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闭合复位

2024-06-29

关节闭合复位(精选10篇)

关节闭合复位 篇1

本文特选取了80例近年来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出现了闭合组和切开组,进而比较分析闭合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上的临床效果,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选择了2013年2月-2014年8月诊断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龄为(20±19)岁。所有的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踝关节疼痛感,术前经相关检查,发现多数患者的内外踝骨折移位距骨半脱位,部分患者的踝关节出现压缩。

1.2 治疗方式

1.2.1 闭合组:

采用正骨手法闭合整复,再进行小夹板和石膏进行固定。术前采取平卧位,膝关节屈曲90°之后,两名助手分别进行膝部牵引和握足前部、足跟。待纠正旋转完成之后向畸形的反向翻转,手术实施者用两手掌叩击两踝,保证骨折处复位。最后用辅以棉垫的竹板和石膏绷带固定患处即可。固定1至2个月之后采用X片检查,查看是否有骨痂形成[1]。

1.2.2 切开组:

在经过X片和CT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评估,手术遵照AO内固定原则,考虑稳定程度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体。手术前取患者的仰卧姿态,待进行酒精消毒后,将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开放骨折Ⅰ期清创手术内固定、严重皮肤软组织挫伤施行外固定架手术。将外踝进行切口之后,保证外踝解剖复位,确保足够的长度,然后用Ao腓骨远端解剖钢板螺钉予以固定。在内踝切口施行内后前踝解剖复位之后用3.5mm半螺纹松质螺钉固定或用空心螺纹钉固定[2]。如后踝骨折块较大,超过踝关节面1/3,则用空心螺纹钉固定,如后踝骨折块不及踝关节面1/3,则不予固定。

1.3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前加

单纯简单骨折,术后三周即可去石膏慢性功能练习。重者复杂骨折术后五到六周开始去石膏不负重功能练习。非手术疗法一般患者均在手法复位后五到六周开始不负责功能练习。随访3个月至18个月不等。

1.4 效果判定:

优:患者的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良: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够进行基本的生活劳作;差:关节功能没有明显改善,活动范围受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闭合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疗法均有效,其中闭合手法复位治疗优良率达到了85%(34/40),切开复位治疗优良率为87.5%(35/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的治疗中,踝关节骨折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部位能够充分并准确的复位是保障治疗效果的根本目的。如果复位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正常生活,甚至是造成无法治疗的残疾、畸形等。本文研究了闭合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通过观察表1,我们可以知道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踝关节骨折,优良率达到了80%以上,说明闭合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都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方式。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式较多,但后期有许多因素影响足部功能的恢复,常见疾病为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医学上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还是比较棘手的。因为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并且多处韧带会损伤,所以良好的复位和韧带修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措施。治疗上我们应该对患者损伤处的原因、机制、移位方向和踝关节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治疗方式也应结合患者和踝关节两个方面。本文研究的闭合手法复位属于非手术疗法,切开复位则属于手术疗法,但是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优良率均达到了80%以上,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考虑到患者本身和骨折情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踝关节骨折的修复要求比较高,如果在受伤之后的6个小时进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是比较低的。因此选择好修复的时机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必要保证。

综上所述,闭合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均能有效治疗患者的踝关节骨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忠世,肖德明,林博文,等.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8(5):415-417.

[2]毛宾尧.人工躁关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附5例报告和文献复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11:343-346.

[3]燕小宇,俞光荣.踝关节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13,(7):230.

关节闭合复位 篇2

【关键词】中医;手法复位;踝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5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08-01

对 60 例踝部骨折患者实施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 110 例踝部骨折患者, 将其中的 60 例作为观察组,另 50 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性 35 例,女性 25 例;年龄 18~86 岁,平均(58.35±7.33)岁;其中单踝骨折 36 例,双踝骨折 15 例,三踝骨折 9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 21 例,高处坠落伤 25 例,砸伤 14 例。 对照组中男性 30 例,女性 20 例;年龄 19~85 岁,平均(58.32±6.83)岁;其中单踝骨折 31 例,双踝骨折12 例,三踝骨折 7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 19 例,高處坠落伤 20 例,砸伤 11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 具体如下:患者取平卧位,膝关节屈曲 90°,助手站于肢外侧,抱住大腿向上对抗牵引,术者站在患肢远端,握其足跟和足背,轻轻用力向下对抗牵引,对外翻骨折先外翻牵引,内翻骨折先内翻牵引,在牵引过程中纠正旋转移位。纠正旋转后,改变牵引方向,向畸形的反方向翻转,由外翻逐渐变为内翻,内翻变为外翻。 若有胫腓关节分离,术者用两手掌挤压两踝,纠正移位。 若后踝骨折合并距骨后脱位,可将胫骨下段向后推,握足向前拉,并徐徐将足背伸至 90°,利用紧张的关节囊使后踝复位。膝关节以下使用石膏绷带固定,抬高患肢,2~3w 后逐渐改为功能位固定,1~2 个月后拆除石膏。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如下:实施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取外踝或内踝弧形切口入路,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直视下行手法牵引复位,置钢板后用螺钉进行固定。 对比两组手术复位的优良率。

1.3 复位疗效评定标准 [1]采用 ird-Jackson 评分对复位情况进行判定,满分 100分。 96~100 分为优,91~95 分为良,8l~90 分为可,80 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 SPSS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 χ2检验,以 P<0.05 为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复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踝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按解剖学改变可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和三踝骨折,而三踝骨折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2]。 临床治疗踝部骨折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及手术复位。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患者骨折后常伴有骨畸形愈合、骨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易造成肌肉萎缩、行走疼痛。恢复正常解剖,重建稳定性是治疗踝部骨折的关键。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在创伤骨科领域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踝部关节骨折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文献证实,其治疗效果不低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3]。手法复位在治疗踝部骨折时,应做到对位正确,固定牢靠,以保证治疗效果。 对 60 例患者使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复位的优良率为 95.73%,明显高于手术复位的一组的 76%。 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建静 ,金海珍 .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 57 例 [J].中国骨伤 , 2009,22 (12):952-953.

关节闭合复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骨科治疗的18例病患, 男10例, 女8例;年龄19~68 (平均34) 岁;全部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骨折部位:左侧10例, 右侧8例;髌骨骨折横断形10例、纵形2例, 粉碎性骨折6例。本组所选择病例髌前腱膜、髌内、外侧支持带及髌腱均为完整, 无破损及断裂。

1.2 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取仰卧位, 患肢充气止血带压迫止血。检查髌前腱膜、髌内、外侧支持带完整, 无破损;再用关节镜标准入路, 清除关节内积血、凝血块, 骨碎片和游离体, 对关节内其他并发症进行修补。利用股骨滑车面, 应用手法及大巾钳将髌骨骨折复位, 大巾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 C臂X光机观察骨折复位满意, 通过关节镜观察髌骨关节面复位情况, 调整临时固定, 保持髌骨关节面平滑。将髌骨环置于髌前筋膜外经皮平行插入2枚定位钢针固定, 然后于不同方向沿髌骨环上下方对应孔插入2枚固定钩, 确认置钩牢固后, 用钩加压器持住上下钩进行向心性加压, 再用钩分叉钳将钩的环内部分分开固定牢固。按此方法置入和安装其他固定钩, 使整个骨折的髌骨被环抱固定, 置钩的数量和孔位根据术中情况具体选择。整个固定过程均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 以确保髌骨关节面平滑。关节镜下监视膝关节被动活动时骨折块固定的牢靠程度, 满意后缝合切口。

1.3术后处理

术后膝关节伸直位棉垫加压包扎。术后次日在无负重条件下患膝关节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逐渐患肢承重, 直至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痊愈后, 患肢可完全负重锻炼。术后在无浮肿条件下, 第3d开始功能锻炼, 2次/d;第7d患膝关节伸屈活动锻炼, 14d后不患肢承重;2~3w后恢复膝关节完全屈曲。术后12个月内每3个月随访1次, 以后每4个月随访1次, 随访时间4~24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记录患者手术情况, 术后随访4~2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时间, 术后并发症情况。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采用Lysholm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胥少汀[1]疗效判定标准评分。

根据胥少汀[2]疗效判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 优:功能正常, 无疼痛, 无萎缩, 可屈伸及下蹲, 4分;良:功能接近正常, 偶痛, 下蹲稍差能力稍差, 3分;中:有时疼痛, 肌肉萎缩, 屈曲受限, 2分;差:疼痛, 失去劳动能力, 1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结果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单膝手术时间为45~90 (平均54) min。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 骨折均获得愈合, 愈合时间约3~4个月。术后3~5w X线片示骨折处见骨痂生长, 髌骨骨关节平滑;术后6~9w骨折痊愈。随访时间4~24个月, 无患膝关节腔积液、膝关节黏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愈合时间为7.8±1.2w, 16例按压无疼痛, 膝关节屈曲度达正常范围, 2例无明显疼痛膝关节屈曲度丢失12°。总评分优16例 (88.9%) , 良2例 (11.1%) , 优良率100%。术前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 (55.31±7.21) 分, 术后2年随访时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 (97.12±2.47) 分。与术前病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传统的髌骨骨折手术方法, 需切开关节暴露关节腔, 复位后通过用手触摸髌骨关节面, 了解关节面的平整, 无法直视准确复位, 不能完全保证膝关节面的平整。关节镜为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Appel MH[3]在1993年首次报道了关节镜下经皮固定治疗横行髌骨骨折, 获得良好效果。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髌骨骨折有以下优点: (1) 无需切开膝关节直接暴露关节腔, 降低了关节感染机会; (2) 完全清除关节腔内血凝块 (关节腔内血凝块机化易引起关节内纤维性粘连) 、碎骨块及骨块间嵌顿的软组织; (3) 通过关节镜可直接观察, 确保术中关节面平整, 也可应用探针等器械辅助复位, 避免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4) 常规膝关节镜检查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关节内其他并发症, 如半月板损伤等; (5) 生理干扰小, 恢复快:不切开髌前腱膜、髌骨侧方支持带等髌骨周围组织, 不剥离骨膜, 能很好的保护髌骨骨折块的血供, 有利于骨折愈合, 大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有多种, 总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行内固定后仍需一定时间的外固定;另一类内固定比较坚强, 不需外固定[4]。单纯钢丝内固定, 术后需6w左右的外固定, 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常会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5], 目前已逐步淘汰;髌骨环是一种新型内固定, 近年来已有大量应用于临床。髌骨环内固定主要的优点: (1) 在髌骨前方表面操作, 安装方便、简单, 降低了手术强度, 缩短了手术时间; (2) 手术过程不需钻孔, 对髌骨无人为损伤, 从而避免了对髌骨血运进一步的破坏; (3) 其特有的12个不同方向的固定钩, 可满足任意角度移位粉碎股块的固定; (4) 可在术中根据骨折情况临时选择固定钩的数量、放置角度和放置位置, 并予对称加压或单钩加压, 均向中心加压, 使骨折块向中心靠拢, 使髌骨骨折断端牢牢聚合在一起, 达到有效的复位和加压固定; (5)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6) 牢固的内固定, 无需石膏或支具等外固定, 能够早期行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

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是常见的骨骼损伤。关节镜辅助下髌骨环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可在保证髌骨、维持关节面的平整的同时重建伸膝装置的连续性, 恢复股四头肌扩张部的横行裂伤[6]。本组病例结合关节镜有限切开, 不切开暴露关节腔, 很好的保护髌骨骨折块的血供, 保证关节面的平整, 提高骨折愈合率;髌骨环牢固的内固定, 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避免发生关节粘连出现膝关节的僵直。相对于结合膝关节镜张力带技术的微创切口, 关节镜辅助下髌骨环内固定需有限切开, 在病例选择上应相对严谨, 术前应仔细阅读X线片, 若髌骨上下极两骨折块分离大, 可导致股四头肌腱扩张部撕裂, 无法建立膝关节灌洗系统。故手术病例均应髌前腱膜、髌内、外侧支持带及髌腱完整, 无破损。且严重的皮外伤或软组织缺损应视为关节镜手术禁忌。

参考文献

[1]陈游, 王志杰, 黄国良, 等.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3, 7 (1) :3-6.

[2]胥少汀, 于学钧, 刘树清.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1987, 7 (04) :309.

[3]Appel MH, Seigel H.Treatment of transverse f racture of the patella by arthroscopic percutaneous pingning[J].Arthroscopy, 1993, 9 (1) :119-121.

[4]]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钦, 等.实用骨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2012.1001-1109.

[5]明立功, 明新杰, 明新广, 等.髌骨骨折306例手术治疗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 15 (5) :373-374.

关节闭合复位 篇4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40例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在手术前行常规牵引,入院后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消肿治疗和功能练习?结果:在40例患者的术后回访中,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钢板折断现象,未出现螺丝钉松动现象,愈合情况较好,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可得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疾病康复?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下肢复杂骨折

对于下肢复杂骨折患者而言,其多是由于意外所致,如高能量车祸等,患者多为骨折粉碎,大部分位移较为显著?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中,患者的手术切后较大,骨折端血供易产生较大损伤?未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采用了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40例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平均为(75.5.5±21.5)岁?40例患者全部为交通闭合性损伤,在患者的骨折位中,有13例为胫骨下段,11例为胫骨近端,7例为股骨远端,6例为股骨近端,3例为股骨颈?在颈腓骨骨折AO分型中,有15例B型,10例C型,全部为关节外骨折;在股骨干骨折AO分型总,有8例为B型,6例为C型?

1.2 方法

在40例患者入住医院后,如在患者的局部软组织中,有出现严重肿胀的情况,则立即进行常规牵引治疗,令骨折初步复位,其对消肿较为有利?在患者伤后的1周之内需进行手术治疗,40例患者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如患者为颈腓骨骨折,则采用常规止血带?在进行手术时,首先在骨折线的两侧,即近远两侧,分别做一小切口,切口的长度为4㎝左右,为了使患者的骨折区软组织避免受到损伤,其血运受到保护,应最大限度防止骨折区处于暴露,避免骨膜被剥离?对患者行X线透视,如牵引复位满意,则在两侧的切口之间,做出肌肉下隧道,插入接骨板?对锁定钢板进行选择,其长度应适合患者本身?对骨折远端进行固定,首先进行临时固定,采用普通螺钉,使钢板和骨干相贴附,同时与骨干保持距离,约为2㎜左右?对患者进行X线透视,如骨干复位满意,则进行锁定螺钉固定?同时对临时固定螺钉进行替换,使其换成锁定螺钉,进行接骨板的固定?对患者再次进行X线透视,如骨折对位满意,固定较为稳妥,则对切口进行冲洗,进行常规的引流管放置,完成上述操作后关闭切口?在患者进行手术后,对其患肢进行抬高,并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包扎时间为14d,在患肢消肿后采用对症治疗,4d后进行功能练习,如膝关节和裸关节等?在患者进行手术后的7周左右,对患者摄X线片,以骨折愈合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扶拐部分负重?在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5个月左右?

2 结果

在40例患者的术后随访中,患者的切口全部是一期愈合?未出现钢板折断现象,未出现螺丝钉松动,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愈合情况良好,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未出现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愈合的时间为7.5~14.5周,平均为11.5周?

3 讨论

在复杂下肢骨折的患者中,大部份为车祸伤所致,往往为骨折粉碎,并且多为位移明显,因为骨折位和干骺端距离较近,因此并不适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在以往的钢板内固定治疗中,多强调解剖复位,大部份也强调坚强内固定,如进行解剖复位,患者的手术切口则通常较大,暴露范围较为广泛,骨折端血供也有较大损伤?如进行坚强内固定,则会对生物学因素缺少重视,大部分情况会导致忽略,因为会出现应力遮挡效应,对于患者的骨折块而言,其多会丧失活力,进而导致骨坏死?由此可见,如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患者较易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或者出现不愈合情况,严重者可能导致再骨折,且无法阻止感染扩散?

本文对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做为手术技巧之一,可使侵袭达到最小[1],使生理干扰为最小[4],进而获得满意的外科疗效?在内固定支架的选择中,则使用了骨折髓外接骨板,其可对骨折部位加以保护,避免其直接暴露,并对骨折周围血运加以保存留取?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有较多优点?如其在获得稳定时,对骨折端的活力没有损失,不会使其导致牺牲?在锁定钢板和骨皮质之间,其没有加压力,患者的骨膜没有产生压力,进行使骨膜血运得到保护,最大限度避免医源性损伤[2],并无需进行植骨?其未内固定支架弹性固定,如存在荷载,在骨折块之间,则有应力刺激产生,其对骨痂形成有较大作用,对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在进行锁定钢板固定之后,会导致应力分散,可避免出现应力集中,进而使骨板疲劳折断,在骨折区域的范围内,未有螺钉拧入?如锁定钢板在骨量正常的情况下,则可进行单皮质固定[3],对于锁定钢板而言,其未成角固定,因此其抗拔除力较强,较适合骨质疏松患者?对于锁定钢板内固定而言,其经皮操作创面小,如伤口未能产生愈合,钢板外率机率较低,较为适合皮肤条件差的患者?其以解剖型设计,其锁定孔使用范围广,如锁定及普通的螺钉,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使用?

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对象较多,如干骺端的骨折患者,假体周围骨折再修复的患者,也适合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的重点为间接复位,其对手术效果有决定作用?在手术后不建议早期负重,可进行被动功能训练,以使患者更好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磊.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康复效果探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397-397.

[2] 闫英杰,程战伟,冯凯等.双侧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伤,2012,25(7):557-560.

[3] 李劲松,徐振宇,吴珊等.有限切开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2):171-172.

关节闭合复位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18例;年龄22~76岁, 平均5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 坠落伤25例, 行走时跌伤7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踝部疼痛、肿胀, 皮下可出现瘀癍、青紫, 不敢活动踝关节, 不能行走。检查可见踝关节畸形, 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 并可有骨擦音。所有患者术前均X线片而确诊。X线检查应拍摄踝关节正位、侧位和踝穴位。同时合并周围韧带损伤12例, 腓骨肌腱、跟腱、胫后肌腱等损伤8例, 距骨骨软骨损伤4例, 神经和血管损伤18例。

1.2手术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在C臂X线机透视下推压移位的骨块使之复位。三踝骨折患者应先复位外踝、内踝, 再复位后踝。后踝复位时足先背伸, 然后用力将足跟向前推挤, 以矫正距骨后移。复位不良时用2.0mm克氏针钻入骨折块, 不可穿出骨折块。在透视下撬拨、对挤等使骨折块复位, 也可用布巾钳或点式复位钳协助调整使骨折复位满意。踝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后, 将空心钉导针钻入, 透视满意后行骨折内固定, 外踝骨折术前根据骨折线的位置选择空心钉或钢板固定, 骨折线在关节面以下者选择空心钉, 在关节面以上者选择钢板固定。一般选用5~7孔骨盆重建锁定钢板 (直型) , 从骨折远、近端各做约1.5cm切口, 皮下分离肌腱及部分肌肉, 建立骨膜外通道, 由骨折远端向近端插入钢板, 透视骨折端位置不满意时再行适当复位, 再次透视骨折端力线好, 无成角畸形后即可行螺钉固定。术后应用石膏托外固定于功能位 (踝屈90°, 足中立) , 抬高伤肢。术后10~14d拆线, 换管形石膏固定, 即可持拐下地, 不负重行走。8~10周后骨折多已愈合, 可去外固定, 进行功能锻炼, 但半年内应注意避免扭伤。

1.3疗效评价

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 (AOFAS) 中足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2]。患者平均AOFAS评分为87分, 其中优:90~100分, 良:80~90分, 一般:70~80分, 差:60~70分。

2结果

本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全部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6~24个月, 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10~16周.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 (AOFAS) 中足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 优34例, 感觉满意, 功能检查及X线征无异常。良12例, 活动后可有轻度踝关节不适, 但运动量和行走距离和术前差不多, 踝关节伸曲活动较健侧略受限。可7例, 长时间行走后关节疼痛, 休息后可缓解, 踝关节活动部分受限, X线示轻度骨性关节炎.差3例, 踝关节经常疼痛, 生活能力明显受到影响, 踝关节活动受限, X线示踝穴间隙不对称, 有1例踝穴间隙增宽大于2mm, 并有骨关节炎改变。56例病人中有3例 (5.4%) 发生了并发症, 1例为局部感染, 1例为骨不连, 1例为钢板断裂, 经处理均治愈。

3讨论

踝关节的稳定性由内踝、外踝、胫腓联合三个系统组成, 但根据其解剖特性, 关键要处理好腓骨下段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3]。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如外翻、内翻或外旋等。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和受伤时足的位置而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折。踝关节是负重关节, 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 若对位不好, 将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 伤踝僵硬疼痛、行走困难。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 但并非每种治疗方法都适合每个患者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人体质而定, 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维持骨折的复位, 尽可能早地开始功能活动, 恢复踝关节功能。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法适应证为:①踝关节开放性骨折;②各种骨折经手法闭合复位失败者;③三踝骨折, 后踝骨折超过胫骨下关节面1/3;④III型以上骨骺损伤;⑤纵向挤压型骨折, 胫骨远端关节面嵌入胫骨下端;⑥陈旧性踝部骨折, 骨折对位不良, 影响病人活动。蒋协达等[4]认为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a:保守治疗失败;b:有移位的或不稳定的双踝骨折, 并且有距骨的脱位或踝穴增宽超过1~2mm;c:后踝骨折涉及大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的25%, 并且关节面的移位超过2mm;d:垂直压缩型骨折;e:多数开放的踝关节骨折。骨折复位后, 内踝多使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 外踝多是用钢板、螺钉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是在c臂X线机监视下, 先通过手法使骨折闭合复位, 再经皮置入松质骨空心拉力螺钉或钢板达到固定的目的。

当下胫腓联合损伤发生时应首先恢复远端胫腓骨间 (下胫腓关节) 的解剖关系, 在维持下胫腓骨问正常解剖关系的情况下, 实现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愈合。这是保证下胫腓联合损伤解剖性修复的关键。下胫腓骨联合分离的处理合并下胫腓骨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临床实践中, 对下胫腓骨分离笔者均行固定, 选用1~2枚直径45mm松质骨螺钉自腓骨钢板孔或单独自腓骨向胫骨贯穿三皮质固定, 使下胫腓骨有轻微活动, 利于关节活动[5,6,7]。

综上所述, 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796.

[2]马志刚.112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2) :2104-2105.

[3]陆逊文, 朱永展, 李灿扬, 等.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选择和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 2004, 17 (8) :455.

[4]蒋协达, 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5-227.

[5]宋会军, 王玉艮.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2) :6.

[6]樊洁, 王燕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2) :63-64.

关节闭合复位 篇6

关键词: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

桡骨远端关节面2~3 cm的部分发生的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被称为桡骨远端骨折, 占所有骨折总数的25%左右。如果病情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腕关节病变发生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起初会表现为腕关节僵硬, 然后逐步变为腕关节功能失灵[1]。本文对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两种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9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0例;年龄62~87岁, 平均年龄 (70.9±1.4) 岁;桡骨骨折发病时间1~19h, 平均发病时间 (4.1±1.5) h。治疗组中男29例, 女19例;年龄61~85岁, 平均年龄 (70.8±4.3) 岁;桡骨骨折发病时间1~18 h, 平均发病时间 (4.3±4.4)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方式实施治疗, 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 使臂丛神经能够始终保持通畅状态, 在进行麻醉处理前, 一定要对患者的10个手指分别进行屈伸处理。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在闭合复位处理的50 d左右, 采用X线光对闭合及复位情况进行检测, 如愈合情况已经达到预期效果, 即可以将固定的石膏拆除并拆线。嘱咐患者在恢复期阶段要对患肢勤加锻炼。

1.2.2治疗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方式实施治疗, 通过麻醉神经方式实施创口手术, 麻醉的神经通常情况下选择臂丛神经, 这样不仅可以使麻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还可以保证患者的身体其他部位的生理机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切开骨折的位置, 将骨折骨充分暴露, 实施整体复位手术, 使用牵引钳对骨折的部位进行复位处理。对于手术情况相对复杂的患者, 可以在X线光的辅助条件下进行治疗操作, 以使复位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在骨折的位置至少固定3枚螺钉。骨折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 可以实施人造关节植入操作, 在手术结束操作结束后, 要对关节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直到满意为止。在手术拆线前要用石膏进行封闭处理, 拆线后应该接受系统的锻炼, 这样才能使关节的生理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复[2]。

1.3 疗效判定标准[3]

优:骨折复位达到很满意的程度, 关节和患肢的弯曲和正常的运动都不会产生任何的疼痛感, 握力的水平也已经达到正常状态, 掌屈能力表现正常;良:骨折复位基本满意, 腕关节在正常运动或弯曲的过程偶尔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感, 握力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掌屈程度的减少幅度>15%;可:骨折复位程度一般, 在腕关节在进行弯曲的时候经常会有明显的疼痛出现, 掌屈程度的减少幅度>30%;差:骨折复位不满意, 腕关节仍有剧烈的疼痛感, 握力水平明显减少, 掌屈程度的减少幅度>50%, 患者基本或完全没有工作能力。及格率= (优+良+可) /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选择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折愈合总时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折愈合总时间

对照组共住院治疗 (15.38±2.79) d, 术后 (124.92±13.06) d骨折愈合;治疗组共住院治疗 (11.46±2.17) d, 术后 (92.06±13.59) d骨折愈合。两项指标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由于人类生活及劳动习惯的实际特点, 在实际生活中桡骨远端发生骨折发生可能性会远远大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或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够合理, 或完全忽略病情不进行任何有效治疗, 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导致局部畸形等病理学现象, 病情更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永久性的残废。所以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一些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治疗[4]。由于人体的腕关节位置主要由桡骨负责力的传导, 桡骨发生骨折的时候, 导致桡骨缩短或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变小等不良现象的可能性较大,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对该类骨折疾病患者实施治疗, 可以使腕关节生理结构的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恢复, 与闭合复位比较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赵洪, 瞿玉兴, 郑祖根.桡骨弓尺骨弓与前臂旋转功能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2 (1) :28-30.

[2]施俊武, 任加津, 陈国华, 等.Sanatmetal前臂髓内钉微创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 (5) :368-370.

[3]顾昕, 楼列名, 李少华.钢板内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中华创伤杂志, 2009, 25 (2) :141-142.

关节闭合复位 篇7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 男20例, 女6例, 年龄16岁~59岁, 平均年龄33.13岁。左侧15例, 右侧11例;直接损伤21例, 间接损伤5例。按照Colton分型[1]:ⅡA型10例, ⅡB型5例, ⅡC型9例, ⅡD型2例。所有病例均行闭合复位及空心螺纹钉固定, 本组18例在门诊治疗, 8例因存在合并伤而住院治疗。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患肢半屈曲位于可透X线的侧台上,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术者站于患侧, 选择1枚直径1.5 mm的克氏针, 自鹰嘴尖部穿入骨折近端, 在克氏针的把持下向远端推挤骨折近端, 同时令助手缓慢屈伸肘关节, 利用滑车关节面来磨造鹰嘴关节面使之解剖对位。术中透视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如断端存在较大的间距, 通过挤压不能消除, 可能是骨折远近端夹杂筋膜等软组织所致, 可用克氏针或牙科起子插入断端挑拨的方法解决, 如有未复位的碎骨块, 亦可用同法挑拨复位并固定。复位良好后, 把克氏针继续打入骨折远端临时固定。另选1枚合适的导针, 于鹰嘴背侧靠近骨折面中心的位置, 垂直骨折线的方向穿入, 直至刚好穿出对侧皮质, 测量导针的深度, 用刀片在针眼处做一小切口, 选择长度合适的4.5 mm空心螺纹钉, 顺导针拧入加压固定, 然后视骨块稳定的程度, 决定取舍临时固定针。再次透视确定尺骨鹰嘴关节面平整后, 直接无菌敷料包扎, 肘关节屈曲90°悬吊。

1.3 术后处理

门诊治疗者口服抗生素3 d预防感染, 住院者根据合并伤用药情况而定。手术当天即可做肩、腕和手部关节的功能锻炼, 在健肢保护下逐步进行患肘主动功能锻炼。6周~10周摄X线片示骨折初步愈合后, 加强功能锻炼。6个月~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内固定。

2 结果

根据Mayo方法[2]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16例, 良6例, 一般3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4.6%.

3 讨论

3.1 适应证

本治疗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尺骨鹰嘴骨折, 只要骨块大小足以能被螺纹钉固定, 即可采用此种方法, 但关节腔内有游离骨块时, 则应采用切开复位, 去除游离骨块。

3.2 术中注意事项

(1) 在穿入空心螺纹钉之前, 须先穿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 以防骨块在拧入空心螺纹钉时旋转或移位; (2) 穿入空心钉的长度应突破对侧皮质为宜, 使空心钉充分起到加压的作用; (3) 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不大时, 可先行清创缝合再行手术; (4) 粉碎性骨折应适当加压, 不可过度加压。

3.3 治疗方法特点

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目的是力求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的功能。尺骨鹰嘴骨折后, 由于肱三头肌的牵拉作用使骨块分离, 闭合复位外固定很难成功保持良好的复位。手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方法很多, 目前以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或螺纹钉固定较为多见, 此种方法虽然能够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 但切开的同时也加重了组织损伤, 导致骨折的愈合时间延长和腱性组织广泛粘连, 增加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困难, 而且医疗费用高, 患者住院时间长。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空心螺纹钉独特的结构, 会使骨折两端自动靠拢并加压吻合, 比单纯使用钢针固定更加牢靠, 更能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使用空心螺纹钉比使用普通螺纹钉固定方法更简单, 进针方向更准确, 术中使用导针导引方向, 能更好地把握进针的方向, 充分起到加压的作用。对于粉碎性骨折, 选择较大的骨块穿入1~2枚空心螺纹钉, 对其他较小的骨块复位后行克氏针内固定。如骨折远近端夹杂筋膜等软组织, 可采用克氏针挑拨的方法解决。总之, 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和患者痛苦小、费用少、不住院或住院时间短, 术后可以较早期行功能锻炼, 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尺骨鹰嘴骨折26例, 按照Colton分型[1]:ⅡA型10例, ⅡB型5例, ⅡC型9例, ⅡD型2例。所有病例均行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 术后肘关节屈曲90°悬吊, 并在健肢保护下逐步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个月~12个月, 平均7.5个月, 术后12周~18周骨折全部愈合, 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Mayo方法[2]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16例, 良6例, 一般3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4.6%.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和患者痛苦少、费用少、不住院或住院时间短, 术后可以较早期行功能锻炼, 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主动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S.Browner, Jupiter, Levine, 等主编.王学谦, 娄思权, 侯筱魁, 等主译.创伤骨科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7:1388-1390.

关节闭合复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本院8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及神经血管合并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70.71±6.54)岁;平均病程(2.55±0.26)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者17例,砸伤者10例,高处坠落摔伤者16例;左侧21例,右侧2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70.34±6.26)岁;平均病程(2.42±0.30)d;交通事故伤者18例,砸伤者11例,高处坠落摔伤者14例;左侧20例,右侧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入手术室监测生命体征,行1%利多卡因臂丛阻滞麻醉,采用桡掌侧或背侧切口,充分显露骨折端,借助复位钳达解剖复位,使用T形钛钢板固定骨折近端,有明显骨缺损的患者,同时行植骨填充缺损,行X线透视,检查骨折稳定情况、腕关节屈伸及旋前旋后活动范围满意后,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第1 d行腕手功能锻炼。

对照组:入手术室监测生命体征,行1%利多卡因臂丛阻滞麻醉,取仰卧位,患肢外展,术者采用牵拉提压曲腕的方法复位,X线透视下达解剖复位,保证关节面平整,按照骨折类型给予石膏固定,中立位三角巾悬吊固定患肢,1周后更换石膏并复查X线片,4~6周可拆除石膏,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测量术后3、6及术后12个月患者掌倾角及尺偏角,并进行组间比较。

1.3 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优:骨折对位满意,无疼痛,握力同对侧,掌屈或背伸减少不超过15°;良:腕关节偶尔疼痛,活动受限,掌屈或背伸减少达15°~30°;可:腕关节经常疼痛,活动轻度受限,掌屈或背伸减少达30°~50°;差:腕关节持续疼痛,工作能力差,掌屈或背伸减少超过50°。

骨折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局部无异常活动。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20±1.33)周,与对照组的(10.96±1.0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175)。

2.2 两组患肢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

两组术后3个月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3%,较对照组的79.1%高(χ2=5.11,P=0.041),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临床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较多,对于是否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尚无定论[3]。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进行直接复位,视野清晰,固定可靠,可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但组织创伤较大[4,5]。蒋世杰[6]研究指出,闭合复位治疗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但其不易达到解剖复位,不适用于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术后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功能恢复受影响。早期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恢复腕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对于避免桡骨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改变,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7]。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单纯的闭合复位治疗难以达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易引起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造成腕关节疼痛,恢复不佳。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维持骨质完整,固定更为可靠,可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达到比较满意的功能恢复[8,9]。本研究选取本院8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旨在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表明: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均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王剑等[10]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有明确疗效,安全可行,与闭合复位治疗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综上所述,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突出,可达到满意的结构复位和功能恢复,优于闭合复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忠伟,金格勒,杨德盛,等.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7):2770-2776.

[2]陈凯,樊健,袁锋,等.锁定钢板在老年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53-54.

[3]千建荣,胡向军,安志军,等.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与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1):115-116.

[4]司卫兵,陆国海,秦卫.外固定支架结合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59-62.

[5]金粉勤,薛锋,徐雪荣.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87-89.

[6]蒋世杰.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1):77-77.

[7]张小兆,杨杰山,尚大才,等.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2):121-122.

[8]陈凌云,胡勇斌,卢伟民,等.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52):9083-9088.

[9]孙连录.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3):311-312.

关节闭合复位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71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骨折的60%,好发于10岁以内儿童[1]。但其肘关节内翻发生率24%~58%,VolKmann挛缩发生率30%。2008年3月~2012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34例,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4~13.5岁,平均6.5岁;受伤时间2小时~7天,高处坠落15例,跌倒伤29例;左侧23例,右侧11例;伸直型33例,其中伸直尺偏型23例,伸直桡偏型10例,屈曲型1例。按照Gartland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法[2]:Ⅰ型为无移位骨折;Ⅱ型骨折移位,但后侧骨皮质相连;Ⅲ型为完全移位骨折。本组34例均为Ⅱ、Ⅲ型骨折,其中Ⅱ型骨折21例(含屈曲型1例);Ⅲ型骨折13例。

方法:①手术适应证的选择:34例均为GartlandⅡ、Ⅲ骨折;伤后至手术最长时间3小时~7天;无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症者;肘关节异常肿胀,有张力性水泡者,应先行Dunloz皮牵引3~5天,待肿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均为4岁以上闭合性损伤。②手术方法:根据患儿情况,选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患儿仰卧于手术台上,患肢外展,常规消毒铺巾,在C臂透视下观察骨折移位情况。屈肘50°位作对抗牵引,矫正缩短、成角移位。对尺偏骨折,术者两手分别置于上臂远端前、后方,两拇指置于远折端尺侧,2~5指固定近折端的桡侧,用力向桡侧推挤,矫正远折端旋前及尺侧移位。然后术者自患者肘后用两拇指顶压远段后方,其余手指放在近折端的前方,并往后按。同时屈曲肘关节至90°或稍>90°。对尺偏型骨折可向桡侧矫枉过正,以防肘内翻[3]。如复位满意,在保持复位稳定下,用两枚克氏针(1.5~2mm)以向后10°角分别从内髁和外髁进针,两针呈90°交叉于肱骨纵轴线上并使之穿透对侧骨皮质,皮外1cm剪断折弯于皮下[4],针孔无菌敷料覆盖。屈肘60°~90°、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外固定。术后3~4周拔除克氏针,解除外固定,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对于屈曲型移位骨折的治疗,则主要纠正骨折远端向前重叠、成角移位。其他处理原则同伸直型骨折。

结果

本组34例术后拍肘关节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达解剖复位28例,基本解剖复位6例,固定针方位正确。2例针道感染,经换药、口服抗生素后痊愈。2例尺神经出现损伤症状,1个月后自行消失。3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个月(11~27个月)。参照Fly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21例(61%);良11例(32%);可2例(6%)。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因多系暴力传导所致,易发生骨折移位,移位严重者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早期处理不当可引起VolKmann挛缩、骨化肌炎、肘关节僵直,造成终身残疾。骨折畸形愈合可致肘内翻,影响肘关节功能和外观。

通过X线观察,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由于骨膜完全断裂,骨折远端移位呈三维畸形改变,即额状面(X线正位像)的尺偏或桡偏移位;矢状面(X线侧位像)的向前或向后移位;水平面的旋转移位。而水平面的旋转移位是继发尺偏或桡偏移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肘内翻发生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是尺偏移位引起,尺偏移位同时合并旋转移位。引起尺偏移位的主要因素:①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和肱骨远端的骨结构解剖特点有关。肱骨远端呈双柱体,前方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滑车凸部为内外柱,二者之间仅一层薄骨质相连,且又不对称。当发生骨折时,如果远端对近端内旋,失去内柱支持,仅靠外柱支持。失去内柱支持将导致尺偏倾斜而产生肘内翻,其内翻发生率高达60%。②从发生骨折机理分析,损伤应力常作用于内侧皮质骨,使之压缩、塌陷、嵌插、成角,并可发生尺偏移位。③骨折复位不良,尺偏移位未完全矫正或矫正后再丢失而产生尺偏移位。因此整复固定时不妨矫枉过正,以防尺偏移位发生。④伸直型骨折须屈曲固定,一般屈肘>120°才能使骨折复位稳定。因伤时肘关节肿胀,过度屈曲可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发生VolKmann挛缩。因屈肘不够,虽行石膏托或夹板固定,仍可尺偏移位。⑤研究证明,在固定骨折时,前臂放置方位和肘内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前臂旋前位固定,可稳定骨折复位。否则因失去前臂伸肌群和肘关节外、后侧韧带的拉力及重力关系的改变而产生骨折远端向内成角或尺侧再移位,而发生肘内翻畸形。总之,骨折远端尺偏移位是肘内翻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稳定骨折复位,防止骨折远端尺偏移位,避免血管、神经损伤和肘内翻后遗症的产生是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基本原则。

本组34例术后未出现VolKmann挛缩,随访时无一例肘内翻畸形发生,表明骨折复位满意,克氏针交叉固定牢固,能防止骨折远端的尺侧再移位,不遗留肘内翻畸形;不需要极度屈肘外固定,从而避免了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VolKmann挛缩;对少见的屈曲型骨折,不需要伸直固定;住院时间短,患儿可早日恢复学习和家庭生活。

自1939年Muller首次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报告以来,众多学者对该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效果对比研究。有学者分析137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单纯石膏固定治疗优良率62%,尺骨鹰嘴牵引优良率60%;经皮克氏针固定的优良率则91%。宣桂林随访59例,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者,肘内翻发生率37%,伸屈受限率22%。朱盛修报告肘内翻发生率60%。

本组34例治疗结果,不仅功能疗效满意,而且无VolKmann挛缩和肘内翻的发生。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内固定坚实稳定等优点。能达到功能效果满意和避免肘内翻、血管神经合并症的发生,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元璋.临床骨内定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2.

2张世民,李海峰,黄轶刚.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9.

关节闭合复位 篇10

关键词: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不稳定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人常见的骨折, 手术治疗已成为首选方法, 但对于不稳定型 (31A2型、31A3型) 骨折, 如何治疗, 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08—2011年采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78 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8 例, 男40 例, 女38 例;年龄27~93 岁, 平均70.3 岁。左33 例, 右45 例。车祸伤19 例, 行走跌伤59 例。有54 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中风后遗症等。根据骨折AO分型, 31A2型53 例, 31A3型25 例。

1.2 围手术期准备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骨牵引或皮牵引以减少骨折端出血及疼痛, 术前常规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请内科医师会诊将内科疾病控制平稳后手术。入院至手术时间3~15 d, 平均6.9 d。

1.3 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双下肢置牵引床, 健肢外展, 躯干弯向健侧, 牵引患肢并内旋10°~15°常可使大部分骨折复位, 少数复位不满意, 可在大粗隆处作1 cm小切口, 插入“T”型螺丝刀, 进行骨折端顶拉、撬拨可获得复位。体表扪及大粗隆顶点, 在其近端5 cm作3 cm的纵形切口, 逐层分离, 在粗隆顶点稍偏内上方置入导针, 正侧位透视证实导针位于股骨髓腔中央, 再用空心钻扩髓, 然后置入主钉, 拔出导针。组装130°瞄准臂, 调整好前倾角打入导针, 正位透视位于股骨头颈中下1/3, 侧位透视位于股骨颈中央, 测深后锤击打入防旋螺旋刀片, 远端经瞄准器打入静态或动态锁钉, 安装尾帽。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运用抗生素24~48 h, 低分子肝素抗凝10~14 d。术后第2天即可在床上行患肢屈伸活动, 3 d允许坐起, 1周允许扶助步器站立。嘱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 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决定何时下地负重。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 有3 例患者尾帽拧入时较困难, 考虑年龄大, 以后不需取出内固定, 未安装。手术时间30~100 min, 平均46 min;出血50~250 mL, 平均120 mL。有2 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溶栓治疗后好转。有1 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同侧股骨头坏死。1 例患者术后2个月又跌倒导致对侧股骨颈骨折。2 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 但内翻角度都在10°以内, 对髋关节功能影响不大。78 例患者中71 例得到随访, 骨折全部愈合, 时间12~22周, 平均14.7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50 例, 良17 例, 可3 例, 差1 例, 优良率85.9%。未发现有螺旋刀片切割出股骨头。

[1]王满宜.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391.[2]Matta JM.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Accuracy of reduc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in patients managed operatively within three weeds after the injury[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96, 78 (11) :1632-1645.[3]安志刚, 李力更, 陈杰.髋臼前柱骨折与闭孔斜位X线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12) :1138.[4]王亮, 甑相周, 杨彦亭, 等.骨盆前环外固定架治疗骨盆环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6) :553-554.[5]荣国威.骨科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37-358.[6]Schmidt CC, Gruen GS.Non-extensile surgical approuchs for two-column acetabular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93, 75 (4) :556-561.[7]胡伟国.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附39例) [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7, 22 (5) :131-132.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 有3 例患者尾帽拧入时较困难, 考虑年龄大, 以后不需取出内固定, 未安装。手术时间30~100 min, 平均46 min;出血50~250 mL, 平均120 mL。有2 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溶栓治疗后好转。有1 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同侧股骨头坏死。1 例患者术后2个月又跌倒导致对侧股骨颈骨折。2 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 但内翻角度都在10°以内, 对髋关节功能影响不大。78 例患者中71 例得到随访, 骨折全部愈合, 时间12~22周, 平均14.7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50 例, 良17 例, 可3 例, 差1 例, 优良率85.9%。未发现有螺旋刀片切割出股骨头。

3 讨 论

手术积极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经取得了共识。不稳定型骨折手术方式及内固定选择不当或过早的负重, 往往导致手术失败。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分为两大类:带侧方钢板的加压动力髋螺钉系统和髓内钉内固定系统。目前对于A2、A3型不稳定骨折尤其是逆粗隆骨折, 推荐使用髓内固定系统[1]。

闭合复位髓内固定不需对骨折端切开, 不需剥离骨折端骨膜, 仅需作小切口用于髓内钉的置入与锁钉, 这样不但减少了失血量及手术时间, 而且保护了骨折端血运, 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由于内固定位于髓腔内, 与标准的加压螺钉与侧方钢板装置相比, 其弯矩也小得多[2]。Garmma钉是其中的代表。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以前一直应用Garmma钉作为内固定材料, 笔者发现Garmma钉在股骨颈内需放置2枚6.5 mm螺钉, 故螺钉的位置排布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 稍有偏差则容易使螺钉切割出股骨头, 且容易出现“Z”字效应导致内固定失败。目前公认, 在骨质疏松骨骼条件下股骨颈1枚螺钉要优于2枚螺钉[3], 当然, 这枚螺钉要提供足够的锚固力以防止股骨头切割。

2004年AO组织对股骨近端髓内钉 (proximal femul nail, PFN) 进行改进并设计出PFNA, 将原来打入股骨头颈的2枚螺钉改为1枚螺旋刀片。螺旋刀片通过锤击尾部旋转进入股骨头, 将松质骨夯实而非去除骨质来获得固定强度, 且螺旋刀片锁紧后可以阻止股骨头颈部的旋转, 大大提高了抗拔出及抗切割能力。螺旋刀片的类椭圆形设计, 使得固定后增强了抗旋转作用。股骨头内仅需打入1枚螺旋刀片, 比原来的2枚螺钉操作上更简便。PFNA主钉近端带有6°的外翻角, 更符合股骨近端的解剖形态, 保证主钉的顺利插入。尾端变细且凹槽状的设计, 避免了钉尾部应力集中, 特别对骨质疏松患者, 可以预防钉尾部因杠杆作用引起骨折。由此可见, PFNA具有其他内固定无可比拟的优点, 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而采用闭合复位技术, 使骨折更快愈合,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固定方法。

PFNA在临床应用中无疑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如果操作不当, 仍然会引起并发症。笔者在运用PFNA过程中, 有以下几点体会:a) 术前行患肢牵引是必要的, 可以有效防止肌挛缩, 有利于术中骨折的闭合复位。b) 术中必须维持患肢的力线, 避免出现髋内翻和向后成角。c) 大粗隆开口位置十分关键, 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推荐理想的开口位置在大粗隆顶点稍偏前内, 打入导针时切忌粗暴的推入, 这样导针可能从粉碎的大粗隆骨折线中进入, 进而导致外展角变小, 容易引起髋内翻。空心钻扩髓时, 电钻应该高速慢进打开骨皮质, 不要过分轴向加压, 避免骨折块移位[4]。d) 小粗隆部粉碎性骨折时, 内侧壁失去支撑, 导针易从内侧壁穿出, 术中需反复透视证实导针位于髓腔正中。e) 主钉置入困难时切忌暴力或用锤击打入, 这样容易导致骨干的劈裂骨折。可以更换直径更细的钉, 如果已经是最细的, 可以用髓腔锉扩髓后再插入。f) 螺旋刀片位置推荐正位位于股骨颈中下1/3, 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央, 因为股骨矩的骨密度最大, 固定强度最大。g) 术中不必为了强求骨折的完美复位而选择切开复位, 可以通过辅助小切口用上钉器顶拉、撬拨使骨折尽量复位, 即使骨折达不到解剖复位, 也能获得骨愈合, 只要维持力线即可。对于移位的小粗隆骨折也无需强求复位, 其对髋关节功能影响有限[5]。

参考文献

[1]Vidyadhara S, Rao SK.One and two femoral neck screws with intramedullary nails for unstable 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 in the elderly-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J].Injury, 2007, 38 (7) :806-814.

[2]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0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773.

[3]Wang CJ, Brown CJ, Yettram AL, et al.In-tramedullary femoral nails:one or two lag screws?A preliminary study[J].Med Eng Phys, 2000, 22 (9) :613-624.

[4]张国鑫, 申海波, 高志学, 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 (11) :820-823.

上一篇:刮板取料机下一篇:集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