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游戏

2024-05-29

自主性游戏(精选11篇)

自主性游戏 篇1

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 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 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活动, 以儿童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开展双边互动活动, 这样才能使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在自主游戏开展时, 我们是把所有的东西预设布置好? 还是让孩子自主地参与这个过程呢? 我更倾向于后者, 在本学期的自主游戏开展过程中, 我就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自主起来。

第一:自主确定游戏主题———你说玩什么

在游戏开展前, 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吗? 知道他们的经验在哪吗? 我们不知道,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以自己的经验指导工作, 我们自认为孩子喜欢娃娃家、肯德基、超市, 于是, 我们可能就自作主张为他们布置了所有游戏内容, 而孩子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使用它。 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 在开学初, 我并没有在教室里布置任何游戏角, 而是在孩子来园后, 组织孩子展开了一次讨论, 征求孩子们的想法, 让他们决定我们的游戏应该玩什么。 孩子受以往经验的束缚, 大多维持了一贯存在的娃娃家、超市、小吃店、医院、照相馆、理发店、小舞台等, 但也有个别孩子提出游乐场、美甲店、自助餐、画廊、宠物店这样有创意的游戏。 最后, 我们经过商量, 决定保留大家原有的娃娃家、超市、小舞台、理发店、照相馆, 也增加宠物店和美甲店, 并且决定把小吃店以自助餐的形式开展。

第二:自主选择游戏场地———你说在哪玩

我们确定了游戏主题后, 就要开始考虑场地安排了。 娃娃家是在角落里还是在教室中央? 旁边是放超市还是放宠物店呢?材料是选择放在柜子上还是展示在架子上呢?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选择游戏场地的过程中, 我们并不要求孩子以我们的想法操作, 孩子可以完全自主选择想开设游戏的场地, 当然我们也会给孩子以下几方面建议。

首先, 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环境资源。

由于游戏主题的不同, 需要的场地也有不同要求。 像一些小吃店、美甲店就需要有桌子, 而班级中有许多桌子、椅子和柜子, 我们就引导孩子尽量借用这些材料, 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 又可以节约材料。另外像小舞台这一类游戏, 它们就需要比较大的独立空间让孩子尽情发挥, 比较适合选择空旷的场地。

其次, 考虑游戏的特点与功能。

每个游戏主题都有它的气场, 娃娃家是温馨的, 小舞台是热闹的, 理发店和美甲店是休闲的, 照相馆和超市是忙碌的……我们就会引导幼儿根据各个游戏的特点选择游戏场地, 避免相互间的干扰。

最后, 给孩子创新的空间。

在保证孩子有序自主开展游戏的前提下, 我们充分给孩子创新的空间。 也许今天的娃娃家在角落里, 但是下次的孩子就把它安排在教室中间, 抑或是室外的过道, 那都是可以的, 只要孩子有合情理的想法, 我们都给予肯定和支持。

第三:自主丰富游戏内容———你说怎么玩

确定了游戏主题, 接下来就要确定游戏内容了。 同样是娃娃家, 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不同, 不同的孩子游戏时, 他们的游戏内容是不同的, 需要的游戏材料自然也就不同, 我们要如何准备这些材料呢?

首先, 要烘托游戏氛围。

每个游戏主题都会有自己的标记牌, 确定游戏主题后, 我们就请孩子设计这些游戏的标记牌, 便于大家对游戏主题一目了然。 同时, 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制作类似照相馆幕布背景、小舞台表演背景等大型材料, 以此烘托游戏的氛围。

其次, 要收集游戏材料。

对于一些游戏中要用到的常见材料, 我们会和孩子一起进行收集、清洗、整理、分类的工作, 然后投放其中, 让孩子开展游戏。 我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使幼儿产生更多发散思维;也提供中等复杂和熟悉程度的材料, 使幼儿有更多象征性和练习性游戏行为;还提供完全陌生或比较复杂的材料, 使幼儿有更多探索;也提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 使幼儿有更多创造。

再次, 要添置游戏材料。

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 孩子会需要新的材料深入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这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添置游戏材料, 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支持了孩子的想法, 他们就会得到鼓励, 拥有创新意识, 从而不断推动游戏发展, 其他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 耳濡目染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第四:自主完善游戏情节———你说怎么变

孩子除了通过我们的帮助获取新材料, 更多时候, 他们在游戏中随时可能产生新创意, 我们的材料如何能随时为孩子的创意服务呢? 我们也有两大招和大家分享。

第一招:材料自由取用。

我们在游戏中会设置一个材料超市, 分别提供各类废旧材料、自然材料、辅助材料及工具等, 孩子随时可以自由取用, 完成自己的创意。 对于一些孩子自己能完成的物品替代或加工, 我们都让孩子自己直接到这里完成。

第二招:环境留白生成。

除了游戏情节可能产生变化, 孩子在游戏时还可能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我们在班级中就留下了一片“自留地”, 地方不是很大, 旨在孩子需要新的游戏主题时, 我们可以临时布置在那里, 它的优点是可变性高、自由度高。

幼儿园的创始者福禄培尔曾这样描述游戏:“游戏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活动, 在人与所有事物内在蕴含的生命中, 游戏是人类生活的翻版, 儿童的游戏是自我活动的极致媒介, 可以抒发儿童的内在力量, 唤起儿童的内在本质。 ”由此可见游戏对儿童的影响。 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才是本体意义上的游戏, 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这里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 但它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 经常参加这类活动, 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和谐发展。 所以, 我们在自主游戏中应该真正让孩子实现游戏自主。

自主性游戏 篇2

背景:

游戏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许多社会学习是在游戏时发生的。因此,幼儿园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幼儿一起游戏,一起开展各种需要互动合作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理解交往的基本规则,形成人对己的正确态度。人际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恰当地利用交谈、讨论、同伴冲突等机会,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指南》社会领域的相关部分特别提出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实录:

小班自主性游戏开始了,在娃娃家两个女生在互相交流一些家里的事情,桌子上放着几个小盒子,小盒子里面装个各种颜色的雪花片,旁边两个女生用手抓着盒子里面的雪花片放进咖啡色的小盒子里,绿色衣服的小妹妹还在数桌上放了几盒雪花片,他们不断的在拿和放。

之间不一会,来了几个小男孩。一个小男孩指着一盒雪花片说:我要一盒牛奶。另外一个女生也指着一盒子的雪花片说:再要一个这个。一会,一个女生又在装,一个女生负责传递。桌子上放了满满一桌子的雪花片。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个小女孩把桌子上的一盒盒雪花片都倒到了一个锅子里开始煮起来了。分析:

对于小班幼儿刚进幼儿园没多久,他们对于各种游戏认知还比较浅,表现在对游戏材料的摆弄上,因为他们相对欠缺一些生活社会经验。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也就是说,游戏往往是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每个孩子都在他们自己的水平上玩,他们不会选择难度高于自己能力的活动内容。视频中,几个孩子反复重复的摆弄雪花片,拿了,放,再拿,再放。孩子们在重复某一行为,这一行为就是幼儿正在发展过程中的某种知识和能力,他们的每一次重复,对他掌握和巩固这一知识和能力都有极大的意义。

在自主性游戏中促进 篇3

然而,当今孩子的交往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过度的呵护与溺爱,让很多孩子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这都是现在孩子心理品质上的弱点,而通过人际交往和孩子间的必要合作,则能够改变和矫正这种不良的心理品质,有效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让我们走进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收获初来乍到的他们在小集体中的点滴成长,分享他们在同伴交往中的喜悦。

一、走进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是小班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游戏中孩子们模仿成人,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乐在其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归纳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规则意识差:小班孩子因年龄小,游戏时往往随心所欲,在游戏中会出现离开岗位,或者被其他的新奇事物所吸引忘记了自己的角色。

二是幼儿交往技能差:往往不善于使用礼貌用语,蛮横、不友好的游戏方式,让游戏过程中充斥着“告状”的声音。

三是幼儿自信心不足:个别幼儿比较胆小、害羞,说话声音比较轻,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主动与同伴玩耍,甚至,没有与同伴交往的需求。

四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以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同伴的游戏,碰到能力弱的同伴,就乖乖服从。而碰到同样强势的同伴,则往往以争执收场。

二、观察小班幼儿主动选择游戏角色

在自主性游戏创设的同时,我们在进入班级的显眼位置提供了游戏插牌的板块,在板块中除了所有的游戏角色之外,还提供了属于幼儿个人的游戏插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今天所要扮演的游戏角色。

在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即便教师反复介绍,他们只把自己的游戏插牌插在自己认识的游戏角色的标志内,游戏时间,幼儿则会搬着椅子来到自己“上班”的地方。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游戏角色,如:研研总爱把自己的游戏插牌插在娃娃家妈妈或囡囡家妈妈的角色中,甚至一周都扮演着“妈妈”的角色。媛媛是个爱打扮自己,喜欢展示自己,希望得到同伴夸奖的幼儿,她爱把游戏插牌插在小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美。针对这部分幼儿的表现,我们在游戏点评时,时常表扬愿意挑战不同角色的幼儿,鼓励幼儿在不同角色中,收获更多的小成绩。

结合小班上学期后期和下学期,幼儿喜欢结伴游戏的情况,造成有的游戏角色人数爆满,有的角色无人问津的特点,我们在游戏插牌上增加了蝴蝶标志,一只蝴蝶代表一名成员,实行先到先得的模式,控制每一个游戏角色的人数,更好满足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发展。

三、探索小班幼儿主动与同伴交往

小班幼儿由于还处在一个学习、模仿、适应、积累的过程中,他们要在自己的交往活动中,逐渐地体会交往的过程,不断地尝试如何与同伴进行交往,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交往能力。

在新生入园家访中,头发卷卷的,安静地睡在沙发上的墨墨引起了我的注意。由于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家里的老人又不在身边,因此,墨墨常常被托付给周边的叔叔、阿姨带。妈妈肯定地告诉我们,墨墨是百家人带大的,上幼儿园肯定不会哭。果然,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哭的时候,墨墨走过来,拍拍小伙伴的小身体说:“不要哭了,爸爸妈妈一会儿就来接我们。”听到同伴的安慰,小家伙们安静了不少,几名幼儿还跟着墨墨一起玩。可是,没一会儿,墨墨在娃娃家哭了起来,原来,墨墨拿个小铲子被别人拿走了,无奈的墨墨滚在地上开始哭闹。

随着游戏经验的积累,墨墨知道自己需要的东西,可以用好听的话和同伴说一说,成功拿到自己想要的游戏材料的墨墨,还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了有同样困惑的小伙伴,自主性游戏在小伙伴们的经营下,有声有色起来了。有一天,拿着鲜花和门票坐在小舞台观众席上的墨墨,对着不太喜欢跳舞的熙熙说:“熙熙,你好好跳,要大胆地跳,跳得好我就把花送给你。”听到墨墨的话,原地不动的熙熙开始挥着自己的小手,晃动着自己的小脚,虽然感觉有点儿别扭,但是,墨墨送上了手里的花。从那次以后,不爱表现的熙熙会主动选择小演员的角色,并且,舞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哦。

在游戏活动中,在宽松的环境和气氛下,为幼儿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游戏中多玩、多做、多说、多分享,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

四、感受小班幼儿不同性格在游戏中的表现

在自主性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同时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为了使游戏成功地继续下去,他们之间就先要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动作;游戏中常常要改变计划,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结合不同性格幼儿游戏时的不同表现,教师要做幼儿的朋友,走进幼儿游戏,随时关注和指导幼儿交往行为,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巧和交往规则,对正确的交往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教师则要进行适当的随机教育,为他们引向正确的交往方向。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幼儿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因此,我们要帮助幼儿学会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游戏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游戏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为自主性游戏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篇4

一、材料投放要适合不同年龄的游戏主题的开展

研究表明, 年龄越小的孩子在游戏中适合运用实际的游戏材料, 像真碗筷、逼真的娃娃等, 易促进他们开展自主性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 逐渐为他们提供一些真实程度低的物品替代所需物品, 更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如大班的幼儿可以把牛奶吸管当“筷子”“雪糕”“眉笔”等, 这种特征不明显、真实程度低的材料可以让幼儿产生广泛的想象。小班的幼儿在游戏中以实物操作为主, 我们应注意阶段性的增添或更换游戏材料促使幼儿产生新鲜感, 增加游戏的兴趣。如为“娃娃家”增加一个盆, 幼儿可用它给娃娃“洗澡”。到了中大班,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废旧材料和半成品, 鼓励幼儿动手制作游戏中所需要的物品。服装店的营业员除了招待顾客, 空闲时就利用各种材料如纸、笔、装饰物等设计和制作服装, 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二、材料投放要与幼儿的游戏需要相适应

游戏区是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设置的, 由于主题发展或幼儿兴趣的变化, 游戏内容和所投放的材料也要相应地调整。如:新年刚过, 大舞台模仿春节晚会进行自导自演。舞台上出现了很多演员, 都要求先表演, 主持人逐个与他们协商, 台下观众等了很长时间, 有的甚至离开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情况?在交流中, 幼儿提议要制作一份节目单。于是老师组织幼儿一起讨论用什么样的材料做, 上面应该有些什么内容。讨论和实际操作中发现节目单需要记录的节目名称用文字写不太合适, 原因是幼儿看不懂, 这怎么办呢?老师启发幼儿想想用什么形式可以替代, 大家纷纷提出了许多方法, 最后认为画相关内容的符号图比较合适。于是分头找材料设计自己理想的图形, 通过投票选出。幼儿通过自主实践, 掌握了运用材料的一定方法, 更能激发游戏的兴趣, 自然地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材料投放要根据游戏主题的发展适时更新

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 但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能完成的工作,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 应认真观察和指导, 并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对材料做适当增加或调整, 以保证幼儿长时间的游戏兴趣。如我们重点对大班“农家乐”饭店进行了观察记录。老师在了解幼儿的生成主题、活动需要、游戏方法以后, 创设并调整该游戏主题游戏材料的投放, 进而引导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我们发现“农家乐”饭店进行一段时间以后, 幼儿已经能熟练地运用服务技能进行交往了, 游戏的目的性也增强了, 但这时出现了生意少, 顾客不上门的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对材料进行调整。如:在饭店几次生意冷清以后, 教师发现幼儿主要是围绕顾客需要吃什么来进行游戏, 而没有更多的内容及情节的扩展。于是老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 根据顾客的需要添置了外卖、客饭等服务, 还结合主题适当地增设了饺子宴、品茶会等活动, 增加了材料纸、茶叶、茶壶、吸管、一次性塑料杯等辅助材料。这样一来, 饭店生意又兴隆起来了。

四、材料投放要拓展游戏玩法激发幼儿自主创造

我们还应在幼儿认识了多种材料掌握了一定方法的基础上, 尽量让幼儿进行放射性联想, 鼓励幼儿自己寻求其他方法及替代物, 不断补充新的材料, 从而将游戏活动不断向前推进。有些辅助材料投放后, 我们可以不向幼儿介绍,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拼摆、琢磨。如:当我们发现幼儿利用夹子刻印糕团的花纹时, 应及时肯定他的做法并启发幼儿讨论:“还可以寻求哪些类似特点的替代材料进行游戏?”幼儿通过讨论探索得出纽扣、发夹、瓶盖等来补充原有材料进行相同内容的装饰活动。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游戏材料的多种玩法, 一物多用, 一个内容多种材料制作等。如此一来,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求异性、求新性, 思维变得更为活跃了。

五、材料投放要鼓励幼儿参与制作, 做游戏的主人

自主性游戏组织指导策略初探 篇5

关键词:游戏;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组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86-001

自主性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自主性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自主性游戏”又称自发游戏,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由幼儿自己发起组织的游戏活动。从幼儿心理角度出发,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寻求欢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从学习角度出发,自主性游戏又是幼儿主动活动和获取经验的过程。为此本文对自主性游戏组织指导策略作一初步探讨。

一、幼儿自主性游戏现状分析

刚开始组织开展自主性游戏时,由于我们教师对自主游戏理论学习的不够和经验不足,实际情况还有一些不尽人意:

1、组织的游戏大多为规则游戏,类型单一

这是因为我们的游戏理论观念还没有从传统观中解放出来,对游戏的理论没有更新,怕自主性游戏把幼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则意识完全打乱,教师很难控制场面,组织管理幼儿很麻烦。

2、游戏条件和环境创设缺乏

由于园舍和园经费等的限制,我们游戏材料不足,各游戏区域没有完善,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创造力发展。幼儿的游戏兴趣也不高,导致教师组织自主游戏时很头疼。

3、没有注重幼儿的游戏行为,对游戏作用理解不深,游戏指导不力,以往传统游戏,教师是组织者

现在让幼儿自己去发起游戏,教师感到无事可做,缺乏指导经验,使自主性游戏效果不显著。

从一些观察情况来看,我班幼儿已具初步常规和认识能力,但游戏不够大胆和创造想象,游戏认识水平低,游戏一段时间后不知该干什么,或者一直重复相同的行为,对游戏材料和游戏角色有争抢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游戏中尽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情感形成。

二、主要策略

1、制定游戏计划、做好游戏记录

首先对本班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并认真制定每学期自主性游戏总目标,认真记录每次游戏过程,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每次游戏活动效果都反馈给幼儿,为开展下次活动提供依据,更为个别幼儿的教育提供方便。当然,有时千篇一律的记载,很大程度束缚了教师指导及观察角度和范围。教师也应该活学活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制定计划进行记录。

2、注重自主性游戏条件创设

很多学者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是自发的,愉快的,自由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如果长期受压制,易使大脑过度疲劳,而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产生积极态度,各方面能力也都是会有所提高和发展。《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理念,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即保证幼儿每天进行自主性的游戏时间。在环境创设上,教师为幼儿准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还有请幼儿家长配合收集的废旧物品,都变成了幼儿游戏的“宝贝”。在有限的活动室尽量开辟空间,确立了多个活动区:结构区、美工区、阅读区、角色游戏区、音乐表演区,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

3、教师间接指导,同时进行观察记录

教师要学会在游戏时对幼儿进行观察指导。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时的表情、语言、动作、活动频率,判断幼儿游戏兴趣和水平,引导幼儿不断发展游戏情节,进行创造活动。在幼儿纠纷时,不能袖手旁观,要正确巧妙的予以启发和引导。指导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可以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情节。

(2)及时掌握幼儿游戏中各种情况,并有目的,有计划的随时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把游戏主题不断深入开展。

(3)教师参与游戏,缩短与幼儿距离。

(4)丰富游戏材料,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争抢材料等问题。培养幼儿谦让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评价

评价也是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讲评能对游戏起导向作用。对提高游戏质量,发展游戏情节,巩固游戏中获得的情绪体验都有直接作用。自主性游戏评价可以从三方面人手:

(1)、就游戏情节进行评价,教师应在游戏过程中,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以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如“娃娃家”游戏中,宝宝喂奶后肚子痛了,妈妈就带宝宝去了“医院”。医生给宝宝打了针后,关照妈妈奶瓶要消毒,不吃冷的牛奶等建议。这些精彩的情节,应不失时机进行肯定性讲评。在以后的游戏中,幼儿就有可能不断迸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

(2)、就游戏材料和玩具的制作,作用进行评价,当玩具缺少时,有的幼儿会寻找代替物,一物多用。有的幼儿会自己动手。临时制作一部分玩具。这时幼儿的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评价时教师应鼓励孩子的创造力。

(3)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进行讲评。如争抢玩具不会交流协商,没有整理游戏材料的习惯等。教师选择这些幼儿能进行辨清是非的现象,让幼儿讨论,使其懂得如何改正。

幼儿自主性游戏之我见 篇6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

幼儿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善指导方法, 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幼儿生来具有学习能力, 也是一种十分自然、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使其可以在成人有意教他们学习以前就开始进行自发性学习了。所以, 结合幼儿自发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促进幼儿自发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幼儿在游戏中自发性学习及其主要特征

1.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游戏是幼儿基于内在动机的选择, 没有固定模式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 是幼儿的权利和需要, 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 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 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孩子在游戏中的动作一般来说具有非常规性。例如, 幼儿玩滑滑梯, 除掉滑滑梯本身带给幼儿的感受外, 幼儿还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情节, 例如奥特曼救人、过山车等。幼儿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现, 使游戏情节精彩, 内容丰富, 当然会令他们流连忘返。因此, 幼儿游戏时, 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 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这样才能够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

2.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游戏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表现。游戏前尽管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游戏材料, 但实际游戏时, 还是会发生材料不足的现象。常常有幼儿来问我:老师, 没有××怎么办?我就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 或者为他们提供某些半成品, 或引导他们可以用什么替代。幼儿利用这些半成品可以创造性地玩他们自己的游戏, 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在游戏娃娃超市时, 幼儿边走边逛, 从超市中买了许多的物品, 并结伴同行。逛了一会儿后, 竟然用买来的物品自主办成了一个家庭, 而且在家里极其兴致地忙碌着, 还热情地邀请朋友到他们家中做客。这是幼儿自主玩出的新游戏, 教师一直注意观察, 没有干涉他们的游戏, 不久教师也被邀去做客了, 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促进自主性游戏中自发性学习的发展指导策略

1.幼儿的自主性培养

(1) 给幼儿一个空间, 让他自己往前走

首先, 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 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 让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出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观点。然后, 还要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幼儿有机会来决定自己做什么, 什么时候做以及怎么做等, 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2) 给幼儿一个条件, 让他自己去锻炼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条件, 充分利用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尊重幼儿的尝试性探索, 让幼儿在自我锻炼中得到自主性的培养。

(3) 给幼儿一个问题, 让他自己找答案

幼儿爱不爱提问, 会不会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是幼儿自主性表现的一个方面。在各种活动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幼儿提出一些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 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经验的问题,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或者其他途径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4) 给幼儿一点困难, 让他自己去解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给不同的幼儿设置一些不同的既贴近幼儿生活, 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困难, 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

(5) 给幼儿一点权利, 让他自己去选择

幼儿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 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不要担心幼儿选择错误, 让幼儿在自己不断的尝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2.针对不同游戏进行指导

幼儿在玩自主性游戏时, 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戏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 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在娃娃家, 可能会因为角色问题或家里的材料不足而产生问题;在积木区, 可能会因为技能或创造性思维的拘束而产生问题等等。在同一类主题的游戏中, 由于经验的多少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 娃娃家游戏, 不管是小班还是中班幼儿都非常喜欢, 但是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内容是有差异的, 这是由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所决定的。所以, 对不同游戏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指导游戏。

3.根据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指导游戏

幼儿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 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 就有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留在原有水平上。情节的发展有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1) 横向的发展是指在同一年龄阶段, 游戏主题的产生、发展过程, 有些主题在某一个年龄班就可能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 (2) 纵向的发展是指一个游戏主题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存在和发展, 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 这与幼儿的经验与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在游戏的产生阶段, 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他们的需要, 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 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关注, 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 要观察幼儿的情况, 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 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 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 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 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 只有这样才可能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在游戏进入高潮即将结束的时候, 教师就应该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各种体验、感受进行梳理, 以帮助幼儿形成并分享正确的经验。

游戏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善于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 向教师学习, 向同伴学习, 向环境学习。游戏结束后的讨论就是一个让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关注每个幼儿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不仅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使全体幼儿在同一情景中学习彼此的经验, 而且节省了重复指导的时间和精力, 达到了游戏与教学活动相融合的效果。

参考文献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篇7

一、做好游戏前的准备, 游戏内容由浅入深

在活动中, 游戏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只有对游戏材料与内容感兴趣, 才能很好地玩游戏。与众不同、丰富多彩的材料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的有效手段。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沙包、飞盘、高跷、风车、小拖车、旧轮胎、旧席筒等,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选择材料。在选择游戏时, 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如教幼儿玩拍球, 先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击球方法, 在幼儿掌握了拍球技能后, 再引导幼儿与同伴商量, 皮球还可以有几种玩法, 让幼儿把各自的特点都发挥出来。有的“两人滚球”, 有的“头上胯下传球”, 有的“互相抛接球”, 有的“自抛自接”, 有的玩踢球……老师都一一给予肯定, 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二、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 完善游戏规则

传统的户外游戏, 对幼儿限制过多, 忽视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影响了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动性。为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我们让幼儿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与规则。户外活动时间, 将幼儿带到场地, 告诉幼儿今天要玩的游戏材料, 让幼儿根据材料议论, 自主确定游戏的主题, 并共同布置场地。场地布置具有多层次性, 可供高中低能力的幼儿活动。如设计出大河与小河, 供幼儿助跑跨跳;高低不同的果树, 供幼儿摘水果 (纵向触跳) ;宽窄不一的小桥 (平衡) , 让幼儿独来独往。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 能力较差的幼儿也能得到锻炼, 增强自信心。

为了达到活动目标, 确保活动的安全, 在每次确定新主题, 幼儿玩过一遍后, 教师问幼儿:“小朋友, 玩了游戏后觉得怎么样?”他们各抒己见:“太乱了”, “会相撞”, “容易摔倒”, “有的小朋友被狐狸抓住了, 还在跑”。教师继续引导幼儿想想应该怎么办, 组织幼儿讨论, 订出合理的规则, 及时制止一些不安全的活动方式。若订出的规则不够合理, 就及时让幼儿修改, 直到能保证活动顺利而有序地进行。

三、变换游戏的方法, 鼓励幼儿创新

一个游戏做的次数多了, 就显得单调枯燥, 容易降低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 应当不断适时地变化。例如, “老狼老狼几点钟”可改成“机器人机器人几点钟”。每次变换游戏内容, 幼儿只要做一两种相应的动作即可。如模仿机器人动作, 并事先定好下班时间。幼儿问:“机器人机器人, 几点钟?”机器人回答:“八点钟了。”小动物就可迅速地往回跑。

在户外游戏过程中, 应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活动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均由幼儿自己决定的自主活动, 是一种由幼儿按照自己内在的动机和需要而自主进行的组织结构最为宽松的活动。自由活动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发展个性、满足内在需要的机会。在自由活动中,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 三五成群地自由结合, 自由游戏。他们会创造性地想出许多新的玩法。这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和良好行为的形成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都有重要意义。当然, 老师要注意活动中的指导, 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提高游戏水平。例如, 幼儿玩“卷白菜心”, 玩了几次幼儿就不感兴趣了。老师于是提议进行卷白菜心比赛, 并制作了奖牌, 从而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培养其竞争意识。

自主性游戏中有效评价的思考 篇8

一、关注幼儿活动情况,评价富有个性

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说,观察是我们了解幼儿的第一步。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只有多种多样地收集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才能全面分析和评估幼儿的游戏与发展,从而做到对不同能力、表现的幼儿实施富有个性的评价。

1. 基于个体多方面的表现

小A非常喜欢玩建构游戏,连续一个月,他每天都在建构区玩。对于小A的行为,我们是给予顺应兴趣不打扰的支持性评价,还是考虑到均衡发展而劝其从建构区走出来去玩别的材料的引导性评价?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小A的表现来进行全面地分析。因此,平时收集到的信息越丰富,越有利于对小A实施评价。如果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小A的交往能力发展很好,那就让他接着玩。如果其他交往比较少,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适当的评价将其兴趣引导到其他游戏中。所以,对幼儿进行评价要全面地考量幼儿的发展信息,结合幼儿多方面的表现。

2. 基于活动中教师的观察

在超市游戏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有的幼儿可能习惯于先按照颜色分,有的幼儿则可能按照形状分,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新的分类方法在集体中进行介绍,帮助其他幼儿形成新的经验。因此,评价要解决的是活动中的共性问题,包括操作技能、认知经验、游戏规则、材料工具、同伴合作、安全问题等。

二、关注幼儿情感体验,评价紧扣经验

自主性游戏活动的评价环节,就是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激励幼儿探索新经验的过程,然而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评价更应该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其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1. 激励,引发新经验

幼儿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关键经验,教师要能够捕捉幼儿当下关键经验和兴趣点,在评价时不断激励幼儿,从而为下一次活动指引新的发展方向。例如:这是我们班级最难的材料,谁想试一试?

2. 释疑,传递新经验

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幼儿不断地从同伴身上学习不同的方法。教师可针对活动的情况,把评价的环节由幼儿来释疑。例如,幼儿按照特征将水果和蔬菜进行分类,就可以先请幼儿介绍分类的结果,然后请全体幼儿说一说他是按照什么来进行分类的,最后由介绍的幼儿公布自己分类的方法。这样的释疑形式可以引发全体幼儿的思考,学习同伴不同的分类方法。

3. 质疑,丰富新经验

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收集幼儿活动中的问题,或是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质疑,引发全体幼儿对下一轮活动新的思考。例如,手电筒不亮,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或是在幼儿没有疑问的时候问一句: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通过质疑的形式来交流,不仅推动了下一次的活动,还培养了幼儿善于思考与发现的学习品质。

三、关注幼儿长远发展,评价趋于多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因此,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做到以下两个转变:

1. 从重视结果向满足情感需要转变

案例:方便面两包1元钱,一位幼儿在吆喝客人(老师)买方便面。客人(老师)故意为难他,说我只要买一包。幼儿说一包不要钱。客人老师一听不要钱,就叫很多同事不花钱买走了方便面。不一会,这个幼儿卖完了所有的方便面。在游戏讲评的时候。幼儿可开心了,告诉老师,他把所有的方便面的都卖完了。老师问“:那你赚了多少钱?”幼儿说“:没赚钱,可是我很高兴。”这个案例中,教师关注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赚钱情况,而幼儿更满足的是自己把方便面都卖光了获得了成功感。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与幼儿同喜同乐,增强其成功感和自信心。

2. 从重视能力发展向满足社会交往转变

案例:妈妈带着宝宝来看病,医生拿出听诊器听了一会,对妈妈说“:不行了,死了。”宝宝就很配合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妈妈问医生“:怎么办?”医生说“:拖走!”妈妈就离开了。这个宝贝就一直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等了好久,宝贝张开眼睛,看看“妈妈”和“医生”都走开了,于是利索地从床上爬起来,去玩别的游戏了。等到游戏结束,讲评的时候,可能教师会无视幼儿之间这种假扮“小死人”的游戏而不去评价。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社会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知道了“死”就是一动不动,要“拖走”……幼儿之间也有鲜明的角色,存在着社会性交往。教师也应该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其进一步丰富游戏情节。

总之,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眼观四周、耳听八方,站在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需要,实施有效的评价,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

摘要: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幼儿活动情况,评价富有个性;关注幼儿情感体验,评价紧扣经验;关注幼儿长远发展,评价趋于多元;更要站在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需要,实施有效的评价,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性,角色游戏,活动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在当下格外受重视,这对于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然而,对儿童游戏自主性的强调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教师常常使用“自主性游戏”这一概念,以突出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可同时又不免产生疑问,游戏不就是自主的吗?难道还有“非自主的”游戏吗?因此,要想让幼儿充分自主地进行角色游戏,还需要教师在游戏空间、游戏材料、游戏主题以及游戏时间上实行自主。

一、孩子的游戏空间孩子做主

以往常规的游戏空间利用是指教师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规划幼儿活动室的立体空间,分析其基本结构区(卧室、盥洗室、活动室等)和各区建筑元素(墙、门、窗、柱、台),创设适合幼儿室内游戏的游戏区域。如将靠近幼儿午睡室的空间创设成“医院”,只是为了方便“病人”生病“住院”;将“图书馆”创设在相对光线较好而安静、与其他游戏区隔离的地区;将“小舞台”创设在宽敞、与音乐区靠近,并远离安静区域等。而现在的游戏空间全是幼儿自主掌控,教师事先与幼儿一起商量可以游戏的区域空间,将卧室、盥洗室以及建筑元素排除在外后,用KT板把活动室空间制作成了一张平面的“游戏区域图”。幼儿通过在“游戏区域图”上贴角色标记图,决定每次自己的角色游戏区创设在哪个地方。

二、孩子的游戏材料孩子做主

1. 空间规划材料

角色游戏开展的初期,教师将教室里能用于角色游戏的柜子、桌子、椅子以及将各游戏区域分隔开的材料,如奶粉罐、薯片罐、饼干罐等一些生活化材料,以及教师用PVC管搭建成的门牌等用于空间规划的材料放在命名为“仓库”的一个特定地方。游戏开始后,幼儿会从“仓库”中将各种需要游戏创设的空间规划材料取出并放到自己的游戏区内,搭建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在这个区域内便是“当家人”的游戏空间。在这里所有的角色游戏区域都是由幼儿创设,空间规划的材料也是由他们自己去创设。

2. 情境游戏材料

情境游戏材料一般包括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两大类。高结构角色游戏材料指的是外观美丽、结构固定,使用起来比较单一的材料,也就是教师购买或者自己做的一些现成的玩具,如小推车、煤气灶、水果、蔬菜等;而低结构角色游戏材料指的是那些没有定型、没有固定的用法、没有具体特征的一些材料,也就是半成品,幼儿可以用它们来以物代物,或是制作成成品的一物多玩的材料,如各种造型的硬纸板、废旧报纸、瓶瓶罐罐等。角色游戏开展前,教师将情境游戏材料进行细致的分类,并贴上标记,再用纸箱和货架进行摆放。一部分摆放在教室外,一部分摆放在教室里的“仓库”中,主要为了让幼儿在游戏创设时能避免拥挤,起到分流的作用。游戏开始后,幼儿将自己的角色游戏区创设出来后,便会去拿自己需要的情境游戏材料。

三、孩子的游戏主题孩子做主

1. 自由选择同伴

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自由人”和“当家人”两类。“自由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随意走动,等于传统意义上的“顾客”,但不同于以往“顾客”的是:他们都会自己给自己定义今天是什么人。比如,有的幼儿会给自己定义今天是“舞蹈家”,还有的幼儿会给定义自己是“科学家”“老师”“医生”等;他们在还未游戏之前要几个结伴坐在一起商量今天该如何打扮自己、等会儿要去哪几个游戏区玩。而“当家人”相当于“店老板”,拥有自己的一家店或者公司,在游戏中常常会看到“当家人”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需要拿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包括空间规划材料以及情境游戏材料),将自己的游戏区创设出来。为了让自己店里的生意火红,还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尝试,去“仓库”中拿各种材料扩充自己的店或者利用材料来吸引、招揽“自由人”。这些“当家人”在游戏开始前和“自由人”一样,两个或者三个结伴一起开店,他们会商量今天开什么店,会商量该如何创设自己的游戏区,会合理利用一些如拎袋、推车、盘子等搬运工具,分工合作将游戏材料搬运至自己的游戏区进行创设。

2. 制订游戏计划书

当幼儿选择好是做“当家人”或“自由人”后,每个“当家人”利用“自由人”在一起讨论的时间派“代表”去班级的“游戏区域图”贴上他们今天要创设的游戏区域。当一曲悠扬的曲子响起,幼儿便拿起表格开始制订“游戏计划”。教师与幼儿一起给“当家人”的“游戏计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我的游戏我做主”“自由人”的“游戏计划”则取名为“今天我做自由人”。为了方便幼儿区分两张计划表,教师在计划表的左上角分别设计了两组不同的小人。在表格的设计上也有区别,如“我的游戏我做主”表第一栏分别为:“今天和谁玩”“我们玩什么”“在哪里玩”;“今天我做自由人”表第一栏分别为:“我的角色”“我要玩的地方”。除此之外,两张表的第二栏、第三栏都是一样的,分别为:“我的游戏记录”“我的心情”,最后一栏为“爸爸妈妈的记录”。由于大多数幼儿不认识字,教师在设计表格的时候特地在每个栏目中设计了相应的图案,方便幼儿记录。与此同时,由于幼儿的绘画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表格以外的空白处教师设计了许多游戏的标记图,不但可以提升幼儿的绘画水平,而且令整个游戏计划表变得美观。

3. 选材料分工创设

“游戏计划”制订完成之后,幼儿便可以按“自由人”和“当家人”兵分两路进行游戏了。“当家人”便与自己的同伴去“仓库”拿各种游戏材料(包括空间规划材料以及情境游戏材料)。“自由人”则按照游戏当天给自己定义的角色打扮自己,他们会给自己戴上帽子、围上围巾、背上自己的小包包、拿上手机或者照相机……当一切准备就绪,游戏才真正开始。

四、孩子的游戏问题孩子解决

幼儿的游戏问题:由于这种形式的游戏是首次尝试,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创设出相同的游戏区域会影响幼儿游戏吗?幼儿会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吗?幼儿的解决办法:对于幼儿选择相同的角色标记图,教师也是允许的,可以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由于教师提供给幼儿的角色标记图一个角色游戏只有一份,幼儿可以在教师提供的白纸上画出自己要创设的游戏内容再贴在“游戏区域图”上。教师会在一次游戏中看到两个“医院”或者两个“理发店”,幼儿也会渐渐发现,开设两个相同的游戏区域不但“客流量”少得可怜,而且连游戏材料也相应减少了。这其中,有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玩不下去了,便会中途换一个其他的游戏区域来创设,或者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游戏区域吸引更多的“自由人”,如他们会选择“买一送一”“送货上门”等游戏形式来吸引“自由人”……教师就是这样通过一点一滴,在一次次真正的游戏过程中慢慢落实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

五、结束语

所谓自主性行为,它包含着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等品格特性,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必备的重要心理要素。这种形式的角色游戏会让教师有时间、有兴趣、有积极性地主动参与,并且与幼儿一起感受到了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更好地了解幼儿,和幼儿走得更近。

参考文献

[1]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冯琳.游戏是建构儿童价值观的重要载体[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3]黄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转变[J].福建教育,2015(03).

利用自主性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篇10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研究分析;幼儿健康

自主性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和自身的性格养成均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所以在实践当中不仅应当加强对自主性游戏相关难点和重点的深入分析,还应结合当前相关工作开展的基本现状制订出健全的自主性游戏方案,以更好地实现对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不少幼儿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常见的诸如自控能力较差以及心理发育不健康等不良情况。在实践当中广大教师和家长应当加以高度重视和细致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性游戏是当前幼儿性格养成和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内容之一,所以还应当通过对游戏方式和相关技术的全面分析以更好地制定出完善的方案,实现对工作的改进。

一、健康教育在自主性游戏中的体现分析

健康教育与WTO提出的健康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把健康教育归纳起来总共有“四个健”:“健心”“健脑”“健体”“健美”。教师要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会使用礼貌用语,会用语言、动作等表达自己、表现自己,能大胆、大方地与人交往、交流、合作,培养良好的游戏习惯。在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之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已经难以跟上当前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还应当重点对教材难点和相关知识点进行解答,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其中的主体作用,利用自主性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加强相关精神实质的分析,在明确幼儿教育的难点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制订出健全的教学方案,有机实现教育模式的改革,使得学生可以反复进行尝试,充分培养其对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最终稳步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自主性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上文针对相关游戏在实践当中的体现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今后相关工作的方向。下文将结合相关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具体影响层面等进行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对工作的改革。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太多规则与约束,没有太多的成人干扰与介入的自主性游戏,放大了孩子的闪光点,也是这逐渐放大的闪光点修正着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和言行,使幼儿在娱乐身心的同时学会与人和谐、自然地交往,为幼儿踏入集体奠定了基础。在幼儿健康教育之中还应当全面树立起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对于很好地保证幼儿健康教育质量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在当前全新的健康教学规章制度之中明确指出当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当是有目的性和有计划性的,引导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主体活动。所以实际的幼儿健康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还应当善于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灵活对课程设计的方式和教案进行变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同时对今后幼儿思想健康发展的方式和自主性游戏的原则等进行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全面促进自主性游戏等相关活动全面迈进改革的新阶段当中。这一点对于提高质量和提升健康教学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健心”,即指心理的健康。小班孩子从家庭生活中走入集体生活,是个转折,很多孩子表现出自私、任性、霸道、不会与他人友好交往,这些成为他们适应集体生活的一大障碍,而深受幼儿喜欢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是扫除这些障碍的最好途径之一。在当前实践健康发展过程当中全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保证幼儿健康发展质量的关键点。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的兴趣是使幼儿可以深入地了解体育并且热爱运动的关键点。幼儿天生好动,喜欢对一些新奇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广大教师还应善于利用上述因素,以更好地激发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由于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过程当中可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兴趣,使得其热爱体育运动,所以教师应当通过情景创设,使得广大学生可以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之中进行学习。诸如教师可以通过运动等方式引导幼儿一起进行锻炼,同时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操,激发出学生的情绪,此时幼儿会动脑筋想出不同的玩法,这样不仅很好地起到了健康发展的效果,还使得幼儿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大大增强,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教学氛围。自主性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还应通过对游戏方式和相关技术的全面分析以更好地制定出完善的方案,实现对工作的改进,使得幼儿在其中可以达到锻炼和学习的双重效果。

总的来讲,明确自主性游戏的重大意义有着深远的价值。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自主性游戏的基本现状和对于幼儿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深远的价值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方向和开展的理念等进行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对幼儿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再萍.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实践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2]陈薇,周永.3岁~6岁幼儿体质状况调查分析与干预措施[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Z1).

[3]邱赞,孙强.四川省城镇幼儿园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0(04).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篇11

又一次“过家家”游戏,回想上次,我决定“退出”游戏( 手持相机,拍摄活动画面) ,将游戏“地盘”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们。做一个有心的观察者、帮助者,适机指导。奇迹在我“退让”的意念中诞生,热闹而又生动的画面出现了: 一大群幼儿围在黄孟欣小朋友身边,有的忙着准备菜肴、有的根据她的指令做事、有的扮演旅行归来的家人、还有举行婚礼的情景、甚至有小朋友扮演老师、主动邀请我做她的学生……整个表演让我陶醉和沉浸。

狐疑的心,在孩子们别开生面的游戏场景里瞬间豁然开朗: 只有充分发挥孩子在表演中的自主性,游戏才会切实有效。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发挥其“魔力”效应呢?

一、和谐师幼关系,创造平等的游戏氛围

《细则》指出: “老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的教师观引发出的新的师幼关系: 平等、友好、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共生共长。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老师要俯身和幼儿居于同一个高度,“变成大朋友”,成为与幼儿共同体验快乐、分担忧愁的游戏伙伴( 切不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 。引导他们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惬意、宽松、平等的气氛和孩子零距离接触。自然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活动的兴趣。思维活跃且富有创造性、行动独立大胆。两次“过家家游戏”,我从高高在上、全盘操纵到适机指导帮助,孩子们也在自己视为生命的游戏世界里,从索然无味到兴致勃勃、从俯仰由人到独立自主。游戏效果显而易见。

二、丰富游戏材料和玩具,尊重幼儿选择游戏材料和玩具的自由

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没有它就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无法进行活动。在平日的活动中常常会因为我们的考虑不周全,准备不充分,导致玩具和材料的有限,而实行“分配制”或者一个孩子固定玩一种玩具。这样无疑限制和阻碍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牵连情绪上的波动。正如第一次游戏,孩子们在“用餐”时发现只有调羹,没有筷子,夹菜不方便,而产生埋怨和失落的心理。

因此,在活动前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操作水平,全面细致地考虑材料和玩具( 平日里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鼓励孩子自己制作游戏玩具) 的投放。这是给予尊重选择自由的基本前提。同时切忌上述机械呆板的“分配制”。充分尊重幼儿在所提供的材料玩具范围内自由选择的权利,引导孩子探索一物多用,达到心中所想和行动同步。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自信心。

三、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创设游戏情节

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都喜欢扮演自己熟悉的角色,创设熟悉的情节,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将生活中的形象、场景呈现在游戏里。大班幼儿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规则意识,自主性地发挥更能促进他们创造性地发挥。如第二次“过家家”游戏,孩子们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 统领全局的指挥者、爸爸妈妈、老师、新郎新娘……) ,自发形成合作小组构造出生动的游戏画面( 忙碌的厨房、亲人团聚、充满幸福的婚礼场景……) ,孩子们在独立思维、自主行动的游戏中,学会了如何与同龄人交往,提高了社交技能。不论是向别人做出让步,领导和指挥别人,接受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对某些自己不喜欢或无法控制的事情弃之不理,这些都是他们能在游戏中的收获。

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 “对儿童来说,游戏常常是最实际的学习”。在游戏中我们以“大朋友”的身份轮流观察每一名幼儿,适机指导。在尊重自主选择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引导性格差异的孩子,如自卑怯懦的幼儿,我会鼓励他扮演老师带领其他幼儿; 又如胆小怕事的孩子,我会推选他做勇敢的警察……创设情节,巧妙地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转型。因材施教,从而促进每一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符合《指南》精神。

四、自由畅谈游戏感想,提升经验

上一篇:生成因素下一篇:编导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