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护理

2024-05-20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护理(共9篇)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护理 篇1

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应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尽量使用套管针或选用九号头皮针,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二)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药物,706代血浆、全血等。

(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用心电监护仪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根据生命体征情况,遵医嘱应用升压药物,必要时微量泵注入。

(四)协助医生做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五)遵医嘱行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嘱患者禁食水。

(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以保证脑部供血。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清新。注意为患者保暖。

(七)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备皮、注射前药物,待手术。

(八)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陪伴病情重的患者,使其有安全感。听取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护理 篇2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治疗

闭合性腹部外伤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急重症, 近年来,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为了进一步探讨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现将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近年来收治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 其中男92例, 女48例, 年龄17~63岁, 平均年龄40.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6例, 挤压伤13例, 坠落伤14例, 撞伤20例, 跌伤7例;受伤到就诊时间30min~5h, 平均85min;损伤脏器:肝破裂45例, 脾破裂36例, 小肠穿孔21例, 肾破裂15例, 胰腺损伤19例, 胃破裂8例, 结肠穿孔7例, 膀胱损伤6例。合并伤:肋骨骨折27例, 骨盆骨折24例, 下肢骨折29例, 脑挫裂伤17例, 创伤性休克8例。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128例, 阳性率为91.43%。

1.2 方法

1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 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 128例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其中采用肝清创修补23例, 肝部分切除22例, 脾切除36例, 小肠修补13例, 小肠切除8例, 肾切除15例, 胰腺尾切除19例, 胃修补8例, 结肠修补7例, 膀胱修补造瘘6例。同时, 对合并伤进行积极处理, 并在术后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支持, 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 结果

1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 经积极治疗, 治愈137例, 死亡3例, 病死率为2.14%。死亡原因分别为: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1例因腹腔污染重并发脓毒败血症死亡。术后15例患者发生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胰漏等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71%, 经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25d, 平均15.4d。

3 讨论

闭合性腹部外伤多由钝性暴力引起, 致病因素和致伤机制均较为复杂, 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因此,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2]。因此, 患者入院后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即受伤经过、部位、自身感觉等;有效的方法, 阳性率可达90%以上[3]。

在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治疗中, 对于符合剖腹探查手术指征的患者, 即:明确的腹膜刺激征;X线发现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或灌洗呈阳性;胃肠道出血;持续性低血压难以用腹部以外的原因解释或输血后血压短暂升高又很快下降[4]。要积极进行剖腹探查, 对不符合剖腹指征的患者, 可暂时施行保守治疗。对于闭合性腹部外伤最大的危险来自于腹腔内大出血, 因此及时控制出血是关键。因此, 整个治疗过程要严格解决好出血, 组织感染与器官修复三者的关系。要通过简单、迅速的手段积极控制出血, 减少污染;剖腹探查时, 首先要处理实质脏器和大血管的破裂, 然后再处理位置较隐蔽的位置损伤;对腹膜后血肿, 必要时可以切开探查, 以免遗漏而进行二次手术[5]。

对于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腹部外伤, 处理比较复杂, 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特别是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要在施行腹部手术后, 警惕迟发性颅脑出血的发生。这是因为在缺氧, 强烈脱水, 过度换气, 凝血因素异常等情况下, 原本闭塞的血管可能再次出血, 从而导致迟发性颅内血肿, 有再次行开颅手术的可能[6]。同时, 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支持, 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进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调节患者的生理活动,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总之, 对于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及腹腔穿刺进行早期诊断, 并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处理, 优先处理有生命危险的病症;对于符合剖腹手术指征的患者, 要积极进行剖腹探查, 以提高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在德.腹部损伤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55-462.

[2]崔晓军.闭合性腹部外伤急救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3) :1524.

[3]李海青.闭合性腹部外伤56例诊治体会[J].河南大学学报, 2003, 22 (2) :152.

[4]孙云伟, 薛岩峰.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诊治体会[J].药物临床与实践杂志, 2006, 5 (7) :1012.

[5]李迅, 孙少军, 骏敏.闭合性腹部外伤215例临床诊治体会[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 2007, 6 (4) :139.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护理 篇3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患者行CT及B超作为辅助确诊工具,根据确诊时间的长晚分为早期组和延迟组,两组各40例。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性质及脏器损伤程度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分析手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早期组只有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病死率2.5%;延迟组死亡4例,其余36例治愈,病死率10%。

结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务病情复杂,表现很难判断受伤部位,需要借助CT及B超进行进一步确诊。治疗方面早期及时治疗可能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对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尽早的确诊受伤部位,并依据病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关键词:急性闭合性 腹部外伤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74-02

1 概述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特征

1.1 论述闭合性腹部外伤对患者的伤害。腹部闭合性外伤常发生在交通、生产或生活事故中。其外伤治疗预后结果与内脏损伤密切相关,腹部闭合性外伤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如脑外伤、胸外伤和骨折等,易掩盖病人的病史和体征,而扰乱临床上的诊断。腹部的损伤往往是由于直接的或间接的暴力损伤反致,患者可感觉到腹部剧痛,伴有恶心、面色皮肤黏膜苍白,脉搏增快,或伤后不敢翻身走动,动时腹痛加剧,或腹胀逐渐加重,以上症状都是可能发生腹内脏器损伤的表现。闭合性腹部外伤病情复杂而且严重,临床上的诊断比较困难,如果延误了治疗抢救时机,可危及患者生命。

1.2 概述现阶段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检查方法。因为腹部闭合性外伤如发生内脏的损伤绝大多数需要早期手术治疗,所以认真判断是否发生内脏的损伤,以及何种脏器的损伤十分关键。在判断诊断时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借助其它辅助检查。常规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内脏损伤的方法:是否出现休克征象;腹部持續而进行性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有气腹表现;腹部出现移动性的浊音;有便血、呕血或尿血;上述症状的表现是发生内脏损伤的可能。主要辅助诊断方法:腹腔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的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腹腔穿刺抽到的液体后,可根据其性状推断脏器受损的类型。如果抽不到液体并不能排除没有脏器损伤的发生,可进一步进行腹腔灌洗术的方法。其次,CT、B超及X线也是辅助检查的方法。

2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为了保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输液或输血通道,必须迅速建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及双上肢2条通道,及时放置胃管和导尿管等。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迅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为患者输入1~2L的等渗平衡盐,以促使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如果患者发生休克,快速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部分可能发生血压和血流失衡的患者,为了改善心功能,可酌情给予血管扩张药和正性肌力药。在初步稳定患者病情后,及时全身检查,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辅助方法,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及手术方案。

3 疗效分析

早期组只有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病死率2.5%;延迟组死亡4例,其余36例治愈,病死率10%。80例患者均在不同时间进行了腹腔穿刺方法加以确诊,腹腔穿刺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方法,在诊断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方面确诊,尤其是对定性检查是否有脏器的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因为部分患者因为个人个外界因素就诊延迟等原因,确诊延后,耽误确诊的治疗。

从治疗方面,首先不随便搬动伤者,不注射止痛剂,不给饮食,严密观察。其交观察内容包括:①脉率、呼吸和血压;②腹部体征;③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④必要时重复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术。必须第一时间纠正体征的变化,及时补液和补血,注射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可能存在的腹腔感染。疑有空腔器官破裂或有明显腹胀时,应进行胃肠减压。待基本症状稳定后,再进行进一步诊断的实施。

4 总结

对于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必须应争分夺秒,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法,以其迅速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诊治方案,以挽救患者生命。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将更加及时、有效。急性闭合性腹部外务病情复杂,表现很难判断受伤部位,需要借助CT及B超进行进一步确诊。治疗方面早期及时治疗可能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对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尽早的确诊受伤部位,并依据病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赵中江,谢谦,赵佳.外伤性肝脾破裂术后发热探讨(附60例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年Z1期

[2] 徐可福.交通车祸所致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458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8年03期

[3] 解光艾,刘永庆.腹部穿刺和B超对脾损伤诊断的互补性[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4] 史连胜,向凯,陈天军,金芙萍.脑—腹联合伤死亡原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 篇4

一、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一)胃管

一般为12号、14号、16号橡胶管或一次性硅胶管,头端有4~6个侧孔,管尾略大可衔接负压吸引装置。

胃管图

胃管和胃肠减压器(二)胃肠减压的目的

1.可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亦可减轻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胃肠胀气。

2.作为胸腹部及某些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便于手术操作,增加手术安全性。3.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以减轻腹胀并减少缝线张力,促进切口愈合;同时还能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4.可以用来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协助疾病的诊断。5.对进食毒物者可作洗胃用。

6.用于胃肠穿孔、吻合口瘘或肠瘘的病人时,可减少消化液及其它内容物的外漏。(三)胃肠减压的并发症

⒈口干、咽部不适

病人因一侧鼻孔内有胃管,往往经口呼吸,可引起口咽部干燥及不适;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⒉鼻部溃疡

若胃管长期放置一个位置会压迫该侧鼻腔粘膜,从而引起鼻部溃疡。

⒊体液不足、电解质紊乱

持续胃肠减压可导致上消化道消化液的丢失,使Cl-、H+、K+减少。如胃管插至幽门以下,或有胆汁、胰液等的逆流,也可产生Na+减少。

⒋呼吸道感染

留置胃肠减压,会影响有效的咳嗽和咯痰,容易引起痰液积聚及肺部感染等。(四)胃肠减压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胃肠减压注意事项有关的知识。

2.有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或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留置胃管有关。

3.疼痛:咽痛:与留置胃管有关。

4.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留置胃管有关。

5.PC:水、电解质失衡:与持续胃肠减压有关。(五)胃肠减压的护理

1.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胃管,且胃管插入位置合适,深度为45~55厘米。若插入过深,胃管在胃内盘绕;过浅,则胃管头端不能到达胃或十二指肠,两者均会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2.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两侧,用大别针将胃肠减压器固定于病人上衣或枕旁,防止因变换体位时将胃管牵出,加重对咽部的刺激,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给病人增加痛苦。特别是行胃部手术,胃管头端一般于术中放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如未妥善固定,胃管位置改变或脱出,重新置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故切勿再次下管,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3.行胃肠减压时,一定要保持胃管通畅。应每隔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毫升冲洗胃管一次,冲去可能堵塞小孔的胃内容物,以保持胃管通畅。

4.维持胃肠减压的有效负压,一般为-6.6kpa,避免因吸引力过大,使胃肠粘膜吸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上而致阻塞。

5.及时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量,并记录。胃液可为草绿色、淡黄色、棕色等。一般胃肠术后24~48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日后颜色逐渐恢复正常。如有引流液为鲜红色,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予以处理。每天记录24小时胃液的量,判断吸出量是否过多而致体液不足或电解质紊乱。

6.随时评估病人有无口干、咽部不适的症状,每日给予病人口腔护理2次,以保持口腔清洁及湿润,并注意观察口腔粘膜的情况,清醒病人亦可给予温盐水或温水漱口。还可用湿纱布覆盖口唇。

7.长期使用胃管的病人,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前一天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避免胃管长期压迫一侧鼻粘膜,引起溃疡等不适。

8.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经常嘱病人作深呼吸,并协助病人翻身、扣背、排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以上,以湿化痰液,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有利于分泌物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9.胃肠减压期间一般禁食水,如需鼻饲药物时,先将药物研碎调水,再检查胃管位置,如合适可慢慢注入药物,最后用温水冲洗胃管后夹管30分钟,以免药物吸出,影响疗效。

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渗血、渗液或消化液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一)腹腔引流器材

⒈单腔引流管

根据创面大小和引流量选择适当粗细的引流管,并根据需要末端剪成数个侧孔。

⒉双套管引流管

为两根直径不等的橡胶管,细管插入粗管内,使两管末端平齐,粗管和细管之间借负压吸引相互流通;另外,可从细管内注入冲洗液行冲洗用。

⒊烟卷引流

又名雪茄引流,用狭长型乳胶套内卷入纱布制成,形似雪茄烟,具有虹吸作用。

⒋其它

皮瓣引流、U型管、蕈头导管等。(二)腹腔引流的目的

⒈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蓄积。

⒉排除腹腔脓肿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三)腹腔引流的并发症

⒈感染

由于引流管留置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组织反应,细菌滋生,发生感染。

⒉慢性窦道形成

由于置管时间长、反复感染、异物刺激等原因所致。

⒊引流管滑脱

因引流管固定不牢,多于病人活动时脱出。

⒋引流管压迫肠管

可能会导致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⒌拔管困难

若固定缝线过紧,或留置引流管时间过长,引起拔管困难。

⒍其它

出血、阻塞等。

(四)腹腔引流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⒈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腹腔引流管有关。

⒉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腹腔引流管注意事项有关的知识。

⒊部分自理缺陷:自理缺陷:与留置引流管活动受约束有关。(五)腹腔引流的护理

⒈妥善固定

将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床边或衣服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并减少引流管牵拉引起的疼痛。

⒉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性状

注意引流液的变化,以便随时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

⒊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等,并定时换药。

⒋保持引流管通畅

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物等会引起引流不畅。如发现病人突然出现腹胀、伴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出。

⒌严格无菌操作

更换引流袋或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且每周更换2~3次无菌引流袋,先消毒引流管远端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⒍倾听病人疼痛的主诉

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渗漏刺激周围皮肤所致,其它部位疼痛可能是引流管压迫局部组织,或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应及时通知医师。

三、T管引流的护理(一)T管

T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戳口穿出后用缝线固定于腹壁,末端接引流袋。(二)T管引流的适应证

⒈施行胆道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引起胆道水肿,缝合口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因此术毕常规放置T管引流。

⒉肿瘤或外伤造成的胆道狭窄需支持,或需置管溶石排石,术中证实胆囊管有结石,胆囊内有泥沙样结石,胆总管扩张、狭窄或有炎症也均需置T管引流。

图: T 管

(三)T管引流的并发症 1.内出血

胆道出血时,T管内有鲜红色液体流出,病人主诉右上腹绞痛、黑便等。2.胆汁渗漏

病人在术后突然出现腹痛、发热,查体腹膜刺激征明显,考虑为胆汁渗瘘引起胆汁性腹膜炎。3.胆系感染

术后可能并发胆管感染扩散。(四)T管引流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⒈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T管有关。⒉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T管有关的知识。

⒊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留置T管有关。

⒋部分自理缺陷:自理缺陷:与留置T管有关。(五)T管的护理

⒈妥善固定

T管应固定牢固,不宜太短,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床边或衣服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或因牵拉引起疼痛。

⒉保证有效引流

⑴随时检查T管是否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扭曲,应经常挤捏。

⑵术后5~7日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因此时引流管与周围组织及腹壁间尚未形成粘连,有可能导致脓液或胆汁随冲洗液进入腹腔,引发腹腔或膈下感染。

⑶活动时注意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高度,平卧时不要高于腋中线,以免引流液返流逆行感染。

⑷定期更换外接的无菌引流袋。

⑸引流袋放置不宜太低,以免胆汁流失过度;长期引流易造成胆汁流失,影响脂肪消化和吸收,可口服胆盐。

⒊观察并记录胆汁及病人反应

⑴观察胆汁的颜色、量及性状,有无鲜血或浑浊、碎石、蛔虫及沉淀物,必要时送检查和细菌培养。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500毫升,清亮,呈黄或棕黄色,以后逐渐减少。若量多,示有胆道梗阻或损伤可能。

⑵观察黄疸消退情况,若加重,应疑胆汁引流不畅,回流至肝或入血至胆红素上升。

⑶观察大小便颜色,送检测胆色素含量,了解胆汁是否引流入十二指肠内。

⑷如有发热和严重腹痛,可能是胆汁渗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⒋拔管

一般术后12~14日,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管,其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夹管1~2日,如无腹胀、发热及黄疸等症状,然后在X线下经T管行胆道造影,通常用12.5%碘化钠做造影剂,观察胆总管是否通畅,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袋继续引流1~2日,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日即可拔管,拔管后局部伤口可用纱布覆盖或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观察有无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以便及时处理。

⒌健康教育

⑴低脂肪饮食,避免进食肥肉、油炸食物等含脂肪多的食物。

⑵告诉病人胆管结石复发率高,出现腹痛、高热、黄疸时应及早来院诊治。

⑶进行T管引流留置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①需二期手术者,应向病人解释T管的重要性。

②应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管脱出,拉扯伤口。

③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

④避免盆浴,淋浴时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置管处,胆汁刺激性大,易侵蚀皮肤。一旦敷料湿透时应马上更换,纱布剪成开口,以吸收引流液。

⑤局部用凡士林或氧化锌软膏涂擦,保护置管周围皮肤。

⑥指导病人及家属倾倒引流液的方法,观察及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闭合性腹部外伤致小肠破裂治疗的患者78名, 其中男性患者40名, 最高年龄56岁, 最低年龄23岁, 平均年龄 (32±3.9) 岁;女性患者38名, 最高年龄55岁, 最低年龄24岁, 平均年龄 (33±4.3) 岁。78名患者的详细致病信息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特征分析

对78名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所有患者共有的临床表现特诊进行汇总统计。

1.2.2 临床治疗方法

78名患者均接受手术方法进行修补治疗, 手术过程中发现41名患者为空肠破裂, 15名患者为回肠破裂, 22名患者为空回肠破裂;其中1处小肠破裂的患者数为59例, 2处及以上破裂的患者数为19例。78名患者中, 68名患者行单纯小肠修补术, 10名患者进行小肠部分切除端吻合术。每一位患者在关腹前, 均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及稀碘伏水对腹腔进行清洗, 并放置引流管[2]。术后每一位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

1.2.3 临床疗效评价

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 其临床表现完全消失, 健康出院。好转:患者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体征较治疗后明显好转, 持续性的腹部疼痛基本消失。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病情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 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分析结果

通过将78名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汇总统计发现, 78名患者中, 13名患者出现昏迷, 78名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 54名患者出现典型的腹膜炎体征, 14名患者出现休克, 62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见表2。

2.2 临床治疗结果

78名患者经过治疗后, 其中40名患者治愈, 29名患者好转, 9名患者无效。见表3。

3 讨论

闭合性腹部外伤致小肠破裂是常见的小肠损伤性疾病, 患者因小肠出现破裂易出现细菌感染, 从而出现一系列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因而极易误导医疗工作人员对该病进行抗感染治疗[3]。因而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 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 必要时, 可进行诊断性腹部穿刺进行辅助检查。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还是遵循“肠破裂修补、横断吻合、缺血坏死”的原则[4], 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 78名患者的临床表现中,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临床体征无显著性差别 (P>0.05) , 说明闭合性腹部外伤所致小肠破裂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持续性腹痛、腹膜炎体征及恶心呕吐为其最为常见的临床体征。若患者同时出现上述的临床表现, 可初步诊断患者可能出现小肠破裂, 并使用诊断性腹部穿刺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78名患者使用手术修补法进行治疗后,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均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其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别 (P>0.05) , 说明使用手术修补法可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总之, 开展闭合性腹部外伤致小肠破裂的临床研究, 对于该病的诊断及后期的治疗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建中.闭合性创伤小肠破裂31例诊治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 2008, 13 (3) :255.

[2]葛宝丰, 剡海宁, 张功林.现代创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420

[3]裴明强.闭合性腹部外伤致小肠破裂24例[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 (9) :1741.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就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现代社会中,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不断增多,多由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生活事故等引起,造成患者骨折、脑外伤、胸外伤等,个别患者外伤不明显,伴随着腹内脏器的损伤。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检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及康复。笔者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210例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在就诊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收治210例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男153例,女57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6.8岁。其中21例斗殴伤,102例车祸事故,31例跌倒伤,56例生产伤(21例坠落伤,35例机械冲击伤)。患者受伤情况:其中51例患者出现肾损伤,46例患者出现肝破裂,26例患者出现肠破裂,19例患者出现严重腹壁挫伤,22例患者出现膀胱破裂,16例脾破裂,20例腹膜后血肿,10例合并伤(颅脑损伤6例,休克4例)。

1.2 纳入标准 患者伴随着严重腹痛,出现暂时或者较长时间休克,有固定的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患者出现呕吐、血尿等现象,患者腹部有移动性浊音。所有患者就诊时,均紧急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及急诊生化检查。

1.3 方法 对患者的受伤原因、感受等进行询问,对42例病情较轻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其余病情较重患者分别给予肠修补、肝修补、脾切除等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在术前、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2 结 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135例,显著有效5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100%。

3 讨 论

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而迅速的诊断及评估,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观察及清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对患者的呼吸道内的异物、血液、痰液等进行清理,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观察,对患者的知觉及认知意识进行观察,对呼吸困难、缺氧患者给予氧气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留置针操作,进行急救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观察,对突发事件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对创伤严重患者或者出现休克患者给予输血级平衡盐溶液注射,扩张患者的血容量,避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心功能损害等疾病。护理人员将患者的头部及躯干抬高30°左右,下肢抬高20°左右,每分钟给氧6~8L。对出现严重呼吸障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并尽早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出现休克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易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在进行静脉通道的建设时,至少保留两条,补充液体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患者休克情况的加重;对血压降低较大的患者静脉滴注多巴胺加入液体,保证有效输液。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间隔15~20min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面色、意识等进行观察,及时将情况告知主治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保证患者紧急救治所需要的备皮、胃管等设备的齐全。若患者腹痛加剧,腹内出现移动性浊音,表明患者腹腔脏器出现出血或者破裂,要马上对患者进行手术。

术后护理:患者手术24h内,间隔0.5~1h对患者的脉搏、呼吸等进行及时观察及记录;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后,可间隔4h观察一次。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静脉充盈度、皮肤及尿量进行观察,患者出现尿量减少情况时,要马上通知主治医生进行检查。对患者体内引流管进行观察与护理,保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与清洁,对引流物的基本性质进行观察与记录。若引流管内出现大量的新鲜血液,则说明患者可能出现腹腔出血,要进行紧急救治。医护人员要保证引流管的清洁无菌,避免导致患者感染,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引流管的拔除。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昏迷患者要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血压稳定后可采取半卧体位,保证腹腔内残留液流出即可。患者术后下床活动依据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患者的肠胃功能。进行肝肾修补手术的患者,必须卧床一周,再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活动。患者活动要适量,避免再度出血。患者术后3d内禁食,术后一周食用流质、半流质食物;接受胃肠道破裂修补手术患者禁食时间适当延长,患者的饮食清淡,避免硬食、辛辣食物等对患者的刺激。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通常伴随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对疾病有基本了解,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本次研究显示,术前、术后对患者给予全面、精细的护理办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霍晶晶.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2013,6(6):146-147.

[2] 龙舟.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M].第17届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456-457.

[3] 邝世英.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93-94.

[4] 马其彬.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92-93.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53例,其中男47例,女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岁。伤后就诊时间25 min至20 h;其中车祸43例,高空坠落伤3例,钝器伤2例,拳击伤5例。入院后经非手术治疗11例,其中42例分别做了肝修补、脾切除及肠修补、尿道会师及膀胱修补等手术。治愈48例,好转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多发复合伤1例,术后并多器官衰竭1例。

2 急救与处理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就诊时已休克,首先给予抗休克处理。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别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量[1]。禁止随意搬运患者,早期由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严重呼吸困难者,要做好人工呼吸机加压给氧及辅助呼吸的准备,以防止患者出现呼吸障碍。

对有休克早期症状或休克者,快速建立2~3条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以保证快速输血输液扩充血容量。对疑有腹腔或盆腔大静脉损伤者,尽量避免选用下肢静脉。保持患者安静,绝对卧床休息。伤情诊断未明者,应禁食,慎用镇痛药。

对合并骨折患者,应协助医生做好紧急处理;对伴有颅脑损伤者,要严密注意瞳孔变化。

3 观察与护理

3.1 病情的观察

3.1.1 早期休克的临床征象

休克是一种危急的综合征,可突然发生,也可逐渐发生。休克早期脉率增快,加重时脉细弱。临床常根据脉率/收缩压(mm Hg)计算休克指数:0.5为无休克;>1.0~1.5表示休克;>2.0为严重休克[1]。护士要细心观察病情: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口渴、烦躁、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音低钝、尿量减少、表情淡薄、反应迟钝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休克加重,为手术创造条件。

3.1.2 腹部病情观察

腹部闭合性损伤后,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在对患者的处理中容易出现两种倾向:(1)等到出现明显症状、体征再手术而怡误治疗;(2)过分剖腹探查使阴性剖腹探查率增高[2)。因此,护士除了详细了解受伤史和伤后病情变化外,还需要继续严密观察腹部情况,以协助医生早期诊治。

对一般腹部外伤患者,伤后症状不典型,在观察过程中,如出现左上腹疼痛加剧,而且范围扩大,应考虑脾包膜下出血的可能;如出现由上腹疼痛扩散至全腹部的剧烈腹痛,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腹胀、肠鸣音消失者,应考虑脾破裂,本组18例有此典型症状。

单纯泌尿系损伤多见血尿,可结合病史及排尿情况、腹膜刺激症状等进行鉴别。肾挫伤可有少量血尿,有时为镜下血尿,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肾实质损伤可见明显血尿,严重者常发生休克,需手术治疗。下腹部肌肉紧张及压痛明显,加之排尿异常应考虑膀胱破裂。尿痛且排尿困难,导尿管试插失败者为尿道断裂,均应做好手术准备。

3.1.3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腔内出血的症状与体征,及时报告医生,作诊断性腹腔穿刺。

观察穿刺液体可大致判定腹内损伤的性质:若为不凝血,则腹内实质性脏器损失及血管损失的可能性大;若抽出的血液迅速凝固,多为穿刺时误刺血管或血肿所致;若为混浊液体或胃内容物,可考虑为空腔脏器破裂[1]。如穿刺一次为阴性,而临床仍考虑腹部闭合伤的存在,可多次穿刺,或不同时间、取不同部位穿刺可增加成功率[2]。胃肠道穿孔者,立位腹部平片可表现为隔下新月形阴影(游离气体)。

4 术后护理

腹部闭合性损伤疑有内出血及腹腔脏器损失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情况一般较稳定,但需要采取正确卧位,注意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4.1 正确体位

取平卧位,血压稳定后改半坐卧位,以利于患者呼吸及血液循环,利于体位引流。并能减轻腹壁张力,使患者感到舒适,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的改变,以防术后再出血而发生休克。

4.2 保持胃管及腹腔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术后每2 h挤压引流管1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次数,防止脱落、扭曲阻塞。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若发现引流出较多的新鲜血性液体,常提示有出血的现象,应及早通知医生处理;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

4.3 体温

患者一般术后第1天体温升至37℃~38℃,持续2~3 d即将正常,称为吸收热,可不做处理。若超过39℃伴畏寒、腹痛等症状,同时腹腔引流液变混浊并带有异味,应考虑腹腔内感染,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及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4.4

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供液体疗法参考,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周围静脉充盈度及尿量情况,以保证血容量充足,水、电解质平衡。

4.5

做好口腔护理及褥疮护理,对年老体弱患者协助翻身、扣背,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以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同时也利于腹腔渗出液流至盆腔,预防腹腔残余脓肿。恢复期鼓励患者多离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

4.6 对泌尿系损伤患者,手术后应按时进行膀胱冲洗,观察尿液性状及颜色的变化。

注意导尿管通畅及防治脱落,保持尿道口清洁,严防感染。

4.7 加强支持疗法

因为腹部手术、麻醉均可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原则上肛门排气后进食,但禁食时间长,患者会由于能量不足而导致恶性循环。除空腔脏器损伤消化道改道的病例外,一般采用术后24 h进食[3],未发生不良影响,临床实践和实验表明,营养支持疗法能够维持细胞代谢,改善机体的整体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4.8 心理护理

严重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多个重要脏器的损伤,病情突然凶猛,往往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及家属惊恐万分,不知所措,医护人员接诊时,主动快速安排就诊和治疗,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向他们详细讲解有关病情和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腹部闭合性损伤伤情重,变化快,有些患者住院时症状隐匿,体征较轻,不能及时诊断,如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细心观察护理,及时明确诊断,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只有对患者进行严密认真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积极配合医生明确诊断,并给予紧急手术抢救。同时术后的病情观察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8-285.

[2]徐文才,陈如法.危重急诊诊治与治疗.北京: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1997:154-155.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护理 篇8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9例, 男40例, 女19例;年龄3~74岁, 平均41岁。其中脾破裂27例, 肠穿孔18例, 肝破裂6例, 膀胱破裂5例, 胰腺挫伤1例, 腹膜后血肿1例。本组病例合并伤11例, 其中合并颅脑外伤2例, 肋骨骨折2例, 尿道损伤5例, 血气胸2例。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10例, 休克指数1.4~1.8。入院距受伤时间30~140 min。致伤原因为钝物撞击伤、拳脚击伤、车祸挤压伤等。入院后保守治疗4例, 其余55例经脾切除、肝修补、膀胱修补等手术均痊愈。平均住院19 d。

2护理

2.1 急救护理

2.1.1 休克的护理

患者因神经系统受强烈刺激、失血或失液大量活性物质释放引起休克, 且休克为损伤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有休克早期症状或休克者, 使用12号带壶留置静脉穿刺针, 快速建立2~3条有效静脉输液通路;根据医嘱快速输血和输入平衡盐溶;头和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经鼻导管给氧, 氧流量为6~8 L/min,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呼吸困难者, 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1.2 术前准备

绝大部分内脏损伤需进行早期手术治疗, 在密切观察和积极抢救的同时,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包括备皮、导尿、留置胃管。

2.2 病情观察

2.2.1 严密观察全身情况

每隔15~30 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皮肤黏膜色泽、末梢循环、体温、尿量。做好特护记录, 及时报告。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下降提示休克的可能。

2.2.2 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每30 min检查1次腹部体征, 注意腹膜刺激征的程度和范围的改变。护士除详细了解受伤史和伤后病情变化外, 还须严密观察腹部情况, 以助早期诊治。腹部损伤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 很容易漏诊。如不仔细观察、早期确定内脏是否受损很可能贻误手术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单纯的实质脏器损伤腹痛通常不明显, 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况且有的患者因肋骨骨折疼痛显著而掩盖了脾破裂的早期症状。本组有1例患者被车撞伤后腹部无明显体征, 第2天后突发腹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立即报告医师, 经手术探查证为脾破裂。

2.2.3 避免加重病情患者

应绝对卧床休息;为避免掩盖病情, 一般不使用吗啡类镇痛剂;因腹部损伤患者可能有胃肠穿孔或肠麻痹, 故诊断未明确前应绝对禁食、禁水和禁灌肠, 以防肠内容物漏出增加并加重腹痛和病情[2]。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记录24 h出入水量, 术后24 h内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各1次, 以后依病情改4 h测1次至病情稳定;为给术后补液提供参考, 必须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 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周围静脉充盈度。

2.3.2 体位

硬膜外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 h, 生命体征稳定后为使患者感觉舒适、利于呼吸与体位引流、减轻腹壁张力改半坐卧位;鼓励患者深呼吸, 咳出气管内分泌物, 避免肺部感染;早期下床活动, 尽快恢复胃肠功能、减少肠粘连。

2.3.3 饮食护理

腹部手术后给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 使患者体质虚弱, 直接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创伤危重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能量消耗增多, 需要营养支持。术后24~48 h内禁食, 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为增强患者抵抗力改少量易消化、富营养的流质饮食, 依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

2.3.4 引流管的护理

腹部损伤患者术后通常有多根引流管, 护士必须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管通畅, 及时观察和记录引流物的性质、颜色与量的变化,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若发现引流液为新鲜血液且数量较多提示有内出血的可能, 必须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讨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情变化快, 有些症状隐匿、体征较轻, 不能及时诊断, 如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细致观察、及时明确诊断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动态变化, 能尽早发现内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 为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 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凌云.干扰创伤性休克病情评估因素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10) :950.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护理 篇9

1 腹部皮瓣修复手外伤的手术方法以及对患者的意义

由于手外伤患者很有可能出现皮肤软组织的缺损,同时患者的骨骼、肌腱、血管以及神经等重要组织也会出现外露或出现缺损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患者的手部缺损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及处理。目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腹部皮瓣修复的方法对患者的手外伤进行修复。所谓皮瓣移植就是将患者身体某一部位的带有血液供应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转移到患者的另一个部位,从而到达消灭创面,并且将畸形部位进行修整的效果。由于手部是最常外露的部位,因此美观以及功能的恢复对于手外伤患者而言尤其重要。通过皮瓣移植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帮助患者恢复手部的功能,并且帮助患者的手部尽可能美观。对于患者而言,腹部的皮瓣是一种随意皮瓣,皮下组织较为丰富,同时皮肤的质地也较好,面积也较大,血供可靠,抗感染能力极强,因此在目前对于手外伤患者进行皮瓣修复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使用腹部带蒂皮瓣为手外伤患者进行修复。

2 如何对手外伤患者使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后进行护理

(一)对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进行相应的观察

手外伤患者进行了腹部带蒂皮瓣的修复后,血液循环的观察是术后护理最为重要的一点内容,在患者术后的1—3天之内,最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因此对于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进行相应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检查患者的皮瓣蒂部是否出现了牵拉、受压或打转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需要及时的调整患者的体位,为患者局部注射罂粟碱,防止患者的血管出现痉挛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了水泡、瘀斑瘀点,可以为患者进行切口放血的相关处理。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皮瓣颜色、体温、肿胀程度以及毛细血管的充盈时间,通过观查这些指标就能够较好地对喊着的皮瓣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分析。

(2)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以及指导的的方法

由于腹部带蒂皮瓣手术对于体位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一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次患者在术后必须要进行10—14天的卧床,并且需要注意进行较好的皮肤护理。在患者进行卧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用平卧位,在这其中以仰卧位为最佳,患者的髋关节需要注意弯曲,减少腹部的张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帮助患者的皮瓣能够和心脏在同一水平,对于患者的静脉回流、减轻淤血以及肿胀有着较大的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卧床的过程中较容易会出现皮瓣修复的位置和腹部的供区吻合口可能会出现断裂,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需要及时地为患者进行清创并且需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同时需要注意对患者的前臂进行较好的固定,同时制动住患者的患肢,对患者的皮瓣进行观察,保证皮瓣能够顺利的成活以及断蒂[2]。同时为了防止患者在术后出现皮瓣撕脱的情况,需要对患者的饿前臂进行相应的固定,保证患者不会因为无意识的动作而造成皮瓣出现移位以及牵拉。

(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

通过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手外伤患者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手外伤。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会焦虑、恐惧以及烦躁,同时大多数患者也会担心手术后手部的恢复情况,担心日后的手部工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着重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了焦虑以及恐惧等情绪,可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并且需要及时的为患者进行止痛,减少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刺激,让患者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并且医护人员也需要和患者建立其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3 结语

手外伤的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已经成为了目前手外伤患者最为常见的手术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互利无法较好的进行。本文讨论了如何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

摘要:手外伤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目前在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治疗的方式目前已经较为成熟。在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在治疗后的美观等原因,为患者进行腹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文章讨论了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

关键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张苏,印砚.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2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54-55.

上一篇:党员警示教育学习体会下一篇:马家堡小学2017师德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