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护理论文(共12篇)
分期护理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护理。方法 对2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从肾功能衰竭前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进行的护理观察, 根据护理观察结果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9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若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细心的护理观察、给与及时的护理措施, 对提高其存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期护理
患者在休克状态下, 由于肾动脉供血不足, 机体应激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 使肾皮质血管痉挛发生功能性少尿, 若持续缺血, 则肾小管因乏氧而坏死、间质水肿, 进而无尿, 最终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故在临床监测护理变化的同时, 进行了有效的分期护理[1,2]。
1 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 失血性休克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 感染性休克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9例, 年龄在15~68岁, 平均48岁。主要的临床表现少尿或无尿, 尿毒症,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2 分期护理
2.1 肾功能衰竭前期护理
在休克发生应及时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方面做出急救措施。 (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监护仪设定每15~30min测量一次血压脉搏, 监测呼吸频率及观察意识变化。 (2) 做好重症记录, 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及每小时尿量, 及时送检尿液, 若发现血性尿及时报告医生。 (3) 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抗休克, 保证静脉通路畅通, 使用输液泵注射泵静脉输液及注射确保准确输注, 做好输血前准备, 遵医嘱合理应用利尿剂, 避免使用对肾功有损害的药物, 防止发生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4) 观察早期肾功能衰竭征兆:a.持续低血压、休克经过24h治疗, 血压仍低于70/40mmHg以下, 这往往是肾功能衰竭形成的前提。b.常见于血尿且随血尿出现尿量逐渐减少, 最终发生少尿或无尿。c.24h尿量少于400mmL为少尿, 24h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尿比重在1.010以下。d.反复使用利尿剂效果不明显也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2 少尿期的护理
此时是肾功能衰竭的极期, 高血钾、高血容量综合症、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等危重并发症都会相继发生。治疗护理中, 以控制血钾、纠正酸中毒、积极利尿、促进肾功能恢复、调整内环境的原则进行。 (1) 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 急性期却对卧床休息, 保持环境安静清洁, 体位舒适, 生活需要护理人员协助, 病情好转后改为二级护理。 (2) 少尿期必须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 以量出为入, 最好以口服为主, 不能口服者需静脉输入, 补液原则‘量出为入, 宁少勿多。 (3) 少尿期饮食:既要限制出入量又要适当补充营养, 原则上给予低容量、低钾、低钠、高热量、高糖、高维生素及适当的优质低蛋白饮食, 严格控制含钾的食物或水果摄入。禁用钾盐禁输陈旧血。 (4) 少尿期由于水肿皮肤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营养差抵抗力低加之体内的代谢产物也需要皮肤排泄, 这样, 很有可能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 因此保持皮肤清洁需要护理人员做到六勤。定时更换床单, 保持床铺干净整洁, 防止压疮发生, 并且叩击背部以免发生坠积性肺炎。 (5) 少尿无尿期的患者口腔易生长霉菌, 每日三餐后要用等渗盐水簌口, 加强口腔护理即可增进食欲, 又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舒适, 防止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6) 做好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准备工作。本组病例中, 有1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高血钾与酸中毒, 其中2例患者住院的第2天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出现嗜睡、肌张力低下、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 查血钾浓度高达6.9mmol/L, 心电图示T波ā尖, p波消失, 遵医嘱给予相关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为患者进行紧急的血液透析, 患者的血钾降至3.5~5.5mmol/L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3 多尿期的护理
此期的治疗原则是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在少尿期进入多尿期时, 尿量开始逐渐增多, 这标志着肾功能已开始恢复, 但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还未恢复, 随尿液排出大量水与电解质, 可导致脱水, 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 (1) 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特别是尿量, 根据尿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2) 及时调整电解质的补充, 补液原则是量出为入。补液量应少于尿量, 大致相当于尿量的1/2~2/3, 防止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 (3) 多尿期的饮食:给与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 可让患者补充适量的含钾、钠的食物, 适当增加蛋白质, 以保证组织需要。 (4) 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发生, 以安静卧床休息为主。上述病例通过给予以上护理措施后, 患者的病情好转, 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2.4 恢复期的护理
恢复期应该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水电解质的监测, 定期复查肾功能。 (1) 患者进入了恢复期, 应鼓励其逐渐恢复活动, 防止出现肌肉无力现象, 同时可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 (2) 恢复期的饮食:恢复期要特别注意营养的补充,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禁食或少食对肾功能的食物 (大蒜、韭菜、辣椒、咸菜、香肠、扁豆、豆腐、猪肝、猪肾等) 以调理体内营养失调, 加速体内修复过程。 (3)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无医生护士指导勿乱用药, 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另外, 注意保暖, 避免劳累, 预防感冒。 (4) 因恢复期时间较长, 应告知患者和家属有充分的准备, 定期到医院复查肾功能。
3 结果
上述病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临床治愈25例, 好转2例, 迁延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 死亡1例。
4 讨论
中年人工作、家庭生活负担重, 容易造成外伤、中毒、感染等;有些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 并且往往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等, 常常用药物联合治疗, 使老人患ARF的危险性增高。总之, 由于ARF发病急, 进展快, 病因不同, 危险性大, 若观察不准确, 抢救不及时, 护理措施不得当, 将会给患者带来终生的遗憾, 反之, 其生存率极高。由此可见, 做好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期护理是极其重要的, 这对提高治愈率, 减低死亡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四肢严重创伤早期急性肾功衰竭的监测[J].护理学杂志, 2008, 5 (8) :205.
[2]李社, 吴霞.急性肾功衰竭少尿期的观察与护理[J].江苏医药杂志, 2009, 28 (2) :47.
分期护理论文 篇2
(一)初期
从护士与病人初次见面开始,护患关系就建立了。此期护患关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与病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护患之间的信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以后进行护理活动的基础。病人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检验护士的可信任和依赖程度。护士通过收集资料发现病人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计划。
(二)工作期来源:
护患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开始合作。此期的主要任务是采取具体措施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护士在提供护理时,应注意调动病人的主动性,鼓励其参与治疗护理活动,从而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健康保健知识水平。
(三)结束期来源:
分期护理论文 篇3
【关键词】 精神病人;临床分期;康复期;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9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广泛开展,把心理护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情、意不协调是精神病人的基本特征。临床上诊断、治疗、护理的依据主要是以突出的精神症状即心理活动异常为特点,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尽快使病人潜在的危险消除,使之早日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
1临床分期的心理护理
(1)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这类病人大多数无自知力,在强制下或诱骗入院,症状丰富。病人离开他们熟悉的家庭环境,住进陌生的新环境(病房),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常表现为恐惧、焦虑、猜疑、执拗、情感淡漠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针对上述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主动、热情、耐心的向病人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尽可能达到顺利接受治疗。(2)治疗期:精神病人采取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电休克等对病人来说都比较痛苦。所以在各项治疗前后要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各疗法之间利害关系,争取得到病人的合作,保证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娱疗活动,提高病人的兴趣,增强意志和体质及适应社会的能力。(3)缓解期:此期病人通过各种治疗和护理,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部分恢复。此时病人倍思亲人,不安心住院,急于与亲人团聚和重返工作岗位,个别病人对住院前有伤害亲人和危害社会行为有后顾之忧,产生复杂矛盾的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策略地向病人疏导和解释,使病人心理健康配合治疗,巩固疗效。
2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1)此期病人自知力完全恢复,即将出院,绝大多数病人心情愉快,能积极配合治疗。但是,护理上还要注意病人以下的心理活动:如担心疾病的复发和病程迁延,担心社会歧视,家庭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因病后精力不充沛,难适应原职工作等等而产生的焦虑、退缩和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2)对此期病人要做好出院前的心理指导,同时做好社会宣教工作。如街道、单位、家属,说明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应如何做到体贴病人,出院后坚持服药,自体观察。周围的人应尊重病人的人格,避免冷言恶语和一些不良刺激,应根据病情在工作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共同给予心理支持,为病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捍卫编.心理与精神护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2]白桂春主编.精神科护理:精神科护理[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3]王志英.精神障碍病人护理260问:中华大众护理丛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01.
[4]王斌全,赵晓云.精神病护理的发展.《护理研究》,2007年12期.
[5]崔红梅,朱平,姜苏华.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体会.《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1期.
[6]魏庆莲.精神病患者伤人毁物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0期.
护理实习生分期教学的研究 篇4
1 实习前期
1.1 熟悉环境,消除恐惧
实习生入科实习的第一天,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有时难免心有恐惧,带教老师要主动热情地欢迎,做好环境及老师的介绍,帮助实习生尽快的熟悉病区环境及护理用物的放置,使实习生对科室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尽快适应新环境而投入到实习中[2]。
1.2 了解心理状态
实习生通常有三种心理状态:一是上进心强且胆大,非常珍惜实习的机会,跃跃欲试;二是担心责任重大,不敢大胆操作,缩手缩脚;三是个别学生迫于家长、社会压力选择此专业,其本身对护理工作缺乏兴趣。作为带教老师,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实习的心态,进而根据同学的心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1.3 了解掌握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技能情况
尤其是在别的科室实习过的实习生,应先了解其目前实习的状况,对以前实习工作的总结,还有那些没有了解、掌握到的,比如静脉输液技术不好、还未做过皮试、没看过插尿管等等,这些可以作为带教工作中重点教授的项目。
1.4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带教老师要为实习生营造一个温馨、融洽的实习环境,站在一个平等的位子上,真诚地与他沟通,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建立起朋友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掌握沟通技巧,多在患者面前表扬介绍自己的学生,取得患者对实习生的信任,以此来增强其信心,在实习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学习效率。
1.5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重视基本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从理论中联系实际,从临床实践操作中巩固学习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时老师要边做边讲解,同一操作有那些方法,各种方法的利弊,出现问题应怎么解决,不能一味自己讲自己的,可以不时提问,要让实习生参与进来,并鼓励其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实习生正确的创新思维。要求实习生做到“四勤”,口勤多问多答,脑勤多思多分析,手勤多记多练,足勤多巡视。
1.6 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种医疗纠纷层出不断,在平日的工作中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实习生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只有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原则,避免了实习生因脱离老师指导擅自操作而引起的护理纠纷和投诉,要牢记“慎独”,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 实习中期
2.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在平日的带教中,要培养实习生主动关心、同情患者的意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学会换位思考,体谅患者的痛苦,不要私下议论或嘲笑患者。遇到操作可能造成病人痛苦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如护生穿刺不成功,应教会正确的方法,在同一病人身上不建议反复尝试。老师以身作则,不予病人争吵。告诫护生:言行粗暴和技术上的失误对病人可能造成身心的伤害。实习生在做任何操作时,带教老师必须在场,做到“放手不放眼”,勿在患者面前纠正实习生的错误,以免引起患者的不满或造成实习生丧失信心。
2.2 激发潜能
这个时期是实习生自我锻炼、自我发挥的时期,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3],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带教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对学科的喜爱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一同传递给实习生,激发实习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共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进行赏识教育,用鼓励代替批评,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此时期的带教方法可以总结为:采用“目标激励法”、“及时反馈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直观激趣法”、“以知激趣法”、“以新激趣法”、“以疑激趣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知促意法”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4]。
2.3 培养观察病情能力
讲解本科常见病,危急重情况及观察顺序等,参与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参与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个案分析,有意识的培养实习生的观察能力,使其明白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正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经验,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5]。
2.4加强整体护理知识运用
由老师学生共同选择病例,由护生收集资料制定护理计划,并交给老师修改,以后每天按修改的计划实施护理。老师带护生进行效果评价,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新的计划。
2.5 善于总结反思,制定计划
每日下班前,让实习生总结反思一日的实习情况,把主动权交予实习生,鼓励其说去今日学习心得,巩固已学知识,发现不足,做好实习笔记,制定明日的实习计划。每天可以布置一些结合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作业,让实习生自己查阅资料,不明白的老师再加以指导,提高实习生对临床护理技能的反思与消化,可以加强记忆还能激发实习生的潜能,不仅有助于提升实习生的护理技能,还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3 实习后期
3.1 培养沟通与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重要,带教老师应该和实习生一起对病人进行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定时巡视病房,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生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锻炼其健康教育与沟通能力。
3.2 树立竞争意识,适应社会新形势
灌输社会竞争激烈的思想,竞争能力源于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知识和热情的服务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从工作需要出发,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心理自控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客观看待形式,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锁定奋斗目标,走向成功。
3.3 双向考核,做出反馈
最后时期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和操作技能、各种规章制度、职责、无菌原则等,对没有完成的部分做出重点补救教学[6],并根据实习情况,总结该实习生在以后的实习中需要重点学习和注意的地方。同时实习生也要对老师的带教情况进行反馈,做出评价,不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4 小结
临床护理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教育的重要阶段,且带教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在带教过程中,通过严格实习生管理,带教老师做好表率,实施分期教学的带教模式,为临床输送具备一定临床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初步观察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从而把带教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目的:结合对临床护理实习生分期教学的带教经历,探讨临床带教新方法,以提高带教的质量。方法:采用分期带教的教学方法。结果:通过分期带教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实习生的满意度。结论:分期带教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带教质量,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分期带教,实习生,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萍.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15-417.
[2]赵怀连.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3,t0(42):1194-1195.
[3]王文欢.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242-243.
[4]4戴次飞.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8,(5):76-77.
[5]李莹,熊诗华,何平先.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中的协调者角色[J].护士学杂志,2009,29(9):61.
分期护理论文 篇5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付款的时候选择用信用卡支付,面对很喜欢的商品,很多商家贴心地支持信用卡分期购物。很多人不仅疑问:信用卡账单分期和分期购物有什么区别啊?那种方式更划算一点?
首先说一下消费分期。消费分期是指持卡人在消费后至最近一期账单日前3日期间,申请将消费金额逐笔分期,在约定期限内按月偿还的业务。
账单分期是指账单日后至最后还款日期间,持卡人向发卡行申请将已出账单的金额办理分期偿还。但是通常申请金额是有限额的,拿建设银行举例子,最低500元人民币,最高不超过已出账单中人民币消费总金额(不含取现、分期付款)的90%。
其实不管是建设银行还是其他银行,信用卡消费分期和账单分期手续费差不多。差别可能体现在消费场景的不同,信用卡消费分期适合较大金额、有预见的消费,当持卡人知道自己买了金额较大的东西,但是暂时还不起,就可以在银行账单日之前选择信用卡消费分期。信用卡账单分期适用于单笔金额不高,但账单总额较高的情况,持卡人在出了账单之后,发现当期花了太多钱,一起还清有困难,于是选择信用卡账单分期。
分期管理互助合作 篇6
依赖型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上依赖家长,依赖老师。譬如,在完成作业时,稍有一点困难,就希望获得帮助;生病了,不知道求医问药,气候变化了,不知道增减衣服。
盲目型学生。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没有主见,别人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譬如,许多违纪学生都是在别人的唆使下违纪的;见别人冬天洗冷水澡,他就洗冷水澡,不管自己身体怎样。
懒散型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出无所谓,没有什么追求,没有年轻人的激情,萎靡不振。在学习上,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在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绵羊”型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自信心不够,创造力不足,做任何事情百依百顺,经不起挫折。比如,在学习上没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在生活中懦弱,一受批评,就哭鼻子。
逆反型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学习上,总认为学校的管理太严格,家长的要求太苛刻,在生活上标新立异,目无法纪。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学校,在于家庭和社会。从社会层面看。当今时代是一个物质繁荣、民主张扬、传媒发达、个性独立、意识前卫的开放时代。受社会的影响,学生意识前卫,个性张扬,但又缺乏判断力。
从家庭层面看,当代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除一部分学生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外,还有很多学生要么在家长娇生惯养中成长,要么在顺其自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要么在家长的“皮鞭”下生活,甚至少部分的学生在单亲家庭的畸形感情中长大。虽然他们物质宽裕,生活无忧,但是他们思维简单,性格怪异,感情脆弱,生活压抑,能力低下,所以,他们强调个性,希望民主,渴望成功。
从学校教育层面看,常见的几种管理类型有“家长式”管理、“管束式”管理、“保姆式”管理、“警察式”管理、“唯智型”管理、“封闭型”管理。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强调严格的规范和秩序、统一和服从,忽视的是灵活和变化、多样和创造。其最大弊端在于无视学生的发展需要,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缺乏朝气,学校教育渐渐失去生命力。实际上,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家长包养、学校包教、家长和学校包办的情况,强调听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让他们适时地得到锻炼,谈何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下而上的学生分期教育、互助合作管理方法。
班集体是教师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基层组织。班集体的好坏,对保障教学质量、校风建设等至关重要。对学生分期教育、互助合作管理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经验的班主任一般都会紧紧围绕学生的成才需要,抓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班级工作应分阶段按时进行管理,我们不妨把一个班集体的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施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地管理教育。
第一阶段:刚进校门的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想象构出一幅中学生生活的美好图景,很少考虑对新生活的适应性。进校后。随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原来由父母包揽和教师指导的事情现在由自己来办,常常使他们不知所措,颇有一种失落感。进入高中校园后,学习竞争更加激烈,学习成绩平平的同学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再加上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原来的同窗知己,处在新的环境中,不少学生产生了“知音中断”的寂寞感,极个别同学随着上高中的目的达到。还会产生一种松懈感。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尽职尽责,辛苦一点,深入学生之中。首先是配合学校搞好新生的军训工作,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团结拼搏的精神,树立他们集体主义的信念,提高他们的遵纪守法的意识。另外,新生刚入校,依赖性还是有的,这个阶段的班主任,无论从时间上、精力上都要跟得上,从关心学生最根本的衣食住行着手,给他们以慈母般的关怀,教育学生要相互帮助,发扬风格,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对他们来讲缺乏的不是批评和冷漠,而是温暖和鼓励。因此要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感到老师的信任。有时哪怕是夹在作业本中的一张小纸条也会将师生的距离拉近,会使学生奋起直追。
与此同时,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悄悄形成。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通过召开班会,民主推选学生干部,组建班委会。因为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威信的领导核心。班委会成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公正、合理、及时处理班级中的事务。这样,学生会把对班主任的依赖逐渐转变为对班干部的信任和支持,班集体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向心力、凝聚力,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也就夯实了。针对不同时期,在班级中举行一系列活动。如新生入学不久我召开了“爱在心中流淌”“礼仪,形象的天使”等主题班会。为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庆之际举行朗诵赛,后来又举行了一系列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以及辩论赛等。针对学生自信心不足又召开了“我自信,我能成功”的主题班会。冬季的越野赛,春天的羽毛球赛等等都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通过参加各种特色活动,学生的自我得以展示,特长得以发挥,能力得到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得以加强;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学生不再有多余的时间去挥霍浪费,减少了违纪现象,形成了文明向上的班风。
第二阶段:随着在校时间的推移及对学校各方环境的熟悉,同学们的新鲜感、陌生感消失,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对某些人和事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甚至同学间的不同习惯、不同爱好以及目标追求的差异等都会成为他们产生矛盾的因素,由此同学关系开始重新调整、分化、组合。这一阶段多出现干部难当、工作难开展的情况。班主任应经常深入班级、宿舍、学生之中。了解情况,分析情况,抓住主要问题,理顺各种关系。首先调整班委。选拔那些威信高、能力强的骨干进班委会工作,在班级中重新确立并巩固核心力量,这是缓冲矛盾的第一步。然后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愿望,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使更多的同学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己的能力,让良好的学风在班内形成,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更多的课余时间,减少他们之间冲突的可能性。
第三阶段:当班级出现的矛盾缓冲后,一般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对班级工作取得了一致认识,班干部调整后更具威信,定期召开班委会,督促班委工作并及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同时让他们明白: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任何一个学生干部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学生之上;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要求一般同学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当学生干部不是费力不讨好,而是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必须树立服务班级、服务学生和爱岗奉献的意识,这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培养和使用班干部,既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做好班级工作,又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组织班级活动,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人。
第四阶段: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当班集体核心形成后,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管理学生,学习上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反复向学生强调“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的“我能行”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形成文明向上的班风。取得了显著成效。
分期护理论文 篇7
关键词:压疮,分期,护理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导致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 常发生在骨隆突处, 有很多相关因素或影响因素与之相关[1]。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 (NPUAP) 2007年将压疮分为六期, 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和不明确分期, 多发生于长期卧床患者, 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而发生败血症, 危及生命安全。笔者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压疮住院患者58例, 根据压疮的具体分期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临床护理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的58例压疮患者 (共84处) , 男51处, 女33处;年龄37~85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28例, 38处 (Ⅰ期3处、Ⅱ期6处、Ⅲ期12处、Ⅳ期8处、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4处、不明确分期5处) , 观察组30例, 46处 (Ⅰ期5处、Ⅱ期8处、Ⅲ期13处、Ⅳ期10处、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5处、不明确分期5处)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压疮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每隔1~2h翻身1次, 应用气垫床, 采用翻身垫及水袋将患者皮肤组织受压部位及破溃处悬空, 减轻局部皮肤组织所承受的压力, 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注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和热量的摄入, 提高全身营养状况, 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促进创面的修复。对照组使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各个分期压疮面, 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络合碘涂擦, 外敷络合碘纱布, 并喷洒庆大霉素注射液, 每天换药1次, 护理观察14天。观察组在其护理基础上, 针对不同分期压疮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 观察14天。Ⅰ期:采用局部按摩, 外涂赛肤润;Ⅱ期:在水疱破损前, 使用络合碘消毒后用注射器沿水疱边缘穿刺抽出水疱内渗液, 棉签挤压干净, 破损后除去残存的坏死表皮及异物, 外贴水胶体敷料, 若渗液过多或水胶体敷料卷边需及时更换;Ⅲ期: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 藻酸盐敷料覆盖, 并外层贴泡沫敷料;Ⅳ期:适当剪去坏死组织, 与水凝胶自溶性清创相结合, 有窦道和潜行处采用藻酸盐敷料填塞, 外层用泡沫敷料覆盖吸收渗液并及时更换。可疑的深层组织损伤和不可分期的压疮:彻底清创后根据其情况进行处理。
1.3疗效判断标准[2]
治愈:压疮疮面基本愈合, 新鲜肉芽组织全部长出或形成坚实、稳固、无压痛的硬痂;显效:疮面缩小>50%, 肉芽组织长出, 分泌物少或无;好转:疮面缩小, 部分疮面干燥、红润, 长出部分新鲜肉芽组织, 分泌物减少;无效:治疗前后疮面无明显变化或扩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以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
2 结果
经过14天护理,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Ⅱ期、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和不明确分期,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Ⅲ期和Ⅳ期,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3 讨论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受压局部的红斑、麻木、疼痛、破溃、坏死、溃疡, 部分因局部感染出现全身症状, 甚至为败血症, 在临床护理中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但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 能有效加快压疮疮口愈合, 改善预后情况[3]。压疮症状较轻时, 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时应注意饮食、心理等因素对压疮愈合的影响。周川芬等[4]在临床护理时注重敷料的选择, 针对不同分期压疮及敷料特点, 选择适当的敷料, 说明敷料个体化的选择比较重要。程毛凤[5]观察了特定外用药物对不同分期压疮的护理效果, 虽然效果较好, 但是未对不同分期的压疮实施分期护理。压疮的临床护理虽然报道较多, 但大多只是应用的护理药物有所不同。以上报道表明, 目前关于压疮护理多按照经验实施, 护理较分散, 未能按照最新分期指南开展系统的护理。
本研究针对不同分期的压疮实施个体化护理, 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 结合物理疗法, 针对不同时期的压疮特点选取特定的敷料, 开展护理观察。通过与对照组对比观察, 发现采取不同分期个体化的护理方法其有效率均为100.0%, 在压疮护理中疗效明显。除Ⅰ期外其余各期均优于一般护理方法, 这表明在临床压疮护理中, 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压疮愈合, 降低患者痛苦, 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在以新的压疮分期护理为前提, 本临床研究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可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彩云.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 (6) :50-53.
[2]甘朵, 郭蕾, 李晓霞.综合疗法治疗压疮患者49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6) :28-29.
[3]武梦姝, 侯瑞雄, 张瑞娟, 等.20例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4) :335-336.
[4]周川芬, 舒红文, 唐柯梅.32例压疮护理临床疗效观察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4) :166-167.
分期护理论文 篇8
关键词:分期饮食护理,消化性溃疡,生活质量,复发,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又称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 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约有5%~10%的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群, 其具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特点[1]。由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分组予以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和分期饮食护理, 分析分期饮食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5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 对照组47例。研究组男女比为25∶23, 年龄55~78岁, 平均年龄 (63±8.63) 岁;对照组男女比23∶24, 年龄56~79岁, 平均年龄 (64±8.57)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研究组:予以分期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情况将消化性溃疡分为1、2、3、4期。 (1) 溃疡病急性发作或者出血刚停止为1期, 患者予以流质饮食, 出血者禁食; (2) 无消化道出血、疼痛减轻、自觉症状缓解为2期, 予以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3) 病情基本稳定、溃疡基本愈合并逐渐恢复为3期, 予以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加入少量主食, 多餐; (4) 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溃疡基本愈合、患者进入恢复期为4期, 予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和少刺激的营养全面的饮食。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按照疾病的分期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 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度;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当P<0.05时,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情况:
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护理后,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溃疡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病是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 并发症多为出血和穿孔等, 本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饮食不节是诱导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 由此本研究选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 与对照组相比#P<0.05
取本院诊治的95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予以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的对照组和予以分期饮食护理的研究组, 分析分期饮食护理应用与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效果。
相关研究资料调查发现, 在我国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10%以上, 本病的形成与胃酸、遗传、饮食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相关, 由于胃肠可容纳、消化食物以及吸收营养物质, 其病灶常受到胃酸和食物的刺激, 因此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症[3]。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较多, 因此其治疗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良好的饮食护理可有效促进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愈合和恢复[4]。本研究通过对患者予以分期饮食护理后发现,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应用分期饮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 分期饮食在予以患者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的同时,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1、2、3、4期, 并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疾病分期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有助于改善患者以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进而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全新饮食观念和习惯。在合理饮食和定时定量的饮食护理模式下, 重视患者饮食搭配的营养性, 可有效避免在治疗的过程中溃疡面受到不良刺激, 不仅能提升了药物的有效性, 还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5]。本研究显示,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提示遵照医嘱并在家人的监督下调节合理饮食及配合药物治疗等, 不仅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 还可减轻肠胃负担, 但当患者出现厌食、浮现、黑便等情况时, 应当尽快到医院就诊。护理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是分期饮食护理的另一有效指标, 本研究未对其进行分析, 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 分期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冬冬.饮食指导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学, 2013, 19 (13) :22-23.
[2]李永波.老年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 2014, 35 (6) :726-727.
[3]匡桂梅.消化性溃疡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1 (13) :59.
[4]俞卫娟.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细节护理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4, 19 (5) :452-453.
分期护理论文 篇9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临床分期,康复期,心理护理
医院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促进患者痊愈的关键环节, 所以, 相关的医疗工作者和必须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度, 特别是精神病患者, 心理护理是附加在常规服务而优于常规服务的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一个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尤其是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 更是需要心理护理这样的服务, 所以, 一定要发扬医院心理护理的服务, 使精神病患者无论是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只有这样, 精神病患者才能够用最大的勇气和信心去对抗病魔, 打败病魔。
1 精神患者心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的情绪不稳定
精神病患者不同于其他正常的患者, 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非常不稳定, 有些患者会因为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而对护理人员有敌视以及防备心理, 而且患者极容易被刺激, 情绪经常会出现波动, 致使护理人员无法控制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情绪波动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从而影响其康复。
1.2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到位
如今, 大多数护理人员的年龄都比较小, 年轻人年轻气盛, 很容易出现浮躁心理再加上精神患者的特殊情况, 使得护理人员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负面情绪, 从而影响到护理, 也有可能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够及时、细致的观察到患者出现的细微的心理波动, 从而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也不能够及时将心理护理工作做到位。
1.3 医院的治疗环境不够好
医院的治疗环境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环境可以怡情养性, 患者在良好的治疗环境中精神情绪都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 但是, 我国有很多医院的治疗护理环境都不够好, 导致有很多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造成影响, 也影响了精神患者的恢复进度。
2 精神病患者临床分期的心理护理措施
2.1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
在此期间的患者大多都是刚刚进入医院, 对医院陌生, 对身边的人都非常防备、敌视, 会产生紧张、焦虑、焦躁、没有安全感的心理, 容易情绪激动, 进而影响治疗。所以, 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尽快找到与患者沟通的契合点, 用患者适应的方式与其沟通, 然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情况, 让患者尽快对医院的情况、环境都熟悉起来, 完全信任医护人员, 进而说服患者顺利的接受治疗。
2.2 治疗期的心理护理
在治疗期, 医生会采取各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此期间患者会非常痛苦, 导致排斥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告知患者治疗的利害关系, 尽量让患者保持放松的情绪, 提高其对治疗的兴趣和康复的意志, 说服其接受医生的安排, 顺利的进行治疗。
2.3 缓解期的心理护理
在此期间, 患者的病情相对缓解, 有了部分自知力, 此时会急于出院与家人团聚、重返工作岗位, 同时对住院之前伤害家人伤害社会的行为非常愧疚, 从而出现心理焦虑、浮躁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尽量舒缓患者的情绪, 给患者讲解清楚治疗的进程, 并且让家属多陪伴患者, 让其可以安心的继续治疗。
3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措施
3.1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一般都已经快康复完全了, 在此期间患者的心情总体上是比较愉悦轻松的, 治疗以及护理起来都比较容易,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此期间的患者心理都比较敏感, 会担心生病造成的问题, 担心病情是否会复发, 自己是否完全康复, 出院后是否会受到社会的舆论和歧视, 自己是否还能认真做好以前的工作, 这些不安的情绪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此时患者极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开导以及心理指导[2]。所以, 要及时观注患者的心理问题, 然后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让其能够愉悦轻松的康复。
3.2 出院前的心理护理
对在此期间的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 以保证患者在出院前以及出院后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来恢复健康。这就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在患者出院之前, 就应该及时做好社会宣教, 及时与患者的家属、邻里、朋友以及同事都做好沟通, 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让家属在其出院后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让其他人都能够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 并且沟通患者单位对其的工作做一个适当的调配。要保证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工作环境都适合其康复[3]。
4 小结
总之, 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保证在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康复期给其提供最有保障的心理护理, 让患者能够最好的恢复。因此, 精神病患者护理的相关工作者需要尽力克服护理中的所有困难, 尽一切努力做好心理护理, 将心理护理系统并合理地运用到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和康复工作中去,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突发状况能够及时地研究出应对策略, 处理好护患关系以及与患者家长的关系, 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促进医院社会信誉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商丽文.精神病人临床分期的心理护理.中国伤残医学, 2007, 15 (3) :90.
[2]韩维荣.康复期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8) :220-221.
分期护理论文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0例, 女22例;年龄21~47岁, 平均39岁。致病原因:车祸伤36例, 高处坠落伤16例, 重物砸伤5例, 脊髓炎5例。ICU住院2~214天, 平均16.4天。
2 负性心理分期特点与护理干预
2.1 早期 (急性进展期)
负性心理特点: (1) 恐惧。ICU四肢瘫痪的患者大部分是由于外伤所致, 由于这种伤害很突然, 患者由健康人突然转变为危重病患者, 对疾病和死亡充满恐惧, 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2) 安全感的缺失。生命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 依赖于治疗设备, 患者多表现为行为畏缩, 依赖心理增强。 (3) 经济担忧。这种担忧贯穿治疗的每个阶段, 青壮年患者多为家庭的支柱, 担心家庭日后的生活情况, 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 (4) 人格丧失。羞耻感, 频繁的身体检查、侵入性操作, 隐私部位的触及和暴露, 易使患者产生羞耻、人格丧失的感觉。
护理干预: (1) 加强疾病宣教, 让患者了解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疾病的发展过程有正确的认知, 使其尽早适应环境, 培养安全感, 医护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技术也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2) 治疗性抚触:通过抚触, 帮助患者确认身体的完整性和感觉的存在, 同时还可以传递关爱, 将同感的信息传递给患者。 (3) 充分尊重患者, 随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 从不轻易对患者说“不”字。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暗示性。
2.2 中期 (稳定期)
负性心理特点:此期患者多已经度过危险期, 其行为表现会带有明显的性格特征。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两种:性格内向、文化层次高的人表现为表情冷漠、忧心忡忡, 对护士、医生及家属的安慰无动于衷, 以沉默来对待这种打击。性格外向、文化层次低的人表现为脾气暴躁, 甚至无理取闹, 对医务人员的安慰显示出愤怒, 对外采取攻击性态度, 将愤怒发泄到家属、亲友及医务人员身上[1]。
护理干预:注意患者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等对其心理的影响, 实施个性化护理。 (1) 可以通过典型的身残志坚事例来激励其对抗疾病和面对生活的信心。 (2) 充分调动家庭和其工作单位的支持。要求家人在探视时不要流露出悲观、忧虑的情绪, 并表达对其感情的依赖;鼓励单位同事多探望, 使其找回自我价值感并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
2.3 后期 (康复期) 特点
负性心理特点: (1) 孤独、无助。ICU是重症性科室, 康复期的治疗一般不在本科进行, 而对于个别高位颈髓损伤四肢瘫痪的患者, 由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 无法短期脱离本科, 患者丧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身体功能的控制, 兼之与他人沟通不畅, 清醒患者会感觉孤独、无助。 (2) 担忧、愧疚。患者担心在ICU产生的巨大医疗费用, 对家庭抱有愧疚。 (3) 依赖心理, 生命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 依赖于治疗设备, 依赖心理增强。
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压力与康复治疗的效果成反比, 压力越大, 治疗的效果就会越差[2]。针对此期特点, 要注意尊重患者的自尊心, 要尽量满足其日常需要, 提高其生活质量。多同患者交流、接触, 让其感觉人们并没有遗弃他。同时多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 尽量多安排合理的探视机会, 帮助患者战胜孤独。
参考文献
[1]刘玲莉.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7) :379.
小儿哮喘 分期治疗 篇1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哮喘患者近2500万人,其中儿童占1000万左右。约1/3~1/2的小儿哮喘可迁延至成人。小儿乃纯阳之体,肺娇易病,脾弱易伤,肾虚易损,故小儿哮喘发病率高,治疗困难。
中医将哮喘分为发作、缓解、平稳3期。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我们根据中医整体辨证思想,在发作期,将小儿哮喘分为寒哮、实哮、虚哮。寒哮除了喘息发作,还可见鼻流清涕,咽痒不适,恶寒,痰少色白多沫以及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等症状。治疗方剂可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加减化裁。实哮病程短,起病急骤,哮鸣气喘急作,咳重,神烦面青,舌暗苔厚,脉沉数有力,指纹紫滞。治疗可用定喘汤或射干麻黄汤加减化裁。虚哮病程日久,起病缓,少痰,声低无力,痰壅喉间,汗出体虚及大便不调,小便清长,面色白,舌淡苔少,脉沉无力,指纹淡红。治疗可用射干麻黄汤加款冬花、黄芪等加减化裁。缓解期主要表现为不喘、无哮鸣,咳嗽有痰及舌淡苔薄,脉细等,可用射干麻黄汤和羚桂龙牡颗粒医治。平稳期无临床症状的,可采用芪蛤定喘颗粒治之。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饮食结构、精神压力等相关因素的改变,使得哮喘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采用传统的单一疗法往往效果事与愿违。特别是有哮喘倾向的患儿更应早期干预,注意初级、次级、三级预防。初级预防应包括孕产期的饮食预防。现代研究表明,大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等食物,可明显增加哮喘的发病率,尤其是父母有过敏及相应的过敏性疾病病史的,更应严加防范。次级预防是指在潜伏期内尽早发现疾病。对于变应性疾病,就是对人群进行筛查后发现的致敏者,有针对性地积极干预。三级预防包括防止疾病加重或晚期后遗症的一切措施。就变态反应而言,如对哮喘或接触性皮炎患儿,要改变其环境及住所,以及针对门诊或住院的湿疹病人制订康复计划。
分期护理论文 篇12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无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68例, 均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经临床CT或核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确诊。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依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 男30例, 女4例, 年龄21岁~76岁;对照组34例, 男23例, 女11例, 年龄28岁~72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用药治疗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干预方法
对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腰部力量、腰椎活动度、腰屈度、生活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内容包括: (1) 自觉症状, 如腰痛、下肢痛和麻木; (2) 临床检查, 如直腿抬高试验, 感觉等; (3) 生活能力方面, 如睡觉翻身、行走。对照组病人住院后在康复评估的基础上按心理疏导、饮食、治疗、用药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在原有评估基础上于疼痛期、疼痛缓解康复期分别运用交谈、观察、护理体检、查阅资料、问题答疑等方法, 对病人的病情、饮食、生活方式、疾病知识及病人对疾病的态度和康复锻炼认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2.2.1疼痛期护理干预`
2.2.1.1心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多为中青年, 因疼痛影响工作、生活而就诊, 多伴有焦虑、悲观心理, 担心预后, 对治疗缺乏信心, 没有手术指证的病人因疼痛折磨而要求手术, 因此入院时充分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 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基础。责任护士应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 进行有的放矢的沟通, 运用交谈倾听技巧获知病人诉求, 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及时疏导。同种病人安排住同病房, 通过旁边成功病例介绍, 更能让病人获得心理安慰, 取消顾虑, 减轻心理负担, 增强康复信心。护士在工作中应深入病房, 关心病人, 予以及时的照顾, 协助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2.2.1.2生活干预
急性期指导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 尽量减少下床走动以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 解除疼痛。 (1) 卧硬板床:告知病人卧床姿势, 嘱其平卧时腰部垫腰垫, 高度3cm~5cm, 使身体放松。侧卧时疼痛肢体在上, 翻身时指导轴线翻身, 避免腰椎侧弯。 (2) 起床姿势:先健侧卧于床边再利用上肢支撑并离床, 同时双下肢放置地上, 离床时用手臂支撑帮着起身, 避免腰部用力, 并佩戴腰围保护腰部。 (3) 站立姿势:两眼平视下颌内收, 胸部挺起, 腰背平直, 小腿微收, 两腿直立两足距离与双肩宽度相等。 (4) 坐姿:上身挺直, 下颌内收、双下肢并拢, 选择合适的坐具, 坐下时上身微向前倾, 缓缓坐下,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腰背尽量保持正直, 避免使腰骶部肌肉疲劳[2]。 (5) 指导腰围正确佩戴:使用腰围时上缘需达肋下缘, 下缘至臀裂以下, 大小合适, 不要使用过紧、窄、短的腰围[3], 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入院时即进行便秘干预, 询问排便情况, 预防便秘。
疼痛期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易消化食物为主, 可食羊肉等温热食物以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腻食物及烟酒。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男性居多, 入院时进行戒烟酒干预, 所选病例男性吸烟者比例较高。有报道长期吸烟可增加骨质疏松发病率, 影响腰腿痛治疗效果, 同样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使用相同手法治疗, 吸烟者恢复情况远不如不吸烟者[4]。吸烟病人烟瘾很难一时戒除, 因此观察组病人采用发放资料, 每天多次巡视病房, 适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及时强化跟踪, 说服病人戒烟。
2.2.1.3治疗、用药干预
初入院病人对针灸、理疗、牵引、综合康复治疗不了解, 特别是腰椎牵引。牵引前要先向病人讲解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 告知初次牵引可能会出现疼痛加重、腰胀等不适感, 一般休息后可缓解。牵引前禁食1h, 牵引力度循序渐进, 由最小量开始, 有不适告知医务人员, 牵引结束后需平卧3min~5min方可改变体位。止痛药饭后服用, 讲解口服药如叶酸、甲钴胺等药品的辅助治疗作用以及早期应用脱水药甘露醇的必要性, 并选择粗直静脉穿刺, 以保护血管。
2.2.1.4功能锻炼
适时、系统、合理的康复运动锻炼可明显提高病人治疗有效率[5]。腰痛初期可用支撑昂胸法、屈髋登足法以及指导正确的起床、站立姿势等进行功能锻炼。
2.2.2疼痛缓解期护理干预
2.2.2.1生活方式干预
腰痛缓解期护理重点是生活方式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多由于长期不良姿势为诱因, 如久坐、睡软床, 腰痛缓解后病人对疾病重视度下降, 受工作、生活影响因素增加, 此期病人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对疾病的预后、避免复发很重要, 因此指导病人做到不久坐、不久站、不负重、不弯腰 (急性期) 、不抱小孩、不穿高跟鞋、不低头、不坐矮板凳、不劳累、不着凉 (腰部) 。此期起床活动时要佩戴腰围, 不能随便取下, 只能睡眠时取下, 下床前带好, 要求佩戴4周~6周, 不要超过3个月。此期可进行日常活动, 但要注意正确姿势, 弯腰取物时先将身体靠近物体, 然后屈膝、屈髋再持物, 伸膝、伸髋即可。日常活动避免腰部过度弯曲, 做切菜、择菜等需要长时间的家务时应高低合适, 避免腰部过度前屈, 保持脊柱正直, 尽量不要弯曲腰部。生活中注意腰部及肩部的保暖。
2.2.2.2功能锻炼
干预此期在良好的生活方式基础上进行功能锻炼干预是康复的保证, 达到理气活血、舒筋通络、强壮健骨、防止复发的目的, 向病人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此期功能锻炼的方法主要有几个方面。 (1) 直腿抬高法; (2) 飞燕式训练:头、颈、胸及双下肢同时抬起, 双上肢后伸, 仅使腹部着床, 身体呈弓形, 如飞燕点水; (3) 五点支撑法:用头、双肘及双足作为支撑点, 使背部、腰臀部向上抬起, 悬空后伸。 (4) 1周~2周后过渡为三点支撑:双臂放置胸前, 用头顶及双足支撑, 使全身呈弓形撑起, 腰背部尽力后伸。每天3次或4次, 每次50下。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 训练以不感疲劳与疼痛为准。
2.2.2.3治疗、用药干预
此期病人疼痛缓解后生活、工作多不再受影响, 治疗、用药的依从性会明显下降, 表现为疗程不能坚持够, 用药漏服、不服, 功能锻炼不能坚持, 因此此期的重点是做好健康教育, 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 重视后期用药, 使病人自觉用药和进行功能锻炼, 这对疾病的康复以及防止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
2.2.2.4心理干预
此期易有过度乐观心理, 认为不痛了就没有什么了, 因此重点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对待疾病, 强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教育, 让病人心理上重视疾病, 预防诱发因素, 继续坚持康复锻炼及药物治疗。
2.2.3评价指标
对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及疼痛缓解期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治疗依从性好包括坚持疗程、遵医嘱用药、坚持功能锻炼、生活方式良好。疗效判定标准[7]:痊愈, 症状与体征消失, 功能活动正常, 直腿抬高试验达70°以上;显效, 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消失, 偶有轻微腰臀部疼痛, 直腿抬高试验60°~70°或较前改善20°~30°;好转, 腰腿痛症状减轻, 体征较治疗前好转, 直腿抬高试验50°~60°或较前改善10°~20°;无效, 症状与体征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2.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例
例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分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疼痛缓解期的治疗依从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严重者可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加重病人心理负担, 降低生存质量。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是巩固和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减少复发的重要环节, 是疗效满意的保证。病人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分期护理干预根据各阶段病情健康需求适时干预, 制订个体化护理措施, 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适时纠正病人的错误认知,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 护士自身也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知识面, 以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不断需求, 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促进病人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长杰.肌肉骨骼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1.
[2]付丽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护理[J].光明中医, 2012, 27 (10) :2104-2105.
[3]宋宇芬.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及护理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0) :1649-1650.
[4]刘宝华.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康复知识与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2, 26 (11C) :3125-3126.
[5]闫芝勤, 任晓琴.康复运动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12) :878-879.
[6]戴金花, 陆静波, 张孝云.小组式宣教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3, 27 (5C) :1487-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