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膀胱冲洗

2024-09-25

持续膀胱冲洗(精选8篇)

持续膀胱冲洗 篇1

持续膀胱冲洗是为了清洁膀胱, 消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细菌、黏液等异物而进行的操作[1], 其原理是利用三通导管, 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进行冲洗, 再运用虹吸原理将灌入膀胱中的液体引出来[2]。传统的持续膀胱冲洗装置尚存在一些不足, 操作时间较长, 且暴露无菌溶液的次数较多, 导致膀胱冲洗的效果并不理想[3]。因此, 有学者提出采用改良全密闭式装置来进行持续膀胱冲洗[4]。针对这一观点, 我院选取了20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 (TURBT) 术后、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术后、严重血尿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装置的临床使用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例TURBT术后、TURP术后、严重血尿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 (n=100) 和B组 (n=100) , 其中A组男96例, 女4例;年龄4 0 岁~65岁, 平均年龄 (51.9±2.7) 岁;行TURBT术36例, TURP术52例, 严重血尿患者12例。B组男95例, 女5例;年龄4 1 岁~67岁, 平均年龄 (52.3±1.8) 岁;行TURBT术32例, TURP术53例, 严重血尿患者1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的目的, 同意参与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B组:患者采用传统膀胱冲洗装置来进行操作。医护人员将500 m L生理盐水6瓶按无菌操作法加入一次性3 L冲洗袋连接导尿管, 以一次性引流袋接三腔导尿管, 引出冲洗液, 并持续开放, 保持对膀胱的持续冲洗。②A组:患者采用改良全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装置来进行操作。将2袋3 000 m L等渗液接双针冲洗管路连接导尿管, 3 000 m L子母式集尿器接三腔导尿管, 形成改良的全密闭式膀胱冲洗通路装置, 之后再进行持续冲洗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2组患者3 d内的冲洗量、换袋频次和引流情况。②对2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 按照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来评价, 其中非常满意:患者冲洗情况良好, 冲洗结束后患者的身体有了明显的改善;较满意:患者的冲洗情况较好, 冲洗结束后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较好;满意:患者在冲洗治疗之后, 病情有所改善, 但还需继续进行治疗;不满意:患者的治疗感受较差, 冲洗情况不佳。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冲洗情况比较

在3 d内对2组患者的冲洗量、换袋频次和引流情况进行观察, A组的冲洗情况均要优于B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引流情况比较A组患者引流情况均良好, B组患者中偶有受阻情况。

2.3 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在治疗结束后分别对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 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4%) 明显高于B组 (82%) ,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持续膀胱冲洗可预防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和一些并发症,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手术安全性重视提高的同时, 也对持续膀胱冲洗的效果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200例TURBT术后、TURP术后、严重血尿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对改良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从结果可知, 改良密闭式的持续膀胱冲洗装置整体的冲洗效果较好, 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换袋频次, 并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 达到了94%, 明显比接受常规冲洗的B组患者的满意度82%要高。

综上所述, 使用改良全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装置能够减少换袋频次, 并且引流情况良好, 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玲, 王志红.全密闭式膀胱冲洗装置的改良[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 26 (4) :257-258.

[2]段富霞.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器在持续膀胱冲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4) :14-15.

[3]张淑杰, 李新新.一次性持续膀胱冲洗引流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6) :552-553.

[4]田仁娣, 刘静, 杨蓉, 等.优质护理理念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 2014, 35 (3) :407-409.

[5]曾洁, 王梅, 江桂琴, 等.改良持续膀胱冲洗装置预防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9) :2331-2333.

持续膀胱冲洗 篇2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术;膀胱冲洗液温度;膀胱痉挛

【中图分类号】 R61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75-0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最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持久等优点。而膀胱痉挛是前列腺摘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常规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目的是将前列腺创面出血及时稀释冲出,避免在膀胱内形成血凝块后堵塞导尿管,诱发膀胱痉挛。有研究[1]表明,膀胱冲洗本身产生刺激也是诱发出血因素之一,尤其是冲洗液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增加术后出血量,而将冲洗液适当加温,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2例,年龄62-88岁,平均69.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疾病程度、症状体征等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均>0.05),2组患者在连硬处麻下行TURP术。

1.2方法

术后送患者至病房后,通过术中留置的三腔气囊导尿管,给予等渗液持续膀胱冲洗,渗透压为308mmol/L,规格:3000ml/袋。PH4.5-7.0无菌。冲洗装置悬挂高度距膀胱平均约60cm,冲洗管路为Y型装置,管径为1.5cm,管路插入蝴蝶结形出水口,冲洗液速度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及时调整。

1.2.1实验组采用我科引进的恒温加温器,将等渗冲洗液放进水槽插上电源调整冲洗液温度35-37℃,保证冲洗液温度接近人体体温。并于膀胱冲洗过程中定时测量记录冲洗液温度。

1.2.2对照组进行持续膀胱冲洗,采用室温冲洗,将等渗冲洗液直接挂在输液架上进行持续冲洗,因本院病室温度由中央空调调控,全年室温均保持在22-25℃左右,冲洗时记录冲洗液温度。

1.3、2组患者护理要点:①密切观察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畅通,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叠、扭曲、定时挤压,如为较大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应顺向挤压,无效时,立即使用无菌注射冲洗,直至引流通畅。②加强心理护理。术后疼痛、紧张、焦虑,可使血压增高,加重出血,增加引流管堵塞。应教会患者放松技巧,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③避免腹压增高的因素。如便秘,咳嗽,手术前后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前行清洁灌肠,术后给予易消化食物。④预防泌尿系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及时倾注冲洗液,尿道外口用络合碘消毒,每天2次,导尿管周围用无菌棉垫包裹,污染后及时更换。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液排出。

2观察指征及判定标准

膀胱痉挛:记录两组发生膀胱痉挛的例数及间隔时间。将膀胱痉挛患者分为轻、中、重3型。轻型:轻微的膀胱胀满感和膀胱痉挛痛,冲洗通畅,冲洗颜色变化不大,5-6次/d;中型:明显的膀胱胀满感和膀胱痉挛痛,较强的尿意和便意,导尿管周围血性尿液外溢加重,冲洗液返流,冲洗液血色明显加深,导尿管周围有血性尿液外溢加重,冲洗液颜色加深,每1~2h出现1次;重型:难以忍受的膀胱痉挛痛,强烈的尿意和便意,导尿管周围血性尿溢加重,冲洗液返流,冲洗血色加深,患者不断屏气,数分钟出现一次。

引流管堵塞:由课题组人员制定详细的观察表,随时观察记录2组患者膀胱冲洗液量,冲洗持续时间,血凝块堵管率及引流管颜色来综合评价术后引流管堵塞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

表一2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例)

注:X2=6.98P<0.01

表二2组患者引流管堵塞情况比较(例)

注:X2=5.45P<0.05

3、结果:实验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间隔时间、引流管堵塞较对照组少,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4讨论

两种冲洗温度对于TURP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4.1两种冲洗温度对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效果

BPH患者TURP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高达40-50%[7],其发生原因复杂,其中术后膀胱冲洗液温度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从护理的角度出发,应尽量减少因冲洗液温度不当而引起膀胱痉挛,本研究结果试验组以35-37℃进行膀胱冲洗,膀胱痉挛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室温冲洗液与人体腔内温度相差较大,加之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手术应激后身体适应调节能力下降,大量明显低于低温的等渗冲洗液水冲洗膀胱,使患者感觉全身发冷,精神紧张,增加了膀胱痉挛的可能性,而试验组(35-37℃)接近人体体温,冲洗时不会对膀胱造成刺激,而有效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增加了患者舒适度。

4.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引流管堵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二种冲洗液温度与膀胱痉挛发生例数及与引流管堵塞发生例数接近。提示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与引流管堵塞着关系密切。TURP术后,前列腺窝渗血较多,如冲洗不能及时有效,极易形成较大血凝块而堵塞引流管,造成引流不畅,膀胱内压增高,诱发膀胱痉挛,而膀胱痉挛又使出血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实验组(35-37℃)接近人体体温,利于保障血凝酶的正常功能,不刺激膀胱,使血管保持正常舒缩功能而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从而减少形成血凝块而堵塞引流管而诱发膀胱痉挛。

小结:

膀胱痉挛是TURP术后常见并发症,持续膀胱冲洗液温度与膀胱痉挛有密切的关系。护士应做好膀胱痉挛及出血的正常判断及评估,控制好膀胱冲洗液温度35-37℃的等渗冲洗液为适宜温度,能更好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缩短住院日程,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解丹,郑瑾,苏兰诺.两种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经尿道前列腺切切术后出血膀胱痉孪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1.4.4.334.336.

[2]马芙蓉.膀胱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孪的影[J]现代护理2007.13(23).2206-2207.

[3]梅华.泌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1.

[4]刘会玲.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孪疼痛控制及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47(8)637-639.

[5]李瑞梅.改进的膀胱冲洗法在前列腺术后膀胱痉孪患者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10.12(学术版)3-4.

[6]邓小英,邬娜,李利香.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前列腺切切术后并发症影响,湘南学报医学版2007.9(2)59-60.

持续膀胱冲洗 篇3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扬州华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 (容量1600ml) 。产品标准号:YZ/苏扬0063-2005。

1.2 方法

将胸腔闭式引流瓶内的插管去掉, 并挂于床头合适的位置。将连接管一端与三腔弗来氏尿管的一个出口相连, 另一端与胸腔闭式引流瓶相连。

2优点

2.1 利于观察引流液

由于该装置所有部位均透明, 利于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 可及时发现出血、感染, 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2 降低感染率

由于该装置为封闭的系统, 避免了感染。对3000例患者临床应用, 无1例因冲洗原因而发生逆行感染。

2.3 利于记录引流量

该引流瓶刻度准确, 能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

2.4 降低消毒成本

该引流装置为一次性使用, 不需要反复进行消毒处理, 降低了消毒成本。

膀胱冲洗的护理措施及对策 篇4

关键词:膀胱冲洗,护理,对策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 术后患者给予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 年龄 (56.2~74.5) 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全部实施前列腺增生摘除术, 术前、术后进行尿流率的测定。

1.2 膀胱冲洗方法

装有0.9%生理盐水的密闭式瓶, 置入40℃温热水中浸泡30min。生理盐水瓶连接输液器, 接头处通过三腔气囊导尿管, 尿管出口连接无菌引流袋, 打开调节器进行冲洗。通过冲洗器的悬挂高度, 来调节冲洗速度。如果膀胱冲洗速度过快, 可导致膀胱壁的机械性损伤, 如果膀胱冲洗速度过慢, 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冲洗效果。一般冲洗速度可控制在70~130滴/min[1]。持续膀胱冲洗的时间, 保持在一般2~5d为宜。冲洗时选择细口进水, 粗口出水。一般选择大型号导尿管和弹性好的三腔导尿管。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就可以进行冲洗, 患者采取侧卧位, 冲洗温度要适宜, 微温最好, 通常冲洗直至排出淡红色或者淡黄色冲洗液或者冲洗液变清。

1.3 护理措施

(1) 加强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的膀胱冲洗刺激, 常常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血压、心率升高等症状, 继而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 医务人员要尽可能地向家属和患者讲述膀胱冲洗的治疗效果及其注意事项。 (2) 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 医护人员要严密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会阴和阴囊有无肿胀, 并注意患者的腹部体征。一旦患者出现腹部隆起等症状, 并伴有明显的膀胱刺激征, 膀胱区叩诊浊音时, 可能预示会有尿潴留, 要对冲洗的尿管进行加压, 但压力不宜过大, 保持引流通畅即可[2]。 (3) 根据血尿程度调整膀胱冲洗速度。如果患者出现肉眼血尿, 提示可能出血较多, 此时要将冲洗速度加大, 必要时, 要进行加压冲洗, 避免血凝块堵塞尿路, 保持尿路通畅。注意患者的膀胱冲洗速度, 记录灌注量和排出液量。 (4) 控制膀胱痉挛和记录尿量, 前列腺摘除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膀胱痉挛, 导致血压升高, 所以医护人员要控制患者的膀胱痉挛发作, 并记录其尿量。 (5)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对冲洗装置进行定期高压灭菌, 保持无菌状态。每天采用碘伏消毒, 2次/d。患者要定时翻身, 使其床铺保持整洁和干燥, 按摩患者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创伤床上活动, 适时进行下床活动, 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咳痰等动作, 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肺部感染。

2 结果

经过有效的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有效护理, 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全部治愈出院, 没有出现并发症。与治疗前最大尿流率相比 (6.2±3.5) mL/s, 治疗后最大尿流率明显提高 (17.8±4.1) mL/s,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膀胱冲洗是将药液 (常用液体有生理盐水、新洁儿灭溶液、呋喃西林等) 注入到膀胱, 再将其引流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3]。经过持续的膀胱冲洗, 可以及时的将残存在膀胱内的血性液体排出体外。前列腺患者通常是年老体弱患者, 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 预后相对较差。因此, 在前列腺摘除术患者时, 医护人员一定要保持引流通畅,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异常症状, 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其主治医师, 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本研究,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 术后患者给予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进行比较分析。经过有效的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有效护理, 4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全部治愈出院, 没有出现并发症。与治疗前最大尿流率相比 (6.2±3.5) mL/s, 治疗后最大尿流率明显提高 (17.8±4.1) mL/s, P<0.05, 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 前列腺摘除术后, 膀胱冲洗的有效护理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馨, 钟连珍, 符钻英, 等.不同护理行为对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7, 7:63~64.

[2]梁秀莲.前列腺摘除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8:88~89.

留置导尿病人膀胱冲洗的护理 篇5

1 膀胱冲洗用具与方法

1.1 膀胱冲洗用具

在膀胱冲洗用具的选择方面, 王粤湘[1]认为硅胶导尿管与传统橡胶管相比, 组织相容性好、表面光滑、质地柔软、细菌不易黏附, 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减轻对尿路的刺激。

1.2 膀胱冲洗方法

传统的膀胱冲洗使用膀胱冲洗袋, 破坏了导尿系统的密闭性。由于引流管和冲洗管与“Y”型管的连接口不吻合, 不易套牢, 在连接时造成漏液和污染, 增加了细菌进入的机会。王燕等[2,3]改进一次性引流袋, 按静脉输液流程准备膀胱冲洗液, 冲洗前先引流尿液, 使膀胱排空, 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膀胱冲洗, 不需要松解气囊导尿管的冲洗端口, 直接在其管壁上穿刺, 保持了气囊导尿管的密闭性, 从而降低和减少了感染。

2 冲洗液的温度

周蓉等[4]认为, 冲洗液温度过低易刺激膀胱平滑肌, 引起膀胱痉挛, 膀胱容量相对减小, 冲洗时易造成冲洗液从尿道口溢出的现象。膀胱冲洗液的温度保持在20 ℃~30 ℃, 可有效减少膀胱痉挛的次数, 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3 膀胱冲洗的速度

王燕[2]认为, 膀胱冲洗速度过快可引起膀胱负担过重, 冲洗液对膀胱壁产生的这一机械损伤, 使膀胱黏膜受损, 细胞脱落增加感染机会。王粤湘[1]指出, 一般膀胱冲洗滴速为60 gtt/min~80 gtt/min, 每次滴完后夹紧调节器, 使药液在膀胱内保留20 min~30 min。

4 膀胱冲洗频率

研究发现, 试图通过无菌溶液对下尿路的冲洗来预防尿路感染并无积极意义, 所以不主张行膀胱冲洗[5,6,7]。在可能的条件下, 应嘱病人多饮水, 且冲洗过频, 可增加膀胱负担, 造成损伤, 增加感染几率。针对已存在尿路感染的病人, 陆彩萍等[8]研究提示, 对短期留置尿管的病人, 在加强无菌观念、使用密闭式的引流、采取密封式的冲洗方法、选用有效的冲洗液的情况下减少膀胱冲洗频率, 可达到降低膀胱感染率的目的, 以每周进行膀胱冲洗1次为宜。另有实验表明, 长期留置尿管膀胱冲洗间隔时间以每周2次为最佳, 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使尿路感染发生率降为最低[9]。

5 冲洗液的选择

5.1 中药冲洗液

5.1.1 中药煎剂

周蓉等[4]采用中药车前子9 g、瞿麦15 g、匾蓄15 g、公英15 g、黄檗6 g、肉桂5 g、木通9 g、山栀子9 g, 煎取1 000 mL, 每日冲洗500 mL。现在医学研究表明, 上述药物对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明显地抑制和杀灭作用, 对于截瘫病人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有大量耐药菌株者尤为适宜。

5.1.2 鱼腥草注射液

鱼腥草挥发油葵酰乙酰、月桂醛等有效成分作用于机体, 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加强对细菌的吞噬杀灭能力, 因而可降低尿液细菌计数阳性率, 但9.7%病人出现局部过敏症状, 未进行处理, 在严密观察中完成膀胱冲洗, 停药后自行好转[4]。张俊玲[10]等也发现, 采用鱼腥草注射液进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效果明显, 其预防效果优于呋喃西林冲洗液, 与庆大霉素冲洗液相比, 细菌培养阳性率及镜下血尿阳性率均较低, 且庆大霉素冲洗液具有肾毒性, 不能用于肾功能不全病人, 而鱼腥草注射液则无此禁忌。

5.1.3 大蒜素

大蒜素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对膀胱上皮细胞无明显损伤, 和静脉给药配合使用, 可以明显缩短疗程。乐岭等[11]用大蒜素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 用药过程中病人无膀胱刺激症状, 用药后的尿常规检查好转, 尿培养示真菌消失, 随访病情无反复。

5.1.4 新洁尔阴

新洁尔阴由蛇床子、黄檗、苦参、苍术等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去湿消炎、杀虫止痒的功效, 能明显抑制尿道细菌的生长, 且该药配制容易, 使用方便, 局部无刺激现象, 在使用中未发现副反应。李秀芝等[12]认为, 新洁尔阴不但杀菌力强、作用快、毒性低、刺激性小、对黏膜无损害, 而且抗菌谱广, 对多种真菌和病毒也有作用, 可明显延缓尿路感染的发生时间, 且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较未用药组和抗生素组明显降低。王丽璇等[13]实验说明, 新洁尔阴组疗效明显优于庆大霉素对照组, 可作为长期留置导尿管的预防性常规冲洗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冲洗液。

5.2 西药冲洗液

随着临床对膀胱冲洗效果的深入研究, 许多西药膀胱冲洗液广泛应用于临床, 常用的有生理盐水、氯己啶、0.02%呋喃西林液、1∶5 000氯己定、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甲硝唑、氯己啶、雷弗奴尔等, 但多年的临床应用也表明, 有些西药冲洗液存在诸多弊端。研究认为, 氯己啶冲洗液对尿路常见致病菌无效, 反而能消灭正常栖息菌, 导致耐药菌的滋生, 建议对导尿病人应避免用咪康唑来预防感染[4,14]。同样周蓉等[4]认为, 传统使用的呋喃西林并不能起到杀灭细菌作用, 反而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从而增加尿路感染机会。同时呋喃西林溶液用于膀胱冲洗易导致膀胱麻痹。且1∶5 000氯己定行膀胱冲洗后, 镜下血尿发生率为49.32%, 停止冲洗后血尿可自行消失, 用该药冲洗加重对糖尿病病人的肾功能损害, 且持续时间较长。且对尿路常见致病菌无效, 反而能消灭正常栖息菌, 导致耐药菌滋生。

5.2.1 碘伏

研究用0.5%碘伏20 mL无菌操作经导尿管注入膀胱, 并保留30 min, 可彻底杀灭膀胱及尿管内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含碘伏的尿液排入集尿袋后又进一步杀灭集尿袋内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由于碘伏为消毒杀菌剂, 应用后不会造成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出现, 治疗过程中无膀胱刺激症状等不适, 未见不良反应, 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15]。李超群等[16]以已存在尿路感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 表明插尿管时以0.3%碘伏润滑尿管, 可杀灭尿道内可能存在的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口周围黏膜进入膀胱, 每天用 0.3%100 mL碘伏在无菌操作下经尿管注入膀胱, 保留20 min, 可彻底杀灭膀胱及尿管内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使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的可能性降低。与常规膀胱冲洗液相比0.3%碘伏对改善尿路感染的菌尿状态效果更为理想, 且操作简单, 无明显毒副反应。

5.2.2 生理盐水

邹新娟[14]认为, 生理盐水冲洗不能够减少尿管阻塞发生率, 也不减少发热, 相反冲洗期间可能与更多的发热有关, 因此每日1次冲洗又耗时又浪费, 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周蓉等[4]认为, 0.9%氯化钠溶液优于其他冲洗液, 每日1次冲洗膀胱, 能减少尿管阻塞以及伴随发热的后遗症, 其研究结果表明生理盐水冲洗并没有减少尿管结晶的发生率。国外有关研究提倡冲洗用生理盐水, 在无特殊感染的情况下, 不用抗生素, 以免造成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尿路感染[17]。

5.2.3 甲硝唑

针对已存在尿路感染的病人, 李秀芝等[12]实验发现, 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前提下, 做菌谱鉴定, 以筛选出具有特异性的抗生素进行膀胱冲洗在短期内是有效的。0.02%甲硝唑液250 mL每天行膀胱冲洗, 3 d~5 d后菌尿率为13.64%, 明显优于呋喃西林和生理盐水。甲硝唑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 对厌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的感染效果显著[4]。

5.2.4 肝素注射液

肝素注射液用于膀胱冲洗优于呋喃西林, 肝素是一种高效的抗凝剂, 可以阻止纤维蛋白凝聚进而阻止导管表面晶体黏附及导尿管包壳形成[4]。

5.2.5 咪康唑

采用咪康唑200 mg加灭菌生理盐水至200 mL膀胱冲洗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 每天2次, 每次保留30 min, 共7 d, 总有效率95%[4]。

5.2.6 阿米卡星

实验证明, 阿米卡星冲洗膀胱8 d, 明显优于庆大霉素、甲硝唑和生理盐水。通过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认为, 阿米卡星对预防尿路感染效果最好[4]。

5.2.7 枸橼酸与氯化镁溶液 (SubyG) , 苯乙醇酸

邹新娟[14]认为, 反复产生尿管结皮壳和堵塞的病人用SubyG和苯乙醇酸冲洗有好处, 可降低结壳和感染。但SubyG和苯乙醇酸冲洗后会出现尿酸结晶, 同时尿中频繁出现红细胞, 提示了酸液对黏膜的损伤作用。

6 小结

膀胱冲洗用于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性存在很大争议, 短期内插管做好基础护理, 建议不行膀胱冲洗, 鼓励病人大量饮水自行冲洗尿道。必须予以膀胱冲洗的情况下,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应选择密闭性高的冲洗用具, 且不宜频繁冲洗;冲洗液的温度宜在20 ℃~30 ℃, 不宜过低, 以免发生膀胱痉挛, 增加感染率;冲洗速度不宜过快, 否则对膀胱壁造成损伤;对某些特定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可以针对性的采用某些膀胱冲洗液;长期插管的病人应做好抗生素选择。因此, 应对病人进行充分评估以确定是否进行膀胱冲洗以及如何进行冲洗, 同时严格遵守无菌规则, 做好基础护理。

摘要:介绍膀胱冲洗用具、方法、速度、频率、冲洗液的温度以及冲洗液的选择对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影响, 指出正确的膀胱冲洗可以有效降低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巧用静脉留置针用于膀胱冲洗 篇6

1 方法

临床当中最长见的尿管是:经硅化处理的双腔气囊乳胶导尿管, 末端为Y形状, 侧管为气囊管, 可以注水、注气, 起固定尿管的作用, 直管为导尿管, 可接引流袋, 同时直管也是做膀胱冲洗的通路, 做膀胱冲洗时反复对尿管直管的穿刺导致末端Y型处漏液, 不仅污染床单位而且减少了留置尿管的时间, 只能再次为患者行留置尿管的操作, 进而增加患者的痛苦, 增加感染的机率, 经过我科临床实践, 在尿管直管处增加一个静脉留置针, 给予固定在直管处保留, 进行膀胱冲洗时刻直接连接在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上, 从而减少了反复对尿管直管的直接穿刺, 避免尿管Y型处漏尿、漏液的情况, 延长了尿管的留置时间。

2 优点

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62例膀胱肿瘤患者,患者年龄25—78岁。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膀胱冲洗,且符合疾病相关诊疗标准[1],患者及家属对我院相关诊疗措施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根据患者膀胱冲洗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45.64±2.3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46.39±2.42)岁。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等方面未出现明显的差异性(P>0.05),可进行充分比较。

1.2 排除标准[2,3]

(1)年龄大于80岁者;(2)术前合并严重感染者;(3)合并代谢严重紊乱者;(4)无家属者;(5)精神疾病者、语言障碍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及术后情况,对其开展良好的膀胱冲洗,并为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工作,整个护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医嘱及医院相关规定。观察组患者膀胱冲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为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实施方法见下文:

1.3.1 心理辅导:

由于膀胱肿瘤易反复发作,对其实施治疗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若术后进行膀胱冲洗,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焦虑、不安情绪。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介绍膀胱冲洗治疗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此种方法的安全性。针对拒绝配合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充分调动家属的治疗积极性。

1.3.2 膀胱冲洗过程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膀胱冲洗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主要生命体征情况,发现异常状况要及时汇报给医师,并协同医师做好相应处理。冲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我院的无菌操作标准,并牢固掌握冲洗要点,避免空气进入患者腹腔,进而有效预防或减少感染。整个操作处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动作迅速、轻柔,并严格按照患者实际需要,科学选择导尿管型号,实际操作时要注意明确患者的主要插管方式,减少插管不良事件,并缓解相关操作对患者尿道所产生的刺激性。1.3.3管道护理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冲洗效果,护理人员要对体患者位进行科学指导,在为患者更换体位时,要观察患者反应,无法耐受者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变换次数。与此同时,正确连接导管,并有效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避免管道脱落。

1.4 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做详细统计。

1.5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膀胱冲洗,观察组中仅有1例(3.23%)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对照组中3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置管不良事件,2例血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也会制约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很多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在对其开展手术治疗后,要为其实施良好的膀胱冲洗,进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并减少术后感染及相应的并发症,为患者预后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为患者开展膀胱冲洗辅助治疗处理时,作为护理人员,要立足于临床护理干预需要及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冲洗护理配合,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避免出现不良风险事件。针对性护理干预强调以患者为本,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的护理干预配合,使患者的临床诊疗活动更具针对性[4]。

纳入本研究的患者中,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对症护理干预模式,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进行充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3.23%,明显小于对照组(25.8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研究结果与温慧敏[5]的研究结果相符,不仅能够证明此次研究结果真实、客观,同样也能够说明在对患者实施膀胱冲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及并发症,对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对症护理工作可保证膀胱冲洗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作为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护理技能,进一步识别高危人群,丰富临床护理学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膀胱冲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严格按照随机抽取方法选择我院62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膀胱冲洗来充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膀胱冲洗治疗期间接受对症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种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膀胱冲洗工作,观察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3.23%,明显小于对照组(25.8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是接受膀胱肿瘤术患者术后的常规治疗方法,在对患者实施膀胱冲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及并发症,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膀胱冲洗,泌尿系统感染,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

[2]郭玉萍.截瘫患者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2010,11(01):52-53.

[3]曹艳君,林晓非.集束化护理预防溶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12(20):30-31+35.

[4]冯芳.循证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预防泌尿系感染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9(21):5.

持续膀胱冲洗 篇8

关键词:膀胱冲洗,留置尿管,泌尿系感染,护理

留置导尿管是治疗排尿困难,护理尿失禁、昏迷、制动患者的基本手段。泌尿系感染是留置导尿管常见的并发症,又是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泌尿系感染,应该加强对留置尿管的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和尿路通畅。一直以来,认为膀胱冲洗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必要手段,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反复、频繁的膀胱冲洗会增加感染的机会[1]。为此,本文对膀胱冲洗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1 泌尿系统的特点

在正常情况下,泌尿系统有自洁性。尿液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尿液排出的冲刷作用防止了细菌的定植,同时可以防止细菌逆流。膀胱壁、尿道黏膜也具有抗菌功能,可以防止细菌黏附,而尿液的p H值、男性的前列腺液均有控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留置尿管的患者,缺少尿液的生理冲刷作用,尿管对尿道上皮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增加了引起感染的机会。

2 感染途径

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尿道黏膜受损。留置导尿是一侵入性操作,会破坏尿道黏膜的完整性,丧失其有效的屏障作用,使细菌能够乘虚而入。(2)留置导尿管时带入细菌。导尿时无菌操作不正规,消毒不严格,将会把尿道口的细菌带入膀胱,造成感染。(3)细菌逆行进入。膀胱冲洗时细菌随逆流的尿液进入膀胱;细菌经过导尿管与尿道黏膜之间的间隙进入膀胱;细菌从尿管的末端与集尿袋的连接处侵入,都会造成逆行感染。(4)外源性感染,通过消毒不严的导尿包、冲洗液和护士的手等等。

3 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是一项无菌操作技术,也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方法之一。支持采用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的研究认为:冲洗液的流动冲刷作用,使少量的细菌能够被带走,使细菌不易生长,能够达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膀胱冲洗是一项不必要的护理操作,冲洗液会对膀胱壁产生机械性损伤,使膀胱表面黏膜受损,细胞脱落,且冲洗时会使导尿管中的尿液逆流进入膀胱,集尿系统的反复开放,增加了经冲洗液、冲洗管和护士的手等途径外源性感染的机会[2],从而增加了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因此,要慎用膀胱冲洗。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冲洗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合理使用导尿管。

许芬等[3]认为应尽可能在5 d内拔管。因此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排尿,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对于能够自己排尿的患者,要提醒医生尽早拔除尿管,以免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机会。

3.2 对于短时间留置导尿的患者,不能进行膀胱冲洗。

李麦玲等[1]的研究表明:留置导尿管3,5,7 d的感染率,进行膀胱冲洗与未进行膀胱冲洗比较,有显著差异,膀胱冲洗可使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这是因为留置导尿伴随泌尿系感染侵入的方式多为逆行性感染,膀胱冲洗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状态,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

3.3 对于长时间留置导尿的患者,应适当地进行膀胱冲洗。

对于长时间昏迷、脑干疾病及泌尿系疾病等患者,长期留置导尿,应该加强无菌观念,选择正确的冲洗方式,合适的冲洗液,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冲洗速度和频率进行膀胱冲洗。

3.3.1 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污染机会。每位患者膀胱冲洗前后都要洗手,因为严格的操作前后洗手是防止泌尿系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4]。严格各个消毒环节,杜绝因护士的不正确操作造成的感染。

3.3.2 选择正确的密闭冲洗方式。

传统的膀胱冲洗方式是开放式的冲洗系统,破坏了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增加了细菌侵入的机会。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变开放式引流为密闭式引流可以减少感染机会[5]。较为常用的密闭式冲洗方法是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冲洗法。冲洗时要注意:要先将尿液排尽,以免尿液逆流;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消毒气囊导管分叉前端2 cm~3 cm处,插入针头后,以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这种冲洗方法保持了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减少了外源性感染的机会。

3.3.3 选择合适的冲洗液。

传统认为,适当抗生素冲洗膀胱可以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但是近年来,有采用抗生素冲洗膀胱反而产生更多的菌株的报告[6]。现在临床上普遍采取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但钱江平等[7、8]发现,用肝素钠15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0 ml;或活力碘原液5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输入膀胱夹闭留置20 min~30 min,2次/d,可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由此可见,选择有效的冲洗液可以达到预防尿路感染的目的。

3.3.4 冲洗液温度适宜。

冲洗液温度过低,易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膀胱痉挛;洗液温度过高,则易引发烫伤且使患者不适。王芦萍[9]研究发现,采用20~30℃温度的冲洗液冲洗膀胱,可有效地减少膀胱痉挛的次数,同时可以减少感染机会。

3.3.5 调节适当的冲洗速度。

膀胱冲洗过快,会增加对膀胱壁的机械性损伤,使膀胱黏膜受损,细胞脱落,最终增加感染机会。而林碧芳等[10]报告,冲洗速度为250 gtt/min时,会引起患者心率、呼吸及血压升高,冲洗速度为100~140 gtt/min时,对患者生命体征无影响。因此,应选择适宜的冲洗速度,既能够达到冲洗的目的,又不会造成新的损伤。

3.3.6 控制冲洗频率。

传统的膀胱冲洗的频率为1~2次/d,但近年来,对于膀胱冲洗频率有很大的争议,有报道称,泌尿系感染与膀胱冲洗频率相关,冲洗频率越高,造成感染的几率也越高[11]。减少膀胱冲洗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细菌从管腔逆行感染的机会。朱子军等[12]报道,细菌在导尿管腔内定植并形成细菌性生物膜包埋细菌大约需要1周时间,因此,膀胱冲洗频率应为每周1~2次为宜[13]。

上一篇:多变量模型下一篇:安装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