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综合性大学

2024-08-12

军队综合性大学(精选9篇)

军队综合性大学 篇1

军队综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类,下同)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标尺,体现着学校的教风学风和科研水平[1],通常来说,翻开学报就能大致了解该大学的学科研究类型、研究热点和研究水平。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曾说过,看一所大学主要看三个东西:一是看教师队伍,二是看图书馆,三是看学报[2]。因此,军队综合大学学报作为国家和军队创新成果的传播载体,反映该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体现出鲜明的军事特色。军队综合大学学报围绕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按照军队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学科为基础,利用刊登军内外自然科技类文章实现与学术界的互动。随着军队院校深入推进三化一体的改革,军队综合大学学报更需与时俱进,实现自我超越。结合军队综合大学学报的现状,发现在办刊过程中,稿件来源、保密制度、人员配置以及办刊思路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稿件质量、保密建议、人员素质以及出版媒介等方面建言献策,希望为军队综合大学学报提升综合实力提供助力。

一、现状与分析

(一)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导致优质稿源少

对于公开发行的军队综合大学学报来说,通常在栏目设置上围绕学校的学科进行布局,突出在“综合”两字上,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即使在单一学科下,也体现多样化的方向,这是综合大学的优势,更是一种特色。但是在学术期刊评价与国际同步的背景下,单一化、深入化、专注化的思想逐渐引领潮流,推动优质稿件向具备这种特点的专业性学术刊物靠拢,学报的综合性就成为一个弱点。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科技评价体系对SCI、EI、CPCI等的统计结果不加区分地使用,导致美欧发达国家占据着对前沿科技成果评价的主导权。而这种指挥棒效应使得我国的作者与读者倾向上述几大评价工具认可的为数不多的国际科技期刊,由于话语权被国外垄断,使得我国科技刊物在提升学术水平和走向国际化方面面临困难。同时,上述3大评价工具更加认可以学科分类的专业性期刊,较少涉猎综合性刊物,延伸至国内也是如此。以EI为例,2016年2月11日EI官网发布的收录中国大陆期刊数量为216种[3],其中专业性期刊179种。这使得政策制定者针对科研成果的发表媒介有定律化要求,在学位授予、职称评审、晋职晋级等方面根据上述指挥棒的导向倾斜,使得学报潜在的校内外作者都将高质量的论文首先投向国内外专业性科技期刊,造成质量上乘的稿源流失。

(二)标准化评价制度导致泄密风险高

作为展示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军队综合大学学报刊登的论文反映了当前军队各方面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装备发展动态,很容易成为被窃密对象[4]。目前,全军5所综合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的学报自然科学版都已经公开出版发行,与全国近8000种刊物同台竞技,随着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论文的各项信息和数据都采用标准化的形式对外公布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如中图分类号、基金项目、作者单位与职称、参考文献、引用量、下载量等,这些指标作为基础数据,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等评价体系纳入其中,前沿、新颖、深度成为高水平论文的评价标准,并引导军队综合大学学报向这个方向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军队综合大学学报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办刊,有相当一部分稿件来自本校,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军事特色,为了突出稿件的创造性和新颖性,通常将研究项目的计算步骤、原理等详细介绍,或者在引用时没有关注被引资料的发行范围,成为泄密的隐患。

(三)编制体制特点影响编辑队伍稳定

科学技术部制定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规定:“专职编辑人员按任务定编,一般季刊不少于3人,双月刊不少于5人,月刊不少于7人”。但由于编制体制的限制,许多军队综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数量上都达不到这个标准。编辑人员的劳动落实在作者的稿件之中,日常的工作具体而琐碎。由于人数较少,编辑的时间主要用在校稿环节,无法在约稿、组稿及审稿等全局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也因此使人造成错觉,认为编辑人员的工作可有可无。在现行评价标准下,军队综合大学学报编辑人员所做的工作很难量化评定,无法与其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较量,导致很多中青年编辑人员难以解决职称问题,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4]。目前,军队综合大学正处在深化改革阶段,由于学报编辑属于教辅岗位,更易让人轻视其存在,从而使军人编辑人员面临去留的问题,压力较大[5]。

(四)传统办刊思路难以适应新潮流

根据近期《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指南》的分析结果来看,在进行评价的6170种学术期刊中,权威期刊有311种,没有一种综合性期刊成为权威期刊[6]。由上述结果可以发现,伴随着评价的指挥棒效应,科技期刊的发展出现专业化的趋势。同时,从期刊数字化建设来看,目前,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和空军工程大学等学报的自然科学版在互联网上设有网站,方便作者投稿,其中国防科技大学与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学报设立了稿件采编与处理系统。在数字时代,纸质媒介将逐渐让位于数字媒体,利用新媒体能够增加学报的显示度,并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进而影响学报的生存。学报如果不能根据潮流适时而变,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落伍。最后,由于当前军队期刊的出版经营单位多为编辑部,编辑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不仅要完成组稿、送审、编辑加工、校对工作,还要完成出版、发行和管理工作,但“内容为主”的要求使得编辑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文章的内容组织和校对加工上,使得发行和传播等出版业务成为附属[7]。

二、对策与建议

(一)内外兼修,提升核心竞争力

军队综合大学以国家利益为立足点,通过聚集学科并设置学科群进行科技攻关,实现服务作战、强军兴军的目标。学报在办刊过程中应抓住“研为战”的目标,引领创新,体现前沿,突出重点。对此,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竖立阵地意识。学报需把刊文重点放在贴近部队、贴近战场、贴近实战上,直面当今国防建设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坚持军事效益优先的原则,以快捷的方式传递最前沿、最先进、最准确的科研动态,成为军队科研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为军队发展提供支撑点。举例来说,海军工程大学学报通过跟踪本校马伟明院士团队的“船舶电力综合系统”研究项目,连续刊发前沿性研究成果,紧跟我国航母发展节奏,既很好地宣传了海军工程大学在该领域的科研实力,又提升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二是挖掘学科资源。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紧贴学报所在综合大学的主干学科,主干学科作为综合大学的主体资源,集合了人才、金钱、设备等优势因素,通过紧跟学科发展的方向,捕捉学术交流的交集[6],进而了解学科发展的热点,由于很多前沿思想都是前沿探索过程中的“副产品”,并非刻意引领而成,因而需要大胆假设,为新兴研究领域提供宽松的氛围,积极引导,带动学报向前沿方向迈进,最终实现特色办刊。以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为例,通过约请本校首席专家推荐的青年学者、博硕士专题稿件,实现跟踪该专家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对涉及国家和军队的基金项目全程跟踪,有计划地挖掘基金论文,提升刊发论文的质量。三是坚持作者队伍建设。军队综合大学学报的作者主体是本校、兄弟院校、地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建议军队综合大学教学科研部门制定考核与激励并举的做法,如添加在年度考核过程中的计分机制,规定完成省部级课题至少要在本校学报上发表1篇文章等,同时,通过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联系,每年定时统计前一年度学报论文的合计下载量与引用量,对排名前10位的作者进行奖励,鼓励他们多投稿,帮助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学术理论观点,同时降低发表文章的成本或给予一定的优酬,将上述文章优先纸质刊发,把学报办成推动学科进步的力量倍增器。

(二)多管齐下,确保安全无漏洞

军队综合大学学报发表的科研成果都是公开的,但由于相当一部分稿件来源的特殊性,需要编辑从保密的意识与措施两方面着手,实现既避免出现泄密死角又保证论文质量。

首先,在保密意识方面,编辑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编辑应结合自己采编的栏目明确哪些科目应该保密,如设备的具体型号、软件的运行参数、实验的处理方法与步骤等,通过短期培训以及与刊物的审稿专家建立学术交流渠道等方式掌握栏目的发展方向,说理不说事,避免突出细节,对敏感字词进行替换,简化具体工艺流程以及合理扩大数据的取值范围[8]。关注作者信息,避免涉及军内课题的具体名称及细节、个人详细资料等信息,避免将单位内部资料列入论文的引用中。

其次,在保密措施方面,需要在投稿、审稿、校稿等环节做好掌控。在投稿前,需在投稿须知中增设保密说明;在投稿时,需要同时以电子扫描件形式附上固定格式的作者单位保密审查证明,做到无证明不审稿;在审稿阶段,由编辑和专家共同来审查作者信息、论文内容以及参考文献中是否存在涉密问题;在校稿阶段对涉及背景特征、地图、技术进展等存在隐患的位置进行核查。

(三)积极改革,不断完善自身能力

军队综合大学学报应充分利用市场化条件下的管理模式,集约化配置,模块化分工,流程化运作,打造战斗力强、作风严谨、业务精湛的编辑队伍。首先,通过制定编辑职业规划,把编辑人员的个人发展与期刊的发展统一起来。通过设立主编、编委、外审专家共同组成的评价小组,更加客观地认定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从专业角度对编辑人员工作进行评价。其次,定向委托开设有编辑出版专业博硕点的地方大学对在职编辑人员进行联合培养,鼓励编辑人员边工作边深造。再次,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让青年编辑向有经验的老编辑学习编辑业务的基本技能,同时,青年编辑人员自身应充分利用现有数字资源,熟悉图形图像处理、网络传播发行、科研管理等业务知识[9],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最后,编辑应树立作者读者第一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利用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等渠道与作者和读者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聚焦点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需求开设专题栏目并进行约稿。

(四)与时俱进,引领发展潮流

军队综合大学学报无论是约稿组稿,还是设置栏目,都应该以军地建设为中心,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实现国防现代化服务,走专业化与多媒体化的双化之路。

首先,学报要从办刊战略上逐步淡化“大综合”的意识,突出本校学科特色,可以针对性地向部队、军内外的科研机构及院校等相关学科专家约稿,针对特色领域进行策划,跟踪研究进展,特别是针对专业前沿性的、具有原创内涵的、研究资料与方法有特色的选题,可以开辟优稿绿色通道,随投随发,优先见刊。以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先后通过本校专家,近年来先后与国际地下空间会议组委会、全国海洋资料变分同化会议组委会等约稿,围绕地下土木工程、Argo等专题获得了一批优质稿源,连续6期刊发特约文章,突出专业性特色。

其次,多媒体化出版必不可少,这是因为它具有存储量大、搜索便捷、传输面宽、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等特点[10],是学报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议利用设立互联网网站以及微信推广平台的机会,通过使用稿件采编与处理系统,不仅可以做好选题策划,而且利于加快审稿进程,缩短出版时滞。军队综合大学学报应根据栏目和内容的特点,实现产品形态、管理过程和传播渠道的数字化,将电子文章录入国内各大论文数据库中拓宽传播范围,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媒体平台进行选择性推广,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三、结语

伴随着军队综合大学学报的公开发行,学报的成长已经与时代的发展密切联系。军队综合大学学报在办刊思路上需要以专业化与特色化为起点,以特色栏目为发展方向,发挥创新意识,在不触碰保密高压线的前提下,发掘前沿课题,提升文章质量,切实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编辑应当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及时补充负责栏目的新知识,学习利用新媒体工具加速传播刊物,把学报办成面向部队的移动大学,发挥学报育人的功能,实现服务国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文,唐金国.军校学报核心竞争力透视[J].传媒,2014(2):24-26.

[2]钟阳春.走出军校学报面临的困境[A].刘志强.学报编辑论丛[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

[3]朱诚.美国《工程索引(网络版)》(Ei Compendex)2016年收录中国大陆期刊名单[EB/OL].http://www.cujs.com/detail.asp?id=2470.

[4]尚彩娟,牛燕平,王淑惠.军队院校学报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M]//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5]李宗,原媛.关于军校学报发展现状和对策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5(3):257-259.

[6]杨丽丽,李凤学,孙志明.提高军校学报影响力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5-106.

[7]李卓青,杨晓琴.军队期刊如何推进体制改革—兼论联合办刊[J].中国学报研究,2014(4):535-538.

[8]董莉,李宗.军队学报的技术泄密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编辑学报,2014(1):54-56.

[9]秦江敏,王荣,林平.军校学报的数字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学报研究,2013(6):1167-1170.

[10]冷怀明,栾嘉,王红,等.军队院校学报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编辑学报,2010(4):340-342.

军队综合性大学 篇2

关键词:军队;管理;高效;机制

1构建高效军队管理机制的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战争形态与军队建设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构建高效军队管理机制是加强部队质量建设的关键,是提高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才会更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

1.1高效军队管理机制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

加强科学化管理,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并将传统过于硬性、机械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这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都亟需提高,为此要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进需要高效有序的军队管理机制。这不仅是实现高效益目标的重要基础,更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1.2推动军事管理革命的重要途径

军事改革中对队伍的管理是最为关键的,信息化社会需要将信息与管理融合,从而经过探索和实践来形成新的发展道路。效率问题是这些实践和探索的基本要义,只有对部队进行全面彻底的管理机制改革,才会使得军事管理革命拥有质的飞跃。

1.3履行历史使命的重要方法

军队高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根本目的是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就需要利用高效的管理机制来实现,这也取决于战斗力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可以实现军队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使用,使得系统功能能够最大化的输出,并将战斗力的构成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高度综合、集成性强的作战体系,这更有助于军队使命任务的完成。

2构建高效军队管理机制的综合方法及对策

2.1深化军队管理职能,增强 军队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随着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军队也在不断对各个管理职能进行改革及重新编制。为了实现精简、统一、高效,利用信息化管理来对岗位内部体制深化改革。使得军队各个机构和人员能够优化层次机构,合理设置分配,科学履行监督职能,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关系及范围,使得军队各个机构都能够发挥其职权,有效的对军队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如图1为某陆军部队结构在12年-30年结构变化。

图1 某陆军部队结构在12年-30年结构变化

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及强化管理职能,使得高效军队的管理办法都能够在规章制度中有所体现,从而形成一个涉及领域全面、广泛,对象复杂的军队管理工作。这有助于军队高效管理机制的完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法规体系的配套衔接,从而使得职能更为清晰,任务明确,在部队人员建设方面可以实现职能清晰、任务明确,从而减少了个人在军队整体中的主观性及随意性。

2.2提高管理秩序的规范性,增强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对军队管理整个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在军队管理活动中时效性的提高需要具有特殊的要求,要使得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有序、高效的运作。如图1为某部队管理信息系统图。在工作流程中,要保障各个部门及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及相互作用的,这样可以使得工作能够有良好的衔接性。在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决策和计划的效率,使得每一项管理活动都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在军队中更要提高组织和领导的效率,使得管理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统筹规划,这样才会使得运行速度计质量都能够发生质的提高。在管理活动中,要控制好协调效率,根据计划标准来使得关系更为协调,纠正偏差。对于在做的工程要坚持下去,并制定有效的计划,来避免半途而废,造成资源及成本的浪费。

图2 某部队管理信息系统图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部队中也有着越来越细致的分工,从而对于协同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信息化结构体系原则下,要建立更为科学简捷的管理程序,使得各个环节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有机的融为一体,让政令军令更为畅通,其组织协调更为缜密。对管理程序进行优化,需要将中间环节进行缩减,并在探索中将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提炼出来,从而形成制度规定,形成人们认可的法定程序。

2.3健全管理机制,增强管理工作的有序性

在军队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这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动力和源泉。军队要对官兵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树立竞争意识,利用合理的竞争机制来使官兵的潜能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而有效的激励手段包括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和考核激励等方法,使得官兵更具进取精神,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3结束语

完善军队高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管理层的职能,不断探索并形成统一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基层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保障決策层集中精力来实现整体运筹及全局控制,并在各个层次中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晶,翟从敏. 群众路线思想在军队院校基层领导工作中的运用[J]. 管理观察. 2014(36)

[2] 李东明,汪伦友. 项目管理在基层训练质效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 2015(02)

[3] 刘威,薛雪东,成坎. 军械维修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条件建设研究[J]. 科技风. 2015(01)

[4] 宁淑娥,孟宇,魏刚,李成义,齐磊,李靖明. 军校理科大学教员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4(06)

[5] 安宗让. 加强和改进实战化训练中政治工作[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4(06)

[6] 马静,张维来. 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路径[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4(06)

军队综合性大学 篇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建章立制工作有待深化, 规范化管理需要加强。军队综合大学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虽然已初步建立, 但对于新问题、新事务缺少细化的规定, 仍按照建制部队的上下级管理关系和模式, 进行管理权限的划分, 缺乏院校、科研院所的特征, 特别是缺乏综合大学的特点和针对性, 是较为简单、片面、粗线条的制度体系。此外, 由于大学财务管理规定较为粗放, 并且指是起到宏观规范和指导作用, 各专业学院制定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有与之相悖的情况, 规章制度有失统一、规范, 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迫切需要规范化管理。

第二, 校、院关系本位主义明显, 财务有待统一。一是军队综合大学由几家专业学院合并组成, 合并后从各专业学院抽调人员新建一个大学机关, 各专业学院基本保持原状, 形成“立足大学办学院、依靠学院办大学”的小机关、大学院的办学格局, 其实质上就是增加一个大学管理机关, 各学院仍自成运行体系。这种校、院两级的体制, 在没有实现实质性融合的情况下, 本位主义的表现严重。二是个别单位严重违反规定, 人为分割院校两级管理, 在院校调整、系室重组的过程中突击花钱、集中发钱, 导致大学和单位家底经费这个原始基础的空虚。三是少数学院领导忙于出“政绩”, 热情有余, 理性不足, 不与大学的建设步伐保持一致, 急功近利地将有限的经费用于“形象工程”建设。

第三, 部门家底校、院党委难以动用, 条块关系紧张。校、院主管作为党委班子核心主抓全面工作, 直接抓财务工作, 一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优化校区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事关全局的硬件建设上, 这些硬件建设主要属于行管后勤工作, 看得见、摸得着, 经费执行情况容易掌握, 有硬性指标可供考核。而教学科研工作虽然是中心工作, 但考核工作成效的标准是具有弹性的, 投入与产出效益比不易衡量, 分管领导往往会从部门角度出发, 关起门来办好自家事, 只管伸手要保障, 对于大学发展的关键环节之所急却无动于衷, 部门利益思想严重。因而易导致校、院党委难以动用部门家底经费进行宏观调控、综合平衡, 出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局面。

二、深化改革的目标

目前各大学初步形成了综合基础型教学、科研与教学并重、军事化管理与开放创新式办学的建校思维共识, 树立大学意识、凝聚人员思想、优化学科重组、加速队伍建设, 立足现有条件有重点地进行稳步建设, 实现了“1+1>2”的实质性合并, 显现规模化后的学科互补和教研资源共享优势, 密切结合部队建设需要,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 研发高水平军事科技成果, 争创国际一流军事学府。办学理念的科学定位为开展系统化财务管理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就财务管理机制改革而言, 笔者认为必须在研究如何使教学科研经费围绕教学科研设施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更好投入使用, 使行管后勤经费围绕大基础合训、科技兴管、社会化保障、与校区发展规划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好保障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定位。

第一, 鲜明的综合大学集中统管意识。所谓军队综合大学, 首先体现的就是“综合”二字, 即学科的综合、队伍的综合、管理的综合、保障的综合。财务管理机制的深化改革首先就要在“综合”二字上做文章。综合大学意识是综合大学财务管理假设的前提之一, 也是改革的目标之一, 深化综合大学财务管理机制改革必须以树立鲜明的综合大学意识为指导原则和设计基础, 并且不断巩固其在财务管理意识形态中的地位。

第二, 制衡的综合大学财权配置结构。形成权力制约和均衡的财权配置结构是军队综合大学财务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基础目标。目前综合大学财权配置呈现的是统管无力、过于分权状态, 权力缺乏制约、格局出现失衡, 必然导致财力的分散、流失、浪费, 宏观调控乏力。因此, 建立此目标要做到以法制权、以权制权、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通过制度规范和合理界定校、院党委、部门间的财权配置, 构建集中统管、集体理财、职能均衡、权责明确、民主制约、程序简捷的财权结构。

军队综合性大学 篇4

文书记告诉记者,在长期的军队办学实践中,该校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军营文化特质的校园文化:绝对的政治服从、赤诚的爱国奉献、严格的管理规范、高度的集中统一、丰富的文化活动、清新的校风医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积淀,也是鼓励南医大人再创辉煌的精神动力。”

“由军队院校转为地方大学,是脱胎换骨的改变。包括办学理念、教育目标、管理体制、学生构成、教学内容等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要素,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文书记说,经过三年来的摸索,该校党委认为,军校转制后,校园文化建设既不能另起炉灶,也不能姓“军”不变,而是要采取辨证的扬弃。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为此,该校党委狠抓了教风学风建设,以教风学风的培育带动校园文化走出新型发展道路。

弘扬“讲政治、重德育”的光荣传统,

强化责任意识

学校移交地方后,针对人才培养对象和学生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的实际,学校既重视弘扬军队院校良好教风学风,又坚持与时俱进,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学校坚持开展以“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在职称评审、级别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广泛开展“教师成长成才经历进课堂”活动,明确规定教师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必须讲授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每年新生开学典礼推出师生互签承诺书活动,通过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互换学习承诺书和执教承诺书,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营造崇教厚德的良好氛围。

学校广泛深入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勤于学习、敢于创造、乐于奉献。下功夫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2002年,该校率先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探索并形成的学习模式,先后在全军、全国高校推广。2005年,按照这一模式,又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充实到教学之中,

弘扬“能吃苦、敢拼搏”的光荣传统,

倡导奉献精神

南方医科大学从一个军医专科学校发展到全国重点大学,依靠的是几代人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移交地方后,学校党委仍然十分珍惜这一精神财富,大力倡导全校师生员工用敢于拼搏的精神对待各种困难,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

学校坚持把先进典型引路作为倡导奉献精神、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的有效手段。先后大力宣扬了“全国模范教师”、著名病理生理学家赵克森教授;冒着生命危险,连续解剖4例“非典”病人尸体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丁彦青教授等等。同时,还大力宣扬了荣获“2006年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称号的陈强同学、荣获“2007年全国三好学生”称号的孙慧美同学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学典型、比贡献”推向深入。

学校对先进典型不仅大张旗鼓地宣传,而且与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提拔使用挂钩。尤其是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师生给予重奖。如对志愿赴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在立功授奖、报考本校研究生录取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志愿赴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和毕业生予以优先提拔和经济补助,对在教医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物质奖励。

弘扬“重团结、善协作”的光荣传统,

增强团队效应

学校党委把培养师生团队意识作为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机制、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人才的梯队建设,努力构建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研团队;实施科技创新团队计划,以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负责人为带头人,以具体研究项目为纽带,分批次组建和引进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研究群体。比如,今年成功引进以吴补领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大大增强了口腔医学系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资源整合,创造协作攻关的条件;按照“资源共享、建设集约、管理集中、课程整合与课程独立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资源的兼容整合,重点整合化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教学实验室,建成7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广泛开展境外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内外十几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聘请一批外籍、外校院士和教授,吸纳一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形成开放合作、互融共进的良好格局。

弘揚“重规范、严管理”的光荣传统,

完善长效机制

军校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突出一个“严”字。师生一日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依据军队条令条例进行规范和管理。移交地方后,学校对原有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具体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合理扬弃,形成了一套既有军校管理特色又有地方院校风格的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着力抓了“三支队伍”建设,即:着力抓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规定比例配备数量充足的专职辅导员,支持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评功评奖、晋职晋级适当向辅导员倾斜,促进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着力抓党政管理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鼓励更多的教职员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着力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每个班级配备兼职辅导员,鼓励兼职辅导员关爱学生、贴近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突出经常性管理,形成了一套宽严相济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早操、上课报告、到课率检查、内务卫生检查、查辅、请销假、周点名等管理制度,形成“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在组织中”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系积淀着深厚的军旅文化底蕴,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地指导和规范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了学校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会议,集中解决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问题排查制度,规定辅导员每月必须对本单位重点学生做一次排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学校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军队院校的毕业综合演练问题 篇5

综合演练是军队院校培养与锻造合格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 也是对学员综合素质及任职能力的集中考核。它由军队任务使命决定, 融专业理论、实际操作技能、战术理论、军事素质等为一体, 全面检验和锻炼学员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处置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身体素质和统筹规划能力。不仅让学员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练技术、练能力, 更练思想、练战斗精神。因此, 综合演练已成为军队院校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及整体战斗力的重要形式和必要方法, 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本文就目前综合演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 以期对提高综合演练水平有所帮助。

1 综合演练中存在问题

1.1 演练科目设计陈旧死板, 综合性、科学性不足

进行毕业综合演练是希望学员能将四年内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全部运用到实战中, 通过战场实践升华课堂理论, 为学员第一任职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这要求综合演练的课目设计必须体现大综合理念。演练内容不能局限于单门课程、单一实训项目, 而要涵盖岗位任职所需要的多个系统、多个层面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案例设计, 有效地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

目前, 综合演练的预案制定一般都由机关和专业教研中心合作制定, 专业教研中心负责具体项目内容, 机关负责相关保障, 看似周全合理, 然而在落实中往往出现诸多问题。首先, 演练任务下达后, 各课程组进行分工, 具体到个人, 这样一来, 内容设置就变成参训教员熟悉什么就练什么, 不参训教员不闻不问, 所谓的多课程、多专业融合、群策群力就成了空话。而机关更关注演练现场的形式、声势、保障难易程度, 个别专业中心提交的演练题目中使用的装备即由单位自己研发, 就地取材, 何乐不为。以机械专业为例, 多用途工程车的展开与撤收是每年的必考科目, 学员喊着口号, 一通忙活, 考试通过。可一旦部队现有装备真出现故障, 学员仍不知道如何运用器材维修;学员花很多学时在装备构造课程上, 到毕业综合演练结束后, 部分学员还不知道燃油泵装在什么位置。这样的综合演练显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演练科目的设计明显存在问题, 综合性、科学性亟待提高。

1.2 实施过程形式大于内容, 个别项目沦为走过场

开展综合演练是要以部队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 通过创设工作情境, 使学员在真实情境学知识、练能力、强素质。而实际操作中, 一些演练过程往往更注重形式, 而忽视了演练内容。看起来形式多样、热热闹闹, 实际上缺乏深度, 缺少对演练内容设计和组织等问题的深度分析与思考。第一, 演练内容陈旧, 缺乏新意。如演练科目上, 机械专业开开车、地爆专业扔扔雷、伪装专业抹抹脸, 缺少难度和创意, 被学员讥笑为小儿科。第二、演练内容不完整, 过程草率。如军事科目演练, 缺少实战背景, 把捕歼战斗演成捉迷藏;保障专业演练, 一组学员喊着“一二一”上场, 死板地展开工程车完事, 另外一组学员跑步一撤收就结束了, 完全不清楚如何保障维修。第三, 从过程上看, 轻重不一, 虎头蛇尾, 演练前, 往往有声有色, 可一到演练中后期就偃旗息鼓, 使演练缺乏总结, 年复一年提升不足。如何按照真实环境构建演练场景, 突出实兵、实装、实景、实弹、实打的特色是演练组织者应当深入考虑的问题。

1.3 装备保障难度大, 制约演练效果发挥

在毕业综合演练中, 专业沟通和专业技术演练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随着大学教育转型、探索实践精英教育的不断推进, 基于教学装备的专业演练要求更高, 其科目丰富、内容完备、专业融合、组织系统、指挥先进、实战性强等的特点, 对教学装备保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综合演练数十个科目集中在1周内完成, 参训学员来自工程、通信、气象等不同专业, 各专业演练科目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联系紧密, 任务密集, 保障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另外, 演练地域范围广, 人员分布散, 地形天气环境复杂, 这进一步增大了保障难度。受到经费需求、保障条件、保障水平的限制, 部分演练形式和过程大打折扣, 训练环境与实战环境差别巨大, 难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2 改进方案

2.1 发动全员参与, 形成能力生成体系, 实现教员学员共同提升

综合演练是教学中的一件大事, 是强化和全面提升军校学员素质的重要环节。首先, 领导、教员要在思想上要重视起来, 不能把综合演练当成例行公事, 应付完成工作任务即可。教员要充分认识到综合演练不仅是对学员的综合考核, 也是锻炼和提高教员的好时机。机关若能在演练方案的预制、演练过程的组织、演练全程的管理和演练总结等方面有针对教员的配套的奖励机制, 就更利于激发创新积极性, 促使演练更加科学。在具体实施上, 可将演练科目提前在军训网上公布, 征集意见, 最大程度发挥集体智慧;组织专家对拟定方案进行审核, 使科目设置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要求不参训教员同样要到演练现场观摩见习, 进一步融合教员知识体系。

其次, 学员不能有综合演练只是惯常考试, 只要考试通过就完事儿的想法。要在综合演练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 让学员认识到综合演练是升华课堂理论、检验自我水平的难得机会, 是提升第一任职能力的最直接途径, 从思想根本上认真对待综合演练。要调动学员的紧迫感, 真正以战斗的状态投入演练, 渲染气氛, 营造“实战”环境, 。在具体措施上, 可创设情境, 向学员下达演练任务书, 根据演练内容, 学员自行模拟担任各级指挥员、战斗员、技术人员, 提升组织指挥能力;通过学员间的协同配合, 强化其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另外, 可广开言路, 让学员参与演练的设计, 鼓励他们献计献策, 并采纳优秀方案, 对设计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在制度上、政策上为综合演练保驾护航。

2.2 提高基层部队参与力度, 不同专业联训联演

综合演练必须紧贴部队岗位任职需求, 突出演练内容的实用性、实战性。军队院校综合演练的绝大多数环节是由院校自己组织, 缺少外界参与, 易出现“想当然”、闭门造车, 建议请基层部队专业人员参加观摩、交流, 使综合演练与部队实际不脱节, 跟得上部队变化。目前, 解放军理工大学野战工程学院的教学、科研已逐步加大基层部队的参与力度, 如开展到部队调研活动, 与部队联研联训, 要求学员毕业设计要有基层部队人员作为辅导师等措施。但在综合演练方面做得还不够, 可考虑由部队人员担任考官, 即考核机关教员的组织管理, 又考核学员的能力水平, 本着从严、从难的要求, 从源头上提升演练层次。同时, 加强与部队联研联训常态化建设, 也是提升整个大学靠拢部队、服务部队能力的重要举措。

2.3 逐步推进, 使装备保障科学化、规范化

基于综合演练保障强度大、难度高的特点, 首先, 应规范保障流程。在演练前充分做好网上推演, 仔细筹划, 制定行之有效的保障预案。并在装备派遣、作业过程、撤收保养等各个环节, 制定清晰的职责划分。其次, 应动态化管理装备。建立综合演练期间装备信息系统, 重视保障过程调控。另外, 也可安排保障人员伴随保障, 根据演练作战进程和实施内容, 及时做好沟通协调。第三, 从长期来看, 注重培养装备保障人员的技术、能力素质, 也是促进综合演练的保障工作走向科学规范化的有效途径。如组织保障分队进行贴近实战的装备保障、指挥、抢修等技能演练;注重装备使用维修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注重演练经验的总结, 逐渐提升保障能力等举措。

3 结语

综合演练实现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课堂教学与实战教学的有效衔接。当前, 大学正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联演联训的教学模式, 综合演练即为很好的形式。积极推动各专业课程的实装演练, 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不同课程、不同专业间的融合, 真正体现综合演练大综合的特点,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增强演练合力。

参考文献

[1]贾宁.军队院校毕业综合演练设计的探讨[J].教学设计, 2012, 36 (2) :236-237.

[2]王文良.军队院校毕业综合演练问题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3) :171.

[3]王博.政治军官任职教育军政融合演练新模式初探[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9, 22 (5) :117-118.

[4]孙弋岚, 陈友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演练实践教学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 2012, 28 (3) :67-69.

军队院校毕业生综合演练问题探析 篇6

1 综合演练存在的问题

1.1 演练预案制定不充分

强化能力培养, 这是军队院校综合演练目标和要求, 紧紧围绕目标制定演练预案是实现目标的出发点。但是, 在综合演练预案制定上, 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预案不扎实。演练预案通常是由训练部组织牵头, 军事教研室拟定具体方案。由于缺少专业教研室、学员队、院务部相关部门的参与和配合, 演练预案有时停留在纸上谈兵, 落不到实处。二是有案无实。无论战术演练还是专业勤务演练, 在制定预案时普遍存在着调查不细、数据掌握不准的情况, 造成预案与实际背离, 无法实施。三是预案缺乏前瞻性。预案是行动的纲领, 要有超前预测性。应立足于复杂背景下做周密的考虑, 否则就缺乏指导意义。例如要考虑雨天、意外状况出现等相应的对策。

1.2 准备工作不扎实

在演练准备环节上, 经常有忽视细节而影响全局的事情。比如有的学员未按要求准备好所携行被装物资、忘带配发用具和装备, 严重影响了演练的顺利进行;在后勤保障方面, 出现了经费请领不及时, 物资筹备不齐全, 保障装备和车辆不能按时到位等情况;在教

(上接282页) 联系, 严格控制混凝土进场的质量;导管使用完毕后, 及时清理干净, 防止内壁沉积污垢;尽可能缩短成槽后至混凝土浇筑之间的时间, 控制好清孔后的泥浆比重。

6钢筋笼起吊和下钢筋笼

6.1钢筋笼偏移

由于上一幅施工时锁口管后面的空当回填不密实造成的漏浆问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成槽时由于砼已凝固, 会损坏成槽机的牙齿, 下钢筋笼时也会对钢筋笼产生影响。

当钢筋笼碰到砼块时, 会发生倾斜, 使钢筋笼左右标高不一致, 影响接驳器的准确安放。同时由于漏浆的影响, 会使钢筋笼发生侧移, 扩大本幅墙的宽度, 占用下一幅墙的墙宽。

6.2钢筋笼下不去

除少数是槽体垂直度不合要求外, 大部分情况是由于漏浆的原因导致钢筋笼下不去, 因此漏浆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回填土不密实是导致漏浆的主要原因。

沉渣过多也是钢筋笼下不去的原因之一, 会造成地下连续墙的承载能力降低, 墙体沉降加大沉渣影响墙体底部的截水防渗能力, 成为管涌的隐患;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严重影响接头部位的抗研室准备工作上, 屡次出现了专业器材不能按时保障, 或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 演练因此机而被动。另外, 在野外伙食保障中, 有时出现不是缺少碗筷、就是饭菜不够等问题。从此类问题足以看出, 综合演练准备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不扎实、不细致、不全面的地方。

1.3 演练有点走过场

目前, 军队院校综合演练往往只注重形式, 却忽视了演练内容。主要有:一是演练内容陈旧, 缺乏新意。如演练科目上, 营房专业搭帐篷;军需专业挖野炊灶;通讯专业架电话线, 缺少难度和创意, 被学员讥笑为小儿科。二是演练内容不完整, 过程草率。如军事科目演练, 缺少实战背景, 把捕歼战斗演成了捉迷藏;军需专业演练, 则像一场走秀。几名学员喊着"一二一"上场, 教条机械地展开炊事车就完事了。人员如何分工、怎么做饭、怎么撤收, 则完全没有。三是从过程上看, 轻重不一, 有点虎头蛇尾。演练前, 往往有声有色, 可一到演练中期或后却鲜有报道。缺少对演练内容设计以及组织等问题的深度分析与思考。对演练后期装备撤收、清理入库、演后总结方面, 重视不够。

1.4 演练组织差强人意

院校综合演练参加人数多、专业要求差别大, 且涉及院校不同的部门, 动用各种车辆、专业器材和武器, 因此, 严密组织是搞好综合演练的关键。当前, 演练组织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上下协调不够, 政令不一, 行动不一;权责不明, 分工不清;组织不畅、协调不力, 反应迟钝等。

2 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综合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应把握以下

渗性;造成钢筋笼的上浮;沉渣过多, 影响钢筋笼沉放不到位。

6.3 钢筋笼的吊放

钢筋笼的吊放过程中, 发生钢筋笼变形, 笼在空中摇摆, 吊点中心与槽段中心不重合。就会造成吊臂摆动, 使笼在插入槽内碰撞槽壁发生坍塌, 吊点中心与槽段中心偏差大, 钢筋笼不能顺利沉放到槽底等。吊点问题至关重要, 一旦吊点发生问题, 就有可能造成钢筋笼变形等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一定要确保钢筋笼起吊的绝对安全。插入钢筋笼时, 使钢筋笼的中心线对准槽段的纵向轴线, 徐徐下放。

7 地连墙接缝渗水的问题

在太平桥站西端头土方挖掘过程中曾发生过地连墙接缝处漏水的情况, 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 经济损失不可弥补, 而且这对我们日后的总体计划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归结原因, 系刷壁不到位, 造成地连墙接缝处残留粘土等杂物, 致使地连墙接缝不严密。因此, 必须要求严格控制刷壁的质量, 在铁刷上没有泥才可停止, 一般需要刷20次, 避免对地连墙自身及后期施工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另外, 锁口管的倾斜、上端未作固定或固定不几点:

2.1加强领导, 健全制度

首先, 从领导到学员都必须在思想上重视, 切实把综合演练看成是教学中的一件大事, 看成是强化和全面提升军校学员素质的重要环节。其次, 要以瞄准军事前沿、突出实战背景、适应作战需要为出发点, 紧贴部队实际, 发挥院校办学特色, 在制度上、政策上为综合演练保驾护航。另外, 部系、学员队领导要在演练总目标、总方针指引下, 规划本专业演练, 并拿出富有成效的方案, 最后由学院统一决策。

2.2充分鼓励学员创新思维

在制定演练方案上, 学院应广开渠道, 让学员应积极参与, 鼓励他们献计献策。在演练科目中应按专业区分, 以学员队为单位, 增加一到两个由学员设计的方案, 并对优秀方案设计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2.3以开放的态度展示演练

军队院校一年一度的综合演练全部都是自导自演, 很少有外界参与。建议应该请基层部队指挥专业人员能参加观摩, 并举办交流、座谈活动。必要时, 也可以让毕业生父母亲临现场观看, 增加学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2.4简化组织程序, 提高指挥效率

应以演练目标为牵引, 依照“组织有力、灵敏反应、快捷高效”原则, 建立健全综合演练组织。保证组织指挥贯穿于方案制定、演前准备、演练实施等全过程。充分调动各级演练力量积极性, 实行扁平化组织管理, 增强演练合力。

责任编辑:孙兆杰

好, 偏移严重, 也会造成墙与墙之间有淤泥夹层的问题。造成此幅墙的幅宽超过设计宽度, 占用了下一幅墙的幅宽。如图1所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其中第一种情况为上端偏移, 出现的次数比较多, 第二种情况为下端偏移, 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淤泥夹层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 会造成严重的渗漏水问题。防止夹层的出现一是要防止锁口管的倾斜, 二是刷壁的时候务必想方设法刷干净。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本人学习研究的地方, 有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和各位同仁、老师共同学习提高。

以上是对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一点个人看法, 不足之处敬请改正。

军队综合性大学 篇7

2013年6月, 总后勤部部长赵克石批准了第八次新修订的《总部机关集中采购目录》, 进一步扩发军队物资集中采购范围, 明确了采购要求。[1]然而, 在军队采购部门实施采购时, 由于缺乏有效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方法, 不能客观地选出真正优秀的供应商, 影响了军队物资集中采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 构建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模型, 切实遴选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供应商, 成为进一步提高军队物资集中采购质量的重要之举。

2 军队物资采购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与企业采购物资时对供应商的要求相比, 军队物资采购具有保密性高、时效性强、采购量大等特点。因此, 建立军队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 1) 军事保障原则: 军队物资采购是在确保军事效益的基础上, 再考虑经济效益; ( 2) 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客观、全面、综合; ( 3) 可拓展性原则: 军队各单位采购的物资种类繁多, 所以对相关供应商的评价侧重点也不同, 这就要求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模型有扩展的空间; ( 4)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军队物资采购中综合评价供应商所涉及的许多指标是无法定量描述的, 因此要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建立军队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

2. 2 指标的选择

针对当前军队对物资采购的关切, 本文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在广泛征询军队采购部门相关领导和后勤院校专家的基础上, 经过反复推敲, 选出了军队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 如表1所示。

2. 3 权重的确定

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概念, 系统的信息熵越大, 信息的无序度越高, 信息的效用值越小, 反之亦然。故可以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 利用信息熵这个工具, 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信息客观评价依据。假设某评价系统包括n个评价对象 ( 样本) , 指标体系包含m个评价指标, 从而得到一个原始数据n×m的评价矩阵, 其中元素Xij为第i个评价对象在第j个指标上的评价值。根据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过程如下。

( 1) 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被评价对象指标值的比重, 对原始矩阵进行均一化处理, 得到矩阵P, 其中元素

( 2)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 3) 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

( 4) 计算各指标的熵值权重系数

熵值法的权重是完全依据数据本身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 但在供应商评价时不可避免需要考虑主观因素, 针对主观判断的权重计算用AHP方法最为合适。因AHP法依据判断矩阵计算比较成熟, 在此不做赘述。本文采用AHP方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 力求在权重的确定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令Wj (H) 表示AHP法得到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 Wj (E) 表示熵值法得到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3]。组合赋权W公式如下

3 军队物资采购供应商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对于供应商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主要包含建立评价数据矩阵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和逼近理想的排序等两方面的问题。

3. 1 决策矩阵的标准化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 各个指标的量纲不相同, 需要进行变换处理。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向量归一化对决策矩阵做标准化处理。得到Z = ( zij) m×n ( i = 1, 2, …, n; j = 1, 2, …, m) 。

3. 2 逼近理想的排序

( 1) 由决策矩阵Z = ( zij) m×n ( i = 1, 2, …, n; j = 1, 2, …, m) 构造加权规范化矩阵:

( 2) 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 3) 计算第i个方案到正理想解的距离和负理想解的距离

( 4) 计算每一个供应商与最优解的相对接近度Vi

Vi越是接近1, 则与最优解越接近[4]。

4 算例验证

某集团军计划完善基层连队文化设施, 经调查分析有三家企业满足物资采购需求, 每一家都各具优势, 通过实地考察及调取当地军队与这3家企业的合作记录, 对这3家企业综合打分, 如表2所示。

4. 1 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

由供应商的综合评估表中数据, 经过换算可得:

4. 2 计算权重

故忽略具体步骤, 其结果为:

4. 2. 1 利用 AHP 计算主观权重

由于基于AHP ( 层次分析法) 的权重计算比较熟悉,

4. 2. 2 利用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

( 1) 均一化矩阵可得:

( 2) 第j项指标的熵值:

( 3) 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

( 4) 熵权法计算最终权重:

4. 2. 3 计算组合权重

取α = 0.5, 则最终权重为: Wj= αWj (H) + ( 1 - α) Wj ( E) = {0. 058 0. 057 0. 061 0. 045 0. 097 0. 063 0. 122 0. 061 0. 168 0. 149 0. 038 0. 141}

4. 3 供应商综合得分排序

( 1) 对原始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可得:

( 2) 加权规范化判断矩阵为:

( 3) 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分别为:

( 4) 各供应商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分别为:

( 5) 每一个供应商与最优解的相对接近度:

( 6) 供应商综合得分排序

按照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对各方案进行优劣排序, 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最佳供应商。由结果V2> V1> V3可知, 三家供应商的优选排序为: 供应商B >供应商A >供应商C。

5 结 论

本文针对当前军队物资集中采购中供应商选择标准混乱的现状, 提出了更为全面科学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以TOPSIS作为评判供应商优劣的准则, 为军队采购部门选择供应商提供了比较科学可靠的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张歌.总部机关扩大集中采购范围增设不可预见采购项目管理[N].解放军报, 2013 (6) :24.

[2]唐斐琼, 彭绍雄.基于TOPSIS法的军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 2012, 31 (12) :443-445.

[3]郑宇, 董川顺, 马登哲.基于AHP和熵值法的项目供应商灰色关联评价[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1 (6) :66-74.

军队综合性大学 篇8

关键词:军队驻属,数据接口,数据可靠性,逻辑数据层

当前部队中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有作战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干部档案管理系统、后勤装备管理系统、驻属综合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成功运行对部队的军事数据收集、上报、指标计算及训练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军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一些各自开发的应用系统与部队驻属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设备、设施等基础数据的使用和维护方面以及指标计算和数据分析方面有若干重叠之处。如果继续保持各系统相对地独立运行,不但会增加部队的系统维护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各系统之间数据的不一致,给部队领导的决策工作带来麻烦。

1 军队驻属综合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 功能需求分析

1)数据采集:军队驻属系统支持多种数据应用,不同的应用对基础数据的需求不同,例如家属随军数据需要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信息。2)数据处理:在基础数据完备的基础上,数据库接口系统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抽取出为其他子系统所需要的规范数据内容。3)数据分析:通过对驻属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相应的图示指标等。4)数据与接口模型的对应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化):驻属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接口模型能够合理、有效地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读取,以使整个系统稳定运行,并且能够根据实时的数据分析处理。综上可见在整个驻属系统的设计开发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用户对数据库的读写等业务逻辑操作,数据库接口系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实现这些操作,并将这些操作封装成组件,使其对用户是透明的,用户只需要告诉接口模型相关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内容,组件内部封装的接口模型(COM组件技术中称为方法)即完成所有的工作。

1.2 性能需求分析

数据库接口系统作为驻属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支撑平台,应根据其它系统需求提供各种基础数据。数据库接口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实际和潜在的需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

1)适用性:数据库接口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其上层应用模块的需求,充分考虑应用模块需求,是系统设计所遵循的根本性原则。2)通用性:数据库接口系统对上层模拟应用提供统一的、通用的数据接口。除了考虑本系统应用模块的需求外,还应该考虑其它一些军队内部数据管理系统对基础数据的需求,即从平台的角度提供通用的功能。3)透明性:数据库接口系统应对上层应用屏蔽底层数据操作的细节,向上层应用提供透明的调用,简化应用对基础数据的操作,使其可以专注于应用本身功能的实现。4)易扩充性:数据库接口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将来可能会现的新需求,要求在系统的设计中贯彻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思路,使系统结构清晰,方便将来的功能扩充。

2 数据库接口系统的模型设计

为实现驻属综合管理系统与干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对接的目标,首先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包括数据元素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同时对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改造,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标准。构建逻辑数据层,整个系统可以接纳不同数据库平台中的有价值信息。逻辑数据层与应用程序相结合,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共享,可靠性系统基础信息维护、驻属信息更新系统、驻属管理数据库逻辑层(主题数据表、应用数据表)数据库保证驻属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性。下图为数据库逻辑图:

3 数据库接口的实现

3.1 接口协议

数据库接口系统中各个功能接口,均通过开辟一段系统内存(VC++中封装类CMem File)完成数据内容存储。应用层按照其与数据库接口子系统约定的数据内容格式,完成该内存中数据内容填充或读取,实现应用层数据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3.2 服务方式

采用C/S/S三层结构,数据库接口系统也作为服务器,应用层相当于客户机,客户机通过套接字以网络方式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或互联,向数据库服务器提提出数据申请,数据库接口系统接收并处理中请,访问基础数据库服务器读取所需的数据并返同给提出请求的客户机,或存储应用层提供的数据内容。

3.3 技术实现

数据库接口系统利用VisualC++6.0编程完成建模和组件的封装,利用ODBC驱动程序完成组件程序与数据库的互联,利用MFC提供的基类。

CDatabas e、CRe cords e t、CFie ldExchange、CDBE_xce ption等完成对数据库的业务逻辑操作。接口模型的设计按照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各个模块对数据库的业务操作,编写为独立的函数,利用数据库操作相关的数据成员:定义数据库类CDatabase的对象m_db,完成与基础数据库的互联;定义ODBC记录集类CRe Cord Set的对象m_rs a、m_rs b、m_rs c、m_rs d等,操作获取的相关记录集,利用其成员函数,将其它子系统针对数据库的各种业务操作行为,编写成CBe e r类的函数集合,完成组件的封装。

4 应用结论

目前,军队驻属综合管理系统验收通过后在某师级单位已经安全、稳定运行了近一年的时间,数据库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在驻属综合管理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所有功能都在实际运行中得到了应用和检验,其他系统通过访问相关接口完成业务逻辑操作,实现了对数据的透明访问,增强了数据管理的可靠性以及驻属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驻属系统开发的难度。当然,由于数据传输量大,影响了驻属系统数据存取速度和运行效率,因而在数据存取机制及数据传输方式等方面数据库接口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善。除此之外,系统未发生其它异常现象,数据更新及时,达到了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军队综合性大学 篇9

1 电气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 综合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员掌握本学科所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但是近几年来, 根据实际的综合实训效果来看, 目前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高度集成化的实验台不利于学员对知识原理的掌握。现有的实验室多采用了集成化的实验台, 此类实验台的特点是设备体积小, 系统模块化, 产品美观, 成本相对较低。学员实验时通过选取相应的实验箱、实验模块, 采用插接线的方式就能完成实验项目。但此种实验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 模块化不利于学员对实际设备原理的掌握。学员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了模块外的实验现象, 却忽略了模块内真正的原理精髓, 其动手能力也无法得到充分锻炼。

1.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定向单一限制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定向性较强, 再加上强电类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教员在实验实施过程中通常会规定学员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法完成实验。由于教员注重的是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以及最终的实验数据的正确性, 没有过多地考虑受训者的主体地位, 学员的参与过程就会比较被动, 限制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不利于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性[3,4,5]。

1.3有限的实验条件限制了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现有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本科学历教育实验应设置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自主研究性实验、虚拟仿真性实验和课程设计, 任职教育实验应设置基本操作、现地教学、装备教学、综合训 (演) 练和课程实践。尤其是当前的任职教育转型中,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现有的实验条件有限, 实验室能够开设的综合设计实验、自主性研究实验、创新实验较少, 这就限制了学员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建设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创新实验室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几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本专业综合创新实验室, 满足人才培养方案, 配合《电气设备综合实践》、《电气控制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电力电子装置综合实践》等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开展实施, 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实验室的建设应遵循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员动手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为电气工程专业学员提供综合实践的场所, 突出综合性和实用性, 注重学员高层次综合性系统设计能力的锻炼, 以开放性和设计性实训为主要方式[6,7,8], 从而适应《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设备》等课程的实践教学, 满足综合实践类课程的需求, 克服因高度集成化的实验模块对学员能力培养产生的不利影响, 提高实验条件建设水平, 推进教员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的革新, 促进学员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3 综合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内容

综合创新实验室可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 也可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实验室建设内容包括: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单元、电力电子控制单元、自控元件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综合系统设计单元及配套设备等, 基本能满足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验体系的需求。各单元实作项目设置情况如图1所示, 此项目设置情况可在实验室建设时作重要参考。

3.1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单元。本单元帮助学员建立电力拖动相关概念, 验证理论知识, 发现新的电气传动控制方法, 激发学员兴趣爱好。通过在穿孔挂板的合适位置上安装塑壳式开关、熔断器、继电器、接触器、指示灯、按钮等低压控制电器, 学员可以依靠自身的兴趣搭接形式各异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 功能的改变只需对挂板上的器件作相应调整。这样的实验方式改变了原有实践教学内容上的定向单一, 也有利于提高学员自身的能动性。

3.2电力电子控制单元。摒弃模块化教学简单的插接线实验形式, 让学员自己动手, 从最基本的半导体器件特性认识开始, 自己设计、安装、调试电路, 使学员掌握相关器件的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技巧, 掌握典型电力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及定量计算, 并进而引导学员更高层次的学习, 拓宽学员的思路。这样的实验实训模式也给教员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赋予了极大的可塑性和拓展性。

3.3自控元件单元。通过建设包含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测速发电机、电机扩大机等自控元件单元[9], 可完成自整角机实验、旋转变压器及控制实验、交直流测速发电机实验、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等实验。可以满足全校机电专业本科、专科及各类培训、轮训学员自控元件实验需要, 也可满足相关内容的科研实验需求。

3.4单片机控制单元。单片机在电气控制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实验设备的购置成本也相对较低, 较小的投入就能满足实验设备在规模数量上的需求。学员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开展与单片机应用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 能够熟练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激励他们完成以单片机应用为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3.5综合系统设计单元。综合设计单元是在前述几个单元的基础上, 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或电路, 再经过联调而构成的小系统。

例如直流电机调压启动以及异步电机变频启动, 都是利用电力电子控制单元进而控制电力拖动控制单元而实现的小系统, 再如利用单片机控制电气控制线路的例子也非常广泛。综合设计单元对学员能力上的要求较高, 也最能满足综合实践项目开展的需要。

4 实验室建设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目前新建的综合实践创新实验室是本着锻炼学员综合实践能力而建设的, 是克服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的一种有效的尝试和手段[10], 建设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实验室建设应避免追求大而全。综合创新实验室不是电力拖动、电力电子、自控元件、单片机等研究方向上的众多实验设备的简单拼凑, 而是在掌握它们的基础上, 有机融合而成的锻炼和拔高学员综合能力素质的实验场所。实验室的建设不应追求大而全, 而应着眼实验室效能的最大发挥, 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充分调研和方案论证, 针对院校教育转型的特点, 立足新形势, 贴近新装备, 以提高实验设备的实用性[11,12]。

4.2充分利用多渠道筹集建设和发展资金。目前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一是“2110工程”等专项投入, 这也是实验室建设经费的主渠道, 二是教育专项经费, 是领导机关对相关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 三是科研成果资金对教学的投入, 即科研向教学条件的转化。为此, 要充分把握“2110工程”、教学评价等有利契机, 注重教育专项经费的申报, 改善实验室建设条件。主动争取科研项目, 加强成果应用研究, 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道路。

4.3实行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要对建成的实验室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教学设备的效能, 真正做到实验室建以致用, 成为锻炼和提高学员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场所[13]。根据实验室的实际运行情况, 定期查漏补缺, 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 跟进软、硬件条件建设, 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不断推进实验室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建设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创新实验室需要多方面人力和资金的投入, 只有实验室软、硬件条件提升了, 才能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要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 尽量发挥实验室人员自身的能动性, 开发和挖掘新的实验项目, 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 只有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才能满足并顺应院校发展的需要。

摘要:阐述了军队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综合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

上一篇:数控铣床图形自动编程下一篇:土方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