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体育(共7篇)
军队体育 篇1
现代化体育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切实促进人的和谐相处和发展, 不仅作为一种主要的身体运动项目, 还含有积极进取和团结友爱等的和谐精神理念。军队和谐环境建设中, 体育项目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营造和谐发展理念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军队体育当中包含军队训练、竞技以及教育等, 其主要目标为丰富军队生活, 营造稳定安全的军营气氛。
一、军队体育概述
军队体育指的是解放军体育活动。我国在建军之后非常重视军队体育建设, 体育能够有效锻炼官兵体质, 锻炼更为勇敢和坚韧的精神, 有效掌握迅速行军以及越野跑等各种不同的军事技能, 还能将其实际运用在部队文化建设中, 丰富部队生活。我国历代的领导人对于军队体育项目训练都十分重视, 并身体力行, 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另外, 军队领导坚持将体育活动作为增强官兵身体体质的重要方式, 受到重视。军队体育还能够发挥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作用, 活跃部队生活,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提升官兵的文化素质涵养, 增进感情, 养成集体主义品质。
二、有利于官兵身心和谐发展
首先, 军队体育能够帮助官兵实现自我创造。体育本身与人的本质有着密切联系, 其根源在于实现人类的自我性创造。当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举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实现身心的发展, 达到最佳境界。军队当中的体育活动能够健全官兵个人人格, 并在道德建设和身体素质提升上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军队的各项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发展军人奋斗和拼搏的精神, 在拼搏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感受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感受生命, 实现不断自我超越。
其次, 军队体育能够促进官兵心理健康发展。人类认知能力和情感品质等都是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 官兵在部队中长期进行体育活动, 能够促进自身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提升内部心肺功能, 为大脑供应足够的氧气, 提升自身神经系统的运转能力, 记忆和理解等能力充分发展。因此, 在参加各项不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官兵自身机体能够得到较高的情绪体验, 进取心以及自信心都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三、有利于官兵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
构建官兵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军营内部建设的重要部分, 要求以官兵为发展重点, 切实维护官兵的利益和关系, 在整个范围内实现同心协力, 相互之间团结互助, 建立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 而军队体育是一项重要的工具。
首先, 军队体育能够形成较为和谐的官兵关系。由于部队当中官兵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和内部民主化进程加快, 部队内部长期以来形成的下级服从上级的状态逐渐走向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形式。但是, 由于兵源较为复杂, 且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独生子女进入部队中进行锻炼和学习, 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除此之外, 因为家庭收入的差距和城乡经济发展差别, 来自于不同家庭的官兵在日常生活和思想上存在一定隔阂, 影响和谐关系构建。
根据长期实践表明, 军队的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拉近官兵之间的距离, 消除一些心理疾患, 逐渐成为消除对立的有效桥梁。除此之外, 在军队体育项目中, 除去一些竞技型运动会项目, 其他都是全面性健身运动类型, 趣味性和娱乐性较为明显, 且强调全员出动, 培养团结意识。因此, 在军队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官兵通过体能训练能够分散注意力, 化解彼此之间的误会和隔阂, 缓解紧张的生活压力。
其次, 体育运动能够明显提升官兵的团队意识, 加强团队凝聚力。军队很多活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团体性和组织性, 如足球和篮球等, 另外, 武装越野属于一项团体性的体能考核项目, 这些项目都能够为实现官兵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提供恰当的机会。在竞争过程中, 组员之间能够形成协同合作的形式, 并和对手在体力和智力上进行公平较量, 互相取得信任。
四、有助于公平竞争
首先, 军队的体育活动需要在一定规则的规范之下进行, 有助于军营内部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公平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对自身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 能够在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激发出来, 塑造理想人生。军营内的任何体育活动都需要在公正环境内进行, 培养官兵公正和竞争的正确意识, 并在长期训练过程中将其转变为一种习惯, 避免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出现。
其次, 军营内的体育活动在促进公平竞争机制形成的过程中, 能够有效推动部队实现正规性建设, 进而维护部队法制建设, 提升正规化水准。
五、结语
军队体育项目不但能够锻炼官兵的身体素质, 还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上提供助力。笔者主要从公平竞争、官兵之间和谐关系等几个方面入手, 分析军队体育促进和谐军营中的作用, 旨在为促进军队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柳青.浅谈体育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 2013, (04) :315-316.
[2]朱玉青.军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08) :122-127.
[3]刘鹏.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反腐倡廉建设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 2014, (01) :22-30.
[4]雷陈.论群众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基于武汉市21个社区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3, (11) :35-38.
军队体育 篇2
关键词:军队,政治工作,心理服务,关系
新形势下, 我军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面临的时代条件和部队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军队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反恐维稳、全球救援、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多样性、艰巨性, 其承受的各种压力也不断增加, 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受到了挑战。加强心理服务工作, 是新形势下部队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事关官兵健康成长和部队建设科学发展, 事关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
当前, 心理服务工作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正在摸索和探寻中进行。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促进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艺术化的提高, 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心理服务工作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 掌握应用方法和技巧, 界定两者之间的作用范围、连结方法、区别与禁忌, 才能更好地将心理服务工作融合到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一、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1) 目的上的一致性。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体现了对部队官兵更人性化的人文关怀, 最终可起到纠正错误观念、增进人际沟通、促进人格完善的作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队官兵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我党我军的要求相符合, 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更好地完成新时期的使命任务。这两者具有思想上的一致性, 在教育内容上不是彼此排斥和对立的, 而是互相补充、交叉和渗透, 都可以为“打得赢”提供强大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政治保证。
(2) 手段上的互补性。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由于具有较强的教育矫治功能, 可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催化剂和增强剂的作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 则为军队心理服务工作指明方向、明确目标。二者各有所长, 兼收并蓄, 缺一不可。离开心理服务就不易做到倾听与情感沟通, 同样, 离开思想政治工作, 也就谈不上说服与言传身教。两者璧合连珠不仅符合我国国情, 也是为军队工作现状所完全接受的。
(3) 知识上的融通性。
从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工作者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深刻领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注重培养自身的核心价值观, 会对来访者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力, 其作用至关重要;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可以更好地把握军人内心世界的基本规律, 切实提升谈心沟通能力, 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虽然都是以人为本, 都是做人的工作, 但却是两种体系, 两种方法, 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绝不能混为一谈, 更不能互相取代。
(1) 形式不同。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主要形式是个别交谈和集体辅导, 以工作对象为中心, 注重个体交流和互动, 同时具有较高的私密性;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是广泛发动、全员参与, 经常采用讲课教育、报告、学习、讨论、检查、评比、表扬、奖励、批评、参观等形式。
(2) 内容不同。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何为军人心理健康服务, 它以军人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关注点, 包括心理保健、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和心理治疗等;军队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以正面教育为主, 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包括军队政治教育、军队思想教育、军队品德教育等。
(3) 原则不同。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建立在对来访者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 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遵循保密原则、尊重个人隐私权的职业道德准则;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明确的思想价值导向, 态度鲜明, 解决的是“是”与“非”、“对”与“错”的问题。
(4) 方法不同。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主要着力于情绪情感层面的体验, 运用专门的心理服务理论和技巧, 调和内心冲突, 寻找心理问题的症结和“盲点”, 引导建立“支点”, 深化自我认识, 更好地处理客观世界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以广泛宣传教育为主要方法, 强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弘扬正气、树立榜样, 体现出积极的精神风貌。
(5) 角色不同。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人员是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资质的心理服务提供者, 与工作对象是平等关系;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上级组织任命分配, 是代表组织工作, 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和原则的立场上。
(6) 要求不同。
从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知识, 必须受过专业训练取得一定资质, 有较好的自知之明和自我觉察能力, 有助人为乐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心;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 则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基础、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觉悟, 准确理解、掌握、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三、军人心理服务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关联
军人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心理问题的特殊处置模式, 我军正在尝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军队的心理问题处置体系。目前, 在政工系列中, 军人心理服务工作多为兼职, 这样, 就需要兼职人员准确把握其中的角色关联。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兼做心理服务人员, 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契入心理服务后, 更容易从军人个体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入脑, 令工作对象有通情达理、心悦诚服之感;不利的是一身二职, 角色难以把握, 工作者本身容易发生角色冲突, 造成内容和目的混淆不清, 长此下去, 既会削弱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又会降低军人心理服务的信誉。因此, 有必要针对兼职心理服务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内容进行详细区分和界定, 并建立符合实际的有效机制:
(1) 兼职心理服务人员的角色定位。
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心理服务技术的要求, 兼职心理服务人员的角色应该是政治人生的引路向导, 融和思想的亲密战友, 心理健康的知心护士。这三种角色本身是对兼职心理服务人员的较高要求, 同时也是军队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迫切任务。
政治人生的引路向导。当代军人文化素质较高, 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传统说教模式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另外, 改革开放过程中, 各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思潮的影响和冲击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 以隐性疏导代替概念化说教, 贯穿在日常军事训练和军营生活之中, 引导军人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 摒弃狭隘、追求崇高, 成为兼职心理服务人员的角色要求之一。
融和思想的亲密战友。战友情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建立深情厚谊来做军人的亲密战友, 是兼职心理服务人员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兼职心理服务人员熟悉和掌握军人的思想和心理特征, 以一颗真诚心来激发军人自我疏导、自我管理的动力, 发挥自身潜力, 解决自己面对的各种问题。
心理健康的知心护士。由于心理问题主要存在潜心理层面, 本身没有正错极性, 更没有意识故意。兼职心理服务人员必须学会运用心理技术和技巧, 掌握军人心理状态, 开阔其视野、护理其心灵, 促进其思想境界的升华, 从而更有力地解决现实问题。
(2) 兼职心理服务人员工作重点。
兼职心理服务人员工作重点应包括军人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监控、急难险重任务的心理服务保障、心理学知识宣传教育、官兵心理状况摸底、军人心理档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等方面。
兼职心理服务人员身兼多职, 本身有多种不相容角色和行为规范, 容易引起角色冲突。因此, 兼职心理服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角色控制能力, 熟练角色转换和实时分离技巧, 当任务角色涉及多角色扮演冲突并难以调和时, 学会摆脱多角色羁绊。
(3) 建立兼职心理服务人员督导机制。
建立军队心理服务督导机制是实施军人心理服务的重要保障。目前, 从事军人心理服务的心理专家很少, 督导资源匮乏, 在兼职心理服务人员督导工作中, 可采用心理专家督导和兼职心理服务人员同辈督导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兼职心理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完善, 加快提高心理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心理专家督导:定期邀请专家, 以心理学技术讲座、培训班的形式, 对兼职心理服务人员进行案例督导、个人心理成长指导、专业技术培训。
兼职心理服务人员同辈督导:定期组织兼职心理服务人员的心理学沙龙和研讨会, 彼此交流心理服务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共同探讨心理服务新技术和新方法。
(4) 建立兼职心理服务互助网络。
由于军人心理服务涉及复杂的咨询伦理和转介, 单一角色有时难以负重。因此, 有必要将兼职心理服务人员作为工作节点, 以此为基础形成军人心理服务的互助网络 (热线电话、计算机网络均可作为媒介) , 使那些希望得到心理服务的官兵, 能够根据自身需要, 在网络节点上选择适合的心理服务。建立兼职心理服务互助网络, 一是能够拓宽军人心理服务资源, 最大限度地满足军人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二是能够增进心理服务人员之间的交流, 有助于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三是保证军人心理服务过程的私密性, 避免熟人、工作关系密切的人之间建立心理咨询关系, 同时也能应对突发心理应激事件。
四、结论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契合应用心理学专业技术, 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反映了广大官兵的意愿和要求。
当代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服务契合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要有管理体系的可靠保证, 才能璧合珠联。
实践证明, 心理服务以其独特的工作技巧和方法在新时代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军队培养出了身心健康、品行兼优的新世纪人才。
军队会计决算改革构想 篇3
推动军队会计决算改革, 目的是对现有决算进行优化整合, 做到以军队财经法规、预算科目分类以及重要财经统计分析指标为依据, 通过对各级资金收支、建设投资、专项开支等会计核算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汇总加工, 编制生成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和财力全貌, 辅助党委决策的分类化汇总报告, 以统一的标准、口径、制度等规范决算体系、内容、流程和方式, 回归真正意义的决算。
首先, 改革军队会计决算思路。实施军队会计决算改革, 应当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 着眼军队建设战略转型关键期财力资源统筹的新特点新需求, 合理借鉴“国家财政决算以会计核算信息编制”的改革做法, 以整合优化现有决算体系及制度规范为切入点, 以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为重点, 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会计决算体系, 实现决算与预算对接、与核算一体, 与各项财经改革接轨, 搭建决算新框架;通过构建“三分一统”的会计决算实施机制, 明确会计决算编制、汇总、报送、应用的基本要求, 形成决算新模式;通过优化“五点一线”的会计决算工作流程, 为各级编报决算提供操作指南, 形成决算新规范, 切实发挥出会计决算在反馈预算执行、反映财务全貌、服务绩效评价和辅助财务决策中的功能, 推动军队财经工作科学发展。
其次, 建立“四位一体”的会计决算新体系。整合现有决算体系, 统一调整建成以全军总会计决算为统揽, 单位综合会计决算为横向支撑, 部门分项会计决算为纵向依托, 重要重大专项会计决算为补充的“四位一体”会计决算体系框架。 (1) 全军总会计决算。以目前军队总决算为基础, 通过统计分析、综合汇总全军各级单位综合会计决算、部门分项会计决算、重大专项会计决算以及总部有关部门本级会计决算等编制生成, 其作用是:综合反映全军预算执行, 资金收支, 资产购置消耗, 基建科研投入, 战备项目建设, 综合、重大、临时专项任务财力投入情况等, 为军委宏观战略决策、掌握全军财力底数提供依据。 (2) 单位综合会计决算。以总部、军区、军、师 (旅) 、团级单位为主体, 由各级财务部门综合汇总单位经费收支、资产购置处置以及其他财务活动等会计核算信息编制形成的决算。包括单位本级会计决算和直属单位会计决算, 其中, 单位本级会计决算由本单位内的部门分项会计决算、重大专项会计决算、本级支出会计决算构成。 (3) 部门分项会计决算。以总部事业部门体制划分为依据, 综合汇总各级事业部门经费收支、资产购置处置以及其他财务活动会计核算信息, 由各级事业部门编制, 财务部门及上级事业部门审定决算。在结构上, 总部、军区、部队、基层分四个层次, 每层按“司、政、后、装”及所辖职能部门设置“一级、二级”部门分项决算, 按部门管理需求及职能任务设置“三级”部门分项决算。 (4) 重大专项会计决算。以各级决策需求、统计分析要求、经费属性及管理办法等为依据, 应用信息化手段, 直接从单位综合会计决算、部门分项会计决算中提取同源信息, 自动汇总编制生成。分为“经费型”专项决算、“资产型”专项决算、“任务型”专项决算、“决策统计型”专项决算。其中, “经费型”专项决算包括实报实销、标准领报、定额包干、专项管理等会计决算, 编制依据均为“反映经费实际收支情况”的会计核算信息, 而非向上领报数或供应数;“资产型”专项决算主要反映决算期内各级实物资产购置、处置总体情况及在建工程投入进度的完成情况;“任务型”专项决算是年初未列入预算, 由上级临时下达专项任务的经费实际收支决算, 跨年度任务或项目以年度、任务完成期为决算节点;“决策统计型”专项决算是根据总部、军区级党委决策需求, 设计统计指标, 提取核算信息, 汇总生成会计决算, 如信息化建设经费决算、行政消耗性经费决算等。
第三, 建立“三分一统”的会计决算编报机制。着眼会计决算的实施运作, 应建立“一统三分”机制, 明确决算编制内容方法、部门职责和汇总上报的具体要求。 (1) 分类编制, 与预算实现体系性对接。在决算编制内容上, 应按照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政策, 以预算口径“定”决算口径, 形成以“维持性经费决算、建设性经费决算、政府专项经费决算、作战费决算”为内容的“一类”决算;每个一类决算下, 与预算科目相对应, 结合部门分项、专项任务及资金用途等要求, 形成“二类”决算;在二类决算下根据单位、部门、项目的具体管理需求细分出“三类”决算, 实现会计决算与预算的体系性对接。例如, 维持性经费决算为一类决算, 其下位的生活费决算是二类决算, 生活费决算下位可以是干部工资、士官工资等三类决算。各类决算之间应保持数据的勾稽汇总关系。 (2) 分职负责, 理顺会计决算的部门权责, 各级各部门应依职权落实好决算编制和审核职责。各级事业部门主责审定下级事业部门会计决算, 汇总本级、下级直属部门的会计核算信息, 编制本级部门分项会计决算草案。承担综合、重大、临时建设项目、专项任务的机构, 负责编制“任务型”专项决算。财务部门负责审定同级事业部门分项决算草案, 汇总编报本单位综合会计决算;总部、军区级单位、军级单位财务部门还应按决策管理和统计分析需求, 编制“经费型”、“决策统计型”专项决算。 (3) 分级汇总, 明确会计决算的报送渠道, 应按军队编制体制和各级职能, 分五级汇总上报。师级单位负责汇总师、团级单位、部门分项会计决算。军级单位负责汇总本级及联勤、建制所属单位、部门分项会计决算, 统一编制军以下“经费型、任务型”重大专项会计决算。军区级单位在汇总本级及所属单位综合会计决算基础上, 结合事业任务分工, 单独编制部门分项、重大专项会计决算。总参、总政、总后、总装有关事业部门负责汇总本系统本部门分项决算。总后财务部负责汇总生成全军性单位、部门分项、专项等会计决算, 全面掌握全军财力配置、预算执行、资金收支、资产配备等底数信息, 用于决策。 (4) 统一口径, 与核算实现数据性衔接。按照会计核算的列支科目和数据口径, 结合经费分配、细化开支的具体品名、项目和金额, 统一取用会计核算数据, 编制会计决算。会计核算数据应涵盖所有军队单位、部门、项目的全部预算内、预算外经费, 实物资产等。
军队财务控制目标浅析 篇4
一、军队财务控制的终极目标
在确定军队财务控制的终极目标之前,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军费支出的直接结果是形成战斗力产品”这种观点。军费支出是国家为实现安全稳定所必须支付的一种成本。但是, 国家安全是一种无形的公共消费品, 是军费配置的“最终产品”, 这种“最终产品”的形成依赖于军费支出形成的“中间产品”的有效配置, 即武器装备、军事人力资源、战备设施等战斗力要素的有效配置。因此, 尽管发生军费支出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 但直接结果却是形成一定规模和结构的战斗力要素, 这些战斗力要素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在平时起威慑作用, 在战争时期则直接投入战争。但是, 军队作为生产者 (如果能够叫做生产者的话) 能够生产的战斗力的水平并不能代表国家安全程度, 因为军队应该生产而且实际上能够直接生产的只是战斗力, 军队生产的战斗力能不能确保国家安全还与敌对国潜在的或实际的战斗力、敌对国对本国的敌意程度和敌对国对本国军事力量的判断有关。所以, 战斗力是决定国家安全的变量之一, 但两者并不一定成正比。有时战斗力水平提高, 国家安全系数反而降低。
尽管每个军事劳动者都有特定的目标并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但是不管其所处的环境如何, 其在实现特定目标时仍要依照大体相似的基本价值标准, 从而产生了人们追求的一种共同的基本取向即终极目标。从抽象的理论来看, 帕累托最优体现了人们的理想追求, 而针对军队财务控制来说, 它是指能够在不减弱某种战斗力的前提下增强另一种战斗力而最终实现战斗力产出最大化。在帕累托标准下, 战斗力要素的“价格”能够引导军事资源的有效配置, 最终实现军事资源的效率性和效益性。
我们可用埃奇沃斯盒形图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有两种战斗力形式:空战战力和陆战战力。形成战斗力的要素主要是有效军事人力存量 (L) 和有效武器装备存量 (E) , 具体见图1:
图中:横轴表示有效军事人力存量, 纵轴表示有效武器装备存量;ⅠA、ⅡA、ⅢA表示空战战力的等战斗力曲线, ⅠA'、ⅡA'、ⅢA'表示陆战战力的等战斗力曲线;Ⅲ代表较高的战斗力水平, Ⅰ代表较低的战斗力水平。所谓等战斗力曲线, 即线上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武器装备与军事人力资源不同数量的组合都能合成相等的战斗力。等战斗力曲线与经济学中的等产量曲线类似, 但不同的是它所代表的是战斗力水平而不是产量。
由经济学知识可知, 在埃奇沃斯盒形图中, 两条等战斗力曲线的切点代表帕累托最优状态, 这时就能实现军队财务控制的终极目标。在切点上, 两条等战斗力曲线的斜率相等, 等战斗力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又叫做战斗力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因此, 要实现帕累托最优, 就要使空战战力和陆战战力的战斗力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如果对陆战战力和空战战力来说, L代替E的边际替代率分别为RTSLEA'和RTSALE, 则实现军队财务控制的终极目标时有:
我们从图1中可以发现, 所有等战斗力曲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战斗力产出的效率曲线qq', 它表示两种要素在两种战斗力之间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当从曲线qq'上的A点移到E点时, 我们可以通过减弱空战战力而增强陆战战力, 反之亦然。当我们给定任何不在曲线qq'上的点, 总存在比它更好的点, 而这些点在曲线qq'上。
战斗力形式不止空战战力和陆战战力这两种。军队财务控制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边际战斗力均衡, 即对于各种战斗力来说, 战斗力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条件是军事劳动者的完全理性和战斗力要素具有完全流动性。但是完全理性的军事劳动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理性与非理性是相对而言的, 我们可以将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军事劳动者视为理性的军事劳动者。同时在现实中, 绝大部分战斗力要素的流动也受到限制。所以, 帕累托最优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此时, 进行财务控制显得十分必要。我们知道, 只有实现军队整体战斗力产出最大化时才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而实现单位或部门战斗力产出最大化时未必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将实现帕累托最优作为军队财务控制的终极目标, 是为了从经济学角度明确军队财务控制的方向。帕累托标准具有稳定性, 其在变化的环境中可用于指导具体控制目标的调整;帕累托标准还具有普适性, 其在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中可调和现实利益矛盾。但是帕累托标准只存在于理论中, 没有人对其进行明确界定, 不便于操作。模糊的、抽象的财务控制目标会使财务控制者失去具体的行为导向, 会增强财务控制的随意性, 使被控制者无法准确领会控制者的意图, 无法调整自己的行为, 财务控制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而, 我们应当制定军队财务控制的次级目标。
二、军队财务控制的次级目标及其内涵
1. 军队财务控制的次级目标。围绕着战斗力产出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我们可以将军队财务控制的次级目标确定为:
(1) 保证军队财务的效率性。保证军队财务的效率性指军队通过财务控制来保证资金运动规模、速度等方面的既定计划和预算的完成, 其中也包括完成计划和正确处理预算中的各种财务关系。显然, 这总体上是一个“将事情做对”的目标, 在军队财务控制目标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显而易见, 这也是一个执行范围内的目标。由于单位既定计划和预算的完成取决于各单位的执行状况, 它们的正确执行即“将事情做对”, 也就是具有“效率性”。我们应当通过专业手段和方法帮助而不是代替军队提高财务控制效率, 以保证计划和预算的顺利实现。当然, 这一过程肯定受制于各种财务关系, 进行财务控制时也要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我们知道, 进行军队财务控制必然会采取加大控制力度、严密控制程序和提高控制成本等一系列举措,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有效率。然而, 降低财务效率绝非财务控制的初衷, 进行军队财务控制时应当在控制效益、控制效率和控制成本三者之间做出权衡。
(2) 保证军队财务的效益性。保证军队财务的效益性是指军队财务控制要通过有效影响决策来保证财务决策的相对科学和正确。保证财务的效益性不再局限于执行层面, 因为单位的许多重大决策对单位的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 传统军队财务控制并不过多涉及对决策的控制, 而注重对决策执行的控制。但是, 如果只限于通过控制使各个执行单位“将事情做对”, 其效率再高也无法从根本上弥补决策失误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我们必须将财务控制的着眼点前移到对决策的控制层面上来, 这也就是加强财务活动的事前控制。假如把“效率”解释成“将事情做对”, 那么效益就是指“选对的事情做”。当然, 要想达到“保证军队财务的效益性”这一目标, 就必须改革预算制度、重新设立预算机构。
2. 军队财务控制次级目标的内涵:
利益关系的协调。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和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可见, 人们的行为都与利益有关。我们知道, 军事劳动者是有限理性的, 并且军事资源总是稀缺的, 要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使用, 就需要在几种相关利益之间进行选择, 以实现军队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依据利益主体的集合特征, 在军队系统内产生了个人利益、部门 (单位) 利益和整体利益。从理论上来看, 国家和军队的最高权力部门有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 军事劳动者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 军队各级部门、单位有追求部门 (单位) 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
从军队内部来讲, 有党委利益、财务部门利益和事业部门利益。在这种利益关系结构中, 党委、财务部门、事业部门既有自身的利益, 又有共同利益, 尽管从整体上表现为共同利益, 但在现实中更多地表现为利益冲突。党委、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之间的利益完全一致和协调或者全然冲突和不可控制的情况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只有利益关系中存在着利益冲突 (潜在或现实的) 并且这种冲突是可以控制的, 围绕着利益关系的协调而进行的财务控制才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所以, 军队财务控制的次级目标的实质是将各种不同的利益进行适当组合, 使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实现相对平衡、协调搭配, 最终实现“战斗力产出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但是, 利益关系的协调不等于对各利益主体一视同仁。在不同的环境中, 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有大小、轻重和远近之分, 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体到特定的环境, 军队财务控制的次级目标定位应有所侧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是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这既是历史发展的一个事实, 也是对现有财务活动的一种整体反映。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在军队财务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由于受经济支撑能力、军队财务管理体制、军队财务法规制度、财务控制技术和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军队财务控制的目标各有侧重。为实现帕累托最优而确立的军队财务控制的次级目标的内涵可以通过图2来说明。
图2反映了为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终极目标, 军队财务控制应该协调的各种利益关系和偏重的利益导向。图2中的E和D分别表示为实现帕累托最优所需要的效益性和效率性;A、B、C分别表示党委利益、财务部门利益和事业部门利益;圆圈表示所采取的某种财务控制措施。在帕累托最优目标下, 对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的协调要求以及对党委、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三者利益的协调和导向要求, 具体决定了应采取的财务控制措施并确定了党委利益、财务部门利益和事业部门利益在图中的位置。圆圈所在的位置显示某种措施对于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的协调以及对各种利益的兼顾程度。我们从图2可以看出, 所采取的措施将党委利益置于首位, 兼顾了财务部门利益与党委利益的协调, 却以牺牲事业部门利益为代价。这表明该种措施充分考虑了效率性和效益性, A点所在的位置注重效率性, C点所在的位置注重效益性, B点所在的位置兼顾了效率性和效益性。相对于C点, A、B两点之间的协调程度较高。
图2表明, 财务控制措施总是表现为对利益的分配或协调。在财务控制过程中, 一部分群体获得较多的利益, 另一部分群体获得相对较少的利益, 这时得到不同利益的群体对待财务控制就有不同的态度。在一般情况下, 财务控制的受益者总是有动力支持财务控制, 而受损者往往会阻碍财务控制。能否做到在不损害一部分群体利益的前提下增加另一部分群体的利益, 关系到财务控制措施能否顺利实施, 这是财务控制主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军队财务控制的基本目标
尽管次级目标相对于终极目标而言更具操作性, 更易于考核和评估, 但是如果连一些最基本的条件也达不到, 那么次级目标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终极目标更是遥不可及。所以, 明确并实现基本目标非常重要。军队财务控制的基本目标为:
1. 保证军队财务的合法合规性。
保证军队财务的合法合规性指军队应通过内部规章制度和检查、监督措施, 保证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都符合国家和军队的法律法规要求。军队财务控制应该将“保证军队财务的合法合规性”作为目标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目标, 这就需要制定符合国家和军队法律法规要求的财务控制制度, 做出一系列强制性的制度安排, 并通过强化检查、监督以保证所有的财务行为都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保证军队财务的安全性。
保证军队财务的安全性指军队财务控制必须全面保证单位的资产安全, 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资金安全, 还包括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就需要加大财务控制的力度, 堵塞一切可能存在和新出现的漏洞, 使单位的资产不受损失。这个目标虽然显得十分传统, 但却是军队财务控制目标体系中最基本的目标。其实, 不论在何种环境、何种单位中, 保证资产安全都是财务控制的第一位目标, 因为如果连资产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也就没有条件和资格去谈其他事情。尽管保证财务的安全性早已成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但是财务隐患在现实中依然存在, 贪污、盗窃、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 新时期条件下的渎职行为和职务犯罪也在极大地威胁着资产的安全。当各种各样的新财务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时, 传统的但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东西却被忽视, 这不能不说令人奇怪和惋惜。因此, 军队财务控制要充分体现保证财务安全性的要求。
3. 保证军队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保证军队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指财务信息要能够反映军事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主要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可核对性和完整性。真实性主要指财务信息要真实地反映经费收支及其构成情况, 真实反映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 真实反映资产的购置、库存、报废情况;客观性主要指财务信息所反映的财务状况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以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为依据填制会计凭证, 经审核后按照经济业务性质登记有关账簿, 并按照会计分期输出有关信息, 从而形成客观存在的财务信息;可核对性是针对财务信息的产生和形成而言的, 具体是指不同的财务人员依据相同的财务信息并遵循相同的会计规则, 可以得出相同或者基本相似的结论;完整性主要指财务信息所反映的军事经济活动是全面、完整的, 不是零碎或者零乱的, 也就是说能够反映单位各项经费和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总之, 军队财务控制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基本目标是保障, 次级目标是关键, 终极目标是核心, 实现目标的过程既曲折又艰辛。军队财务的合法合规性、军队财务的安全性和军队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的基本目标比较容易实现, 而战斗力产出最大化的终极目标非常明确, 许多财务控制措施其实都是围绕着财务控制的次级目标而实施的。但改革必然要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 所以一定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确保财务控制措施的顺利实施, 使财务控制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从而实现军队财务控制的终极目标。
摘要:本文在确定军队财务控制终极目标的基础上, 对军队财务控制的次级目标及其内涵进行了分析, 同时确定了军队财务控制的基本目标, 以明确军队财务控制的方向。
关键词:军队,财务控制目标,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
[2].陈云, 程浩.军队财务利益协调机制浅探.军事经济研究, 2003;6
军队管理会计初探 篇5
关键词:军队,管理会计,实施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科在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出现的一个分支。军队会计作为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管理职能将会大大拓展。军队管理会计是借助灵活多样的方法,特别是适合军队的若干现代数学方法,对过去的经济业务数据、军队财务会计输出的信息及未来经济活动计划方案进行加工、改制、分析和比较,使军队各级会计人员据以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从而帮助各级单位主官做出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一、实施军队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一)军队会计本质的要求
军队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目前,信息高速膨胀,许多手工难以完成的工作都通过计算机完成,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在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深入发展,会计核算职能也随之变化,由手工记账转化为计算机来完成,会计电算化使财务工作者从大量繁杂的手工记账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管理工作,会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电子数据库进行参与核算,有人称其为无纸核算信息系统。它不仅可以解决人力不足问题,减轻劳动量,还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增强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合理性,故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及时广泛地收集会计信息,加以处理、归集。其次,利用掌握的财务信息资料,对部门的管理和军事经济运行进行分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对各部门的前景进行预测,从而促进了军队会计管理职能的发展。
(二)军队会计提供有用信息的要求
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是对外的,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是对内的。军队会计不但要记账、算账、报账,还要提供有用的信息资源供决策首长使用。会计报表是反映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费收支情况的定期书面报告,是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领导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预算的重要参考。作为军队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各级党委首长和机关要通过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部队财务管理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要求会计报表能反映部队建设发展的重点目标和方向,会计信息要相关于其使用主体的需要,体现党委首长和上级机关对军费使用安排的决心和意图。而作为监督力量的审计机关、广大官兵,要对经费的投向投量及开支作用实施有效地监督制约,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满足其了解经费的开支使用情况的需要,帮助监督力量对经费的使用提出建议和意见。
(三)军队会计学科体系发展的要求
军队是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所需要的经费全部由国家提供,其经费支出是国家防卫安全的需要。军队会计是反映和监督军费收支情况的专业会计,对军队系统的各项资金运动进行真实、准确、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核算和报告,依据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军队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对军队各项资金的组织、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对军队系统经济活动实施“全程控制”,为检验党委及财务部门决策的正确与否服务。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军队会计不再是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单纯账目记载”,而是要担负起党委首长决策的参谋助手职能,不仅能够进行经费核算,更要能进行现代管理;不仅能够进行事后的描述记录,更要能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及事中的控制。军队会计不仅包括财务会计,还应该丰富和发展管理会计,这些是军队会计“决策有用性”目标的必然选择,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产物,是宏观调控的结果。所以实施军队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完善军队会计学科体系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军队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军队管理会计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方法,具有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性,边缘性,从其职能作用和基本内容出发,主要有差量分析法和责任会计法。
军队管理会计在决策分析评价中,要使用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方案的价值标准。预期收入相同的两个方案,可将成本作为替代的价值标准,预期成本相同的两个方案,可将收入作为替代的价值标准。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差量分析法在军队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所谓差量,就是管理会计中两个备选方案有关指标间的差额;差量分析法就是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比较来确定哪个方案为优的方法。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则前一个方案为优;反之,若“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则后一个方案为优。
假定A、B是基建项目的两个备选方案,相关的预期收入分别RA, RB,其相关的成本分别为CA, CB,“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分别为DR, DC,则差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可描述如下:
差量收入:DR=RA-RB;
差量成本:DC=CA-CB。
如果DR大于DC,则方案A为优;
如果DR小于DC,则方案B为优。
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并不具有生产性,军队管理会计的决策分析评价的实质是军事财力的投入与军事产出的比较分析问题,也就是军事财力的使用效益问题。因此,军队会计也存在成本与收入的问题,实施军队管理会计,运用差量分析法,对决策的备选方案进行选优排序、分析评价,有利于各级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军费投向投量的合理性。
三、实施军队管理会计的几点措施
(一)首先要明确规定每项经费的责任范围,每个部门、单位对其管理范围内的经济效果和费用所应负的责、权、利都应明确规定。
(二)其次要具体制定业绩管理的目标和建立一套完整的记录、计算和控制预算、经费的投向投量的会计手续和报告制度,在制定业绩考核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三)还要确定奖惩制度,实行军队管理会计要和贯彻各项规章制度、条例等结合起来,以经济责任制为前提,以政治思想工作为保证,根据实际业绩严明赏罚。
参考文献
[1]何树军、朱连清、可遥、葛修建, 《谈军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企业导报-2011-09-15
[2]李孝林、孙芳城、邓腾江、孔庆林主编, 《会计基本理论比较》,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年8月第2次
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篇6
关键词:会计制度,军队会计,核算管理
新会计制度的修改部分涉及了军队的会计核算, 包括加强会计的执行与分析考核, 同时在内部业务综合考核的内容中注重了会计执行的结果、成本控制的实现以及业务达标的工作效率等等。军队主管部门应当与财政部门相配合制定核算考核方式, 综合考核评价会计执行、成本控制以及业务开展等, 其结果是综合考核以及奖励惩罚的依据。所以, 对军队的会计管理必须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但是目前在面临新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下, 军队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不仅缺少了核算信息, 而且没有相应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责任机制, 未能真正发挥会计定量配给资源的作用。本文将以军队会计核算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会计制定的原则为立足点, 着重谈及会计核算考核指标以及确立考核评价机构、制度等等方面, 并且提出关于建立有效科学具有实际性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军队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军队会计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 其通过会计核算实现会计的管理, 其目标是管理体制运行的导向, 衡量的工具是项目的规定成本, 核心是业绩评估, 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 并且提高核算。会计核算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会计、绩、效三者, , 其中会计是为达到项目目标而给予的拨款额, 绩是项目的最终目标, 效则在于完成目标的情况。会计核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以会计核算信息为基础来制定会计核算的目标, 对有需要的项目优先安排资源, 从而维持目标计划的发展。同时, 会计核算管理具有明确的要求、量化的任务以及具体的评价标准, 是以具体的评价标准来进行核算评价并且对核算结果进行报告与分析的循环系统。最佳的会计应当与科学有效的核算考核体系密切联系以致达到管理的效果。目前, 我国军队在会计方面其基础工作薄弱, 缺乏一定的财务人员会计意识, 会计核算考核没有发挥真正的实际作用, 降低了会计配置资源的功能与效率, 会计工作依然需要不断努力地完善。
(一) 不够重视会计的管理
目前, 实际上会计只是形同虚设的一个存在, 过程过度形式化, 上报资料是会计的主要目的, 如此一来, 会计就没有发挥其对经营管理中的预期作用。同时, 军人个体也缺乏会计的观念, 没有会计的意识。针对此情况, 军队的管理层应当予以积极引导, 动员财务人员建立会计意识和参与会计的制定与实现, 更好的执行会计计划和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
(二) 核算信息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
现在, 军队在进行核算考核的过程中不能针对医院自身的情况, 没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而且只顾眼前的利益, 对长远利益思考得比较少, 导致了军队内部的发展目标与核算考核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区, 很多部门也没有改变传统的考核目标, 很多数据的记录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 没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存储, 指标没有全面性和科学性特征。
(三) 激励机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会计制度的操作过程中, 核算考核制度的条例并未得到财务人员的一致认同与接受, 其认为核算考核结果与核算奖金存在不合理之处。核算考核与军队各个科室部门的核算结果息息相关, 与军队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毫无疑问也就与其积极性息息相关。由此, 结合军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促使全体人员理解核算考核的意义并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的关键之所在。
(四) 责任机制不够完善缺乏
如今的军队会计大多停留在部门以上, 缺乏科室或以下的会计, 由此导致了军队各个科室人员没有参加核算管理的过程, 降低了核算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及权威性, 从而难以发挥核算管理的一切功能, 难以实行会计核算的考核。
二、完善军队会计制度的改革
(一) 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和编制机构
在军队财务活动中, 会计管理部门能够为军队的各项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 , 能够通过成立会计管理部门的方法实现对会计预算的决策, 会计管理部门主要有对会计核算进行审核、制定方针的作用, 能够对各项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 制定一个高效的会计管理部门可以提高军队内部会计核算的效率, 在建立会计部门的时候, 可以将财务科进行重点建设, 然后将其他科室作为辅助性部门进行建设, 从而在军队内实现对会计工作的全面管理。各个科室以数量与质量的形式分开负责分配, 根据会计管理委员会的目标与要求, 负责所属科室上报经费符合目标需要。军队内部的会计部门要制定编制的标准, 定期进行结算, 要培养专业会计人才, 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让会计人才学习先进的会计知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军队。
(二) 注重会计执行过程的控制
当完成会计, 也就完成一份完整的财务新规定, 其中包括会计执行由始至终的控制与分析。在会计之中对定额消耗额度有所限定, 而超额部分必须经过审核以及申报, 可以体现了会计的权威性与灵活性。
(三) 健全会计监督与考评制度
全面会计指标是不能与目标责任制度相分离的, 为了更好地结合二者, 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包括: (1) 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为了避免会计执行的随意性, 必须定期检查执行的进度, 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差错, 并适时向上级领导通报执行的考核结果。 (2) 设置合理的核算考核指标。在对会计结算进行评价和考核的时候, 要结合军队的规章制度, 分析会计结算在进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 对一些风险进行预防, 将风险进行控制。 (3) 确立合理科学有效的分配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 将会计工作的成效与物质 (奖金) 奖励制度结合起来, 将会计工作的成效以奖金的形式呈现出来, 并且要落实惩罚制度, 制定奖励政策对会计人员进行鼓励,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会计的工作水平, 在军队内部建立会计部门责任制度, 将会计的职责落实到个人, 让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三、结语
会计核算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 其目标是管理体制运行的导向, 衡量的工具是项目的规定成本, 核心是业绩评估, 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 并且提高核算。综上所述, 由于目前军队的核算管理和会计管理尚未成熟, 实际执行中存在着不足, 因此军队应当更加注重核算考核和完善分配制度, 在各自岗位责任和核算的基础上贯彻服务质量第一的会计管理理念。当今的军队越来越趋于管理的科学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必须改变旧的管理理念, 以新的管理思维提高军队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兆永.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军队会计理念的新方向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4 (29) .
[2]万丽亚.基于贷款风险防范视角的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2.
[3]张笑非.建国以来公路养护会计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 2011.
[4]田建中, 高惠凤, 魏春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浅析——兼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1) .
浅析军队财务公开制度 篇7
一、部队实施财务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1、财务公开制度有利于建设阳光财务
阳光财务是近年来地方普遍推行的一种理念, 是把财务工作放置于民主、公开的监督“阳光”下, 这种理念所追求的是一种完善的财务公开机制。军队推行财务公开制度, 可以把财务管理权利运作过程进行公开, 把经费的收支信息进行公布, 保证了其他部门人员和广大官兵监督的经常性和及时性。这不仅有助于军费的管理效益, 还让部队理财行为在阳光下进行, 逐步实现部队理财活动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最终推动部队阳光财务的建设步伐。
2、财务公开制度有助于推动财务廉政建设
近年来, 军队不断推动财务廉政建设, 目的就是为了把住经费关, 制约领导和业务人员的权利, 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和业务人员的清廉。完善财务公开制度, 可以建立严密的财务公开程序, 强化对单位领导财务开支决策和开支方式的监督, 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办理经费业务时的信息公开, 避免“暗箱操作”问题的产生, 减少滋生腐败的机会, 最终有助于推动财务廉政建设, 保证部队领导和业务队伍的清廉。
3、财务公开制度有助于维护官兵利益
官兵是军队战斗力形成的主要源泉, 而保证官兵的切身利益是激发官兵奉献热情的基础。推行财务公开制度, 首先可以推进官兵对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住房、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准确掌握, 保证官兵了解自身经济利益。其次, 通过财务公开制度, 促进经费开支内容、领导决策过程、经费结算决算等方面的信息公示, 可以激发官兵对于部队财务工作的关注热情, 促进官兵展开对财务活动的监督, 保证部队建设方向与官兵长远利益的统一。
二、部队财务公开制度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 随着经济民主和群众监督意识的增强, 很多部队在财务公开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如某些单位就确定了财务公开的范围:包括预算公开、家底公开、收支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责任公开、借用公款公开、审计结果公开等, 并对每项公开的内容加以细化。在公开方式上, 大部分单位都采取了会议通报、口头征询、上墙公布等多种办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部队财务公开的发展, 减少了违规行为。但是从整体上看, 军队财务公开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
1、制度发展不平衡
虽然总部制定的相关财经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进行财务公开制度建设, 但是制度中并没有硬性的财务公开制度要求, 很多单位因为主观上积极程度不同、客观上基础条件不同、文化氛围不同等情况, 在财务公开制度的发展上存在着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级单位间的发展不平衡。从目前情况来看, 很多军区级单位的财务公开制度落实较好, 而总部和下级单位在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上不够积极;二是同级单位间的发展不平衡。财务业务长期规范, 基础良好的单位积极落实财务公开制度, 不断建设相关平台。原来财务管理混乱的单位则被动应付, 财务公开制度进展缓慢。
2、财务公开的内容不够统一
很多单位虽然逐步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 也确定了财务公开的内容, 但是公开内容还存在很多问题, 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一是财务公开的项目不够全面。一些单位财务公开做的比较好, 公布了预算、标准、责任等各个方面。一些单位则消极应付, 只公布一些无关痛痒的简单内容。二是财务公开的深度不够统一。很多单位在财务公开的项目上虽然达到了统一, 但是仔细查看就会发现, 在公开项目信息的深度上, 不同单位都有不同情况, 有些比较详细, 有些非常笼统。尤其是一些敏感性的支出, 很多单位遮遮掩掩, 很难从公布的内容中了解到实际情况。
3、财务公开的程序不够规范
财务公开不仅是确定公开的内容, 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公开程序来确保财务公开制度的良好运行。目前军队财务公开工作程序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开的审查程序不够规范。很多单位在财务公开的落实上往往是由财务部门编制相关内容后直接公开, 没有经过严格的领导审查和部门人员讨论, 公开内容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二是没有保证申请公开程序。财务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申请公开渠道和相关程序, 很多内容没有公开时, 官兵进行公开内容申请的要求无法保证。
三、完善财务公开制度的措施
1、健全财务公开制度的组织机制
一是要明确财务公开的组织。财务公开制度涉及面较广, 关系到很多成员的切身了利益。所以, 为了强化财务公开制度的组织工作, 要逐步成立财务公开组织小组, 小组由党委领导牵头, 主体为财务人员, 并部分安排与公开制度相关的其他部门人员参与。二是要明确财务公开职责。小组成员负责对财务公开制度的制定, 并定期进行会议讨论, 负责财务公开事项的论证探讨和审核。财务部门要定期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整理, 按照要求提供数据供给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同时, 小组要委派专门的情况调查人员, 深入了解官兵对财务公开内容的要求和对财务公开工作的建议。这是一项涉及面广、敏感性强、与广大官兵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小组中的其他部门负责协调配合财务公开制度进行, 并参与监督公开制度的运行情况。三是要明确财务公开的程序。首先是财务公开小组的主动公开程序。财务公开小组要对财务部门准备的数据进行审查, 经过讨论后将核实的内容分类和汇总, 按照事先确定的财务公开范围、时间、形式等进行公开。在公开后的特定时间段内, 财务公开小组要接受官兵的意见反馈, 进行整理后上报, 对于内容中存在问题要进行讨论纠正, 在限定的时间内给予官兵明确的答复。公开工作阶段性完成后要及时汇总整理, 进行存档, 方便今后的查询。其次是官兵申请公开的程序。要建立官兵对财务公开事项的申请机制, 保证官兵的意见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官兵申请财务公开事项的程序为:官兵通过网络平台或是书面形式向财务部门提出申请, 财务部门接到申请后及时将申请递交小组讨论, 如果申请内容符合保密要求, 小组就应该在短期内予以回复, 并及时将信息进行公布。如果申请内容不符合保密要求, 要针对申请者做好解释说明, 保证官兵能够有充分的建议权和知情权。
2、统一财务公开的内容
一是要统一公开的项目。总部要从不同单位级别、不同工作重心等角度出发, 进行财务公开内容的设计。同一级别, 同一性质的部队要进行同样内容的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财务管理的依据。财务管理的依据是财务工作开展的前提, 主要包括财务法规、经费标准、预算等方面, 这些内容要尽量公开, 保证官兵能够了解内容并依据内容确保自身利益;其次是财务管理的过程。财务管理过程公开是指将财务管理的各种工作流程和方式等进行公开, 便于官兵的监督, 确保过程合规。主要内容包含有经费开支审批过程、预算编制过程、大项支出决策过程、财务检查过程、实力核查过程等等各个财务活动程序;最后是财务管理结果公开, 主要包含预算执行结果公开、结算决算公开、项目完成情况公开、经费结余情况公开、经费效益评估结果公开等方面。二是要统一公开的范围。财务公开范围是指财务信息公开的对象, 从目前的实际来看, 由于部分资料数据的保密性, 总部要统筹考虑, 合理安排公开对象。一般性经费支出必须面向所有官兵公开, 保密性较强的内容要进行内部群体的公开, 确保财务公开的全面化。一般来讲, 针对党委领导主要公开单位财力资源的来源与配置总体情况, 财务工作集体决策情况等;针对机关部门主要公开各部门的预算情况、各部门的经费支出情况;针对广大官兵主要是公布关系到官兵切身利益的工资、津贴、伙食费、住房补贴、个人医疗保险等方面, 公布这些内容时要针对官兵的身份特点进行详细的标准和相关发放情况的说明, 保证公开的内容通俗易懂。当然, 针对党委和机关公布的财经内容只要不涉及到保密的, 都要针对官兵进行公开, 保证官兵能够及时了解单位建设情况, 关心单位长期发展。
3、拓展财务公开手段
一是发扬传统手段。首先要充分利用广大官兵熟悉的传统宣传栏手段进行财务信息的公开, 保证官兵了解信息的即时性。要设置专门的信息公开栏, 将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和措施, 上级有关财经法规、标准制度和财务改革举措, 事关部队全局建设需要广大官兵了解的财经事项等, 定期进行公布。而对于刚出台的财经政策和新下发的通知, 则要及时张贴相关内容, 让官兵及时了解。同时, 要注重会议宣传、口头传达等多种方式的配合公开。其次, 要充分利用书面公开形式。书面公开主要是采取文件传阅、简报、简讯等形式进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小组要利用书面公开的范围易控优点, 进行纸质文件, 如总部、大单位下发的财经法规、规章和制度规定, 各项经费审批程序与权限, 单位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信息的发布, 不过这种公开方式需要在特定的对象中进行。二是发展信息手段。目前, 军队在财务管理方面逐步普及了“军财工程”的使用,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时, 军队内部局域网的构建也快速发展, 为实施信息化业务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所以, 军队财务公开手段要逐步适应信息化改革的步伐, 各单位要在本单位的内部网页上开设财务信息公开专题, 将相关政策、标准和财务管理的新闻、财务管理的结果等内容进行公布。通过与同级和下级间的局域网互联, 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快速、全面的检索。通过长期的使用和有效的宣传, 逐步转变官兵获取财务信息的方式,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财务信息掌握, 最终推动军队财务公开制度的发展。
4、完善财务公开的法规体系
要逐步完善财务公开立法工作, 在《财务条例》的指导下, 总部要尽快出台有关财务公开制度的相关法规。法规中要对文章中讨论的各项内容进行明确, 主要包括不同级别和不同任务单位的财务公开的内容、工作的组织实施主体、财务公开程序、财务公开对象等各个方面, 以便从法规上保证财务公开工作的严肃性。同时, 财务公开法规要明确对财务公开工作责任的追究, 通过将财务公开工作细化分工, 有针对性地提出违规情况的处罚措施, 保证责任能够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 并进行严格的查处和责任追究, 形成良好的财务公开法制环境, 进而促进军队财务公开制度的长远发展。
摘要:信息公开是目前国家财政的大势所趋, 财务公开制度是部队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军队财务公开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所成就。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的状况与实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所以, 军队必须找出目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推进财务公开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财务公开,阳光财务,军队
参考文献
[1]王来春:经济监督方式的创新——永吉县人武部财务公开纪实[J].后勤工作研究, 2002 (7) .
[2]李华燕、朱小兵:台州市试行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DB/OL].台州网, 2009-09-15.
[3]陈志宏:用好网络资源推进武警部队各级财务公开[J].军事经济研究, 2009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