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学习

2024-07-18

自主性学习(共12篇)

自主性学习 篇1

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是我们教师应当持之以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只有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才能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怎样让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提高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当直面的课题, 我对这个课题进行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初中生对新事物有独特的好奇心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 通过演示一些新奇、特别, 又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吸引眼球的实验创设能产生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一步至关重要, 因为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是自主性学习的开始, 也是我们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最好开端, 抓住学生“我要学”的有利时机, 引导他们尝试应用实验探究、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 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例如笔者在教凸透镜成像时, 为了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把蜡烛、打火机、放大镜和光屏发放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实验观察, 学生发现成像时大时小, 物距时近时远, 猜想到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 “像的大小与物距究竟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这一步至关重要。这时候,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启动了, 问题的解决成为他们学习发展的需求。“采用什么方案来探究呢?你计划怎么办?”现在进入探究设计的关键阶段。“我们还需要刻度尺, 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学生探究热情高涨, 主动请战, 我提供探究实验器材, 在他们与同伴的合作下, 自主探究并初步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结论。

二、重视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形成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自觉地去学习, 就逐渐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根据专家统计, 形成良好成绩的各种因素中, 学习习惯占33%, 学习兴趣占26%, 智力占15%, 家庭影响占5%, 其他占25%。可见,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多么重要, 而养成自主性学习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笔者采用下列办法促使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形成:1.课前预习, 让学生记下不懂的问题, 带着问题来听课。2.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提问。3.课后布置复习和做作业, 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 巩固运用。4.提出要求, 让学生上网搜索, 查询资料, 调查访问等。5.不告诉答案, 让学生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 去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交流与合作

提倡自主性学习, 绝不是让学生自己单干,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而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要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 它一方面暴露出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 另一方面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 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只有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 让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别人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才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交流与合作有两种方式:1.师生合作。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 常采用师生易位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我甘当学生, 倾听“老师”的讲述, 在关键时刻才点拨学生。有时我故意当一名后进生, 引起学生的争议、辩论, 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2.生生合作。学生不可能各个问题都问老师, 学生又共同生活在一个集体内, 这样生生合作显得更加重要了。我常组织学生小组学习, 分工协作, 共同探究, 组里的成员议一议, 做一做, 得出结论后又派代表到班里去交流。这样生生合作, 互帮互学, 互激互进, 既提高学习效率, 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渗透过程和方法, 提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能力的提高不仅依靠知识和技能, 而主要是依靠过程和方法的掌握, 重视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 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我在平时的物理教学实践中, 注意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模仿这些过程和方法去获取新的知识, 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变得会学起来, 从而提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法呢?我从两个方面入手:1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渗透。 (1) 每学完一节内容后就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 学完每一章或每个单元后进行复习小结, 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 做到融会贯通。2.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渗透, 即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3.结合科学探究过程, 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等。4结合科学探究过程, 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如利用函数图像分析实验数据, 利用数学公式表述物理定律等。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 他们在学会的同时也变得会学起来。

总之, 养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提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需要物理老师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不断反思, 不断完善, 才能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自主性学习 篇2

不知不觉中学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已经好几天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我有如下感悟: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精心设计好导语,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经常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

二、放开双手,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1、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已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

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

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表现为

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领悟。

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学习 篇3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习 自主性学习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引言

自主性学习是语言教学和学习的理想教学目标,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近年来,自主性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英语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帮助人们了解世界,与外界交流。自主性学习的功效以及英语的重要性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1.什么是学习自主性

1.1定义 由于角度不同,学者们对于自主性学习的定义也不同。Little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与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有关”(1991). Ryan(1991)认为这是一个过程,部分学者试图通过区分“主动学习”( proactive learning) 和“反应性学习”( reactive learning) 来进一步研究“自主性学习” (Little, 1996),现在被引用最多的是Henri Holec (1981)的定义“掌控自身学习的能力……”即“学习者有责任做有关学习方面的所有决定”, Trebbi (2006)认为Holec的定义是描述学习前提条件的“赘述”,因为“学习过程必须要有学习者的参与”。对于定义,众说纷纭,但学者们对于学习自主性的基本原则的看法是一致的“学习者决定自己学什么即怎样学,他们明白自己的需求,客观地反思学习过程,并尽可能在课堂内外练习英语(Benson, 2001; Dickinson, 1987; Holec, 1981; Little, 1991).

1.2独立学习( independent learning) 和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这二者在概念上是相互联系的。独立学习特点是优化和扩大学习者的选择,关注个体学习者而不是教师或教育机构(Najeeb, 2014),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决定权,鼓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独立学习期望学习者参与并利用非教师创造的学习环境。因此,独立学习意味着通常情况下,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语境或环境中独立培养目标语言能力(Najeeb, 2012)。总而言之,独立学习的特点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强调“相互依赖” (Little, 1991),并不需要排除教师的干涉,它关注的是学习者掌控自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期待学习者有技巧的运用语言,在真实的,无法预知的情境下交流个人意图。学习者需有通过知识反思的能力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就语境本质来说,自主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本质上独立的过程,而独立学习则更强调在不受教师控制时,学习者组织学习的方式。

1.3主动学习(proactive learning) 和 反应式学习(reactive learning). 在自主学习的大概念下,Litterwood對主动学习和反应式学习进行了区分。他认为,主动学习指学习者掌控自己的学习,决定自身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评估已学知识。通过这些方式,学习者自己制定“学习日程” (Little, 1995),这肯定了学习者的个体性及其单方面制定的学习方向。Litterwood将反应式学习定义为“学习者不自己制定学习方向的自主性,然而一旦方向被指明了,学习者就能主动组织学习资源来达到目标” (1999). 这种自主性并不意味者挑战传统知识结构和权威。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但学习日程、相关知识以及评估标准还是由教师决定(Sanprasert, 2010).

2.英语语言学习中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2.1英语语言学习中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根据Holec的观点,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分为两个过程:学习英语和学习如何学英语。前者指学习语言学习的具体过程,这意味着自主学习者要能在即时语境外准确恰当的应用英语知识和技巧,这代表学习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Najeeb, 2012)。后者指学习者安排自身英语学习的能力并明确地接受自己学习英语的责任。这种情况下,学习者要做到:1. 确立英语学习的目标---学习者要充分了解英语和自己;2. 了解自身学习风格和策略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学习者要决定对自己有帮助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3. 主动计划并执行学习任务---学习者要自己制定学习内容和进度;4. 有冒险精神---学习者要敢于冒险,不惜一切代价用目标语交流;5. 定期自我审核和评估---学习者要监督自身英语学习并评估已学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自我评估对语言学习尤为重要,元认知自我评估已成为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Rivers, 2001)。

2.2怎样培养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培养英语学习自主性有两个关注点:1. 教师在培养自主性学习中的作用;2. 是否需要与传统课堂教学彻底分离。虽然不少学者认为自主性无法教授或学习,笔者坚决反对这种观点,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天生就能自主学习,但可以经过后天培养。学习者并不会自动接受学习的责任,也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评估(Sanprasert, 2010),因此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导,并通过持续的课堂教学来提升学习的自主性。笔者的上述观点仅为证明虽然自主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导地位,免除了教师的决定权,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多余的。相反,学习者需要与教师共同承担责任,通过教师帮助自己找到学习的意义从而通过协作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者会对教师的教学更为关注,因为他们有权利和责任决定、评估教师准备的材料并给予反馈。就此来看,独立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差别显而易见。基于自主性学习能被固化的观点,可以说教师在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endprint

3.在汉语语境中培养英语语言学习的自主性

3.1汉语语境的特点。文化影响和常规教学方式是培养英语自主性学习的阻碍之一。中国的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强调语法翻译法和死记硬背。教师是权威,对信息和知识的教授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习者要顺从不批判,理所当然的被动学习,不加反思的接受所有知识,从来不向教师提问或质疑教师教授的内容。这样学习英语的结果就是,在真实的英语情境中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中国传统的“社会等级”造成的(Ho and Crookall, 1995),教师和学习者在课堂中是一种社会等级的关系,学生的社会地位比教师低,自然也就尊重教师的权威,这样的传统型英语教学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培养学习自主性显然是不利的。

3.2怎樣在汉语语境下培养英语语言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由于汉语语境的特殊性,中国学生多年来都在依赖教师被动学习,教师义不容辞的成了培养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这意味着不管是否改变或保留传统教学,教师都是整个培养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单靠学习者自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能会陷入混乱。其次,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倾向于被动和独立学习,培养元认知技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元认知指学习者对于自身如何学习语言的认识,它是一个将语言学习和学习者关联在一起的过程。有了元认知技巧,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就能自己计划、调节、管理、监督和评估自己的英语学习。再次,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应当互换。教师应当首当其冲地改变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掌控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和咨询人。教师要放弃决定权,作为学习伙伴与学习者一起分担责任,结合材料和方法与学生一起协作学习;对于学习者,要从接受者、追随者变为指挥者和决定人。这个过程依然需要教师的帮助。起初,教师应当给学习者提供有激励性和真实性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而让学习者参与其中。学习者的参与是促进自主性学习的三大基本教学原则之一,它意味着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承担责任(Najeeb, 2012)。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通常比较害羞、不自信,因此需要激励其参与课堂。另外,只有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学习者才能认清和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和不足。IDEALS项目是创造英语学习环境的成功案例,项目证明了其在汉语语境下固化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高效性(Ho and Crookall, 1995)。项目给学习者提供了“正确工具”从而提高其在未来学习中的效率和独立性(Lazar, 2012)。学习者的反思是众多工具中最重要的,它帮助学习者在计划、监督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时能批判性思考。

4.小结

自主性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想目标。由于英语的流行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展开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分为两个过程:学习英语和学习如何学英语,这包括制定英语学习目标的能力、对自身学习风格和策略的洞察力、计划和执行计划的主动性、冒险精神和常规审核和评估能力。了解如何培养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其关注点有二,即:教师的特定教学设计能否固化学习自主性以及是否需要与传统教学法彻底分离。在汉语环境下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自主性,要肯定教师的作用,严肃对待元认知技巧以及互换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Figura and Jarvis. “Computer-based materials: A study of learner autonomy and strategies” System: 35 (2007) 448–468.

Ho and Crookall. “Breaking with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s: Learner Autonom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Pergamo: 23 (1995) 235-243.

Learner Autonomy among ESL Learners”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66 ( 2012 ) 472 – 480.

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篇4

一、巧导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程前要精心铺垫, 巧设导语, 形式要生动活泼, 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有魅力且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创造一个乐学的情境, 使学生以极高的热情并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如, 在比例线段教学中, 有这样一个例题:在相同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 学生对比例问题比较抽象, 我就找出身高不同的甲、乙两名学生, 让他们同时站在阳光下, 再找两名学生, 把他们的身高和影长都测出来, 然后把甲乙两名学生的身高和影长都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自己去判断甲乙两名同学的身高和影长是不是成正比例.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直观地了解相同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的关系, 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 同时是课堂的主宰者,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而新课堂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的过程, 他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 要实现这一点,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 在教学中, 凡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筋能完成的, 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 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只起到点拨讲评的作用, 把思考的时间、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理解新知识, 从而掌握规律, 达到学懂弄懂的目的.

三、设计“开放型训练题”, 放手操作, 促进自主发现

目前“开放型”习题类型较多, 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以下五种: (一) 答案不唯一.也就是一题有多种答案, 甚至有无数个结果, 而大部分题在解出不同结果时, 能总结出解题规律.如图1, 平行四边形中画上一条直线, 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通过开放型的操作、观察思考, 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 条件不唯一.学生对题目先从不同的角度补充条件, 然后解答, 这种训练教学中比较常见.如图1,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补充条件, 解出答案. (三) 问题不唯一.也就是学生在补充不同问题中, 得出不同的答案.如, 甲乙工程公司共同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如果甲公司单独施工, 则要三年完成, 如果乙公司单独施工, 则要两年完成.而实际施工时, 甲公司单独施工半年后, 乙公司才开始施工, 学生可补充如下问题:乙公司施工多长时间能建成这条公路?到建成公路时甲公司施工多长时间?甲、乙两公司完成工程量分别是多少? (四) 解法不唯一.教学设计一题多解的训练应是开放型训练的一种典型.如图2, EB//DC, ∠A=∠E, 求证:∠A=∠ADE.学生在解答时, 展开不同思路得出几种解法. (五) 选项不唯一.所谓选项不唯一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兴趣, 选择自己喜欢做的题目, 改变以往给学生练习在数量和对象上都划一的做法, 在教学中要提供一组题目,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题进行计算.

四、学生自己选择作业

传统的作业形式是全班统一, 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学生“吃不了”, 这明显违背了现代的教学原则.因此, 我们对于学生在作业方面的要求不能“一刀切”, 要面向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 让学生选择不同数量、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作业去做.具体的做法是:以年级为单位, 经过教师的集体讨论, 编制统一的作业, 按难易程度分高、中、低三个档次, 让学生自己选择.当然, 教师应该规定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选做的.

探究四 函数y=x2 (|x|≤2)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三边均与抛物线相切, 切点分别为P, Q, O.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

解 设直线AB与抛物线切于点P (x0, xundefined) .

∵y=x2, ∴y′=2x.

∴直线AB的方程为y- xundefined=2x0 (x-x0) .

令y=0, 得undefined.令y=4, 得

undefined

undefined, 当且仅当undefined时取等号.

undefined

这两个问题是将半圆改成半椭圆和抛物线, 适当改变多边形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变式教学的载体.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篇5

一、问题 提出的背景

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方法上基本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方式,结果不但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磨灭了学生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通过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进行操作性的研究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具体的教学策略:

那么以自主学习为模式的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建构呢?。它的结构程序是:引入---引探---交流---评价。

一、引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只有情境创设的好,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方法很多,本文列举以下几个。

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热烈争论,创设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同时也要注意,在创设情境中,切忌牵强附会、缺乏问题性和偏离阶段性。

二、引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从不断提问出发,进行自主学习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好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提问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出示例题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让学生不断去质疑;总结全课时,也应让学生袒露疑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提问,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够准确、很琐碎,有时甚至与教学内容无关,教师应慎重筛选有用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自我操作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注意说清活动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巡视,帮助一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进行自主学习

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课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

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包括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意志进行反思,还可以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进行反思等等。反思活动进行的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潜能就易于激发,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教师要适时倾听学生的反思,切忌过度开放和流于形式。

三、交流——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学得更主动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交流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尽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以评价促“自主”

课堂中的评价是多元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使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因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

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使他们能更主动地发挥自己学习潜力。尤其对中下等学生,更要在细微中看到他们的进步,对其有见地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尤其能使他们摆脱那些优生的阴影,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学习中更主动,更自信。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生活在群体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为了得到同伴间良好的评价,他们都会努力的表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自主性 独特性 多元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段评析

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从中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学生自由读书、充分思考,后纷纷举手。)

师:请不要把你的发现说出来,把它变成问题来考其他同学,当小老师。

小老师甲: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我发现船夫驾驶小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操纵自如,从“操纵自如”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老师甲:你说得不错,还有补充的吗?

生:上星期六,我在学校上完兴趣小组后,骑车急匆匆赶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右边开来一辆摩托车,我想让开,可车子不听使唤,被撞跌在地。如果能使车子急转弯,就不会相撞了。而威尼斯的船夫却能使小艇作急转弯,可见他们的驾驶技术确实高明。

生:我刚才研究了课文的插图,仔细数了一下,图上看得清的小艇有四十多只,小小的一片水面上有这么多的小艇急速地行驶,而不相撞,船夫的驾驶技术实在太高超了!

生:刚才我用铅笔当小艇,按照书上的描述演示了一下,现在我表演给大家看(学生表演),你们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吗?

小老师甲:真没想到你们答得这么好!

小老师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

生: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生: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总起作用。

小老师乙:你们的回答我很满意。

小老师丙: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还起什么作用?

生:这句话还是中心句,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小老师丙:你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

[评析]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本教例作了有益尝试,体现了探究学习的“三性”:

一、探究主体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这里,老师充分相信尊重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发现、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发现、自主考问、自主交流、自主评价中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事实上,学生还真会发现,不仅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且还在写作方法上。有所发现令人欣喜,你们发现了我的“发现”吗?把自己的发现变成问题考考其他同学,更令发现者心醉,谁不想享受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呢?当然,这也进一步激起大家的探究的欲望,谁也不想被自己的伙伴难倒。探究的气氛弥漫整个课堂,课堂成了探究的舞台,学生成了探究的主角。

二、探究方法的独特性: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

都不一样,所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法具有其独特性。如:对“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探究,有的采用“重点词感悟法”,有的采用“比较法”,有的采用“演示法”,有的采用“图文结合法”。

三、探究结果的多元性:

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探索 篇6

传统语文教学以培养继承型人才为目标,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灌输知识为手段,以三中心(教材、教师、课堂)为基本教学特征,机械地知识训练,繁琐地条分缕析,不厌其烦地肢解语言,严重扼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鉴于此,我根据国内语文教学研究的最新趋势,结合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并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精心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自主性学习的“自主”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学习由自己做主,学与不学、学什么与不学什么、学多与学少都由学生自己决定,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而不是由教师强行决定,包办代替。其实这也是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的。高中语文教学之所以长期以来不能摆脱“少、慢、差、费”的困境,根本原因就是好多本来由学生自己说了算的东西却硬是由教师强行包办了。其二是指自觉自愿地学习。学生自觉地学习,他们就不会感到苦和累,而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得知识,增长能力。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总是强迫学生这样听课那样理解,强迫学生听这样的课写那样的作业,强迫学生这样作文那样作文。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不情愿地应付。他们成了教师手中的玩偶。这样的语文教学当然成效甚微,这样的语文学习当然苦不堪言。语文教学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强迫性学习而不是自主性学习。

通过与学生交流和与同事的讨论,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建构性的,当今心理学中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是搞好自主性学习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其基本主张是: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个体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在解释现实。由于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理解不同,因此,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各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本质。其一,对待知识这一问题,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理解、一种假设。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在教学中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当作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教条化的知识,而应允许他们自主地作出选择、分析、评判。其二,对待学习活动这一问题,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意义是个人赋予的,经过了学生的理解与消化,因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知识如果不经过学习者的重新建构,它只能是一种外在的负担。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与吸收,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基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解,反思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我们走了好多弯路,做了好多无用功,甚至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理论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也为我探索自主性学习方式指出了出路,总的来说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觉性,变教师的讲语文为学生的学语文。着力点主要是改变阅读课和写作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语文学习既向课堂要质量,也把语文学习向生活本身扩展。具体方法如下。

一、与学生一起对经典课文理解进行批判

创造往往是从批判前人的定论开始的。否定是创造的前奏,怀疑是创造的开始。学生的怀疑和否定精神是需要培养的,语文阅读课正是培养学生这种精神的最好课堂。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目的,一开始我就反复向学生讲明“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教师不如无教师的道理。然后把初中所学的一些经典课文重新拿来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理解,看看初中教师的分析是不是有错误,或者是不是课文的主题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初中把主题分析为“对讳疾忌医的批评”,我们让学生查词典理解“讳疾忌医”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讳疾忌医”的解释为:“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然后让学生重读文章,学生很快发现蔡桓公并不知道自己有病,且当“体痛”知道自己有病时,立即派人“索扁鹊”,这样学生自然知道了初中时对这篇课文的主题理解是错误的。再如《桃花源记》,初中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总结是正确的,但我们和学生一起重读此文,对文章的情节、人物重新分析,学生也很快就会理解是由于武陵渔人不遵守“不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出了桃花源就向官府报告了桃花源之事,才使这一美好境界永远的消失了。因此,这篇课文的主题也可以总结为是对不守信用者的批判,是对诚信的呼唤。这样反复练习,学生的思维就慢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敢于怀疑了,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了,他们的创造意识也就慢慢产生并发展起来了。

二、改讲读课为阅读课

对课文的学习不再搞传统的中心思想分析、段落大意总结等,更不给学生现成的、固定的解释。而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讨论文章中主题是什么,这样的主题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特别是对主题思想的归纳更是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的理解言之成理又基本符合文章的实际,我们就给予肯定。例如,《项链》一课,认为是对虚荣心的批判是可以的,认为是对虚荣心的肯定也未尝不可,因为正是因为玛蒂尔德有虚荣心,才使她不断追求,才使她要强而用十年艰辛去还债,这是难能可贵的,现实中因还不起债而堕落的人多的是。

三、变模式作文为自由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先给学生灌输作文知识、作文模式,然后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框架中作文,这种作文方式,至多只能算是“带着镣铐的跳舞”。不仅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得鼓励他们自由写作,真正把作文的权力还给学生。具体做法是:1.进行自由阅读。除了把每周的一节语文课定为自由阅读课,带学生到阅览室看书外,还要求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不少于5本,读《读者》等杂志不少于10本。并要求作读书摘抄。阅读量增加了,写作自然就有话可说了。2.要求学生每周写随笔二至三篇,写作形式不限,写作内容不限,每篇的字数不限,但要求每周字数不少于800字。这种写作教师不批改,只浏览,写得好的随笔在学生间传阅交流,每学期收集优秀随笔印发给学生。3.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课用一个小时作限时作文练习,只规定写作范围,不作过多限制。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互评互改,并由学生向教师推荐优秀作文或特色作文,然后由教师对学生推荐的优秀作文或特色作文进行批改,最后师生共同讲评并印发优秀作文。这样作文的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教师既节省了时间,又做到了批改有的放矢。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感到语文教学路子宽阔了,教学得心应手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语文成绩慢慢提高了。自主性学习不仅解放了教师,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是教与学的完美契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自主性学习 篇7

过去的语文教学, 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宰一切, 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津津乐道的讲、学生昏昏欲睡的听, 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种以“应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讲授模式弊端十分明显, 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且严重阻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必须予以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即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结构, 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互为合作与竞争;教师的作用是旗手, 是领航员, 是鼓手, 是拉拉队员,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印象, 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 及时的沟通与交流

“亲其师而信其道”, 人的感情是有转移功能的, 特别是中小学生更明显。学生如果喜欢老师, 也就特别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上课就会积极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就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 与学生沟通、交流, 真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课堂上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下温柔的抚摩、一个关注的眼神, 都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关心他们。

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博学多识吸引学生。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会令学生佩服你;语言诙谐幽默会令学生喜欢你、喜欢有你的课堂。

2. 客观的点评与鼓励

随着课堂的开放、学生课堂活动的增多, 学生学习注意力就会转移, 学习兴趣就受到影响。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客观的点评与鼓励来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课堂上教师要用好五种激励:目标激励、言语激励、情感激励、民主气氛激励和成果激励。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作表率, 为学生呐喊、加油、助威, 抓住时机给予奖励。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 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在学习文言文单元的时候, 我把学习目标分为朗读目标、积累目标、理解目标、背诵目标等, 以比赛积分的形式鼓励学生把握好课堂时间, 求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二、平等的引导是自主学习质量的保证。

课堂日趋开放, 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但是课堂不能放开, 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因为自主≠自由, 这里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审时度势地引导, 与学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以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

1. 精当引导学习兴趣

(1) 选择最佳教学突破口, 以角度的巧妙、切入的新异, 呈现出新颖不俗的教学设计, 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自主去探究学习。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母亲, 以探讨“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吗”引入课文的学习, 学生很想知道伟人的母亲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课堂上非常活跃。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适当延伸, 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保持不变的, 单靠导语的新颖并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热情活跃的, 还需要教师再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时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这课我就这样处理的:总结说明文特点之后, 学生以为这节课就要结束了, 我提出一个新的话题:谈谈你知道的珍奇、稀有动物, 尽量抓住它某一个方面, 运用一两种说明方法为它做一简单的说明。这一环节再掀起学生学习热潮, 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也为他们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平台。

2. 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社会在不断发展, 新知识在不断涌现, 仅靠教师的传授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 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掌握新知识, 更要总结、积累学习的方法, 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那怎么办呢?这就要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身份和作用了, 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重在总结规律性的认识。如自己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运用的方法;同学理解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教师点拨、纠正、补充、精讲的新知识和理解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每学完一节课、一篇课文、一个单元, 老师和学生都要共同整理总结。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构建新的知识、方法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这样学生才学会如何自主的学习。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自主学习”课题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学生愿意自主学习, 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感到自豪。在实验过程中我强调的实际就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因为师生互动是一种师生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活动, 在互动中, 师生间的思维撞击, 有利于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而师生间互动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民主的互动氛围, 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当然这需要教者长期的努力与实践的。

摘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 责无旁贷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为他们的自主学习保驾护航。

自主性学习的探究 篇8

一、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数学的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机, 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有兴趣, 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二、做好自主学习引导

自学引导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知识要准确、问题要清楚精炼、并且设计问题要缓坡度, 由易到难, 同时要和实际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

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知道本节课要达成什么目标, 要掌握什么知识, 解决什么问题, 目的明确了, 学生就知道从何入手, 才能做到有的放失, 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指导, 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知识的掌握就容易了。

四、进行课堂小组探讨

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 让学生把自学获得的知识展示出来, 并与小组成员讨论, 达成共识, 在全班中得到认可和落实,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加上教师适时的表扬和赞许, 会得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合作学习方式巩固知识

达成的知识目标是需要巩固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练习进行分层化, 使不同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练习, 并要求小组进行合作, 以帮助、引导为主旨, 在小组中注重“好帮差”, 同时, 练习的设计要适中,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这样巩固练习才有效果。

六、学习结果展示

一节课的学习知识要及时进行总结验收, 所以教师要求以学生展示成果的方式进行, 通过学生讲评、小组对话、同学提问等方式来达到评价的目的, 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进行验收。

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初探 篇9

所以,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性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学习叫自主学习?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呢?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题、组织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学习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认为, 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激励人去达到行动目标的主观原因, 表明人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标。自主性学习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把“苦学”变为“乐学”。因此,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正如李政道教授对学习主动性的精辟论述:“一个上海学生对上海马路很熟悉, 另一个外地学生没有到过上海, 若给他们一张上海地图, 告知明天考其中的街道名称, 结果外地考生成绩好。但把他们放在上海市中心, 摘掉所有路牌, 成绩完全变了。”李教授接着说:“真正的学习, 是要没有牌子也能走路, 然后轻松走出来, 这才是学习的本质。”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不良学习方式, 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实现。

课堂不仅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 更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比如, 我们在上“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节内容时, 可以通过印度国王奖励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展开, 随着故事的推进, 困惑来了, 整个国库的小麦都不够用, 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将一个看似神奇的故事, 演变成一个数学问题, 即如何求前n项和Sn。这样用趣味故事引入, 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某种程度上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当“老师”,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必须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知识的增长是不能替代的, 智慧和能力更是不能移植的。因此,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 如:上课精力不集中, 做小动作, 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等。比如,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首先, 每一节课要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 明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让学生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方向, 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其次, 课堂上, 通过前一天的预习作业, 让学生自己讲对数学定义、公式、定理的理解, 这样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为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同时,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并让学生一起研究问题、分析问题, 然后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动手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最后进行点评、补充和拓宽知识面, 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 并且让学生做下节内容的课前预习。总的来说, 教师在课堂上应像主持人, 主要角色应该是嘉宾 (学生) , 让他们充分的表演, 主持人 (教师) 应该协调和组织整个过程, 对一些问题进行诱导深入, 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规律, 并运用规律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定理、公理的目的。

三、创新作业模式,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课后, 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有别于传统作业。传统作业经常是做书上习题、完成试卷或是辅导书上的题目。而自主学习的作业要有部分软性作业, 软性作业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大家归纳整理等差数列解题方法、一般思路、常见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作业, 学生会自己去总结和复习巩固等差数列这一部分的知识, 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少花时间在作业上, 掌握慢的学生可以慢慢的巩固和复习这部分知识。作业的检查可以通过公开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总结成果与大家分享, 这样通过交流, 汲取所有同学的总结成果。最后, 教师将所有方法进行汇总, 分析优缺点, 讲解难点、重点, 指出独特、关键之处。再加上传统作业的巩固, 效果会更好。这样学生才能学会通过自己归纳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去, 并且可以通过练习作业来检验自己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样, 相信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关于等差数列的一系列的知识。

自主性学习 篇10

要搞好学习, 必须有内趋力。这种内趋力, 即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这种主动性、自觉性, 学生就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在省级课题《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研究中, 实验班运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8月, 期末考试及格率为80%, 优秀率为25%;对比班及格率为70%, 优秀率为10%。实验班及格率超过对比班10个百分点, 实验班优秀率超过对比班15个百分点。2007年8月-2008年8月, 实验班期末考试及格率为95%, 优秀率为40%, 对比班及格率为75%, 优秀率为25%。实验班及格率超过对比班20个百分点, 优秀率实验班超过对比班15个百分点。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实验班均优于对比班。事实证明,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一、自主学习, 同化新知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自练, 自得自悟, 通过自己的努力, 培养学习的自信和情趣, 树立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勇于进取的学习态度, 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索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同化新知, 吸纳新知, 评价感悟自学的过程与方法, 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多元互动, 深化理解

多元互动就是多种因素的相互谐动, 这里主要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积极因素, 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同化顺化新知, 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 分组研讨交流, 研讨已经同化顺化的新知, 分辨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哪些理解是错误的。对于不理解的知识, 共同探讨, 充分发表意见, 交流认识, 求得共识, 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 懂得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习情趣。

三、合作探究, 训练思维

所谓合作探究,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一个学习内容, 为突破一个难题而发挥群体优势, 协调配合, 积极思维, 相互探讨, 获取知识。合作探究, 群策群力, 发挥集体智慧, 就能获取知识。否则, 很难在学海中丰富自己, 锻炼自己, 培养自己。怎样合作探究呢?在多元互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 为更好地获取知识, 全班各组之间质疑争辩, 各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集思广益, 开动脑筋, 广泛思维, 可发散思维, 又可收敛思维;可正向思维, 又可逆向思维;可逻辑思维, 又可创新思维, 归纳整理, 陈述观点, 质疑答辩。知识与技能得到全方位体验, 既训练思维, 又活跃气氛, 师生共同掌握知识与技能。

四、集体整合, 培养能力

集体整合, 培养能力即依据所学内容, 抓住相关事物的联结点或事物发展的线索整体推进, 全面发展整体的知识与技能, 掌握学习过程与方法, 陶冶情感态度, 寻求价值观, 培养整体素质。

集体整合, 培养能力就要在全班学生合作探究训练思维的基础上, 充分发扬民主, 广开言路, 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整理学习内容中, 哪些是应理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这些知识与技能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的, 在学习中的感悟和体会是什么都要进行整体归纳, 全面整理, 落实三维目标。

五、自我反思, 开拓创新

自我反思即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事实, 进行思考、回味、评价, 学会自我品味、自我调控和自我领悟。自我反思、开拓创新就要在集体整合、培养能力的基础上, 自我思考品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有哪些成功之处, 有哪些失误之处, 今后如何让改进, 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会。

摘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与练习, 体会感悟, 相互交流, 自觉评价, 自觉纠正, 陶冶情操, 掌握知识技能, 领悟学习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同化新知、多元互动深化理解、合作探究训练思维、集体整合培养能力、自我反思开拓创新等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情趣以及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提高自学能力和调控能力, 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探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86-01

自主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生生活中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下面我就结合我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5、50、500”三个数字,然后问:“这三个数大小相等吗?谁能在这三个数的后面添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再用等号将三个数连接起来?”这个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先产生疑惑,面后感到很有兴趣,会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有的说,分别在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00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在后面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充分肯定后又问:“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使上面三个数相等?”学生听后思维更加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议论,争先恐后地回答:5元=5.0元=5.00元,最后接着提问“ 那么,像5、5.0、5.00这样的数,如果去掉后面名称,大小是否还会相等呢?为什么?”在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情境中,会强烈地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小数性质这一新知的动机。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自我调控,让学生不断的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决不能放任自流,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靠教师的多次引导才能逐步提高。例如:我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我设计一定的情景问题让学生解答,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从实物转化到教学中的字母、数字的数学思维中。这体现了从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和期望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也验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会学”。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求思路和方法。如在“解决问题”的单元,要求学生计算做操的总人数,可以先算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3个方阵的总人数;可以先算一横排的人数,再算3个方阵的人数;也可以先算一竖排的人数,再算3个方阵的总人数。不同的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向可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在讨论活动中就可以让学生先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再集体归纳。学生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思路得到拓展,表达得到肯定或者获得反思,这是自主学习的最好磨炼。

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我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五、及时评估学习效果,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对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作及时的反馈和评估,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估的目的是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基础好的学生不断找差距,进一步努力。因此,评估的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以激励为主。例如,在数学课上我常常“好”、“太好了”、“好样的”不离口,让基础差的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由怕开口到积极举手,争取发言;让成绩好的学生能更上一层楼。评估和鼓励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缩小两极分化的现象。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重要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田杭君.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成功.2008(07)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篇12

一、要加强对自己的管理, 能够抵御各种诱惑, 还要对外界的干扰做到波澜不惊

教师要教会学生, 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并学会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向学生自我管理要效率, 追求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实效性。这样, 教师的教育效果才长效, 教育作用才更持久, 对学生的影响才更深远而博大。比如, 放学回到家里后是先巩固一下所学知识呢, 还是先玩电脑呢?后者对学生很有诱惑力。但一定要选择前者, 因为把课上的内容再巩固一遍可以加深印象, 否则学了又忘了等于没学, 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二、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计划抓起, 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并指导学生在学习计划的修改和完善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计划。让计划指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不能让学生把别人的计划照搬过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 别人的计划不一定适合你。想让计划适合自己并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要开动脑筋, 自己思考。

三、利用周末和假期查找自己的缺漏

教师要指导学生过好周末和假期, 教育学生多思考, 多实践, 多补充弱项, 多查漏补缺, 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 学生才会真正地完善并改进自己的学习状况, 也只有经过周末和假期的全面查找弥补, 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才得到提高。比如, 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假期自己读书, 自己学习, 自己做练习, 有疑问自己独立思考, 请教老师同学等等。教师还要让学生及时找出自己的弱点, 加强练习, 假期是很好的机会和空间, 教师要释放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让学生充分而全面地开展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情趣, 提升学习境界, 直到学生热爱假期的学习, 熟练而充实地过好每一个假期, 这样,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综合品质就得到了有效塑造, 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学生真正意义上在假期学会自主学习, 将会受用一生。一段时间后, 学生在这一方面就会更上一层楼, 我们也可以预见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综合而全面的提升。

四、要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教师要学会让学生自我评价。我们不仅要学, 在学完了之后还要检测自己。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在同学之间互相比较而实现自我评价, 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先进典范而实现自我评价, 也可以让学生追求高远的目标过程中及时量化评价标准, 而在自我检查, 评价, 衡量, 反思, 实践中提高。教师不能允许学生稀里糊涂地学习, 教师要避免学生对自己满意, 认为自己什么都会, 如果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学生就能把握住学习中的很多机会, 并能掌握自我学习的进度和效率, 而实现有效学习。学生学会了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一生学习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会学得更成熟, 更圆满, 更优秀。

上一篇:合作的纳什均衡下一篇:中美会计异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