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创造力(精选12篇)
想象创造力 篇1
摘要:创造是艺术的本质, 把美术课与培养学生创造力联系起来。利用美术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大胆创新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想象力,创新意识,创造力,激发兴趣
创造是艺术的本质, 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是知识大量膨胀的时代, 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 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而中小学阶段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好时机。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 美术课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有效课程。所以, 我在美术课的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大胆创新的意识。
一、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多年来,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 在实践中探索怎样培养、启发、诱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情, 进行了大胆的实验, 探索出了很多的趣味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认识基本型后, 我就让学生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基本型的联想。目的是为训练和培养孩子们能根据一些基本型, 发挥自己丰富的联想, 经过添加, 形成生动有趣的物象。游戏方法:教师把全班分成若干组, 并按顺序给每个同学编号1、2、3、4……教师指令每组1号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 用粉笔先画一个圆, 然后在圆内或圆外进行添加, 形成新的有趣形象, 最后师生共同评分。评分的标准是形与联想的结合是否生动有趣。最高分10分, 依次9分、8分……同样2号、3号、4号……在黑板上用三角形、方形、梯形……进行添加, 最后看各组累积分最高者为胜。教师制作小红旗、小红花发给优胜者。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 对美术课也就更加感兴趣了。
在上《生动的人物动态》这一课时,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骨式人物表现人体动态规律, 自由表现人物各种动态的能力, 我让学生用小圆纸片表示头, 用几根火柴表示人体, 拼摆出不同的人体动态, 把学生分成 (跳绳、跑步、做操、踢毽子等) 若干组, 然后开运动会, 每组把自己参加比赛的样子先用小圆片和火柴拼摆出骨式动态, 再用铅笔描下来, 然后再自由添加五官、表情、发式及服装。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每项运动冠军。评选标准是人体各部分的长短比例顺眼、动态生动、着色均匀鲜艳。教师用圆形橡皮做成奖牌发给获奖冠军。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一年级学生画人体动态的困难, 学生兴趣高昂, 作业效果很好。
二、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
低年级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绘画表达欲最强烈的时候。这个时期画出的画可以说是无奇不有, 甚至是“异想天开”。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 一个孩子在汽车上画了船帆, 并且说:“汽车跑累了让风来推着它。”教师首先要肯定他充满激情、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夸奖他们“画得好”。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想象, 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千万不要把成人的观念强加给学生, 要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本能, 任何科学都是由人的想象开始的。如上《我的太阳》这一课时, 先教孩子们学唱《种太阳》这首歌, 再给孩子们讲《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从前, 太阳妈妈有十个孩子, 十个孩子有十个不同的样子, 每个孩子的脾气都不一样……启发孩子们想象:“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太阳?把你心中的太阳画下来。”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活跃的思维早已冲破了教师提供的领域。作业完成后真是五花八门。有“像雄狮一样威武的太阳”、“像小姑娘一样的腼腆的太阳”、“像男孩一样淘气的太阳”、“脸上长满水果花卉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芒的太阳”等等, 全班八十几名学生, 没有一张作业是相同的。下课后, 我把他们的作业贴在画廊里, 引来了高年级同学和教师的一阵阵赞叹。
三、让每一节美术课都成为一次创造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注重以启发的口吻代替注入的说教, 以循循善诱的方式, 诱导他们神奇的想象, 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构思, 创造性地运用材料, 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一次创造活动, 每一件习作都能成为体现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 学生能大胆想象, 画出了美丽的鱼妈妈和慈祥的鲨鱼爸爸带着一群小鱼在做游戏;成群的海马在比赛谁的舞姿最优美……在上《去太空旅行》这一课, 我向孩子们介绍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 一个孩子问我:“老师, 天上有木星、土星、牛郎星和织女星, 那么天上有没有虎星、兔星、鸟星和鱼星?”我感到很奇怪, 于是反问到:“你想到什么?”他说:“我想要是天上有鱼星, 我就可以在银河里游泳, 和他们做游戏;要是有各种动物星星, 就可以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开运动会。”这个大胆的想法使我心里一阵惊喜。于是我对他说:“要是你到银河里去游泳, 那么银河肯定有各种鱼星星;要是你开个星球运动会, 那么肯定会有虎星、兔星、鱼星来参加, 可是你怎么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么遨游?”这时孩子们纷纷展开联想:“我穿上太空服, 拽着彗星的尾巴, 在太空中飞行!”“我在太空中建立各种动物乐园, 让所有的动物星星都来安家落户……”还没下课, 一张张充满童趣, 富有想象的作业便完成了。
让学生用心感受, 大胆想象, 勇于创造是今后美术教学的最佳途径, 也是必由之路。这种做法排除了纯功利性的教学目标, 真正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真正把美术教育变成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然, 这种教法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待于我们做出更艰苦的努力。
想象创造力 篇2
1 相似联想
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善用比喻,类比思维进行联想,比如,根据A事物的某个通用属性,联想与之相似的B事物也有相同的属性。
2 对比联想
从相对的事物入手。
比如,由火想到水,由天空想到大地。
3 关联联想
从相关联的事物入手。
比如,由父母想到孩子。
比如,看到数字38,想到妇女节。
4 逻辑联想
比如,由原因联想到结果。
由正面想到反面。
日常的联想练习
联想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善于联想的人想象力都不会太差。平时,每天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尽量开动大脑,去想象更多与这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发散联想,穷尽思考,长此以往,你的想象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二 分解,排列和组合
学会分解关键要素,两两组合,或者三三组合,就会产生很多新的东西。
坐标系组合法
把关键词和要素进行分类,分别放置于横坐标和纵坐标,然后分别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取一个关键词,组合起来进行想象,就可以让我们产生多种多样的创意灵感。
拆分每一个要素,重新组合去联想。整个过程就好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每一次的组合都会产生不同的形状。
比如,翅膀和人组合,在一些人的脑海中常常就会形成一个天使的形象。
三 图像化思维,脑补思维
图像化思考,把看到的,听到的在脑海中转化为图像和动画场景。
想要提升自己的图像化思维能力,平时可以多看一些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听一些有趣的故事,边看边听边想,想象成自己脑海中的电视或者电影。
这种想象也会因人而已,比较个性化,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如果是直接去看电影或者电视的话,导演已经都帮我们设定好了人物和场景,画面已经固化了,能够想象的空间自然也就比较小了。
日常的想象练习
每天抽一定的时间天马行空,不加约束地想象,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边阅读边想象。在自己的脑海里图像化,影视化地展现出来。长期下来,就会有一定的成效。
场景想象,冥想自己处于一个美好的场景,调用听觉,视觉等多个器官,去体验场景。
事件想象,回想一件记忆深刻的往事,仔细想一想每一个细节,保持专注,体会自己的感受。
概念想象,读完一本书以后,闭上眼,在脑海中想象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或者把自己当成作者,或主人公,去想象去体会他的感觉。
四 丰富知识 提升视野
想象力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建立在你以往认知的基础上的,你以往积累的一些经历和体验都会影响你的想象能力。
比如,你都不知道“外星人”这个概念的时候,自然就想象不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常常会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想象力需要一定的积累,广泛的涉猎,丰富的阅历都是不可或缺的。积累不够,知道东西少,脑子里没货,自然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你的想象力,继而想出一些有营养的东西了。
因此,提升想象力的重要一步就是:丰富知识干货,多去经历,拓展视野。
多和不同行业的人聊天,多看书,看电影,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五 提升观察力,学会提问,培养好奇心
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提问,多问自己为什么,保持学习的心态。
比如:
1 是什么?
2 为什么?
3 怎么做?
4 怎么样?
5 结果会如何?
……
善于通过提问引发自己的联想。
六 多角度思考,角色扮演,换位思考
思考的时候不要老是习惯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多转一转,从多个角度思考, 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角色扮演,站在不同的人的角度去思考。比如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想象出原先很多体会不到的点。
七 夸张化,艺术化
刻意地夸张化,艺术化,也可以用来提升我们的想象力。
1 放大和缩小
故意把大的东西缩小,或者说把小的东西放大到离谱的境地。
2 移时
把过去的事件放到现在,或者或把现在的事情放到过去,同样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意。这也是一些穿越小说,电影电视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技巧。
3 移用
把一个物体的属性,或者说特点移用到另外的一个物体上。比如,我们写作时候常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拟物。
八 摆脱约束 摆脱固定的模式
我们常常会惊讶于小孩的想象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的思维却越来越固化,这和我们受到的一些习惯,固有思维,和经验的桎梏,刻意地保持理智都会有一定的关系。
习惯和固有模式的形成,都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因此,不要总是对一些离奇的想法急于否定,或者说一味地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要打破常规的思考,寻找不同寻常的方式。
九 大胆假设,发散思维
由一个问题,一个关键点来不断向四周发散思考,想象相关联的事物,善用思维导图,不断发散思维。
假如没有A,会如何?
假如这样做,会怎么样?
假如那样做,又会如何?
假如……
激发你的无限想象+创造力吧 篇3
方式一
进入oohope官方微博(weibo.com/oohope)在首页公告栏中打开020期《改完我震惊了》活动链接,下载本期形象的原图,然后在电脑上开始你天马行空的创作。
投稿邮箱:1873080468@qq.com
(注:提交电子版完成图的读者,要确保像素点在300dpi以上,保留人物形象的整体性。)
方式二
剪下此页(扫描、打彩印均可),在纸质上直接进行创作修改,并把作品寄到oohope杂志社。收件人:oohope杂志社
地址:广州市芳村大道东200号1850创意产业园79栋
邮编:510000
(注:提交纸质完成图的读者,请在9月1日前将作品寄出,确保杂志社可以在截稿日之前收到你的作品。)
投·稿·须·知
1 . 投稿时,请认真填写自己的详细地址、手机(或电话)、邮编、笔名、QQ、微博(或博客)地址等。方便作品获奖后,oohope工作人员邮寄杂志和奖品给你们。
(注:上榜后将在你的作品旁边附上你的个人微博地址哦,可以为你增粉。)
2 .一定要看清楚投稿截止时间,尤其是邮寄的读者。因为杂志有固定的发行日期,所以截稿时间是非常精准严格,超过时间收到的作品将不纳入当期上榜评选范围,如有不便,敬请谅解。(注:因为杂志需要印刷时间,请大家谅解和配合。)
本期的“震惊风云榜”结果将公布于022期。
本期上榜作品的网上投票将于2012年10月6号在《oohope动漫潮流志》官方微博(weibo.com/oohope)举行,前三名将获得精美礼品和当期杂志样刊。
本期投稿截止时间9月10日
017期 震惊风云榜 冠、亚、季军得主
NO.1
作者:卢克斯特
weibo.com/u/2644192693
NO.2
作者:阿界
NO.3
作者:小爷们
weibo.com/cwjjwc
季度冠军奖品
备注:每月的前三选手将参与季度投票,季度冠军可获的友基新款数位板一台。
原价为799元的Rainbow 3从细节处着墨的混色设计,颠覆了以往数位板的素色单一。它别具一格的炫彩触控条,承上启下的竖式结构,更加符合人体的操作习惯。它搭配的新型压感笔P50,有着曼妙的身材和适中的份量,可让您在舒适的握感中体会创作的惬意。里里外外都值得你拥有!
学前儿童审美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 篇4
审美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想象性表象。通过创造性的意志行为, 把意象外化为物质形态, 这就成了科学的生活的创造或艺术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二、欣赏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的优秀的艺术作品, 促进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是丰富间接经验和想象性表象的重要心理功能。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 词语和形象同时得到内化。作品积累多了, 就会使创造想象有了更多的“原料”。我们在有关大班儿童编故事能力训练的研究中发现, 用实验前儿童所编童话故事与实验后所编童话故事相比, 后者明显带有在实验中所学习的童话的影子。其他艺术品的欣赏也起到了发展再造性想象、储存想象表象的作用。例如:器乐曲和现代派绘画作品没有语义限定, 在欣赏中提供儿童充分的想象自由, 儿童可以借此把头脑中的原有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组织起来进行再创造或创造出新的形象。
三、丰富教育内容, 帮助儿童积累多种经验
在实验中发现这样的情形, 在组织活动中已经内化的技能和经验, 成了创造新形象的基础和核心。如要求幼儿画自己的“梦”, 绝大部分幼儿画出的梦都打不破“神气的树”的定势, 都在“树”上加工变化。如“小树、神气的树、一棵桃树、五彩缤纷的树、苍劲的树、温柔的树等等充满细节和隐喻的创造。每个人画得都不一样。但也应看到, 梦的内容有较多模仿, 就是受了童话“大树的节日”, 而后又画各种姿态、各种情感象征的树的影响。后来我们改变了这一做法, 加强了生活经验的积累, 与常识教育结合, 拓宽了观察内容的范围, 内化多种经验和技能, 可以使儿童的创造有更丰富的生活基础。
四、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 鼓励每个人的自由创造
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 让每个儿童都有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正面反馈的机会, 这样会大大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我们比较主张让儿童在审美感知充分积累的同时, 进行比较随意的情感创造, 不强调有目的、控制的逻辑创造。
欣赏艺术作品、发展认识能力、积累欣赏经验、丰富情感世界和表象世界, 提供并激励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空间和各种材料, 传授某些基本技能等, 既保证创造实效性的不可缺少的诸方面相互作用, 缺一不可。其中审美结构的内化是审美想象力发展的核心, 因为它积淀着审美形式要素和丰富的意蕴, 能激励儿童模仿和创造的欲望。在艺术教育中欣赏是关键。但儿童的欣赏不是纯观照性的, 而是多种感官参与的再造活动;儿童的创造也不是纯创造性的, 必须与欣赏相结合。在几个结合中, 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创造动力都得到提高。
五、在有组织的活动中, 促进想象和创造
1. 符号创造意象, 实现表象间的相互替代
皮亚杰认为, 再实验中, 可以有四种程序了解被试的心理意象, 一是内省的语言描述, 二是被试的图画, 三是从实验者准备的几幅图画中选择一幅最符合他心理意象的画, 四是通过姿势再现。我们认为这四种程序用语学前儿童艺术审美意象的创造和表达是很合适的。我们把皮亚杰的理论转换成教育行为, 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推进幼儿心理意象的产生和表达。例如, 根据乐曲声创造“我看见了……”的诗歌。如下:
(1) 倾听一段旋律柔和、轻快的、其中夹杂着河水流淌和小鸟欢叫的曲子;
(2) 跟随乐曲自由表达有韵律的动作, 把乐曲的意象转化为动作;
(3) 说说自己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什么, 用语言表达意象;
(4) 把自己头脑中的想象画出来。
通过前三个步骤, 对象的内化——外化——内化之后, 再组织儿童绘画, 儿童画就能比较稳固地反映自己所编诗句的形象, 也能较多地表现出了画面形式的个人特色。
2. 艺术经验与生活经验的互相迁移
根据联想的原则, 每一次迁移都有更多的内容被整合进艺术审美意象之中成为新的创造。以文学创作为例:首先必须选择一个能扩展意象的作品, 例如, 诗歌《谁见过风》;第二步, 欣赏诗歌, 引起再造想象, 产生诗的意象;第三步, 观察并感受自然的风和制作的风 (电扇) , 体验风吹到身上的感受以及吹向物体所产生的现象;第四步, 对幼儿提出续编要求, 使幼儿已经内化的表象、意象、情绪等审美记忆内容得到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意象, 用语言加以表达。幼儿编出了许多新的诗歌形象:当头发丝轻轻飘动的时候, 当塑料袋在空中翻跟头的时候, 当桌上的纸片散落到地上的时候, 当爸爸的雨衣鼓起来的时候, 当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的时候, ……是风从这里吹过。
3.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角色游戏是借助于一些材料、虚构人物、语言、情节开展的, 只要教师重视并长期的指导, 每个孩子都会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真尽责, 虽然他们知道这是假的。它极像成人演话剧, 比故事表演更含有真实自然和即兴创作的成份, 因为游戏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生活。教师应引导他们多多观察、感受、体验周围的人、事、物, 供给必要的材料, 鼓励和引导幼儿虚构人物和情节, 创造与角色身份相一致的语言和动作推动游戏的开展。这表明:儿童能通过语音、语调、速度的调节来适应角色语言的需要, 即使在小班, 也完全能够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语感形象。幼儿的“演剧”潜能很大, 尤其是大班的孩子, 善于运用平时对不同社会角色的观察, 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游戏中的角色形象。
无论哪一种方法, 在集体艺术创作活动中, 免不了相互模仿, 但儿童的模仿只是“受他人启迪、为我所用”。教师应细心了解儿童的创作意图, 鼓励幼儿间的互相欣赏、交流、评价, 让每个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这样有助于潜能的全方位看法和创造力的多侧面培养, 教师应有效地加以利用。
摘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均处在活跃期, 因此学前期培养儿童的审美与创造力则是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5
玩沙、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沙和水可塑性强,质地细腻,形状百变,适合孩子发挥创意。不要怕孩子玩成泥猴儿或是小水鬼,给他们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尽情发挥,他们自会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一切美好。去海边,去爬山,去博物馆,去大草原,并不是带孩子多认识什么,而是单纯的感受自然的美好,愉悦身心,放空自己,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让孩子自由的涂鸦。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绘画敏感期,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忘我的到处画,画他们眼中和心中的世界。千万不要干预,更不要过早的教画,眼睛长在脸外面又怎样,没有身子直接长腿又怎样,绘画是快乐的就足矣,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给孩子绘画的自由,你会渐渐发现孩子的作品最接近天堂。
陪孩子阅读童话。
书中自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美好的童话像一捧清泉,滋润孩子的内心,带孩子去往梦的疆界。在童话世界中想象力可以自有的驰骋,小动物可以吃到月亮,彩虹色的花可以用花瓣帮助人,鼹鼠可以头顶一坨便便找失主,老鼠可以和猫做朋友……一切那么荒诞,又那么奇妙,在接触冷酷世界之前,让宝宝先看遍美丽仙境,何其妙哉!
给孩子一个音乐氛围。
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伤不起啊 篇6
谁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早晨上班路上,堵车依旧,我正心急如焚,后排女儿唱唱大声说:“妈妈,我要是有超能力就好了。”我心不在焉地问:“你想用超能力做什么?”“我可以把你一下子变到单位去啊,这样你就不用着急了啊。”唱唱一本正经地说。
“喔,这主意不错,你再想想,我们怎么样才能不堵车呢?”“我想想啊——如果我们的车像神奇校车那样能上天入地就好了;如果我们的车能变成溜冰鞋也行;如果我们有一张巫婆的飞毯,干脆就不用开车了;如果我们变成鸟妈妈和小鸟,可以一起唱着歌飞过去……”
唱唱在天马行空地畅想,我早就笑成一团,因为孩子带来的小惊喜。
谁说我们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呢?
5年前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的调查结果已经成了国人心底的痛:在21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很多人都把罪过归结到教育制度上,但早期教育专家荣合灵却不这么看,她说,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并不比外国孩子差,家长们不培养也没关系,最可怕的是扼杀。中国的家长很喜欢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让孩子丧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从而遏制了想象力的发展。
扼杀还不仅仅来自溺爱。在“幸福亲宝贝”亲子俱乐部的亲子活动中,我听到过这样一段对话:3岁左右的男孩在健身器材上玩得开心,大声叫小朋友:“这是我的房子,大家快来我的房子里做客。”一旁的父亲嘲笑说:“哪有这么小的房子啊,像个香蕉还差不多。”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个5岁的女孩正在聚精会神地做创意手工蜡烛,旁观的妈妈一再打断孩子:“宝贝,你这样做不漂亮,放那个颜色不好看,妈妈帮你弄吧!”
更多的时候,我看到孩子在专心地画画,爸爸妈妈站在一旁指指点点:你画的妈妈一点也不像,怎么把爸爸画这么丑?你看人家那谁画的多像啊,笨啊!
是孩子的错吗?是孩子笨吗?是这些hold不住的家长,在无意识中习惯性地控制孩子,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给孩子的头脑加上了框框,局限了孩子的想象力,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如果孩子缺乏想象力,就会影响他成年后的工作发展,在工作中会表现得墨守成规、没有主见,做不出成绩,而且这些已经固定在他的人格中,很难再有突破和跨越。
想象力来自自由的心灵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一天晚饭后,小维尔纳茨基和表叔沿着田野小径散步。
表叔望着被晚霞映红的天空,对小维尔纳茨基说:“小家伙,我相信天空里,不,遥远的星球上肯定住着人,也许他们不叫人,但肯定住着智慧生物。我认为星星和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绝不是偶然散居在宇宙空间,他们肯定不是毫无秩序的,而是复杂无穷、浑然一体、有组织的合理布局。”
小维尔纳茨基一片茫然地看着表叔。
表叔说:“你现在肯定不明白。那么你说,既然地球上的人可以有思维,为什么宇宙物质和世界上其他物质就不能产生思维?”
“表叔,你是说,月亮上也许也会有智慧的生物吗?”
“对,小家伙,你真聪明,即使月亮上没有,某个遥远的星球上也一定有。”
这些新奇、神秘和奥妙的话深深地铭刻在小维尔纳茨基幼小的心灵上,他把这种对自然界、对地球生物以及宇宙群星的种种幻想和猜测的爱好一直保持到了成年以后。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努力,维尔纳茨基终于成为苏联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个地质学家,而且是地球化学家、放射性地质学家、生物地球学家,精通10门科学。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关键期是童年。7岁前的孩子是完全右脑性智力,主要发展直觉与想象力、视觉敏感力、独特的联想与感觉,所以7岁前千万不要过度刺激孩子的文字能力,不要逼着7岁前的孩子认字、学算术。过早刺激左脑可能会使右脑不能饱满发展,右脑发育不够饱和的孩子,是终生都会有情绪干扰的。像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这些世界上知名的大科学家,他们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书读得多,而是他们保持着敏感的知觉能力和对事物盎然的兴趣。当我们过早给孩子成人化的语言、行为、故事和电视节目的时候,这些能力就被磨损殆尽。
自由地玩耍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保障,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玩游戏,做手工,画画,或者仅仅是听听音乐、发发呆。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条件下,孩子才有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
我经常在空闲时陪唱唱玩各种小游戏:在一个圆的基础上,看谁能设计出更多的造型;用她的玩具做主人公编各种各样的故事;或者用彩纸给她的娃娃们设计不同的服饰……
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在美国,上小学前孩子们主要的工作是玩,不像国内的孩子,3、4岁就赶着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没有一点自由的时间。小学生的功课也很少,没有家长为孩子加作业,请家教。美国孩子敢于想象,敢于求证,敢于探索,在他们身上,能感受到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相比较而言,中国孩子常被要求听话,服从,懂事,容易亦步亦趋,失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造力从独立完成一件手工开始
“电影《阿凡达》的成功来自于一个好的创意,但创造出这样一个形象并不仅仅靠凭空想象,更要大量的工作来支撑这个创意,要大量积累、搜索素材,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创作,还要有后期的技术合成。”山东工艺美院数字与传媒专业的史悟轩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幸福亲宝贝”亲子俱乐部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在每一件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动手干活,我们给他们提供从头到尾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机会,像做生日蛋糕,孩子可以从打蛋开始,制作出蛋糕坯,然后烤熟,再用奶油、果酱和水果装点出自己的最爱的口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努力,把自己的想象变成实实在在的物品,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成就感,他们的内心力量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驻会心理咨询师商倩倩说:“我们还做过手工蜡烛,可以用彩砂、贝壳和树叶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个性蜡烛;润唇膏是用不同的精油调制成型;做风筝,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先画出自己的心情,再用竹签扎出骨架,然后去放飞……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的种子提供一个土壤,等着它们慢慢发芽,慢慢成长。”
想象创造力 篇7
一、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很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感兴趣了, 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吸收知识和技能, 并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 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 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 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我在讲《我的太阳》一课时, 把太阳拟人化, 会开口说话, 太阳的光芒画成树叶、雪花、冰激凌……学生看了都陶醉其中, 我问:“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学生画出了我意想不到的图画, 当学生作画时我提示, 不要局限于教材或老师的范画, 而要把自己心里所想的画出来, 学生欢呼极致。在兴奋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动态不一、情趣可爱的太阳。在评画小结时, 我把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 相互借鉴、交流, 开心极了。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敬的, 他常常想到星星月亮上的景色, 想到地面上的情形, 想到花卉的用途, 想到昆虫的语言, 他想飞上天空, 他想潜入蚁穴。”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 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 创作出的作品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 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 小时候有想象力, 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 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在美术教学中, 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 挖掘这审美的奥妙, 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 提一些可以让学生有空间想象的问题, 如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 并给出正确的评价。如为儿歌《小白船》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桨儿桨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配画。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 还能扩大画画的联想范围和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并且学生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 激励起了再创造的热情。
三、教师需改变教学方法
老师出示范画, 学生照着画;老师画一笔, 学生跟着画一笔, 谁画的像谁得分就高。这些传统的, 错误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 改变教学方法尤为关键, 要强调引导启发, 抓住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 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 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
我在讲二年级的《加一加变一变》时, 就是通过引发而运用了类比联想, 类比联想是指由这一事物的形象联想到另一事物相同或相近的形象。首先我给学生们看一张画满了短线的范画, 然后让孩子们联想你觉得像什么, 由此联想到其他什么物象。学生积极动脑筋, 学生:“像下雨一样”“还像密密麻麻的小蚂蚁”“又像小蝌蚪”“也像树纹”“有点像远处看去塞住的车”……我适当地进行鼓励和夸奖, 自己也参与其中。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酝酿出理想的构思, 在随意的拼搭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放开他们的思想, 随意的想象。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电教多媒体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 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 开启他们的联想,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 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讲一年级《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 让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小电影和课件, 孩子们被那生动有趣的电影画面和精美的课件制作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们有如身临其境, 而且思维也很快跟着活跃起来, 在接下来装饰热带鱼的时候, 他们大胆想象, 大胆表现热带鱼身上的图案和色彩, 到最后当学生把一条条的热带鱼“游”到黑板上老师特制的大海里时, 呈现在你面前的好似一群活灵活现的美丽的热带鱼, 这时我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竟是如此特别与丰富。
想象创造力 篇8
一、通过模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想象力的培养, 模仿往往是第一步, 然后经过自己的再创造就能产生属于自己的作品了, 这幅作品就有了自己的个性, 哪怕是一点点的特性也是值得鼓励的。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对于那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 应当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以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当然, 在方法上我们一直比较注重从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转变。
我在教授六年级艺术的第四单元《古埃及文明》时, 让学生尝试模仿古埃及的壁画进行创作想象。先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绘画, 注意古埃及人物绘画的设色特点, 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艺术想象。我引导学生想象古埃及人的一些活动情况, 加一点自己的想象, 如:添加自己喜欢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的神秘动物等, 或者将古埃及人物变换一个自己想象的表情、动作……这都算是一种再造表现。这样, 这幅作品就算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创作了。对于一些不知道怎么想象或者能想象却画不出来的学生, 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他们的苦恼, 增强他们绘画和创作的信心。
二、通过观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某事物, 就是捕捉该事物与头脑中经历的事物发生联系的外部或内部的属性和特征, 而观察是第一步, 即首先认识某事物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属性, 第二步才是想象, 即把事物之间的属性和特征加以比较和联系。观察能力是创新的前提, 没有敏锐的观察力, 是无法进行创新的。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 积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并教给他们观察方法。人类丰富的创造想象是靠不断的观察、积累, 靠对事物执著的探究精神才培养起来的。
我教三年级《童年的小车》这课时, 课前准备了大量车的图片, 包括各个时代车的历史资料。这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他们不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阵的惊呼, 感叹人类的伟大, 惊讶汽车的演变速度。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车产生兴趣, 激发他们观察车的欲望, 让他们仔细观察车的特征。然后我再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1) 童车的外型设计不仅要实用, 还要可爱, 这样才能让小朋友喜欢它。 (2) 童车要给小朋友留下美好的印象, 所以它的颜色一定要丰富、可爱, 充满童趣。
归纳了这些特征, 学生们都开始动手设计了。作业情况非常好, 有的学生画的童车像一只有趣的皮球, 里面有方向盘便于小朋友驾驶, 颜色丰富多彩, 前面有探照灯, 方便夜间行驶。还有小雷达, 提示主人前面的障碍物。有的学生画了一只小狗车, 因为小孩子总喜欢晚上哭闹, 为了使家长省心, 这只保姆小狗车会发出使小孩子停止哭闹的摇篮曲。
这些作品都是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的再发现和对一些平时熟悉事物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有关的人和事, 给孩子一些他们能接受的有关知识的引导和讲解。这样做, 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 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发生兴趣, 增加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三、通过表演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在游戏中孩子的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孩子游戏玩得越好, 想象力的发展也越好。
如《神笔马良》这节课, 如何让学生创造性地用画笔表现这个故事而不受传统故事的影响是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自己看着“神笔马良”的插图来讲讲马良的故事, 即兴添加一些人物的对白, 既使大家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也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讲完故事还要演演这个故事, 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其中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片段。大家都非常积极, 一个学生扮演的老爷爷, 神态动作都像极了, 大家都被他吸引了。马良的出现使表演有了一个小高潮, 看他挥舞手中的神笔帮助老爷爷解决了难题时, 大家都目不转睛地欣赏着, 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起来。这时候我再让学生展开想象:你们说说小马良运用他的神笔还会帮助什么人?还会发生什么感人的事呢?这时大家的发言空前踊跃, 大家都想象自己拿到了神笔, 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
作业交上来, 发现学生的作品很有新意。有位学生画了一个盲人, 很无助地在行走, 这时画面中的马良挥动起自己的神笔, 画了一双漂亮的眼睛送给小盲童。这是一幅多好的体现真、善、美的作品啊!我被深深感动了……
想象创造力 篇9
一、长于形象思维
我国传统现实主义绘画创造艺术形象的独到处,是背着客观对象,通过记忆想象来进行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中国人的习惯……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单独的模特儿。”(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篇《出关的“关”》,1936年)
中国画家凭记忆想象作画时,要先打腹稿。这腹稿的“稿”,就是郑板桥说的“胸中之竹”。现在我们讲的形象思维,即“不脱离形象想象和感情的”形象思维(李泽厚《美学论集》262页)。具体地说,把画什么和怎么画的人物或景物的形象,尽可能具体、完整地用形象想象出来,这就是形象思维。这个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创作成败的关键。凡是能凭记忆想象作画的画家,都有相应的形象思维能力。
从刘仲华君的情况看,他不只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长于形象思维。刘君的记忆想象画,如何描绘贺兰山与旧居(下称“老房子”)的景物,以及形象思维的作用等问题,分述如下:
(1)贺兰山、“老房子”的入画刘君曾在自述中说,他的家离贺兰山不远,几十年来他受到这山宏伟博大气势的感染与震撼,十分崇敬。他曾在贺兰山多次做过对景写生。当他正式从事画艺以后,又萌生了要创作贺兰山系列作品的心愿,而应该怎样才能把贺兰山画好的思考也久久地萦绕在他的脑际。他常想:“贺兰山必须在雄浑二字上着力”,要使“构图饱满和画得厚重来体现其宏大、威武”,“贺兰山下天高地阔,身临其境,会思绪苍莽”。
紧随如上想法产生之后,他以贺兰山为题材,遵循着传统现实主义方向创作的山水画系列陆续出现。我看到的是他的一本画册,里面印有贺兰山系列,如《名山自古贺兰》、《贺兰山居图》、《贺兰之野逸》、《西岭春雪》、《秋山向晚》、《陇上行》、《苍山暮色》、《暮山图》等等,其中画的都是他亲见的贺兰山的美好景色。虽然他曾在贺兰山多次做过对景写生,但这里提到的全是他的创作,即背着画的记忆想象画。
由于他感受到贺兰山景象的特征是雄浑苍莽,因而他在描绘贺兰山的任何局部景象时,总是在表现整体的、一定的雄浑苍莽的特色,同时又使每一幅作品有各自的不同。比如《陇上行》与《空谷》,画的都是贺兰山一角,但前者的山下是一弯清泉直下,后者则是静水一汪。《一年容易又秋风》与《贺兰之野逸》,都画的是贺兰山下的村庄,但前者的农家错落有致,又有密林与流水相伴,透露着恬静与舒和;而后者的林木无序,一片荒野。除此而外,还有好些抒写贺兰山的风晴雨雪与朝朝暮暮,属于抒发情怀的篇章。他就是这样,一幅又一幅,再三再四地画,真可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西汉毛亨《诗经》大序)
刘君的“老房子”系列,如《何人不起乡思情》、《北门城外》与《良宵永在》等小品,画的是他对儿时生活的思念,也是嗟叹之不足,又咏歌之。这几幅小品画里的生活引起了我的共鸣。自从我在电话里得知,《何人不起乡思情》所画的屋檐底下是他幼时读书写字的地方之后,我便特别爱看这幅画,而且越看越有味,因为不但屋檐下很像我小时候写写画画的场所,而且那里外两进的老屋也很像我的老家。
(2)题材的升华刘君贺兰山与“老房子”两系列作品中的所画,从整体到局部,从这山到那山,从屋里到屋外,千姿百态、真切动人。那么多或大或小的景物,不是对着写生,而是背着用记忆想象画出来。无论是“记”也好,“想”也好,怎么能全部“记”得住,而又“想”得出?明明是在同一个地平线上的景物,却可以画成从高处俯视所见;能见着的本来只是一个平面,竟然又成为了完整的立体景物。这是怎么画出来的,莫非有什么诀窍?要说诀窍,倒也是有的,还就是形象思维。我们前面说过,形象思维可以“把画什么和怎么画的人物或景物的形象,尽可能具体完整地用形象想象出来”。这就是说,刘君画里那千姿百态的景物形象,都是通过这种思维想象出来。想象,想象!形象思维的最大、最可贵的本事就是想象,因为想象是以客观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能把题材升华为艺术形象。同时,由于它进行的是创造形象的思维,任何一次创造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因而这又是刘君的画作能有自己面貌的原因。
二、形式感强
关于形式感,我的体会是指对艺术形式的感觉。一般说形式感强,主要是认为对形式美的感觉强。形式美即:单纯、齐一、对称、均衡、变化、调和、对比、比例、多样统一与节奏韵律等的美。刘君的形式感强,是说他对绘画作品形式美的感觉能力强。
(1)从他的画作上能够看到的,只有符合形式美要求的方面,却找不到不符合这要求的任何缺失。比如容易犯的不均衡、不统一之类的毛病,可以说在他的画上是没有的。(2)他在前述两个系列之外,还有专以彩墨描绘风景的彩墨系列。这三个系列的画法与形式有明显的差异:贺兰山系列是淡墨浅着色的中间调子;“老房子”系列是浓墨线描的深色调;彩墨画是中西彩墨并用的明朗色调。作者对这三种画法与形式的区分非常明确与严格。一般地说,此一画法与另一画法之间,稍稍有些混淆是难免的,然而这里却一点也没有。这就说明作者对“齐一”与“调和”法则的遵守是多么严格。(3)他还力求使形式的运用反作用于内容以增强内容的表达。比如,运用“对比”法以增强内容表达的例子有三:一是《朔方形胜》里的山,为了要显示贺兰山的雄浑,不能不画得宏伟而峰峦密集,但是如果密集到整个画面全是山,就会太闷太死,使人透不过气来,而他恰好用几道空白画出了山脚下的小溪,这就活了,活在密集的山与白色的小溪形成对比,带来了这山的意境美。二是《南行记》里那陡峭险峻而峰峦回转的深山幽静的境界,也是借助墨色的轻重与黑白的“对比”得到显现。三是《名震朔方》以遒劲的黑线勾出白色城堡式的村镇建筑,在大面积浓墨渲染地面的“对比”与“衬托”下,更为硬朗明快。
另外,运用“多样统一”法以增强内容表达的例子,如“老房子”系列。《何人不起乡思情》是用线描勾划出画内所有景物,涉及屋内屋外、大大小小,无所不包。那么多的东西,一桩桩、一件件具体详尽地画出来,可是看上去却并不使人感到杂乱无章,而是感到有如音乐般的旋律的美。原因可能非止一端,但在形式法则上,“多样统一”得好是很明显的。因为,尽管瓦片是短小的曲线,树木是较粗而长的直线,门窗是直线,屋檐与阶沿是较长的直线,看起来差别不小,怎么安排?就是由于作者在现实基础上的取舍选择与组合得好,把它们都统一在诱人的描绘里。同时作者用线描把屋瓦一片片地勾出,下笔不改,一挥而就。这种一气呵成的画法,饶有传统笔墨的韵味。全画的一气呵成有利于“多样”的“统一”。
三、来自直接的和间接的生活
以贺兰山、“老房子”系列为例,这些画作的成功与直接、间接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刘君之于贺兰山,不是光为作画才到那里,而是他原本就工作、生活在那里。他家离贺兰山仅有二十余公里,赫赫有名的贺兰山使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印象。从事绘画之后,他又一往情深地多次前去写生。他同贺兰山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与“老房子”之缘就更深了。因为那是生他养他,年年月月、日日夜夜在那里成长学习,使他深深思念的地方。
以上就是他两个系列画作与他在两个生活所在地的直接关系。
关于间接生活,我理解是指从文字或其他方面间接得来的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包括家庭与社会文明的熏陶,以及他对古代诗词等的爱好。他在自述中就这么说,他的“山水画取材于贺兰山”是因为有“古代边塞诗意境的滋养”,所以有“明显的西北地域特征”。同时他还说,他对贺兰山雄浑苍莽特征的理解,就得力于古代诗词的启发。由此便可以看出,刘君画作的成功与间接生活的关系是多么重要!
问题是,当我了解到,刘君从开始学画到能画出贺兰山系列的时间顶多二十年,这使我非常惊讶!因为一般学画所需的时间就得十来年,学成之后也得磨上若干年才能独立搞创作,到了能拿出较有水平的作品时,就是增至二十年也不算多。而刘君的进展比这快得多。他怎地那么快?他真的是“有点阳光就灿烂”的了!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可能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有的人第一信号系统发达,善于形象思维,属于艺术型,所以学画会比别人快。刘君大概就是属于艺术型的,是易于接受艺术的阳光而灿烂的人。
想象创造力 篇10
《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与条件。这既是对幼儿语言培养的要求, 也是幼儿将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创新想法大胆表达出来与同伴共享的前提与保障。
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想象兴趣、支持和引导幼儿想象发展的空间, 为幼儿提供宽松开放的表达、表演环境。设立“小蜜蜂广播站”、“童话书屋”, 营造丰富、有趣的童话环境与氛围, 运用丰富的感官视觉刺激吸引幼儿, 让幼儿感受童话、享受童话的乐趣。如在托班, 提供小汽车、大靴子等卡通造型的坐入式阅读角, 形象生动、颜色鲜艳, 质地不一的大型布书。在小班, 创设温馨、舒适家庭式阅读环境, 建立有声阅读童话室,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中大班, 则不仅有舒适的阅读环境, 更有与“图书馆”角色游戏的融合, 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共享, 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在童话教育活动中, 把培养幼儿敢想、敢说、敢画、敢演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 是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遵循以上原则拓展教育途径, 可让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是培养幼儿想象创造力的关键
在实践中根据本园课程现状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立研究载体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实践中为小班幼儿选择图文并茂的、立体的、故事的主人公也多是幼儿熟悉或喜欢的童话书, 给幼儿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帮助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中、大班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为幼儿选择适宜童话书, 有利于培养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形成创新思维, 对培养创造力有一定帮助。
教师把选择好的童话书投放在实验班的阅读区和语言活动中使用, 幼儿园各实验班在通过童话书精选后的分层次投放, 使图书角比之前热闹了许多, 来阅读区自选童话书进行自主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 增强阅读兴趣。大班孩子对阅读童话书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 有的孩子在相关的语言活动中, 创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 激发和挖掘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表达的愿望。
三提升童话教学质量是培养幼儿想象创造力的基础
1. 规范制度, 聚焦案例研究策略
完善的案例研究制度, 清晰的研究流程, 会引领教师沿着正确的研究方向不断深入发展。因此, 建立并不断完善研究制度, 遵循成熟的研究流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策略实施, 是实现课题研究价值的有力保障。首先, 幼儿园会针对上学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本学期研究目标、重点。接着, 各实验班制定实施计划并定期撰写活动设计方案、记录。记录表中将对已经制定的活动内容、目标、准备等环节进行即时修改与调整, 将修改意见记录在表中以备将来研究时作为调整的依据。
2. 关注案例实施, 深入挖掘研究策略
案例实施的过程是贯彻理念、形成观点的过程, 也是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过程。教师在课题实施中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 抓好案例研究、落实实施中的各项内容至关重要。班级每周至少安排两节童话集体教学活动, 以及非正规的集体教学活动, “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教研模式纳入课题案例研究中, 就案例核心问题的抽提、研究策略的甄选做充分的挖掘与研究。
3. 提炼成果, 聚焦案例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谨的科研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应针对活动进展的相关内容、事项做出有目的、有计划的积累与总结, 同时进行有效且深入的分析与反思, 为课题的不断推进、成果的积累打好基础。
通过研究, 课题组分别总结出六大策略。情境策略、导入策略、提问策略突破了教师在童话故事教学中的困难点, 帮助教师以小的投入获得高的效益, 更好地达成各个活动的预设目标。倾听策略、复述策略和创编策略发展了幼儿的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等, 让幼儿在活动中运用正确的引导策略来获得知识, 提升综合能力。教学中采取了三种方法。一是引导幼儿体验想象的乐趣。幼儿只有对童话想象活动萌发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使研究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激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想象兴趣, 针对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想象的指导。如对小班注重能用简短的语言、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童话的理解, 能围绕童话作品展开初步的联想与想象。二是运用教师的教学艺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以语言、表情、图像、音响、实物等方式将幼儿引入相应意境, 让他们充分感知、体验, 从而获得相应的经验和能力, 唤起幼儿的想象, 帮助幼儿“学会想象”。三是教师运用“鼓励张扬性”方法, 让幼儿在童话活动中“为所欲为”地想象, 通过复述、推测和假设结果、讨论童话内容、自制图书等方式与童话故事进行“对话”,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四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想象创造力的有力保障
创造与想象 篇11
一、发展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的,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通过此活动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在眼、脑、手并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 激情引趣,培养创造意识
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说理性的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儿童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迫性。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让所画的形象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就是说先娱目动情,然后才能激思励志。
我很重视每节美术课教学画前的准备阶段。我用“童心”去想学生所想,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头脑中鲜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学生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我采用许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树林里玩耍、游戏,沐浴阳光的温暖,观察大自然色彩的变化……回来后让学生把自己画进美丽的图画中。我不仅让学生去捕捉、感受物体瞬间的变化,还让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如让学生自己种花、种草,看小草是怎样长出小芽的,校园里的海棠、月季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蝴蝶长有几个美丽的、有花纹的翅膀……另外,我还采用了其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学生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他们的头脑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上。
三、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艺术欣赏在开拓视野方面又显得尤为重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会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能启发人的思维,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尤其要增加对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欣赏。比如在“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中,我重点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时期所创造出的不同艺术形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创作上,让学生多学多看一些不同的创作形式、创作方法。通过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使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得到真正体现。
四、实践创作中激励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难以自主学习、独立成人。
五、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
教师应摒弃一切旧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评估标准,淡化评估模式的单一性、支配性、权威性。人们曾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科学”。谁听话,谁守纪律,谁的作业洁净规矩,就用标准化学绩测量。这些标准化固然有其可依之处,但学生的创造性在评估体系中占居哪个位置?没有!这是个很大的弊端。创造性才能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会开花结果。
想象创造力 篇12
美术教材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 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热爱及责任感, 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教材强调了学生情感、直觉的参与, 并与学生的兴趣直接发生联系。教材中许多选编的教学内容, 与学生的生活、儿童的情趣密不可分。教材所展示的大量图片世界, 大部分是学生身边的景色、情景和故事。他们发现, 美术就在日常生活中, 美术就在自己身旁。这种情境的激发与参与, 是学好美术的最宝贵因素。学生几乎无需教师多讲, 就很想试一试。这种强烈的愿望, 引导着学生愉快地参与美术活动。另外, 教材中, 许多画题也别出心裁。如《分蛋糕》《乘上列车去画画》《淅沥的小雨》《妈妈的生日》等等, 画题中情感成分很浓, 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综观一年级教材, 虽然内容分为绘画、工艺和欣赏三个板块, 但许多美术课题和图片内容涉及的方面已经大大扩展了。如《大家都来做》一课, 课堂教学可以不在教室里进行, 可以到大自然中去, 教学的要求不搞“一刀切”, 不统一要求。学生可以用彩笔表现, 可以用橡皮泥表现, 也可用彩纸剪贴。形式灵活多样, 教学要求富有弹性, 这也是教材开放性的体现。
教材的许多具体教学内容, 既有传统的艺术展开, 又有新时代内容, 如《电脑美术》一课中, 把电脑和美术综合运用了起来。这些都是时代赋予美术教育的新内容, 也是教材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具体体现。同时, 教材在练习材料的选择上, 也注重了现代生活中各种材料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 巧妙利用各种不同材料的质地和机理, 进行美术活动。
另外, 教材还编写了一些抽象美术的学习内容, 如《看一看摸一摸》一课中, 让学生用点、线、面, 来画自己的感觉, 这也是教材具有时代性的一个体现。
在教材的编写上, 在每一课的教学要求中都对情意、认知、操作领域的教学要求给以具体明确的说明, 学生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可以对照这些要求认真学习, 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每一课的作业上也有相对应的要求, 以利于教师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