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化疗

2024-08-18

早期化疗(共7篇)

早期化疗 篇1

手术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但宫颈癌手术后并不代表患者疾病就已治愈, 应视情况采取一定的术后综合治疗措施, 以起到抑制残癌、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即便是早期手术切除较完全的患者, 也应进行术后辅助治疗[1]。为了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 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增强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依从性, 降低盆腔局部肿瘤复发率,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2]。本文收集我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8例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的护理资料,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 年龄29~69岁, 平均53.6岁。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经病理证实, 且具有术后高危因素至少一项。病理类型:鳞癌38例, 腺癌10例。国际妇产科协会 (FIGO) 分期:ⅠB期10例, ⅡA期38例, 卡式评分均≥70分, 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及心肺功能异常等放化疗禁忌证。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且自愿接受同步放化疗。

1.2 治疗方法

如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常在拆线后第5天左右开始施行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顺铂50~70 mg/m2, 第1天;紫杉醇135 ~175mg/m2第1天, 每3周1个疗程, 在化疗的第2疗程时开始体外盆腔放疗。

1.3 结果

全组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 依从性好, 无严重并发症, 放化疗不良反应经恰当的药物治疗以及相应饮食、生活、心理指导护理均逐渐好转。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

早期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是有效并安全的, 其不良反应也是可以耐受的[3]。大多数患者因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社会地位的差异, 对疾病治疗、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转移及复发、预后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而影响治疗的信心及效果[4]。因此我们认为在保护患者的隐私且又不导致患者重大精神刺激的前提下, 由经管医生和责任护士通俗易懂地将病情、放化疗目的、意义、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护措施、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疾病的转归等告诉患者及家属, 使患者对医疗过程有所了解, 同时力所能及为她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使其得到安慰和鼓励, 让患者及家属深感医护人员对其治疗是极其负责的, 从而达到精神放松、情绪稳定、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2 饮食护理

化疗后的饮食对于患者而言, 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术后初期应少量多餐, 饮食应尽量做到多样化, 多吃高蛋白、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以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等食品, 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强、产气碳酸饮料等食物, 避免熏、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 主食粗细粮搭配, 以保证营养平衡, 防止腹胀、腹泻和便秘。

2.3 术后并发症护理

临床上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下腹坠涨不适, 重者出现发热, 血象升高。护士应密切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 同时观察有无尿路刺激症状和阴道分泌物的量、色、气味, 以便早发现, 早处理。保持尿管的通畅[5]。每日消毒会阴至少两次, 拔尿管前3d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定时 (2~4h) 开放, 拔管后1~2h排尿1次, 如不能自解应及时处理可予按摩下腹和热毛巾热敷, 拔管后4~6h测残余尿量1次, 超过100ml需继续留置尿管, 少于100ml者每天测1次, 连续2~4次少于100ml, 说明膀胱功能已恢复可以拔除尿管。详细观察并记录盆腔引流管每天的引流液的性状、色泽、量;色泽清亮、引流量少于50ml则可拔除引流管;本组1例发生盆腔淋巴囊肿则予适当延长引流时间及预防感染, 并辅以中药如芒硝外敷或选用八珍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治愈。本组2例出现尿路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 加强会阴护理、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治愈。

2.4 化疗药不良反应护理

2.4.1 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可以改善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率[6], 本组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药物, 主要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轻度骨髓抑制和肾毒性, 而紫杉醇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化疗期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重者出现便秘或腹泻。本组患者无严重呕吐, 可能与化疗前、后使用止吐药有关。便秘时告知患者大量饮用温热液体软化大便, 鼓励多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伴腹胀或轻微腹痛者, 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开塞露或适量肥皂水低压保留灌肠促其排便。腹泻在肿瘤化疗中很常见, 每日超过5次或出现血性腹泻时应立即停止化疗并及时对症治疗。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次数、有无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并及时送检, 嘱患者调整饮食, 进食软质、少或无渣流质或半流质, 重者补液, 口服洛派丁胺 (易蒙停) 或思密达和蜡样芽孢杆菌分散片。排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轻拭肛门或温水清洗肛门, 并保持肛门部干燥, 表面涂氧化锌软膏, 防止局部皮肤受损, 严重者可用高锰酸钾液 (1∶5000) 坐浴。本组3例患者第一次化疗后出现腹泻, 第二次化疗前预先给予阿托品皮下注射0.25mg, 效果良好。

2.4.2 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剂量和损伤骨髓的剂量差异很小[7], 治疗期间应注重观察患者的有无牙龈出血、瘀斑、异常出血点, 放化疗前后查血象, WBC<3.0×109/L 或PLT<50×109暂停放化疗, 并予升白或血小板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本组有16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均未小于3.0×109/L, 予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天天紫外线空气消毒, 消毒液擦洗地面、门窗及床头柜, 做好预防感染[8], 嘱患者注意保暖, 温水洗漱, 外出时戴口罩, 避免磕碰、摔跤等意外伤害发生。

2.4.3 为防治顺铂肾毒性, 化疗前后需水化, 但年老者注意输液速度及尿量, 监测心率、血压, 保持尿量>100ml/h或24h不低于2000ml, 否则予利尿、护肾、监测肾功能。本组1例患者发生紫杉醇过敏反应, 表现为胸闷、气紧、心悸、呼吸急促, 伴频死感, 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及时抢救成功。多数人对脱发比较担心并成为影响化疗开展的一大障碍。本组患者全部出现不同程度脱发, 但化疗结束后3~6个月全部再生。由患者自己决定头发的去留, 可以剪短头发戴帽子或剃光戴假发。洗发时动作轻柔 用不刺激的婴儿洗发香波, 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吸干而不可用力搓揉头发。假发质地柔软, 戴起来舒适, 用丝缎枕头有利于保护头发。

2.5 放疗不良反应护理

本组患者放疗期间或放疗后出现放射性阴道炎4例、直肠炎3例、膀胱炎2例、皮炎2例。护士注意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量、色泽、气味, 是否伴有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有无黏液或脓血, 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9], 照射部位皮肤红、肿、热、痛、脱屑等症状[10]。针对不同症状, 分别给予阴道或膀胱冲洗,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饮食指导, 服饰宽松柔软, 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禁用刺激性强的洗漱用品, 皮肤破损者, 外用软膏。经对症治疗及悉心护理, 患者均能理解接受并完成治疗。

3 讨论

有许多家属对宫颈癌认识不足, “善意”地对患者隐瞒了病情, 导致患者更加多疑、猜测。宫颈癌患者往往无法正确面对现实, 抱有侥幸心理, 错误地认为是不是搞错了或癌症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放化疗会掉头发、吃不下饭;有的患者放化疗还有“走的更快”, 还能活多久等一系列问题, 无形中产生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临床中放化疗又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另外, 手术+放化疗是笔不菲的经济负担[11]。多重内、外在因素使得患者面临巨大压力。通过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及对症治疗, 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组全部患者按时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此外, 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出院计划的制定过程[12]。首先要核实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告知病患者定期 (每21天) 返院放化疗及检查的重要性及意义。第一年内, 完成全程放化疗后1个月行首次随访, 以后每隔2~3个月复查1次。出院后第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出院后第3~5年, 每半年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随访内容除血生化、体格检查外, 还要定期进行胸透和超声检查。提供术后生活方式的指导, 包括视机体康复情况逐渐增加相应活动量和强度, 直至恢复部分或完全日常工作, 鼓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尽量消除或减轻心理阴影, 不要被癌症压垮精神, 建议参加癌症协会, 回归社会的大怀抱。如有不适及时联系医生或护士, 认真听取患者对疾病的看法和疑虑, 提供针对性帮助, 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对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实施全面护理, 实现患者按时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方法 对48例早期高危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住院患者施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化疗药不良反应护理、放疗不良反应护理。结果 48例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 依从性好, 无严重并发症, 放化疗不良反应经恰当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通过相应的护理及对症治疗, 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增强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宫颈肿瘤,放射疗法,药物疗法,护理

早期化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本科收集临床病理学分型均诊断为胃癌患者110例, 年龄40~78岁, 男性72例, 女性38例, 平均年龄56.8岁。患者意识清楚, 能进行语言沟通。无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1.2 治疗方法

术中在患者盆腔和腹腔各放置一条内径为0.8 cm、外径为1cm的灌注管 (硅胶导管)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灌注管引流情况后, 安排在24~48 h内行腹腔热灌注化疗, 使用RHL-2000型热灌注化疗机 (哈尔滨宇航科技公司生产) 与灌注管连接, 将已加热到43~45℃的灌注液通过灌注机经灌注管灌入腹腔, 并分别在输入端和引流端导管置热探头测温传感器监控入体温度和出体温度。用生理盐水3000~3500 ml+顺铂30~60 mg灌入腹腔, 控制流速180~200 ml/min, 循环灌注时间为1 h, 灌注后将灌注管连接负压引流瓶, 保持持续开放引流。

1.3 结果

110例胃癌患者中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发生率占10.90%, 引流管渗液1例, 腹胀、腹痛4例, 机械性并发症2例, 体温升高 (T>38.5℃) 2例, 恶心、呕吐3例, 经及时发现和采取相应措施后, 未造成严重后果。具体情况详见表1。

2 并发症的护理

2.1 引流管渗液

由于患者腹壁张力下降, 灌注管起到引流作用, 使腹腔内液体经引流管壁向外渗出。在腹腔热灌注化疗过程中, 密切注意腹壁局部情况, 发现引流管周围局部皮肤突起或敷料渗湿时, 更换患者体位, 必要时由原来的平卧位改为侧卧位。同时增加腹壁张力, 并及时更换敷料。临床资料中, 1例出现引流管渗液, 患者在更换体位后无液体继续渗出。

2.2 腹痛、腹胀

患者在腹腔热灌注过程中可出现腹胀、腹痛, 是由于大量液体快速注入腹腔所致, 多为暂时性。待腹腔灌注循环建立后, 患者多可逐渐适应。同时由于大量液体机械灌洗作用, 局部高热及药物的刺激, 患者可出现腹痛。在110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胀或腹痛, 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在灌注前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灌注流程, 治疗前有意识地与其交谈以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2]。其次, 在最初灌入灌注液时,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合适的灌注速度。如有术后持续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 必要时可遵医嘱追加一定量的镇痛药物。治疗结束, 将灌注管开放引流, 以减轻患者的腹胀、腹痛。

2.3 机械性并发症 (堵管)

本组患者中有2例在灌注过程中出现灌注液滴注不通畅及出管处无液体流出, 由于置入灌注管被大网膜或肠系膜包绕或发生肠粘连导致水腔形成障碍。处理方法是接通导管后, 连续加压灌注, 如为导管阻塞, 可使灌注速度加快, 也可通过改变体位或在主管医生指导下轻微转动灌注管, 使腹腔内脏器与灌注管的位置发生改变, 有利于灌注液流动, 从而使循环通畅。若上述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时, 可考虑在B超机引导下定位穿刺, 重新置管。

2.4 体温升高

腹腔热灌注化疗时间内患者腔内温度90%可达到42~43℃的治疗温度, 出水口温度均可达41℃, 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升高, 一般于治疗后3 h内恢复治疗前体温。腹腔热灌注治疗后, 2例体温大于38.5℃, 肌注柴胡和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随着腔内温度不断上升, 患者出现体温变化伴出汗, 及时擦拭汗液, 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因大多数患者术后禁食禁饮, 出现口干时, 及时予以湿棉签湿润口唇;根据患者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值, 调节输液速度, 补充体液容量。治疗过程中, 监测患者水电解质变化情况。

2.5 恶心、呕吐

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腹腔热灌注化疗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性质、剂量、灌注速度、药物浓度、腹腔容量大小、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顺铂对胃肠道的反应较大, 本组中有3例出现严重恶心、呕吐, 经过对症和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保持病房环境清洁, 空气新鲜, 无异味, 将呕吐物放置不透明的容器中及时清理;呕吐后立即给予漱口液漱口加强口腔护理, 更换干净衣服;遵医嘱给予止吐剂胃复安;减少不适, 指导患者调节情绪, 鼓励与他人交往, 听喜欢的音乐, 适当的活动, 高质量的睡眠可缓解恶心、呕吐症状[3]。

3 讨论

尽管外科手术的方法不断改进以及放疗、化疗、生物免疫疗法和中医中药的发展, 但胃癌患者的预后和死亡率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其主要原因是术后肿瘤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主要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的原理, 局部正常组织可长时间耐受42~43℃的高热, 而肿瘤细胞在42℃以上会很快灭活[4]。同时热疗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有利于化疗药物的吸收与渗透[5]。腹腔热灌注化疗是目前胃肠道恶性肿瘤较合理的外科辅助治疗, 为确保热灌注安全和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术前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进行腹腔热灌注治疗的知识宣教, 减轻患者恐惧感。 (2) 术中正确留置灌注管是保证腹腔热灌注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两根灌注管留置的部位要求既能使整个腹腔内水腔循环形成, 又能避开大网膜及肠系膜防止循环时阻塞灌注管。 (3) 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因腹胀、腹痛或精神紧张等可造成患者心率及呼吸增快, 应正确分析造成心率及呼吸加快的原因, 并对症处理。 (4) 严格无菌操作尤为重要, 因为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将化疗药物经腹腔灌注管置入腹腔, 在配置化疗药物及连接留置管时, 严格无菌操作可预防外源性感染的发生。本组1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过程中, 10.90%患者发生上述并发症, 经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上述相应护理措施后, 未造成远期严重后果。腹腔热灌注化疗为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它改善了患者的自然病程, 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Fujimoto S, Shrestha RD, Kokubun M, et al.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ombined with surgery effective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seeding[J].Ann Surg, 1988, 208:36~41.

[2]陈榕华, 陈秀英, 林颖.顺铂腹腔内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 2008, 30 (2) :138~139.

[3]刘晓联, 裴显俊, 靳晓玉.对因化疗引起疲劳的癌症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0, 19 (8) :359~360.

[4]Nikfariam M, Muralidharan V, Christophi C.Mechamisms of focal heat destruction of Liver tumors[J].J Surg Res, 2005, 127 (2) :208.

早期化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武警甘肃总队医院2008年3月15日-2012年10月22日血液肿瘤内科初次确诊的肺癌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8~78岁,平均(56.53±10.12)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鳞癌12例,腺癌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1例;ⅢA期9例,ⅢB期11例,Ⅳ期12例。患者无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排除甲状腺疾病患者。健康对照组来自同期武警甘肃总队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100例,男43例,女57例,年龄18~76岁,平均(55.04±13.85)岁,中位年龄58岁,均无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甲状腺疾病。肺癌患者分别在首次第一周期化疗前、化疗结束后1、2周;第二周期化疗前、化疗结束后1、2周采集血液2 ml,对照组采集空腹血液2 ml。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

离心机(安徽科大创新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KDC-104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西门子Dimension Rxl-Max)。

1.2.2 试剂

血清Cys C免疫比浊试剂(德国利德曼公司);RBP免疫比浊试剂(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肌酐、尿素氮试剂(深圳雷诺华公司)。

1.3 化疗方案

采用NP方案(长春瑞宾25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80 mg/m2,分2~3 d静脉滴注)或GP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80 mg/m2,分2~3 d静脉滴注),4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一疗程。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以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第一周期化疗前、化疗后1、2周Cys C、RBP、BUN、Cr浓度见表1。

2.1.1 Cys C浓度

Cys C水平化疗前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1周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仍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RBP水平检测

RBP水平化疗前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1周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仍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3 BUN、Cr水平检测

BUN水平在化疗前及化疗后2周均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水平略有升高,与化疗前及化疗后2周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化疗后2周内水平略有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肾小球滤过率(e GFR)MDRD公式:e GFR=186×SCr-1.154×年龄-0.203×0.742(女性)换算e GFR发现:化疗后2周患者的e GFR明显降低,与化疗前、化疗后1周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Cys C和RBP含量变化与e GFR呈负相关(r=-0.74、r=-0.66,P<0.05)。

2.2 第一疗程第二周期化疗前、化疗后1、2周Cys C、RBP、BUN、Cr水平检测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化疗前相比,P<0.05;#与化疗后1周相比,P<0.05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化疗前相比,P<0.05;#与化疗后1周相比,P<0.05

2.2.1 Cys C水平检测

Cys C水平化疗前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1周均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继续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周期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RBP水平检测

RBP水平化疗前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1周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略有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周期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 BUN、Crea水平检测

第二周期化疗结束后BUN、Cr水平明显升高,1周时显著升高,与化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继续升高,与化疗前、第1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 GFR结果显示:第二周期化疗后1周e GFR即有明显下降,与化疗前和对照组及第一周期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2周e GFR继续下降,与化疗前、化疗后1周和对照组及第一周期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Cys C和RBP含量变化与e GFR呈负相关(r=-0.82、r=-0.63,P<0.05)。

3 讨论

抗肿瘤药物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导致肾脏损伤,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化学诱导治疗后因细胞溶解所致的肿瘤溶解综合征是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3],而临床上肾毒性抗生素的使用和继发于恶性肿瘤的感染性休克是促进肾功能损害的另一部分原因。

目前有关化疗药物所致肾功能损害大多数只涉及化疗药物远期的肾毒性效果。本研究旨在观察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化疗后早期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是一项监测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当前临床诊断上一般使用BUN、SCr作为测定GFR的内源性指标[4]。这几项指标检测方法较简单易行,但是会受到患者性别、年龄与饮食习惯以及肌肉容积等诸多肾外因素的影响。

Cys C是体内有核细胞产生的一种血浆内源性小分子微量蛋白,生产较稳定,不受个体、肌肉量、性别、年龄、肾前因素和慢性炎症的影响[5]。相对分子质量低,能自由滤过肾小球,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6],重吸收后被完全分解代谢,不再重新回到血液循环。另外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 C的唯一器官,并且肾小管也不分泌Cys C,血液中的Cys C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能理想地反映GFR。本研究结果表明:Cys C水平在第一周期化疗前水平正常,化疗后即有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N和Cr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但化疗后2周时e GFR则有明显下降,且其下降水平与Cys C呈负相关。表明患者在轻度肾功能损伤时,BUN和Cr水平不能敏感地反映肾功能损伤情况,Cys C可以较好地反映肾功能损伤。第二周期化疗前Cys C水平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化疗后,在经过短期的自身修复,肾功能可以得到改善。化疗后水平显著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第一周期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N和Cr水平明显升高,e GFR明显下降,与化疗前、对照组及第一周期化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为:患者经初次化疗后,由于化疗药物的蓄积毒性,导致肾功能轻度损伤,虽然在停止化疗后,肾功能可以自身恢复,但当再次接受化疗后,肾功能急剧下降所致。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尤其在BUN和Cr水平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动态检测Cys C的水平可有利于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Cys C可能是反映GFR理想的内源性标记物[7]。Herget-Rosentlhal等[8]对85例急性肾衰(ARF)的高危患者每天进行血Cys C与血清肌酐测定,发现Cys C水平增高预测ARF早于血肌酐1~3 d。Cys C可以敏感地反映肾功能的急剧变化及肾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Cys C是诊断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9]。

RB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清、脑脊液及其他体液中。血液中RBP主要以视黄醇、前白蛋白结合复合物形式存在,当复合物中视黄醇与靶细胞结合后,RBP便与前白蛋白分离,自肾小球滤出,几乎完全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降解,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害时,RBP浓度水平会显著升高。本研究表明在化疗前,RBP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化疗后,RBP水平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P水平变化早于BUN、Cr,且RBP水平变化与e GFR呈明显负相关,表明RBP水平可敏感地反映肾脏的损害程度,可作为监测病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项灵敏的、稳定可靠的生化指标[10]。同时本研究也发现,在第二周期化疗后,RBP升高并不显著,与第一周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为RBP主要由肝细胞粗面内质网合成,体内90%的RBP与视黄醇结合,称为holo-RBP,85%的holo-RBP与前白蛋白(PA)结合,形成大分子物质,不能被肾小球虑过,而剩下的15%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正常情况下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功能受损时,肾小管不能重吸收holoRBP,导致血清RBP下降。

综上所述,在化疗过程中实时检测肿瘤患者血清的Cys C、RBP,尤其Cys C的检测,可有效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所造成的早期肾损伤进行监测,在指导化疗用药、防止化疗所致肾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和早期治疗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浓度变化在评估肺癌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第一疗程第一、二周期32例肺癌化疗患者血清CysC和RBP的浓度,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ea)及尿素(BUN)的浓度,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经两个周期的化疗,CysC浓度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周期与第一周期同期相比Cys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浓度明显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周期与第一周期同期相比R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Crea水平仅在化疗后第二周期略有升高,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第一周期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和RBP含量变化与e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相比,化疗诱发早期肾损伤的患者其血清CysC和RBP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ysC和RBP浓度有助于化疗诱发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肺癌,肾损伤

参考文献

[1] Conti M,Moutereau S,Zater M,et al.Urinary cystatin C as a specific marker of tubular dysfunction[J].Clin Chem Lab Med,2006,44(12): 288-291.

[2] Babooled K,Meyer T M.The effecf of aaite angiotrnsimⅡ.Blockade on renal function in rats with reduced renal mass[J].Kidney Int,2002,46(4):980-985.

[3] Kintzel P E.Anticancer drug-induced kidney disorders:Incidence,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Drug Saf,2001,24(4):19-38.

[4] Tanaka A,Suemaru K,Otsuka T,et al.Estimation of the initial dose setting of vancomycin therapy with use of cystatin C as a new marker of renal function[J].Ther Drug Monit,2007,29(2):261-264.

[5]陶琳,刘冰,邵凤民.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测定临床观察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9):862-864.

[6] Tanaka A,Suemaru K,Araki H.A new app roach f or evaluating renal function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J].J Pharmacol Sci,2007,105 (1):1-5.

[7] Mendiluce A,Bustamante J,Martin D,et al.Cystatin C as a marker of renal Function in kidney transplant patients[J].Transplant Proe,2005,37(9):3844-3847.

[8] Herget-Rosenthal S,Marggrat G,Husing J,et a1.Early detection of acute renal failure by serum cystatin C[J].Kidney Int,2004,66(3): 1115-1122.

[9] Ahlstrom A,Tallgren M,Peltonen S,et a1.Evaluation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serum cystatin C in acute renal failure[J].Clin Nephro1,2004,62(5):344-350.

早期化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5年~2007年收治的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45例。入组标准: (1) 无明显心、肺、肝、肾及脑功能异常; (2) 未行术前放化疗; (3) 术前、术中能除外肝转移及腹腔种植转移; (4) 已以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5) 估计术后均能完成疗程化疗; (6) 均未行术前辅助静脉化疗及放射治疗。其中, 男26例、女19例, 年龄30~75岁, 中位年龄52岁。结肠癌28例, 直肠癌17例。组织学病理分类:管状腺癌30例, 粘液腺癌13例, 未分化癌2例。TNM分期:Ⅱ期21例, Ⅲ期24例。分为2组, 传统静脉组 (静脉组) 23例, 术后早期采用传统静脉化疗;腹腔静脉双化疗组 (腹腔组) 22例, 采用术后早期腹腔灌注静脉双化疗。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手术, 两组间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全麻下行大肠癌根治性切除术, 关腹前用大量蒸馏水冲洗腹腔。腹腔组:首次疗程于术后5~6 d开始, 一般选择右下腹部的麦氏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后, 用中心静脉导管针行腹腔穿刺, 有突破感后引入导丝, 拔出导管针用扩皮器扩张皮肤后送入引流管, 进入约14cm, 接上输液管见墨非氏滴管内滴注成一条直线或串珠状快速流下, 且患者无肛门下坠、水样便、血尿、液体渗入腹壁等症状, 说明穿刺成功, 用保护贴膜将引流管固定在腹壁上, 开始腹腔灌注化疗。将四氢叶酸钙 (leucovorin, LV) 200 mg和5-氟尿嘧啶 (fluorouracil, 5-FU) 500 mg稀释在500 mL生理盐水中, 一次性注入腹腔胶管内, 约30 min后嘱患者变换体位, 使药物在腹腔内均匀分布, 1次/d, 连续5d为1疗程。21~28 d重复1疗程, 腹腔化疗后d 3行静脉化疗, LV 200mg/d, 连用5 d;5-FU 375 mg/ (m2·d) 用一次性化疗泵持续120 h给药。静脉组只行全身静脉化疗:LV 200 mg/d, 连用5 d;5-FU 375 mg/ (m2·d) 用一次性化疗泵持续120 h给药。每次化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CEA等, 以监测了解腹腔内及肝内的早期复发转移病灶。每半年行纤维结肠镜检查1次。

1.3 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均予6周期化疗, 观察随访时间至少2年, 判断无病灶局部、腹腔、肝内复发转移的标准为: (1) CEA继续维持阴性; (2) 内镜检查未发现病变; (3) 影像学检查无占位病变; (4)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阳性表现。

1.4 疗效评价标准

优:能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无局部复发和转移, 各项血液检查结果均正常;良:不能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或血液检查结果有异常, 无局部复发或转移;无效:怀疑或确定有局部复发。

1.5 统计学处理

双向无序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间比较, 腹腔组有效 (疗效优及良) 好于静脉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腹腔组2年生存率高于静脉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静脉组腹腔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多于腹腔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虽然大肠癌术后复发与大肠癌位置、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管是否受侵及Dukes分期有关。但其腹腔局部复发主要原因是自行脱落或术中挤压的癌细胞或癌栓残留所致[2]。而术后腹腔的灌注化疗能有效杀灭这些残存的癌细胞。Sugarbaker[3]强调, 对癌肿侵及浆膜或癌性穿孔、癌肿与邻近组织粘连以及术中疑有癌细胞溢出者, 应早期常规给予腹腔化疗, 以防止术后腹腔局部复发。

静脉化疗时抗癌药在腹腔局部和肝脏的浓度低, 在体内代谢较快, 全身毒副作用较大, 易产生耐药性[4]。术后腹腔化疗之所以具有药理优越性, 是因为腹膜-血浆屏障使高浓度化疗药在腹腔中存在较长时间, 而化疗的疗效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 术中脱落在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残存的微小癌灶及腹腔内器官直接浸泡在高浓度化疗液中, 可提高对这些癌灶的杀伤能力, 尤其对那些侵犯浆膜外的大肠癌患者。另外, 腹腔化疗药物经门静脉吸收到达肝脏, 肝内浓度高, 对大肠癌肝转移的防治有一定作用。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与静脉化疗联合应用, 可起到互补的作用, 增加化疗效果, 提高生存率。本组腹腔组患者化疗效果及2年生存率明显好于传统静脉化疗组。且局部和远处复发也明显少于静脉组。

因此, 笔者认为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静脉双化疗能有效地防治或延迟病灶局部、腹腔和肝脏的复发、种植、转移。但由于本组病例数量较小、观察随诊时间较短, 因此有待进一步观察证明。

参考文献

[1]叶欣, 李毅, 侯刚, 等.大肠癌患者淋巴结细胞角蛋白-20mR-NA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 2002, 24 (3) :261-263.

[2]朱正刚, 朱寿柱, 尹浩燃, 等.腹腔内温热灌注疗法在预防胃癌术后腹膜复发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5, 15 (2) :710.

[3]Sugarbaker PH, CunliffeWJ, Beliveau JF, et al·Rational for In-tegrating early post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nto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J].Secmin Onco, J.1989, 16∶83-87.

早期化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早期胃癌患者79例,男43例,女36例,年龄18~70岁,所有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早期胃癌患者,TNM分期均为Ⅰ、Ⅱ期患者,根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7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6±2.9)岁,治疗前有明显上腹部不适、胃炎症状患者18例,ⅠA期患者13例,ⅠB期患者10例,ⅡA期患者6例,ⅡB期患者3例;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49.1±3.3)岁,治疗前有明显上腹部不适、胃炎症状患者25例,ⅠA期患者19例,ⅠB期患者14例,ⅡA期患者8例,ⅡB期患者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3],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TNM分期处于Ⅰ期或ⅡA期患者,肿瘤细胞仅位于胃黏膜层内、未见转移及病灶直径小于1 cm,且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无溃疡或溃疡瘢痕[4];(2)经腹腔镜做胃部分切除术(LPG),TNM分期处于Ⅰ期或ⅡA期的隆起型早期胃癌患者,病灶直径小于3 cm,需要手术切除胃壁组织直径在5~10 cm之间,临床切除胃部组织时要将病灶周边0.5 cm以上的正常组织均切除;(3)保留胃功能的胃部分切除术(PPG),患者病灶小于整个胃体的1/3区域,肿瘤细胞局限于胃黏膜层内,隆起型病灶小于6 cm,凹陷型病灶小于3 cm;术前后常规放置胃管与腹腔引流管[5]。观察组术前给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第1天给予静脉滴注奥沙利铂70 mg/m2和亚叶酸钙200 mg/m2,上述药物给药2 h后,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300 mg/m2,连用药物3 d后停药1 d,2周为1个疗程,共化疗2个疗程后行手术治疗[6],手术方式同对照组。

1.3 疗效观察

术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剖腹探查率[7],同时采用胃癌特异性问卷量表(OLQ-ST022),从吞咽困难、胃部疼痛、饮食受限及身体受限等6个维度,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者表明生活质量越差[8];通过以上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外,观察组肿瘤细胞切除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根治性切除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OLQ-ST022量表各项维度及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 讨论

早期胃癌患者大部分毫无症状,部分有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常见上腹轻度不适、消化不良或胃炎症状,适宜的治疗方法是早期胃癌能否治愈的关键,常见临床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但早期胃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早期胃癌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在保证肿瘤细胞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为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高频激光黏膜切除术等微创手术方法被应用于临床,不同的手术方案适宜不同患者,概括起来主要看患者的肿瘤细胞是否局限于胃黏膜层、病灶直径大小及病灶呈隆起型还是凹陷型,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理的术式,不仅能保证临床疗效,也能降低对患者的创伤而减少痛苦[9]。因此,临床治疗中辩证施治具有积极意义。

早期化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化疗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X线、腹腔镜等联合检查确诊,并对本研究知情。对照组年龄33~54岁,平均年龄(42.7±2.5)岁;体重41~68kg,平均体重(55.3±3.4)kg。实验组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43.1±2.3)岁;体重43~67 kg,平均体重(55.5±3.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化疗期间,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如指导患者做好化疗准备,告知化疗会引起的不良反应,对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等。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验组行早期护理,具体如下:(1)严格控制室内湿度及温度,指导患者做好保温工作。(2)加强心理教育,告知化疗对延长寿命的必要性,并列举化疗治疗有效的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3)对患者作息、饮食、日常活动等进行干预,督促患者按时作息,增加碱性、维生素、蛋白质等的摄取,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周围神经毒性程度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周围神经毒性评定标准:应用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中周围神经部分进行评估,分为0~Ⅳ度,0为正常,Ⅳ为程度严重、导致瘫痪[3]。生活质量评定: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社会功能、环境适应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各10分,0分为正常,10分则为极差,取综合平均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周围神经毒性

对照组治疗期间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综合评分为(6.6±0.8)分,高于实验组的(4.9±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化疗所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主要为周围神经毒性,因周围神经对感觉、运动、躯体功能、内脏功能均有明显影响[4]。故需在化疗期间加强管理,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发生几率,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后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期间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实验组,说明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行早期护理效果明显,可减轻化疗对周围神经的损伤,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原因为早期护理通过对室温及湿度的严格监控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生理应激对患者治疗的影响;加强心理教育有效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化疗效果;对日常作息进行干预有效促使患者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饮食干预有效促使机体营养吸收均衡,改善酸性体质,规律的有氧运动利于避免过度运动多机体的损伤,还有效增强肌肉及骨骼功能,对作息、饮食、运动的干预有效增强患者抵抗力,减少化疗毒性所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增强治疗效果[5,6]。多种护理联合实施对患者心理、生理均起到明显效果,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在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化疗所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增强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对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化疗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在化疗期间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对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减少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早期护理,周围神经毒性,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康晓芳.卵巢癌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4):82-84,88.

[2]万莉,谢莉玲,王富兰,等.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0):16-20.

[3]王伟英,李海金,葛丽娜,等.活血化瘀汤口服联合中药熏洗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2):2286-2287.

[4]郭子寒,焦园园,赵冰清,等.化疗药物致周围神经病变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5,17(04):282-286.

[5]张海萍,李威威,吴敏.优质护理对卵巢癌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03):470-472.

早期化疗 篇7

关键词:早期声门型喉癌,手术,放疗,光动力,小剂量化疗

喉癌属于耳鼻喉肿瘤中的一类, 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 药物、放疗和手术治疗均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方法。治疗的原则是对患者喉部的发声和呼吸功能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或者重建。本研究主要比较手术、放疗和光动力治疗分别联合小剂量化疗对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唐河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检查, 患者均符合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诊断标准。120例患者中男112例, 女8例,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4.5±4.7) 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 每组40例患者。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组

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喉CT和动态喉镜检查, 对患者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以及具体的病变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同时进行心肺功能以及凝血、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的相关检查。40例手术患者中进行垂直半喉切除的有7例, 进行双侧声带切除的有13例, 进行单侧声带切除的有20例。

1.2.2 放疗组

每次放疗照射的剂量选择2.25 Gy, 总剂量控制在65 Gy左右, 连续治疗6~7周。

1.2.3 光动力组

利用光敏剂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速度控制在2 mg/kg, 2 d后将光导前卫借助喉镜插入, 照射采用630 nm激光进行。1~2 d后借助喉镜清楚喉癌坏死组织, 连续2次照射后如果发现肿瘤部位较深或者发现其他新的病灶, 需要第二次清除坏死组织。三组患者均在治疗的基础上利用小剂量顺铂进行静脉滴注, 速度控制在50 mg/m2, 3周治疗1次, 化疗开始前利用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进行静脉滴注, 以预防过敏, 防止患者发生呕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总生存率:开始治疗直到死亡或者最后以此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无瘤生存率:开始治疗到复发或者转移的生存情况;局部控制率:开始治疗到第一次局部复发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本研究中有16例患者死亡, 其中死于喉癌的患者有11例, 死于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有4例, 死于其他疾病的患者有1例。三组患者具体生存情况如表1所示, 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

手术组出现喉腔狭窄的患者有1例, 出现支气管感染的患者有1例, 出现皮下气肿的患者有2例, 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放疗组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有2例, 出现食管癌的患者有1例, 出现放射性皮炎的患者有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光动力组由于呼吸困难导致切开气管的患者有3例, 出现光过敏的患者有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早期声门型喉癌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促、呛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等[1]。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通常会相应的结合药物、放疗和免疫疗法。通过有效的治疗, 患者的肿瘤能够被彻底切除, 患者的喉部发声功能以及呼吸功能能够得到保留[2]。本研究通过对患者给予不同方式的治疗, 结果显示, 三组患者2年和4年总生存率、2年无瘤生存率以及2年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三种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效果比较接近,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言冰, 蔡晓军, 李黎波, 等.小剂量顺铂化疗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9 (3) :93-97.

【早期化疗】推荐阅读:

胃癌化疗07-19

介入化疗05-10

化疗督导05-17

化疗灌注05-27

胸腔化疗06-04

传统化疗07-28

化疗安全07-29

化疗防护08-13

放射化疗09-03

化疗粒子09-05

上一篇:药学专业研究下一篇:胸苷激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