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心理护理

2024-08-20

康复科心理护理(精选12篇)

康复科心理护理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状况的改善, 人均寿命逐年延长, 社会人口老龄化, 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 我院在2008年6月新增老年康复科。现对我科146例老年病人进行心理调查, 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 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我院诊治的康复科老年病人146例, 男103例, 女43例;年龄60岁~70岁76例, 71岁~80岁43例, 80岁以上27例。

1.2 方法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采用自制心理状态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病人在入院1周后及出院前1周随机对38例进行了心理观察, 对79例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29例进行访谈, 发现90%以上的病人有心理问题。根据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 采取针对性个性化护理。

2 结果

146例康复科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害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143例, 害怕死亡139例, 害怕久病无亲人97例, 害怕生活困难79例, 害怕孤独38例。

3 个性化护理

3.1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注重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抑郁感, 病区内设专职心理咨询师1名, 要求具有较好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和值班护士一块共同担任个性化护理实施细则[1], 在每例老年病人资料上标记病人的特殊情况, 如害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死亡、孤独等;咨询师和每位护士在进行护理时都要详细了解并记录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 帮助其找出原因, 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 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老年病人年龄大, 易得病, 再加上经济条件差, 担心病治不好。这时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病人, 使其掌握必需的健康知识, 耐心倾听病人主诉, 消除其心理压力。

3.2 认识疾病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病人面对病情恶化或死亡, 会产生畏惧、焦虑、回避的态度。护理人员应提高病人对疾病的技巧,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并教会病人应付这些压力的认识, 教会他们面对死亡情境不畏惧、不焦虑、不回避、积极应对, 合理解决, 适时给予安慰鼓励, 并向病人讲解疾病病因、发病机理、演变的过程及治疗方法, 解除病人疑虑, 增加其正确面对生存的信心。

3.3 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建立平等护患关系

组织护士学习专业知识和新知识, 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 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老年病人特别怕不被人关注, 在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对病人的心理状态都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护士在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给病人一个恰当的称呼, 满足老年病人自尊心, 利用自己闲暇时间帮助排忧解难, 主动巡视病房, 善于沟通, 对经济条件差的病人护士和护工提供全面优质的生活护理, 对危重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 采取免除病人部分护理费用, 也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改善护患关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提供具体服务, 使病人身心处于检查、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3.4 调整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 必要时进行心理个别辅导

老年病人因患慢性病, 受疾病折磨, 需要长期服药及经常住院, 担心家人抛弃自己, 易产生悲观、消极、抑郁情绪。护理人员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耐心解答病人提问, 帮助他们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多与病人交流, 耐心倾听别人述说, 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解答并提供有益的信息, 调节情绪, 使病人感到亲情的重要, 并劝其子女多探视和陪伴老人, 尽量满足老年病人的合理要求和期望, 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使其感到自我价值, 激发其珍惜生命, 使他们尽早康复, 安度晚年。

3.5 建立阳光微笑服务

入院后有的老年病人年龄大, 加上环境改变, 易出现失眠、紧张、恐惧甚至悲观、绝望。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 热情耐心, 服务周到, 消除病人的陌生感, 使病人产生安全感;主动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住院环境、住院须知, 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室病人及医院的规章制度。生活上多给予关心照顾, 多与之交谈, 建立信任关系, 全方位地加强护理, 并鼓励病人主动战胜疾病, 树立信心, 调动积极性, 增强独立性。

3.6 营造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

病室陈设保持整洁, 通风良好, 空气新鲜, 阳光充足, 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用具及地面各1次, 病室内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天1次, 保持病室安静, 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病人应注意休息。对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组织同病房的病人互相介绍, 使病人彼此熟悉融洽, 美化环境, 给老年病人提供舒适、安静适宜的治疗环境, 温馨的环境能减轻或消除老年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焦虑心情, 也能拉近护患距离, 增进病人家属之间的融洽气氛。

3.7 个性化护理指导与监督

由病区护士长完成, 每日晨交接班之前护士长带领咨询师及护士进入病房, 亲自收集病人资料, 了解病人的实际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 查找薄弱环节, 做出正确评估,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要求医务人员积极改进, 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拿出自己的整改方案,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帮助其调整情绪及心理问题, 制订心理护理实施细则[3]。通过大家共同探讨和分析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帮助护士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明确护理专业的内涵是以病人为中心。

3.8 重视老年病人的心理关怀

老年病人特有的心理问题是害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久病无亲人、孤独、生活困难等心理, 甚至死亡, 这在患病老年病人尤为突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疾病本身, 更应理解病人的体验、感受、意愿、顾虑等, 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不仅要善于和老年病人交谈与交流, 尊重与倾听, 耐心与接受, 坦诚与肯定, 又要有忠告与引导, 以清晰、关爱与耐心照顾老年病人, 使其释然, 信任、合作与充满信心[4]。

3讨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更高境界的护理模式。所谓个性化护理, 就是把病人作为一个有病求医, 同时具有自我性格和家庭社会特征的完整个体来看待, 针对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种、家庭社会关系多方面的不同, 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5]。自我科开展个性化护理以来, 帮助老年病人改善不良的心理问题和生活方式, 老年病人的负性情绪得到了改善, 使老年病人感到生存的意义, 保障了老年病人的健康, 从而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杭亚秀.人文关怀在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1275.

[2]刘梅, 万炜, 闫娟.肝癌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7) :549.

[3]管莉倩, 吴永娟.医院环境对住院患者的心理影响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1226-1227.

[4]朱兰, 孙智晶.关注老年女性身心健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11 (23) :817-818.

[5]赵惠霞, 王欣.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讨护理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5 (7) :642-643.

康复科心理护理 篇2

阳江市中医医院 李沃林

阳江市中医院康复科是本院的特色专科之一,运用中医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多功能学科。由针灸、推拿治疗区,康复治疗区及住院病区组成。本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现有病房开放病床50张,近1700m2的针灸、推拿治疗室及康复治疗室,拥有一大批先进的中西医康复理疗设备。

康复科在浓厚的中医氛围及底薀中,中医护理水平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充分利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护中,八纲等中医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养生指导原则为病人提供更为人体的中西健康知识,如体质辩证、辩证施食,时节养生等用于临床中,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室现有护士共12人,其中本科学历共1人,大专3人,拥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5名。注重中医护理的知识培训,在加强现代护理知识学习的同时,本专科制订了详细的中医培训计划并按计划严格实施培训,现科室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护士基本可运用中医理论知识为患者进行中医的养生指导,对中医护理操作的流程及各种手法运用熟练,在本科的护理操作中,中医护理操作占44%。本专科有独立的外治疗室,主要实施中医的各种疗法,如针炙推拿、拨火罐、中药熏药、穴位注射等。并拥有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经皮给药治疗仪,超激光治疗仪等先进仪器及一大功能康复理疗设备。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软组织伤、头痛等痛症及中风后遗症、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失眠症、焦虑症、面瘫、眩晕等疾患的康复治疗上取得显著的成效,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中医特色护理

一、中药封包

双柏散烫照改善非骨折性骨科疼痛、骨折、跌打损伤。

(一)原理:药照疗法是将双柏散和药酒混合成膏状,放于人体的疼痛处或跌打处,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及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药物:黄柏、侧柏等。

(二)适应症:应用于骨科常见疾病颈椎病(风寒湿型)、腰腿痛(风湿、寒湿痹阴型)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三)部位:疼痛处、跌打处

(四)操作流程

用物准备:治疗盘、治疗卡、药物、油膏刀、生理盐水棉球、纱布(按敷药部位选择数目)、弯盘3个、镊子、胶布或绷带、棉纸或薄胶纸、大毛巾,必要时备屏风

取适宜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患处部位,保暖

充分暴露敷药部位,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将所需药物用油膏刀均匀地摊平于棉纸或薄胶纸,厚薄适中。↓

将药超过红肿范围敷于患处,然后撕开棉纸或薄胶纸,用红外线灯照射

擦净药膏和局部皮肤,协助安臵体位,整理床单位

(一)护理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注意保暖避风,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敷药后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时,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照红外线灯时保持适当的距离,过近会烫伤皮肤,过远会达不到治疗效果。

4、敷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慌等不适情况。

5、治疗后注意避风保暖,不可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

二、中药熏蒸药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一、中药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很大,毛孔很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疗法就是利用皮肤的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人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同时中药熏蒸的物理温热作用,可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消除局部病灶。

二、中药熏蒸疗法的适应症: 1.外科疾病:骨关节病、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软组织扭挫伤、犁状肌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术后关节僵硬等; 2.内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虚寒性胃肠疾病; 3.妇科: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痛经、更年期综合症; 4.皮肤科:神经性皮炎、湿疹、冻疮、皮肤搔痒症等。3 禁忌症:高血压、心绞痛、急性脑出血、急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注意事项: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水温以70℃-80℃为宜,严防汗出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适当饮水。操作流程 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医嘱

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告知:

1、操作目的、过程。

2、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准备:药物、盛放药液的容器、中药熏药治疗机 实施:

1、体位:根据熏药部位取舒适体位,注意保暖。

2、配臵药液:取中药洗剂140g(即1包)用清水5000至400ml,然后煮沸10min,再将温度调至70—80°

3、将患处暴露于药液蒸汽上,熏蒸患处。

4、注意保暖屏风遮挡。5、30min后熏蒸完毕。

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记录:

1、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熏蒸局部皮肤的情况。

2、熏蒸时间。

3、患者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4、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及效果。

三、拔火罐治疗痛症

1、原理:拔火罐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空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2、适应症:肩关节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3、部位: 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

4、操作流程

评估(病人的当前的主要症状,皮肤情况,体质)↓ 准备物品 ↓

患者准备(协助二便,暴露熏蒸部位)↓

坐罐,观察(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询问)↓

起罐,整理(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擦净局部皮肤,整理衣服,协助病人回床)↓ 评价,记录

5、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烂、水肿、大血管、孕妇腰骶部及腹部

6、护理注意事项: 1)拔火罐应采取合理体位,避免在毛发过多及凹凸不平处拔罐,以防掉罐。

2)拔罐动作要轻、快,准备起罐时切勿强行拔罐。3)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吸附皮肤情况。

4)选择合理火罐,检查有无裂痕,罐口边缘是否光滑,以免刮伤皮肤。

浅谈优质护理在康复科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 优质护理;研究分析;康复科;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17.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06-01

引言

康复科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患者,同时大部分的患者有躯体功能、意识等方面障碍,患者时常会出现心情烦躁、治疗不配合等情况,对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增强康复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并且切实的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还应当加强对优质护理实施情况的分析,充分的结合临床工作的现状,进行工作的总结和分析,以切实的提升医院工作水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康复科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开展康复科优质护理工作,可以使得护士更加关注患者的病情,进而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疏漏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另外,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还可以使得整个科室内部的团队精神得到大大增强,有效的提升护士的主人翁意识,紧密的围绕患者的情况,提升其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开展优质护理的经验与方法不是千变一律、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笔者在康复科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一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是夯实基础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中,应该始终贯彻这个宗旨。二是在开展优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不断加强跟医师与治疗师的沟通交流。可以说,良好的医护合作关系可以提高医疗与护理的工作水平,有效消除患者疾病,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三要加强患者家属之问的沟通,不断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与支持,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家庭的支持力度,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四是康复护理需要专业化教育。做好康复科的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应该具备丰富的康复护理的专业知识。

通常情况之下护士会更加喜欢尝试一些技术性较强和操作性较强的项目,但是在实践之中难免的会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受到患者行为或者是家属语言的影响,在其内心产生较大的波动,此时,应当注重对护士的关心和照顾,避免其出现思想和情绪上的大幅度波动,并且重点的强调护理工作之中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充分的调动起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则应当进行定期的技术和技能培养,组织其参与至相关工作之中,不断的增强与患者的沟通水准和服务水准,进而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优质护理方法

2.1护理观念的转变

工作观念的转变对于全面且稳步实施优质护理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实践工作之中广大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的转变传统思想,真正意义上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基础原则,用心服务患者,努力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温馨的治疗环境,切实的改进工作服务的效益,进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满意的服务。此外,在护理工作中还应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多多关心患者,使得其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治疗效果。

2.2工作模式的改进

工作模式的改进也相当关键,工作中需要认真且切实的落实基础护理,组织全体人员对工作要点和难点进行认真的学习,并且落实相关分级标准,落实工作的规范和政策条例,此外还应当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准确的掌握工作状况,掌握工作规范,掌握各个级别患者的护理需求,加强患者满意程度的调查和分析。最后,还应当遵循全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见,认真的结合工作情况不断的对护理工作流程和工作作风进行改进,加强全过程的工作管理。

2.3专科护理

加强专科护理,首先应当充分的调动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使得病房内部更加温馨。此外还应当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 ,为患者提供行之有效、有着极强操作性的训练方案。协助患者完成生活上的护理,在工作过程之中应当注重用语的恰当性和礼貌性,诸如可以使用请放心、祝你早日康复等语句 ,以表达对患者的关心。最后,则应当认真的落实相关护理基础工作,加强专科护理规范性的制定,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原则。

2.4回访

对出院患者还需做好回访工作,叮嘱患者应当按时的服药,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掌握患者疾病康复情况,并且认真的进行患者生活健康指导和饮食的指导。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提升其满意程度。优质护理对于患者住院之后对护士工作态度、病区内环境、护理技术等满意程度的提升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工作中不仅应当加强对优质護理的重要性分析,同时还应当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规范的制定,以更好符合现代化医院和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康复科优质护理的实施情况和工作的重要性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旨在更好的明确今后相关护理工作的开展方向,为进一步的增强医院工作水准奠定坚实基础。总的来讲,在今后不仅应当全面的调动起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谨慎性,同时还应当切实的协助患者,帮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工作,转变护理人员工作观念,促进服务质量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彭波,高清华. 新形势下人文关怀与优质护理服务辨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1(08)

[2] 陈翠萍,杨玲英,王雅梅,唐玲玲. 护理服务绩效管理模式对提升住院病人满意度的作用[J]. 护理管理杂志. 2008(05)

[3] 朱雅芝,姜冬九. 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思考与实践[J]. 护理管理杂志. 2005(10)

[4] 王桂娣,唐国静,付瑞华. 对妇科病人实施温馨手术服务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10)

康复科心理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7例,女68例,年龄57~81岁,平均(69.4±6.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8例,男55例,女33例,平均年龄(68.6±6.1)岁。对照组87例,男52例,女35例,平均年龄(70.7±7.3)岁。两组患者性别比、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不安全因素分析

通过交谈、问卷调查、阅读病历资料等方式分析175例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

1.2.2 护理措施

(1)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予优质整体护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本科室及病房的一般情况,告知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详细询问病史,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有急重症征兆的患者应安排专人看护,定期巡视,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向患者简介所患疾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讲解该类疾病康复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患者在医护人员正确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功能锻炼器材,掌握功能锻炼时机。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警示牌。护理人员定期巡视病房,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康复治疗环境。(2)对照组:对照组按康复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3 统计分析

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患者不安全因素

2.1.1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认识不够,康复治疗知识知之甚少,急于求成,部分患者在无医务人员指导下自行锻炼,盲目行站立、行走、平衡、体位转移、肢体功能训练等,导致外固定架钢针断裂、伤口裂开、肢体肿胀加剧、甚至发生跌倒、骨折等不良后果。部分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矫形器、轮椅、拐杖等使用不当,导致跌伤。康复科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患者行动不便,平衡感减退,夜间、起床也容易导致跌倒、坠床。部分患者合并充血性心衰、糖尿病低血糖、心肌梗死、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心源性晕厥等疾病时,易发生晕厥、跌倒,导致跌伤。癫痫患者抽搐发作时,易发生坠床、骨折、舌咬伤等。老年患者感觉功能减退,对冷热刺激不敏感,患者做理疗、使用热水袋时,易发生烫伤。部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时,可有呼吸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可引起呛咳、误吸。部分带有尿管、胃管、甚至气管切开导管的瘫痪患者基础情况差,身体抵抗力差,易合并肺炎、压疮、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2.1.2 医护人员因素

康复科患者处于疾病恢复期,危重症抢救较少,医务人员多对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能忽略了个别患者急重症的征兆,对急症处理不及时。对于部分进行功能锻炼的患者,护理人员因各种原因,未能做好锻炼前准备工作及锻炼后的不良事件预防工作,导致患者功能锻炼效果不理想,甚至锻炼后关节疼痛、肿胀加剧等后果。患者作理疗时医护人员未及时巡视,易引发患者烫伤、灼伤、烧伤等。

2.1.3 环境因素

外在不利的环境因素可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如病房灯光较暗、地面及楼梯设计不合理、床栏未设置,走廊、卫生间无扶手,地面潮湿、过滑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患者安全隐患的因素,导致患者发生摔伤。另外康复科理疗仪器多,使用蜡疗等易燃物品,易引起电源短路、火灾等,也是非医疗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2.05%,对照组为8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详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对策

针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

3.1.1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在患者入院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的一般情况,告知病房内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向患者简介所患疾病的基本情况,告知患者不可急于求成,向患者讲解该类疾病康复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功能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及家属要有耐心[3]。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需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需按照标准的程序及方法进行锻炼。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功能锻炼器材,避免使用不当,产生不良后果。

3.1.2 做好心理护理

康复科多为老年患者,患者基础情况差,合并多种疾病,对慢性病的治疗失去信心,身体恢复能力差,往往对治疗效果不满意,部分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不主动、不配合,有抵触情绪,易导致康复效果不佳,甚至发生失用综合征。而部分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急于求成,疼痛稍有缓解就急于进行康复训练,过度锻炼,适得其反,导致复发或病情加重,甚至发生误用综合征等不良后果[4,5]。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加强其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基本情况,告知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适量性,经常鼓励患者,增强其继续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时机,避免劳累过度。

3.1.3 评估患者病情

患者入院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将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不佳、冠心病既往有心梗病史、肺心病、既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患者列为重点防护对象,对于有临床急重症征兆的患者应安排专人看护,定期巡视患者,发现异常,立即告知主管医师[7]。

3.1.4 评估环境因素

定期对病房进行仔细的巡检,检查病房门窗、楼梯、走廊、病床、厕所洗漱设施、水电、理疗设施、消防设备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着手处理,请专人维修,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康复治疗环境[6]。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置警示牌,以提醒患者留心。对老年或行动不便患者,应在床头悬挂防坠床、防跌倒警示牌,为患者准备好三脚拐杖、轮椅、平车等助行器,患者休息时,放好床挡。在病房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在走廊地面铺防滑垫,在抢救室备好木棒、橡胶手套等隔绝电源物品。

3.1.5 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三对”,熟悉抢救设备的使用。康复科大多数患者都需做物理治疗,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各种治疗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加强护理人员对疾病理论知识及康复专科知识、专业技术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强调护理工作中各种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加强护患沟通,主动、热情地询问患者病情,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地方,应着手解决,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8]。

3.2 采取优质整体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康复科住院患者采取优质整体护理,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可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科住院患者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75例于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住院不安全因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予优质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康复科住院患者存在患者对疾病认识不够、合并基础疾病、病房环境安全隐患等不安全因素。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2.05%,对照组为8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结论 针对住院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优质护理措施,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康复科,安全隐患,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Forrest G,Huss S,Patel V,et al.Falls on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unit: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J].Rehabil Nurs,2012,37(2):56-61.

[2]Intiso D,Di Rienzo F,Russo M,et al.Rehabilitation strategy in theelderly[J].J Nephrol,2012,14(6):134-136.

[3]葛学娣,李冰,凌霞,等.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89-90.

[4]Cavalcante TF,Moreira RP,Guedes NG,et al.Nursing interventionsfor stroke patients: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Rev EscEnferm USP,2011,45(6):1495-1500.

[5]左今理,高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10,7(30):106-107.

[6]刘金妹,赵爱平,钱萍,等.护士对工作环境及其与护理安全关系的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0,25(23):114-115.

[7]刘国霞,郑美玲.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9):67-68.

康复科护理人员职责 篇5

(一)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根据护理部全院护理质量标准、工作计划,结合本科情况制订本科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深入各病室参加交接班晨会,掌握危重患者的护理动态,并作出具体指导。亲自参加与指导复杂的护理技术和新业务。

(三)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提高服务质量,认真执行医嘱、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四)随同各科主任查房,以便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协助解决,加强医护联系与沟通。

(五)组织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制订最佳护理措施。

(六)负责制订或修订本科护理工作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有效的组织、管理本科护理工作和业务学习与技术操作,注意护士素质的培养。

(七)组织拟订本科室护理科研计划,督促和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总结护理经验,写出较高水平的护理学术研究论文。

(八)了解本科护士长、护士的思想动态,关心护士生活,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护士长完成工作。主持和组织本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学习与培训。

(九)负责所辖病室护理质量管理,定期评价且提出改进措施。

(十)负责本科内护士的临时调配。指导各病室护生、进修生临床教学工作。

(十一)与其他部门通力协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康复科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必须了解各种物理治疗因子(包括医疗体育)的作用和康复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观察治疗反应,正确执行医嘱,完美地完成各治疗室的治疗任务。

(三)康复科护士应能对常见疾病,根据医嘱负责编制医疗体操,指导病人进行各种功能训练与作业治疗训练,定期评定康复效果。

(四)必须了解理疗、体疗及作业治疗等器械的基本结构、治疗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和安全用电的防护规则,并能做到对各种器械的简单维修和保管维护工作。

(五)负责对病人进行有关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的注意事项和基本常识的宣教工作。

(六)负责各治疗室内进修人员的实习指导,高年资护士还应负责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

(七)负责保持治疗室环境的安静,督促卫生员做好清洁工作。(八)负责治疗室的财产保管、清点和做好保安工作。

康复科护士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必须了解各种物理治疗因子(包括医疗体育)的作用和康复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观察治疗反应,正确执行医嘱,完美地完成各治疗室的治疗任务。

(三)康复科护士应能对常见疾病,根据医嘱负责编制医疗体操,指导病人进行各种功能训练与作业治疗训练,定期评定康复效果。

(四)必须了解理疗、体疗及作业治疗等器械的基本结构、治疗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和安全用电的防护规则,并能做到对各种器械的简单维修和保管维护工作。

(五)负责对病人进行有关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的注意事项和基本常识的宣教工作。

(六)负责各治疗室内进修人员的实习指导,高年资护士还应负责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

康复科心理护理 篇6

关键词:脑梗死;心理护理;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03-01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随着脑梗死诊断治疗的迅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但生存下来的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认知的功能障碍,从而大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如能在急性期注重早期心理护理配合,早期康复,配合康复治疗,就可有效地防止残疾的形成和加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其中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言语能力欠缺的、构音障碍的。

1.2方法:所谓早期康复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症状不在进展后采取心理治疗及早期康复。

2心理分析

2.1起病初期:面对突然而来的且毫无认识的疾病出现手脚不能动,吃饭需人喂,入厕需人帮助,一切生活上的事都需人照顾。面对眼前的现实,心理上难免发生失衡,这一严重的突然打击在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容易产生伤感、激惹的情绪有口不能言,生死不知所措,故而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此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空白引起的。

2.2恢复期:从病情稳定后开始,患者经治疗后并和医护人员有了接触,已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语言发生障碍,不能与周围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和交谈,加之口齿不清,怕人讥笑,从而使意志更加薄弱。此时患者表现消沉、悲观、失望等。而年岁稍轻或平时有所作为好强者,则心有不甘,表现出烦躁、易激动、固执任性等情绪,心理尚难适应社会,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2.3抑郁:住院时间长,后遗症多,担心长期治疗将给家庭及子女带来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对治疗丧失信心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3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1]。脑梗死患者大多数在肢体语言功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患者无法沟通和自理。会使患者产生苦闷、抑郁、悲观心理。表现为烦躁缄默等特征。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多于患者沟通和交流,通过手势了解患者的内心变化。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如看电视,听收音机和录音机,使患者感到生活充实,消除寂寞感,从而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4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4.1体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功能,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体位[2]

4.1.1仰卧位:头部垫枕头。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一软枕,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在腘窝部外侧放置一小软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足底与床尾之间放一硬枕,使足处于中立位,防止踝关节趾屈。

4.1.2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侧卧,头垫在枕头上,患侧肩胛骨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膝关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下面垫一枕头,背部放一个枕头,躯干取放松体位。

4.1.3健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直,肩关节前屈约90°,下方用一较厚的软枕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心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放一枕头,使躯干成放松状态。

4.2主动运动:应早期开始,2次/d,10~20min/次。做各关节及各方位的运动3~5次。可以让患者握拳、握手、拧毛巾、抬腿等动作。

4.3被动运动: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协助患者对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运动,维持关节可动性。同时配合按摩,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先轻后重、由浅至深、由慢至快。可用红花乙醇进行缓慢按摩。被动运动2~3次/d,20~30min/次,每次做完肢体活动后及时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并测量生命体征。

4.4恢复期

4.4.1坐位训练:可以利用摇床取坐位或倾斜身体,如无身体不适且生命体征正常,可在清晨及午餐前进行2次,20~30min/次。然后逐渐转为轮椅练习,开始2次/d,20min/次,在病情许可情况下逐渐递增。

4.4.2站立训练:患者坐稳即可开始站立训练。站立时,护士应在患侧保护,可由几秒钟逐渐增至几分钟。在此基础上可以前后摆动患肢,前摆时伸膝、踝背屈;后摆时屈膝,中跖曲。反复练习直到能独立站立为止。训练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4.4.3步行训练:首先练习原地踏步。护士立于患侧,患者健手可扶拐杖或栏杆。嘱患者先迈患肢想患侧移动重心,护士帮助患肢膝关节支撑重力,再邁健肢,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为止[3]。

5讨论

脑梗死是突发性疾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且此病变化多端,病程长,恢复慢,愈后差,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心理问题是所有患者都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界同仁的共识。脑梗死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各种不良的心理都有可能成为诱发、促发和复发因素,因此加强心理护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高丽萍,霍春暖,翁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4

[2] 王 静偏瘫早期良肢位摆放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9(11):99

康复科心理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 其中男31例, 女29例, 年龄18~75岁, 平均 (47.31±15.49) 岁。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30名, 年龄19~46岁, 平均 (27.55±9.34) 岁, 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14名、护士10名, 中专6名、大专16名、本科8名。对照组随机选取取2003年1月-200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管理的6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21~77岁, 平均 (48.31±15.38) 岁。在护理过程中的30名护理人员, 主管护师3名、护师10名、护士17名, 中专18名、大专8名、本科4名。所以研究对象无手术禁忌证, 在医师研究后进行择期手术, 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护士年龄、学历、职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 对外科护士进行外科手术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形式可为PPT演示文稿或讲座形式, 提高医院外科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高护理质量[3]。 (2) 进行护理职能改进, 将患者家属进行护理的内容全部改为护士进行, 为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 进行生活护理, 24 h内随叫随到, 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无缝隙护理。 (3) 改进护理人员的分配, 分配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 分为小组, 每小组三人组成, 分别为总责护士、管床护士和基础护理护士, 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与资历尚浅的护士合作, 资历浅的护士得到了学习的同时, 提供护理质量[4]。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 非常满意:评分≥85分;满意:评分60~85分;不满意:评分<60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根据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洗手严格六步法, 一项未做到扣1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明确无菌液体有效期, 定期更换无菌物品, 一件过期扣3分, 一处未做到扣2分;无菌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帽子, 一次未做到扣2分;晨晚间护理湿毛巾扫床, 不合格者不符扣2分;紫外线使用有登记、监测、定期擦拭、无灰尘, 一项不符扣2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比较

经过无缝隙护理模式的试验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较, <0.05

3 讨论

无缝隙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护理理念, 被应用于临床护理, 对外科手术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无缝隙护理模式将职能管理、护理运作和工作分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患者获得全方位的无缝隙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缓解日益紧张的护患关系[5]。无缝隙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为患者提供品种繁多、人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二是使护理操作过程更加流畅、灵活、弹性、完整;三是使部门分工尽可能地模糊, 避免分工专业化给患者带来缺憾, 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经对比观察,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 (P<0.05) 。经过护理职能管理的改进, 不同职称护士各尽其能, 为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 同时患者更有归属感, 避免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有助于术后康复[6]。

笔者所在医院从2007年开始将无缝隙护理模式初步应用于护理临床工作, 经过无缝隙护理模式的试验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所得分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无缝隙护理模式是找出服务中的所有缝隙, 再针对原因进行改革, 不仅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 而且给予患者专业化、及时、主动的服务, 满足患者对现代卫生医疗的需求。经过无缝隙护理模式管理后, 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同时可降低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非计划性拔管和坠床危险发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无缝隙护理模式将全面到位的专业化护理服务应用于临床护理, 服务具有积极主动、及时、迅速、灵活的优点, 与患者进行沟通, 对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护理服务, 增加护理服务的透明度, 使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7,8]。

综上所述, 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的同时, 提高了护理质量, 安全、有效, 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竞赛, 夏玲蓉, 陈朝.手术室实施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临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5) :140-141.

[2]邹小芬, 邹小琼.优质无缝隙护理对急诊内科患者不良情绪及病情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22) :15-17.

[3]孙芹, 黄春艳, 孟凡美, 等.手术室开展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4) :15-17.

[4]裴华.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9) :90-91.

[5]申娟.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28) :27-28.

[6]郑婕.无缝隙护理服务对全麻腹腔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1) :1866-1867.

[7]张露.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 2014, 12 (2) :179-180.

神经内科康复心理护理探讨 篇8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心理护理

延边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医护人员, 在近几年本院开展的“以人为本”、“人性化医疗服务”工作中, 依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更新医疗、护理观念, 改变过去只对病不对人, 偏重躯体因素而不注重心理因素的做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新观念。在医疗护理服务中, 不仅针对病人的疾病, 更注重病人身心的全面健康, 体力和精神的全面恢复。医护人员针对神经内科、康复科患者特点, 进行有效地临床医疗和心理护理, 几年来总结如下几点经验和做法。

1 密切医患关系, 增强患者信任度和安全感

神经内科的常之患者有脑血栓、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发病特点一般比较突然而且病情重, 病人往往出现失语、偏瘫、血压升高、呕吐、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危重症状。经抢救病情稍有稳定, 病人及家属急切想知道得的是什么病, 能不能很快治好?针对这一心理要求, 我们医护人员首先想到的是要使患者及其家属增强信任度和安全感, 要用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医护人员首先用礼貌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科学易懂的道理向患者或家属讲解疾病的诊断、目前的病情及治疗的方案, 用心理疏导的方法, 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 减轻精神痛苦。随着医护人员像亲人般的关心、热情服务及病情的好转, 患者及家属可获得可信、可敬和安全感信息, 进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每时每刻的热情服务, 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心里非常踏实。比如主治医生每天早上查房, 边检查病情边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病人的情绪, 询问病人或陪护有什么问题或需要帮助的地方, 只要看到或病人提出来就积极去解决。同时认真尽快地给病人解除病痛和精神压力。如病人出现病情反复, 一边治疗一边耐心地讲解病痛的原因和“来病如山倒, 去病如抽丝”的道理, 使患者知情达理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每天接触病人最多的是护士, 护理人员每天给病人打针、送药、测血压、量体温等总是面带微笑, 温和的询问“好点了吗?”或“哪里还不舒服?”如果发现有异常现象马上请医生查看治疗。除此, 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的心理和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讲清心理因素与病情好转乃至治愈有密切关系, 如果有什么想法或问题要随时说出来, 不要闷在心里。同时向患者讲清该病目前的主要治疗办法、用药及护理以及本院的技术力量和先进条件等, 尊重患者知情权, 使患者治疗过程心里明白, 有什么感受及时向医护人员述说, 同时去掉不必要的心理猜疑或精神负担。另外, 护士每天按时打针送药亲自端水给病人服药。有时帮助病人洗衣服、打饭、翻身、按摩甚至端屎接尿, 病人有了明显好转或减轻了心理压力之后护士就亲自送去一束洁白的康乃馨鲜花, 祝愿病人早日康复, 使病人的感激之情化为信任和安全感, 并安心养病。

2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做好康复期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的住院病人一般经1~3个月的治疗, 病情稳定基本好转者经本人及家属同意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这些患者多年仍处于语言障碍、偏瘫、身体虚弱等状态, 需要进一步的身心护理和治疗。开始患者对治疗信心都比较强, 尤其是运动神经障碍明显好转有轻微肢体活动的患者信心更足, 很希望在短时间内把病完全治好, 这当然也是医护人员所盼望的结界。但实际上病情的一步步好转乃至康复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1年以内不能康复, 就得需要更长的时间, 甚至留下终生的残疾。患者最佳的康复期应该在发病的半年之内, 只要患者信任我们继续住院治疗, 作为医护人员就要尽职尽责千方百计地为患者医疗服务。病人康复的快慢与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年龄以及患病程度有直接关系。尽管如此我们必须首先将疾病的发病机制、转归以及目前国内技术水平和治愈率等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清楚, 并且告诉病人每个人的个体羞异不同, 康复的情况亦不同, 但能够心态平稳地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康复是有希望的。这些康复期治疗的患者, 经语言和心理沟通一般对康复治疗有信心, 患者多为中年人, 有的是农民工、有的是技工或事业单位干部、国家公务员等非常希望很快治好病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 为社会和家庭继续做贡献。随着康复期的治疗, 3个月内有少数人痊愈出院, 多数人病情稍有好转或不见明显好转, 这时病人的心理就发生了不同变化, 产生一些矛盾心理。有的表现情绪低落、爱发脾气, 有的不思饮食、睡眠不安甚至不主动配合治疗。我们医护人员针对这一时期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 采取关心、多接近病人, 耐心进行心理疏导, 讲清目前还有进一步好转甚至治愈的可能,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我们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通过心理沟通尽可能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 同时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如中医中药、针灸、按摩、理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 经常变换治疗方法, 有些人随着情绪的稳定和积极的治疗, 病情出现了好转, 并且看到了希望。在这期间, 我们也尝试了一些“心理疗法”和配合心理治疗的活动方式如我们护理人员安排时间组织防病知识讲座、让患者谈战胜疾病的体会以及看电视、下棋、做游戏等娱乐活动, 让患者精神放松或减轻心理压力,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我们神经内科、康复科经过3年多心理护理实践, 取得了一定效果。治愈率提高了20%, 死亡率下降了30%, 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到100%。这是我院近几年实行“人性化医疗服务”神经内科康复心理护理闯出的一条路子, 我们将继续使之完善和提高,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莲花.脑血管意外早期运动训练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杂志, 2008, 27 (19) .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1~23.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体会 篇9

1 新入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由于对环境的陌生, 表现出恐惧、焦虑、猜疑等心理状态, 也有的患者否认有病不愿住院, 故整日吵闹, 这时护士应注意自己的仪表、态度、语气及用词的恰当性, 要主动热情, 亲切自然地做好介绍病区环境, 病区设施、住院制度, 并根据病情安排好合适的房间, 向患者介绍同室的病友促进他们相互帮助。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要求, 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不能办到的也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清楚, 取得他们的谅解。使他们在住院期间能感受到医院的温暖更加安心的接受治疗。

2 病态行为患者的心理护理

不同症状的精神病患者其思维、行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故应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躁狂症的患者可先让其进行情绪宣泄, 再给予适当的启发, 使患者完整说出内心的想法。对抑郁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帮助其树立生活的信心, 引导患者回忆以前快乐的时光, 对产生抑郁和自杀企图的原因进一步的心理疏导, 防止患者自杀的发生。对有被害妄想怀疑食物有毒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先吃一些给患者的食物, 消除患者的疑虑和对食物的恐惧感。护士要因人而宜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计划, 启发和引导患者使他们平稳过渡到稳定期。

3 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恢复期的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 对家庭、家人的渴望十分迫切, 担心受到社会、家人的抛弃和歧视, 对此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 使其消除顾虑, 这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患者做好出院前的心理指导, 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让患者明白只要坚持正确服药, 是可以回归社会开展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于一些时间较长, 家属不来探望的患者, 护士应及时和家属沟通和联系, 定时提醒家属来看望患者, 并定期组织开展痤谈会, 倾听患者的心声, 同时经常性开展一些包饺子、包馄饨等活动, 让患者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使他们能更好地安心住院, 配合治疗。

4 回归社会后的护理

这个阶段护士应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现实, 提高精神活动的防御能力, 控制和恢复对环境的适应水平。可以定期邀请患者家属开展联谊会, 向他们宣传和传授一些家庭护理知识, 以帮助患者尽快融入社会。同时鼓励患者要坚持服药, 定期复诊, 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 并向患者周围的同事和邻居积极宣传精神卫生知识, 促进全社会共同来尊重、爱护精神病患者, 使患者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巩固其疗效, 减少复发率。

癌症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篇10

1 资料

随机抽取2007年1~11月收治肿瘤科放疗的癌症患者74例,男47例,女27例,年龄在16~78岁,平均(48±6.5)岁。病人神志清楚,有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肺癌29例,鼻咽癌1例,食管癌4例,恶性淋巴瘤3例,肝癌15例,乳腺癌6例,胃癌4例,膀胱癌5例,前列腺癌3例,子宫内膜癌4例,共74例,均有病理和核磁CT证实。其中手术后66例占89.2%,完成4周期化疗41例占55.4%。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6例,初中31例,初中以下5例,文盲2例。城镇25例,农村49例。

2 护理

2.1 住院期间的护理

强化护理队伍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把温暖和舒适送进每一位病人心中。①病人入院后,把自己的康复和生命寄托给医护人员,希望能救治生命。对于已知病情的病人,初期一般都会感到恐惧,而后因担心癌症是不治之症而悲观失落,产生懊悔和焦虑,悔恨没能早期发现早治疗。这时接诊护士应笑脸相迎,恰当称谓,介绍自己及负责他(她)的医生和主管护士,介绍环境及安全注意事项,介绍作息时间和探视时间,给病人提供必要的帮助,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1]。我们护理人员要积极热情,解释和安慰,耐心劝导。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解答要稳妥,取得病人信任,促其树立信心和决心,积极配合医护战胜疾病。②宣教放射治疗前的准备,治疗过程中的配合,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对策,消除病人对放射治疗的恐惧。③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帮助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鼓励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减少感染和因感染带来的身体不适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④努力增进患者舒适,分散注意力,减轻对不良反应的感受,若病人不能耐受时,更加体贴关怀病人并及时用药,减轻病人的痛苦。⑤开展“假若我是一个病人,我最需要什么”的活动[2]。要求科室每位护士做到真正站在病人角度做事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积极实施人文关怀措施,如协助患者适应外观的变化,帮助改变外观,帮助控制臭味,促进舒适,引导患者参加肿瘤俱乐部、戏社、画社等娱乐活动,增强自信心,消除孤独等。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如果缺乏这两点就不配做一名自衣战士。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并形成对其的关心、支持、援助的情感。同情心是个体重要的人格品质。具有同情心的人更能体会他人的情感,更容易融入社会。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如果没有同情心,面对患者的疾苦无动于衷,就无法实施真正高效率的护理,因为他观察不到患者真正的心理需求。人道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在当今以经济为中心的前提下,医护人员不能只看钱,不看病情,要根据具体情况,抢救病人为第一。同时,随着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人文化知识的学习,如人文关怀,临终关怀等相关知识,并能将理论真正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去,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困难,站在患者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对患者的疾苦感同身受。并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想假如我是患者,我的需求会是什么,然后再去实施相关护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让人道主义精神在医护人员身上闪闪发光。总之,医护人员要一改以往待人冷若冰霜的态度,努力做到让冰冷的面孔变成微笑,处处关怀和体贴病人,用言语、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改变对疾病的不正确看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逐渐好转。⑥科室管理倡导人性化服务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爱心,提倡大度、包容,提倡奉献,给病人提供一个温暖、舒适、整洁、合理的住院环境。工作人员着装整齐,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感化患者。

2.2 出院后的护理

病人出院后,在家里或养老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此后要与患者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系,做好随访和健康咨询工作。我们医护人员不仅要和病人多沟通,还要和病人家属经常交往、交流,把病人的心理活动及时向家属反馈[3],让家属能和病人把他们所有的疑问解释明白,并安慰他要安心养病,家中的事情不必牵挂等,在家里亲人们的参与对病人康复非常重要,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变化,还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让病人充分休息好,当病情严重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告诉家属在病人面前要保持镇静,不要慌张,否则会使病人病情更加严重。亲人们要经常以谈心的方式了解其内心的想法,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4]。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患者注入了生的希望。同时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避免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当病人焦躁时,有时会有一些发泄,此时可以满足他的一些要求;当病人感到孤独、寂寞时,可以要亲朋好友们多陪他聊聊天,共同回忆那些快乐的日子;并多在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面前赞扬其子女孝顺、能干,老伴体贴入微,使其从心理产生一种满足和自豪。

3 体会

癌症在医疗科技发展的今天,仍然让大家谈癌色变,医护人员只有在使用医疗技术的同时努力做好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通过疏导、人性关怀和情感支持,74例患者心理障碍均得到缓解,消除了重度、极重度情感障碍,舒展了心理,患者能够正视现实,求生意志增强,积极与医务人员配合,主动地与癌症作斗争,减轻了患者痛苦,患者的心声是对工作的肯定。改变患者的万念俱灰的心态,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苏勤,赵爱武.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1):129.

[2]刘莲花,王菲.换位思考在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文摘,2005,3:23.

[3]相兰兰.家属在癌症病人护理中作用[J].临床现代护理杂志,2004,6 (12).78.

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 篇11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重性精神疾病[1],约占住院患者的70%左右。多于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患者经治疗后,在其症状逐渐消失、自知力恢复、精神康复回归社会时,将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工作、学习、婚姻、人际关系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即可导致精神疾病复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开展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回归社会后的适应能力。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实施心理护理的179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病情基本稳定。(3)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男性125例,女性54例;年龄16岁-51 岁,平均(36±11.5)岁;已婚132例,未婚47例;病程3个月-28年。

1.2 方法 对入组病例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的心理护理,按时组织学习,开展健康教育。采用示范指导、训练和互教互学、互相督促等方法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社交与劳动技能康复训练,纠正不良行为及习惯。

2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全面康复,加强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良好行为的建立,提高劳动技能与社交功能的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主动接触患者,关心、尊重、接纳他们,态度和蔼、真诚,取得患者信任。

2.2 正确应用沟通技巧 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内心感受而不是冲动行为,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与患者交谈时态度亲切温和,语言具体、简单、明确,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回答,不训斥、不责备、不讽刺,不与患者争论妄想内容,而是适当提出自己的不同感受,不要追问妄想内容的细节,避免将自己卷入患者的妄想内容中。

2.3 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

2.3.1 示范指导 训练患者学习正确的行为姿势,掌握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与方法,鼓励患者仿效,改正不良行为习惯。首先,医护人员向患者示范性与不同人群、异性交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举止,谈话时面部的表情与客人的距离等;示范走、坐、站的正确姿势;讲授衣着穿带需整齐,讲究卫生;训练患者学习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方法。

2.3.2 行为训练 培养患者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躺卧。同时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从早晨起床、整理床铺、洗漱、就餐、洗刷餐具、集体活动,到晚上睡前洗脚等全部生活起居。在示范、训练与督促下,由患者自己独立完成。由患者之间相互开展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2.4做好药物治疗的心理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用药知识教育,强调康复期药物维持治疗是必须的,是有效减少精分症复发的重要措施。教会病人及其家属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并掌握防治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告诉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或随访,说明服用维持量的药物对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促进康复的利弊关系,强调中途随便减药或停药的危害性。防止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消除患者怕复发、怕吃药、怕药物副作用的思想顾虑。使其主动遵医嘱服药,从而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

3 结果

经过3个月-6个月康复期的心理护理、示范指导与训练,本组病例收到满意的效果。不随地大小便,不正确的姿势完全纠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80%,不正确的姿势基本纠正,基本能自理生活18%;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的73.6%;重返工作岗位能胜任一般性工作21%,康复总有效率达98%。

4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适应和健康行为重建的过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能否全面重返社会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系统的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回归社会后的适应能力。 家庭的关心是患者康复的希望, 要做好家属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让患者及家属认识相关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方法及副作用等,督促患者坚持康复期的药物治疗,降低复发率。依靠社区支持系统,让更多的人 都来关心患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劳动,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与进步,谅解他们病中不理智的行为与言论,避免再次精神刺激,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患者愉快的生活和工作在社会大家庭中,这是康复期精神患者能否全面康复重返社會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脑梗死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篇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白城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0例, 女20例, 年龄35~82岁, 平均年龄56岁,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56例, 生活基本自理10例, 失语10例, 构音障碍46例。

1.2 结果

通过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 患者出院时, 23例患者达到完全生活自理的水平, 38例患者做到大部分生活自理的水平, 9例患者大部分生活需要协助, 26例患者语言恢复较好。

2 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肢体语言以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 使患者感到安全、亲切并信任自己。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接近患者, 尊重他, 帮助他, 使其消除焦虑抑郁情绪。

2.2 增强患者心理应对和减压能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部分患者尤其年轻患者, 往往不能接受自己成为“残废”的事实, 出现怕羞、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此时, 护士应主动关心指导他们, 使其正视现实, 面对现实, 既然已经发生了, 我们就应该去面对。去除思想包袱, 激励他们振作起来, 树立正确人生观。

2.3 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

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 护士要做好家属的工作, 让家属也了解患者的病情, 使之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细心照料和陪伴在患者的身边,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 消除其悲哀孤独感和被遗弃感。

2.4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减轻患者对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心理负担, 要保持室内外安静、舒适、整洁、安全, 采光良好。患者病情许可时, 可根据其文化水平和爱好的不同选择适当的书籍进行阅读, 听音乐, 使其心情舒畅, 配合治疗, 提高遵医率。

2.5 每天选择一定时间与患者进行谈话

开始时可能会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形, 但必须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 发现患者感兴趣的问题,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 有的放矢地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释放患者心理压力。

3 康复指导

3.1 康复训练的时间

目前一致认为康复应早期进行, 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

3.2 言语障碍的康复

当脑病变损伤了优势半球的言语中枢就可引起言语功能异常, 此种患者发病后在病情稳定一周内, 就应开始进行发音训练。语言功能康复包括发音、短语、会话、朗读、复诵句子的顺序渐进的训练以及文字识记、执行命令以及物品、图片和实物的对应辨认等。

对完全失语患者, 要从学发音开始, 反复练习卷舌及舌左右运动, 嚼口香糖、鼓腮等, 促进肌肉收缩。然后再说常用单字, 或让患者读出卡片上面的文字, 再视具体情况依次教双音词、短语、短句、长句等。训练时说话要结合视觉刺激, 如说“喝”时与酒水结合起来, 逐步达到自我表达的水平。

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患者常出现词汇贫乏、重复语言、讲话缓慢等现象, 此时护士要要耐心地教患者, 使其反复复述阅读的故事, 锻炼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

对于感觉性失语患者, 训练时应将视觉逻辑法和手势方法相结合, 如给患者端上放好毛巾的脸盆, 边对患者说“洗脸”边做动作要领, 尽管患者对“洗脸”的含义不理解, 但从逻辑和动作上他会理解是让他洗脸, 并逐步掌握洗脸的要领。如此反复进行多日, 就会使患者语言与视觉和动作有机结合起来, 恢复其语言功能。

对于混合性失语患者, 应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 反复训练。

3.3 肢体功能训练

完全卧床者, 患肢肌力在0~2级者, 要注意:将患侧肢体置于功能位。①侧卧位时, 两腿之间垫软枕, 适当支托, 勿使上面的患侧大腿屈曲成锐角, 避免胯部的屈曲畸形;②为避免患侧肩膀内缩, 平卧时, 可在患侧腋下垫一软枕, 保持瘫痪手臂60度外展;③肘略向内屈, 在前臂下再垫一软枕, 使手高于肘, 肘高于肩, 这种姿势使肩膀内收肌伸展, 防止手臂水肿和继发纤维化;④患侧手握卷轴样物品, 可防止手指屈曲挛缩;⑤足底垫小枕, 使足背与小腿成90°角, 防止足下垂和足底屈曲。

瘫痪肢体不能主动活动时, 要帮助患者做被动运动, 大小关节屈伸、旋转、内收、外展、肌肉按摩等。对迟缓性瘫痪, 被动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张力。对痉挛性瘫痪, 被动运动可使肌肉舒展, 减轻挛缩状态, 每日3次, 15~20min/次。

当患者意识清楚, 生命体征平稳, 肌力有所恢复时开始进行主动功能训练。①进行床上操, 如举臂、抬腿、抬足、抬至力所能及的高度, 但也不能使患者过度疲劳。②坐位训练, 床尾拴上带子, 可以拉带子协助抬起上身, 刚做起时要注意心血管机能不全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若无头晕及血压波动情况, 以后每天增加做起角度, 最后完全做起, 坐位时间逐渐延长。③站立训练:站立时, 让患者躯体靠在床边, 重心置于健侧, 患侧由护士保护, 让其用健手扶床栏, 站立时间从几秒钟逐渐增至几分钟, 在此基础上前后摆动患肢, 然后将重心移向患侧, 反复练习, 直到能独立站立为止[1]。④步行训练:开始训练的时机为患者能站稳10~15min, 且无疲劳感。训练开始时, 患者应原地踏步, 护士立于患侧, 嘱其用健手扶手杖, 先将手杖伸出, 再迈患肢, 逐渐移动身体重心于患侧, 护士辅助患肢膝关节支撑重力, 之后迈健肢, 完成一个步行周期。跨步时膝关节要伸直, 身体挺直, 反复练习直到能独立行走为止。

在锻炼过程中, 对患者的微小进步要加以表扬鼓励, 以增强其信心, 取得患者配合。患肢主动功能训练, 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加强安全保护, 防止意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脑梗死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训练不仅使患者消除和减轻心理负担, 挽救患者生命, 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 为其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并辅以康复指导, 观察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脑梗死患者70例, 其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56例, 生活基本自理10例, 失语10例, 构音障碍46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训练。结果 治疗护理4周后, 治愈18例, 好转43例, 其中显著好转39例, 无效9例, 有效率87.1%。结论 采取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训练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起到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心理护理,康复指导

参考文献

上一篇:控股行为下一篇:儿科学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