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通用12篇)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1
痉挛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 是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 也是目前临床康复的一大难点[1]。笔者序贯应用中药熏蒸及康复训练, 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01~2013-03在本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6例, 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的诊断标准, 经头颅CT或MRI证实。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伴有上肢痉挛。排除标准:有脑卒中病史;意识障碍;年龄80岁以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有严重认知障碍, 不能配合治疗者。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每组23例。观察组中男13例, 女10例;年龄 (60.7±8.3) 岁;病程 (36.4±8.1) 天;脑梗死16例, 脑出血7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 (58.4±10.3) 岁;病程 (38.5±7.6) 天;脑梗死18例。脑出血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由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康复治疗。通过Bobath、PNF等技术, 采取抗痉挛良姿位摆放训练, 痉挛肌牵张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作业疗法等。每日1.5小时, 每周治疗5天, 疗程4周。观察组:痉挛上肢先采用中药熏蒸治疗, 熏蒸结束后立即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内容与对照组相同。中药熏蒸应用XZQ-V中药熏蒸治疗仪 (常州峥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采用自拟熏蒸方:木瓜30g、没药20g、秦艽20g、乳香20g、伸筋草30g、苏木30g、透骨草30g、制川乌20g、红花30g、穿山甲20g。治疗时间30分钟, 每周治疗5天, 疗程4周。治疗由专人负责, 治疗前观察患肢皮肤有无破损, 治疗全程观察患者反应, 并防止蒸汽烫伤。
2.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康复疗效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定痉挛程度, 简易Fugl-Meyer (FMA) 上肢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 改良Bathel指数 (MBI)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显著性差异采用t检验。
3 结果
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以肌肉张力异常增高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 其发生机制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亢进[2]。
目前对痉挛的治疗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 临床常用的抗痉挛药物巴氯芬、妙纳等常出现四肢无力、嗜睡、头晕等副作用。常规康复训练起效慢, 且对严重痉挛疗效欠佳。中药熏蒸利用肌梭传导受温度影响的特性, 通过热能和药物的双重作用降低肌张力, 改善痉挛。热能可直接作用于肌梭, 降低肌梭内纤维束冲动发放频率。温热效应可抑制熏蒸区皮肤感觉神经冲动传导, 增强上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3], 从而降低肌张力, 改善痉挛肌的运动功能, 为上肢康复训练创造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的自拟熏蒸方中, 红花、没药、乳香、苏木活血通络;穿山甲祛瘀散结;木瓜、秦艽、伸筋草、透骨草、制川乌温经散寒祛风、舒筋活络。熏蒸可使药物在皮肤表面保持较高浓度, 并促进痉挛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药物有效成分经皮肤的吸收, 从而增强药效, 迅速改善痉挛。痉挛伴发的疼痛常加剧痉挛, 引起“痉挛-疼痛-痉挛"的恶性循环[4], 熏蒸促进炎性物质等致痛物质的代谢排出, 有利于降低因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紧张, 从而打破这一循环, 便于康复训练的实施。
康复训练可通过抗痉挛良姿位摆放, 刺激阳性支撑反射, 缓慢牵张痉挛肌肉, 并由非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机制改善上肢高张力状态等方式降低痉挛, 但面对严重的痉挛常收效欠佳。中药熏蒸可改善常规手法康复难以纠正的痉挛。熏蒸后立即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可在熏蒸已达到的上肢肌痉挛改善的基础上, 进一步降低肌张力, 既可有效巩固熏蒸的疗效, 又可在熏蒸的治疗作用上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 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改善和缓解上肢肌痉挛的目的。
本研究发现,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在治疗后, Ashworth评分、FMA及MBI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P<0.05) 。提示序贯应用中药熏蒸及康复训练治疗, 可有效改善卒中后上肢痉挛, 提高痉挛肢体运动功能, 有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且具有副作用小、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379.
[2]黄晓琳, 尤春景.康复医学临床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20.
[3]乔志恒, 范维铭.物理治疗学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843.
[4]杨远滨, 金爽.痉挛状态与疼痛.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 (3) :292.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2
论文题目:
运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尝试
姓
名:潘
楠 指导教师:王海涛
专
业:教育管理专业 年
级:2009级 层
次:高起本 学习中心:广州(珠海)完成时间:2011年 10 月26 日
运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尝试
[摘 要]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中国特殊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治疗师投身到特殊教育中来,音乐治疗也广泛运用到包括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落后、精神或行为紊乱、行为偏差问题儿童等特殊需要人群。本文着重阐述音乐治疗及其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尝试及其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促进作用。[关键词] 音乐治疗 自闭症 康复 尝试
随着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医教结合理念的深入,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特殊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且成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一个重要形式和手段,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一、音乐治疗
1、音乐治疗的定义。
音乐治疗是一门年轻的应用学科,涉及学科广泛、应用领域庞杂、流派思想丰富,各国专家在音乐治疗的领域及治疗方法的不同,产生了不一致的定义。
(1)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此定义强调:音乐治疗是一个包括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的科学的系统治疗过程,音乐治疗运用听、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歌词创作、即兴演奏、舞蹈等等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音乐治疗过程必须包括有音乐、被治疗者、和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要素。
(2)音乐治疗是以音乐的实用性功能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程序应用音乐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治疗疾病或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而只要是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应用音乐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活动,都应属于音乐治疗的范畴。
2、音乐治疗的形式
(1)被动音乐治疗。被动式音乐治疗就是让自闭症儿童聆听事先录制好的音乐,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他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起他们在生理、心理、认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改变,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2)主动音乐治疗。主动音乐治疗是一种由被试亲自参与音乐活动。即让自闭症儿童直接参与游戏、演奏、表演等等音乐行为,进而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
二、自闭症
1、儿童自闭症的定义 儿童自闭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2、临床表现
(1)起病年龄。儿童自闭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2)临床表现。儿童自闭症症状复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儿童自闭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成年期表现各异。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交流障碍。儿童自闭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言语发育迟缓或缺、言语形式和内容异常、语调语速和节律等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等言语交流障碍以及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等等非言语交流障碍十分突出。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儿童自闭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具体表现如下: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重复、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
三、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尝试。
随着对自闭症及其教育的认识的提高,越老越多的家长、教师越来越关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希望通过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与语言、感知觉与动作能力、社会适应与生活自理等等方面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1、康复训练对象
浩浩,男,1996年5月出生。顺产,14个月时开始走路,4岁入幼儿园。医学评估结果: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87分(工具:ABC量表,Krug(1978))。社会适应评估37分(工具: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姚树桥、龚耀先),除感觉运动基本同年龄相当外,在生活自理、时空定向、劳动技能方面都存在问题,在语言发展、经济活动、个人取向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明显的发展不足。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工具:CARS量表):38分,重度孤独症。语言发展滞后,注意力严重不集中;课堂上不听指令,课堂上不与任何老师合作,稍有学习要求或情绪表达不畅而哭闹。
小杰 男 1995年7月出生,医学评估结果: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92分(工具:ABC量表,Krug(1978))。社会适应评估34分(工具: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姚树桥、龚耀先),除感觉运动外,其余方面存在明显的发展不足。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38分(工具:CARS量表),重度孤独症。多动指数评估量表12分(工具:康奈多动指数评估量表)。认知能力弱;注意力差;课堂上总是一个人爬上爬下,跑来跑去,不愿意在任意地方行留一分钟;既使在教室,要么晃动椅子,要么就在教室内频繁走动、跑动;任性和冲动,不愿意与小朋友—起玩,排斥别人,抢玩具,稍不顺心就扔东西、虽然多动,但肢体协调性差。
2、治疗前的准备
(1)收集医学、教育学评估资料及课堂表现。
(2)与班级教学人员一起讨论训练计划。确定治疗的关键问题。针对训练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现在发展状况等等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研究后确定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的形式和内容等关键问题。设定音乐治疗的目标。在分析训练对象基本情况和治疗的关键问题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计划。计划既有一小时、一天或一星期为目标的“短期目标”,又要有一月、几月、一年的目标“长期目标”。
2、实施音乐治疗活动。
(1)被动音乐治疗。利用体感音乐诊疗、可视音乐诊疗等专业治疗设备本身的音乐进行规定性的治疗。治疗中,根据儿童的不同需求和听觉、视觉感知特点针对性的选取音乐,提供身体和听觉刺激以及提高感官意识、减缓儿童的情绪紧张,制造身心融合。用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德彪西的《月光》、圣一桑的《天鹅》、海顿的《小夜曲》以及中华民族乐曲《渔舟唱晚》等,缓解儿童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利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比才的《卡门》序曲、苏配的《轻骑兵》序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以及中国的民族音乐《得胜令》等音乐健脑益智,促使音乐诊疗与智能开发结合。
(2)主动音乐诊疗。即兴音乐游戏治疗。在班级集体教学及个别音乐诊疗中,从即兴游戏入手让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学习如何抒发内心的情结,学习用身体语言等沟通媒介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歌谣表演。歌谣表演即表现音乐本身,也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也激发儿童参与积极性。如《去郊游》等等歌谣表演过程中,儿童借助聆听歌词和旋律,在既有说唱又有跳跃,更有声音的起伏、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的的氛围中表演,使 言是、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舞台表演。舞台表演难度虽然很大,但打击乐表演、唱歌等形式和内容的演出,促进儿童动作反应灵敏行及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等都会得发展。
四、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治疗效果。
1、促进自闭症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治疗中,愉悦的音乐情境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多重感官经验,满足其感官的需求,刺激其感官的开发与统合。比如,昊昊在笔者设计的音乐舞蹈节奏系列训练活动中,视觉、触觉、听觉的参与改善了注意力和感知觉的发展。昊昊在敲打乐器时,视觉上需要专注乐器,乐器的震动直接传到他的双手,而震动的声波也通过空气及地板间接地刺激着他的皮肤触觉,这样多重感官的刺激,加强了孩子对节奏的感应,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节奏的掌握和控制。另外,笔者还安排该自闭症孩子观看律动操教学DV,模仿简单的律动操,和他一起做配合性动作,使其在视、听、动、想一连串的活动中,丰富多感官刺激,增加感知信息,扩大感知容量。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昊昊不但越来越喜欢音乐,还在书写,认读,操作训练中都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主动配合治疗训练,使他的感知能力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促进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发展。
在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训练方面,音乐的声响直接通过大脑,不需语言直接跳入脑海,所以就能很快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小杰的注意力差,容易转移,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为他设计的内容紧凑而全面些,听、唱、视、记忆等多种活动交替进行,使他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其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活动。通过治疗,小杰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注意的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同时由于有意注意的多种感官参与,锻炼了他注意的分配能力,使其注意范围随之扩大,从无意注意也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
3、促进自闭症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和肢体的协调。
打击乐器是音乐治疗的工具之一。小杰对玩具等实物很感兴趣,却不能恰当的使用,且动作协调能力差。笔者给小杰制定音乐治疗计划的时候,考虑这些特点,利用双响筒、沙锤、碰铃、铃鼓等乐器的敲打,在聆听节奏感强的音乐的同时,教他使用打击乐器的方法,丰富他的感官刺激,增加其活动的意愿,让他在有规律和特定的音乐治疗情境中发展出主动式或被动式的肢体动作。通过这一项训练,改善了小杰肌肉控制力与肢体协调性,在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技能和身体本身的活动力方面也有较大的进步。
4、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表达。
音乐能够对情绪产生巨大影响,并且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浩浩情绪波动大,情感表达能力差。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笔者设计小组治疗,把浩浩融入小组治疗中。首先采用可视音乐治疗仪引导儿童们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然后播放特别安排的视频(如: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时的表现,有语言或喜、怒、哀、乐等非语言的表达),同时引导孩子们在听和看的同时自由地联想或回忆,鼓励他们试着表达兴奋、沮丧、快乐、生气的情绪;另外,为儿童们设计简单音乐剧的排练和表演,学生学习角色扮演,体验生活和同学间的情感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二恶徒们的表情都丰富了许多,有的还懂得他人的情绪,浩浩也会观察老师的表情,课堂上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一些不良的情绪也得到改善。
5、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技能的发展。
言语的发展不单是听到与听不到的问题,还牵涉听力辨别和听觉理解的能力,而音乐治疗与这项能力训练存在相关性。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昊昊来说,此项训练起到很大的辅助治疗作用。在音乐治疗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训练他按节奏说话,用旋律记忆歌词。通过歌咏和童谣的模仿学习,昊昊的语言清晰度提高了,词汇量也增加了,表达性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或非语言表达)和主动性也所提高,接收性语言能力(了解对方语意之能力并接受指令)也得到了锻炼。
6、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音乐治疗活动能将特殊行为合理化。小杰是个多动且不听指令、不喜欢人多、易烦躁的孩子,因此集体活动总是无法参加,但他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好,对事物较好奇,在自然的情况下(如团体的课程模式中)引导他学习互动的方式,如唱问候歌与再见歌,学习等待、分享、轮流,与他人互动,眼神的接触等。通过长期的音乐治疗后,他的情绪有所改变,能产生鲜明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社会性学习行为和良好的自信心,并从他控变自控,由注重自我到注重整体活动和他人行为。
五、总结与反思
1、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科学。
2、以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其中包含有系统、有组织的音乐经验和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正确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合理的有效的各种音乐体验、各种专门设计音乐形式。
3、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规范、科学、适合自闭症儿童发展需要的音乐治疗对消除自闭症儿童心理障碍,协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语言能力,加强参与和融入社会活动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4、评估尚需改进。目前的尝试中对音乐诊疗效果的评估量化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和总结和规范。
5、音乐治疗的原则、方法和手段仍需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6、音乐治疗工作还需要更为专业的专业人士做技术支持和指导。参考文献
1、K.Bruscia 音乐治疗定义(美国)(1989)
2、郑玉章,陈菁菁 音乐治疗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03期
3、高天 《音乐治疗学导论》 2006年
4、邓永兴 主动音乐治疗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 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05期
5、陈莞 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音乐治疗的发展现状 中国特殊教育 2002年01期
6、张鸿懿 音乐治疗学基础.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2000年10月
7、朴永馨 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
8、陈云英 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研究.华夏出版社 1999年6月
肩周炎的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篇3
认识肩周炎
肩周炎俗称冻结肩,因为多发生在50~60岁的人群,所以也称“五十肩”。该病病程迁延,一般12~18个月可自愈。冻结肩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冻结肩一般病因较明确,多是在创伤之后继发的肩痛和关节僵硬;而原发性冻结肩确定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气温、激素水平、外伤等有关。按照病情程度不同,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疼痛期(1~3周) 主要表现为逐步加重的肩关节疼痛,特点是白天轻,夜间重,受凉后加重。
僵硬期(1月~半年以上) 表现为逐步加重的关节活动度下降,上肢的上抬、外旋、背手等动作受限明显。
缓解期(一般在7~10个月以后) 肩关节活动度逐步恢复。
国外有文献报道冻结肩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5岁,一般1~3年可自愈,但仍有20%~50%的患者有长达10年的活动受限期。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疾病及中风患者中发病率高达10%~38%。上肢外伤后出现冻结肩的几率则高达10%~62.5%。
肩周炎的正确诊断
是治疗关键
很多人得了肩周炎,或者觉得自己得了肩周炎,就直接去理疗店或者医院做理疗和手法治疗。结果有些病人的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变得越来越严重。
不明确诊断就治疗,不管花费了多大力气,也很难达到治疗目的。现在临床上的“肩周炎”很大一部分合并有肩袖损伤,如果不处理肩袖损伤,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肩袖是肩膀上下前后周围四块肌肉的合称,它们共同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而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很多超负荷动作不小心就会造成肩袖损伤。比如说冬天晾晒被子的时候,双手握住被子向上打开这个动作,需要肩袖参与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和外展;两侧撑开双臂把被子放平这个动作,需要肩袖里边的一条肌肉(冈上肌)收缩来对抗被子的重量。这时就容易发生肌束或肌腱撕裂的损伤。
在肩袖损伤的病例中,往往会出现肩关节向外抬时肩膀疼痛,突然放下来时也很疼。如果病人误导医生要求做理疗及手法来改善关节活动度,不仅肩袖损伤得不到修复,治疗手法反而会加重肩袖损伤。
到底是冻结肩还是肩袖损伤肌腱撕裂?一般来说,冻结肩在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肩关节时都会出现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肩袖损伤早期一般只有主动向外抬手时才会出现疼痛,活动度受限不明显,而且继续向上举超过头顶后疼痛会消失或缓解。此外,肩袖损伤还有一些特殊的症状表现,如反复发作或持续的肩关节疼痛;夜间疼痛加重,特别是不能向患侧侧睡;肌肉力量减退,特别是试图举起上臂时。医院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是鉴别两者的金标准。
肩周炎的分型治疗
冻结肩的治疗一般按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但原发性冻结肩和创伤后继发性冻结肩病理改变并不完全一致,治疗方法也有一些区别。
肩周炎早期(1~3周) 注意肩关节保暖,加强功能锻炼(上肢钟摆练习、手指爬墙训练、木棍操、毛巾操等);若疼痛影响睡眠,可以考虑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
肩周炎僵硬期 除了上肢牵伸训练、主动功能锻炼外,还可采用理疗(冷热疗法、冲击波、超声波、电疗等)、中医传统治疗、关节松解手法或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
肩周炎恢复期 关节活动度逐步恢复正常,但患侧肌肉常有萎缩,尤其注意加强患侧三角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的肌力训练。
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类激素或者玻璃酸钠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但不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冻结肩的治疗方案选择更多取决于冻结肩的病因。在诊断不明确时切勿随便治疗。
伴随有肩袖肌腱损伤的患者,早期的主动功能训练要控制训练量,特别是肩关节外展(向外上方抬手动作);应加强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也可以配合目前运动医学最新治疗方案PRP(富血小板血浆)予以损伤局部注射,利用PRP里面富含的生长因子加速肌腱修复。
肩周炎的预防
肩周炎是可以预防的,特别是继发性肩周炎。可以在肩周炎疼痛期解决问题,避免发展至僵硬期。平时注意肩关节保暖,避免夏天空调直吹,以及秋冬季夜间睡觉时肩关节受凉;保持适当的活动量,每周一到两次有氧运动,调节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肩关节疼痛,若只是在活动时肩关节酸痛,可逐步加强训练;若出现肩关节内刺痛则停止,必要时去医院寻求系统诊断。肩部运动受伤后及时寻求系统治疗,完成恢复性训练,避免长时间肩关节固定休息。
上肢或颈肩部骨折后经(手术)医师允许后,早期加强肩关节活动训练。保证每天两次把手举过头顶及向后摸背动作5分钟。
肩周炎的功能锻炼
毛巾操 将毛巾放在身后,两只手分别从肩部上方和背后抓住毛巾的两端,然后慢慢上下拉动,20~30次为一组,重复3~5组,然后换手进行练习。(如图1)
爬墙训练 侧对墙站立,患侧朝向墙面,手指触碰到墙壁并逐渐沿着墙壁向上爬行,尽量做到自己的最大幅度,然后慢慢还原。重复20次为一组,每天做3~5组。次日再向上爬行时要力争超过前日高度。此动作主要锻炼肩关节的外展和外旋功能。在康复中心可以用指梯进行这项锻炼。(如图2)
钟摆训练 弓箭步站立,上身前倾,与地面成70度左右。患肢自然下垂,对侧手扶住大腿帮助稳定躯干,患侧肩关节做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顺时针、逆时针各做3~5组,每组20~30圈。(如图3)
拉环运动 利用肩关节活动拉环进行运动锻炼。双手分别握住滑轮的两个手柄,对侧上肢向下用力,使患侧上肢上举以锻炼患肩外展功能。20~30次为一组,做3~5组。(如图4)
木棍操 双手掌心向前握住木棍,间距略比肩宽,双手同时慢慢向上抬起,达到最大幅度即可,然后还原。20~30次为一组,重复3~5组。(如图5)
弹力带抗阻训练之训练三角肌中束 单手握住橡皮带,肘关节微曲,手臂放于体侧,由身体侧面向上抬起手臂,抬到手臂与地面平行位置(肩袖损伤患者遵医嘱)。(如图6)
训练三角肌后束 双手握住橡皮带,肘关节微曲,拳眼相对,由前向后沿水平面打开手臂,至肘关节在竖直平面略比肩部靠后即可。(如图7)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案共采集1 3例肩关节“内撞击综合征”患者, 全部为本市职业棒球选手, 场上位置:投手9人, 外场手3人, 内场手1人;均为男性;年龄在1 8~3 1岁之间;从事专业训练2~1 6年;病程1个月~2年。
1.2 症状和诊断
肩关节“内撞击综合征”大多没有明确的外伤史, 疼痛逐渐发生并日益加重。患者主诉投球时扬手晚期和加速早期肩关节后上方疼痛, 导致无法发力。体检时可在肩后窝深处触及压痛, 一般没有疼痛弧存在, 肩关节功能大致正常, 部分严重患者极度外展外旋时可因疼痛而稍有受限, J o b e再复位试验, 可较好的确定诊断。具体做法为:患者仰卧位, 患肩外展9 0°角, 极度外旋, 肩关节后上方出现疼痛, 此时将肱骨头推向前方则疼痛消失者为阳性。放射线检查对本征无明确诊断意义。由于本征多与肩关节其他损伤同时存在, 故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对合并症的检查, 这一点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 治疗方法
1.3.1 针灸加脉冲电治疗。针刺以阿是穴为主,一般于肩峰后外角下2 c m处,向前上方斜刺至痛点,另于肩峰外侧缘中点下2 c m处,向内下方刺至疼痛敏感点,另外根据合并症情况可于肱骨大结节处和二头肌长头腱处各刺一针,分别加脉冲电,电流输出量以伤处出现可承受的疼痛为度,每次2 0 m in, 1次/d。其治疗机理为通过对神经和经络系统整体调节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还可能与通过降低局部胞质钙离子浓度,阻断收缩蛋白的降解优势,加强收缩蛋白的合成、促进收缩结构的恢复有关。
1.3.2 对肩关节周围肌肉及肩带肌进行按摩,以达到放松肌肉,减缓肩关节压力,松解关节囊的挛缩等目的。
1.3.3 有急性炎症表现者可辅以微波、超声波等理疗,亦可局部进行可的松类药物封闭注射。
1.3.4 可根据损伤情况,停止或减少扬手晚期和发力早期疼痛激发动作的练习。
1.4 系统性康复训练
以上治疗虽可有效的解除患者的当前症状, 而旨在再塑正确的肩关节生物力学的康复训练对于此征的治疗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训练方案为:
1.4.1 肩关节稳定性练习
主要以练习肩袖的旋前旋后肌为主。 (1) 皮条休息位旋前练习:将皮条定端置于患侧肩关节外侧方, 患肩上臂紧贴躯干, 肘关节屈曲9 0°做上臂旋前拉力练习。 (2) 皮条外展位旋前练习:皮条定断置于患侧肩关节后方, 患肩外展9 0°, 肘关节屈曲9 0°, 做上臂的旋前拉力练习。 (3) 皮条休息位旋后练习:皮条定端置于健侧肩关节外侧方, 患肩上臂紧贴躯干, 屈肘9 0°, 做外旋拉力练习。本方法主要练习岗下肌。 (4) 皮条外展位旋后练习:皮条定端置于患侧肩关节前下方, 患肩外展9 0°肘关节屈曲9 0°做外旋拉力练习。本方法主要练习小圆肌。以上练习要点为, 皮条应保持较强张力, 回放动作要慢。
1.4.2 肩后紧缩释放练习
具体做法为:肩关节分别置于前屈4 5°、9 0°、1 5 0°, 同时屈肘9 0°, 由康复师用对侧手托其肘部, 同侧手握其腕部, 做被动旋前内收练习。
1.4.3 肩胛骨稳定性练习
(1) 用组合器械做“宽握颈后拉”“窄握胸前拉“练习。 (2) 坐姿哑铃划船练习。 (3) 直臂卧推练习。方法为俯卧位双手直臂撑地, 利用肩胛胸壁关节做肩胛骨的前后旋转运动。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以治疗康复三个月为期限。症状完全消失, 可投入大运动量训练, 半年内不复发者为痊愈。可从事大运动量训练, 练后局部仍有不适感, 但不影响技术动作, 半年内无加重为良好。能完成技术动作, 但运动量不能过大, 半年内症状时轻时重为有效。局部症状明显, 不能完成技术动作者为无效。
2.2 疗效
1 3例患者场上位置及疗效, 见表1。
3 讨论
3.1 病因及损伤机制:关于肩关节“内撞击综合征”的损伤机制,目前正在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中。大多数人认为,此征主要损伤机制为:由于过肩投掷项目的特殊技术动作要求和过多的重复使用,导致肩关节前方关节囊松弛,后方关节囊紧缩,从而造成肩关节的前方不稳和肱骨头向后上方的旋转,这种情况导致在投掷动作中,扬手后期和加速早期肱骨头的后滚机制被破坏,肱骨头向前下方的滑动增加,关节盂后缘与肱骨头之间产生阶梯,从而加重了肩袖肌内表面与其之间的撞击和摩擦,久之造成损伤。此外,肩胛骨作为肩袖肌的起点和动力从近段传到远端的连接,对盂肱关节的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肩胛骨不稳所产生的“浮肩”现象可使盂肱关节稳定性下降,加重肩袖和后关节盂缘的撞击。
肩关节“内撞击综合征”可以出现肩袖内表面的炎症反应、磨损和部分撕裂后上关节盂缘的变性或撕裂以及肱骨头后上部的软骨损伤等不程度的病理变化。
3.2 以电针为主,按摩理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对本征的当前症状有着显著效果。以再塑肩关节正确的生物力学为目的的康复训练是从根本上解决本征的关键,与单纯接受治疗的病例相比不论在治愈率和复发率上均有明显优势。
3.3 治疗效果与运动员不同的技术动作要求有关。如内场球员多短传,传球以肘关节为主。外场球员多长传,传球以肩关节为主。而投手的技术动作对肩关节的要求更高。
3.4 治疗效果与合并症的有无及程度有关。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员肩关节“内撞击综合征”的损伤机制及发病规律, 总结用电针及系统康复训练的方法对此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对此征的损伤机制、发病规律、诊断标准等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 对1 3例患者用电针为主, 辅以按摩、理疗等治疗方法解决当前症状, 同时对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以再塑肩关节正确生物力学的治疗方案。结果 1 3例患者经本方案治疗, 痊愈率5 3.8 5%, 总有效率9 2.3 1%, 效果满意。结论 电针等治疗手段对此征的当前症状疗效确切, 而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从根本上改善此征的关键。同时认为此征的疗效及预后与运动员不同的技术动作要求有关, 与损伤程度有关, 与合并症的有无及程度有关。
关键词:内撞击,电针治疗,系统康复
参考文献
[1]曲绵域, 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第4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
[2]于长隆, 敖英芳.中华骨科学—运动创伤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5
你的孩子还在采用传统的方法训练吗?当孩子进步不明显时,需要改变训练理念和方法了!
深圳守护天使儿童服务中心是一家专门为自闭症、多动症、语言发育迟缓及相关障碍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和训练的机构!守护天使由从事特教研究近30年的资深老师和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共同发起,前期服务的重点是为深港两地的自闭症家长提供康复训练技术和方法的培训。2010年正式改名为守护天使,并将服务的重点转到为特殊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上面。
守护天使的特教老师经验多在6年以上,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心发展历程:
1)2009年8月,关爱天使(香港)儿童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2)2010年3月,改名为守护天使,守护天使儿童服务中心坪山中心成立;
3)2013年12月,深圳守护天使儿童服务中心扩大和迁址到深圳六约。
守护天使开创业内“乐、触、动、听”创新型四元训练模式的先河,打破单调统一、封闭式的传统培训模式。
守护天使与其它机构的3大不同
1、抓住核心的新型训练模式:
其它机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的孩子,好像学了不少知识,认知增长了,有的发展出语言了,但通常不会灵活运用,行为机械单一,不会应答随机问题,主动语言比较少。“守护天使”的“乐、触、动、听”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性格活泼、语言丰富、会与人讨价还价、顶嘴、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同时发展出自豪、分享、关怀等高级心理活动!
2、多对一的教导模式:
与其他机构不同,守护天使是以全体老师一起对一个孩子负责,而不仅是个别的一两个老师对一个孩子负责,所以每个孩子在守护天使都能得到所有老师关注,中心每天将孩子当天情况拿出来讨论,全体老师和教研主任共同商讨孩子下一步计划,确保每个孩子得到最专业的辅导。
3、引入多种新型、全面的训练手段: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6
关键词肩关节半脱位电针康复训练
肩关节半脱位为中风病人常见并发症,脑卒中病人肌力持续0~1级2周时间以上,则60%-80%的病人将并发该症,其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同程度疼痛。我科自2002年8月以来,采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全部来自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病人,按人院先后顺序依次轮流入组,并符合以下诊断条件:①伴不同程度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萎缩:②肩峰下触及凹陷;③经头颅CT,头部MRI确诊为脑梗塞、脑出血;④肩关节正位片显示肩峰与肪骨头间隙>14mm或两侧间隙差>10mm;⑤神志清楚,无认知障碍,能配合训练;⑥均为发病6个月以内患者;⑦排除颈椎病、肩周炎、胆囊炎、心绞痛、骨质疏松引起肩痛。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脑梗塞20例,脑出血10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5岁;发病时间最短15天,最长5月,平均发病时间52天。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脑梗塞16例,脑出血1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2岁;发病时间最短18天,最长5月。平均发病时间48天。两组患者各向情况无明显差异。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予康复训练:①正确体位摆放;②予肩吊带保护;③主、被动活动,行神经促通技术(Rood技术Bronstrom技术PNF技术)。
2.2治疗组取肩髃、肩髂、肩贞、臂臑、颈夹脊、曲垣、臑会、百会、曲池、风池,选0.30×40mm无菌针灸针,予手法平补平泻,选G-6805电针仪,采用疏波,频率为30Hz,电针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3疗效判断标准
3.1疗效标准显效:疼痛消失,肩关节无明显受限;有效: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轻度受限;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3.2评定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目测类比评定疼痛法。
3.3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4治疗结果t=4.379 P=0.00
5讨论
中医学认为该病为中风(中经络)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人体,阻碍气机,日久成痰成癖,且脾虚生痰,加之肝风内动,风痰癖痹阻经络,致气血逆乱,机体失养而为瘫痪,筋脉纵缓致肩半脱位。《内经》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主束骨,故针刺阳明经肩髑、臂膈、曲池,可使气血畅通,筋脉得养。“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通诸阳振,以上带下,行气通阳,使机体恢复,故取百会。颈夹脊位督脉两旁,针刺可疏通督脉,振奋阳气,故取颈夹脊。肩髎、臂臑、肩髃、曲垣、肩贞为三角肌、冈上肌位置,针刺诸穴可刺激三角肌、冈上肌,使肌肉力量增强,而三角肌、冈上肌为稳定肩关节的二块主要肌肉。
康复医学认为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为中风后肩胛带下沉,肩胛骨下缘内收后缩,使肩关节盂离升正常位置,冈上肌、三角肌的后部纤维萎缩无力,肩关节囊松弛,胸大肌痉挛。康复训练能刺激肩周肌肉的活动和张力,使肌力提高,稳定肩关节;能维持肩关节活动范围;矫正肩脚骨位置,使关节盂位置恢复正常,恢复肩关节锁定机制;缓解胸大肌痉挛,防肱骨头向前脱位,最终缓解疼痛,使肩关节半脱位复位。
笔着认为,针刺肩周诸穴宜透刺,使三角肌前部、中部、后部纤维尽可能大范围的受到电刺激;宜用疏波,起兴奋肌肉作用;加强对患者宣教,应时时注意正确的上肢体位摆放,并防牵拉等损伤;康复训练不能引起病人疼痛,防进一步损伤肩关节;肌力训练应遵循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主动运动的过渡原则;胸大肌痉挛往往被忽视,会引起肩关节不同程度向前脱位,应注意牵伸胸大肌:摄片时应采取坐位,观察静态肩关节有天脱位。并在X线透视下观察肩关节上举、耸肩、外展等动作对肩关节半脱位有无改善,从而设计最理想动作让病人反复练习,更有效改善肩关节半脱位。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IE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HIE诊断标准[4];(2)明确的围生期缺氧史;(3)出生后12 h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惊厥、瞳孔改变等;(4)单胎;(5)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脑部功能异常、眼耳疾病等先天性遗传病;(2)低出生体重儿;(3)干预6个月内死亡;(4)伴癫痫。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出生体重2.91~3.84 kg,平均(3.17±0.49)kg;出生Apgar评分4~8分,平均(6.17±0.74)分;病情严重程度[5]:轻度11例,中度21例,重度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出生体重2.85~3.89 kg,平均(3.13±0.47)kg;出生Apgar评分4~7分,平均(6.52±0.71)分;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19例,重度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HIE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住院期间告知患儿家属出院注意事项,鼓励家属对患儿进行运动训练等,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并嘱患儿如期复诊。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家庭康复训练,参照《新生儿行为0-3岁教育》评估患儿的功能缺陷,由护理人员指导家长在家实施具体训练内容。(1)家属训练:告知患儿家属加强亲子交流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意义。采用宣传手册、PPT、电影、讲座等多样化的形式,使患儿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原因、康复训练的标准化措施、注意事项等。(2)视觉刺激:在婴儿床/车上挂颜色鲜艳的球,每日多次摇晃以吸引患儿注意力。(3)听觉刺激:每日定时播放旋律悠扬的柔和音乐,每次持续15~30 min,尽可能反复播放同一乐曲[6,7,8]。(4)前庭运动刺激:鼓励并辅助患儿旋转、侧滚、摇晃。(5)粗大运动训练:患儿2~3月龄时进行头部训练,3~4月龄时进行翻身训练,4~6月龄时进行坐卧训练,6~8月龄时进行爬行训练,9~12月龄时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每日2次,每次持续30 min。(6)精细运动训练:每日对患儿进行手部按摩,采用不同质地(光滑、粗糙、软、硬)物品置于患儿掌心进行刺激。患儿俯卧位时对其进行抓物训练,每日2次[9,10]。(7)语言训练:鼓励患儿进行发音,并模仿动物的声音。训练患儿用简单的指示表达自己,借用各种仿音玩具对患儿进行刺激,每日2次。(8)社会行为训练:用缓慢温和的语气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使患儿明白高兴等情绪变化,训练患儿拍手、拥抱、亲吻熟人等基本社交礼仪。
1.3 观察指标
1.3.1 智力发育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11]对患儿进行全方位智力发育检查,具体包括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5个方面,分值越高表明发育情况越好。
1.3.2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干预前,干预后1、3、12个月,测定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12],分值越高,表明发育情况越好。
1.3.3 脑功能指标
干预前,干预后6、12个月,均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2 m 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功能指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智力发育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值均高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PD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的PDI水平均高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6、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PD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脑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脑功能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的血清BDNF、NGF含量高于干预前,S100β、MBP含量低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脑功能指标BD-NF、N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S100β、MB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100β:中枢神经特异蛋白;MBP:髓鞘碱性蛋白;NGF:神经生长因子
3 讨论
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其中1/3可发展至HIE,此类患儿存活后远期智力、躯体功能残疾率极高,直接影响生存质量。如何改善存活HIE患儿智力及躯体功能是目前儿科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婴幼儿时期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对患儿进行干预有望提高其认知、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13]。早期干预是HIE患儿康复的关键,家庭作为HIE患儿生长及治疗的主要环境,家属肩负着患儿康复的主要责任,但是目前绝大多数HIE家属对具体康复训练内容及实施标准缺乏了解,成为HIE患儿康复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梁娟等[14]初步探讨了家庭康复训练在HIE患儿发育中的意义,证实早期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促使HIE患儿智力发育。本研究将家庭康复训练引入本院HIE患儿中,就该干预措施对患儿智力、心理运动、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阐述。
0~2岁婴幼儿大脑处于高速发育阶段,有研究报道HIE患儿接受早期智力开发后大脑发育程度可远超同龄患儿,证实早期智力开发的可行性。家庭康复训练中,在专业康复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实施视觉、听觉、前庭运动等感知刺激,促使大脑病变区域神经细胞代偿性再生,有助于患儿智力功能的发育[15,16,17,18]。本次研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价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发现观察组患儿干预后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值均较高,说明家庭康复训练可优化HIE患儿的智力功能,全方位促进患儿的智力发育。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将HIE患儿的运动训练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岁以前小儿可塑性极强,早期动作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等,有利于脑细胞结构的重组及代偿,减轻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带来的运动能力发育落后[19,20]。家庭康复训练中对HIE患儿实施早期运动干预,结果发现在不同干预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PDI值均较高,证实家庭康复训练在增强HIE患儿心理运动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神经功能损伤是HIE患儿智力发育迟缓、运动能力发育滞后的原因之一,除了宏观智力及运动评分,血清中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含量的检测也是评估HIE患儿病情的可靠手段[21]。BDNF的受体在神经系统内广泛表达,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存、增加突出可塑性等作用。高浓度的S100β具有神经毒性,已经有研究证实S100β浓度上升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2,23]。MBP生理状态下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中,在疾病状态下可释放进入脑脊液及血液中,目前被认为是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程度的可靠指标[24]。NGF是研究最为透彻的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具有神经元营养、促突起生长的双重生物学功能[25]。以上因子均与人体神经功能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干预12个月后血清BD-NF、NGF含量较高,S100β、MBP含量较低,这是患儿智力发育及心理运动发育提升的内在原因,再次证实家庭康复训练可优化HIE患儿的整体神经功能。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8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 其中男29例, 女14例, 年龄47~66岁, 平均 (57.5±10.5) 岁;病程15天至5个月;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配合康复训练, 其中男28例, 女15例, 年龄46~65岁, 平均 (56.5±10.5) 岁;病程13天至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医根据《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分标准》;西医根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经均经头部X线、CT或MRI检查,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关节肌肉病患者、肩周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精神意识障碍患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43例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改善神经营养及循环, 同时配合康复训练。 (1) 使腕关节处于背屈位, 患侧上肢处于下垂位, 以促使静脉回流; (2) 采用冷热交替法, 每天早、中、晚3次交替将患手浸泡于冷、温热水中5~10min; (3) 每天反复采用向心性压缩缠扎患指; (4) 指导患者在不引起疼痛的条件下进行主动运动, 包括上肢上举、Bobath式握手, 同时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做轻柔的肩、肘、腕、手指关节被动运动, 在被动运动时禁止肩关节牵拉, 确保肱骨头在肱盂窝内, 疗程1个月。
1.4.2观察组治疗方法
本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本院自拟的通络活血汤, 主方为红花15g, 赤芍20g, 白芍20g, 白芷20g, 羌活15g, 制半夏9g, 独活15g, 川木瓜30g, 益母草30g, 胆南星10g, 薏苡仁30g, 细辛3g, 甘草9g, 根据患者症状临床加减。
1.5观察指标
采用Fugl-Meyer及VAS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价。
1.6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患肢活动恢复正常, 关节无疼痛、无水肿、无肌肉萎缩;显效:患者患肢活动无明显受限, 关节无疼痛、无水肿、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患者患肢活动轻度受限, 疼痛有明显的好转, 水肿基本消失, 手部小肌肉无明显萎缩;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1.7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疗效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 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注:和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2.2 Fugl-Meyer及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见表2。
3讨论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偏瘫患侧肩胛周围运动受限及肩胛进行性疼痛, 随着时间的延长, 往往会延伸至手指和手背肿胀, 皮肤会逐渐变薄, 色泽变红或苍白[1], 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该病的原因至今尚未阐明, 但可以肯定的是卒中导致的血管运动神经麻痹[2,3], 使患侧上肢局部组织发生营养障碍, 导致末稍血流增加, 使患侧肢体疼痛、水肿, 肩手综合征晚期肩胛周围与手部会逐渐萎缩, 指关节脱钙畸形[4],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由于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 因此, 早期有效的药物配合康复训练可缓解疼痛, 减轻及消除患者的症状, 有助于患侧肢体的康复。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中医治疗中风肩手综合征临床早有记载[5], 属“痹证”范畴, 其病因是气滞血瘀、经络不畅、筋脉肌肉失养而致。西医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增加患侧主动与被动活动, 提高血管的舒缩调节能力, 促进静脉回流。给予本院自拟中药通络活血汤, 方中赤白芍可利水消肿, 白芷、细辛消肿止痛、祛风燥湿, 木瓜舒筋活络, 半夏、独活等除痹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 以达到活血通络、除痹止痛之功效, 从而使疗效得以巩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提示肩手综合征患者在常规西药对症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祛痰消肿、舒筋活络之中药, 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缓解疼痛, 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王雨燕, 王显达, 麻虹, 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9) :1071-1072.
[2]WEI XIANGYANG.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Shoulder-Hand Syndrome in ApoplecticHemiplegia[J].Acupunct Tuina Sci, 2006, 4 (6) :347-349.
[3]CHENG XIAOPING.Treatment of 40Cases of PoststrokeShoulder-Hand Syndrome by Acupuncture[J].AcupunctTuina Sci, 2008, 6 (1) :17-18.
[4]木荣华, 全晓彬.中西医结合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6 (7) :403.
[5]聂文彬, 赵宏.温通三焦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 (4) :217-218.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 年6 月—2015 年11 月收治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共计56 例, 均为男性运动员, 年龄在12 岁~28 岁之间。纳入标准:首次临床诊断均符合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标准, 且在1 年内至少出现1 次明显的单侧踝关节损伤, 致使患足无法承重行走, 主观感觉患足踝关节不稳定或有无力感, 同时排除有踝关节骨折的病史以及影响到平衡和肌力神经的病变等。所有入选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按照康复训练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 例, 2 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运动员出院后按照统一制定的康复计划自行训练, 训练时注意做好踝关节的保护工作, 训练时间为4 周。
观察组运动员则在康复训练师的指导和监督下, 有针对性地为每名运动员制定系统性的康复训练计划, 其内容主要涵盖踝关节活动训练、踝关节肌力恢复训练以及姿势平衡控制训练等。训练强度、训练次数及训练时间依据每名运动员的自身情况量身定制, 以每次40 min, 每周3~4 次为宜, 训练时间为4 周。训练期间穿着舒适、能对踝关节起保护作用的运动鞋, 并于训练开始前进行10 min的活动准备, 并贴粘膏保护支持带对踝关节予以保护, 训练强度随着运动员踝关节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
1.3 观察指标训练前后分别采用单腿站立试验 (OLST) 及踝功能障碍指数 (FADI) 对2 组患者进行评价。OLST:叮嘱患者以单侧患足进行站立, 对侧膝关节屈伸90°, 若出现以下情况, 记录1 分:支撑足发生移动;对侧下肢接触地面;身体摆动超出中心位置。测试时运动员脱去鞋袜, 记录其在1 min以内的总得分, 测3 次取平均值。FADI评分:包括26 个项目, 每项满分4 分, 总分共计104 分, 其中的22 个项目是对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 分值0~4 分, 表示不能完成~ 轻松完成;其余4 项为疼痛性评分, 分值同样为0~4 分, 表示不能忍受~ 无疼痛[3]。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均经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训练前后2 组运动员的OLST评分及FADI评分情况比较训练开始前, 2 组运动员的OLST评分以及FAD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训练4 周结束后, 2 组运动员的OLST评分均有所下降, FADI评分均出现提升, 但观察组评分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尽管其踝关节活动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通常会反复出现肌无力感, 踝关节活动的随意控制失常, 且往往会造成踝关节出现反复损伤[4], 不仅会对韧带造成损伤, 同时还会使分布在关节囊、韧带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受到一定损坏, 致使处理感觉信息的能力出现异常[5];本体感觉下降, 对神经肌肉的控制力降低, 造成无力感和功能性不稳的情况发生, 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治疗踝关节损伤的同时, 对踝关节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
对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 主要以踝关节活动训练、肌力恢复训练、平衡控制训练以及缓解疼痛肿胀等表象症状为主[6,7]。本研究通过对上述康复训练手段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 设计了以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锻炼、踝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姿势控制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计划, 并通过采用着重对平衡能力进行考察的OLST试验以及常用于测定踝关节功能的FADI评分对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在我院正规指导下接受定制化康复训练的运动员, 训练后的OLST评分及FADI评分均低于自行康复训练的运动员。究其原因, 可能与自行康复锻炼缺乏科学化的监督和指导有关。
综上所述, 经院内正规引导进行的综合性康复训练, 其效果优于自行康复训练。因此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康复过程中, 建议运动员尽量在院内康复训练师的指导下完成康复训练。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训练方法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56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 依据其接受康复训练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统一制定的康复计划自行训练;观察组则在我院康复训练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功能恢复训练, 2组患者的训练时间均为4周。训练前后采用单腿站立试验 (OLST) 及踝功能障碍指数 (FADI) 对2组运动员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前, 2组运动员的OLST评分以及FAD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训练结束后, 2组运动员的OLST评分均有所下降, FADI评分出现明显上升, 但观察组运动员评分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两种不同方式的康复训练均能够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的踝关节功能, 但经院内正规引导进行的综合性康复训练, 其效果优于自行康复训练。因此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康复过程中, 建议运动员尽量在院内接受综合性康复训练。
关键词:运动员,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训练,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淑媛, 王俊清, 杨江飞, 等.体校少年运动员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3, 32 (4) :298-301.
[2]陆海勇.大学生篮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6) :1068-1070.
[3]毛晓锟, 张秋霞.慢性踝关节不稳判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 33 (8) :835-840.
[4]刘建永, 王英振, 姜鑫.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解剖重建与修复疗效的比较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 23 (18) :1667-1672.
[5]刘巧云, 高松年, 王斌, 等.康复综合治疗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疗效[J].江苏医药, 2015, 41 (18) :2200-2201.
[6]张敏.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21) :4077-4078、4081.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136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会议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同时经过头颅CT确诊。1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59例,年龄44~81岁,平均(66.9±8.3)岁,其中,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分别为43例、9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治疗)68例,观察组(早期康复治疗+舍曲林)68例。患者的入选标准:(1)患者首次发生脑卒中,符合诊断标准;(2)患者符合HAMD(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大于等于17分;(3)患者符合HAMA(Hamilton anxiety scal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其值大于等于14分。患者的排除标准:(1)排除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2)排除有严重的抑郁及焦虑病史以及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轻脑部水肿等。督促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在患者的生命体征获得好转后,进行相应的功能性锻炼。间歇性地锻炼患者的平衡及行走能力等,每日1次时间持续半小时以上,以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舍曲林(50mg/d,浙江京新药业,1105121)治疗,疗程亦为3个月。
1.3 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抑郁、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NIHSS(美国研究所脑卒中量表)、SIS310(脑卒中影响量表)以及Barthel指数进行相关评估判定。其中,将患者的HAMD小于8分,记为无抑郁;患者的HAMD大于等于8分,记为抑郁,同时与分值呈正比关系;患者的HAMD大于等于24分,记为重度抑郁;Barthel指数的分值越高显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满分为100分;SIS310量表中数值越高,显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等越好。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HAMD、NIHSS等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AMD、NIHSS等指标上基本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SIS 310评分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IS310的评分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长。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与卒中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卒中后短期内出现抑郁状态是常见的心理障碍,脑卒中后1个月内发生抑郁症的占45.4%,其中轻、中度抑郁者占91.8%[5]。不同年龄发病率也有所不同,有实验统计,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为47.24%,青年组发病率为13.33%中年组发病率为43.18%,老年组发病率为55.88%,老年人较青年人更容易出现卒中后抑郁症[6,7]。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作用为抑郁高发期,这与患者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随之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大大下降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8],因此,早期康复锻炼和选择相应的药物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HAMD、NIHSS指标、改良Barthel指数以及SIS310的评分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和相关的文献报道结果较为接近,充分体现了舍曲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神经功能的评分和生活能力具有较大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9]。患者脑卒中之后的恢复非常关键,主要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同时要依据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功能训练[10]。脑卒中后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对其进行早期的肢体训练康复,对避免失用行综合症的发生非常有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激活侧支循环,形成新通路。而且能对脑细胞和骨骼肌的供血等会有重要的改善。本研究中联合应用的治疗药物舍曲林(Sertral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是一种神经元强效和特异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导致动物体内五-羟色胺效应增强。舍曲林对神经元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仅有极轻微的作用。在临床剂量下,舍曲林阻断人类血小板对5-羟色胺的摄取[11]。在动物体内,舍曲林无中枢兴奋作用,因而不影响各种精神运动的操作。由于它选择地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因此它并不增强儿茶酚类神经介质的活性。舍曲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包括烦躁情绪,并能减轻持续性的疲劳症状以及焦虑状态,在治疗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耐受性强,是当前治疗抑郁、焦虑障碍时首选药物之一[12]。与国内目前治疗强迫症的药物氯丙咪嗪相比,舍曲林能克服其抑制神经递质回收的专一性较差、副反应多,剂量大,耐受性差等缺点,是这一领域的换代新产品。
总之,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向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文清,张盘德,范小艳.度洛西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5):462~464
[2]柏彩云,黄承繁.早期康复联合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71~172
[3] Johnson JL,Minarik PA,Nystrom KV,et a1.Poststroke depression incidenceand risk factors:an integrative 1iterature review[J].J Neurosci Nurs,2006;38(4Supp1):316~327
[4] Joosten WBL,Vernooij DM,Rikkert MO,et a1.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copingwith an uncertain label[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8;23(2):148~154
[5]韩冰,冉春风,何扬子.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社区心理康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77~178
[6]王宏波,高祚芝,李富勇,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6):148~149
[7]赵先伟,杨士芝,栾卫红,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8):612~613
[8]周红艳,周英丽,任春玲.健康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143~145
[9]唐腾.帕罗西汀治疗脑原发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64~65
[10]肖蕊玲,李华.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34例[J].山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20~1421
[11]徐涛,吴素焕,武变瑛.舒肝解郁胶囊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654~1655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11
关键词:自闭症 研究进展 临床表现 音乐治疗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56-03
一、自闭症研究进展与临床表现
(一)研究进展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也叫孤独症。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李欧·凯纳(Leo Kanner)博士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最早把这一罕见的症状命名为自闭症,从此自闭症的相关研究和康复治疗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上世纪50至60年代末,自闭症曾经一度被误认为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疾病,它的病理被归纳为有情感冷漠的高智商父母对患儿养护不当所致,直到60年代初期,这种观念被一个新的科研成果否定,该成果证明了自闭症是婴儿初期的生理疾病。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英国佛尔斯丁博士和卢特博士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家庭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异常基因链,这个基因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发病率。上世纪 90年代初,辨别携带与孤独症相关联的基因物质染色体的研究工作开始进入临床科研阶段,现在,此基因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继续进行更具深度的研究。
(二)自闭症儿童患者临床表现
经过系统的研究,自闭症侯群被归类为自闭症、瑞特综合症、儿童期分裂障碍和不确定的弥散性发展障碍五种亚类型。1994年,另外一种阿斯伯格综合症(一种比较轻的自闭症类型)被正式归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自闭症儿童患者通常存在获得正确的社会能力方面的困难,如语言沟通能力低下、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缺乏区分社会环境中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听觉刺激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归纳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如下:
1.发病初期,幼儿与家人及社会互动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于正常同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迟缓或不正常,有一部分儿童直到3岁左右才会玩耍、嬉戏等娱乐活动。
2.不愿主动与人接触,非语言性的社会互动缺乏,特别体现在相互目光接触期间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缺乏与人非语言的沟通、交流行为。
3.语言沟通能力与质量异常显著,说话时有时会发不出声音,伴有较为有固定的模式或重复性特殊语言,缺乏同时间的即兴模仿能力。
4.表现怪异的行为举动,如不停地摇手、不停踢墙或家具、连续长时间玩同一个玩具、不断的转动自己的手或做一些其它的奇怪动作。
5.适应环境能力差,不习惯于改变的新环境,到了不同的环境就会引起患者的烦躁,甚至会出现乱喊乱叫,摔打物品等异常行为。
二、我国自闭症儿童现状
(一)自闭症儿童发病率
我国对于自闭症的研究源于1982年,南京的陶国泰教授首次提出了案例报告。对于我国儿童自闭症人数的估算,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标准,自闭症平均发生率占人口总量的千分之四,以此推算我国自闭症人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为523万人,即便按照千分之一的比率推算,也有130万人。但如果根据2014年10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和新华公益共同发布《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患儿的数量可能超过200万 。
目前,我国尚未开展针对自闭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只有部分省市和地区进行过此类调查:北京2004年抽样调查结果为1.53%;2012年深圳报道18-24月龄婴幼儿自闭症患病率为2.76%;2013年广州开展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幼儿园自闭症患病率为1/133。2014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我国的自闭症患病率约为1%。
(二)自闭症儿童复训练现状
截至2013年7月,全国范围内承担各级残联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任务的实名制康复教育机构已达933个,据此推测目前全国机构数量已经过千。其中绝大部分康复机构为民办机构。这些大量的民办康复机构的建立有效地弥补了国家政府资源的不足,缓解了需求与供给的巨大矛盾。但一些自闭症康复机构管理不规范、专业性不强,亟待政府积极地扶持、引导和管理。这些康复机构无法满足自闭症青少年独立人格的发展,更无法满足这个年龄层面患者的社会属性方面的需求。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除了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以外,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力所能及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实际解决自闭症儿童家庭困难,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中国残联从2009年到2015年,共投入自闭症康复训练经费4.68亿元,组织实施贫困自闭症儿童康复项目,为近4万名3至6岁的贫困家庭自闭症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补助。特别是2013年至2015年,中国残联实施了自闭症儿童康复试点项目,连续3年扶持了50个康复机构。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机构,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工作。其中,笔者从武汉市残联获悉,武汉市有4000多个自闭症患儿家庭,针对0-14岁自闭症患儿,市残联每年将给予1.6万至2万元的补助,这笔钱可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完成4个月的康复训练。
当前我国一些针对自闭症儿童设立的特教康复机构,在治疗儿童自闭症时,主要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正强化、机构化教育TEACCH、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地板时光(Floor Time)等康复训练体系。这些康复训练方法有效促进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工作。个别康复机构在治疗中引入了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和戏剧治疗等艺术治疗形式。
nlc202309081705
三、儿童自闭症康复中的音乐疗法应用
(一)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康复中的应用原理
大量研究证实,人类与音乐的发展息息相关,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活动可以促进人体神经系统的发展(Jensen,2001)。Jensen(2001)认为音乐在促进人类发展中有以下特点:有利于促进人类生存;音乐有预期的发展阶段;音乐可以提升视觉空间能力、分析能力、数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等认知系统;音乐使情绪系统受到正面影响,包括:内分泌、荷尔蒙、社交技巧、人际交往及文化与美感鉴赏;音乐可提升知觉能力动作能力,包括:听觉、前庭系统、感官敏锐度及时间感等;音乐可以强化压力反应系统;音乐可以激化记忆系统,包括:提升聆听、注意、凝神、回忆等。
基于音乐对人发展影响,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干预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借助音乐这一干预媒介,来达到改善治疗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及社会功能康复的目的。中国音乐治疗学科奠基人张鸿懿教授临床实践证实,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音乐治疗有效促进患儿的认知功能。音乐具有可以暂时越过认知过程而直接触及到情绪和性格障碍层面的作用,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在自由的音乐打闹、喊叫、律动过程中,释放负面情绪。音乐治疗活动可以有效吸引患儿的专注力,从而培养患儿的学习、交流能力。在一对一的音乐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借助音乐沟通改善患儿与陌生人交往的恐惧感。在团体音乐治疗中,患儿则可以从中体验到他人存在的集体意识,培养与其他成员建立起互动关系的能力。
(二)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聆听音乐
选择聆听自闭症儿童喜爱的音乐、歌曲来降低患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躁动、分心行为,训练患儿的注意力与对环境刺激的警醒度。在聆听音乐或歌曲的同时,让患儿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拍手或用手拍打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拍双肩、双腿等),来表达情感。通过聆听来学着辨别音色、音高、强弱、音量来刺激患儿对声音的感受、理解与记忆。
2.朗读与背诵
通过朗读或背诵短句、诗歌、歌词等,来锻炼自闭症患儿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朗读或背诵内容配以适当的音乐播放,让患儿配合音乐节奏、情绪训练,以便使其达到能准确表达语言和情感的目的。
3.舞蹈训练
在用舞蹈形式来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的音乐治疗一般多见于团体治疗。可以用两种形式来进行,其中一种是,借助音乐让患儿自由发挥动作,尽兴舞蹈,这样可以让患儿在即兴舞蹈中释放紧张、焦虑、强迫、恐惧等不良情绪。另一种是由治疗师来教患儿来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让患儿在跟随学习跳舞中锻炼其精力集中、肢体协调及与他人的配合能力。
4.歌唱训练
歌唱患儿喜好的歌曲不仅能给患儿带来快乐,而且,通过歌唱发生训练,也可以帮助患儿学习呼吸控制、音量大小控制、音色控制及语言清晰控制,以此促进患儿的语言发展,并刺激使用声音的动机及次数,像是重复、模仿、回应等。通过对认知功能相对健全的自闭症儿童,还可以合唱歌曲教唱形式,来促进他们彼此间的的交流、沟通,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
5.即興表演创作
在对自闭症儿童实施的即兴表演创作中包括了乐器即兴、歌曲即兴、聆听音乐后即兴绘画、即兴音乐剧等形式。即兴创作目的是使儿童在具有结构性音乐的安全模式中,自主、自由地借助音乐形式来表达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行为,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以通过儿童即兴表演中投射出来的潜意识的心理矛盾冲突,来针对性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
结语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康复实践活动,笔者发现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闭症儿童在治疗师设计的音乐治疗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来展现自己的内心,释放自己的活力,用演唱、演奏、舞动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来强化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交流。音乐治疗的逐步渗透,让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能力、交流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今社会,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问题不仅仅是患儿个人与其家庭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所关注的民生问题。随着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以及各类支持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政策、计划的落实,必将有效推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在此大背景下,把音乐治疗引入到自闭症康复训练过程中,为患儿提供一项崭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将会让更多自闭症患儿及家庭成员感受到音乐治疗中所体现出来的温馨的、安全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Juliette Alvin,Music Therapy for the Autistic Child Secon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陈莞,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勇,张鸿懿.我国当代音乐治疗: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人民音乐2014(5).
[4]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R].北京: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2014).
[5]陈美玉,音乐治疗理论|应用|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 篇12
关键词:偏瘫,核心控制,康复训练,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据统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患者的首要原因。脑卒中致残率高,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仍遗留偏瘫等后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繁重的经济负担[1]。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老龄等因素关系密切[2]。脑卒中后偏瘫的治疗除了在早期及时应用药物之外,在治疗后期配合康复训练及核心控制训练等措施会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3]。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使用核心控制训练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经头颅核磁共振(MRI)或CT确诊。其中脑梗死65例,脑出血25例。90例患者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35~82岁,平均(64.8±14.4)岁,病程<14 d。其中左侧偏瘫52例,右侧偏瘫38例。所有患者均能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并配合治疗,格拉斯哥评分>8分。排除脑干梗死、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格拉斯哥评分≤7分、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及不能配合治疗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病情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清除自由基、改善循环、脑保护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核心控制训练,观察组加用核心控制训练配合康复训练。核心控制以通过对肩胛带,骨盆带,以胸8为中心的躯干等核心肌群的肌张力和肌力控制的锻炼,每次20min,1次/d,疗程2个月[5]。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起针后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持续30~45 min,然后配合康复训练。对上肢偏瘫者给予抗痉挛模式负重训练,逐步恢复肢体功能,然后进行下肢训练,足跟着地给予背身式训练,可在医生指导下借助器械训练,1次/d,每次60 min,疗程同核心控制训练治疗为2个月。2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临床效果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肢体功能有较大恢复,可进行正常行走;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肢体功能部分恢复,行走近乎正常;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总有效率为88.9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9%VS 75.6%,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带来的社会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脑卒中患者常因运动或感觉通路障碍而导致肌力和肌张力的异常,最终引起偏瘫,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如何使瘫痪的肢体更好、更早,更快的恢复其肢体功能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能力一直是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患者本身的差异,对于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减小疾病危害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已经偏瘫的肢体,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刺或者康复训练常常可以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核心控制训练可以通过对肩胛带,骨盆带,以胸8为中心的躯干等核心肌群的肌张力和肌力的控制对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的提高,以让患者尽早的回归社会。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在康复训练上增加上核心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2月后显效、好转与无效例数分别为28、12和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9%VS 75.6%,P<0.05)。二者联合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由此可见,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增加上核心控制训练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向华,王淳秀,梅利萍.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847-853.
[2]周培毅,吴自强,谢志泉.脑卒中危险因素进展.中国老年医学,2012,32(16):3590-3594.
[3]李小龙.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79-80.
[4]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