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灌注

2024-05-27

化疗灌注(通用9篇)

化疗灌注 篇1

胃癌是一种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致死率高的原因是其病灶容易向邻近器官、组织转移使癌变区域扩大[1]。胃癌晚期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这一有效手段。目前,临床上对胃癌晚期患者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化疗,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逐渐被熟悉,其对癌细胞有很高的敏感性,能直接对癌细胞产生杀伤,并且化疗药物局部浓度高,所以能很好控制局部病灶[2]。本研究联合使用静脉化疗和腹腔灌注化疗,对胃癌晚期患者展开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7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在34~91岁,平均年龄(46.3±4.5)岁。从病理类型分布上看,78例患者中乳头状腺癌19例,黏液腺癌13例,中分化腺癌23例,中管状腺癌18例,其他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在病理类型、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的方法治疗,具体为静滴100mg的亚叶酸钙1~5d, 500mg的氟尿嘧啶1~5d, 100mg依托泊甙1~3d, 50mg顺铂1~3d。研究组采用联合静脉化疗与腹腔灌注化疗,静脉化疗方法同对照组,并进行腹腔穿刺,用腹腔热灌注。倘若患者存在大量腹水,则化疗前应排进腹水,再将50mg顺铂和200mg卡铂融入2000mL的生理盐水中,加热至适宜温度然后灌注如腹腔内,灌注时间为1h。3周为一周期,一疗程有4周期。

1.3 评价指标

按照WHO评价标准[3]将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化疗后腹水消失并持续1个月则认为完全缓解;治疗后仍存在积液但是体积减少50%以上则认为部分缓解;积液体积不增长则认为稳定;腹水等积液体积增加则认为进展。随访晚期胃癌患者3年,记录其预后生存状况,评价远期疗效。另外,观察治疗期间是否出现的脱发、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预后生存情况以及副作用发生等情况导入到数学分析软件spss12.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比较单一静脉化疗和联合静脉、腹腔灌注化疗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研究组近期治疗效果

经过联合静脉化疗与腹腔灌注化疗,研究组得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例数多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两组分别为79.5%和41.0%,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具有明显的差异,总体趋势上研究组患者癌变局部控制效果更好。具体见表1。

2.2 对照组和研究组预后生存情况

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在第1、2、3年生存率都大于对照组。经过联合静脉化疗和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第3年的生存率是对照组患者生存率的两倍以上,可见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可以改善远期疗效,具体见表2。

2.3 对照组和研究组副作用发生情况

在副作用发生方面,研究组出现肝损伤、脱发、消化道不适等情况多于对照组,可见静脉、腹腔灌注化疗会激发不良反应,但是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明显。具体见表3。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致死率极高,很多患者在早期进行腹腔根治术后癌变又复发,究其原因是癌变细胞已浸透浆膜层,侵入其他组织和器官,导致病灶向腹腔转移[4]。

晚期胃癌患者已经错过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其病症体现在肠梗阻、腹水、胃穿孔、消化道出血等[5]。应根据患者癌变扩散转移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化疗,治疗目的并不是治愈而是延长晚期胃癌患者寿命,控制腹腔内转移,提高近期疗效,减少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腹腔灌注相对于静脉化疗,可提高药物浓度,扩大了药物与癌细胞的接触面积,对侵入肝脏的癌细胞具有极强的消灭作用。腹腔灌注化疗中使用的顺铂和卡铂都会阻碍癌变细胞的复制与合成,交联靶细胞,从而抑制癌变细胞的增长。顺铂疗效与其浓度相关,但是也会增强副作用,所以临床上其剂量的使用应小心谨慎。卡铂毒副作用相比于顺铂更小,但是疗效差异不大,两者同时使用毒副作用不会叠加,因此可增强对癌变细胞的控制效果。

本研究中,联合使用静脉化疗和腹腔灌注化疗,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预后生存率也较高,但是也易于引发副作用,因此需综合考虑各因素,谨慎对待。

摘要:目的 采用静脉化疗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对胃癌晚期患者进行治疗, 探讨、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78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单纯采用静脉化疗治疗, 研究组在静脉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腹腔灌注化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预后生存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联合静脉化疗和腹腔灌注化疗, 研究组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5%, 高于对照组的41.0%;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化疗后的3年内生存情况好于对照组;副作用方面研究组发生率大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大。结论 相对于单一的静脉化疗, 联合静脉、腹腔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生存概率, 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 临床上需综合考虑。

关键词: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胃癌晚期,近期疗效

参考文献

[1]胡宇, 蔡鼎男.局部晚期胃癌术后辅助腹腔化疗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1, 32 (8) :606-608.

[2]韩光宏, 蒋林哲, 王爱光.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 (7) :559-561.

[3]顾术东, 茅国新, 钱俐, 等.顺铂和5-Fu腹腔化疗联合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7, 20 (6) :499-500.

[4]张秀良, 徐淑峰, 徐鹏, 等.晚期胃癌姑息性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6, 11 (1) :43-45.

[5]黄万中, 蒋华, 刘燕文, 等.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联合LV/5-Fu/OXA静脉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7) :3212-3214.

化疗灌注 篇2

腹盆腔恶性肿瘤进展往往导致腹膜转移而形成腹膜转移癌,预后很差。此类患者全身化疗只是姑息性治疗,对生存期的改善很有限。消化内科2005年3月~2009年2月对38例腹膜转移癌的患者实施了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加强了对腹腔灌注化疗前、中、后各个时间段的护理,并注重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良好。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4~78岁,平均53.0岁。胃癌转移18例,结直肠癌转移3例,卵巢癌转移17例;有腹水26例,无腹水22例。

方法:腹腔灌注均由医生操作,护士配合。应用16G单腔深静脉套管针(BD医疗器)进行穿刺。腹腔灌注药物为5-氟尿嘧啶每次7.0g+卡铂40mg,溶于氯化钠注射液500ml(在温水中加温至42~44℃),加地塞米松10mg,腹腔内灌注,在灌注化疗药物前后分别灌注500ml氯化钠注射液(42~44℃)。每7天1次,连用3次,周期均为21天。操作采取“迷路”进针方法,以防腹水及药物由针孔漏出;大量腹水者,置管后先放出適量腹水,无腹水者,置管后先灌注500ml氯化钠注射液。

护理方法

灌注前准备:①详细向患者交代穿刺时的注意事项,嘱患者穿刺时勿咳嗽、避免身体随意活动,以免误伤其他脏器。操作前嘱病人排空膀胱,避免腹腔穿刺时刺伤。②药物的准备:常规备齐氧气、急救药。化疗药现用现配。化疗药物过早配制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③有腹水者应记录腹围,并协助患者选好体位,侧卧时背部垫软枕或棉被,以支撑身体保持体位固定;协助医生进行常规消毒等。

灌注中护理:①穿刺中配合:卡铂为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外周皮肤可以引起皮肤溃烂,甚至坏死[1],在置管及灌注过程中,要确保套管针在腹腔内,输液瓶和输液器之间、输液器和套管针之间连接要紧密,严防药液渗漏。②观察疼痛反应:为了让机体适应药物的刺激,滴速应先慢后快,开始10分钟保持在20~40滴/分,待患者无不适后调至120~140滴/分,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疼痛剧烈者立即减慢滴速至30~40滴/分,症状若无改变可再将滴速减慢,必要时停止灌注。本组无因剧烈疼痛导致无法进行药物灌注者。

灌注后护理:①灌注完毕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敷贴加压覆盖穿刺点;穿刺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否渗血、肿胀。②灌注后协助患者取穿刺部位的对侧卧位20分钟,以防腹腔内压力增大使药液渗漏致皮下引起组织坏死;为了使药液充分地均匀分布,达到最佳的效果,协助病20分钟更换1次体位,依次平卧位→左侧卧位→俯卧位→右侧卧位,头低平卧位、头高平卧位交替。使腹腔内所有脏器和腹膜表面能与抗癌药充分接触,以增强治疗疗效[2]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①胃肠道反应:是氟尿嘧啶、顺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尤以恶心、呕吐突出。主要是药物刺激胃肠传入受体,通过迷走神经中枢导致呕吐,常在用药后2~28小时发生。因呕吐除与化疗药物毒性有关,同时受胃充盈度的影响[3]。故化疗当天尽量减少饮食,化疗前2小时暂禁食。为预防呕吐我们采取腹腔灌注前30分钟给予甲氧氯普铵针10mg静脉注射。本组因采取了以上干预措施无严重胃肠道反应发生,未影响腹腔灌注治疗。②骨髓抑制:氟尿嘧啶、顺铂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主要是引起白细胞减少。治疗前和疗程中应每周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做好预防感冒的宣教工作,发现白细胞<4.0×109>/sup>/L时,及时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2.0×109>/sup>/L时,应予以保护性隔离。③化学性腹膜炎化学性腹膜炎:多由于液体量少、化学药物浓度过高、温度过低引起,所以在灌注化疗药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10mg灌注,灌注前后分别灌注500ml生理盐水,以减轻药物对腹膜的刺激。灌注以减轻化学性腹膜炎的发生。

结 果

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中位生存期约11.4个月,热灌注化疗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讨 论

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metastatic carcinoma)临床多见,是癌细胞经血路腹膜转移或腹膜直接种植生长所致。多继发于腹腔内肝、胃、结肠、胰腺和卵巢、子宫的癌肿和腹膜后的恶性肿瘤,也可继发于肺、脑、骨骼、鼻咽部的肿瘤以及皮肤黑色素瘤等。此阶段的患者病情发展快、预后差,临床治疗难度大,多需采用联合治疗措施。

临床研究表明,腹腔内温热化疗有较好的抗癌作用。但是腹腔灌注化疗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本组显示经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腹膜转移癌患者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减少对治疗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育红.大剂量顺铂腹腔化疗治疗卵巢癌的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141.

2 张利,贾建英.紫杉醇类药物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5(2):116-117.

膀胱灌注化疗的改良新方法 篇3

1 材料

一次性导尿包、一次性注射器50 mL、一次性头皮针 (7号) 各1个, 在配制膀胱灌注药液时, 即可将一次性注射器与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连接。

2 方法

按常规导尿法将尿管插入膀胱后, 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将膀胱内的残余尿液放出后, 用一次性引流袋上的小夹子夹闭引流管 (夹子尽量夹向尿管口处位置) 。用已连接好一次性头皮针的注射器, 在导尿管分叉处下3 cm处作为穿刺部位, 左手固定导尿管, 右手持针, 在不污染穿刺部位的情况下, 可直接将针尖斜面与尿管成30°穿刺入导尿管。穿刺成功后, 用注射器缓慢注入药液, 注射完毕, 更换一次性导尿包中用于固定尿管已抽好生理盐水的一次性注射器, 注入生理盐水10 mL, 避免药液残留在导尿管中。注入生理盐水完毕后, 提起尿管, 放开小夹子, 将尿管向上提拉轻轻抽出。

3 优点

改良后用静脉针头行膀胱灌注化疗, 可以减少操作中药液外漏及感染的几率, 临床工作中护士操作也很简便, 而且减少材料费使用, 灌注时可根据病人对药液的反应调整注入的速度, 同时规范操作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这是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 也是目前护理模式理念的应用。

参考文献

化疗灌注 篇4

【关键词】热灌注化疗;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深部射频热疗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94-02

腹腔淋巴结转移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时的常见并发症。例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大肠癌、胆囊癌、胆管癌等常因淋巴结转移而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这些肿瘤手术后又因腹腔淋巴结转移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常表现为腹痛、腹胀、纳少等症状,并发肠梗阻、腹水、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病人因此降低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期。目前临床多为全身化疗为主,少有局部放疗,亦有热治疗及中药治疗的报道,但临床有效率均较低。我科采用腹腔热生理盐水43℃加入小剂量顺铂注射液及地塞米松腹腔内灌注,后行局部热疗,使热疗与抗肿瘤药物联合而增加血药浓度,增强灭活肿瘤细胞的效果,从而使腹腔淋巴结得到有效治疗,且毒副作用多可耐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2例肿瘤伴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均经病理或/和细胞学确诊。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29-75岁。CT检查提示均有腹腔淋巴结明显转移;Karnofsky评分350分,预计生存≥2个月。32例病例随机分为热灌注化疗联合深部射频热疗组(治疗组)、单纯热灌注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6例。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确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用无菌穿刺针行腹腔穿刺术,穿刺成功后固定穿刺针;将500m10.9%氯化钠溶液在恒温浴箱中加热至43℃;将顺铂注射液20-40mg、地塞米松10mg加入43℃的生理盐水中,然后连接穿刺针将药物输入腹腔内;输入后嘱患者变换体位以使药物在腹腔内分布均匀。热灌注化疗30min后开始进行深部射频热疗;选择腹部加热,将射频热疗机调至41%~43%。加热30min~40min,每周3次,连续4周。

1.3 疗效判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标准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腹腔淋巴结转移消失,症状缓解并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腹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50%以上),症状缓解并持续1个月以上;稳定(SD):腹腔淋巴结转移减少(不足50%),无增加趋势,症状部分缓解;无效(PD):腹腔淋巴结转移无减少或增加,症状加重。CR+PR为总有效率。

生活质量评价用治疗前后患者一般状况Karnasofsky(KPS)评分的变化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增高: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10分以上者;稳定:治疗后KPS评分增减均不足10分者;下降: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超过10分者;生活质量的评价以生活质量改善率来反应。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后KPS评分增高者总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有效率采用X2检验;KPS评分用两组资料的t检验。

2、结果

2.1 疗效观察 治疗组对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56.3%,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2 生活质量 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为73.08±4.58。对照组为69.88±2.36。二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3。

2.3 毒副反应 治疗前后二组病人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全部消失,無相关死亡。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见表4。

3、讨论

腹腔淋巴结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临床上一旦出现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就意味着病变已局部转移或全身播散,这种情况下病势发展较为迅速,极大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治疗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热灌注化疗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优势,可明显增强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提高化疗药物的效果。加热破坏了细胞膜的稳定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能增加化疗药物与肿瘤细胞的交联,提高了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使细胞内环境酸化,促进了化疗药物引起细胞凋亡。肿瘤细胞致死温度的临界点在42.0℃,正常组织高温的安全极限是45.0℃。43%热灌注可改变毛细血管的血液灌注,从而改变化疗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影响化疗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同时能抑制肿瘤细胞DNA修复酶活性,能抑制肿瘤细胞表面多药耐药标志物的表达,降低肿瘤细胞耐药性,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深部射频热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已有大量临床基础及临床研究报道,能利用热动力学效应,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明显提高腹腔内药物的浓度以及对腹盆腔内弥散性病灶的杀伤作用。

化疗灌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为本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病例确诊。其中包括男10例, 女6例;年龄60~78岁, 平均 (67.3±4.8) 岁;参考全国胃癌协作组制定的胃癌TNM分期标准, 本组患者包括Ⅲ期9例, Ⅳ期7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治疗, 具体方法为:采用Seldinger法放置动脉插管和化疗泵, 经皮穿刺股动脉后再将导管选择性插入为肿瘤供血的主要动脉, 同时将化疗导管留置在胃左动脉或胃右动脉, 另于右侧股动脉穿刺点下方皮下埋置化疗泵, 将化疗泵固定妥善后再将皮肤缝合, 以此让化疗泵长时间存留, 给药方法为每21 d使用5-氟尿嘧啶500 mg与顺铂20 mg, 并先加热至52℃后再行灌注。本组患者均连续进行2个周期的介入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 病情完全缓解 (CR) 0例, 病情部分缓解 (PR) 10例, 病情稳定 (SD) 4例, 病情进展 (PD) 2例, 总有效率 (CR+PR) 为62.5%, 所有患者在灌注初期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恶心、疼痛、食欲降低以及腹部不适等症状, 给予对症护理后获得好转, 均未发生胃肠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针对本组1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 在其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治疗的全过程中, 我们主要从术前、术后以及并发症三方面积极施护, 具体如下:

3.1 术前护理:

其一, 完成术前检查及其他相关准备工作。具体检查护理工作包括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CEA检查、腹部超声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术前1 d与手术当日早晨对患者进行胃肠道准备, 让患者服用大霉素注射液3~4支;术前2 h绝对禁饮禁食;术前30 min对患者静脉注射3 mg格拉斯琼与10 mg地塞米松, 肌注地西泮10 mg与盐酸异丙嗪25 mg。其二, 对患者开展必要心理护理。通过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 鼓励患者大胆讲出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顾虑, 在患者讲述时护理人员需认真倾听, 同时通过回应言语表达对其痛苦的理解, 之后在生活多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关心与照顾, 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 另外再寻求时机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对患者进行本疾病相关病理与治疗方法的讲解, 同时一并列举既往成功案例以更加鼓舞患者与疾病抗争的决心。其三, 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纠正。多数老年胃癌患者几乎无明显特异症状, 一般患者可耐受, 同时其病程也相对更长, 另外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4], 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加强其营养支持, 对营养不良程度相对较轻者可引导其多使用高热高蛋白的低脂少渣软烂性食物, 而对营养不良相对严重者一般应给予静脉高营养输注与输血治疗, 一并纠正其电解质紊乱情况, 最终达到改善体质并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耐受能力与应激能力。

3.2 术后护理:

其一, 加强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当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回到病室后, 需对患者穿刺侧肢体实施24 h制动, 仔细观察其手术切口有无发生渗血的情况以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必要时可对其下肢进行按摩护理以防止血栓形成, 常规记录患者体温、脉搏、血压以及心电等情况, 若发现异常立即汇报主治医师并配合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 最后还需对患者进行及时补液以及抗感染护理处理。其二, 全面开展热灌注化疗与化疗泵留置的护理管理工作。其间需定时通过造影及时了解患者的导管位置情况, 导管与靶血管是否保持通畅等;热灌注化疗期间应将患者取平卧位体位, 进而充分暴露化疗泵清洗化疗泵及注射操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化疗药物需加热到52℃并在3~5 min内完成推注, 推注过程中需把握好力度, 同时密切关注周围皮肤是否发生红肿, 若发生药液外渗导致皮肤坏死, 完成推注后可采用5 m L肝素盐水封闭化疗泵;因热灌注化疗会对患者的肝功产生一过性影响[5], 故在化疗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变化情况, 定时检查其白细胞计数与心电图;最后为防止阻塞, 必须每隔7 d即采用5 m L肝素盐水对化疗泵进行一次冲洗处理。

3.3 并发症护理:

其一,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胃肠道反应是胃癌患者在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治疗过程中发生非常普遍的并发症类型。本组16例患者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主要包括恶心与疼痛等症状, 其中的13例患者其症状相对较轻微, 我们在其晨起后给予其加服了洛赛克20 mg, 之后观察到胃肠道反应症状在短时间内获得缓解, 连续服用3 d后完全消失;另外3例症状相对更明显患者给予了双倍剂量洛赛克, 同时遵医嘱进行了相应止吐与镇痛护理, 其胃肠道反应在7 d内逐渐消失。其二, 出血护理。该并发症多在手术当日即可发生, 本组有1例患者热灌注化疗后6 h呕出暗红色血液大概10 m L, 发现后立即肌注立止血1 k U, 同时采用0.3 g止血芳酸配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 L静滴, 另每6 h采用8%正肾冰盐水200 m L让患者口服, 进而促使其胃黏膜表面毛细血管收缩而缩短止血时间。其三, 发热的护理。本组5例患者, 体温在37.4~38.9℃, 给予地塞米松静注后获得缓解, 对于高热不退者再加行物理或其他药物降温措施即可。

参考文献

[1]匡世芳.中晚期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6) :3430.

[2]宋晓凤, 李守淼, 李保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2) :263-264.

[3]钟碧.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9) :184-185.

[4]湛玉静, 张玉莲, 谭学芬, 等.腹腔热灌注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9, 26 (4) :48.

化疗灌注 篇6

关键词:先期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热灌注化疗,晚期卵巢癌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发生癌变时症状隐蔽,患者被确诊时往往处于癌变晚期[1],错过治疗的最好时机, 且治疗后复发率高达50%~70%[2],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临床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3]。研究发现,采取先期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DS)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较好[4,5],更多地挽救卵巢癌患者 的生命 , 改善预后 。 腹腔热灌 注化疗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IHCP)是常用的可以替代常规化疗的热疗与化疗结合的辅助化疗手段,临床亦有一定的疗效。为探讨两者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本院对收治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并进行疗效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2009年4月 -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年龄35~62岁, 平均(45.2±12.78)岁。临床分期为:Ⅲ期患者37例, Ⅳ患者23例(所有患者术后依据FIGO 2013卵巢癌手术 - 病理分期标准[6]分期)。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通过腹腔镜活检、细针穿刺病理证实或同时具备下列情况:1有胸、腹水,且细胞学提示为卵巢癌;2妇科检查、彩超、MRI等证实盆腔实性包块;3CA125> 500 IU/L。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病理分型为:浆液性囊腺癌32例,黏液性囊腺癌13例, 混合性上皮癌4例,透明细胞癌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未分类卵巢肿瘤(卵巢上皮性未分类肿瘤和卵巢未分类的性索 - 间质肿瘤)6例。所有患者无化疗及手术禁忌,两组在年龄、一般情况、疾病分期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术前NACT+CDS+IHCP+ 术后卡铂 / 顺铂(TC/TP)方案化疗,新辅助化疗采用紫杉醇 +TC/ TP的常规静脉化疗2个疗程,3周后在无手术禁忌条件下采取CDS治疗,关腹前置体腔热灌注治疗管道组件,关腹后采用新型热灌注机及装置行IHCP(顺铂80 mg+45~48℃的生理盐水1 400 ml,地塞米松10 mg,60~90 min),隔日用同法再灌注1次后拔除体腔热灌注治疗管道组件,并在术后采取TC/TP方案化疗。对照组为常规CDS+ 术后TC/TP方案化疗。 所有治疗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1.3疗效评价

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化疗疗程、临床疗效、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治疗结束后依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估及国际妇科肿瘤学会卵巢癌疗效判断标准分为4项:1完全缓解 (complete response,CR):各项复查结果正常,肿瘤完全消失,且无新病灶出现,时间维持 >4周;2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肿瘤尺寸缩小 >50%, 时间维持 >4周;3稳定(stable disease,SD):肿瘤缩小或增 大 ≤25% , 且无新病 灶出现 ; 4进展 (progressive disease,PD):肿瘤的直径增大 >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为(CR+PR)/ 例数,并对复发 (有病理诊断,出现临床症状,有肿瘤标记物升高及影像学异常为标准)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化疗疗程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术中腹水量、失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化疗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见表1。

分析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除术后化疗反应稍有增加外,术后体温稳定(术后3 d后体温正常)、盆腹腔感染(通过血常规检查、体征发现)、手术切口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达83.33%,相比对照组的5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注:†,P <0.05

注:†,P <0.05

3讨论

近年来提倡的NACT联合CDS对卵巢癌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7],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NACT指在恶性肿瘤局部实施手术或放疗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属于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方法,NACT能使临床上原发病灶和转移性淋巴结缩小,使后期的手术摘瘤成功率大大增加。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CDS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术后存在腹水增加及病灶继续扩散的可能,基于癌细胞的不耐热性,联合IHCP能对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产生免疫刺激作用,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重耐药性[8],增加腹腔内化疗药物的穿透性和作用活性,使药物活性增强1 000倍[9],使治疗效果大大提高。研究发现,卵巢肿瘤行CDS联合术中IHCP可有效减少腹腔中游离肿瘤细胞,有效控制恶性腹腔积液[10],减少种植转移,本研究结果亦证实该点。

一般而言,化疗对静止期的癌细胞杀灭性较差, 但是作用范围较广,而灌注热疗对静止期的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是作用范围较小,两者结合起来,能够优势互补,各取所长,本研究也证实该点。观察组采取术前NACT+CDS+IHCP+ 肿瘤细胞减灭术 + 术毕热灌注化疗,腹水量、失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特别是观察组的术后化疗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而围术期恢复及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疗效、 复发率和生存率进行分析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3.33%,相比较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年及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年生存率及以后生存期需进一步跟踪随访观察,但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具有临床意义。

卵巢癌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共行卵巢癌术后化疗165例, 其中腹腔灌注化疗组115例, 计350人次, 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45.5岁。化疗前患者已行卵巢癌细胞减灭术 (切除范围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阑尾) 。

1.2 化疗方法

患者手术后2~7d, 病情稳定后开始按PEC方案化疗:P指顺铂, E指足叶乙甙, C指环磷酰胺。每次按顺铂50~70mg/m2, 足叶乙甙150mg/m2注入腹腔。化疗间隔3~4周, 共6~8个疗程。具体步骤:嘱咐患者排尿后取仰卧位, 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为穿刺点。先用2%碘酊消毒, 再用75%乙醇脱碘。嘱患者鼓腹, 术者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穿刺针, 穿刺腹腔, 2次突破感后连接一次性输液器, 输入36~37℃ NS500~1 000mL;然后给予配制好的加有顺铂、足叶乙甙的液体输入, 再给予NS500~1 000mL注入腹腔。

2护理体会

2.1 心理指导

卵巢癌的转移多局限于盆腹腔内, 腹腔灌注可使化疗药物长时间与肿瘤接触, 且腹腔化疗局部浓度高于血液浓度20~500倍, 故患者容易理解静脉腹腔灌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腹部穿刺是创伤性操作, 每次穿刺的疼痛都给患者留下阴影。腹部穿刺前,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腹腔灌注的目的及优点, 并简单讲明操作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使患者有心理准备。灌注中, 护士要不断鼓励安慰患者, 使之能顺利接受治疗。

2.2 灌注前准备

用药前检查血象及血小板, 白细胞<4×109/L, 血小板<80×109/L时慎用。化疗给予格雷司琼2mg或地塞米松5mg静推, 具有良好的抑制恶心、呕吐的作用。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做好局部皮肤的消毒工作。

2.3 灌注时的护理

腹部穿刺时为减轻患者恐惧, 护士可握住患者的手, 安慰鼓励患者。灌注中若患者配合不好, 有时容易损伤脏器, 要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压、脉搏, 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心慌、呼吸困难不适感时, 应立即告诉医生停止操作并予处理。化疗药液注入腹腔后可刺激腹膜和肠管, 引起痉挛性腹痛, 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腹痛。加压时严密观察莫菲氏液面的下降情况, 严禁空气进入腹腔。若灌注不畅时, 要寻找原因或变换体位或轻轻按压腹部;同时观察腹部两侧隆起是否对称。灌注中尽量让患者保持平卧位, 勿刺激穿刺点, 以免引起刺痛。护士应熟悉灌注的流程, 有序合理地执行医嘱, 并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原则。

2.4 灌注后护理

灌注完毕, 拔出穿刺针, 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淤血, 纱布有无渗液,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嘱患者卧床休息1~2h, 并帮助患者不断变换体位, 使药物在腹腔内充分接触及减轻肠粘连的发生, 以提高药效。

2.5 腹腔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2.5.1 记录出入量

由于顺铂对肾的毒性作用引起少尿、蛋白尿, 环磷酰胺的药物特点是以原型排出。因此应准确记录出入量。嘱患者多饮水, 补充液体使每天尿量维持在2 000~3 000mL为宜。若尿少应报告医生给予利尿处理。

2.5.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护理

药物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直接引起恶心、呕吐及胃肠功能紊乱。格雷司琼作为化疗止吐的首选药物, 联合地塞米松使用, 止吐效果明显, 作用迅速, 止吐时间长, 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睡前还可选用异丙嗪10mg肌注, 既可镇静又可止吐,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2]。

2.5.3 骨髓抑制及护理

化疗后, 密切观察患者骨髓抑制情况, 隔日复查血常规, 当白细胞<4×109/L, 血小板<80×109/L时, 应及时汇报医生, 给以对症处理。在护理过程中须注意: (1) 为患者创造安静清新的环境,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不去公共场所, 防止交叉感染; (3) 严格无菌操作; (4) 预防呼吸道感染, 每天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2次, 必要时谢绝探视; (5) 指导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3结果

通过对卵巢癌患者在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进行正确指导及不良反应的对症处理和适时的心理护理, 患者均能主动配合, 顺利完成化疗。

4讨论

卵巢癌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 一旦确诊往往病情已到晚期, 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给患者心理、生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痛苦, 对患者家庭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积极有效地治疗和控制肿瘤的生长, 是大家普遍积极研究的课题。腹腔灌注治疗的优点在于可反复多次进行, 操作简便省时, 穿刺容易、损伤小, 不易造成腹腔脏器损伤及出血。既减轻了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同时也减轻了胃肠反应症状。通过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达到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65例卵巢癌患者实施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指导, 灌注前、中、后期的护理。结果165例患者均能主动配合, 顺利完成化疗。结论对卵巢癌患者实施腹腔灌注化疗, 进行相应的精心护理, 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卵巢癌,腹腔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卵巢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196.

化疗灌注 篇8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外学者[1]根据腹腔外部学特点,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对高温的不同耐受程度以及热疗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等理论知识首先提出并建立了大鼠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IPHP)动物模型, Fujmura[2]等则在IPHP的基础上进行了持续腹腔灌注化疗(continue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 CHPP)预防胃肠道肿瘤的术后腹膜复发和种植的临床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研究, CHPP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现就C H P P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概述。

1 CHPP在局部晚期腹腔肿瘤中的应用

在过去20年前,来源于腹腔肿瘤的腹膜癌被认为是这些肿瘤远处转移的一部分, 主要是治疗是全身化疗,而外科手术则仅仅是处理诸如肠梗阻等姑息性治疗手段, 然而这种治疗效果很差,已有腹腔转移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 6个月左右[3,4,5]。近年来,由于新药的应用,使晚期胃肠道的疗效稍有改善,加入多西紫杉醇的DCF方案可以使晚期胃癌的1年生存率 (1-yOS) 达42.1%,总的生存期达到10.2个月[6]。含草酸铂的5-FU/LV方案治疗复发,转移的胃癌也能使中位生存期达到20个月[7,8,9,10,11],然而长期生存者罕见。

据研究,进展期胃肠道肿瘤引起腹膜癌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的直接侵犯,脱落种植和医源性肿瘤细胞的种植[12],大约有8%的胃肠道肿瘤在首次手术时腹腔内已有游离细胞[3]和25%的复发病例有腹腔转移[4]。近20年来,由于CHPP联合手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使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远期疗效有了较大的提高[13]。

1.1 CHPP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了外科手术切除与CHPP联合应用治疗结直肠癌的腹膜种植,结果都显示对外科手术联合CHPP的治疗明显优于手术加全身化疗的效果,其3年生存率 (3-yOS) 可达到25%~39%。见下表1示。

28个肿瘤研究治疗中心参加的国际多中心大样本量临床试验[14]结果证实了CHPP的优势:全组506病例总的中位生存期为19.2个月,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9%和19%,尤其是已经完全外科手术切除了肉眼病灶的271名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1%和31%。Verveal研究小组[17]将107例已被诊断为有腹腔种植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54名患者接受外科切除和常规的全身化疗(含5-FU/LV方案;另一组63名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和CHPP治疗,随后入组患者又同时再予以相同的全身化疗方案化疗,随访中位时间21.6个月时,常规全身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2.6个月,CHPP组中位生存期22.4个月,由于两组生存差异较大,试验于2003年中止进行。随后随访46.1个月,接受CHPP治疗的病例,中位生存期21.9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75%、25%及19%,其中有59例患者获得了外科完全手术切除(CCR-0),其中位生存期达到42.9个月,1年生存期达94%,3年生存期为56%,5年生存期为43%。

1.2 CHPP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从目前胃癌CHPP临床研究文献可看出,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也从CHPP治疗中获益,3年生存率 (3-yOS) 为20%~73%(表2示)。

由日本Yonemura等[25]进行的一系列有关胃癌CHPP治疗研究中:接受CHPP治疗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11.5月,5年生存率为6.7%,其中外科手术完全手术切除(CC-0)和不能完全切除联合C H P P者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15.5月比7.9月,13%比2%,其认为手术完全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加CHPP能明显提高局部晚期胃癌的远期生存率。Koga等[27]也报告了组织病理上有浆膜侵犯的4 7例胃癌患者的治疗结果,其中3年生存率在CHPP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83%比67.3% (P>0.05) 。CHPP治疗的患者与以往病例相比较,3年生存率则明显提高,分别是73.7%和52.7% (P<0.05) 。Fujimoto等[26]研究接受CHPP治疗的胃癌患者1年生存率达80.4%,而未接受C H P P者则仅3 4.2%个月,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无论有无腹膜种植的证据,患者都可从CHPP治疗中获益。未接受CHPP治疗患者,腹膜种植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Hriose等[28]对32例局部晚期患者实施了C H P P治疗,对手术后进行预防性C H P P治疗的15例没有浆膜侵犯者的局部腹膜复发率仅2 6%,五年生存率为39%。对17例已有明显浆膜侵犯者术后进行的治疗性CHPP治疗,也使患者在中位生存期上获得了益处。而仅单独手术治疗的40例对照组患者其腹膜复发率为42%。五年生存率为17%。

1.3 CHPP在局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对于III/IV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保守治疗是外科减灭术同时进行含顺铂和紫杉醇方案的全身化疗, 然而大部数患者在5年内出现复发。而对于第1次根治性术和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耐药的卵巢癌患者的治疗处理措施,目前并没有达成共识。法国Deraeo等[2,3,4,5,6,7,8,9]对卵巢癌一线治疗后复发患者予以顺铂和丝裂霉素(M M C)的腹腔C H P P治疗,2年总的生存率为5 5%,中位局部无进展期为21.8个月。但因目前卵巢癌的全身化疗疗效较好,所以CHPP仅推荐应用于一线含铂类方案化疗治疗失败患者的二线治疗。

1.4 CHPP在腹腔假黏液腺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假黏液腺瘤是C H P P治疗的经典适应证,1 9 8 0年日本Spratt等[30]第1次使用CHPP治疗的患者就是腹腔假黏液腺瘤。腹腔假黏液腺瘤的预后较好,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在中位生存期6年之间很少有机体的损伤和侵犯。Ronnett等[31]根据其临床发展过程和组织病理学表现, 将PMP分为3型, 即偏向于良性病变过程的腹膜腺黏液蛋白沉积病 (D P A M) 、较恶性的腹膜粘液蛋白癌病 (PMCA) 和兼有DPAM和PMCA混合特征的中间型 (PMCAID) 。

1.5 CHPP在恶性腹膜间皮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发生率较少的一类疾病,但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预后差,晚期患者常表现为腹部疼痛、腹胀、腹水、体重下降或腹部包块。外科及尸检资料显示腹膜间皮瘤常累及全腹膜而形成5cm或以上包块,但一般局限于腹腔,即使病程晚期也是如此。近20年来,由于CHPP的应用使该病的疗较前大有提高,使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中位生存期由原来的12~17个月提高到目前的34~67个月,所以恶性腹膜间皮瘤是C H P P治疗疗效最好的绝对适应证。

美国立癌症研究Feldman等[41]在进行以含顺铂方案进行的C H P P治疗腹腔恶性间皮瘤的预后因素分析指出,腹膜切除术、没有深部组织的侵犯和最大限度的减灭术以及年龄低于6 0岁均是较好的预后因素。法国Rossi等[42]也在临床中发现联合应用CHPP治疗后肿瘤的侵犯程度(<2.5mm)和手术切除范围(CC-0 or CC-1)是影响恶性间皮瘤的生存的主要因素。

1.6 CHPP在腹腔原发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中最常见的肉瘤是胃肠间质肉瘤(GIST)和腹膜后肉瘤。对于腹膜肉瘤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完全切除原发病灶,但仍有25%~85%的肿瘤原位复发,并且目前仍没有术后辅助化疗方法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报告。胃肠间质瘤(GIST)主要是由于c-kit癌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细胞增殖分化失控索形成的。常规化疗和放疗几乎无效,主要依赖于手术,但术后复发与转移率很高。新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伊马替尼(STI571,格列卫)”可阻断c-kit基因产物,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显著改善了GIST患者预后,所以CHPP仅仅适用于经“格列卫”治疗失败和进展的GIST患者。而对于其他非G I S T的腹腔肉瘤治疗关键是在于完全切除病灶,预后与病理分级有关。意大利的[43]一篇小样本60例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提示含阿霉素和顺铂的C H P P可能提高腹腔肉瘤的疗效,中位局部进展时间达22个月,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

2 CHPP并发症及副作用

局部盆腹部高浓度用药可降低全身副作用,腹腔灌注化疗时,血清和腹腔液体中的药物浓度可相差100~1 000倍,而机体对腹腔热疗法的耐受性不取决于血清中药物浓度,而取决于局部组织对高热和高浓度药物的耐受。

但由于进展期盆腹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CHPP均是与外科手术相联合应用,对机体的创伤和打击较大,因此,C H P P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是相对较大的。C H P P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大致为27%~56%,常见的由CHPP引起的并发症如血液学毒性,肝、肾功能损害,肠粘连、肠梗阻,尿储留,盆腹腔感染,吻合口炎等[44]。

Fujimura等[45]对22例胃癌患者术后行CHPP,骨髓抑制4例,急性肾衰竭2例, 肠粘连和吻合痰各1例,作者认为急性肾衰竭是因为灌注不当引起腹腔水肿,使肾血流量减少的肾前性原因引起,骨髓抑制于CHPP后二周左右很快恢复正常。Hamazoe等[46]的研究得到同样的结果,并发现CHPP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受损均为一过性的, 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然恢复正常。Fujimoto[47]等在研究CHPP高温对腹膜的损伤时还发现灌注同时静脉使用西米替丁(50mg/kg)能有效保护腹膜表面受高温烫伤。Yonemura等[25]比较了胃癌根治术中预防性CHPP分单纯胃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死亡情况:治疗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9/48),其中1例吻合口漏,1例腹漏,1例肺部感染,1例肠穿孔,1个骨髓抑制,1例肠梗阻,3例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4%(9/48);对照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9/14),其中2例吻合口漏,4例胰漏,2例肺部感染,1例出血,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4%。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98)。

3 展望

CHPP应用于临床时间还相对较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对高温治疗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CHPP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

但就目前有关CHPP的临床文献分析,尚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较大宗病例的临床试验,多数文献报告均是单一的医学研究机构的非随机对照研究,并且入组病例较少。就目前的研究资料,虽然CHPP在预防性治疗胃肠道肿瘤腹膜转移和种植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这些文献的证据水平较低,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预防性CHPP的疗效尚不能作出肯定的结论[44],而对于在恶性腹膜间皮瘤、腹腔假粘膜腺瘤和晚期恶性腹水等方面CHPP的临床治疗价值肯定,均可考虑将CHPP作为一线联合治疗方案。

在我国,CHPP的开展也正在逐步兴起,但因为CHPP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在临床应用时当应结合我国的临床实际进行必要的改进,对灌洗液的成份,化疗方案的配伍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应结合我国特有的中药优势, 在防治CHPP不良反应和增效减毒方面来进行临床研究[48]。并且有条件进行CHPP的医疗单位应加强合作,进行我国的大案病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 (RCT) 研究,并加强与国外医疗研究机构合作,参加国际多中心的RCT研究,为CHPP在腹腔转移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面提供临床资料和较高水平的证据。

摘要:目的阐述持续高热腹腔灌注化疗临床应用现状。方法结合文献讨论持续高热腹腔灌注化疗在常见局部晚期腹腔恶性肿瘤中的治疗作用和应用现状, 并总结了持续高热腹腔灌注化疗在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结果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 外科手术联合CHPP的治疗明显优于手术加全身化疗的效果, 3年生存率 (3-yOS) 可达25%~39%。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也从手术加CHPP治疗中获益, 3-yOS为20%~73%。在局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 CHPP仅推荐应用于一线含铂类方案化疗治疗失败患者的二线治疗。腹腔假黏液腺瘤是CHPP治疗的经典适应证, 完全手术切除后联合CHPP治疗, 5-yOS可达86%~97%。经CHPP治疗后,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中位生存期可从12~17个月提高到34~67个月。CHPP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大致为27%~56%, 常见的由CHPP引起的并发症如血液学毒性, 肝、肾功能损害, 肠粘连、肠梗阻, 尿储留, 盆腹腔感染, 吻合口炎等等。结论近年来CHPP在临床应用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化疗灌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中晚期肺癌45例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 所有患者均经CT增强扫描示肺实质性占位, 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理学诊断明确, 其中鳞癌16例、腺癌9例、恶性肿瘤20例 (细胞学诊断, 未分型) , 男32例, 女13例, 65~79岁, 中位年龄69岁, 治疗前PS评分≤2分, 估计生存3个月以上, 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

1.2 治疗方法

采用改良股动脉穿刺法, 5F-Cobra导管选择性行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造影, 证实为肿瘤的供血动脉, 必要时使用3F微导管使导管口完全进入肿瘤供血血管, 并一次性注入卡铂, 剂量按AUC=5~6计算, 第2天开始给予全身静脉化疗, 紫杉醇135 mg/m2静脉点滴, 为预防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在用紫杉醇前一天晚上10∶00及当天早上6∶00分别口服10粒地塞米松片 (0.75 mg/粒) , 静滴前依次使用西咪替丁及非那根预防用药。每21~28天为1个周期, 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化疗期间均应用5-TH3受体拮抗剂, 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应用G-CSF治疗。

1.3 检测方法及影像学资料

1.3.1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

每次介入治疗中均检测患者动脉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值, 并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人VEG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由深圳莱伯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由上海美季生物公司提供, 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2 根据介入治疗造影时肺癌的肿瘤血管染色的多寡分为血供丰富型 (图1、2) 和乏血供型 (图3、4) 两组。

(所示右肺支气管动脉为肿瘤供血血管及异常浓聚的肿瘤血管染色, 为血供丰富型)

(所示肋间动脉异常增粗、变形, 并有异常浓聚的肿瘤血管染色, 为血供丰富型)

(所示左肺支气管动脉有三个分支, 表现为血管变形、变细、僵直, 肿瘤内血管染色稀疏, 为乏血供型)

(所示右支气管动脉异常增粗、变形, 为肿瘤供血动脉, 肿瘤血管染色稀疏, 为乏血供型)

1.3.3 疗效评价

主要以患者治疗前后CT为依据, 采用RE-CIST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评价, 即肿块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 (CR) , 肿块最大径缩小大于等于30%为部分缓解 (PR) , 肿块最大径缩小小于30%或增大小于20%为稳定 (SD) , 肿块最大径增大大于等于20%为进展 (PD) , 以上结果需经4周后确认, 以 (CR+PR) 计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所有经治疗患者原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表现为胸痛减轻或消失, 咳嗽、咯血减轻或停止, 胸腔积液减少, 不张肺组织复张, 胸闷气急等压迫症状缓解。

2.2 近期疗效

45例中晚期肺癌中, 其中31例接受4个疗程介入化疗及静脉化疗, 14例接受至少2个疗程介入化疗及静脉化疗, 治疗后疗效评价CR 4例、PR 15例、SD 14例、PD 12例, 总的治疗有效率为42.2%。其中血供丰富型28例 (CR 3例、PR 10例、SD 8例、PD 7例, 治疗有效率为46.4%) ;乏血供型17例 (CR 1例、PR 5例、SD 6例、PD 5例, 治疗有效率为35.29%) ;血供丰富型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有效率较乏血供型肺癌明显提高。治疗有效患者血清浓度低于治疗前浓度,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进展的患者血清浓度与治疗前浓度相仿,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Ⅰ度恶心呕吐发生率38.89% (35/90) , Ⅱ度白细胞减少31.11% (28/90) , Ⅱ度血小板减少15.56% (14/90) , 肝功能损害中血清转氨酶Ⅰ度14.44% (13/90) , 肾功能和血、尿淀粉酶检测以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改变, 未发生局部血肿、出血、发热、截瘫等动脉介入相关的并发症。

3 讨论

经肺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术是目前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有效的方法之一[2]。肺癌的营养血供主要来源于肺支气管动脉, 支气管动脉一般起源于T5~T6椎体表面与左支气管交叉处, 左右各有1~4支不等。因其起源存在变异, 如未找到肿瘤供血动脉, 应在主动脉弓、内乳动脉、甲状颈干和头臂动脉等部位反复寻找。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效率高, 国内张惠洁等[3]报道, 对5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施行介入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有效率达88%, 有效病例除了表现在实体肿瘤缩小外, 还表现在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的改善、胸水的减少和肺不张的复张等方面。刘炬等[4]对中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支气管灌注化疗术, 观察发现疗效与肿瘤的血供有关, 多血供型肿瘤优于中等血供和少血供型, 有效率分别为83%、64%、33%。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笔者总结的有效率高, 考虑与患者的选择不同有关, 但两者结论均认为:血供丰富型肺癌的治疗效果比乏血供型明显提高。本研究的化疗方案及药物强度参考丁罡等[5]对79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施行紫杉醇联合卡铂的静脉化疗的研究设计, 两者相比本研究的有效率有所提高 (42.2%vs 31.5%) , 而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明显减轻。说明介入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这一方法在老年肺癌中适用性更强, 结果比单纯静脉化疗更好。黄晓颖等[6]将介入治疗与静脉化疗有机地结合施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序贯治疗, 随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既提高了肺内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效果又由于序贯治疗中的全身化疗对远处转移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使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得以提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肿瘤血管生成诱导因子, 肿瘤的生长、侵袭、远处转移与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7]。有关中晚期肺癌的放化疗与血清VEGF表达的关系表明:VEGF是肺癌病情进展及放化疗联合治疗有效性的一个有效的指标[8]。本研究45例患者按治疗效果的不同分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 结果提示治疗有效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 而肿瘤进展的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治疗前相仿。我们认为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预测治疗敏感性及预后。

肺癌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轻微, 主要包括局部穿刺点渗血、血肿及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等。国内学者报道[9]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损伤脊髓动脉造成高位截瘫, 行支气管动脉栓塞者尤为注意避开与支气管动脉共干的脊髓动脉, 行造影时注意控制注入造影剂的压力和流速, 造影前注入地塞米松预防, 如出现四肢感觉异常时应停止操作并及时使用低右旋糖苷扩血管及营养神经的治疗措施可缓解。

我科对老年中晚期肺癌行肺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双途径治疗, 在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的同时, 配合静脉化疗兼顾全身用药。在临床实践观察中取得较好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 达到了有效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目的, 此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 均经病理诊断明确, 并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静脉化疗2个疗程以上, 每次治疗期间均观察患者支气管动脉血管情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浓度并对患者进行疗效及耐受性的评价。结果:45例老年中晚期肺癌中19例治疗有效 (CR+PR) , 占42.2%, 其中血供丰富型28例, 治疗有效率为46.4%, 乏血供型17例, 治疗有效率为35.29%。血供丰富型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有效率较乏血供型肺癌明显提高。治疗有效患者血清VEGF浓度[ (69.08±51.29) ng/L]显著低于治疗前浓度[ (108.10±68.88) 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2, P=0.003 8) , 肿瘤进展的患者血清CEGF浓度[ (83.86±49.26) ng/L]与治疗前浓度[ (86.49±62.28) ng/L]相仿,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7, P=0.791 3) 。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察支气管动脉血供情况及VEGF的变化有利于评价老年性肺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老年,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静脉化疗,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参考文献

[1]王瑛, 张映铭.青年人肺癌与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特征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2) :139-140.

[2]胡翠花, 欧阳修河, 李洪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老年肺癌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2) :156-157.

[3]张惠洁, 郭卫东, 狄红君.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应用体会[J].当地医学, 2009, 15 (23) :407-409.

[4]刘炬, 王毅, 张斌, 等.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 18 (1) :22-25.

[5]丁罡, 邵怿, 张明, 等.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 2006, 21 (4) :379-380.

[6]黄晓颖, 王良兴, 余昶, 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全身化疗序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 2008, 11 (02) :260-263.

[7]黄燕, 丁罡.肿瘤放射治疗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J].医学综述, 2010, 16 (2) :211-213.

[8]黄燕, 梁洪享, 季昆明, 等.中晚期肺癌的放化疗与血清VEGF表达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4) :27-29.

上一篇:翻转课堂的药理学下一篇:频率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