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内灌注化疗

2024-06-27

膀胱内灌注化疗(共7篇)

膀胱内灌注化疗 篇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确诊后应首选手术治疗。据资料记载,手术切除肿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约有2/3患者肿瘤复发,故一般术后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以防复发[1]。化疗和免疫治疗是膀胱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全身和局部灌注药物方法[2]。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疗效及护理工作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对我院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患者8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术后83例。均应用丝裂霉素80毫克/次其中行膀胱热灌注化疗患者83例,共计治疗253例次,其中男性50例,女性33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4.6±10.8)岁,组织病理学证实:移行上皮癌40例,乳头状瘤20例,膀胱鳞状细胞癌23例。依据灌注化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68例(200例次)和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组15例(53例次),两组膀胱癌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采用手工膀胱灌注化疗是将药物溶解后,不加热化疗药物,直接将化疗药物用头皮针插进尿管,经尿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膀胱内进行治疗。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组:主要是在患者行手术治疗时留置F20三腔气囊尿管,术后第3天,生命体征平稳、无血尿者,可在病房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以下简称机器操作)进行治疗。间隔3 d治疗一次,恒温45℃、恒速150 mL/min、恒时45 min、恒量NS 600 mL+丝裂霉素80毫克/次,共4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灌注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灌注前的护理:主要是讲解患者病情特点、灌注基本过程,灌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灌注中护理:主要是对膀胱灌注药物和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加强护理巡视灌注后护理:主要是告知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方法;整个灌注过程加强心理疏导:膀胱癌患者可能对于病情过度担心,缺乏经验,护理人员要针对性的采取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护患沟通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疗效情况:参照WHO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将膀胱癌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病情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进展、稳定,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观察两组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率情况:主要包括疼痛、血尿、感染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针对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疗效情况,见表1。

2.2

两组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见表2。

3 讨论

机器操作膀胱热灌注化疗是区域循环热灌注治疗之一,连接三腔气囊尿管,在机器设定的温度及循环量进行膀胱热灌注[3]。灌注化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于灌注化疗的信任感,同时护理工作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手工灌注化疗是将导尿管顺着尿道向膀胱的方向插入,然后将化疗药物向膀胱内注入,通过定时翻身,从而促使膀胱黏膜上皮和化疗药物浸润在一起,化疗药物可以在膀胱内保留0.5~2 h之后排出体外,而且灌注的次数多。手工膀胱灌注共3个8次,第1个8次每周1次,第2个8次每2周1次,第3个8次每个月1次,药液不用加热,其临床效果相对有限。灌注时间相对较长,化疗药物量把握不好,导尿次数较多,反复插尿管很容易出现尿道黏膜损伤引起尿频、尿急、血尿及尿路感染等临床症状,影响了膀胱灌注化疗的连续性。机器操作膀胱热灌注化疗可以实现将恒温、恒速、恒时、恒量的药物灌注化疗:药液经过恒温水泵后,直接连接手术时留置的三腔气囊尿管,进水管连接尿管的小腔,出水管连接尿管的大腔,对于膀胱药物处于恒温加热状态,从而有效的保持了化疗药物的恒温性。同时通过对于灌注速度控制,可以保持恒定的药物量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药物作用的效率。灌注4个疗程后,共12 d,在末次灌注完毕拔掉尿管,避免反复多次导尿引起尿道的黏膜损伤及感染。笔者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83例临床资料,依据灌注化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68例和机器操作膀胱热灌注化疗组15例[5,6,7,8]。出院后各3个月和6个月返院行膀胱镜检查结果表明,机器操作膀胱热灌注化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机器操作膀胱热灌注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提示机器操作膀胱热灌注化疗可以有效的提高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患者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先军,姚启盛,陈从波,等.经尿道电切联合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0,15(4):154.

[2]高颖.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羟基喜树碱定期膀胱灌注16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35.

[3]黎孔玉,高艳.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羟基喜树碱定期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43-144.

[4]兰玉.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0,30(2):72.

[5]高宏,刘岩,王泽新,等.经尿道电切联合围术期膀胱热灌注治疗老年膀胱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03-1604.

[6]郭淑娟,许文.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丝裂霉素定期灌注化疗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14):35-36.

[7]闫秀峰.膀胱肿瘤术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工作研究,2012,20(3):552.

[8]唐鸿生,王斌,崔书中,等.持续膀胧热灌注化疗技术方法的建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3):206-210.

膀胱内灌注化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5例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男37例, 女18例, 最小年龄45岁, 最大89岁, 平均年龄69.3岁;TNM临床分期:39例患者为T2期, 16例患者为T3期。

1.2 方法

本组55例患者均行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化疗药物及剂量。对双侧腹股沟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股动脉鞘进行局麻, 然后利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股动脉进行穿刺, 并将5F动脉鞘放置其中,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下用导丝将5F猪尾导管引入, 行盆腔动脉造影。然后在患者双侧髂内动脉前干选择性插入5F Cobra导管成袢, 将8 mg盐酸昂丹司琼溶于1 000 m L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生理盐水40~100 m L加入吉西他滨800~1 600 mg溶液灌注。如果经造影检查患者肿瘤染色明显, 则应在患侧缓慢手推灌注2/3的溶液, 在另一侧缓慢手推灌注1/3的溶液;若无明显染色则两侧分别灌注一半溶液。灌注后则及时给予患者2 000~3 0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及保肝药治疗, 同时应严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3 疗效判定

以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 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四项。

2 结果

2.1 血管造影检查

本组患者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均成功, 其中18例患者造影显示肿瘤染色, 37例患者造影显示无明显染色。

2.2 治疗效果

本组55例患者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均成功, 术后3例患者出现发热现象, 1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4例患者出现厌食现象, 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血肿现象, 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降低现象, 给予患者900μg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后, 白细胞恢复正常范围, 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导管灌注化疗后, 2例患者完全缓解, 22例患者部分缓解, 1例患者病情稳定。22例部分缓解的患者均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 术后给予为期6个月的随访, 3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现象。复发患者均为部分缓解, 且均为浅表型肿瘤, 3例患者均再次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

3 讨论

膀胱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且具有易复发、多灶性及浸润性等特点[1], 浸润性膀胱癌主要是指临床分期为T2、T3、T4的肿瘤。临床上通常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作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然而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等不足之处, 且对患者的全身状况有着较高的要求, 极易导致患者丧失自主排尿功能, 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尿道肿瘤复发[2]。因此,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逐渐在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经髂内经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提高肿瘤组织及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 提高肿瘤病灶部位的化疗药物浓度, 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进而实现杀灭肿瘤组织细胞、并对新生血管进行破坏的目的;同时化疗药物的初始剂量对肿瘤细胞的反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经动脉灌注化疗首次给药剂量较大, 因而可有效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此外, 该治疗方式可使膀胱肿瘤中药物浓聚,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在患者全身的分布, 从而可有效减少药物对患者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3]。因此, 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显著, 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先华, 刘近坤, 彭启宇, 等.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联合OK432灌注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 5 (4) :254-255.

[2]相延庆.合并BPH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切 (TUR) 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24) :144-145.

膀胱灌注化疗的改良新方法 篇3

1 材料

一次性导尿包、一次性注射器50 mL、一次性头皮针 (7号) 各1个, 在配制膀胱灌注药液时, 即可将一次性注射器与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连接。

2 方法

按常规导尿法将尿管插入膀胱后, 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将膀胱内的残余尿液放出后, 用一次性引流袋上的小夹子夹闭引流管 (夹子尽量夹向尿管口处位置) 。用已连接好一次性头皮针的注射器, 在导尿管分叉处下3 cm处作为穿刺部位, 左手固定导尿管, 右手持针, 在不污染穿刺部位的情况下, 可直接将针尖斜面与尿管成30°穿刺入导尿管。穿刺成功后, 用注射器缓慢注入药液, 注射完毕, 更换一次性导尿包中用于固定尿管已抽好生理盐水的一次性注射器, 注入生理盐水10 mL, 避免药液残留在导尿管中。注入生理盐水完毕后, 提起尿管, 放开小夹子, 将尿管向上提拉轻轻抽出。

3 优点

改良后用静脉针头行膀胱灌注化疗, 可以减少操作中药液外漏及感染的几率, 临床工作中护士操作也很简便, 而且减少材料费使用, 灌注时可根据病人对药液的反应调整注入的速度, 同时规范操作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这是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 也是目前护理模式理念的应用。

参考文献

膀胱内灌注化疗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6例行膀胱癌手术的患者, 男28例, 女18例;年龄31~82岁, 平均62.5岁, 所有患者都是膀胱内原发病灶, 其中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的24例, 膀胱部分切除的22例, 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病理分级: G1级17例, G2级22例, G3级7例;临床分期: Ta期9例, T1期31例, T2期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二周开始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

1.2 治疗方法

1.2.1 卡介苗组

19例患者, 卡介苗用量为100 mg+30 ml生理盐水, 灌注后每15 min变换一次体位, 保留2 h, 每周1次, 共计8次, 后改为每月1次, 持续10次。

1.2.2 丝裂霉素组

19例患者, 丝裂霉素40 mg+生理盐水50 ml膀胱灌注, 每15 min变换一次体位, 保留1~2 h, 每周1次, 共8次, 之后每月1次, 连续10次。

1.2.3 吡柔比星组

18例患者, 吡柔比星30 mg+生理盐水50 ml膀胱灌注, 每15 min变换一次体位, 保留0.5~1 h, 每周1次, 连续8次, 之后每月1次, 连续10次。

1.3 护理体会

1.3.1 膀胱灌注前护理

因膀胱癌患者中95%以上有肉眼血尿病史, 患者心理上比较恐惧, 心理负担大, 为了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安慰患者,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倾听患者及家属的意见, 讲解膀胱灌注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灌注前4 h要少饮水, 排空膀胱, 灌注的化疗药物应现配现用, 所有灌注用物必须无菌。

1.3.2 灌注时护理

患者取仰卧位, 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适宜的导尿管, 一般选择10~14号气囊导尿管。按无菌导尿术操作, 插管时动作应轻柔, 放空残留尿液, 然后接注射器, 将准备好的化疗药物缓慢经尿管注入膀胱, 推注过程中观察和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药液完全注入后, 将导尿管末端提高, 再注入5~10 ml无菌生理盐水, 冲净导尿管内药物立即夹闭导尿管, 迅速轻柔地拔出尿管, 拔管时应注意防止药液漏入尿道, 造成尿道局部烧灼感甚至加重尿频尿急症状。

1.3.3 灌注后护理

为使膀胱黏膜各部位充分接触药物, 化疗药物灌注后, 嘱患者平卧、俯卧、左右侧卧, 每种卧位各保持10~15 min, 交替更换, 让患者尽可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尽量保留2 h后再排尿, 嘱患者在排出药液后多饮水, 以稀释膀胱内药物浓度, 减少药物对尿道黏膜的刺激。

2结果

46例患者灌注后, 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 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有尿路刺激征15例, 发生率32.61%; 肉眼血尿发生者为6例, 发生率为13.04%; 膀胱结核为1例, 发生率占灌卡介苗患者的6.21%, 随访18~36个月, 12个月内无复发, 24个月内复发2例, 36个月内复发3例。其中复发者为5例, 复发率10.87%。复发者均再进行手术治疗。

3讨论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和保留膀胱的膀胱肿瘤切除术, 保留膀胱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全膀胱切除者, 但术后复发率高, 因此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所以我们在临床护理此类患者时药液调配要准确, 药液浓度太高, 刺激膀胱, 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药液浓度太低, 达不到治疗效果, 而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让患者明白坚持治疗和定期回院复查及灌注的必要性, 做好随访记录, 发现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

总之, 应用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对于膀胱肿瘤患者的预后事关重要,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 减少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的副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6例行膀胱癌手术的患者, 术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 并对全过程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46例患者进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 有尿路刺激征的15例, 发生率32.61%;肉眼血尿发生者为6例, 发生率为13.04%;膀胱结核为1例, 发生率占灌卡介苗患者的6.21%。无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随访18~36个月, 12个月内无复发, 24个月内复发2例, 36个月内复发3例。其中复发者为5例, 复发率10.87%。结论 改进和提高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措施, 能降低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的副作用, 患者易接受, 使肿瘤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膀胱癌,化疗,膀胱灌注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萍.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08) :189.

膀胱内灌注化疗 篇5

关键词: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依从性,护理干预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临床以手术为主, 由于复发率极高, 患者术后须接受放疗或化疗以降低复发率, 延长生存期。但放疗、化疗等治疗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以及身体痛苦太大, 并且患者已经历过重大疾病、手术等打击, 面对放疗、化疗时, 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1]。因此, 患者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时, 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疗效。目前,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全力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已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笔者旨通过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探讨其在提高治疗依从性方面的作用, 现将详细研究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膀胱癌术后患者。经筛选后有92例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 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新修订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2]。观察组, 男性37例, 女性9例,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43岁, 平均年龄 (64.5±11.8) 岁;已进行的灌注化疗疗程最短为2周, 最长为1年。对照组, 男性36例, 女性10例, 年龄最大77岁, 最小40岁, 平均年龄 (65.1±12.3) 岁。已进行的灌注化疗疗程最短为1周, 最长为半年。两组患者各项背景指标 (包括年龄、体重、职业、籍贯等) 无显著差异。

1.1.2 纳入标准

初次膀胱电切后的患者, 未行第二次或多次膀胱肿瘤电切;体格健全, 未合并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无明显心理障碍、精神病史的患者;未出现严重化疗副反应 (如持续高热、持续血尿等) 的患者;常住地址在湖南或周边省市的患者。排除标准为:已行多次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曾经诊断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初次接受化疗即出现严重副反应 (如持续高热、持续血尿等) 的患者;常住地址偏远或在国外的患者。

1.2 膀胱灌注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将硅胶导管顺尿道插入膀胱、将丝裂霉素40 mg加入0.9%生理盐水50 ml充分混匀后经导尿管缓缓注入膀胱内行灌注化疗, 为使化疗药物与膀胱黏膜充分接触, 灌注后需定时变换体位, 取左卧位、右侧卧位及仰卧位、俯卧位各30 min。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按照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所规定的泌尿外科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包括专科评估: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有无焦虑、是否知晓病情、自我形象的接受程度、健康史及身体状况, 灌注前护理:告知患者灌注注意事项并征求配合, 操作前定期消毒, 保持温度适宜, 环境隐蔽, 灌注中护理:严格执行无菌导尿术操作规程, 动作轻柔, 缓慢注入药物, 嘱患者卧床, 指导和协助患者变换体位, 保留2 h后排空膀胱。观察患者,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灌注后护理:做好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多饮水, 加强营养,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 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

1.3.2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1.3.2. 1 心理疏导

行膀胱灌注化疗前, 护理人员就化疗原理、过程进行详细解释, 帮助患者全面了解膀胱灌注化疗的意义,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若患者提出疑虑, 要耐心进行沟通, 及时消除患者疑虑感, 避免不良情绪酝酿, 提升患者治疗信心以及对医护人员信任度。

1.3.2. 2 情感支持

针对患者家属特别是配偶进行沟通, 因为家人是患者最大的精神鼓励来源和最信任的人, 引导家属特别是配偶参与到患者护理干预中来, 可以更全面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依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水平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尽量让患者理解膀胱灌注化疗的意义, 并且解释化疗对遏制癌症复发的积极意义。

1.3.2. 3 灌注期间细节护理:①行灌注治疗前, 评估患者有无膀胱、尿道等受刺激而引起的尿频、尿痛症状, 症状明显者须及时告知管床医师, 进行对症处理, 症状缓解之后再行灌注治疗。②灌注过程中, 注意动作轻柔, 并与患者进行交流, 以转移其注意力, 避免精神紧张而致使万尿道收缩影响插管, 药液温度37℃, 避免对膀胱黏膜刺激, 插管后再排尽膀胱内尿液, 避免导管插入过深或过浅。③灌注治疗拔出尿管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嘱咐患者多饮水, 及观察尿量, 确保每日排尿量在2000 ml以上。反复告知患者及家属规律化疗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每月末以健康讲座的方式对在院及出院的观察组患者进行律化疗宣教。同时定期打电话通知患者做膀胱镜检、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发现可疑病变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4 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依从性指标根据我院护理人员的丰富经验以及参考相关文献进行拟定[3], 内容包括:是否按时灌注、是否遵循医嘱服用药物、灌注治疗是否连续、是否配合护理操作、定期复查、戒烟以及常规知识掌握等七个方面。根据上述七个指标将依从性分为积极配合、勉强配合以及消极配合等三个等级。积极配合是指患者依从性较高, 满足上述七个条件中的六个及以上, 消极配合是指依从性极差, 不能完成任何一项指标, 普通配合的治疗依从性介于积极配合和勉强配合之间。在此我们用量化的指标表示依从性的高低, 依从率= (积极配合例数+普通配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84.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复查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定期复查率为89.1%, 对照组定期复查率为5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膀胱癌具有多发性、易复发性的特点, 且需长期反复治疗, 行膀胱灌注化疗是降低复发率的主要方法。但是面对这类疾病, 多数患者情绪波动较大, 易产生紧张心理, 而对化疗意义及过程的不了解, 更加导致患者在面对化疗时会因为巨大的恐惧而对抗治疗, 对医护人员信任度低, 常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中, 使患者对化疗依从性下降, 严重影响灌注化疗的疗效[4,5], 最终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只有让患者理解灌注化疗及护理的意义, 才会提高患者术后灌注化疗依从性。

3.2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行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护理干预首先要让患者了解以及认同灌注化疗的意义并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应耐心向患者介绍膀胱药物灌注的必要性, 向患者介绍灌注目的、操作过程, 让患者了解膀胱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少。其次, 护理人员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加强膀胱灌注治疗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宣教。这要求我们首先需加强自身操作水平, 掌握各类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 并向患者以通俗语言详细介绍, 消除患者对治疗药物的陌生感, 并提升自我保健意识, 及早发现及消除化疗药物的副反应[6,7]。

3.3在化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更加注重细节护理, 在药物保留期间, 必须定时提醒患者翻身, 保留时间一到, 应立即排尽尿液, 并大量饮水。灌注完成后, 还需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宣教, 膀胱灌注治疗需要长时间、定期进行, 即术后先每周1次, 共8次, 复查膀胱镜无异常, 改为每月1次, 持续满2年。尽可能用护理细节改善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及抵触情绪[8]。

本研究结果显示,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膀胱癌术后患者灌注化疗依从性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措施注重治疗细节以及患者感受, 可降低患者心理负担, 其治疗依从性较常规护理患者更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平川.膀胱癌患者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9 (20) :366-368.

[2]金碧霞, 郑小泉, 叶丽敏.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 2012, 8 (5) :112-114.

[3]陈勤, 蔡利霞.60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病人行门诊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6 (1) :69-71.

[4]韩志兴, 王涛, 薛芃, 等.TURBT术后灌注化疗对预防复发的长期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8 (10) :589-591.

[5]Bozkurt Y, Sancaktutar AA, Soylemez H, et al.A Solution for delay and survival in bladder cancer:the use of remindertext messages[J].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 2012, 11 (20) :310-312.

[6]张惠, 孙晓茹, 田莹.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改进与护理[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5 (1) :89-91.

[7]项安凤, 雷艳, 陈咏梅, 等.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8 (5) :130-132.

膀胱内灌注化疗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30~75岁,平均56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膀胱移行性细胞癌,术后1周无血尿按治疗方案在我科治疗室行膀胱灌注治疗。

1.2 灌注方法

灌注前4h嘱患者少饮水或不饮水,以减少尿液的生成,备好药液后,嘱患者排空膀胱,清洁会阴部,取仰卧位,屈膝双下肢自然分开,按导尿程序进行消毒,插尿管排尽余尿,将吡柔比星20mg稀释于生理盐水40 mL或丝裂霉素30 mg稀释于生理盐水40 mL,混匀溶解后注入膀胱,注毕再注5~10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15 min更换体位(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保留1~2h后排出。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共8次[5],术后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术后3、6、12个月复查膀胱镜,对发现可疑病变取活检以确定是否复发。

1.3 结果

对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施行膀胱灌注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在本组患者中,有36例患者痊愈,症状完全消失,镜检黏膜正常;有7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尿路刺激征或血尿,镜检可见散在病灶,活检组织为慢性炎症。2例术后8~11个月复发,复发率4.4%,再次行TURBT及膀胱灌注化疗,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改变。通过平时在院咨询和电话联系,多数患者对膀胱肿瘤有很好的认识,并知道如何在生活及治疗中配合医师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生活态度乐观。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膀胱肿瘤患者多有血尿病史,且部分为多发性、复发性膀胱肿瘤,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治疗长期性的顾虑,患者有很大心理压力,护士应耐心细致地作好解释工作,讲明手术治疗重要性和后续膀胱药物灌注的必要性,膀胱内药物灌注无痛苦(区别于全身化疗),不住院,费用低,基本上不影响生活、工作,使患者了解完整的膀胱肿瘤治疗过程,树立良好的康复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2 灌注前护理

①首先根据医嘱正确配置灌注药物。②询问患者上次膀胱灌注时间及灌注后的反应,饮食情况。③嘱患者灌注前4 h禁饮水,灌注前排空膀胱内尿液,避免膀胱内尿液稀释药物浓度,降低药物治疗效果。

2.3 灌注中的护理

术后1~2周开始灌注,采取正确的灌注方法:①灌注前要详细了解药物的灌注剂量及药品有效期。②嘱患者排尽尿液,选用无刺激性硅胶尿管,在无菌操作下行膀胱内药物灌注。对于女性患者在经期或有泌尿系统感染时禁止灌注。③操作轻柔,避免反复插管引起患者恐惧和尿道黏膜损伤,尿管置入膀胱后灌药,拔出尿管前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尿管,防止药液浪费。④膀胱刺激症状较重者可嘱其灌注前半小时口服M受体阻止剂。⑤灌药后指导患者变换体位使药物弥散分布于膀胱黏膜,保留1~2h排出,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

2.4 灌注后的护理

①药物灌入膀胱后应嘱患者每15min变换一次体位以俯卧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使药物充分与膀胱黏膜接触,吡柔比星保留1 h丝裂霉素保留2h后排出。如患者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灌注药物后应将引流管夹闭,1~2h后开放。灌注后2h内应控制饮水,待药物排出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不少于3000 mL,其目的是加速尿液生成以起到内冲洗的作用,保护膀胱黏膜,以免造成化学性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灌注后如出现尿痛、尿频或血尿等症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②重视B超及膀胱镜检查:向患者讲明B超及膀胱镜复查的必要性,嘱患者一旦发生血尿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复查,术后3、6、12个月复查膀胱镜。③饮食护理:多数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营养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宣传摒弃不良嗜好,改变饮食结构,少食油炸、烧烤及含亚硝酸盐食物,多喝水的必要性,每天2500~3000mL为宜,嘱其定时排尿,禁止憋尿,训练膀胱逼尿肌的功能。

2.5 出院指导

膀胱药物灌注疗程长,每次间隔时间随疗程有所变化,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灌注疗程、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以及出院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同时给患者建立随诊指导卡,留下随访的通讯录,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进行随访。

3 讨论

膀胱灌注治疗是膀胱肿瘤术后预防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正确的灌注方法和细致的观察是确保膀胱药物灌注疗效发挥、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使患者主动配合并坚持连续性治疗,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与护理特别重要,而且全面和良好的护理能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在平时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摘要:目的总结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灌注的细心观察与护理。方法对45例患者用不同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45例患者随访34例患者痊愈,9例好转.2例术后8~11个月复发,复发率4.4%。结论正确的灌注方法和细致的观察是确保膀胱药物灌注疗效发挥、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全面和良好的健康教育与护理能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关键词:膀胱癌,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宋晓东,周四维,叶章群,等.膀胱灌注黏膜黏附化疗药物HPC MMC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489.

[2]任黎刚.卡介苗治疗膀胱肿瘤机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3,23:147.

[3]孙祥宙,戴宇平,丘少鹏,等.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157.

[4]吴伟江,邹伟波,王行环,等膀胱癌经尿道电切除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复发临床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8(22):612.

[5]王玉梅.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2:110.

膀胱内灌注化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8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 男56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在55~75岁之间。均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是初发膀胱肿瘤, 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后病理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分期包括有Tis、Ta和T1期, 其中绝大多数为单发肿瘤。肿瘤分期:Tis3例、Ta24例、T159例;肿瘤分级:G1级40例、G2级27例、G3级17例。术后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 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9例, 年龄55~69岁, 平均年龄 (62±3.5) 岁, 肿瘤分期为Tis、Ta和T1期;观察组:男33例, 女9例, 年龄57~75岁, 平均年龄 (61±4.2) 岁, 肿瘤分期为Tis、Ta和T1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

1.2 灌注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24 h内行膀胱灌注化疗 (女性月经期顺延) , 然后从术后7 d开始进行维持膀胱灌注化疗。灌注前嘱患者先排空尿液, 常规消毒后插入导尿管, 注入灌注液, 拔出导尿管。对照组灌注方案为丝裂霉素 (规格10 mg/瓶, 国家准字H31020503) 30 mg+生理盐水30 m L, 每30 min变换体位 (仰、俯、左右) 1次, 共保留灌注液2 h, 7 d/次, 8次后改为每月灌注1次, 共1~2年;观察组灌注方案为吉西他滨 (规格1.0 g/瓶, 国家准字H20063675) 1000 mg+生理盐水40 m L, 每15 min更换体位 (仰、俯、左右) , 保留2 h以上后排尿, 7 d/次, 8次后改为每月灌注1次, 共1~2年。

1.3 观察指标和随访

随访所有病例24个月, 两组所有患者灌注后每3个月复检1次, 半年后每6个月进行复查, 复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膀胱镜等, 并详细记录每次灌注后的患者的全身局部反应状况, 其中全身反应的观察指标为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局部反应有化学性膀胱炎和尿道狭窄。若肿瘤复发, 肿瘤分期未有进展, 则按原方案继续行膀胱灌注;若肿瘤分期增高或在1年内多次复发, 则对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尿道改道术。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n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随访24个月, 其中观察组 (吉西他滨) 、对照组 (丝裂霉素) 的复发率分别为7.14%、33.33%, 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的观察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膀胱灌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如膀胱刺激症状, 有的患者甚至出现血尿症状。观察组共发生3例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为7.14%。对照组共发生16例不良反应现象, 不良反应率为38.10%,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吉西他滨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膀胱刺激症和肝功能损害, 但所占比例低;丝裂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膀胱刺激症, 严重者可见血尿。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恶性肿瘤, 是能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2]。TNM分期分为Tis、Ta、T1、T2a-b、T3a-b、T4期, 其中临床上习惯将Tis、Ta、T1期称为表浅性膀胱癌, 即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目前常用手术联合膀胱灌注来治疗和预防肿瘤复发。膀胱灌注化疗能有效的减少或推迟肿瘤的复发,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 化疗药物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如白细胞下降、膀胱刺激症状等。因此在选择合适且有效的化疗药物的同时还应选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这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丝裂霉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药物, 可使细胞的DNA解聚, 同时阻碍DNA的复制,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3]。其主要不良反应是膀胱刺激症及肉眼血尿等。宋圣亮等[4]对63例患者应用丝裂霉素进行膀胱内灌注, 肿瘤复发率为19.1%,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而在该研究统计观察示, 膀胱刺激症的发生率为30.95%, 血尿的发生率为7.14%, 总不良反应率为38.10%, 说明丝裂霉素的全身不良反应小, 且其复发率为33.33%, 说明丝裂霉素的对减少肿瘤复发以及延长肿瘤的无瘤间期的有效性。吉西他滨属细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 主要杀死处于S期的细胞, 同时阻断细胞增殖由G1向S期过渡的进程[5,6]。需要注意的是, 吉西他滨能够降低术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 但不能改变膀胱癌的进展[7]。田建海等[8]对43例行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 统计其复发率为23.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该资料中, 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其复发率为7.14%,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 验证了吉西他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全身不良反应小, 降低肿瘤复发率, 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综上所述, 该研究认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应用吉西他滨预防肿瘤复发及进展较之丝裂霉素效果更好, 另外该研究中吉西他滨组的复发率低于以往报道中的数据, 可能与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即行灌注和复发等级的误判等因素有关。吉西他滨没有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尽管现在应用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治疗膀胱癌及预防其复发才刚刚起步, 但通过研究其安全性和代谢动力学, 可以提供更佳的术后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颜海标, 黄伟华.膀胱癌灌注化疗临床疗效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 2014, 20 (4) :638-640.

[2]邱永丰, 张永瑞, 宋志宇, 等.应用于膀胱癌灌注治疗的化学药物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9) :1463-1465.

[3]张钊华, 宋桂敏, 高波.浅表性膀胱癌手术后药物膀胱内灌注复发率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 (5) :89.

[4]朱圣亮, 杨芳.丝裂霉素C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 (6) :729-731.

[5]徐聪, 于世英.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 2016, 14 (3) :199-202.

[6]白云金, 李金洪, 魏强, 等.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 29 (10) :938-941.

[7]王晓天, 宋永胜, 崔军.TUR-BT术后行表柔比星、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 (11) :2328-2330.

上一篇:毛竹产业下一篇:趣味性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