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远段骨折

2024-08-03

胫骨远段骨折(共4篇)

胫骨远段骨折 篇1

近些年, 在内固定的方法和内固定物方面得到大大改进, 大多数学者都强调内固定的重要性, 临床也取得明显疗效[1]。在本次研究中, 我院使用解剖型钢板对40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 女10例;年龄24~69岁, 平均 (39.5±2.1) 岁。所有患者均为受伤后30 min~4 h内入院就诊, 平均来诊时间 (2.2±0.3) h。39例患者中, 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扭伤、重物压砸伤分别为17例、13例、5例、4例。根据AO分型, A型、B型、C型分别为10例、24例、5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石膏夹板或跟骨牵引临时固定, 适当抬高患肢, 给予脱水消肿, 外贴自制神农武当散瘀膏, 7~13 d局部肿胀减退后手术。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大腿近段固定止血带, 常规涮洗患肢3遍, 擦干皮肤, 2%活力碘消毒3遍, 铺巾, 患侧足穿戴无菌手套, 术区皮肤贴无菌保护膜, 沿胫前嵴稍外侧依次切开直达骨质, 显露骨折断端和胫骨远端关节面, 清理血肿及失活组织, 将骨折端复位, 整复胫骨远端关节面直至平滑, 根据骨折段胫骨外形, 将钢板塑形至与骨面贴切, 置于骨折断端, 螺钉固定。术中C臂X光机拍片, 骨折端对位对线好, 远端关节面平滑, 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创腔3次, 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缝合切口皮肤张力过大者, 行旁开皮肤纵形切开减张缝合, 减张创面游离植皮。术后抬高患肢, 肿胀较重者用给予脱水消肿石膏托固定10 d后, 指导患者适当地进行床上被动及主动膝踝关节活动, 待患者肿痛程度减轻后, 指导患者扶拐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患者的关节功能与健侧基本保持一致, 关节活动>健侧的80%, 且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良:患者行走时, 后踝关节有程度较轻的酸痛感, 为出现局部肿状, 患者可正常进行生活劳动;可: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为健侧的50%~70%, 患者运动时关节产生轻微酸痛感, 且行走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肿胀现象;差:患者关节活动度<健侧的20%, 关节存在明显的疼痛感, 且肿胀较为严重, 患者无法正常行走。

2 结果

本组39例骨折均愈合, 经10个月~5年随访, 根据上述疗效评价标准评定, 优29例, 良6例, 可3 例, 差1例, 总优良率89.7%。差1例, 系胫骨远端关节面合并严重粉碎性骨折所致。

3 讨论

胫骨远端骨折包括胫骨远段1/3累及或未累及关节面的骨折, 前者为pilon骨折, 由于胫骨下端髓腔较大, 骨松质多, 骨皮质薄, 无肌肉覆盖, 皮肤骨骼血管营养薄弱, 伤后易发生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关节面破坏严重, 采用牵引、石膏治疗, 易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膝踝关节僵硬、针孔感染等诸多并发症[2]。

胫骨远端由三角形移行为四方形, 远端外侧靠近腓骨, 直型钢板安放于胫骨内侧, 则因钢板厚, 软组织不易覆盖。解剖型钢板是按照胫骨下段解剖形态制造, 与胫骨下段内外侧骨形状基本适应, 钢板远端呈分叶形扩大趋薄, 且有2个螺钉孔横排, 使之能在较小的面积内实施多螺钉固定, 在其尾端有2个小孔。通过2个小孔可将钢丝或克氏针穿过, 以增强固定效果。腓侧应用的钢板必须紧贴在近段胫骨的外侧, 然后应用专用螺钉由内向外进行固定。螺钉的远端应向前方旋转, 使螺钉由前向后实现加固效果。可有效避免固定操作受腓骨阻挡, 方便加固操作的进行。同时应用该种方法还可有效起到对多个骨块同时进行平面立体固定的作用。根据胫骨下段局部存在的具体应力对解剖型钢板进行设置。解剖型钢板根据其厚薄程度设置为相应的形状, 并且在保证强度的同时, 可有效实现钢板厚度的降低, 有效解决应局部软组织较少而覆盖难度大的问题[3]。解剖型钢板与胫骨下段远端骨的表面形态具有较大的符合度, 因此应用其对严重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模具成形作用,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应用过程中的体会:一是适应证的掌握。该种钢板并不是适用于任何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二是术中尽量将胫骨远端关节面解剖复位, 患者表现为干骺端骨缺损的, 需对其进行植骨填充, 以避免患者胫骨发生短缩。术前准备必须充分:术前抬高患肢, 外用中药膏剂, 配合呋塞米利尿消肿, 无张力逢合切口, 避免伤口感染及皮肤缺损, 手术切口应尽量避开伤口, 术中轻柔操作, 尽量少剥离骨膜, 严重的开放性损伤, 尽量避免钢板内固定, 以防术后皮瓣坏死和钢板外露。放置钢板要与胫骨骨面紧贴, 钢板不贴切时予以塑形直至妥帖, 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者, 可先将腓骨复位固定作为支撑, 利于胫骨远端复位固定。

参考文献

[1]varlia DN, Beals RK.Fracture of the tibia[J].J Bone Joint Surg Am, 1986 (61) :543-551.

[2]王亦璁, 孟继懋, 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82, 128-226.

[3]李爱国, 陈鸿辉, 梁国伟, 等.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3) :272-272.

胫骨远段骨折 篇2

应用振动分析技术评价胫骨骨折愈合

本文通过计算机应用振动分析技术结合双加速度计拾振评价胫骨骨折愈合过程.离体模拟和在体实测结果表明:骨折后,胫骨在两测点振动的加速度互谱主频减小,骨折愈严重,加速度互谱主频越低.随着骨折的`愈合,骨折肢和正常肢在两测点振动的加速度互谱主频偏差逐渐减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年轻人比中老年人骨折愈合快.比较骨折肢和正常肢在两测点振动的加速度互谱主频,可判断、评价骨折愈合程度.

作 者:彭健新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广州,510640 刊 名:振动与冲击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年,卷(期):2003 22(3) 分类号:O429 R318 TB52 关键词:胫骨   振动   互谱   主频   骨折愈合  

胫骨远段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于该院骨科, 确诊胫骨单踝骨折伴胫骨干中、远段骨折患者52例, 其中男31例, 女21例, 年龄28~49岁, 平均年龄 (32.5±8.5) 岁, 发病时间2~15 h。受伤原因为车祸23例, 高处坠落伤19例, 砸伤10例。骨折类型:开放性31例, 闭合性21例。胫骨单踝骨折按照Schatzer分型, I型12例、Ⅱ型34例、Ⅲ型6例, 外髁骨折29例, 内踝骨折33例;胫骨骨折部位:中段24例、中远1/3处12例、远段骨折16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实验对象的分配均无手术禁忌证及肝炎患者。

1.2 治疗方法

术前7 d嘱患者开始做术前准备。实验组患者先行血肿切开减压治疗, 在一次进行单踝骨折首解剖对位、胫骨干功能对位。在透视机引导下, 术者在骨折部位或血肿周围1~2 cm, 做2 cm纵行切口, 暴露关节内骨折端, 去除粉碎性骨末, 根据患者需要植入骨片, 确保胫骨平台达到解剖对位, 然后旋入髓内针, 术者活动踝关节, 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度, 判定对位是否完全, 待对位完全后进行钢板固定。胫骨干骨折部位固定步骤同上。两处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 依次缝合筋膜、皮肤等组织, 探查骨折局部是否存在出血。外周采用石膏外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固定治疗。术中需要注意对位原则:关节内骨折恢复解剖对位, 成人骨干骨折可存在2 cm以内的成角[3]。术者于骨折隆起切开2~3 cm弧形切口, 经胫骨前外侧嵴翻开胫骨关节内半月板, 探查骨折情况, 达解剖对位后, 行髓内针固定, 根据膝关节活动角度及透视机显示结果判断, 调节螺针旋进长度及稳定性, 即可进行胫骨干固定[4]。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治疗情况观察

术前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测, 测量凝血功能, 记录患者手术前、过程中、治疗后血的压、呼吸, 求平均值。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治疗时间, 术中出血量及是否输血量, 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变化。

1.3.2 术后随访项目

对所有患者随访18~36个月, 随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端愈合角度、关节活动灵活度等, 综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评价

治愈:内固定充分、牢固, 局部无异常活动, 无关节粘连, 骨折线对位良好, 成角<0.5 cm;显效:内固定无移位, 踝关节轻微粘连, 胫骨干成骨折部位成角0.5~1.0 cm;有效:内固定松动, 关节内有粘连, 胫骨干成骨折部位成角0.5~1.0 cm;无效:内固定松解, 关节内粘连严重, 胫骨平台未达解剖对位, 膝关节活动度<80°[5]。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 /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完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计量资料, 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治疗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中情况相对于实验组, 住院周期缩短, 效价比更高 (P<0.05) , 见表1。

2.2 治疗效果评价

所有患者出院均获得随访18个月,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25,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骨折类型的不断丰富, 骨折手术对于术者技术要求也在快速提高, 骨折治疗必须保证复位、固定, 其中固定时保证骨折断段连续性生长的关键因素[6]。如果因为骨折破坏血管, 可出现局部血肿, 压迫神经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压痛及放射痛, 损伤动脉严重者, 还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目前, 骨折固定内植物日渐丰富, 而要选择一种固定效果平稳、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的结构, 是医者与患者共同追求的对象[7]。髓内针的问世解决了传统骨折手术的众多缺陷, 首先, 髓内针针头微小, 质量轻, 植入体内, 不会对患肢活动造成障碍, 采用髓内针内固定的患者, 骨折愈合时间加快, 下地活动时间提前, 被众多长骨骨折患者高度接受[8]。其次髓内针材料属于弹性材质, 患肢活动时, 不会出现畸形[9]。最后, 髓内针手术视野较小, 对患者身体损伤小, 容易耐受, 而且大大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避免术中输血的危害[10]。

髓内钉穿针属于微创手术, 经皮固定即可, 有效保证骨折断段的血管结构完整性, 髓内针是竹节样结构, 操作器械复杂, 要求术者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可选性状较多, 所以, 对于如粉碎性、斜形等不同骨折类型可以选择适合的针头形状的, 其中V形适用范围较广, 可用于肱骨、股骨等各类长管状骨骨折, 由于长骨中的骨髓丰富, 作用重要, 所以才有V形针对骨髓的损伤小, 减少进针局部髓内压[11]。随访结果显示, 患者采用X线片照射, 不能充分显示骨折部位韧带修复和血管重建情况, 采用MRI照射骨折愈合部位, 对于估计患者关节软骨、关节面等组织价值高于X线, 为改善患者预后治疗具有很大帮助。

胫骨远段骨折 篇4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48例胫骨远段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手术治疗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胫骨远段骨折,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手术不耐受、心脏功能异常、糖尿病、末期癌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18例, 患者年龄17~75岁, 平均年龄为 (41.8±3.5) 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18例, 高空坠落22例, 重物砸伤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切开复位组及闭合复位组, 每组各2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闭合复位组:患者复位后于内踝上胫骨皮肤3~5 cm处行纵形切口将骨膜暴露, 采用长组织钳将骨膜剥离, 并将软组织撑开, 从而形成合适的软组织隧道。将LCP钢板源着切口向上皮下隧道插入, 并通过骨折端, 在胫骨内侧固定。如胫骨端与钢板远端弧度相差太大, 则可根据远端薄形区域对其进行调整塑形后重新置入。采用锁定螺钉将钢板最远端固定, 在C型臂透视下对骨折移位部位进行确定, 将螺钉位置进入踝关节, 并以皮外相同长度钢板作为对照, 分别在骨折近端、远端采用锁定螺钉进行内固定。

切开复位组:在骨折端胫骨前端以4~6 cm纵形切口入路, 将表皮、皮下组织切开至筋膜及骨膜处, 而骨膜则不切开, 此时可见胫骨内侧骨膜自骨折位置已经发生开裂, 且骨折端骨膜大部分镶嵌在骨折近端位置, 对已经破裂的骨膜骨折进行复位, 并最大限度保护骨膜。依次按照从近至远的原则对骨膜深层进行复位。采用长组织钳将骨折远近段组织撑开, 从而形成合适的软组织隧道, 将LCP钢板从沿着皮下隧道从近端至远端插入, 钢板近端应与切口近端对齐, 远端应与切口远端对齐, 采用锁定螺钉将钢板固定。然后根据皮外相同长度钢板作为对照, 在皮肤近端、骨折远端做相应皮肤切口1 cm, 并根据具体情况将螺钉置入固定, 固定完毕后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螺钉位置符合要求后将切口关闭。

1.3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依照我国《中药新药指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 膝关节功能恢复, Lysholms>86分, 显效:临床症状改善, 膝关节功能恢复, Lysholms评分为76~85分, 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膝关节评分为60~75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改善不明显, 膝关节功能评分<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切开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 闭合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切开复位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4.17%, 闭合复位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25.00%,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少于闭合复位组, 而切口长度则短于闭合复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切开复位组相比, χ2=4.785, P=0.000

注:与切开复位组相比, χ2=3.882, P=0.001

3 讨论

引起胫骨骨折的原因与间接或直接暴力事件有关, 当患者从高空处坠落时, 强度的冲击力会沿着足部向胫骨平台的方向传递, 从而导致患者胫骨出断裂。研究表明[4], 胫骨骨折患者常伴膝关节不稳、关节周围韧带损伤, 因此容易导致患者膝关节脱落。据相关资料显示[5], 临床上约有85%的胫骨骨折患者可合并内侧韧带损伤。以往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是从外则入路行钢板内固定, 但该方法患者手术切口创伤大, 手术过程中需要将皮肤组织瓣大面积掀起, 因此容易造成血管神经性损伤, 从而增加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6]。

本研究对胫骨远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 从而减轻了传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但对于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结论, 目前较为常用的入路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治疗, 但闭合复位治疗难度较大, 多次重复操作可增加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 从而破坏骨膜血运, 增加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此外闭合复位尽管骨折复位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 但是达不到生理解剖功能的要求, 从而导致骨折对位效果较差。而切开复位则可减少对骨膜损伤及血运破坏, 且切开复位内固定可真正实现微创, 能在直视下保护骨膜, 并最大限度保护骨膜血运, 避免重复操作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 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切开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 闭合复位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而表明切开复位能有效提高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 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胡磊, 胡召云, 匡文忠, 等.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安徽医学, 2011, 32 (4) :460-462.

[2]方琳, 王厚成, 吕世和, 等.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25例.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 (7) :699-701.

[3]高洪辉, 李秋霞.微创经皮加压钢板 (LCP) 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2) :550-551.

[4]楚宇鹏, 孔建中, 牟暇平, 等.交锁髓内钉与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放射学及临床疗效比较.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12) :1080-1082.

[5]蒋臻.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 (8) :49-51.

上一篇:射野分析仪下一篇:黑色路面病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