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康复护理

2024-09-02

分期康复护理(精选7篇)

分期康复护理 篇1

荥阳市中医院2006至2009年收治了692例脑中风偏瘫患者, 对其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 采取分期护理, 即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及心理护理等措施, 不但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对偏瘫肢体各种功能的尽早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缩短了病程,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92例脑中风者均为住院患者, 康复248例, 死亡69例, 有不同后遗症者375例。其中男376例, 女316例;年龄40~86岁, 平均61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 其中:高血压脑出血324例, 脑血栓形成144例, 脑栓塞224例。

2 分期康复护理

2.1 急性期康复护理

脑中风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4 h~2周, 待病情稳定48~72 h后即可与临床诊治同时进行。 (1) 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 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中, 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因此, 在床上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①患侧卧时, 使患肩拉出, 避免受压和后缩, 肘关节伸直, 前臂外旋, 指关节伸展, 患侧髋关节微屈, 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 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 有助防治痉挛;②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 患侧肩前伸, 肘关节伸展、腕自然屈曲, 放在胸前的枕上, 鼓励患侧上肢向头顶方抬举次数不限, 多且能耐受者有益康复。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 髋关节自然屈曲, 足不要内翻;③仰卧位:因受颈紧张反射和迷路的影响, 异常反射活动较强, 也容易引起骶尾部、足跟外侧或外踝部发生压疮, 因此, 脑卒中患者应以侧卧位为主。若需仰卧位时, 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上, 肩关节前伸, 手臂伸展, 外旋稍抬高, 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 使盆骨前伸, 防止患腿外旋, 膝下可放置一小枕, 是膝关节微屈, 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 以免足底感受刺激, 引起或加重足下垂。应避免半卧位, 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2) 肌肉按摩:按摩对患者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 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 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而又规律。 (3) 被动活动关节:对昏迷或完全偏瘫的患者, 应作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 以利于防治关节挛缩和变形。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 活动幅度应由小逐渐至全范围, 2次/d, 直至主动运动恢复。避免粗暴而造成软组织损伤, 要多做一些抗痉挛的模式活动, 如肩外展、外旋, 前臂旋后, 腕背身, 指伸展、伸髋、屈膝、踝背伸等。 (4) 床上活动:早期床上活动是脑中风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使患者尽快从被动活动开始, 通过自助的活动过渡到主动的康复训练程序上来。急性期主动型训练都是在床上进行的, 目的是使患者独立完成各种床上的早期训练后达到独立地完成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的转换。①上肢自主被动运动;②桥式运动:仰卧位, 前腿屈曲, 双腿平踏床面, 伸髋并将臀部抬离床面。

2.2 恢复期的护理

一般病例病后1~3周 (脑出血2~4周, 脑血栓1周左右) 生命体征基本平稳进入恢复期。此期康复护理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恢复功能。此期的护理措施为:①软瘫期应恢复和提高肌力, 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注意用力平缓, 尽量达到最大幅度, 用力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 并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 1次/d, 每次30分钟;②痉挛期应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 促进分离运动出现;③改善期应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 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生命体征及病情平稳的情况下, 尽量早期进行座位的训练, 先从半座位开始, 然后到床边座位, 最后到椅子上。继之进行站立步行的训练, 让其在不同的地形接受步态训练, 先平地, 再阶梯。手的恢复较慢, 有的始终都难以恢复, 所以, 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 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精确性和协调性的训练, 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 协助其完成生活中的洗漱、穿衣、吃饭等活动。

2.3 后遗症期的护理

有一部分患者虽经有效治疗及护理仍会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 甚至软瘫等后遗症, 此时仍应继续功能训练, 利用残存功能, 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

2.4 心理护理

大都存在有恐惧和焦虑心理, 表现出悲观情绪, 此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好处。具体措施:①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建立良好的心理需要, 消除其不良情绪, 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需要开颅手术的患者, 应向家属及患者讲清手术的方法与手术的重要性。②重视社会与家庭的支持, 特别是配偶, 让其多体贴、理解和关心, 多与患者交流思想, 鼓励其重新认识自我价值, 从而战胜疾病。

3 心得体会

脑中风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甚至伴随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幸存者中3/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 重度致残率40%以上, 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负担。因此, 脑中风的康复护理, 在整个病程中显得极为重要, 而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护士应有责任心、同情心和耐心, 争取机会, 尽早介入,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 争取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争取家庭与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帮助, 增加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信心, 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重视生命的价值, 提高其生活质量。

分期康复护理 篇2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临床分期,康复期,心理护理

医院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促进患者痊愈的关键环节, 所以, 相关的医疗工作者和必须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度, 特别是精神病患者, 心理护理是附加在常规服务而优于常规服务的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一个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尤其是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 更是需要心理护理这样的服务, 所以, 一定要发扬医院心理护理的服务, 使精神病患者无论是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只有这样, 精神病患者才能够用最大的勇气和信心去对抗病魔, 打败病魔。

1 精神患者心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的情绪不稳定

精神病患者不同于其他正常的患者, 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非常不稳定, 有些患者会因为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而对护理人员有敌视以及防备心理, 而且患者极容易被刺激, 情绪经常会出现波动, 致使护理人员无法控制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情绪波动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从而影响其康复。

1.2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到位

如今, 大多数护理人员的年龄都比较小, 年轻人年轻气盛, 很容易出现浮躁心理再加上精神患者的特殊情况, 使得护理人员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负面情绪, 从而影响到护理, 也有可能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够及时、细致的观察到患者出现的细微的心理波动, 从而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也不能够及时将心理护理工作做到位。

1.3 医院的治疗环境不够好

医院的治疗环境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环境可以怡情养性, 患者在良好的治疗环境中精神情绪都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 但是, 我国有很多医院的治疗护理环境都不够好, 导致有很多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造成影响, 也影响了精神患者的恢复进度。

2 精神病患者临床分期的心理护理措施

2.1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

在此期间的患者大多都是刚刚进入医院, 对医院陌生, 对身边的人都非常防备、敌视, 会产生紧张、焦虑、焦躁、没有安全感的心理, 容易情绪激动, 进而影响治疗。所以, 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尽快找到与患者沟通的契合点, 用患者适应的方式与其沟通, 然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情况, 让患者尽快对医院的情况、环境都熟悉起来, 完全信任医护人员, 进而说服患者顺利的接受治疗。

2.2 治疗期的心理护理

在治疗期, 医生会采取各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此期间患者会非常痛苦, 导致排斥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告知患者治疗的利害关系, 尽量让患者保持放松的情绪, 提高其对治疗的兴趣和康复的意志, 说服其接受医生的安排, 顺利的进行治疗。

2.3 缓解期的心理护理

在此期间, 患者的病情相对缓解, 有了部分自知力, 此时会急于出院与家人团聚、重返工作岗位, 同时对住院之前伤害家人伤害社会的行为非常愧疚, 从而出现心理焦虑、浮躁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尽量舒缓患者的情绪, 给患者讲解清楚治疗的进程, 并且让家属多陪伴患者, 让其可以安心的继续治疗。

3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措施

3.1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一般都已经快康复完全了, 在此期间患者的心情总体上是比较愉悦轻松的, 治疗以及护理起来都比较容易,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此期间的患者心理都比较敏感, 会担心生病造成的问题, 担心病情是否会复发, 自己是否完全康复, 出院后是否会受到社会的舆论和歧视, 自己是否还能认真做好以前的工作, 这些不安的情绪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此时患者极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开导以及心理指导[2]。所以, 要及时观注患者的心理问题, 然后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让其能够愉悦轻松的康复。

3.2 出院前的心理护理

对在此期间的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 以保证患者在出院前以及出院后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来恢复健康。这就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在患者出院之前, 就应该及时做好社会宣教, 及时与患者的家属、邻里、朋友以及同事都做好沟通, 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让家属在其出院后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让其他人都能够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 并且沟通患者单位对其的工作做一个适当的调配。要保证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工作环境都适合其康复[3]。

4 小结

总之, 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保证在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康复期给其提供最有保障的心理护理, 让患者能够最好的恢复。因此, 精神病患者护理的相关工作者需要尽力克服护理中的所有困难, 尽一切努力做好心理护理, 将心理护理系统并合理地运用到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和康复工作中去,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突发状况能够及时地研究出应对策略, 处理好护患关系以及与患者家长的关系, 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促进医院社会信誉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商丽文.精神病人临床分期的心理护理.中国伤残医学, 2007, 15 (3) :90.

[2]韩维荣.康复期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8) :220-221.

分期康复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康复理疗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共64例。病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面神经炎诊断标准[1]。单侧发病;在起病后3 d内就诊。排除标准:神经损伤、肿瘤压迫所遗留的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合并糖尿病或严重精神病、或库欣综合征、或中重度骨质疏松症、或严重高血压等病症;腮腺炎、中耳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累及面神经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 和对照组 (32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男18例, 女14例;年龄 (71.20±12.42) 岁。对照组男19例, 女13例;年龄 (70.98±2.14) 岁。治疗组给予分期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仅予以药物治疗加针刺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1 mg/ (kg·d) , 顿服或分3次口服, 连用7 d, 以后逐渐减量至停止服用;维生素B1片10 mg, 3次/日, 口服;甲钴胺500 μg, 3次/日, 口服;泛昔洛韦500 mg, 3次/日, 口服;14 d为1个疗程。

1.2.2 康复治疗 ①急性期 3 d~5 d后至2周。应用北京三顿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SUNDOM-3001型半导体激光, 多光斑, 波长81 0.0 nm, 输出功率300 W~500 W, 置于患者茎乳突区及耳屏前下方 (面神经总干及分支处) , 每次8 min, 1次/日。超短波 (WG-1五官超短波治疗机, 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 :两电极分别置患侧耳前区及乳突区, 微热量, 每次15 min, 1次/日。②发病1周~2周。行手法按摩及针刺治疗。手法按摩:沿面部肌肉方向按摩, 手法轻柔, 每次5 min~10 min, 每日 (1~2) 次;后期可逐渐增加手法的力度及时间。患者面部肌肉无自主运动时给予助力训练, 有自主运动时给予阻力训练。针刺:每日针刺1次, 留针30 min, 15次为1个疗程。取穴: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上关、下关。随症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合谷;鼻唇沟歪斜加水沟 (人中穴)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目不能合加阳白、攒竹或申脉、照海;表情板滞加四白、巨髎。临床上应根据麻痹部位, 可将以上穴位分组轮换治疗。同时嘱患者自己照镜行面肌功能训练, 做抬眉、皱眉、闭眼、耸鼻、示齿、鼓腮、努嘴、吹口哨等动作。③发病2周~4周。中频 (HY-D02型电脑中频治疗仪, 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 治疗, 电极斜置放于患侧眼角及口角, 采用面神经炎治疗模式, 脉冲电流的治疗剂量为耐受量, 每次20 min, 1次/日。

另外治疗期间注意患者不良心理反应, 尤其患病1周~2周后, 患者心理变化波动较大, 常出现焦虑、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 注意加以心理疏导, 可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 并及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等。

1.3 疗效评定 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2], 在6个项目 (皱眉、闭眼、动鼻翼、微笑、吹口哨、鼓腮) 的基础上增加蹙额、静止时鼻唇沟深浅两个项目, 每项3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对两组患者评分。具体评分标准:健、患侧表情肌运动一致, 计3分。患侧表情肌运动减弱者, 计2分。患侧面部表情肌运动时稍有运动, 计1分。患侧面部表情肌无任何自主运动, 计0分。最高24分, 分值越低, 病情越重[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 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经过4周的康复治疗, 治疗组痊愈 4例 (12.5%) , 显效11例 (34.38%) , 有效17例 (53.12%) 。对照组痊愈 2例 (6.25%) , 显效9例 (28.13%) , 有效17例 (53.12%) , 无效4例 (12.5%)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详见表1。

3 讨 论

急性面神经炎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通常认为可能是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 导致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也可因病毒感染, 或因风湿性损害, 经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使面神经受压、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 亦即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等。

目前对急性面神经炎治疗的原则是, 立即采取措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及时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 改善骨性卡压, 并进而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说, 年轻人恢复较快且完全, 而老年人恢复较慢, 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本研究治疗组采用分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即源于此治疗原则。急性期宜尽早使用适量泼尼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 这对迅速解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起到积极作用[4,5]。维生素B1和活性维生素B12可以有效防治病变面神经的髓鞘脱失和轴突变性, 促进面神经的功能恢复[1]。在物理因子治疗方面, 急性期不宜用强刺激, 而超短波的热效应能引起血管扩张, 激光治疗产生血管扩张活性物质, 促进炎症产物吸收;而在恢复期, 对没有面肌痉挛的患者, 加用电刺激治疗。肌肉电刺激产生的“唧筒效应”可促进循环, 改善肌肉组织的营养代谢, 促进神经的再生, 还可以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酶系统及收缩物质的破坏, 抑制肌肉纤维化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促进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对伴有面神经痉挛的患者, 则禁忌使用电刺激。而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改善面神经及面肌营养代谢, 促进慢性炎症的消散。同时结合面部按摩手法治疗及运动训练以促进神经、肌肉的早期功能恢复[6,7]。至于对针灸治疗时机的选择存在分歧, 有的主张在稳定期 (发病后8 d~10 d) [8], 有的主张在急性期 (发病后1 d~7 d) [9,10]。本组针刺治疗均在发病后8 d~10 d开始。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 , 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 , 分期综合康复治疗 (药物、针刺、手法按摩和理疗等) 面神经炎效果较佳。患者年龄及是否有效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组患者年龄 (71.20±2.42) 岁, 康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可能是由于患者在发病早期及时进行了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另外老年患者发病后2周的面神经评分升高明显, 此阶段是神经恢复的最佳时期[7]。本研究同时发现, 两组治疗4周后的评分值均明显高于2周时的评分值 (P<0.05) , 提示综合康复治疗的疗程以4周以上为宜, 与罗娟等[6,7]的研究一致。在治疗中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尤其是老年人, 病程长, 恢复较慢, 疗程要足, 一定要坚持4周以上。

参考文献

[1]史玉泉, 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34-238.

[2]田有粮, 李月, 李茜, 等.综合康复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 (2) :187-188.

[3]李筱雯, 付桂敏, 陈文霞.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早期康复及强度-时间曲线测定[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 (1) :61-62.

[4]孙燕, 王文春, 张安仁, 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4, 13 (3) :150-151.

[5]何勇, 胡华良.面神经炎52例综合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1) :64.

[6]罗娟, 吴毅, 胡永善, 等.急性面神经炎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3 (6) :541-543.

[7]徐国会, 郑洁皎.老年急性面神经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与强度-时间曲线测定[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9, 15 (6) :352-354.

[8]代启彬.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华现代中药学杂志, 2005, 1 (10) :38-40.

[9]熊灿东.面神经炎急性期针刺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02, 22 (11) :743.

分期康复护理 篇4

关键词:中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技术,分期针刺

中风偏瘫系脑局部循环障碍引发的脑部异常临床事件, 其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而且会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至今, 尚无治疗中风偏瘫的特效药物, 我院运用分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显著改善了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现总结如下, 以供后续治疗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中, 男性19例, 女性15例, 年龄44~69岁, 平均年龄 (61.43±6.57) 岁, 病程15~112天, 平均病程 (66.04±17.33) 天, 出血性中风25例, 缺血性中风9例;观察组中, 男性18例, 女性16例, 年龄42~70岁, 平均年龄 (60.22±6.34) 岁, 病程16~107天, 平均病程 (65.25±16.27) 天, 出血性中风24例, 缺血性中风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平衡血压、血糖、血脂, 预防感染, 调节水盐、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联合Bobath法及运动再学习法等现代康复疗法治疗, 40min/次, 1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风偏瘫分期 (Brunnstrom分期法) 的不同辨证选穴并给予电针刺治疗, 30min/次, 1次/天。两组患者均治疗90天。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由我科同一名经培训的副主任医师和一名住院医师依据Brunnstrom分期法、Fugl-meyer (FMA) 评分法于治疗前、治疗90天后评定并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 然后行组内及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相似,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均得到改善;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表2。

(n)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接近,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均明显提高;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s, 分)

3 讨论

近些年,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 中风偏瘫患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比例呈逐年攀升趋势, 中风偏瘫引发的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已不容忽视[1]。目前, 其治疗多以Bobath法等现代康复疗法治疗为主, 但疗效欠理想, 探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众多医学同仁共同的责任。

现代康复疗法通过牵拉、挤压、拍打、特殊体位及活动等训练来改善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治疗90天后肢体运动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及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这与张祜等[2]结论一致。分期针刺是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 依据中风偏瘫患者病因、分期症状、体质等不同辨证取穴并给予适宜的针刺, 以达到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90天后肢体运动分期及功能均优于对照组, 提示二者联合治疗的优势, 这与朱晓军等[3]结论一致。陈新等[4]对治疗组4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行分期整体针刺中痉挛期针刺法和现代康复治疗, 治疗60天后发现, 上下肢总体FMA评分为 (65.54±12.37) 分, 高于治疗前的 (39.83±9.54) 分及对照组治疗后的 (54.45±13.62) 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互印证;另外, 治疗组治疗后痉挛状态 (Ashworth分级) 、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 与治疗前相比, 同样取得显著改善。而陈越峰等[5]研究显示了分期针刺联合现代康复疗法还可显著改善急性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综上所述, 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康娟, 耿东辉, 宋会荣, 等.中风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原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3 (36) :423-423.

[2]张祜, 王桂宁, 李佳音, 等.综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3) :130-130.

[3]朱晓军.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运动功能改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4) :132.

[4]陈新, 陈越峰, 茅敏, 等.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3 (1) :27-29.

护理实习生分期教学的研究 篇5

1 实习前期

1.1 熟悉环境,消除恐惧

实习生入科实习的第一天,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有时难免心有恐惧,带教老师要主动热情地欢迎,做好环境及老师的介绍,帮助实习生尽快的熟悉病区环境及护理用物的放置,使实习生对科室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尽快适应新环境而投入到实习中[2]。

1.2 了解心理状态

实习生通常有三种心理状态:一是上进心强且胆大,非常珍惜实习的机会,跃跃欲试;二是担心责任重大,不敢大胆操作,缩手缩脚;三是个别学生迫于家长、社会压力选择此专业,其本身对护理工作缺乏兴趣。作为带教老师,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实习的心态,进而根据同学的心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1.3 了解掌握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技能情况

尤其是在别的科室实习过的实习生,应先了解其目前实习的状况,对以前实习工作的总结,还有那些没有了解、掌握到的,比如静脉输液技术不好、还未做过皮试、没看过插尿管等等,这些可以作为带教工作中重点教授的项目。

1.4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带教老师要为实习生营造一个温馨、融洽的实习环境,站在一个平等的位子上,真诚地与他沟通,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建立起朋友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掌握沟通技巧,多在患者面前表扬介绍自己的学生,取得患者对实习生的信任,以此来增强其信心,在实习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学习效率。

1.5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重视基本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从理论中联系实际,从临床实践操作中巩固学习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时老师要边做边讲解,同一操作有那些方法,各种方法的利弊,出现问题应怎么解决,不能一味自己讲自己的,可以不时提问,要让实习生参与进来,并鼓励其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实习生正确的创新思维。要求实习生做到“四勤”,口勤多问多答,脑勤多思多分析,手勤多记多练,足勤多巡视。

1.6 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种医疗纠纷层出不断,在平日的工作中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实习生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只有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原则,避免了实习生因脱离老师指导擅自操作而引起的护理纠纷和投诉,要牢记“慎独”,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 实习中期

2.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在平日的带教中,要培养实习生主动关心、同情患者的意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学会换位思考,体谅患者的痛苦,不要私下议论或嘲笑患者。遇到操作可能造成病人痛苦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如护生穿刺不成功,应教会正确的方法,在同一病人身上不建议反复尝试。老师以身作则,不予病人争吵。告诫护生:言行粗暴和技术上的失误对病人可能造成身心的伤害。实习生在做任何操作时,带教老师必须在场,做到“放手不放眼”,勿在患者面前纠正实习生的错误,以免引起患者的不满或造成实习生丧失信心。

2.2 激发潜能

这个时期是实习生自我锻炼、自我发挥的时期,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3],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带教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对学科的喜爱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一同传递给实习生,激发实习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共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进行赏识教育,用鼓励代替批评,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此时期的带教方法可以总结为:采用“目标激励法”、“及时反馈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直观激趣法”、“以知激趣法”、“以新激趣法”、“以疑激趣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知促意法”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4]。

2.3 培养观察病情能力

讲解本科常见病,危急重情况及观察顺序等,参与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参与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个案分析,有意识的培养实习生的观察能力,使其明白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正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经验,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5]。

2.4加强整体护理知识运用

由老师学生共同选择病例,由护生收集资料制定护理计划,并交给老师修改,以后每天按修改的计划实施护理。老师带护生进行效果评价,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新的计划。

2.5 善于总结反思,制定计划

每日下班前,让实习生总结反思一日的实习情况,把主动权交予实习生,鼓励其说去今日学习心得,巩固已学知识,发现不足,做好实习笔记,制定明日的实习计划。每天可以布置一些结合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作业,让实习生自己查阅资料,不明白的老师再加以指导,提高实习生对临床护理技能的反思与消化,可以加强记忆还能激发实习生的潜能,不仅有助于提升实习生的护理技能,还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3 实习后期

3.1 培养沟通与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重要,带教老师应该和实习生一起对病人进行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定时巡视病房,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生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锻炼其健康教育与沟通能力。

3.2 树立竞争意识,适应社会新形势

灌输社会竞争激烈的思想,竞争能力源于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知识和热情的服务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从工作需要出发,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心理自控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客观看待形式,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锁定奋斗目标,走向成功。

3.3 双向考核,做出反馈

最后时期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和操作技能、各种规章制度、职责、无菌原则等,对没有完成的部分做出重点补救教学[6],并根据实习情况,总结该实习生在以后的实习中需要重点学习和注意的地方。同时实习生也要对老师的带教情况进行反馈,做出评价,不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4 小结

临床护理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教育的重要阶段,且带教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在带教过程中,通过严格实习生管理,带教老师做好表率,实施分期教学的带教模式,为临床输送具备一定临床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初步观察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从而把带教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目的:结合对临床护理实习生分期教学的带教经历,探讨临床带教新方法,以提高带教的质量。方法:采用分期带教的教学方法。结果:通过分期带教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实习生的满意度。结论:分期带教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带教质量,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分期带教,实习生,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萍.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15-417.

[2]赵怀连.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3,t0(42):1194-1195.

[3]王文欢.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242-243.

[4]4戴次飞.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8,(5):76-77.

[5]李莹,熊诗华,何平先.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中的协调者角色[J].护士学杂志,2009,29(9):61.

血管炎病人皮肤溃烂的分期护理 篇6

关键词:血管炎,皮肤溃烂,分期护理

血管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缔组织疾病, 并以坏死性血管炎和非感染性炎症为基础病理改变, 血管炎的发病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激发了病人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1]。血管炎较易合并皮肤溃烂。可能的原因为血管炎病人血管壁上易被炎性细胞侵润, 导致血管壁变性或坏死, 常累及病人真皮浅层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 从而导致病人血管内皮增生, 完整性消失。皮肤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 是重要的靶器官, 血管炎病人出现皮肤损害时常表现为皮疹、红斑、丘疹、溃疡、糜烂、坏死等[2], 其皮肤的损害与受损害的血管大小是一致的。由于血管炎无特异性化验, 症状易反复, 且血管炎较易合并皮肤溃烂, 给临床的治疗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本研究采用临床常用的皮肤溃疡创口的分期法, 将入组病人进行分期护理管理, 以期提高血管炎合并皮肤溃烂的治疗疗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4年于我院诊治的血管炎合并皮肤溃烂的病人57例, 男24例, 女33例;年龄25岁~70岁 (41.15岁±10.26岁) ;Ⅰ期溃疡27例, 溃疡面均>10cm×6cm, Ⅱ期溃疡18例, 溃疡面3.0cm×3.5cm~10cm×6cm, Ⅲ期溃疡7例, 溃疡面1.0cm×1.5cm~3.0cm×3.5cm, Ⅳ期溃疡5例, 溃疡面0.5cm×1.0cm~1.0cm×1.5cm;溃疡部位在下肢胫前19例, 足跟部21例, 足背部11例, 踝上6例;存在基础疾病34例, 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2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11例。

1.2 皮肤溃疡分期方法[4]

本研究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创口分期方法, 以创口的颜色为依据, 共分为4期。 (1) Ⅰ期:黑色期, 处于该期的病人伤口相对干燥, 存在坏死组织, 伤口处往往有一层黑色的结痂, 触诊时病人可有轻微的痛感。 (2) Ⅱ期:黄色期, 处于该期的病人伤口外观呈黄色, 伤口的坏死组织较黑色期少, 但渗出液开始增加, 真皮层及真皮下脂肪层均存在炎症反应, 触诊时病人有较强烈的疼痛感。 (3) Ⅲ期:红色期, 此期的病人伤口外观呈红色, 伤口处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 渗出液较黄色期减少, 疼痛也明显减轻。 (4) Ⅳ期:粉红色期, 此期的病人伤口外观呈粉红色, 病人伤口处新生肉芽较新鲜, 伤口周围的表皮组织开始向伤口中心聚拢明显, 伤口缩小, 渗出液较前减少, 基本不存在疼痛感。

1.3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均进行综合治疗, 对症处理原发疾病、基础疾病, 给予病人相应的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调节免疫、改善循环等, 具体方法如下:病人入院后给予甲硝唑静脉输注, 每日1次, 静脉输注20d;静脉给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每日2次, 应用10d, 后运用万古霉素静脉输注, 12h进行1次, 应用10d, 并配合抗感染药口服。同时给予丹参、前列地尔等药物改善病人微循环。给予甲泼尼松或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改善病人免疫功能, 同时采用严格的清创换药方法。

1.4 清创换药方法

病人每次换药时均需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 运用安尔碘清洗病人的溃疡创面, 然后运用等渗盐水反复冲洗病人的溃疡面。病人结痂处较大、坏死组织较多时用无菌剪刀逐步剪去后用盐水冲洗。创面干燥后运用多爱肤敷料及无菌纱布对病人创面边缘进行完全的覆盖, 根据病人多爱肤敷料的溶解情况来确定更换时间, 一般为2d~3d, 将病人创面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然后根据药敏的试验结果选择适合病人且最为敏感的抗生素直接敷于病人的创面处, 直至病人创面的分泌物减少、颜色逐渐转为淡粉色, 最后至病人创面愈合。

1.5 结果

病人经本院治疗及护理后症状均明显改善, 溃烂处均长出新的肉芽组织, 57例病人治疗后均达临床治愈而出院, 创面愈合时间为35.44d±7.36d, 出院后定期随访, 病人对此次治疗及护理均表示满意。

2 护理

2.1 分期护理

(1) Ⅰ期:大部分为病人疾病的早期, 病人存在坏死组织, 伤口处有一层黑色的结痂, 病人可有轻微的痛感。虽然该疾病在此期对病人身体上的影响较小, 但部分病人往往在心理上无法接受, 常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的情况。因此,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病人的心理疏导, 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 并与病人进行合理的交流, 告知该疾病的相关知识, 嘱病人精神放松, 正确对待此类疾病。在饮食方面, 嘱病人每日进食高纤维素及高蛋白饮食, 禁食生冷、辛辣之品。 (2) Ⅱ期:病人伤口的坏死组织减少, 但渗出液开始增加, 真皮层及真皮下脂肪层均存在炎症反应, 病人有较强烈的疼痛感。由于此时病人存在较为剧烈的疼痛, 病人常处于烦躁状态, 并产生消极的情绪, 较Ⅰ期负面情绪更为严重。因此, 医护人员应该对此期的病人进行更为深入的心理护理, 从医护人员自身出发, 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保持乐观地心态, 主动与病人沟通, 时常关心病人, 给予积极的开导及鼓励, 同时应该时刻关注病人情绪上的变化, 以免忽略病人的情感变化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嘱病人乐观的面对疾病, 在饮食方面, 每日鼓励病人继续高蛋白、高能量饮食, 保持病人皮肤的营养状态, 在甲泼尼松或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时候, 嘱病人多饮水, 加速病人的药物代谢。 (3) Ⅲ期:病人伤口处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 渗出液减少, 疼痛也明显减轻。虽然此期病人疼痛较前缓解, 但此期病人住院时间较长, 患病也较久, 往往会产生孤单、寂寞、消极的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该多与病人进行交流, 并嘱病人多与其他病友进行交流, 嘱病人家属多陪同、多聊天,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期病人予低盐、高蛋白、高钾、高钙饮食。 (4) Ⅳ期:病人伤口处新生肉芽较新鲜, 伤口缩小, 渗出液较前减少, 基本不存在疼痛感, 为疾病的后期, 伤口基本愈合, 疾病基本好转。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 嘱病人进行合理护理, 以免发生疾病的再次复发, 医生的康复指导内容如下:出院后尽量卧床休息, 仍存在肿胀的病人应将患肢抬高30°, 该方法的作用在于减轻病人肢体的肿痛[5,6];嘱病人每日清洗双下肢, 温水为宜,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时按摩双下肢肌肉及皮肤, 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 加快创面的愈合并防止肌肉萎缩;病人伤口基本愈合后协助病人进行活动锻炼, 锻炼各关节功能, 并注意肢体的保暖, 防止外伤。

2.2 多爱肤敷料护理

①Ⅰ期、Ⅱ期:由于此期处于疾病的早期, 伤口护理以清洁创面为主, 运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 用无菌纱布将病人创面擦干, 由于此期病人存在坏死组织, 采用多爱肤敷料凝胶溶解病人的坏死组织, 每天更换1次, 待病人创面好转即坏死组织逐渐被清理后用多爱肤敷料及无菌纱布覆盖[5]。②Ⅲ期、Ⅳ期:此期病人的创面处理以减少渗出液为主, 预防感染, 促进病人肉芽组织的生长, 运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6]。创面干燥后运用多爱肤敷料填充条, 调整填充条的大小以符合病人伤口的大小, 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病人渗出物减少时可停止填充条的使用, 连续应用3d~4d。病人好转后采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喷溃疡面, 用等渗盐水清洁溃疡面后, 将生长因子喷于溃疡面, 用无菌纱布包扎, 适当固定, 至创面愈合。

2.3日常生活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病人伤口附近关节的活动, 必要时局部制动, 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关节, 如膝关节, 必要时给病人配备助行器, 来满足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活动需求。嘱病人多卧床休息, 将患肢抬高以利于病人的血液循环, 加强病人局部皮肤的清洁及干燥, 勿用碱性肥皂清洗患处, 且清洗患处时尽量使用温水, 以减少水温对病人皮肤的刺激。切勿用手指抓挠患处, 以免发生感染, 如病人患处存在大疱, 可以在消毒后抽出水疱内液体, 并加压包扎。

2.4 预防感染护理

该疾病病人抵抗力较低, 易发生细菌感染。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均住在单人间, 保持室内通风, 床单整洁, 并定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同时加强病人的自身清洁护理, 尤其是口腔、外阴等部位, 嘱病人早晚刷牙, 餐后漱口, 勤换内衣裤, 同时向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及宣教, 以提高病人对该疾病的认识程度, 嘱病人注意天气的变化, 以免发生感冒, 每日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防止治疗过程中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较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定期给予翻身, 以免发生压疮。

2.5 用药护理[7]

甲泼尼松龙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病人的症状,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继发性感染[8], 还可使病人出现高血压、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环磷酰胺有免疫抑制作用, 但不良反应较多, 如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黏膜溃疡等。因此在用药前均应由管床医生对病人做好告知, 强调应严格按医嘱执行用药的重要性, 以减轻由于药物食用不合理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从而取得病人的配合, 用药期间定期测量病人的血压、血糖、尿糖的变化, 并嘱病人家属关注病人的睡眠质量, 当病人出现睡眠障碍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建议病人睡前喝牛奶或适当使用镇静剂, 观察病人尿液的颜色, 目的在于警惕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

3 讨论

血管炎合并皮肤溃烂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壁的变性、坏死导致血管壁上有炎性细胞的浸润, 可以导致病人血管壁的增生, 从而使其失去完整性, 因此, 血管炎合并皮肤溃烂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注重皮肤的护理, 以促进病人溃烂皮肤的愈合[9,10]。本研究对病人的皮肤溃烂程度进行分期, 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注重病人心理及饮食护理, 提高了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往资料显示, 心理护理对病人生活质量及疾病的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医护人员针对病人疾病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差异进行心理疏导及护理。由于血管炎病人需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 往往出现不良反应和形体、相貌的改变, 因此, 给病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困扰, 并对该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 由于病人皮肤溃烂程度的不同, 心理差异也较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期护理的疗效满意, 提示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应用的敷料为多爱肤敷料, 该敷料是一种亲水性敷料, 可通过吸收病人创面的渗出液而形成凝胶, 由于该敷料中存在创口愈合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 并且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因此, 用该敷料包扎覆盖有利于皮肤溃烂处早日愈合, 同时多爱肤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功能, 可以有效防止感染并利于渗出液的吸收, 还可以保护受损的皮肤, 阻止细菌入侵。本研究根据病人皮肤创面的分期及渗出液的情况进行敷料的护理,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血管炎病人皮肤溃烂的愈合时间, 与以往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3]。

由于血管炎病人常并发皮肤溃烂, 且症状易反复,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 加强对溃烂皮肤的护理是极其重要的。本研究结果提示, 将血管炎合并皮肤溃烂的病人进行分期治疗及护理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Simeoni S, Puccetti A, Tinazzi E, et al.Leprosy initially misdiagnosed as sarcoidosis, adult-onset still disease, or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J].Journal of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11, 17 (8) :432-435.

[2]马桂琴.风湿病皮肤损害辨治[J].北京中医药, 2011, 30 (8) :595-597.

[3]Wolf R, Lipozencic J.Shape and configuration of skin lesions:Targetoid lesions[J].Clinics in Dermatology, 2011, 29 (5) :504-508.

[4]刘琼, 杨湘薇, 蔡超英.康惠尔敷料对血管炎皮肤溃疡分期护理的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11, 43 (6) :85-86.

[5]王琦.难治性下肢皮肤溃疡2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 32 (1) :86.

[6]王庄斐.藻酸钙钠盐敷料在重症寻常型天疱疮病人创面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2, 10 (10B) :2715-2716.

[7]吴仙蓉, 冯晓玲, 周天蓉.白塞病患者骨髓穿刺术后并发髂部皮肤溃疡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9) :826-827.

[8]胡爱玲, 刘媛.4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病人皮肤溃疡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3, 27 (12B) :4037-4038.

[9]李晓兰, 卢在超, 刘秋玉.香油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干痂类皮损愈合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 2013, 24 (3) :211-213.

分期康复护理 篇7

关键词:分期饮食护理,消化性溃疡,生活质量,复发,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又称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 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约有5%~10%的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群, 其具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特点[1]。由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分组予以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和分期饮食护理, 分析分期饮食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5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 对照组47例。研究组男女比为25∶23, 年龄55~78岁, 平均年龄 (63±8.63) 岁;对照组男女比23∶24, 年龄56~79岁, 平均年龄 (64±8.57)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研究组:予以分期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情况将消化性溃疡分为1、2、3、4期。 (1) 溃疡病急性发作或者出血刚停止为1期, 患者予以流质饮食, 出血者禁食; (2) 无消化道出血、疼痛减轻、自觉症状缓解为2期, 予以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3) 病情基本稳定、溃疡基本愈合并逐渐恢复为3期, 予以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加入少量主食, 多餐; (4) 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溃疡基本愈合、患者进入恢复期为4期, 予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和少刺激的营养全面的饮食。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按照疾病的分期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 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度;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当P<0.05时,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情况:

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护理后,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溃疡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病是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 并发症多为出血和穿孔等, 本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饮食不节是诱导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 由此本研究选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与对照组相比#P<0.05

取本院诊治的95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予以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的对照组和予以分期饮食护理的研究组, 分析分期饮食护理应用与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效果。

相关研究资料调查发现, 在我国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10%以上, 本病的形成与胃酸、遗传、饮食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相关, 由于胃肠可容纳、消化食物以及吸收营养物质, 其病灶常受到胃酸和食物的刺激, 因此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症[3]。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较多, 因此其治疗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良好的饮食护理可有效促进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愈合和恢复[4]。本研究通过对患者予以分期饮食护理后发现,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应用分期饮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 分期饮食在予以患者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的同时,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1、2、3、4期, 并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疾病分期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有助于改善患者以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进而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全新饮食观念和习惯。在合理饮食和定时定量的饮食护理模式下, 重视患者饮食搭配的营养性, 可有效避免在治疗的过程中溃疡面受到不良刺激, 不仅能提升了药物的有效性, 还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5]。本研究显示,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提示遵照医嘱并在家人的监督下调节合理饮食及配合药物治疗等, 不仅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 还可减轻肠胃负担, 但当患者出现厌食、浮现、黑便等情况时, 应当尽快到医院就诊。护理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是分期饮食护理的另一有效指标, 本研究未对其进行分析, 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 分期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冬冬.饮食指导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学, 2013, 19 (13) :22-23.

[2]李永波.老年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 2014, 35 (6) :726-727.

[3]匡桂梅.消化性溃疡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1 (13) :59.

[4]俞卫娟.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细节护理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4, 19 (5) :452-453.

上一篇:物流新业态下一篇:《哑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