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

2024-07-06

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精选4篇)

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 篇1

课程是教育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科学、系统的且针对聋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康复教学需要的课程,理论层面尚无系统研究,实践层面上大多盲目照抄普通幼儿园课程,因此建设课程已成为聋儿早期语言康复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我校联合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宁波市鄞州区小雨点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为实践基地,就建设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进行了探索,该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笔者现将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及特点介绍如下:

一、课程目标

聋儿语言康复的“阻力”主要有三类:第一,听力障碍。第二,听力障碍产生发声障碍和构音障碍。第三,由于上述原因产生的语言障碍。从三大阻力出发,我们将课程目标表述为三方面,即听觉、言语、语言。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课程的总目标为“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和“交流自如”。“听得明白”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日常各种声音的分辨和理解能力。“说得清楚”是指:使聋儿自然舒适地发音与准确地构音,为他们学习说话奠定基础。交流自如是指:培养交流意识,能主动沟通交流。只有“听得明白”,聋儿才具备“听得清楚”的基础条件,也只有“听得明白”和“说得清楚”,才能最终达到“交流自如”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选择是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由于聋儿言语语言的发展和正常儿童一样呈现出固有的发展顺序:音位→词汇→句子→语段→会话。因此,我们经过精心筛选确定了大量的词汇、句子和短文作为课程内容。考虑到词是学句的基础,因此词在教学内容中占绝对优势。课程中所选词均为沟通、交往中的高频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共计1200多个。句子则涵盖了2~6岁儿童常用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短文部分,语言简练易懂,内容贴近生活,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

我们将所有的词、句和短文围绕着儿童的生活展开,编排在不同的主题中,按由易及难分成六个等级:启蒙上、启蒙下、基础上、基础下、提高上和提高下。内容的组织遵循两个原则:不同等级数量变化和不同等级难度变化。不同等级数量变化是指不同教学内容的数量在不同难度等级中是不一样的,体现在:词主要集中在启蒙和基础阶段,句主要集中在基础和提高阶段,而短文主要集中在提高阶段,见下图。不同等级的难度变化是指不同教学内容在不同的难度等级中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规律,主要体现在:第一,词汇不断提高难度。结合聋儿言语语言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他们经常接触、较易理解、且易于听辨和发音的词编到启蒙篇中,把离生活较远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和发音的词编到基础篇和提高篇中。第二,句子不断增加修饰成分。句子是按由简单句到简单复句阶梯性的发展逐步加强难度设计编排的,见表1。第三,短文不断提高难度,也是根据由短到长阶梯性的发展设计编排的。

三、课程的实施

2~6岁不仅是聋儿听觉、言语、语言飞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认知、操作、运动、艺术等其他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语言能力与其他能力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必定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反之亦然。这意味着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应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共同促进语言发展。我们将语言康复教学的形式分为两种:基础性活动和延伸性活动。其中,基础性活动是基本形式,延伸性活动是辅助形式。基础性活动以听觉、言语和语言的学习为主导线索,寓听觉、言语矫治技术训练于语言教育中,听说结合,使聋儿的发音器官得到锻炼,让他们在浓缩的游戏化的环境里学习语言知识。延伸性活动配合基础性活动,参考正常幼儿园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设计了语言活动、科学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运动活动和生活活动,开拓了聋儿学习语言的辅助渠道。两者之间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基础性活动和延伸性活动都有相同的主题,通过选择统一的课程内容,将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机地衔接和统一起来,使聋儿在一种形式下习得的内容,在下一个环节中得到巩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课程的一日活动安排见表2,需要指出的是:康复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并不一定要严格执行以下计划,应根据本班聋儿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合理策划一日的教学活动。

四、课程的评价

课程的评价应以规定的课程总目标为基准。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的总目标为“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和“交流自如”,对聋儿课程学习的评价内容也必须包含这三个方面。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一)标准化的测验

如:使用孙喜斌的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词表进行聋儿语言能力的评估,使用黄昭鸣—韩知娟词表(50词测试)进行聋儿言语清晰度的评估等。

(二)主观评价法

仅通过标准化测验来评价聋儿的学习成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以聋儿在实际会话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通过自然情境下观察聋儿的语言行为和情感态度表现,在活动中对聋儿进行评价。

(三)专家评价与康复教师和家长的评价相结合

康复教师和家长最了解聋儿,应该在家长评价和康复教师评价的基础上,专家根据康复教师和家长提供的材料,共同分析,得出评价的结论。

五、课程本身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对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本身有效性的评价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评价,如:课程目标的设置是否具有适宜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恰当?教学形式的选择是否恰当?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恰当?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本身有效性的评价不是课程开发的结束,而是课程在开发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和提高语言康复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下一轮课程的开发与完善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对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的评价采用了评价表的方式进行,详见表3。研究者选择了同行,专家共十个人利用以上评价表对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的开发进行了评价,并对之结果进行统计如下表3。

对以上结果统计,给予肯定回答的共有74人,给予否定回答的共有16人,肯定的回答占了82%,研究者得到了以下结论:1.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本身的质量在总体上是较好的。表现为:课程目标比较科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价值,教学方法比较恰当,课程评价较为合理等。2.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包括了完整的课程开发过程,是比较完备的。3.注重从多渠道收集信息,对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本身做科学的评价。

六、结语

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研究正是在这一趋势上开展的。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的开发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本研究仅仅是“浅尝辄止”地做了些探索,展望聋儿早期语言康复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聋儿康复工作者关心早期语言康复课程的开发,为满足聋儿的特殊教育需要做出有益的探索。从而为一线聋儿康复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案例,我们坚信,聋儿早期语言康复将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立足于实践,以聋儿语言康复为主线,试图从实践操作层面全面探究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之开发,以期为该课程的塑造提供参照。

关键词: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3.

[2]周兢,李绍珠,郭熙,等.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整合教学活动设计[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12.

[3]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9.

[4]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7-59.

[5]高成华,梁巍.为了聋儿的明天[M].新华出版社,2004:172-173.

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 篇2

一、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保定市丽聪聋儿语训教育部、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高碑店市特教中心、清苑县特殊教育学校语训部。调查对象包括省级、市级、县级语训中心。经调查, 吉林省聋儿康复属于国家“一级省级聋儿康复中心”, 与河北省省级康复中心教学水平以及各方面条件差异水平不大。因此, 本调查基本上能够代表北方地区各级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的现状。

(二) 调查方法

1. 调查问卷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 本问卷共向5所聋儿语训部发放教师调查问卷68份, 家长调查120份。并回收有效问卷教师调查问卷54份, 家长调查问卷88份, 回收率分别为79.4%和73.3%。

2. 文献法。本文参阅了大量的论文、书籍、通告等资料, 为论文提供依据和参考资料。

3. 访谈法。

本文在调查过程中与学校的校长、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 掌握了较问卷更为全面的信息, 使我对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

(三) 调查内容

在参阅大量聋儿语言训练方面的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 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本问卷包括教师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两部分。较为全面的对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

(一)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急需改进

首先, 语言教学内容枯燥, 偏向语言矫治。其次, 聋儿语言训练手段落后。最后, 聋儿语言训练方式单一。而社区的、家庭的、普通幼儿园的随园就读训练开展的不够。应该提倡合适的、最佳的训练方式。

(二) 聋儿听力损伤程度不同, 集体教学中因材施教难度大

聋儿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受教育的特殊性。学校语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决定了不能满足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日常教学中除了个训课外, 班级的师生比例87.04%都在1∶4以上。在接受调查的学校、机构中, 没有任何一所的师生比例能够达到1∶3以下的。因而, 在集体教学过程中, 会出现不能照顾到每一个聋儿的接受能力, 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的现象。

(三) 聋儿语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加强

在对聋儿语训教师学历水平调查分析,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最高占教师总数的64.3%, 有的地区还不足50.0%。另外, 在调查对象中, 绝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没有《听力语言康复资格证书》、《听力语言康复教师执业证书》以及《助听器验配人员执业证书》等相关证书, 只有部分聋儿语训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

(四) 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的理念需要调整

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学校的教师不清楚聋儿的语言发展必须以一般发展为基础, 没有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夸大了语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忽视了聋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的激发, 使聋儿失去了对学习有声语言的兴趣。

三、讨论与建议

(一) 我国早期语言康复研究与训练起步晚, 发展水平低

近20年,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取得了一些成果。已经建立了以中国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各级省级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机构为骨干, 以市县基层听力障碍儿童语训点为依托、辐射社区和家庭的全国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服务网络。针对我国国情, 应加大特殊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 建立健全聋儿语言康复服务网络。

(二) 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聋儿语训工作的效果

由于每个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损伤程度不同, 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聋儿语言康复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这就导致了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聋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中, 要探索更有效地教学方法与模式。首先, 在编班时, 尽量使听力损失程度相当的儿童集中在同一班级。其次, 根据实际情况, 为每个听力障碍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包括长期教育计划和短期教育计划。再次, 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情况, 调整教学进度或学习速度。最后,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具有创新性。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参与语言训练中来。

(三) 聋儿语言康复教师专业化水平影响语训效果

调查显示, 现有的公办聋儿康复学校中, 教龄时间长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教师, 大都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 他们语言康复训练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完全依靠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语言训练。因此, 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机制,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尤为重要。

(四)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教师准入制度不完善

由于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康复效果难以保证, 因此完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教师准入制度, 严把教师质量关至关重要。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听力语言康复资格证书》者不能从事相关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摘要:聋儿听力的损害或缺失导致了语言及交流障碍, 并造成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及心理变化。本文调查了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的现状, 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探索、研究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 促进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的发展。

关键词:聋儿,早期语言康复,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篇3

关键词:语言康复,聋儿,个案研究

2013年初,环江县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低龄失聪儿童语言训练的实验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让失聪儿童初步学会说话的方法,为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提供依据和实施方案。笔者是课题组成员之一。此文是笔者通过对两名听障孩子半年的语言康复训练和跟踪研究,就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现状及解决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受训个案1

姓名:袁×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4年9月6日

残疾程度:听觉损失严重,无残余听力

助听设备情况:没有佩戴助听器

受训之前康复情况:没有受过正规的语言康复训练

受训时间:半年

受训个案2

姓名:曹××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5年1月10日

残疾程度:听觉损失严重,无残余听力

助听设备情况:没有佩戴助听器

受训之前康复情况:没有受过正规的语言康复训练

受训时间:半年

二、康复训练目标

1.让个案获得语言的初步能力,掌握最常用的字、词、短句的发音,生活中最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2.树立个案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为个案将来融入社会,独立生存,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语训过程与方法

1.强化个案的发音器官训练。呼吸练习———吹气训练:如拿一张纸条,纸条由细到粗,让个案持续吹,或吹气球、吹风车、吹蜡烛(蜡烛不熄)等,然后记录呼气时间,不少于6秒;读拼音训练:让个案通过读拼音 ɑ、u、i,如能持续4秒,则逐渐增加到6秒、8秒、10秒;一口气快速数数:如123、12345、1234567、12345678910……和发音 ɑoe、ɑoei、ɑoeiuü,数量由少到多。

舌操练习———指导个案做好伸舌、鼓舌、勾舌、卷舌等舌体操运动。

嗓音练习———为了纠正个案长期不使用嗓子发音导致在说话时往往发出尖而怪的声音。指导个案发 ɑ、o、e、i、u、ü 等几个元音。 。

2.让个案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让个案触摸老师或自己喉部的振动来感受发音,发音时把手放在嘴前来感受发出的气流。 发音时老师慢动作移动手指,让个案跟着模仿,学习控制气流。目的是让个案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要领和方法,把握好发音的关键; 教师找出个案发错音的原因,及时纠正;让个案正确地掌握拼读音节和声调。

3.学会说简单的字、词、句。如,爸、妈、好、老师、同学、吃饭、去学校等。

四、训练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个案的听力和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观察、记忆、思维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个案2中曹××一开始就表现出对训练的兴趣,而个案1中袁× 则不同,他对训练似乎并不关注,总是自己玩手指头或看窗外,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一个星期之后才慢慢接受,并跟着老师尝试各种练习。

2.逐渐学会看老师口型并模仿动作,在老师念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曹××会立刻举手,而袁×,只要看到老师的嘴在动就举手,分不清是老师到底是在念自己的名字还是念别人的名字。

3.碰到老师时,他们都会主动打招呼“老师好!”但发音都不对,三个字的发音通常只发两个字的音,旁人无法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反馈给对方的似乎只有尖而怪的声音。

4.汉语拼音的声母个案2中曹××读得比较好,但个案1中袁× 经常送气与不送气分不清楚;韵母两个案读得都比较差;至于音节和声调,则是他们2人至今都无法攻克的“难题”。

5.两个人似乎都对字、词、短句的训练没多大兴趣,不仅经常把“妈妈”读成“爸爸”,还老发送气音,总也纠正不过来。

五、反思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从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学的“多面手”。人们常说, 特殊教育是“爱”的教育。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教师仅凭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在语训工作中,聋儿语训教师除了要具备最起码 ““四心”(即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外,还要具备专业的语训知识。 在本次课题中,由于参与的教师来自不同类型的班级———盲班、聋哑班、培智班,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应是全方位的。尤其是没有担任聋班教学任务或没受到专业培训的教师———正如笔者,在以后的教学训练中,不仅要熟悉、精通自己所带班级的教学业务,还要努力学习其他特殊教育知识;在聋语训练学习中不仅要多向专业教师学习,平时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多多查阅网络相关内容,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语言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学习内容要多生活化。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眼下我们的语训“主战场”仅限于课堂,训练形式也过于单一,往往还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和“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受训孩子感觉枯燥无味而提不起精神,其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训练形式上要变化多样,训练场地也可以随机进行, 要尽可能地生活化、自然化。对住校聋生来说,由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是仓储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校园所有熟悉的实物与环境都可供训练,早上见面时让孩子说“老师好”“校长好”或“同学好”等,放学时让孩子说“回家”“再见”;平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说“谢谢”;教室里还有现成的桌、椅、 黑板等器具,学习这些器具时让孩子站在这些器具前,指给它们说:这是桌、这是椅、这是黑板……通过实物及熟悉的环境,孩子很容易理解。如果放假回到家中,就让家长照此方法进行训练,由于家中的事情都是最自然最接近生活的,说过的话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当然为了让孩子主动“说话”,我们还通过做各种游戏想方设法让他们开口。

3.开设专门的语训班。课题组现在需要语训的孩子有十几个, 学校完全可以抽掉人手,由两个专业老师牵头开设一个语训班,每天可随时跟在孩子们身边,和他们交流、带他们游戏,其他老师可协助做定期跟踪调查,把学生某一阶段的成果进行统计汇总,由专人撰写总结、论文、报告等。如此一来,聋生的语训工作就不愁开展不起来。

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 篇4

一、注重助听设备使用, 是做好听音学语的关键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聋儿学会说话, 让聋儿开口说话是我们康复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而对于患儿, 学说话又是以听说话作为基础。尤其是那些听力障碍比较严重的聋儿, 唯有借助助听设备, 他们才能感知外界微弱的声音。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佩戴是他们感知外界、捕捉声音所迈出的第一步。

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们总会发现, 我们教师不厌其烦, 反反复复地教, 但聋儿却并未产生相应的反应。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很多教师都会归因于是聋儿心情不好, 状态不佳或态度不端正, 而忽视聋儿助听设备本身的问题。我曾接触过一个患儿, 他的听力受损程度并不十分严重, 但仅仅两年时间里未关注其佩戴的助推器, 没有正常进行调试, 导致他的语言学习效果每况愈下。后来根据测听结果调试了助听参数后, 再对该聋儿进行康复训练, 他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明显发生了变化, 并对辨别声音, 康复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能积极主动的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了, 一段时间下来, 康复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现在, 他已进入本地的一所重点小学学习, 成绩优异。

可见, 在聋儿康复训练中, 我们绝不能忽视助听设备的使用, 家长及康复训练人员要时刻注意聋儿的助听效果, 观察其是否工作在最佳状态, 发现问题后应及时调整, 科学调试, 并经常为聋儿进行听力测试, 评估使用效果, 从而合理选择, 这样,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二、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帮助聋儿完善认知系统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复杂的过程, 尽管目前对此仍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 但无论哪一种观点, 都认为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同样, 聋儿所处的语言环境, 将对他们语言康复训练具有重要影响, 语言环境可谓聋儿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外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通过提供一些丰富的语言刺激, 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 提高聋儿的语言能力, 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在平时的教学中, 对教室中获取的知识, 尤其是语言知识, 如果我们缺乏生活中的巩固和运用, 很容易就会忘却, 这就要求我们康复训练的教师, 要多为聋儿创设生动多彩的有声语言环境, 引导他们多参与交往, 多运用语言, 给他们创设机会, 培养他们相互交流, 感受相互运用语言带来的快乐。如开展一些活动, 让聋儿进行角色模仿, 在游戏、表演中将聋儿置于特定的情境中, 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表达的欲望, 进而有一吐为快的强烈愿望。此外, 我们也可将聋儿带入到真实多姿的现实生活中, 依托真实、生动的情境吸引聋儿开展语言学习。

以购物为例。聋儿在教室里参加过类似的游戏, 他们有了这样亲身经历的感受, 自己参与过“表演”, 涉及到一些词语和基本的交流。在生活中, 我们可以请家长多将聋儿带到商店超市去试着购物, 学会正确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技巧, 达到自己的目的, 并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此外, 在训练中, 对聋儿的语言训练内容要丰富多彩, 涉及多个方面, 多个领域, 尽量帮助聋儿构筑起较为完善的语言符号系统。

三、帮助家长调整心态, 为聋儿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对聋儿开展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是进行心理教育, 而对聋儿进行心理培养首先要对家长进行相关的培训。很多家长对家庭中出现聋儿觉得丢人一等, 视聋儿为家庭的隐私和包袱, 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地加以回避, 导致聋儿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闭心理, 不愿意与人交往, 脱离社会, 从而形成了孤僻、烦躁的性格。

聋儿是家庭的成员, 更是社会的一分子, 聋儿最终必然要面对社会, 我们家长要清醒的认识这一点。况且聋儿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 他们本身好玩好动, 有展示自我, 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愿望。我们家长要树立正常的心态, 淡化孩子身体上的缺陷, 在思想意识中将聋儿视为常人, 并积极鼓励他们, 创造机会让他们融入同龄孩子, 引导他们与正常孩子交谈交往, 那么不仅可以避免造成聋儿心理上产生自卑、孤僻, 更容易让他们融入群体, 还会提升他们语言康复的机率。因此, 作为聋儿康复教师, 我们应不断引导家长,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调整自己的情绪, 为聋儿创造最佳的交往环境。

四、引导聋儿参与游戏活动, 促进交际能力发展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活动更是孩子的最爱, 游戏活动中既可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更可拉近彼此心灵, 培养孩子们的社会群体意识。在游戏活动中, 孩子们尽情展示, 尽情追逐, 他们使用的语言最真实自然, 真正实现动作、语言、表情最真实的流露。因此, 我们教师在康复训练中, 要多引导聋儿, 让他们与正常儿童一起游戏, 引导他们做好朋友, 从而在这样良好的语言环境中, 促进聋儿的语言学习。

上一篇:微商发展前景下一篇:让学生作文不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