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精选12篇)
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 篇1
在幼儿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何揭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让幼儿音乐欣赏的发展具有创造性、独立性、多元性, 是幼儿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与重中之重。正如我们前面所描述的, 幼儿用浓烈的色彩来表示乐曲热烈的氛围, 用曼妙的舞姿来表示优雅的天鹅, 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音乐那不可言说的意境, 这些都是幼儿在文字、色彩、动作等看似没有关联的表达方式中构成异常的联系。
类比和比喻是幼儿常用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所谓类比和比喻, 实质上就是在两种本不相同的事物之间发现和建立联系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类比是指根据某一事物的特性主观的类推出另一事物也应具有相同特性的思维方法, 而不管这种联系在客观上是否真实存在。它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用替代事物的某种特性来反应被替代事物的某种特性。而比喻是在不同领域中找出关联, 在相同或不同的感官形式之间, 注意到不同形体的相同之处, 以文字或其他象征捕捉到这些相同之处, 从而在文字、色彩或舞蹈的动作中构成异常的联系。同样, 幼儿用自己经历过的舒适愉悦的事情来代替对乐曲相同情感的表达, 用具体形象的联想代替音响的运动等也都是幼儿在进行类比和比喻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类比和比喻不仅是幼儿最常用的、也是最擅长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和阿瑞提都认为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发现相似和统一的能力是儿童天然具备的, 成年以后由于习惯概念和抽象思维的习得才使得这种能力慢慢消退。因此, 类比和比喻的思维方法与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有着天然的联系。
一、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方式具有多元性
多元性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不同幼儿在使用不同方式进行创造性表现时具有不同的优势, 他们在不同方式上表现出来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人的智能包含多个不同的方面, 幼儿在不同智能领域的能力发展是不一样的, 每名幼儿都有着相对的智能强项或弱项。也就是说, 有的智能方面在个体总的智能结构中属于相对强势或弱势, 也可能在人群中属于相对强势或弱势。此外, 多元性还表现在当幼儿表现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时, 这些表达方式彼此之间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例如, 幼儿在进行绘画表现时, 伴随着语言描述, 绘画的内容得以不断充实, 细节得到不断的补充;或者在语言的启发下, 幼儿对绘画进行整合和细节的补充完善;又比如, 有的幼儿在多次反复的角色表演中, 不断修改之前说过的故事, 不仅逐渐将自己融入表演中, 更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推向深入的。加德纳认为, 个体身上不同的智能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正是通过选择不同的创造性表现方式以及彼此不同的组合来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才使得不同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呈现出独特性。
二、同一种表现方式下不同幼儿的具体表现不同
不同的幼儿会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对其做不同的组合, 而对于同一种表达方式, 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幼儿对于同一种表达方式的不同表现与这些表达方式本身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以绘画为例, 绘画包含色彩、线条、造型等元素, 对于这些元素的不同运用会产生表现结果的不同。另外, 不同的表现也和幼儿内在的智能倾向有关。对色彩敏感的幼儿会很自然的倾向于使用色彩, 对运动感觉敏感的幼儿则会选择线条的构型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不同个体即便在拥有同一种智力时, 其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他举例说一个可能不会阅读的人, 却可能由于故事讲的很棒或具有大量的口语词汇而具有较高水平的言语智能。同样的在创造性表现中, 一个幼儿可能不太喜欢涂色, 但是造型表现力很强, 他同样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做出创造性表现。
幼儿作为审美主体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对它独特的表达过程中凸显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是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创造性表现的两个主要特征。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主、自动、自由的活动和创造的特性”。音乐欣赏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 幼儿是音乐欣赏的主体, 幼儿赋予音乐作品以一定的情绪情感意义, 不同的幼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 这些都是幼儿作为主体自主、自觉的发挥主动性的结果。现象学认为, 艺术文本不存在先在的、确定的意义, 需要欣赏主体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去填补作品的不确定点并使之具体化。接受美学则认为, 读者和作者与艺术文本一样, 是意义的决定者。因此, 主体性是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创造性表现的首要特征。
除此而外, 在“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也是幼儿创造性表现的重要特征。审美心理学认为“审美感性的结果总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 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 这正是创造性的本质。”董奇也提出, “新颖独特性”是创造性的根本特征。梅斯基也指出, 当一个儿童表现出创造力时, 他是麻利的、灵活的、独创的。幼儿在自由的选择了自己想要关注的信息、想要表达的方式之后, 通过这些表达方式做出区别于其他幼儿的行为, 使同一种表达方式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内容, 这就是独特性的体现。“创造”一词从词源上分析, “造”的过程与“新”的结果是创造性的两个本质特征。其中创造的过程是前提, 没有行动便没有结果。在音乐欣赏中, 幼儿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便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没有主体性的发挥便不可能有独特新颖的表现, 因此, 我们说主体性是创造力的源泉, 是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创造性表现的根本。独特性即新颖性, 则是发挥创造过程的结果, 是主体性发挥的结果。主体性和独特性二者之于创造性的关系就像树干和树叶之于大树的关系一样, 独特性的表现源于主体性的发挥, 没有主体性独特性便无从谈起;而没有独特性, 主体性的发挥便像没有树叶装饰的树干一样失去了灵性。因此, 主体性和独特性对于幼儿在音乐欣赏中的创造性表现来说, 是两个基本特征。
综上所述, 幼儿作为审美主题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对它独特的表达过程中凸显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是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创造性的表现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
摘要: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是指幼儿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包括将已掌握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 构成新的形式和内容, 给某一事物赋予新的意义;在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找到相似之处的能力。
关键词:多元性,独立性
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 篇2
魏思敏
(一)问题的提出
律动,是指幼儿在音乐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律动教学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 的敏感性,而且能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律动教学通常是把现成的作品教给幼儿,很少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所重视的是幼儿技能技巧的训练。所采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练习”这样一种机械模仿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还违背了音乐教育要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之优势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创造而教”已成为教育的目标和口号。幼儿期是幼儿园创造力的萌芽期,这已被许多测试研究所证明。音乐活动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以“幼儿园创造性律动研究”为课题,在如何让幼儿创编律动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创造性律动的教育价值
“创造性律动”是指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于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身体动作。这样的身体动作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积极探索而创编出来的。其中包括为歌曲创编动作、创编模仿动作、舞蹈动作及欣赏成品音乐创编动作等。创造性律动不仅有利于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也能对他们身心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1.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活动往往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又是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创造性律动则更是一项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性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与幼儿一起共同设计动作的过程,幼儿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会有较大提高。如:请幼儿跟随《玩具兵进行曲》创编律动,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姿态各异的玩具形象,有优美的洋娃娃跳舞、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玩具、坚强有力的变形金刚玩具、有趣的小木偶玩具等。单是一种木偶玩具,孩子们又能创编出千姿百态的木偶动作。孩子们会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常常让教师始料不及、为之惊喜的新颖独特的动作。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对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期正是一个从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时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潜力,幼儿越是能够有机会接触各种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就越会逐步懂得爱、温柔、同情、自豪、集体精神、憎恨丑恶和追求美善。在创造性律动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了表现解放军的进行曲后便会产生热爱解放军的积极情感,从而创编出各种解放军的动作。有时候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一次好的音乐活动对幼儿所产生的强烈情感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其终生的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
3.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首先,幼儿在创造性韵律活动中感受和表现音乐时,需要有意识地认识自己身体的活动状况,并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身体活动,使自己的身体活动与音乐相一致,使身体各部分的活动相互协调一致。其次,幼儿在理解和感受音乐时也需要不断地想象和情感体验。第三,幼儿在创造性律动的活动中可以获得来自教师、同伴的各种评价,这些评价都会在个人的自信心、自尊心、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态度的形成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4.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人们可以通过音乐彼此沟通并进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在创造性律动活动中,一个完善的律动往往是在多名幼儿的共同创造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不但使幼儿用更加优美的动作表现音乐,而且使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在欣赏成品音乐进行创造性律动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音乐的性质与结构,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角色创编动作,同时由教师与幼儿或幼儿与幼儿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律动。这种成人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给幼儿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在这些结构的音乐交往活动中,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和信心也得到不断加强。
综上所述,创造性律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发展身体运动的能力,发展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幼儿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与此同时,创造性律动还能满足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音乐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探索的需要,想象联想思维的需要和创造性表现的需要以及交流合作的需要等,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三)创造性律动的教学方法
在创造性律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过反复实践论证,总结出如下教学方法,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1.替换法
替换是指用一种新的动作替换掉原有律动中部分或全部动作,这一方法适合于初步学习创编动作的小、中班幼儿。它能调动幼儿创编动作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学习的新鲜感,使幼儿在整个创编活动中轻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两课时进行较好。第一课时,教师可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幼儿模仿。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替换某一乐段(乐句)原有动作。如我园设计的小班创造性律动《大猫小猫》,音乐为ABA三段体结构,A段表现大猫,B段表现小猫。第一课时,教师做大猫,幼儿做小猫,并在教师带领下按音乐节奏拍手。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猫除了拍手还可以做什么,启发幼儿创编出新的动作替换原有拍手动作。
2.联想法
联想是指由一种动作想到另一种动作的心理过程。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可先用教师示范一种动作,再启发幼儿根据这种动作所表达的内容、方法等进行联想、创编相关的动作,也可以由个别幼儿示范。如创编《彩带舞》律动时,一位幼儿想出了向前甩彩带的方法,教师就抓住时机让幼儿根据动作方位变化进行联想,启发幼儿想出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甩彩带的方法。再如创编《儿童乐园》律动时,一位幼儿想出了荡秋千的动作,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律动的主题想出其他儿童乐园游玩的动作,如“翘翘板”、“转椅”等。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使幼儿的创造思路更加清晰,创编的动作更加丰富。
3.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把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比较,为幼儿提供创编线索。教师可引导幼儿将性质相同的音乐进行比较。如在创编《花环舞》的动作时,可启发幼儿回忆以前学过的舞蹈中哪一首音乐和现在听到的音乐比较相似。教师也可引导幼儿将性质不同的音乐进行比较。如将《进行曲》与《摇篮曲》进行比较,从而启发幼儿创编出节奏感强、有精神的动作。
4.匹配法
匹配法是指幼儿在熟悉音乐性质及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将律动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帮助幼儿理清动作顺序并根据情节线索创编系列相关动作,将动作与音乐恰当匹配。此法适合于具有创编经验和一定舞蹈动作词汇的中、大班幼儿。如我园设计的大班创造性律动《过年》就采用了此法。第一步,教师将根据音乐性质与结构设计出的动作情节提供给幼儿:“过年了,一群小朋友一路小跑来到了夫子庙看花灯。他们左看看、右看看、前面看看、后面看看,看到了许多非常漂亮、有趣的灯,高兴地跳起舞来。”第二步,引导幼儿根据情节创编动作。第三步,将完整动作与音乐匹配,使幼儿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愉快地掌握动作。
5.迁移法
迁移是指先行掌握的基本动作经验和学习结果对后继的其他学习产生影响。一些研究与事实都说明幼儿的前学习不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进行迁移。模仿迁移就是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过程。如当幼儿学习了新疆舞基本动作后,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同的新疆舞风格的乐曲,让幼儿创编动作,启发幼儿将学会的新疆舞基本动作加以组合迁移到新的音乐中去。
6.变化法
变化是指用一种动作变化出几种动作,有意识地在幼儿活动中注入“变化”的因素,才能使幼儿的思维富有弹性,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变化的关键是帮助幼儿掌握变化的规律,幼儿掌握一种动作后,可让幼儿根据这种动作变化出许多相似的动作。如幼儿学会原地走“三步”后,可启发幼儿将“三步”作些变化,向前走、向后退,转圈走,加入手的动作走等。随着创编经验的积累,幼儿逐步体会到:可以通过改变动作的姿态、节奏、幅度、力度、方向创编出许多新的动作。
7.借鉴法
借鉴法是指在别人创编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使动作更加优美完善。如我园设计的韵律活动《生日树》,教师在引导幼儿创编生日礼物动作时就采用了此法。这种方法不仅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发展,而且使幼儿体会到与同伴合作取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8.组合法
组合是指将两个以上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新的动作。在组合动作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掌握顺序规律,如在创编律动《哆唻咪》中,我们先让幼儿熟悉音乐,再让幼儿自下而上按乐句创编动作,最后将动作组合与音乐匹配。这样创编的动作,不仅便于记忆,而且显得连贯协调。在组合动作时,还可启发幼儿根据角色形象、情节内容进行创编,如大班韵律活动《爱丽斯梦游玩具王国》,教师根据乐曲回旋多的结构,设计出与之相呼应的“爱丽斯—木偶—爱丽斯—小喇叭—爱丽斯—公鸡”等角色,将主题动作与变化动作用交替的方式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既有整体感,又有利于幼儿创编和掌握。
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 篇3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造性;培养
一、前言
做好针对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可以让这些儿童对各种事物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加快大脑发育的速度,便于日后能轻松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在所有可以通过教育养成的能力中,创造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美术教育之中,可以推动幼儿养成愿意思考、敢于操作的能力,从而推动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质,幼儿美术老师要仔细进行研究。
二、在幼儿美术学科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有重要正面影响
幼儿教育之中,主要就是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和音乐,那么对于美术学科来说,老师应用正确的方法、选择合理的内容,可以推动幼儿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也是具有重要正面影响的一个方面。一方面,我国推动教学进行改革,那么对于美术这个学科来说,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习人员有审美和创造的能力,其中包括创造性,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来说,美术活动更是主要体现在培养综合能力方面,所以在教学之中,着重于创造性各方面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幼儿美术学科之中,主要是画画、手工制作和图像赏析,在这三个主要的活动之中,让幼儿随意发挥,可以让他们对自己更加有自信,在具有创造性的时候,也可以具有良好的品格[1]。
三、关于在幼儿美术学科教育中如何进行创造性培养的几点思考
既然在美术学科之中,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有重要的正面影响,那么幼儿美术老师们就要仔细地思考,找到正确的方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对幼儿美术学科活动予以扩展
那么在美术学科之中,想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就必须对与教学有关的内容都进行改变,重点要对学科活动予以扩展,让幼儿进入到动脑、动手的模式。第一,幼儿美术老师要在每周开始之前,对美术活动都要有一次整合,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内容,比如画出灰太狼、给光头强制作帽子等,最好使一周之中,穿插画画、手工制作和图片赏析三个内容,而且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比如“高和矮,小朋友们怎么理解呢,画在画纸上”等;第二,将内容予以扩展之后,要选择操作工具,将美术教学内容与活动联系起来,比如说制作花篮进行花篮运球的游戏、画出花鸟鱼虫模拟大自然进行“植物和动物”萝卜蹲的游戏等,将幼儿美术教学要求的内容,通过活动和任务的方法体现出来,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能力;第三,单纯从画画这个方面考虑,幼儿老师要选择多种方式,如用蜡笔、布、泼墨等,让小朋友们随意创作,然后进行提问,“小朋友们,大家说一说今天用蜡笔画画和昨天用水彩画画有什么关联呢”等,让他们对美术产生兴趣[2]。
2.幼儿美术老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予以创新
做好上一点内容,需要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一方面,幼儿美术老师先要提升自我的理念,重视在美术互动中,鼓励幼儿们进行随意创作,不要禁止或者是批评,比如有的小朋友会将人的脸画成三角形,有的老师就会说出“人的脸不是方的,是圆的”类似的话,这样幼儿的心灵会受到伤害,日后只会按照固定的想法或者事实进行美术创作,抹煞了他们的天性,所以幼儿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不能说特别固定的话语,比如“小朋友们,我们画一朵红色的花”,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而是要用“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画一朵花吧”,这样小朋友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让他们说出这样画的原因、选择的颜色等,实际的效果会比以往提升;另一方面,创新教学的方法,将美术教育和活动进行结合,比如在组织春游之后,可以让幼儿进行美术制作,或者在他们制作手工折纸之后,用制作的物品表演一个小节目等,使得幼儿具有喜爱美术、热爱创作的想法,从而养成基本的创作思维[3]。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幼儿美术老师在进行评价工作的时候,要让幼儿讲出具体的理由,推动他们思考,而且如果有的幼儿没有完成作业或者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老师要与他们以朋友的方法交谈,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将基础美术作品之中的“美”予以告诉,让他们愿意主动地接触。
四、结论
总之,在幼儿美术学科之中,通过各类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有重要的正面影响,所以幼儿美术老师们一定要仔细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幼儿教育的负责人也要对美术学科进行评价,及时找到问题,便于解决。
参考文献:
[1]张金辉.培养一双美丽大眼睛,共创一方美丽小天地——浅谈幼儿园美术生活化区角环境的创设[J].艺术科技,2016,03:382-383.
[2]孟姣.蒙氏思想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的启示——以地方高校为例[J].大众文艺,2014,20:234-235.
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 篇4
长期以来我们是怎样指导幼儿美术活动的呢?事实上是以灌输为主、以临摹写生为主, 幼儿只能被动、机械地再现, 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从表面上看幼儿漂亮的作品似乎不少, 但真正会画的幼儿不多, 不少幼儿离开了样本就寸步难行。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抓住美术活动中“创造”这个关键环节, 使现有的指导方法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寻找出针对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环节的指导方法, 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激发幼儿美术创造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下面就我的经验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要有促进创造的环境氛围
幼儿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 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 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农田、河流、农贸市场等幼儿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应对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图书和影视作品, 给他们讲解, 引导他们观看, 成人还须多与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家庭小伙伴, 让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 以促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形式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 促使幼儿从事创造性活动。例如用毛线粘贴, 用各种豆子拼贴、用胡萝卜雕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拓印在纸上, 幼儿还可以利用玉米秆的皮和芯等设计制作一些作品等。幼儿的潜力很大, 只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他们的美术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三、鼓励幼儿自由地进行创造
幼儿美术教育应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以范画为主要绘画手段的观念, 激发幼儿要有自由创造、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新观念。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标准,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学习美术的优势, 以启发、引导、鼓励为主, 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给幼儿创作“自由画”的机会。即使是命题画也应给幼儿充分的创作自由, 如绘画工具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 也可以综合使用油画棒、水彩、彩色水笔等, 甚至可以是实物拼贴, 只要尽力去画, 就会是纯真而可爱的, 是体现幼儿的表现能力和心理水平的;色彩也不必是现实再现的, 应注重幼儿各自的气质个性与对色彩的偏爱;在构思上则更多地鼓励那些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只有允许幼儿自由创造, 才能充分发挥他的艺术潜能。
在美术活动中, 幼儿的探索远比画一幅作品的意义要大得多,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注意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 培养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为此, 教师要多用提问、暗示、创设情境等方法进行启发和引导, 以开阔幼儿的思路, 最终创作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例如, 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时, 教师可以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在活动室里摆放一些玩具汽车, 通过老师讲解十字路口的情景和幼儿日常中的观察, 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幼儿创作出的画是千姿百态、形象万千的, 幼儿自己画出了红绿灯、交警叔叔、斑马线, 这都是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积累。
四、正确对待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的种种创造表现常常是错误的、有缺陷的、顽皮的、任性的、即不守常规的。这使得一部分幼教工作者常常产生错觉, 有时会在语言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幼儿创造的萌芽。在美术活动中, 幼儿在构图与用色上可谓是独特、想象新奇, 但这有时却往往被老师误解了。老师对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要及时的鼓励来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 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 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模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可以使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较好的发展。首先,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 我们应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造, 尽量与别人不同, 少用“对”“错”“像不像”来评价幼儿。我们应该认识到常被成人指责的“错误”, 其实是幼儿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 是他们眼中的世界, 因此要多肯定、多认可。这样, 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其次,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优势, 多为幼儿提供集体创作的机会。如几个人合作完成一幅画, 在粘贴活动中两人合作, 一人涂抹浆糊一人粘贴, 还有在剪贴画中几个幼儿剪几个幼儿贴, 在折纸添画活动中有的幼儿折纸, 有的幼儿添画等。使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音乐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5
创造性思维对未来人才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素质,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现在有些孩子常常仅满足于接受老师、同伴的意见,呆板的模仿他人,而没有自己独立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勇气和方法。究其原因可能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还停留在以前“做个听话的乖孩子”的基础上,有时甚至会否定孩子与众不同的想法,挫伤了孩子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音乐、美术、游戏等,都是启迪幼儿智慧、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而音乐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方面又具有独特的功效。
音乐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发掘幼儿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能激发幼儿的情商等。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幼儿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改进。通过课堂音乐教育,既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幼儿的创造力。对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是对幼儿创造性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的培养和开发。而创造性思维总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而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活动去启迪幼儿的创造意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幼儿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那么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创设条件,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活动氛围,让他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出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可怎样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创造氛围呢?
1.正向激励法: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更好的发展。”幼儿年龄小,对自我的认识完全是建立在 同伴及成人对他的评价之中。任何活动起步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幼儿能否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活动。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每一次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给予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如:当我们的孩子要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五只猴子》时,为了激起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我就以五角星作为引诱,先学会唱的又能到前面来唱给大家听的孩子就能得到五角星。我们班的伊伊胆怯的举起了手,可是当她到大家面前演唱时,她又变得没有了声音,唱了一句就不会了,其他孩子也在底下嘲笑。虽然她没有唱完整歌曲,但是我还是表扬了她的大胆,将给了她五角,幷鼓励她下次声音再大点还会更好听的!孩子年龄小,常会出错,并会因此遭到同伴的耻笑而产生压抑感。对这些孩子,应激励他们,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能学会悦纳别人,不挑剔别人说错做错。
2.自由创编法: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孩子提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自由创编能给幼儿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如:在音乐游戏《游乐园》中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勇于表现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听着音乐在游乐园中玩玩自己喜欢的项目吧。虽然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教师不要去训斥孩子,而是要学会容忍,并在宽松的氛围中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使幼儿感到老师非常喜欢自己,能充分肯定自己创编的动作,因而更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3.互动游戏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创设环境,还应重视幼儿的交往、互动。对于幼儿发出的互动信号给予一定的回馈。如:在音乐活动《我是一只小青蛙》中,教师放了一段音乐,提问幼儿小青蛙在地里会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创编小青蛙的各种形态。有的蹲着或跳来跳去,有的在呱呱唱歌,有的在吃害虫。只有一个小朋友围着其他孩子跑来跑去,嘴巴里还发出欢呼。我没有去批评他,而是轻轻的问他:“你这只小青蛙在做什么呀?”他说:“我发现有一个地方有好多害虫,我正在叫其他青蛙也去那里吃呢!”我也表扬了这位小朋友,懂得朋友间的分享。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
(二)增设多元化操作材料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的是图片、头饰等,帮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通过这些材料,让幼儿进行角色创造,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及思维能力。还可同我们生活中的现有资源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是很形象的让幼儿理解,二来也贴进生活幼儿也都认识及接受。如:我在我们班设置了一个“音乐区”里面放了很多的乐器,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教室内小小的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一次课堂上,我请每个孩子拿一样喜欢的乐器,(我提供了小铃、三角铁、圆舞板、双向筒、铃鼓等乐器)。鼓励孩子带着问题去深入的探索手中的乐器:“你能让手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吗?”孩子们认真的想着,尝试着。接下来一起讨论探索的结果。我先请拿鼓的小朋友说一说,幷要求边说边示范,诺诺说:“用鼓锤敲鼓咚咚咚,敲鼓边就嘟嘟嘟,两种声音不一样的。”我说:“拿鼓的小朋友发现了吗?”这是舟舟又说:“我也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我这样用鼓棒磨呀磨,还会发出沙沙沙的响声呢!”说着就磨了起来。我发现孩子的思路开阔起来,接着又发现了其他几种乐器的多种敲法:三角铁敲不同边有三种声音,用手捏住敲和不用手捏住敲又有两种声音,用棒在三角铁中打转又是一种声音。整个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每当孩子发现一种不同的敲法,我们都很高兴。在此活动中,我提供了很多乐器但是并没有直接把乐器的名称和敲法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总结出很多敲法,让孩子感受乐器的神奇并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1.主题想象情境的创设。
主题想象情境指的是教师预设一个想象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所设定的主题进行有指向的音乐想象活动。比如,在幼儿演唱《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歌曲时,我要求幼儿想想可以用怎样不同的演唱方式来表现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感受。经过思考,有的孩子提出用开心的情绪来演唱,因为小鸡终于可以看到外面美丽的世界了;有的孩子说用用力的声音来唱,因为小鸡爬出蛋壳的时候要很用力的爬,不然会爬不出来的!有的孩子说把歌曲唱得慢些,可以表达小鸡第一次出壳害怕的情绪。由此可见,幼儿演唱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不需要教师深奥和枯燥的讲解,让幼儿进入一定的想象情境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表现,而且这种表现是富有创造性的。
2.发散性想象情境的创设。
发散性想象情境指的是教师利用音乐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的特点,为让每一个幼儿展开充分的音乐想象所创设的空间。比如,当幼儿学会了《苹果歌》的歌曲以后,我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了“树上还会长哪些水果让我们来摘呀?”的创编任务。孩子们马上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这个可以摘桔子;那个说还可以摘桃子;还有的说可以摘梨子、香蕉„„我进一步激励幼儿想想:“能不能将你们说的唱到歌里去,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能!”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树上许多黄香蕉,一串一串摘下来,我们喜欢吃香蕉,身体健康多快乐„”当孩子唱起经过自己改编的歌曲时,不仅情绪十分高涨,而且对歌曲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二、以游戏为主线,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音乐游戏形式。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一般都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地、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进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编歌曲和动作。让幼儿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在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例如,《小白兔和大灰狼》这是一个具有情景性的音乐游戏,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幼儿一旦投入到游戏中来,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幼儿去尝试,去体验小白兔的动作,如“跳来跳去”、“吃萝卜”、“睡觉”,教师可将音量放低,运用语言、表情等进行引导、启发,于是幼儿就想象、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小小白兔”。例如,跳(慢跳、快跳;猫着腰跳、跳跳停停);吃萝卜(在草地上吃;边吃边东张西望);睡觉(双手放在脸侧睡;手放在下巴处睡;抱头睡)。然后教师活灵活现的表演“大灰狼”,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摸摸肚子,“张牙舞爪”地跑上来。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幼儿尝试表演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学是一种比较抽象,不能直观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不同于美术活动,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言活动,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孩子对音乐的接受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如果只是靠老师的一张嘴,干巴巴地讲,孩子们当然会索然无味,不会对音乐有直观的了解。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音乐活动直到结束还意犹未尽,而有的活动开展不久,孩子们就情不自禁的骚动起来,关键就是有没有抓住孩子的兴趣。要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幼儿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一切美好、新颖的事物都能引起孩子的好奇,而多媒体课件能将声音、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把孩子们带入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优美意境。如:音乐欣赏作品《睡吧布娃娃》时,作品描写的是妈妈抱着娃娃哄着睡觉,布娃娃在妈妈的怀里做了甜甜的梦„„这样的情景对于幼儿来讲很抽象,也很难用教师空洞的说教来诠释作品的美。所以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这样的场景:明亮的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满天的小星星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布娃娃也要睡觉了,妈妈抱着布娃娃轻轻的摇呀摇,布娃娃慢慢睡着了,还做着甜甜的梦,脸上还露出了甜美的笑容。那优美的旋律,动心的节奏,诗化的意境,形成了特有的美感氛围。孩子们也随优美的旋律置身于宁静的夜晚中,仿佛真的看到了妈妈唱着摇篮曲,哄着布娃娃睡觉„„他们的心情顿时活跃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喜好、水平独立地表现着音乐:有肢体语言表现、有表情的变化、有绘画的表现,充分地自主起来。在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安静柔和的音乐性质,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吐露真实的情感。
(二)利用多媒体设置音乐情境,激活孩子创造思维。想象、联想能力是思维活跃的创造性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而音乐活动往往离不开想象,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如:在一个音乐活动《谁饿了》,除了感受旋律的欢快,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幼儿展开想象,用动作表现哪些小动物饿了出来找吃的的情景。我就向幼儿展示了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有一只小狗饿了,正出来寻找食物呢!小朋友们想一想,还有其他小动物会出来找吃的吗?他们出来时会怎么唱歌呢?幼儿很快想到了常见的一些小动物,当孩子们试着用歌声请出小花猫时,我点击鼠标一只小花猫就笑眯眯的了过来,无疑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并向小猫打招呼。当孩子编错时动物就不出来,其他孩子就会帮着改一改。然而有时孩子们请到的动物,课件中正好没有,孩子们就会联想到可能生病了„„随着旋律的流动、画面的丰富,孩子似乎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体味着音乐那不可阻止的魅力,喜悦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可见,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超越时空限制,化抽象的音符为生动直观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营造特定的氛围、创设歌曲中所描绘的情境,从而唤起、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和新的表象。按照歌曲的描绘形象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达到了创境激情,推动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目的。
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 篇6
一、创设鼓励创造的环境氛围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养,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自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
成人还应提供充足的时间、材料、活动场所,让孩子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接触各种艺术活动的材料、器具,在敲敲、打打、吹吹、画画中激发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促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二、发展儿童的感官,培养美学意识
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凭借感性材料进行的,新的形象、新的设想不会凭空而来,而是由对旧表象的选择、加工和改组构成的。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为幼儿创造运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儿童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表象的目的,为他们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信息资源。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想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儿童依靠直觉就能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车轮上圆形的,这就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在绘画中他们会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代表的是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另外,有关美的自然法则如平衡、秩序、和谐、自然、真实等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中均能自然显现。所以,成人要做的就是对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这些审美本能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儿童由无意识地显现发展成为艺术表现。同时,配合运用名作欣赏、生活体验、语言描述、启发联想及录像、幻灯等形式和手段,在儿童心理发展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逐渐培养起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这样,儿童对美的认识就会得到升华,美学意识也会逐渐产生并最终在活动时得以表现。
三、在启发引导式教学中渗透必要的知识、技能
我国传统的艺术教育较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传授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造成孩子艺术表现的模式化、固定化,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这与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幼儿的艺术活动不仅是他们思想、情感、兴趣和对美的追求,要让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加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这才是幼儿艺术教育价值所在。
当然,这不是说幼儿艺术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必要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幼儿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艺术教育不能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为核心,也不能采取灌输式教学,而应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不做技法示范,而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艺术工具、材料的方法,强调表现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生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艺术活动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四、注重个性心理品质培养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艺术教育中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首先,应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编,尽量与别人不同,少用“对错”“像不像”等评价幼儿。应认识到常被成人指责的“错误”,其实是儿童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因此要多肯定,多认同。这样,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其次,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的优势,多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舞蹈、绘画、歌曲,或几个人合作完成一幅画等,使儿童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 篇7
一、因地制宜制作教具,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制作图片, 激发兴趣学唱歌。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 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弱, 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 所以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作为农村幼儿园资源有限, 甚至连最基本的录音机和音乐磁带都不具备, 很多音乐活动只能依靠老师范唱和弹奏风琴教唱。教师既忙于教唱又忙于弹琴, 根本无暇顾及幼儿的感受, 这样很容易使幼儿失去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怎样才能把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激发起来呢?我认为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制作简易的图片教具将音乐形象化, 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音乐活动“小花猫和小老鼠”中, 用大的卡纸画上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图形, 再用卡纸做出若干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头饰。活动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出示图片, 通过讲述自编故事《小花猫和小老鼠》来讲解歌曲内容, 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根据歌曲自身的节奏分解练习, 并教会幼儿按节奏念歌词; (3) 请幼儿戴上头饰边游戏边表演唱。这样幼儿会情绪很高, 积极参与, 争着表演角色游戏, 有的幼儿还能自己创编动作, 从而会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2.变废为宝, 家园合作制乐器。乐器演奏在幼儿园多为用打击乐器来进行, 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但打击乐器的缺失与不足, 一直是农村幼儿园不能正常开展打击乐活动的重要原因。很多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乐曲就是因为没有打击乐器而只得转换方式开展活动, 幼儿很少或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打击乐的教学活动, 这是很可惜的。其实, 只要多留心生活, 有很多打击乐器是幼儿园老师完全可以创造出来的。如沙锤:打击乐教学中常用的沙锤, 就可以发动家长利用幼儿在家喝完的酸奶瓶, 洗干净晾干后, 再装上一些干沙子或碎小石子, 再用小布片把瓶口封紧;小串铃:可以把家里喝完的啤酒瓶盖用锥子锥上小孔, 再用一根细铁丝十个一组穿起来, 这不, 小串铃也做好了, 不过要把铁丝口用线绳缠紧, 否则在幼儿使用时不慎扎到手就不好了;小锣:用废弃的铁罐盖制成;木鱼:可以用竹节制成……只要我们多动脑多利用家长资源, 自制的打击乐器就可以投入到教学中去使用了。
3.简制图谱, 化难为易会欣赏。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 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 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 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 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限, 加之幼儿家长的音乐能力普遍较低, 对于一些音乐作品, 孩子们根本不知如何去欣赏。作为教师就要合理地去引导幼儿去正确地欣赏音乐作品。首先, 教师作为设计者, 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 让幼儿一听就感到悦耳, 再油然而生某些美好的感受, 从而达到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深化幼儿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如可为中班幼儿选取《啤酒桶波尔卡》、《水族馆》、《娃哈哈》等中外名曲, 教师课前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制作出简洁明了的图谱, 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二、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 优化音乐教学活动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幼儿处在形象生动活泼的音乐氛围中, 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 把幼儿带入情境之中。
1.老游戏, 新玩法, 创造趣味课堂教学。我们知道幼儿是无意识的主动学习者, 幼儿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生活、游戏、学习几个要素经常混在一起, 很难说清楚某一活动是游戏、生活还是学习, 这正好为我们在游戏中施教提供了最好的途径。音乐游戏“开火车”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游戏活动, 小班幼儿刚开始接触时很喜欢玩, 可是到了中班后就不太感兴趣了, 往往只能玩一小会儿注意力便开始转移了。为了能提起幼儿的兴趣, 同时又能把新的音乐内容融合进游戏中, 在开展游戏时可以改变游戏的玩法:将原来只是请幼儿坐火车的玩法, 改为请幼儿戴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开火车的“小司机”请到哪个小动物, 大家就要唱一首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这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就提起来了, 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请幼儿一边跟着老师玩游戏一边跟着学唱, 效果很不错!
2.故事引导, 创设课堂情境。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设计, 能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 从而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有些音乐作品不适合用图谱去表现, 这就要发挥我们教师平时的语言故事积累, 创编讲述与音乐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背景, 去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3.以情育情, 在音乐中创造快乐、分享快乐。在学习和生活中, 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 亲耳听一听, 亲手试一试。在孩子们进行集体演唱时, 老师应该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王国。这时教师要蹲下来融入到幼儿中做他们的朋友, 和他们一起唱一起跳, 一起听音乐即兴创作, 很多难掌握的韵律活动就是在和孩子们一起随意舞动中创编出来的。
三、自编儿歌, 提高节奏训练效果
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内容, 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 大脑及身体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 所以节奏感比较差。而农村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地域环境、经济状况等原因, 对音乐接触有限,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从未见过钢琴。开展的音乐活动也只是简单的歌曲教唱, 教师教一句幼儿机械地学一句, 幼儿对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不大。对于此种状况, 可以尝试改变教法, 用拍节奏、念儿歌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训练。如利用晨、午检的活动时间用有趣的数字宝宝来排排坐, 让幼儿认识最基本的音阶。如:“12 3”的唱名是“do re mi”;“1 2 3 4 5”的唱名是“do re mi fa sol”;“1 2 3 4 5 6 7”唱名是“do re mi fa sol la si”。在幼儿初步掌握后, 再编入简单有趣的儿歌。如:1 2 3小猫咪;1 2 3 4 5小猫喵喵叫;1 2 3 4 5 6 7小猫喵喵爱吃鱼。用游戏儿歌的方法, 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学习。在熟练的基础上, 再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
小猫咪, 小猫喵喵叫, 小猫喵喵爱吃鱼。
在此基础上, 再变化出若干节奏型来, 可快可慢, 可切分可附点, 随歌曲节奏形式而定。这样, 幼儿对歌曲的节奏型掌握了, 学唱歌的兴趣浓了, 歌曲很快就会唱了。
农村幼儿园的资源虽然有限, 但我们充分创设条件和机会,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同样可以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使幼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增智、养性、陶性、悦美之目的, 从而促进幼儿身体、情感、智能、社会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要: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城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文章就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策略。
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 篇8
一、解放孩子的头脑,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眼中的世界绚丽多姿,幼儿作品不要求色彩绚烂、形态逼真。教师要突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挖掘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注重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的培养。所以要由老师为主的“我要他画什么”转变为以孩子为主的“孩子想要画什么”上。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绘画、编故事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思考。
如《鞋子的遐想》,我将一只大鞋放在天空、海洋、森林等不同背景下,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有的把大鞋想象成一艘潜水艇,许多美丽的鱼儿围着她做游戏;有的把大鞋想象成一幢高楼,一楼住小兔,二楼、三楼住小猴和小松鼠,门前还有大花园……幼儿在自由发挥的同时,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能充满自信地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动起来
幼儿的思维有具体形象的特点,陶行知提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孩子们的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但是再多的人物形象也是“蝌蚪人”,现实的人物都有动作、有表情,“蝌蚪人”的画缺少了每个孩子自己的特色。
让孩子动起来吧,可爱的脸上做各种各样有趣的表情,知道喜怒哀乐时眼睛、眉毛、嘴巴等不一样的表情特征,可爱的小手小脚做着各种不同的动作, 知道原来身体有这么多好玩的姿态, 把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以孩子的方式添加到他们的画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三、解放孩子的眼睛,激发创造兴趣
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学会观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孩子获得知识的积极态度。幼儿对生动有趣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事与物非常感兴趣,对新奇的东西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师要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理,发现幼儿有价值的兴趣内容,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探索兴趣。
在组织幼儿春游前,我向幼儿提出仔细观察的要求,在后来的绘画活动“春游”中,孩子们将公园美丽的风景、玩过的玩具、小伙伴围坐一起开心的吃东西等情景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完成了这次绘画活动,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有丰富的生活材料,这就是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源泉。
四、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想说、敢说
陶行知指出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思维、理解能力。他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幼儿则表现得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语言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作画。比如画“小老鼠”,我是这样说的:“一条小路,变座小桥,小小眼睛,短短胡须,长长尾巴。”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孩子们很快画出多种姿态的小老鼠。又如画“焰火”,先画一个点,上面画画、下面画画、左面画画、右面画画,红色画画、黄色画画、绿色画画。孩子们边念边画,一簇美丽的焰火就画好了。形象性之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下绘画,效果更好。
五、解放孩子的时间,挖掘他们创造的潜力
陶行知指出:“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既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目前许多家长、老师都拼命地教孩子认字、数数、学英语等,认为这样能发展孩子的能力,其实这样做失去了挖掘孩子创造力潜能的机会。解放幼儿的时间是彻底解放幼儿的基础,应该把时间留给幼儿,让他们有思想观察各种事物,有时间思考,有条件实践,在接触自然和社会中自主活动,创造性活动。大自然是社会的活教材,最自然真实的情境是最好的范画。
六、解放孩子的空间,营造创造性氛围
解放幼儿空间,让他们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到社会中扩大视野,让幼儿接触大自然,认识四季,观察植物变化等,接触大社会参观超市、邮局、电视台等,开阔眼界,发挥内在创造力。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悟、探索,到社会中去体验是一条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途径,把本属于孩子们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们。近几年,由于安全的压力,这项实践活动有所削减,大部分时候只有依靠家长协助完成,实现不了活动目标。要真正解放幼儿的空间,还需得到家长、社会等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庭,要提供幼儿更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的机会,使幼儿获取更丰富、更生动的知识,激发幼儿创造性,展示幼儿的个性和特色。
艺术教育与幼儿的创造想象 篇9
在幼儿艺术教育实践中, 我们意识到, 艺术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手段, 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想象力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幼儿艺术教育是非专业艺术教育, 《纲要》指出, “幼儿美术、音乐教学要教给幼儿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发展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想象伴随着艺术而发展, 成为艺术活动的心理动力和组成因素, 而艺术活动力又为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化、形象化、具体可见可闻的载体, 这个载体是充分自由的, 又能超越时间、空间和生命, 现实幻想的种种限制, 从而为想象创造了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幼儿在载体的交流中很容易通过色彩组合、音调的节奏和弦律、动作姿态和表情等因素产生自由联想, 久而久之想象力不断发展, 如同托着想象的双手, 通过这个载体, 幼儿的想象力才会展开自由的翅膀在广阔的领域里飞翔。
在幼儿时期,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因为幼儿的知识经验少, 也就摆脱了成人的定式化作用的影响, 异想天开, 既离奇而又独特, 正是想象力萌发而又十分活跃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又总是溶入纯贞的情感因素。有个孩子画冰箱的时候, 他说冰箱躺在地上, 他想到的是能够取出放在上层的冷饮;有个孩子把奶牛的肚子上画上个自来水小笼头, 他认为喝起牛奶更方便。这就是创造想象的模型, 也是创造性活动的起步。可见, 在艺术教育中, 不能停留在模仿、再造的基础上, 而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引导他们自由大胆的想象, 把儿童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观念的明确固然重要, 更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在实践中去做的问题。笔者总结几年来的经验体会到, 实践能否收到良好效果, 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索。
一教学中幼儿与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关系的摆正
陶行知先生当年曾针对教育的利弊提出了“六个解放”的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头脑, 让他们从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 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 允许他们提问题;解放儿童的眼睛,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多彩的世界;解放儿童的时间, 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至今日, 陶先生的思想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 教育是为了发展, 我们必须把孩子摆在主体的位置上,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 给孩子一个心理充分自由的空间, 让孩子自由联想, 这是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位教师在教命名画《鸡妈妈搬家》时, 发现有个孩子把小鸡和小鸡的食物搬到了屋顶上, 通常看来这种奇思怪想近乎恶作剧, 孩子却说这是为了防止别家的鸡来抢食物。我们必须意识到, 往往是这些成人不能理解的奇思怪想正是童心世界中多么可贵的东西, 教师此时的态度是鼓励引导其发展还是否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二丰富孩子的记忆表象
创造性想象尽管是不依常规, 仍是建立在头脑已有表象的综合化、拟人化、典型化的结果。由此看来, 孩子头脑中记忆表象的储存对创造想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记忆表象的获得是感知记忆的结果, 尤其是观察能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 接触自然。陶行知先生主张:“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农、工、商、三教九流,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 与万物为友, 并向古今中外的三百六十行学习。”收集丰富的感性材料, 扩大认识眼界, 扩充生活经验。
在活动和游戏中, 通过故事画册、电视节目、乐曲等途径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形象素材, 这都是增大孩子视觉表象的好方法。
三有关的创造想象的形式训练
创造想象的基本方式有这样四种:拟人化、典型化、综合和夸张。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头脑中表象的基础上, 融进个人的理解和情感的自由联想。
如在绘画和泥工课上, 让孩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并设法突出地表现出来, 小猫是胖的、狐狸的嘴是尖尖的、大灰狼巨齿獠牙多凶残, 训练孩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创造想象。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并在音乐、舞蹈中用动作和表情加以体现, 在命题画、手工制作上引导孩子大胆地去做,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训练孩子的创造性想象。
四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
创造想象力的发展并非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总是和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紧密配合, 相互依托。创造思维的新颖性、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是幼儿进行创造想象的重要条件。艺术课上我们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从多种角度去认识问题, 善于接受新事物, 并能随客观事物的变化去主动地探索和适应。避免让自己的思维活动被固有的成见、迷信、偏见等层层的裹头布包缠起来, 我们还要努力改变幼儿园教育中一切束缚儿童思想的观念、制度、措施及方法, 把握教育方向, 更新教育观念, 开拓思路, 使儿童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发展。
此外, 儿童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想象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教育中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艺术教育强大的吸引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独立自信, 尽量少用定性的评价, 而是多肯定、多认同, 逐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人格。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篇10
一、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活动氛围,让他们自由思索、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前提,引导幼儿愉快、主动参与创造活动,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活动氛围,让他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思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最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并使最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比如:在《拔萝卜》教学活动中,借助老公公等角色的情节,引导幼儿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幼儿非常有创意,他们用不同的声音、动作、乐器表现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耗子,不但丰富了情节,而且充实了音乐形象。尤其在表现角色的动态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又如欣赏乐曲《天鹅》时,我启发幼儿进行配乐朗诵。其中有个幼儿是这样“朗诵”的:“一只小天鹅受伤了,我轻轻把它抱回家,给它养伤。可是天鹅很寂寞,它准是想妈妈了。我明天一定把它送回天鹅妈妈的怀抱。”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像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在音乐《狮王进行曲》中小动物们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小动物表演的动作等都是幼儿模仿、想象和创编的因素。由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现表达很难全部预料,所以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教师不要去训斥孩子,而是要学会宽容,并在宽松的氛围中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
二、为幼儿提供自主创造的机会,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
《新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艺术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表达”。但现实教学中,教师们常为了保证活动按计划顺利进行而代替孩子去体验、判断。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往往要求幼儿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感受理解音乐,使幼儿没有机会主动感受、自由想象,只能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参与。在这种教育影响下,孩子们的音乐兴趣会日益减弱,音乐灵性会不断消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幼儿不经意间的创造性的探索倾向,满腔热情鼓励和指导,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那么,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哪怕他们的理解与原音乐内涵大相径庭,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体验。就像《动物狂欢曲》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鼓励幼儿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自由表现,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联想用他们喜欢的颜色,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幼儿画了一对狐狸手拉手,其中一只狐狸的另一只手拿着一朵玫瑰花,另一只狐狸则把另一只手高高举起,形象地表现了狂欢的心情。还有的画了狮子大王过生日,小兔举行运动会等,幼儿通过画面充分表现出各自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当他们富有个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被教师接纳、赞许和分享时,他们体验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这种正向的情绪会激励他们更加热爱音乐。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并细心呵护这些灵感的幼芽,而且要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鼓励、支持和欣赏他们的大胆表现。
三、重视孩子创造过程的体验,在挖掘音乐潜能中让幼儿释放能量,发展能力
幼儿创造性音乐活动的真正目的是强调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心智的满足,在挖掘音乐潜能中让幼儿释放能量,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观念,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幼儿对“过程”比“结果”更感兴趣,因为过程给幼儿带来无比的满足。例如,在音乐活动《两只小象》中,根据歌曲内容,引导幼儿创编两只小象勾鼻子动作,但幼儿在活动中,两两结伴不是在表演勾鼻子,而是在做游戏,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如果教师能马上调整计划,孩子们也许能体验到自主探索和创造参与的快乐,能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细致严密的教学计划固然是必需的,但我们不能为了实现计划而牺牲孩子们享受音乐的机会,不能为了得到设计好的答案而牺牲孩子们自主学习、创造的机会。因为孩子不是为了取悦成人才进行音乐活动的。真正的音乐教育在于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只要从幼儿实际和音乐教育的本质出发,时间上多一点少一点,环节上多一个少一个,内容上动一动改一改,都无大碍。评价音乐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孩子是否更加喜欢音乐,是否促进了孩子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否为他们将来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我们应重视孩子的过程性体验,而非具体的结果。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篇11
[关键词]创造教育;陶行知;幼儿教育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创造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想要成为天才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除了自身努力外,幼儿创造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必须注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加强幼儿创造能力培养训练,可以使创造力在原先基础上提高10%到40%。幼儿创造教育关键在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培养孩子探究学习能力。
一、陶行知的幼儿创造教育思想
1.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具有这种创造能力,只要有合适条件,就可以激发创造潜能,发挥创造能力。在儿童日常生活中,游戏是一项重要内容,他们通过游戏来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比如,在我们大人看来,沙子、泥巴、水等都是十分普通的自然物体,而孩子们可以发挥创造力把它们制作成小泥人、杯子、凳子、河流、山洞等;一根普通的棍子,到孩子们手里就变成了大炮、拐杖、小马。
2.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
努力解放、培养儿童创造力。陶行知在文章《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六个方面,即头脑、眼睛、嘴巴、双手、时间、空间。陶行知认为,儿童创造力得不到发挥,主要是由于受固有迷信思想、误解、成见、幻想影响。
二、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得出的幼儿教育启示
1.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头脑往往受制于迷信、成见、误解、幻想,要激发儿童创造潜能,必须摆脱这些思想观念束缚。为此,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思想,即让儿童独立思考,去自主探究学习,认识客观事物。我们必须改变原来“只听不想”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孩子多动脑、勤思考,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每个儿童都是具有个l生的生命体,教师必须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实际需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让幼儿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观点看法。
2.满足幼儿动手的需要
儿童的智慧来源于动手实践,当前,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孩子主要是学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并不重要。在家里,家长往往替孩子包办一切,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让他们做。儿童天生贪玩,有很强好奇心,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他们用双手接触、感知、认识世界。因此,教师要多为幼儿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决定思维能力,也是儿童创造性的表现,孩子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发挥创造能力。
3.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陶行知认为,很多创造发明都来源于质疑提问中,要求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自由表达。为此,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自由言论权利,尤其是让他们自由提问,激发其创造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孩子提问,认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幼儿知识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求知欲望往往来自于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发挥创造力的前提。
三、根据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进行幼儿教育的建议
1.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我们在培养幼儿创造力过程中,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既不能忽视幼儿的创新思维火花,浪费其创造潜力,也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因此,幼儿创造力培养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适度原则,开展适合儿童成长特点的活动,根据幼儿创造力发展特点,充分挖掘幼儿创造潜能。
2.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探究环境
古有“孟母三迁、择邻处之”,说明个人成长环境的重要l生。—是心理环境,幼儿创造力培养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心理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通过研究发现,实现幼儿“心理安全”、“心里自由”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基本前提。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安全、自由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充分表达个性,独立思考、自主行动。这样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活跃性,充分激发幼儿创造潜力,发挥其创造能力。二是物质环境,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其自由想象力,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3.教育者应当树立正确的创造教育观
音乐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 篇12
一、音乐游戏以幼儿为核心主体
近年来,在实际的幼儿教学当中,都已经把幼儿当作主要的核心主体,而通过开展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就凸显出了幼儿的核心主体地位。在音乐游戏当中,幼儿既是参与者,也是主导者,通过开展音乐游戏,可以明显改善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提升幼儿学习和游戏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音乐游戏教学当中,幼儿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激情和内在潜能,幼儿在音乐游戏当中探索知识,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创造力会明显提升。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音乐教学当中,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去感知音乐,掌握音乐节拍和韵律等,让幼儿根据自身的领悟程度自由表现。
二、培养幼儿音乐游戏能力,提升幼儿创造力
在实际的音乐游戏当中,主要用到图片和相关饰品等生动的教学用具,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可以在多方面感官刺激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音乐游戏能力。还可以在借助多样化教具的基础上,使得幼儿迅速理解相关知识。在音乐游戏当中,幼儿都可以实现角色创造,让幼儿亲身感受和感悟,在理解饰演角色之后,要增加相关动作和相关表情,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饰演角色和表现角色。总的来说,在音乐游戏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完成角色创造工作,通过利用生活当中的玩具材料创建情境,提升学生游戏能力和创造力。
三、多样化音乐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创造力
1.给予幼儿更多的游戏选择机会。
音乐游戏本身就存在自主性特点,因此对于开展音乐游戏来说,每个幼儿都是自愿的,在音乐游戏参与当中也是自由的,音乐游戏属于幼儿的自身活动。在实际的音乐游戏开展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保证游戏气氛足够轻松愉快,游戏参与主动权交给幼儿们自己,幼儿可以随意地在游戏当中表现自己。音乐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游戏内容和饰演角色,培养幼儿兴趣,提升幼儿游戏参与主动性,最终提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2.结合幼儿自身特征,明确音乐游戏内容。
在音乐游戏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的自身情况和发展特征,根据幼儿自身特征因材施教,还要在考虑周围环境和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明确游戏内容,要设计出利于幼儿成长的游戏方案。音乐教师还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不同幼儿对于音乐产生的不同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幼儿真正感兴趣的音乐游戏开展方案。在设计的音乐游戏当中,不仅要充满趣味,还必须进行问题情景有效创建,激发幼儿内心兴趣,赋予幼儿探寻新知识的欲望。另外要在设计当中留给幼儿创造点。
3.通过培养幼儿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其创造力。
在音乐游戏开展过程中,要想提升幼儿创造力,也要大力培养幼儿思维创新能力。一方面来说,要为幼儿创建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发展能力。幼儿自身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必须为幼儿渲染出开放氛围,使得幼儿具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才能真正激发出内在潜力,提升自身思维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幼儿思维创新能力,必须完善语言环境,利用语言进行游戏情景创建,为幼儿创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在音乐游戏开展之前,都必须保证语言得当,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创造性音乐教育】推荐阅读:
幼儿园创造性音乐活动08-18
幼儿创造教育05-22
艺术创造力幼儿教育05-14
幼儿创造性发展11-04
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策略06-17
幼儿创造力08-16
幼儿创造能力培养论文09-11
幼儿创造型个性培养06-2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2-14
培养幼儿创造力论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