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2024-06-22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通用12篇)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篇1

在新生儿疾病种类中,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新生儿黄疸如果不能够及时治疗和控制, 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智力发育障碍。在临床治疗措施中, 主要措施有光照疗法、药物疗法以及换血疗法等。但在治疗过程中, 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择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黄疸共80例, 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共80例, 上述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40例, 男20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为3 d, 最大为21 d, 平均年龄为 (15.3±4.3) d。体重最低为2450 g, 最大为3870 g, 平均体重为 (3071±234) g。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为 (258±18.6) μmol/L。对照组共40例, 男21例, 女19例。年龄最小为3 d, 最大为22 d, 平均年龄为 (16.1±4.0) d。体重最低为2408 g, 最大为3861 g, 平均体重为 (2994±187) g。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为 (255±20.9) μmol/L。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让患者家属了解新生儿黄疸的产生原因、治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让患儿家属了解相关疗法的具体作用。②舒适护理干预。保持患儿皮肤清洁, 及时为患儿更换尿布, 保持臀部清洁, 避免发生臀部感染及红疹等,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干预, 对患儿的头部、面部、胸部等部位顺序实施抚触护理干预[1,2]。③鼓励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在光疗时要加强护理干预, 保持患儿体温稳定, 定时为患儿进行翻身。加强对患儿喂养方面护理干预, 密切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改变情况, 特别是光疗过程中, 要注意对患儿进行少量多餐等处理, 避免光疗期间脱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和护理干预期间胎便转黄时间;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进行测定, 观察治疗期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动态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的腹胀发生情况, 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儿所得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值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惠普测定结果比较:观察组干预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位 (281±32) μmol/L、观察组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位 (219±31) μmol/L。对照组患儿干预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位 (285±26) μmol/L、对照组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位 (254±31) μmol/L。观察组干预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较为常见, 及时有效的治疗新生儿黄疸, 可以避免高胆红素水平对患儿智力反应的影响。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 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 能够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在护理过程中, 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新生儿黄疸的认知, 引起患儿家属对此类疾病的重视, 在护理过程中, 进行抚触有助于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 加强对患儿皮肤护理, 避免出现红臀等[3,4]。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 说明综合性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黄翠萍, 徐鹏.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干预.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 :272.

[2]母靖岚.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当代护士, 2012, 8 (8) :88-91.

[3]高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9) :121-122.

[4]司徒雪飞.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疗效影响.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25 (1) :44-46.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50例,所有患者不存在心肝肾等严重疾病,不存在手术禁忌,排除精神疾病患者。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综合组年龄44.7±3.6岁,子宫切除术22例,剖宫产术18例,盆腔手术13例,附件清除术22例;对照组年龄46.7±2.9岁,子宫切除术17例,剖宫产术22例,盆腔手术15例,附件清除术21例,两组患者一般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并发症护理工作等。综合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术前护理工作中,加强术前健康宣传工作,根据患者性格和文化层次制定个体宣传方案,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存在的疼痛情况、原因及处理措施等,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为正确预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可以通过口头宣传工作及视频等方式进行疼痛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心理耐受力。在疼痛护理中做好护理工作,术后告知患者疼痛原因,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减少疼痛,在术后护理中协助患者尽量放松腹部肌肉,减少切口的疼痛刺激。叮嘱患者做好局部护理工作,遵照医嘱按摩患者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加快对组织胺等物质的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疼痛物质的产生,达到消肿止痛目的。术后疼痛护理工作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工作,可以通过精神放松法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在患者无法忍受情况下给予镇痛药。疼痛多集中在切口,因此需要及时清理药物和辅料,注意创口清洁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患者术后可能存在消极、低落等情绪,在护理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心理开展工作,对患者保持亲切的语气,让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保证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术后疼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切口愈合时间等。疼痛情况分为4个等级,无痛为0级,轻度疼痛能够忍受为I级,中毒疼痛,难以忍受需要采用镇痛剂为II级,存在持续性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睡眠为III级。患者护理满意根据我院设计调查问卷表,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其中满意率和较为满意率为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综合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情况比较

综合组疼痛药物使用时间为4.15±1.24d,切口愈合时间为22.34±3.61d,对照组疼痛药物使用时间为7.62±1.28d,切口愈合时间为31.67±2.96d,综合组疼痛药物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综合组护理满意度(94.7%)明显高于对照组(65.3%,P<0.05)。

3讨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术后疼痛情况,这是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综合护理能够更加全面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在不少研究中表明,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够明显改善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在综合护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告知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缓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压力,教导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的措施,鼓励患者尽快下床活动,提高肢体灵活度。总之,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术后疼痛情况,具有使用价值。

★ 牙齿矫正术后的护理方法

★ 护理论文

★ 混合偏油性皮肤的护理方法

★ 脑血管病护理论文

★ 护理中职论文

★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护理论文怎么写

★ 护理专业论文

★ 案例分析论文

心理护理对人流综合症的干预 篇3

【关键词】心理护理;人工流产综合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40-01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而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早期妊娠采用吸宫术或辅以钳刮术,孕妇在术中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严重者出现抽搐、昏厥甚至心跳骤停等一系列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叫人工流产综合征。

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原因:子宫颈管或子宫壁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自身反射,出现迷走神经兴奋,释放大量乙酰胆碱,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系列影响及脑血管供血不足; 与孕妇情绪紧张有关;与宫颈扩张困难、术者操作粗暴、过高负压和强烈子宫收缩等因素有关。

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首先要从心理因素上着手,消除对人流的恐惧心理,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也要尽可能避免在过分疲劳、饥饿的情况下实施手术。

为了有效预防人流手术综合征的发生,特制定了以下预防及护理措施:

(1)术前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告知,术前消除受术者精神紧张及顾虑,做好心理护理,保守她们的隐私,以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受术者的信任与合作,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回答孕妇疑问,使她们明白人工流产是小手术,只要好好配合,避免紧张,手术完全可以顺利而安全的完成。

介绍人流手术的大致步骤,使其有心理准备。术前可嘱受术者口服巧克力、糖水或进食,为手术提供必要的能量。

(2)减轻对宫颈与宫壁的刺激是减少人流手术综合征发生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院采取术前20分钟,肛门内放入复方萘普生栓或术前两小时阴道后穹窿放入卡前列甲酯栓,辅以物理治疗,促进药物吸收。也可用利多卡因作为宫颈及宫内的麻醉松弛剂,使受术者在术中仅有触觉感,减轻了刺激、消除了紧张恐惧感,使手术能在无痛或基本无痛中进行,这对预防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3)术中护理减少孕妇的手术创伤,尽量缩短扩宫及吸宫时间,以减少孕妇痛苦,尽早结束手术为目的。密切配合手术,保证手术器械、药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根据孕周大小选用合适的吸管及负压,避免操作过程中手术器械的碰撞,勿让受术者看到血染的器械和纱布,避免谈论所吸、刮组织名称、大小等,以免对受术者产生不良刺激。术中操作应轻柔而迅速。护理人员可用手握住受术者的手分散其注意力,示意其要坚强,为其擦汗,按摩其腹部,指压内关、合谷等。

(1)术后护理术后置病员平卧位,卧床休息30分钟~1 小时,期间可给予温开水,巧克力高热量食物,使其能尽快恢复体力。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8例。观察组年龄35~44岁, 孕周37~41周;对照组年龄36~45岁, 孕周36~4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饮食、环境及各种症状的对症护理等, 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其具体措施如下: (1) 分娩前:由于高龄初产妇容易发生妊娠并发症, 由于没有经历过分娩的阵痛, 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等情绪, 同时比较担心母婴安全。因此, 产妇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的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临产的征象和生产中应注意问题, 熟悉病房、产房的位置以及相关的医院环境、并告知有关的探访制度等。对于产妇和家属提出的问题, 要耐心解释和周密解答,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稳定其情绪, 增强其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感。在进行相关检查时, 护理人员要做到手法轻柔、准确细致, 检查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告知产妇及家属。同时,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指导产妇听一些舒缓优雅的音乐, 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2) 分娩时:密切监护产妇出现的分娩征象, 尽量鼓励自然分娩, 确有剖宫产指征再行剖宫产手术, 当有家属陪产时, 让其给予产妇照顾和安慰。让患者增强做母亲的成就感, 想象母子间的亲密感觉, 这样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护理人员要对产妇多进行安抚和鼓励, 通过双方交流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 严密监测产程以减轻其疼痛。如有相关手术指征确实需要行剖宫产, 要详细讲解剖宫产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性, 及时给予鼓励和心理安慰, 同时告知剖宫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 产后:分娩后产妇由于经历了比较大的创伤心理波动较大, 如不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症。因此, 护理人员此时应时刻注意产妇的情绪变化, 给予产妇关注和心理支持, 嘱其家属多关心帮助, 使产妇能充分感到做母亲的幸福感, 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利于产后及时恢复, 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 出院指导:出院时的护理指导也非常重要, 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指导, 生活指导等详细的健康教育措施[4]。分组进行干预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妊娠结局包括剖宫产、自然分娩、产钳助产的发生比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出来,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自然分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产钳助产比例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由于分娩经历了比较大的创伤, 会使得产妇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别对于初产妇而言, 对新生命的到来她们感到欣喜的同时, 又缺乏心理的充分准备及相关的分娩知识, 毫无生育经验, 对分娩的心理准备不足, 缺乏相关的知识, 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年龄偏大的高龄产妇其生殖功能与一般产妇相比明显降低, 更容易发生妊娠并发症, 同时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也明显加大。高龄产妇往往更担心自身的状况和新生儿是否健康, 以及有无妊娠并发症, 这些忧虑使得其心理负担更重。此时护理人员如不进行有效干预, 更容易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反过来, 不良的心理状况会延缓产程的进展, 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 从而对整个产程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最终影响产妇和婴儿的转归。此外相关研究也显示, 产妇的不良心理也会引起其血管紧张素分泌的增加, 导致婴儿易发生宫内窘迫综合征, 最终导致剖宫产率的上升[5,6]。因此, 在分娩过程中, 高龄初产妇应纳入高危妊娠范围, 加强护理干预, 以改善母婴转归。

综上所述,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高龄初产妇, 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提高顺产所占比重从而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总之制定全面的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 以针对高龄初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能够有效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降低剖宫产率和妊娠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高龄初产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116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组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 观察组剖宫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自然分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高龄初产妇中进行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高龄产妇,综合护理干预,妊娠结局,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戚春鸽.高龄初产妇围生期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1) :123-124.

[2]刘中兰.护理干预在高龄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0) :47-48.

[3]戴钟英.重视高龄妇女的妊娠与分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2 (10) :723-724.

[4]朱晓燕, 吴玲梅.高龄孕产妇妊娠与分娩中护理干预研究[J].当代医学, 2011, 147 (8) :113-114.

[5]黄春英.高龄产妇心理护理对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338-339.

,疫苗安全接种的护理干预分析 篇5

[摘要]目的:探讨疫苗安全接种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组对象共2000人次,均为我院预防接种门诊2012年5月至10月收集的疫苗接种者,实施全面整体的安全接种护理干预,就相关资料与2012年1月6月收集的未行相关安全护理的2000人次接种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接种知识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疫苗安全接种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护质量,确保受种者生命安全。关键词:疫苗;安全接种;护理干预

除受接种疫苗自身性质影响外,接种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接种,杜绝人为事故,是提高接种安全性的保障。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组对象共2000人次,均为我院预防接种门诊2012年5月至10月收集的疫苗接种者,实施全面整体的安全接种护理干预,就相关资料与2012年1月6月收集的未行相关安全护理的2000人次接种者进行比较,现回顾并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象各2000人次,品种包括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水痘股苗、卡介苗、乙肝疫苗等,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免疫接种门诊常规医护,观察组加强整体、全面的安全接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加强疫苗储存环节:医护人员对各种疫苗储存、应用方法1.2.1 接种前安全护理干预 ○

2严格筛查慎用及禁需娴熟掌握,了解免疫程序及接种部位、适用对象等,以降低出错率。○忌症:了解接种对象目前身体状况,接种史、即往不良反应史及过敏史,对慎用症和禁忌症行严格筛查。常见禁忌症包括:对某种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相应疫苗应避免应用;免疫缺陷者,对所接种疫苗病毒繁殖不能完全控制,不行减毒活性疫苗接种等。常见慎用症包括中

3告知护理:护理人员接种疫苗重度疾病者、发热患者,1个月内有血液血制品应用者等。○前,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就疫苗的名称、不良反应、作用、相关注意事项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告知。并解答接种对象疑问,消除顾虑。

1严格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接种部位1.2.2 接种过程中安全护理干预 ○严格消毒,接种部位皮肤用75%乙醇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直径≥5cm,干后接种,以避免疫苗作用受消毒剂影响削弱。预防接种需在宽敞、清洁、空气流通的环境中进行,可安装安气消毒机,每日行2次消毒,监测环境消毒效果,分类管理垃圾,按着《医疗废物处理条例》2正确接种:就各种疫苗特点严格掌握,详阅说明书,按规定注射,以免出现异常反处理。○3严格查对:接种前充分摇匀疫苗,对疫苗名称、儿童姓名、接种单、年龄等行严格核应。○

4加强疫苗管理:接种前对,交待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受种者有心理准备。○

5接种儿童安全管需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有变色、过期、标签不清等情况,均不得使用。○理: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及安慰,以提高儿童配合依从性。接种后行30min现象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接种疫苗后,应多饮水、适当休息,避免身体过于劳累或剧烈运动,注意6健康宣教:就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目的向受种者耐心讲解,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以保暖。○7冷链设备及抢救物品管理:免发生医患纠纷。○需设专人管理和清洁冷链设备,冰箱每个季度行1次保养,建立维修档案及记录。抢救药品集中放置,标签需清楚,每月质控,由专人管理,以备有过敏反应时紧急应用。无菌注射器需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放置,确保在有效期内应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观察组2000人次中,受种者或监护人护理满意度为99.9%,对照组为87.5%;观察组疫苗接种知识知晓率为97%,对照组为86%,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安全事故发生,对照组出现过敏反应2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情况比较 [n(%)]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n 2000 2000

护理满意度 1998(99.9)* 1750(87.5)

知识知晓率 1940(97)* 1720(86)

不良事件 0(0.0)* 5(0.25)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免疫接种(immunization)是将免疫效应物质或免疫源用人工方法输入到机体内,通过人工被动免疫或自动免疫方法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防治能力。国家免疫接种规划疫苗均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仍存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接种前疫苗储存、禁忌症和慎用症筛查、告知干预,接种过程中消毒、消毒、查对、正确接种、疫备管理、健康宣教等干预,结果显示,接种知识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篇6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00-02

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1-2]。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痴呆患者人數日益增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质量极为重要。本文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究,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神经科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均符合老年痴呆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34例,平均年龄(73.2±3.4)岁,病程(9.4±3.8)年。痴呆种类:血管性痴呆26例,颅脑外伤后继发性痴呆9例,阿尔茨海默病29例。综合组32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普通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 护理方法

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其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多与其沟通,防止老年痴呆症患者出现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诚恳对待患者,关心患者,增加患者信心,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得患者更加配合医疗工作。护士人员语气态度要柔和,要有耐心,语速减缓。

1.2.2 生活护理

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让患者熟悉日常工作,给予患者自我照顾的机会,如洗漱、进食、穿衣等基本日常动作。如果患者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要护理人员按时拍背、摩擦等,防止褥疮。让患者养成正常的作息时间,避免出现夜间吵闹的状况,适当时候可给予患者药物帮助患者入睡。

1.2.3 认知护理

对患者进行记忆训练,如简单的数字计算;对失语症患者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让患者回忆过去深刻的往事,提高患者记忆力;让患者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类,提高患者分析能力。通过一系列简单训练,提高患者认知能力。

1.2.4 安全护理

提高病房的安全性,病房要保持清洁,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患者跌倒。有空间、时间定向障碍患者,要有专人陪同,防止患者走失。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根据数据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质量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综合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84.3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以下表1.

2.2护患纠纷发生率

结果显示,综合组护患纠纷发生0起,发生率为0;普通组护患纠纷发生2起,发生率为6.25;普通组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91,P =0.001。

3 讨论

老年痴呆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多表现为记忆和智能障碍。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生理和社会因素,如:家族史、性别、头部外伤、教育水平、病毒感染等[3]。老年痴呆患者多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或者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4]。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延缓病情发展,给患者家庭减轻负担[5]。

本文中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实验数据显示,综合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3.75%)较普通组患者(84.38%)高,护患纠纷发生率(0%)较普通组(6.25%)低,差异明显 (P<0.05)。我院从心理、生活、认知、安全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实验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

目前,对老年痴呆护理实践过程中,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采用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综合护理服务,能够让日常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相对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综合护理更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菲老年痴呆的护理干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5):17~18

[2] 王静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6):15~16

[3] 陈艳.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4,(6):12~13

[4] 符玲萍.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新方法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3):15~16

老年痴呆症的综合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83例, 其中男40例, 女43例, 年龄最小66岁, 最大83岁, 平均年龄73.7岁;病程最短6月, 最长7年, 平均3.8年;文化程度大学15例, 中学29例, 小学27例, 文盲12例;从发病至住院时间最短6个月, 最长5年, 全部病例均无明显发病诱因。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痴呆诊断标准。随机将8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1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 日常生活护理

痴呆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所以其大小便、个人卫生等方面需要家人的帮助[1], 同时在日常生活方面要帮助其形成规律, 使其规律睡眠、吃饭等。

1.2.2 生活自理训练

生活自理训练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区别对待, 对病情较轻的患者要多鼓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如买菜、做饭及做好自身卫生等;对病情较重的要帮助患者强化生活自理能力, 带领患者干些家务活[2]。同时要组织开展文艺比赛、看电视等方式促进相互交流。

1.2.3 强化精神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可因自身疾病而产生抑郁和自卑心理, 所以不愿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不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因为子女及护理人员行为及语言上的不当, 容易让老人觉得自己受到嫌弃, 从而使其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部分严重者可产生自杀倾向[3]。所以要多与患者交流, 了解其心理动态, 针对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1.2.4 饮食护理

饮食要根据老人的生理机能, 尽量选择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由于病情的原因, 饮食要做到定时定量, 食物温度适中, 无刺、无骨, 易于消化[4]。

1.2.5 安全护理

对待病情比较严重的痴呆老人要把安全放到重要位置, 要随时随地关心他们的安全, 控制其外行出走, 注意防止老人在理智不清的情况下迷失方向而走失[5]。平时最好在患者的衣袋当中放一张写有家庭地址、姓名、联系电话的纸条或布条, 万一走失, 以便于寻找[6]。患者出外行走时要有人搀扶和关照, 防止跌倒、碰撞或者摔伤骨折, 日常生活中, 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得见、拿得到的地方[7]。

1.3 评价标准

2组患者均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老年痴呆的发病率约为0.7%, 65岁以上者可达20%, 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发病率还将逐步增高, 80岁以上者患病率可以高达25%~30%, 其中15%的老年痴呆可望获得治愈, 20%~25%在治疗后有所改善[8]。本文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在给予综合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在2个月后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目前,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步上升, 所以对已患病老人应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安全护理、认知功能障碍护理、生活与饮食护理, 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纪玉秀, 赵艳玲, 朱萍, 等.老年痴呆症患者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 2008, 10 (5) :21.

[2]姜春芳.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心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6) :36-37.

[3]李丽珠, 袁国萍.老年痴呆照护者心理压力分析及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2) :90-91.

[4]白志仙.老年痴呆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8 (13) :78-79.

[5]张海燕, 张建艾.老年痴呆患者发生意外的常见因素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10, 11 (12) :78.

[6]李永琼.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及安全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14 (4) :14.

[7]何丽艳.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15 (7) :25-26.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临床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7.61±6.96)岁。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38.32±7.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其中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睡眠管理等方面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对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①人性化护理。住院患者由于刚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其介绍病房内的情况,同时注意沟通技巧的运用,态度要和蔼,保持微笑。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病房巡视,及时予以患者相应的帮助,让患者树立安全感。②加强病房护理。定时检查病房中的物品,包括床档是否坚固,以免患者坠床;将危险物品摆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及时清理病房的积水,防止患者摔倒;对病房的温度、湿度和光线进行合理调节,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③加强药物管理。对药物的有效期限、瓶盖松动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做好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的核对,避免患者误用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发生坠床、自伤等护理安全隐患。观察组患者安全隐患的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3.3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上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交通事故、工伤、高处坠落等意外事件的不断发生,外科手术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护理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增大,且护理安全隐患也比较大。其中,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意外事件、药物错误等。一旦发生安全隐患事件,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造成医患关系恶化。

对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解患者初来医院的不适应和对手术的恐惧,主动、积极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等;加强病房巡视,保障患者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帮助患者,让患者从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②加强病房管理。对病房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对松动的床档进行及时固定,以防患者坠床,同时处理好积水、危险物品的摆放等;调节病房的光线、温度、湿度,确保其保持最适宜的状态;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播放一些舒缓、轻快的音乐,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加快患者的康复;③加强药物管理。在发放药物时,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在患者服用药物时,认真核对患者与药物,避免患者发生错服或漏服现象。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P<0.05)。研究结果与金花[2]的报道一致。综上所述,对外科手术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防治效果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菊英.综合护理干预对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27-28.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术后疼痛患者11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7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8例, 女性患者19例, 年龄30~65岁, 平均 (48.38±5.31) 岁;观察组57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0例, 女性患者17例, 年龄31~64岁, 平均 (49.14±6.04)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麻醉与手术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指导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环境护理, 镇痛药应用与支持性护理, 特殊护理。

1.3 综合性护理措施

1.3.1 心理指导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术前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因大部分骨科患者术前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心理紧张, 担心伤肢的功能、生命安全以及治疗痛苦等。故护理人员必须采取耐心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可面对现实, 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护理员人的护理以及医师的治疗。

1.3.2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创造一种安静、整洁、温度以及湿度适宜的病区环境, 可让家属陪同,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 给予亲情上的鼓励与支持。

1.3.3 镇痛药应用与支持性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 若发现剧烈疼痛患者者, 应给予如度冷丁、曲马多、吗啡等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可用安慰剂取代止痛药。针对本组患者应用的度冷丁镇痛药物为25mg至100mg。根据手术的性质与部位估计术后剧烈疼痛的患者, 使用麻醉药物但作用未完全消失前对患者采取预防性给药。针对一般疼痛患者, 可采用物理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 如红外线、微波、冷疗以及热疗等[3]。

1.3.4 特殊护理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1) 触觉分散法:可使用轻柔的方法按摩患者切口周围的皮肤; (2) 听力分散法:包括听故事、听音乐; (3) 视觉分散法:包括看小说、看电视。同时, 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性格以及生活习惯指导选择适宜的娱乐活动降低疼痛反应。还可采用皮肤刺激法, 如按摩, 冷、热敷, 按摩以及皮肤搽剂等。因热敷可降低患者的肌肉痉挛, 使局部的血供增加;冷敷可使患者产生局麻作用, 并能降低其炎性水肿[4]。

1.4 疗效评定标准

评定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标准:用0分至10分代表患者的疼痛依次加重, 0分表明患者无痛, 1分至3分表明患者有轻度疼痛, 4分至6分表明患者有中度疼痛, 7分至10分表明患者为重度疼痛。在骨科手术后的第5天让患者填表并进行统计。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57例患者中, 轻度疼痛患者50例, 占87.72%, 中度疼痛患者4例, 占7.02%, 重度疼痛患者3例, 占5.26%;观察组57例患者中, 轻度疼痛患者28例, 占49.12%, 中度疼痛患者22例, 占38.60%, 重度疼痛患者7例, 占12.28%;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观察组57患者中, 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94.74%;对照组57例患者中, 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87.72%;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1。

3 讨论

3.1 正确地进行疼痛评估并及时治疗

护理人员需了解评估疼痛的方法: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数字评分法, 应积极地掌握患者的疼痛程度, 做好记录, 正确评估, 将其纳入正常的护理工作中。

3.2 疼痛的综合性护理

疼痛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主观反应, 多伴有情绪、行为及生理反应。患者容易受到心理状态以及其它因素的制约, 从而影响其发展、发生以及转归[5]。故综合性护理干预更适宜患者骨科术后疼痛护理, 利用该护理方式通过对患者心理指导与环境干预, 为患者创造一个平和的情绪以及安静和舒适的环境。这样可利于缓解患者疼痛, 此外, 给予患者镇痛药以及特殊护理 (包括皮肤冷敷、转移或者分散注意力等方法) 可使缓解疼痛的效果更加明显。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的57例患者中, 轻度疼痛患者50例 (87.72%) , 中度疼痛患者4例 (7.02%) , 重度疼痛患者3例 (5.26%)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加以综合性护理措施治疗的57例患者中, 轻度疼痛患者28例 (49.12%) , 中度疼痛患者22例 (38.60%) , 重度疼痛患者7例 (12.28%) ;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之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的57患者中, 对护理措施满意患者50例, 满意率为87.72%;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加以综合性护理措施治疗的57例患者中, 对护理措施满意患者54例, 满意率为94.74%。

综上所述, 对于骨科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缓解疼痛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术后疼痛患者11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对照组57例患者中, 轻度疼痛患者50例 (87.72%) , 中度疼痛患者4例 (7.02%) , 重度疼痛患者3例 (5.26%) ;观察组57例患者中, 轻度疼痛患者28例 (49.12%) , 中度疼痛患者22例 (38.60%) , 重度疼痛患者7例 (12.28%)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观察组57患者中, 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94.74%;对照组57例患者中, 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87.72%, 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骨科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程度。

关键词:骨科,综合性护理干预,疼痛,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杭景.综合性护理干预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3B) :68-69.

[2]戴彩虹.骨科术后疼痛原因分析与疼痛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前沿, 2011, 6 (17) :76-77.

[3]杨金菊, 罗平.“长海痛尺"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5) :73-74.

[4]任菊祥.骨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15:148-149.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0例手术室实行手术的患者, 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0例。所有患者均没有听力、语言、精神障碍, 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女各53例、27例;年龄20~86岁, 平均 (53.4±5.5) 岁。对照组男、女各51例、29例;年龄22~86岁, 平均 (54.6±5.7)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行严格的监测, 若发生异常及时上报主治医生。

1.2.2 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手术前综合护理, 手术前, 告知患者手术的方法、手术设备、手术流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确保患者对手术基本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2) 手术室综合护理, 进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应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 消除其对手术产生的恐惧心理, 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3) 心理综合护理, 经以往成功手术的案例,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经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消除其不良的心理, 如不安、焦虑、抑郁等。 (4) 手术室环境综合护理, 尽可能降低手术所致噪音污染, 可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 帮助患者尽快使用手术室环境, 以顺利完成手术。完成手术后, 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家属, 手术的情况。 (5) 手术后综合护理, 完成手术3d后, 主动和患者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态、临床需求, 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 耐心、认真回答。并告知其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手术后康复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住院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用卡方检验分析, 计数资料以 (±s) 表示, 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 (%) 为单位, 比较采用χ2检验, 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的对比

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住院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及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2.13±0.66) d、 (6.51±1.99) d、 (12.29±3.28) d, (4.37±1.06) d、 (8.37±3.51) d、 (17.39±4.11) d。

3 讨论

手术室, 为抢救、治疗的主要场所, 而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促使手术顺利的实施, 提高手术的效果、预后, 还能改善患者的病情[2,3]。为此, 本次研究, 给予手术室实行手术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较好。主要通过手术前综合护理、手术室综合护理、心理综合护理、手术室环境综合护理、手术后综合护理, 开展综合护理工作。手术前实行综合护理, 确保患者对手术流程有基本的了解[4~6];而实行手术室综合护理, 可帮助其及早熟悉手术室环境, 消除不良心理;心理综合护理, 经积极沟通,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进而使得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手术后综合护理, 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以便于促使患者及早实行康复训练, 获得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可见, 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 能有效改善心率和收缩压、舒张压, 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促使其及早下床活动, 伤口拆线。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102015-10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 随机平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0例。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情况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中, 实行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综合护理,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巍.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5) :261-262

[2]赵爽.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23) :249-250

[3]任亚莉.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258-259

[4]杨瑞雪, 赖平平, 邢凤霞, 等.老年COPD合并心力衰竭实施综合护理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 38 (3) :95-96

[5]杨瑞雪, 孟洁, 郭颖,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情绪的作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 38 (2) :85-86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篇11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98-02

ICU综合征是患者在进入到ICU进行治疗时,在ICU特有环境、治疗和患者自身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下,引起的精神症状,包括感觉错乱、波动发作或者急性知觉降低、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记忆力减退以及定位错乱障碍等[1]。如果患者出现ICU综合征,就会增加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另外还可能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的认知、心理方面的后遗症,最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2]。我院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ICU综合征的预防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纳入标准:年龄不小于18周岁;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史;听力和语言正常;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院时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或有精神障碍;四肢活动障碍或者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入住ICU超过两次;神经外科患者。全部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53.1±2.6)岁。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保证病房的环境安静;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同时详细告知患者住院环境、解释病情等;保证患者睡眠;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基础性心理支持,对患者的监测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①早期锻炼和运动:在对患者病情、意识和肌力进行严格监护的情况下,逐级给予四步运动锻炼。第一步: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时,不管患者意识处于何种水平,护理人员都需要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对体位进行改变,并给予关节被动运动锻炼,每天3次,每次20分钟;第二步: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能有效配合护理,就可以进行主动关节运动锻炼,保持坐姿20分钟,每天进行3次锻炼;第三步:在患者上肢肌力超过3级时,就可以将主动关节运动锻炼的范围扩大,如果肌力允许,护理人员就可以协助患者坐在床沿;第四步:如果患者能够进行主动关节运动锻炼,则可以不再进行被动关节运动锻炼,运动锻炼要一直进行到患者离开重症监护室。

②情感支持:情感支持主要包括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在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时,医护人员要保持诚恳和耐心的态度,通过交流沟通,让患者能将自身比较关心的疾病问题表述出来,同时让患者将疾病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表达出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积极了解,通过交流沟通让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并能采取积极和正确的方式来应对疾病。对患者家属的探视进行半开放式,在对探视进行限制的前提下可以增加预约探视,让患者和家属的交流沟通增加,从而让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虑得到有效缓解。

③音乐干预:护理人员可以选择患者自己比较喜欢的音乐,通过耳机每天定时为患者播放一定时间,在播放音乐时,护理人员可以利用语言来对患者进行诱导,让患者去想象比较快乐和美好的景象。

④心理疗法: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内心痛苦和不良情绪进行深入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让其能有效掌握改善不良情绪的心理应对技巧和知识,告知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评价指标

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对ICU综合征进行诊断,每天通过两名护理人员来评估患者ICU综合征,如果评估结果为阳性,就需要告知医生,让医生来进行诊断和鉴别。采用ICU环境压力源量表对ICU环境压力程度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压力评分、ICU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压力评分、ICU住院天数比较( X±s)

组别例数压力评分(分)ICU住院天数实验组5083.47±15.5411.06±9.07对照组5099.85±13.2616.89±16.11t 5.66972.2298P P<0.05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18.0%(9/50),对照组患者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34.0%(17/50);实验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主要是对患者生命进行抢救,病房中医疗仪器和设施会让ICU患者的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患者处在仪器报警声和噪音中,而且和自己家属隔离,不能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这样患者自身压力就会增加,从而患者就可能出现一些认知能力改变和反常的行为反应[3]。在不良反应和情绪的影响下,患者自身免疫力就会降低,让疾病康复时间增加,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病情。所以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对于ICU综合征的预防和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早期锻炼和运动、情感支持、音乐干预以及心理疗法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压力评分、ICU住院天数和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让ICU综合征发生率有效降低,同时让ICU患者压力程度得到有效缓解,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6]。

参考文献

[1]程洁曼.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3,15:96-97.

[2] 王红玉.护理干预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29:110-111.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收治的高龄初产妇60 例为研究组, 2012 年1 月~2013 年1 月收治的高龄初产妇60 例为对照组, 产妇年龄35~43 岁, 平均年龄38 岁, 孕周35~44 周, 平均孕周39 周。两组产妇的年龄以及孕周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产妇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孕妇入院后, 向家属以及孕妇介绍医院的病房设置、环境以及相关制度, 让她们消除陌生感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2]。对于产妇的疑问, 要给予详细解释, 行剖宫产的产妇, 术前要给予安慰, 讲解其安全性, 让产妇及其家属理解接受手术。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术后的注意事项, 演示术后的翻身以及咳嗽活动技巧以及放松的措施。分娩期需要严密监护产妇, 条件允许同时没有明显的剖宫产指征条件下, 可以选择阴道试产[3]。产时要观察产妇的产程, 同时根据产妇行为与反应, 来解除产妇对于分娩阵痛产生的恐惧, 缓解她们在分娩过程当中的害怕紧张心理, 指导产妇正确用力, 从而避免过度地体力消耗, 顺利渡过分娩期。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要高于阴道分娩, 所以产后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子宫以及阴道出血情况, 特别是产后3 h内。

1.2.2 研究组产妇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

1.2.2.1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定期进行产前的检查, 必要的时候需要增加检查的次数, 并且使用图片、视频等宣教资料对妊娠生理、解剖以及分娩的程序加以宣教。护理人员要指导高龄孕妇保持每天8~10 h的睡眠, 同时坚持左侧卧位从而降低子宫的右旋, 增加子宫的血流量[4]。此外还需要指导孕妇补充叶酸以及维生素E, 并且做到劳逸结合, 自数胎动, 从而强化自我监护。护理人员尤其需要注意讲解妊娠并发症临床表现, 例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同时在孕中期行妊高症的预测试验以及预防干预[5]。孕晚期要避免性生活以及重体力劳动, 对于胎膜早破的孕妇要宣教臀抬高, 从而防止脐带脱垂, 保持其外阴清洁, 定期予以产前监护, 如有必要则应当提前住院。

1.2.2.2 并发症护理孕中期常规行妊高症的预测试验例如翻身试验以及平均动脉压的测定等, 对于那些预测试验呈阳性的孕妇, 在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前提下, 每天要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阿司匹林, 同时做好随访工作[6]。对于合并妊高征的产妇需要鼓励其适当运动, 同时多食用新鲜蔬果;轻症患者做好门诊随访, 中度患者应当住院, 并高度重视产妇头晕、目眩以及眼花等症状, 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

1.2.2.3 产后护理高龄初产妇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机率比较高, 所以产后需要严密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以及生命体征情况。除此之外, 高龄初产妇的紧张以及焦虑心理, 盼子心切以及对新生儿的性别不够满意等方面的因素, 也是导致其产后出血的重要诱因, 护理人员要在产前掌握产妇心理状态及其对新生儿性别方面的期盼, 从而在分娩后给予生理以及心理支持, 并且配合娴熟专业护理技术来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7], 同时要注意保护性的人文关怀, 等产妇的子宫缩复良好以及情绪平稳之后, 再告诉她们胎儿的性别。

1.2.2.4 心理护理大部分的高龄孕妇都担心新生儿是否畸形、分娩是否顺利以及自身的健康问题, 担心自己能否平稳渡过分娩期, 因而精神比较紧张。针对这方面的心理, 在护理的过程当中, 护理人员要做好孕妇的心理、生理、文化以及精神评估, 根据她们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家庭背景而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8]。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孕妇, 为她们提供安慰, 详细解释妊娠作为正常生理现象, 在分娩时不受年龄影响, 过度焦虑会导致妊娠合并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升, 同时给胎儿生长带来不良影响。护理人员要宣教妊娠期以及分娩期的医学知识, 解除产妇对于妊娠分娩的顾虑, 鼓励她们参加胎教活动,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消除孕妇非必要的焦虑, 保持孕妇的情绪稳定。此外还需要做好对她们家属的宣教工作, 特别是她们丈夫以及公婆方面的工作, 鼓励他们为产妇提供生活以及心理上的支持帮助, 让产妇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1.2.2.5 胎膜早破的护理有资料显示35 岁后的孕妇随年龄增加胎膜早破发生率上升, 可能与年龄增大后机体缺乏微量元素锌、铜, 使胎膜张力下降、宫颈组织弹性减弱、阴道自净功能降低等因素有关。指导孕妇绝对卧床休息, 抬高臀部, 防脐带脱垂。保持会阴清洁, 每日用0.1 新洁尔灭会阴消毒两次。监测体温、血象及胎儿宫内情况, 破膜超过12 h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破膜超过24 h无规则宫缩, 若胎龄≥37 周, 予以催产素引产, 若胎龄<37周。根据有无感染征象及胎儿情况适当延长胎龄。经以上述护理, 19 例胎膜早破产妇无1 例发生脐带脱垂。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 18.0 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产妇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高龄初产妇的特点目前我国高龄初产妇的数量越来越多, 最为主要的原因有晚婚晚育、生育观念变化以及社会压力加大等。高龄初产妇因为年龄比较大, 生殖能力下降, 往往合并有其他的内科疾病, 因此病理妊娠可能上升, 妊娠并发症以及合并症发生率要高于年轻的初产妇, 这些是影响产妇以及围生儿转归的关键因素, 高龄初产妇目前已被列入到高危妊娠范围当中。高龄初产妇一方面因为其生理变化可能导致妊娠并发症以及合并症, 并且分娩给她们带来严重应激反应, 特别是高龄初产妇心理变化非常复杂, 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 虽然属于正常心理反应, 不过严重的心理不安以及心理障碍, 会影响到各个产程的环节, 有的不良心理因素甚至能够导致产后的出血率上升, 同时增加缺乏产科指征的剖宫产率。

3.2 分娩方式选择及其护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如果可以正确对待高龄初产妇情况, 加强围生期的保健教育, 同时采取可行护理措施, 改善分娩期监护支持, 能够明显减少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产妇 (P<0.05) 。此外通过提供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得到产妇及其家属的支持, 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提高产妇的遵医行为, 同时实现护理人员的价值。因此护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树立全新护理观念, 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以及自豪感, 从而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高龄初产妇需要列入高危妊娠的范围,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高龄初产妇特殊情况的认识, 加强妊娠各个阶段的护理, 积极预防妊娠合并症以及并发症, 分娩过程中予以合理的指导和干预, 适度放宽剖宫产的指征, 从而保证高龄初产妇顺利渡过围生期, 降低妊娠期以及分娩期的风险, 达到母婴安康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初产妇临床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龄初产妇60例为研究组, 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初产妇60例为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予以综合性护理, 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合并症、产科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产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属于高危妊娠, 临床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 能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高龄产妇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龄初产妇,综合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郎景和, 陈映竹, 冯睿.女性生殖健康与保健[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3:307-309.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55-162.

[3]尹利荣, 刘映舞.高龄初产妇的妊娠与分娩[J].现代妇产科学进展, 2013, 13 (10) :133-166.

[4]章小维, 郭明彩, 杨慧霞.高龄初产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1 (2) :l11-112.

[5]陈秀芬.易忽视的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J].护理学报, 2013, 11 (8) :238-240.

[6]于秀芝, 马红平.我国高龄孕产妇现状及上升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3, 7 (13) :447-448.

[7]吴庆庆, 姜桂英.高龄初产妇妊娠现状与分娩方式[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3, 16 (6) :364-365.

上一篇: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下一篇:农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