继提出了生物学固定术(BO生物接骨术)的全新概念,重点在于骨折治疗过程中骨生物学的特性,对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在这种概念的前提下,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时,Krettek等研究人员[1]又总结了MIPPO技术,防止对暴露骨折部位造成直接伤害,能够保留骨折临近的成骨性组织,以利于骨折的愈合。该项技术包括将骨折髓外接骨板作为骨折内支架固定技术,避免医源性损伤,达到了组织修复生物学要求。Krettek等研究人员[2]由肌下探进接骨板、经皮螺钉固定未出现血管损伤等临床并发症,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所谓MIPPO技术就是在骨折远近两端分别做一个小切口,由肌下或皮下探进接骨板,然后应用螺钉对其进行固定于骨折远近端。与此同时,骨折部位依附的软组织没有遭到破坏,骨折部位血供可以保存。所以,促进了骨折的愈合,缩短了愈合时间,降低了接骨板需要的固定时间。这些均时接骨板获得更大的抗疲劳能力。MIPPO技术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弹性固定特点,骨折块间一定程度的微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图1胫骨下段粉碎骨折,此型骨折因损伤滋养动脉,切开复位手术需剥离骨膜,对其血运影响更大,术后愈合较困难

图2 MIPPO+LCP板固定,有限切开,桥接固定,减少骨膜损伤,有效保护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

图3术后6周DR,骨折端出现纤维骨痂

图4微创手术切口

3.1.2 MIPPO技术的核心组成MIPPO技术的组成包括关节外骨折的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

一般适合应用于关节外骨折,但间接复位以后远离骨折部位做一个小切口,在肌层下或骨膜下探进接骨板用螺钉进行固定。关节内骨折通过关节入路经皮接骨固定技术[3]:一般适合应用与累及关节面的干骺端骨折,有效切开关节囊,在直视观察下使关节面的平整性得以恢复,骨折片间接加压,以便固定更加稳定。然后间接复位关节外骨折,使骨折的旋转排列、轴线以及长度得到有效恢复。该项技术避免了关节暴露,有助于关节内骨折块的固定及复位,降低了关节外骨折的剥离,以便骨折治疗的早期愈合。

3.1.3 MIPPO技术的机制与优点:

MIPPO技术的全新理念在于防止将骨折端直接暴露,最大程度的对骨折碎片活动加以保护,应用长接骨板实施桥接固定,给骨折愈合创造优质的生物学环境,以便提高骨折愈合率,并且间接复位防止了骨膜剥离,降低了骨穿动脉、滋养动脉受到破坏。Faroulk[4]等研究人员利用染色硅血管内灌注模型试验指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与以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比较,前者不能对股骨穿支动脉、营养血管造成损伤。充足的血供可以提高抗感染能力,降低感染的机会。同时,降低了手术产生的骨缺失,很好的保留成骨因子,减少了植骨的需求。但是Farouk等研究人员试验发现,微创接骨固定技术属于临床治疗骨干骨折、长骨干髓端生物学固定的一项新技术,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英简MIPPO),是由Krettek等研究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提出的一项微创固定技术,能够尽量保持骨折部位生物学的完整性,对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的维持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骨折部位的充分暴露、软组织剥离,可很好的保留骨折周围的成骨因子及软组织血供,以利于骨折的愈合。为此给予有效的机械固定,获得人们的广泛重视,该项技术最初应用于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远端骨折固定[1,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项技术也随之应用于胫骨近端骨折、胫骨远近端骨折、足部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股骨干骨折的固定[6]。

3.2 MIPPO+LCP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高能量算损伤导致的胫骨粉碎性骨折呈大幅上升趋势。粉碎性骨折游离骨折部位的血供显著降低,并且该处血供主要依靠骨膜外血管,因此手术操作中对游离骨折端的骨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师为了获得有效的解剖复位、加强固定,手术操作中对骨折端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严重损伤骨折部位缺乏血供。MIPPO与LCP相结合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手术的特点在于:(1)应用MIPPO技术,做小切口微创操作,降低了手术产生的创伤、骨膜剥离,并且对游离骨折端的复位效果不满意不能强求,必须注意对软组织的保护。(2)应用长LCP钛板,通过桥式固定原理横跨骨折端锁定,其具有很好的轴向稳定性,应力遮挡很小,断端固定非常牢靠。(3)LCP固定以后,没有对骨面造成挤压作用,降低了骨膜受到的损伤,可以对接骨板下方的皮质骨血供起到良好的保护,以上特点为骨折愈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已经广泛用于全身各处骨折内固定,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加压固定内固定系统,它依托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外固定架,而且稳定性大于外固定架并兼顾了骨折解剖复位的特点。

关键词:MIPPO技术,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

参考文献

[1]Krettek C,Mielau T,Mielau T.New developments in stabilization of dia-and metaphyseal fractures of long tubular bones[J].Orthopad e,1997,26(5):408-421.

[2]Krettek C,Mielau T,Mielau T.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using the DCS in proximal and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J].Injury,1997,28 Suppl 1:20-30.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47-348.

[4]Farouk O,Krettek C.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and vascularity: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cadaver injection study[J].Injury,1997,28 Suppl 1:A7-A12.

[5]Palmer R H.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J].Vet Clin Nor th Am Small Anim Pract,1999,29(5):1171-1185.

上一篇:中职班主任感恩教育下一篇:示范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