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创造教育

2024-06-20

汉字与创造教育(精选9篇)

汉字与创造教育 篇1

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后,一时间汉字书写成为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这一节目的播出,除了为汉字各种书写本身带来了一些思考之外,也引发了笔者对当前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中学汉字书写教育是我们国家培养21世纪优秀汉语言人才的基础,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当前全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试验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学汉字书写教育模式的改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要求在中学汉字书写教育中,要关注、研究和创新教育模式,通过探寻新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书写热情,开发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全面思考、认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提高汉字书写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从汉字听写大会看当前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现状

汉字听写大会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们对所谓的“汉字危机”感到忧心忡忡。从目前大多数中学的情况来看,汉字书写教育的作用并不明显。中学汉字书写课程定位模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具有系统性,缺乏个性体系的建立,缺乏开放的意识,致使教学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够让学生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人文理念体现不够。

1.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汉字书写教育认知不足

在部分中学还存在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只关注成绩,而不重视孩子汉字书写教育的情况。这些观念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本人以及学校汉字书写工作的安排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家长和学生本人认为,是否参加汉字书写教育对自己意义并不大,而一般谈到的汉字书写教育,目的无非是要通过设定的活动项目,提高成绩。这样的片面想法,导致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汉字书写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许多家长和学校都认为搞汉字书写、开展汉字书写教育占用孩子大量学习时间,导致学校汉字书写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发挥。

2.学校开展汉字书写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

开展好汉字书写教育,能发挥好其在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当前,学生、学校和社会对于汉字书写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和对汉字书写的功能认识还不够深入。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很多人还只是简单地认为汉字书写无非就是练练字而已,而没有将汉字书写教育上升到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度和高度去理解。类似的观念,也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重的姐碍。

3.汉字书写教育师资力量与水平存在一定缺陷

高水平的师资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教育资源,直接影响学校相关领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中学汉字书写师资存在力量不够的现象更为严重,一般的学校都是学科老师兼职来做,几乎没有专职的汉字书写教师。即使有专职的汉字书写教师,其专业能力和水平也是十分有限的。加之,学校在进教师、补充新鲜血液方面资源不多,长期受不到重视,教师水平一直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

4.汉字书写教育基础设施与管理不完善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才能保证相关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多数中学的一些汉字书写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更谈不上配置现代化的汉字书写教育设备。学校建设资金有限,加之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不够,学校不可能将并不充足的资金大量投入到汉字书写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同时,一些中学在汉字书写教育方面没有正规、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对汉字书写教师、汉字书写设施、汉字书写教学等采取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这些微观的管理制度缺陷,加之学校宏观上对汉字书写工作的无目标化,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发展带来严重阻力。

二、从汉字听写大会看中学汉字教学创新的原则

从媒体对汉字听写大会的热议,我们感觉到当代中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缺陷的严重性。因此,在今后汉字书写教育创新设计中,只有对课程的设计、组织以及实施等方面在方法上和要求上体现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结合,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全面提高汉字书写教育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这一过程,笔者认为,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是遵循系统化原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由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组成。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以某一汉字书写专题进行教学,也要与整个体系吻合,不能随意选择,在专题的教学中也要体现出系统化,这个专题内部的课程教学板块设计、课程的扩展等都要在一个体系内设计而成。

二是遵循理论化原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书法赏析,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书写技能传授,而应该是从书写教学中进行总结提炼,得到一些知识的升华,进而形成一定的理论,将学生从对课本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系统的理性认识。

三是遵循深入性原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不断深入,引导学生在更高和更深入的层面去升华自己;对教育内容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从深入的角度去挖掘出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三、从汉字听写大会看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的突破口

从汉字书写大会所反映出来的学生汉字书写的各种问题来看,要做好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工作,就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汉字书写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找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汉字书写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教育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汉字书写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在汉字书写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出汉字书写教育的开放性;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要实现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独特的活动效果,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汉字书写教育之中,实现因材施教。

1.对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的定位要由传授知识变为能力培养

中学汉字书写教学,对于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基础支撑作用,这个作用的表现是间接和隐性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一起冲击着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作为一门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这一阶段,中学的汉字书写课程就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在汉字书写活动开展中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

2.要由封闭式教育方式变为开放式教育方式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范式,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同时,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感觉上汉字书写课没有新意。另外,由于在汉字书写教育课堂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教学必须辐射到课堂外,教学内容和空间也要拓展到社会、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通过汉字书写素养的建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并积极探索智慧人生。

3.要实现汉字书写教育中师生的良好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越多,汉字书写教育的效果就会越明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将每节课设置有汉字书写教育趣味点,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把汉字书写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直观性了解,提升汉字书写教育的趣味性和学生主动参与性。教师要根据汉字书写教育的特性,在教育开展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汉字书写教育的组织,注重师生的情感和知识沟通,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师生和谐融洽的共同活动氛围。

四、从汉字听写大会看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实现路径

汉字书写大会提升了中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自觉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今天,中学汉字书写教育有必要也必须十分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调适,变革教育模式。

1.要注重深入挖掘汉字书写教育的趣味性和思想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活动体验

中学时期的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在一个还不是很稳定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也十分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接受各种社会思想的挑战,或是被其熏陶感染。汉字书写教育的开展应该是对时代精神、所弘扬的正能量等的一种深入挖掘,汉字书写教师要注意对汉字书写教育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找到能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启迪学生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将相关的思想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从而得到更大更深入的人生启迪。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情操的熏陶,要在汉字书写教育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汉字书写教育中真正体验到汉字书写之美,使其真正在汉字书写教育中达到心灵共鸣,获得对汉字书写教育最深层次的体验,作为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和人生体验。

2.要在汉字书写教育中投入更多更深厚的真挚情感,通过汉字书写教育开启学生智慧

汉字书写教育设计要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应该是鲜活的、充满感情的,也应该是充满真善美的,它所体现的世界应该是全面的、无所不包的。因此,中学教师在进行汉字书写教育时,要注意抓住汉字书写教育的感情表达方式,投入丰富的感情,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从而与汉字的世界融为一体,形成感情上的共融,得到对自己现实生活进一步的体悟,培养出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要注重介绍汉字书写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反映的时代内涵

由于当前中学汉字书写教材缺乏系统性,因此,在知识理论体系上对人文性和知识性的结合不够。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中学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注重以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中心,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下的汉字书写教育内容,以各个时代的汉字书写对文化的影响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授课教师在开展汉字书写教育时,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书写教育的内核,加强对大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让学生立足自身所处时代背景,加深对汉字书写内涵和时代内涵的理解。

4.要注重将汉字书写教育与当今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中学汉字书写教育,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在整个学生培养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汉字书写课程中,许多经典汉字书写内容都是各个时代不断锤炼最终留给后人的,它所含有的深刻思想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对于今天的中学生,仍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中学汉字书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立足长远,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增长才识、拓宽视野。同时,也要将汉字书写教育中所体现的思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深入思考,学以致用。

中学汉字书写教育模式改革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必定会涉及到对人文理念的定位问题,涉及到对教育模式改革和重新建立问题等等。总而言之,不论什么时代的汉字书写教育,它所反映的世界一定是一个全面的、精彩的、充满意义的世界。作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当代中学生应该在汉字书写实践中,正视汉字书写教育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好地挖掘汉字书写的精髓,从中找到人生的真谛,发现真善美,发挥汉字书写教育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勇海.“汉字听写大会”背后的文化担当[N].检察日报,2013-06-14.

[2]骆俊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娱乐至死”时代的一次逆袭[N].东方早报,2013-09-10.

[3]王雪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带来的喜与忧[N].中华读书报,2013-09-18.

[4]贾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N].光明日报,2013-10-19.

[5]王振刚.对键盘时代写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

[6]黄荣瑜.网络时代中学生书写能力的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2.

[7]拜书婷.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1

汉字与创造教育 篇2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汉字文化的神奇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知道汉字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能力:收集分析资料能力,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力。

课前准备:师生开发有关汉字的课程资源。

二、学生分析:

在学生心目中,“汉字”只是一种书写的工具,一种交流的符号,会写、会用足够了,学生对汉字缺乏整体的了解和感情上的认识。因此,本课没计立足深远的历史背景,设计了实践操作、猜想、探寻、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追根寻源”“解读奥秘”中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三、内容分析: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只是提示了一些示范性的知识点或信息资源,给学生留出了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特点,体验、感受汉字文化的神奇魅力和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1.收集资料 2.实践操作 3.师生互动

六、教学手段:借助互联网和师生收集相关文字资料。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文字的起源

1、出示课件,引导质疑,导入新课。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几组生活中的图片,请快速浏览图片,说说你从哪张图片中获得了怎样的信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汉字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在它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信息和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传给后人。同学们!从你接触、认识汉字的那天起是否在你的脑海里产生过一些疑问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疑问非常有价值,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了解汉字的创造和发展吧。(板书: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2、阅读52页内容分,思考:在汉字还没产生之前的远古时期,人们要把事情记录下来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师:请把书翻到52页,阅读52页课文,并思考:在汉字还没产生之前的远古时期,人们要把事情记录下来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师生交流,随机板书:记事)

3、角色体验:学生当一回考古学家评评各种记事方法,认识到我们祖先创造汉字的原因。

师:(出示结绳、刻木、画图记事图片)你想对哪种记事方法进行评价?(预设:怎么记事的?为什么没有延续到今天?等方面来评)。

生交流评价。

师小结:是啊,不仅咱们猜不出,而且在记录时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我曾看过一个与刻木记事有关的故事。古时有个佃户向他的主人交了五百斤租米,用木炭在竹片画了五条线。天长日久,土司搬出自己的帐本,硬说他只交了五十斤。凶狠的土司头人说:“你不是只画了五条线吗?”,你看,他就是这样利用刻木记事的缺陷,害得无数穷苦人倾家荡产。正是有了这样的不足,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尝试用一种更简洁,能让所有人明白的符号来表达意思,那就是——字。那汉字是谁创造出来的?怎么创造出来的?

活动二:探究汉字的创造

1.放视频,交流感受。

师:我国古代流传着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请注意看这段视频!你从故事中捕捉到了怎样的信息?

生交流。(预设答案:汉字不是仓颉一人造的,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

2、由甲骨文引出播对汉字的多种造字方法的了解

师:你知道,有迹可查的最早的汉字是什么?(甲骨文)

师:(出示甲骨文图片)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资料,对甲骨文你了解多少,赶快说说吧。

(师生交流)

出示: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人们把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至今仍然有1250个字活用到了今天,我们正是借助这些甲骨文,了解到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所以甲骨文是非常珍贵的考古文物!

师:你对甲骨文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师:(出示十二生肖)老师还找到了甲骨文的十二生肖,猜猜看,哪个是你的生肖?我也想让大家帮我找找我的属相在哪里,可以吗?(生上台操作)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来的?(形状),从这些早期的汉字,我们可以看出来,汉字是由图画演变的。例如你们看这是一把“勺”子,怎么演变为汉字的呢?

师:象这种造字方法造出的字被称为象形字。象形字只是汉字造字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造字方法?

师:把“扌、台”组成一个什么字,表示什么意思?,哪部分表示意思(扌)和什么有关(手)叫形旁,哪部分表示读音(台)叫声旁,这种造字方法造出的字被称为形声字。从中我们也发现了汉字的一个特点:既有形又有声,

(师生交流)(板书:有形有声)

师:用形声字方法能创造出的字很多呢!例如某个字的形旁和声旁各是什么?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妇)它是象形字?是形声字?它是根据什么方法造出来的呢?我们具体分析之后你就会弄清楚的。这个字是怎么组合的“女、彐、”组成“女”是指……“彐”又是指……组合后表示……)

(师生交流)

师:很有意思吧,那“男”字呢?谁能讲讲。

学生讲述……

师:这样的字都反映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代表一定的意义,叫会意字,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这样的方法也能创造出很多字。如:从,掰,看。你们在下面用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表达这几个字的意思。

师:此外又产生指事、假借、转注等文字。这样真正的汉字诞生了。(板书:汉字)

活动三:探究汉字的发展

1.播放视频,了解汉字的演变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探究了汉字的创造历史,那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呢?请看视频,你捕捉到怎样的信息?(预设答案:汉字经历几个阶段的演变等,“马”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简写汉字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视频定格: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马”字。

生答……

1.学生用不同字体书写“马”,在体验中感知汉字变化的规律。

师:这些我们熟悉的汉字是经过几千年漫长发展演变而来的,请同学们分别写一写这几个“马”字,在写的过程中好好体会一下汉字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学生交流……

1.总结汉字的特点。从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感受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在文字上的创造力。

师:(出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字逐步演变为拼音文字,而我国的汉字却始终保持了音形意统一的方块字特点)我们又了解到汉字的又一个特点是方块字。(板书:方块)

师:是的,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图形到方块字、从图画到笔画、由繁到简、由难变易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在文字上的创造能力。正是这种充满智慧的创造,才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活动四:神奇的汉字

1.从游戏中感受汉字的神奇之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汉字还有着神奇的魅力呢!现在让我们围绕着汉字作几个游戏,找找汉字的神奇之处吧!

单字组词:工,人;孙,子;……

(师生交流)

单字组句:为一学生了切组成句子。

(师生交流)

猜一猜汉字的谜语如:15天(胖)重逢(观)日月同辉(明)

(师生交流)

1.在书的54-55页内容中寻找汉字的神奇之处。

师:,我们书中至少介绍了文字的四个神奇之处,请快速浏览书的54-55页,找一找吧。

1.百福图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福字竟然有一百多种写法呢?汉字真是灵活多变、千变万化!

2.外国人称赞汉字

3、五笔

师:你又体会到了汉字有什么神奇呢?

小结: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又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4.汉字简洁

师:同学们看在字体、字号、同样大小、内容又相同的情况下把汉字和英语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说明汉字简洁,表达的内容最多,非常实用!

小结:汉字无论从字形还是字义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汉字就是这样神奇!

3、欣赏书法字体。

5.师:作为中国人都知道书法是汉字最完美的表现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请欣赏这样几个艺术字(…………出示欣赏)

“舞”(预设:感受到激情奔放)

(师生交流)

“福喜”(预设:吉祥喜庆)

师: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小小书法家,这是我校一些学生的作品,请欣赏!(预设:这是我校校名,每个学期都更换,是从众多学生中筛选出最佳作品来题写的。

4、总结升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

师:了解了汉字的创造和发展,你有什么感慨呢?

师:我们的汉字不仅是一门工具,还是一门艺术,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首诗,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作为中国人,为汉字的魅力而深感自豪。让我们带着这份激情赞叹我们的汉字。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学好汉字,用好汉字,写好汉字,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传承和发扬下去。

汉字与创造教育 篇3

开幕式上, 韩国岭南大学校总长李孝秀教授到会并致词, 韩国汉字汉文教育学会会长宋秉烈教授致欢迎词。韩国成均馆大学汉文教育科李明学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谢锡金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国英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 并就汉字教育的必要性、汉字学习评估及汉字教学的科学化等重要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3篇, 内容涉及汉字基础理论研究、汉字理论与汉字教学的关系、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关系、汉字文化圈中各国汉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汉字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汉字教育的现状及评估、汉字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等诸多方面。22日, 大会分7组共14场进行讨论, 来自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多个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1位学者分别宣读了论文, 并进行了认真的交流。会议气氛热烈而友好, 充分体现了各国与会专家对汉字理论及汉字教育的多角度思考和探索。

闭幕式由韩国成均馆大学许喆教授主持, 韩国汉字汉文教育学会会长宋秉烈教授代表东道主作大会总结。会议决定, 第三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将于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汉字与创造教育 篇4

4汉字和书的故事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

2、能够借助其他方法和其他文字资料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

3、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影音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汉字的知识和相关信息。

四、学生分析:

在学生心目中,“汉字”只是一种书写的工具,一种交流的符号,会写、会用足够了,学生对汉字缺乏整体的了解和感情上的认识。因此,本课没计立足深远的历史背景,设计了实践操作、猜想、探寻、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追根寻源”“解读奥秘”中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五、内容分析: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只是提示了一些示范性的知识点或信息资源,给学生留出了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特点,体验、感受汉字文化的神奇魅力和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的奥运会吗?还记得开幕式上的情景吗?看过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谁来说说看完这个开幕式,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说)那我们再来重温其中的一个场景好吗?(放录像:和字演变)你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个和字的演变,不仅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我们中国人和谐向上的精神,更体现了我们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神秘的汉字王国,去探寻一下汉字的创造与发展。(出示课题)

(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相信,对于汉字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从我们认识的第一个汉字开始,便与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我们都在阅读它,书写它,我们与别人的交流很多时候都需要用汉字来表达,汉字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可是文字是人类一诞生就有了吗?在没有文字以前,你知道人类是记录事情的呢?(生答)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生介绍三种记事方法)

1、活动:如果没有汉字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远古部落。尝试一下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是怎样记事的。(课件展示环境)黄河边上的一个部落里,最近发生了一些事,请每个小组尝试着用古人的方法来记事,然后咱们再来猜猜你们记的是什么事情。发给学生纸条。分组完成事情的记录。

学生活动汇报,大家猜他们想表达的是什么事。同学们评价这种记事方法。

教育的解放与教育的创造 篇5

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功奥秘其实就是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由于解放了农民, 我们的餐桌开始丰富起来;由于解放了工人, 我们的日用消费品开始丰富起来;由于解放了资本, 我们方方面面的发展速度快了起来。

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世界公认:我国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 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是, 我国的教育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还没有达到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程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的解放仍然不够。

60多年前, 陶行知先生曾经呼吁教育的解放:“创造的儿童教育, 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 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 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种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 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 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使他长得更有力量, 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 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所以, 他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小手, 解放孩子的大脑, 解放孩子的时间与空间。

现在看来, 陶行知先生的呼吁仍然没有实现。教育的解放仍然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 解放学生。要从分数的牢笼中解放学生, 让他们不再为分数而活着, 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其次, 解放教师。要从考试的镣铐中解放教师, 让他们不再成为考试的囚徒, 让他们真正地享受幸福完整的教学生活, 体验教师职业带给他们的成长、尊严与快乐。再次, 解放校长。要从评价排名的恐惧中解放校长, 让他们聚精会神地思考教育, 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教育行家里手。最后, 解放教育厅的厅长、教育局的局长。要从一个个升学的指标中解放厅长、局长, 让他们不要“跑部钱进”、不要“仰人鼻息”, 而是从对上负责变为对下负责、从对分数负责变为对未来负责。一句话, 解放教育的关键是“还权”, 把那些本来属于学生、教师、校长及厅长和局长的东西还给他们。

改革开放至今, 尽管教育的能量没有充分释放, 但还是有许多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在制度的夹缝中顽强而执著地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创造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教育奇迹, 为我国教育增添了些许春色。尤其是来自民间自发的教育探索, 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问题在于, 由于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没有根本的变化,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民间力量, 基本上还是在带着镣铐跳舞。一方面是有形的镣铐, 各种考试、评比、检查、评估, 让人无法动弹超越;另一方面是无形的镣铐, 各种心理的压力、舆论的压力, 让人无能为力。

笔者发起的新教育实验, 作为民间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 2000年至今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 发展到全国100个左右的县级实验区、3000所实验学校, 300多万教师与学生参加了实验。新教育实验以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 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等十大行动为途径, 努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以及教育科研的范式。新教育实验倡导“晨颂、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 “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教师成长模式以及新生命教育、“每月一事”等项目, 受到了一线教师与学生的欢迎, 一大批平凡普通的教师在新教育实验中脱颖而出, 享受到专业成长的快乐。而孩子们则通过新教育实验, 与那些人类最崇高的思想对话, 感受到教育本身的魅力。

尽管新教育实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但是它的成长却是困难重重。尽管事实已经不断证明新教育实验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但是在分数的压力下, 许多学校仍然心有余悸, 不敢放开手脚。所以, 笔者认为, 我国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需要进一步“解放”。

民间的力量是巨大的, 民间的智慧是无限的。给民间多大的舞台, 它就能够创造多大的精彩;给民间多大的空间, 它就能够演绎多大的辉煌。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多地汲取民间的教育智慧、更多地吸引民间的优秀人才、更多地引入民间的教育资本、更多地释放民间的教育能量。一句话, 期待教育的更大“解放”。

汉字与创造教育 篇6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的专门人才。从规划课程来看,该专业主要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这三门语言类课程。另外,很多学校也会为该专业的学生开设《汉字学》课程。就《汉字学》而言,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会学习该课程之外,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会让学生学习该课程,比如,王宁先生的《汉字学概要》《汉字构形学讲座》等。相比较而言,后者存在的时间较长,学者们的研究也较为充分,而如何开设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则需要我们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进而从方法和效果上取得突破和创新。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课程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要想解决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教学方法的问题,必须认真思考该专业开设《汉字学》的必要性,一方面是《汉字学》在该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跟汉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的区别所在。另外,我们也需要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考察。

(一)汉字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开课程中的作用

总体来看,《汉字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贯通作用

这里所说的贯通作用,主要指学科知识的贯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几门语言学课程,这几门课程中都有关于汉字知识与理论的内容。但这些内容都各有侧重点:《现代汉语》中的汉字学知识主要是关于当今通用汉字的笔顺、部件、笔画序、汉字规范的知识,《古代汉语》中的汉字学知识主要是关于汉字的造字、构形、字体、字形演变的知识,《语言学概论》中的汉字学知识主要是关于汉字的性质、汉语与汉字的关系等。显然这些汉字学的知识是不系统、不全面的,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则可以将这些内容贯通起来,让学生对汉字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与了解。

2. 强化作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除具有知识的贯通作用之外,还具有知识的强化作用。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学生掌握的汉字学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既表现在汉字理论知识上,也体现在具体汉字的形音义知识方面。而在《汉字学》课上,该专业的学生会接收系统的汉字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训练。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以便应对教学中随时碰到的各种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个体汉字形义关系的认识,从而在汉字教学时自如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3. 指导作用

除对汉字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教学外,还需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方法的教授,即《汉字学》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一般的《汉字学》课程重在对于汉字本体知识的讲授,而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汉字学》一定要有专门的篇幅讲授汉字教学的相关问题,从理论和方法上对他们进行引导。从另一方面来看,该专业的《汉字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更注重培养该学生解决汉字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文化传播作用

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汉字学》不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即让该专业的学生在《汉字学》课堂上通过汉字相关知识及理论的学习,来获得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就是该专业的《汉字学》还有文化传播的作用。因为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汉字教学,比如,部首教学法、同类汉字集中教学法等,很容易让留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如果在此过程中巧妙地将汉字的教学与文化的传播融合在一起,在汉字学习的同时,让留学生更多地了解隐藏在汉字背后的故事,了解更多与汉字相关的中国文化,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行为。显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汉字学》课堂上需要对相关的汉字文化知识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学习。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

从目前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相关调查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汉字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这是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到合理且充分的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所以授课老师常常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汉字学》教学目标为参照,或者直接以后者的目标为准,致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觉得特别需要的知识、理论不够用,而有些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则暂时派不上用场。

2.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很多学校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汉字学》的时间不长,故而没有太多可借鉴的先例。其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可参考的更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课程的内容或框架,从而使得内容过于专业,这样比较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这里的问题在于授课老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了解不够全面,未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把对该专业学生而言最急需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他们。

3. 教学策略或方法缺乏科学性

由于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缺乏科学全面的了解,对该专业开设《汉字学》课程的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从而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存在偏颇或不合理之处,致使在教学策略及方法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方向引导,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在《汉字学》课上把握不住重点,进而造成学习积极性减弱、学习效果不明显等种种问题。最终结果是在面对实际的汉字教学工作时,常常被留学生随机提出的各种问题难住,或者是给出的答案不能让留学生信服,影响了课堂质量。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尽管赵金铭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汉字与汉字教学的问题,从教授者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不过这些方法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该专业教学目的和课程设置的前提下,从教学方法上做出创新。就《汉字学》的教学而言,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引导,以使他们在获得汉字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尽快提升自己的汉字教学和研究能力。

(一)重视对汉字形体的分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一般认为汉语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二性的。虽然汉字是为了记录汉语才产生的,但汉字又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这集中表现在汉字的形体上,因为形体才是汉字最核心的要素。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汉字形体的教学自然成为对外汉字教学的重点。从而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课堂中,要让该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对于汉字形体分析与考察的重要性,具体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

1. 重视对汉字形体演变的考察

当今我们所使用的绝大部分汉字都是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其结果就是汉字字形的不断改变。只有认识了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才能在给留学生讲授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将枯燥的汉字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历史的游历,进而让留学生更加容易记住所要学习的汉字,并且知道这个汉字为什么写这样而不写那样,从而加快学习的速度,提升学习的效果。比如,给留学生讲授“奔跑”的“奔”字时,告诉他们这个字早期像一个人甩开胳膊迈着腿,表示人跑得非常快,经过书写演变后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奔”。

2. 重视对汉字形义统一特性的把握

汉字形义统一性是汉字的根本特征之一,它是汉字经久不衰的原动力所在,因而也是汉字学习者与教授者必须把握的关键点。汉字形义统一性的一个功能是有助于汉字学习者将汉字的字形与所记录的词义联系在一起,从而减少汉字书写过程中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帮助区分形近字。比如,“即”和“既”这两个字,其形体较为接近,所记词义也容易混同。如果我们从汉字形义统一特性入手,便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即”的古字形像一个人伸着脖子面对着食器,准备吃饭,从而引申有接近、靠近、即将等用法;而“既”的古字形则像一个人吃饱了饭,调转头背对着食器,将要离开的样子,引申有结束、已经等用法。显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很需要掌握汉字的这些特性,这也是该专业《汉字学》的学习重点之一。

(二)重视对汉字字义与所构词词义的沟通

虽然汉字是相对独立于汉语而存在的,但汉字的形体是为了记录汉语而造的,从而汉字的字义与汉语的词义在某一时段是一致的,只是后来词义不断引申,才与字形有了一定的历史差异。不过,这并不影响字义分析对词义理解的价值。比如,“突然”这个词,我们在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讲授的时候,学生需要记住“突然”的主要用法: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很显然,要让留学生死记住这一用法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稍加引导,告诉他们“突然”的词义与“突”的字义有非常直接的联系,而“突”正表示“犬从穴中暂出”,即犬从穴中突然而出。后面的这一解释特别形象,非常有助于留学生联想记忆。这就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常用汉字的字义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从而在词语教学中可以运用自如。

(三)重视对汉字理论的思考与探究

汉字的教学与汉字理论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教得好,首先要对汉字的基本理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因为在汉字教学过程中,随着教授对象的不同,授课老师碰到的问题也会有所差异。比如,笔者在给留学生上课时,一个韩国籍的学生曾问了一个问题:“内”和“內”是不是同一个字,如果是,为什么形体有差别。其实,“内”跟“內”的差别是新旧字形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汉字改革时提出的一个论题。事实上,在给留学生教授汉字时,所碰到的汉字理论的问题会有很多,需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

(四)重视对汉字规范工作的跟踪与规范成果的学习

除上面谈的几个方面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汉字规范工作、学习汉字规范的成果。该专业的学生在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教授汉字汉语时,常会碰到某个汉字的字形、笔顺序、笔画数、异体字、同形字等问题。很多时候采用的方法是向同事请教,然而,同事的解释也未必具有权威性。关于这类问题,国家语言文字规范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成果非常具有权威性。基于这样的事实,就需要《汉字学》的授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一些本专业常用到的规范成果进行介绍或专门讲授,比如,《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2009)、《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2009)、《汉字部首表》(2009)、《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1999)等。这类规范字表对汉字字形、笔顺、归部等的规范很容易帮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解决他们在汉字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跟规范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对这类规范成果的认识。

四、结语

总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专业,后者在课程设置和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还有很多亟需探索研究的论题。《汉字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既关联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关于汉字和文字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也进一步加深了该专业学生对汉字性质、汉字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帮他们夯实了汉字基本知识。只有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性质入手,我们才能更加科学地设置《汉字学》的教学内容,才能探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效度和信度。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不同于汉语言文学的一个新兴的专业,该专业开设的《汉字学》课程在课程性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其独特性。就课程性质而言,主要表现在具有贯通作用、强化作用、指导作用、文化传播作用等。目前,该专业的《汉字学》课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策略或方法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需要重视对汉字形体的分析,重视对汉字字义与所构词词义的沟通,重视对汉字理论的思考与探究,重视对汉字规范工作的跟踪与规范成果的学习。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字学,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学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汉字与创造教育 篇7

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创造学会常务副会长罗成昌, 长期致力于创造学和创造教育、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研究和实践, 是我国较早提倡并推动创造学和创造教育研究实践的学者之一。

罗成昌介绍, 经过30年艰难曲折的发展, 我国创造学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目前仍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主要归因于通过创造学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的操作性不强、实践研究相对较少, 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培育相对滞后等。

从上世纪80年代起, 罗成昌就开始了创造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早在1989年, 罗成昌先后将成都市两所大型完全中学改建成科技创造发明学校, 成为四川青少年科技发明教育示范基地, 开国内创建发明学校之先河。

在此基础上, 罗成昌策划组织指导了对成都市工读学校学生进行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实践, 效果立竿见影, 不到百日就出现了发明作品, 其中两项作品分别获四川省1992年青少年发明展银奖和铜奖, 一项作品获1993年全国发明展青少年组银奖, 从此, 两位工读生走上新的人生道路。这一实践彰显了创造力开发独特的育人优势和功能, 是全国首创, 在全国工读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积累, 罗成昌将分散于创造学和创造教育中有关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技术和方法予以概括、整合, 结合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加以丰富发展, 形成了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四大核心技术:启迪创造性思维, 开发创造潜能的技术和方法;指导科技发明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在基础教育进行创造性教学, 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创造力, 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策略和方法;创造力测评的技术和方法。

20多年来, 以核心技术为基础, 罗成昌逐步形成了《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企业干部职工创新能力开发》《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开发》《大学生创业潜能开发》《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等针对不同人群创造力开发的八大系列讲座,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培训;他先后出版了相关论著3册60余万字, 论文集7册约100万字;先后获得省优秀科研成果等省市级先进奖近10项;他在四川省厂矿企业、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基础教育部门等, 就创造力开发和创造教育开展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应用探索, 硕果累累, 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化学教学与创造教育的融合 篇8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渗透创造教育?我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认识创造教育的功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所谓创造,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或制出新产品,也就是新的独创。当今世界如此丰富多彩,都是人类不断创造的结果。就化学而言,现有的许多理论和规律,元素和化合物,以及日新月异的化学新材料、新工艺、新成果,无一不是人类发现和创造的结果。就学生而言,由于认知水平和能力所限,虽不能创造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事物,但凡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去发现自己尚未知晓的知识和事物,或运用它去设计的实验,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都是创造,尽管他们发现的问题、设计的实验、想出的办法,前人或他人早已解决,但对学生自己来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就应该算作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出的一种创新精神,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

二、挖掘教材潜力,设置创新情境,营造创造空间,展现创造前景,激发创造兴趣。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化学创造史实和广阔的化学创造前景,我们要努力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找准其与创造教育的最佳切入口和结合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创造志向,增强创新意识。如介绍我国古代黑火药、造纸、瓷器等化学工艺的发明,介绍我国近代制减专家侯德榜及他的“侯氏制碱法”,介绍现代化学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成果,号召学生学习创造者们的创新意志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明白化学创造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塑造他们的创造人格。

三、抓结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在认识创造含义及功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创造教育的重要环节。

创造能力是人类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人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一种能力,人的创造能力主要取决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阶段就能创造性地学习,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从而在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中具有创新性素质,可持续发展。

1. 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教与学。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机械记忆、求同思维和模仿运用,尤其不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影响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要改变那种课堂上老师把结论和盘托出,学生死记硬背、容器般接受的教学习惯和模式,创造性地教,重视过程教学,采用启发式,设置探究问题、激发思维的情境,引导启发学生经历感知、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从中发现真知,得出结论,形成概念,掌握方法,感受顿悟。如在学习铁的化学性质时,我重点对铁的性质通过有关实验(铁燃烧,生锈与酸、硫酸银反应)、对比实验(镁燃烧、锌、铁分别与酸作用),让学生感知不同现象和事实,并创设问题:(1)上述有关铁的几个实验体现了铁的什么性质?(2)镁在空气中就能剧烈燃烧,而铁需在纯氧中才能燃烧,说明了什么?(3)根据锌、铁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不同现象,我们应该给铁的化学性质作怎样的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感知,设疑诱思,学生积极深究,分析推理,很快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即比铜活泼,但又不如镁、锌活泼,是化学活动性处于镁、锌和铜之间的一种金属。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主动地探求、理解所学内容,并感受到自己“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喜悦。创造性地教,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好奇心,引得学生会观察,敢质疑,勤思考,善于实践,勇于争辩。尤其要有意识地鼓励和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2. 加强实验的探索性,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科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和规律,培养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验是创造的摇篮,几乎所有的创造发明都要经过创造发明者无数次的实验,并经实践捡验才得以诞生的,我们要努力挖掘实线教学的丰富内涵,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沃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尽可能把没有危险、学生容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或把一些验证性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边讲边实验,或是挖掘教学内容中有探索性的问题,设计成探索性的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实践创造技法。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才具有价值,也只有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人的创造力才有用武之地,创造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创造教育还要尽可能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中多方联想,大胆猜测,捕捉灵感,提高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和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1)怎样才能更快地点燃木材或煤?怎样使煤或木柴燃烧得更旺?(2)怎样使汽车发动机中的汽油充分燃烧,产生最大的动力?通过我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情绪高涨,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见解,如: (1) 改造炉灶结构,让空气流通;用鼓风机往炉火中鼓气;化大块木材为小片状,适当增大蜂窝煤的孔径; (2) 优化汽油发动机的汽化结构,使产生的汽油雾点尽量细小;加大空气流量,等等。尽管上述措施和见解人们早已研究和应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就是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用理性的方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并加以应用的一种创造设想,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应该加以赞扬、鼓励和引导。

艺术教育与幼儿的创造想象 篇9

在幼儿艺术教育实践中, 我们意识到, 艺术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手段, 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想象力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幼儿艺术教育是非专业艺术教育, 《纲要》指出, “幼儿美术、音乐教学要教给幼儿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发展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想象伴随着艺术而发展, 成为艺术活动的心理动力和组成因素, 而艺术活动力又为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化、形象化、具体可见可闻的载体, 这个载体是充分自由的, 又能超越时间、空间和生命, 现实幻想的种种限制, 从而为想象创造了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幼儿在载体的交流中很容易通过色彩组合、音调的节奏和弦律、动作姿态和表情等因素产生自由联想, 久而久之想象力不断发展, 如同托着想象的双手, 通过这个载体, 幼儿的想象力才会展开自由的翅膀在广阔的领域里飞翔。

在幼儿时期,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因为幼儿的知识经验少, 也就摆脱了成人的定式化作用的影响, 异想天开, 既离奇而又独特, 正是想象力萌发而又十分活跃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又总是溶入纯贞的情感因素。有个孩子画冰箱的时候, 他说冰箱躺在地上, 他想到的是能够取出放在上层的冷饮;有个孩子把奶牛的肚子上画上个自来水小笼头, 他认为喝起牛奶更方便。这就是创造想象的模型, 也是创造性活动的起步。可见, 在艺术教育中, 不能停留在模仿、再造的基础上, 而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引导他们自由大胆的想象, 把儿童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观念的明确固然重要, 更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在实践中去做的问题。笔者总结几年来的经验体会到, 实践能否收到良好效果, 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索。

一教学中幼儿与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关系的摆正

陶行知先生当年曾针对教育的利弊提出了“六个解放”的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头脑, 让他们从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 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 允许他们提问题;解放儿童的眼睛,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多彩的世界;解放儿童的时间, 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至今日, 陶先生的思想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 教育是为了发展, 我们必须把孩子摆在主体的位置上,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 给孩子一个心理充分自由的空间, 让孩子自由联想, 这是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位教师在教命名画《鸡妈妈搬家》时, 发现有个孩子把小鸡和小鸡的食物搬到了屋顶上, 通常看来这种奇思怪想近乎恶作剧, 孩子却说这是为了防止别家的鸡来抢食物。我们必须意识到, 往往是这些成人不能理解的奇思怪想正是童心世界中多么可贵的东西, 教师此时的态度是鼓励引导其发展还是否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二丰富孩子的记忆表象

创造性想象尽管是不依常规, 仍是建立在头脑已有表象的综合化、拟人化、典型化的结果。由此看来, 孩子头脑中记忆表象的储存对创造想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记忆表象的获得是感知记忆的结果, 尤其是观察能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 接触自然。陶行知先生主张:“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农、工、商、三教九流,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 与万物为友, 并向古今中外的三百六十行学习。”收集丰富的感性材料, 扩大认识眼界, 扩充生活经验。

在活动和游戏中, 通过故事画册、电视节目、乐曲等途径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形象素材, 这都是增大孩子视觉表象的好方法。

三有关的创造想象的形式训练

创造想象的基本方式有这样四种:拟人化、典型化、综合和夸张。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头脑中表象的基础上, 融进个人的理解和情感的自由联想。

如在绘画和泥工课上, 让孩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并设法突出地表现出来, 小猫是胖的、狐狸的嘴是尖尖的、大灰狼巨齿獠牙多凶残, 训练孩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创造想象。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并在音乐、舞蹈中用动作和表情加以体现, 在命题画、手工制作上引导孩子大胆地去做,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训练孩子的创造性想象。

四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

创造想象力的发展并非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总是和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紧密配合, 相互依托。创造思维的新颖性、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是幼儿进行创造想象的重要条件。艺术课上我们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从多种角度去认识问题, 善于接受新事物, 并能随客观事物的变化去主动地探索和适应。避免让自己的思维活动被固有的成见、迷信、偏见等层层的裹头布包缠起来, 我们还要努力改变幼儿园教育中一切束缚儿童思想的观念、制度、措施及方法, 把握教育方向, 更新教育观念, 开拓思路, 使儿童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发展。

此外, 儿童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想象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教育中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艺术教育强大的吸引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独立自信, 尽量少用定性的评价, 而是多肯定、多认同, 逐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人格。

上一篇:波发射机下一篇:上海东方卫视