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膀胱

2024-05-10

自主性膀胱(精选7篇)

自主性膀胱 篇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该术式范围大,容易造成膀胱功能障碍引起尿潴留、排尿困难。因此,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锻炼和康复就至关重要。凯格尔运动即会阴收缩运动[1],通过重复缩放用于支持子宫、膀胱、直肠和小肠的肌肉的骨盆肌肉,是一种促进盆底功能恢复的非手术疗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自主式凯格尔运动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恢复膀胱功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运动组38例,对照组40例。排除患有心脏疾病、理解能力差、患者及家属不配合、年龄>70岁的患者。运动组年龄37~63岁,平均51.63±7.45岁;生育数1~4次,平均1.90±1.02次;BMI指数21~33,平均27.34±3.10。对照组年龄36~62岁,平均50.90±7.17岁;生育数1~5,平均2.17±1.17次;BMI指数22~34,平均27.34±3.10。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训练方法

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凯格尔运动,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凯格尔运动方案包括:①平躺,双膝弯曲,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此感觉如尿急但需憋尿的动作,保持盆底肌肉收缩5s,然后慢慢放松;②站立,双手交叉置于肩上,脚尖呈90°,脚跟内侧与腋窝同宽,用力夹紧,保持5s,然后放松;③下蹲—站起一下蹲动作,下蹲站起时动作越慢越好。以上动作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3组以上,逐渐增加到25次为1组。运动过程不能憋气,保持正常呼吸,避免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过分收缩(如腹肌、臀肌、大腿肌肉等)。手术前即可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并开始训练,术后由康复治疗师评估后确定每日的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强度,一对一指导患者,患者掌握后进行自主训练。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10~16天予拔出留置的导尿管,记录拔除导尿管的时间,并经彩超测定排尿后残余尿量,分别计算<50mL、50~100mL、>100mL的患者例数。残余尿量>100mL为尿储留,重新放置导尿管[2]。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留置导尿管时间

运动组留置导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残余尿量

运动组残余尿量>100mL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即运动组重置导尿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宫颈癌最常用的方法,传统的根治性手术即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由于其手术范围较大,术中可能损伤盆腔自主神经丛,引起患者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紊乱。膀胱功能障碍是传统宫颈癌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70~85%[3],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排尿功能失调和膀胱内压力不稳定。其中尿潴留发生率最高,达28%。因此,宫颈癌根治术后需常规留置导尿管2周,但20%左右的病人仍需再次导尿,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

凯格尔运动是一种促进盆底功能恢复的非手术疗法,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领域。该运动针对围绕阴道、尿道和肛门周围的肌肉进行锻炼,增加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增强逼尿肌及括约肌的协调性,促进排尿。除了凯格尔运动外,还有很多促进膀胱功能的物理疗法,如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阴道球,个人或团体治疗等用于临床,取得不同的疗效[4]。但这些方案需要有康复治疗师监管下在康复中心进行,增加成本效益且费时。本研究特点是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结果提示运动组患者在导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均有改善,尤其在重置导尿管比例方面有明显下降,效果较为显著。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5]。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是多样化的,凯格尔运动是一种简单、实用且费用低廉的康复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自主式凯格尔运动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恢复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运动组38例,对照组40例。术后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凯格尔运动,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残余尿量、重置导尿管率。结果:运动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重置导尿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主式凯格尔运动可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并有利于降低尿储留的发生率。

关键词:宫颈癌,凯格尔运动,盆底肌肉,膀胱功能

参考文献

[1]Cavkaytar S,Kokanali MK,Topcu HO,et al.Effect of home-based Kegel exercises on quality of life in women with stress and 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J].J ObstetGynaecol,2015,35(4):407-410.

[2]韩啸天,吴晓华.广泛子宫颈切除术的随访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32):156-157.

[3]Ceccaroni M,Roviglione G,Spagnolo E,et al.Pelvic dys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A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study[J].Anticancer Res,2012,32(2):581-588.

[4]Lamin E,Parrillo LM,Newman DK,et al.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Underutilization in the USA[J].Curr Urol Rep,2016,17(2):10.

[5]王秀兰,贾丽华,王茵茵,等.个体化凯格尔运动在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4):2247-2249.

自主性膀胱 篇2

关键词: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灌注,护理

膀胱癌术后复发是导致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为了有效预防膀胱癌复发, 我院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对病人采取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 经随访发现, 病人术后复发减少,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病人, 男91例, 女29例;年龄41岁~78岁 (54.9岁±10.3岁) , 复发37例;均经病理切片确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其中单发95例, 多发25例。

1.2 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术中以电切灌洗液灌洗, 先电凝灼烧肿瘤基底部及其周围黏膜, 并根据肿瘤直径大小选择适宜电切范围, 如对直径在1.5cm以下肿瘤, 直接切除肿瘤根蒂部;对直径较大的肿瘤, 先切至瘤体浅层, 再从基部周围正常组织2.0cm切至浅基层, 随后灼烧基底部至完全切除肿瘤;对多发肿瘤切除时先切除小的后切除较大的。术后所有病人常规三腔气囊导尿管, 并给予丝裂霉素40 mg+0.9%氯化钠溶液30mL灌注化疗。灌注后指导病人按左侧、右侧、俯卧位、头低足高位及坐位顺序转动并各停留15 min~20min, 每周1次。连续灌注8次后改为每月1次, 再进行8次灌注化疗。灌注期间每隔3个月门诊复查1次膀胱镜与B超检查。

2 结果

120例病人术后5d~7d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 (10.3个月±2.5个月) , 病人最大尿流率为17.7mL/s±4.2 mL/s, 贮尿囊最大容量为350mL±110mL;其中4例病人因癌灶转移死亡, 其余116例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

3 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癌症对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远远超出了其对病人身体造成的病痛与不适, 因此, 术前加强对膀胱癌病人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术前护理人员要主动与病人交流, 耐心向病人讲解膀胱癌相关知识、治疗手段等, 并向其强调术后膀胱灌注对预防术后复发的重要性, 以增强病人对膀胱癌的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仔细观察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变化, 对缺乏治疗信心的病人可请病房已成功进行手术并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病人现身说法, 以增强其治疗信心, 并及时疏导病人不良情绪。

3.2 膀胱灌注护理

3.2.1 灌注前护理

主要包括灌注前心理护理及灌注准备。膀胱癌病人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持续时间较长、费用高, 且可能在灌注时或灌注后出现相关不良反应, 病人易产生焦虑、恐惧甚至不愿意坚持治疗等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病人谈心, 了解其心理特点, 详细向其讲解膀胱灌注的目的、意义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 使病人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灌注。灌注前准备主要包括尿常规检查, 了解病人有无泌尿系感染、膀胱镜检查等。对有膀胱镜检查史或泌尿系统感染病人要延迟7d灌注[3];对月经期女性病人禁灌注。灌注前给予病人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灌注前嘱病人少饮水, 灌注前4h禁饮水, 同时灌注前10min内嘱病人排空尿液以预防药液稀释。

3.2.2 灌注期间护理

灌注时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动作要轻柔, 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病人尿道黏膜损伤。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并对其不适做出及时适当处理。灌注完毕时要向导尿管内再注入约5mL生理盐水以确保尿管内药物全部进入膀胱, 同时操作者左手轻轻按摩膀胱, 并将导管末端反折后拔出。

3.2.3 灌注后护理

灌注完毕并拔除尿管后嘱病人平躺20min, 并按左侧、右侧、俯卧位、头低足高位及坐位顺序每隔20min变换体位1次, 共保留120min, 以让化疗药物充分与膀胱黏膜接触、充分发挥药效。120min后排空膀胱并及时饮水约1 000 mL以减轻化疗药物对膀胱的刺激。同时嘱咐病人回去后多饮水、多休息, 2d~3d内以清淡饮食为主, 尤其忌烟、酒、咖啡及辛辣食物。

3.3 随访期间护理

详细登记膀胱灌注病人资料, 如病人灌注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病变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24h尿量等。病人灌注化疗1周后电话随访病人有无不适, 询问尿的颜色、尿量等, 让病人充分体会到医护人员的真切关心与热情, 以提高病人膀胱灌注依从性。同时嘱病人定期门诊随访, 以便主治医生能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并做出相应处理。

4 小结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 近些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是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对病人创伤相对小, 保留病人膀胱, 对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但经手术治疗后膀胱癌复发率较高, 绝大多数病人于术后2年内复发[4]。因此, 如何有效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国际上肿瘤治疗中以保留器官为主的局部手术联合化疗趋势的流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联合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逐步在国内开展与广泛应用, 且被认为是预防膀胱癌复发的重要措施。但术后反复多次、长时间的膀胱灌注给病人带来了严重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直接降低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术后5年生存率。因此, 加强膀胱灌注护理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护理人员, 一方面应努力加强业务能力训练, 确保减少操作时的医源性损伤;另一方面, 除在术前做好针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以提高其对膀胱灌注的认知水平、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外, 还应将这种心理疏导贯穿至膀胱灌注始终, 并加强沟通, 以提高病人战胜膀胱癌的信心与勇气。膀胱灌注结束后定期电话与门诊随访, 以便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并表达出医护人员的关怀, 从而尽可能提高病人膀胱灌注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黄芬.非麻醉下经尿道等离子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4C) :1092-1093.

[2]毛康军, 何王宇, 万飞熊.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8) :1399-1340.

[3]赵桂荣, 刘凤兰, 刘静.5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12A) :3126-3127.

自主性膀胱 篇3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以来, 本院共收治了60例膀胱肿瘤患者, 其中女25例, 男35例, 患者年龄43~79岁, 平均年龄56.3岁。根据WHO相关诊断标准来判定该60例患者是否确为膀胱肿瘤患者, 结果显示:结合一定的辅助检查结果, 并根据患者的体征和临床症状, 判定所有患者均符合并均确诊为膀胱肿瘤, 均采用手术治疗。

1.2治疗方法

准备50 ml注射器将表柔比星30 mg加30 ml水进行溶解, 再吸入10 ml左右的空气, 待用, 术前排空膀胱, 按无菌导尿术操作规程插入一次性导尿管, 确保尿液完全排除, 将备好药的注射器针头斜向上, 斜行刺入, 使空气浮于药上。通过尿管缓慢将药液注入膀胱, 把注射器内的空气一同推进尿管, 手术结束后, 叮嘱患者为使膀胱各部位用药均匀, 需要15 min更换体位1次, 分别取俯卧、右侧、左侧和平卧。患者出院后, 院方的随访工作持续了10~30个月, 其中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者, 但有6例肿瘤复发。

2 护理方法

2.1 灌注前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而对疾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而且患者会因膀胱灌注的疗程相对较长而产生消极情绪, 从而不配合治疗, 因此,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态, 向他们讲解治疗过程、理念以及多年来的成功案例, 使患者及家属走出阴影, 积极的接受治疗, 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以乐观的态度完成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

2.2 灌注前准备

膀胱灌注前要让患者排净尿液, 手术辅助人员备齐所有用物。为减少灌注药物的稀释程度, 灌注前需要叮嘱患者少饮水。与此同时进行尿常规检查, 确保无泌尿系统感染状况[1]。注意女性患者在有泌尿系统感染或经期时也要禁止灌注, 男性患者在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时或做膀胱镜检查后, 灌注也要延迟1周。

2.3 药物毒副作用观察

化疗药物均为毒性很强的药物, 因此化疗药灌注后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 包括尿量、尿液颜色、排尿次数等, 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 如膀胱结核、尿路刺激征、血尿等。患者需要每3个月做膀胱镜或膀胱B超检查1次, 每2周复查1次血常规, 以确保化疗的稳步进行。

2.4 膀胱灌注的护理

膀胱灌注操作进行时动作必须轻柔, 最大程度的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灌注后, 患者如果感觉尿痛、尿急明显, 为减轻患者的尿痛, 可从尿道口灌入利多卡因起到表面麻醉的作用, 同时为避免药液残留在尿管内, 需要再注入10 ml空气, 气体也可使膀胱壁扩张利于药液吸收。灌注完毕后, 拔出尿管, 协助患者穿衣。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友善的态度, 给患者以安慰, 倾听患者主诉, 在患者需要时及时予以帮助, 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处理,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5 康复指导

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如果复发或出现并发症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进食少油腻、多清淡、忌辛辣、忌烟酒, 进食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类饮食,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呼吸顺畅, 多晒阳光, 适当活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防感染。尤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与卫生, 每天温水清洗外阴。稀释致癌物质可以通过每天饮水3000 ml来实现, 同时避免接触外源性致癌的物质, 教会患者自行观察尿液颜色、性状及排尿情况, 发现异常, 及时来院诊治。

2.6 并发症的观察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会使患者产生厌食、恶心等症状, 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 时刻关注是否出现并发症, 同时应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 鼓励患者进食时注意营养搭配, 以完善治疗进程。

多因药物在膀胱保留时间过长会导致膀胱黏膜剥脱, 本组共3例患者未遵医嘱而擅自延长药物存留在体内的时间, 致使膀胱黏膜灼伤, 出现尿痛、尿频、腹痛、尿急等症状, 经对症治疗后得以缓解, 因此护士必须做好宣教, 及时发现病症, 及时进行处理。

3 结果

3.1 化疗毒副作用

本病患者中膀胱结核1例, 发生率占灌注卡介苗患者的1.67%, 尿路刺激征13例, 发生率21.67%, 肉眼血尿发生者8例, 发生率为13.3%。

3.2 复发情况

60例患者随访10~30个月, 半年内无复发, 1年内复发2例, 1年半内复发4例, 其中复发者共6例, 复发率为10.0%。

4 讨论

目前, 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并在术后给予膀胱灌注, 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复发。膀胱灌注是长期且需要反复进行的过程,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其重要性,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膀胱灌注, 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 对于膀胱肿瘤的术后护理而言, 膀胱灌注的同时给予一定程度的护理措施, 就各方面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灌注的护理措施并总结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本院的6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患者出院后, 院方的随访工作持续了10~30个月, 其中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者, 但有6例肿瘤复发。结论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膀胱灌注的重要性, 而且膀胱灌注需长期坚持且反复进行, 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护理人员必须详细说明灌注的疗程及间隔时间,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灌注后的卧位护理以及灌注中的正确操作对确保膀胱灌注的疗效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及家属必须予以重视。

关键词: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护理

参考文献

自主性膀胱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84例膀胱肿瘤患者, 男53例, 女31例, 最小年龄23岁, 最大年龄68岁, 平均年龄38.7岁。其中63例患者为单发浅表肿瘤, 21例患者为多发浅表肿瘤;其中71例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13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

患者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等级均为Ⅰ~Ⅱ级。手术1周后给予患者胱灌注化疗。

1.2 护理方法

1.2.1 灌注前心理护理

由于膀胱灌注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 且该病的肿瘤复发率较高, 因此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 容易使患者产生消极、焦虑、不安等负面心理, 往往会造成治疗中断等现象的发生,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 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使患者明白膀胱灌注治疗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并及时的给予患者帮助和指导, 使患者感受到温暖, 同时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来增强患者的信心, 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增强其对抗病魔的决心和勇气, 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相配合, 提高治疗效果。

1.2.2 灌注前护理

在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前, 护理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在治疗前均不会出现饮水现象, 从而避免由于尿液而造成药物稀释现象的发生, 并且要确保患者在治疗前讲膀胱排空。同时要掌握患者是否有尿急、尿痛、尿频等症状出现;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认真的对患者的尿常规检查、术后膀胱黏膜恢复情况、引流尿液颜色等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尿液呈现淡黄色且伴有腹痛的等症状、患者的憋尿时间为2 h, 那么就能够在手术后拔管前对患者进行首次膀胱灌注, 同时为了避免患者由于药物灌注的原因而没有办法进行憋尿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 在2 h后可以将导尿管拔除。如果患者伴有感染、创伤等症状的话就要延迟1周再进行灌注治疗。对于女性患者灌注治疗则要避开其经期。

1.2.3 灌注后护理

(1) 膀胱灌注后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正确的卧床指导, 确保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 h, 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 且要保证每种卧位方式都要保持15 min, 并进行1次重复, 从而确保药液能充分的和膀胱粘膜完全接触, 并在2 h后嘱咐患者排尿。 (2)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 提醒患者勤换内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认真的观察患者尿量及颜色, 由于化疗药物会对骨髓产生抑制, 因此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血象常规检查。药物排出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水指导, 确保患者尿量超过3 000 m L, 从而达到冲洗膀胱的效果, 进而对膀胱粘膜进行保护, 防止膀胱炎等症状出现。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 避免其吸烟、喝酒及使用辛辣食物, 确保饮食的清淡, 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为主。

1.2.4 康复指导

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使其认识到膀胱灌注治疗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同时要嘱咐患者定期的进行复查, 以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复发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并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 使其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从而防止感染发生, 同时要嘱咐患者每天对外阴进行清洗, 同时要告知患者的饮水量要>3 000 m L/d, 从而达到稀释致癌物质的效果, 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不能接触橡胶塑料、燃料等工业品, 防止由于外源性物质而造成肿瘤复发现象。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排尿指导, 防止憋尿现象, 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对排尿情况、尿液颜色等进行观察, 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就要在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诊治。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经过治疗, 84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康复出院, 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 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 患者均为出现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膀胱肿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 其治疗时间较长, 且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复发率, 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膀胱肿瘤术后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其主要是经过对化疗药物的灌注而实现局部治疗的效果, 从而减少肿瘤的复发现象[3]。而医疗支持、护理支持及家庭支持等则是影响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灌注前注意事项护理、灌注后卧位护理、康复指导等能有效的提高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该院对膀胱肿瘤患者的研究表明84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康复出院, 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 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 患者均未出现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这就说明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后膀胱灌注护理干预, 有助于患者康复, 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4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 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1年的随访, 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84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康复出院, 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 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 患者均未出现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后膀胱灌注护理干预, 有助于患者康复, 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膀胱肿瘤,护理干预,膀胱灌注

参考文献

[1]许春婵, 陈诗敏, 许广换.护理干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2, 5 (12中旬刊) :56-58.

[2]洪艳辉.膀胱肿瘤患者中断膀胱灌注治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6 (3) :136-138.

自主性膀胱 篇5

膀胱表浅肿瘤占膀胱肿瘤的2/3, 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 在治疗中需采用损伤小、可重复进行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 (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of bladder tumors, TVBt) 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9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49例, 其中男30例, 女19例;年龄41~87岁, 中位年龄68.6岁。所有病例经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证实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病理分级:Ⅰ级25例、Ⅱ级20例、Ⅲ级4例;肿瘤单发21例, 肿瘤多发28例;瘤体直径0.2~3.2cm。

1.2 手术方法

低位连续硬膜外阻滞, 患者取截石位, 采用美国ACMI汽化电切镜。单个、少数几个浅表性肿瘤可用蒸馏水充盈膀胧;对较大和浸润性膀胧肿瘤, 选用5%甘露醇作灌洗液, 膀胱灌入液体量100~150ml。汽化功率为180~20W, 电凝功率为60W。先置镜观察, 了解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形态, 并观察肿瘤与输尿管口的关系。直径<2.0cm的肿瘤一般基底部易暴露, 切割时应从基底部开始, 可直接将电切襻置于肿瘤基底部切割, 然后在基底部切割至浅肌层, 最后扩大切除距基底部1~2cm的范围。对肿瘤>2cm者, 先用电切襻切除瘤体至根部, 使视野清晰, 再用汽化电极汽化基底部及其周围正常膀胱黏膜至显露肌纤维, 对肿瘤底周围1.0~2.0cm膀胱黏膜组织常规进行切除, 直至见到浅肌层为止。电切结束后, 置F20三腔气囊尿管, 以吡柔比星3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50ml中行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内保留30min, 行持续膀胱冲洗, 根据肿瘤大小、数量和切除深度、范围及术后冲洗情况, 一般保留尿管1~6d, 平均3d。术后化疗前化验血、尿常规, 如正常, 腔内化疗每周1次, 连续8次后再改为每月1次, 共12个月。术后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

2 结 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10~70min, 平均30min, 术中无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发生, 无膀胱穿孔, 出血量较少, 均未输血。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 术后无继发出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灌注后均未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无血尿、发热及白细胞下降。对患者进行随访12个月, 无原位复发, 异位复发6例, 复发率为12.24%, 均再次接受电切治疗。

3 讨 论

1910年Beer用高频电流电极烧灼乳头状肿瘤;至1935年, Greenberg成为第一位使用经尿道途径切除膀胱肿瘤者。以后陆续有学者用分期手术的方法治疗范围更大的肿瘤。治疗表浅膀胱癌应首选经尿道电切术, 其是治疗浅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金标准。

膀胱浅表性肿瘤, 病理分级多为移行细胞乳头呈乳头状生长, 组织含水量高, 密度低, 血管丰富, 膀胱黏膜及肌层的阻抗亦较低, 从而应用汽化电极对膀胱壁及肿瘤组织均能产生良好的汽化效应, 可保证瘤体的充分汽化及肿瘤蒂部能被汽化至可靠的深度[1]。一般电切至浅肌层即可, 在其表面形成0.5~1.0mm厚凝固层, 凝固层缺乏组织液及营养, 不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种植, 日后凝固层自行坏死脱落, 如有肿瘤细胞附着, 也会随之脱落以保证浸润浅肌层的肿瘤细胞被杀死。

为保持手术视野的稳定, 膀胱充盈量应保持在150~200ml。对于直径较小的肿瘤, 可直接用电极汽化瘤及基底部;对于较大的肿瘤, 先用电切襻切除瘤体至根部, 使视野清晰, 再沿基底部汽化至深肌层包括肿瘤基底周围0.5~1.0cm膀胱黏膜。位于输尿管开口的肿瘤, 除完全切除肿瘤外还需切除输尿管口本身, 但切割不能太深, 应保留部分输尿管壁段, 防止术后发生尿液反流;围绕输尿管口应使用电切襻和纯切割电流, 尽量少用汽化和电凝, 以减少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

对于侧壁肿瘤, 因TVBt时电传导到闭孔神经, 可引起闭孔神经反射, 膀胱壁的肌肉收缩, 导致膀胱穿孔, 增加手术风险。对于会引起闭孔神经反射的肿瘤可将膀胱内液体灌注量应保持在100ml, 此时膀胱处于低压状态, 黏膜皱壁消失, 而膀胱肌层尚未完全伸展, 壁相对较厚, 这样既可彻底切除肿瘤, 又能防止膀胱穿孔。采用快速点状汽化, 即便引起明显的闭孔神经反射, 及时中断电流后钝性的汽化电极较纤细的电切襻而言造成膀胱壁穿孔的机会大大降低,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对闭孔神经反射较敏感的患者, 应用局部阻滞, 降低电切和电凝的功率避免穿孔发生。

多发性膀胱肿瘤, 宜先处理体积较小及不易达到的远处肿瘤, 后处理体积较大及距离较近的肿瘤, 以免因肿瘤出血多、手术视野不清而遗漏小的或远处的肿瘤。每确定一处止血后再行下一步操作, 手术临近结束时, 低压观察膀胱, 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点, 在减少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同时, 保证术野清晰, 以防漏切肿瘤。手术时除应注意乳头状肿瘤的范围外, 还应仔细检查距肿瘤较远处的膀胱黏膜。如发现有黏膜下粗大血管汇聚或天鹅绒状的红斑区域, 可能提示原位癌的改变, 应活检后电灼。

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复杂多变, 突出表现为易发、多发和浸润转移, 表浅性膀胱肿瘤尽管术后生存率较高, 尽管术后生存率较高, 预后较好, 但复发率仍高达50%~70%。术后辅助以膀胱内灌注治疗, 可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 可降低肿瘤的复发和防止肿瘤进展, 延长复发间隔,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是浅表膀胱癌经TVBt术后的常规辅助治疗[2]。吡柔比星是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通过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抑制DNA的复制与转录, 是新型的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

参考文献

[1]宋琳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35) :57-58.

自主性膀胱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59.3±7.2) 岁。临床表现主要以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 术前均进行膀胱镜检查及盆腔增强CT明确肿瘤部位并进行组织活检, 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均行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

2 护理

患者经长时间手术创伤, 机体各系统均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 术后精心的护理至关重要[3]。

2.1 术后护理

2.1.1 常规护理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向医生汇报。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绝对卧床休息, 术后6 h平卧位, 待病情平稳后取半卧位, 观察伤口敷料及回肠乳头有无渗血、渗液, 及时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必要时常规行肠外营养。

2.1.2 饮食护理

禁饮食, 常规留置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 观察患者腹胀情况。向患者解释禁食的目的并取得配合, 观察肠蠕动有无恢复, 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可进食少量全流质饮食, 逐渐过渡到半流质, 少量多餐, 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2.1.3 引流管护理

术后留置胃管、左右输尿管支架管、耻骨后引流管、腹腔引流管, 准确及时记录各引流管引流颜色、量, 定期更换各抗反流引流袋, 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管通畅。输尿管支架管拔除后要重点观察回肠乳头, 因为肠黏膜不断分泌肠黏液引起管腔堵塞, 膀胱腔内压力增高可使回肠残端及吻合口漏尿。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 并及时用生理盐水或2%~3%碳酸氢钠液低压冲洗, 使之溶解排出。

2.1.4 伤口护理

注意观察渗出液的性状、颜色、量, 及时更换无菌敷料, 预防伤口感染。由于肠黏液及尿液不停会流出, 新建的Bricker膀胱较脆弱, 所以作为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回肠乳头和伤口的情况, 严防缺血坏死及感染。

2.1.5 疼痛的护理

按照疼痛评估表的方法, 采用Prince-Henry评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和程度; (2) 耐心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3)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促进睡眠; (4) 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注意做到“四轻”, 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干扰; (5) 关心、体贴患者, 给患者以安慰和心理支持; (6) 指导患者学会使用减轻疼痛的调节方法, 如分散注意力、听广播、交谈等; (7) 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并记录效果; (8)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静脉镇痛泵持续镇痛。

2.1.6 基础护理

每日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服务内涵进行基础护理, 如晨晚间护理、卧位护理、排泄护理、安全管理等,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1.7 积极防治并发症

(1) 泌尿系感染:由于患者的引流管较多,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 各管尽早拔除, 以降低感染概率。 (2) 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应深呼吸, 多咳嗽, 在疾病允许条件下勤翻身。若有痰液, 及时咳出, 如果痰液黏稠可以协助患者叩背, 利于痰液咳出, 或遵医嘱给予高压泵雾化吸入。 (3) 上消化道溃疡:及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术后常规使用抑酸剂。 (4)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全麻清醒后开始进行肢体活动, 及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5) 预防腹胀、肠瘘, 尽早恢复肠道功能。

2.1.8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由于会担心手术是否成功, 是否可以完全恢复, 如何减轻疼痛等, 产生焦虑的心理, 因此做好术后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 给予心理安慰; (2) 列举成功病例, 让患者有足够的信心战胜疾病; (3)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2.1.9 术后佩戴尿路造口袋的方法及护理

(1) 佩戴造口袋的方法:首先用温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 可使用柔软的卫生纸或毛巾轻柔擦拭, 禁止使用乙醇、碘伏等消毒用品。防止用力过猛损伤表皮, 观察皮肤有无红疹、破损等。根据测量的大小, 用清洁的剪刀剪出造口的形状, 注意大小适宜, 大拇指摩擦底盘边缘, 使其圆滑, 避免摩擦造口周围皮肤。若使用造口底盘出现皮肤发红、发痒、湿疹等情况, 应停止使用, 并用护肤粉涂于周围皮肤上, 禁止抓挠, 如出现漏尿及时更换。 (2) 尿路造口的护理:保持尿路造口排尿通畅, 避免造瘘口的堵塞, 定期更换造瘘袋。密切观察皮肤乳头的血运情况, 观察其颜色及有无回缩现象出现。

2.2 出院指导

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后由于永久尿流改道及在腹壁佩戴集尿袋等, 对患者的出院指导十分重要, 在患者出院前护士要指导患者生活、运动、工作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和技巧。嘱患者要按时复诊, 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 方便患者咨询和适时获得指导。有效的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结果

由于治疗护理得当, 出院随访28例患者无1例出现输尿管反流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4 讨论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全部内脏癌的4%, 好发于50岁~69岁的男性[1]。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手术难度大, 创伤面广, 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疏导是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注重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各引流管的护理、水电解质监测、感染的预防、并发症的防治, 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梅骅.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谢巧丽, 康福霞, 吴东娟, 等.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21) :2015.

自主性膀胱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6例, 其中男63例, 女23例;年龄37~79岁, 平均58岁。

1.2 护理方法

1.2.1 灌注前护理[1]

膀胱癌患者在术后第2周开始进行膀胱内灌注, 在灌注前2h需要患者禁水, 以减少尿量的生成, 同时在灌注前需要患者将膀胱内的尿液排空, 避免尿液对药物的稀释作用, 同时可以延长药液在膀胱内停留的时间, 使药物的作用充分发挥。膀胱灌注的药物是吡柔比星 (THP) 或者丝裂霉素C (MMC) , 其中THP是新一代具有毒性小、抗肿瘤作用强的抗肿瘤抗生素类药物, 其治疗机制是能快速进入癌细胞中, 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作用, 而阻止DNA的复制和转录, 使癌细胞不再增殖, 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MMC的治疗机制是可以使细胞内DNA的螺旋带出现交叉连接的现象, 抑制DNA复制, 最终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分裂;此外THP和MMC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间质性肺炎和不可逆的肾衰竭等。灌注药液要现用现配, 一般稀释至30ml为宜, 其原因主要是患者术后的膀胱容量较以前会明显减少, 若稀释的药液量过多, 会因为药物浓度太低而导致患者出现过早排尿的现象, 无法达到应有的疗效;若稀释的药液量过少, 会因为药物浓度太高而刺激膀胱, 引起患者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药液的配制方法是:首先将30ml的注射用水加入到30mg的THP或者20mg的MMC中, 待药物完全混均溶解。

1.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不仅是一座拉近护患之间的友谊桥, 也是患者对新生活憧憬的起点, 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良方。由于膀胱癌患者具有情绪低落、焦虑不安, 并伴有手术效果担忧等心情, 因此术后膀胱灌注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这时的心理指导要体现出尊重和关心, 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交流技巧, 善于察言观色, 学会换位思考, 有效地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 准确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 这些工作都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抵触心理, 博取患者的信任。除此之外, 在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前还要向患者缓慢、详细、耐心地讲解膀胱癌和膀胱灌注的相关知识, 并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另外, 可以向患者介绍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成功的范例, 让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此外, 事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让家属认识到膀胱癌具有多发性、复发性的特点, 意识到进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对该病的重要意义, 让其给予患者极大的鼓励, 使患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1.2.3灌注中护理

膀胱灌注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当尿管充分润滑后, 可以按照常规的导尿术将尿管插入膀胱内, 确定无误后, 将残余尿液排尽, 缓慢地将药物注入膀胱内, 随后需要再注入10ml的空气, 避免有残留的药液储存在尿管内, 也利于确保膀胱内药液的有效浓度, 排除膀胱内药液被稀释疗效降低的可能。同时空气还可以使膀胱壁扩张, 有助于药液和黏膜进行充分的接触, 最后要将尿管末端反折后轻轻拔出。若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等临床表现时, 要将患者的灌注间隔延长且减少剂量, 或者在灌注药液中添加甲泼尼龙来减轻该临床症状, 严重时需要立即停止灌注。此外, 在灌注时, 可亲切地与患者交谈,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有助于患者处于放松状态, 避免精神紧张造成尿道收缩的现象发生[2]。

1.2.4 灌注后护理

灌注后要求患者卧床观察1~2h, 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色, 并且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的自觉症状。初期每周给患者灌注1次, 连续8次, 从第9次开始间隔可以改为每月1次, 疗程是1~2年。当患者可以出院时, 要叮嘱患者定时到医院复查, 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

2 结果

86例膀胱癌患者经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后, 有效78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0.70%。

3 讨论

对膀胱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膀胱灌注治疗, 它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预防肿瘤复发的措施。由于膀胱癌患者对治疗具有恐惧和抵触的心理, 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和灌注后护理措施。膀胱灌注所采用的THP或者MMC药物是通过阻止或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 最终使癌细胞死亡, 达到治疗作用, 因此需要通过充分地灌注前准备, 为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奠定基础。通过有效地心理护理, 博得患者的信任, 促使治疗顺利进行;通过准确的灌注中护理, 确保膀胱内药液的有效浓度, 达到治疗效果;通过密切地观察灌注后患者的尿量、尿色和不适症状, 制定灌注间隔时间。本文对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 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 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 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6例, 对其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结果 86例膀胱癌患者经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后, 有效78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0.70%。结论 对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 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 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 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膀胱肿瘤,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萍.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8 (13) :187.

上一篇:血凝抑制抗原下一篇:性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