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截石位

2024-08-09

膀胱截石位(精选7篇)

膀胱截石位 篇1

尿道的部位较为特殊, 导致其在进行膀胱镜检查时, 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增强等表现, 尤其是男性患者关节柔韧性不及女性, 所以针对男性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时摆放体位上要注意良好而舒适的摆放截石位, 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更有利于顺利的进行膀胱镜检查[1]。其中监查前告知患者排空膀胱, 帮助患者上操作床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充分尊重患者, 双腿弯曲置于腿托上, 且与腿托保持并行, 腿托上放海绵垫使患者更为舒适等护理措施必不可少[2]。对于手术时间超过2 h者, 因手术时间较长, 且术中手术体位的轻易改变对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均提出较高要求, 甚至加大患者术中风险, 尤其针对截石位患者, 摆放好体位后尽量不宜调整。所以护士在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获得一个舒适的手术体位。对于膀胱镜检查手术, 其手术时间相对较短, 但对截石位要求较高, 鉴于腓总神经浅行于胫骨前方时几乎无皮下组织覆盖, 所以在进行截石位摆放时一定要主要保护下肢神经血管。对于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 在全麻前,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帮助患者获得一个舒适的截石位能够使手术顺利进行并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对于护理理论而言, 在全身麻醉前摆放截石位符合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在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下, 通过与患者沟通, 双方共同配合完成截石位的摆放, 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同时在麻醉状态下进行体位摆放则有效的避免了患者隐私部位暴露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本研究即主要总结笔者所在医院对膀胱镜检查时采用的截石位摆放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8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18~50岁, 已婚者29例, 未婚者11例, 体重40~80 kg, 平均 (59.3±2.8) kg, 身高145~186 cm, 平均 (163.2±3.9) cm;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18~50岁, 已婚者28例, 未婚者12例, 体重40~81 kg, 平均 (58.9±2.7) kg, 身高146~185 cm, 平均 (163.3±3.8) cm。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体位摆放方法

对照组截石位放置流程:患者取仰卧位于手术台上, 进行全身麻醉处理, 并在一侧上肢外展进行输液, 另一侧上肢并于身体旁, 将支腿架固定于手术床下方, 并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手术部位进行具体高度的调整, 对患者臀下垫置薄海绵垫, 将患者臀缘置于床缘外5 cm左右, 将患者双腿放置在托脚架上, 呈85°及以下角度打开。髋关节弯曲95°左右, 并外展45°, 膝关节弯曲95°左右, 小腿保持水平位或稍向上倾斜, 安置电切负极板并用约束带妥善固定膝关节。观察组截石位放置流程:患者取仰卧位于手术台上, 双上肢并于身体两侧并建立静脉通道, 输液管外接通延长管以便手术中补液及给药处理, 截石位支架安置与对照组同。对于清醒者, 需告知患者手术体位的重要性,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体位的安置。在麻醉完成前, 患者可自行移动, 嘱其将臀部移至超出床缘5 cm处, 对患者臀下垫置薄海绵垫, 下肢放置与托脚架之上, 根据患者腿长调整高度, 保持踝关节的自然下垂为标准, 调节双腿宽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且不影响手术操为宜, 对双膝关节进行约束带固定。在安装肩部支架时应垫软垫以保证患者肩部松紧适宜。体位安置完毕, 在进行全身麻醉处理。

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与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其中观察组使用麻醉前体位摆放, 对照组则在麻醉后进行体位摆放,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手术后下肢麻木、运动不能比例, 并统计摆放体位时间及患者术后对护理过程整体评分。其中摆护理过程整体评分有患者在术后麻醉清醒时对体位摆放相关情况进行评价, 总分100分, 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现手术后下肢麻木、运动不能比例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下肢麻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术后运动不能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摆放体位时间及术后对护理过程整体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摆放体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且患者术后对护理过程整体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膀胱镜检查作为泌尿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种微创检查方法, 多用于膀胱疾病甚至输尿管膀胱移行部的检查。男性尿道较为特殊, 导致其在进行膀胱镜检查时, 容易出现心理应激, 以致心率加速、血压升高等。护理上除了保持环境干净、安静, 控制好温度及湿度外, 还需在术前告知患者排空膀胱, 帮助患者上操作床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充分尊重患者;检测前应尽量帮助患者调整好体位以保持舒适感:患者取截石位, 双腿弯曲置于腿托上, 且与腿托保持并行, 腿托上放海绵垫使患者更为舒适。且膀胱镜检必须要截石位下完成手术, 术中一般不能随意调整体位, 因此护士在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获得一个舒适截石位[3]。由于腓总神经绕过穿出其前方基本没有皮下组织覆盖, 所以进行截石位摆放时一定要避免腿架对其压迫, 出现术后下肢的疼痛、麻木甚至导致术后运动功能更障碍, 因此在患者麻醉前, 根据其自身情况, 为患者调整一个自我感觉舒适的截石位, 对于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并避免因体位摆放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十分重要[4]。

在全身麻醉前摆放截石位符合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研究提示所有患者都表示在清醒状态下摆放体位更为舒适自然, 且对配合的护士工作感到满意。全麻前摆放截石位也获得了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生的一致认可[5]。在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下, 通过与患者沟通, 双方共同配合完成截石位的摆放, 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

全麻后安置截石位的缺点:全麻插管后安置体位需要增加消毒时间, 从而使整个手术过程时间也会相应增加;患者全身麻醉后, 无自主运动能力, 需要至少2~3人安置其体位, 耗时长, 实施难度大;非患者自主摆放的体位容易出现安置不当, 易引发下肢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以本组观察组实施麻醉前截石位摆放, 发现观察组出现术后下肢麻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术后运动不能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摆放体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且患者术后对护理过程整体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全麻前安置截石位的好处:安置时间与手术医师消毒时间相仿, 无需等待, 缩短了准备时间;患者能够根据其不适配合调整安置位既节约了时间, 也避免了不适感的出现;患者上肢内收, 避免了因外展不当导致的臂丛神经损伤[6,7]。同时笔者还认为全麻前安置截石位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首先向患者介绍术前及术中配合的重要性及相关要点, 使患者能够积极自我控制, 提高了其耐受性, 并能以平静的心态配合手术;其次术中安置体位时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尽量使其保持舒适感, 安置妥当后, 用棉被覆盖患者身体裸露部位盖好, 保证患者隐私, 维护患者尊严, 降低心理刺激[8,9]。心理护理应以消除患者焦虑心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目的。通过本组研究笔者发现, 在清醒状态下摆放体位更为舒适自然, 提高护理满意度, 减少术后摆放体位相关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镜检查术中截石位摆放与全身麻醉时机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8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麻醉前体位摆放, 对照组则在麻醉后进行体位摆放,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手术后下肢麻木、运动不能比例, 并统计摆放体位时间及患者术后对护理过程整体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下肢麻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术后运动不能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摆放体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且患者术后对护理过程整体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清醒状态下摆放体位更为舒适自然, 提高护理满意度, 减少术后摆放体位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膀胱镜检,截石位摆放,全身麻醉

参考文献

[1]杨连红, 章传叶.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截石位安置时机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 (2) :53-54.

[2]张渝, 杨昆媛.改良膀胱截石位在手术室体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 2010, 9 (4) :59.

[3]李丽, 李秀丽, 陈小晴.两种妇科腔镜手术截石位安置时机的效果评价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3, 11 (5) :1196-1197.

[4]王靖, 苏冰玉, 杨爱芝.气垫在膀胱截石位手术摆放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3) :2203.

[5]彭莉芳, 左萍, 刘晓芬, 等.全麻患者膀胱截石位摆放时机的选择与舒适度的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 2010, 31 (6) :114-116.

[6]柳金强, 田松, 魏巍.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膀胱镜检查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 :84-86.

[7]熊英, 魏佳岩.全身麻醉患者截石位摆放时机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22) :2681-2682.

[8]杨恒.全程护理干预对经尿道膀胱镜检查患者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20) :3083.

[9]郑晴亮.门诊膀胱镜手术患者术中导尿简化消毒的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9) :97-99.

膀胱截石位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 01 2年2月至2 01 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采用膀胱截石位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 均是本地户籍, 其中男46例, 女37例;年龄60~79岁, 平均 (72.1±3.5) 岁;泌尿外科52例 (62.7%) , 妇产科20例 (24.1%) , 普外科11例 (13.3%) ;手术时间33分钟至6.2小时。按照入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手术截石位

患者麻醉后将其两腿放置于腿架, 根据身体、重量调整脚架高度, 取下手术床尾部, 将臀部移至手术床缘, 臀下垫一小软枕或将手术床后仰15°, 一侧手臂用布单妥善固定置于身旁, 另一侧手臂固定于托手板上, 供静脉输液。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 如术中使用柔软的衬垫物, 尽量铺平, 避免皮肤组织血流不畅;遵医嘱术后抗感染;按时为患者换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准备好手术所用器械, 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手术的具体步骤、流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安排手术成功的患者与其进行沟通交流, 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同, 增强患者的信心, 以便手术顺利进行;为避免患者长时间手术时腿部出现痉挛等症状, 可适当进行腿部肌肉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血栓形成。 (3) 术后护理:术后采用被动式运动法进行康复训练, 缓慢放平双下肢, 同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做前足环转运动。左手固定患者踝部, 右手握住患者前足, 协助患者1分钟内重复环转、内翻、外翻及屈伸等运动, 并按摩患者小腿内侧肌肉。每次进行5分钟。

1.4 满意度标准

发放医院自行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统计调查结果。总分为100分, 90~100分为满意, 60~89为比较满意, 低于60为不满意。总满意=满意+比较满意。

1.5 统计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3例 (7.5%) , 包括神经受损2例, 腿部肌肉损伤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3例 (30.2%) , 包括神经受损6例, 压疮4例, 腿部肌肉损伤3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 8, P<0.01) 。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5.0% (38/4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 7.4% (2 9/4 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0.1 1, P<0.0 1) , 见表1。

3 讨论

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集中于局部压疮、神经肌肉损伤, 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 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 也能够确保术中术者有清晰的视野, 从而使得手术顺利进行, 还能有效抑制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在改善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令人满意, 这进一步证实了综合护理在老年手术患者膀胱截石位中的作用。

笔者总结综合护理干预的优势在于: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 使其了解手术过程、步骤及结局, 使患者消除未知的心理恐惧, 增强恢复的信心。而在术中医护人员全程陪同, 由于手术多数时间较长, 老年人身体状况差, 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造成肌肉僵硬、痉挛等状况, 尤其是腿部肌肉[3], 可适当进行按摩, 促进血液流动, 防止术中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僵硬情况。在术中陪伴患者, 给患者安慰。对于腿部肌肉受损的情况多是因为脚架高度不适或是两腿之间外展太开, 长时间的手术必然使得腿部肌肉疲劳、痉挛等[4]。护理工作应根据患者的身体、重量来调整脚架高度, 保证患者双腿能够舒适。另外截石位的老年患者手术还会引起下肢深静脉的血栓[5], 这是由于腘窝处的脂肪组织少, 在长时间的手术下该部位因脚架的缘故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血压逐步升高, 从而损伤局部血管, 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释放过多, 形成局部血栓。因此, 护理人员可将下垂位的小腿稍提高, 术中辅以腿部按摩, 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而在术后使用被动式运动法, 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目的是通过对下肢前足的环转运动促使静脉血流加速, 同时可防止患者心率波动较大, 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鉴于患者多为老年人, 加上专业知识的缺乏, 治疗过程中难免有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产生, 不仅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很多患者拒绝治疗要求出院。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怀, 通过对心理的干预和护理, 可有效解决心理因素产生的问题,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措施的理念是先进的, 能够预见性地确定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和发生的问题, 恰当地运用实症, 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在手术前后、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 有效解决膀胱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张信霞, 殷艳.膀胱截石位并发症预防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 2013, 12 (2) :65.

[2]戚慧珍, 林建晓.两种膀胱截石位对宫腹腔联合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3) :53.

[3]丁宁, 陆云, 袁建红, 等.循证护理在预防膀胱截石位并发症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 (2) :238.

[4]王海燕.循证护理对预防膀胱截石位手术并发症的作用[J].江苏医药, 2013, 39 (6) :743.

膀胱截石位 篇3

为改变这一现象, 我院手术室与手术医生一起, 对现有洞巾进行了改良设计, 铺巾时间明显缩短, 由改良前的 (7.1±1.0) min缩短至改良后的 (4.0±0.6) min。与此同时, 改良后洞巾还保证了手术无菌要求, 又简化了操作程序, 体现了人文关怀, 方便了手术医生的操作, 提高了手术质量, 受到了手术者的肯定。此改良洞巾手术应用范围广, 适用于各类截石位手术,

1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普外科、妇产科、泌尿科截石位手术共计40例, 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20例, 分别采用传统截石位洞巾与改良后专用洞巾。两组均由同一人铺巾, 手术巡回护士记录铺巾时间, 同时发放调查表。根据配对t检验, 计算出P值, 评估两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设计改良应用过程

2.1 制图与设计 将旧式洞巾制成图后, 向手术医生征求意见, 并结合外出进修医院的使用经验与方式, 综合考虑, 集思广益, 最后确定洞巾图样 (见图1) 。

2.2 对改进的洞巾进行临床试用, 并采取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分组、对照、实验, 对洞巾不断完善改进后正式使用。

2.3 材料与制作 ①材料:斜纹棉布面料, 经济实惠, 可反复使用;②制作:根据设计图纸①的要求、尺寸进行裁剪 (见图2) 。

2.4 使用方法 ①适用范围:会阴、肛门、直肠、尿道等需截石位的手术均可适用;②物品准备:将布类按铺巾的先后顺序折叠,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治疗巾5块、中单4块、截石位大洞巾1块, 按使用顺序打包, 高压蒸汽灭菌;③改良铺巾流程[2]:a.双折中单上重叠一块治疗巾垫于臀下;b.下腹部切口上方及两侧交叉铺3块治疗巾, 切口下方用四折治疗巾横盖耻骨联合处, 切口部位覆盖皮肤保护膜;c.两块治疗巾铺肛门两侧, 4把手巾钳固定肛门四周的治疗巾;d.铺一中单覆盖上身及头架, 双下肢各铺一双折中单;e.术者重新消毒手部,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f.铺大洞巾, 先覆盖双下肢, 然后覆盖上身及头架。

2.5 推广培训 对手术室护士强化培训折叠、打包及使用方法, 然后指导手术医生铺巾。

3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3.1 传统截石位大布包与改良后截石位大布包的组成区别:

传统铺巾需要布类:普通洞巾1块, 中单8块, 治疗巾5块, 脚套2个;专用洞巾需要布类:截石位洞巾1块, 中单4块, 治疗巾5块。

3.2 铺巾时间统计学分析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间, 选取普外科、妇产科、泌尿科截石位手术共计40例, 采用传统铺巾20例, 另外20例手术采用此专用洞巾, 由同一人铺巾, 手术巡回护士记录铺巾时间, 用SPSS专业统计软件计算结果如下。

说明:将新旧两种方法比较, 样本量分别是20, 均数分别为为 (4.0±0.6) 和 (7.1±1.0) min。

说明:新旧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和统计学意义

说明:采用配对t的统计学方法, P值为0.000,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问卷调查

手术医生26名, 手术室护士17名, 全部收回, 满意度达到100%。

4总结

改良后的洞巾取材容易, 制作方法简单, 并采用了高压蒸汽灭菌[3], 手术者能在很短时间内进行熟练操作。手术室采用此专用洞巾进行截石位手术后, 解决了多年来截石位手术铺巾影响操作, 固定不牢, 步骤繁琐的问题, 在保证无菌单层数的基础上, 简化了铺巾程序, 减少了操作步骤, 缩短铺巾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又减少了污染环节, 更好地保证了无菌区域的无菌条件, 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另外改良后的洞巾还能方便手术医生的操作, 经济实用, 又可以重复使用, 操作培训比较简单, 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三女.缩短全髓关节置换术铺巾时间.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6, 13 (1) :50-51.

[2]杜文秀.会阴部手术的新式铺巾方法.中华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5A) :78.

膀胱截石位 篇4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的直肠癌成年病人且无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60例,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43~82岁, 体重45~76kg。麻醉: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手术时间3~6h。将病人按手术顺序编号, 单号为对照组, 双号为实验组, 各3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种、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 无明显差异。

2 方法

2.1 对照组

病人仰卧于手术台上, 穿上腿套。安装腿托, 根据病人的身高调整其高度。麻醉成功后, 将病人下移, 使骶尾部略超出背板下缘5cm。手术医生协助护士抬起病人的臀部, 护士将软垫垫于臀下, 再将双下肢分别置于腿托上, 腿托应托在小腿处, 与小腿平行, 在腿托和小腿间垫一软垫, 大腿与躯干的纵轴应呈90°~100°, 膝关节屈曲90°~100°, 两腿分开的角度应为80°~90°[1], 安置好负极板后再妥善固定腿托的两个关节。

2.2 实验组

在麻醉前先将截石位腿托安放好, 然后向病人解释, 征得同意后给病人穿上脚套并请病人配合主动将双腿置于腿托上, 在腿托上要加海绵衬垫, 根据手术实际情况摆放好体位, 仔细询问病人大腿内侧以及膝关节是否舒适并随时调整, 得到肯定后用约束带固定好, 贴好电极板妥善固定好搁腿架的两个关节。在摆放体位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及保暖。腰臀部垫软枕, 病人全麻插管后再取下手术床尾。

2.3 注意事项

及时提醒手术助手和洗手护士勿直接将身体或双手压在病人的腿上。注意观察病人体位, 一旦发生变化, 要及时纠正。

2.4 观察内容

比较手术医生对全麻前、后安置体位的满意度, 比较两组操作者摆入体位的体力强度, 术后24h随访病人1次, 评价下肢疼痛、麻木不适等可能与体位不当有关的并发症。

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1) 按改良的方法在病人全麻前先摆放体位, 节约了手术医师等待消毒时间, 从而缩短了整个手术过程。 (2) 节约了人力, 全麻前摆体位, 病人意识清醒, 能完全配合, 所用时间短, 护士劳动强度也明显下降。 (3) 病人在清醒时摆放体位, 若感到不适可及时调整, 使其术后下肢疼痛、麻木发生率大大降低。改变了传统的按老经验进行体位摆放, 若操作不当、动作粗暴等易造成下肢的医源性损伤[2]。值得注意的是:在清醒时摆放体位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 讲解体位的必要性和配合要点, 给予心理支持, 使其主动配合。体位安置完毕用治疗单遮盖, 待医生消毒时再揭开治疗单, 尽可能地缩短和减少病人手术部位的暴露时间并注意保暖。保护病人隐私, 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吕忠容, 安敏捷, 熊木兰, 等.手术体位致腓总神经损伤的病例分析及对策 (J) .贵州医药, 2009, 33 (2) :121.

膀胱截石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1 280例, 年龄18岁~65岁;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手术时间30 min~300 min。包括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肌瘤剔除术、卵巢瘤剥除术、输卵管切除或切开取出术、宫腹联合输卵管再通术等, 所有病人的体位摆放均由笔者完成。

1.2 方法

手术床单位整洁平整, 在背板下缘垫好啫喱垫 (防止骶尾部压疮) , 病人入室, 常规核对检查, 做好解释工作, 平卧脱下一边裤腿, 做好病人保暖工作。左上肢留置静脉通道, 接上血氧饱和度监测, 用托手板托好软布单包好, 外展小于90°, 右上肢测血压。将托腿架固定于手术床边, 托腿架平手术床脚板并外展20°~30°, 软布单铺于腿架, 病人清醒状态下摆放体位, 嘱咐病人双小腿 (肌肉丰厚处) 放在腿架上, 腘窝处悬空, 腿板卸下, 臀部伸出手术床沿7 cm~10 cm以利于举宫, 双腿分开的角度为90°~110° (按照个人情况而定) , 询问病人这样的位置是否舒适, 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托腿架的角度, 大腿与腹部基本保持同一水平, 无不适用约束带固定, 需注意固定小腿时, 约束带松紧适宜。右上肢用床单约束于身边。全身麻醉后上好头架, 头架不应过前过高, 以免阻碍扶镜。在左大腿下三分之一处贴负极板, 确保电极回路安全。建立气腹于12 mm Hg~14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后, 应摇床呈头低脚高15~30°, 此体位可使腹内脏器上移, 使盆腔内显露良好, 有利于手术操作, 但头低脚高的角度并不是固定的, 应该以肠道回退至腹腔不影响手术操作为宜[3]。手术结束将床摇平, 把脚放平。

1.3 护理要点

(1) 手术前因为截石位的特殊性, 它需要病人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 所以巡回护士还需要向病人简单介绍手术经过和摆放体位的要求, 消除病人对手术的陌生感、恐惧感, 增加其信任和安全感。体位摆放好以后, 在手术开始之前应给病人加盖被子, 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暴露和给病人保暖。 (2) 妇科腹腔镜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在麻醉药品的肌松作用下, 全身麻醉后病人瞬间眨眼减少, 泪腺分泌泪液减少, 而且由于肌松剂的使用, 眼轮匝肌松弛, 约60%的病人在全身麻醉后眼睑不会自然闭合, 导致眼睑闭合不良而致眼球暴露、角膜干燥、结膜充血而引发暴露性角膜炎[4], 为防止病人角膜干燥和损伤, 麻醉后用胶布折两下 (折两下是为了使胶布不粘到眉毛) 粘帖使双眼闭, 保护双眼。 (3) 手术医生在铺臀部巾时注意不要把臀部推高, 如医生不够力需帮忙时帮忙者要托臀部不要托大腿, 以免髋关节脱位。 (4)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左手外展不可超过90°, 防止臂丛神经损伤, 腘窝处悬空, 以防腓总神经损伤, 术中巡回护士应注意提醒手术者不要推挤外展手臂, 举官者不能倚靠双下肢上, 防止外来的重力压迫给病人造成损伤。 (5) 盆腔冲洗时, 必要时可摇床呈头高脚低位10°~20°, 利于冲洗液局限于盆腔及便于冲洗腹腔。 (6) 摇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时应逐步而缓慢, 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 结果

经悉心体位摆放及护理干预, 所有病人无一例因体位摆放不当导致手术实施困难及术后不适, 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医生满意。

3 小结

正确的手术体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无论摆放何种手术体位, 既要保证手术操作的需要, 充分暴露术野, 又要使病人在术中尽可能处于舒适的位置, 不影响生理功能[5]。截石位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常用的体位, 而改良截石位将托腿架平手术床脚板且托小腿肌肉丰厚处, 改善了小腿静脉血液回流, 腘窝处悬空, 避免了托脚架对腘窝的直接压迫而损伤腓总神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大腿与腹部基本保持同一水平, 有利于手术医生操作。所以改良截石位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病人舒适度,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并且有利于手术医生操作,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摆放方法及护理。[方法]通过临床实践明确改良截石位的摆放及护理要求。[结果]无一例因体位摆放不当导致手术实施困难及术后不适, 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医生满意。[结论]正确、合理摆放体位不仅能提高手术效率,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而且能预防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妇科腔镜手术,截石位,摆放和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美清, 梁敏妮, 马育璇, 等.改良截石位的摆法与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广东医学, 2004, 25 (7) :863-864.

[2]任杰平, 张秀平, 陆燕弟, 等.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0) :31-32.

[3]周晓峰.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10, 16 (11) :1226-1227.

[4]刘俊杰, 刘俊.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5.

膀胱截石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泌尿科经尿道手术患者120例, 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62.0岁, 按美国标准协会 (ASA) 分级为Ⅰ~Ⅱ级, 无严重心肺疾病, 无凝血功能障碍。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60例, 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

1.2 方法

1.2.1 传统截石位的摆放。

与髋关节平面放置腿架, 高度为患者大腿的2/3[2]。患者麻醉完成后, 下移使其臀部齐手术床背板, 骶尾部垫小软枕, 将患者两腿置于托腿架上, 腘窝处垫软垫, 双下肢外展60°~80°, 固定双下肢。

1.2.2 改良截石位的摆放。

(1) 改良截石位摆放的时机:于患者麻醉前, 请患者主动参与截石位的摆放, 巡回护士、患者共同安置出既满足手术需求, 又能体现患者最大舒适程度的体位。摆好后此体位不再作移动, 作为手术时的体位。 (2) 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将托腿架的支架与手术床放成20°~30°, 这样使托腿架下移, 高度一般不超过30cm[3], 将患者臀部下移齐手术床背板, 骶尾部垫软枕, 将小腿放置在托腿架上, 托腿架上加软垫, 双腿分开80°~90°。

1.3 观察与评价指标

(1) 观察两组体位舒适度:1级为无不适感;2级为轻度不适, 有轻微麻木感, 但在忍受范围内;3级为麻木不能忍受。 (2) 询问手术医生对体位暴露的满意度, 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3) 观察两组体位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24h随访患者, 询问患者有无下肢麻木、疼痛及运动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各项观察指数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3。

3 讨论

3.1 改良截石位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手术体位是患者为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强迫姿势, 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 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 减少医源性损伤, 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具体体现之一。传统截石位是在麻醉后摆放, 全麻后患者意识丧失, 护士仅凭经验按功能位对患者进行体位摆放, 如着力点不当或垫物不合适, 极易造成并发症, 而改良截石位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 让患者主动、全程参与摆放。可根据患者的手术需要及个体差异, 在一定范围内给患者摆放出一个个性化的舒适体位, 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 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舒适度。

3.2 改良截石位充分暴露了术野, 缩短了手术时间

传统截石位由于患者屈髋屈膝, 小腿下垂, 影响术野暴露, 妨碍术者操作。而改良截石位使膝关节基本处于不屈不伸位, 充分暴露术野,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 受到患者的好评。

3.3 改良截石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截石位受力点是腘窝, 且小腿因重力下垂使腘窝部受压加重, 而下肢远端血管、神经主要行走于腘窝, 因而易导致腘窝神经受压, 同时小腿下垂易致静脉回流障碍, 所以下肢神经损伤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后严重并发症。而改良截石位的托腿架在患者小腿肌肉丰厚处, 避开了对腘窝的直接压迫, 同时小腿由下垂位变成了水平位或稍高位, 这样既避免了对神经的损伤, 同时改善了小腿静脉的回流, 降低了血管内压力, 从而防止了血管内皮的损伤。

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保障[4]。在截石位的摆放过程中, 要求护士不但要掌握基本的人体力学知识和解剖知识[5], 还应正确掌握手术体位摆放的原则、技巧、方法, 同时在摆放过程中注意人性化护理, 在满足手术需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安全舒适。

参考文献

[1]高静, 翁留宁.改良截石位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2, 25 (4) :301.

[2]杨美玲.实用手术室护理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60.

[3]万燕飞, 张理霞, 江姜, 等.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 2012, 32 (14) :129.

[4]张渝, 杨昆媛.改良膀胱截石位在手术室体位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 2010, 9 (4) :59.

膀胱截石位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2年9月我院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病人120例, 男75例, 女45例;均为DIXON’S;年龄28岁~85岁;手术时间2h~4h, 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

1.2 物品准备

托脚架1个, 特大棉垫1块, 中软枕1个, 体位软垫3个 (其中长厚垫1个, 脚跟垫1个, 薄垫1个) , 约束带1条。

1.3 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

病人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动静脉穿刺成功后进行体位摆放。病人仰卧于手术床上, 臀部平手术床背板的边缘, 将中软枕置于臀部下, 使臀部抬高, 并将臀部超出床沿10cm, 以暴露肛门;将托脚架置于病人左侧, 脚架高度以仰卧时曲髋的高度为准, 略向后倾斜, 托脚架上放一薄软垫及特大棉垫, 将左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置于托脚架上且保持水平位略向后, 避免腘窝及腓骨小头受压, 特大棉垫包裹固定, 卸除左下肢腿板;右下肢平放于腿板上, 长厚软枕置于腿下避免大腿、腘窝悬空, 踝关节下垫1脚跟垫保护足跟皮肤, 约束带固定右下肢, 防止手术中体位变化导致肢体的受伤, 双侧上肢分别用中单固定于身体两侧。手术开始后将手术床调至头低脚高位向右倾斜15°。手术即将结束冲洗腹腔时将床摇至头高脚底位。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肢体接触手术床的金属边缘。

1.4 结果

120例手术无一受到体位的影响, 手术均顺利完成, 病人术后无诉任何不适及并发症。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在摆放体位过程中, 要求床单平整, 动作轻柔、安全, 摆放体位等一切操作均做到稳、正、轻。

2.2 臀部要求

注意臀部应超出床沿约10cm, 注意臀部不能与床金属部位接触。铺无菌臀巾时注意臀部避免往回缩。

2.3 电刀负极板放置位置

负极板应贴于靠近手术野且肌肉丰富处, 以减少电流对机体的损害。此改良截石位选择右大腿下1/3外侧, 既不影响消毒且靠近手术野。

2.4 神经、血管损伤的预防

置于腿上的软垫要合适, 约束带不宜过紧, 每隔30min给予适当的按摩各受压部位

3 讨论

手术体位中由截石位引发的并发症最为常见, 如神经损伤、血管受压、血栓形成、软组织损伤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2]。传统的截石位采用双大腿均置于截石位架上, 托住腘窝使小腿下垂, 着力点正好压住腘窝动静脉, 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缺氧和静脉血栓, 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助手常无意地压在膝关节上, 很容易导致腓总神经的损伤, 改良截石位不仅不用双腿架于截石位架, 因而不会存在因为摆置截石位两腿宽度大于生理跨度导致的大腿内收肌拉伤, 截石位架拖住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 避免腘窝的受压并减少了对腓总神经的损伤, 小腿平截石位架略往上抬, 肢体远端关节略高于近端关节, 血液通畅, 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3]。正确的摆放手术体位不仅能使手术顺利进行, 更加有利于观察和护理病人。传统和改良后的截石位相比以有以下的优点:手术医生站于病人右侧操作, 右侧下肢置于平卧外展有利于手术医生在使用腹腔镜器械分离直肠窝时提供了充分的操作空间;采用单纯左侧截石位的体位摆置减少了对大腿内收肌拉伤的风险;进行直肠吻合时右下肢腿板适当外展, 以增加手术医生的操作空间。本组120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 改良后的截石位不仅能满足手术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病人的护理及人性化的摆放, 保证手术病人的舒适和安全。

参考文献

[1]Yamataki A, Fujitsu K, Fujii I.Surgical approach for jugular foramenneurinoma-combined suboccipital and infralabyrinthine approach using a rotatable head holder[J].No Shinkei Geka, 1986, 14 (7) :887.

[2]魏红, 张锦秀, 赵月英, 等.截石位手术病人体位摆放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32) :4689.

上一篇:临床检验诊断学本体下一篇:口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