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康复语言训练简易辅助工具

2024-10-02

聋儿康复语言训练简易辅助工具(共4篇)

聋儿康复语言训练简易辅助工具 篇1

聋儿康复语言训练简易辅助工具

语言训练需要一定的辅助工具,现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而且便宜的一些简易工具。只要使用方法得当,依然可以起到“高档”产品的作用,希望对家庭语言训练者有所帮助。

语言训练的过程一般从呼吸训练开始,然后是单音和词语,最后是句子和会话。下面我就按照语言训练的顺序,介绍各个训练阶段的简单辅助工具。

一.

辅助工具在呼吸训练中的运用。呼吸训练又可以分为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

1、呼气训练

口哨:家长和聋儿每人拿一只口哨,比一比谁一口气吹的时间长。目的是训练聋儿控制呼气的能力,使呼出的气均匀而长。

蜡烛:一些没有经过训练的聋儿连一支蜡烛也吹不灭,主要原因是不会用气。

家长可以把几支蜡烛点成一横排让聋儿吹,训练聋儿呼气的范围;也可以点成一竖排,训练聋儿呼气的深度和力度;还可以只点一支蜡烛,训练聋儿呼气集中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和聋儿比赛等方法,提高聋儿对此训练的兴趣。

一张纸:家长可以用一张纸垂直放在聋儿口前,让聋儿用力呼气,尽力使纸成水平,这也是训练呼气的一种好方法。

肥皂泡:用一根吸管和半瓶肥皂泡,用吸管吹泡泡,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聋儿有兴趣。

气球:让他深吸一口气,尽力吹大气球,中途不许换气,目的是训练聋儿的肺活量。

2、吸气训练

一块手帕:让聋儿嗅洒有香水的手帕,因为有香味,聋儿会不自觉的深吸气,达到训练聋儿深吸气的目的。一朵鲜花:用一朵有香味的鲜花,也可以达到训练聋儿深吸气的目的。

呼吸训练中可以使用的简易工具有很多,以上介绍的是常用的方法,大家不妨试试。

二、辅助工具在单音训练中的运用。

镜子:一面小镜子,在单音训练中有重要的作用。让聋儿通过镜子观察家长发音的口形和自己的口形有什么不同,发现问题,及时自我矫正。当然由于发音部位的不同,有些音的发音方法在镜子里是看不清的,如舌尖中音d、t、n、l和舌尖后音zh、ch、sh、r;有些音的发音部位在镜子里是看不见的,如舌尖前音z、c、s,舌面音j、q、x,舌根音g、k、h;但大部分音还是可以通过镜子来掌握的。

手:每个正常人都有一双手,但在语言训练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发挥手的作用。

1、发鼻音m、n时,让聋儿把手放在家长的鼻子上,体会发鼻音时,气流通过鼻子时的感觉。然后在放回自己的鼻子上,找同样的感觉,加上看口形,反复练习就不会错了。

2、发一些喉部振动较大的音时,可让聋儿一手放在家长喉部,一手放在自己喉部,体会喉部的运动;也可以一手放于自己的腹部,另一手放在家长的腹部,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小纸条: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时,把一张纸条垂直放在嘴前。发送气音p、t、k时,纸条会被吹起;发不送气音b、d、g时,纸条不动。这样,口形基本一样的两组音就可以分开了。

单音训练方法最多,难度也最大。但单音是基础,一定要学好,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词语教学中的一些常用方法。

名词:主要是实物教学。如给聋儿看一朵“花”,指着花告诉他,这就是“花”,同时写“花”的字给他看,一定要音、形、义三者一起出示,否则会出现音、形、义脱节的现象。动词:主要靠演示。如教“踢”这个动词时,家长可以演示给聋儿看,同样要注意音、形、义的统一。

形容词、副词等可以通过比较、演示等不同方法进行教学,这主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句子教学的一些方法。

句子教学主要在情景中进行学习,要随时随地进行,家长一定要不厌其烦。如碰到天下大雨,就告诉聋儿“下雨了”;遇到家里买了一台新电视,就告诉聋儿“爸爸买了一台电视机”。只有这样随时随地的进行,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O—3岁耳聋婴幼儿家庭康复训练目标与方法

3岁以前是儿童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儿童听觉、语言(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听力障碍儿童能够及早发现并确诊,及早进行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及早在家庭中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就能够提高康复效果,缩短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真正实现“聋而不哑.耳聋儿童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因此,在家庭康复教育中应遵循正常婴幼儿身心发展健康规律的同时,及时进行听觉语言训练,使其全面发展,最终回归主流社会。

我们结合正常听觉语言发展规律阶段,为3岁前耳聋婴幼儿提供听觉语言训练阶段目标和一些操作方法,以帮助家长能够及早在家庭中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听觉语言训练。由于您的孩子发现耳聋与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不同,应该参照哪一个阶段?请你记住:根据孩子现有的听觉语言状况确定训练的起点,按照相应的阶段目标开展训练。比如您的孩子2岁时配戴助听器,无语言和听觉意识,则应从第一阶段目标做起,具体方法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环境进行训练。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请家长和聋耳康复工作者在参考过程中将意见与建议给予及时反馈,诣在更好地为广大聋耳家庭提供服务。

第一阶段:出生—3个月 阶段发展目标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一,听觉 建立听觉反应

1、安静环境下,给60—90db声音,观察宝宝反应。面部变化:皱眉、停止吸吮或眼皮运动的变化(如眨眼、睁眼或闭眼等)第 月第 天

2、眼和头随身源移动 在宝宝眼前摇铃,引起注意,然后边移动边摇到一侧耳,再从中央移动到另一侧耳。眼或头随声音转动90度。眼或头随声音转动180度。第 月第 天

二、语言 感知语言

1、在宝宝情绪愉快时,妈妈和他说话。注视妈妈并微笑。第 月第 天

2、笑出声音 用玩具、语言或表情逗宝宝,但不要接触身体。能够发出笑声。第 月第 天

3、咿呀学语 宝宝仰卧,家长与其面对面,用丰富的表情和亲切的语气逗引宝宝发音。宝宝能够“一问一答”发出声音来。第 月第 天

3、发a.o.e等元音 面对宝宝,用丰富的表情和亲切的语气逗引宝宝发音。会发出a.o.e等元音 第 月第 天

注:“出现时间”是指从配戴助听器接受训练起计算

方法简介:

一、听觉方面: 训练内容一:听声音。

1、用发声玩具或敲打物品声作为声源。

2、在环境安静、宝宝处于清醒或睡眠状态时,在距宝宝30厘米处给一个短促的声音刺激,观察宝宝的听觉反应。可间隔1分钟重复一次。

3、当宝宝清醒时,在宝宝头的两侧给予声音刺激,节奏时快时慢,音量时大时小,(注意:先不要让宝宝看到摇铃),观察他(她)对声音有无反应。

听觉反应(听见):面部会皱眉、停止吸吮或眼皮运动的变化,如眨眼、睁眼或闭眼等;躯体及四肢的变化是:整个身体跳动,手臂及腿向中间靠拢,哭闹停止或动作减少

注意:若没有任何可观察的反应,应先测查方法是否正确,在按正确方法重测。若没有听力反应,应和医生联系,以便早期确诊,及早配戴助听器,及早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训练内容二:助听器适应性训练。

1、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间配戴,时间由短到长。音量调节由小到大。

2、在安静的环境下听玩具声、音乐声和母亲的话语声。

3、观察宝宝对不同音高的反应,并做好记录,给助听器调试人员提供依据。训练内容三:追声。

用多种发声体(如:带响玩具、杯、勺、音乐盒)

1、在宝宝面前摇动这些玩具引起宝宝的兴趣,使其集中注视和聆听,可将玩具边摇边移动(水平、垂直、180弧度),使宝宝眼睛岁玩具移动。

2、将带响的玩具拿走不发声,使其寻找声音或拿开继续发声,使宝宝岁玩具声音寻找声源。

阶段训练提示:

1.丰富听觉刺激环境,在宝宝的床头上方挂上能够运动的色彩鲜艳的小气球、小花布以及能发出柔和声响的玩具,并经常更换位置,锻炼他的听、看能力。

2.有意识让宝宝去碰一些带响的玩具,如:小摇铃、不倒翁等,让宝宝碰响后听声,培养听的兴趣。3.随时和宝宝说话。结合喂养活动多和他面对面说,使宝宝既能够看到你,又能够听到你的声音,既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为宝宝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刺激。

4.在宝宝的耳边(10厘米处)轻轻呼唤宝宝的名字,当宝宝注视母亲后,慢慢移动母亲脸的位置,设法吸引宝宝的视线追随母亲移动的方向。

5.宝宝和家长交往的主要方式是哭,家长要细心观察和分析哭的原因,给予适当的满足。

6.新生儿容易疲劳,如发现宝宝凝视、打嗝和打喷嚏,甚至会出现呕吐,应停止训练,带对刺激有反应时再进行,7.做好宝宝对各种声音刺激反应的观察记录,为助听器验配和调试提供依据。二,语言方面: 学习内容一:逗笑。

1、表情模仿。母亲在抱起宝宝时,在宝宝面前经常张口、噘嘴、摇头或做多种表情,使宝宝逐渐学会模仿面部动作与微笑。

2、经常用亲切温柔的声音与宝宝谈笑,注意张口的口型与表情,逗引宝宝笑。

3当宝宝有应答时(目光对视、微笑、张口),家长要给予鼓励,如带有表情的赞扬、抚摸、抱等。学习内容二:咿呀学语。

1、家长可在宝宝情绪愉快时用宝宝喜爱的玩具逗引他发音。

2、用不同的语气与宝宝说话,如亲切和蔼的、命令式的、激动的声音等,让宝宝感受多种语调,促进语言的感知能力。

3、对着宝宝发不同的单音,如,啊、呜、呃等,逗引宝宝应答发音。

阶段训练提示:

1.家长利用各种机会及各种游戏与宝宝多说话,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宝宝感知语言。

2.在宝宝的不同方向用说话声训练宝宝听声音转头寻找。提供声音刺激要柔和、动听、简洁,声音不要连续很长,否则会使宝宝失去兴趣,停止反应。

3.要用亲切的音调与宝宝多说话,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并引起他的注视。

4.在宝宝安静觉醒时或有了发音等活动时要抱一抱以示鼓励,不要待他啼哭时才去抱他。

5.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学会辨别宝宝不同的哭声,掌握他的规律,以便正确满足他,使宝宝保持愉快的心情。

6.要重视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亲子关系是宝宝与人交往的基础,在母亲密切观察和精心照料下培养好最初的母子感情,这样他会对更多的人微笑,愿意与更多的人交往。

文章较长,先摘抄头一部分,不知道如何放上来给人下载.另请各位注意文中这句话“耳聋儿童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因此,在家庭康复教育中应遵循正常婴幼儿身心发展健康规律”,我个人就非常认可.第二阶段:4—6个月 阶段发展目标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1、听觉 寻找声源 将宝宝抱坐,在他的水平方向15厘米处摇铃 能够转头寻找到声源 第 月第 天

2、听声认物(人)在宝宝面前说“灯”或“妈妈”,观察其反应 宝宝能够寻找注视或用手指 第 月第 天

3、语言 叫名字会注视和笑 大人在宝宝面前呼唤其名字 宝宝注视并笑 第 月第 天

看到熟悉的人或玩具会发声 观察宝宝对熟悉的人或玩具发声 咿咿呀呀,像在对人“说话” 第 月第 天

4、模仿大人发出的重复音节 在宝宝情绪愉快时,大人与其面对面发出重复音节,如baba,mama等 宝宝会模仿大人发出的重复音节 第 月第 天

注:“出现时间”是指从配戴助听器接受训练起计算。方法简介:

一、听觉方面: 训练内容一:寻找声源

1、在宝宝情绪愉快时,一人抱着宝宝,另一人在宝宝面前摇响玩具,引起宝宝的注意,然后将玩具拿开,在他身体的一侧摇铃(距离15厘米),当宝宝转头寻找声源时,再把玩具摇响给他听,让他高兴。

2、故意当着宝宝的面将摇响的玩具失手落地(距离地面较低的地方),大人手保持原姿势,让宝宝两眼寻找。

训练内容二:听觉辨别

1、藏猫猫:妈妈把宝宝抱座在胸前(宝宝面向前),爸爸拿一块手绢挡着脸,然后突然探出头来,叫宝宝的名字,逗他发笑,反复几次,爸爸离开宝宝视线,叫他的名字,使其转头寻找、注视、笑。

2、妈妈抱着宝宝,爸爸说:“妈妈,”妈妈就会笑,引起宝宝的注意。反复进行几次,当说“妈妈”时,让宝宝听到后就会对妈妈柱石或笑。妈妈应及时给予鼓励,如亲亲等。

3、在宝宝面前摆放两个非常熟悉的带响玩具,使其一个发声,让宝宝用眼寻找并注视。阶段训练提示:

1.通过和宝宝游戏或结合日常活动,进行听声音寻找声源、辨别不同的声音的训练。

2.选择一些图象变化较快、适合儿童的电视剧广告让宝宝看,时间要短,距离电视2米以上。使孩子对图象、声音感兴趣。

3.到户外,看各种事物,听各种声音,更重要的是让宝宝将看、听、视、触、嗅、尝、运动等感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感官训练,让宝宝多看、多听、多玩,大人多说,促进宝宝大脑发育。4.观察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做好听觉反应记录。

二、语言方面:

一)学习内容一:模仿发音

1、与宝宝面对面,用愉快的口气和表情拉长音发出“啊—啊”、“呜—呜”、“爸—爸”、“妈—妈”、“不—不”等重复音节,逗引宝宝注视你的口型,每发一个重复音节应停顿一下,给孩子模仿的机会。

2、将宝宝抱到镜子面前,妈妈发音,让宝宝对着模仿发音。

二)阶段训练提示:

1.要养成与宝宝说话的习惯,一定要让宝宝有自言自语与咿咿呀呀“交谈”的机会,平时见到什么就说什么,语言要规范、简洁,如见到气球就说“气球”,而不说“这是气球”。更不要用儿语,如见到“汽车”不要说“嘀嘀”,称电灯不说“亮亮”等。

2.妈妈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富有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话,内容是宝宝面前的注视的东西和事情,边做边说,重复次数多。

3.可以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日常用品,宝宝最先学会的是在眼前变化的东西,如能发光的“灯”,能叫的“猫”、“狗”,会动的电动玩具等。认识的步骤是:先听名称后能够看,然后才会用手指。开始教认的时候,你指给他看的东西,他可能不会看,家长要观察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以此入手吸引他的注意力,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4.带着丰富的表情和语调给宝宝念儿歌,并结合孩子的活动配上固定的动作,使宝宝感兴趣,并能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有效地记忆语言。

第三阶段:7—9个月

第三阶段:7—9个月 阶段发展目标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1、听觉 听觉辨别 放几样宝宝熟悉的玩具或物品,说出其中一种,让他拿 正确指、拿或摸 第 月第 天

2、听觉记忆 取一熟悉的发声音乐盒或听门铃声,观察其听后等待宝宝的反应 有等待的动作或表情 第 月第 天

3、语言 理解语言作出反应 大人说“拍拍手”或“再见”让宝宝表示 宝宝就拍手或挥手 第 月第 天

4、主动模仿别人的声音 不经意在宝宝面前咳嗽观察其反应 宝宝主动模仿 第 月第 天

5、懂得“不” 大人制止宝宝的行为时,观察其反应 宝宝能够暂停正在进行的行为 第 月第 天 注:“出现时间”是指从配戴助听器接受训练起计算。方法简介:

一、听觉方面:

一)训练内容一:着物、认图片

1、把宝宝熟悉的玩具和物品2—3件拿给宝宝看,边看边说名称,然后将东西摆放在宝宝面前,妈妈说某一件名称,让宝宝听后抓拿。

2、拿宝宝熟悉的实物,如苹果、碗、杯子等,并取出相应的图片,然后将图片放在面前,你拿一个实物让宝宝拿相应的图片。二)训练内容二:听觉记忆

1、在宝宝面前摆放两个非常熟悉的带响玩具,使其一个发声,让宝宝用眼寻找并注视。

二、阶段训练提示:

1、通过和宝宝游戏或结合日常活动,进行听声音寻找声源、辨别不同的声音的训练。

2、选择一些图象变化较快、适合儿童的电视剧广告让宝宝看,时间要短,距离电视2米以上。使孩子对图象、声音感兴趣。

3、到户外,看各种事物,听各种声音,更重要的是让宝宝将看、听、视、触、嗅、尝、运动等感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感官训练,让宝宝多看、多听、多玩,大人多说,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4、观察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做好听觉反应记录。

三、语言方面:

一)学习内容一:模仿发音

1、与宝宝面对面,用愉快的口气和表情拉长音发出“啊—啊”、“呜—呜”、“爸—爸”、“妈—妈”、“不—不”等重复音节,逗引宝宝注视你的口型,每发一个重复音节应停顿一下,给孩子模仿的机会。

2、将宝宝抱到镜子面前,妈妈发音,让宝宝对着模仿发音。二)学习内容一:认识“灯”

抱着宝宝,你用手指电灯说“灯”,并按开关时亮时灭说“灯”。

重复数次,让宝宝从注视你的口型开始,直到能够到听到“灯”就会看灯、指灯。阶段训练提示:

5.要养成与宝宝说话的习惯,一定要让宝宝有自言自语与咿咿呀呀“交谈”的机会,平时见到什么就说什么,语言要规范、简洁,如见到气球就说“气球”,而不说“这是气球”。更不要用儿语,如见到“汽车”不要说“嘀嘀”,称电灯不说“亮亮”等。

6.妈妈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富有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话,内容是宝宝面前的注视的东西和事情,边做边说,重复次数多。

7.可以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日常用品,宝宝最先学会的是在眼前变化的东西,如能发光的“灯”,能叫的“猫”、“狗”,会动的电动玩具等。认识的步骤是:先听名称后能够看,然后才会用手指。开始教认的时候,你指给他看的东西,他可能不会看,家长要观察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以此入手吸引他的注意力,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带着丰富的表情和语调给宝宝念儿歌,并结合孩子的活动配上固定的动作,使宝宝感兴趣,并能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第四阶段:10—12个月 阶段发展目标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1、听觉 选择性听取声音 在嘈杂的环境中,观察宝宝对熟悉声音的反应 回头寻找或摆动身体 第 月第 天

2、语言 理解问话“呢” 问宝宝“耳朵呢” 正确指认出 第 月第 天

3、会叫爸爸、妈妈 观察宝宝说爸爸、妈妈时是否特指自己的爸爸、妈妈 叫妈妈,特指妈妈

4、叫爸爸,特指爸爸 第 月第 天

5、有意识发“爸爸、妈妈”以外的几个词(如走、拿等)观察宝宝是否能有意识地发一个字音,表示一个特定的意思,如“拿”表示要拿什么东西 发一个字音,表示特定的意思 第 月第 天

6、说莫名其妙的话 宝宝安静、愉快时,观察他自言自语 能够说出2-3个字组成的话(大人听不懂)第 月第 天

7、阅读习惯 观察宝宝是否爱看书、翻书、听故事 自己能够经常性地安静翻书或让大人读 第 月第 天 方法简介:

一、听觉方面:

训练内容一:选择性听声音

1、带着宝宝去商店,在嘈杂的环境下,和宝宝说话,叫他的名字、让宝宝听指令做动作,使起选择性听熟悉的声音,并做出动作反应。经常外出带他到公共场所使他乐意与人交流。

2、带宝宝去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在他集中玩玩具时,叫他的名字或让他听熟悉的声音,使他能够选择性地听熟悉的声音。

二、语言方面 学习内容一:指五官

1、与宝宝面对面坐,你边摸他的鼻子边说“鼻子”,然后问“鼻子呢?”,你拉着宝宝的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鼻子”,反复数次,孩子就会指认自己的鼻子。其他部位指认方法相同。学习内容二:放进去,拿出来

1、让宝宝看着你将他熟悉的玩具边一件件的放进去,边说“放进去”,让宝宝模仿。同样让宝宝看着你边往外拿边说“拿出来”,让宝宝模仿。

2、要求宝宝“把小熊(或其他物品)拿出来”或“把小狗放进去”,逐渐能够听指令拿东西。学习内容三:玩娃娃

1、给宝宝一个玩具娃娃和一块手帕,告诉他“娃娃困了,要睡觉”。让他学会将被子(手帕)盖在娃娃身上,并拍拍娃娃,做出哄娃娃睡觉的样子。

2、过一会儿再给宝宝一个玩具小碗和小勺,告诉他“娃娃醒了,要

三、阶段训练提示:

1、该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长要抓住宝宝情绪愉快时给他说儿歌、读书、认图片,加强语音刺激。

2、家长要与宝宝说生活有秘密联系的的简短的词与他说话,这些词主要是名词与动词,以及某些称赞词或否定词。要结合他认识亲人、身体、事物、玩具、并配合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教给他。

3、每天可固定时间陪他读书,培养宝宝“阅读”习惯。书是宝宝的一种能够打开合上的、能够学说话的玩具。为宝宝选择内容简单,语言简洁,画面大、色彩鲜艳,撕不破的故事书。

4、当宝宝说儿语时,不要重复它,而应当用柔和的声调,把规范的语言教给他。

5、随着宝宝的长大,视野越来越开阔,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生活经验越来越多,语言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比如,去公园玩,去动物园,去作客,去游乐场等,家长抓住每一次活动,观察宝宝注意的每一件新奇的事物,和他随时随地地说话,只有这样,您的孩子的语言才会有量的积累,为下一步质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阶段:13—15个月

文字第五阶段:13—15个月

阶段发展目标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1、听觉 听声音做出反应 观察并记录宝宝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如听见声音会注视发声体或去找,对突然的大声会吓哭等。能够对声音做出反应 第 月第 天

2、辨听不同的声音 在宝宝后面敲响宝宝熟悉的发声体或打开发声玩具,让宝宝指是谁发出的声音。指认正确 第 月第 天

3、听见叫自己的名字(小名)会走过来 家长在宝宝的后面叫他的名字(小名)听到后能够自己走过来,不会走的孩子可以扶住家具想办法走到家长身边 第 月第 天

4、语言 理解和指认身体的部位(3-5个)家长问宝宝“鼻子呢?”、“耳朵呢?”、“嘴在那儿?”等 能够用手一一指认正确 第 月第 天

5、理解简单的指令 家长说“捡玩具”、“过来”等。宝宝能够按指令完成动作。第 月第 天

6、模仿说出儿歌的最后一个字。家长说宝宝喜欢的儿歌,说到最后一个字时故意放慢等待宝宝说出来。能够模仿说儿歌(3个字)的最后一个字(模仿 第 月第 天

7、用1-2个字表达自己的需要 当宝宝张开双臂要求大人抱时,家长鼓励宝宝说。抱抱能够说“抱” 第 月第 天 方法简介

一,学习内容一:指认五官

目的:认识五官,模仿发音,辨听语言

1、与宝宝面对面坐,拿宝宝的一只手指妈妈的鼻子说“鼻子”,再拿另一只手指宝宝的鼻子说“鼻子”。

2、认识玩具娃娃的鼻子,小动物的鼻子等,多次练习后问宝宝:“鼻子在那儿?”帮宝宝指自己的鼻子。同样的方法学习指认其他部位。

3、听觉训练:与宝宝并排坐,在他旁边说“鼻子”,让宝宝辨听后指认。

二、学习内容二:动物怎样叫

目的:认识动物,模仿发音,辨听语音

1、准备小动物玩具或图片。问“这是什么?”“小狗”,“狗怎样叫?”“汪汪汪”,并陪一手势。让宝宝模仿动物叫声。

2、同样方法认识猫、鸭等动物,并模仿动物叫声。

3、听觉训练:摆放2种宝宝认识的小动物玩具或图片在宝宝面前,人人在他后面学动物叫声,让宝宝拿物或指物。也可以人人在他后面学动物叫声,叫宝宝模仿学叫声后拿物或指物。

三、学习内容三:分辨大小

目的:学习“大”“小”概念,模仿发音,感知声音的大小。

1、拿大小明显的实物让宝宝反复感知“大”和“小”(在宝宝认识图片或实物的前提下)。先进行同类大小的比较,掌握大、小的概念,比如大苹果、小苹果;大碗、小碗。学发音“大”“小”。

2、然后进行不同事物的大小比较,如大象大,老鼠小等。

3、听觉训练:听录音机的音乐,控制音量的大小,声音大时能够说“大”,声音小了说“小”。敲脸盆,声音的大、小用动作表示。

四、学习内容四:开关取物、放物

目的:巩固词语和运用语言能力的练习,理解指令,听觉辨别训练。

1、找一只能够开关的大盒子,里面放一些宝宝刚认识的物体,让宝宝按妈妈的指令开关盒子取物、放物,如:“打开盒子,拿球“或把积木放进去,关盒子“等。

2、待宝宝会和妈妈玩这个游戏后,在宝宝的后面说“开盒子”、“关盒子”,让宝宝听辨“开、关”,并做出动作反应。

五、阶段训练提示:

1、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抓住学说话的时机,促使宝宝早日开口说话。在生活中使用短小而有简洁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句子和宝宝说话,如在给宝宝吃苹果时,可以说“苹果,红苹果,吃苹果,苹果甜”,一连串短语结合宝宝看见的、尝到的、听到的,促使宝宝理解和认识“苹果”,重音放到你要教的“苹果”这个词上。

2、提供宝宝开口说话的机会。许多时候,大人总是在宝宝还未说话的时候就自己先替宝宝说了,时间长了,宝宝也就不愿意动嘴说话了,因为他不需要说话大这种过度保护型的教育方式对宝宝学习说话很不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人擅长说话,总是滔滔不绝,孩子根本就听不懂,也无法有机会去学说话。有的家长教完几遍就强迫、命令宝宝跟着说,这违背了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容易造成孩子惧怕说话和逆反心理。在与宝宝活动过程中,家长不但教说,还要鼓励或用语调诱导宝宝说出关键词,比如在教宝宝学说“大”时,可以和他玩皮球,大人一边说“皮球,大皮球”,一边滚球,当说到“大”时夸张地比划很大,然后让宝宝玩,他玩球,大人跟着他的动作重复说,几遍过后当说到“大”时,大人只夸张动作和口型,等待宝宝说出“大”。还可以利用宝宝在生活中的具体需求进行学说话,比如,他指着杯子要喝水,妈妈问:“是这个吗?”“这是杯子”“杯子”“用杯子喝水”,教宝宝学说“杯子”的语言简洁、重音突出,经过多次这样情景和语言,宝宝就学会了。

3、看图片、讲故事是学习说话的好方法。宝宝爱看色彩鲜艳、画面简单、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图片、故事。和宝宝一起看图书时宜采取有问有答的方式,如“哪个是猫妈妈?”让宝宝用手指做回答;再问“他们在干什么?”,宝宝指盘子里的鱼,妈妈就说“对,猫吃鱼”,以此提高宝宝对语言和情景的领悟能力。

4、鼓励是宝宝学说话进步的动力。对待宝宝的每一点成功,大人要给予鼓励。

5、结合语言学习进行听觉训练,感知声音的有无、辨听不同的声音、建立声音与事物的关系

第六阶段:16—18个月

第六阶段:16—18个月 阶段发展目标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1、听觉 听话识图(物)在宝宝面前摆放2张他熟悉的图片或玩具,家长在其后说其中一张(件)名称。能够正确指认或拿起玩具。第 月第 天

2、听声学语 在宝宝的后面说他会说的词,如“灯”、“妈妈”。宝宝能够模仿说。第 月第 天

3、语言 听儿歌、故事、唱歌 给宝宝说熟悉的儿歌、故事或歌曲 宝宝能够安静地听 第 月第 天

3、学称呼 观察宝宝在家中对熟悉的人的称呼 宝宝会称呼“爷爷”“奶奶” 第 月第 天

4、会说6-8个字 观察宝宝有意识地说话的情形。能够有意识地说出6-8个字(爸、妈除外)第 月第 天

5、说自己的名字(小名)把宝宝的鞋、袜、衣、帽等衣物或玩具2件摆放在一起,问宝宝“这是谁的鞋?” 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小名)第 月第 天 注:“出现时间”是指从配戴助听器接受训练起计算。

方法简介: 学习内容一:按指示找物

目的:理解方位词上、下,听觉辨别和理解。

1、把宝宝喜欢的玩具藏起来,妈妈说“在床上”,然后带宝宝按语言的要求去找,反复变换位置,如“在椅子上”、“在电视上”等,理解:在…上。

2、同样的游戏方法可以进行“在…下”的语言理解练习。

3、结合宝宝理解的情况可以进行听辨练习的游戏,如:妈妈和宝宝并排坐在桌子面前,让宝宝听妈妈的指令把玩具小熊放起来,“放在桌子上面”、“放在桌子下面”,进行语音听辨练习。学习内容二:给娃娃看病

目的:尝试担任角色,培养语言交往的意识

1、准备一套玩具医生用具(可自制)和一个玩具娃娃。让宝宝当医生,妈妈抱着娃娃来看病,说:“宝宝病了,请你看看吧”。教宝宝说“啊(a)“,并拿听诊器给娃娃听,并告诉说得了什么病,如“感冒”,让宝宝给娃娃拿“药”、“打针”,妈妈说“谢谢医生”,宝宝说“不谢”。学习内容三:开火车

目的:声音模仿,听觉理解的建立,想象力的培养。

1、爸爸做火车头,宝宝当车厢,告诉宝宝“火车开了,呜(u)”,边摇动双臂边向前跑,同时说“咔嚓、咔嚓”,到站时,说“哧(ch)”;变换位置,让宝宝当车头,引导、鼓励宝宝发“咔嚓、咔嚓”声。

2、在模仿“咔嚓”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辨别火车开动“呜”和火车到站“赤”声的训练,比如,妈妈发出“呜”宝宝做开动火车动作;妈妈发出“赤”,宝宝停下来。阶段训练提示:

1、此阶段在积累词汇的同时,注重培养宝宝的交往意识。让他参与大人的家务活动,或者担当一种角色,引导他说礼貌用语,理解不同场景下人们交流的语言。

2、利用宝宝这一阶段爱模仿大人的特点,可以请他当你的小助手,抓住与他交谈的机会,鼓励他说话。比如,当你下班回家,他发现每次进门后你会换上拖鞋,有一天,你回家后,故意站在门口说“宝宝,给妈妈拿拖鞋”,在他听语言完成拿拖鞋的动作的同时反复说“穿鞋”、“脱鞋”。平时为你拿报纸、搬小凳子等,他会很乐意为你“效劳”,你不但给予精神鼓励,更能充分的将他愉快的活动与语言学习和听觉训练结合起来,此刻肯定是宝宝最愿意学,最有兴趣的,也是学得最快,记忆最深刻的时候。

3、结合宝宝游戏活动,加强听辨声音、语言的练习。

第七阶段:19—21个月

第七阶段:19—21个月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1、听觉 听辩声音 听辩交通工具的声音,如摩托车、小轿车、火车 指认或正确说出3种以上的物体 第 月第 天

2、谁在叫 大人模仿动物叫声,让宝宝指认或说出是谁在叫 正确指认3种以上 第 月第 天

3、语言 理解简单的话 观察生活中大人对宝宝说简单的解释的语言,是否理解,如“杯子烫,别摸” 宝宝理解简单的语言而停止正在进行的行为 第 月第 天

3、会回答简单的问话 观察宝宝听到门响,有人进来后问宝宝:“谁来了” 宝宝会回答“谁”(1—2人)第 月第 天

4、会说20个词 观察宝宝平时有意识说出的词有多少 有意识地说20个词(叠字如“娃娃”算一个词)第 月第 天

5、开口表达个人的需要 观察宝宝是否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会说出3种以上的需要,如“吃饭”、“喝水” 第 月第 天

6、遵循简单的指示 当需要宝宝等待时,观察宝宝是否理解“等着,妈妈去拿”。能够安静等一会儿 第 月第 天

7、语言记忆联想 摆放爸爸和妈妈的鞋在宝宝面前,让他指认“哪双鞋是爸爸的” 能够完成语言记忆和联想,正确指认 第 月第 天

注:“出现时间”是指从配戴助听器接受训练起计算。

方法简介: 训练内容一:过家家

目的:培养宝宝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辩听生活用语

1、准备1个带响的玩具娃娃,1个玩具碗,1把饭勺。

2、大人弄响玩具娃娃,提醒宝宝说:“娃娃饿了,怎么办?”,引导宝宝说“娃娃吃饭”。喂完饭后,又弄响玩具娃娃,提醒宝宝说:“娃娃吃饱了,他想玩玩具”,让宝宝给娃娃拿玩具汽车,并引导宝宝说“娃娃开汽车”。玩具娃娃又响了,提醒宝宝说“娃娃要睡觉了”,引导宝宝说“娃娃睡觉”,把娃娃放在床上拍娃娃睡觉。

3、熟悉此游戏后,可以变换形式进行辩听生活用语,如,妈妈说“娃娃吃饭”,宝宝就给他喂饭:“娃娃睡觉”,宝宝就拍娃娃睡觉。训练内容二:拔萝卜

目的:培养宝宝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辨听语言。

1、让宝宝蹲着或站着当“萝卜”,大人拉着他的两只手,边拉边说“拔萝卜,拔萝卜,拔了一个大萝卜”,然后将他抱起。游戏中让宝宝和大人一起说。

2、增加故事的情节。一边拉一边说“拔萝卜,拔萝卜,拔不动,老爷爷,快来拔萝卜”,另一个大人当“老爷爷”,然后一起拔萝卜,边拉边说“拔萝卜,拔萝卜,拔了一个大萝卜”,游戏中,让宝宝模仿大人说。

3、可以在此游戏基础上进行辨听语言的活动。变换角色内容,将老爷爷换成老奶奶、小花猫、小花狗等,当宝宝听到“老奶奶”,就拉奶奶来这样的活动宝宝爱玩,有兴趣,对活动中的语言理解的更深刻。训练内容三:尝一尝,摸一摸

目的:利用各种感官,帮助宝宝懂得感觉体验,并会表达自己的感觉。

1、利用生活中的情节,及时让宝宝感受体验,并给以语言刺激,如摸摸盛饭的碗“烫”,吃冰激淋“凉”;尝尝不同味道的东西说“苦”、“甜”、“辣”等。

2、碰到类似的情况多次练习后形成条件反射,只要多问问,宝宝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觉体验。阶段训练提示:

1、随着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宝宝在与大人游戏、交流的同时,能够听懂的词增多了,你会在不经意之间突然听到宝宝说出一些你在以前教过的物品的名称,这会使你非常激动,这时你要及时用亲亲、说表扬的话来鼓励宝宝大胆说话的行为。

2、宝宝的语言能力在慢慢地发生着质的飞跃。他也许将两个词放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妈妈球”、“阿姨拿”,大人只要看着他的手势和表情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宝宝还会自言自语,比如在玩小汽车时,一边玩,一边叽哩咕噜地说,这正是你叫他学习说话的好时机,说他正在做的和想说的话,宝宝易懂、易学会。

3、选择他喜欢的书或喜欢的故事、儿歌,反复给他读、讲,这是你叫他语言的最好材料,每天用一定的时间给他讲故事、读儿歌、看图片。可以边讲边提问,如“这是什么?”“小猫的妈妈呢?”在一起看书的过程中,加强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4、结合生活场景,多和孩子进行言语交谈,如“妈妈去哪儿了?”、“你叫什么名字?”等,如果他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你还要用完整的句子再说一遍,让宝宝重复。一问一答,既能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又能训练他的记忆力。

第八阶段:22—24个月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1、听觉 听觉理解 观察宝宝对声音理解后的动作或表情反应,如听见汽车鸣笛会出现惊慌抱住大人或躲让,听见电话铃声去接听电话等 能够转头寻找到声源 第 月第 天

2、语言 了解常见物品的用途 分别问“碗”、“凳子”是做什么用的 能够说出2种以上物品的用途 第 月第 天

3、喜欢听简单故事 给宝宝讲一个小故事 能够坚持听2—3分钟 第 月第 天

4、掌握150—200个词汇 记录宝宝是否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掌握150—200个词汇 第 月第 天

5、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大人在 宝宝喜欢吃的食品,会说好吃 第 月第 天

6、会说“我的” 拿宝宝的玩具或衣物问“这是谁的帽子?” 会回答“我的” 第 月第 天

7、会说自己几岁了 问宝宝“你几岁了” 会说“2岁了” 第 月第 天 注:“出现时间”是指从配戴助听器接受训练起计算。

方法简介:

训练内容一:吃什么?

目的:了解事物的对应关系,学习“X X吃X X”的句型,辩音练习。准备小动物头饰或玩具以及他们的实物图片或实物。

1、示范表演:妈妈戴上小狗头饰,说“我是小狗,小狗吃骨头”,拿起一快骨头做吃状。

宝宝模仿妈妈,也戴上小狗头饰说“小狗吃骨头”。

2、变换内容:如熊猫吃竹子,小兔吃萝卜等。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宝宝学会“X X吃X X”的句型。

3、辩音练习:将小兔、小狗、萝卜、骨头的图片放在宝宝面前,妈妈说“小狗吃骨头”,让宝宝听后拿起小狗和骨头。训练内容二:大皮球

目的:感受儿歌规律,学习儿歌

1、一边与宝宝玩球,一边说儿歌“大皮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

2、与宝宝一起玩球,引导宝宝说儿歌,反复几次,宝宝就会模仿说儿歌,而且还会背1—2句。训练内容三:红灯停。绿灯行 目的:理解行为规范,听辩语言

1、带宝宝到马路上看来往车辆与红绿灯信号的关系。与宝宝玩汽车“红灯亮了,停车”,小汽车就听下来;当妈妈说“绿灯亮了,开车”,小汽车就往前开。

2、变换角色游戏。让宝宝当指挥,说“红灯”,妈妈就停车,宝宝说“绿灯”,妈妈就开车。

3、听辩练习:妈妈在宝宝后面说“红灯”,宝宝就停车,说“绿灯”宝宝就开车。

阶段训练提示:

1.了解1—2岁宝宝语言发展的规律。从1岁到1岁半,是宝宝正式开始学说话、以词代句阶段。这时如果他说“妈妈”,可以是向妈妈打招呼,也可能是想让妈妈抱,或者是让妈妈给他拿掉到床下的玩具。到了1岁半,一般他能够说10个词,能够看着图片听你讲简单的故事。1岁半到2岁,宝宝处在“电报句”阶段。如“爸爸鞋”(表示要爸爸把宝宝的鞋拿过来),似乎宝宝什么都懂,并能和你进行简单的言语交往了。2.结合语言学习进行听觉理解的练习。在进行词汇的积累、语言的理解过程中,一定建立声音(语音)与事物的关系,宝宝通过看见、听见、听懂,做出正确反应。

3.注重宝宝对声音的辨别训练,从辨听不同的物体声、语声、自然环境声、乐器声到辨听音节不相同、音节相同的词语,逐步过渡到相似音的辨听,提高听觉能力,为获取更丰富的语言信息奠定基础。4.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鼓励宝宝问话。如宝宝的皮球不见了,爸爸和妈妈做示范,妈妈问爸爸:“皮球呢?”,同时鼓励宝宝去问爸爸“皮球呢?”逐渐培养他对提问场景的理解,并能够养成爱问的习惯,这将对提高他的语言和思维水平非常有益.第九阶段:25—29个月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1、语言 背诵儿歌 :能够背诵每句3-5个字、共四句的儿歌,要求他背诵(只能提示第一句)能背诵全首儿歌

第 月第 天

2、使用代词“我”“你” 拿起宝宝的东西问“这是你的吗”,观察他的回答 能够正确回答 第 月第 天

3、会回答“谁”、“是什么”等问题 给宝宝讲他喜欢听的故事,结合故事问“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小兔在哪儿” 能够正确回答 第 月第 天

4、会问“这是什么” 观察宝宝在与大人说话时,能否会问“这是什么” 能够提问 第 月第 天

5、知道物品的用途(刀、剪、钥匙等5-6种)问宝宝“喝水用什么”、“洗手用什么”等 ” 能够正确回答 第 月第 天

6、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 问宝宝“你叫什么名字(不是小名)”、“你几岁了”、7、“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能够正确回答 第 月第 天 阶段训练提示:

1、背诵儿歌:1岁半以前后宝宝可会背诵儿歌最后一个押韵的字。渐渐开始先学第一个字,20个月左右学会三个字的短句,个别孩子两岁前后能够背诵第一首儿歌。语言发育的宝宝到2岁半至3岁才能背诵全首。家长要有耐心诱导,反复重复,配合动作记忆。

2、自我介绍:宝宝先会说自己的小名,逐渐要告诉他自己的姓和名。宝宝用手指配合表达自己的年龄,宝宝只能记住自己的性别,并不懂得区分性别。

3、过家家: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内容。两岁多的孩子就喜欢参与,听从大人的吩咐,帮助拿玩具啦,帮助“买菜”啦等等。这时孩子乐于打下手,也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机,因此,家长在和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要将学习内容融于游戏中,学习礼貌用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认识各种器具等等。

4、语言学习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先理解后表达;在生活活动中学习;语言表达从简到繁;积极创设语言环境;培养聋儿的思维能力。

5、在每天的学习中,听觉训练要与语言学习紧密结合。

第十阶段:30-36个月

项目 目标 测评方法 通过标准 出现时间

1、语言 讲述10种图片,每幅图讲述1个特点 给宝宝出示16-18种图片,包括动物、植物、食物、衣物、家具、交通工具等,要求宝宝说出它的名称和它的特点(形状特点或用途等)能说出10种图片的名称,并每幅图讲述1个特点 第 月第 天

2、理解包含2—3个要求的指令 “去门口拿拖鞋给爸爸穿” 能够按自令完成 第 月第 天

3、会回答故事中的问题 给宝宝讲述一个已经熟悉的故事,讲完 后问 “这是谁”、“他在干什么”“怎么啦?”等问题 能够正确回答 第 月第 天

4、会提问 观察宝宝问话,能够提问“为什么”“怎么啦”“哪儿”等问话 能够提问 第 月第 天

5、会回答“如果”后面的结果 用宝宝熟悉的故事提问,如〈〈拔萝卜〉〉,“如果小兔以为是妈妈回来了,把门打开会怎么样?” 能够正确回答 第 月第 天

6、能够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以及父母的姓名、职业 当家里”来客人时,让宝宝告诉客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以及父母的姓名、职业 能够正确说出 第 月第 天

7、配对反义词 和宝宝做游戏,妈妈说“大”,宝宝说“小”,说10对反义词 能正确说出,每对词3试2成既可 第 月第 天

8、复述4位数字和自己家的楼号、楼层和门牌号 以1秒钟读1个数字的速度说4位数,让宝宝复述;告诉家庭所在门牌号码,让宝宝复述 能够正确复述 第 月第 天

9、能够简要复述自己去新地方的经历 在宝宝要去之前先做一番介绍,宝宝从新地方回来后鼓励他简要复述自己的经历 能用3-4句话,简要复述自己的新经历 第 月第 天 阶段训练提示:

1、学习相反概念:儿童学习词汇往往通过比较才了解词义。2岁之前,孩子先学会事物的名称。在记忆许多不相关的事物时,常常通过比较,才便于分辨,相反的概念是在比较时出现的。所以在2岁之后孩子对于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快慢、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相反的概念逐渐形成。而且利用这些词汇去形容和分别不同的事物。2岁孩子只能理解具体的,能看的见的相反概念,所以家长用日常用品和玩具如大娃娃和小娃娃、长绳子和短绳子、长颈鹿高和乌龟矮、汽车快和自行车慢等具体事例让孩子学会相反的词汇。

2、学习事情发生的次序:学习次序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步骤,讲故事是叙述事情发生的始末,总是按照先后次序叙述的。给两岁多的孩子讲故事时,家长要特别注意按照书上每一个字去朗读。在讲故事时多提问,让宝宝按着故事情节回答问题。也可以问一些“如果”的问题:“如果妈妈忘了带钥匙,能打开门吗?”等等,反复结合生活常情及故事帮助孩子建立事物先后的次序概念。比如让孩子帮助做事,应先作完一件事,再作另一件事:早晨先刷牙后洗脸等。

3、家长必须重视听觉训练的重要性:选配好助听器是训练前提,作好助听器适应性训练是基础,听觉察知、听觉辨听和听觉理解是每天训练的呢内容,结合儿童的生活环境听声音、听语音是家庭开展听觉训练的方法,听见、听清、听懂是听觉训练的目的。

聋儿康复语言训练简易辅助工具 篇2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内容是: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聋儿和听力正常儿童形成发展语言的条件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正常儿童可以通过自然途径学习语言, 而聋儿只有通过特殊训练才能形成完整的语言。要改变聋儿因听力障碍带来的语言障碍, 就要对聋儿进行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 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这是聋儿康复的特点。聋儿通过这三项基本训练, 学会聆听, 辨别周围的声音, 辨别语音;学会发音的方法和技巧, 发出响亮清晰的语音, 学会理解语言, 并用语言表达。

聋儿听觉和语言的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耳聋发生的时间, 耳聋发生的年龄越小, 对语言的形成影响越大;二是耳聋的程度, 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 语言障碍越突出;三是语言环境, 康复教育、康复方法都能影响聋儿语言的形成发展。聋儿的早期干预要抓好“三早”, 即早发现, 早植入人工耳蜗或者佩戴助听器, 早进行科学系统的听力语言康复, 使极重度聋儿获得语言能力。

如何进行听力语言训练?通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每天坚持安排听音、发音、教话、学话, 进而写话的训练。训练程序应当是先元音, 后辅音, 先字词, 后语句, 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因人而异。如重听儿童, 在教育教学上对其应侧重听觉联系, 充分保护、利用和发展他们的残余听力, 恰当组织训练, 并有效地借助各种助听装置, 使其听力逐渐增强, 达到接近普通健全儿童的水平, 有助于其知识技能的掌握。不过, 有一部分重听儿童保留的语言极少, 词汇显著缺乏, 发音不正确, 对他们要增加发展口语、矫正发音的训练。

(2) 开发视觉和触觉。聋儿的听觉器官受损后, 他们的视觉和触觉比一般普通孩子要发达, 这可补偿听觉器官的不足, 所以可以用孩子特有的感觉途径来训练他们说话。如用眼睛看话, 对全聋和重度聋儿是一种重要的补偿性训练。尽量把孩子的视线吸引到自己的嘴唇上, 当孩子还不知语言为何物时, 他不会注意到别人嘴唇的活动。如果有意识地对他不停地说, 当他一看到我们时, 就对他进行语言刺激, 慢慢地就会引起孩子的注视。要注意重复语言的次数, 并把口型与动作、实物联系起来, 反复训练才能有满意的效果。另外, 利用触觉“摸话”, 也是帮助孩子提高认识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家长发声时, 如发“a”音时, 可让孩子把手放在咽喉部感受声带的震动, 发“m”时, 可让孩子把手放在鼻翼上感受鼻的震动, 还可让孩子用触觉体会说话时口腔气流喷出的情况, 通过触觉就会逐步掌握和感受发声的要领。

(3) 鼓励聋儿与听力正常的孩子共同生活。要提供一切可行的学习语言的环境, 为聋儿学习语言创造多种条件。

(4) 训练必须多样化。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因此我们在学习安排时就要灵活多样, 尽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理解、强化语言。当然, 还可以在教育教学中适时安排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 让他们从游戏中学习语言, 并且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5) 助听器保养与维护。我们要帮助并教会孩子做好助听器的保养与维修, 经常检查助听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要及时更换电池。每隔十天左右, 就用酒精棉球细心清除耳塞、耳膜、传声口等处的污垢, 不用时放在专用的盒子里。

聋儿康复语言训练简易辅助工具 篇3

一、亲子同训,家庭与教师有机结合,使康复产生整体效果

要使聋儿康复,必须有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一方面是家庭,一方面是教师。但这两方面的单方积极还不够,还要双方协作,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康复过程和谐、完整,从而产生各个独立部分所不能产生的巨大效益。因此,只有使教师的训练和家庭的训练形成合力,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使康复效果事半功倍。

首先,孩子入训以后,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编写每日的教案,再根据每日的训练情况和训练内容安排家庭训练内容。教案由教师和家长各执一份。这样目的明确,目标一致,避免了家庭、学校各自为战的局面。其次,教师进行训练时家长在场,一方面既可以充当教师的配角,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切合实际,又可以学到基本的训练方法,详细了解聋儿的各种能力,以及孩子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另一方面,老师训练时家长在场,无疑对教师起到一定监督和促进作用,使老师增强康复工作的责任心。第三,聋儿家长了解了训练方法以后,会把训练的方法传给家里的其他成员。这样一来,家里的成员都成了聋儿的家庭教师。他们把当天在学校学到的词语通过家庭日常生活,刻意为聋儿创造一个又一个运用学过词语说话的机会。通过家庭的辅导活动把聋儿在学校学到的语言在具体的环境中不断地反复和延伸,使聋儿受到经常、大量的言语刺激,并为聋儿营造一个反复、灵活运用言语的氛围。从而产生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亲子同训,把家长引上康复教学的主讲台

聋儿康复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在聋儿康复教育成功的事例中,绝大多数都有家庭的积极参与。在训练过程中,家长就在老师身边,可一边看老师如何矫正聋儿发音,又可与老师交流,他们学会训练方法后就会发挥比教师更积极的作用。首先是他们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掌握孩子发音的特点,因而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其次是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去训练聋儿,使聋儿语言能力得到强化。再者,家长会更有耐心,他们望子康复的心情比老师更迫切,行动更积极。因此,亲子同训在事实上已把家长引上了康复的主讲台。如仁和镇的侯军军,家长为了便于孩子在我校进行康复训练,特地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在陪孩子参加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努力学习康复知识和训练方法,积极配合老师的训练,合理安排每日的训练时间,捕捉训练的最佳时机,使孩子取得非常好的康复效果,两年时间就令其掌握了近700个词和句,语言清晰度达88%,现在正在普小上一年级。面对这个聪明伶俐、语言活跃的小家伙,谁能想象到他的听力竟损失了85分贝。

三、亲子同训,有利于聋儿的早期干预,早期训练

聋儿的康复教育开始越早,效果就越好。道理明白,但做起来却很难。主要是年龄越小,就越配合不好。老师即使使出全身解数,聋儿也常常金口不开,进行言语诱导也就事倍功半。因此,对于年龄较小的聋儿(1~3岁),亲子同训更为重要。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把聋儿康复的重点放在听上。根据经验,我们人为“先听后讲”符合聋儿听觉语言发展规律。

对聋儿听力补偿,是对聋儿进行早期干预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做法是:先让聋儿做脑干测听,借助脑干测听提供的资料再进行行为测听。通过聋儿对各种声音的反应情况,判断孩子耳聋的大致程度,再为聋儿配上助听器。配上助听器后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调校。第一阶段是音量的调校,即从小到大,经过数天的观察(这需要聋儿家长的配合),看聋儿是否听到声音后,再把音量的调节初步确定下来。第二阶段是频率的调节,在确定聋儿能听到声音后,我们采用不同频响的打击乐器如:鼓、锣、木鱼、三角铁等,观察聋儿对它们响声的反应情况。我们一般是把操作和观察的方法教给家长,在合适的时候操作,并要反复进行多次。老师再根据家长提供的资料逐步调整,以求达到较好的补偿效果。通过让聋儿反复感受各种声音的存在,为记忆、辨别、理解声音打下基础。

以上介绍的这些训练方式的中心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家庭、学校、聋儿三方面的积极性,促使三方密切配合,以求达到早干预、早训练、早康复的最佳效果。

浅谈我校学前聋儿的语言训练论文 篇4

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的目标,就是要根据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利用聋儿的残留听力,发掘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的代偿作用,建立聋儿的有声语言体系,发展聋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补偿其听觉缺陷;同时根据聋儿的特点,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每一个有利于语言发展的环境,培养聋儿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以听为主,培养聋儿的听觉能力

一个正常儿童的语言是自然发展的,一出生就能听见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声音,接受了大量的声音信号,成人不去专门教他说,他也会说话。而对聋儿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知道声音的存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聋儿的听觉察知能力,让聋儿认识声音的“有”和“无”,必须让聋儿听各种各样的声音;然后要培养聋儿的听觉识别能力,让聋儿认识声音的特征,如声音的大小、快慢、长短等等。其次要培养聋儿的听觉分辨能力,让聋儿辨别各种声音。除了专门的听力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听听优美的乐曲、琅琅上口的儿歌……使聋儿认识到处处有声音的存在,感受到各种声音的美妙,从而激发他们聆听声音的兴趣。最后要培养聋儿的听觉理解能力,理解声音是聋儿听觉康复的“质变”阶段。理解声音阶段要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繁杂、从单音节到多音节、从短句到长句反复训练,从而帮助他们认识、辨别、理解、记忆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声音,为提高语言辨别能力创造条件。

二、以常规训练为重点,培养聋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近年来我校利用早上晨训的时间,定出了日计划、日目标抓聋儿的常规训练,使老师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常规训练的重要性。常规训练能帮助聋儿体会发音的要领,掌握发音的技巧,培养正确的聆听习惯。同时利用多媒体或生动的教具,激发他们学习说话的兴趣,对提高课堂主题语训的效果、加强单训密度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

1.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我校学前聋儿的常规训练,主要包括呼吸、舌体操、唱音、拼音、儿歌等。

常规训练看似简单、乏味,实则意义非凡,对学前聋儿则更需要加大训练,并且坚持每天进行,在训练时配上富有趣味的形体动作,使聋儿乐于接受、更快掌握。我校在这方面主要是让老师结合每个聋儿的年龄、听力损失大小等方面的特点定出每天的晨训计划,如星期一唱音练习和节奏训练,星期二呼吸操、舌体操练习,星期三拼读练习,星期四是儿歌练习、听力游戏等等。 2.促使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启智启音博士软件

常规训练本来就单调枯燥,聋儿易厌倦,然而结合多媒体软件《发声训练》,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软件采用栩栩如生的图片以及生动鲜明的形象特征来对聋儿进行发音训练,能提供所有声控的动画游戏,包括音调、响度、起音、最大声时等,且能录下孩子自己的.声音,发音后立即获得动画形式的反馈。所以孩子们对色彩丰富、采用交互和游戏形式的训练特别感兴趣,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各方面的训练。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聋儿感受语言的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与人交流,与人交流的机会是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中。为此,我校制订出了学前聋儿学说话教材,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进度,把聋儿周围的事物、聋儿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内容作为语言学习的首要内容。比如,《春天到了》这个主题,先是春天的植物变化,再是春天里的动物,最后结合北方天气的特点,春天里沙尘暴天气比较常见,让聋儿对沙尘暴有了感性的认识,再进行教学,注重了理解,降低了要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聋儿的语言能力。

四、发挥聋儿主体性,强化聋儿的语言训练效果

根据聋儿直观性、形象性记忆好而理解性记忆差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有意识地多运用不同的动作和表情辅助教学,使比较抽象的事物、道理形象化,这样既能诱发聋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上课时,教师让聋儿坐好,如果只用嘴说“小朋友请坐好”,也可能没反应。假如教师让聋儿自己当小老师,在说的同时让聋儿拍拍手,聋儿招呼聋儿坐下,很快聋儿的注意力就能转过来,并按教师的要求坐好,还争着当小老师,表现自己。

上一篇:考研英语夏季复习时间安排下一篇:村支两委会议记录本(页数不够自己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