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共12篇)
综合康复护理 篇1
为了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及感染预防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进行相关研究和相关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产妇年龄19-31岁,平均(23.0±4.0)岁,妊娠35-41周,体重65-79 kg,孕次2-4次;对照组产妇40例,年龄20-32岁,平均(23.2±4.2)岁,妊娠时间36-41周,体重66-80 kg,孕次3次左右。两组产妇和家属都对该研究内容知情,并提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理疗禁忌症、精神障碍以及脑部等系统疾病的患者;胎膜早破产妇、合并泌尿疾病、死胎产妇以及产后并发症严重,产妇[1]。两组新生儿都正常,不存在相关先天性病症。两组产妇相关信息和相关数据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产妇来说,在产后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产后母乳喂养护理、产后知识健康教育、产后会阴护理、产后卫生护理以及产后饮食和运动护理等[2]。针对观察组产妇来说,主要在产后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第一,加强对产妇的产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产妇的交流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多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方法和挤奶技巧,加强对产妇的产后饮食护理,还要加强对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卫生知识、避孕知识等宣教力度[3]。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内心想法,给予产妇必要的心理支持,引导产妇放松心情,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还要重点加强对产妇的生理功能康复护理。引导产妇进行相关锻炼,缓解产妇的内心压力,给予产妇关心和温暖。第二.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乳房护理,使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敷在产妇乳房上,在热敷完成之后,为产妇涂抹适量的凡士林,加强对产妇的乳房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持续五分钟。在按摩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得当。第三,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子宫护理,采取子宫复旧按摩措施,在保证产妇膀胱有效排空的基础上,在产妇子宫部位涂抹适量的凡士林,加强对产妇子宫的穴位按摩.保证按摩用力均匀[4]。第四,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盆底护理.引导产妇保持平卧位姿势,使得产妇肛门收缩,在产妇出现盆底肌.上提现象后间隔一段时间继续训练[5]。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产后临床指标对比
经过产后护理情况观察,在产妇产后基本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产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经过后期评分比较,在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改善评分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2.4 产后感染率对比
对照组产妇产后感染问题产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具体见表4。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每一个女性来说,分娩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产妇来说,其相关器官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不仅会出现生理性变化,还会出现心理性变化,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应激状态和相关问题[6]。
当产妇分娩结束后,要加强对其的产后康复护理,要从产妇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入手,保证产妇身心健康,促进新生儿正常成长。由于产妇自身知识不充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产妇一系列问题出现[7]。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妇产科护理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加强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总之,针对产后产妇来说,加强综合康复护理十分必要,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产后相关指标.还能在避免产妇产后感染的基础上促进其身体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8]。
摘要:目的 探讨在在产妇生产结束后,综合康复护理方法 的应用效果,旨在从根本上促进产妇后期身体康复,降低产妇后期感染率。方法 选取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主要加强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主要加强产后综合康复护理。结果 在产妇产后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产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产妇产后感染率上,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及感染预防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产后,综合康复护理,产妇,预防感染,效果
参考文献
[1]孔秋菊.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10);2637-2638,
[2]石慧萍,官友爱,周丽芬,等.产后综台康复护理对产妇壤复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24(1):41-43.
[3]于素莲,魏红光,李丽,等.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应用于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9):206-206.
[4]陈积兰.产后综台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236-237.
[5]郭忠芳,孟秋丽.顺产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79-180.
[6]沈国美,刘海燕,邬开会,等.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2-1843.
[7]张忠娟.产后康复缘台涪疗仪在产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08(21);100-101,102.
[8]李慧.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9):139-140.
综合康复护理 篇2
2017年很快过去,这一年始终坚持学习,每周一辅导康复技师业务学习,每周二辅导护士们学习。今年开展了十余个新项目新举措,使护士治疗师感到 我们科前途远大,有目标有赶超精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将来计划。在偏瘫病人实施中枢整合理论,开辟了康复的新纪元,护士要求对偏瘫病人24小时康复管理,间歇胃管的使用减少了卧床病人高热误吸误咽,营养不良,吞咽障碍临床科研基地成立标志我科康复事业达到本地区高水平,间歇导尿技术的开展延长了截瘫病人寿命至少10年,另外还有海姆立克急救法,耳石复位技术,并有两项技术立项科研。具体陈述如下:
康复技师大家学会他们看CT或MRA片,与医生具体分析梗塞或出血病灶,颞叶顶叶额叶,基底节,丘脑,内囊,外囊,脑干,脑桥,小脑,根据部位给病人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教会技师分析注意力障碍,偏侧忽略,方向感缺失,头控,肩控,肘控,腕控,髋控,膝控,踝控,每个阶段重点训练内容,在给病人锻炼过程中治疗师的口令,手输入感觉得位置,脚的位置,肩髋摆动的方向,上下左右内旋外旋的手感输入。在理论上的提升,和技巧手法的改善,使我们在本地区偏瘫治疗上独树一帜,治疗效果时间段,没有或很少异常步态,吸引来不少病人。一年来锻炼了4000人次偏瘫病人。收到病人锦旗7面,老年病人生活自理,中年病人回到工作岗位。教会护士偏瘫病人良姿位的摆放,教会护士偏瘫病人的坐站转移,以便监督家属是否做得正确。配合治疗师工作,使病人减少异常姿态,使病人少走弯路,减少住院时间。
截瘫病人大家学会治疗师查体,分析病人浅感觉,深感觉,脊髓休克期,完全性损伤,不完全性损伤,使用国际通用量表,与病人沟通治疗与预后,在截瘫训练方面与大医院矫形师配合,使病人得到与大医院一样的康复内容与效果。一年来锻炼了300人次病人.在截瘫病人护士开展间歇导尿技术,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给病人制定饮水量表,定时间歇导尿,使病人形成正常的膀胱,改善肾功能,延长病人的生命。
在锻炼偏瘫病人过程中,吞咽障碍康复技术与病人管理工作形成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从病人一入院即进行评估,给予饮食干预,间歇胃管的使用,改变食物形态,改变水的形式,使病人减少误咽,误吸,抗生素的使用率从2016年的40%,到今年的10%不到,足以说明院感率的大大下降,医生护士切实感受到去年发烧不断,今年很少。2017年11月27日将与郑州大学吞咽研究所联合挂牌成立吞咽障碍临床科研基地,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本人也总结间歇插管技术的综述论文,作为第十四届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师年会参会优秀论文和受邀嘉宾。在那儿接触到更优秀的康复护理,治疗师,康复医生,感觉更要继续学习,才能赶上内地与国外。吞咽障碍训练病人次2712人次,并开展了球囊扩张技术,使脑干梗塞环咽肌失迟缓病人的吞咽障碍得到解决。并立项科研课题间歇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吞咽造影技术,使我们形成一个科研团队。
在医院开展心脏复苏术的同时,我科也开展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在生活中吞咽误吸窒息的病人不少,我科护士治疗师必须人人过关,在抢救工作中正确判断误吸的发生,给予及时有效抢救。在生活中和病区有很多成功例子,提高了护士与治疗师的职业荣誉感。
耳石复位技术大家对他比较陌生,人群发病率达40%,可见发病率之高,我科头晕病人很多花费1-2万元,碾转不少医院头晕不改善,到科室后给予体格检查确诊良性位置性眩晕,即给予1-2次耳石复位技术,立即解决了病人的头晕,平均每天复位1-2个病人,全科护士、治疗师、医生掌握了此项技术,全年复位2566人次。
基层医院养老院在今年也到基层医院和养老院传播我们的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技术,希望更多的人得到先进的技术与护理,最重要的是病人得到尊严与安详的晚年生活。在参与团结一家亲工作中,看到一些脑瘫患儿需进行康复训练但家人康复意识欠缺,还有很多病人处于贫困中,残联有项目支持,但路途遥远,吃饭住宿家人耗费不起,建议有些患儿可留到我科康复,我们技术及条件对于早期脑瘫患儿可以解决此项工作。
配合兵团残联开展残疾儿童筛查工作
在兵团残联合五师残联参观指导我科工作,给予我们工作上的肯定与鼓励,配合兵团医院对我师64名残疾儿童给予筛查,对我科开展0-3岁幼儿脑瘫康复工作给予肯定,今年共训练脑瘫患儿250人次。并开展对6-15儿童心理智力筛查,筛查出异常患儿给予家庭康复指导和专业指引。
老年护理在工作中我们接触的主要是老年人,针对老年人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开展了老年痴呆智力筛查,心理测评,对此类病人开展老年痴呆康复及健康宣教,及早干预病程,与家属配合,减缓病程。对心理障碍病人给予及早干预,使他们更好的度过晚年生活,教育家属理解配合心理康复工作。年心理测评1340人次。
培训新进一名康复师,并顺利开展儿童康复项目,培养一名科内护理人员转康复师,培训及开展工作顺利,可以很好胜任此项工作,乌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培训护士一名,小儿脑瘫康复评估学习班派康复师与康复护士前去参加,为后备梯队做准备。
成功举办全院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大查房,提高带动全员合作,并在全院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开展间歇插管技术,根据实际工作制作安全吞咽PPT,进行全院宣教
总之,今年在康复护理及康复治疗技术工作的开展方面领先北疆片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博乐地区有了口碑。
今年湖北天佑医院吴秋枫教授来我科援助工作、教学,主要援助中医专业,我科中医专业落后,为更好引智,安排吴教授带教一名中医专业医师,每日指导,同时每月全科授课一次,并开展脑卒中中医临床路径项目,顺利实施96例,体中医特色。科室建立中医组,由副高级职称医师担任组长,并有援疆专家吴秋枫教授担任负责人,积极开展中医各项诊疗项目:熏蒸、针灸、推拿、理疗、艾灸、火罐、伏贴等,并培养各种中医人才,组建中医团队,促进我院中医发展 工作的缺点
护理工作中的大框架已打好,由于科室不断壮大,业务量繁忙,有的病人慕名前来,不能怠慢,护理质控也只抓了大的方面,小细节不能督促到位,工作中的细节两位组长监督督促欠,吴素荣组长负责内容管理较好评,另组长积极性不够。
综合康复护理 篇3
【关键词】 早期综合康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临床疗效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颅脑遭到损伤后,GCS(格拉斯哥评分)为3~8分,在伤后昏迷6h以上,或者伤后意识在24h内逐渐恶化,再次晕迷达6h以上者。重型颅脑损伤的病重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在近些年的研究中,病死率由52%降至32%[1],但是如何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残率,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仍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其中40例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病例经CT检查均显示为颅脑损伤,GCS为3~8分。其中,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87岁,平均年龄35.7岁;晕迷程度,深度晕迷6例,中度晕迷16例,轻度晕迷18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85岁,平均年龄35.8岁;晕迷程度,深度晕迷5例,中度晕迷15例,轻度晕迷20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均行脱水降颅压、内环境稳定维持、抗感染、肠内营养、神经营养等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处于急性期患者,行保护性约束,每隔1.5h变换1次体位,维持患者的卧位舒适,确保良肢位摆放,避免关节发生变形与挛缩;处于恢复期患者,指导其功能锻炼。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由专业功能治疗师进行指导,由专业培训护理进行操作,待患者病情平稳1~2d后,行肢体功能康复促醒与锻炼的综合康复护理[2]。具体方法如下。
1.2.1 功能锻炼 分阶段开展康复训练,处于晕迷期患者应维持关节、肢体功能位,行保护性制动。(1)卧床姿势应正确,肩部关节应为敬礼位;腕关节35°,背屈;肘关节90°,弯曲,使用硬板靴防止足下垂。(2)使各关节被动活动,上肢肩部外旋,后旋前臂,后旋关节与上臂,进行屈伸运动,1天2次,每次11~15下。
1.2.2 促醒 (1)在护理过程中,应将患者作为清醒患者,加强语言交流,并进行解释工作,以言语方式呼唤促醒。(2)音乐呼唤,待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时,选择患者熟悉和喜欢的音乐,以短片的形式反复播放,1天3次,1次3min,控制好播放时间和音量,不宜过长与过大,防止疲劳。(3)皮肤刺激,按摩患者的全身皮肤与肢体,在每次翻身时,刺激患者的皮肤,加强外界的刺激。选择合适温度水擦洗患者全身,并进行穴位按摩[3]。
1.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根据GCS评分评定患者的近期疗效;在预后6个月后,再根据GOS评分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将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和表2。
3 讨 论
在传统的治疗中,昏迷患者通常从清醒后开始康复锻炼,但是随着康复手段、康复机械的多元化,临床康复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损伤较为严重,且缺失了神经功能,若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必须加强功能恢复训练。有关实验研究显示,在颅脑损伤后,早期主要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即形成微血栓,脑微血管结构已遭到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也逐渐肿胀。待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神经系统不再发生恶化症状后,于1~2d即可开展训练[4]。
在本实验中,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另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总而言之,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后较为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陶燕平,王子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2—1103.
[2] 于雪梅,谭易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体位及时间的探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84—185.
[3] 陈伟丽,李嫦珍,刘淑萍,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56—757.
脑梗塞后康复综合护理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随机选取了来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45例, 女性35例, 年龄在38~79岁之间, 平均年龄 (56.35±10.34) 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分别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在40~7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7.17±10.25) 岁。观察组男性21例, 女性19例, 年龄在38~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5.87±10.71) 岁。80例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病情。患者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在10 min~12 h之间, 平均入院时间为 (37.89±12.12) min。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与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中制度的脑血管病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2]。 (2) 所有患者均经过脑部CT扫描确诊、经MRI确诊。 (3) 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意识清醒, 病情得到控制, 没有恶化情况。 (4) 对患者学历要求为小学以上, 可以理解护理人员讲解的脑梗塞护理标准等简单内容。
1.2.2 排除标准
(1) 经抢救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患者。 (2) 经检查后伴有其他并发症状患者。 (3) 心、肺、肾功能不全患者。 (4) 排除伴有精神疾病患者。
1.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经抢救治疗后均转入到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脑梗塞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保持病房清洁, 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日常康复训练护理与病房护理等常规内容。
1.3.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如下。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之前向患者讲解引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介绍综合护理的实施方案, 患者进行后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因为患者在患病后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 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心理干预。脑梗塞患者患病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甚至绝望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 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 引导患者家属积极的配合患者的康复护理。在生活中给予患者体贴、关心的方案, 帮助患者树立将疾病战胜的信心。
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向脑梗塞患者以及者患者家属讲解脑梗塞发病原因与日常饮食习惯的关系, 指导患者家属向患者准备科学饮食食物。指导患者饮食低盐、易消化、清淡以及少油的食物, 食用半流质、软饭类食物。保证患者少食多餐, 多食用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鼓励患者食用新鲜的水果, 严禁患者饮食刺激、生冷、辛辣类食物, 禁止患者暴饮暴食, 适量餐饮, 晚饭后减少容易使患者神经系统兴奋的茶类、饮料等[3]。
功能训练: (1) 语言训练。患者在患病后部分患者有失语等病症出现, 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进行语言发声训练, 首先从单音节进行发声, 让患者跟着护理人员进行模仿, 随后逐步加深, 将吐字量加深, 并且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语言恢复能力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 (2) 认知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抢救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向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 在训练初期要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以及缓慢运动[4]。先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对患者各关节进行外旋、前屈训练, 待患者逐渐恢复认知能力后对患者进行主动运动的指导, 辅助患者伸手、抬脚、举臂等简单训练, 随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患者自行起卧的时间。当患者可平衡站立时, 辅助患者进行行走训练, 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时要由易至难。
1.4 观察指标
在患者进行护理6个月后, 观察使用不同护理方式的脑梗塞患者身体恢复情况, 分为基本痊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4个级别, 其中基本痊愈是患者经过护理后身体各项指标正常, 可独立行走, 病残程度为0;显著好转是指患者发病后的并发症状显著改善, 病残程度在1~3级之间;好转是指患者并发症状得到改善, 病残程度为3~5级之间;无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病症以及并发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恶化, 病残程度在5级以上。进行护理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包括泌尿感染、褥疮、肺部感染指标[5,6]。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经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后, 该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随访, 经随访后发现,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经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后, 该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随访, 经随访后发现,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 对照组为2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引发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脑部微小动脉出现堵塞, 导致患者脑部动脉组织出现缺血, 因为发病前兆不明显, 容易被患者忽略, 发病后则病情紧急, 病症变化快,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在治疗后自身功能恢复缓慢, 因此在治疗后对患者加强日常护理十分必要[7,8]。对脑梗塞患者护理的原则是将患者的社会能力、智力、体力等综合功能最大限度恢复。
随着医疗制度不断改革, 护理工作也将加强患者的舒适度作为护理的中心内容, 保证在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传统护理方式主要原则是以疾病为中心, 保证患者治疗期间不出现和病情有关的并发症等。而综合护理对患者护理是要求以人为本, 最大限度的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 向患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 保证患者及时恢复健康,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在恢复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让患者及时掌握和脑梗死有关的知识, 让患者了解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将身体恢复, 从而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促进患者及时康复[9]。
该研究中使用到的综合护理除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功能训练外还包括日常生活护理, 其中日常生活护理包括以下内容: (1) 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翻身, 擦洗身体, 防止患者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出现褥疮、感染以及皮肤溃烂等现象。 (2) 定期为患者修剪指甲、头发等内容, 保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使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情, 增加面对生活的信心。 (3) 日常生活中辅助患者排便, 对患者泌尿系统进行全面护理, 防止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泌尿系统感染, 增加患者治疗周期, 对患者病情的好转造成延误。总之,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是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
该院随机选取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经研究发现, 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6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的护理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经过常规护理后的护理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 对照组为20%, 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关研究发现,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效率为91.7%, 该研究中所得结果为92.5%, 由此可知该次研究结果具有良好意义[10]。
综上所述, 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可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健康, 可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应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随机选取了来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计算机软件把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 对照组为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可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应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综合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陈钢妹, 留盈盈, 游俊莉, 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探究[J].健康研究, 2014, 4 (2) :431-432.
[2]曾明梅, 李瑞英, 马玲, 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16 (5) :83-85.
[3]张芹英.为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5 (11) :143.
[4]赵冬艳.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3 (7) :128-129.
[5]王满红.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5 (8) :183.
[6]刘桂花.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3 (13) :94-96.
[7]刘丽丹, 高玉霞, 刘军,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PVS觉醒与康复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12, 17 (8) :1630-1632.
[8]时秀兰, 杨文东.综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 2012, 8 (10) :121-122.
[9]陈翠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5) :4562-4563.
[10]刘波.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记录 篇5
入 院 记 录
姓名住址
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入院时间记录日期
职业病史陈述者
籍贯病史可靠性
主诉
现 病 史
既 往 史
个 人 史
婚 育 史
月经史(女性)
家族史及遗传病史
体 格 检 查
T:P:R:Bp:
一般情况体型(中、高、矮、胖、瘦)发育(正常 畸形)
营养(良好 中等 不良)体位(自动 被动 强迫)
查体(合作 不合作)步态(正常 异常 描述)
皮肤、粘膜颜色(红润 苍白 黄染)温度(温 冷 热)
水肿(无 有 部位)皮疹(无 有 部位)
瘀斑(无 有 部位)褥疮(无 有 部位)淋巴结肿大(无 有 部位)
头 部颅骨缺损(无 有 部位)角膜溃疡(无 有 __侧)
结膜充血(无 有 __侧)鼻窦压痛(无 有 部位)耳鼻流脓(无 有 部位)咽部充血(无 有)
颈 部倾斜(无 有)气管偏移(无 有)
甲状腺肿大(无 有)静脉怒张(无 有 __侧)
胸 部胸廓(对称 畸形)语颤(正常 减弱 __侧)
叩诊(左侧 音右侧 音)呼吸音(清晰 粗糙 __侧)
干啰(无 有 __侧 部位)湿啰(无 有 __侧 部位)
心前区(正常 隆起)心尖搏动位置(左锁骨中线内外cm)
震颤(无 有 __侧 部位)心界(正常 增大 __侧)
心率次/分节律(齐 不齐)心音(正常 强 弱)
杂音(无 有 描述)
周围血管征无 有 描述腹 部腹形(平坦 膨隆 舟状腹)肠型及蠕动波(无 有 部
位)
腹柔软度(正常 柔韧 板状)腹部包块(无 有 部位)
肝脏触诊(正常 肿大 肋下cm)脾脏触诊(正常 肿大 肋下cm)
Murphy征(阴性 阳性)麦氏点压痛(无 有)
腹部叩诊(音)肾区扣痛(无 有 __侧)
移动性浊音(无 有)肠鸣音次/分
外阴及肛门
脊柱及四肢
专科情况
一、高级脑机能
意识状态(清醒 嗜睡 昏睡 昏迷)言语(流利 失音 失语 口吃)
对答(切题 不切题)理解力(正常 减退)
注意力(正常 减退)计算力(正常 减退)
定向力(正常 减退)记忆力(正常 减退)
精神状态(正常 焦虑 抑郁 幻听幻视 烦躁 强哭强笑 多语欣快)
二、颅神经
Ⅰ 嗅神经(正常 减退 消失 幻嗅 __侧)
Ⅱ 视神经
视力(正常 异常 __侧)视野(正常 异常 __侧)
Ⅲ 动眼、Ⅳ滑车、Ⅵ外展神经
眼球位置(正常 异常 __侧)眼球运动(正常 异常 __侧)
眼睑下垂(无 有 __侧)复视(无 有 __侧)
眼震(无 水平垂直 旋转 __侧)瞳孔直径(左mm右mm)
直接光反射(正常 减弱 消失 __侧)间接光反射(正常 减弱 消失 __侧)
Ⅴ 三叉神经
角膜反射(正常 减弱 消失 __侧)咀嚼(正常 减弱)
颜面触觉(正常 减弱 消失 __侧眼眶面颧下牙床 其它区域)
颜面痛觉(正常 减弱 消失 __侧眼眶面颧下牙床 其它区域)
Ⅶ 面神经
额纹(对称 变浅 消失 __侧)皱眉闭眼(正常 减弱 不能 __侧)
露白(无有mm__侧)鼻唇沟(对称 变浅 消失 __侧)鼓腮吹哨(正常 减弱 不能 __侧)患侧露齿(无露齿 颗 __侧)
乳突压痛(无 有 __侧)外耳道周疱疹(无 有 __侧)
味觉(正常 减弱 消失 __侧)
Ⅷ 听神经
听力粗侧(正常 异常 __侧)Rinne试验(正常 异常 __侧)
Weber试验(正常 异常 __侧)
Ⅸ 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
咽反射(正常 减退 消失 __侧)吞咽(正常 呛咳 困难)悬雍垂(居中 偏左 偏右)锐痛(无有)
声音(正常 鼻音 嘶哑 失音)
Ⅺ 副神经
耸肩(正常 减弱 __侧)转颈(正常 减弱 __侧)
颈部痉挛(无有)
Ⅻ 舌下神经
伸舌运动(居中 偏左 偏右)舌肌萎缩(无 有 __侧)
舌肌纤颤(无 有 __侧)
三、运动
1、一般情况
肌肉(正常 萎缩 肿胀 痉挛部位)关节(正常 畸形 发红 肿胀 疼痛 部位)肢体围度(正常 增大 减小 部位)
2、肌张力
3、肌力
4、关节活动度
骨科其它情况:
5、Brunnstrom分期(脑卒中、脑外伤患者填写):
__侧上肢__期手部__期下肢__期__侧上肢__期手部__期下肢__期
6、手机能(脑卒中患者填写):(废用手 辅助手C 辅助手B 辅助手A 实用手B 实用手A__侧)
7、肩关节半脱位(脑卒中患者填写):(无 有__侧)肩痛(无 有__侧)手肿(无 有__侧)
8、指鼻试验(正常 异常 __侧)跟膝胫试验(正常 异常 __侧)
9、不自主运动(无 有 描述)踵试验(正常 异常 __侧)
10、利手(左、右、双利)
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
Romberg征(阴性 阳性)坐位平衡(3级2级1级0级)站位平衡(3级2级1级0级)步行能力(5级4级3级2级1级0
级)
五、感觉
浅感觉正常异常部位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
左侧
右侧
深感觉正常异常部位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左侧
右侧
皮层感正常异常部位定位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
左侧
右侧
六、反射(—消失+减弱++正常+++活跃++++亢进)
浅反射上腹壁反射中腹壁反射下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左侧
右侧
深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膝腱跟腱髌阵挛踝阵挛
左侧
右侧
病理征Babinski征Chaddock征Gordon征Oppenheim征Hoffmann征
左侧
右侧
其它反射:
六、反射及反应(脑瘫患者填写)
原始反射交叉性伸肌反射侧弯反射拥抱反射抓握反射 左侧
右侧
姿势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左侧
右侧
平衡反应倾斜反应降落伞反应自动步行反应
正常
异常
七、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无 有)Kernig征(阴性 阳性)Brubzinski征(阴性 阳性)
八、植物神经系统
皮肤温度及湿度(一般适中 良好)皮肤弹性(一般 适中 良好)皮肤划痕试验(阴性 阳性)括约肌功能(正常 异常)
九、脊髓损伤患者:球海绵体反射(有无)神经平面:感觉平面:运动平面:
辅助检查
入院诊断
住院医师:
上级医师:
综合康复护理 篇6
【关键词】胰腺外伤;护理干预;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05-01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外伤的发生率比较低,胰腺外伤占腹部闭合伤得2~5%,在有撞击伤、挤压伤等外伤史,损伤程度比较严重,如胰液外溢、胰腺破裂等[1],胰腺周围有很多重要的脏器及大血管,外伤伴其他脏器的损伤,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观察及护理极为重要,本文介绍我院对胰腺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70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在16~71岁之间,平均39.7±4.8岁,开放性损伤4例,闭合性损伤31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在21~69岁之间,平均40.3±5.1岁,开放性损伤5例,闭合性损伤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控制出血、寻找胰管,适当清创,充分引流,处理合并伤,均接受剖腹谈擦,Ⅰ、Ⅱ级损伤行胰腺清创、止血、缝合及引流术,Ⅲ级损伤行远端胰腺切除、胰头断端修补缝合术。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住院期间APACHEⅡ评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病情监测及呼吸道护理: 严重胰腺外伤患者易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手术之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吸氧6~8L/min,给予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观察有无内出血,休克体征,注意心肺、肾功能的保护及监测,结合血气分析适时调整吸氧浓度,必要时可行机械辅助通气[2]。
1.2.2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引流管要妥善安置,保持通畅,术后48h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抗生素溶于生理盐水行胰周冲洗引流,冲洗要定时快速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及量,胰周引流管冲洗的进、出管可进行调换;鼓励患者在不同体位进行冲洗,以确保冲洗不留死腔。实践证明,有效的胰周冲洗引流是胰腺外伤术后恢复的关键。
1.2.3疼痛护理 : 胰腺外伤可造成化学性腹膜炎,腹痛剧烈[3],应告知患者,让病人有心理准备,并鼓励其积极面对。为减少胃酸和食物刺激胰液分泌,应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还可以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使膝盖弯曲靠近胸部使腹壁放松以缓解疼痛,必要时给予镇痛药。
1.2.4胃肠道功能恢复及饮食的护理 : 术后病人易产生腹胀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3]:①持续有效的胃管减压,防止胃管阻塞、脱落,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②腹部理疗,超短波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增加黏膜血流,促进炎症吸收,改善肠道功能。③鼓励病人在床上活动,手术后48h可试行早期下床活动有利腹腔引流及恢复胃肠蠕动,预防腹胀和肠粘连。④禁食5d症状好转,可给予清淡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转为半流质素食。恢复期病应继续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药物。
1.3 统计学处理 :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胰腺外伤患者合并损伤多,手术复杂,创伤及手术对患者的打击比较大,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胰腺外伤术后患者较其他腹部手术更为严重、复杂、病程长,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观察和护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负氮平衡,导致营养不良,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4],提高患者的免疫防御能力,肠内营养有利于抑制胰腺的分泌,让胰腺可以在长时间处于休息状态,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该病均由外伤引起,起病突然,创伤较大,治疗费用大,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意愿,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对胰腺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损伤胰腺的恢复,缩短住院天数,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肖春明,姚秦祥,方学胜,等 胰腺外伤4O例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14(4):233—234
[2]武正炎.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00—433
[3]李春菊,吕晓辉.胰腺外伤3O例临床观察及术后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09,20(1):85—87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至2013年共收治MS患者8例,均符合POSER(1983)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从22~54岁,平均年龄为33.3岁,以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者6例,视力障碍6例,感觉障碍4例,共济失调2例,吞咽困难2例。
2 临床特点
2.1 年龄及性别特点:
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本组病例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54岁。
2.2临床特征:
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本病首次发病后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复发次数可达到10余次,每次复发均可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2.3 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均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除1例因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病情趋于稳定。
3 综合康复护理
3.1 心理护理:
多发性硬化病程长,易复发,大多都会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且患者以青壮年居多,故患者往往表现烦躁、悲观,心情抑郁。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可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经过积极的治疗,MS患者的预后还是很乐观的。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正视疾病,面对现实,树立信心,适应患者角色,积极参与、配合治疗。
3.2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减少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床单位清洁,舒适。对于尿失禁及瘫痪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并按摩骨突处,防止压疮形成。
3.3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易消化及富含钾、钙的饮食,并摄入足够水分,由于本组8例患者均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易损伤消化道黏膜,应指导患者注意保护胃黏膜,避免进食辛辣、过凉、过热、过硬等刺激性食物,不可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对于2例吞咽困难患者及时给予鼻饲饮食,一方面可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抵抗力,另一方面可防止进食后呛咳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3.4 药物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激素的应用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水钠储留、血压增高、血糖增高、尿排钾增多、胃酸分泌增多等等。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监测血压、血糖情况,观察患者有无上腹部疼痛、黑变等情况。本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黑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5 症状护理:
①对感觉障碍患者可每日用温水擦洗感觉障碍的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注意给患者的肢体保暖,但禁用热水袋保暖,以防烫伤。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以防止感觉障碍的身体部分受损伤。②对视力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日常所需物品放于其伸手可及处,减少环境中的障碍物,保持床位低水平,加床挡,指导患者使用辅助视力的工具,如放大镜,大型印刷书籍等。③对运动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主动了解患者的需要,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协助其每天进行四肢伸展练习,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给患者配备助行器具,下床活动时须做好安全防护,严防患者摔倒受伤。
3.6康复护理:
①吞咽训练: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吞咽训练,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如苹果泥、香蕉呢等,少量多次,如无呛咳再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进行训练时患者应取坐位,颈稍前曲,这样容易引起咽反射。本组2例吞咽困难患者经训练后顺利拔除胃管。②运动障碍的康复:MS患者运动障碍一般下肢比上肢明显,可为偏瘫、截瘫或四肢瘫。偏瘫患者多主张患侧卧位,同时增加偏瘫侧肢体的被动运动,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有利于患侧功能恢复,促进偏瘫侧肢体主动活动早日出现[3]。对于运动障患者来说,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应每2 h翻身1次,偏瘫肢体的被动运动应从近端关节到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 min以上。③疼痛及痛性痉挛的康复护理: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针灸、推拿及按摩等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可辅以物理治疗,如电刺激镇痛疗法,还可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来减轻疼痛,如使用想象、分散注意力等技术。④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膀胱功能障碍是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主要痛苦之一,表现为尿潴留及尿失禁。尿失禁的患者要保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用温水清洗会阴部,每日2次,防止感染。尿潴留患者要及时给予导尿,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要加强尿道口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必须定时夹放尿管,以维持膀胱功能。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可采取间歇导尿、刺激法来训练膀胱功能,从而达到自行排尿。
4 总结
多发性硬化病程长,易复发,且大多遗留有神经功能的缺损,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病情,做好综合康复护理,加强疾病宣教,指导患者必须坚持用药、定期复查,保持适量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劳累、紧张、吸烟、饮酒等不良刺激。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与家属沟通,为患者创造舒适和谐的家庭氛围,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有效的家庭护理可减少本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8例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症状的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是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护理,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综合康复护理 篇8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大面积烧伤,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业生产活动明显增多, 因工业活动等造成的烧伤病例也明显增多[1]。烧伤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同时也可能关系到患者美观性和生命安全。有效的康复性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日后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拟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烧伤外科收治的9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 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18~41岁, 平均年龄 (26.2±6.4) 岁, 烧伤总面积为40%~95%, 平均烧伤面积 (60.3±20.2) %, 受伤原因:火焰烧伤19例, 化学烧伤7例, 烫伤4例。综合康复护理组60例, 其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龄19~42岁, 平均年龄 (27.5±6.0) 岁, 烧伤总面积为42%~93%, 平均烧伤面积 (61.7±19.8) %, 受伤原因:火焰烧伤35例, 化学烧伤20例, 烫伤5例。两组烧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是基础性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 简单介绍烧伤病情变化, 用药知识进行讲解, 遵照医嘱常规进行检查和留取检验标本。综合康复护理组:①加强关节和肌力活动:患者采取平卧位, 双手被动抬起, 对双侧的踝关节进行被动的外翻、内翻、屈伸, 每分钟的活动频率一般在10~20次左右, 每组动作重复做15次。对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臀大肌进行按摩, 从近心端向着远心端进行, 每次按摩大约3 min, 重复性进行10次。对双侧膝关节进行伸屈运动, 每分钟的活动频率在10~15次, 每组重复进行15~20次, 两侧交替进行。并且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进行肘关节和腕关节的主动性训练, 每分钟的活动频率一般在10~20次, 每组动作重复做15次。②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在烧伤后心理情绪上的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 加强护患沟通,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缓解患者过大的心理压力。③加强宣传教育:护理人员告知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情辩护, 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出院后告知患者遵照医嘱坚持服药, 帮助患者消除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顾虑, 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疗效情况[2]。治愈:大面积烧伤部位的瘢痕完全平复, 毛细血管没有明显的扩张, 没有疼痛、瘙痒出现;显效:大面积烧伤部位的瘢痕平复相对明显, 稍有突出仅为0.5~1.5 mm, 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改善, 偶然可能有疼痛、瘙痒;有效:大面积烧伤部位的瘢痕稍微有所平复, 突出可能达到1.5~2.0 mm, 毛细血管扩张稍微有所减少, 疼痛和瘙痒的症状相对较轻微;无效:上述症状均未改善者。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算, 患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差异, 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见表1。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的主要死因是全身性感染, 烧伤创面是感染过程中重要的病原菌入侵途径。烧伤的治疗不仅仅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修复创面, 同时随着人们对于美观和功能的要求, 也要兼顾患者下肢肢体功能恢复和外在形态学美观性[3]。
根据烧伤临床发展的特点, 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瘢痕造成的外观的变化和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 另外对于患者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创伤, 对于患者社会交往、生活工作等均造成不良的影响。有效的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包括关节和肌力活动、健康教育同时还包括加强患者心理疏导, 从精神上到身体上综合性的加强患者的康复。关节和肌力活动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加强患者肢体远端静脉回流速度, 加速烧伤创面血液循环, 促进踝部、膝盖、手腕和肘部等进行早期的康复性活动, 降低由于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肢体功能畸形和活动受限。有资料显示, 足踝部外翻、内翻、屈伸活动可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增加20%~25%。综上所述, 综合康复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敏, 紫爽.大面积烧伤的康复期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0, 3 (5) :65-67.
[2]阮洁鸿, 阮兴翠.MEBO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烧伤创伤杂志, 2010, 22 (2) :116.
综合康复护理 篇9
关键词: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子宫恢复,辅助护理
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产后的恢复时间, 母乳喂养成为产妇的关心问题。产后, 特别是剖宫产术后, 由于创伤大, 麻药等原因会会导致产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对产妇的术后恢复, 哺乳带来不良影响[1]。心理方面, 由于产后疲倦, 术后疼痛和家庭因素使产妇产生紧张, 焦虑的负面情绪也会对产妇的康复和哺乳造成不利后果[2]。本次试验针对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的100例产妇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实验研究数据统计, 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产妇100例, 均为初次生产, 单胎。产前身体状况良好, 无其他疾病史, 无严重的产后并发症。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50例, 年龄20~42岁, 平均 (26.1±9.8) 岁;试验组产妇50例, 年龄21~42岁, 平均 (26.3±7.8) 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体况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的按摩、热敷、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治疗仪, 30 min/次, 2次/d, 间隔8 h。两侧乳头清洗后垫上纱布放置治疗片, 强度为150~180 Hz, 20 min后取下, 刺激泌乳;耻骨联合上方放置治疗片刺激20 min, 可治疗产后尿潴留;治疗片脉冲作用于产妇骶尾部, 可以刺激胃肠蠕动, 尽快排气, 排便。
1.3 观察指标
(1) 住院时间长短; (2) 排气时间; (3) 泌乳; (4) 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比较
两组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开始泌乳时间比较
试验组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例 (%)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试验组产妇在生产后住院康复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有1例, 对照组为5例。且在子宫恢复情况方面, 试验组速度要快于对照组。
3 讨论
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普及, 母乳喂养成为产妇产后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母乳是一种健康, 对婴儿极为有益的天然食物, 母乳中含有极易吸收的蛋白质, 体积较小的脂肪颗粒, 大量的乳糖, 适当的钙磷比例, 还有足够婴儿所需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除此之外, 母乳中含有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保护婴儿避免疾病的免疫因子, 其中包括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成分及细胞成分, 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母乳中所含有的天然胆固醇对婴儿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是及其有益的, 有研究发现, 经过母乳喂养的婴儿智力发育要高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吸收母乳的时间越长, 这种智力发育上的差异越明显。
同时, 产妇生产之后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需要通过改良护理方式, 加强沟通等方面提高产妇的心理健康状态, 本院本次实验通过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产妇生产后的护理对比试验, 总结如下。
3.1 产后泌乳
母乳喂养在近些年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但是往往有些产妇产后乳汁淤积, 不利于母乳喂养。产后乳房泌乳正常是在婴儿吸吮刺激下, 下丘脑接受乳头刺激传到的信号产生反应, 分泌泌乳素和缩宫素, 在激素的调节下, 乳房开始泌乳。产后由于饮食活动等受到限制, 术后疼痛影响睡眠质量, 还会造成情绪焦虑, 会对泌乳产生不利影响[3]。利用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乳房进行脉冲刺激, 其强度要远远大于新生儿吸吮, 可有效对乳房造成刺激, 改善乳房微循环, 疏通乳腺, 使乳汁淤积的情况大大缓解, 提早泌乳达到母乳喂养保证胎儿健康[4]。
3.2 产后尿潴留
在胎儿的分娩过程中, 膀胱被压迫, 会造成膀胱括约肌麻痹及黏膜水肿, 镇痛剂的使用也会对括约肌功能造成影响, 剖宫产的麻醉对括约肌收缩功能的恢复也有一定限制, 最终造成产后尿潴留。治疗仪治疗片放置在腰骶部, 通过脉冲电信号刺激膀胱括约肌鱼洞, 使泌尿系统血液循环通畅, 使膀胱收缩, 促进排尿。
3.3 产后排气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大, 易产生产妇肌肉疼痛, 体力不支, 此外产后恢复期活动受到限制, 产后疼痛导致情绪紧张焦虑, 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 迟迟不排气, 排便, 最后影响饮食, 延迟泌乳[5]。综合治疗仪通过脉冲电信号刺激膀骶尾部可有效恢复胃肠蠕动功能, 促进胃肠血液循环, 提前排气、排便[6]。
3.4 子宫复位
分娩过程中常使用缩宫素使子宫收缩, 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复位常常较自然分娩较差[7]。利用综合治疗仪脉冲电信号刺激盆腔肌肉, 可使盆腔肌肉收缩, 加速子宫自主运动, 加速恶露及盆腔底部淤血排出, 有效避免发生感染, 缩短子宫复位时间。
3.5 心理辅导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 经历阵痛, 体力消耗严重, 产后需要为其创造安静的环境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休息, 治疗期间要减少打扰, 避免敏感问题[8]。对其讲解综合治疗仪的工作原理和有利影响, 使其对治疗仪的作用抱有信心。与产妇沟通, 讲解如何正确给婴儿哺乳, 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鼓励她们积极适当的活动, 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尽早恢复健康[8]。
试验组患者护理时将心理辅导与临床护理相结合, 对产妇进行康复干预, 达到了理想效果, 产后排气时间, 子宫复位速度等效果较好, 产后出血, 感染等发病率低, 产妇情绪稳定, 心理状态乐观, 有效地加速泌乳, 提高母乳喂养率。
本次实验结果发现, 妇产妇康复过程中通过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护理相比于传统护理方式, 有起效快, 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 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 同时产妇产后泌乳时间也大大提前, 在产后感染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作用显著, 所以临床上可以采用综合治疗仪辅助产妇进行康复治疗,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子宫复位, 保证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安全无副作用, 由于其可以加速泌乳, 排气, 促进排尿, 降低感染风险, 并且护理人员工作量, 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青莹, 邓瑞智.应用8ky速效康复仪解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6 (1) :48.
[2]李亚玲, 高健.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防治产后及术后尿潴留[J].华北国防医药, 2012, 18 (2) :134.
[3]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刷诊断[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85.
[4]于璐.产后康复仪对减少产后乳胀的疗效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4, 10 (3) :153.
[5]张玉花.护理干预结合自护理论用于减轻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1 (3) :41-42.
[6]王志新, 罗新, 徐玉苑.妇产康复治疗仪促进泌乳和子宫收缩的临床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2, 11 (14) :318-319.
[7]Koch A, Buheitel G, Gerling S, et al.Balloon dilatation of critical left heart stenoses in low birthweight infants[J].Acta Paediatrica, 2014, 13 (8) :176-177.
综合康复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5例, 年龄40~70岁;肩痛26例, 手肿25例, 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20例。治疗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40~70岁;肩痛28例, 手肿26例, 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除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外, 即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淤、促进脑代谢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 在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 包括体位疗法、冰水浸泡法、向心压缩缠绕法、被动或主动运动、预防肩关节半脱位、中频电治疗、巨刺法和心理护理。28 d为1个疗程, 进行1个月后评估。
1.2.1 体位疗法[3]:
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患者必须保持患肢腕关节处于背屈位。仰卧位时患侧肩胛下放一软枕, 患肩上抬前挺, 肘部伸直, 掌心向上, 手指伸直分开。健侧卧位时胸前放一软枕, 将患肢完全置于软枕上, 保持上肢前伸, 肘、腕和指关节自然伸展。患侧卧位时, 将患肢轻轻拉出避免受压, 置于前伸位, 前臂外旋, 手指分开, 掌心向上。坐位时, 面前可置一个小桌, 同理在轮椅上也可置1个小桌, 将患手放在上面, 并用小夹板固定, 避免腕部屈伸。立位时用健手扶托或使用肩吊带, 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及腕关节过度牵拉。翻身时禁止牵拉患肢, 要定时更换体位, 预防患肢受压。有学者认为患侧卧位会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 反而加重病情, 因此, 应减少患侧卧位的时间。正确体位的摆放, 不仅能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胛骨回缩和防止肩痛, 还能抑制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 同时能促进患肢的静脉回流, 减轻患肢水肿。
1.2.2 冰水浸泡:
冰块与水的比例为2∶1, 将肿胀的手放入冰水中浸泡, 反复数次, 两次之间有短暂的间隔, 护士的手应同时浸入, 以确定浸泡的耐受时间, 避免因患肢浅感觉减退而导致冻伤。依患者的耐受程度, 每次不超过1min, 3次/d。冷疗有止痛、解痉及消肿的效果。
1.2.3 向心压缩缠绕法[4]:
此法简便、省钱、省时。用1根直径1~2 mm的小棉线, 缠绕时从小指开始, 从远端到近端, 逐个缠绕患手每一手指至拇指, 并且压好1~2 cm的游离端, 再用同样方法缠绕手掌 (背) , 由远端到近端至腕关节为止, 然后再从小手指指端处, 拉开游离端线绳开始逐一解开线绳, 反复进行, 2~3次/d。通过压迫向心缠绕, 以减轻周围组织水肿, 初期由护理人员操作, 以后教会病人家属。
1.2.4 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
护士协助或指导患者活动肩关节 (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和外旋) 、肘关节 (屈、伸、旋前和旋后) 、腕关节 (前屈、背屈、外展、内收和环转) 及指关节 (掌指关节、指关节的屈伸, 拇指关节的屈、伸、外展和内收) , 并鼓励患者进行Bobarh握手上举训练, 即双手掌对掌十指交叉握手, 伸肘上举过头顶, 反复进行, 同时做耸肩动作, 每次10 min, 每日2~3次, 训练时动作轻柔, 绝对不能产生疼痛, 疼痛可加重关节及组织的损伤, 使患者对活动产生恐惧感。活动前后引发的疼痛, 用热敷可缓解。
1.2.5 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偏瘫早期的牵拉可损伤肩关节周围组织, 因此, 早期适当使用肩吊带, 避免肩关节的过度牵拉, 注意矫正肩胛骨的位置, 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
1.2.6 中频治疗:
电疗仪的两对电极, 1对电极放置在病侧肩关节的前后位, 1对电极放置在腕关节前后位, 肩关节部位频率5 KHZ, 腕关节部位频率为4 KHZ,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1~2种差频, 20 min/次。
1.2.7 巨刺法:
取患侧关节最疼点, 在健侧肢体的对应点进行针刺, 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留针过程中, 对患侧关节进行最大范围的主动及被动活动, 每日1次, 共治疗28天。
1.2.8 心理护理:
卒中常常引发患者焦虑或抑郁, 心理护理和疏导可激发其主动配合与自觉训练的积极性。随着康复效果的显现, 患者的情绪状态也在改善, 促进康复训练的良性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6.0处理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综合特色康复护理, 对照组肩痛改善26例, 手肿缓解25例, 被动活动时疼痛减轻20例, 总有效率86.7%。治疗组肩痛改善20例, 手肿缓解20例, 被动活动时疼痛减轻18例, 总有效率5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侧肢体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般认为该症与中风患者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或摆放姿势导致肩、腕关节损伤, 上肢体液回流受阻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国内外专家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多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并发SHS, 尤其在东北地区非常普遍, 如果I期就能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益处很大。本文侧重于早期康复医学护理的介入, 探索出一套防治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法, 通过对60例患者实施良肢位摆放、向心加压缠绕、主动或被动运动以及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等综合康复护理操作, 结果显示, 综合护理后患肩疼痛程度、患手肿胀程度和被动活动时的疼痛程度, 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 且疗效差异显著。提示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可以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了住院时间, 节约了医疗资源;加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进程,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使其尽早回归社会。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上肢及手水肿的同时, 还增加了患肢的活动范围, 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 避免了造成肢体废用和运动功能丧失。综合康复护理比单一常规护理疗效更显著, 可以明显减轻水肿、疼痛和关节活动, 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降低致残率, 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缪鸿石, 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北京:华复出版社, 1996:237-238.
[2]周维金, 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4.
[3]黄如训, 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59-261.
综合康复护理 篇11
【关键词】 骨创伤;康复锻炼;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16-02
骨创伤是外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均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临床康复医疗的发展,骨创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恢复也逐渐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有效的康复锻炼措施可最大限度的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实施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和加强护理措施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2],作为骨科创伤恢复最安全方便的恢复方法,其价值不容忽视。因此,笔者主要讨论护理干预配合康复功能锻炼在我院100例骨创伤术后患者中的运用。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6.6±4.23)岁;其中单纯股骨颈骨折15例、锁骨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20例、膝部骨折10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7.6±3.23)岁;其中单纯股骨颈骨折10例、锁骨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16例、膝部骨折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创部位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骨外科常规护理,如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术后多数患者因害怕活动会引起手术切口裂开、关节脱位、出血及疼痛等,不愿意进行术后早期活动,护士应及时给予解释和鼓励,对患者的每个动作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增强康复锻炼的信心,从而主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2.2 健康教育 成立康复功能锻炼小组,护士长作为小组长。由专门护理人员针对综合康复锻炼对骨创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锻炼强度以不造成患者疼痛为宜,并注意患者的恢复情况,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量[3]。合理调配患者饮食与作息。进行恰当的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1.2.3 家庭护理 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将家庭护理计划及方法以口述或文字的形式告知家属,并叮嘱其按计划执行,并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对于不遵守或不完全遵医嘱的患者,给予提醒和督促。
1.3 综合性功能锻炼
1.3.1 单纯股骨颈骨折 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手术方法主要为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需卧床较长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会发生肌肉萎缩或褥疮等并发症,临床需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体征,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接受肌肉锻炼,护理人员可利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患者由于不能下地行走,上肢以肩肘关节活动为主,下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踝关节活动,患肢不可负重,故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
1.3.2 锁骨骨折 患者术后会进行局部固定,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握拳、肩肘部关节外展和后伸运动,回复较好的患者可进行挺胸、叉腰等动作练习。康复锻炼期间不可进行肩关节前屈及内收等动作,在使用夹板固定期间,注意患者皮肤颜色及挤压程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患者夹板拆除后,可指导患者进行铺床动作帮助恢复。
1.3.3 尺桡骨骨折 患者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及功能位障碍,故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情况。早期可多以指关节和肩关节活动为主,同时,进行前臂肌肉静力锻炼,严禁旋转等活动,患者外固定拆除后,可进行伸直、屈曲、前后旋等动作。
1.3.4 膝部骨折 患者主要影响膝关节活动,术后,患者关节粘连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情况。故此,早期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以髋部、脚踝、脚趾活动为主,从而改善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情况,促进肌肉关节等部位恢复。患者恢复至膝部可功能位后,需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1.4 评价标准 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共包含五项内容,总分100分,其中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85分以上为满意,总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调查问卷总例数×100%。康复锻炼3个月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4]:优:患者疼痛感消失,能够自由行走,可进行跳舞、跑步等运动,无其他并发症;良:患者偶有疼痛感,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不可进行负重或剧烈运动;差:患者疼痛感未改善,无法自主行动,甚至病情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对照组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有学者认为康复医学将会是骨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5]。骨创伤常易造成患者关节部位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恢复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术后越来越多的骨创伤患者选择康复功能锻炼,有效的提高了肢体关节恢复,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康复功能锻炼方法也日趋成熟,但是,手术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因此,探索新的、安全简便的康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6]。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100例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恢复率低于观察组,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术后综合性康复锻炼对骨创伤患者恢复效果确切,同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高整体治疗效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荣花.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3):41-45.
[2]张淑英,王勤奋.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244.
[3]刘小华,蔡雪翠.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50-51.
[4]彭利芳,皋萍,蔡亚男,等.髂骨取骨植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6):50-51.
[5]陈丽萍,黄海花.38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5):1093-1094.
[6]梅迎雪,陈希,牛东生,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05-107.
综合康复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录的5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资料。50例年龄范围22-67岁,平均年龄(38±3.2)岁;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42±2.1)岁,女20例,平均年龄(36±4.4)岁。所有患者均为脑出血外科保守治疗;出血量:30例为5~15ml,20例为15~30ml。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为了促进偏瘫患者术后保持良好的康复状态,本次脑出血术后及时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加快相关病症的康复。对50例患者进行回访调查,详细统计护理前后症状的变化。主要护理方法包括:压疮护理、心理护理、肢体锻炼、健康教育等。
1.2.2 护理评估
持续护理6个月之后,统计50例对本次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按照非常满意(10分)、满意(8-9分)、不满意(6-7分)、非常不满意(<6分)等4个级别进行划分。
1.2.3 功能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对护理后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判;通过考评患者的独立程度(ADL)总结护理效果。
2 结果
偏瘫是脑出血患者的多发性并发症,造成认知功能、肢体功能等出现严重障碍。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控制,认知功能、肢体功能等明显好转。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表,47例患者ADL程度>60分,2例40-60分,1例20-40分,见表1。
根据评分表分析结果,本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具体如表2,本次共48例对护理工作满意,仅2例因缺乏专业知识,经过延长护理周期,对工作表示满意。
3 讨论
3.1 脑出血偏瘫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偏瘫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属于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形式。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肢体行动能力较弱,影响了患者正常的行走能力。对于病况严重的患者,则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脑出血偏瘫主要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从人的大脑半球分工来讲,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3.2 康复护理措施
3.2.1 压疮护理
由于脑出血患者在治疗后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而这种情况极易引发压疮,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给患者进行翻身,且更换床单被套,同时加强对患者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整洁与干燥。
3.2.2 肢体功能康复
医护人员早期可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一些被动的运动,如抬头、抬臂等,督促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桥式肢体运动;到患者肌体恢复到III级后,积极可引导患者在床上展开自主翻身训练与坐位练习;到了中后期,就可引导患者进行站立与步行的练习,且在站立初期,护理人员或家属需在旁协助,或是借助于器械进行行走练习,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掌握步行的频率,以养成正确的行走姿势;最后,要积极引导患者进行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做一些日常的练习,如手指的伸开、并拢、等,且在功能有所改善后,就可练习梳头、系扣子等动作,为后期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3.3.3 健康指导
医护人员应当督促患者按照医嘱定时服药,并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对于由吸烟、饮酒等嗜好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劝解其戒烟戒酒;同时还要提醒患者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平日里要多使用蔬果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指导患者正常饮水,以免便秘,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4 结论
总之,脑出血偏瘫属于严重性症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病情。随着临床医学快速发展,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是不可缺少的,其可以通过多方面措施改善病症状态,维持脑出血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本次50例偏瘫患者中,大部分ADL评分达到理想状态,充分说明了康复综合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丽霞.结合30例患者对脑出血偏瘫病人康复情况进行分析[J].医药前沿.2015(08).
[2]林仁宝,吴梅.脑出血偏瘫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及治疗期间的护理对策[J].当代护理研究.2014(10).
[3]王芳,李小悦.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6(02).
[4]王莹.综合护理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防治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