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诊断学本体(共6篇)
临床检验诊断学本体 篇1
1 引言
本体,又叫本体论(Ontology),其概念起源于哲学,是对客观世界本质的描述,其最终目标是精确地表示那些隐含信息。20世纪以来,本体概念被引入到计算机领域,用以解决知识表示和知识组织方面的问题。1991年Neches等人[1]最早将本体定义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结合这些术语和关系来定义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本体的建模方法也初步确立。目前本体已经在工业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检索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与传统的关键词检索有着本质的区别:关键词检索是根据用户提交的检索词语与数据库对某些字段中的词语进行匹配,找出用户需要的信息,其存在检索不全面、不准确,检索词语不能完全准确反映用户的实际检索需求,对检索词语的同义词、近义词等无能为力[2];而语义检索能让机器理解检索词的语义,并能准确检索出最相关的文献,并能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3]。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是我校的全国重点建设学科,我校于2007年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一个临床检验诊断学门户网站为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服务,但其提供的检索服务是基于关键词搜索,检索效果不理想,为此本课题组计划构建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本体,并将该本体应用于该门户网站的检索实践。
2 本体的构建
构建领域本体的目的主要在于实现某种程度的知识共享和复用。常见的本体构建方法有:骨架法、TOVE法 (评估法) 、Bernaras法、SENSUS法、KACTUS工程法、IDEF5法、METHONTOLOGY法、七步法等[4]。国内使用最多的方法是KACTUS工程法和七步法[5]。
本课题构建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本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语义组织、语义检索。在参照MeSH词表的情况下,选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的Protégé4.0作为本体编辑软件,领域本体描述语言采用RDF/XML,并采用七步法来构建本体。
2.1概念的获取
根据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的特性,本课题从三个方面来获取其概念: (1) 通过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权威临床检验诊断学五年制和八年制教材来获取一些基本概念。 (2) 从CNKI和PubMed中获取最新的文献资料,分别利用ICTCLAS2008和Lucene对检索结果进行分词并用课题组编写的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在临床检索领域专家指导下,在一定词频范围内人工分别筛选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概念词汇和实例。 (3) 从《MeSH》(2010)中获取一些常用的领域概念及其等级关系,并将其作为确定从其它途径获取的概念等级及其语义关系的依据之一。
本课题从以上三种途径所获取的中英文概念,在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在线版的《MeSH》和《MeSH树状结构表》以中文版《医学主题词表》对概念进行分类,并确定概念之间的关系。2.2添加概念属性和实例类的属性包括Annotation(注释)、Object Properties(类的属性)和Data properties(数据属性)。在添加实例前,必须先确定类和属性,以肿瘤的诊断标志物为例:目前临床上常规检查肿瘤的标志物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癌抗原125、癌抗原72-4、前列腺特异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P53、ras、erbB-2、myc、Bcl-2等。点击Protégé的individuals标签上的5个面板达到添加实例的目的,包含实例名称、附加在该类上的属性。
目前课题组定义了485个概念,42个属性,8个自定义关系,450个实例,使用Protégé构建的双语本体见图1。
3 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系统原型的设计
依据语义web的观点[6],Web上所有可用的信息均有合理的结构、标注和约束,因此在描述基于本体的检索系统之前,首先作出假设:Web上的信息都已经进行了合理的标注,能够被人和机器理解。基于以上的假设课题组设计了系统原型方案(图2所示) 。其主要4个功能模块: (1) 构建本体; (2) 文档语义描述; (3) 查询和推理模块,在推理机Jena的帮助下通过编程实现; (4) 结果处理模块。
4 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系统的实现
本试验系统以Tomcat作为Web服务器,结构采用B/S结构,Java Servelet容器,AJAX技术,Java平台,检索语言为SPARQL查询语言。
第一、将本体输出成XML文件。通过推理机Jena对本体资源文件的内部结构进行解析推理,然后根据解析结果将数据(三元组)输出到一个RDF/XML文件,输出文件包含本体内部的相关信息(类、属性和实例之间的语义关系)[7]。最后利用Graphviz应用程序接口将类和实例绘制成节点,从而实现可视化的本体检索。
第二、以RDF和rdfschema对已经建立的门户网站的站内信息进行描述。学科门户网站内容复杂,文档形式多样包括html、pdf、doc等格式,以及许多图片资料等,以RDF和rdfschema对这些资源进行语义描述,同时通过推理机的语义推理建立语义索引库,供站内语义检索使用。
第三、在客户端,查询生成器获取用户提交的关键词,并生成标准的SPARQL查询语句后,利用推理机结合现有的本体形成新的RDF三元组,然后再对含有元数据信息的RDF文档进行检索。
SPARQL是一种RDF查询语言,可以对RDF图进行查询,虽然该方法简单有效,但是其逻辑推理能力较弱[8],所以在本系统中,作者选用Jena作为辅助推理机,通过Java应用程序调用Jena的SPARQL功能。通过com.hp.hpl.jena.query包中的类,使用Jena来创建和执行SPARQL查询。使用该语言方法进行查找AIDS检测方法的一个实例。在这个实例中查询的第一部分是找到了FOAF文件中代表需要的概念的节点,然后找到RDF图中描述的疾病检测技术以及对应的网址,最后限制检索每页最多只显示10条检索结果。
在系统完成调试后,作者进行了验证实验,在门户网站内共准备了200篇各种类型的文档,100副图片,其中与AIDS(包括HIV)相关的资料分别有57篇和15副。首先用原来系统的关键词检索方法进行检索,输入"AIDS"检索出文献35篇、图片10副。而采用课题组的基于本体的语义搜索方法,输入"AIDS"检索出57篇相关文献,图片15副,.达到课题的预期效果。
5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传统关键词检索的不足之处,介绍了本体论并构建了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本体,提出了基于本体的门户网站站内检索框架的原型方案,并将方案付诸实践,建立了试验性的基于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本体的门户网站站内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智能语义检索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技术,也是信息检索的趋势,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本文只是利用本体在语义检索方面做了一个探索,系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语义Web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本文对关键词检索和语义检索进行了比较, 构建了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本体, 设计并实现了针对临床检验诊断学门户网站的语义信息检索, 并进行了验证试验, 结果 符合预期。
关键词:门户网站,临床检验诊断学本体,语义检索
参考文献
[1]周宇.基于本体的课程知识检索系统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22:124~127.
[2]Semantic Web[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Semantic_Web.
[3]周若静.本体的构建及其在图书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09.
[4]宋曰聪, 胡伟.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系统的应用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6 (5) :104~110.
[5]W3C Semantic Web Activity[EB/OL].http://www.w3.org/2001/sw/.
[6]RDF-Semantic Web Standards[EB/OL].http://www.w3.org/RDF/.
[7]陈芨熙, 顾新建, 陈国海, 等.基于本体的专利检索技术[J].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9, 43 (12) :2213~2217.
临床检验诊断学本体 篇2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和中医诊断的简要分析
中医诊断时运用方法主要分为了4个方面, 分别是望、闻、问、切, 而中医治疗中核心内容就是辩证论治, 但是还应该总结以往的经验, 对未知疾病做不断探索, 并开展一些专项的研究, 才能更好地保证中医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反观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其是一种医学诊断的现代科学, 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医学器械、化学和物理的方式、科学设备与仪器, 诊治各种疾病, 具体的就像检测血糖、检查贫血、血型的鉴定等等。实践运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时, 检验医师必须拥有物理基础、实验基础、光学仪器、化学试剂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拥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后, 才能让其就职上岗。从这一方面具体去分析中医诊断, 其发展历程较长, 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于中医的要求是其应该具备雄厚的医学功底, 这样在诊断的过程中, 才能对于疾病的分析更加准确, 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而临床医学检验则属于西医范畴内, 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各项检验数据, 充分发挥出了形态学和生物学技术等诊断技术的特点, 对疾病需要检查的内容进行检验, 比如肝脏功能、骨髓、血液情况等等的检验。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对中医诊断的积极意义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 中医诊断和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这样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2.1 有助于中医诊断分析发病原因
一般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 但是这种方法也可能存在分析不全病因的情况。但是, 这种方法有一定地优势, 那就是体现出了中医的宏观性以及整体性, 属于中医中传统诊断思维和诊断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获取信息上, 有一定的模糊性, 并且还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缺少更加准确解释疾病现象与本质间存在什么关系的依据。这样的情况下, 借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才可以将病理变化情况更加全面并且客观地反应出来, 尽最大的可能避免了仅仅通过外在表现出来的情况, 对疾病本质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发生, 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比如说, 患者表现是腰部疼痛, 患有的疾病可能是脊柱疾病、肾盂肾炎、肾结石等疾病。如果通过中医的四步诊断法, 对于这种疾病的区分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 这种诊断就容易存在偏差。再如贫血的中医诊断, 临床上呈现出的表现就是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等, 中医称这种情况是“血虚”, 但是贫血的种类又分成了很多种, 像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这种从表现上看, 使用四诊法很难区分, 这就需要使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帮助, 让患者做抽血检验, 检查出到底是何种贫血, 进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上的用药, 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更有效地治疗疾病, 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在诊断中医所说的阳虚、气虚、血虚、脏器功能状态时, 能够提出更力的病理依据, 帮助中医制定出更加客观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帮助中医对症下药, 显示出药到病除的效果。
2.2 能够给中医诊断提供更多病情信息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能够延伸和补充中医诊断的四诊方法, 具体对其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出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经过实践诊断的证明,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能够辅助中医诊断工作, 为其提供更多可以参考的疾病资料。病患的病情出现了不同的改变, 或者治疗之后是否发生了改变, 都需要使用该项技术对其进行检验, 并且确定出是否发生了这些改变。比如在病毒性的肝炎或者因为丙肝、乙肝、过度饮酒所引起的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时, 治疗一段时间后, 患者肝脏功能有一定恢复, 就可以使用检验技术对患者的蛋白质代谢、肝纤维化、肝脏血清酶谱做检验, 其也可以为治疗效果的检验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3、中医诊断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补充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的红斑狼疮中, 对其的诊断常常会使用到临床医学诊断技术, 能够得到引起该病的明确原因, 但是西医对其的治疗通常会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 但是效果并没有那么显着。这就需要中医诊断的补充, 中医对于该病的诊断, 将其认定为肝肾阴虚是主要原因, 进而在具体的治疗中就应该针对血瘀和热毒为主要方向, 治疗原则是滋养肝肾之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这种西医和中医的治疗相互融合, 得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最后的治疗效果检验还需要使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检查项目是抗核抗体、补体C3、血沉, 这些是非常科学的评价依据, 并且是一些非常客观的指标。西医和中医, 虽然在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上是不一样的, 并且诊治手段和治疗思维方法显然不同, 但是其二者最终的目的还是不变的, 就是怎样能够治疗疾病, 恢复患者的健康。
4、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中医诊断的发展
首先应该能够分析出, 中医对于人体的认识, 不能也绝对不可以停留在整体机能这样的层次上, 对于人体的认识同样需要深入到肌体内部, 提高观察层次, 拓展到组织和脏腑的层次。也就是说将原有那种对于肌体整体表现出的外在信息, 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外到内,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就需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辅助, 为中医诊断提供更多肌体的信息。其次对于中医诊断的不确地性, 这是阻碍中医发展的一个因素, 因此必须弥补这一弊端, 而想要中医诊断的结果更加准确, 就需要使用先进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为中医的辩证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使得中医辩证论治内容, 变得更加丰富, 不断规范和完善中医诊断, 进而推动中医走向全世界。
5、结语
综上所述,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和中医诊断分属于两个医学类别, 但是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诊断疾病的本质。在科学技术发展和医学者观念的转变下, 中医诊断也开始运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它的使用有助于中医诊断分析发病的原因, 能够给中医诊断提供更多病情信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还能推动中医诊断的发展, 而且中医诊断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是一种补充, 二者显示出一种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叶伟强。基于医学检验与中医诊断的关系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 2015 (7) :267.
[2]李君华。论中医临床诊断与西医检验[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 (1) :33-34, 51.
临床检验诊断学本体 篇3
【关键词】血液检验指标、冠心病、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9-01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和多发的心血管病,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堵塞血管腔,使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心绞痛、呕吐、发热、恶心以及出汗等症状,中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发人群,患者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心律失常、高血脂动脉硬化、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直接导致患者猝死[1]。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血液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和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健康者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40~79岁,平均年齡为(52.4±10.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为(3.1±1.8)年;对照组2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为(46.3±8.5)岁,该组患者均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疾病、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试验涉及到的仪器有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采集血液时,两组受检者均保持空腹状态,采集时间为清晨,采集2ml静脉血作为研究标本,通常情况下,标本采集完成2h后,就要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检测时,对两组受检者的血小板压积(P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进行观察。上述血液指标的参考值如下:PCT:正常值为0.105%~0.275%;RDW:正常值为11.6%~13.7%;CK-MB:正常值为0~24IU/L;PLT: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cTn中T的正常值为0.000~0.10μg/L,高敏T正常值为0.000~0.014μg/L,I正常值为0.000~0.034μg/L;MVP:正常值为1.0~7.8FL。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血液检验,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指的是因脂类物质大量累积,对患者的正常血流状态造成影响,使患者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的一种疾病,与心脏病、脑卒中被合称为人类三大杀手[2],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冠心病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血液检验指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相关血液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全面评价治疗效果。在各项血液检验指标中,RDW数值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即RDW越高,病情越严重[3]。并且RDW数值可以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行预测,冠心病患者的RDW数值之所以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冠状动脉血管比较狭窄,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使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对炎症因子的表达造成影响,增加红细胞数量,从而导致RDW数值较高[4]。此外,CK-MB和cTn也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肌受损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较高,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正常人群,临床上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相关血液检验指标作为基本依据,从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丽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探讨[J].现代养生,2014,4(11):161.
[2]袁舟亮.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检测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2-5.
[3]陈安丽.浅谈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8):41.
临床检验诊断学本体 篇4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收的贫血患者共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41例患者为地中海贫血,41例患者为缺铁性贫血,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47例,患者年龄7~65岁,平均年龄为(35.4±2.3)岁。同时选取同期健康成人41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有15例,女性有26例,年龄6~66岁,平均年龄为(34.8±1.8)岁。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三组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2ml肘静脉血,把血液标本都统一注入到专业血常规抗凝管内,真空采血,将试管内的血液标本轻轻摇晃,让血液和抗凝剂充分融合。再对采集到的三份血液标本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产型号:Sysmex XS-1000i)以及与之配套的试剂进行观察与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血液中的RBC、Hb、MCV、MCH、RDW以及RBC/MCV等血液指标予以观察,并分析地中海组与缺铁性组患者的特异性、灵敏度与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三组对象的各种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率(%)表达,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表达,组间率对比应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显著性。
2 结果
健康成人血液中的RBC为(4.24±0.61)×1012/1,Hb为(124.7±11.92)g/l、MCV为(92.57±8.71) fl、MCH为(35.92±4.49) pg、RDW为(13.18±2.63)%、RBC/MCV为(5,17±1.54)。地中海组与缺铁性组的Hb、MCH以及MCV要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缺铁性组RDW要显著比对照组与地中海组高(P<0.05),地中海组的Hb、RBC以及RBC/MCV要显著比缺铁性组高(P<0.05)。地中海组血液检验的特异性为68.29%(28/41),灵敏度为95.12%(39/41),符合率为78.05%(32/41);缺铁性组血液检验的特异性为70.73%(29/41),灵敏度为97.56%(40/41),符合率为80.49%(33/41)。
3 讨论
造成患者贫血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出血、造血功能障碍、溶血、缺铁等系统性疾病都会造成贫血症状的发生[2]。贫血症状按照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有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出血性贫血等类型[3]。一般治疗贫血时会依据类型而选择合适方案,现阶段最为常用的鉴别方法为血液细胞检测[4]。通过血液检验方法对贫血予以分型诊断以及联用基因检测等有关专业性方式能够增加确诊几率。由于基因检测技术对专业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许多中小型医院未能拥有相关检验条件,所以基层医院现如今进行贫血分型主要还是采用血液检验的方式。该方式成本不高,对有关技术设备的要求低,对于基层医院鉴别诊断贫血具有重要作用[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地中海组与缺铁性组的Hb、MCH以及MCV要显著比对照组低,缺铁性组RDW要显著比对照组与地中海组高,地中海组的Hb、RBC以及RBC/MCV要显著比缺铁性组高;地中海组血液检验的特异性为68.29%,灵敏度为95.12%,符合率为78.05%;缺铁性组血液检验的特异性为70.73%,灵敏度为97.56%,符合率为80.49%。结果表明血液检验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符合率。
综上所述,贫血鉴别诊断进行血液检验,各项指标均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患者依据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组与缺铁性组,选取同期41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三组均予以血液检验。结果:地中海组与缺铁性组的Hb、MCH以及MCV要显著比对照组低,缺铁性组RDW要显著比对照组与地中海组高,地中海组的Hb、RBC以及RBC/MCV要显著比缺铁性组高;地中海组血液检验的特异性为68.29%,灵敏度为95.12%,符合率为78.05%;缺铁性组血液检验的特异性为70.73%,灵敏度为97.56%,符合率为80.49%。结论:贫血鉴别诊断进行血液检验,各项指标均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贫血,血液检验,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鄢勇.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2(3):56-56,57.
[2]施泽瑜.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2,33(30):6626-6626.
[3]邓洪波.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农村卫生,2014,09(z1):38-39.
[4]王凤莲.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135.
临床检验诊断学本体 篇5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检验结果 诊断 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63-01
随着血液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血常规检测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检验的质量和效率,也随着仪器设备的进步而大大提高。在各个医疗单位血常规检验中,广泛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但因为仪器参考值设定存在差异[1],因此在每份检验报告中结果都出现异常。本研究利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对血常规变化进行分析,并提高临床医师阅读血常规报告的能力,以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及时诊断患者病情。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现有的800例血常规检验,其中有男性患者432例,女性患者368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为65岁。科别包括:感染科、骨科、妇科、内外科以及五官科、儿科、急診科等。
1.2 检验的方法。采用日本生产的sysmex 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收集五十微升以上静脉血,将其置于抗凝管之中,计数方式为电阻法,其中,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参考值的设定参考文献[2],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红细胞计数为(4-5)×1012/L,血小板计数为(100.0-300.0)×109/L。
2 结果
根据参考值范围,如果检验结果超出上限,则为升高,如果比下限低,则为降低。检验结果变化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在临床上,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很常见的检验手段。目前,我国的医疗分析仪器发展越来越快,因此,各种临床检查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最多的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这种仪器具有较多的优点,包括分析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同时,多次重复检测的结果也较为相近。
血细胞设定正常参考值,是在代表性较高的健康人群里构建起来的,其跟人群年龄、营养、地区以及性别、实验室检验标准化有关,标准化处理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得参考值跟血细胞设定正常参考值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临床常见血常规检验结果稍微上升或下降,其不具较大意义。同时,即使血常规检验显示正常,也不能将某些疾病排除,非血液科患者如严重损伤、感染或应激反应、营养不良、放疗等,都会出现一定水平的血常规异常,较容易诊断。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其血小板、白细胞及红细胞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如果出现牙龈出血、淤青、发热症状,但病灶较难发现,这些变化不会体现在单纯贫血患者身上,一般可通过测定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VitB12含量、红细胞及血清叶酸含量等来确定病情。
全细胞减少指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外周全血细胞减少。如果受病毒感染或长时间接触具有放射性的物质,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果合并血小板或红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是患者没有发热、出血等症状,则一般是因为慢性肝病、巨幼细胞贫血等导致的,但如果同时出现发热、出血及贫血等表现,则不管白细胞是否减少,都需考虑血液系统异常。如果三者升高明显,则需通过骨髓穿刺,确定是否存在骨髓增殖疾病。单纯白细胞升高,可能是由于细菌性感染引起的。
通常来说,红细胞增多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3],继发性一般是因为居住高原地区或内分泌疾病、肿瘤、慢性肺病等导致的。如果合并血小板或白细胞增高,则需考虑是否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果只有红细胞减少,则可能是红细胞生成障碍。因为VitB12和叶酸等缺乏所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是一种良性的贫血现象,其均有可能合并血小板或白细胞的下降。如果表现为牙龈出血、紫癜或发热,可以考虑为急性白血病病或再生障碍贫血。如果发生黄疸,则可能是溶血性贫血。在贫血类型中,有一种为慢性病贫血,其发病率也很高,临床病理特征是铁代谢出现障碍,其跟内分泌及肝肾病所导致的贫血不一样,一般很难找到发病原因。
血小板减少一般会出现紫癜症,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感染性疾病,如果没有严重出血现象,通常无需药物治疗。如果在手术及病理产科、严重感染情况下血小板减少,则需考虑血栓性疾病,如果患者合并贫血,则有可能是伊文综合征或继发性失血;如果白细胞同时减少或升高,则需要采用骨髓穿刺进行检查。
本研究通过静脉全血检验,可以看出:随着环境的变化,静脉血中各种成分不会受到影响。静脉血在体外与体内成分、性质以及比例都是相当的,能够真实反映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状况。检验结果表明,800例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都发生程度不一的改变。而为了准确判断患者疾病,需综合考虑循证医学原则,加强对血常规各项指标升高及降低的考虑,得出正确判断。
参考文献
[1]李蓉生.应重视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和治疗[M].中华血液学杂志,2008.20(11):565-566
[2]解新良,谢尚光.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9,20(1):4
临床检验诊断学本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6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男35例, 女27例, 年龄23~83岁, 平均 (33.2±2.6) 岁;所有患者诊断依据为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其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2例,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患者临床症状为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散在出血49例, 脾大2例, 肝肿大7例, 胸骨压痛2例, 淋巴结肿大2例。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非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龄24~79岁, 平均 (34.3±2.8)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等无显著差异, 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展开骨髓检验。在穿刺前所有患者均休息10 min, 选取髂后上棘为骨髓穿刺处, 在骨髓活检中行常规骨髓涂片, 之后立刻抽取2 m L骨髓液, 利用75 m L饱和苦味酸水溶液、20 m L 40%甲醛与5 m L冰醋酸对组织块进行30~60 min固定, 之后进行脱水、包埋、切片与染色处理。抽取2 m L肘静脉血并进行抗凝, 轻轻摇匀;对血涂片展开瑞氏染色, 利用显微镜对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在骨髓检验当日抽取适量外周血, 利用五分类血常规检测仪常规检查外周血。
1.3 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水平, 对骨髓增生程度进行判断:由我院血液科骨髓室利用五级法, 根据骨髓内有核细胞量对骨髓增生程度进行评价:Ⅰ级为极度活跃, Ⅱ级为明显活跃, Ⅲ级为活跃, Ⅳ级为减低, Ⅴ级为重度减低。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 以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外周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对比:
两组骨髓增生程度为:对照组Ⅰ级20例, Ⅱ级36例, Ⅲ级2例, Ⅳ级1例, Ⅴ级1例, 其中Ⅰ级与Ⅱ级占比93.3%, Ⅲ级、Ⅳ级、Ⅴ级占比6.7%;观察组Ⅰ级3例, Ⅱ级1例, Ⅲ级21例, Ⅳ级20例, Ⅴ级17例, 其中Ⅰ级与Ⅱ级占比6.5%, Ⅲ级、Ⅳ级、Ⅴ级占比93.5%。观察组骨髓增生程度中Ⅰ级与Ⅱ级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Ⅲ级、Ⅳ级、Ⅴ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是因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的疾病, 患者常有发热、感染、贫血和出血倾向[4]。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还未完全明显, 已有研究揭示其发病和放射线、遗传、化学药物及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5], 现阶段该病发病机制有免疫功能失调、造血微环境缺陷、肝细胞损伤3种学说[6]。该病主要包括先天性与获得性两种类型, 而根据患者起病缓急与病程又可分为慢性与急性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中常用方法为传统血液学检查, 主要特征是血小板、白细胞与红细胞水平降低等。本次研究通过对6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观察组) 与60例经检查骨髓及外周血均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 (对照组) 外周血检验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这证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者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均有明显降低。骨髓细胞学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并不困难,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骨髓增生程度中Ⅰ级与Ⅱ级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Ⅲ级、Ⅳ级、Ⅴ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学变化情况主要为骨髓增生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骨髓造血衰竭表现, 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骨髓病态造血或无效造血, 如出现核畸形、粒系统浆发育不均或在成熟过程中受阻、红系巨幼样变等, 也可出现增生低下表现, 故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低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逐渐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此时可借助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可找到小巨核、在染色体检查中可发挥核型变异这一特点展开鉴别诊断。
通过本次研究, 笔者发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行骨髓检验时, 通过对骨髓穿刺物涂片进行观察, 可见核红蛋白明显增多而脂肪含量大幅降低, 粒细胞与血红蛋白比例明显缩小或有倒置现象, 同时幼血红蛋白有丝分裂象大幅增多。当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体内叶酸过少时, 骨髓穿刺物涂片中常难以观察到巨幼血红蛋白。在骨髓穿刺过程中, 部分患者可出现“干抽”现象, 其骨髓增生相对活跃, 而当患者骨髓出现肿瘤转移时, 则其贫血症状可迅速进展, 同时呈现出类白血病反应性贫血, 故而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展开骨髓检验时, 若患者有幼红幼立血象时应充分考虑是否为肿瘤患者。
综上所述, 骨髓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可有效反映骨髓结构改变情况,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忠金.环孢素A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12) :63-64.
[2]张志华, 潘航, 沈红石, 等.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3) :3146-3148.
[3]付书南, 冯进, 黄露云, 等.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特征与骨髓象特点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 36 (6) :562-563.
[4]武学润, 黄建新, 于志峰, 等.不同证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祖细胞比较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34) :2.
[5]张圣雨, 田晶, 姜玲, 等.重组人促红素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J].中国药物警戒, 2014, 11 (1)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