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胫骨干骨折

2024-07-22

闭合性胫骨干骨折(共8篇)

闭合性胫骨干骨折 篇1

胫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 如未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患者的骨折部位很难愈合, 严重者会导致骨折移位[1]。本研究探讨了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5例。试验组中男性20例, 女性15例, 年龄19~54岁, 平均年龄 (29±5.5) 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 女性17例, 年龄18~53岁, 平均年龄 (28±3.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①对患处进行固定和消肿处理, 伤势稳定后行手术治疗;②患者麻醉之后, 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 应用X光机引导闭合整复骨折的部位, 并在胫骨结节和髌骨下缘部位作大约3 cm切口, 在胫骨前段斜坡处行开槽扩髓, 将之前安装好的瞄准干定位器直接击入髓内钉, 并旋入锁定钉;③术后给予口服头孢噻肟钠3 d, 2次/d, 2 g/次。根据骨折程度及预后效果, 指导患者做适当的功能恢复训练, 训练1周之后, 可扶拐做练习行走, 6周后可根据恢复情况做负重行走练习。

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治疗。患者麻醉之后, 将骨折部位作为手术切口, 把骨折部位完全暴露之后实行复位, 对骨折端可以看到部位进行捆扎, 并应用钢板螺钉固定。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X线片检查结果评定:①优, 骨折完全愈合, 骨折线消失, 患肢无畸形、疼痛且可负重;②良, 骨折端愈合, 但还有骨折线, 患肢有阵痛且难以负重;③差, 骨折间隙较大, 骨折线清晰, 患肢仍有畸形、疼痛且不能负重。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复位愈合状况;②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肌肉萎缩、膝关节疼痛等[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治疗后, 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皮肤坏死2例, 肌肉萎缩3例, 关节疼痛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试验组:皮肤坏死1例, 肌肉萎缩0例, 关节疼痛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 (P<0.05) 。

3 讨论

胫骨干骨折属于临床骨科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症状之一, 以往治疗主要是把骨折端全部暴露之后, 对其实行复位, 该方法创伤较大, 严重影响患者恢复, 而且膝关节难以实行早期功能恢复锻炼, 手术切口易引发感染[3]。

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法创伤较小, 术后并发症少, 有助于患者康复, 在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且效果显著[4]。闭合复位内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属于一种轴向型的固定, 可较好的维持患肢的肢体长度, 确保骨折端间足够稳定, 并刺激骨痂生长, 帮助骨折部位愈合。并且, 交锁髓内钉固定对骨折创面的血运影响非常小, 骨折端固定十分牢固, 对于旋转、扭转可承受较强的抗击能力, 患者的患肢能够进行适当的运动, 进而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5,6]。

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骨折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知, 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有助于提升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5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治疗, 试验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 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骨折优良率 (94.29%)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14%) ,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5.71%) 显著低于对照组 (20.0%)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有助于提升其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

参考文献

[1]陈善豪.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 (4) :30.

[2]王磊, 赵力.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 (4) :33.

[3]王强, 李小磊, 王静成, 等.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5) :68-69.

[4]郭铁.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7) :123-124.

[5]徐红伟, 胡隽宇, 贾少华, 等.钛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伤, 2015, 28 (2) :106-111.

[6]肖军, 黄瑞良, 区广鹏, 等.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 (5) :465-467.

闭合性胫骨干骨折 篇2

对于胫骨干骨折,以往多采用牵引复位,钢板内固定、小夹叛、石膏外固定等方法治疗,疗效都不尽人意。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此类骨折具有切口小,固定牢固,能有效地防止骨折处的旋转及缩短,可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及肌肉康复训练。采用不扩髓带锁钉治疗胫骨骨折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6.4岁,骨折为直接暴力17例,间接暴力3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5例,按AO分类:A型骨折6例,B型骨折11例,c型骨折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为I型,2例为Ⅱ型。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4例。住院14-30天,平均20天。15例闭合性骨折行闭合穿钉,5例开放性骨折2例开放复位穿钉,3例待伤口愈合后二期闭合穿钉。

1.2 手术方法:术前首先根据健侧胫骨全长初步能确定钉的长度和根据X光片测量髓腔最窄处直径确定髓内钉的直径。在持续硬膜外腔麻醉下,患者仰卧处于骨科牵引手术床上,患肢轻度内旋以保证下胫骨的中立位姿势,髋关节屈曲80,屈膝90,踝关节处中立位,跟骨牵引,先行骨折闭合复位后触摸骨骨折处顺应光滑,借助c臂X光机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后,取髌韧带内侧缘直切口,从髌骨下极至胫骨结节纵行切开,长约5cm将髌韧带牵向外侧,在胫骨结节上缘髌腱止点上方,平台下约lem处用开孔骨锥向下穿透骨皮质达髓腔。用圆

头导针插入髓腔,用扩大器稍扩大胫骨结节上缘入口。将髓内钉与连接器固定,调校好远近端瞄准器。将带锁钉打入髓腔,进入骨折远端髓腔,再用c臂X光机证实髓内钉位于髓腔内及了解长度是否合适。然后装上远端瞄准器,在其引导下于对应的皮肤先做lcm左右的皮肤切口,用直径4.5mm钻头由向外钻通对侧骨皮质,测量后通过瞄准器拧人合适的两枚全螺钉,如横型、短斜型骨折还可略回敲髓内钉,使骨折端紧密嵌插,起到断端加压的作用。再装上近端瞄准器,用同样方法安装好近端两枚锁钉,其中如为稳定型骨折近端锁钉安装于动态加压锁孔,而不稳定型骨折近端锁钉安装于静态锁孔,最后再用c臂X光机确认满意后缝合切口。术后抬高患肢,观察肢端血运,防止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术后除2例C2型骨折延至l周后下床活动,其余病例均于术后第二天即可离床扶拐下地活动,但患肢暂不负重。

1.3 结果:术中18例行闭合复位穿钉,2例行切开复位穿钉,均能将髓内钉顺利打入远端髓腔,未出现打入困难,手术时间50~80min,平均60min。在20例骨折中,其中18例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均见有大量的骨痂形成或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l.2个月,全部病例未发生骨筋膜综合征及术后感染或出现髓内钉体弯曲,断裂及锁钉断裂。无远端移位畸形愈合等现象。全部病例术后患侧膝、踝关节恢复优良率达92.5%。

2 讨论

髓内钉应用于骨折的治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本世纪70年代以后,临床上较常应用Ender钉、梅花钉等治疗胫骨骨折,但Ender钉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穿钉后容易引起膝关节刺激性疼痛,外旋畸形及短缩等合并症,而梅花钉虽有一定的抗弯曲强度,但防旋功能差,而带锁髓内钉它具有普通髓内钉的优点,操作简单,切口小,可闭合穿钉,软组织损伤小,骨膜干扰少,固定骨折力臂比钢板长,作用均匀分散在整个骨干的中轴上,不易发生折弯、变形,其远端的锁钉可减少髓内钉在骨干内的扭力臂,有防止缩短、旋转等优点。对骨折达到了坚强的内固定力。术后不需要石膏外固定,可以早期活动,减少关节僵硬,有效地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是目前治疗胫骨骨折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因胫骨表面软组织覆盖少,尤以骨干下1/3血供单一,骨折对血管破坏,其血供更难以保证。带锁髓内钉采用闭合穿钉不暴露骨折断端,不破坏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外膜血运,使骨折愈合速度增快。可用于胫骨干各类型的骨型,尤其是长螺旋型、粉碎型、节段型骨折。如为开放性骨折,我们认为早期彻底清创,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可在I、Ⅱ型开放性骨折中使用带锁髓内钉术,如为Ⅲ型开放性骨折使用外固定架治疗可能更适合。术中是否扩髓对操作及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目前尚在争议中,我们认为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此类骨折,具有确切的疗效。本组病人手术中均能顺利将髓内钉打下远端髓腔未出现打入困难及拧入锁钉困难。因非扩髓型髓内钉多为实心钌,抗弯曲能力强,在穿过骨髓腔时不易变曲变形,有利于调校好的瞄准器准确引导锁钉锁入端的锁孔。

在本组病例随访中,骨折于3.5±1.2个月全部愈合,而用钢板治疗胫骨骨折则需要5.3个月,感染率为零,说明不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可出现较高的愈合率。因为非扩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对骨内膜血液供应破坏小,能迅速重新血管化,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另外可减少污染及感染扩散的潜在危险。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髓内钉弯曲断裂,说明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同样可以达到坚强的内固定目的。胫骨带锁髓内钉的临床应用趋于广泛,该手术闭合操作,患者可早期负重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影响小,减少卧床时间,伤者可以较早恢复工作能力,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目前一种治疗胫骨骨折比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先正,邦贵兴,等.髓内钉内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7-58

[2] 韩一生,殷奇,等.非扩髓型胫内锁髓内钉临床应用初步报告.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1):15

[3] 昊岳嵩,等.锁式艇内钉骨折内固定的进展.骨与关节损伤 杂志,1996,11(1):59

[4] 陈云丰.扩髓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同题分册,1998,19(1):61-62

[5] 邱雷立,等.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广东医学,1996,17(7):437

闭合性胫骨干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1例;平均年龄 (51.4±4.5) 岁。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平均年龄 (52.7±4.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1.2 方法

1.2.1 微创钢板固定:

患者行全麻, 取仰卧位, 给予常规铺巾消毒, 并应用保护膜与止血带。做切口于胫骨嵴内侧1.5cm处, 长度与骨折相近。应用骨膜分离器紧靠胫骨内侧面将骨膜与皮下深筋膜分离, 建立皮下双向隧道。行牵引复位, 采用点式复位钳经皮固定, 将钢板顺着隧道置入, 将皮质骨螺钉置入与骨折线距离最短的2个加压孔中。在透视机下确定放置合适后, 做切口于钢板远近端, 长度约为2~3cm, 置入锁定螺钉。

1.2.2 交锁髓内钉:

术前准备同观察组, 应用牵引床或手法牵引对胫骨骨折部位进行复位, 采用皮点式复位钳旋转移位校正轴向。复位满意后, 以患侧小腿牵引, 行膝、髋关节进行屈曲。取髌骨下缘为中心, 做5cm纵行切口, 将皮肤逐层切开, 紧贴髌韧带内侧缘牵拉髌韧带至外侧, 使得胫骨结节暴露。开口后于胫骨远端髓腔插入导针, 将髓腔锉沿导针套入以扩髓, 髓腔内置入髓内针, 借助锁定瞄准器将交锁钉拧入远、近端。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与并发症。优:活动自如, 步态正常, 疼痛消失;良:步态基本正常, 活动度为健肢3/4;中:活动时轻微疼痛, 活动度仅为健肢1/2;差:活动受限, 疼痛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

观察组发生1例感染, 2例关节疼痛, 发生率为6.7%;对照组发生2例骨髓炎, 3例畸形愈合, 4例关节疼痛, 发生率为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χ2=5.455, P<0.05) 。

3. 讨论

胫骨干前内侧与皮肤紧贴, 导致血供与软组织保护条件较差, 受损后多发生闭合性粉碎骨折, 导致骨质缺损、移位, 增大治疗难度[3,4]。骨折愈合的关键之处在于内固定物的选择与力学作用、骨折愈合血供。

图1.微创钢板固定患者术前术后摄片:宋XXX䯖男䯖37岁、术中应用微创锁定板插入技术䯖有限切开骨折端进行复位䯖4cm左右䯖内踝切口3cmz左右、术后第2d行肌肉收缩训练、3个月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图2.交锁髓内钉固定:患者䯖吴XXX䯖男䯖50岁、术中采取闭合交锁钉内固定技术䯖约出血50ml、术后第2d行肌肉收缩锻炼䯖并经医师指导䯖逐步增强锻炼力度䯖术后3个月可完全负重行走、

目前, 微创手术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 术中无需直接显露骨折端, 可避免损伤骨折处血运。交锁髓内钉固定是一种闭合性术式, 有利于保护胫骨骨折端软组织与血运;术中扩髓的骨屑可刺激生物, 促进骨痂生长[5,6]。微创钢板固定术中髓内钉通过近端、远端锁钉, 确保骨与钉形成稳固的结构, 维持胫骨干长度, 可形成良好的轴向固定, 从而控制肢体长度与骨折端旋转[7]。该术式通过多段有限切开、完全剥离骨膜等技术, 尽可能的缩小骨折端暴露范围, 进行复位、固定[8]。本研究中, 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P>0.05) , 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关节功能。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提示经皮置钉与经骨膜隧道置入钢板可有效避免损伤血管, 减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微创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均可有效促进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愈合, 而微创钢板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有助于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邹平洲, 丁坚, 付士平.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5, 37 (7) :1062-1063.

[2]张金山, 郑勇强, 林亮, 等.急诊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 24 (10) :943-945.

[3]张文举, 滕勇, 李强, 等.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 (10) :1003-1005.

[4]杨林, 赵新建, 张毅, 等.专家型胫骨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 (6) :547-549.

[5]李兵, 李新志, 刘建军, 等.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3, 16 (1) :63-65.

[6]植志荣.84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13) :1723-1724.

[7]李永, 胡振忠, 李东超, 等.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在胫骨下端骨折的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 (5) :71-73.

闭合性胫骨干骨折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94例, 男55例, 女39例, 年龄22~67岁, 平均32.8岁。胫骨骨折39例, 胫腓骨双骨折55例。致伤原因:砸伤27例, 交通事故伤42例, 摔伤23例。按AO分型:39例A型, 55例B型。

方法:术前测量检测胫骨长度, 常规拍摄患肢、健肢正侧位X线片, 在选择胫骨交锁髓内钉时可参考X线片上的髓腔的大小。患者取仰卧位, 麻醉方式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在气囊止血带止血下手术, 采用正中纵向劈开髌韧带作为入路方式, 切口长度5~6 cm, 充分显露胫骨结节以上区域, 在胫骨平台关节面偏下0.5 cm开孔后, 将患者患肢膝关节屈曲70°~90°, 术前根据对侧胫骨测量的长度、大小选用合适的胫骨带锁髓内钉并打入胫骨髓腔内, 在C臂X线透视帮助下将髓内钉送入骨折远端, 并在C臂X线透视帮助下复位骨折, 借助瞄准装置拧入远近端锁钉。若闭合复位较困难, 尽量在少剥离或不剥离骨膜的前提下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 复位骨折断端, 若为开放骨折类型, 先行彻底清创操作, 其次重复上述步骤, 若为粉碎骨折, 可酌情运用环扎钢丝进行固定。

术后处理:手术完毕后抬高患肢15°~30°, 如肿胀显著者应给予甘露醇行脱水消肿治疗, 通常固定时不采用石膏辅助。术后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足趾关节主动活动锻炼。术后第3天以膝、踝关节无痛功能锻炼为主。1周后拄双拐下地, 4周后扶拐患肢部负重行走。粉碎骨折于10~12周部分负重, 待骨折部位全部愈合完毕后可完全负重, 定期复查X线片。

疗效判断:临床疗效:根据Johuer-wrush功能评价标准[2]。判断骨折临床愈合标准:X线片显示有明显的连续骨痂, 有骨小梁在骨折端通过。局部无纵向叩击痛, 局部无压痛。肢体可承受在平地上不借助拐杖约3 min的连续步行。

结果

按照Johuer-wrush功能评价标准, 经治疗, 94例中优85例, 良7例, 差2例。优良率97.87%。差2例中1例在术后出现创面局部红肿, 经抗生素、抬高患肢等治疗后症状消失, 另外1例下1/3蝶形骨折因远端锁钉皮肤破溃导致锁钉退出, 肢体缩短1.2 cm。本文研究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结果显示均达到骨性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9~15周, 平均11周, 无一例发生感染。无继发性筋膜间室综合征、无交锁钉断钉及退钉、无脂肪栓塞、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现象发生。

讨论

胫骨骨折的病因和暴力有关, 其中主要分为冲撞、打击致伤、压砸、高处跌下、扭伤、滑倒等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 骨折线为横断型或粉碎型, 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 表现成角和重叠移位, 有时还会伴胫前、胫后动脉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等[3]。由于骨折多为不稳定型, 损伤后伤口不易愈合, 容易出现患肢功能恢复差、治疗难度大或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此类骨折, 临床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目的是使小腿承重功能恢复至受伤前, 因此, 要对骨折端的旋转移位成角畸形进行纠正。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采用闭合复位, 保留了对骨折愈合有用的骨折端外骨膜的血运, 减少对骨折端和手术切口的剥离, 符合微创治疗原则。交锁髓内钉应力分布均匀, 主钉和远近锁钉抗旋转, 保持肢体长度, 有效减少应力遮挡, 优于传统外固定架和钢板等治疗方式。本文所研究94例患者经治疗, 优85例, 良7例, 差2例。优良率97.87%, 术后随访也无并发症出现。

综上所述,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显著, 创伤小, 感染率低, 安全性好, 复位效果好, 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田俊, 袁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30例的报告[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4) :82-83.

[2]孙丰强, 胡卫星, 王昀, 等.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3) :1625-1626.

旋入式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2009年, 使用旋入针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30例。其中, 男24例, 女6例;左侧14例, 右侧16例, 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平均年龄27岁 (17~56岁) ;闭合性骨折22例, 开放性骨折8例。致伤原因:车祸9例, 摔伤7例, 高处坠落伤4例, 重物砸伤6例, 合并多发损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2 d (4~15 d) , 旋入针均来自天津市打通威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式司。

1.2 方法

本组30例胫腓骨骨折均采取先闭合整复, 如闭合整复困难则切开整复旋入针内固定。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驱血, 上止血带, 先行在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骨折端, 直视下手法复位, 对手法复位困难的粉碎性骨折则与胫骨前小切口直视下手法复位。然后尽量屈膝, 胫骨结节上方正中纵行切口, 将髌韧带牵向外侧, 显露胫骨平台前缘, 在胫骨结节上缘, 髌腱止点上方, 平台下1 cm处, 用骨锥向下穿透骨质, 进锥点必须位于髓腔轴线。扩髓器插入髓腔扩髓至骨折近断端, 先用8~9 mm扩髓器探查髓腔的宽度及长度。根据扩髓器的长度、宽度选择的旋入针长度, 然后将所选旋入针旋入, 再打入锁片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不用外固定。术后1周开始无负重肢体功能锻炼, 4~8周开始部分负重, 有连续骨痂形成完全负重。

1.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均不采用外固定, 常规防止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术后2~5 d后开始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 1~2周后拄双拐下地开始无负重肢体功能锻炼, 4~8周开始部分负重, 2~3个月后有连续骨痂形成, 基本去拐杖开始负重活动, 但早期要避免过度负重, 每1~2个月X线片复查1次。

2 结果

30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2周, 未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骨折全部愈合, 患者髋、膝、踝关节活动正常。

3 讨论

3.1 旋入式髓内针固定的机制

在骨折愈合期中, 内固定物的目的在于将作用于骨折一端的力线传导到另一端。AO接骨板内固定为偏心式固定, 存在明显的应力遮挡作用。外固定支架对于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端的血运, 又能够提供相当的固定强度, 但文献报道, 外固定架固定存在固有的缺点和潜在的并发症, 如针道感染、固定松动、骨折错位、延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带锁髓内钉的内固定虽然为中央型内板式固定, 但其抗扭转强度较低, 锁孔与横钉部位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 容易发生断裂, 且带锁髓内钉多为静力交锁, 使活动时骨折端之间的生理应力刺激减少, 影响骨痂生长及愈合, 且有锁钉弯曲, 断裂, 松动, 脱出及锁钉锁定困难, 骨折两端坚强锁定, 骨折愈合过程中无加压作用, 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缺点。旋入针即具备交锁髓内针的固定特点, 又无锁钉弯曲、断裂、松动、脱出及锁钉锁定困难等缺点。旋入式髓内针分旋入主钉和锁片两部分, 近端翼型防旋, 中部平面锁定, 远端分叉防旋, 通过骨干的中轴线固定, 主针旋入远端, 加压稳定, 对稳定性骨折具有断端加压作用, 配之以锁片形成平面锁定, 具有更强的抗旋转力。去除偏心固定的弯曲应力, 从而避免了应力集中, 提高了疲劳极限。同时它是一种弹性固定, 使骨折端在早期活动过程中受到有效的生理应力刺激, 从而促进骨痂生长, 加速骨折愈合。旋入式髓内针的优点, (1) 旋入式髓内针结构合理,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能满足经骨干骨折内固定及功能锻炼的要求。 (2) 形成平面锁定, 具有更强的抗旋转力。 (3) 锁片锁钉成功率高, 置入锁片安全可靠, 不需另加切口, 手术操作简单, 容易把握,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手术切口少。 (4) 符合微创原则, 闭合穿针或仅有限切开复位穿针, 体现微创意识, 对骨膜及软组织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 对局部血液循环破坏小, 给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5) 使整个骨折为整体, 固定可靠, 起到中央型内夹板固定作用, 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及肌肉康复训练, 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骨折延迟愈合防范措施

胫骨全长位于皮下, 周围软组织少, 骨性标志及骨折端的位置易于触摸清楚, 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因此尽量闭合复位穿钉对软组织和骨折部的血管损伤小, 有利于骨折愈合。闭合复位时C形臂X线机透视骨折端, 若骨折远近端骨皮质厚度对应不一致则提示有旋转移位。粉碎性骨折无法闭合复位时, 应采取辅助小切口切开复位方式。因骨折发生时, 移位碎骨块特别是胫前碎骨块已对胫前皮肤软组织产生不同程度挫伤, 如术中再强行通过皮肤推顶碎骨块复位, 势必进一步加重对皮肤软组织的损伤, 从而导致局部出现皮肤坏死、骨外露。对线不良尤其容易发生与胫骨近1/3骨折, 节段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胫骨近1/3的骨折, 一般是外翻成角, 这是由于进针位置偏内或进针方向偏外;也易发生向前成角, 是由于进针口太偏近后侧。进针口应在髓腔的中心线上, 且方向为垂直。对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及节段性骨折, 由于不能达到坚强的内固定, 可铺以石膏外固定, 术后不应过早负重。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旋入式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2009年胫骨干骨折患者30例, 采用旋入针固定。结果:30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2周, 未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骨折全部愈合, 患者髋、膝、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旋入式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 在有效可靠固定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减少剥离骨膜, 保护局部骨折块的血运, 加速骨折愈合,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创伤小, 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旋入式髓内针,骨折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1060-1110.

[2]成有军, 李强, 蔡浩, 等.开放性胫骨骨折的3种固定方法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 2005, 7 (6) :426-427.

[3]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045-2100.

[4]饶东, 曾晓波.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1) :71-72.

[5]葛宝丰, 卢世壁.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258.

闭合性胫骨干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 男性17例, 女性8例;年龄20~57岁, 平均27岁;受伤时间到手术时间2~11.5 h, 平均6.5 h。致伤原因:交通伤17例, 火器伤3例, 工地致伤5例。GustiloⅢa型19例, GustiloⅢb型6例。3例污染严重。本组病例骨折位于胫骨骨干。

1.2 手术方法

1.2.1 彻底清创

选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均不使用止血带。保护创面, 肥皂水、酒精刷洗干净周围皮肤后, 冲洗创面前取创面及外露骨断端渗液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数遍, 冲洗液总量达10 000 m L以上;清除皮缘及创口内异物、血凝块及组织碎屑, 剪除失活皮肤、筋膜、肌肉等, 若创口位于血管、神经走行区, 扩创探查血管及神经, 消灭死角, 对于残留有软组织、污染不重的碎骨块尽可能予以保留, 用稀释碘伏浸泡后回植于缺损处。

1.2.2 LISS钢板固定骨折

将受伤时间于6 h内、伤口污染不严重的GustiloⅢa型骨折, 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程度决定手术方式。手术切口设计:取胫骨近端外侧斜形3cm切口, 远端胫骨后侧及前侧各置入克氏针1枚控制钢板位置偏斜。均采用牵引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 复位后C型臂X线透视机了解骨折复位情况, 选择适当长度胫骨近端外侧Liss钢板, 带锁导向器固定接骨板近端, 顺切口紧贴胫前经骨膜外隧道穿入, C型臂监视了解骨折复位、钢板与骨质贴服。若骨折复位良好, 则安装锁定套筒, 钻孔测深, 拧入相应长度锁定螺钉。胫骨平台处拧入3枚锁定螺钉, 骨折远端拧入双皮质螺钉2~3枚。若骨折复位不佳则断端近端2~3cm处拧入皮质骨螺钉1枚, 依同法于骨折断端以远拧入皮质骨螺钉1枚, 然后锁定螺钉固定。如存在腓骨骨折则首先重建钢板固定腓骨, 以维持胫骨长度和复位。在开放手术中贯彻微创原理, 损伤小, 术后注射用帕瑞昔布钠镇痛, 3 d后行踝膝关节功能锻炼, 因为间接复位对骨折处血运的破坏小, 因而骨折愈合快。待创面封闭后开始患肢部分负重练习。

伤口及骨折断端污染严重者以及GustiloⅢb型骨折一期清创外固定架固定, 待5~7 d更换VSD材料, 并术前、术中、术后连续 (软组织内及骨折断端内) 3次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创面肉芽新鲜后二期行LISS钢板固定骨折, 对于皮肤缺损同期植皮或行皮瓣转移术进行修复。并继续置管冲洗, 连续 (软组织内及骨折断端内) 3次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后拔除。

1.2.3封闭式负压引流处理创面

将深层肌肉及筋膜组织修复、吻合, 填充残腔, 依据软组织缺损情况裁剪材料, 如创面较大时连接多个材料并固定, 半透膜封闭严实, 控制在0.017~0.06 m Pa, 并可间断吸入氧气。生理盐水经冲洗管持续滴入, 避免血凝块阻塞引流管。材料明显瘪陷、引流管轮廓清晰、局部无积液为有效引流。术后3~5 d更换材料, 创面肉芽健康行植皮术、局部皮瓣转移或游离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若有坏死、失活组织再次清创, VSD覆盖。

1.2.4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尽早静点抗生素, 术后待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同时经冲洗管滴入0.9%Nacl溶液。

2 结果

2.1 创面修复

所有骨折病例封闭式负压引流5~7 d去除VSD材料, GustiloⅢa型11例再次使用VSD引流后创面肉芽健康, 行游离植皮, 8例行局部皮瓣转移术、游离肌皮瓣转移术, GustiloⅢb型4例行游离肌皮瓣转移术, 2例行背阔肌皮瓣转移术。本组除1例合并糖尿病发生软组织感染, 余24例植皮及皮瓣成活良好。

2.2 骨折修复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14~30.5个月, 平均24.5个月。19例Ⅲa型胫骨干骨折, 17例术后3~4个月骨折骨性愈合, 2例延期愈合;6例GustiloⅢb型, 4例均延期愈合, 1例因骨质丢失形成骨折不愈合, 植入自体髂骨后骨性愈合, 1例因骨折断端移位, 经再次手术植骨。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5。

3讨论

大多数学者认为开放性损伤尤其是受伤6 h后的GustiloⅢ型骨折一期固定应选用外固定架固定,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一期行内固定会因发生感染导致内固定失败[1]。

外固定架虽然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 但极易发生外固定架骨圆针松动、针道感染、骨折复位丢失、愈合后存在侧方移位及成角畸形以及穿针时损伤血管导致皮瓣修复时困难等并发症。因开放性骨折往往存在骨折延期愈合, 长时间外固定架固定不便于护理, 同时患者心理创伤持续存在, 难以早期融入正常社会生活。随着开放性骨折治疗理念的发展和骨科医生清创技术的提高, 在大量积累临床经验后, 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主张在彻底清创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一期可使用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

彻底清创对于减少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对判断肌肉失活与否, Gregory曾提出4个C法, 即:颜色 (colour) 、坚实性 (consistency) 、收缩性 (contractivity) 、血容 (capacity of blood) , 较有价值[2]。清创时我们遵循如下原则:a) 避免使用止血带, 从而减少对失活组织辨认不足导致清创不彻底;避免软组织损伤范围扩大;降低因缺血缺氧所致局部抵抗力下降引起的细菌繁殖。b) 使用脉冲枪大量反复冲洗使残留异物、细菌、微小失活坏死组织彻底清除。c) 充分引流。于材料下面置入多孔吸痰管充分引流, 可清除局部坏死液化的组织及渗液, 减少感染的发生。d) 咬除污染骨折断端。胫骨干为皮质骨, 有文献报道其污染不会超过骨折断端1~2mm, 故我们使用咬骨钳咬除断端两侧各2 mm, 不会对肢体造成明显短缩。对髓腔内已存在污染的, 用血管钳夹除而不行刮除, 避免污染进一步深入髓腔。e) 伤后尽早使用抗生素。

当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 发生创伤后骨髓炎, 负压引流技术在暂时覆盖组织缺损和骨外露要优于人工游离瓣[3]。Mullner等[4]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各类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虽然病因不相同。损伤后解剖结构各异, 但是12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 16例软组织感染缺损合并骨外露的患者, 有14例恢复良好。杨润功等[4]对一组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治疗时发现, VSD在创面感染控制等方面优于传统的开放换药等治疗措施, 其为开放性骨折后续治疗及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开放性骨折最大的危险是创面感染和骨髓炎, 据统计, Ⅰ型感染率为0~2%;Ⅱ型为2%~7%;Ⅲ型为10%~25%[5]。严重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广泛, 污染严重, 而失活组织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应用VSD技术时, 其生物通透膜早期封闭了创面, 构成细菌入侵的屏障, 既避免了外来细菌对创面的污染, 又避免了因大量渗液采用常规方法需多次换药而可能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VSD的有效引流去除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同时负压状态不利于细菌的生长。Argenta和Morykwas[6]认为VSD的应用能使创面局部循环改善并使组织氧含量水平增加, 因而组织抗感染能力增强, 抑制了细菌的繁殖。

临床应用发现普通VSD有以下缺点:a) 由于分泌物或血液沉积在导管中, 致使导管堵塞, 使负压吸引消失,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尤其是在分泌物多且较黏稠的创面更为明显;b) 普通VSD难以应用外用药物[7]。在本研究中, 我们将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改进, 将1 mm吸痰管制成多孔引流管局部持续冲洗, 一方面克服了既往VSD引流容易出现引流管阻塞导致引流不畅的弊端, 另一方面可通过冲洗管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 同时可输注氧气使组织氧含量提升。本研究中彻底清创后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 骨折内固定无一例骨髓炎发生, 全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均成功修复, 仅一例因合并糖尿病发生软组织感染。通过充分冲洗、彻底清创以及术后充分引流为骨折内固定及软组织修复提供相对清洁的微环境, 对防止内固定感染及软组织修复的成功均有重要意义。

对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手术中如果皮肤软组织条件差或者存在缺损时, 不要强行缝合伤口, 而应该按照BO的原则, 尽量减少创伤的扩大。许多学者采用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取得较好的疗效[8]。LISS钢板应用原理为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内固定, 符合BO原则及微创潮流。其内固定支架原理在提供稳定的同时, 不刺激骨折断端, 同时因钢板及骨质之间存在间隙, 避免死腔, 利于引流, 在开放性骨折术中应用微创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周围软组织损伤及污染扩散, 术后便于护理, 患肢功能练习早, 活动度必然好。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经皮微创固定技术采用间接复位, 骨折碎片不作暴露剥离;钢板经皮置入;骨膜外固定等技术充分保护了骨折部位及周围软组织血运, 符合生物学固定理念。“长板少钉”的弹性固定又有足够的弹性模量造成断端微动, 均有助于骨折的骨性愈合。

总之, 在充分冲洗伤口、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应用LISS钢板联合VSD一期固定GustiloⅢa型骨折, 一期使用外固定架联合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处理GustiloⅢb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二期行LISS钢板固定并创面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Zalavras CG, Marcus RE, Levin LC, et al.Management of open fractures and subsequent complications[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7, 89 (4) :884-895.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32.

[3]杨帆, 白祥军.付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在各类创面的应用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 2011, 13 (1) :82-85.

[4]Mullner T, Mrkonjic L, Kwasny O, et al.The use of negative pressure to promote the healing of tissue defects:a clinical trial using the Vacuum sealing technique[J].Br J Past Surg, 1997, 50 (3) :194-199.

[5]杨润功, 张宇鹏, 侯树勋, 等.GustiloⅢ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与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0, 12 (9) :824-829.

[6]Terry Canale.Compbell's operative orthoperdics[J].9th ed.Mosby:Inc, 1998.2022-2033.

[7]Argenta LC, Morykwas MJ.Vacuum-assisted closure:a new method for wound control and treatment:clinical ex-perienee[J].Ann Plast Surg, 1997, 38 (6) :563-577.

[8]邹晓防, 蒋玉洁, 曹卫红.可冲洗负压引流技术在复杂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 2011, 13 (1) :76.

闭合性胫骨干骨折 篇7

关键词:锁定钢板,外置,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胫骨干骨折的AO分型为42。它往往因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以及骨髓炎的发生率高[1]。对于闭合性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对于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或者开放性胫骨干骨折,考虑到感染的风险,髓内钉的治疗仍有争议[2]。外固定支架由于操作简便、对骨折端血供影响小,受到一些学者的青睐。但是外固定支架增加了软组织修复手术的难度,并且传统外固定架体积庞大,影响美观,妨碍患者日常生活,远期钉道感染、骨不连发生率高。因此,有些学者一期行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等软组织条件恢复后,二期再行髓内钉或者钢板内固定治疗[3,4]。这种处理方法降低了感染风险,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外固定支架的不足之处,缺点是需要两次手术,费用高,治疗时间长。

近年来,有作者将锁定钢板外置用于骨折、骨感染的治疗[5,6],本文作者亦采用锁定钢板外置,一期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共有14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锁定钢板外置治疗,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2~76岁,平均50岁。GustiloⅠ型患者1例,GustiloⅡ型患者7例,GustiloⅢA型患者6例。AO骨折分型:42-B3型3例,42-C1型4例,42-C2型2例,42-C3型5例。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伤9例。所有患者都合并腓骨骨折,3例患者合并骨盆或其他肢体骨折,1例患者合并颈髓损伤,1例患者合并脑外伤,2例患者合并胸部损伤。

急诊行清创缝合术并采用骨牵引以防止进一步的软组织损伤以及挛缩,择期行锁定钢板外置手术。如果伤口无法直接缝合,行VSD覆盖,二期行植皮或皮瓣手术。本研究中有1例二期行游离植皮手术。

术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片,术后每1~3个月随访一次,采用影像学以及临床方法评估患者是否骨愈合。骨愈合标准为正侧位上能看到有骨痂形成,并且能够完全负重没有疼痛感。同时,记录患者的骨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度及是否有畸形愈合、双下肢不等长、表浅感染、深部感染。骨不连定义为从受伤开始到第9个月时仍可见骨折线,并且最近3个月没有明显骨折愈合的进展。畸形愈合定义为任何平面>5°的成角,短缩>1 cm或者旋转大于15°。伤口红肿,通过抗生素以及换药后消退,定义为表浅感染;如果有软组织坏死或者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需要进一步手术处理,定义为深部感染。钉道周围红肿,伴有脓性渗出,定义为钉道感染。

1.2 手术操作

患者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复位时采用原开放性伤口,或者适当延长伤口。复位后,一般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缝合伤口。缝合伤口后,行锁定钢板外置。如果骨折线靠近近端,一般选择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如果骨折线靠近远端,可以选择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如果骨折线很长,或者节段性骨折,可以选择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外置钢板固定注意事项如下:a)选择相对较长的钢板,这样骨折两端可供选择的钉孔更多,可以保证两端各置入3~5枚锁定钉;b)如果骨折呈节段性,中间骨折段可置入2板单皮质螺钉;c)钢板尽量靠近皮肤,因为钢板离开骨骼越远,机械强度越低;d)尽量采用双皮质固定,以增加稳定性;e)当一块钢板固定稳定性不够时,可采用2块钢板固定。

1.3术后处理

钉道采用75%的酒精消毒,早晚各一次。伤口愈合后,患者可以沐浴。术后2~5 d开始功能锻炼。根据患者骨折情况,一般术后4~6周允许患者部分负重锻炼。

2 结果

首次清创到钢板外固定间隔7 d(4~11 d)。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60个月)。平均骨愈合时间37周(20~52周)。全部患者最终达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钉道松动以及外固定失败,无深部感染发生。4例患者在消肿等待择期手术过程中出现表浅感染,经外置钢板手术后骨折端稳定,经抗感染及加强换药后愈合。钛钉与皮肤相容性良好,2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经加强钉道护理以及口服抗生素后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的活动度为0°~145°,踝关节的活动度为5°~35°。最终结果评定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2.9%。

典型病例为一55岁女性患者,右胫骨干开放性骨折(42-C2),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3。

3 讨论

胫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青年人常见,常因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伤、运动伤及高处坠落伤所致。胫骨干骨折常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开放性骨折常见。由于缺乏软组织覆盖,同时血供差,因此胫骨干骨折后感染及骨不连常见[1,2,3]。

对于闭合性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是主流的内固定方式。而对于胫骨干开放性骨折,其处理方法仍有争议。曾有学者报道采用石膏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其感染率大于15%,畸形愈合率高达70%[7]。随着内固定材料及理念的发展,有学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如Bach等[8]报道,采用这种方法治疗GustiloⅡ型以及Ⅲ型的胫骨干开放性骨折,骨髓炎发生率为19%,内固定失败发生率为12%。Clifford[9]报道采用这种方法治疗GustiloⅢ型的胫骨干开放性骨折,其感染发生率为44%。由于对骨膜血供的破坏以及术后感染率高,目前已经基本不采用钢板内固定这种治疗方法。

由于保守治疗以及钢板内固定治疗都有很高的术后并发症,因此外固定成为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不错选择。相对于钢板内固定,外固定主要有两个优势:首先,外固定操作简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供骨折稳定性;其次,外固定远离骨折端,对骨膜血运破坏小。有学者报道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其骨愈合率为94%,平均愈合时间37周[10]。虽然外固定支架治疗的骨愈合率高,但是钉道松动、钉道感染以及畸形愈合发生率高。外固定时间超过3~6个月,钉道松动明显升高,这在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治疗中不可避免。Giannoudis[10]报道延迟愈合率为24%,畸形愈合发生率为20%,深部感染发生率为16.2%,其中慢性骨髓炎发生率为4.2%,钉道感染发生率为32%。

髓内钉在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争议比较大。早期有学者等[11]报道扩髓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感染发生率高达62%。而Kakar等[12]则报道非扩髓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深部感染发生率为3%。国内学者采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13,14]。近来有综述报道非扩髓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骨愈合率为95%(53%的病例为GustiloⅢ型),而扩髓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骨愈合率为97%(53%的病例为GustiloⅢ型)。其中,15.5%的病例需要植骨,32%的病例需要至少两次手术以达到骨愈合。感染率为6%~7%[10]。有学者将髓内钉与外固定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显示非扩髓型髓内钉与外固定相比,再次手术率降低18%,表浅感染发生率下降31%。对于GustiloⅢ型骨折,髓内钉不增加骨不连及深部感染的风险。即使是扩髓型髓内钉,再次手术率也低于外固定[15]。另有研究也表明外固定治疗畸形愈合以及再次手术率高于非扩髓型髓内钉,而骨愈合率以及深部感染没有差别[10]。虽然髓内钉在骨愈合率以及深部感染方面表现并不优于外固定,但是髓内钉维持力线佳、再手术率低、患者耐受性好、护理方便,因此是更佳选择。

根据“骨科损伤控制”原则,对于广泛软组织损伤(闭合或者开放)或者多发伤的患者,可以采取二期治疗的方法。一期外固定,等患者软组织条件恢复后二期改行髓内钉治疗。有Meta分析显示其骨折愈合率为90%,感染率为9%;同时感染率与外固定时间长短有关,外固定时间小于4周感染率为3.7%,而大于4周感染率为22%[16]。另外,也有作者报道一期外固定,二期改行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17]。国内有学者[4]比较了两种治疗方法,认为二者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患肢功能以及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二期手术无论是采用髓内钉还是锁定钢板都能有效维持骨断端的稳定性,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闭合性胫骨干骨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5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试验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0~66岁,平均36.5±0.8岁,病程1~24小时,平均13.5±2.4小时;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1~72岁,平均36.7±0.8岁,病程1.2~26.5小时,平均14.2±1.1小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术前行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在患者胫骨结节近端作一直切口,并将暴露的胫骨斜坡作为进钉点,将患者骨骼面钻开,然后沿着髓腔方向直接插入髓内钉;在X线透视下对患者骨折断端进行固定、复位,然后将主钉置入远端骨髓腔,上下插入2枚锁定,并进行静力固定。

1.2.2试验组

采用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术前行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让患者保持平卧,并以患者骨折处为中心,取患者胫骨前侧或内侧入路作皮肤切口,切开患者皮下组织,取患者胫骨内侧切口时应注意避免损失大隐静脉及隐神经,沿患者胫骨内侧面中央行纵形切开,并将未推开的内侧骨膜进行剥离,医师在指示下进行复位,并采用骨折复位钳维持复位,在患者胫骨内侧面用钢板螺钉固定患者骨折两端,并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2]。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恢复正常,X线显示存在明显骨痂,患者不扶拐能够行走;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改善,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患者不可负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或病情加重。

1.3.2 治疗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骨痂出现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3.3 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3.4 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程度,共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项。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治疗情况

试验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3 并发症

试验组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则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2.4 满意度

试验组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23例,满意率为92.0%;对照组则满意18例,满意率为72.0%。两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胫腓骨干骨折发病率较高,其主要由于患者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如重物撞击、踢伤、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医学界对胫腓骨干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常规方法虽能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疗效欠佳、并发症较多。

近年来,胫骨内侧钢板固定在胫腓骨干骨折中治疗中使用较多,并取得了理想效果。本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3]结果相似。胫骨内侧钢板固定的优势主要有:①根据人体胫骨解剖学特点,胫骨内侧较宽平,适合安放钢板;对于胫骨骨折患者来说,内侧骨膜由于骨折遭到破坏,而外侧骨膜则尚有连接,将钢板置于内侧有利于减少骨膜破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②胫骨内侧钢板固定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操作相对简单,并不会对患者周围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本研究中,试验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4]结果相似。③胫骨内侧钢板固定张力侧应在患者骨折内侧,让钢板置于内侧能够将张力转化为压力,使骨折断端对合得更加紧密,使患者骨折部位受力均匀,有利于骨折愈合。④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手术时行内侧入路,患者手术创伤较小,能够保持外侧软组织的完整性,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5]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固定部位稳定性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0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均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采用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腓骨干骨折,胫骨内侧钢板固定,内固定,疗效

参考文献

[1]吕道生,王君.手法复位加螺丝钉固定治疗斜型螺旋型胫腓骨干骨折77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0,7(2):338-340.

[2]严邦胜,黄伟,杨昭昕,等.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胫腓骨干骨折205例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2012,3(4):135-136.

[3]张杰,周鹏程,吴英红.限制性接触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96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7(2):6200-6201.

[4]南岗隆,赵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失效原因分析(附21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报,2009,14(4):52-53.

上一篇:实用下一篇:学生党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