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力

2024-07-24

中国创造力(精选12篇)

中国创造力 篇1

对于中国武术在近一个世纪的创新,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创新成果的推广却收效甚微。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 我们忽视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应该来自于传统。因为, “文化原创力不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是本土优秀历史文化创造性的延伸, 是对世界文明成果的继承与超越”。中国武术有着足以令人骄傲的历史和令人艳羡的物质支撑。随着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 祖先为我们积淀起来深厚的传统, 留下无比丰厚的资源。故此, 我们对中国武术的创造, 不应该脱离传统, 而应该有足够的本土情怀, 应该对传统多一份温情。而且, 武术“脱离广阔的当代社会生活注定没有出路, 背弃深厚的文化传统无异于缘木求鱼”。

当我们在20世纪发端中国武术的当代创造时, 我们没有很好地选择发展的视角, 而更多地是选择了跟风式的模仿, 这成为导致我们所谓的创新成果不够先进的主要原因。创新要有领先性, 要建立在以“领先”为目标的基础上。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今有效提升中国武术的创新能力, 增强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还必须具有放眼世界的全球化视野。我们应该首先预测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 世界体育的最高发展形态是什么, 从而尽可能站在世界体育变革的潮流前端, 以国际一流的标准审视、衡量我们的中国武术文化。既增加我们对中国武术的特质、优势的珍视, 也增加对自身文化差距和不足的认识, 以利于自身的改进和提高。相较于西方体育, 我们中国武术的优势更多体现在艺术层面, 事实上, 体育的发展也在追求艺术价值的提升。

尊敬和敬畏中国武术传统, 是提升我们原创力的重要一步。回眸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伤害, 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曾经数祖忘典, 将优秀传统文化当作封建糟粕弃之如敝履, 这种在传统上、文化上同过去的彻底断裂, 使全社会的精神生活陷入单调、呆板和平庸。”

对于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创新发展,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 但当下的中国武术内部的“原创力焦虑”也的确是真实存在。

“创新乃文化之灵魂, 提高原创力乃时代之大势所趋。有出息的民族必定善于创造、勇于开拓, 经济文化概莫例外。”独特而富于创新的文化, 不仅是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鲜明标志, 而且是所有文化的生命动力。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 超越前人一直是文化人的不懈追求, 创新形式的纳入始终是各种文化永不停歇的目标。“锻造独特, 是推动文化艺术进步的永恒旋律, 彰显创意, 为民族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保证”, 不断提升文化原创力, 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就中国武术发展现状来看, 一个世纪以来, 我们对其所进行的创造、创新更多地显示为一种模仿状态, 并在模仿的过程中异化中国武术所具有的文化“独特”。可以说, 中国武术的创新还没有真正的起步, “武术的体育化”、“武术的竞技化”只能说是在一个层面的创新, 并且这个层面是表层的。英国史学家约翰·汤因比说:“一个完整的一体化文明, 在传播时会被分离成科技、政治、艺术、宗教等成分。这时各种成分的传播力通常与其价值成反比。也就是说, 越是不重要的成分, 越受欢迎, 越是重要的成分, 越受排斥。比如科学技术就比宗教信仰传播得快速而广泛。这种对最小价值成分作最大最快最广泛传播的自动选择, 显然是文化传播中一条不幸的定律。”武术作为中国一种复杂的文化生成, 在传承和发展中, 也应验着这样的定律。令人遗憾的是, 在时下奥林匹克运动极度受到赞誉的时代背景下, 在中国武术的创新发展过程中, 最重要的精神性、思想性、文化性被日益淡化, 却愈来愈呈现出技术化倾向。

基于此, 我们应该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武术的创新发展进行总体评价和反思, 唯其如此, 未来武术的发展才会形成一个正确的创新立场, 形成一个良性的场域。因为, 中国武术自近代以降, 已走出了农业社会、跨越了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因为, 中国人已经不再是为了摆脱“东亚病夫”的耻辱, 不再是为了解决基本物质需求和达到“物欲的满足”, 不再需要用“体育自身”来显示国力的强大。因为, 中国社会已经树立了一个让世界向往, 并服务于世界和谐发展的新的东方形象。

“当今时代, 随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程度的不断加深, 文化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不可分割的因素, 日益显示出极端重要的意义”。在原创力决定影响力已经成为铁律的文化领域, 不能在内容、形式上独树一帜, 就不能自立于人类的先进文化之林。对于中国武术而言, 如果我们仍按照奥林匹克模式来推介中国武术, 不在推介形式上进行创新, 不在推介内容上进行创造, 中国武术发展中如今面临的瓶颈就难以突破。因为, 奥林匹克运动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经典, 而这种经典是西方的经典, 是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经典。奥林匹克运动来自西方, 取悦西方、尊重西方, 之所以成为经典, 是因为其更多地满足了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而中国武术的产生、发展, 甚至是生存的环境, 都与工业社会的种种要义格格不入。中国武术的奥林匹克模仿、跟风、复制, 往往使我们形成思维惰性, 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使我们更多地倾向于在奥林匹克、西方体育的天地中寻找灵感。因此, 我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之中, 对中国武术的发展选择, 始终没有摆脱“体育”的话语环境。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基础, 中国武术原创力水平不高、原创理念迸发不足, 有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不丰富, 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创意认知的肤浅使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沿着外国创意的路子思考。体制呆板, 制约了创新的延伸, 机制僵化, 阻隔了创意的生长。”如今, 中国武术发展进程中的创新不足、创新贫瘠已经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形成了严峻的困扰。摆脱这样的困扰, 就需要我们在观念上、方法上另辟蹊径, 正如“不在观念、方法上另辟蹊径, 就无以打造出真正对世界造成巨大影响的文化艺术精品, 提高文化软实力, 必须大力提升文化原创力”。因此, 对于中国武术当下的“原创力焦虑”问题, 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也许它恰恰能够促使人们认真思考, 使中华文化在这个极容易浮躁的社会里, 能够真正立足变革、实现超越, 为人类文明增添新的光彩”。

中国创造力 篇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萧伯纳说:“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他是世界著名戏剧大师,是曾嘲笑19世纪的英国戏剧对莎士比亚无用的逐流和分析,建立了自己梦想中的戏剧世界、最耀眼的戏剧革新者。

与经历呼应,他的话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发人深省。微软收购诺基亚,曾辉煌一时的行业巨头也就这么令人叹息的沦陷。摩托罗拉、索爱、诺基亚,所有这些发生之后,人们扼腕、思索,寻找发生这一切的原因。而我想着微软会在这之前对着全世界茫然不知的人微笑,我们就要收购诺基亚,为什么不能这样,手机产业可是计算机产业的追求呢。而作为芬兰的标志,诺基亚的被收购让芬兰人慌了神,后知后觉的芬兰人只有不停地责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毫无疑问,微软赢得了这一场比赛,与诺基亚,与自己。

已经发生不可挽回,胜利给予未发生青眼。

中国一直以大国自诩,人口、国土都在世界前列,却撑死也没有世界顶尖品牌,现状令人尴尬。不久前奥巴马在港口鼓励美国人使用美国制造时,大风吹掉背后起重机上的国旗,露出起重机上的中国制造标志。这或许让美国总统尴尬,但更值得中国人深思,泱泱大国十三亿人口,一向只凭着廉价的劳动力将madein china输至世界各地,区区一个英文短语把所有的公司与工厂详尽概括。追究原因,大概不论出口还是国内,商人们看到风靡于市场,询问为什么会这样,得到产品的信息,生产。就像被剥夺了思想的猴子,看到才会做到,有了过去才有了未来。可是追究原因又有何用,一味执着于制造,忘却创造的诺基亚跌下神坛再也回不去。芬兰是前车之鉴。中国制造就是我们的标志,经济强国是我们的梦想,可是印度正在剥夺我们制造大国的`地位,如果失去了那区区的英文短语,梦想又将何去何从?

有了创造才有了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了创造。梦想与创造,似乎是密不可分,被一种超越现在的飞翔心态牢牢捆绑。我们实现世界经济强国梦想的方式,似乎就是对已逝的追随,所以我们跟在梦想之后,永远无法超越在梦想之前。梦想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别人想不到的“未发生”,这才是从制造到创造的办法,也才是中国迈向经济强国胜利的路径。

当达芬奇的奇思妙想浮现于自己心里,当达芬奇前无古人的创造展现在世人眼前,当达芬奇的飞天梦想最终被后人实现,当所有不可能成为可能,未发生最终发生,我们面对这铺天盖地的中国制造,是不是会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中国创造?

高房价让中国失去创造力 篇3

今年已过去大半,谜底其实还没有揭晓。开发商的信贷是不是真的收紧了?为此,笔者特意查了一下当时的真实数据,结果令人吃惊。仅仅去年前3个季度,开发商的贷款竟然达到6000亿元。透过这组数字,可以看到开发商根本不差钱。也就是说,开发商将会继续囤地、捂盘惜售。

以北京为例,去年10月份,我们感觉房价确实在降,当时开发商突然变得很高调,嚷着要降价,同时还出现了各种折扣、让利活动,最明显的就是北京市通州的房价每平方米直落7000元。北京市政府还出台了一个政策,对单价在3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新楼盘不发预售证。后来的情况是,售价在3万元/平方米以下的楼盘,基本上开盘就能卖光。它的背后是一种人为的操纵,而这种房价的下跌其实是“北京式”下跌。

这种北京式下跌属于心理按摩,只是暂时缓解一下大家的情绪,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为什么市区中心的房价这么高,还一个劲地往上涨?即使它一个劲疯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买?道理很简单,因为所有好的资源都集中在市中心,如学校、医院等,而老百姓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家人生病时能接受更好的治疗,只能想尽办法住得离市中心近点。如果把好的资源迁到河北涿州或燕郊去,北京的二、三、四环房价还会这样吗?所以说,现在问题的本质是资源分配制度,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分配制度,而只透过某种手段抑制强烈刚需,中心城区的房价根本降不下来。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房价高低用什么指标来衡量?还以北京为例,如果说每平方米3万元算高,2万元算高,那1.9万元是不是就不算高了?大多数人把房价涨跌当作判断房地产是否陷入危机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笔者要告诉各位的是,最可靠的指标是老百姓的负担能力。不是说房价涨了,它就一定有危机;也不是说房价跌了,就没有危机。

中国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会在1997年崩盘?根据调查发现,香港居民收入用来还贷的水平在1994年是90%,1995年跌到70%,在金融海啸之前最高达到110%。老百姓把收入的90%、70%和110%都拿去还房贷,甚至都透支了,还怎么消费?没钱消费的结果就是经济的猛然下滑,香港楼市怎么可能不崩盘?而且,透过中国香港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可以看出,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并不是最差的,之后香港经济还经历了两次衰退,2003年“非典”爆发时,旅游业和酒店业几乎停业。这整个过程中,楼价一直下跌,经济萎靡,一直到这个比例下降到30%以下,经济才开始好转。30%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老百姓用30%的收入来还房贷,就能用剩下的70%钱消费。透过消费可以拉动经济,经济就能稳定增长。如果老百姓房贷的负担是70%,消费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经济就会萎缩。

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老百姓的收入有60%~89%作为房贷负债,远超过美国规定的30%。二线城市的老百姓也高达40%~60%。如果贷款利率再上调,一线城市每个月的还贷比率就达63%~95%,二线城市45%~65%。再看看全国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照5.22%的利率来算,全国平均是47%,而按照6.07%的利率水平,全国平均就是50%。当然,这个比例还没有像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香港1997年楼市崩盘前那么高,但50%已经说明我们的楼市不健康。更何况,一线城市还贷比率最高已经接近95%。

在房价高企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失去了创造力。10年前,马云、马化腾、陈天桥……他们都用了约50万元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手里有50万元,他们不会创业,肯定是拿50万元作为房子的首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整个创造力的下降才是最大的危机。

中国创造力 篇4

2013年1月19日, “发现中国创造力高层战略研讨会暨2012中国创造力年度盛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盛典发布了中国创造力技术、产品、管理思想、商业领袖、隐形冠军和公民企业创造器等奖项,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荣膺“2012中国创造力商界领袖”, 并作了精彩演讲。

新华社副社长路建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祖,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等出席了盛典。中央电视台陈伟鸿与中国新华电视李丹共同主持盛典。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就如何理解和认识创造力, 汪海总裁谈到:创造力就是商战的战斗力, 就是创新成果的体现, 创新是虚的, 创造力是实的, 创新后有成果、有发展才能称之为创造力。

首先, 创造力成就了双星, 成就了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双星是中国最早的制鞋企业, 拥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微利企业, 双星经历了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

程中, 双星依靠创造力, 主动进行产品、产业和市场结构的调整, 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 从城市到农村, 从国内到国际的战略转移, 在当时3000多家国有制鞋企业全部垮台倒闭的情况下, 实现了“一枝独秀”, 并从“人鞋”成功跨越到“车鞋”, 创造了“小吃大”、“快吃慢”、“国有吃国有”的成功案例, 形成了横跨轮胎、鞋业、服装、机械、热电、印刷等23个产业的综合性、特大型制造加工业企业集团, 年销售收入120亿元, 出口创汇3.5亿美元, 创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 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 为中国人争了气, 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其次, 创造力发展壮大了双星。30多年来, 双星始终保持了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靠的就是创造力。双星鞋业, 靠创造力, 生产出了神六、神七、神九、神十航天鞋, 包括生产的时尚香味鞋、个性照片鞋也引领了欧美市场。双星轮胎, 靠创造力, 十年内成为国内大型轮胎生产企业, 并打破了世界轮胎百年黑色历史, 研发生产出了彩色轮胎, 近期又获得20万套的美国出口订单;打破了橡胶行业100年来的老工艺、老技术, 实现了“胶料不过水、冷贴变热贴”;创造了零距离运输线, 使轮胎生产不落地, 告别了轮胎生产百年来“脏乱差累、搬拉抬扛”笨重的体力劳动, 实现了双星特色的零距离“梦工厂”。双星机械, 靠创造力, 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四模硫化机、第一条V法造型线, 结束了国内同类设备依赖进口的历史。

正是靠创造力, 双星近两年就获得了71项国家专利, 88项国内、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正是靠创造力, 双星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前只有男员工才能干的活, 现在女员工也一样干, 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前7000人才能生产一万五千条轮胎, 现在只需要3500人;以前4000人一天才能生产3万双鞋, 现在只需要1500人;正是靠创造力, 双星战胜了特保案和欧盟标签法, 战胜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四座大山” (技术的阻挠和知识产权, 反倾销的制裁和打压, 跨国公司的侵略, 品牌的剥削) , 出口连续15年获得国家免检绿卡;正是靠创造力, 内部体制机制不断进行改革, 使一个拥有6万名员工的大集团机关只有32人, 工厂没有车间主任、没有专职质检员, 实现了从定置管理到精细化管理再到家庭化管理的新模式;正是靠创造力, 双星继承传统优秀的, 吸收外来先进的, 创造自己特色的, 坚持行善积德、实事求是, 创造了中国人自己的“双星九九管理法”、ABW理论和三大文化 (道德文化、感恩文化、品牌文化) , 提出了用创造力打一场商战中创新的人民战争, 近两年消化不利因素十几亿元, 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保证了双星的壮大和发展。

浅谈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篇5

2009年岁末,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企业要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出更大贡献。此前,中国商务部门不惜花重金在美国CNN电视台为中国制造打广告;而在美国主流媒体《时代》周刊2009年人物评选中,“中国工人”作为唯一群体上榜,这一切,使得“中国制造”再次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中国制造”历经30年风雨兼程,为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过去低成本、薄利润、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结构升级和转型是中国制造面临的必然选择。

在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走出低谷的当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需跨越哪些障碍?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的机会又有哪些?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做客《22度观察》,为我们评说中国制造。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深圳卫视《22度观察》,欢迎您的收看。大家知道2009年底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推动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再次引起我们对“中国创造”这个概念的关注。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创造”凸显出怎样的内涵?金融危机又带给我们哪些新的历史性机遇?这些问题今天我们请到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来回答,让我们掌声热烈欢迎。

【嘉宾介绍】

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

主持人:龙先生,今天我们从“中国制造”开始谈起,首先一个小问题,前一段时间特别热的大片《2012》,您看过吗?

龙永图:我没看过。

主持人:有一个情节,我给您转述一下,很简单。就是说到人类世界末日的时候,最后拯救人类的重任是由诺亚方舟承担的,这个巨大的诺亚方舟是在中国制造的,而且这个方舟上到处都写明了中国制造的印记。那您听到这样一个电影里的细节的时候,您想什么?

龙永图:有一定的道理,但稍微夸张了一点,因为实际上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产品,如果它是一个比较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基本上不可能是一个国家制造的。所以他是由全球制造的,就像一架波音飞机一样,它并不是在美国制造 的,它是在全世界几十多个国家生产的零部件,在美国组装而造成的。包括一件很简单的中国衬衫,可以说是在中国加工的,但是它的面料、它的纽扣或者说它的设计可能都在国外的,所以在全球化的时代,你很难说哪件产品是中国制造的。

主持人:但是电影里边美国科学家特别强调了一句,说这么大一个家伙,只有在中国才造得出来,这是对我们的一种夸奖吗?

龙永图:可能也有人对中国制造有时候会给予太多的诠释,认为好像现在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但我觉得不能够讲中国制造已经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主持人:您对中国制造有特别清醒的认识,我们来看中国制造背后的中国工人,您肯定知道《时代》周刊评选出2009年人物,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一个群体上榜,而且是排名亚军的。评选的理由就是说,中国经济能够保八成功,千千万万的中国普通工人功不可没,如此高调地评价中国工人,是不是也在肯定或者赞扬中国制造?

龙永图:实际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特点,我们中国是以劳动力的优势,在全世界的全球竞争当中占据了一个制高点的地位,所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话,我们整个出口在普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我们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它的降幅就很低。所以使中国普通工人托起了中国的经济大船,而中国的经济大船在全球这次经济复苏当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主持人:国内的媒体对《时代》周刊评选结果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是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个讽刺。

龙永图:《时代》周刊杂志我看了几十年,我对很多它的文章我都不以为然,我觉得它这次评论我认为倒是比较客观的。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功臣就是中国的农民工,是中国1亿5千万到2亿农民工,他们搞了中国沿海的制造业,使我们在整个经济发展当中得到了第一桶金。

主持人:您一直在提农民工,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工人群体应该不止包括农民工。

龙永图:但是农民工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出现的新的工人群体,他们是中国工人的一部分,而且是做出重大贡献的一部分。他们离乡背井,他们经常一个人,把自己的老婆孩子留在农村,他们常年不能回到家里面和他们家人团聚,他们就拿到一点很微薄的工资,他们没有劳动保险、没有社会保险、没有任何社会保障,一直到最近我们才开始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对他们欠账很多。

主持人:他们付出代价很大,您认为他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龙永图:我认为对他们的回报是不公平的,所以现在要补偿他们过去这些年来的损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而且社会保障体系要使他们能够在全国都能够通用。如果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不能对农民工进行补偿,我们对不起他们,而且我们也对不起他们的下一代。他们下一代现在已经到城市里住下来,包括你们深圳住下来了,他们从来没有在农村待过,也不可能让他们回到农村去,所以我们必须完全100%的接纳他们,把他们作为深圳人接纳下来。

主持人:您提到这些,我想真的是说到很多农民工的心坎里头,但是我也注意到,最近了在互联网有人在批评您的一个观点,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理解错了您的意思?说您在一些电视节目当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因为国情所限,血汗工厂这条道路恐怕是经济落后的国家或者地区谋求发展一个必由之路。

龙永图:血汗工厂这句话我觉得太血淋淋了,在我们中国,我们不可能允许血汗工厂的存在。但是他们付出的代价我们应该理解,我亲自到沿海很多地区的城市去参观过玩具厂,参观过那些缝纫厂,在最热的时候,我看到我们那些农民满头大汗,根本没有空调,电风扇都很少。有一次我参观完了以后,合资工厂的老板要请我吃饭,我坚决不吃饭,我说我不能吃这顿饭,我吃了这顿饭我会吐出来的,我说你们好好改善一下你们的劳动条件,真的。

主持人:但是您刚才也说,像这样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恐怕要长时间的存在下去。

龙永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中国还不可能脱离制造业,包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因为我们中国基本的国情,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虽然经济总量可能很快就要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是人均GDP还排在全世界一百位以后,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国工业化进程还会很长。另外中国面临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城镇化这样一个挑战,城镇化的挑战就是我们每年差不多转移一千万农民进城,我们就要为这些转移出来的农民工创造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而这些农民工大部分是初中文化或者高中文化的水平,甚至更低,所以他们能够做的工作基本就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所以我觉得时刻要牢记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个基本国情忘记了,我就觉得,就会脱离实际,包括像你们深圳很发达了,但是如果你们没有农民工,可能你们第二天起来,整个街道都是垃圾,我看你们深圳人骄傲到哪儿去。

【小片:中国制造喊出自己的声音】

2009年11月23日,一则主题为“中国制造”的30秒广告亮相美国CNN电视台。该广告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西方媒体的纷纷议论,《华尔街日报》认为:这一举动是中国政府旨在提升“中国制造”形象的一场攻势。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北京奥运盛世之后,中国政府就谋求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并注重高科技和创新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需要世界更加信任其品牌。《澳大利亚人》报道评论称,3 这则具有魅力、带有“攻势”的广告反映了中国公司的态度和加强与海外公司合作的愿望。

中国制造在为世界提供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也常常越来越深的卷入各种舆论的漩涡,遭遇反倾销、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诸多阻碍。过去10年,中国一直是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不景气,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和争端进一步加剧,去年发生“轮胎特保案”引起中美政府高层极大关注,随后不久,在2009年11月2日-12日的短短10天之内,美国商务部又对中国提起20起贸易救济案件。最近美国又对中国出口的钢管征收最高16%的惩罚性关税。

有人预测,今年中国制造面临的贸易摩擦还会呈现出不断加剧的态势。那么,在即将到来的后危机时代,我们该如何发展中国制造?中国商务部门在美国CNN电视台的中国制造广告究竟又能发挥多大的效力?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看中国制造在最近面对很多问题,比如说反倾销,欧盟就对我们的鞋继续征收反倾销的关税,而且像美国等许多国家,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食品安全等等限制我们产品出口,那么中国制造现在面临多少问题?

龙永图: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问题,但不是太大的问题,他们对我们鞋征收那么高的关税,说明他怕我们的鞋,说明我们的鞋价廉物美,他没有办法,他只好拿这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办法来对付我们。所以对他们的话,我们只有采取鄙视的办法,或者把他们告到WTO去。我们就说,那么你有本事,你们造出同样的鞋,而且有中国同样的价格,你们有这个本事吗?他们没有这个本事,只好通过行政干预,用政府加税来解决这问题。

主持人:但是我们也不能只有精神胜利法。

龙永图:反倾销的问题应该两面看,有些时候确实是中国违反了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我们内部恶性的竞争把价格拼命往下压,压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地位。

主持人:有这种情况。

龙永图:我们国内很多行业产能过剩,所以自然进行恶性竞争,所以很多反倾销的问题,问题出在国外,根子在国内。所以我一直再讲,解决反倾销问题,一方面对国外进行交涉,指出他们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另一方面,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在整个生产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恶性竞争的问题,有没有刻意压低价格、打败我的对手问题。所以我到温州去的时候,我访问了一些鞋厂、访问了一些打火机厂,他们说我们并不怕外国,我们怕我们的邻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就觉得我们应该很好的进行自省,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理性的,不要一搞反倾销,就觉得是外国人在整我们。另外要看到国外对我们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并没有伤及我们的筋骨,我们中国今年前三个季度,我们出口8千6百多亿美元,真正遭受 到反倾销或其他贸易措施在102亿美元,也不过就是1%多一点,所以对我们整个贸易出口不是主流的东西,但我们不能说因为占的比例很小,只占1%、2%我们就不重视它,我不是这个意思。而且还要提醒大家,我们也有反人家的倾销,只不过我们的报纸你们媒体不太报道就是了。

主持人:那我们可以看到,商务部推动四家中国商会在2009年年底在CNN投放了一则中国制造的广告,您是不是同意这样一种投放广告的形式?或者说您觉得这个效果有多大?

龙永图:我觉得这个广告的立意是很好的,不是说是“中国制造”,不是在中国制造的,是“和中国一起制造”。我前几年碰到美国波音飞机全球总裁的时候,他告诉我,他说我们很自豪,在全世界上空飞的5千多架波音飞机当中,有4600多架都有你们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它这也是一种广告。你不要以为波音飞机是我造的,我卖波音飞机赚了很大的钱,你们里面也做了很大贡献,他就是用全球化的视野,动员全世界买他的波音飞机,我们也是用这种广告来说,你买我们的衬衫,买了我们衬衫,并不是中国人赚了钱,也许80%的钱是你们美国人赚去的。

主持人:对,这就是问题,我特别想跟您商榷这一点,比如您的衬衫在中国制造,但在西方的商场里可能会卖100美元到200美元,但是我们真正生产这些衬衫的中国的企业只拿到10美元,甚至更少,这问题不可悲吗?

龙永图:这个问题在过去几年比较严重,现在逐步在解决。过去中国产品吃亏,现在我们很多有名的比如中国的衬衫厂,中国的服装厂他们在国外开店,试图把销售环节的利润掌握在自己手里面,有些人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这样设计也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面,所以这样就把产业链大部分环节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环节,有些环节,全世界饭要煮给大家吃,全部中国人做了,人家吃什么?总得有国际分工的问题,有些环节做得好我们就用别的。比如你们在北京做节目,不可能深圳把所有人全部搞到这儿来,那个成本太高,这并不说明深圳电视台没有核心竞争能力,而是说在北京用他们的摄影师更便宜一点。我们要整合全球资源为我们中国服务,这并没有什么好丢脸,丢人的事情是你做出来的产品又笨又贵,最后没人要。

主持人:您提到一个集成创新,这就是您的集成的能力,整合的能力。

龙永图:现在不在乎你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能整合多少资源。不在于深圳电视台在北京有多少人,而在于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整合资源的团队,能够把北京、天津周围搞化妆,最好的美工师全部整合起来,创造很好的节目。

主持人:但我们的领导一定是深圳的。

龙永图:领导也不一定是深圳的,但是赚的钱是深圳拿去了。

主持人:这就够了。

观众1:龙先生,您好。我现在有一个问题,虽然中国可以造大飞机了,但是大飞机的心脏仍旧需要依靠欧洲的技术、法国的技术或者是美国的技术,那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当中,我们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谢谢。

龙永图: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波音飞机发动机是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并不认为像美国这样的强大国家,它的自生品里面某个核心零部件是其他国家生产就感到丢脸,它不是,它是利用全球最好的东西,来打造出自己最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所以一百年以后,中国制造的产品里面还有外国的零部件、还有外国的原材料,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中国制造产品里面,我们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太少了一点,我们要逐步提高我们中国核心零部件、核心原材料、核心技术的比例,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主持人:可能老百姓特别关心,您刚才提到波音飞机的例子,为什么发动机在英国造?什么时候能在中国造,而不是中国只来造波音飞机的尾翼?

龙永图:并不是说美国不能造飞机的发动机,它的GM通用也可以造,但他认为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的发动机性能更好,而且成本可能比他们更低,他们就用那个。所以他们在制造的时候,更多考虑成本、质量、全球竞争力,我觉得我们中国也应该这样子。如果我们什么时候都考虑到汽车国产化率有多高,比如说一个汽车的国产化率有80%,很自豪,另外一个汽车的国产化率只有50%,但是那个只有50%的汽车的成本,比这个便宜一倍,你说国际上老百姓,包括你,你买哪一个?

主持人:支持国货。

龙永图:你不会因为它80%是国货,花一倍的钱去买它,我相信你不会笨成这样。

主持人:当我足够有钱的时候。

【小片】【海外并购能否成为中国创造的捷径?】

2009年,世界经济在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后苦苦挣扎。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一些企业纷纷到国外进行“海外抄底”,从去年年初中国铝业(9.86,-0.21,-2.09%)宣布有意注资力拓,到五矿集团收购澳锌矿公司,到华菱钢铁(3.69,-0.08,-2.12%)收购FMG股权,中国企业掀起了资源矿产海外并购的热潮,随后,在2009年10月10日,四川腾中重工成功收购悍马。12月3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香港ATL公司,成功收购了奥地利未来先进复 合材料股份公司91.25%的股权。进入新年,吉利又宣布收购福特汽车旗下的沃尔沃品牌。

可以说2009年是一个海外并购年,据统计,2009年全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共154起,已成功完成40起,总金额约为1250亿元人民币。

海外并购究竟是盲目的冒险,还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一大捷径?先进的技术和品牌能否买来变为中国制造中的创造元素?

主持人:2009年是海外并购非常热的一年,像我们都知道的比如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等等,是不是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会是实现中国创造比较快捷、便捷的途径?

龙永图:还是要就事论事,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没有准备好的海外并购或者海外并购准备并不充分,可能就会失败。准备充分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也符合自己企业具体条件的,就会成功。今天中午我刚刚和吉利总裁李书福吃饭,他们马上要购买沃尔沃,他们的行动我非常兴奋。

主持人:但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很多人认为没有准备好,说是另一个版本的蛇吞象。

龙永图:今天李书福告诉我,2002年他就看上沃尔沃了,当时福特从瑞典沃尔沃接过来福特的时候,他们也是看中沃尔沃汽车车型的安全性能、和节能性能。所以今年福特出手把沃尔沃让给吉利,那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在金融危机当中他们受到很大的创伤,他们是忍痛割爱,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这就是非常好的机会。

主持人:但是它从来没有过高端汽车的生产经验、管理等等,您凭什么认定他能够管理好沃尔沃?

龙永图:他的管理团队可以充分利用沃尔沃现有的管理团队,李书福只不过去当老板,整个经营管理大部分还是依靠当地沃尔沃的员工,现在在瑞典和比利时的沃尔沃一共有一万多人,不可能把一万多人全部解雇,从我们中国送出一万多人去,除非他疯了,而且国外法律也不允许他这样做,还是要依靠当地的管理人员、当地的技术人员来保持沃尔沃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只不过现在沃尔沃姓中国、姓吉利。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在跟李书福吃饭的时候,您会不会跟他讲,以后只要专心经营沃尔沃就行了,吉利品牌就不用管了。

龙永图:不对,因为沃尔沃和吉利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定位的,吉利是低价位的,广大老百姓消费的。如果吉利今天突然全部做沃尔沃,可能吉利就要垮台,因为吉利在中国的市场优势在于价位比较低。

主持人:努力向中端发展。

龙永图:中低端的这个产品,他现在有了沃尔沃,有了高端产品,现在高中低产品他都有了,这样它的竞争力就会比其他专做低端产品的汽车企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因为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提高,更多老百姓今天只买一个吉利或者QQ,它在五年、十年以后将开始买沃尔沃,那时候吉利就不仅仅占领中国的中低端市场,而且占领中国的高端市场。

主持人:我们听听大家的意见,好不好?

观众2:龙先生您好,我们说海外并购往往是前途难测的,比如像联想这样的海外并购,看起来当初我们都非常看好它,但是到后来也身陷泥潭。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它之所以抛弃这项资产出售,往往因为这项资产效率不够高,我们把它接过来能不能更好的营运呢?我们并不能进行保证。所以说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是实现一种技术和人才的内部化,那么您认为,当前中国的企业,有少量企业,比如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它就能较好的实现自己的技术和人才的内生化。您认为对其他更多的企业来说,我们怎样培养一种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更加关注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人才内生,进而增加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呢?谢谢。

龙永图: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我觉得一方面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像华为这样靠内生的机制来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华为也不是关起门来搞的,他也在吸引全球最新的技术,所以我还是赞成以开放的视野,进行全球的并购也好,引进全球的技术也好,或者全球贸易投资也好,我觉得这是唯一的一个出路。这个出路是对大多数企业来讲的话,我认为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主持人: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个更容易吗?

龙永图:因为你只有在更大的平台上整合资源,你才可能在整合资源过程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如果你今天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地方,比如华为它再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我认为它如果不把它的视野扩大一点,我认为华为不可能存在下去。而且我觉得大家对华为的理解,认为它就是关起门来在搞,不是的,华为是非常开放的。华为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在开拓他们的市场,在吸收世界上最好的技术,所以我觉得对华为的发展模式,简单说完全是靠内生机制可能片面,我认为华为也是在开放环境里发展起来的。

主持人:您是赞同我们更多一些自己发展起来的华为,还是更赞同去多收购一些国外的品牌、别人的品牌?

龙永图:我觉得在我们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当然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在本土进行发展,因为我们自己企业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发展,我认为更加牢靠一点。海外兼并、收购我们现在经验并不多,所以我们现在成功的案例也不多,但是我就觉得即便像联想这样出现一些困难的兼并案例,我们不要否定,总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些企业家我们都要鼓励,不能够因为出现一点困难,我们就觉得这是失败的案例,说中国企业不应该搞兼并,不以应该搞收购,还是老老实实关起门搞比较好。如果一点风险都不敢冒的话,那中国企业在海外搞兼并收购就搞不起来。所以我都是采取一种支持的态度,先试一试,无非就是失败以后,给我们其他企业创造一个经验教训,总是要付出一点学费,但这种学费是值得的。

主持人:我们再听听其他观众朋友。

观众3:龙先生,您好。您刚才所说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那么有一个途径是在海外收购,那么另一个途径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发挥我们自身的创造能力,这个就涉及到这个人才自身的素质问题。那么我们有将近一亿的农民工,我们在发展路途中,有没有考虑到要提高这些农民工的素质问题?如果考虑到,您认为会有什么样途径来提高农民工的素质?谢谢。

龙永图:我认为现在提高农民工素质,现在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比如西部地区专门成立农民工培训中心,他们到东部去发展的时候,首先在当地接受基本的培训,这样使他们到沿海地区以后,找到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另外一方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工作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变成当地重要的蓝领工人甚至技术工人,甚至是工程技术人员。

中国创造力 篇6

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民办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而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来看,必须对学生进行补课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必须认识此项教育在办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思路,强力推进。

关键词:民办高职;文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99-02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2015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民办高职院校必须认真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认真贯彻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落实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思考

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家庭教育中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前大学生的父母,大多都出生在“文革”开始的1966年之后,那个时代的教育是一个割断历史的教育,所有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均被列为“四旧”思想予以破除和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是他们接受中学大学教育的时期,尽管对青年提出“四有”教育,但是,中学阶段的“有文化”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未被列入应试内容,所以中学基本只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那个时候,大学教育尚未普及,即使进入大学读书,大学阶段的“有文化”教育也只是“科学文化知识”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因此,这些父母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根本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造成现在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社会教育中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在的大学生,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变态”的素质教育和“变形”的应试教育成为他们的主流社会教育。各种美术、乐器培训班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瞄准了父母的钱包,各种“奥数”、“英语”培训班对接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心理需求。90后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中小学阶段的社会教育基本上都是在父母胁迫下接受各类社会培训班的教育。同时,这一阶段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本来就不多,家长又把这类书当作“闲书”、“杂书”,列为“禁读”物,而中小学教辅类图书应运而生,成了家长积极为孩子购买的阅读品。广播电视等媒体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电视作品不多。网络文化的盛行也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这些孩子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追求更加多元化,个性特点更加突出。以上诸多因素造成了90后的孩子在社会教育层面,严重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明显。1990年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1993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教育部围绕中央布署也多次出台相关文件。200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但是,成效不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中央及教育部发文提出相关要求,但大部分中小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高,行动不快,措施不力;2.一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3.由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性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性设计,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大大降低教学效果;4.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感染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滞后;5.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和专业指导;6.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正是以上多种原因,致使目前在校大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较差。

(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是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较少的大学生。民办高职院校属于第四批录取,学生普遍知识水平较低,成绩较差。尽管高考未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入高考内容,高考成绩不是衡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平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说,学生所掌握的各类知识具有融通性。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时必须对学生进行补课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对民办高职院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分析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深度,决定着教育的行动与效果。我们认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民办高职院校重要性有六点:

(一)高校有四大功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四项功能的综合体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不仅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标志,也决定着她对国家和社会贡献的大小。

(二)民办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的生力军。民办高职院校数量、在校生人数约占全国高职教育总量的四分之一。2014年3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突出强调“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民办与公办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党和政府寄民办高职院校于厚望,民办高职院校就应有担当、有作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展示民办高职院校有担当、有作为的平台。

(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大学之所以受人尊重,其重要的原因是大学有大德、有大道、有大爱、有大师、有大精神。大学是道德的高地。《四书·大学》开学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至善。”立德树人,就是要让学生崇真向善的德心永在,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永续,就是让学生固文化根,铸民族魂,圆中国梦。

(四)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培养目标是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在落实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过分的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养成教育,心高气傲、朝三暮四、好高骛远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通病。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有不少这方面的典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治疗和预防这类通病的良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强化高素质教育,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

(五)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抓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建设是师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师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如《论语》中有许多教师的座右铭。明清之际王夫之“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先自明”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操守。因此,我们要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过程,作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过程,加强“强师工程”建设,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在高职教育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提出了我国最早启发式教育和创新性教育理论。《学记》是中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宋朝朱熹、明朝王阳明、清朝王夫之等都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教学原则。中华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性。如学习观摩、臧息相辅、主动主导、知行合一、行先知后等都是继承中的创新,而这些教学原则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民办高职院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思路

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是为了认清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民办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为了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这两个角度分析出的最终目的是厘清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思路,提高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执行力。

(一)学校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工作进行安排和布署,明确此项工作是民办高职院校一把手工程,认真落实,强力推进。

(二)加强课程建设。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开设《中华优良文化经典作品讲读》选修课,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资源,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四)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理解他人、尊老爱幼、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止于至善、坚韧豁达、奋发向上,培养格物致知、敢为人先的创造力。

(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到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大学精神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彰显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锤炼富有时代气息和深刻内涵的高职教育文化。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校园宣传媒体,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开设不同类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发挥其对师生的教育引导和熏陶感染作用。发动学校团委、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大力开展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建立健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抓好组织实施;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和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制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保障;加强队伍培养,特别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学习培训,发挥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组织、引导和辅导作用;加强理论创新研究,发挥民办高职院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作用。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3)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4(1)

作者简介:

赵景阁(1980- ),女,河南驻马店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姚嘉敏(1987-),女,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李群力(1948- ),男,河南商水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科研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向“中国创造”迈进 篇7

甲子回首。从通信网络建设事事依靠进口,到引领移动通讯世界标准,中国科技创新实力实现了沧海桑田的激情跨越。

60年前,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烂摊子。科技的全部“家底”就是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不超过5万人的科技人员队伍。60年后,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四位。

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神舟飞船遨游苍穹;从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培育,到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推广……60年来,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也改变着世界的目光。

“从‘中国自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这3个关键词勾勒出新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前景。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30年,受环境制约,中国经济与科技经过漫长的“自造”阶段,自力更生的中国人收获了引以为傲的“两弹一星”等成果。第二个30年,中国告别闭门造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并在若干领域建立了堪与发达国家媲美的科技优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通过赋予‘中国制造’以创新基因和巨大的智力附加价值,中国将成为继美国、欧洲、日本之后的又一个创新基地。”张亚勤表示。改革开放后,一批中国企业,更是靠着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昂首挺胸“走向世界”。华为公司、中兴公司等,历经10多年艰苦打拼,已在世界各地设立近百家企业和研发机构。

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史瑞夫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心。这一预言正逐步变为现实。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和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谷歌均将中国作为其重要的海外研发基地。即将发布的Windows7产品中,中国团队开发的“自我诊断与修复平台”,被评为新一代操作系统十大新特性之一。有关专家分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持续创新的密码,可以从体制与文化中去寻找。

上世纪50年代“自力更生”的口号,点燃了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胸中澎湃的爱国热情。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从体制上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如今,自主创新已成为国策,并确立了“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知识产权制度,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更大功用。数据显示,在当前全球专利申请量中,中国已取代德国成为第五大申请国。丰富的人才储备,则为中国的创新提供强劲动力。仅IT领域,中国每年新增约20万名毕业生,是美国的5倍、印度的两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科技与经济、市场更紧密地结合,给普通个体带来更多的自我实现可能。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激情被点燃,迸发出强大的创造活力。

2009年9月7日,刚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职务的李开复在北京宣布,他将创办旨在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的“创新工场”。

此前,人们纷纷猜测,是什么样的诱惑,使这位著名华人选择离开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过去10年来,我的职业梦想一直与中国、中国青年牢牢结合在一起。”李开复回答:“现在是中国崛起的时代,机会蕴藏在每一个创新的企业里。‘创新工场’可以用一个可持续、规模化的模式,更直接地帮助那些青年人。”

与父辈相比,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这种勇气,正成为“创新型国家”最生动的注脚。

中国创新的活力,不仅仅蕴藏在政府和科研院所,更蕴藏在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中间。

创造中国模式 篇8

早在2012年3月, 本刊便推出过题为《模式的天空》的封面策划, 当时称霸中国电视荧屏的多是成熟的海外模式节目, 从那时开始, 我国电视节目进入了模式引进与竞争的阶段。今年7月1日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开始实行, 在更加细化引进模式管理的同时, 要求研发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的原创节目, 强调电视节目的自主创新能力。时隔4年, 《视听界》封面话题再次聚焦“模式”, 拨开海外“模式的天空”, 寻找原汁原味的中国模式。

中国电视节目离真正的原创有多远?原创电视节目的繁荣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完善的市场机制、成熟的市场以及受众对原创节目的需求、节目制作者的创新能力。然而, 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市场发展并不完善, 没有通畅的准入机制, 难以落实完全的制播分离, 最终导致节目创新的动力机制难以形成。令人欣慰的是, 在中国模式繁荣的蓄力期, 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种类的原创节目表现不俗, 如喜剧类节目《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些节目的共通点在于将“秀”与“文化”相结合, 或许能给中国模式以灵感——深耕本土, 挖掘中国传统文化。

节目的原创力来源于哪?我国电视节目真正进入市场仅短短几年时间, 市场化水平低, 仍未形成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节目模式, 包括与国外团队联合研发阶段的累积,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团队学习更优秀的节目制作方法、一个成熟模式的演变过程, 掌握了这些, 中国电视业或许才能进入原创力迸发的阶段。

“中国奇迹”来自和谐创造 篇9

“中国奇迹”的产生, 来自于党和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审时度势, 决策正确、应对得当, 度过了无数的惊涛骇浪, 冲破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中国奇迹”凝聚了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心血, 反映出中国政府的务实、高效, 勤政、廉洁。党和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是“中国奇迹”产生的原动力。

“中国奇迹”的产生, 来自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中国奇迹”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得以充分体现, 更重要的是改革和发展中所迸发出来的聪明才智得到极大的发挥。遍布全球的“中国制造”,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非凡创造力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 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预示着中华民族必将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综合国力的强盛, 带动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这是“中国奇迹”产生并延续的根本保障。

“中国奇迹”的产生, 归功于人民子弟兵的坚强捍卫。在和平建设年代, 人民子弟兵像坚强的钢铁长城, 忠实捍卫着人民的辛勤劳动果实, 真情呵护着人民幸福美满的家园, 使中华各族人民在稳定和谐的大好形势下团结拼搏、奋发图强。近年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艰难时刻、危急关头, 总会有人民子弟兵解围济困、排险救难, 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危难时刻, 人民子弟兵犹如定海神针, 给人以力量, 给人以勇气, 增强人们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奇迹”的产生, 也包含着广大办公室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全国办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三服务”工作中, 不断学习、勤奋工作、默默奉献,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全国办公系统涌现出众多的先进人物, 获得各种荣誉称号, 是各级领导和人民大众对办公室工作的肯定, 我们应该引以为自豪和骄傲。办公室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与全国人民一道, 续写“中国奇迹”的辉煌。

自主创新:实现“中国创造” 篇10

一、创新及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

(一) 自主创新的解释

“自主创新 (Independent Innovation) ”是在我国特殊的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新名词。我们所强调的自主创新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而不是所谓的独立、自我的创新。

1. 自主创新的概念

过去的自主创新, 指一国不依赖于对外的技术引进, 而依靠本国自身独立地研制新技术, 进行科技创新的一项活动。当今的自主创新是指在经济全球化下的自主创新, 依据中国的国情, 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原始性创新;二是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的集成创新;三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1]

2. 自主创新的特性[1]

(1) 技术突破的内生性。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 是国家或企业依靠自身力量, 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 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 也是自主创新战略与其他创新战略的本质区别。

(2) 技术方面的首创性。新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 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3) 市场方面的率先性。技术开发的成果只有尽快商品化, 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 自主创新企业应将市场领先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 以防止跟随者抢占市场和技术开发的成果。

(4) 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 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等创新的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支持。

(二) 自主创新的中国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日益扩大, 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

然不高, 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和不断的重复引进, 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技对发展贡献率不高, 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不高, 导致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始终不足。调查显示, 现在我国机械工业的主要技术来源50%以上来自国外, 汽车工业的70%、发电设备的50%、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设备、80%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石化装备、物联网的精密传感器、基础机械的60%、农业机械的30%需要引进, 新一代光伏电池、LED芯片等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仍然受制于人。知识产权矛盾越来越突出, 很多产品的品牌、关键技术和销售渠道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 对我们进一步使用和引进国外技术造成困难, 大部分产品的高额利润被外国公司赚取, 我国产业多处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位置上, 导致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纠纷不断增长。比如近来的轮胎、钢铁倾销案。以我国的汽车行业来说, 虽然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 但其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 相当多的核心技术等待我们去研发, 而现实情况却是仍然有相当多的汽车来自于挂牌生产。对于我们的邻居印度, 公众流传着一句话:中国是世界“工厂”, 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 这句话形象的表明了中国处于整个市场循环的最末端, 即最低级的一端, 即生产, 机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端。而印度则是研发基地, 不得不说, 印度在最能取得经济效益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2011年世界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显示, 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竞争力中排在第一位。而这样的竞争力又是靠的什么呢?是靠大量中国工人的低工资、靠大量的资源损耗、靠环境破坏的代价来取得的。因此, 不断提高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 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最终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三) 自主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一, 核心技术自给率低,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足,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创新意识的淡薄、创新能力的欠缺、技术没有首创性、市场没有率先性等缺点使其一直在做市场的追随者, 而非领导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是山寨大国的原因。

第二, 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相对欧美国家仍然比较匮乏, 虽然中国也有不少科技人才, 但其科研能力较弱, 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并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科技投入总量不足, 大型科研设施以及科研资料、科学数据等严重匮乏、分散且落后, 并且还存在着盲目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没有形成社会共享机制。体制机制存在的不少弊端使其缺乏国家层次上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 无法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共享, 科技人员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文献和数据, 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科研设施。

第三, 自主创新的环境不够理想。一是动力、活力不足, 我国对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奖励机制不够科学, 科学家往往过度追求一些奖项, 对科研工作只是停留在出成果的低级层面上, 而对成果转化的工作却不重视, 有些科技人员存在着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二是没有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除科研人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大军中的一员, 而现在社会欠缺普通大众展示自我创新能力的平台, 缺少平民创新的氛围。

第四, 创新成果未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未实现产业化, 科技创新的市场转化率较低。经济和科技呈现两张皮的状态。创新成果只有转化成市场需要的产品, 成为产业, 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当今有些创新成果不是没有产业价值, 就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而西方国家之所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引领高新技术产业道路, 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够挖掘创新成果中的商业价值, 并将其转换成为生产力。

二、科技创新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 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要求

就国内而言,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生产力水平仍有待提高,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经济社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传统的产业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破坏的制约, 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 需要我们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这一切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科技创新, 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国际相比, 虽然我国在航天、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同世界先进的科技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还有相当多的领域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总之,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 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化, 促进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2. 市场主体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中国企业要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化, 不再为国外品牌打工, 使得“中国创造”真正的“走出去”, 走向国际化, 像“中国制造”一样形成一定的世界影响力, 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很大的瓶颈就是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形象和信任度还尚未建立起来, 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创新, 掌握技术方面的首创性和市场方面的率先性, 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纵观世界上的国际性大企业, 无一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技术的高技术含量的企业, 他们在自身发展壮大, 拥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和占有世界市场极大的销售份额的同时, 也极大地促进了本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譬如美国的微软、苹果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占有强大的市场份额, 与他们一直引领世界科技市场, 做市场的先驱者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而中国的海尔就是一个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很好的例子, 建立跨国公司, 实现产品的本土化,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海尔品牌有其优于其他品牌的核心技术。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

1. 创新成果引领科技产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党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努力奋斗, 我国取得了一批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基因组研究等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就, 拥有了一批在农业、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 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 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得到提高。在2010年《财富》500强中, 中国内地入围企业达到了创纪录的43家, 其中有27家已经加入创新型企业建设的行列, 18家被命名为创新型企业, 分别占43家中国内地入选企业的62.8%和41.9%。这些科技成就,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显著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 但它也促使各国对其产业进行结构的重新调整和制度方面的重构。而这轮调整对世界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的确是个重要机遇。日本在2010年的6月份对外宣布2020新增长战略, 提出了三个重点发展领域, 其中还包括健康产业。欧盟在2009年12月份出台了2020智慧可持续协调增长的战略, 提出了五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由此可以见, 目前全球正酝酿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欧美等国家正是紧紧抓住了前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 国家经济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 一跃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先进国家, 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导致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中国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 就必须牢牢抓住这次新一轮的产业科技革命, 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想要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就必须以加强自主创新为首要任务。

2. 科技创新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转变要求实现科技创新。当今世界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瓶颈。一些传统产业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 严重地污染着环境。造成大量废水废气的排放,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由此, 加强科技创新, 研究可替代的新能源, 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新兴产业日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因此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技术密集型和新兴产业的无污染、高利润、高收益率, 促使各个国家大力发展。我国工业发展仍有相当多处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较为初级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上, 产生的经济效益低下, 经济增长依然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的问题, 产业技术水准低, 自主创新严重不足的问题, 中国要改变传统工业所造成的各种问题,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新兴产业的转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性能计算机等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而科技的创新则是促进这些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科技创新的要求, 科技创新的成果要求转化成为生产力, 由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高科技及新兴产业, 实现其成果的转化。

三、科技创新的中国发展策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有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品质, 要有遵循规律、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要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形成推动自主创新的强大激励;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作为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要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 加快科技体制创新的进程

加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加快自主创新, 建设由中国特色创新性国家的制度保障。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先, 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此次两会有委员就提出要制定《自主创新法》, 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围绕自主创新来建立一系列的法律, 可以使创新政策有法可依, 使一系列的创新管理办法有法可依。其次, 建立健全各方面的配套政策, 加强政府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加快建设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创新建设提供充足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再次, 加大对科技创新建设的资金投入, 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产业区群, 建设各具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 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力度

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 科技发展的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力量。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 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随着国际竞争日趋加剧, 企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现在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都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企业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 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大, 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我们必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确实把企业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做到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相互支撑。

(三) 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里, 创新科技人才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影响着国家产业发展格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离不开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2010年6月,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之首, 提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 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2]首先, 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 探索推进创新型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高校科研投入,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 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为创建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其次,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制度。引进国际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最后, 产学研相结合, 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学校和研究相结合开展自主创新。学校和研究所相结合开发研制新产品, 由企业将其产业化, 三者密切配合, 紧密合作。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是一个国家、民族赢得未来的保证。一个国家的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而创新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自主创新的强大能力, 国家才能把住先机、赢得竞争。

关键词:自主创新,企业创新,科技创新,“中国创造”,新兴产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四强.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及特性.http://www.lf.gov.cn/pub/htm/life/kexuejishu/redianhuati/2006-06-28-9954.htm.

中国创造力 篇11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人才;创造力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但觉得还是不能解释清楚文化到底是什么。最近看了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的定义和理解: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这个定义精简、概括又易懂。对于这个定义的解释,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作为丈夫的华人每年清明节必须从美国的公司请假回故乡扫墓,使他的美国妻子觉得难以理解。这就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说明了“文化差异”是什么。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2 全面理解我国古代教育

据了解以前普通大众对我国古代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很多理解都是负面的。这与建国之后我国文化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说到古代教育可能会浮现出来的词语如“存天理、灭人欲”、“八股文”等。近几年我们开始慢慢全面认识古代教育。这里我们就来谈一下中国古代教育,全面的认识古代教育就要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

2.1 首先看先秦教育

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一个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领域的变化最大,出现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学术繁荣、思想大解放的局面,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在这个时期形成,特别是教育,可以说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繁荣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产生了《大学》《中庸》《学记》等伟大的教育篇章,他们提出了许多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成就为后世教育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思想启迪。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主张,创办私学;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强调了教育对人个性培养的重要性;把教育的目标概括为:培养修己治人的“士”和君子,强调教育对人品质培养的作用。他把教学内容定义为:文、行、忠、信。首先说“文”,它指的是历代文献,具体说就是孔子删改整理编辑的六部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其次说“行、忠、信”,这三项内容指的是伦理道德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的学习相比,前者更为重要,在《论语·学而》中,孔子非常明确地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应服从于道德教育的需要。当然孔子制定的教育内容也有严重的缺点,就是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授。先秦第二位思想家、教育家墨子被称为躬行实践的教育家,他创立了墨家学派,他重视自然科学技术教育,提出:“述而且作”的思想,认为不仅要继承古人后人更要进行创作。以儒家的《诗》《书》《百家春秋》作为教育内容,注重文学、历史的学习。

从先秦教育发展不难看出该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是在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基础上进行继承、删减和创新。从先秦教育可以看特定的背景给人们提供了独立思想的空间和自由。

2.2 封建社会教育思想的变革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今文经学的儒家大师。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董仲舒不仅重视官学教育,而且也重视对民众的教化,把社会教化看作是统一思想、形成良风美俗以安定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说“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也,其堤防坏也。”(《汉书·董仲舒传》)总之,董仲舒是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都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政策和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对中国儒学文化的昌盛和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构成,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尊师重道”,尊师重道的思想既是他维护儒家道统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又是针对中唐以来教育中出现的种种流弊而提出的。

他的大作《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它既肯定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向学生学习;既要求学生虚心向教师学习,又鼓励学生敢于超越教师。总之,韩愈的师道观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最显著的特点。

2.3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在当代教育形式下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滋养青年人的成长过程,成为当代教育者应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3 当今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近十年来很多人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尤其是近几年更是成为当代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课题。这几年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再到大学生,轻则心理问题、精神问题,重则自杀。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关注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应试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的思想成长也刻不容缓。于是“国学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兴起,“私塾”兴起。这也说明我们的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健康的思想是多么重要,也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当下体制教育的弊端。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同时也作为一名家长,对当下体制教育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都说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就好像我们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体制教育下实际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几乎是一样的:没有活力、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都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有创造力你就什么都会有。而创造力终究会成为国家竞争的因素。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应该是有高校人才决定的。由此可见创造力多么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讲几堂国学,办几个私塾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的。

4 提高国家创造力的途径

4.1 在现有教育体制基础上梳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髓

在现有教育体制基础上,梳理出我们缺失的和容易被我们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接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交融和碰撞。我们的高校学生普遍缺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见解、坚定的信念。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和筛选。梳理出在容易被我们学生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比如《诗经》,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大意是指学诗经起码可以使人认识虫鱼鸟兽,可以培养人的审美。再如《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有一篇记载:有一天孔子上课,学生都坐坐好等着老师讲课,但是孔子一句话都不说。后来有一个学生忍不住就问:“老师,你怎么不说话?”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意思就是说你看老天他说话吗?老天不说话照样四季更替,万物生长。反映了孔子尊重自然规律,以言行来影响学生的教育思想。这些传统经典反映了古圣先贤的智慧,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学习和传承的责任!可以教给我们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哲学、待人接物之道等等。

4.2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首先要在学习生活中渗透,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的渗透和熏陶应该是贯穿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当然这里包括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熏陶。社会文化环境需要国家的引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成员和学校领导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其次要注意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衔接。再次在高校中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传统文化教育高校课程体系

4.3 构建传统文化教育高校课程体系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创造力

构建传统文化教育高校课程体系首先要设置专项课程并形成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主线。其次保护好我们的母语。再次教育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

4.4 建立高校人才创造力评价方案以见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

高校人才创造力评价方案的建立主要是从高校人才面对问题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总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人才创造力,从而提高国家创造力,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希望通过大家不断的努力提高我们国家教育的质量,做到教育可以真正地提高人才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国家的创造力。

中国新富人群关心财富创造 篇12

近年来, 中国高净值人群 (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 规模在逐年扩大。2014年, 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首次超过100万人;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约30万人,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 相比2010年人群数量实现翻番。其中, 超高净值人群 (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 规模近7万人, 可投资资产5000万元以上人士共约14万人。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 2014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32万亿元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

《报告》预计, 2015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129万亿元, 较2014年增长16%, 与2012~2014年持平;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达到126万人左右, 较2014年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财富将达37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

近年来, 政府鼓励行业创新的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创新的活力, 并催生了许多基于互联网技术或平台的新型致富模式, 同时也催生了新富人群涌现。此次调研显示, 这部分新富人群迈入高净值人士行列的时间尚短, 通常因从事互联网等信息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创新型行业而在近几年快速致富。除行业不同之外, 相比于其他高净值人士, 这部分新富人群在职业、年龄、收入来源和资产规模上也呈现出明显特征:近80%新富人群年龄在30~50岁之间, 职业大多数为一代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 主要收入来自企业经营所得或公司股票, 75%新富人群的可投资资产处于1000万~5000万元之间的高净值人士入门级别。

新富人群大部分处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阶段, 眼界开阔、思维活跃, 这些特质也在其投资心态和行为上有所体现。调研数据显示, 在全部受访的高净值人群中, “创造更多财富”被排在财富目标的第五位, 而在新富人群中, 这一目标的重要性上升到第二位, 仅次于“财富保障”。重视财富创造的心态同样反映在新富人群的资产配置上, 在新富人群总资产中, 权益类投资 (包括股票、公募基金等) 和另类投资 (包括其他境内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 所占比例也要明显高于其他高净值人群。在访谈中了解到, 许多新富者都有直接的金融从业经验或丰富的个人投资经历, 更偏好通过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为自己带来收入, 同时也乐于接受近几年涌现的私募投资甚至风险投资等高风险投资形式, 或尝试较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投资。

上一篇:书法的情感性下一篇:数学与计算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