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自主性(精选11篇)
创造力自主性 篇1
1国内研究情况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在性能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潜力的时期。
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体系认为, 儿童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 只要善于启发诱导, 教育和训练, 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不重视授课制, 而重视室外活动, 着重与生活的体验, 以实物为研究对象, 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 即注重直接经验, 不重视间接知识。
国内著名能力心理学家、东北师范大学李孝忠教授是较早进行创造力培养研究的学者, 他承担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法与评估手段》的国家课题, 总结出培养创造力的模式, 认为“在学校中开展创新教育课程应首先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的环境, 通过学生的创造力的训练, 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信心、冒险行为、幽默风趣等全面健康的人格, 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虽然该模式在国内首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 但是研究对象限于初中级学校教育, 而对有着特殊身心特点的幼儿阶段的创造力培养没有涉及。
近几年来, 国内幼儿教育者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着相当多的缺陷, 已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并分别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观点。许凉凉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教育策略》中提到了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创作条件, 关注其创作过程, 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表达自己情感, 通过与不同领域活动和游戏的融合, 拓展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途径。孔艳芳和刘清海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中的文章《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一文中, 探讨了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方法, 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对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用不同方法表现的阐述。邱秀君和王冰发表在《促进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中特别提到了教师应特别注重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的培养, 在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绘画特点基础上, 对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的观点, 充分尊重幼儿生命和幼儿个性的指导观点。郭志平的文章《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提出走出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等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这些文章中都提到了培养兴趣、运用多种绘画工具盒教学方法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策略和方法, 如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表现等, 虽然这些策略和方法已经开始针对“教师教画, 幼儿模仿”的教师本位的传统幼儿绘画教学进行批判, 并指出了一些基本的解决路径, 但是还需要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梳理, 一方面需要对“是什么”的根源性、本质性的问题进行应答, 使认识系统化、理论化, 另一方面需要把“应当是什么”引向“应当如何做”, 设计出一套可供操作的实践性解决方案对现实进行指导。
2国外研究情况分析
斯坦福大学教授特尔曼用将近5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智力高的人并不一定有高创造力”, 认知心理学家格兹欧和杰克逊实验发现:“高创造力的平均智商低于高智力组的平均智商”, 这就表示具有平均智商的人都可培养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认为, 幼儿是一个“精神 (心理) 的胚胎”, 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 一种积极的潜力, 能依靠他的环境, 构筑一个精神世界, 所以, 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 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其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蒙氏教学法, 提出了几点基本原则: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填鸭式教学, 让儿童能够自发性地主动学习;需要有充分的教具提供。这套教育法的独特魅力在于对幼儿的充分研究和了解, 遵守幼儿的敏感期, 激发儿童潜能, 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创造能力, 蒙台梭利的教学法在幼儿园中得到广泛传播, 目前已遍及全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评价道:“她的努力和功绩, 揭开了幼稚教育新篇章, 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
关于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问题, 罗恩菲德主张的“儿童中心论”认为“语言扼杀艺术, 不是因为艺术被讨论就被扼杀, 而只是当言论的能力不够时或不适合于学生的程度时才是如此。”无论是如何加以评定, 都会损伤儿童, 因为这样会使他的注意力从创作过程导向完成品。如果要必须分等, 那么可以以叙述分等和个人过程的分等代替分数分等。教师不应该试图去评价儿童的艺术作品, 因为儿童的心灵与成人的心灵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艾斯纳主张的“审美修养论”指出对作品的评价可着重于三个方面:显示出来的技巧、其美学性与表现性以及创造的想象力在作品中的运用程度。在他看来, 教师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向导, 建立亲密、和睦、诚实、信任和开放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类型, 将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使教师在教学中居于十分有利的位置。另外, 教师的无声的身教也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潜力, 教师的美术作品及其对美术作品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对美术的态度。
罗恩菲德和艾斯纳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认识均有其合理性, 只是侧重点不同, 两者各存偏颇。因此, 我们不可片面地强调其中的一方。面对现代幼儿美术教育, 我们要广纳美术教育理论中各种合理的因素, 可以既吸收像罗恩菲德主张的儿童中心论, 又吸收艾斯纳主张的审美修养论, 使美术教育更好地适应人的自然发展, 除了这些呈现个人本位特色的美术教育理论外, 也还应该借鉴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把幼儿培养为具有社会属性所需的个人品质的社会新人。
3对本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应用前景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 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 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并明确要求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也就意味着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应充分关注幼儿绘画的创作过程, 通过为幼儿提供创作条件, 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然而, 目前我国幼儿园绘画教学普遍存在诸如过分依赖范例教学, 幼儿仅能“依葫芦画瓢”或者教师过分关注技能传授, 忽略幼儿绘画兴趣与创造性等问题。
根据《纲要》精神的要求, 并着眼于现实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 提出了“自主性绘画”的概念, 并围绕着这一基本范畴进行展开, 通过研究从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活动实施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索出一套开展自主性绘画教学体系, 明确自主性绘画与幼儿创造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加强幼儿感性认知、教师语言引导和作品赏析环节组织绘画活动, 提出“抛弃教师完全示范”的观点, 教师不仅是传授绘画的技能, 而是应当通过引导每个幼儿个体进行自主性绘画活动,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审美和创造性表达, 进而从个体出发, 解决幼儿通过自主性绘画培养创造能力的共性问题。通过探讨教师在自主性绘画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改变原有的传统幼儿绘画教学模式, 为通过幼儿绘画培养幼儿创新力教学的系统性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以期对现实幼儿园绘画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针对现实问题展开批判, 并围绕“自主性绘画”教学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进行理论和现实双重指向的研究, 因而对于学前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绘画活动是幼儿的天性, 它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想像力, 天马行空地进行创造, 但如何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与需要, 为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 促进其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 则是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幼儿绘画, 尤其是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关键词:自主性绘画,幼儿,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创造力自主性 篇2
在自然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学习自然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课,但某些传统的授课方法对现在的自然课的传授过程却不免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如今大力推广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更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占主导地位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先知先觉的权威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学中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预定教学方案的工具。教师的教学方案往往又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生大多数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唯教师的标准答案是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力无非会产生压抑,就更不用说学生能自主学习了。
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任务。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尝试以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电路》一课本课属于电学部分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电路及电流。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进行电路的教学时教师是一步步的引导学生组装各种电路。然后告诉学生小灯泡、电池、开关、导线连接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学生在教师手把手的教的过程中掌握了电路的知识。但试问学生:你真的了解电路的构成了吗?为什么如此连接各元件?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吗?恐怕不少学生会默然、敛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给学生一些有故障的电路,让他们帮助找问题,并修理好这些电路。创设一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感觉置身其中,并对这一情景进行渲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看似教师的语言过多,但对于整节课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也正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哪么学生就会在解决电路的故障中自然会认识到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部分。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不也正是从实践中得到经验,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发现不足以求创新的吗。
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得出了结论。教师在学生检修完电路后提问“通过刚才的检修,你认为怎样连接才能让小灯泡亮?”学生因已有了大量的实践基础便轻而易举的可以说出只有小灯泡是好的,电池有电,导线连接完好小灯泡才会亮。检修电路并不是本课的教学目的,认识电路及电流才是本课的归宿,但利用检修电路这一情景让学生从比较消极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探索不是简单的模仿,探索必须要调动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向对其本人来说的未知领域前进。所以,探索也需要创造。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本身而言无所谓什么创造,但学生认知这一知识的过程则有创造的余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其创造思维也势必的到发展。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并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而是学生创造性、自主学习的体现。这也是本课的另一教学目的。
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就是倡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尊重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把一切外部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因素转化为学生的主体素质,在发挥学生个体潜在中实现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电路》一课中为适当的给学生提示,我把提示设计成一个个的妙计,要求学生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求助,当然需要记录,有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想看提示,同组的同学忙说“别看”,这不正体现出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吗,而这种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不曾有过的。教师多方烘托,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令学生兴奋、激动。心理学认为:这种兴奋与激动总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趋向,导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了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牵引出了极大的学习动力,从而获得取得成就的满足感。
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寻找学生思维的轨迹。学生之间比的不单是结论的
创造力自主性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和谐;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124-01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创造欲望的激发和创造思想的培养,这个过程,应该是其潜在个性的充分张扬与潜在素质的充分展现的过程。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围绕探索未知世界而共同和谐发展、共同开启心智、开发潜能的过程。笔者认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在一个自主、和谐的基础上,在自主、和谐的过程中走到预定目标。
一、营造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达到气氛和谐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质上就是对中学生进行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是对中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因而。营造一个融洽、和谐、民主的氛围,其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发扬民主的人生观教育。从创造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能使中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兴趣得到满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
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形成一种理解、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形成师生相互交流思想、互相鼓励的气氛。如在学习“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云南自然风光”,让学生身心放松观看。在观感的基础上明白云南环境的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纯天然的韵味。从而让学生明白环境的含义。再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人手,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并探讨解决办法,从而使其在具体的实例中感悟环境问题的重要及如何去保护环境。这样,在融洽、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其创造能力。
二、突出学生创造主体的地位,达到师生和谐
学生是创造的真正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艺术地启发问题、启发猜想,最大限度地“钻探”学生的潜能。以“伴奏者”的身份介入学生智力活动,帮助他们去发现、管理、使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堂思维双边交流中,始终拥有思维的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的自由。如在学习“中学生男女交往”这一课内容时,让学生上台去讲解,教师则用多媒体显示相关的知识要点,做学生的“助手”。这样,同学结合自己的交友观点与男女交往的实际,会将这一节课讲的生动活泼。中学生的心理有较强的独立性与封闭性,许多问题作为教师未必能真正了解。而正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才能真正敞开心扉,讨论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能以课本知识为指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创新。
三、注重创造活动过程的引导,达到过程和谐
人人都有寻求实现自己愿望与价值而努力从事创造的行为倾向。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引导过程中注意激发和保护这种倾向。当学生的这种倾向得到发展之后,或者创造性思维成果得到实现之后,他會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就感,有助于其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
在引导方法上。教师应巧妙质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发现更多的问题,调动其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引入多维训练,运用知识整合,多方关联辐射,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开展课堂辩论或课堂情景模拟,让学生切身参与进去,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或进行辩证的客观分析,这些都是引导创造性活动的有效方法。如:学习“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时,创设情景材料,播放《少年犯》电影片段:“小虎等初中同学中途辍学,从小偷等小错开始,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过程……”学生看到这个片段,有所感悟,但是对小虎犯罪的原因、教训等不理解。为此,可设计几个问题:小虎的行为合法吗?对比小虎前后两类行为的异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虎走向犯罪的过程对你有何启发?学生在其情景下展开讨论回答。在讨论中,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社会现象、所见所闻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质疑、解疑并求异,把所学的知识纵横贯通,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
四、选择积极的评价手段,达到效果和谐
创造力自主性 篇4
一、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区域活动作为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已经逐渐在我国各幼儿园相继开展。然而, 由于很多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没有形成一定的区域活动观念,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把完成教学目标作为主要的任务, 在幼儿的自主活动过程中, 教师过多地介入区域活动且频繁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使其朝着制定好的教学目标进行, 致使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使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此外, 有些教师对区域活动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活动, 仅仅是创设一定的环境, 投放适量的操作材料, 不注重对幼儿的个性特征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 导致区域活动更具有随意性, 而没有对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在区域活动中, 为了能够让幼儿真正实现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 从而使其自主性得到一定的培养, 而且为了让通过幼儿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培养, 因此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重要前提。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环境、多样性操作材料的投放及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区域活动十分重要。通过开设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区域, 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参与活动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让各区域间的幼儿能够互动起来, 更加自主地对自己所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多样化的操作材料进行选择, 能够使幼儿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 而且为幼儿创造了一片非常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使幼儿的创造思维得以拓展, 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提高。比如, 创设美术区、手工区、表演区等区域, 各区域幼儿互动, 手工区所制作的衣服可能会成为表演区的时装道具, 而美术区的颜料可能会成为手工区制作作品的艺术点缀, 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和一定的创造性, 使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培养。
2.教师区域活动意识的增强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教育观念的更新, 使自己的区域活动意识增强, 从而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指导, 对于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活动能力要有充分的了解, 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各种表现, 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容易遇到的问题, 并且对这些都进行合理的分析, 从而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介入, 针对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 给予幼儿合理而有效的指导建议。幼儿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教师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让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 从而提高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比如, 在区域活动中, 幼儿对废弃的操作材料, 如饮料瓶、小纸盒等, 进行探索的时候,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和操作方法, 指导幼儿变废为宝,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大胆进行创造。幼儿将小纸盒通过手工制作成漂亮的铅笔盒, 还可以将饮料瓶变为经济实用的储蓄罐, 使废旧的材料也有其用武之地。这样, 幼儿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创造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对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进行培养, 对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关注。教师通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高度一致, 进行合理的指导, 是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必不可少的。而且, 幼儿园应该注重区域活动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材料的投放, 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充分进行自主选择和尽情发挥创造力的良好的游戏环境, 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幼儿具有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创造天地, 使幼儿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积累丰富的经验, 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力,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教育不断发展。
摘要: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一种重要的自主性游戏活动, 已经逐渐受到幼儿的青睐, 幼儿通过自己选择和操作活动所提供的材料, 对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进行亲自体验, 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而且能提高自主性和创造力, 幼儿的综合素质也能得以提高。在区域活动中, 对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区域活动,自主性,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J].幼儿教育教学, 2006.59 (3) .
未来,自主创造 篇5
60年来,一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卡车到轿车,红旗、解放等一个个寄托中国“汽车梦”的品牌,从长春走向世界。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说,新形势下一汽要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
如何应对新挑战
近日,外交部的一条微博,将“红旗”品牌再次置于聚光灯下。外交部部长王毅的公务用车将使用“红旗”品牌。与此同时,位于济南、福州、西安等城市的一汽红旗城市展馆也相继开业。年内,一汽红旗品牌将完成对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布局覆盖。
“红旗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档品牌。为了成功打造这一高档品牌,一汽轿车整合国内外先进的造车理念进行自主设计和研发,采用世界一流的设备和工艺进行生产,无论品质和配置都达到了同级车的国际先进水平。”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安铁成说。
在此前的上海车展上,一汽带来了全系“红旗”车型——红旗L9、L7、L5、H7 2.0T、2.5L、3.0L和H7 PHEV等7款红旗产品,同台展出的还有从V12到2.0T全自主研发的系列5款发动机。
在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宪平看来,红旗轿车项目实现了从概念设计到工程设计,从试验验证到生产准备全过程的自主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自主品牌向C、D、E级车的扩展和跨越,这是“红旗”品牌复兴的重要一步。
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900万辆,已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也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与此同步,世界汽车强国加快拓展国内市场的步伐。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如何应对挑战?
一汽给出的答案是全力打造自主品牌,同时加快上市脚步。2013年4月2日,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会议举行。在会议上,4名外部董事与一汽股份签订了《服务合约》。
针对一汽成立规范董事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中央企业建立规范董事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在新的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技术主导的市场
“不是开发出一款发动机就算是掌握了整个发动机领域的研发技术,关键是要有数据有积累。”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说。
在上海车展上,除了整车,一汽还展出了动力总成方面的最新自主研发结果——红旗轿车系列发动机。李骏说,这项研发已经持续了三年。为了解决单个发动机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成本高的问题,一汽创造性地提出PFI+GDI概念及燃烧系统家族化理念,开发出了既能气道喷油,又能缸内直接喷油,也能混合喷油的汽油机复合燃烧系统。
“只用1个燃烧系统便覆盖了直4、V6、V8、V12平台的多个机型,实现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良性循环。除发动机外,红旗在其他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以红旗H7为例,这款车的碰撞达到欧洲最高的EuroNCAP五星水平。”说起新一代红旗车的技术水平,李骏信心很足。
“十一五”期间一汽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29.1亿元。目前,一汽已经搭建了以“自主研发流程与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与产品认证体系、项目管理与知识积累体系、人才培育与职能职责体系、企业文化体系”等五大体系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框架,形成了“产品策划、性能开发、工程设计、试制验证、试验认证”等五大能力。而在研发上,一汽则紧紧围绕“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可靠耐久、电子智能和工艺材料”五大技术领域。
徐建一说,一汽目前已经建设了中国规模最大,包含整车、车身、底盘、发动机、零部件、新工艺、新材料等研发和试验检测基地。“十二五”期间,中国一汽将通过强化研发投入,彻底改善自主研发硬件设施,全面提升一汽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水平。
十年蓝图
2011年一汽的“蓝途战略”正式发布,“蓝途战略”就是低碳节能技术战略。根据这一战略,“十二五”期间,一汽自主乘用车在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满足国家第三阶段油耗法规限值基础上,推出燃料消耗量再降8%的汽车产品,开发满足下一阶段油耗限值的关键技术。
“我国的汽车产业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创建能力,大力发展低碳节能汽车,培育自主核心竞争能力,肩负起节能、减排、环保责任,全面推进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革命和产业进步。”徐建一说。
以“蓝途战略”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一汽集团未来十年的重要战略。一汽的目标很明确。第一阶段是到“十二五”中期,建立一汽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完善关键技术标准体系,掌握关键总成和部件的制造技术。第二阶段是到“十二五”末期,形成覆盖从A00级到C级的全系列新能源汽车商品体系,并将电池、控制系统、电机等全部纳入到自主研发体系中,以挑战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差异化竞争。
海外市场是一汽战略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位于长春市东风大街,记者走进公司办公室时,公司总经理王立志正在和同事讨论解放品牌的市场布局。
“前不久,我们公司的青岛分公司刚向乌干达出口了42辆消防车,这批车由乌干达政府采购。”王立志介绍。这也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乌干达再次购买青汽公司产品。据乌干达政府相关人员介绍,对该批产品十分满意,表示愿意与一汽继续合作。
2013年5月,一汽在莫斯科举行上市发布会,正式将一汽威志V2和威志V5两款车型引入俄罗斯市场。这也是继去年奔腾B50车型在俄罗斯市场上市后,一汽在俄罗斯市场的产品新布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奔腾B50车型已经在俄罗斯市场销售2000多辆。
进入“十二五”,一汽集团制定了全面走出去的海外战略目标,南非和俄罗斯是首批投入建设的重要基地。目前,一汽进出口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合资成立了一汽非洲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运作非洲地区的汽车和投资业务。
近年来一汽集团在拓展海外市场上的战略转变很明显,正在由订单式生产发展到开发式拓展。
无论新能源汽车还是海外市场,对于一汽集团最为重要的还是自主品牌,一汽也早已将自主品牌战略作为最高战略。2010年一汽就围绕自主品牌梳理了自身的品牌架构,明确了“中国一汽”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企业品牌,下辖“中国一汽”和“红旗”两个伞品牌。
一汽新责任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张白纸”到如今年产销19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汽是这场深刻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在一汽人看来,干自主是一汽的责任和使命,是企业赢得未来最核心的事业,是一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但一汽人并没有关起门来干自主。前些年,一汽在成功研制出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电控技术后,没有搞技术封锁,而是把技术向整个行业推广。这解决了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个大难题。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发动机厂使用这一技术。
徐建一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一汽要发挥好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顶梁柱”作用和示范效应,争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并力争早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汽车制造商。
自主创新:实现“中国创造” 篇6
一、创新及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
(一) 自主创新的解释
“自主创新 (Independent Innovation) ”是在我国特殊的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新名词。我们所强调的自主创新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而不是所谓的独立、自我的创新。
1. 自主创新的概念
过去的自主创新, 指一国不依赖于对外的技术引进, 而依靠本国自身独立地研制新技术, 进行科技创新的一项活动。当今的自主创新是指在经济全球化下的自主创新, 依据中国的国情, 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原始性创新;二是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的集成创新;三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1]
2. 自主创新的特性[1]
(1) 技术突破的内生性。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 是国家或企业依靠自身力量, 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 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 也是自主创新战略与其他创新战略的本质区别。
(2) 技术方面的首创性。新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 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3) 市场方面的率先性。技术开发的成果只有尽快商品化, 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 自主创新企业应将市场领先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 以防止跟随者抢占市场和技术开发的成果。
(4) 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 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等创新的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支持。
(二) 自主创新的中国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日益扩大, 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
然不高, 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和不断的重复引进, 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技对发展贡献率不高, 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不高, 导致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始终不足。调查显示, 现在我国机械工业的主要技术来源50%以上来自国外, 汽车工业的70%、发电设备的50%、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设备、80%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石化装备、物联网的精密传感器、基础机械的60%、农业机械的30%需要引进, 新一代光伏电池、LED芯片等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仍然受制于人。知识产权矛盾越来越突出, 很多产品的品牌、关键技术和销售渠道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 对我们进一步使用和引进国外技术造成困难, 大部分产品的高额利润被外国公司赚取, 我国产业多处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位置上, 导致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纠纷不断增长。比如近来的轮胎、钢铁倾销案。以我国的汽车行业来说, 虽然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 但其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 相当多的核心技术等待我们去研发, 而现实情况却是仍然有相当多的汽车来自于挂牌生产。对于我们的邻居印度, 公众流传着一句话:中国是世界“工厂”, 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 这句话形象的表明了中国处于整个市场循环的最末端, 即最低级的一端, 即生产, 机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端。而印度则是研发基地, 不得不说, 印度在最能取得经济效益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2011年世界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显示, 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竞争力中排在第一位。而这样的竞争力又是靠的什么呢?是靠大量中国工人的低工资、靠大量的资源损耗、靠环境破坏的代价来取得的。因此, 不断提高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 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最终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三) 自主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一, 核心技术自给率低,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足,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创新意识的淡薄、创新能力的欠缺、技术没有首创性、市场没有率先性等缺点使其一直在做市场的追随者, 而非领导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是山寨大国的原因。
第二, 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相对欧美国家仍然比较匮乏, 虽然中国也有不少科技人才, 但其科研能力较弱, 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并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科技投入总量不足, 大型科研设施以及科研资料、科学数据等严重匮乏、分散且落后, 并且还存在着盲目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没有形成社会共享机制。体制机制存在的不少弊端使其缺乏国家层次上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 无法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共享, 科技人员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文献和数据, 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科研设施。
第三, 自主创新的环境不够理想。一是动力、活力不足, 我国对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奖励机制不够科学, 科学家往往过度追求一些奖项, 对科研工作只是停留在出成果的低级层面上, 而对成果转化的工作却不重视, 有些科技人员存在着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二是没有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除科研人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大军中的一员, 而现在社会欠缺普通大众展示自我创新能力的平台, 缺少平民创新的氛围。
第四, 创新成果未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未实现产业化, 科技创新的市场转化率较低。经济和科技呈现两张皮的状态。创新成果只有转化成市场需要的产品, 成为产业, 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当今有些创新成果不是没有产业价值, 就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而西方国家之所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引领高新技术产业道路, 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够挖掘创新成果中的商业价值, 并将其转换成为生产力。
二、科技创新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 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要求
就国内而言,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生产力水平仍有待提高,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经济社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传统的产业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破坏的制约, 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 需要我们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这一切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科技创新, 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国际相比, 虽然我国在航天、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同世界先进的科技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还有相当多的领域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总之,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 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化, 促进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2. 市场主体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中国企业要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化, 不再为国外品牌打工, 使得“中国创造”真正的“走出去”, 走向国际化, 像“中国制造”一样形成一定的世界影响力, 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很大的瓶颈就是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形象和信任度还尚未建立起来, 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创新, 掌握技术方面的首创性和市场方面的率先性, 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纵观世界上的国际性大企业, 无一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技术的高技术含量的企业, 他们在自身发展壮大, 拥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和占有世界市场极大的销售份额的同时, 也极大地促进了本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譬如美国的微软、苹果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占有强大的市场份额, 与他们一直引领世界科技市场, 做市场的先驱者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而中国的海尔就是一个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很好的例子, 建立跨国公司, 实现产品的本土化,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海尔品牌有其优于其他品牌的核心技术。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
1. 创新成果引领科技产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党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努力奋斗, 我国取得了一批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基因组研究等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就, 拥有了一批在农业、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 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 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得到提高。在2010年《财富》500强中, 中国内地入围企业达到了创纪录的43家, 其中有27家已经加入创新型企业建设的行列, 18家被命名为创新型企业, 分别占43家中国内地入选企业的62.8%和41.9%。这些科技成就,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显著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 但它也促使各国对其产业进行结构的重新调整和制度方面的重构。而这轮调整对世界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的确是个重要机遇。日本在2010年的6月份对外宣布2020新增长战略, 提出了三个重点发展领域, 其中还包括健康产业。欧盟在2009年12月份出台了2020智慧可持续协调增长的战略, 提出了五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由此可以见, 目前全球正酝酿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欧美等国家正是紧紧抓住了前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 国家经济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 一跃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先进国家, 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导致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中国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 就必须牢牢抓住这次新一轮的产业科技革命, 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想要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就必须以加强自主创新为首要任务。
2. 科技创新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转变要求实现科技创新。当今世界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瓶颈。一些传统产业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 严重地污染着环境。造成大量废水废气的排放,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由此, 加强科技创新, 研究可替代的新能源, 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新兴产业日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因此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技术密集型和新兴产业的无污染、高利润、高收益率, 促使各个国家大力发展。我国工业发展仍有相当多处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较为初级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上, 产生的经济效益低下, 经济增长依然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的问题, 产业技术水准低, 自主创新严重不足的问题, 中国要改变传统工业所造成的各种问题,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新兴产业的转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性能计算机等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而科技的创新则是促进这些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科技创新的要求, 科技创新的成果要求转化成为生产力, 由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高科技及新兴产业, 实现其成果的转化。
三、科技创新的中国发展策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有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品质, 要有遵循规律、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要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形成推动自主创新的强大激励;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作为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要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 加快科技体制创新的进程
加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加快自主创新, 建设由中国特色创新性国家的制度保障。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先, 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此次两会有委员就提出要制定《自主创新法》, 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围绕自主创新来建立一系列的法律, 可以使创新政策有法可依, 使一系列的创新管理办法有法可依。其次, 建立健全各方面的配套政策, 加强政府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加快建设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创新建设提供充足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再次, 加大对科技创新建设的资金投入, 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产业区群, 建设各具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 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力度
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 科技发展的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力量。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 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随着国际竞争日趋加剧, 企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现在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都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企业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 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大, 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我们必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确实把企业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做到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相互支撑。
(三) 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里, 创新科技人才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影响着国家产业发展格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离不开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2010年6月,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之首, 提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 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2]首先, 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 探索推进创新型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高校科研投入,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 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为创建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其次,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制度。引进国际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最后, 产学研相结合, 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学校和研究相结合开展自主创新。学校和研究所相结合开发研制新产品, 由企业将其产业化, 三者密切配合, 紧密合作。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是一个国家、民族赢得未来的保证。一个国家的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而创新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自主创新的强大能力, 国家才能把住先机、赢得竞争。
关键词:自主创新,企业创新,科技创新,“中国创造”,新兴产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四强.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及特性.http://www.lf.gov.cn/pub/htm/life/kexuejishu/redianhuati/2006-06-28-9954.htm.
创造力自主性 篇7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使命。
新课程教育改革前, 音乐课过于注重知识教授, 忽略了对学生兴趣以及其他感官方面的培养, 传授形式普遍较为刻板, 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倍感厌烦。而新课程教育改革后, 在国内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 音乐课注重了培养学生兴趣, 但课程的设计又略显空洞, 其中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在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和众多辅助工具的组合运用, 忽略了知识传授与实际获得, 造成学生在音乐课上除了学会唱些歌曲, 学到的知识很少;过于强调学生自己去创造, 而忽略了创造要在有专业知识积淀的基础上进行。所以, 不能只是为了体现创造这一环节而去生硬地创造, 从而使我们的音乐教育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因此, 在音乐课中, 教师要深入地体会育人的根本是培养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的人, 继而学习、探索和掌握教育的内在规律乃至科学,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二、理论综述及假设
1. 创造力的概念。
西方关于儿童创造力方面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相对本人或社会来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产物的活动, 创造力是每一个健康的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心理能力, 它是一种水平从低到高的连续体, 即人们都以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水平思维着, 他们之间只有程度的差异, 而非全有或全无[1]。
目前, 我国较一致的看法是: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它具有三个特征:有特定功能的生产;人人皆有的一种能力;有高低之分[2]。
2. 如何促进创造力。
美国当代创造心理学家特丽萨·艾曼贝尔在其创造力结构理论中强调指出:工作动机对创造活动起着关键性作用。她认为, 只要有足够的动机, 即使个体缺乏特定的创造技能和领域技能, 也能够通过适当地学习和训练加以弥补。但是, 如果工作动机不足, 即使有较高水平的创造技能和领域技能, 也很难取得高水平的创造成果[3]。这个理论明确说明了动机对创造力起到的重要作用。
而工作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有助于创造力发展的是内部动机而不是外部动机[4]。我们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在目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环境中一味追求高分数的学习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 具有自主性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已有研究证明, 受自主性动机驱动的个体比受控制性动机驱动的个体更趋向于深层信息加工, 有更好的表现, 有更好的坚持性和更高的幸福感。
Deci和Ryan的有机辩证元理论认为:个体的创造行为是由其胜任 (感觉到有效能) 、关系 (归属和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和自主认为支持 (认为行为是自主的) 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所推动的, 若个体所处的环境能够满足这三种需要, 那么内部动机将得到促进, 同时将促进个体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从而促进创造力[5]。
由以上理论可以看出, 内部动机是推进个体产生创造力的原动力, 他可以促使个体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将其组合变化并形成具有新的意义的产物。而教师要做的是如何运用我们的教学策略 (即外部动机) 来满足学生内部动机需要, 从而将外部动机自然地转化为学生内部动机, 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3. 国内小学生音乐课创造力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有关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研究较少,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 有的只是培养学生一种简单、浅层次创新来体现创造力培养, 例如:在课堂中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就设立创编歌词这一教学环节, 课本中歌词是“小猫喵喵叫”, 学生改成“小狗汪汪叫”等等。
另外,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 教师还是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 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的重要性, 也就是缺乏使学生产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原动力。有的研究认为, 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教材和各种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认为在音乐课中带领同学创编曲谱就是培养创造力。但是, 根据创造力的有关理论, 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因素远不止这些, 根据以上理论及研究成果, 音乐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影响音乐创造力的主要因素, 它与外部因素共同决定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因此, 从音乐学习的内部动机研究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问题将更具有现实意义, 而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影响维持学生原有的内部动机, 并将学生存在的某些外部动机有效地转化为内部动机, 将更加具有深远意义。
4. 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多种学习理论的结晶。它吸取了人本主义重视人的感情因素的思想, 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 甚至决定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它采纳了认知主义的认知发现说, 强调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习者自己的努力;借鉴了建构主义的思想, 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强调学习环境 (如“自主学习中心”) 与学习互动 (如小组学习、合作学习) 的作用[6]。
自主学习是主体自愿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 是独创性的、能进行自我调控的、具有责任感的学习, 是个性化的学习;自主性是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性, 是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7]。
由于自主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可以满足内在动机“胜任”的需要;能够自我调控这一特点可以满足“自主认为支持”方面的需要;学习互动 (如小组学习、合作学习) 可以满足“关系”方面的需要。因此, 在音乐课方面, 研究营造满足创造心理三要素环境氛围的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5. 研究假设。
基于创造力理论基础, 结合自主学习理论, 根据上述的理论推导, 提出的研究假设是:小学音乐课上, 通过设计自主教学环节和相应的自主学习策略, 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三、概念定义
1. 音乐创造力定义。
Sternberg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和智力一样, 是所有人都具备的能力。创造力不是固定不变的, 和任何才能一样, 人的创造力水平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发展。理论还认为: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当人们在工作过程中找到完成任务的新方法时, 当人们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时等等[8]。
根据Sternberg创造力投资理论, 本文将音乐创造力定义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以其自身所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 将其所掌握的资源进行新颖的、巧妙的整合与变化, 形成与众不同的新的产物。
前人的研究提示我们, 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内部动机, 可以有力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将外部动机有力地转化为内部动机, 是音乐课堂促进学生创造力提高的有力手段。
2. 音乐课自主学习定义。
借鉴自主学习的概念, 音乐自主学习可以被定义为: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主选择音乐学习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音乐方面不同的兴趣爱好, 不同的自身智能优势, 采取自己认可、喜欢的学习方式, 结合自身可获取的资源, 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四、培养创造力的自主学习
为了加强音乐课知识的掌握, 为了探索音乐课教学环节及策略的创新, 为了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 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以音乐课教学特点为载体、以主动学习为形式、以音乐知识掌握为根本、以培养创造力为目的, 设计自主学习教学环节及其相关激励策略, 开展了教学改革的试验。
1. 培养创造力的策略设计原则。
结合前人的理论和实践, 规划和设计一套激发动机、产生兴趣、培养创造力的教学策略需要满足一定的原则。
首先, 培养学生创造力, 还需要让学生掌握知识, 那么就需要结合音乐课知识的特点设计策略;另外, 培养创造力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时间、空间和资源, 就需要结合自主自愿学习的形式;再有, 培养创造力需要为学生建构一种可以实现归属感或彼此建立联系的环境, 就需要在策略中加入协作的环节;最后, 任何遥不可及的事物都会打击兴趣、动机, 从而消磨创造力, 所以实施策略的有关环节必须满足小学生可以胜任这一原则。
2. 确立课堂环节设计具体策略。
(1) 教学环节简介。结合音乐课的知识特点, 设计了“小小音乐会”环节。下面就这个环节进行内容简述。这个环节安排在学完一首歌曲以后, 主要内容是围绕所学歌曲进行歌曲排练和展示。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人数要在教师规定范围之内, 约8人左右) , 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在团队中所担任的角色。这些角色有:队长 (负责安排全队演出时的队形, 组内成员所站的位置及协调工作) 、演唱者 (通常由队中声音洪亮、唱歌较好的学生担任) 、舞蹈家 (由动作协调性好, 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担任) 、打击乐伴奏者 (由学生中节奏感较强的学生担任) 、指挥 (队伍中综合能力强, 较聪明的学生比较适合这个岗位) 、报幕员 (这个任务一般留给在以上方面都不太擅长, 但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的学生担任, 这个任务可以由同学兼任) 。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这一环节, 教师对小组人员确定、排练限定了时间;为了避免个别学生的应付或懈怠, 在小组展示后, 还设置了由教师负责“仲裁”的小组之间互评的环节, 而且评价要有优、劣两方面评价。
在这项活动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 选择在团队中适合自己的角色。通过自身的努力练习、与队友通力合作, 互相支持、取长补短, 经过选择、协调、讨论、竞争、决定、排练、修改、个人练习、集体排练、再修改、再排练等一系列努力过程, 最终完成任务, 将集体的结晶、团队努力的成果展示在班级的舞台上。
(2) 环节具体细节的侧重点。教师往往在设计教学环节细节时关注于知识的获取、教学的可控、教学效果评价的高效 (节省时间和精力) , 而忽视学生的自由度、知识的发散度、知识掌握正确与否评价的多维度, 因此往往也就束缚了学生们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小小音乐会”环节教学策略的细节设计着重于激发创造力的三个心理需要。
第一是自主选择方面空间的释放, 如自由选择队友, 自由创作舞蹈动作、配器及材料;第二, 是个体在集体中的位置———关系的互动, 在队友选择、歌曲处理、舞蹈编排、配器配合等细节中都充分发挥着个体与团队以及与团队内其他个体的互动;第三,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每个个体在动态选择、集体荣誉、个人能力展示的多种诉求的环境下, 都需要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比较他人, 为达到自己动机的目的, 为自己谋求一个可以胜任的角色。
活动的策略是为了激励动机、产生兴趣、激发创造力, 同时这一环节的主体及其过程绝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自己掌控的, 即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
通过这项活动, 学生们可以运用自身所长实现在集体活动中的价值, 使自身潜在的各种智能得以更充分的开发和展现。在集体中通过寻求、竞争、冲突、协商甚至争吵这一系列过程, 最终形成各自在集体中的位置, 提高正视自己、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通过与同学的互相配合、相互合作, 可以锻炼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能力。通过表演展示, 进一步增强了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信心, 同时培养了团结向上的集体荣誉感。
3. 主动学习策略培养创造力的表现。
(1) 动机激励效果。在该项活动结束后, 在进行试验的三个班中对部分同学抽样调查反馈, 调查内容为:学生开始时, 对该项活动的期望或目的是什么?是否达到了?除此之外, 还有什么收获?
通过调查反馈的信息归纳为下面10种具体动机类型, 详见表1。
(2) 学生们的其他收获。除了这些内在动机得以实现之外, 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策略构建的教学环节还使得学生们获得了其他更多的收获, 有些收获出乎教师的预料。具体内容归纳为以下14种额外收获, 参见表2。
(3) 兴趣培养过程。开始设立“小小音乐会”这一教学环节时, 由于是学生新鲜的、新奇的教学环节, 有的孩子一开始就喜欢参与, 但有的孩子因性格、班内地位等原因惧怕这样的活动, 害怕自己表现不好或者因以前的班内人际关系问题不被组内同学认可。
经过一段时间对“游戏规则”的逐渐熟悉和组内合作交往的磨合,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一新奇的教学环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 在学完一首歌曲后, 下一堂课的授课过程中, 学生会主动提醒老师该进行“小小音乐会”活动了, 这种由学生主动提醒老师还应该有怎样的教学环节的主动请求式学习在以往那种传统的课上是很少见到的。
(4) 创造力的具体表现。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 “新奇”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们的多种动机, 并且在动机逐步得以实现的情况下, 吸引了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教学环节的浓厚兴趣。为了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中更好地实现每个个体的动机, 学生们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一教学策略中的每一个环节, 并挖掘自身的潜能体现各自的创造性。学生们迸发出的创造力, 主要体现在队形排列、舞蹈编排、配器、歌曲处理等方面。 (1) 队形方面:组内同学和队长一起商量队形。如:有的组大家围成一个小堆, 将铅笔盒、笔、尺等作为道具, 在地上摆放成各种队形, 大家商量看哪样更好, 既体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 还表现出学生们借助工具排练队形的创造力;在歌曲演唱过程中 (有的是间奏时) , 学生还能不断变换队形, 这既锻炼了孩子们良好的配合性, 还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舞蹈方面:一个小组内一般有2~3名同学跳舞, 互相商量动作, 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动作, 几个人一起试, 互相感觉效果, 再修改, 再试验直到满意为止;或者大家协作做出不同的动作, 互相配合, 商量, 表演练习;有的小组主动请教师提意见, (请教师提意见也体现了学生想办法做得更好的一种创造力) 再改进。这些都充分表现出学生们对舞蹈动作、节拍、协作、想办法做得更好等方面的创造力。 (3) 打击乐伴奏方面:伴奏者需运用自制打击乐器, 自创伴奏型为歌曲伴奏。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的同学用中午吃饭的餐具作为打击乐器;有的同学用学习用品作为打击乐器;还有的同学用拍打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作为打击乐器。不同的方法发出不同的音色:有的同学用敲击的方法发出声音, 有的同学用物体摩擦的方法发出声音, 有的同学用互相拍打的方法发出声音等等。同学们在所表现歌曲的统一节拍的强弱特点的基础上, 为歌曲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节奏型, 伴奏出丰富多彩的乐章。体现了学生在对歌曲节拍充分掌握后, 在节奏型与丰富新颖的音色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4) 演唱者的创造力体现之处在于对歌曲的强弱、快慢的处理及演唱形式的不同表现上。
(5) 知识掌握更牢固。设计用于激励动机从而培养创造力的教学环节在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力的时候, 会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呢?为了了解这个问题, 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分为两类班, 一类班是设立“小小音乐会”教学环节的, 一类班是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教学的。在做完两类班相应教学后, 教师考查学生们对以前 (上次课、前几节课) 涉及的有关知识, 开展激励策略的学生们基本都能回答出来, 而且有些细节还能记忆犹新, 而传统授课班的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较高。
五、总结
通过自主学习环节和策略的设计、实施和效果检验, 可以发现以自主学习为形式的课上教学策略可以通过激励动机、兴趣积聚等达到扎实知识掌握以及创造力培养的效果。而且还从中有以下发现:
第一, 因为每个个体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 接触过的社会环境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即使在班级中每个人的人际、行为特点、性格特征、爱好取向、兴趣点等都有所差异, 所以一种激励手段或策略可能会对一个群体实现激励而产生多种动机, 即个体动机的差异造成的群体动机的多样性。
第二, 不同动机促成对某种活动的兴趣。由于对自身内在动机实现的渴求, 在具备可选择、可自主、可实现环境下, 兴趣会逐步被提升, 而兴趣的提升更加刺激其动机实现的欲望, 即兴趣与动机是相互促进的。
第三, 在动机被激发、兴趣被提升时, 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潜能在自主学习环境下就会被挖掘, 创造力就会逐步显现, 即在动机被激发、以兴趣为引导、具备创造力三种心里因素环境下, 在具备充分自主环境下实现学生自主创造力是可行的。
摘要:以自主学习、创造力培养理论为基础, 运用创造力培养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 结合小学音乐课的特点, 设计了一套音乐课自主学习环节和相应策略, 实现了创造力的激发,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验证了音乐课通过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假设。并且, 通过教学环节及策略的实施, 还发现了同一策略可以激发学生们动机的多样性、动机与兴趣相互作用等, 这些都对创造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造力,自主学习,策略,动机,心理需要,音乐课
参考文献
[1]董奇.西方关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研究综述[J].外国心理学, 1985, (3) :15.
[2]左武福.小学生音乐创造里培养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5.
[3]朱晓红.儿童学习动机类型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 2001, (12) :90.
[4]朱晓红.儿童学习动机类型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 2001, (12) :90-91.
[5]严军锋.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与大学生体育创造力促进[J].浙江体育科学, 2010, (7) :52.
[6]汤敬安, 吴玲英.“自主学习”的定义与理论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200.
[7]韩四清.人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简论[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1, (7) :9.
创造力自主性 篇8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发展,学习者自主性,教师创造性
汉语国际教育是对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超越性大发展, 作为教学活动核心的教师也要适应这样的大发展, 这要求教师要进行适应汉语教学发展形势的自身发展。在自身的发展中, 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身创造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汉语国际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探讨
1. 对语言学习者学习自主性在学习中作用的认识
研究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 首先就要理清学习自主性概念的内涵。国外研究学习自主性的著名学者给出了明确的界定:“Holec (1981) 在递交给欧洲委员会的报告中将自主性, 界定为一种担负起自己学习责任的能力, 也就是对自己学习的各个方面能做出决策的能力。这种决策能力包含五个方面:①确定学习目标;②决定学习内容;③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④监控学习过程;⑤评估学习效果。”Holec指出:“具有自主性的学习者有能力做出所有跟自己正在进行的或打算进行的学习有关的决定。” (Holec, 1981:3) 丁安琪认为, 学习者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由他们自己做出决策, 而且这种决策要涉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我们认同Holec对自主性的界定和分析, 以及他对学习者具备自主性的信心。他对自主性的认识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Holec对自主性的界定有着广泛的影响。Bergan (1990) 就比较认同Holec关于自主是一种能力的观点, 任务自主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乐意自我管理学习, 以服务于个人的需求和目的。这要求学习者有能力并愿意独立自主, 而且作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与他人协作。” (丁安琪, 2010:158) 学习者具有的自主性是一种能力, 同样, 教师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也是一种能力,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是重要的内容。
2. 教师在激发学习者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
尽管笔者提倡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 但是这并不等于对学习者的学习可以放任自流, 教师在学习者顺利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本文所讨论的自主学习中, 或者说在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学习中, 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计划, 给他们提供学习材料;协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教师还可以通过个人魅力影响学生,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等。” (丁安琪, 2010:162) 教师在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时, 是可以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有着多方面的工作要做的。
教师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 可以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 在小组学习中, 如果教师让各小组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目标、方法, 自定学习步调 (正如小组调查法和小组辅助教学法所强调的那样) , 自我监控合作情况 (正如小组调查法和共同学习法所强调的那样) , 在制订基本分、成功标准时与学生商量, 学生就会感到“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必须对我的小组负责”, 从而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 (伍新春, 管琳, 2010:227) 可以看出,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要充分放手的,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但是教师并非无所作为, 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起始和关键阶段与学生商量, 帮助学生进行决策, 同时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鼓励他们, 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3. 教师提升自身激发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 就要调整自己以往习惯了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式, 采取减少介入学习者学习的策略。教育是一个提供帮助的行业, 教师常常不可遏制地去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 不论是在概念理解上, 工作完成上, 或与组员合作上。但是, 德尚和欧利里 (Dishon&O’Leary, 1998) 指出, 因为干预, ‘我们拒绝了给学生提供从失败中和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的机会。而且我们经常过度劳动, 让人筋疲力尽。’ (Jacobs, Power&Loh, 2005:110) 教师对学生的呵护, 如父母对孩子一般, 会形成过度保护, 弱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小组活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避免介入过多, 同时也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但与传统的工作形态不同的工作。
教师要提升充分激发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能力, 就要充分认识和了解自主学习的实质、意义和作用, 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白自身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和能发挥出怎样的作用;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独立地学习;以此为宗旨, 并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 教师就能够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例如, 为了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 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事务, 为家长提供帮助。可以提出的任务如让学生进行家庭旅游计划相关信息 (旅馆、航班、旅游景点等) 的搜集;再如布置学生完成家庭购物、修建、外出用餐等活动的策划, 周边学校的调查等一系列的任务。
二、汉语国际教学发挥教师创造性能力的探讨
1. 教学中教师发挥创造力的必要性
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而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像知识教学那样照本宣科, 而是要由学生亲身参与交际操练, 由教师纠正学生的偏误, 逐步发展学生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对事先无法预知的学生的各种偏误和问题, 灵活地进行处理。
有海外华人学者论及语言教学中教师发挥教学创造性的原因:“在科学性基础上, 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要灵活多样, 综合运用, 互相补充。只要效果好, 使用容易, 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的都是可取的。要针对自己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景做调整, 让教材、课程设计、内容、方式方法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因此教师要有创造性, 如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活动, 创造性地把所有的学生都发动起来, 使他们都进入语言学习或习得的状态。” (温晓虹, 2008:272) 汉语国际教学教师发挥创造性本质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语言学习。
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力, 实际上也是为了使教师摆脱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创造性教师成为适应多种新角色的“博而不精的人”。这些新角色包括敬业的教练、经验丰富的导游、启蒙的学者、聪明的法官、智力的催化者。 (Ng, 2005:18) 汉语国际教育面对多样化的学习者, 就更需要教师能够成为这样的多重角色, 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
2. 教师发挥教学创造性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密不可分
要想成为具备创造力的教师, 首先并不是要处处凸显自己的创造性作用, 而是要努力支持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教师必须支持 (work with) 学生的学习活动, 而不像权威教师一样, 阻碍 (work against) 学生的学习活动。 (Ng, 2005:21) 传统的权威性的教师强化的往往是自己的创造性, 常常忽视学生作用的发挥。
当然, 努力成为创造性的教师, 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 也要有能力使教学能够在被掌控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支持而不是阻碍学生学习活动的创造性, 教师在爱护学生和维护纪律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他 (她) 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意志自由的人, 而不是受控制的人。
这个归功于学生的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是提高创造力和学生冒险倾向的关键因素。 (Ng, 2005:22)
教师必须宽容地看待学生种种不同寻常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 才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安全地发挥其创造力的环境;同时教师的掌控也是这种安全性环境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教师发挥创造性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密切相关
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 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创造的空间;要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 就要使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课堂上发挥其自主性。当创造性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创造性课堂学习气氛后, 他 (她) 应该悄悄地走开, 发挥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当学生需要帮助时, 他 (她) 才能进入。” (Ng, 2005:25)
所以, 笔者认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其创造性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密切相关的, 而这又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密不可分。
只有充分使学生享有学习的自由, 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教师也才能完成自身教学的创新。创造性课堂上, 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意志自由的人, 而不是受控制的人。一个意志自由的人在参与某些活动中能体验到内心自由的感觉, 即他 (她) 参与学习活动是因为他 (她) 希望、喜欢和高兴等。 (Ng, 2005:17) 教师也要受此启发, 使自己成为意志自由的人, 不要受传统的教学习惯的束缚, 这样才能具备发挥创造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安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0.
[2]温晓虹.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伍新春, 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 (美) 雅各布.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杨宁, 卢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用自主、探究、合作创造高效课堂 篇9
一、自主学习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1. 兼顾整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概念: 应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 只能一步步来、一步步摸索。
2. 自主并非放任, 自主亦非严管。自主的本意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 一方面,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 启发他们自己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3. 自主要注意取精用宏, 宽取窄用。宁愿多些能力, 少些应试。也就是说, 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来了, 考试是不用担心的。
二、教师应如何组织探究式学习
1. 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 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 形成迁移能力, 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 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2. 保证探究时间, 把握介入时机。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 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我们的老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老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于是常常过早的介入甚至草草收场。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 就急, 然后提示一下; 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 老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这样一来, 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 同时, 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 有时指导又不充分, 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所以, 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 并在教室四处走动, 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 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 再迅速的加以思考: 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 等等, 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 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 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终于得出了方案, 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 是探究课的精彩所在, 探究课的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 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 老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 不论正确与否, 不论繁琐与否, 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的评价, 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老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 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 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 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在探究式教学中, 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 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 久而久之, 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 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 老师要在每一节课里, 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 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 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 也要求老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 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 可考虑在展示时随机抽取组内成员展示成果, 使得他们不得不动脑, 不得不一起探究和交流。
三、对合作学习的实践反思
合作学习的有效运行, 从实践层面必须解决好以下几对关系:
1. 合作与学习。合作学习的重点是“合作”还是“学习”? 我们认为, 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 又是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 更是态度, 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为此, 一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二是要让学生公开承认别人的劳动, 三是要让他们学会为别人着想。合作不仅仅要促进学习, 更要培养合作型人格。没有合作学习的意愿和品质, 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2. 合作与竞争。排除竞争是不现实的, 重要的是要抑制、排除恶性竞争, 把恶性竞争转化为良性竞争, 使竞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
3. 合作与独立。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 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
4. 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的中心在学生, 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 那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 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 提出或生成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其次, 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 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 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 再次, 要鼓励成员特别是小组发表独立见解, 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 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化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
总之, 新课改下的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它也是体现师生价值观、焕发师生生命力的最好舞台, 教师要真正理解并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 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 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者互为一体, 又互为促进。教师角色的改变,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课程研究:专题研究·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瑛.对新课标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用自主、探究、合作创造高效课堂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这个理念,在课堂上积极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是因为它体现了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突破了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多层面多角度地体现了“新时期”课堂本应具有的活力。
一、自主学习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1.兼顾整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概念:应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只能一步步来、一步步摸索。
2.自主并非放任,自主亦非严管。自主的本意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3.自主要注意取精用宏,宽取窄用。宁愿多些能力,少些应试。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来了,考试是不用担心的。
二、教师应如何组织探究式学习
1.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遷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2.保证探究时间,把握介入时机。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我们的老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老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常常过早的介入甚至草草收场。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就急,然后提示一下;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老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这样一来,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同时,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所以,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并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的加以思考: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是探究课的精彩所在,探究课的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老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在探究式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老师要在每一节课里,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老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可考虑在展示时随机抽取组内成员展示成果,使得他们不得不动脑,不得不一起探究和交流。
三、对合作学习的实践反思
合作学习的有效运行,从实践层面必须解决好以下几对关系:
1.合作与学习。合作学习的重点是“合作”还是“学习”?我们认为,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态度,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为此,一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二是要让学生公开承认别人的劳动,三是要让他们学会为别人着想。合作不仅仅要促进学习,更要培养合作型人格。没有合作学习的意愿和品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2.合作与竞争。排除竞争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要抑制、排除恶性竞争,把恶性竞争转化为良性竞争,使竞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
3.合作与独立。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
4.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的中心在学生,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那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提出或生成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其次,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再次,要鼓励成员特别是小组发表独立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化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也是体现师生价值观、焕发师生生命力的最好舞台,教师要真正理解并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课程研究:专题研究·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瑛.对新课标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创造力自主性 篇11
一、字谜导入, 把握生字
汉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石, 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因此汉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点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学好生字, 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 导致学生识字数量少、时间慢、效果差的原因是多样的, 但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古板, 通常是自说自话, 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藏有本次需要学习的生字字谜, 让学生发挥想象去猜。
例如:在学习“由、甲、申、田”这四个生字时, 教师可以将它们藏入四句谜语中———“通上不通下, 通下不通上, 要通上下通, 不通都不通”, 让学生分小组竞猜, 然后将竞猜结果上报给教师, 教师根据上报内容进行点拨, 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这四个生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字谜, 然后由教师点评。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生字。
二、阅读交流, 猜疑善问
阅读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在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 然而很多小学生不喜欢阅读, 甚至一遇到阅读就有厌烦、抗拒的心理, 这是因为学生缺少阅读兴趣, 没有将阅读当成一种享受。要想改变这种课堂现状,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让学生一开始就对阅读产生兴趣,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课文时, 要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点合理引导, 并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疑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自己寻找答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深, 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太浅, 否则会导致学生浮躁。教师要注意把握。
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先用《狼来了》这篇文章导入课文, 然后问:“同学们, 你们谁能告诉老师, 狼是怎样的一种动物?羊又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从浅显问题入手, 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本篇文章大致意思。然后, 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你们从这个道理中又有什么启发?”让学生深入思考。同时让学生踊跃提问, 教师可以安排其他同学回答。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古话今说, 自主论诗
古诗是中华文明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它具有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描述生动等特点, 深受人们喜爱。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许多动静相宜、色彩明艳的画卷, 它所表达的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它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更能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古诗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古诗中所包含的意境、词句与现代小学生的生活差距较大, 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理解, 长此以往, 学生将会减弱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这十分不利于古诗课堂教学的开展。为了提高古诗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古诗下的注解, 将古诗的大致内容理顺, 自主学习, 然后再结合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将古诗深意引出。
例如:在学习《山行》这首古诗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 注意节奏与字音的准确, 俗话说“读书百遍, 其意自现”, 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表面含义。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 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山行所描述的是哪个季节?”通过以上问题逐渐将知识深入, 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自主论诗, 了解到,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 诗人乘坐马车漫步在林间, 林中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最后, 教师将学生引领到山间秋色的美景中, 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 在情景交融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反思感言, 点亮课堂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 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从旁引导。课堂气氛不再沉闷, 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并且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 关系越来越融洽。
例如:在学习《哪吒闹海》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哪吒的神话故事, 讲述文章前, 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材料自主介绍哪吒,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哪吒为什么闹海?又是如何闹的?有怎样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主学习文章。在这种愉快的课堂氛围下, 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还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