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闭合手法复位

2024-08-15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共8篇)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 篇1

高空坠落、跌倒、车祸等都是造成踝部骨折的主要原因[1]。踝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患者行动严重受限, 对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2]。踝部骨折可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和三踝骨折, 其中三踝骨折是最为严重的[3]。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 选取我院100例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 女48例, 年龄12~82岁, 平均4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 女24例;年龄12~81岁, 平均 (48.31±16.38) 岁;单踝骨折患者20例, 双踝骨折患者20例, 三踝骨折10例;车祸致伤患者35例, 高空坠落致伤患者5例, 砸伤患者10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4例;年龄12~82岁, 平均 (49.31±16.49) 岁;单踝骨折患者21例, 双踝骨折患者19例, 三踝骨折10例;车祸致伤患者34例;高空坠落致伤患者5例, 砸伤患者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手术切开后复位, 进行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术进行外踝或内踝环形切口, 切开患肢皮肤和皮下组织, 充分暴露踝骨骨折端, 进行手术牵引复位, 固定骨折端。

观察组采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 具体方法: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通常需要由2位医师共同完成, 患者取平卧位, 膝关节屈曲成直角, 其中一名医师站在肢体外侧, 抱住患者大腿向上对抗牵引, 另一位医师站在患肢远端, 握住患者足跟和足背, 向下对抗牵引, 力度要适中。外翻骨折先外翻牵引, 内翻骨折先内翻牵引, 在牵引过程中纠正踝关节的旋转移位, 然后再向畸形的反方向旋转, 也就是由外翻变为内翻, 内翻变为外翻。若患者出现胫腓分离的现象, 医师可用手掌挤压两踝关节来纠正移位的现象。如果除了后踝骨折还发生距骨后脱位, 这时要将胫骨下段向后推, 握住足部向前牵拉, 逐渐将足背的角度接近90°, 使后踝在关节囊保持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复位。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完成后, 用石膏从患者膝关节以下进行固定, 抬高患侧肢体, 2~3周后改为功能位固定, 2个月后拆除石膏。

1.3 观察指标

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4]系统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疼痛、稳定、行走, 各项满分均为15分, 得分越高说明踝部功能恢复越好。治疗2个月后用X线检测患者踝部解剖复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踝部解剖复位情况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踝部解剖复位率为86.0%, 对照组患者踝部解剖复位率为88.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踝关节疼痛、稳定和行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内负重最大的关节。车祸、高空坠落和重物砸伤均容易导致踝部骨折, 踝部骨折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受到较大影响[5]。过去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切开后复位, 进行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 但是手术对患者伤害较大, 住院时间较长, 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自主活动,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近几年来, 临床采取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 采用正确的中医手法对骨折踝部进行复位, 踝部可逐渐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 无并发症, 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康复效果更好, 患者自主活动所需时间明显缩短[6]。表1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踝部解剖复位率均较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均有较好的效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踝关节疼痛、稳定和行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过程中, 功能恢复所用费用更少, 适合广大普通家庭, 能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广泛应用于踝关节功能评估, 可科学准确地评估踝部骨折患者肢体恢复情况[7]。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属于中医治疗方法, 相对于手术治疗, 对机体伤害小, 所需治疗时间明显缩短。采用该方法治疗后, 患者无骨不适症状发生, 无切口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 是一种治疗踝部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8]。

综上所述,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 患者踝部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解剖复位率高, 安全可靠, 建议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军.运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与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20) :93-94.

[2]刘江.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4, 20 (13) :44.

[3]杨翠林.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13 (7) :26-27.

[4]陈江祥, 郑季南, 方钧, 等.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22) :3031-3032.

[5]崔彦江, 付立新, 张书钦, 等.手术与手法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5) :2764-2765.

[6]陈志, 林乔龄.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 33 (12) :67-68.

[7]吴晓鹏, 马志杰, 吴锦才, 等.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踝套牵引治疗踝部骨折[J].广东医学, 2010, 31 (7) :885-886.

[8]田小瑞, 刘志刚.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中节指骨骨折并发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5) :3790-3791.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 篇2

【关键词】中医、手法复位、肱骨髁上骨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03-02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主要指的是肱骨髁与肱骨骨干相交的地方出现的一种骨折,由于肱骨髁与肱骨骨干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所以出现骨折的几率较高[1]。通常情况下,儿童为肱骨髁上骨折的高发人群,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交通事故、生活伤、运动上,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肘内翻畸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临床上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治疗效果也各有千秋。因此,本文探讨了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6~15岁,平均年龄为(10.4±3.5)岁,其中伸直移位型骨折5例,屈曲移位型骨折45例;观察组中3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5~14岁,平均年龄为(9.8±3.4)岁,其中伸直移位型骨折6例,屈曲移位型骨折44例。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常规复位后,运用中医推拿术缓慢推拿患者的肘部,化瘀活血。同时进行中医练功活动,成功固定后,逐渐开始练习腕的屈伸和手指的握拳运动,缓解手和前臂的肿胀。骨折部位成功愈合后,运用中医方法对肩关节进行活动,使肘部练习屈伸运动,与烫洗法相配合,使治疗进度进一步加快。此外,在运用中医推拿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中医药方制剂口服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1.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上在评价治疗效果时,主要将肱骨髁上骨折标准作为基本依据,分为以下3点:(1)优。治疗后,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患肢外形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良。治疗后,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患肢外形正常,但是关节功能欠佳;(3)差。治疗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没有愈合或者畸形愈合,患肢外形没有恢复正常,且关节功能明显障碍。同时,对愈合天数进行统计,其中<18d为短;18~30d为中;>30d为长[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47/50);而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0%(40/5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骨折愈合天数对比

在骨折愈合天数方面,观察组40例为短,7例为中,3例为长,平均愈合时间为(22.3±7.32)d;而对照组28例为短,12例为中,10例为长,平均愈合时间为(33.2±12.52)d,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威胁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对于没有移位的患者,大部分运用小夹板进行固定,而对于损伤比较严重,尤其是肱动脉和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则运用手术治疗[4]。临床上大多数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属于移位型骨折,虽然运用合适的固定和复位手法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愈合时间较长,且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影响患者预后。而中医手法复位是将常规复位方法作为基本前提,与中医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方法,推拿作为中医经络、脏腑学说的理论基础,与西医的病理和解剖诊断相结合,推拿手法作用于患者的体表部位,对机体状况进行调节,再与中医方药相配合,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又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优良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尚伟. 中醫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2,9(2):75-76.

[2]董谋.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2,33(9):128.

[3]申明高,周清,戴政,周志,马浩.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4,32(2):33-34.

[4]曾南柱.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8(7):960-962.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踝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4~80岁,平均46.1±6.7岁,病程0.5小时~4天,平均1.2±0.5天;单踝32例,双踝18例,三踝1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6~78岁,平均44.5±6.0岁,病程为1小时~3.5天,平均1.0±0.2天;单踝30例,双踝22例,三踝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致伤原因、病情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复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露出骨折端,牵引复位并用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处。实验组采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患者躯体保持平卧,膝关节适当屈曲,术中由医护人员以及护士协助,固定患者小腿上段,采取向上牵引治疗,术者位于患肢远端,握紧患者足背向反方向施力;整个牵引过程需注意牵引旋转移位,并纠正牵引方向,先内翻,逐渐变为外翻,再变化翻转方向。复位结束后,膝关节以下部位进行石膏夹板固定并稍微抬高,18~37天后拆除石膏夹板,术后3周可进行恢复功能锻炼。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变化。

1.3 疗效标准[2]

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肿胀,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炎性病症;良: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长时间行走会出现肿胀,X线检查显示踝穴内侧间隙较大;差:负重行走疼痛明显,X线检查显示踝穴位置不对称,内侧间隙较宽,且大于2mm。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adit值()表示,采用Ra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实验组优46例,良12例,差2例,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优28例,良20例,差12例,优良率为80.00%;实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骨不连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在体育训练中发病率很高,为创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病因多是间接性暴力。踝关节骨折对位复位情况不良,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导致患者行走不便等严重后果。踝关节骨折病患者须采取较有效的复位,且恢复踝关节稳定时需注意保护踝关节的灵活性。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时,骨折复位前期内踝关节向下是允许的[3],主要原因是前期骨折出现,关节内伴有血肿,且骨折创伤后肌肉被刺激,韧带紧张,共同作用下致前期骨折复位不良。行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后要实时观察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血肿、粘连消失,骨折线会逐渐狭窄,如果没有组织嵌夹,骨折愈合效果更好。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后患者未见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4]。

参考文献

[1]田荣.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16:84-85.

[2]李军.运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与方法[J].中国临床研究,2012,20:93-94.

[3]徐涛.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538-539.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选择了2013年2月-2014年8月诊断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龄为(20±19)岁。所有的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踝关节疼痛感,术前经相关检查,发现多数患者的内外踝骨折移位距骨半脱位,部分患者的踝关节出现压缩。

1.2 治疗方式

1.2.1 闭合组:

采用正骨手法闭合整复,再进行小夹板和石膏进行固定。术前采取平卧位,膝关节屈曲90°之后,两名助手分别进行膝部牵引和握足前部、足跟。待纠正旋转完成之后向畸形的反向翻转,手术实施者用两手掌叩击两踝,保证骨折处复位。最后用辅以棉垫的竹板和石膏绷带固定患处即可。固定1至2个月之后采用X片检查,查看是否有骨痂形成[1]。

1.2.2 切开组:

在经过X片和CT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评估,手术遵照AO内固定原则,考虑稳定程度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体。手术前取患者的仰卧姿态,待进行酒精消毒后,将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开放骨折Ⅰ期清创手术内固定、严重皮肤软组织挫伤施行外固定架手术。将外踝进行切口之后,保证外踝解剖复位,确保足够的长度,然后用Ao腓骨远端解剖钢板螺钉予以固定。在内踝切口施行内后前踝解剖复位之后用3.5mm半螺纹松质螺钉固定或用空心螺纹钉固定[2]。如后踝骨折块较大,超过踝关节面1/3,则用空心螺纹钉固定,如后踝骨折块不及踝关节面1/3,则不予固定。

1.3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前加

单纯简单骨折,术后三周即可去石膏慢性功能练习。重者复杂骨折术后五到六周开始去石膏不负重功能练习。非手术疗法一般患者均在手法复位后五到六周开始不负责功能练习。随访3个月至18个月不等。

1.4 效果判定:

优:患者的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良: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够进行基本的生活劳作;差:关节功能没有明显改善,活动范围受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闭合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疗法均有效,其中闭合手法复位治疗优良率达到了85%(34/40),切开复位治疗优良率为87.5%(35/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的治疗中,踝关节骨折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部位能够充分并准确的复位是保障治疗效果的根本目的。如果复位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正常生活,甚至是造成无法治疗的残疾、畸形等。本文研究了闭合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通过观察表1,我们可以知道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踝关节骨折,优良率达到了80%以上,说明闭合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都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方式。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式较多,但后期有许多因素影响足部功能的恢复,常见疾病为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医学上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还是比较棘手的。因为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并且多处韧带会损伤,所以良好的复位和韧带修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措施。治疗上我们应该对患者损伤处的原因、机制、移位方向和踝关节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治疗方式也应结合患者和踝关节两个方面。本文研究的闭合手法复位属于非手术疗法,切开复位则属于手术疗法,但是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优良率均达到了80%以上,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考虑到患者本身和骨折情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踝关节骨折的修复要求比较高,如果在受伤之后的6个小时进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是比较低的。因此选择好修复的时机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必要保证。

综上所述,闭合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均能有效治疗患者的踝关节骨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忠世,肖德明,林博文,等.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8(5):415-417.

[2]毛宾尧.人工躁关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附5例报告和文献复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11:343-346.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 篇5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手法复位,效果

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在肱骨远端的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骨折多是剧烈冲击所致, 属于5~12岁的儿童中常见的肘部损伤。本文针对已选定的6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予以闭合手法复位治疗, 分析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 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 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 对照组45例, 观察组15例。观察组年龄4~11岁, 平均 (8±2.63) 岁, 受伤到就诊的时间1~2 h, 平均 (1±0.53) h, 其中伸直型11例, 屈曲型4例;对照组年龄3~10岁, 平均 (7±2.55) 岁, 受伤到就诊的时间0.5~2.5 h, 平均 (0.9±0.62) h, 其中伸直型30例, 屈曲型15例。两组儿童的年龄、就诊时间和骨折类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关于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 结合X线及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诊断[1]。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治疗;观察组予以闭合手法复位治疗, 针对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儿, 用石膏于肘关节半伸直位对患肢进行固定, 并将患肢抬高, 予以3~5 d的观察期, 当局部消肿后再予以闭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方法为整复旋转后进行重复移位, 随后对患儿进行侧方整复移位, 最后进行前后移位。 (1) 患儿平卧后握住患儿上臂与前壁腕上, 用另一只手握住患儿肘下, 沿畸形方向屈肘30°~50°, 3~5 min后行对抗牵引; (2) 矫正旋转重叠移位, 缓慢伸直肘关节, 牵引骨折块周围松弛的肌肉, 对抗用力挤压远骨折块, 移位整复侧方; (3) 复位完成之后用石膏托进行固定, 待肿胀症状消退后及时更换石膏。并随访观察6~12个月。

观察指标:随访6周记录患儿的骨愈合时间情况;随访观察治疗结果, 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 (1) 优:肘关节曲伸较正常人<10°, 内翻<5°; (2) 良:曲伸11°~20°, 内翻6°~10°; (3) 一般:曲伸21°~30°, 内翻11°~15°; (4) 差:曲伸>30°。

统计学分析: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骨愈合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骨愈合时间2~4周的86.67%, 多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儿的随访疗效情况:观察组临床疗效优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肱骨髁骨折是在儿童成长期间常见的骨折, 其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缺血性挛缩和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 尽管目前治疗儿童肱骨髁骨折的方法有所改进, 但其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较高[2]。本研究主要选取本院诊治的肱骨髁骨折患儿60例, 随机分为两组后, 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治疗, 观察组给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 观察分析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两组患儿骨愈合时间的比较得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骨愈合时间2~4周的占到了总例数的86.67%, 多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这表明予以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骨折可以有效缩短骨愈合时间。原因分析:观察组予以闭合手法复位治疗患儿, 该治疗方式对患儿骨折端血运不会产生影响, 能够减轻对骨折端软组织的破坏程度, 进而减少骨愈合时间。同时进一步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随访调查结果可知, 观察组的患儿临床疗效优8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44%, 这表明予以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容易对患儿的骨骺和骨膜产生较大的损伤, 严重影响肱骨髁骨折患儿的恢复和发育[3]。而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固定手术相比, 闭合手法复位治疗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 产生的创伤小, 能够避免患儿肱骨远端骨骺产生, 并且对肘关节囊的完整性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固定较稳固, 因此可有效减轻患儿手术后的痛苦和减少伤口的感染机会, 进而起到减少住院时间的作用。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任东, 邢丹谋, 冯伟, 等.正人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进针方式的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1, 23 (2) :529-531.

[2]孙峰.手法复位闭合穿针结合骨折治疗仪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医药研究, 2013, 3 (22) :106-108.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 篇6

关键词:手法复位,尺桡骨干双骨折,优点,缺点

尺桡骨之间的骨间膜系一坚韧的膜状纤维组织,附着于尺桡骨的骨间嵴,纤维的走向是自桡骨斜向内下,抵于尺骨,以供肌肉附着,稳定上下尺桡关节和维持前臂旋转功能作用[1]。当前臂中立位时,两骨中间距离最宽,为1.5~2.0 cm,此时骨间膜上下一致紧张,亦为最紧张,两骨的骨间嵴互相对峙,很稳定;旋后位次之,旋前位骨间隙最窄,骨间膜最松弛,骨间嵴亦不对峙,两骨间的稳定即消失[2]。尺桡骨干双骨折是常见骨折,患者伤后前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可出现短缩和角度畸形。前臂局部有显著压痛,骨折有移位时可触及骨折端并感知骨擦音和异常活动。骨擦音和异常活动不必特意检查,因有可能造成附加损伤。尺桡骨骨折的诊断多可依靠临床检查而确定,但骨折的详细特点应依靠X线检查[3]。X线片应拍摄正、侧2个位置,并必须包括肘关节及腕关节,既能避免遗漏上下尺桡关节的合并损伤,又能借此判断桡骨近折段的旋转位置,以利之后的手法整复[4]。为了总结手法复位在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问题上的临床效果,研究其优点和缺点,分析其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海南省定安县中医院骨外科接收治疗的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70例,其X线显示:尺骨桡骨干均骨折。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前提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左侧18例,右侧17例,年龄16~72岁,平均(41.74±2.57)岁;致伤原因:摔伤24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2例。对照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左侧17例,右侧18例,年龄17~72岁,平均(39.77±2.63)岁;致伤原因:摔伤22例,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35例给予闭合手法复位予以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以松弛肱二头肌及旋前圆肌,减轻其对骨折端的牵拉。纠正重叠及成角移位近端助手把持肘上部,远端助手握住手腕部,扣紧大小鱼际部,先顺畸形方向,然后沿近段方向进行拔伸牵引,以纠正重叠移位及成角移位。纠正旋转移位根据骨折远端对近端的原则,在桡骨中1/3及下1/3骨折时,于牵引下将骨折远段置于中立位;桡骨上1/3骨折时,将骨折远段置于旋后位;尺骨下1/3单骨折时,需将骨折远段置于极度旋前位。最后在骨折部位挤压分骨,使得骨折端能够完全对位,再用石膏进行固定8~12周即可。

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固定术。不稳定的骨折如多段骨折,短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或手法整复未能获得满意结果者,应切开整复内固定。尺骨全长都在皮下,暴露容易。桡骨干上1/3骨折,最好采用桡骨背侧切口,由桡侧伸腕长,短肌之间进入。桡骨干中下部骨折,采用桡骨干的掌侧暴露法,沿肱桡肌尺侧缘进入。骨折整复后,用钢板或髓内针固定。术后以长臂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功能位。

1.3 愈合标准

痊愈:临床表现全部消失,经过X线检查示,在骨折处出现连续性的骨痂;显效:临床表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过X线检查示,骨折处出现了大量的骨痂;有效: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经过X线检查示,骨折处出现了中等骨痂;无效:临床表现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5]。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5.48±5.93)d,明显少于对照组(41.32±6.39)d,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1.43%,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前臂的功能主司旋转,其对手部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不能将前臂骨折作为一般骨干骨折处理,而应以对待关节骨折一样来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前臂功能[6]。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治疗常规,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无移位的骨折,成人用长臂石膏管固定8~10周。但在最初的几周内应每周摄片,以明确有无移位,如有移位,可作为移位骨折处理[7]。在大多数情况下,移位骨折闭合复位常不够满意,若要取得骨折的纵向对线和旋转对线的准确无误,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的方法有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和髓内针内固定等方法[8]。

内固定技术发展之前,闭合复位外固定是治疗前臂骨折的主要方法。时至今日,闭合复位外固定的主要适应证是闭合性骨折,无移位或移位不著;有移位但整复后有一定稳定性者[9]。而开放骨折,桡骨上1/3骨折,不稳定性骨折,不适宜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强求闭合复位、反复多次的整复,常会事与愿违,导致损伤加重,肿胀严重,皮肤出现水疱,既未能达到闭合复位的目的,又失去了早期手术的时机,其结果反不如早期手术为好。闭合复位应注意以下各点:1良好的麻醉:整复应在患者无痛且肌肉松弛情况下进行,以减少整复时的困难,通常使用臂丛神经阻滞。2纠正旋转畸形:由于桡骨骨折水平不同,两折端的旋转方位自然不同。因而必须判明桡骨近端处于何种旋转角度,而将桡骨远折段置于同一旋转角度,再开始整复,这便是以远段对近段的原则。

通过本研究发现,闭合复位固定的临床效果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但容易出现移位、畸形愈合等不良并发症。综合本研究数据及诸多文献,使用坚强内固定后,骨折愈合过程中缺少外骨痂,此种愈合过程称为骨的Ⅰ期愈合,亦尺桡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总之,尺桡骨骨干双骨折从临床角度看,应视为关节内骨折,故其复位要求较高,要求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无移位的骨折可仅用夹板固定。有移位的闭合骨折均可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法治疗。开放性骨折、多段骨折或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则可考虑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参考文献

[1]栗向明,蒋洪涛,吴必玉.框架式乖直双钢板固定前臂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17(10):696-697.

[2]刘小林.手法复位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优点与缺点[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83-185.

[3]武强,李文柱,杨希亮.尺桡骨干双骨折128例手法整复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152-153.

[4]杨光宏.手法整复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4):151-152.

[5]王保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7-68.

[6]王君,侯新芳.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73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7):462-463.

[7]李永旺.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治疗[J].中国医疗前沿,2011,6(24):30-31.

[8]张祥勇.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98-1999.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共55例,男38例,女17例,年龄46~67岁,AO骨折分类A1型7例A2型18例,A3型30例。

1.2研究方法

1.2.1手术方法在腰硬联合麻醉下,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术中止血带止血,取膝关节髌骨下极至胫骨结节直切口3 cm纵向切口,锐性分开髌韧带,切除髌下脂肪垫,暴露股骨髁间窝,于股骨内髁缘前交叉韧带止点上1 cm处开口,导针定位,透视下位置满意,扩远端骨折端髓腔,牵引下闭合复位骨折端,若骨折端无法闭合复位满意情况下,在骨折近远端,打进克氏针,进行牵引及撬拨复位,直至骨折端复位满意,于髓腔置入导针,透视确认导针于髓腔内,依次扩髓,置入型号合适髓内钉,透视下骨折端及髓内钉位置满意,于近远端锁入锁钉,手术时间约40 min,出血约50 m L。见图1、2。

1.2.2功能康复第二天就开始股四头肌锻炼膝关节关节屈伸锻炼;一周后配合中医理筋手法康复膝关节功能,2周后部分负重行走,一般在6~12周后,X线拍片显示骨折端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患肢负重量,3个月后丢拐行走。

1.2.3辨证施治按中医骨折三期辩证施治,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后期补益肝肾。

2结果

经过术后平均18个月的随访,25例患者全部骨折端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无感染病例。根据关节功能按Kolmert评分标准评定[4]。优:患侧膝关节完全可以伸直,屈曲>120°,局部无疼痛,无下肢畸形;骨折断端8~12个月愈合,行走正常。良:患侧膝关节可以完全伸直,屈曲>90°,局部伴有有轻微疼痛,几乎无畸形,患侧下肢短缩<2 cm;骨折断端8~12个月愈合,行走基本正常。可:患侧膝关节屈曲>60。常有轻痛,畸形>10°,下肢短缩<3 cm;骨折断端8~12个月愈合,行走稍跛行。差:患侧膝关节活动范围伸<60。经常发生疼痛或持续性疼痛,畸形>10°,下肢短缩>3 cm,骨折断端不愈合,患肢跛行明显。于术后8、1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优良率。优:优28例(50.9%),良,23例(41.8%),可3例(5.5%),差1例(1.8%),优良率92%,无差病例。

3讨论

股骨骨折在创伤骨科很常见,现在的治疗多数采用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对骨折端的血运破坏较大,创伤较大,有一定的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的现象,术后的髋关节、膝关节功能因为切开复位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顺应生物力学固定可减少应力集中[5]。Hutchinson[6]经10年随访认为经膝关节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不会增加膝关节损害的危险性。达到微创的目的,最终使患者、社会受益,推动骨科微创技术的发展。我们所有患者闭合复位,保护骨折端血运明显提高了骨折愈合率[7,8]。该研究通过平均随访18个月,根椐Kolmert评价结果显示,优10例(40%),良13例(52%),可2例(4%),差0例(0%);优良率92%。但是,逆行交锁钉部分切开关节,从而造成膝关节出血、粘连、膝关节功能损伤大。术后患者常因疼痛、肿胀而不活动膝关节,容易导致血液不畅,不通则痛,从而发生纤维性粘连,再加上关节囊、韧带及通过该关节的肌肉、肌腱组织挛缩,严重影响关节运动功能,采用中药三期辩证,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后期补益肝肾,配合中医理筋手法,有效消除软组织肿胀,促进肌肉软组织恢复,从而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固定技术运用于股骨干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探讨相关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012年2月—2015年12月该院治疗的55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男,38例,女17例。年龄46~67岁,平均58.9岁,根据AO分型,A1型7例,A2型18例,A3型30例,全部病人入院后,均采用胫骨结节牵引,6~14 d后手术,平均9 d。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根椐Kolmert评价结果显示,优10例(40%),良,13例(52%),可2例(4%),差0例(0%);优良率92%。结论 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固定股骨中下段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骨折端愈合快的优点。结论 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固定股骨中下段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骨折端愈合快的优点。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逆行髓内钉,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Cabiati M,Burchielli S,Matteucci M,et al.Dipyridamole-induced 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m RNA overexpression in a minipig model of pacing-induce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Peptides,2015,19:67-73.

[2]覃博,韦葛谨.接活跌打膏配合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9):30-31.

[3]张永科.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72.

[4]Lehmann LJ,Schollmeyer A,Stoeve,et al.Bi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synovial fluid of the shoulder joint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rotator cuff tears[J].Z Orthop Un-fal1,2010,148(1):90-94.

[5]王生勇,龚七一,曾升友.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联合针刺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4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72.

[6]Deitelzweig S B,Johnson B H,Lin J,et al.Prevalence of clinic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USA: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jec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2011,86(2):217-220.

[7]Pagonis T,Ditsios K,Christodoulou A,et al.Outcom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omplicated humeral shaft fractures in elderly adults with osteoporosis[J].J Am Geriatr Soc,2012,60(4):795-796.

中医闭合手法复位 篇8

2013年9月-2014年5月收治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9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 男25例, 女20例;年龄6~14岁, 平均 (9.3±2.4) 岁;其中单处尺骨骨折18例, 单处桡骨骨折17例, 尺桡骨双骨折10例。对照组45例, 男28例, 女17例;年龄7~13岁, 平均 (10.2±0.7) 岁;其中单处尺骨骨折21例, 单处桡骨骨折15例, 尺桡骨双骨折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临床诊断标准:1两组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 经X线摄片检查后确诊为尺桡骨单骨或双骨骨折;2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肿胀以及肢体畸形, 并伴有骨擦音、异常活动或者前臂功能障碍;3排除>14岁, 具有开放、陈旧性骨折或者严重粉碎性骨折, 血管或上肢神经损伤, 心、肝、骨、肾以及造血系统方面的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与资料不全或远期疗效无法判定的患者。

治疗方法:1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主要采用正骨手法进行整复治疗, 臂丛麻醉后在X线机的引导下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 首先患者要进行5 min左右的对抗性持续牵引, 然后进行夹挤分骨整复术治疗。保持90°的夹挤分骨屈肘角度,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2名助手分别握住患者的肘上方与腕掌部进行对抗牵引, 达到纠正成角、重叠以及旋转移位的目的, 在复位固定达到标准后, 要对患者进行每周1次的定期复查[1];2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首先进行臂丛麻醉, 让患者保持仰卧, 对其患处进行消毒和无菌操作, 助手与术者应该采用对抗牵引的方法使尺桡骨骨折得到复位, 然后选择合适的克氏针, 适用于骨髓腔的直径。在治疗尺骨骨折时需要将尺骨鹰嘴后上方作为进针处, 沿骨髓腔将克氏针纵向插入达骨折近端处, 利用X线机使其沿尺骨干髓腔能够到达骨折的远端, 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开骺板, 还要注意不可超过尺骨远端的骺板, 手法整复固定骨折, 将部分针尾留在皮外, 对其进行折弯后再敷料包扎。在治疗桡骨骨折时, 需要将桡骨远端的背侧Lister结节偏桡侧作为进针处, 在X线机的透视引导作用下将克氏针插入骨髓腔, 缓慢沿桡侧纵轴向近侧打入, 直至桡骨头下方, 手法整复固定骨折[2]。

观察项目和指标:根据Berton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3]:1治愈:骨折愈合, 前臂旋转功能>正常的90%;2显效:骨折愈合, 前臂旋转功能>正常的80%;3有效:骨折基本愈合, 前臂旋转功能>正常的60%;4无效:骨折不连接, 前臂的旋转功能<正常的60%。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在治疗后的6个月与1年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复查X线片, 进行Anderson评分。优:80~100分;良:50~80分;差:<50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92.38%, 对照组83.6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Anderson评分优良率对比:两组在治疗后6个月与1年的Anderson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目前由于C形臂X线机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 经皮穿针技术也成为一种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较为常用的方法, 这种治疗技术能够避免损伤骨折端周围的骨膜, 更不会影响到骨折端的正常供血, 有效促进了固定后的骨折端迅速愈合。

在本研究中, 采用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都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两组在治疗后6个月与1年的Anderson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过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手法复位。因此, 两种治疗小儿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的方法在长期疗效上来说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在临床应用时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4年5月收治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9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 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远期疗效。结果:经治疗, 观察组临床疗效 (92.38%) 高于对照组 (83.6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的Anderson评分优良率在治疗后6个月与1年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对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但后者的临床愈合率高于前者, 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关键词: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手术治疗,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邹戟.手法复位与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远期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4) :757-758.

[2]简峰, 江涛, 周路羽, 等.两种方法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6) :66-67.

上一篇:地网构建下一篇:水泥搅拌防渗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