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力

2024-08-16

幼儿创造力(共12篇)

幼儿创造力 篇1

一方面,幼儿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它的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续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得到重视,而不应该仅仅是以托儿所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逻辑思维以及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妙运用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活动

根据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更喜欢跟同伴在一起玩耍,玩是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天性,他们还不能规规矩矩地长时间端坐在教室,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与此相反,孩子们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尽管在成人看来是极其幼稚,甚至荒谬的,但是这却是他们真实表现自身的一种形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字学习的教学时,就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运气球”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相互合作中参与游戏。以这种形式进行幼儿园教学,不仅能让孩子在游戏中思考如何取得游戏的胜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会相互讨论,分析和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孩子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和他们的创造力,还能在游戏最后学习到一定的数字知识,达到两全其美的教学效果,这正是幼儿园教育中所应该提倡的。当然,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加以引导,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独特想法,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的引导,以进一步促进孩子们创新意识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积极将美术实践活动融入幼儿园教学中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喜欢五彩缤纷的世界,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基于孩子们的这种发展特点,教师就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积极地尝试,将美术实践活动融入到幼儿园教学中。一方面,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画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对画画的兴趣,教师的适当指导还能让孩子们的画画趋于专业化,而不只是胡乱涂鸦。当然,对于孩子们的胡乱涂鸦,教师也不能以批评的方式加以制止,而应该仔细分析孩子们的涂鸦,从涂鸦中了解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用亲和的语气适当询问孩子们,以此更加清楚地了解画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孩子们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美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鉴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创造力息息相关,因此,从这一角度看来,美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视对话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适当肯定孩子的想法

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无邪,总是能毫无顾忌地表现他们的真实面貌。因此,他们的言语和行动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直接反应。这一阶段的孩子们总是愿意把自己内心所想表达出来,能大胆地就每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愿意跟比他们年纪大的人交流,分享他们的看法,而这也是其他阶段孩子所不能及的。针对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这种特点,教师就应该艺术性地面对孩子们跟他们的每一次分享。首先,教师要肯定孩子们的想法,给他们以适当的赞扬,而不能以忽略甚至批评的方式进行否定,这样只会让孩子们羞于表达,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分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其次,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教师要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以适当的引导。

例如,根据学生的想法设置一定的引导性问题,进而让孩子们的想法更加明朗,让他们自己分析,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当然,教师要注意在提出引导性问题时的语气,真诚、亲和,这就比教师直接否定孩子们的某一想法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以适当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

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的体制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幼儿园教育作为个人整个教育接收体系的初级阶段,发挥着直观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往往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他们的思维逻辑是自由的,没有外界的束缚,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留心孩子们的行为语言,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们的独特的想法,同时能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促进孩子们创新意识的发展,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良好的思维逻辑,进而促进最终教育目标的实现。

摘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教育体制的变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显现出其中的弊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进行学习,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如果继续延续着这种教育模式,社会的发展必将缺少创新动力,难以推动社会持续向前发展。因此,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以此来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针对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问题展开了讨论,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以及总结自身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相关读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新课程改革,创造力培养,问题及策略

参考文献

[1]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期教育研究.2008(04).

[2]王海英“.接应”与“忽略”:教师对待幼儿问答的态度探析[J].学期教育研究.2014(12).

幼儿创造力 篇2

进入80年代以来,各国幼儿教育呈现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即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从我国目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理论和实践看,多侧重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在这里我们根据社会性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等研究成果,提出一些增强幼儿创造力的建议。

一、减少对幼儿的控制,增加其选择自由。

研究表明,自由选择会比强制选择带来更高的创造性。例如,让一组儿童自己选择活动中要用的材料,另一组儿童则由别人替他们作选择。结果前一组比后一组表现出高得多的创造性。鉴于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扭转管理与教学中对幼儿控制得太死的传统做法,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材料、活动空间、活动伙伴等方面给幼儿一定的选择自由。这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减少外部压力,增强内部动机

对一些创造力很强的作家的研究发现,当他们从自己的内在兴趣出发进行创作时,往往能产生更富创造性的作品。当他们为了获得金钱或过分注意外部对他们的评价时,其作品往往平淡无奇。研究还发现,高创造性的人才都具有较强的抵制企图支配他们的各种外部压力,他们很少屈从。原因是屈从于外部压力,会在人身上诱发各种与创造过程不协调的动机。因此,我们教幼儿学习时应在内在兴趣上下功夫,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教程、方式、材料等,增强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应过多地使用惩罚、奖励、竞争等增加外部压力的方式督促幼儿学习,要把幼儿害怕犯错误、害怕得不到表扬的心理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幼儿过分担心受到处罚或批评,过分渴望实物奖励和表扬,就会影响内心的自由而阻碍创造性的发展,因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造力得以表现的重要条件。

三、淡化性别角色,鼓励个人特色

在研究性别角色对创造力的影响中发现,富有创造力的男子在女性气质项目上得分高于普通男子。这是他们对传统的男性角色扮演得不那么严格的结果。他们能够大胆地显示男性与女性的特点。他们不那么受男性身分的限制,从而为其创造力的发展增加了“独立性”这一重要条件。此项研究启发我们,不要以传统的特别角色行为来限制幼儿,特别是不应只希望女孩学习女性细致、敏感等特征,而且应让女孩学习男孩勇敢、豪放等特征。

四、淡化成人权威,鼓励思维自由独立

激发幼儿审美创造力 篇3

然在目前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克隆式绘画,注重绘画技艺的提高,评价标准只是像不像,忽视甚至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种倾向则矫枉过正,放任幼儿盲目作画,使幼儿因缺乏指导而难以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失去对绘画的兴趣。于是我尝试以绘画为切入口,探索、寻找幼儿艺术感受与表现的起点,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审美环境,培养审美情趣

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给于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是帮助幼儿获得体验最好的途径。为此,我们利用幼儿身边的环境去加深幼儿的体验,从而产生表现美的愿望。

幼儿园活动室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活动室环境的布置对幼儿的认知具有刺激性,优美的环境不仅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情感,还能让孩子感知美,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因此我们活动室里的装饰与布置,力求色彩淡雅,形象造型可爱,内容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我们还结合各种美术作品巧妙地布置展示,定期地更换,其中有现成的,有创作的;有幼儿的美术作品,有教师的作品,也有工艺品图片和自然界的物品等等。活动室环境的布置使幼儿产生一种富有情趣的审美感受很重要,为此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布置活动室,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并与日常生活教学联系,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通过名画欣赏,丰富审美经验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使幼儿有高的起点,眼界开阔,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会更敏感。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吸收艺术大师们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总体感觉,甚至某些艺术语言,激发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饱和鲜明、与幼儿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鱼虾,迪斯尼画的米老鼠、白雪公主等。在欣赏活动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意料。同时在欣赏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适当地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大量事实证明,这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欣赏能力均有极大的作用,对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激发幼儿对美术表现的向往与追求是大有好处的。

三、运用绘画方法,激发审美创造力

在美术活动中,要注重满足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幼儿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常体现着他们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绘画方法引导幼儿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去表现美、创造美。

添画法:即将一种或几种形象作为主体物联想开去继续加内容,创造一幅丰富多彩的作品。例如在单色线描想象画《鸡妈妈和小鸡》中,教师提供每人一张画有轮廓线的鸡妈妈和小鸡的操作纸,要求幼儿用一种颜色在鸡身体上画上各种图案,再画出周围的环境。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的使用线条,用线条疏密来表现“黑白”的效果,图案中体现了均衡美,幼儿大胆作画,画面生动有趣,有的画了小鸡吃大米,有的画了小鸡捉迷藏……等等。

夸张法:引导幼儿将事物的特征强化、扩大、突出,甚至取代事物的整体形象,弱化其它形象。例如命题画《我的妈妈》活动中,有的妈妈头发一根竖立着,双眼圆瞪着,大大的,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而其他部分,如身、脚、手都画得很小甚至没画,问他为什么这样画,孩子的回答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因为妈妈骂我的时候,眼睛可凶了”,话语中体现了孩子对妈妈发怒时的印象特别深,致使孩子将这一点表现得更加充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审美意识

孩子是活动的主人,每一个孩子都有每一个孩子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有机会告诉大家,那么一个孩子就会有所有孩子的体验。在讨论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有都会得到培养,也能提高孩子的审美意识。

总之,对幼儿来说,绘画更像是一场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珍 惜和爱护幼儿纯真与质朴,使孩子以绘画表达能力为骨骼,感性经验为血肉,想象力为翅膀,成为发现美与创造美的天使!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4

一、优化创造环境,为幼儿营造安全的心理空间

首先,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如教师组织幼儿在浇花,小朋友都接来了凉水浇,有一个小朋友却接来了热水,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每天都喝热水,为什么花儿不能喝热水?”老师接下来让这个小朋友每天用热水浇这一盆花,其他的小朋友用凉水浇自己的花,然后让小朋友观察,到底哪一盆花长得好。小朋友们很感兴趣,经常跑去看,结果可想而知,用开水浇的花枯萎了。但这个小朋友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让自然结果的反馈来改变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方式幼儿既容易接受又能激起探索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我们应该学习这位教师的做法———接纳幼儿的错误认识,给幼儿出错的权利,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究环境,让幼儿大胆地探究。我们假设这位教师不这样做,而是把结果告诉他,就不仅打击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而且阻碍了他创造力的发展,并且幼儿有了想法后就不会再说出来,不敢再做了。所以我们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其次,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幼儿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甚至让家长和老师难以招架、陷入尴尬。实际上,幼儿的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家长和老师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幼儿的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回答孩子,要避免:1.拒绝、厌烦,不要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说:“你哪来的那么多问题呀?”“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你怎样问这样傻的问题”,等等,以免伤害幼儿的好奇心。2.敷衍、欺骗。对于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不回答可能会觉得丢了面子,于是就会敷衍或者胡编滥造一些答案告诉幼儿。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不仅影响了幼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而且降低了家长或老师自身的威信。3.给予过难的答案,让幼儿听不懂。这三种错误的态度都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不利于幼儿的正常发展。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就必须鼓励幼儿多提问,只有这样幼儿才会更多地关注世界,更多地发现和探索问题。

二、把创造性思维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创编歌词,可以让幼儿为歌曲自由地创编动作。幼儿好动,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动起来会使幼儿感觉到“如鱼得水”般的快乐,而在幼儿快乐活动的同时,发展了创造力,提高了能力。我们要避免那种一句一句教的机械的教育方法,否则会使课的本身失去了活力,幼儿也只是一味地机械地模仿,调动不起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一次美工活动中,当我出示范图后,幼儿按范图画了一个小朋友,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我问:“这是什么?”幼儿回答说:“那是小朋友的影子。”“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听完我的提问,那位小朋友二话没说就要把那影子擦掉,我立即制止了他并就他的创造性给予肯定。又如一次户外活动时,一幼儿发现地面上有许多轮胎花纹,问另一幼儿:“看这车印都是花,真漂亮,车轮上刻那么多花干嘛呢?”另一幼儿说:“好看呗?”教师听后问他们:“你们的鞋底有没有花纹?”幼儿齐声说:“有啊?”教师又说:“如果鞋底下一点花纹也没有,你们知道会怎么样呢?”教师启发幼儿思考、争论、演示,使孩子们知道鞋底有花纹穿上不容易摔跤。同样的,汽车轮胎上要是没有花纹,行不行?为什么?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轮胎上的花纹引起幼儿的好奇,又因教师积极地引导而使其成为一次有益的科学活动。

三、在家庭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家庭是创造型人才诞生的摇篮,但并不是说,任何家庭都能培养创造型人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一)营造氛围,创造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是幼儿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要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就要为其提供一个可表现创造性并能使之正常发展的家庭环境。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中,成人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幼儿但不骄惯,使幼儿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幼儿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幼儿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家长不能因为幼儿小,需要成人照顾就把他看成是成人的依附品,需要由成人支配。幼儿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间,对幼儿创新的要求给予支持和鼓励,对表达创新思维的行动和产品给予承认和赞扬。如:对幼儿自己制作的手工和绘画作品,对于自编的舞蹈和看图编讲的故事等创造性活动,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掌声。这种积极的强化,将使幼儿产生再创造愿望。

(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知识和经验是创造的源泉,创造力是建筑在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对于幼儿来说,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家长可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开阔幼儿的视野,还要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观赏各种树木花卉,区分它们的异同,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看看动物的不同形态,分辨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采集种子,捕捉昆虫,制作标本;仰望蓝天上变幻多端、漂亮浮动的白云;欣赏日出东方的朝霞、夕阳西下的美景……

幼儿创造力 篇5

平湖市独山港镇全塘幼儿园王秋叶

摘要: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用美术来表现自我,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过于呆板教条,因此我们尝试改革美术教学,使美术教育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核心,培养审美情趣为基础,教师对幼儿进行创造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欣赏作品继而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实践美术课程。最后,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幼儿的创造力。

关健词:幼儿园 美术教育活动 创造力 幼儿 教师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它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身心;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幼儿对美术教育活动有一种天然的嗜好,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用美术来表现自我,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看法。

孩子的内心世界因受语言的限制,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却可以借助美术教育活动展现出来。美术教育活动又是孩子理想的翅膀,孩子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可以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尽情发挥。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往往不顾清规戒律的约束,也不顾客观情理的束缚,能想成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孩子的创造意识也是最容易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挖掘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过于呆板教条,不利于孩子尝试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开发。我们大胆尝试美术教学活动的改革,使美术教育活动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核心,引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实践,去尝试。这对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就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对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做有趣的事,不仅能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还能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孩子们常常在最初的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感到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涂涂画画中,孩子们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兴趣越来越高。

《纲要》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也指出: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是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现实生活的声、光、形、色都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美术教育活动的题材是最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在组织美术教育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孩子感兴趣的题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使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还能将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孩子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好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易于表现的事物首先是其特征鲜明、形象生动可爱的,能够引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如造型各异的瓦罐、大小不同的石子、千姿百态的花草、形状不同的树叶等都是很好的选材。

2.选择孩子身边刚发生和最熟悉的事物。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引起他们的联想,并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越是孩子熟悉的事物,越能引起孩子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孩子自觉地将美的事物变成自己表现的对象。如:《好吃的糖果》、《淘气的小猫咪》、《快乐的自助餐》、《采摘水果》等内容,就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题材。

3.故事、游戏和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有趣的游戏,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都是小朋友的最爱。这些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还能为孩子的创作提供表现的空间。因此选择《小老鼠的故事》、《森林运动会》、《恐龙世界》、《捉迷藏》等内容,在激发孩子创作热情的同时,可激发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4.选择的题材要生活化。选择的题材内容要来源于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如小班可选择《种子宝宝长大了》、《我爱洗澡》、《妈妈的长头发》等,中班可画《我自己》、《太阳娃娃》、《到处旅行的蜗牛》等,大班可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来,如《从家到幼儿园》、《我的好朋友》等。这样的题材接近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感兴趣,并能发挥出自己的表现力。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造活动,开放式的陈述,使幼儿敢于对知识的未来发展作大胆的推测和联想,使幼儿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冲动和行为。在一次美术教育活动中,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把画面上的太阳画成了绿色,当时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创造行为,也可能是无意的个性化行为。我就问她:“你怎么把太阳画成绿色了?”她说:“我觉得红太阳太热了,我不喜欢热,想让它变得凉一点。” 我夸张地说:“瞧!小微画了个绿太阳,在绿太阳下做游戏多好呀,真舒服!绿太阳还有什么好处呢,你能画给大家看看吗?” 顿时,幼儿们象炸开了锅,纷纷把自己想到的画了下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就似万花筒般奇异而美不胜收。

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观察力,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使幼儿学会灵活多样生动表达客观事物的能力,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工作来达到丰富的效果。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经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在教幼儿画《美丽的树林》的时候,我课

前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我还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在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我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我还启发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更来劲了,不光树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他们还把动画片中的一些东西搬了出来。其实,我们家里饲养的猫、狗、羊,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可成为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有这么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用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这些尝试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丰富的材料也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条件。

美术教育活动是实际的操作活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在室内,我们为幼儿创设了美术教育活动区域、绘画区域、手工区域。还有各种材料,如:油画棒、彩色笔、水粉笔、棉签、印章、剪刀、石子等。给幼儿提供方便,让他们自发地按照自己的喜欢随意表现。如画“各种动态的鱼”,给幼儿提供了树叶、彩笔、水墨、水粉等。幼儿有的用水墨画,有的用树叶贴,有的用手指点画,有的用油画棒画,充分满足了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给幼儿的创造行

为提供了条件。

五、欣赏作品,从而挖掘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一种形式,介绍和张贴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好的美术作品,多种形式的美术鉴赏,适合幼儿欣赏美的特点的环境布置以及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幼儿逐渐领悟到作品美在哪里。从对比、协调对称均衡多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美的规律,使幼儿接纳到其原有的心理结构中,获得创造性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能力。因为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所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在于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以直觉行动为主,他们对事物的感知从笼统到分化。为此,在名画欣赏时,教师要选择富有生命力的,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方式。在名画欣赏活动中,老师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画的内容,画家的用意,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充分用直觉去感知。如在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时,我先播放马叫和马蹄声,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出示画面让幼儿观看,同时以一连串的问题导入:“你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从哪里发出来的?”“它们在干什么?”“它们长得怎么样?”一步步引导幼儿从笼统到局部细致地感知。幼儿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群可爱的马”“我看见有两匹马好象在说话”“它们跑得很快,在比赛呢”“前面的大马回头叫小马快点”,“有一只马跑不动了,头低下来了”“我觉得这些马长的很胖”“有的是白的,有的是黑的”在幼儿的欣赏讨论中,观察力逐渐提高了,同时创造力也得到了挖掘。

幼儿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这时期的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是个体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这一时期幼儿进行素质启蒙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时代更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面对新世纪和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以及幼儿的美术启蒙教育。对于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都要给予认可,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偏向,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和肯定。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幼儿创造力 篇6

【关键词】幼儿 教师 绘画教学 创造力

有研究发现,幼儿在绘画中,对许多事物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想象,例如给地球装上一对翅膀,画出一辆像小蘑菇的汽车。在幼儿阶段,他们的思想不受空间的限制,没有客观的事物进行束缚,在绘画中通常以天马行空的思想,对自己想要描绘的事物进行淋淳尽致的表现。

当前,在我国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幼儿阶段创造力的萌芽与发展。例如单纯的以像或者不像来评价幼儿绘画的好坏,或者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的作品。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幼儿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在绘画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创造力培养。与此同时,在幼儿绘画教学中不正确的教学与引导方式,对幼儿也极容易造成心理的定式,对幼儿后续的成长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针对以上描述,作为幼儿教师非常有必要在绘画教学中关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应用,使绘画教学成为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创新平台,为以后成长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一、布置良好的绘画环境,提升幼儿绘画兴趣

首先,针对幼儿阶段,喜欢明亮、鲜艳、多样色彩的特性,可以把幼儿绘画教室布置成为具有浓厚美术氛围的良好环境,使幼儿在这一充满色彩创造力的房间内,进行学习创作。在教学空间的布置上,可以通过把幼儿创作的绘画作品、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物件进行室内装饰。其次,还可以通过在教室内布置出一个绘画空间,如黑板、玻璃板,在绘画教学或者课堂活动的间隙,带领小朋友们进行绘画活动。还可以某一个主题,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作,例如画一个家、画一只恐龙、画一只小鸟、画一棵大树。要尊重幼儿阶段的特性,对幼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下创造出的各种奇异创作形象与作品都要给予表扬和赞赏。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齡特点,在装饰上注重环保与安全,为幼儿创造力培养打造一个富于想象力的空间。

二、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体会生活

幼儿的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在幼儿绘画教学中,不仅要为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室内环境,还要通过引导幼儿对大自然进行感知,不断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不同的季节下,树叶的色彩,开放的鲜花都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创造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室外活动,带领幼儿到小公园去观察树叶的嫩芽,萌芽的青草以及含苞待放的鲜花。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冬天过去了,春天到来时,大家的穿着有什么变化,春天里可以看到哪些鸟、哪些花,带领幼儿对大自然进行真实的感受,最后鼓励幼儿对所见到的结合自己的想象绘画出来,使幼儿既能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还能带给幼儿参与其中的快乐。

三、选择多种绘画工具与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绘画的创造性是无穷的,进行绘画的工具与材料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要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不应当局限于某一种绘画工具与材料,而是要带领幼儿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与绘画材质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常给幼儿提供的绘画工具可以是铅笔、粉笔、油画棒,同时也可以带领幼儿用碳笔、荧光笔等工具进行绘画。在创作材料的选择上,也不应仅仅局限于纸张、黑板、还可以在墙壁上、白色衣服上、纸袋上进行绘画。不同的绘画工具与绘画材质表现出的不同绘画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增加幼儿的表现欲望,与此同时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四、鼓励幼儿积极表现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幼儿是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在语言表达与积累暂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将每天看到的、想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小朋友,今天回家后仔细的观察妈妈的特点,明天绘画课我们画妈妈。或者小朋友们今天中午都吃了什么菜,画出来给老师看一下好吗?其次,幼儿阶段大多对某一动画形象或者绘本故事内容非常热爱,平时教师与家长可以鼓励幼儿,多阅读绘本故事,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对绘本故事进行再创造。通过诸如此类的方法引导,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发挥想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语言能力锻炼。还可以将绘儿的绘画作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协助,整理成为成长的日记 ,一阶段后进行回味,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结合游戏进行绘画教学

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密不可分的,对幼儿进行想像力的培养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生性爱玩,爱游戏,可以通过把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例如可以进行看图讲故事的游戏。教师准备一定数量的动画图片,然后鼓励进行故事创作。通过对图片中各个动画形象的分析,感觉这个形象是好还是坏,是什么身份,然后大家一起创作一个故事。还可以通过图片结合音乐欣赏,设置情境进行探险活动等等,开拓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阶段,进行创造力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关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在幼儿绘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多种方法,对幼儿绘画创作进行引导。对幼儿作品要以发掘的态度给予肯定。对不同的孩子创作的作品都视为一个成长与创造的过程,为幼儿的后续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凉凉. 发展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教育策略 [J].学前教育研究.2010,(11)

[2]. 胡迎日. 浅谈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华章 .2014, (5)

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篇7

一、减少对幼儿的控制,增加其选择自由

国外的有关研究表明,自由选择比强制选择会带来更高的创造性。在工作或学习中,自主程度越高,创造性水平也就越高。例如,一组幼儿自己选择活动中要用的材料,另一组幼儿是别人替他作选择,结果是前组表现出比后组高得多的创造性。所以,我们必须扭转管理与教学中对幼儿控制得太死的传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材料、活动时间、活动伙伴等方面给幼儿一定的选择自由。幼儿一旦觉察到有个人的自由,其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就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二、教师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支持

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友好、尊重理解、信任接纳、关心帮助、欣赏激励的良好氛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通常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有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例如在教学“6、7的的加减法”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一只小老鼠背着7个水果回家,袋子破了个洞,掉出了4个,问小老鼠回家后,袋里还剩几个水果?为了便于幼儿直接、具体的感知,教师采用了贴绒教具,在提出问题后,许多小朋友都得出了7-4=3的结论,大多数小朋友回答袋子里还剩3个水果,但有一个小朋友回答说:“还可能剩下7个水果。”其他小朋友都说不可能。他理直气壮地说:“怎么不可能,没准小老鼠半路上发现果子丢了,又回去把它们捡了回来呢!”这种想法很奇特,没有谁能说不会出现这种可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儿童的创造是“最丰富的自发和最充分的表达”,所以,儿童需要在教师那里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观察,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孩子巨大的创造力。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性

家庭是创造力诞生的摇篮。家庭不仅是开发幼儿创造力之源,而且在开发幼儿创造力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是幼儿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要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就要为其提供一个可表现创造性并能使之正常发展的家庭环境。成人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孩子但不娇惯,使孩子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孩子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中。这对幼儿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芽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幼儿的创新,家长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对幼儿表达新思维的行动要给予赞扬。也许按成人的思维方式,你会认为幼儿的创造不符合现实的规律,但在幼儿的世界里,他们的创造都是很正常的。父母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掌声。这种积极的强化,将使幼儿产生再创造的愿望。孩子的创造力是通过多种活动实现的。

四、淡化成人权威,鼓励思维自由独立

大量的事实表明,凡使幼儿创造力得到很好发展的家庭和幼儿园都有这样的特点:较少权威主义和限制,鼓励独立;师长与孩子之间交往强调理性,尊重孩子;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好事情;对孩子的言行较少表示强烈的肯定和强烈的否定。这些特点给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精神环境,减少了思维框框与内在压力,增加了体现个体特色的自由度,从而为创造力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告诉幼儿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等,而应该鼓励、启发孩子自己去判断,否则就会养成幼儿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阻碍创造力的发展。

五、在具体的活动中激发和锻炼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创造力除了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外,后天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存的一种状态。各种类型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经常组织幼儿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想象性思维的发展,让幼儿在多彩的游戏中不断地积累丰富的感知和体验,在游戏中主动学习。只有当幼儿把游戏当做自主活动,感觉自己真正在玩时,他们的认识才更加深入,探索兴趣才会得到满足,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是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手工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这是因为在动手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材料五花八门,采取的方法各种各样,一张纸、一块橡皮泥、一袋沙、一片树叶都能激发幼儿的想象,锻炼幼儿的能力,启迪幼儿的智慧。

第三,是在歌舞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边唱边舞是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会用歌声来表达感情,还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平时在幼儿的教学中,我发现在歌舞中塑造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歌词很具体,并且易于用动作来表达,那么幼儿很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四,是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的美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是眼、手、脑共同参与的活动。幼儿通过学美术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表达感情、展示个性,为将来的智力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对幼儿进行美术训练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个幼儿培养成画家,而是将美术作为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手段。

可见,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由一个活动、一节课、一段时间所决定的,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只要家长和教师有心,幼儿创造的培养一定能让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必将带来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的伟大变革。

摘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家庭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对孩子的爱升华于对他们创造力的培养教育之中, 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9.

[2]现代幼儿教育观念及实践.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篇8

一、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我校中班一个孩子的母亲, 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新鲜玩具摆弄坏了, 就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当这位母亲把这件事告诉老师时,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他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 要解放孩子的双手, 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其实, 孩子爱搞“破坏”是孩子对新鲜事物好奇的表现, 更是孩子创造力萌芽的一种体现。无论教师或者家长, 都要合理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 多方引导、鼓励, 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给孩子一点“破坏”空间, 那么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 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和创造能力。

二、记录孩子的“创造语言”

一位优秀的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特意把孩子从小到大的创造性话语都记录下来, 并及时延续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我觉得自己像一条即将变成蝴蝶的毛毛虫。”“我正在思考问题, 我不能坐下。”“为什么书上说的都对呢?”……当然,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说出如此有创造力的语话, 但只要我们经常细心地注意孩子的表现, 就能不失时机地发现孩子身上随时闪现的创造性火花。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捕捉孩子创造性表现的瞬间, 并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鼓励和引导, 进而有效开发孩子创造力的潜能。

三、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

幼儿创造力 篇9

关键词:创设环境,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意识,挖掘潜力

所谓创造力, 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不仅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学会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学会生存和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学会发现、学会创造。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汉列尼博士认为:3—6岁的幼儿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 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不好好的培养, 以后就很难重新燃起这种创造的火种。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 需要成人不断启发、引导。

一、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启发的。3—6岁的幼儿富有幻想, 创造萌芽刚刚绽露, 也十分脆弱, 需要提供一个宽松、友爱的教育环境, 从而保证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1)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现代的教育环境, 让几十个幼儿拥挤在一个狭窄固定的空间里, 连幼儿的健康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更不用说来发展创造性活动了。所以首先必须为幼儿开辟创造的空间, 使幼儿的创造活动能有地方进行。然后提供给幼儿不同的材料, 使孩子的创造活动有物质基础, 孩子自由活动, 尽情发挥想象力。再者提供创造的时间, 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

(2)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就幼儿的创造性而言, 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我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 解放儿童的嘴巴, 解放儿童的头脑, 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时间, 解放儿童的空间, 这实际上是要求给予儿童极大的自由。但日常教学中, 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活动前教师提出较多的要求, 在操作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向幼儿提出诸如保持桌面清洁, 声音要轻……等等, 使幼儿在活动中不知所措, 幼儿看老师的表情与提示来活动。就这样幼儿慢慢拘束起来了。其实这已经是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限制了他们的活动, 这样只能使幼儿被动的接受, 消极的顺从, 久而久之, 幼儿就会无主见地听从于大人, 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形成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时常给幼儿以鼓励、支持或肯定, 用“你试试看”, “你能行”, “当然可以”之类的话激励幼儿, 使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 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 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的进行活动。

2、激发创造兴趣, 培养创造意识

兴趣是探索的动机, 是发展创造力的催化剂, 对幼儿来说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志向, 兴趣尤为重要。不少的伟人都是由从小萌发的好奇心, 而促使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如:爱迪生、瓦特、鲁班等。在幼儿时期, 他们对许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心与兴趣, 总会出现“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现象。如:蛋里为什么会有小鸡, 积木、玻璃蛋子放在水里为什么有的沉下去, 有的浮起来等等。这正是创造力的初步萌芽, 其实世界上万物都可成为培养创造力的材料。我们要时常捕捉幼儿的闪光点, 唤起他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让幼儿能勇于创造、乐于创造, 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3、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如:体育活动“玩圈”, 可以问:“体操圈可以怎么玩呢?”并启发幼儿玩得与别人不一样, 当幼儿想出:拿在手里当方向盘, 套在手上转着玩, 放在地上转着玩, 放在地上跳着玩等方法时, 可以再接着让幼儿试着与同伴合作会有什么玩法, 这时必须坚持以幼儿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进行创造活动中教师要摆正位置, 认清自己是孩子创造活动的支持者、欣赏者, 而不是创造活动的导演者和指挥者, 更不能越俎代庖,

切记用刺激的言语伤幼儿的自尊心, 抹杀幼儿的创造权利。假如幼儿确实遇到困难, 教师要给予帮助引导, 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增强幼儿的信心。

二、小结

总之,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 兴趣的激发, 能力的培养等多种途径, 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但创造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是一种长期艰巨的任务。除了幼儿园还有家庭、社会, 一起把孩子培养成二十一世纪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虞永平, 编著.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2]陈帼眉, 编.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奇思妙想——幼儿创造力的萌芽 篇10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创新意识,在每个幼儿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好奇是种在人们心中一颗发明创造的种子。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你走上发明创造的道路。瓦特由于好奇发明了蒸汽机,达尔文由于对昆虫产生兴趣创立了进化论,爱迪生的童年也留下了“孵小鸡”的故事。好奇心是儿童的特点,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探求的渴望,善于主动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特点,在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使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得到发展。由于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幼儿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未知的事物,并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的?”、“我走,怎么月亮也走?”、“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蚯蚓是爬行动物吗?”、“鲸是不是鱼?”、“企鹅是鸟为什么不会飞?”等等。教师应耐心地以不同的方式给予答复,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投入到探索发现新事物的活动中去。

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创新意识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但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即便是自信心很强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或遭受挫折时,自信心也会减退,甚至会自卑。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要经常夸奖幼儿几句,鼓励幼儿超过别人,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一定难度的活动,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失败的幼儿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加强,如果经常批评幼儿“没出息”、“笨蛋”、“傻瓜”、“你看你画得乱七八糟的”,就会使幼儿产生自卑感,挫伤创新意识的萌芽。幼儿无知、幼稚,但很爱幻想,他们往往异想天开地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乍看起来荒诞不经,但蕴藏着创新的火花,在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泼冷水,要赞扬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愿望。

三、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敢于大胆想象,想他人未能想,想他人未曾想,想他人不敢想,才能有所发现,创新就是新颖、奇特、独创、夸大,很多发明都是幻想、想象产生的。莱特兄弟是靠幻想“飞”上了天。“月亮上荡秋千”、“机器人种田”是靠幻想创作出来的。思维能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求同思维,一种是求异思维,在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创造人才的今天,应把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点放在求异思维上,训练幼儿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找各种答案,并通过比较选出最优的答案,把两种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幼儿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如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蔬菜:白菜、菠菜、芹菜、西红柿、茄子、藕、韭菜、芸豆等,看谁说出得最多。还可让幼儿说出鸟类、水果类、兽类、家畜类、各种形状的物品等,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

四、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创新意识强的幼儿,善于独立思考,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让幼儿有思考的时间和余地;应讲讲停停,边讲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如果有的幼儿问答不上来,要鼓励他们慢慢思考,并作必要的提示、开导,养成幼儿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幼儿好奇心强,经常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有利条件,教师千万不能对幼儿的不恰当的回答搪塞、敷衍、嘲讽、挖苦,这样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意识。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质疑、提问,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允许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幼儿的疑问及时做出适合幼儿知识与心理水平的回答,并引导他们提出新问题,在问题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五、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幼儿进行创新活动

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必要的场所和用具,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创新活动。如在上泥工课“餐具”时,除了作一般的餐具外,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引导幼儿做出方形的盘子、鱼形的盘子、花形的盘子等。还有用彩泥制作各种食品、编故事、幼儿之间互相对答、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绘画、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制玩具、给玩具玩出新花样,等等。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幼儿之间发生纠纷,让幼儿自己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少的,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唤醒幼儿沉睡的创造力 篇11

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完成创造活动的能力,是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做出或获得新的知识或事物的能力,以及由此而需要的意志、毅力等心理品质。

在不同的儿童身上创造力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创造型儿童通常会有一些典型的表现:(1)天生喜欢创造;(2)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3)思维敏锐;(4)对事物的结果喜欢研究; (5)主意多而新奇;(6)具有很强的好奇心;(7)想法会有一些原始的想法与观念;(8)具有坚强的毅力;(9)超人的记忆;(10)丰富的想象力;(11)喜欢拆分组合;(12)精力充沛;(13)多才多艺;(14)注意力持久等等。

为此,在充分了解以上创造性特征的同时,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还要重视正面作用和培养技术,要发挥在幼儿创造性发展中的作用。

1.充分认识创造的价值,用积极的方式对有创意的行为作出第一反应,这将能增加幼儿创意的数量。

2.对不成功的结果、不顺从的行为、没有吸引力的人格特征不要轻而易举否定。

3.尽力提供一个可帮助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器材、经验和关系,保持心理健康。

4.开放型的创造性教师对创造强的儿童发展有利,教师自己要培养创造才能,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方法也多种多样:

首先,丰富幼儿经验是发展创造性的根本条件。皮亚杰认为:幼儿通过假想游戏,重新浓缩实事,了解真实,整合经验,这充分表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创造的基础。

其次,尽可能减少干预,教师不要主控游戏。在幼儿游戏中,教师要避免主控游戏,要相信幼儿在你没有介入或操纵的情况下,可以玩得自呈特色。

再有,通过提问促进创造性思维。在思考中培养创造性是行之有效方法,幼儿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此技术,要点为:问问题并等到答案出现。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习等待答案的出现。

所以,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由此可见,要唤醒幼儿的创造力,我们首当其冲要把自己塑成创造型教师。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12

一、优化游戏环境可以满足幼儿自由创造的需求。

游戏与幼儿成长的密不可分, 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外, 还应丰富物质环境。让幼儿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发展。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交往方式。优化我们的精神环境显得极为重要, 只有良好的精神环境才能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思维。同时也要完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室里的教学设备、玩具、材料等几个要素, 教师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提供大量的物质材料, 为幼儿提供创造条件, 使幼儿在操作、游戏中不断萌发创新的意识。总之, 创造力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 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 幼儿才会有饱满的情绪, 才会有大胆的创造和活动, 从而激发起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达到发展幼儿创造力的目的。

二、引导鼓励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 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 好奇心得到满足, 产生求知的兴趣。当幼儿在游戏中情绪高涨, 精神愉悦, 思维想象可以任意地发挥时, 教师要借机加以引导鼓励, 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多以商量的口吻、讨论的形式指导游戏, 同时对幼儿表现出的大胆创造意识要及时肯定, 保护幼儿的创造萌芽。教师在游戏中还要注意对不同水平幼儿的指导, 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发挥自己的见解、想象, 不同角度进行自己各种各样的创造。

创造性思维贵在不固步自封、不因袭陈规。因此当幼儿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 老师需更多地鼓励、支持他们大胆操作、探索、分享, 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独立思考机会可以挖掘幼儿创造潜能。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想法, 首先我们要让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 学会发现问题和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其次,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 不能包办代替, 而要给幼儿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他自己先想办法, 通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会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如果我们用“灌输”的形式, 往往会把孩子的思维固定, 使每个孩子都成为老师的“复制品”。幼儿潜藏的智慧之大, 只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 孩子的潜能就会被充分地发挥。

四、材料的多样性可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 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活动区域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游戏材料, 做到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以满足孩子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如:在春节到来前夕,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彩色皱纹纸、海绵纸、缎带等操作材料, 让孩子们利用这些材料为自己的家人制作各种富有创意的礼物。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角色身份的服装、头饰、小道具等。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 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探索, 自由操作, 发挥想象, 进一步丰富游戏玩法, 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扩大创造空间, 例如:将收集的废旧材料放置在幼儿随手可取的地方, 让幼儿自由取用。他们可以将奶粉罐叠堆起来, 用来造娃娃家的围墙;可以将旺仔牛奶罐当做打击乐器;利用各种包装鞋盒、纸箱等等制作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动物”、“大鞋”、“山洞”;利用饮料塑料瓶制作各种动物形状的容器等等。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所以, 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及时更新、调整与补充, 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当然,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 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能力。

五、激励的语言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动因。

激励性语言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教师应根据幼儿个性特点适宜运用不同类型的激励性语言评价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对于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 教师要“主动出击”, 主动对他们提问。这种类型的幼儿适宜用鼓励、赞赏式激励性语言。还有一种类型的幼儿, 他们的攻击性较强, 但能分辨是非, 此时, 教师则应用启发、假设、判断式的语言引导他们发现、认识自己的错误。教师激励的语言以及积极的评价能萌发幼儿的自信心, 它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动因。所以我们应该多给幼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 多憧憬“异想天开”的创造, 这样幼儿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激励性语言和其它激励手段一样, 有其局限性。如果运用在不恰当的时机, 或使用不自然的方式, 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甚而会诱发逆反心理。

上一篇:水质检验课程教学方法下一篇:人体科学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