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2024-09-02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共9篇)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篇1

膀胱肿瘤为泌尿系统的高发肿瘤, 在男性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早期发现、正确定位和定性诊断, 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获得更好疗效。超声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 尤其是膀胱肿瘤的筛选及随访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多年超声膀胱癌诊断案例及其经手术病理证实病例等资料, 探讨超声在膀胱癌诊治过程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超声诊断膀胱癌病例共62例, 男47例, 女15例, 年龄段43~87岁, 平均65.8岁。62例中有间歇无通性血尿病史53例, 1~18个月不等。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超声检查, 并经膀胱镜检查、手术及临床结果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LOGIQ 400L, HP Image Point, Philips HD11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0~5.0MHz, 嘱患者适度饮水充盈膀胱, 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中下腹部至耻骨联合, 探头在膀胱区进行纵向、横向及多方向扫查, 必要时经直肠多方向扫查, 仔细观察膀胱各壁有无局限性增厚、有无向膀胱腔内突起的肿块, 并且重点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数量、内部回声、周边情况及基底部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 并仔细扫查盆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嘱患者变换体位, 观察肿块是否随体位移动, 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血流情况, 并参照国际统一的TNM分期法进行术前分期。参照膀胱癌国际TNM分期法, 主要依据肿块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及相应声像图对膀胱癌的分期, 将声像图分为两型, 四期:两型为浅表型和浸润型。浅表型病理为肿块基底部局限于黏膜或表浅层, 肌层未受侵犯, 相应声像图特点为肿块基底较窄呈细蒂状, 膀胱壁黏膜的高回声线连续。浸润型病理特征为肿块浸润肌层及更深层组织, 对应声像图特点为肿块基底较宽, 膀胱壁黏膜的高回声线模糊、不完整或膀胱壁全层连续中断。四期分为:T 1期、T 2期、T3期和T4期。其中T1期对应声像图同浅表型;T2期表现出肿块基底稍宽, 基底部与膀胱壁分界模糊, 但肌层低回声带连续, 而且不增厚;T3期表现为肿块基底部肌层低回声带不连续, 肌层轻度增厚, 但外层高回声线连续, 无远处转移;T4期肿块基底宽, 膀胱壁全层连续中断, 有远处转移征象。

2 结果

本组62例经膀胱镜、手术病理证实, 2例为膀胱内凝血块, 1例为前列腺内腺增生向膀胱内突出漏, 膀胱癌超声诊符合率95.2%。本组59例患者中48例为单发, 11例为多发, 膀胱位于三角区38例, 侧壁9例, 顶部3例, 前壁2例, 后壁4例, 累及多壁3例。超声图像分型诊断肿块呈乳头状型23例 (39%) , 膀胱内壁中等回声乳头状团块, 突入腔内, 边缘不规则, 基底部较窄, 有蒂;呈结节型的17例 (29%) , 膀胱内壁可见稍高回声或中等回声团块, 内部回声不均匀, 边界不规则, 可呈菜花样, 基底部较宽;不规则型的19例 (32%) , 表现为膀胱内壁不规则增厚, 内部为不均质低回声及中等回声团块, 边界不规则, 基底宽窄不一。

超声对膀胱癌的4个分期预测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本组59例中T1期44例, T2期7例, T3期5例, T4期3例, 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诊断符合率为83.6%。本组结果超声对T1期诊断相对较多, 这与我们对临床上所有主诉有血尿的患者都进行常规膀胱超声检查有关, 从而有利于早期发现病灶, T4期的患者较少且易于诊断。而对T2期和T3期诊断偏低, 误差相对大, 其原因是T2期与T3期的区别在于前者肿瘤侵犯浅肌层, 而后者肿瘤侵入深肌层, 浅肌层和深肌层在声像图上均为膀胱壁三层结构中的低回声带, 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 对浸润深度的判断有时易产生错误[2]。

3 讨论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 血尿为其常见症状, 98%来源于上皮组织, 故多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以乳头状或菜花状最常见[3]。超声检查不仅可观察到肿块的数目、大小、位置、内部回声、血流分级、分期及与膀胱壁的关系, 同时还可观察到肿块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和对周边脏器的转移情况。我院4年内超声诊断62膀胱癌患者, 误诊3例, 诊断符合率达95.2%, 肿瘤分期符合率达到83.2%。超声诊断膀胱癌具有无创、可靠、易重复等优势, 但在声像图上特别注意与膀胱结石、前列腺内腺增生向膀胱内突出及凝血块进行鉴别诊断, 结合彩色多普勒、病史、症状、对疑似患者定期随访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率。因此, 超声在膀胱癌诊治中有相当高的价值, 可以帮助临床拟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对预后的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在整个膀胱癌诊治及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62例超声诊断膀胱癌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 经过膀胱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我院4年内超声诊断膀胱癌患者累计62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达到95.2%, 声像图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复合率为83.6%。结论 超声检查在膀胱癌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膀胱癌手术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膀胱癌,超声诊断,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惠莉, 许小云, 杜联芳, 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10 (5) :759~761.

超声诊断膀胱结石42例分析 篇2

关键词 膀胱结石 超声诊断 价值

膀胱结石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老年人和小儿,膀胱结石可以在膀胱内产生,也可来自于肾脏和输尿管,主要成分为钙、磷、尿酸和尿酸盐。我院在2003~2006年间对具有血尿、尿频、尿痛、尿急症状的患者,进行B超检查,经手术证实,膀胱结石42例,现报告如下,探讨B超诊断膀胱结石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资料:42例膀胱结石,男35例,女7例,年龄55~78岁,平均65岁,多发性结石33例,单发性结石9例,全部进行B超检查。

方法: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前膀胱适度充盈,取仰卧位,再屈患者左、右侧动体位而沿动方向移动,进行测量记录结石的大小、数量,膀胱壁是否光滑规整等。

结 果

本组42例膀胱结石,B超检查符合155名应征青年尿毒检测分析率93%,其中漏诊3例,误诊2例。

声像图表现:膀胱结石大多数在膀胱三角区显示单个或多个强光团,本组病例中结石最大者7.2cm,最小者0.4cm×0.3cm,其后伴声影,可随立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较大结石充满整个膀胱,仅能见到弧形强光带,改变体

位未见移动。

讨 论

本组42例膀胱结石,绝大多数是男性,特别是老年有前列腺增生者常并发膀胱结石,由于结石对膀胱黏膜机械性刺激,长期梗阻膀胱出口,则可形成小梁小房,甚至少部分可引起膀胱憩室,输尿管扩张迂曲变厚及肾积水,如并发感染,表面黏膜充血、溃疡和出血,膀胱可出现生理性水肿感染上升可引起肾炎,晚期则发生膀胱周围炎。

实时超声显像检查0.3cm以上的膀胱结石,几乎都能显示,但小于0.3cm的结石数量少,无堆积则容易误诊,本组漏诊3例属此类情况。膀胱镜是诊断结石的理想方法,但是由于膀胱结石多继发于下尿路梗阻,使膀胱镜的应用受到限制。

较小膀胱肿瘤钙化,或肿瘤表面钙质沉淀形成强回声后伴声像,误诊的膀胱结石1例,经手术证实。因此在膀胱适量充盈的情况下,改变患者体位,观察强光团有无移动有利于鉴别诊断。此外,较小的输尿管下段囊肿内形成较大的结石时,易误诊为膀胱三角区结石,本组误诊1例,此时囊肿内结石随体位移动很小,静置探头仔细观察,可见结石强回声团被呈周期性的增大或缩小的囊腔包绕,囊壁较薄,可以鉴别。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共收治70例膀胱癌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54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29~81岁, 平均63.5岁。其中, 64例患者主诉出现间歇、无痛性的肉眼血尿现象。有4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检查后发现是健康的, 有2例患者为肝癌转移。这些病例都经过了手术和病理证实。

1.2 仪器和方法

仪器:东芝SSA-680A和飞利浦iE33以及迈瑞770彩色超声诊断仪[1], 探头频率为3.5MHz。让患者将膀胱适度充满, 平卧位, 必要时可以侧位或者屈膝卧胸位。在患者的耻骨上方进行纵和横以及斜等多种切面的扫查。二维超声主要是观察患者的病灶, 并将病灶的位置、数量、形态和大小以及内部结果进行记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主要是用于观察病灶里面和膀胱壁的血流信号和分布情况。行频谱多普勒测血流信号的性质, 调整声束和血流方向之间的夹角≤60°, 对血液的动力参数进行捕捉。还要对患者的两侧肾脏和输尿管进行检查, 看是否有积水的情况存在。对于膀胱癌分期:根据周永昌等[1]提出的依据肿瘤形态和膀胱壁等声像图情况, 使用国际分期法对肿瘤进行初步分期。

2 结果

70例膀胱癌患者中, 漏诊患者4例, 误诊患者2例, 诊断符合率为91.4%。单发的患者58例, 多发的患者12例, 总共84个病灶。肿块直径为4~55mm。肿块检出的位置是:三角区40例, 侧壁20例, 顶部2例, 前壁2例, 累及多壁6例[2]。声像图的特征主要是:2DE的表现, 肿块基底部相对比较窄的时候, 肿块会呈现出结节状和乳头状。有中低回声, 形态不是很规则, 表面也不平整, 内部发出的回声也不均匀。肿块浸到膀胱的肌层时, 膀胱壁有出现连续性的中断, 部分肿块的周边可见环形的回声声带。CDFI表现现状状::监监测测出出的的血血流流信信号号呈呈现现出出星星点点状状和和短短棒棒状状等等。。RI的的平平均值为0.55, 范围为0.43~0.67, 血流速度的平均值为53.2cm/s, 其中有12例患者没有检测出血流信号, 超声对膀胱癌的4个分期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70例患者中, 处于T1期的有30例, T2期的有18例, T3期的有18例, T4期的有4例, 跟手术后病理的分期进行对照, 诊断符合率为80.5%。

3 讨论

在泌尿生殖系统中, 膀胱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其中移行细胞乳头状癌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癌类型, 无痛性肉眼血尿为其多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膀胱癌在膀胱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 其中三角区发生的最多, 其次是侧壁, 其它部位发生比较少。

目前随着医学的发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将肿块微小的血流信号显示出来, 能够提高膀胱癌的检查阳性率;而对于肿块血供丰富, 特别是显示有多彩湍流和较粗动脉血管伸入者, 可视为膀胱癌超声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3]。肿块的大小与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多少不具有直接的关系, 但与肿块恶性程度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组研究的70例患者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有58例患者的肿块内检测到血流信号, 肿块血流的检出率达82.9%, 对于未有显示出血流信号的12例患者, 手术后经病理确诊均为低度恶性乳头状瘤。

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和手术前分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超声来进行确诊, 确诊符合率达到了91.4%, 肿瘤的分期符合率也达到了80.5%, 为临床早期的确诊和手术的方案拟定以及预后估计, 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本次研究的患者中, 对膀胱癌的分期, T3和T4期的预测误差相对比较大, 这两者存有一定的交叉现象。

彩色多普勒诊断膀胱癌虽然具有特征性声像图, 但尚需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 前列腺中叶增生。要仔细、认真观察所显示肿块是否与前列腺连接, 前列腺中叶增生者可于肿块纵切面显示有呈现出小漏管的形状尿道的内口, 与膀胱肿瘤相比有较大区别。

(2) 膀胱结石。膀胱癌合并结石者临床中较为多见[4], 有部分膀胱癌癌肿表面可能会有钙质沉积并伴有声影, 通过多方位超声扫描及仔细观察后一般均可作出准确鉴别。

总之, 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准确判断出膀胱癌癌肿的大小、位置及数目, 而且还能较准确、合理地判断及评估出癌肿的浸润程度, 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膀胱癌的诊断, 准确率较高, 且无创伤, 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1198-1202.

[2]刘中国, 刘中文.B超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1) :86-87.

[3]唐俊天, 许秀梅, 金文军.膀胱炎性假瘤误诊为膀胱癌1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0, 25 (9) :690.

超声对胆囊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篇4

关键词 胆囊管结石 超声 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5~68岁,均以腹痛来就诊,临床表现有阵发性上腹疼痛不适、放射痛、恶心呕吐、发热、少数伴有黄疸。

方法:使用ACUSON-128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扫查前绝大多数患者空腹8小时以上,于右季肋部对胆囊及相关部位作常规扫查。

结 果

超声与手术后发现结石大小、形态均呈小颗粒的多面体或球体,多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最长径0.2~0.5cm,胆囊体积脓者15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者6例,胆囊管明显扩张者20例,两种或两种以上者16例。超声确诊或高度提示胆囊管结石者28例。

讨 论

胆囊管结石的超声提示胆囊颈部结石,胆囊有积脓液,肝总管無扩张,于胆囊管处发现强回声光团伴声影。本组中37例于术中发现胆囊管结石而取出,1例自行排出胆总管后经胆肠吻合口排出肠道(US复查明确)。

本组中发现确诊或高度提示胆囊管结石者28例,而有10例超声未能提示,除因胃肠道气体干扰外,其原因还有胆囊颈部结石与稠厚胆汁或脓汁掩盖,胆囊颈部结石的“自排”。胆管内合并有气泡时,结石的显示和识别较为困难,位于胆囊管近旁的强回声病变和结构形成管腔内伪像。少数肥胖患者因腹腔脂肪堆积,将胆囊推向肋缘内(右上方)或更高的位置,使探头在肋缘下探不清胆囊,若加之腹壁较厚较紧,也许是造成诊断阴性的原因所在。

胆囊管结石具有胆囊结石的全部症状,包括腹痛放射痛和右上腹压痛等,MURPHY征阳性,通常不出现黄疸等胆总管梗阻表现,故临床上常将本病列入胆囊结石范围。由于胆囊管受结石梗阻易致胆汁排空受阻,常有胆囊积脓、胀大、坏疽甚至穿孔,一旦合并感染,将表现出比胆囊结石更严重的后果。因此B超疑胆总管中段结石而肝总管不扩张患者,更需做其他相关检查。

“自排”现象通常在结石细小,胆囊管狭窄变异或胆囊管扭曲时发生。由于结石造成胆囊管梗阻,可发生:①胆囊壁的主要血管或其分支受结石机械压迫或胆囊动脉出现栓子,胆囊壁出现局灶性缺血坏死。②胆囊管出口受阻,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胆囊高度膨大,加之胆汁酸高度浓缩,刺激胆囊黏膜,使胆囊黏膜层充血水肿,渗出增加,如炎症发展可波及胆囊壁全层,发生水肿增厚和血管扩张,纤维性和脓性渗出物,如压力继续升高,压迫胆囊壁血管引起组织坏疽,黏膜溃疡形成,最终发生穿孔。如胆囊壁穿孔,会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少数可形成胆囊周围脓肿,个别甚至可穿透至周围附近脏器,如胃、十二指肠、空肠等形成内瘘,其死亡率很高,约20%左右,正确处理胆道疾病是预防穿孔的关键。有时较大结石进入胆囊管后可致胆囊管显著扩张反折,而致胆总管受压而发生黄疸。一些会发生胆道逆行感染,产生胆源性肝脓肿(体格检查时肝肿大,有压痛和叩击痛,许多病人右季肋部饱满并出现痛性肿块,局部皮肤呈可凹性水肿)。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篇5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 诊断方法较多, 但目前最常见的仍是B超检查。本文就2005年至2008年经超声诊断及外院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膀胱肿瘤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相关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云南省老年病医院从2004至2008年经外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肿瘤28例, 男性21例, 女性7例, 年龄51~75岁, 平均62岁。

1.2 方法

使用PHILLPSD-11型彩色B超, 频率分别为3~5MHz。患者适度充盈膀胱, 取平卧位, 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 经腹横断面, 纵断面和扇形扫查膀胱。注意观察膀胱壁厚薄, 是否光滑完整, 黏膜有无中断现象;腔内有无实质占位病变、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测病变血流信号, 同时观察盆腔淋巴结, 双侧输尿管及肾脏有无转移性病灶。

2 结果

28例膀胱肿瘤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吻和23例 (表1) , 误诊5例。

本组膀胱肿瘤声像图表现:较小病灶膀胱壁呈不同程度局限性增厚, 或呈乳头状隆起, 多数病例因病变基底部较窄呈短蒂乳头状实质性突起, 少数病例因病变基底部较宽呈半球状突起;病灶表明均不光滑, 无包膜, 呈线状高回声反射;多数肿块内部呈强回声反射, 少数呈等回声和低回声反射;极少数肿块内可见点状或团块状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声像图质地较粗糙, 可见分布不均匀的点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测较小的病灶内部无血流信号;中等大小病灶基底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可测得低速血流, RI:0.48;较大的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并可测得高速, 高阻血流频普, RI:0.78。

左右侧肾脏转移各1例, 左侧输尿管转移3例, 盆腔淋巴结肿大2例。

其中15例为移行细胞癌, 2例为乳头状瘤, 1例为转移性病灶 (盆腔神经鞘瘤) , 位于左侧壁, 大小4.6cm, 呈实性等回声, 周边可见强回声光点, 内部可见条状液性暗区, 基底较宽, 彩色多普勒检测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3 讨论

本组28例膀胱肿瘤超声图像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隆起型。从本组资料看, 超声图像一般不能确定膀胱肿瘤的病理分型。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 并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 早期发现, 早期手术治疗, 预后较好, 膀胱癌绝大部分为移行细胞癌, 占77%;60岁以上年龄为发病高峰期 (本组平均年龄62岁) , 无痛性血尿是最早、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症状之一, 单发病灶多见, 占90%。

本组28例患者, 误诊5例, 误诊5例中1例位于膀胱三角区, 直经4.6cm, 呈中等实性回声, 超声诊断为膀胱新生物, 术中见膀胱黏膜粗糙, 隆起充血约1.5cm, 病理诊断为膀胱慢性炎症伴小片状出血。1例位于左侧壁, 见一实性强回声光团, 直径1.3cm, 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少量分叶核白细胞及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另1例于膀胱腔内可见多枚强回声光团, 后方伴声影, 局部可见结构疏松的软组织样反射, 强回声光团镶嵌在内, 基底似乎与膀胱壁有界限, 振动后可见漂浮现象, 超声诊断:膀胱结石伴出血。术中见肿瘤蒂较长, 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I级。分析造成误诊原因:2例患者有膀胱病史, 其中1例伴盆腔积液, 很容易联想到肿瘤复发可能性。另1例因肿瘤蒂较长, 周边为强回声光团, 造成误诊。在检查前膀胱应充盈良好, 以便全面显示膀胱壁, 应多切面顺序扫查, 并注意变换声束方向, 以免漏诊, 并排除伪像。膀胱癌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 膀胱息肉:带蒂的膀胱息肉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很难与较小的膀胱乳头状癌鉴别, 但此病变表明光滑, 生长速度慢。 (2) 前列腺增生病变:严重前列腺增生, 尤其是前叶增生向膀胱腔内突出者, 此病灶表明光滑, 膀胱黏膜无中断现象[2]。 (3) 膀胱内凝血块:膀胱内陈旧性凝血块, 很容易与膀胱癌混淆。前者, 膀胱黏膜无中断现象, 振动后可能有重新分布现象。

超声诊断膀胱肿瘤实时显像, 分辨率高, 诊断率高, 易随访观察, 与其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膀胱内镜技术相比较更具有优势,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961-963.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已经确诊为膀胱肿瘤并即将进行尿管切除或者膀胱全部切除的患者63例, 共有膀胱肿瘤病灶69个。其中男性47例, 女性16例, 年龄45~82岁, 平均年龄63岁, 肿瘤直径0.6~4.7cm, 平均大小2.6cm。所有选中的病例均经过手术病例确诊。

1.2 仪器与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飞利浦iU22型, 与其配套使用的是飞利浦G4 xMatrix iU22腹部矩阵纯净波容积探头, 使用频率最小为1MHz, 最大为6 MHz。对比剂选择的是意大利的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超声对比剂。

1.3 检查方法

常规采取仰卧位, 如有需要可以取左侧或者右侧的卧位, 使患者的膀胱处于充盈的状态, 使用超声进行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常规多方位的扫描检查, 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位置, 然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进行具体检查, 观察其肿瘤内部的血流情况。

1.4 对比剂的使用

对比剂的用量计算公式为:5mL×体质量 (kg) /Cr (mg/dL) , 最大用量不超过300 mL, 对于有肾病的患者慎用。对比剂使用前要先用5mL生理盐水溶解25mg对比剂干燥粉, 制成混悬液后抽取安全剂量的体积经肘静脉快速注入患者体内, 然后启动造影仪器的程序, 记录仪器所扫描到的血流图像, 最后对图像进行分析与整理。

1.5 膀胱肿瘤的病例分期、分级标准

对膀胱肿瘤进行病例分期可分为:T1肿瘤侵入上皮下结缔组织, T2肿瘤侵犯肌层 (T2a肿瘤侵犯浅肌层, T2b肿瘤侵犯深肌层) , T3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a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b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 T4肿瘤侵犯以下任一器官或组织, 如前列腺、子宫、阴道、盆壁和腹壁 (T4a肿瘤侵犯前列腺、子宫或阴道, T4b肿瘤侵犯盆壁或腹壁) 。其病理分级为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的恶性程度可以分为Ⅰ、Ⅱ、Ⅲ级, 依次增高。

1.6 肿瘤内血管分级标准

在对比剂注入前后, 比较膀胱肿瘤内部血流的分布情况与丰富程度可将肿瘤内血管分为四个等级:0级:肿瘤内部完全检测不到血流的信号;Ⅰ级:可以看到分布较散的星点状或小块状的血流信号;Ⅱ级:肿瘤内部的血流信号呈线状;Ⅲ级:可以清楚的看到肿瘤内部血流的分支情况。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所记录的血流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 对造影前后肿瘤大小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与分级、以及肿瘤内血管的分级,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若得P<0.05, 即经统计学处理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分级

63例膀胱肿瘤患者中有69个膀胱肿瘤病灶, 其中Ⅰ级膀胱肿瘤病灶16个, Ⅱ级膀胱肿瘤病灶31个, Ⅲ级膀胱肿瘤病灶22个。

2.2 膀胱肿瘤的分期

69个膀胱肿瘤病灶中T1期有36个, T2期有17个 (T2a期有11个, T2b期有6个) , T3期有13个 (T3a期有10个, T3b期有3个) , T4期只有3个均为T4a期。

2.3 比较对比剂使用前后膀胱肿瘤内部血流显像情况

(1) 使用对比剂前:69个疾病病灶中有24个未检测到血流信号的, 剩下的病灶其血流信号分别为Ⅰ级24个, Ⅱ级14个, Ⅲ级9个。 (2) 使用对比剂后:69个膀胱肿瘤病灶全部可以检测到血流信号, 其血流信号分级为Ⅰ级13个, Ⅱ级21个, Ⅲ级35个。经过比较分析对比剂使用前后血流的图像, 发现使用对比剂后其血流显像更清晰、信号强度更好。

2.4 对比剂使用前后肿瘤的大小和血流分级的关系

在使用对比剂前, 肿瘤>1cm组比肿瘤<1cm组的血流分级好, 在使用对比剂后, 肿瘤<1cm组的血流分级与>1cm组没有明显差异, 所以对于血流分级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即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对比剂前两组的血流分级与肿瘤大小无关,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的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流分级则没有统计学意义, 即P>0.05。

3 讨论

膀胱肿瘤目前位居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的首位, 膀胱癌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近年来, 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膀胱肿瘤的常见症状为全程无痛肉眼血尿, 血尿轻时可表现为镜下血尿, 但是血尿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的程度与肿瘤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其他的表现有尿频尿、尿急等, 还有因输尿管阻塞导致的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尿潴留等症状, 若有体质量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甚至是骨痛等症状的发生, 很有可能为疾病的晚期。具调查显示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所以若何提高膀胱肿瘤的诊断率就成了关键的问题。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医学的发展, 使得许多的先进仪器的使用使疾病的诊断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所介绍的就是近几年开始使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技术, 该技术在血流影像学方面对于准确诊断膀胱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多普勒超声造影是通过使用对比剂来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 使血流更清楚的显示, 从而达到对膀胱肿瘤进行鉴别和诊断目的的一项技术。由于在血液中对比剂产生的回声比心壁清晰且均匀, 而且对比剂可以随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所以产生的血流图像更清晰且没有伪像[1,2,3,4,5,6,7]。本文收集了在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膀胱肿瘤患者的资料, 进行分析后得出:使用对比剂后,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对于肿瘤内部的血流显像率可以高达100%;在使用对比剂前后, 而且对于肿瘤直径<1cm的病灶, 其血流分级与肿瘤直径>1cm的没有区别, 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可以有效的提高膀胱肿瘤的诊断率, 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的使用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 米成嵘, 解玉君,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评价膀胱肿瘤的血流分布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7 (3) :161.

[2]王文, 米成嵘, 解玉君,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膀胱肿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 (5) :837.

[3]于龙, 陈英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 (226) :98.

[4]高勇, 黄海鸣, 徐海燕, 等.灰阶超声造影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27 (5) :769.

[5]张卫兵, 陶晓燕, 陈建.经直肠 (或阴道)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 20 (3) :220.

[6]李秋洋, 唐杰, 何恩辉, 等.三维超声造影在膀胱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2, 9 (2) :165.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67例女性患者,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3.3岁,病程2个月~28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和(或)膀胱刺激性症状,9例合并糖尿病,无脊髓损伤、盆腔手术等病史,所有患者自主排尿后残余尿量均>100mL。全部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使用Sequoia512、ATL HDI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MHZ,常规探查膀胱颈部及膀胱壁、肾脏、输尿管等部位,加测残余尿量。对超声检查不能确定的或患者要求进一步检查的再行膀胱尿道镜或尿动力学检查。

2 结果

65例患者超声检查膀胱颈部后尿道区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团块状低回声,横径>20mm,前后径>15mm,膀胱壁增厚、粗糙、膀胱小梁、小房形成,17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超声清晰显示膀胱颈处的尿道内口向膀胱腔内突起、前唇与后唇均>5mm32例,诊断为FBOC;33例患者超声不能清晰辨别膀胱颈结构、无法排除肿瘤等病变,19例通过留置导尿管显示彩色尿流信号自该病变中通过而诊断为FBOO;17例患者行膀胱尿道镜检查,插入时均有顶撞感,膀胱有不同程度的小梁增生、憩室形成及慢性炎症改变,膀胱颈后唇明显抬高、隆起似提坝状13例,膀胱黏膜苍白、呈环形狭窄4例;13例患者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颈部梗阻。

3 讨论

FBOO多发于中老年妇女,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潴溜等,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膀胱刺激征,如尿频、尿急、尿痛,可合并膀胱炎、膀胱憩室、膀胱结石、残余尿量增多、输尿管扩张、肾积水等病变。FBOO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及体征,影像学及尿动力学检查等结果至关重要,其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膀胱尿道镜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

二维超声显示膀胱颈部后尿道区呈类球形或椭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晰,横径>20mm,前后径>15mm,膀胱颈处的尿道内口向膀胱腔内突起,前唇与后唇均有增厚(多>5mm),尤以膀胱颈前唇增厚明显,遮盖于尿道内口的上方,长期梗阻的症例,还可合并有膀胱壁增厚、内膜粗糙、膀胱小梁和小房形成,残余尿量>50mL,甚至双侧输尿管扩张、双侧肾积水。二维超声能诊断部分典型的FBOO,本组32例通过二维超声得以确诊。但大部分病例,二维超声仅能显示膀胱颈部类圆形病变,不能一一区分该处膀胱颈前唇、后唇等结构,不能清晰显示此病变与尿道的关系,无法与肿瘤相鉴别。张梅等[1]研究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导尿管法即常规膀胱超声检查于膀胱后尿道区探及范围1~2cm的类球形病变,进一步置导尿管,通过二维与彩超尿流图像直观显示该病变环绕尿道,排除了局部肿瘤的可能,本组通过该种方法诊断的19例FBOO也得到手术等证实,与张梅等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

FBOO患者膀胱尿道镜插入时有顶撞感,膀胱均有不同程度的小梁增生和憩室形成及慢性炎症改变,膀胱颈后唇抬高、隆起、僵硬、似提坝状,膀胱黏膜苍白、表面光滑、缺乏血管;膀胱颈部呈环形狭窄。膀胱尿道镜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本组17例经膀胱尿道镜检查诊为FBOO亦得到手术证实,证明此方法是确诊膀胱颈部器质性梗阻和尿道通畅情况的可靠方法,缺点是侵入性操作,有一定并发症,且不能直接显示膀胱颈部周围病变,只能间接提示尿路狭窄。

汪超军等[2]认为,排尿期压力一流率测定是诊断女性排尿困难最准确的方法,排尿时高Pdet低Qmax提示存在梗阻。但由于女性在正常排尿时的逼尿肌压力明显低于男性,所以对于女性BOO的尿动力学诊断一直处于研究之中[3],一直没有一个标准的尿动力学方法来诊断FBOO。由于尿动力学诊断标准并没有最后确立,加上尿动力学检测仪尚未普及、设备及专业人员较少、操作复杂等,尿动力学诊断FBOO目前较难普遍开展,有待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总之,膀胱出口梗阻在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我们的经验是,二维超声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导尿管法诊断膀胱出口解剖性梗阻操作方便、准确可靠、有推广价值,可作为女性膀胱颈出口梗阻诊断的首选方法对于部分超声不能确诊的病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应用膀胱尿道镜、尿动力学等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张梅,孟凡荣,陈松旺,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导尿管法对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及治疗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23(4):296-298.

[2]汪超军,蔡松良,张华.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的诊断与治疗[J].浙江医学,2001,23(11):663-664.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在门诊检查的45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4.3±14.6)岁,病史4个月~20余年,均有反复尿频、尿急症状等,半数有排尿费力、排尿不尽感等症状,除外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及尿道狭窄等其他原因致下尿路梗阻者。

1.2 检查方法

仪器使用GE-Voluson E8彩色多功能超声诊断仪,经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1)嘱患者憋尿,或检查前30 min饮水1 000 ml左右,直至有尿意;(2)患者取平卧位,下腹部涂以中性耦合剂,首先进行膀胱整体纵横切扫查,然后重点扫查膀胱颈部,在纵切面距尿道内口约5~10 mm处测量膀胱颈前、后唇厚度,并留取图像;(3)行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5 MHz,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探头(避孕套隔离),对尿道及其病变部位做矢状、冠状、横切面扫查。取尿道最长纵切面(探头置于阴道外口或阴道前庭,声束与尿道平行获得),于尿道上段测量(同样距尿道内口5~10 mm处)膀胱颈前、后唇厚度,并摄片存档;(3)患者排尿后,分别测算残余尿量V(ml)=0.52×长×宽×厚。

1.3 分组及诊断标准

将45例拟诊病人按残余尿量分为A组(≤12 ml)、B组(13~49 ml)和C组)≥50 ml)三组。残余尿量正常值为7~12 ml[1],残余尿量>50 ml时即提示梗阻存在[2]。对有排尿障碍、残余尿量大于12 ml,尿道内口测值(经阴道超声)大于正常值的病人,建议其行膀胱镜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膀胱颈部前、后唇值的比较

45例拟诊病人,A组12例,B组24例,C组9例。三组病例分别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测值统计结果,见表1。

mm

2.2 三组患者膀胱颈梗阻情况比较

A组12例,经腹部及阴道超检测值均小于正常值;C组9例,经腹及阴道超声检测值均大于正常;B组24例,经腹超声检测值有5例为临界值,19例大于正常值,而经阴道超声24例均大于正常值。对于A组及C组患者,经腹及阴道途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组患者,尿道内口测值敏感性,经阴道明显大于经腹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A组患者残余尿量≤12 ml时,膀胱颈部处于代偿阶段,膀胱颈厚度还未增厚,故经两种方式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而对于C组患者,其尿道内口增厚明显、回声增强,而使得对比度增加,同样经两种方式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于B组患者,尿道内口测值敏感性,经阴道明显大于经腹部(P<0.05),可能由于该病经腹超声受膀胱充盈程度及肥胖或肠气的干扰,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2.3 三组膀胱颈梗阻患者膀胱镜检查结果

有排尿障碍、残余尿量大于12 ml,尿道内口测值(经阴道超声)大于正常值的病人有33例,其中26例病人接受了膀胱镜检查(其中B组17例,C组9例)。膀胱镜检查表现插入时有阻力感,所有病例膀胱颈增厚,前唇和(或)后唇有不同程度隆起,9例前唇抬高,11例后唇抬高,前后唇均抬高6例,呈“堤坝样”改变,黏膜有滤泡增生、充血水肿及僵硬,膀胱内有不同程度的小梁、小房、憩室及慢性炎症改变,病理检查均为慢性炎症增生。

3 讨论

女性膀胱颈梗阻是女性重要的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女性膀胱颈梗阻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观点有:(1)膀胱颈部长期慢性炎症导致黏膜与黏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挛缩,以慢性反复尿路感染为常见;(2)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共济失调,膀胱颈部肌肉增生肥厚;(3)卵巢功能下降,激素水平失调导致尿道周围腺体增生,且多有黏膜、黏膜下层和神经肌肉的退行性病变[3,4,5]。因女性膀胱颈梗阻产生与男性前列腺肥大同样的症状及后果,由此而形成的膀胱颈部形态改变,其所致膀胱颈梗阻引起排尿不畅,而排尿不畅又易引起感染,互为因果。女性膀胱颈梗阻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淋漓不尽、排尿时间延长等,多有反复尿路感染史,部分患者尚可表现为非感染性的慢性盆腔疼痛[6],在女性排尿异常疾病中约占2.7%~8%[7]。据黎玮等[8]报道,18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病理证实均为纤维组织增生。

有关研究认为[9],当超声测量膀胱颈前后唇径值超过13 mm,且残余尿量大于50 ml时,可确诊为女性膀胱颈梗阻。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同样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残余尿量小于50 ml,并且超声测量膀胱颈前后唇径值大于正常值的女性病人,她们已经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并经过膀胱镜证实膀胱颈部同样出现改变,应该结合临床症状,高度考虑为女性膀胱颈梗阻早期阶段,及时给予一定的临床干预,可以减轻病变加重的程度。

本研究中,对于A组患者,经腹及阴道途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残余尿量≤12 ml时,膀胱颈部处于代偿阶段,膀胱颈厚度还未增厚,故经两种方式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而对于C组患者,其尿道内口增厚明显、回声增强,而使得对比度增加,同样经两种方式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于B组患者,尿道内口测值敏感性,经阴道明显大于经腹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由于该病经腹超声受膀胱充盈程度及肥胖或肠气的干扰,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女性尿道位于阴道前方,运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时,不仅可避免上述干扰,还可获得膀胱颈连续清晰的图像,并且有利于观察尿道中下段有无病变,且病人无痛苦,也不会导致上行感染。

超声虽然在诊断精度及特异性方面不如膀胱镜及尿动力学检查,但超声简便、无创、廉价及可重复性高,并能观察膀胱、尿道内外情况,可测量残余尿量,较前者更易为临床和患者所接受。因此,我们认为,当经阴道超声检测膀胱前后唇测值分别超过正常值,且残余尿量大于13 m时,结合临床症状应高度怀疑女性膀胱颈梗阻。在女性膀胱颈梗阻早期,经阴道超声诊断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在门诊检查的45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膀胱适度充盈及排尿两种状态下,分别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扫查膀胱颈部,测量其前、后唇厚度,并测量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进行分组对照,残余尿量≤12 ml为A组,残余尿量13~49 ml为B组,残余尿量≥50 ml为C组。结果 对A组及C组患者,经腹及阴道途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组患者,尿道内口测值敏感性,经阴道超声检查明显大于经腹部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女性膀胱颈梗阻早期,经阴道超声诊断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能迅速诊断中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并能判断其病变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超声诊断,女性膀胱颈梗阻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51.

[2]CAN L K,WOBSTER G D.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in wonen[J].Urol clin north am,1996,23(1):385.

[3]EBADAVI A,YALLA S V,RESNICK N K.Stuctural basis of eri-atric vording dysfunction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J].Urol,2000,19(2):213-220.

[4]骆毅,于兰,骆曼林,主编.女性泌尿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96.

[5]曹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

[6]PETR H,HANSJORG D,URS E S,et al.Non-inflammatory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an be caused by bladder neck hy-pertrophy[J].European urology,2003,44(1):106-110.

[7]王剑锋,郑典宝,荆志涛.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13(2):135.

[8]黎玮,张勇.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附18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22.

超声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篇9

关键词: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诊断

膀胱肿瘤在临床比较常见, 早期给予确诊能够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在膀胱的常见疾病中诸如膀胱结石、膀胱炎、膀胱结核、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中鉴别出膀胱肿瘤, 达到早期准确诊断出膀胱肿瘤, 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文对我院超声科2008年9月—2012年9月早期确诊的膀胱肿瘤55例进行分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膀胱癌20例, 其中男15例, 女5例, 年龄45岁~80岁;腺性膀胱炎5例, 男3例, 女2例, 年龄60岁~65岁, 男性多伴前列腺增生;膀胱血块和膀胱结石10例, 男8例, 女2例, 年龄52岁~73岁, 多伴膀胱炎和肾结石史;膀胱结核5例, 男2例, 女3例, 年龄45岁~52岁, 多有结核病史;良性前列腺增生15例, 年龄63岁~80岁, 均为男姓。使用Vivids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4 MHz。主要行腹部检查, 仰卧位, 重点观察充盈的膀胱及膀胱三角区和膀胱壁, 观察膀胱壁的厚度、层次、浸润程度及周边器官有无转移, 然后依据探头方向与所采集的血流存在分流和返流情况, 以红、蓝、绿、黄、深蓝各色变化判断血流方向、性质。

2 结果

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 各种膀胱肿瘤表现为: (1) 膀胱癌, 显示膀胱壁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 其大小不一、形态各样、边界清晰。膀胱局限性增厚, 极少数弥散性增厚;肿瘤呈中等偏高回边血流, 静脉频谱多见, 检出的动脉频谱呈高阻型阻力指数 (RI) >0.7。本病有恶变倾向, 病变向膀胱基层浸润时, 应考虑癌变, 需经膀胱镜活检确诊。 (3) 膀胱内血块和膀胱结石, 血块与膀胱不连接, 改变体位并振动腹壁有较大幅度移动, 膀胱结石具有典型的强回声伴声影, 有位移, 与表面钙化的肿瘤较易鉴别。 (4) 膀胱结核, 膀胱壁早期以炎症改变为主, 超声无明显异常, 当病情继续发展肌层增生、变厚, 内膜不光整, 可见强回声钙化点, 膀胱容量缩小及对侧肾积水, 尿液内有脓血及组织碎屑时, 可见无回声区内点状回声漂浮或尿液分层现象[1]。 (5)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主要鉴别是增生的内腺不同程度突入膀胱, 前列腺体积增大各径线测量值增加, 主要表现为内腺呈瘤样增大, 横径大于2 cm或最大径大于2.5 cm, 内外腺界限清楚, 内腺宽/外腺宽比值大于0.66±0.16;外腺负压薄[2]。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无创性、价格低廉、无放射性、无损伤性、易反复检查、病灶定位准确而被普遍应用。其能够将膀胱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膀胱壁的程度、与周边脏器的关系准确地报告出来, 较其他检查手段更优越。

超声图像表现:在膀胱肿瘤的非侵犯区, 正常的膀胱壁超声显示由内至外的“高-低-强回声”三层结构变化, 膀胱壁三层回声结构均匀光整。在肿瘤区及侵犯区, 膀胱壁连续性破坏, 局限性隆起、增厚, 肿瘤基底部较窄, 壁呈乳头状、结节状、菜花状突向膀胱腔内;若基底部较宽则以团块的形式突向膀胱腔内, 表面不规则不光滑, 肿瘤内部显示不均一强回声。超声特点:膀胱壁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 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边界清晰、回声强弱不一;乳头状瘤显示乳头状或菜花状, 基底较宽, 呈浸润生长;血流可见点状、线状、分支状不一;未浸润膀胱肌层时膀胱壁光整, 回声清晰连续性好。

膀胱癌依据肿瘤在膀胱壁的浸润程度国际上分为4期, T1期:肿瘤基底部狭窄有蒂, 突向膀胱腔内, 其基底部仅限于黏膜, 内层黏膜高回声连续性好;T2期:基底部宽, 与膀胱壁界限模糊不清, 病变侵犯浅肌层, 浅肌层以外的肌层及外层黏膜的低、强回声连续性存在;T3期:肿瘤侵犯深肌层, 即肿瘤基底部位于深肌层, 内部的高回声及外部的强回声均连续性好, 表现为肌层的低回声连续性中断;T4期:肿瘤侵犯膀胱壁全层, 壁的三层回声连续性中断, 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及可见盆腔淋巴结肿大。临床发现膀胱肿瘤超声声像图可见充盈与膀胱腔内单发或多发的中心回声低、边缘回声高、表面呈菜花状、侵犯肌壁而连续性中断的特点, 肿瘤中心血流丰富。上皮性肿瘤可见乳头状瘤、移行细胞癌, 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腺癌较少见, 非上皮性肿瘤可见血管瘤、纤维瘤和平滑肌瘤等[3]。而膀胱结石的发病率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约为27∶1。膀胱结石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结石起源于膀胱内者, 为原发性结石;起源于肾盂或输尿管下降至膀胱后逐渐增大者, 为继发性结石。膀胱结核一般为继发, 来源于肾结核、前列腺结核、精囊结核, 水肿期超声诊断无明显特点, 出现溃疡、纤维化、肉芽肿时可见明显超声变化, 到肌层时膀胱壁增厚, 不光滑, 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形成瘢痕, 膀胱容量减少, 也可使输尿管口发生粘连狭窄导致肾积水。此外经直肠超声检查, 对于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部的肿瘤容易显示, 弥补了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盲区。经腹和经直肠超声联合应用, 可提高膀胱三角区和颈部检查率和诊断率。

综上所述, 根据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和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 超声可为临床诊断膀胱肿瘤提供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罗定平, 胡翔.经腹及直肠超声联合检查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11) :1010.

[2]周丽冰, 蒙振明.超声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13) :80.

上一篇:古奥林匹克运动下一篇:教师顶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